报表内容(共7篇)
报表内容 篇1
为了清楚地将财务编制内容展现给学生, 以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本文以合并财务报表为例,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几点教学思路,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
一、合并范围与对“控制”的理解
在我国新准则规定中, 对“控制”做出了新的定义。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从定义中可以得知所谓的控制指的是实质性的控制, 并不是法律上的控制。针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母公司辖下所控制的子公司。另外, 规定只有母公司直接拥有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间接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以及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被投资企业。但是实质上能够对其实施控制的子公司, 才能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此时, 教师需要对表决权与权益性资本进行区分, 因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要避免学生混淆。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拥有表决权, 随之是实质性的控制;而优先股股东对公司没有表决性, 也就是没有实质性的控制权。在对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时,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要求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必须全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不管其经营效益如何、资金偿付能力如何、业务类型是否与母公司不同等。
由此可见, 在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教学内容开展时, 教师引导学生着实意识到会计准则这样规定的意义在于财务报表信息能够全面地反映整体业务范畴, 促进对整体企业运营状况的了解。
二、紧紧围绕合并报表的编制基础理解抵消分录
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教学引导时,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合并, 然后进行加总算出个别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合计数值。完成这样的一个步骤才是刚刚开始,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一步骤的重要性, 因为这是以后环节计算的基础数据。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为报告主体所计算出来的财务数据, 母公司与子公司这两个报告主体是在财务报表上确认、计量以及报告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例如, 有一些项目的合并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的报告内容上是确认的, 但是合并之后看就不是确认的。相反, 也有些项目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上是不能确认的, 但合并之后的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则是确认的。
由此可见, 通过以上环节计算出来的数据报表中, 包含了可能重复计算的因素, 产生了如上原因的发生。因此, 需要进行编制抵消分录步骤, 将重复计算的因素进行抵消。那么, 下一步的工作内容就需要我们进行编制抵消分录, 并且调整分录。编制抵消分录有效地将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和事项在个别财务报表上进行抵消, 然后将个别报表的数据进行加总, 这样得出的数据便是正确的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数据。这部分知识内容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部分, 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 引导学生总结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特点, 锻炼学生结合合并工作底稿格式、内容进行演示, 进而使得学生深层次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编制抵消分录、哪些需要进行编制抵消分录等。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 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内容。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途径, 也是企业经营的写照。对合并财务报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 实践性较强, 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国家环境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财务应用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 在合并财务报表教学内容开展时, 教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也要不断地探索、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知识型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财务会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其本身在理论、处理方法及技术方面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就如何组织合并财务报表的教学内容, 如何抓住其关键性教学重点提出几点教学思路, 以便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合并财务报表。
关键词:财务报表,教学关键点,教学思路,理解,掌握
参考文献
王伟大.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3.
报表内容 篇2
1、偿债能力的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通过负债筹集资金,由此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也因此提高了资产的收益率,但同时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因此受到危机,那么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所以利益相关者应该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
2、盈利能力的分析
企业利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企业成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因此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3、营运能力的分析
如果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较高,且循环较快,那么企业将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营运能力可以反映企业成产经营、市场营销等的情况,通过对此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资源利用效力的不足之处,从而将其改善,缩减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
4、发展能力的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潜力,它包含的因素有多种,对其进行很详尽的分析,有利于开发企业的潜力,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创造契机。
5、财务综合分析
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内容 篇3
年报
1. 增加《建筑业设计活动情况》(C102-9表)。
2.《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102-1表)取消“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期末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级建造师”、“现场施工工人”、“持证上岗人员”、“在境外完成的营业额”8个指标;将“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调整为“房屋施工面积”,“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在外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调整为“在外省房屋施工面积”,“在外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在外省房屋竣工面积”。
注意:所有人员情况指标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中填报。
3.《建筑业总产值在外省完成情况》(C102-2表)调整《统计上使用的全国省级区划代码》目录。
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C102-4表)更名为《房屋竣工面积及价值》;调整房屋分类目录;将“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调整为“房屋竣工价值”。
注意:将房屋竣工面积、竣工价值按房屋用途分类,依照调整后的房屋分类目录填报,注意审核各类房屋的平均造价。
5.《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102-5表)取消“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期末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施工工人”、“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劳动、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个指标;增加“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其他费用”12个指标。
6.《建筑业财务状况》(C103表)取消“长期投资合计”、“长期债权投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小计”、“其他资产”、“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劳动、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3个指标;增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应付账款”、“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其他费用”、“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建筑业企业在境外完成的营业收入”12个指标;将“短期投资”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负债合计”调整为“非流动负债合计”,“营业费用(经营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调整为“住房公积金”。
注意: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应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其他费用的合计数。
7.《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C606表)更名为《信息化情况》;增加“拥有电子商务交易网站数”,网站1“名称”、“网址”、“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网站2“名称”、“网址”和“电子商务交易金额”7个指标。
定报
1.《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202-1表)取消“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期末从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级建造师”4个指标;将“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调整为“房屋施工面积”,“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
2.《建筑业总产值在外省完成情况》(C202-2表)调整《统计上使用的全国省级区划代码》目录。
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C202-4表)更名为《房屋竣工面积及价值》;调整房屋分类目录;将“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调整为“房屋竣工价值”。
4.《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202-5表)取消“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工资总额”、“劳动、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期末从业人员”、“现场施工工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个指标;增加“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装饰装修产值”、“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8个指标。
5.《建筑业财务状况》(C203表)取消“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劳动、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个指标;增加“营业成本”、“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3个指标;将“短期投资”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营业费用(经营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调整为“住房公积金”。
报表内容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内容
0 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以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通过分析和评价, 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计划、控制和投资提供帮助。
1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条件
财务分析工作必须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 而不只是单纯的计算有关的指标数值, 否则财务报表分析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条件涉及到会计核算方面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的前后一致性) , 会计报表方面 (会计报表编制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会计报表的附注说明、表外信息、环境信息提示及期后事项的披露) , 财务指标计算方面 (有前期资料和同行业资料可以比较, 个别指标的特殊性) 。如果财务报表是无效的, 那么财务分析结果同样是无用的。在计算任何比率 (指标) 时, 财务报表的质量应得到评价和适当调整。应对财务报表中所含的会计选择和假设的客观性进行评价。
2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体系
主要是对三大财务报表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按财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要了解财务报告结构、内容及可提供的信息是每个分析者所必须的。财务报表是浓缩加工的简化资料, 它不能十分详尽准确地提供企业的经济信息。必须结合有关详细资料和有关制度进行分析;财务报表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记录的资料, 它不能反映物价变动的客观事实, 必须结合现实的物价变动指数和具体项目进行分析;财务报表是以货币计量的总括资料, 它不能反映企业的全貌, 必须结合其它报表和表外资料进行分析。
3 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
3.1 学科属性界定学科属性界定是指学科研究领域的划分、范围的大小, 全面和部分的区别等。
3.2 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 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 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3.3 财务分析目标限定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
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 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 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从企业的管理者看, 企业使用这些资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企业向所有者及债权人承担着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 即资产必须保值和增值, 对资产的运用要能够使得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资收益、按约定条件向债权人偿付资产。要达到这些目的, 管理者必须通过常规不懈的分析来对企业经营和理财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 剖析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的原因, 洞察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性、资产运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 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4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4.1 外部分析内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4.2 内部分析内容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 还包括:
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 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4.3 专题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 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5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
5.1 外部分析指标体系第一,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 通过对它的分析, 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 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1) 短期偿债能力, 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另外,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 (2) 长期偿债能力, 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 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 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 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 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第二, 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 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 利润越大。第三, 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 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 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 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 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 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第四, 综合财务能力分析。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总体变化的性质、趋势进行的分析。前述指标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 进行系统分析。其指标有杜邦模型中的权益报酬率和计分综合分析法的实际得分值。
5.2 内部分析指标体系第一, 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 这样, 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 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 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 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第二, 企业投资分析。企业对投资活动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 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这是投资分析的重点;其次应对投资活动进行事中分析, 以控制投资规模, 提高投资效益;最后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分析, 以考核投资效果、评价投资业绩, 为改善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在投资分析时一般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在投资阶段为考察投资方案的可行, 可设置内含报酬率, 为考察投资的收益可设置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参考文献
[1]荆新, 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报表内容 篇5
在企业利润表中,如果有投资收益发生额(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则资产负债表中肯定有短期投资或长期股权投资的余额;反之,则不一定成立。因为,有投资不见得一定能获得收益。
检查内容二:
如果企业利润表中有营业收入发生额,则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必有发生数。否则,基本上可以确认申请人提交的报表存在虚假问题。
检查内容三:
如果企业有短期借款,企业利润表的财务费用一般为正数,即利息支出额应当大于利息收入额。检查内容四:
在审查企业资产负债表时,应当注意两个细节。一是工业企业一般应有固定资产金额,该金额应当在固定资产原值项目中列示。二是在累计折旧项目中,一般来说,期末数与期初数相比应当有所增加,除非企业有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出现。通过审慎审查,可以及时发现申请人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线索
检查内容五:
在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数一定等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数。检查内容六:
除非申请人是当年设立的企业,否则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项目一定会显示期初数。如果没有期初数,审查人员应调阅企业的账册、凭证和报表进行核对,以查明原因。
检查内容七: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般会列示年初数,而今年的年初数就是去年的期末数(个别报表项目金额可能有一点变化,但整体变化不大)。利用这种逻辑关系,可以对企业年检申请人的前后两年或多年的年检留档会计资料进行比较,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许多企业从不建账,也不保留会计报表资料,只是靠年终临时编两张报表,以欺骗登记机关。但在登记机关,会保留相关会计资料,只要细心查阅和比对,便会发现申请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检查内容八:
报表内容 篇6
修订后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定报2张报表。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比,主要变化有:(1)报表制度名称;(2)统计范围;(3)产品分类目录;(4)报送时间;(5)取消了部分指标。修订内容具体如下。
定报
1.报表制度名称由《工业品价格统计报表制度》更名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报表制度》,与国际接轨并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链式拉氏公式计算价格指数。
新的计算方法:
(1)基本分类指数的计算
①代表产品月环比指数的计算
根据该代表产品下所属代表规格品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Gi1,Gi2×,……,Gin分别为i代表产品下第一个至第n个规格品报告期(t)价格与上期(t-1)价格对比的相对数。
②基本分类月环比指数的计算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均采用上述方法计算。
2.统计范围由“选中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及部分生产特定产品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调整为“选中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及部分生产特定产品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
3.《工业品出厂价格月报表》(208-1表)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报表》(208-2表)分别更名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报表》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月报表》。
取消基期平均单价下的“上年同期”和补充资料中“调查产品销售条件及技术特征描述是否变化”;在宾栏中增加“如果调查产品销售条件及技术将变化,请给出简要说明”;报告期单价中“8日单价”和“18日单价”调整为“5日单价”和“20日单价”;基期平均单价下的“上期”调整为基期单价的“上月平均价”;补充资料中“如有变化请简述价格变动的原因”调整为“当价格变化幅度较大时,请简述价格变动的原因”。
4.调整报送时间:调查单位报送时间由“当月20日前”改为“当月22日前”;区县报市局总队时间由“当月23日前”改为“当月25日前”;市局总队报国家时间由“当月28日前”改为“报告月月后1日”。
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调查目录》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调查目录》根据《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调整。
出厂目录和购进目录06-46行业部分采用了旧目录相同的名称及编码。购进目录是出厂目录的子集加上农产品目录。
在程序处理的时候,采用了10位编码,具体如上表。
产品编码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产品目录的顺序以及重要程度等从01开始顺序排码,“服务产品”用98,“其他”项(包含了基本分类所有其他项目产品)用99。若基本分类中具有几个“其他项”,则一般遵循顺序排码方式。
基本分类编码标准与产品编码标准一致。基本分类是一个产品或一组产品,是计算定基指数的最小、最基本的类别。从级别上来说基本分类大致相对于旧目录的产品。
一般情况下基本分类处于国标小类之下。大类(其他采矿业)、部分中类或小类直接设置为基本分类。
报表内容 篇7
1.1 取消了比例合并法
对比例合并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中有关合并报表的相关规定中。《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 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 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在新准则中, 考虑到控制实质上意味着只有一方能够对另一方实施控制, 而在联合控制主体中, 难找按合同约定同受两方或多方控制的合营企业不完全符合以上对控制的定义, 因为母公司方面实际上是控制不了的, 如果合并到母公司报表中的话并不具有实际上的意义, 因此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合并比例法的运用, 而是规定对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1.2 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
在《暂行规定》中, 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四个部分;而在新准则中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 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 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
1.3 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
我国《暂行规定》中指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数额, 应当作少数股东权益,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之前单列一类, 以总额反映, 在合并利润表中作净利润之前的扣减项目。而按照新准则第13条规定,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应当作为非控制权益。非控制权益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项目单独列示。此外, 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非控制权益的份额, 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 在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损益”项目列示。
1.4 新会计准则做出的其它方面的改进
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 在新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 这种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 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
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具体的规定在以下方面做出了改进:由“权益性资本”为判断依据改为以“表决权”为判断依据, 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强调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确定子公司是否应纳入合并范围, 应以“控制”作为判断标准;新会计准则考虑了潜在的表决权因素。新会计准则规定, 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 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卷、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范围。新会计准则要求,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扩大了合并范围。也就是说小规模子公司、特殊行业子公司、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破产子公司等也要纳入合并范围。这样就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债务, 并会使一些隐藏的债务暴露, 这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同时将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业绩;把子公司分为两种:纳入和不纳入。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子公司分为“纳入”和“可以不纳入”, 规定更加明确, 赋予了合并主体更少的判断空间,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 合并会计报表中的部分情况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范, 但合并报表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 下面将针对此问题作以下探讨。
假定:甲公司为乙公司60%的控股公司, 两公司均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或债务法) 计算所得税。甲公司所得税率为20%, 乙公司所得税率为10%, 甲公司和乙公司本期由于内部交易所产生的内部总收益达到了两公司总利润的8%以上。
2.1. 企业集团内部在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
核算坏账损失情况下, 由于存在内部应收账款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或费用的相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若甲公司本期应收乙公司500000元账款, 其应收账款按余额5%。计提坏账准备, 本期坏账准备余额为25000元。则期末抵销分录为:借:应付账款500000;贷:应收账款500000.借:坏账准备25000;贷:管理费用25000。
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申报所得税, 且税率不一致, 因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按内含内部收益和费用方 (甲公司) 税率计算补充抵销分录:借:所得税5000 (25000x20%) ;贷:合并递延税款5000。
因为甲公司本期存在的内部应收账款多计提了坏账准备25000元, 可视同产生了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因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将其转入递延项目。
2.2 企业集团内部持有公司债券所引起的合并会计报表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若本期期初甲公司以2300, 000元价格收购丙公司持有的乙公司发行的五年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 该债券票面金额为2000000元, 票面利率为10%, 由乙公司于上年初按面值发行。甲公司对债券溢价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期末抵销分录为:借:应付债券2400000, 合并价差75000;贷:长期债券投资2475000.借:投资收益175000;贷:财务费用175000.
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申报所得税, 且税率不一致, 甲公司多计了投资收益, 可视同产生了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按各自的税率计算并补充抵销分录:借:合并递延税款35000 (175000x20%) ;贷:所得税35000.借:所得税17500 (175000x10%) ;贷:合并递延税款17500。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 可在递延税款借 (贷) 项下增列合并递延税款借 (贷) 项, 以反映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未实现收益所产生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 而在合并利润表上只需依照抵销分录对所得税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