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体系

2024-06-08

财务报表体系(精选12篇)

财务报表体系 篇1

杜邦分析体系(DuPont System, DuPont Analysis)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状况以及利润表费用构成的深入剖析,分解明示企业绩效指标的来源构成,方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但伴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含量的多样化、企业资本运作和经营者盈余管理技能的不断深化,传统杜邦分析体系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国内不少学者对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缺陷及其改进做过有益的探讨,大致上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颠覆型”,即将杜邦分析体系的利润指标改为现金流量指标,以反映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杨宗昌、赵红,2003);另外一种是“改进型”,如戴颖、李延莉(2009),邓家姝(2006),罗常龙、曾高峰(2006),王海、张楠(2008),杨化峰(2007)等。“颠覆型”的做法是一种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笔者并不认同,“改进型”的文献虽然较多,但多数是仅仅从某一方面进行改进,缺少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本文尝试运用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对财务指标逐级分解的精髓思想,重新构建企业的分析评价体系。

一、杜邦分析体系构成及不足分析

杜邦分析图的核心指标是“权益报酬率(或净资产收益率)”,如图1所示,它由“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的乘积构成,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但伴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含量的多样化、企业资本运作和经营者盈余管理技能的不断深化,杜邦分析体系暴露出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一)没有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信息

现代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的发展要求日趋提高,所有者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考量显得更关切。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作为一个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却没有包含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及其分解指标,明显不足。

(二)没有考虑现金股利

“留存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有关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将自己的资金投资到自己看好的某只股票,总是希望它能产生比其他有价证券投资更具有吸引力的收益率,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则由现金股利收入和资本收益两部分组成。对于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理论界与实务界都争议颇多,不同的投资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在企业利润一定的情况下,股利支付越高,则留在企业的内部积累就越少;反之亦然。

(三)没有考虑盈余的构成

总体上来讲,盈余主要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所构成。盈余的构成不同,盈余的持续性也就不同。实证研究表明,“营业利润”的持续性最强(当前利润持续到下一年度利润的能力),是公司一切活动的核心和重点。“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持续性次之,主要受公司以外的因素所左右,比如股市周期、被投资公司所在的行业特征及其本身的表现等等。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持续性最低。因此,只有充分结合盈余的构成内容,才能更好地评判公司经营成果的好坏。

(四)没有考虑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

“净利润”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容易受到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以及管理层动机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薪酬、晋升、融资需求、避免业绩下滑(亏损)以及避免债务契约的违反等动机都可能导致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而“现金利润”由于受到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以及管理层主观判断的影响比较小,与净利润结合在一起加以分析,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盈余质量,据此可以对企业创造真实盈余的能力作出评价。

(五)忽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杜邦分析体系所用的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没有考虑现金流量表,而现金流量表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 可以减少数据人为控制的可能性, 增强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据此可以对企业经营资产的效率和创造现金利润的真正能力作出评价。

(六)没有充分反映企业的风险

众所周知,财务杠杆是双刃剑,它会增加权益报酬率,同时也蕴含着财务风险。在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公司外部融资的杠杆程度,但它主要体现了利用财务杠杆好的一面(增加权益报酬率),而对财务风险未有充分展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可避免,由于债务融资的普遍存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在所难免,且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会相互作用,产生联合效应。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以充分反映公司的经营与财务风险。

二、新构杜邦分析体系

针对杜邦分析图所固有的缺陷,本文在充分考虑了企业现金流量水平、经营者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对该体系进行完善,完善后的杜邦分析体系如图2所示。

(一)新的杜邦分析体系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突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考量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此处的经营效率指的是“权益报酬率”,财务政策指的是“股利支付率”。“可持续增长率”=“权益报酬率×(1-股利支付率)”=“权益报酬率×留存收益率”。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可持续增长率”是一个综合性更强的财务指标,它的高低取决于“权益报酬率”与“留存收益率”。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并不是说“企业销售收入的实际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不能高于或低于这一指标,而是通过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企业也只有重视“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别,根据“可持续增长率”控制适当的“实际增长率”,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般来说,销售的快速增长(“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实际增长率”)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资源紧张、资金短缺。如果公司无法解决日益扩大的资金短缺,就会出现技术性支付困难,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成长性破产”。但当“销售收入实际增长率”远远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资源就会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现金过剩。若这种现象持续,公司应想方设法耗散多余的现金,以避免因自由现金流过多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减轻债务负担(提前还贷)、提高股利支付比例、或外部收购或兼并是处置多余现金流的常用举措。

(二)对“留存收益率”进行分解,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与盈余管理“留存收益率”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但由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没有分配给所有者而留存在公司的盈利占净利润的比率。“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净利润”=“(净利润-现金股利)÷净利润”。

本文对公式中的两个净利润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解,分别分析公司的盈余质量与盈余管理。首先,将“净利润”按照盈余构成分解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由于“营业利润”的持续性最强,“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持续性最低,因此,给定“净利润”总额一定的前提下,“营业利润”越多越好,“营业外收支”越低越好。其次,本文又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将“净利润”分解为“现金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其中“应计利润”既包括“正常应计利润”,又包括“任意性应计利润”。由于相对“现金利润”,“应计利润”的操纵空间更大,而相对“正常应计利润”,“任意性应计利润”的操纵空间更大,所以在给定“净利润”总额一定的前提下,“现金利润”越多越好,“任意性应计利润”越低越好。

(三)对“销售净利率”重新分解,反映成本习性与风险分析

将“销售净利率”进一步分解为“贡献毛益率÷联合杠杆系数× (1-所得税税率) ”,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是一个管理会计指标,从成本习性的角度反映了产品盈利能力水平,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角度对财务指标进行分解,强化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决策分析功能。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中“联合杠杆系数”以倒数的形式出现,可以将其视为“权益乘数”的抵减项,抵消“权益乘数”提高的有利影响,体现了风险对“权益报酬率”的消极作用。“联合杠杆系数”可再分解为“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多少倍,也叫财务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也称营业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经营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评价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财务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的引入弥补了“权益乘数”忽视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缺陷。

(四)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突出“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生命周期分析

改进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通过对“股东权益”的分解,并将其分解为“现金流量总额”、“权益负债比”和“债务现金比”。“现金流量总额”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所得到的现金流量。“权益负债比”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结构。“债务现金比”是债务总额与现金流量总额的比率,旨在衡量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是评估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预测企业破产的可靠指标。

“现金流量总额”可再分解为“融资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量”。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现金在支付了所有净现值 (NPV) 为正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Jensen (1986) 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也称为“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理论”,即减少“自由现金流量”,可降低管理人员在职消费、过度投资等浪费行为和不明智行为,进而影响企业价值。按照Jensen (1986年) 的理论,当企业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管理者应将其完全交付股东(支付股利)或债权人(提前还贷),由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问题的产生。此后,国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理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理论。

根据“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和“融资性现金流量”的符号组合,还有助于投资者确定公司的生命周期阶段。Gort and Klepper (1982)根据经济学理论,把公司生命周期区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在公司的每个发展阶段,由于经营、投资与融资活动面临的环境不同,其对应的现金流量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导入期,由于产品还处在市场开拓阶段,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为负,而市场的开拓、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形成都需要追加投资,因此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由于经营现金流量为负,投资所需的现金来源于筹资,因此融资活动现金流量为正。在增长期,产品销售快速增长,经营现金流量为正,同时,为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需要不断地追加投资,投资现金流量依然为负,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很可能不足以满足投资所需现金,因此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可能继续为正。在成熟期,产品销售稳定,并进人投资回收期,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均为正,由于现金被用来偿还债务,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在衰退期,由于市场萎缩,销售下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企业大规模收回投资,并偿还债务,因此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正,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

修改完善后的杜邦分析体系既保留了杜邦财务综合分析的优点,明确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与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企业财务总体状况和业绩的关联性水平,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企业管理者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了便利。财务分析人员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的会计信息,把企业各个重要指标联系起来,有利于避免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中单一视角进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同时又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率、现金股利、盈余构成与盈余质量、风险、成本习性、自由现金流量及公司生命周期等信息,从而更能准确地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直接揭示各种影响企业经营问题的因素。因此,新的杜邦分析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改善投资者的决策环境,帮助管理层做出更优经营判断。

参考文献

[1]Lev B., Thiagarajan R.[1993],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31, No.2.

[2]Ou J., Penman S.[1989],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and the Prediction of Stock Return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戴颖、李延莉:《杜邦财务分析系统的不足及改进》,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2期。

[4]罗常龙、曾高峰:《杜邦财务分析的缺陷及其改进》, 《商业研究》2006年第5期。

[5]王海、张楠:《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 《财务管理》2008年第3期。

财务报表体系 篇2

财务报表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是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一个界定。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还不是既定事实,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体,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虽说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财务报表体系 篇3

关键词:财务评价体系 杜邦分析法

一、财务评价体系

财务评价体系是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将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的财务指标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1. 明确企业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的关系,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 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明确企业的经营水平、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及发展方向。

3. 找出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4.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指明方向。因此,必须把各种财务报表分析,不同指标分析,不同内容分析容为一体加以综合,才能从总体意义上把握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成果状况。

财务评价体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财务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应该能够反映财务状况的变动,以便财务人员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与调整企业的财务策略。

2. 财务评价体系需要具备财务预警能力,当企业的财务状况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应当存在合理的预警指标来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3. 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做出合理的评价。只有对各个成员的业绩做出合理的评价,业绩得到认可,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报告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可因分析目的、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杜邦分析体系、沃尔比重评分法、综合指数法等,最常用、最有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是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为:

杜邦财务分析系统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线,将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资产周转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成本费用结构以及资产营运状态全面联系在一起,层层分解,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它能够较好地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状态及所有者权益回报程度,及时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综上所述,杜邦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评价企业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还能够及时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杜邦财务分析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 对短期财务结果过分重视,忽略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杜邦分析体系没有包含资金成本这一重要因素。由于没有包含资金成本这一重要因素而导致杜邦分析体系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企业通过从股东处筹集的资本必须承担相应的资金成本即企业可以从现有资产获得的、符合投资人期望的最小收益率。倘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仅仅以净利润作为衡量股东财富的标准,而忽视资金成本的存在,就会导致企业为追求短期利润而盲目投资,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 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顾客、供应商、雇员、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杜邦财务分析法在这些方面是无能为力的。杜邦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等主要财务指标间的关系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企业过去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是利用过去的财务资料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3. 没有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利润指标在财务分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但是利润指标提供的财务信息远远比不上现金流量指标,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加关注企业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量。现有杜邦体系所采用的数据都来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没有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利润指标提供的财务信息远弱于现金流量。因为在实际中,现金流量对于一个企业经营活动是否顺畅致关重要,财务分析者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得到企业现金流量来源、结构、数量等重要信息,从而可以对企业经营资产的真实效率和创造现金的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因而也可以由此认识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推断企业未来财务发展趋势。

4.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单一。首先,单纯的用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经营者的运营能力,往往会导致经营者为追求企业的高利润,社会的高评价,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使企业在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的情况下而实际利益却受到损害。其次,作为杜邦分析法核心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与现金流量指标相比,不 够真实,容易受公司操纵。

5. 忽视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杜邦分析法虽然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揭示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其反映的仅仅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而没有考虑到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组织目标。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有选择地对该评价系统加以改进,增加相应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1. 增加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指标。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数据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未加以运用。在引入现金流量分析后,杜邦分析体系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公司的三种报表使得财务分析更加全面、综合。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现金流量及其分析在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首先,现金流量是整个企业财务运转的润滑剂;其次,现金流量是实现企业再生产的关键;第三,现金流量问题是一种信号,是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危险或恶化的征兆。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入流出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周转能力、收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规模,减少机会成本;第四,现金流量表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可以减少人为操纵的空间,因此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能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及获取现金的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准确的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2. 增加可持续发展财务分析指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世界上的热点问题之一。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都离不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说明和判断。同时,对于财务分析者来说也越来越趋于了解企业持续的发展能力。

把可持续发展财务分析体系引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之中,以可持续发展比率为核心指标,以盈利能力为企业核心能力,以良好的股利政策为依托。根据盈利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和债务管理比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从而弥补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可持续发展财务分析体系指标包括:

股利支付比率=支付现金股利总额÷税后净利润

留存收益比率=(净利润-支付现金股利总额)÷净利润

可持续发展比率=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比率

3. 借鉴平衡计分卡分析评价体系,增加非财务评价指标。平衡计分卡包括四项指标。(1)财务角度。如利润和投资回报率、营业收入、销售成本和经济附加值(剩余收益)等。(2)客户角度。如市场份额、新增客户数、客户流失率、顾客满意度等。 (3)内部角度。如产品生产时间、经营周转时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 (4)学习角度。如员工的学习和新产品、技术的研发等。一个健全的财务评价体系,应该既包括财务指标,还应该包括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宇.杜邦财务体系改进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8)

[2] 陈志斌.对杜邦分析体系的再思考.三明学院学报,2009,(01)

[3] 张锐.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与传统体系的实例比较.商业会计,2009,(01)

勘察单位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及方法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法,指标

一、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及分析方法的现状

1.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财务报表分析指的是利用一些分析方式对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为企业各方面决策提供依据。当下, 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及企业营运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勘察单位的偿债能力反映了勘察单位的经营风险性, 是勘察单位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 分析勘察单位权益的结构, 估量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 体现勘察单位是否善于利用负债为勘察单位获取更大的收益。对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盈利和现金等指标详细反洗, 从而确定勘察单位的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率等。

盈利能力分析勘察单位的盈利能力反映了勘察单位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通过报表反映的勘察单位利润构成情况并分析勘察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 可以发现各项业务对勘察单位利润或勘察单位价值的贡献大小, 便于管理者采取措施改进业务结构或业务模式。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盈利现金比率等。

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勘察单位的资产营运能力反映了勘察单位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情况, 是勘察单位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通过分析勘察单位各项资产的周转情况、规模变化、结构变化来分析勘察单位资产的营运能力, 发现并改进勘察单位经营过程中对各项资产的利用状况, 从而为提高勘察单位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主要包括资产周转率、现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当前勘察单位财务报表分析问题主要有:1报表数据的非实时性, 当前勘察单位的财务报表数据并不能动态地实时的对单位的经营决策与活动进行反应, 而是过多的对单位的过往情况进行记录, 这对于勘察单位实现科学的决策非常不利。2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存在计量方法问题。通常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大多是以货币为依据开展计量的, 但是货币计量的基础是货币单位价值固定, 然而实际情况中, 货币单位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发生通货膨胀, 财务报表上统计的数字就会大大偏离市场价值, 从而给决策者带来错觉, 使得决策发生偏差。3报表中缺漏部分重大的非货币化决策信息。就当下情况来看, 一些非常适用的信息并不能够用货币来计量, 而造成财务报表不完善。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我国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分类。一种分类方法是: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趋势百分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横向分析的前提是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 并增设“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 以揭示各会计项目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 其前提是必须采用“百分率”或“可比性”形式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勘察单位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 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不同指标之间的对比来揭示其中的差异。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指标之间的比率, 来揭示其中相对数差异。因素分析法则是通过逐个替换因素, 计算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这些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比较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 受到的影响较多。如果不是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勘察单位规模, 经营模式相近或相同, 而且不同地区物价不同。上述因素影响了这些比较分析法的适用。趋势分析法同样不完美, 该法仅仅能够分析过去旧的指标, 但是对于新的指标却无法分析。

二、勘察单位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及分析方法的完善

1.勘察单位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1) 引用多年的报表数据和不同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从分析方法上讲, 财务比率方法比结构分析法与时间序列分析法应用的更多。结构分析法是这样一种方法, 就是将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项目用百分比呈现, 进而开展财务分析的策略。这种方法能够对公司一段时期内的财务报表百分比的水平进行评价, 并能够预测企业经营状况的趋势, 让决策人员对于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肯能有所了解。从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防。

(2) 注重实物量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结合

对勘察单位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分析首先应当掌握一定的基础及其变化情况, 这些基础包括诸如勘察的工作量, 工作单价、所用材料数量等等。对于这些指标开展分析时应当综合实物量指标, 如实物量的损耗指标等等。

(3) 注意不同财务会计主体之间数据的可比性

再利润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勘察单位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是不一样的话, 当时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一样的话, 利润内涵是不会一样的。比如说经营状况良好的勘察单位, 利用盈余管理方式、将折旧率提高等方式提早将投资成本回收, 就会加大勘察单位现金流, 进而降低了勘察单位的利润空间。

(4) 勘察单位集团公司需合理设计报表格式财务报表分析

勘察单位集团公司进行各方面决策与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大都来自财务报表数据, 报表格式、体系对于数据的准确性与收集过程的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所以要加强财务报表格式与体系的设计。

2.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

(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开展报表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当下勘察单位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 过分的中定量分析, 而忽视了对定性的分析。要改善这一状况, 首先要从宏观上分析勘察单位的整体经济状况, 接着定量的分析财务报表数据。除此之外, 还要综合勘察单位的外部经济环境情况开展定性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再次计算分析, 按照这样的情况一直循环, 保证所有的工作都不存在偏差, 使得分析结果一步步加深, 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2)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以行业标准、生产周期、外部经济环境等基础因素为依据, 赋予月报或季报中每一期的数据一定权数, 接着根据概率论汇总这些数据汇总。这么一来就可以移动静态的财务数据对勘察单位年内各个时期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反应。不仅使人为操纵变得不可能, 而且所确定的权数也更加的合理。 (所确定的权数全面综合了勘察单位的特色、所处的经营环境、当下的行业背景以及市场等众多因素, 因而分析指标能够全面呈现出勘察单位的各项能力。

(3) 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相对的, 单个的指标所呈现出的问题通常都不够全面。即使是同一个指标如果所处的工作时期、所用的勘察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所反映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因此, 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 应当综合其他相关指标以及该指标的其他方面情况来共同分析, 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从而正确评价勘察单位的状况。

(4) 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

从勘察单位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单位的经营状况是比较全面的, 如果单从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分析所得的结果往往存在偏差。

三、结束语

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定时期内勘察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及现金流量。通过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只有健全勘察单位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并改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才能使分析变得更为合理, 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冬利.利用财务报表分析施工企业现状[J].铁道建筑技术, 2015, (6) :127.

如何看财务报表 篇5

看资产负债表

一看资产负债结构。整体上看如果负债占资产的比率较低,代表企业的财务结构较合理。企业较有活力。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强。股票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崩盘。如果负债占资产的比率太高,企业的活力较差,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正常范围,一定要关注企业的货币资金、现金流量净额(和流动负债与需近期支付的短期借款相比)。如果这三个指标近期持续恶化,则此公司的股票不可碰,因为此时企业发生崩盘的概率相当高。

二看资产内部结构。一般来讲企业的固定资产与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较低,企业属于轻资产经营,代表企业的活力较强。否则企业的活力较弱。此时结合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指标(如毛利率、净利率、企业现金流等)可以判断企业的活力。

三看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特别是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如果货币资金比例较大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比例较小代表企业比较能容易地收回账款,企业产品较有竞争力。如果货币资金比例较大存货比例较小,则企业生产能力得到较多利用。这些都说明企业处在良好阶段,否则企业活力较差。

四关注往来款项。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宽裕的情况下,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比较多,则代表企业的销售方面和供应商方面都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即销售较旺盛而且对供应商的控制力较强。这说明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一个较有利的位置。此时企业上下游通吃,活力较强。如果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宽裕,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比较少,代表企业的钱花不出去,没有投资机会,或产品不受市场欢迎,生产停滞。虽不至于崩溃,但企业的战略和管理需要调整,否则企业必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问题。这类企业的股票要关注,但不可轻易持有。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宽裕的情况下,企业应付账款较少预收账款比较多,代表企业只能吃下游不能吃上游。应关注企业对供应商问题的解决。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宽裕的情况下,企业应付账款较多预收账款比较少,可能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一般,但对供应商的控制力较强。应关注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等等。如果企业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比较多,应关注企业行政开销、财务费用。总之,关注企业的钱花到哪里去了。如果企业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付账款多和预收账款比较少。说明企业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企业可能出现大问题,股票可能会崩盘。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付账款少和预收账款比较多,应关注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如果企业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付账款少和预收账款比较少,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岌岌可危。它的股票千万不能碰。总之,应付款代表企业对上游的控制力,如果资金没问题,应付款越多,企业对上游的控制力也越强。预收款代表企业对下游的控制力,预收款越多企业对下游的控制力越强。企业对上下有的控制力就可反映企业的活力,日常管理水平,战略、行业特征等等。同理对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这样分析。对比一下企业存货中的原材料的借方发生额(在报表附注中)与应付账款,可能也可以发

现企业对供应上的控制。

看利润表

我喜欢倒看利润表。

首先看,利润的多少,再看利润的质量。利润多少可由上下年对比,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对比得到。利润的质量要看利润的构成。利润分营业利润和营业外利润,如果营业利润占比较高则说明企业利润质量较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相反如果企业的高利润是由变卖非流动资产、政府补助等营业外收入推高的则说明

企业的利润质量不高。

第二,看营业利润。

1,如果管理费用较高,一定要搞清原因,可能企业的行政管理出现了问题。

2,如果财务费用较高,一定要关注企业的融资问题。

3,如果销售费用高的话,关注一下销售收入,如果销售收入有增长的话,销售可能是正常的。如果销售收入没有增长,可能是公司的销售出现问题。如果销售费用较低,而销售收入增长较大,看看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销售能力是不是有明显的改善,否则企业可能虚增收入。

4,关注一下毛利率。如果企业毛利率与同行或上年相比明显偏低。企业可能是采取了不正常的低价战略,也可能是企业对采购和生产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如果毛利率偏高,看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否有明显增强,或对采购和生产的管理有所改善。否则,企业极有可能虚增收入,是财务造假。

5,关注收入质量。1.看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结构。如果企业其他业务收入较高,收入质量较低(其他业务收入可在报表附注中看到)。2,把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对比,如果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太高,说明企业营业收入的质量太低,说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问题,进而可能企业的竞争力都有问题。

关注现金流量表。第一对比企业销售收到的现金与收到的其他现金。第二对比企业销售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同理对比企业采购支付的现金与支付的收到的其他现金,对比企业采购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都可以发现企业的活力和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探讨 篇6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要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及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分析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概念、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上作了分析,并从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比较分析;比率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企业财务报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按一定的财务指标体系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它是根据企业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分析和汇总后编制的。企业的财务报表由主表、附表、附注等组成,有着巨大的信息容量,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更加系统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状况。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无论从它的产生时间及发展过程来看,都与经济的发展和经理人的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不同报表的使用人,无论他们的目的如何,都要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来了解情况并据此作出判断与决策。笔者现就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目的、方法与步骤、局限性及注意事项作一分析,以期与各位同仁磋商。

1 企业报表财务分析的概念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的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企业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的企业财务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作出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企业财务的措施。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个过程,根据分析的目的,把相关指标进行分类、对比,以达到认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通常只能发现问题但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所以,企业的决策者还必须在判断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决策。

2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不同的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人,他们分析的目的不完全相同。对投资人来说,一是根据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该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为决定其是否投资作出决策;二是为投资人是否转让该企业的股份,分析盈利状况、股份变动和发展前景作出判断;三是为考查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要分析该企业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是否继续增加投资;四是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要分析该企业的投资状况。而做为债权人,为决定是否给该企业贷款,要分析贷款的风险和报酬,要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盈利状况。做为经理人员,所需要分析的内容更为广泛,既要面对投资人,又要面对债权人,还要能有证明自己业绩的分析数据,此外还有供应商以及员工所关心的一系列敏感性问题。

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目的一般可概括为: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检查的手段,如同医疗上的检测设备和程序,能检查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但不能治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检查企业偿债、获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分析越深入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不能提供最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却能指明需要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

3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两种,即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比较分析,根据各企业单位情况不同,分析的目的不同,选择比较分析的方法也就不同。按对象分析,可以与本企业历史比、同类企业比和计划与预算比。按内容分,可分为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比较结构百分比和比较财务比率。分析的核心问题在于解释原因,并不断深化,寻找最直接的原因。

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企业的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2)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范围,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明确分析的目的;

②收集有关的信息;

③根据分析的目的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予以适当安排,使之符合需要;

④深入研究各部分的特殊本质;

⑤进一步研究各部分的联系;

⑥解释结果,提供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分析的步骤应视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模式。

4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4.1 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其主要表现在: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

(2)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

(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4)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4.2 报表的真实性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根据真实的财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而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只能靠审计来解决。就目前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上市公司,报表的弄虚作假情况令人担忧,为了夸大利润、粉饰报表、费用滞后、利润提前,钻政策空子,人为操纵报表数据,一些国营企业,由于受政府行为的控制,为完成报表指标,不惜一切手段,这样的报表数据,作出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说一文不值。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前几年新准则颁布之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减或调增利润,需要亏损时,多计提一些减值准备,需要利润时,再回过头来冲减,而现在就不一样,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弄虚作假现象,还有的利用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某些现象还是能得到一定的制止。

财务分析不能解决报表的真实性问题,但是财务分析人员通常要注意以下与此相关的问题。即:财务报表的规范性问题、财务报告的完整性问题、以及一些数据的合理化问题。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其中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通过审计结果,检查政策选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4.3 比较基础问题

在比较分析时,必须要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本企业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同业的平均数,只起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有的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同业对比就更困难。

趋势分析以本企业历史数据做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合理性。经营的环境是变化的,今年比去年利润提高了,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成本降低了或提高了,也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至不一定说明管理上有了进步或后退。社

会经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都是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因素。

5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注意事项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来讲,首要的问题就是善于辨别该报表的真伪。这是从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性工作。

5.1 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5.2 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 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5.3 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爆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5.4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5.5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为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二是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三是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四是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五是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六是不夸大财务报表的作用。

作者简介:

财务报表体系 篇7

一、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及其重要性

概括来说, 财务报表是企业向外界提供的特定内容、特定格式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特定时间段内财务状况的反映, 包括企业在这一时期内的现金流量、资产与负债等各种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大类, 最主要的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 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等。财务报表体系则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信息的较为完整的系统。

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一定要遵循可靠性原则, 保证财务报表体系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可靠性原则是企业构建财务报表体系的根本性原则, 财务报表体系的可靠性需要信息处理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客观性来保障。另外财务报表体系还需要遵循相关性原则, 即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要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关联, 能够满足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需求。换句话说, 构建财务报表时要将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涵盖其中, 为使用者科学分析、形势预测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数据以及信息支持。

财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信息披露, 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是保障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另外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可以为证券等资本市场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秩序, 国家相关机构也可以据此对社会总资源的配置有正确的了解与分析。除此之外, 构建财务报表体系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股份公司自身, 财务报表体系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数量化的信息, 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构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的具体措施分析

财务会计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它将大量的报表数据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但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数据的分析, 如果财务报表的分析者不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会计环境和会计政策, 就会很难把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因此,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要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 然后以框架为核心, 对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 把握企业的真实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 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一) 加强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真实性

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真实性。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信息需要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程序为保障, 信息收集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进行。对股份公司来说, 其财务报表的信息量巨大, 收集过程相对较难, 因此就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先由各个部门对其自身的财务使用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整合, 在交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最后的汇总分析与编制,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 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 还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确性与有效性。

(二) 加强对企业预测性信息的披露

一般来说, 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以过去一段时间成本为基础的信息, 也就是说提供信息不能直接的说明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 以企业过去经营状况为主的财务报表, 不能满足人们推测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 构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必须要加强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 增加企业未来发展预测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比例, 让企业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准确的获取预测信息。当然企业未来预测信息的制定与发布必须要以企业发展的实际为基础, 要保证财务报表体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支持。

(三) 建立与完善实时的财务报告系统

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 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预测企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可以看出, 企业财务报表要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越短, 报表的效用将会更加明显。因此, 构建完善的实施财务报告系统是实现财务报表体系的基础性措施, 能够大大的缩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 提升财务报表的实用性、时效性。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以及网络系统, 在企业内部建立实时的财务报告系统, 将相关的数据存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中, 可以更加快捷的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企业会计信息与外界交流最主要的媒介,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报表体系需要在现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准确性, 完善实时报告系统, 完善财务报表体系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摘要: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是社会投资以及监督主体获取企业经营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股份企业展现自身经营状况、经济实力最有效的手段。实用性的公司财务报表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合格的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需要既能够符合对外信息披露要求, 又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本文就公司财务报表体系以及其在公司运行中的实际提点、意义进行简单介绍, 详细分析如何加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张文莉.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24)

[2]许琼.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9)

财务报表体系 篇8

一、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对增值不断追求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力源泉与直接目的, 盈利数额的大小、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效绩的主要标志。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

1.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利润率越高, 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 发展潜力越大, 从而获利能力越强。

2.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 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 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3.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一般认为, 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 运营效益越好, 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4. 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一般来说, 市盈率高, 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 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 所以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通常要高一些。但是, 也应注意, 如果某一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 则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二、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企业而言, 适度的举债是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资本金利用率的一项重要经营策略。但是, 举债必定伴随一定的风险, 举债额越多, 风险越高。如果不能合理把握负债规模, 经营不善, 就有可能形成资不低债, 无法运营而破产。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 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 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情况下, 流动比率越高,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国际上通常认为, 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 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 它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 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 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债务。如果比例过低, 则表示企业可能捉襟见肘, 难以如期偿还债务。但是, 流动比率也不可以过高, 过高则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 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 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2)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情况下, 速动比率越高, 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 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00%, 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00%, 尽管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很高, 却会因企业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3)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越大, 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 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 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 该指标过大则会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 获利能力不强。

2.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 (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 是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 资产负债率越小, 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 该指标并非总是越小越好。从债权人角度来说, 该指标越小越好, 说明企业偿还债务有保障。从企业所有者来说, 如果该指标较大, 说明企业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了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 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 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 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如果该指标过小, 则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但是, 资产负债率过大, 则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 企业资金实力不强, 不仅对债权人不利, 而且企业有濒临倒闭的危险。 (2)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 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一般情况下, 产权比率越低, 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 承担的风险越小, 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所以, 企业在评价产权比率适度与否时, 应从提高盈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 应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高产权比率。 (3) 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该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 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 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 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三、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企业收账迅速, 账龄较短, 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强, 并且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2.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 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 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讲, 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 存货周转率越高, 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 周转额越大, 资产占用水平越低。

3.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在一定时期内,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 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 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来看, 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 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所占用的时间越短。

4. 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一般情况下, 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 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 固定资产结构合理, 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 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 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 企业的运营能力不强。

5.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 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 如果该指标较低, 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 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 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如果企业收益逐年增加, 并将其中相当部分再投资用于扩大生产经营, 或有能力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获取大量资金扩大经营, 说明企业未来前途光明。发展能力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1. 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不断增加的营业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该指标若大于0, 表示企业本年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0, 则说明产品或服务不适销对路、质次价格, 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使市场份额萎缩。

2.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一般认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 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 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 该指标通常应当大于100%。

3. 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资本积累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变动水平, 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同时, 也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若大于0, 则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应付风险能力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若该指标小于0, 则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予以充分重视。

4. 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增长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 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

财务报表体系 篇9

一、杜邦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因其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应用而得名,通过利用各重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该分析体系是以权益净利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分支,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财务杠杆水平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其核心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

在上述公式中,销售净利率是利润表的概括,反映了全部的经营成果;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表的概括,表明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最基本的财务状况;总资产周转次数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使权益净利率可以综合整个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该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将财务杠杆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的结合起来,但在实际财务分析应用中,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1.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净利率,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总资产为全部资产提供者所享有,而净利润则专属于股东,两者不匹配,为公司提供资产的人包括无息负债的债权人,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和股东,无息负债的债权人不要求分享收益,要求分享收益的是股东和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因此,需要计量股东和有息负债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并且计量这些资本产生的收益,两者相除才是合乎逻辑的总资产净利率,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

2. 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对于大多数非金融类企业来说,实体的生产经营是常态,金融活动是净筹资,它们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筹资,筹资活动不产生净利润,而是支出净费用。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企业的金融资产是尚未投入实际经营活动的资产,应将其与经营资产相区别。

3. 没有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负债的成本,也就是利息支出仅仅是金融负债的成本,经营负债是无息负债,是一种可长期使用的商业信用,如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应付职工薪酬等。因此必须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利息支出与金融负债相除,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才是符合实际的财务杠杆,经营负债没有固定的成本,本来就没有杠杆作用,将期计入财务杠杆,会歪曲杠杆的实际效应。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对通用的财务报表时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逐步形成了用于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体系。

二、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1. 在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认为公司的活动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两个方面。

公司总是先从股东那里得到现金,然后利用这些现金购置经营性资产,进行经营活动,包括组织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投资活动,为股东创造财富,使股东投入的价值增加。如果股东投入的现金不能满足经营活动需要,就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或向金融机构贷款,形成企业的金融负债,企业将筹措来的资金再次满足生产需要后,暂时可能会闲置一小部分资金,为充分利用资金的效率,企业会选择购入可随时变现的短期投资,从而形成企业的金融资产。

2. 对通用的财务报表主表进行调整(举例说明)。

编制单位:AB公司2010年12月31日

调整后资产负债表基本衡等式: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

其它公式: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与通用的资产负债表相比:一是把通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部分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金融资产,区分标志主要是有无利息要求,金融资产主要包括除生产经营所必须用的现金以外富余的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余为经营资产,金融资产列到资产负债表右侧做为金融负债的减项计算净负债;二是把通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部分分为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区分标准也是有无利息,金融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有息应付票据等,其余为经营负债,经营负债列到资产负债表左侧做为经营资产的减项,计算净经营资产。从以上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投入与来源干干净净地联系在了一起,更符合人们的理解,资产负债表左方的净经营资产的资金来源来自于企业的两大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一是股东,二是债权人,他们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充分利用资产的效能,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只是他们各自承担的风险不同,要求的利润率的高低不同。

调整后利润表基本等式:净利润=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其它公式: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前经营利润经营资产×(1-所得税税率)

税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编制单位:AB公司2010年度

与通用的利润表相比:区分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的利润,主要是把财务费用单独核算,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的利润与金融活动的利润。利润表的第一部分反映了净经营资产的使用效率,是企业利用净经营资产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投资人创造的净利润,也是可供债权人和股东分配的所得;第二部分是分配给债权人的所得;第三部分是企业的全部利润在满足了债权人的需要后,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3. 利用管理用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权益净利率是企业综合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运用托管资产的获利能力与企业资本运营给企业带来的盈利,是股东最为关心的指标之一,是反映股东投资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报酬的主要标准。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表示净经营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的基础盈利能力,是企业盈利的源泉与动力。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表示借入1元负债投入经营产生的净收益,如果经营差异率为负数,说明借入资金经营会减少股东权益,股东不如直接把资金有偿借予他人使用。

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表示1元权益资本所负担的有息债务。

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表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能力,如果为正数,说明借入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是有效的,创造的利润在归还利息之后仍有富余,这也正是负债经营的魅力所在。

AB公司2010年度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11.14%,税后利息率6%,净财务杠杆0.75,经营差异率5.14%,杠杆贡献率3.86%,权益净利率15%。说明AB公司2010年度如果仅使用自有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只能为自己创造11.14%的利润,在使用财务杠杆后,利用杠杆效应使其自有资金创造利润的能力提高到了15%。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将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政策和企业资产的使用效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财务杠杆的贡献量的计量更直观,更符合实际,更易于让使用人接受并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对冶金行业的启示

据钢铁企业成本信息网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同期一年期金融机构贷款税后利息率的公司27家,占总交流家数的47%,资产总额占39%;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同期一年期金融机构贷款税后利息率的公司32家,占总交流家数的58%,资产总额占74%;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同期一年期金融机构贷款税后利息率的公司27家,占总交流家数的48%,资产总额占61%。按照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这些公司的财务杠杆贡献率为负,不仅没能实现财务杠杆效应,并且进一步减损公司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公司当中有14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均低于同期一年期银行贷款税后利息率,并且负债的规模是连年增长,2008年这14家公司负债总额23025992万元,2009年负债总额27413073万元,2010年负债总额34422140万元,环比分别增长了19.05%、25.57%,有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90%。虽然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往往受企业自身状况、政策条件、市场环境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但为防止恶性循环,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财务杠杆的认识并加强财务杠杆的管理。

1. 慎用财务杠杆。

增加股东财富,提高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有: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为股东创造剩余收益,但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依靠提高净财务杠杆来增加杠杆贡献率是有限度的,随着借入资本的增加,推动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2011年央行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从2010年的5.81%提高到6.31%,使经营差异率进一步缩小,经营差异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为负,借款不仅会丧失杠杆效应,而且会迅速的减少股东报酬。

2. 严格项目投资。

由于税后利息率的高低主要是由资本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决定的,企业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提高经营差异率,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可以分解为税后经营净利率与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的乘积,即企业经营资产的经营效率,其中生产性经营资产投资对企业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企业的前景。冶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经常是资金占用较大,建设期、使用期较长,单靠企业的自身积累是完不成的,债务融资是企业投资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因此,评价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是一项即严肃,又需十分谨慎的事情,应以资本成本为基础,采用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法进行科学评价,当投资项目创造的报酬高于资金提供者要求的报酬时才是可行的;其次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任何一项投资所能取得的超额利润都是暂时而短暂的,因此当企业决定投资某一项目时,应尽快形成生产力。

3. 将财务杠杆贡献纳入企业资金管理办法。

冶金行业一般规模较大,集团化经营,组织架构复杂,筹资、营运资本分别不同部门管理,只是在企业编制现金预算时才将两者有限的结合在一起,也仅限于测算资金收支平衡,平时两者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筹资管理以提高资金的计划性、有效性、安全性,确保资金流向有序,满足企业资金需要为侧重点,营运资本管理以生产经营计划、控制、计量经营结果、事后分析为侧重点,筹资成本作为固定性费用较少受到关注,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将二者联系起来并进行量化,当财务杠杆贡献率长期接近于零时,则应当引起财务人员的注意,外部市场、重大原燃料价格、生产组织方式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应当通过调整现时投融资政策、财务政策来充分享受财务杠杆的效应。

财务报表体系 篇10

一、高校事业和基建会计报表合并难题及可行性

由于目前高校实行两种会计制度, 分别核算基本建设和高校事业日常业务, 高校会计制度也没有明确规定会计报表合并的有关事项, 因此, 高校实行事业和基建会计两报表合并存在着难题。

(1) 两种不同的会计制度, 核算的内容不一样。基建财务核算的是高校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占用和结余情况, 基本建设在建及借款情况只在基建会计中反映。工程只有完工交付使用时事业财务才反映其情况。事业会计核算的是高校日常经济业务, 事业报表反映的是学校日常经济业务资产、负债、净资产及收支情况。

(2) 两种会计报表使用的科目之间缺乏必然联系。如基建财务使用的基建拔款、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在事业财务上根本没有, 这给报表合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缺乏法规和制度依据。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只规定事业财务执行高校事业会计制度, 基建项目执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在向外报送会计报表时如何把两个会计报表合并全面反映学校的财务信息。

虽然存在着难度, 但高校实行事业和基建会计两报表合并并非不可行, 现实中很多高校也都在探索如何编制合并报表。笔者认为高校会计可参照企业会计报表合并的制度规定, 把基建会计视同集团企业里的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 按账面价值合并。

二、高校事业和基建会计报表合并方法

第一步, 寻找两报表间的连接点, 将重复核算部分抵消。

(1) 往来账的抵消。目前许多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之间款项转移很多, 当基建资金不足时会临时从事业财务暂借资金, 当然事业财务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同时有的高校基建借款在事业财务进行核算, 因此年度终了, 有些高校收不抵支时, 就少结转“结转自筹基建”, 这样基建财务使用的借款大量地挂账, 形成两报表重复核算的现象。因此, 在合并时首要是把这一部分抵消。如基建暂借事业资金的, 可借记“其他应付款———事业财务”, 贷记“应收及暂付款———基建财务借款”。

(2) 学院自筹资金进行基建拔款的抵消。学院自筹经费进行基本建设, 其实就是资金在一个单位内的转移, 其最后形成了学校的房产等设施, 最终以不同形式反映出来, 完工的且经过验收移交、财务决算的工程在事业财务中的固定资产反映, 未完工的或未交付使用的工程在基建财务上的在建工程反映。因此可以把重复核算的予以抵消。本年自筹资金拔款时, 借记“基建拔款———本年自筹”, 贷记“结转自筹基建”。以前年度拔款尚未结转完的, 借记“基建拔款———以前年度自筹”, 贷记“事业结余———以前年度自筹基建调整”。这样抵消后, 事业结余可设二级明细或在附注中进行说明, 即学校自筹资金进行基本建设项目尚未竣工或交付使用所占用的资金情况。

第二步, 性质相同的科目进行合并。在基建报表上资金占用类科目除了以上抵消部分外, 其余其实相当于事业财务中的资产类科目, 可以把其并入事业财务中的资产核算。如把交付使用的资产和在建工程并入事业财务中的固定资产, 预付工程款并入应收及暂付款, 货币资金并入货币资金。基建报表中的资金来源类科目除了抵消部分外, 其余的相当于事业财务中的负债及权益类科目, 因此可以把其合并入事业财务中的负债及权益核算。如上级拔的基建款项, 本年度拔款的, 借记“基建拔款———财政拔款”, 贷记“财政拔款———基建拔款”。以前年度拔款工程项目尚未结转完的, 借记“基建拔款———以前年度基建拔款”, 贷记“事业结合———以前年度财政基建拔款”。基建借款合并时, 借记“基建借款———××银行”, 贷记“借入款项———××银行”。其他的负债类科目并入相应的科目, 如其他应付款及应付账款分别并入事业财务中的其他应付款及应付或暂存款等。

第三步, 借鉴公司合并报表的原则增设报表附注。报表附注中重点要进行说明的事项有:

(1) 对结转自筹基建支出合并的情况进行披露。结转自筹基建支出是反映学校用财政补助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 报表合并后, 在报表上得不到反映, 只综合反映在固定资产和事业结余里。附注要说明的是本年结转自筹基建总金额、支出使用结构、资金使用效益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

(2) 对内部往来借款进行披露。目前高校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般都没有事业结余, 年终时根据事业结余的情况来结转自筹基建, 当结余不足时, 基建借用的资金都挂在往来借款上。其实这部分资金已经用于基建项目, 合并报表时已经抵消, 有必要进行具体说明, 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资金运用情况。

(3) 对基建借款进行披露。目前高校中基建借款是主要负债, 应在附注中进行说明。

(4) 对本年度交付使用的完工工程项目进行披露。主要是完工项目的名称、金额、结算情况、使用情况等, 特别是利用贷款完成的工程项目的情况。

参考文献

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篇11

摘 要:财务报表反映一定时期内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成果及整体财务状况变化的信息载体,是揭示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构成财务报告的中心。如何解剖报表信息内涵,解读报表信息所传递的情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报表分析的方式方法、分析指标的选取和指标含义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带给不同报表使用人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作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应用

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实务中就更加要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来对财务报表进行剖析,以期提供更加相对真实的财务信息。科学的财务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其中,比较分析法中财务比率的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可以分为四类:即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那么应该如何做好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呢?就是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最基本的报表着手,收集完整的资料,运用财务比率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财务分析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完整性,财务分析大致可分四个方面:

(一)企业经营成果分析

一般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首先关注的是企业当年实现了多少利润、效益怎样、与历史相比有无增长等。根据企业的年度损益表,首先分析利润构成情况。弄清企业当年利润总额的形成来源,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通过分析各项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来确定企业利润形成的质量。重点看营业利润总额比重的高低,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是否突出、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其次,分析企业利润总额增减变动情况。主要对主营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检查经济业务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并预测以后各期进展情况。用实际数与预期数对比,找出存在的差距。与以前年度同期比较,以发现各项目的变动情况及发展趋势,然后再对一些差异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其三,对将来会影响利润变动事项进行分析。例如,对企业开发新市场、新产品等做专项分析,以便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其中可以使用销售毛利率、期间费用对销售收入比率、营业利润的实际税率等指标进行横纵向比较,以准确反映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

(二)现金流量分析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的关系。可以对其他财务指标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根据现金流量表有关数据重点计算以下几个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1.现金来源比率,该比率说明了企业各项现金流量来源的比重,从资金来源上反映企业的发展需要对某项现金流量的依赖程度。2.现金流量与销售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中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超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与销售利润率相比,可以分析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差异原因。3.资产的现金流量回报率,该比率反映企业每一元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超高,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率,该比率表示企业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有助于分析本期净利润与有关现金收支净额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企业负债及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先弄清企业负债的基本情况,即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及其结构,进而分析各种负债的具体项目和质量,然后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表现为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变现能力的强弱,则表现为一个营业周期内,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比率。 用上述计算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与同期比看偿债能力变动情况,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看企业负债及偿债能力存在的差距。

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获利能力,因为企业现金流入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另外,企业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例越高,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也就越大。因此,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既要重视损益表反映的偿债能力,又要分析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偿债能力。可通过计算以下三个指标说明: 1.资产负债率 2.产权比率 3.利息保障倍数。

(四)企业资产管理绩效分析

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高低体现在企业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比率强弱上。资产周转速度快,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好,偿债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指标的计算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重点把握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分析:对应收账款着重分析应收账款逾期情况,根据单位的信用程度和重要性,做出排序列清单,督促直接责任人积极催款,对存在的呆账、坏账还要做出具体分析;对存货的分析,与同行业相比,与企业的前期相比,分析存货中各构成项目周转率的快慢,再分析存货产生时间长短,以及存在的滞销、霉变库存商品占全部存货的比率,以及一年以上库存潜亏等。

参考文献:

[1] 吴国春.浅述财务报表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

[2] 李瑞雪.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 郭学伟.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农场经济管理》2002.1.

财务报表体系 篇12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 作为财务报表信息系统运行的基本前提条件, 不能由其他前提条件推导而得出, 否则, 也不应将其列为基本假设。财务报表基本假设, 与自然科学不能直接加以验证的具有相似性。“直接验证假设是困难的, 这首先是因为假设是作为基础而存在的。假设是理论体系的基础, 所以, 在它们的下一层没有东西可依托, 并且用来对它们加以论证。其次是因为如果假设可以被直接验证, 那么, 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假说使用, 就可以出示证据来支持或否认它们。”可见, 不能将假设与假说混为一谈。假说是以假设为基础, 经过逻辑推理得到的命题或结论。财务报表基本假设的这一特征, 可以概括为财务报表基本假设的基础性或公理性。

尽管假设可以看作是不能直接加以验证的公理, 但假设却是以事实为根据的。财务报表基本假设, 是财务会计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反映。如果基本假设较严重地偏离实际, 那么以此假设推导出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将会与现实的事实不符, 从而达不到我们所需求的目的。当通货膨胀严重地出现时, 币值不变假设就严重地偏离实际, 以此假设为基础推导出的历史成本原则和编制的财务报表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从而达不到财务报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目的。当企业处于破产清算状况时, 如果仍然按照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编制财务报表, 那么这样的财务报表也是毫无意义的。新兴的网络公司, 可因某项业务成交而成立、因某种业务或交易完成而终止, 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当某网络公司存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 依然应用传统的会计分期来提供财务报表, 无疑是抱残守缺。因此, 我们应不断地检查基本假设, 根据新的证据看它们是否已失效;如果某项基本假设已失效, 那么就必须以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设替换之。

根据以上所述的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特征, 我们检查一下有没有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未被指示出来。隐蔽的基本假设, 不利于我们经常地对其有效性进行检查, 不利于我们认识财务会计的特征和局限性, 从而不利于我们改进财务会计和建设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财务会计, 主要的财务报表依然是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如今, 又出现了“第四财务报表”, 英国称之为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 美国称之为全面收益表。“第四财务报表”是利润表的扩展, 它既包括已实现的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 又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这四张财务报表的出现顺序是:先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而后出现现金流量表, 最后是“第四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全面收益表, 其确定基础均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 则是现金流量制。全面收益表已突破了利润表的实现原则。四张财务报表的发展和变革, 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四张财务报表中, 最基础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是基本会计恒等式, 基本会计恒等式反映了资产与其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而资产和权责两个概念, 从一开始就是由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不能由前述财务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推导得出, 因此, 它应是财务报表的某一项基本假设。

二、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及财务报表目标的关系分析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与财务报表的目标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财务报表的四项基本假设, 为财务报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创造了条件。通过设定会计主体, 使其按特定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与其所有者资金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区别开来, 从而明确了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项假设, 满足了所有者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及时性, 因为若没有会计分期, 只能等到会计主体的全部经营活动结束时才能提供会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 使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综合评价成为可能。已发生交易或事项假设, 表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评价是以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为依据的, 从而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权责发生制, 是指在按会计期间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前提下, 以“权利”、“责任”在某一会计期间是否发生为标准, 而不是以是否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准, 确定该会计期间的盈亏;现金流量制, 则以是否在某一会计期间流入或流出现金为标准, 确定该会计期间发生的各种类型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经济环境中, 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确定经营业绩, 最直接地满足了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目的。但另一方面,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又不能离开现金, 在有借贷的企业里, 若不能按期以现金还贷, 还可能遭受被债权人逼迫而破产的危险。尽管利润要向现金转化, 但它们毕竟在时间上不一致, 更何况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过程还伴随着风险, 即存在不能顺利转化的可能, 所以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评价, 尚需借助于建立在现金流量制基础上的现金流量表。

以上是财务报表的目标影响和制约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的一面。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也有影响和制约财务报表目标的一面。财务报表的目标, 为什么定位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而不是决策有用性?资本的所有者将资本投入企业并委托经营者经营, 其实不但关心投入资本已经取得的成果, 同样关心未来的应用成果。但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体制下, 资本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评价以及对经营所取得成果进行分配时所需要的信息, 要求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显然, 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测信息难以满足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而建立在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财务报表则可以基本满足这种要求。

资本的所有者在进行决策时, 就更需要预测未来的会计信息了, 但现行的财务报表却无法提供。那么, 是否可以更换财务报表反映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假设, 使财务报表既反映过去又反映未来呢?至少目前还难以做到。如果硬性为之, 恐怕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目标也无法实现了。

参考文献

[1]陆静.财务报表的基本特性及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J].企业研究, 2012 (14) .

上一篇:请求赔偿论文下一篇:宫内节育器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