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2024-07-10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共11篇)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1

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很多企业因发展需要成立了子公司, 企业间合并和兼并等经济行为也逐渐增多,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 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完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合并财务报表对集团企业意义重大, 能够了解集团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 让集团企业从全局角度出发, 把握企业的运营情况, 对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全局把控。一些企业在合并报表时操作不规范, 造成财务数据不真实, 对公司整体管理有一定影响, 因此本文对企业财务合并报表编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合并报表问题的方案。

1 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揭露的真实性不高

由于中国会计制度与核算方法处于不断的完善更新中,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 会计操作水平不高, 在处理财务数据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所形成的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尽真实, 数据不精确, 存在会计数据信息失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要确保会计人员所处理的会计数据的方法是正确的, 数据是真实的, 计算是精确的, 以保证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的可靠性, 否则数据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 需要集团公司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子公司的报表做好规范工作, 同时母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必须规范可靠, 在此基础上, 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者会有保障。当前企业在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方法往往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对于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客观真实性有一定的影响。

1.2 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不一致导致合并报表编制困难

依据中国现行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制度, 集团企业的母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是相同的, 因此集团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时要对集团公司的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政策做统一的规范, 并按财务报表的要求进行财务报表的核算,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采用相同的财务政策进行财务报表合并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广泛, 行业跨度大, 在会计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未能完全按统一的政策来执行, 造成集团企业在合并报表时的难度大, 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这已成为财务核算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难点问题。如要求各子公司或重组的公司重新编制财务报表, 则会大大增加企业财务工作的难度, 也会增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本。

1.3 少数股权所拥有的可辨认资产计量基础不明确

依据当前会计准则的规定, 少数股权所占有的资产的计价标准在购买法下未解释清楚。对于我国采用的原则是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 在合并报表时按此理论对股份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同时采用实体理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目前, 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上来看, 对集团企业的母公司实体理论的验证过程中, 标准是不统一的, 也很难对计价模式做一个标准的解释, 因此少数股权所拥有的可辨认资产计量基础不明确, 让合并报表工作较有难度。

2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改进和实施建议

2.1 坚持统一性和重要性原则, 提高信息质量

根据当前集团企业在合并报表时所面对的一些问题, 应制订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报表编制的统一规范, 要坚持统一性和重要性原则, 以提高信息的质量, 要规范母子公司财务会计报表编制政策, 做好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统一工作, 规范财务管理, 以统一的标准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为合并财务报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 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对会计结算周期也应有统一的规定, 要确保会计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以提高财务报表质量, 确保财务报表合并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从而提高报表质量, 提升投资者信心。要坚持重要性的原则, 由于集团公司所涉及的业务比较复杂, 区域也比较广, 因此在集团企业合并报表过程中, 要关注关键环节, 把重要性的信息有效地提取出来, 做好报表的合并工作, 做好财务报表管理工作。

2.2 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的不统一会让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制作标准不一, 没有统一的财务报表做基础, 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则缺少统一性, 要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客观性和真实性, 为集团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避免数据的偏离。集团公司在数据的核算中存在行业跨度较大的问题, 区域配送难度大, 因此集团企业要在做好报表合并工作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会计政策, 集团公司要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坚持按可靠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做会计政策的选择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子公司要按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与母公司的财务政策保持统一, 按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财务账目的核算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按可比性原则做好财务报表的合并工作。

2.3 购买法下少数股权拥有的可辨认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目前, 我国对少数股权的资产占有计量模型的监管还不够清晰, 不能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出发, 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做出正确的选择。鉴于此情况, 我们应从国际会计准则的研读中得到启发, 要学会使用公允价值来避免价格的双轨制, 应把资产的核算放到一个体系中来实现核算标准的统一, 更好地协调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则。

3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财务处理

3.1 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抵销的账务处理

集团企业子公司较多, 产业复杂, 在报表的处理中会面临诸多的问题, 包括长期投资的问题及权益的抵销问题。在一般情况下, 会采用成本管理法对集团企业的母公司进行核算管理, 以实现成本的准确核算, 但此种核算方法并不利于合并财务报表, 也会让财务报表编制面临许多问题。集团企业的标准不统一会让会计数据失真, 要整合处理报表, 对数据进行调整, 以实现投资收益的准确核算, 对子公司的财务合并做抵销处理, 以做好会计处理工作, 编制合并报表, 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做好子公司的净利润调整工作。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要做好数据的统计工作, 避免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项目变更, 做好利润表的说明工作, 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时均应用“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代替。

3.2 少数股东的全部股权被母公司购买的问题

集团企业管理者为更好地推动集团企业的发展, 在必要的时候会做出一些决策, 以加强子公司的管理, 如为更好地控制和子公司的管理, 母公司通过购买子公司股权, 以增加集团企业的管理权限, 加大对子公司的管理力度。在进行股权的变更之前, 集团企业的股份买售双方已是母子公司的关系, 母公司在购买子公司的股份时可以是全部股份也可以是部分股份。从会计准则的解释来看, 对于集团企业的母子公司之间的股份转让问题, 对未来企业合并报表的会计操作有较大的影响, 在合并报表操作中要做好权益的处理问题, 要把子公司的权益做抵销, 并对资本公积科目进行操作, 以股权的交易日作为时间的结点, 来计算股权差异, 根据新的控股子公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做为基础, 调整留存收益, 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3.3 内部商品交易的合并抵销处理

集团企业的内部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由于经营项目不同, 有些集团企业内部各公司分处于供应链的上下游, 因此要做好内部销售的抵销操作, 按照内部的销售金额, 借记“营业收入”项目, 贷记“营业成本”的项目, 再对内部销售的损失额度借记“营业成本”项目, 贷记“存货”。内部商品的交易核算规则对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的真实性、客观性影响较大, 要从全局角度做好内部公司之间交易的账务处理问题, 避免报表失真。

3.4 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抵销处理

集团企业的内部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发生业务往来时, 通常采用内部结算的方式, 不会采用现金往来的方式, 这样就会产生内部债权债务。集团企业在对所属的企业财务处理内容包括, 一是通过项目本身的债务债权来实现利息费用的抵销, 二是通过内部投资来实现债权债务的抵销操作。要做好数据的管理工作, 做好坏账准备工作。

3.5 反向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反向收购的现象时有发生, 并购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如母公司买壳上市,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 最终完成收购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合并财务报表更加难以衡量和确认资产和负债。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理解准则, 厘清概念。正确合并财务报表, 核算盈余公积。在并购过程中股东的合法单位无法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转换为母公司股份, 在合并财务报表股东权利应显示为少数股东权益, 这部分反映了股权计算中少数股东享有的子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对于法律上母公司的所有股东, 虽然该项合并中其被认为被购买方, 但其享有合并形成报告主体的净资产及损益, 不应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列示。

4 结语

通过分析, 我们了解到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与日常的财务数据的处理工作有较大的差异, 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数据处理中, 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要求较高, 要考虑报表的真实性、客观性要求, 要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用, 因此对财务数据的要求更高, 要做好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管理与统筹工作, 从全局角度出发, 制定集团公司统一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标准, 让集团企业能够从全局角度出发, 实现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的标准统一, 数据可靠, 这也是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目标所在, 以帮助集团企业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 做出恰当的决策, 助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发展环境下,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 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就需要有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做支撑, 让企业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能快速反应, 及时调整战略, 顺应发展形势, 深化改革, 转型提升, 升级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 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是会计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当前我国在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地深化, 在后续的研究中再进一步充实理论知识, 丰富实践研究, 以提升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管理水平, 提高综合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摘要: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 企业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完善合并财务报表工作,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改进,建议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2

最近开始学习集团财务和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知识。

对于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网上看了一些相关文章,但总感觉有些混乱和复杂。在做了归纳和整理后,把一些心得以简单分录的方式写在下面。

合并财务报表牵涉内容较多,难度较大,也正在学习中,所以这里涉及内容不深,对问题做了简化处理。

现在我们假设有一家公司A向公司B投资100,0000,取得全部控股权,以权益法核算投资事项。那么,相关分录如下:

1.投资时,A公司做分录

借: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B公司做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0

2.B公司经营一段时间后取得利润10,0000,做分录

借:应收账款 10,0000

贷:销售收入10,0000

借:销售收入 10,0000

贷:利润分配10,0000

借:利润分配 10,0000

贷:盈余公积2,0000

未分配利润8,0000

A公司做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

贷:投资收益10,0000

3.做合并报表时,A公司做好自己报表后,合并各公司财务数据,为合并报表做内部投资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抵销子公司的)100,0000

盈余公积(抵销子公司的)2,0000

未分配利润(抵销子公司的)8,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10,0000

同时,为合并报表做内部投资收益抵消分录

借:投资收益10,0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2,0000

未分配利润8,0000

借:提取盈余公积2,0000

贷:盈余公积2,0000

4.假设在经营期间A公司还向B公司采购了12,0000元的货物,B公司的货物成本价值10,0000,那么

A公司做分录

借:存货12,00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12,0000

B公司做分录

借:销售成本 10,0000

贷:存货10,0000

借:应收账款—A公司12,0000

贷:销售收入12,0000

5.A公司把这些从子公司买进来的货物销售出去,卖了15,0000。那么做分录 借:应收账款15,0000

贷:销售收入15,0000

借:销售成本12,0000

贷:存货12,0000

6.A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做分录抵销内部收入和成本。

借:销售收入(从子公司来的)12,0000

贷:销售成本(从子公司来的)10,0000

未分配利润(减去利润中内部销售利润)2,0000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信息;母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65-02

一、企业合并报表理论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一般分为三种: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这三种理论的区别点主要在于企业集团的界定,合并范围的确定和合并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

1.所有权理论。所有权理论是业主理论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具体应用,其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就是拥有与被拥有之间的关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

2.母公司理论。母公司理论认为母公司并不拥有子公司,而是控制子公司的资产及负债,合并财务报表被视为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延伸,母公司股东被视为合并经济个体的股东,少数股东则是为合并经济个体的债权人。

3.实体理论。实体理论认为合并财务报表不应视为母公司财务报表达延伸。从经济实质上看,母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合并会计报表应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出发为企业集团的全体股东和债权人服务,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不再被看作外人。

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原则要求

1.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母公司的股东最为关心合并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为母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由于控股关系的存在,子公司的盈亏事实上就是母公司的盈亏。母公司股东对合并财务报表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2.为母公司的长期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母公司的债权人通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而对子公司的资产有间接求偿权,因而母公司的长期债权人需要评估母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就必然要关心整个合并主体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3.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外界对于企业管理业绩的评价往往以整个经济实体为基础,企业所能分配的红利也通常是基于合并主体的业绩来计算的,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者也有重要作用。

4.为有关政府管理机关提供有用的信息。企业的控股合并容易形成市场垄断或竞争的优势,从而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有关法规为了维护正当竞争,常常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规定一个上限。合并财务报表可以为有关政府管理机关评价企业的市场占有情况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的研究

1.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要强调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合并会计报表涉及多个法人主体,涉及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多样,而且母、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有时往往是跨行业、跨地区的,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首先要判断该项经济活动对企业集团的重要性,然后决定取舍。对一些子公司名义上或法律形式上由母公司拥有多数股权或控制权,但实质上母公司并不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或在行使控制权时受到某些限制的,就不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3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际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情况的企业可以不予合并,但应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2.合并报表与集团复杂的股权融资决策。集团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的财务优势主要包括四方面:(1)用较小的资本控制较大的资源,并保持对附属子公司的控制权。以少博多,以小博大。(2)便利股权运作,通过“买进一经营一卖出”而获取资本利得。通行的做法是,在初始阶段由控股公司通过兼并与收购来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交由职业经理去从事对目标公司的经营与重整,使其获利,并提升其市场价值。在经过这一系列重整与经营之后,伺机将目标公司出售,从而取得资本收益。(3)锁定风险。在企业集团中,控股母公司与下属被控股企业间、各子公司间等都是独立的法人,均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从而分散和锁定整个集团的各种风险。(4)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可能都是独立的融资主体,使整个集团内部具备多个融资主体,大大拓宽了集团融资方式和渠道。

3.调整股权投资差额并合并价差及商誉的账务处理。在权益性资本投资下,将投资方投资成本与受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额中投资方所占份额直接确认为商誉,并按一定期限摊销。对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差额中投资企业所占的份额,在投资企业账面上仍确认为股权投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的调整项目。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按国际惯例,分摊于相关的资产、负债中。合并商誉将在预计的受益期限内摊销,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将随着资产的耗用或负债的清偿而消失,这些信息可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予以说明。对于集团内部企业在证券市场上购人另一企业的债券发生的债券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差额,在各合并会计报表上可列示为一项递延费用或递延收入,随着债券的清偿而相应摊销。

4.合并价差应当重分类。合并价差应当区分股权投资差额及集团内部债券投资形成的差额。集团内部债券投资形成的差额应当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在抵销过程中对这一价差视同赎回债券导致的损益。股权投资差额包含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及合并商誉,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单独计算合并商誉条件还不成熟,为了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的可解释性,对其应作如下改进:(1)合并价差不作为长期投资的调整项目,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单列项目反映,以保证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全部抵销;(2)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应列入合并会计报表的“管理费用”,确保“合并投资收益”能正确地反映合并主体对外投资实现的损益。

5。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完善内部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具体准则应沿用《暂行规定》采用的母公司观,但对于《暂行规定》对内部未实现损益抵销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改进。《暂行规定》对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利润和损失、逆流交易和顺流交易未加以区分。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利润应予以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的损失不能抵销以体现稳健性原则,具体准则应予以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对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利润全额抵销更符合稳健性原则。其实不然,在母公司观下,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利润中由少数股东享有部分已列入少数股东收益,合并利润中只包含了母公司享有部分,若全额抵销则虚减了合并利润。因此,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利润应抵销母公司控股比例的部分,这样不但不违背稳健性原则,而且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4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

合并财务报表, 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反映的对象是通常由若干个法人 (包括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 组成的会计主体, 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 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或者编制主体是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根据其他有关资料,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 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

二、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一) 合并范围更强调实质性控制

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对象, 主要明确哪些成员企业应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范围之内, 新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 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 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只要是持续经营的, 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 将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新准则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公司的债务, 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 与此同时, 新准则也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

(二)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范围

新会计准则要求,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扩大了合并范围。也就是说小规模子公司、特殊行业子公司、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破产子公司等也要纳入合并范围。这样就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债务, 并会使一些隐藏的债务暴露, 这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同时, 将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业绩。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 复杂持股合并的问题

新准则规定, 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新准则中没有就如何计算间接拥有比例的方法做出明确的规范性说明, 选用的方法既可依据加法原则也可依据乘法原则, 因此, 容易造成对于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业务会由于不同的会计人员不同理解而做出不同的合并处理, 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而导致最后提供的合并会计信息不同。

例如, A.B.C三个公司的持股关系如下:

按照乘法原则, A对C的权益性资本拥有比例是60%×60%=36%, 低于50%, 所以A不能将C纳入自己的合并范围。但实际情况是, A对B拥有直接的控制权, 而B对C拥有直接的控制权, 则A可以通过B拥有对C的间接控制权, 所以, 如果以“控制”作为判断标准的话, C应纳入A的合并范围。那么, 按照乘法原则计算的结果就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际上, 由于乘法原则得出的实际持股比例体现的是拥有子公司净资产的比例, 比加法原则的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所以, 建议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乘法原则来计算母公司对“间接拥有”的孙公司持股比例。但是, 由于加法原则更能真实地反映实质性控制, 因此, 在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时建议采用加法原则计算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公司的表决权资本数。

(二) 关于暂时性控制的问题

财政部1995年2月9日发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并未将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内。而新会计准则强调以控制为标准界定合并范围, 但对暂时控制并未明确说明。由于有关时间规定比较含糊, 操作性不强, 使得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有理由以暂时控制而非实质控制为借口不将某些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这样便留下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因此, 建议明确“暂时控制”的含义, 可将其界定为短期投资, 使之与企业会计准则概念一致, 即通常是易于变现、持有时间短、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的投资, 在期限上可规定为“一年内”。

(三) 实质控制存在与否的判断标准不明确

新准则中只是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并且列举了母公司虽然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却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四种情况。但是, 新准则并未给出在会计实务中应如何判断实质控制是否存在的标准。例如, 当前股权分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 企业即使不满足拥有多数表决权或者准则中所列示的四种情况, 但仍然实质上控制着被投资企业。建议完善准则中关于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 以期更好的指导有关合并范围的实务操作。

(四) 完善“控制”的定义

新准则中把控制定义为, 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鉴于我国关于合并范围的准则制订过程已经认识到“控制”的重要性, 笔者建议借鉴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控制的有关规定, 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 即“控制”不仅可以获得利益, 而且还可以限制自身的损失。“主要受益方”原则是对“控制”概念的补充。主要受益方可能为向可变权益实体转移资产的一方, 或为设立可变权益实体的一方即发起人, 或是根据法律文件能够替可变权益实体做出投资决策的一方。如果主要受益方承担了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风险或损失, 或者有权收取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剩余报酬, 就应要求主要受益方合并该可变权益实体。因此, 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以对合并范围进行规范, 能够明确哪些可变权益实体应纳入合并范围, 增强准则的指导作用, 给企业合并政策和将那些实体纳入合并报表提供有力的依据。

(五) 非营利性组织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

目前, 大多数国家的准则规范的是营利性组织的报表的范围合并问题, 而没有涉及非营利性组织。但是,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很大的比重。在我国这种大环境之下, 公有制企业控制非营利性组织的背后往往有各级政府的左右, 这就使得非营利性组织与控制其的公有制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加复杂, 很可能成为这些地方政府或公有制企业操纵的工具。

此外, 一些非营利性组织逐步脱离财政核算体系, 提倡自给自足, 自己搞创收, 甚至投资办企业。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合并准则中规范非营利性组织的合并问题, 如果企业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 或者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从事盈利活动, 则应该纳入合并范围, 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六) 提供分部报告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涉足不同的行业, 跨越不同的地区, 经营不同的产品, 这样, 在一个集团内不同行业、不同分部的盈利水平可能差距较大, 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可能复杂多样, 潜在的成长机会也会有很大不同, 而一张合并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只是反映该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信息, 而难以提供从事不同行业子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 给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带来许多困难。我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附件《会计报表附注指南》中, 对分部信息的披露提出了一些要求, 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也对分部报告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是首次全面的对分部报告有关问题进行的系统全面的规范。

笔者以为, 应将分布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作为合并报表的组成部分, 与合并会计报表一起提供给报表的使用者。因为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或跨国公司, 仅仅提供合并财务报表已不能满足某些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因为汇总合并的过程会掩盖掉一些重要信息, 使合并报表存在不少局限性。同时, 提供分部报告, 可以使报表使用者清楚地了解到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分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揭示出一些业绩欠佳的投资结果, 尤其是在与集团的主要经营没有太大关系的行业方面的投资。而且, 当一个集团具有多种经营时, 提供分部信息有利于评价这个集团的风险或预计它将来的收益和现金流量情况。

摘要:在当今席卷全球的合并浪潮下, 企业合并特别是控股合并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因而,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用会计准则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科学的规范也成为当务之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或者编制主体是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根据其他有关资料,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 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之后编制。

关键词: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控制

参考文献

[1]郑庆华, 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周丽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财会通信, 2006, (2) .

[3]米新英, 刘胜花.关于我国应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策略的研究[J].会计之友, 2006, (1) .

[4]汪祥耀, 李连华.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选择及其借鉴[J].财经论丛, 2006, (1) .

烟草行业合并财务报表规程..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烟草行业各级企业正确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为上一级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国家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结合烟草行业实际情况,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纳入总公司合并范围的企业。

第三条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或主体)。母公司可以是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等;也可以是其他主体,如事业单位、基金等。

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或主体)。作为子公司必须被母公司控制并且只能由一个母公司控制,不能被两个或多个母公司同时控制。子公司可以是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等;也可以是其他主体,如事业单位、基金等。

第二章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体与合并范围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体系;合并会计报表;问题

实际上,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新会计准则体系经过试点后也正式投入运营,同时对合并会计报表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会计人员的技能以及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需要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严格遵新会计准则所提出的规范要求,保证会计工作的高效性[1]。但就当前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情况来看,很多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以及业务水平不高,达不到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导致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质量较低,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合并报表对象问题

众所周知,会计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职能人员,主要负责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 [2]。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对会计合并报表也应进行改进,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进行编制,确定合并报表的对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会计报表的编制效率。然而,从当前会计合并报表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合并报表对象的问题,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会计报表》应用指南中明确地规定:“母公司应将其下所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都应将其纳入到会计合并报表的范围内”。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存在子公司是全资子公司、子公司为承包经营企业、年度中间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顺利实施。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不足

会计基础规范主要是对会计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最终的目的是保证会计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工作,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下,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地完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而保证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3]。然而,从当前很多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严重不足,未能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际要求完善规范中的条款,从而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实施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一)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当前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下,由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工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从而影响到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质量,针对这种现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下,需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4]。首先,应对现有的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培训:①加强对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相关内容的培训,由于很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了解的并不多,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工作中,未能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严格进行,而通过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培训,能够使会计人员熟练了解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相关要求,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从而有效地提升会计的工作效率。②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如,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责任心,摆正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为提升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③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会计业务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工作中,更注重报表的精细化、全面性,因此,应在基于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不断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应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业务水平,学习新的文件精神,接受新会计准则实施下的新技能学习,对于一些不良的事例,必须有着足够的警惕性,避免相关工作问题的发生,切实有效地保证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质量。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技能水平,企业应给会计人员创造更多业务深造的机会,如,出国深造,学习先进的工作理念、技能知识等,或是到先进企业进行学习深造,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技能水平,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

(二) 合并会计报表对象问题的解决措施

结合以上所提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会计报表》规范条例中所指出的会计合并报表对象来说,对报表的对象已经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以上所提到的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虽然全资子公司是母公司的一部分,但是,从《公司法》的角度分析,全资子公司是游离在《公司法》之外的公司制企业,而从法律的角度上来分析,全资子公司属于一种独立于母公司的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而从实质上来看,全资子公司与分公司并无实质上的区别,而在合并之后将会没有少数股东权益,同时也有少数股东会出现损益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合并报表的特性矛盾,不利于会计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这类问题是当前新会计准则实施下经常发生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单从本节提到的全资子公司来说,作者认为应将其作为合并对象妥善的处理,尤其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合并会计报表能够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有效的实施,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合理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当前新会计准则实施下,很多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不合理,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下,应制定合理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5]。应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规范,避免合并报表过程中因会计人员工作的随意性而影响到会计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质量,甚至是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地影响,可见对会计人员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的重要性。在操作上,应做到以会计制度为基础,对相关的会计科目、内部稽核制度等进行详细规范,要让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责任分明,切实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对会计基础工作质量造成影响,进一步保障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下合并会计表编制工作的有效性[6]。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变革的不断深入,新会计准则体系也在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为会计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合并会计报表工作中,更注重合并报表的精细化,对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通过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的分析,作者主要对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下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相关性问题展开分析,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思华.合并财务报表中资产利润分配与合并范围变动的探讨[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4(01) .

[2] 欧阳爱平,翁惠容.编制合并报表: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与选择[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 何燎原,辛云峰.控制的内涵与合并报表范围的选择——基于华源制药合并江山制药案例的分析[J]. 会计之友, 2013(03) .

[4] 于枚.合并会计报表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5] 杨华,余虹艳.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突破与不足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5).

对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的讨论 篇7

一、合并会计报表的特点

母子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是指把企业集团公司当作单一的经济主体来编制的财务报表,由企业集团的控股公司即母公司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的附表和附注。与单个独立企业法人编制的报表相比较,合并会计报表具有以下特点:

(一)能够提供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

集团公司是指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的集合。控股合并取得成功后,母子公司的关系得以确立,母子公司在法律上虽然是独立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上看,母子公司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主体。控股公司(母公司)的股东及其相关的利害关系方,都需要了解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就是为了总体反映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

(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强调经济主体,而并不是法律主体。

由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只能反映合并主体跟外界交易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为会计个体,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对外编制财务报告,但是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更加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经济的角度看,交易事项的反映主要应该依据其实质和财务事实,母子公司的关系实质上是一个会计个体或者是一个经济主体,母公司通过运用控股权,拥有子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权,成为一个新经济主体,对外报告新主体的财务信息。所以,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财务信息应该抵消相关公司之间的业务。

二、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

首先,集团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子公司的各期利润或者亏损按照母公司的相应持股比例转入母公司之后,可以评价集团公司的管理当局有没有有效地运用合并主体的相关经济资源。母公司的债权人通过关注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相关的风险情况进行合理地决策。

其次,合并会计报表可以对公司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进行考评。合并主体的业绩是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基础,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及将要分配的股利等,都是以合并经济主体来计算的,所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对管理当局的业绩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合并会计报表能够避免集团公司对经营成果进行粉饰。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可以避免一些企业利用集团的内部控股关系进行交易,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例如:部分企业销售商品给集团公司的企业子公司,尤其是会计期末进行的大宗商品销售,以此提高会计报表上的利润;高价或者低价购买其他子公司的存货或者固定资产,对利润或者亏损进行转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后,就将企业集团内部产生的具有过渡性的损益科目和未实现的损益相抵消,使得合并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虽然合并会计报表能够提供和决策相关的信息,但是合并会计报表本身也具有一些局限性。一方面,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合并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如果债权人仅仅利用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来进行信贷决策的话就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如果合并会计报表包含的单个会计主体处在不同的行业,由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可能会在用途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子公司的股东或者子公司的债权人仅仅对子公司的利润或者财产具有求偿权,所以,合并会计报表对子公司的股东或者债权人不具有决策意义。

四、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在处理合并会计业务的时候,有购买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可选择。购买法和权益法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而且对合并会计报表的收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购买法。

购买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企业的合并看作是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净资产的行为,这笔交易和企业直接从外界购买资产没有区别,即企业对所收到的资产和所承担的负债用与其交换的资产或者权益的价值进行衡量。在处理合并的时候以实际支付的价款或者所放弃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对购买成本进行计算,被合并企业合并完成后根据成本所计算的利润包含在购买企业的利润中。合并完成后,流出经济资源的一方获得了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被合并的一方丧失了对相关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这就是企业购买法的实质。

(二)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是将企业的合并看作经济资源的联合,使合并双方的普通股东对他们的资产、负债以及权益进行合并,对合并后的企业主体风险收益共同分担。即权益结合法下,企业的合并是权益的结合而非购买,如果一家公司完全以其公司普通股交换另一家公司的全部普通股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参加合并的股东联合对他们全部的生产经营进行了控制,合并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还是继续存在,这种方法是以子公司的账面资产价值作为母公司购买成本的计价基础,合并后公司的利润包含了以前年度累计的留存收益和本年度合并前已经实现的利润。

(三)购买法和权益法的利弊。

公司合并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各有利弊:首先,从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来看,购买法下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要优于权益结合法,由于权益结合法以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入账,并没有记录从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所有资产和负债,所以,权益结合法下提供的资产与负债的信息不够完整,而购买法则提供了此类会计信息;购买法下,投资者能够知道公司所取得的资产的现实价格,从而可以使投资者清楚的得知从合并中获得的利益,相比而言,权益结合法就不能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相关投资额的信息,也无法提供合并后企业的业绩与其他公司业绩的比较信息。其次,从企业合并的成本来看,购买法的成本要比权益结合法高。因为权益结合法下,合并的所有参与方的相关财务报告都是按照账面价值进行加总,并不是按照公允价值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购买法则刚好相反。权益结合法能够给合并的一方的财务报表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会计收益,所以很多企业的合并都采用权益结合法。再次,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因为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大于其账面价值,所以购买法下净资产的入账价值较低,但是在权益结合法下,由于合并企业的当年利润中包括被合并企业的整年度的利润,所以合并后的利润较高,因而权益结合法给经济资源的配置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

(四)我国新准则中企业合并处理方法的现实选择。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8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一、问题的提出

合并财务报表作为集团企业规定编制的正式会计报表, 是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也是投资者判断企业集团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 合并财务报表就被称为欧美国家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我国自从1995年《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一直在变化和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将逐渐增多,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中, 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为提供更加可靠和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合并财务报表, 实务中更加迫切需要相关准则的指导, 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比较明确地确定了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问题, 完善了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理论。同时必须看到, 虽然我国的企业兼并起步较晚, 但由于发展很快, 致使我国新出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某些地方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就我国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问题进行探讨论述。

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把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单独的会计主体, 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 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相对于个别会计报表而言,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集团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

组成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均是独立核算、有各自独立的财务与经营体系, 并可以独立对其股东出具财务报告的经济实体。集团内的各个母公司、子公司等均有效地支配着各自报表所展示的资源, 并运用各自报表所披露的资源来取得各自的财务成果。整个机构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 以股权关系为纽带,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是, 并不存在一个支配合并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资源, 并通过对这种资源的有效运用或支配来谋求经济利益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这种会计意义上的“主体”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并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则是单个的独立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反映的对象是企业法人, 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二) 合并财务报表的外在表现具有弹性

一方面, 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 的影响,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另一方面, 现代企业为了分散风险, 往往走多元化的经营道路。跨行业、跨部门的投资大量涌现, 使得在一个集团内部出现业务性质完全不同的子公司。如集团内部既有经营房地产的子公司, 又有经营担保业务的子公司。对于这样的集团公司, 不但各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不同, 而且各子公司的会计制度也很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 这样就容易使企业集团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选用不同的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从而使合并会计报表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三) 合并财务报表通用性欠佳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会计报表应该同时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然而, 合并会计报表的服务对象却仅仅局限于集团母公司管理层和母公司的股东, 对于外部的报表使用者乃至各子公司的报表使用者意义不大。作为企业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 (母、子公司) 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股东如果要做出对于该独立法人实体的投资、借贷、持股的决策, 必须掌握的是该独立法人实体的财务报表, 而非整个集团的对外合并会计报表。因此, 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涵盖整个集团的综合性信息虽然有利于展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这一全貌掩盖了企业集团中不同行业的各个公司特别是母公司的会计信息, 导致现行合并报表不能很好地给各个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三、我国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

我国第一个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专门准则是1995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该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对合并范围的有关具体规定见下表:

199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请示的复函》, 规定对于特殊行业 (指银行和保险业) 的子公司, 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 但其会计报表必须作为企业集团财务报告的附件予以披露。

1998年颁布的《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及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应按照比例合并方法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财会 (2002) 118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对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合并报表的编制做出了规定。

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准则对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同时指出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对比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 新准则最主要的突破是更加强调“控制”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 这一点在整个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除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以外,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四、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一) 多层控股下合并范围的确定

虽然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对合并范围以拥有的表决权是否过半数为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并明确了这种拥有包括直接拥有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两种情况。对间接拥有的表决权如何计算, 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定。而实务中存在两种不同计算方式, 即“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加法原则处理纳入母公司范围的某一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是其直接持有和通过另外的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之和。乘法原则的处理方法则是母公司直接持有的股权比例加上母公司持有其它控股公司的股权比例与这些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比例的乘积。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会对同一股权关系是否拥有过半数表决权资本产生不同的结论, 从而直接影响合并范围, 使企业确定合并范围时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同时, 由于加法与乘法计算原则本身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也使得企业在具体把握合并范围时陷入困惑。例如, 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的表决权资本, 乙公司拥有丙公司60%的表决权资本, 按乘法原则甲公司拥有丙公司的表决权资本为42%, 丙公司不能纳入甲公司合并范围;但事实上, 甲公司可以通过其对乙公司的直接控制, 以及乙公司对丙公司的直接控制, 而最终控制丙公司, 所以建议:一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乘法原则来计算母公司对“间接拥有”的孙公司持股比例。在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时对具有实质性控制的子公司采用加法原则计算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公司的表决权资本数。二是增加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对于多层控股关系的披露, 即对以往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多层控股关系的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资料进行披露, 并披露公司间的控股比例,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清楚地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情况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 合并范围变动

近年来, 上市公司购买、处置子公司等行为而引起的产权结构变动事件频频发生, 使得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合并范围也频繁地发生变动。而合并范围的改变, 使各期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范围不一致, 从而导致各期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和一贯性, 这就使本已可能失真的个别会计报表在合并后再一次产生信息失真。虽然新准则已注意到合并报表范围变动对于报表信息的影响, 对报告期内子公司的增添、处置事项做出了具体可操作性规定, 但弹性很大, 留有较大的会计操作空间。为此建议:

1、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在具体实施时, 必须强调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 以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严格把关。同时, 应从理论上研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时如何界定其中存在的会计操纵和会计造假, 怎样对合并会计报表信息进行修正, 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各期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符合一贯性和可比性的质量要求,

2、合并报表准则应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操作空间必须加以限制, 增加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披露内容。例如, 披露所有新纳入或退出的子公司的相关经营和财务资料, 合并范围变动对合并利润的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影响,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对变动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判断。

3、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该将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作为一个重要的审计项目和风险点加以控制, 引入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 对合并范围变动进行整体风险评估, 依据评估结果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 而且还要完善专门针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进行审计的操作规范。

(三) 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子公司的合并问题

新准则对于持续经营的资不抵债的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要求。根据会计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 从理论上讲不应将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在实务中会碰到持续经营的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可能是母公司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或配套厂家, 或者具有“壳资源”重组价值, 母公司会千方百计支撑这类子公司持续经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将该类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如果超额亏损可以不合并, 在采用不完全权益法的情况下, 母公司就可轻而易举地通过内部交易将成本、费用及不良资产转嫁给子公司承担, 从而人为地夸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 建议将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准则的合并范围。

(四) 非营利性组织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

大多数国家的准则规范的是营利性组织报表的范围合并问题, 而没有涉及非营利性组织。但是,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很大的比重。在我国这种大环境之下, 公有制企业控制非营利性组织的背后往往有各级政府的左右, 这就使得非营利性组织与控制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加复杂, 很可能成为这些地方政府或公有制企业操纵的工具。此外, 一些非营利性组织逐步脱离财政核算体系, 提倡自给自足, 自己搞创收, 甚至投资办企业。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合并准则中规范非营利性组织的合并问题, 如果企业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 或者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从事盈利活动则应该纳入合并范围, 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黄尧.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07) .

[2]陈增帅.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研究, 2007 (01) .

[3]贾纬璇.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规定体系的基本特征[J].财会研究, 2007 (06) .

[4]周显文, 谭汉荣.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探讨[J].商业时代, 2007 (15) .

[5]刘颖.合并会计报表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01) .

[6]吴涛.从新准则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J].财会研究, 2007 (06) .

[7]史晓华.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探析[J].时代金融, 2007 (02) .

[8]邱凤.浅析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选择[J].时代经贸 (理论版) , 2007 (01) .

[9].徐俊菊.中外合并会计报表差异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7 (01) .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9

一、新、旧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内容比较

合并会计报表也称为合并财务报表。它是将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的主体。新会计准则中针对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内容与原准则有了很大的变动, 如企业合并问题、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等, 以下主要就企业合并问题给出笔者的相关意见。

1.比例合并法的取消

《企业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的规定主要体现为第158条对合并报表的相关规定。援引原话是:“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 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但在新的准则中, 因为考虑到控制是只有一方能够对另一方实施控制, 但是在联合的控制主体中, 实际上有时候母公司是不能够控制子公司的, 所以, 将子公司的报表合并到母公司报表中并不具有实际意义, 所以在新准则中取消了比例合并法, 而以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这样的规定代替。

2.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

在旧的会计准则《暂行规定》中, 合并财务报表由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四个部分组成。而根据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以上四个部分, 而且还增加了合并的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附注这三个部分。引起大家关注的是, 其中的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了相关的规范, 填补了现行的实务当中相关理论的空白。

3.新会计准则中扩大了合并的范围

依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的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其实也就扩大了合并的范围。也就是要求小规模的子公司、特殊行业的子公司, 甚至是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破产子公司等也要纳入合并的范围。这样的话也就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那些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债务, 这样也会使一些隐藏债务得到暴露, 从而防止通过关联交易来调节利润的做法。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映集团的真实业绩;新准则中很明确地把子公司分为两种:纳入和不纳入, 而不是像旧准则中那样把子公司分为“纳入”和“可以不纳入”, 规定更进一步明确, 赋予了合并主体更少的判断空间,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4.除了以上三点, 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这块还作了一些改进

第一, 判断依据的改变。由原来的“权益性资本”为判断依据改为以“表决权”为依据;第二, 新准则中基本理念主要是对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有所强调。这种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 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上的;第三, 确定了子公司是否应纳入合并的范围, 应以“控制”作为判断的标准;第四, 新会计准则中考虑了潜在表决权这块的因素。

二、对于合并会计报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存在的问题

编制企业合并会计报表, 首先要定期取得各全资子公司或各公司享有控股权的法人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资料;其次, 经过简单汇总, 对公司间形成的经济业务, 如债权债务应相互抵消、对公司间投资抵消、对公司间利润或损失抵消等;最后, 为抵消后余额形成合并会计报表。在这些过程中, 主要存在的相关问题有以下四方面。

1. 不按时交报表所带来的风险

依据相关的规定, 以施工企业为例, 编制的季度报表, 是在每季终了的15天后交报表, 合并的报表也需在之后的3至4天内完成, 有的企业相关人员的时间观念不强, 这就影响了报表汇总、抵消、合并等一系列的工作, 报表使用者也就不能及时地得到相关会计信息, 也就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2. 报表质量的不真实、不完整所带来的风险

任何项目内容和数字的不齐全, 都会直接影响合并表数据的真实、完整、正确。所以, 对企业交来的报表, 必须强调资料齐全。所以, 在每个结算期到来之前, 公司间的经济往来是应该要相互地清算, 对那些双方需挂账的事项, 事先要签单确认方然后入账, 这样, 才不至于在公司内部造成累积的“糊涂账”, 也便于合并表时对公司间的往来项目相互抵消。可目前有的公司双方不对账, 挂账一方的往来账余额很大, 但另一方对应挂账余额小, 出现了单边的挂账现象, 有的事后也没有通知对方进行确认, 也没有清账, 形成了问题账目, 直接影响并表的合理性。

3. 会计报表的合并自身的风险

会计报表的合并编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合并会计报表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加以合并编制而成的, 这虽然集中反映了企业集团的一个整体的运营状况和财务成果, 但掩盖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子公司存在的个体差异, 所以有时难以准确地反映企业集团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赢利和风险。

(二) 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问题的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产权市场也不断地完善, 企业并购活动会越来越规范, 合并会计报表也将更加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紧合并会计报表的完善工作。笔者下面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会计工作规范, 从制度上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加以规范

除了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加以规范, 还有对相关的会计科目、内部稽核制度也进行详细的规范, 首先保证会计人员对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责任分明, 有效排除了人为因素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2. 定期组织业务培训

定期组织业务培训, 提供会计人员不断地进修的机会, 新的相关文件精神, 好的经验、做法也能及时地得到学习和吸收。那些不良的事例也能引起足够的警惕, 逐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3. 相关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

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 能保证奖罚分明, 在不断的控制检查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实施可以从会计报表的评比工作做起, 首先是制定会计报表评比的试行办法, 将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落实到其中, 以计分这种形式逐一对每一项打分;计分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报表的及时性、装订的质量、大小的一致性、数据的准确性、报表格式、种类是否齐全、软盘、报表数据的一致性、计算的正确性、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否达到编制要求、内部清账是否及时等。对以上方面由专人组成的评委在每期结算后, 对每项逐一评定并且打分, 然后公布评比结果。在财务系统内召开会议时进行细化分析、总结, 使会计报表质量在评比中得到提高。

4. 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检查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10

一、研究合并报表的相关问题的意义

合并报表的重要性前面简单提到, 对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是符合当前我国企业合并发展要求的, 研究企业合并中合并报表存在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对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从上世纪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家建设思想后, 就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大国内资本的积累, 同时也注重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共赢, 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积极与世界各国展开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及时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 还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中积极学习国外应对市场风险的方式。企业合并报表的发展和借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对企业合并报表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和分析, 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 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合并的良性发展。

2. 提高财会工作的可靠性

企业的合并和发展, 需要由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而决策的依据则是对于一些财会信息的掌握, 为了保障决策的真实、可靠, 就必须要求财会信息的可靠、真实, 这样才能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可行的判断。财会工作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辨别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切实重视财会工作, 其中从本文的研究角度可以看出, 企业的合并报表是财会工作的一个重点, 也是企业合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所以认真落实和做好合并财务报表工作能够切实提高财会工作质量, 提高企业的效益, 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制定相关的政策。

3. 进一步减少合并财务报告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涉及到合并范围、合并会计方法的不同, 导致母公司各期合并报表会计信息间会不连续和不可比, 如果个别报表会计信息本来就存在失真成分, 就会导致在合并后产生再次失真。通过系统分析对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方法来完善新准则对此方面的缺陷, 可以有效减少操纵利润的情况发生, 从而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方的利益,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有效运行。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必定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一步步解决。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和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对于这一内容的思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从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综合角度分析认为, 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在当前还存在一下问题:

1. 财务报表中的合并范围存在缺陷

财务报表中的合并范围问题是研究的重点问题, 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合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方面, 按照实际的要求, 在制作合并报表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哪些内容是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 而且要求在制作财务报表时给予清晰的体现。从法律的角度看, 企业集团进行合并过程中或者合并后必须制作详细的财务报表, 在报表中应当根据是否具有控制权作为标准来确定是否将以企业纳入到报表范围之中, 这一规定看似清晰, 但是, 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是否具有控制权的标准执行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带, 企业集团多是根据利润的情况决定合并报表的范围, 甚至有些企业在财务合并报表中存在虚假的信息。

2.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漏洞

立法是规制社会行为的最好方式, 也是防止违法操作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企业合并的过程中我国在经济法、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中都有一些规定, 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对于企业财务合并报表的相关规定还是存在漏洞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相关立法机构也在积极调研分析, 试图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 力求我国企业合并报表既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又能够符合理论上的需要,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面临的问题较多, 企业合并过程中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 致使当前我国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需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3. 我国企业合并过程中财务人员处理相关问题的措施存在问题

这一问题重点就是体现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比如在工作中基本的问题是没有太大出入, 但是在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上面, 我国许多合并企业在操作方法上就存在与国际方法不一致的行为, 另外, 合并企业会计处理企业盈利等相关业务室, 依据什么样的规定, 进而避免出现计算盈利时的混乱都没有明确的内容, 财务人员的工作方法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总之, 我国当前合并企业财务人员会计处理方法上还有待与国际操作方法进行接轨。

三、应对策略

上述内容详细分析了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合并过程中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市场的自由竞争越来越充分, 企业的合并和发展更需要在社会中遵守法律, 不断创新, 为此必须及时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1. 严格执行合并报表范围的有关规定

针对我国企业财务合并报表范围不清的问题,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范围进行明确规定。我国当前企业财务合并报表的制作主要依靠的是企业集团是否具有控制权, 那么就必须明确控制权的认定问题, 这是影响报表的客观、真实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了一定规定, 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也开始对该准则进行执行, 但是也需要看到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针对随时有可能打折执行的情况, 我国一些企业在落实该政策, 执行相关规定的过程中, 为了一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往往对于一些财务流程进行简化或者忽略, 这些做法都是极为不妥当的, 所以要严格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 企业除了自觉遵守外, 相关负责部门也要加大检查力度, 防止违法的现象发生。

2.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财务合并报表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我国相关的立法机构必须及时立法, 同时也可以授权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立法或者让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 对于企业合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工作者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更加符合相关要求。另外, 在编制报表时针对支付价格和实际账面价值不符产生的商誉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式采用购买法处理。同时, 在规范企业合并报表的同时还应该要求提供相关的分部报告, 从而可以借鉴多方面的信息综合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

3. 改进现有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抵消方法

目前, 我国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间经营结果抵消的处理不尽相同。尤其需要加强的是母公司在权益性投资子公司时与子公司股东权益的抵消处理。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抵消方法, 即首先编制母公司权益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抵消分录。比如, 如果在合并过程中存在应付股利, 则应该将相关的投资收益和应付股利进行抵消, 同时摊销相关的合并差价。还应该将母公司年初的权益投资和子公司股东权益抵消。这样可以保证合并报表中反映的相关项目与子公司中的相关项目相对应。

四、结语

合并财务报表是我国企业合并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更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保障, 在本文中探讨的相关问题也是我国企业财务合并报表中急需解决的一些内容, 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 以及推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提供一些帮助。

摘要:社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合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大环境下, 大型控股企业的形式在企业合并过程中成为一个常态, 面对这种现象, 如何更好的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如何有效的解决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问题是企业合并过程中或者是合并后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立足于探讨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思永.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08) .

[2]赵玉辉.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 2014 (07) .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篇11

一、间接控股关系下控制权计算方法

间接控股是指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对于间接控股, 会计实务中存在两种计算拥有表决权比例的方法, 即“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前者强调控制原则, 把间接拥有子公司的子公司 (或母公司的孙公司) 表决权视为直接拥有的表决权, 只要投资方拥有被投资方50%以上的股权, 就等于完全控制了被投资方全部资产和经营决策权, 就应当采用完全合并法合并被投资方会计报表;而后者是所有权理论的体现, 要求把对子公司的子公司的间接持股按比例换算为实际“拥有”的直接持股, 并且只能按比例合并被投资方会计报表。例如:A公司持有B公司60%表决权, 而B持有C公司60%的表决, 如果根据加法原则, A通过B拥有了C公司60%的股权, 从而完全控制了C公司全部资产和财务, A应将C纳入合并范围。但是, 如果根据乘法原则, A只拥有C公司36的股权, 不应当将丙纳入合并范围。

既然合并会计准则以实体理论为基础的。根据实体理论, 母公司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孙公司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有权支配该子公司和孙公司的全部资产、统驭它们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分配决策, 母公司应当将它们纳入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并且母公司应当采用完全合并法合并子公司会计报表。那么在间接控股情况下, 可以推断应当适用加法原则, 计算间接拥有的表决权比例。

二、间接腔股关系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

在间接控股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自下而上, 逐级合并的方法编制整个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即先编制子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再根据子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总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例:假设A公司投资400万元持有B公司80%股权, B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其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B公司投资300万元持有C公司60%股权, C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其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假设2010年, B公司净利润50万元, 提取了10%的盈余公积, 分配了50%的利润;C公司2010年净利润40万元, 提取了10%的盈余公积, 分配了50%的利润。

(一) B对C的合并

1. 首先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1) 将净利润份额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

(2) 把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全部冲减 (即分配的利润)

2. B对C的报表合并

B公司持有C公司60%的股权, 由B公司合并C公司。B公司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312万元 (300万元+12万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为208万元 (200万元+8万元) , 合并抵销分录为:

(1) 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抵消。

(2) 其次是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抵消。

由于母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就是子公司本期净利润, 母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 就是子公司本期全部可供分配的利润, 构成了子公司对利润的分配 (包括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 和期末未分配利润。所以, 需要抵消的母公司投资收益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 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的各项目及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是相对应的, 应将其相互抵消。

(二) A对B的合并

B公司合并C后的股本500万元 (B公司) , 盈余公积5万元 (B公司) , 未分配利润16万元 (B公司) , 少数股东权益208万元;合并净利润为50万元 (90万元-40万元) ,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万元, 归属于C公司少数股东的净利润为16万元;合并本期提取盈余公积5万元 (B公司) 。

1. 首先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1) 将净利润份额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

(2) 把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全部冲减 (即分配的利润) 。

2. A对B的合并报表

A公司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420万元 (400万元+20万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为105万元 (100万元+5万元) , 合并抵销分录:

(1) 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抵消。

(2) 其次是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抵消。

三、对我国合并会计准则的建议

(一) 间接控股关系下的合并会计信息披露

在间接控股情况下, 母公司对被控制对象的的控制力势必弱于直接控股关系, 而且随着控制链的拉长, 母公司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力将会越来越弱, 因此, 与加法原则计算出来的控制权比例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并且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人对合并会计信息的正确解读。因此, 在间接控股关系情况下, 建议在合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控股关系的性质, 以便将直接控股关系与间接控股关系区别开来, 从而增强合并会计信息与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

(二) 多层控股关系下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顺序

在多层控股关系下, 财务报表的合并方法有顺序分层合并和一次合并法之分。上文重点分析了分层合并法, 其特点是先编制子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然后再逐级向上编制母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一次合并法的特点是直接编制母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与一次合并法相比, 分层合并法能够提供多层次的会计信息, 从而增加合并会计信息含量, 而且分层合并法是以每一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的, 不需要额外增加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成本。所以, 笔者建议我国合并会计准则应当明确多层控股关系下采用分层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以提高合并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进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维宾, 章丽娟.合并财务报表分步合并与一次合并的差异探析.财务与会计, 2010, 10期.

上一篇: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下一篇:移动广告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