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合并报表操作手册

2024-06-26

eas合并报表操作手册(共8篇)

eas合并报表操作手册 篇1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系统提供了对集团中各从属机构进行相关联审计的功能。可以按集团进行报表汇总,并从集团角度对往来、投资进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报表合并处理,自动生成抵消分录,自动生成各种合并报表、试算平衡表。

集团中各公司的未审报表数据可以从其审计帐套读取过来,数据准确有效。由系统自动进行抵消,生成相关的各种合并前报表、试算平衡表、合并后报表。从而大幅度的减少了报表审计的工作量,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自动满足各种报表稽核关系。

系统登录:

1、通过主控台选择“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

2、在出现的登录框中首先确定审计服务器的名称或者是IP地址,如果是单机版,则选择“连接本机”,由于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只是一种审计手段,并不需要保存集团帐套,所以系统只默认登录上一次的审计帐套,不提供其它帐套的选择,操作员代码默认为SYSTEM,口令为空。点击“确认”登录到集团审计界面。(如果需要改变密码或者增加删除操作员,请统一在“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中进行调整。)主要功能模块

一、集团单位设置:

(一)集团单位设置:

目的:是增加集团中所包含的单位,其中可以设置包括集团本部与分公司,或者集团中的分公司与分公司,以此做为我们关联分析、对比分析的数据来源。

操作:分两种操作办法来增加集团单位

第一种方法:点击“增加”按钮,通过填写增加单位的明细来确定,包括确定单位数据库,相应数据库下对应的审计帐套,以及单位名称、单位代码(自定义)、单位简称等;

注意:由于集团中各单位的科目编制可能不一样,在这里需要选择一个科目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在小方框内打上“√”(不一定就非要选择集团总部),以此单位来进行参照。见图。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图一)单位设置

第二种方法:通过“快速设置本集团包含单位”来确定单位数据库及所包含的审计帐套,可以同时增加集团中多个单位,只需在选择的帐套前打勾就行。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删除”按钮来对已设置单位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系统会默认保留最后一个单位不能被删除。

(二)审计时间范围设置:

必须确定集团审计的分析时间范围,因为合并报表是按年存放的,只显示当前年度报表数据。起始、终止时间一定要和审计帐套年份一致,否则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查询分析时会出现没有数据或者无法生成报表数据的情况。

(图二)审计时间范围设置

(三)选择工作底稿及报表模版:

作为审计人员需要面对是各种行业,各种行业之间核算方式差异大,即使是同行业之间核算方式也有不同,本系统采用行业模版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及生成基本财务报表及各种底稿。

(四)操作员设置:

本系统所有操作员的设置都集中在“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中。包括对操作员的增加、删除,权限的设置和口令的清除。

二、集团审计分析:

(一)集团审计分析(同一财务指标—各单位科目相同)

目的:对不同集团单位中,财务指标相同的,科目也相同的项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找到并确定审计重点。在此项分析中,系统以科目代码为查找依据。

操作:见下图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图三)集团帐户数据综合审计分析

1、系统提供了从多个时间范围、多种比较方式进行分析的方案,如本年历月、本月历年、历年历月的时间角度对比分析,如定基、环比的方法,进行比率趋势分析。

2、首先确定分析数据的类型,选择要进行比较的科目,之后确定时间范围以及分析方式。即可进行“开始分析”。

注意:月借月贷、年借年贷不适用于第五、六、七项分析功能,第一、二、三、四、五、六项功能为集团所有单位科目的发生分析。

“定基分析”是以第一期的数据作为基数,其他各期与之对比,计算百分比,以观察各期相对于基数的变化趋势;

“环比分析”是以第二期的数据和上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依次类推。计算百分比,以观察每期的增减变化情况。

例如:选定1999—2001年6月为分析日期,“定基分析”则进行:2000、2001年分别与1999年比较;“环比分析”则进行:2000年与1999年比较,2001年与2000年比较。注意:百分比不是增减,而是直接相除。

3、分析所显示出相应的数据,我们可以鼠标选中某单位,点击图形按钮,更为直观的来查看某单位此科目情况。通过图形可以方便的观察到此科目某段期间相对于其他时间的变化程度,以此来确定查证重点。

4、系统可以实现到帐薄以及凭证的查询,可以很方便的看到某科目某段时间内具体的凭证信息,全过程都可自动生成底稿,记录疑点,生成抵消分录。

(二)集团审计分析(同一财务指标—各单位科目不同)

目的:实际情况中,集团单位中的各单位机构,虽然是同一个科目帐户,但其科目编码和科目名称也许不尽相同,比如福利费科目:总公司设置为40106—福利费,而下属单位设置可能是:4010106—应付福利费。这种情况下采用此功能。这里系统以科目名称为查找依据。

操作:见下图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图五)集团审计分析

1、点击功能进入主界面,当前设置查询的单位科目范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方案,点击“增加同级”,当前系统默认一个方案是“集团本年利润。”也可以在此方案下“增加下级”来确定一个分析项目,即选择一个或多个可比科目。如下图。

(图六)多组科目对应设置

2、首先确定分析方式,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方式,缺省方式为单个科目—年初—本年增加—本年减少—期末,即集团中各公司间的某一个科目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年初、本年增加、本年减少、期末的数据比较。之后确定比较的科目,进行选择后,“分析方案名称”处会自动将科目名称加入此处。

3、加入分析项目后,系统自动提示加入分析单位,我们可以选择集团中各个公司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查看“对应科目设置”选项,来确认分析单位,如果按科目名称未能检索到,需手工调整的,我们进行手工选择科目调整。

4、分析得出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所得数据进行图形分析,对应的帐薄、凭证分析,以确定我们的审计重点与疑点。

(三)集团公司之间关联交易—凭证对查

目的:可单独对集团中某个单位或者对集团中两个单位之间的凭证进行对比、关联查询。操作:点击功能连接进入查询界面。

1、分别设定上、下对比单位,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单位帐套,依次继续设定其他选项,包括分录金额、凭证日期、帐户代码等项目,选择“查询上下两单位凭证”。如下图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图八)集团公司之间关联交易——凭证对查

2、查询结果分栏显示两比较单位的相关凭证,通过分析确定审计疑点。

(四)集团公司之间关联交易—明细帐对查

目的:意义同上功能凭证对查类似,通过对明细帐的对查,对两个单位之间做关联分析、比较分析。

操作:见下图

(图九)集团公司之间关联交易——明细帐对查

1、首先确定进行对查的其中一个单位,包括对查时间范围、单位帐套、对查帐户名称等项目的设定。

2、经过查询,系统得到本单位的相关内容,之后我们设定另外一个需要进行与此对查的单位内容,在所显示的分栏中,我们选择对查单位以及对查帐户。如需要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内部往来进行对应查询,首先在图九中设定本部的帐户,在图九中设定分公司帐户,我们可以对母公司拨付款项子公司是否即时入帐,及款项数据进行核对。

3、在这里,由于帐户间发生的业务往来可能比较多,看上去很复杂,我们可以通过金额过滤,对数额发生很大的重点业务进行核对.在正上方输入数额后,选择借贷方向即可以进行过滤查询。对于你选中的业务,可以在“同金额过滤”的下滑菜单中选择“显示当前分录帐薄对查帐薄同金额分录”,即可马上确定在另外一个单位中业务发生额于您选中的相同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的业务。

(图十)集团公司之间关联交易——明细帐对查

(五)凭证查询—科目汇总表查询

目的:以上两项功能旨在对相应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查询。操作:均采用设定条件检索的操作方法,具体如下各图

1、凭证查询条件设置:

(图十一)凭证查询

2、科目汇总表查询条件设置: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图十二)科目汇总数据查询

三、合并前报表

目的:生成集团各单位的报表的未审汇总表。

操作:只需分别对集团各单位的报表数据进行“重新读数”,然后选择“集团汇总单位”,对各单位的报表数据进行汇总。生成“合并前报表数据汇总”。如下图

1、先要确定被审单位的各种报表是否已经在主功能模块中已经审定,是否已经录入调整分录,是否已经生成了已审报表。

2、合并前需要确定,主功能模块中的系统时间设置和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中的时间设置是否一样。时间的查看是在内部审计版主界面的正下方,这里显示的会计期间是否和我们集团审计里设置的时间范围一致。

3、确定选择时间范围正确、各种报表已经审定。就可以在“选择单位”中选择被审单位,点击“重新读取”,即可马上读取到被审单位的各种已审报表,读取完成后,在“选择单位”中选择“不选”然后点击“汇总”即可将所有的单位的报表汇总数计算出来。

合并前报表各单位数据录入(简单汇总)

4、在生成的汇总表中,任意选择一项,比如“货币资金”,点击屏幕左边的“穿透查询”,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可以对“货币资金”中各个单位的情况进行审核,下面一部分列出来了各单位的抵消分录情况,方便审计人员对各单位间的往来抵消情况进行核对。

(图十三)各单位抵消分录——临时数据查询

四、报表合并处理

(一)抵消分录的录入

可以在这里增加、修改抵消分录。录入抵消分录时请先点击增加按钮,必须输入“凭证抵消说明摘要”、分录金额,选择“抵消单位”、“被抵消单位”、“对应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项目,“对应损益表项目”的项目。录入或者修改完毕,请按保存按钮。

(图十四)审计抵消分录的输入

(二)合并资产负债类项目试算平衡表

集团审计及合并报表系统

可以在这里对试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类项目进行各种编辑、打印、输出。

(图十五)合并资产负债类项目试算平衡表

(三)合并损益类项目试算表

可以在这里对试算出来的损益类项目进行各种编辑、打印、输出。

(图十六)合并损益项目试算平衡表

(四)合并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将“合并工作已经完成,锁定抵消分录录入,不重新生成合并报表”栏打上“√”表示已经完成了合并工作。

五、合并后报表

目的:在这里就可以对合并后的各种报表进行查阅,包括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后的损益表、合并后的现金流量表,合并后的报表是由合并前的报表加上相应的抵消分录得到的。

eas合并报表操作手册 篇2

要点之一:谁来编?——并非只有大股东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首要问题自然是其编制主体的确定问题, 简言之为“谁来编”。笔者将其结论概括为并非只有大股东, 言外之意则是小股东也有可能编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CAS 33) 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体的确定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想把握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 就必须对“控制”的概念准确理解。其要义是谁掌握了被投资单位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 谁就取得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 谁就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从现代公司治理的角度看, 被投资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掌握在董事会手中。实务中谁掌控了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 谁就取得了对被投资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并非只有大股东, 如果小股东取得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 小股东就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

要点之二:把谁并进来?———所有的子公司

CAS 33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立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后, 进一步强调将“所有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CAS 33对合并范围所确立的政策与《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请示的复函》 (财会二字[1996]2号) 有所不同, 即只要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体所控制的被投资单位, 就必须毫无例外地纳入合并范围。

小结:编制主体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如果将上述两个要点综合在一起来加以分析, 人们就会发现实务中围绕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问题就存在一定的可操控空间。具体而言, 当本企业是大股东时, 如果想要规避将某经济效益不好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只要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本企业没有掌握该子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决策权, 就可以达到目的。反过来, 当本企业只是一个小股东时, 如果想要将某一经营效益很好的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范围, 只要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本企业实际上掌握着被投资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 则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然而, 从实务中看, 有些情形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是很难确定的。比如, 甲公司由两个股东出资组建而成, 从法律形式上看, 两个股东各占注册资本的50% (实务中通常被称为“五对五”) ;从经济实质上看, 两个股东分别指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 而且双方角色“一年一轮换” (实务中通常被称为“一年一换庄”) 。再比如, 乙公司由三个股东出资组建而成, 从法律形式看, 三个股东的出资比例为4∶4∶2;从经济实质上看, 出资比例占40%的两个股东分别指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 而且双方角色“三年一轮换”。显然, 上述两种情形下, 无论看法律形式还是看经济实质, 均很难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实务中如果遇到了上述情形, 则需从其他方面去寻找依据, 否则任何一方都不能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笔者给一家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高管人员进行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关的培训时, 在午餐期间有一位高管人员向我咨询了有关企业合并的问题。据该高管人员介绍:美国一家公司掌握了一门很赚钱的技术, 为了寻求双赢的结局, 双方协商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一开始围绕谁占51%就谈了很久,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 获取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即各占50%, 双方均表示满意。但此后不久, 美方进一步表示在出资各占50%的情况下, 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和财务总监要由美方委派。该高管人员的困惑是, 为什么“老外”没有一次性把条件提足?如何看待“老外”最后提出的委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的条件?如果不满足老外的条件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笔者对此问题的观点如下:由于双方出资各占50%, 双方在合营公司的利润分配权力相同, “老外”委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也不太可能是来中国赚取高额年薪, 真正的原因在于获取对合资公司的合并报表编制权。如果“老外”所提出的最后条件得不到满足, 就很有可能影响到其最终的决策结果。笔者当时给那位高管的建议是, 可以考虑在法律文书上与“老外”配合一下, 即由美方委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 但我方委派掌握合资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副董事长和副财务总监。

总之,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广大财务人员尤其是企业财务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 不应仅仅将视野放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抵销分录编制上, 而应该将视野放在应否获取或如何获取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体资格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

要点之三:如何编制?———关键在于对个别报表所做出的调整

笔者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以通俗的语言概括为如下七个部分内容:

1. 统一会计政策。即必须确保纳入合并范围的所有个别报表是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编制的。

2. 统一会计期间。即必须确保纳入合并范围的所有个别报表所涵盖的会计期间的起止时间与母公司一致。

3. 当期新增加的子公司如何合并———是否“调期初”、是否“并全年”。

当期新增加的子公司的合并, 应依据合并的性质而采取不同的合并政策, 这些合并政策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言,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政策可以简称为“调期初、并全年”;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政策可以简称为“不调期初、不并全年”。

4. 当期减少的子公司如何合并———“不调期初、不并全年”。

当期减少的子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所采取的合并政策可以简称为“不调期初、不并全年”。由于本会计年度的年初该子公司还由本企业控制, 本年合并后的期初数仍然是上年合并后的期末数, 不存在对“上年合并后的期末数”进行调整的问题, 因此笔者将其简称为“不调期初”。由于本会计年度期间本公司将某子公司转让出去, 本公司实际控制该子公司的时间不足一年, 本年度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不能将该子公司全年的损益纳入合并范围, 只能将本年年初至本公司放弃对该子公司控制权这一期间的该子公司的各项收入、费用纳入合并范围, 因此笔者将其简称为“不并全年”。

5. 持续经营状态下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如何合并———“看协议”。

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只要本会计期间仍持续经营, 就必须将其纳入合并范围。至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究竟如何合并, 应视该资不抵债的子公司设立之初各发起人之间签署的具体协议而定, 因此笔者将其简称为“看协议”。

具体而言, 如果设立该子公司之初各发起人约定将来按照该子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分别办理抵押或担保手续, 而且各发起人在实际工作中也履行了约定的义务, 同时各发起人均有能力承担各自应承担的连带责任, 那么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子公司当期的亏损应分别冲减母公司和少数股东合并后的权益 (笔者将此情形简称为“各股东共同承担且均有能力承担”) ;如果设立该子公司之初各发起人约定将来只由子公司的母公司向该子公司办理抵押或担保手续,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有该子公司的母公司履行了约定的义务, 那么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子公司当期的亏损就只能冲减母公司合并后的权益 (笔者将此情形简称为“母公司独立承担”) , 该子公司以后期间实现的利润, 在弥补了由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承担的属于少数股东的损失之前, 应当全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6. 对个别报表做出必要的调整。

CAS 33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财会字[1995]11号) 相比, 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是否需要对个别报表做出调整。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CAS 2) 所规定的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同时CAS 2所规范的权益法的操作流程也较以往更加复杂, 这样就使得CAS 33所规范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也较以往更趋复杂化了。简而言之,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 需要对个别报表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此相对应, 在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母、子公司个别报表”栏目的“报表金额”的基础上分别增设了“借方”和“贷方”专栏, 用以反映对个别报表的调整情况。具体而言, 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事项会有所不同。

(1) 对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CAS 2规定对子公司只能按照成本法来核算, 客观上就要求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不能把母公司个别报表拿过来就往工作底稿上抄。因为按成本法核算的结果会使母公司个别报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不等于母公司占子公司净资产的份额, 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应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相关项目数额的基础上按照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需要注意的是, 所谓的追溯调整只能在工作底稿上进行, 母公司自身的账务处理仍需按照成本法来进行。

(2) 对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由于在母公司的个别报表中对母公司所支付的对价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均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而控股合并下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是建立在子公司各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基础上的, 因此对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进行合并时, 还应当首先根据母公司为该子公司设置的备查簿的记录, 以记录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通过编制调整分录, 对该子公司提供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 以使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7. 抵销分录的编制。在此重点谈谈资产减值类的抵销。

假设甲企业将其生产的某产品以1 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其子公司, 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是900万元, 假设子公司把该产品作为固定资产来使用, 本年度子公司对该固定资产计提了200万元的减值准备。显然, 子公司所计提的20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建立在其入账金额1 000万元基础上的, 而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看, 不应该以1 000万元为基数, 而应该以900万元为基数, 即应该将这个时点的子公司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甲公司所生产的该产品生产成本900万元进行比较。因此,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子公司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200万元中与内部购销利润100万元相对应的部分予以抵销。应予抵销的金额是多少呢?笔者的观点是:以1 000万元为基数计提的减值准备是200万元, 那么与内部购销利润100万元相对应的就应该是20万元, 编制抵销分录时应将子公司多计提的2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

抵销2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借记什么项目呢?正确答案应该是“固定资产”。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存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无论是哪一项资产减值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均不再单独加以列示, 因此编制抵销分录时要分别借记或贷记相应的被备抵项目。例如, “存货跌价准备”的被备抵项目是“存货”,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被备抵项目是“无形资产”。

合并会计报表论文 篇3

但是目前的合并会计报表还无法全面的提供相关信息,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并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

前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失真现象,市场秩序被打乱,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作。

有些公司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修改,转移亏损、虚增利润的现象严重。

由于会计信息出现不对称,导致监管工作的难度增加,为了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真实的反映公司的财务信息,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制定了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

信息质量即使用者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能够满足其需求。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技巧 篇4

利用“合并投资收益”与“各子公司净利润

合计数“的关系来核实投资收益项目抵销的正确性

1.确定两者的核对关系。通过合并抵销,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体现为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收益”、“未确认投资损失”、“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项目,因此存在以下计算关系:

合并投资收益

加:少数股东本期收益

加:本期计提的职工奖福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项目

减:本期未确认投资损失

等于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

2.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审核。

(1)取得所有三资企业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将其奖福基金本期计提数汇总,应与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奖福基金数相等。

(2)取得所有净资产为负数的子公司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将各公司当期亏损数(盈利数用负数表示)乘以母公司的持股比例(间接持股的还要乘上母公司对中间公司的持股比例),其汇总数应与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未确认投资损失”数相等。

(3)取得所有净资产大于零的子公司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将各子公司净利润数(三资企业要减掉本期提取的奖福基金等)分别乘以母公司对该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如果是间接持股,还要乘上母公司对中间公司的持股比例)并相加,所得数据应与合并投资收益数一致。另外,上述各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减掉合并投资收益,应与少数股东本期收益数一致。

利用“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的关系,

核实“合并净利润”项目正确性

1.确定两者的核对关系

所谓合并抵销,无非是投资与权益抵销、内部往来抵销、内部购销及存货所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等几大项,其中只有投资与权益抵销、存货等所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资产减值准备抵销等三类抵销对合并净利润产生影响。需说明的是,投资与权益抵销已将子公司净利润数全部抵销掉(三资企业本期计提的奖福基金等不属于投资者的利润分配项目除外),合并净利润中只留下了母公司的投资收益数。但有些特殊情况例外,如合并前统一会计政策,有些子公司需要按母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报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也需要做相应调整;还有一种情况,母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持有某公司的股份,而间接持股比例较小,中间持股公司日常对该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合并前需按权益法进行调整,然后才能进行合并,该两种调整直接导致合并投资收益及净利润的增减变化,

备考资料

因此,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合并净利润

加(或减):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数

加(或减):其他内部购销未实现利润抵销数

减(或加):资产减值准备抵销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

加(或减):合并前投资收益调整数

减:职工奖福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数

等于母公司净利润

2.对上述各项目数额进行审核

(1)对内部购销和资产减值准备抵销数的审核;可通过审核企业合并底稿原始资料等方法进行。

(2)对合并前母公司投资收益调整数的审核,首先可从企业编制的合并抵销分录汇总中取得该数据,然后取得已进行政策调整及进行权益法调整的子公司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分别计算其合并前调整对母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数额并加以汇总,两数据应核对一致。

(3)奖福基金等项目数据的核对与前已提及的方法相同。

利用“合并净资产”与“母公司净资产”之间关系

核实“合并净资产”的正确性

1.确定两者之间的核对关系

与对合并净利润的影响类似,合并抵销对净资产的影响也只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并前子公司报表调整等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数、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资产减值准备抵销数、存货抵销数等。核对关系如下:

合并净资产

加: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

减(或加):长期投资调整数

减(或加):资产减值准备抵销数

加(或减):存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销数

加(或减):其他资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销数

等于母公司净资产

2.对上述各项目数据进行审核

(1)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取所有因负有限责任对其投资减至“0”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将其净资产乘以母公司持股比例(间接持股按前述方法计算),其汇总数应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的数额一致。

(2)长期投资调整数,与前面第二项所述核对方法相似。

(3)资产减值准备抵销数、存货及其他资产所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数,需通过检查企业合并底稿原始资料及编制过程等方式加以审核。

中西合并报表的分析比较论文 篇5

一、合并结果的差异

1.关于在合并报表上对子公司本期提取盈余公积的反映问题。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照当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子公司当期提取的盈余公积作为其利润的一部分,意味着子公司本期可供分配的利润的减少,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则意味着企业集团可供分配利润的减少,因此,我国通行的做法是对子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在合并报表上予以反映,调整合并盈余公积的数额。

但西方各国对公司计提盈余公积未予明确规定,在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由于子公司的净利润对应的就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母公司当期盈余公积的计提基数中已经包括对子公司投资收益的数额,即包括了子公司当期净利润的数额。这样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子公司当期净利润在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分别作为其计提盈余公积的基数,即计提了两次盈余公积,因此,对子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在合并过程中应予以抵销。可见,西方各国合并报表上并不反映子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

2.关于合并报表对合并价差的处理方面。在全资子公司下,合并价差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差额。中西合并报表对合并价差处理结果存在以下差异:①合并价差在合并报表上列示方式不同。我国将合并价差单独列示,未将其进一步细分,而西方各国将合并价差具体分配到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和商誉项目。②合并价差摊销结果不同。虽然二者都在母公司账上对合并价差进行了摊销,并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上对合并价差的摊销予以反映,但西方各国合并报表对合并价差的摊销进行了重新分类确认,即原来合并价差在账上摊销所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在合并报表上反映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中。③合并价差摊销方法不同。我国通行的做法是,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并记入损益;而西方各国的.合并报表对合并价差的摊销是分两部分进行的:对可辨认资产、负债按其存续期间予以摊销;对商誉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

我国将投资超过被投资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单独列为合并价差,虽避免了复杂合并价差的分摊问题,但不够准确。合并价差既可能产生于流动资产项目,也可能产生于长期资产项目,还可能源于商誉,它是一个混合性质的科目,若将上述差额笼统地列为合并价差会扭曲合并个体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不利于反映合并个体的财务状况。

二、合并抵销方式的差异

1.关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合并价差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方面。我国的做法是直接按母子公司项目对应关系进行抵销,即将期末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余额与子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直接相抵销,二者差额列为合并价差。此时的合并价差为在母公司账上摊销以后的余额,相当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账户期末余额。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和期末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应付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相抵销。

由于需要对合并价差摊销以及对未实现损益在合并报表上重新予以确认,西方各国的做法是,先抵销因子公司派发股利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所产生的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影响,使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从期末余额还原到期初余额,再将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期初余额与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项目相抵销,二者的差异即合并价差期初余额。此时的合并价差期初余额为尚未摊销的余额,存在于资产、负债和商誉项目中,再按资产、负债存续期间重新进行摊销,使原合并价差的摊销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数在合并报表上反映在管理费用、销售成本等其他费用类项目中。

2.连续期间对有关账户的期初数的调整不同。由于每期合并报表的编制基础是母公司与子公司提供的个别财务报表,我国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权益法是不完全权益法,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未对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予以扣除,但在合并报表上对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予以剔除;以个别报表为基础加总得出的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会与上一会计期间合并报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发生差异,因此须对本期该项目的期初数予以调整。

而西方各国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权益法是完全权益法,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对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未予确认,对本期的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递延到下一会计期间再进行确认,因此在连续期间编制合并报表时,需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期初数进行调整,用来转回上一会计期间期末按完全权益法递延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而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变化数;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的调整,重建了本期期初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对应关系。

三、股权投资处理方法的差异

目前我国采用的权益法是不完全权益法;西方各国采用的权益法是完全权益法,即母公司需要在合并之后,在其账上逐期调整“对子公司普通股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母公司在子公司的净收益或净亏损份额,调整的项目包括公司间业务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与不完全权益法相比,完全权益法所记录的投资账户账面价值和确认的投资收益,更加能够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及其分享净收益的实际情况。

此外,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按完全权益法编制的合并报表具有很强的核对和验证功能,母公司的净收益与未分配利润必然和合并以后的合并个体的净收益与未分配利润相同。它还更好地强调了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经济实质,也就是从会计角度将两个独立的法人企业视为单一经济实体。而按不完全权益法处理的投资收益和投资不够准确,在合并工作底稿上也不摊销合并价差,合并报表不能正确反映合并个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两点思考

从中西方合并报表的以上分析与比较,笔者对我国的合并报表处理方法提出两点建议:

UAP报表二次开发手册[模版] 篇6

v.871 1.数据源定义

报表数据源可分为实体关系查询,SQL脚本查询和自定义查询三个类型,如下图所示:

图1.1 其中数据源名称和数据源描述是为了标识数据源以及说明数据源的功能。

1.1查看或修改现有数据源

“查看或修改现有数据源”是指对原先已经创建的数据源进行修改(系统预置的数据源不允许修改),或者可以在新建报表时选择已存在的数据源,如下图:

图1.2 选“下一步”:

图1.3 则列所有已存在的数据源,选择其中一个,按“下一步”:

图1.4 功能列表是数据引擎内部使用机制,直接选“下一步”:

图1.5 这个是设置报表数据源的最后一个步骤,由于选定的数据源为自定义查询类型,所以第一个页签为自定义查询组件的相关信息(关于自定义查询组件的具体情况,请查阅本手册1.3单元);第二个页签如下图:

图1.6 查询结果列是指该数据查询结果的具体情况,包括列名称,列的数据类型,列的区域语言描述。这些信息将构成报表格式设计时的数据源信息(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详细情况请参阅UAP报表设计时帮助文档)。

另一个页签为“过滤条件设置”,如下图:

图1.7 具体包括过滤条件名称,过滤条件的区域语言描述,这个将在过滤条件的数据源下拉列表中出现,这些信息将用来设置从过滤控件读去用户输入条件值来对查询的结果进行过滤(具体情况清参阅本手册2.2单元)。

之后,选择“完成”即结束数据源定义而进入报表格式定义。

1.2实体关系查询

在图1.1步骤中选定“实体关系查询”,点击“下一步”则进入实体关系查询类型的数据源定义:

图1.8 这里必须要添加至少一个关联实体,点击“添加”,则可选择系统已经定义好的实体:

图1.9

选定实体,然后点击“确定”:

图1.10 点击“下一步”(如果选择了多个实体,则还需要定义实体之间的关系。关于如何定义一个实体以及如何定义实体之间的关系,请参阅数据引擎的相关文档):

图1.11 接着必须添加结果列,即图1.6中的“查询结果列”。点击“添加”:

图1.12 这里弹出的列表为选定的单个实体或多个实体能查询到的所有的结果列的信息。选定需要的查询结果列后,点击“确定”:

图1.13 这个步骤中,“行数据权限”可以用来限制用户查询某些具体行数据的权限(行数据权限的设置以及其他高级功能的使用方法请查阅数据引擎相关文档)。

1.3 SQL脚本查询

在图1.1步骤中选定“SQL脚本查询”,点击“下一步”则进入SQL脚本查询类型的数据源定义:

图1.14 SQL脚本查询类型又分为SQL脚本和存储过程两个类别,可通过第一个页签的左上端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类别(具体如何定义两种类别请查阅数据引擎相关文档)。其他三个页签中,“查询结果列”和“过滤条件设置”已经在前面的单元中说明,此处不在详述。其中,这种数据源类型有一个“查询参数设置”页签,如下图:

图1.15 如果脚本类型中选择的是“存储过程”,则此处可以使用“刷新”按钮来获取存储过程所需要的参数;而SQL脚本类型则需要手动填写参数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参数的名称必须与存储过程或SQL脚本的名称完全一致。运行时查询参数的具体值来源是通过过滤条件获得的,因此查询参数需要和过滤条件绑定在一起(绑定方法请参阅本手册2.2单元)。

1.4 自定义查询

自定义查询是指提供一个COM组件(通常为VB6.0组件)或.NET组件(通常为C#组件)来提供获取数据的方法(SQL脚本,存储过程或数据库临时表)。关于自定义查询组件的建立方法请参阅本手册3.2单元。

在图1.1步骤中选定“自定义查询”,点击“下一步”则进入自定义查询类型的数据源定义:

图1.16 其中数据服务信息指的是自定义组件的相关信息,关于自定义查询组件的建立方法请参阅本手册3.2单元。

2.报表过滤条件

2.1 过滤条件设计

除了UAP本身单独提供了过滤条件的设计工具,报表本身也提供了专门为报表设计过滤条件的快捷方式。以下是报表设计过滤条件的入口:

图 2.1

图 2.2 点击“标准条件”进入过滤条件设计器:

图 2.3

界面说明:

是否支持高级条件:选此项后,在运行时过滤窗口中会出现“高级条件”页签,用于用户自由选择过滤条件的组合。

规则组件:此项定义由过滤控件回调的规则组件类。

是否取消二次开发:此复选项只有在以“U870”项目进入UAP时才会显示,如果被选中,那么以其它项目进入UAP的过滤设计器不能新增和删除过滤条件。

此处可新增或修改一个过滤条件。双击某个已存在的过滤条件,则进入这个条件的修改界面:

图 2.4 界面说明:

语种:设置过滤条件项显示的语种。

中文简体名称:过滤条件项的键值,唯一标识此过滤条件项,不能重复。可以以字母、数字或汉字来命名。

标题:在运行时过滤窗口中显示的文字,支持多语种设置。编辑类型:过滤条件项的类型,分别为文本框、参照、日期、数字、枚举、SQL语句、自定义。

参照ID:当编辑类型选择参照类型后,必须选定一个参照ID。比较符:过滤条件项比较符号。

小数位数:当编辑类型为数字类型时,此选项可以设置小数位数。分组:为过滤条件选定一个分组,在运行时将按照分组来显示过滤条件项。

数据源:为过滤条件项选定数据源,可以下拉选择或直接手工输入。顺序号:指定过滤条件项在运行时显示的位置,如果不输入,将自动产生。

是否常用条件:如果选中,将在运行时显示在“常用”页签中。是否必输:如果选中,在运行时必须输入值,否则会出现提示信息。是否区间条件:如果选中,在运行时将显示为两个输入框组合而成的形式,表示从值1到值2的意思。在运行时,用户选择或输入的不是单值,而表示一个取值范围。

是否多选:如果选中,表示此过滤条件项可以选择多个值。

允许用户修改比较符:如果选中,用户在运行时可以通过滤设功能改变比较符。

作为或条件:如果选中,在运行时将以“或”条件来组合到过滤条件生成的SQL语句中,默认是以“与”条件组合的。

参照返回字段:当编辑类型为参照类型时,此选项表示参照返回的是哪个字段的值。编码对应参照中的主键字段,名称对应参照中的描述字段。也可以手工输入要返回的字段名,一定要与参照中的字段名一致。

默认值、到:设置过滤条件项的默认值,将在运行时自动显示。如果为区间条件,可以设置“到”默认值。

修改界面的第二个页签是过滤条件项窗口枚举:

图 2.5

界面说明:

枚举(aa_enum):指在U861中使用的枚举型,此类型是在AA_Enum数据表中定义的。枚举类型,枚举类型名称,是EnumType字段值。默认显示,在运行时当用户点击下拉按钮后显示的可供选择的项,注意是以“,”分隔的EnumCode字段的值。

枚举类型:指明在Meta库中的MetaEnumDef表中的枚举,对应MetaID字段。

枚举串:如果没有在数据库中预制枚举类型,也可以通过此项输入一个枚举串。格式为“0{#}1{##}A{#}B”,在“{##}”前的为返回值,之后的则为显示值,并且在返回值与显示值中分别以“{#}”分隔。

只能定义以上三种枚举中的一种,否则会出现提示信息。修改界面的第三个页签是过滤条件项窗口SQL语句:

图 2.6

界面说明:

SQL文本框:在SQL文本框中输入SQL语句,可以不用加别名。

标题:在运行时中显示的列标题,标题数量与上面的SQL的字段对应,并用“,”分隔,例如“标题1,标题2”。

返回字段:用此字段的值构成过滤控件返回调用者的过滤SQL语句。显示字段:显示在运行时过滤窗口中的值。

在U870中,SQL语句类型的过滤条件主要为兼容以前版本,所以如果在U870中新建过滤条件时,请不要选用SQL语句类型,而改用参照类型。修改界面的第四个页签是过滤条件项窗口SQL语句:

图 2.7

属性说明:

参照样式:当编辑类型选择为参照类型时,可以指定参照的样式,分别为弹出式和下拉式,默认为弹出式。

关于过滤最后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过滤条件之间可控制相互关系,例如两个过滤条件都有参照,则可控制其中一个过滤条件的参照取值范围由另一个过滤条件的取值来决定。此外还存在其他相关控制行为,这些功能都是通过规则组件来实现的。关于规则组件的详细实现,请参阅过滤条件的相关文档。

2.2 过滤条件与数据源的关系

此处主要说明如何把过滤条件跟数据源关联起来,以达到由用户输入来实现查询不同数据的目的。

对于实体关系类型的数据源,只要在过滤条件的基本属性页中选择数据源的相应列就能实现,如下图:

图 2.8 用户就可以在查询报表时进行过滤:

图 2.9

对于SQL脚本类型的数据源,无论是简单的sql脚本类型还是存储过程,都是通过将其参数与过滤条件进行绑定来实现的。如下图:

图 2.10 假如sql脚本或存储过程中有两个参数分别为:@planid和@filterstring,则必须要在“查询参数设置”页签中分别为每一个参数设置其相关信息。然后再设计过滤条件:

图 2.11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中文简体名称”必须以这样的规则命名:“查询参数设置”的参数为@pram,则“中文简体名称”为parm,两者之间相差一个符号“@”。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SQL脚本可以通过参数来绑定过滤条件,但是过滤条件绑定到参数的同时,还必须为此过滤条件指定一个数据源查询结果列,查询时输入的过滤条件对该返回结果列同样起作用。

对于自定义的数据源的过滤条件绑定与实体关系得数据源相似,但是设计者需要在自定义组件中自己处理由用户输入信息构成的sql串来实现对查询结果的过滤。

3.报表系统API 3.1 自定义报表查询入口

所谓自定义报表查询入口指的是用UAP设计了一张自定义报表,除了默认的查询入口:门户->视图->我的报表->自定义报表,另外为此报表设置单独的菜单节点来进行查询。只要在此节点的点击事件处理函数中调用报表系统的以下接口就可实现:

A.Public Function OpenReport(_ sReportID As String, _ objU8Login As Object, _ Optional subid As String = “", _ Optional rawfilter As Object = Nothing)As Boolean

B.Public Function OpenReportNoneFilterUI(_

sReportID As String, _ objU8Login As Object, _ Optional subid As String = ”", _ Optional rawfilter As Object = Nothing)As Boolean

接口功能及使用说明:

这两个接口是对象ReportService.clsReportManager中的函数;需要引用组件: ReportService.dll UFIDA.U8.UAP.Services.ReportFilterService.tlb 这两个接口的功能是打开一张报表,两个接口的差异在于前者在打开报表之前会先显示过滤界面,而后者不会(例如在使用联查报表的时候有时不需要进行过滤)。此接口在业务组在其需要打开一张报表时调用。

参数介绍: sReportID:

报表的ID,即将要打开的报表标识。objU8Login:

U8的Login对象,注意:这个对象必须是COM封装的Login。subid: 报表所属的子产品号,这个参数是可选的。注意:当指定了此参数,接口会在随后的处理中按照subid[__]sReportID的规则拼接成真正的报表ID。rawfilter:

可选过滤条件对象(UFGeneralFilter.FltSrv或自定义的过滤条件对象),此对象中必须是ISelfFilter(见第四个接口)的一个实现。这个参数通常报表的自定义行为(如联查)时,需要有过滤的情形时会使用到。

至于怎么在U8中设置自己的菜单节点,请参阅U8门户相关文档。

3.2 自定义数据源组件

报表的自定义数据源是指单独写一个组件来提供报表数据,这种数据源实现方法的优点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是其他类型的数据源所不具备的。实现方法为: 组件中必须实现以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GetSql { void GetSql(IFilterArgs e);}

接口功能及使用说明:

此接口为报表提供自定义数据源。组件的提供方式为首先提供一个实现IGetSql的组件(COM组件只需有一个声明相同的GetSql函数的类即可),之后将其绑定到报表的数据源(具体方法是请参考本接口示例)。组件的工作方式为报表系统会在展现报表的过程中实例化一个此种类型的对象,通过调用GetSql函数来获取数据源。

参数介绍:

IFilterArgs参数是UFIDA.U8.UAP.Services.ReportFilterService.tlb中的类型,在报表系统调用自定义数据源组件的时通过此参数将组件需要的环境信息传入,而自定义数据源组件则将其处理结果通过此参数返回给报表系统。

IFilterArgs中包含的常用接口: IFilterArgs.login: U8的Login对象

IFilterArgs.RawFilter: 过滤对象

IFilterArgs.DataSource.Type:

组件数据源返回类型,其值与对应类型为 0:SQL脚本 1:存储过程 2:临时表 其默认值为2 IFilterArgs.DataSource.Sql: SQL脚本或临时表名称

IFilterArgs.DataSource.StoreProcName: 存储过程名称 示例:

(1)以下提供一个名为CustomDataSample的vb6.0的dll,此组件中定义一个名为customData.cls类,其代码如下(IFilterArgs的):

Public Sub GetSql(e As IFilterArgs)e.DataSource.sql = “select * from AA_Bank” e.DataSource.Type = 0 End Sub

构造好组件之后,需要将组件绑定到报表的数据源,绑定方法如下:

假设组件名称为:DataEngine.dll,而实现IGetSql的类型名称为:Engine VB6.0组件的绑定方法:(注意:COM需要注册,不要求具体存放目录,一般推荐存放目录为:..U8SOFTufcomsql)

图 2.12

C#组件的绑定方法:(注意:.NET组件不需要注册,但存放目录必须是:..U8SOFTUAP)

图 2.12

3.3 自定义行为组件

自定义行为是指在报表查询结束后,设计者提供额外的功能来进行相关处理,比如联查功能等。方法是实现以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Execute { void Execute(IActionArgs e);}

接口功能及使用说明:

此接口用来完成报表自定义行为的业务操作。组件的提供方式与IGetSql接口类似,不同的是其绑定到报表系统的过程(示例将详细说明)。组件的工作方式为在自定义行为绑定到报表系统之后,报表展现界面的右键菜单中将相应的子菜单,触发此子菜单后报表系统将实例化此组件实现IExecute类型的一个对象,并调用此对象上的Execute方法。

参数介绍:

IActionArgs是在进行自定义行为的时候数据交互的媒介,IActionArgs中的常用参数: IActionArgs.ReportID: 当前操作的报表ID IActionArgs.Login: U8的Login对象

IActionArgs.RelateData: 当前报表的相关数据对象,通过此对象中的接口GetData可获得相关的数据

IActionArgs.CurrentColumnName:触发自定义行为时报表所处的焦点行名称

IActionArgs.FltArgs: IFilterArgs对象

自定义行为绑定到报表系统例子:(假设组件名为ExcuteSample,类型名为clsExc,定义方法参考IGetSql的示例)

图 2.13

在报表设计界面点击”自定义行为”的按钮,将打开自定义行为的定义界面:

图 2.14

点击”新增”:

图 2.15

设定ActionClass为”ExcuteSample.clsExc”, Caption为”自定义例子”,点击”确定”即完成绑定操作。

保存之后打开报表,其右键菜单”其他”的子菜单中便出现定义的新菜单,图 2.16

点击此子菜单,便会调用类型clsExc中的Execute方法。3.4 自定义过滤

自定义过滤是指设计者可以自行构造一个过滤组件来实现报表的过滤,而不使用U8自身的过滤控件。实现方法是组建中实现以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SelfFilter { void ShowFilter(IFilterArgs e);}

接口功能及使用说明:

为报表提供自定义的过滤条件界面。组件提供方式与前述相关组件类似。组件的工作方式为将实现ISelfFilter的类型的一个实例作为OpenReport或OpenReportNoneFilterUI的第四个参数传入,则在进行报表展现之前,报表系统将会调用此实例的ShowFilter方法,自定义过滤的结果使用e参数返回报表系统。

参数介绍:

IFilterArgs参数请参考IGetSql说明。

自定义过滤组件绑定到报表的方法例子(假设要绑定的组件名为CustomFilter,实现ISelfFilter的类型为clsFilter):

在UAP中”报表定义”窗体的工具栏的”查询条件”按钮中选择”自定义条件”,或在”报表定义”窗体的右键菜单的”查询条件”菜单中选择”自定义条件”,如图:

图 2.17

图 2.18

之后再打开的定义窗体中输入组件信息,如:

图 2.19

eas合并报表操作手册 篇7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信息披露;会计处理

一、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此前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综合及修订,并逐渐与国际趋于一致,标志着我国合并会计跨入了一个新台阶。但结合国内外一些会计丑闻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

(1)关于“控制”存在的问题。从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出,“控制”的实质主要体现在“控制经济资源”上,这也表达了纳入合并范围的实质标准。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和AFSB的相关规定来看,都是要求以“控制经济资源”为合并标准。但AFSB在“控制”的定义中增加了“非共享的决策能力”和“限制自身的损失”这两方面的规定,明显将联合控制主体以及某些特殊实体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例外情况的相关规定,在实务中也能够减少交易构造、粉饰报表的行为,从而增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由此可见,AFSB的表述更加科学、合理,它更接近“理想”的表述,是一种处于“规则导向”准则和“原则导向”准则的均衡点“目标导向”准则。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都过于倾向于“规则导向型”准则,这说明关于“控制”相关表述及规定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关于“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关于质量标准方面,我国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强调的是多数表决权,或者说更倾向于法定控制。但从前面的比较看出,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更具说服力,AFSB在强调多数表决权的同时,还认为拥有足够的少数投票权以及一般的合伙关系、战略联盟和其他资产负债表外的财务筹划等都可能导致有效的实质性控制,而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尤其是AFSB在安然事件后颁布的准则解释公告第46号《合并变动权益实体》,认为判断控制存在与否并不局限于表决权,要求在拥有少量甚至未拥有表决权的情况下,对仍然可能存在着拥有控制并需要加以合并的情形予以识别和合并。由此看来,AFSB更倾向于实质控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AFSB的相关规定更为合理。因此,我国也应向实质性控制靠拢,当在不满足法律上的控制标准时,可以进一步采用实质控制标准进行判断,而将那些在法律不满足控制标准而实质上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以防止企业通过协议等形式上的操纵来调节合并报表的范围。

(3)关于“数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在控制的数量标准上,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相关规定基本一致,都将控制权数量标准的比例定为50%,同时都统一将计算的基础定为“表决权”。当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都未对直接和间接控股情况下采用加法原则还是乘法原则作具体规定。虽然可以根据“表决权”推定为加法原则,但实务中在确定合并范围时,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或出于某些特定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另外,容易将“表决权比例”与“持股比例”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这就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比以及审计工作的进行带来障碍,同时也为一些企业利用合并报表范围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4)关于“暂时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会计准则都对“暂时控制”进行了准确的界定,并明确指出暂时控制的子公司不应纳入合并范围。而我国《暂行规定》中规定了“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不得纳入合并范围,但未对“近期”和“短期”进行一个量化时间段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中没有将“暂时控制”从控制中划分出来。如果不将准备近期出售而短期持有大量股权、暂时控制的子公司同长期控制的子公司区分开来,这样不仅为某些集团公司管理者出于特定目的,在关键之时买进或卖出子公司的股权来调节合并报表范围找到了合法的理由。同时,因准备近期出售而短期持有大量股权的投资应在“短期投资”中进行核算,没有道理将短期投资的被投资单位合并到报表中来,这会给准则制度的执行以及会计、审计实务带来众多问题。

二、完善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的建议

(1)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认要强调实质控制。对于投资企业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采用数量标准确认,但还需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防止将名义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以粉饰报表的现象发生;对于投资企业未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包括间接控股和直接控股),采用质量标准确认。即控制应该是指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上的控制。在某种情况下,虽然某一方具有形式上控股权,但根据公司章程或其他协议合同规定,可能这一方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这时就不应该合并会计报表;相反情况下,虽然某一方没有控股权,但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投资对象具有实际的控制权且能取得相应的控制利益,这时也应该合并会计报表。这样既可以避免混淆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也有利于正确确定合并范围。

总之,在确认合并报表范围时要强调实质控制,应以质量标准为主,并辅以数量标准,并且两个标准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运用,同时需要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将“少数”与“较大份额”这些主观判断词进行客观量化。

(2)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以对合并范围进行规范。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即“控制”不仅可以获得利益,而且还可以限制自身的损失,主要受益方可能为向可变权益实体转移资产的一方,或为设立可变权益实体的一方即发起人,或是根据法律文件能够替可变权益实体做出投资决策的一方等。如果主要受益方承担了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风险或损失,或者有权收取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剩余报酬,就应要求主要受益方合并该可变权益实体。因此,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以对合并范围进行规范,能够明确哪些可变权益实体应纳入合并范围,增强准则的.指导作用,给企业合并政策和将那些实体纳入合并报表提供有力的依据。

(3)对“暂时控制”给予详细具体的规定。借鉴国际和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暂时控制”给予详细的规定,并明确指出暂时控制的子公司不应纳入合并范围。可将“近期”和“短期”界定为12个月以内。

(4)简化合并财务报表和细化信息披露。一般认为,提供的会计信息数量越多,内容越细,其相关性、可靠性就越好。但是,大量的数据、文字,越来越长的报表,越来越多的表外信息,使普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糊涂。就上市公司而言,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往往向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提供方提出了日益增加的要求,甚至超出了会计信息系统所能够提供的信息能力,过多的财务信息对普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庞大的附注、补充资料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疲于理解,甚至无所适从,使他们搜索有用相关信息的成本加大。他们需要的是简单的最能够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简明扼要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方便决策者使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对比美国等国家的尝试,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我国同样可以尝试编制简式报表与增大报告披露相配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编制简式报表与增大报告披露相配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是提高合并报表信息质量和满足普通信息需求者需要的重要手段。经济生活越是复杂,信息手段越是发达,简式合并报表就越被需要。一方面要细化合并报表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要编制简式合并报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3]贾建军,张文贤.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国际趋同及其启示[J].当代财经,2007.1.

★ 地表沉降观测具体怎么做?

★ 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存在问题

★ 问题处理标语

★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佐证材料检查存在问题

★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

★ 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 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 重装系统问题集中处理

谈合并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篇8

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这是我国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要求的最早规范性文件。此后,1995年2月,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实务在理论上的空白。在过去的近10年多时间中,该规定在指导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实践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下称新准则),将于2007年1月在上市公司实施。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念的变化

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在《暂行规定》中,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在《暂行规定》中,“子公司是指被另一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被投资公司,包括由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和通过其他方式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在新准则中,“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同时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信托基金等)也视同子公司。”可以看出,新准则中是基于“控制”概念对子公司进行定义的,当母公司能够统驭一个主体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藉此从该主体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时,该母公司就具有控制权。

(一)新准则所强调的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

关于合并范围的规定,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在新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如新准则明确规定母公司应该合并其所有的子公司,除非存在例外情况,如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母公司不再控制的子公司;联合控制主体以及其他非持续经营的或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无论是对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规定,还是对例外情形的规定,新准则所强调的是,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在某种情况下,虽然某一方具有形式上的控股权,但是根据公司章程或其他协议合同规定,可能这一方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这时就不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相反,虽然某一方没有控股权,但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投资对象却具有实际的控制权且能取得相应的控制利益,这时也应编制合并报表。

(二)将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范围

体现在对特殊行业子公司以及小规模公司的合并上,在《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请示的复函》(财会二字[1996]2号)中曾经规定:“对于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及当期净利润小于母公司与其所有子公司相应指标合计数的10%时,该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同时,对

于银行和保险业等特殊行业的子公司,也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但是,在新准则中根据控制原则,规定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范围,这表明,无论是小规模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从而使得合并报表是对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构成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信息的真实反映。

(三)关于合并范围的具体规定

1.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不得因某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与其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同而将其排除在外。

2.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3.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以下条件之以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即: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4.母公司不应将下列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1)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

(3)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4)母公司不再控制的子公司;

(5)联合控制主体;

(6)其他非持续经营的或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

三、取消了比例合并法

对比例合并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中有关合并报表的相关规定中。《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在新准则中,考虑到控制实质上意味着只有一方能够对另一方实施控制,而在联合控制主体中,难找按合同约定同受两方或多方控制的合营企业不完全符合以上对控制的定义,因为母公司方面实际上是控制不了的,如果合并到母公司报表中的话并不具有实际上的意义,因此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合并比例法的运用,而是规定对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

在《暂行规定》中,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四个部分;而在新准则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

五、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

我国《暂行规定》中指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数额,应当作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之前单列一类,以总额反映,在合并利润表中作净利润之前的扣减项目。而按照新准则第13条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非控制权益。非控制权益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项目单独列示。此外,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非控制权益的份额,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在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损益”项目列示。

六、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合并程序

1.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母公司应当按照自身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母公司应当按照自身的决算日和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决算日和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3.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由母公司合并有关项目的数额编制。子公司应当向母公司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1)子公司相应期间的财务报表;

(2)子公司所采用的与母公司不同会计政策的说明;

(3)子公司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同的说明;

(4)与母公司及与其他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债权债务、投资及其产生的现金流量等资料;

(5)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和利润分配的有关资料;

(6)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七、合并财务报表的披露

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以下信息:

1.子公司的名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成为子公司的原因;

2.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其他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但未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

3.本期子公司增减变动的情况。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原来子公司的情况(包括公司名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本期不再成为子公司的原因,并单独披露其在处置日和以前期间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本期期初至处置日止的收入总额和净利润;

4.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5.合并价差金额内容的说明;

上一篇:城山学校“三访三创三争”活动总结下一篇:少儿美术教案——大汽车嘀嘀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