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目标

2024-08-21

财务报表目标(共7篇)

财务报表目标 篇1

一、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 作为财务报表信息系统运行的基本前提条件, 不能由其他前提条件推导而得出, 否则, 也不应将其列为基本假设。财务报表基本假设, 与自然科学不能直接加以验证的具有相似性。“直接验证假设是困难的, 这首先是因为假设是作为基础而存在的。假设是理论体系的基础, 所以, 在它们的下一层没有东西可依托, 并且用来对它们加以论证。其次是因为如果假设可以被直接验证, 那么, 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假说使用, 就可以出示证据来支持或否认它们。”可见, 不能将假设与假说混为一谈。假说是以假设为基础, 经过逻辑推理得到的命题或结论。财务报表基本假设的这一特征, 可以概括为财务报表基本假设的基础性或公理性。

尽管假设可以看作是不能直接加以验证的公理, 但假设却是以事实为根据的。财务报表基本假设, 是财务会计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反映。如果基本假设较严重地偏离实际, 那么以此假设推导出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将会与现实的事实不符, 从而达不到我们所需求的目的。当通货膨胀严重地出现时, 币值不变假设就严重地偏离实际, 以此假设为基础推导出的历史成本原则和编制的财务报表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从而达不到财务报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目的。当企业处于破产清算状况时, 如果仍然按照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编制财务报表, 那么这样的财务报表也是毫无意义的。新兴的网络公司, 可因某项业务成交而成立、因某种业务或交易完成而终止, 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当某网络公司存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 依然应用传统的会计分期来提供财务报表, 无疑是抱残守缺。因此, 我们应不断地检查基本假设, 根据新的证据看它们是否已失效;如果某项基本假设已失效, 那么就必须以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设替换之。

根据以上所述的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特征, 我们检查一下有没有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未被指示出来。隐蔽的基本假设, 不利于我们经常地对其有效性进行检查, 不利于我们认识财务会计的特征和局限性, 从而不利于我们改进财务会计和建设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财务会计, 主要的财务报表依然是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如今, 又出现了“第四财务报表”, 英国称之为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 美国称之为全面收益表。“第四财务报表”是利润表的扩展, 它既包括已实现的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 又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这四张财务报表的出现顺序是:先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而后出现现金流量表, 最后是“第四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全面收益表, 其确定基础均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 则是现金流量制。全面收益表已突破了利润表的实现原则。四张财务报表的发展和变革, 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四张财务报表中, 最基础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是基本会计恒等式, 基本会计恒等式反映了资产与其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而资产和权责两个概念, 从一开始就是由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不能由前述财务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推导得出, 因此, 它应是财务报表的某一项基本假设。

二、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及财务报表目标的关系分析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与财务报表的目标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财务报表的四项基本假设, 为财务报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创造了条件。通过设定会计主体, 使其按特定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与其所有者资金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区别开来, 从而明确了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项假设, 满足了所有者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及时性, 因为若没有会计分期, 只能等到会计主体的全部经营活动结束时才能提供会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 使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综合评价成为可能。已发生交易或事项假设, 表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评价是以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为依据的, 从而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权责发生制, 是指在按会计期间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前提下, 以“权利”、“责任”在某一会计期间是否发生为标准, 而不是以是否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准, 确定该会计期间的盈亏;现金流量制, 则以是否在某一会计期间流入或流出现金为标准, 确定该会计期间发生的各种类型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经济环境中, 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确定经营业绩, 最直接地满足了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目的。但另一方面,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又不能离开现金, 在有借贷的企业里, 若不能按期以现金还贷, 还可能遭受被债权人逼迫而破产的危险。尽管利润要向现金转化, 但它们毕竟在时间上不一致, 更何况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过程还伴随着风险, 即存在不能顺利转化的可能, 所以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评价, 尚需借助于建立在现金流量制基础上的现金流量表。

以上是财务报表的目标影响和制约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的一面。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也有影响和制约财务报表目标的一面。财务报表的目标, 为什么定位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而不是决策有用性?资本的所有者将资本投入企业并委托经营者经营, 其实不但关心投入资本已经取得的成果, 同样关心未来的应用成果。但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体制下, 资本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评价以及对经营所取得成果进行分配时所需要的信息, 要求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显然, 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测信息难以满足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而建立在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财务报表则可以基本满足这种要求。

资本的所有者在进行决策时, 就更需要预测未来的会计信息了, 但现行的财务报表却无法提供。那么, 是否可以更换财务报表反映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假设, 使财务报表既反映过去又反映未来呢?至少目前还难以做到。如果硬性为之, 恐怕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目标也无法实现了。

参考文献

[1]陆静.财务报表的基本特性及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J].企业研究, 2012 (14) .

[2]王艳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 2010.

财务报表目标 篇2

一、高校事业和基建会计报表合并难题及可行性

由于目前高校实行两种会计制度, 分别核算基本建设和高校事业日常业务, 高校会计制度也没有明确规定会计报表合并的有关事项, 因此, 高校实行事业和基建会计两报表合并存在着难题。

(1) 两种不同的会计制度, 核算的内容不一样。基建财务核算的是高校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占用和结余情况, 基本建设在建及借款情况只在基建会计中反映。工程只有完工交付使用时事业财务才反映其情况。事业会计核算的是高校日常经济业务, 事业报表反映的是学校日常经济业务资产、负债、净资产及收支情况。

(2) 两种会计报表使用的科目之间缺乏必然联系。如基建财务使用的基建拔款、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在事业财务上根本没有, 这给报表合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缺乏法规和制度依据。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只规定事业财务执行高校事业会计制度, 基建项目执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在向外报送会计报表时如何把两个会计报表合并全面反映学校的财务信息。

虽然存在着难度, 但高校实行事业和基建会计两报表合并并非不可行, 现实中很多高校也都在探索如何编制合并报表。笔者认为高校会计可参照企业会计报表合并的制度规定, 把基建会计视同集团企业里的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 按账面价值合并。

二、高校事业和基建会计报表合并方法

第一步, 寻找两报表间的连接点, 将重复核算部分抵消。

(1) 往来账的抵消。目前许多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之间款项转移很多, 当基建资金不足时会临时从事业财务暂借资金, 当然事业财务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同时有的高校基建借款在事业财务进行核算, 因此年度终了, 有些高校收不抵支时, 就少结转“结转自筹基建”, 这样基建财务使用的借款大量地挂账, 形成两报表重复核算的现象。因此, 在合并时首要是把这一部分抵消。如基建暂借事业资金的, 可借记“其他应付款———事业财务”, 贷记“应收及暂付款———基建财务借款”。

(2) 学院自筹资金进行基建拔款的抵消。学院自筹经费进行基本建设, 其实就是资金在一个单位内的转移, 其最后形成了学校的房产等设施, 最终以不同形式反映出来, 完工的且经过验收移交、财务决算的工程在事业财务中的固定资产反映, 未完工的或未交付使用的工程在基建财务上的在建工程反映。因此可以把重复核算的予以抵消。本年自筹资金拔款时, 借记“基建拔款———本年自筹”, 贷记“结转自筹基建”。以前年度拔款尚未结转完的, 借记“基建拔款———以前年度自筹”, 贷记“事业结余———以前年度自筹基建调整”。这样抵消后, 事业结余可设二级明细或在附注中进行说明, 即学校自筹资金进行基本建设项目尚未竣工或交付使用所占用的资金情况。

第二步, 性质相同的科目进行合并。在基建报表上资金占用类科目除了以上抵消部分外, 其余其实相当于事业财务中的资产类科目, 可以把其并入事业财务中的资产核算。如把交付使用的资产和在建工程并入事业财务中的固定资产, 预付工程款并入应收及暂付款, 货币资金并入货币资金。基建报表中的资金来源类科目除了抵消部分外, 其余的相当于事业财务中的负债及权益类科目, 因此可以把其合并入事业财务中的负债及权益核算。如上级拔的基建款项, 本年度拔款的, 借记“基建拔款———财政拔款”, 贷记“财政拔款———基建拔款”。以前年度拔款工程项目尚未结转完的, 借记“基建拔款———以前年度基建拔款”, 贷记“事业结合———以前年度财政基建拔款”。基建借款合并时, 借记“基建借款———××银行”, 贷记“借入款项———××银行”。其他的负债类科目并入相应的科目, 如其他应付款及应付账款分别并入事业财务中的其他应付款及应付或暂存款等。

第三步, 借鉴公司合并报表的原则增设报表附注。报表附注中重点要进行说明的事项有:

(1) 对结转自筹基建支出合并的情况进行披露。结转自筹基建支出是反映学校用财政补助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 报表合并后, 在报表上得不到反映, 只综合反映在固定资产和事业结余里。附注要说明的是本年结转自筹基建总金额、支出使用结构、资金使用效益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

(2) 对内部往来借款进行披露。目前高校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般都没有事业结余, 年终时根据事业结余的情况来结转自筹基建, 当结余不足时, 基建借用的资金都挂在往来借款上。其实这部分资金已经用于基建项目, 合并报表时已经抵消, 有必要进行具体说明, 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资金运用情况。

(3) 对基建借款进行披露。目前高校中基建借款是主要负债, 应在附注中进行说明。

(4) 对本年度交付使用的完工工程项目进行披露。主要是完工项目的名称、金额、结算情况、使用情况等, 特别是利用贷款完成的工程项目的情况。

参考文献

财务报表目标 篇3

1 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相同之处

1. 1 数据来源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之处最大的相同之处就在二者的数据来源上, 资产负债的部分是二者相同的数据来源, 利润及资源分配的部分二者的数据都来自单位的利润以及利润分配表, 对于其余的部分, 不论是财务会计报表或者是统计财务报表, 二者的数据来源都是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资料。数据来源相同, 就是二者最大的相同之处。

1. 2 指标的名称

在内容上,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是相同的, 在形式上二者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在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指标名称的设计上, 二者的科目名称设计是相通的, 除了个别的指标名称之外, 两种报表的名称设置基本相同。

1. 3 审核关系

审核关系中也存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之处, 虽然二者在这方面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在某些审核关系上,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审核方式与会计公式是一模一样的。在“所有者权益合计”的科目上, 二者的计算方法都是资产总计减去负债合计, 这一公式是会计恒等式的变形, 恒等式的公式为:资产 = 所有者权益 + 负债, 此外, 还有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统计财务报表的公式也是从会计报表的关系转变而来的, 即使存在某些细节方面的差异, 但是其本质都是会计的核算。

2 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前面我们说到, 会计的适用范围是比较小的, 存在于具体的企业以及经济体当中, 统计财务报表的主要服务方向是国家等大数据的分析, 这就为二者带来了很大的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 1 报表设计

报表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报表的价值量计量单位的设置、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上。价值量的计量单位的设置中, 因为统计与会计服务对象与工作目的的差异, 计量单位的设置有很大的区别, 具体的体现在, 财务会计报表的计量单位通常为“元”, 而在统计财务报表中, 计量单位是以“千元”为单位的, 其原因就是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工作范围, 会计报表面对的是小型的经济实体, 统计报表则是大范围的数据统计, 这造成了报表设计的计量单位不同。在定报报告的期别设置上,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统计财务报表的期别设置主要为几个月, 例如1~ 2月、1 ~ 5月等, 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企业的会计期间上, 要分为年度、半年、季度、月度, 并且按照公历的日期来进行确定, 在这个财务的年报报告期上, 二者是差不多的, 关键差别就在上文的月季的报告上。

2. 2 数据取得的依据

在指标数据的取得上, 二者有着较大的差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根据会计账户的余额填报统计报表, 虽然财务统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部分存在“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 其来源也是取自会计的资产负债表, 但是这两项指标并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得到, 因为, “货币资金”的指标是包括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三项指标的合计数, 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 所以, 这两项要根据单位内部的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填写。

二是要依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在会计科目当中, 不存在现成的“本年折旧”的指标, 在制作报表时, 应该从“累计折旧”当中选取, 但是, “累计直接”科目反映的是该单位在成立之后的所有的计折旧数, 所以, 在“本年折旧”之中的指标是“累计折旧”的本期折旧数额, 如果是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的环节, 本年折旧应该是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 在有报废的环节中, 以上的公式不成立。

三是统计指标需要分析填报。“实收资本”是会计科目当中的按照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 所以, 在统计指标中, 有些指标例如“法人资本”、“国家资本”、“外商资本”等不能够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 应该将它们在性质上进行分类处理, 按照国家法律来谨慎的区分, 达到通过审核的目的。

四是统计指标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会计科目的明细是没有经过详细规定的, 在各单位情况不同的实际状态下, 各单位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请款对会计科目的明细进行划分, “差旅费”、“税金”、“工会经费”等指标应该从会计科目中摘算。

2. 3 审核关系的不同

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部分和利润及分配部分, 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统计财务报表在上面两个部分中的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企业应该关注这个差异。例如资产负债部分中, 流动资产的合计公式, 在利润及分配部分中, 利润总额的公式, 审核关系是有差别的。

3 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工作是一项很复杂但是相当重要的工作, 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很多人难以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在进行工作时, 区别对于加强工作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3. 1 加强制度建设

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离不开制度的建设, 在面对着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条件下, 完善统计报表的制度很重要。如今, 每个单位都上报年定统计报表的义务, 所以, 必须得保证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社会条件是出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很多问题会是企业单位从来没遇见的, 所以, 单位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保障企业单位持久稳定的发展。

3. 2 建立信息化系统

制度建设不是一日即成的, 在企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信息的流通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会计统计工作的效率与真实性, 因此, 笔者建议不论是哪一个单位, 都应该建设一个信息化平台, 及时反馈单位内部遇到的问题, 让领导者及时掌握信息作出决策, 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 一是建立不同部门的信息反馈专栏, 及时反馈基层信息, 方便决策; 二是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 增强效率, 在平台上公布需要解答的问题, 减少工作重复, 利用互联网优势定期增编新内容。此外, 还应引进一批相关的技术人才, 来维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

3. 3 财务统计分析

财务统计分析, 就是要将财务会计指标充分的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分析, 要解决财务分析的准确性问题, 就应该解决统计教材的问题, 如今的教材专业化太强, 很多教材关于日常的统计方法讲述的不是很多, 并且大多是照搬统计教材里的课程, 建议编写新教材, 使分析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 4 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两个报表工作的基础单位,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差异比较大, 联系也很强,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们要具备分析辨别的能力, 工作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巨大的, 企业和单位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 加强工作者对二者区别的理解, 熟练地掌握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财务统计报表的运用。此外, 企业还应该大力培养或者引进人才, 不断提升单位自身的处理能力, 不断地完善并创新报表的设置与使用, 以保障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4 结 论

总之,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领导者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深对二者区别与联系的理解, 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 完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 在工作中注重准确性, 提高工作效率, 促使企业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财务报表目标 篇4

关键词:传统财务报表,管理用财务报表,优势,不足

一、国内传统财务报表列报的缺陷

1. 资产负债表

第一, 我国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分类, 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式进行列示, 左侧列报资产, 右侧上下分别列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在这三大分类下根据各会计科目的流动性进行排列。这样形式的排列无法将三大财务报表进行横向比较, 例如现金流量表中的某些现金流入的来源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对应项;利润表中的一些收入也无法得知是资产负债表的哪些资产或者负债创造或者融资。这给报表使用者在使用报表过程中, 造成了不便。

第二, 资产负债表内信息本身存在问题。我国传统的财务报表使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双重计量模式, 这样的模式不利用实现报表的可理解性。其一, 资产负债表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不利于报表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盈利能力比较感兴趣, 但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信息并不足以使他们有效规避风险, 从而使投资决策收益最高;其二, 对所有经济业务都不加以区分地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模式, 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从报表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降低了报表的可理解性和使用效率。

2. 利润表

传统利润表对收益、成本以及费用的划分界定不明显。在编制利润表时, 企业的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损益均计入利润表的损益内, 这影响了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无法在利润表中对应, 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分析。而且, 对于企业而言, 经营活动更能体现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由筹资和投资活动而产生的收益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 报表使用者根据利润表做出的决策可能出现失误。

3. 现金流量表

第一, 传统现金流量表与传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没有太大的关联, 它是根据企业三大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记录编制而成, 传统的现金流量表按照功能划分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是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这严重影响了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现金流量表上的流入流出在其余两张报表上找不到对应的项目, 这样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

第二, 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的划分不够明显, 划分时具有主观性。很多现金流量的发生不确定是哪个活动中所产生的, 比如所得税的发生, 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中均存在所得税的发生, 但其现金流量的划分很困难。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并不科学准确。

二、管理用财务报表列报的调整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

1.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以传统资产负债表为基础, 将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 负债分为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恒等式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为“净经营资产=净负债+所有者权益”, “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净资产=经营资产-金融资产”。

2. 管理用利润表

以传统利润表为基础, 将企业损益划分为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同时按照平均所得税率分摊所得税或者严格按照比率计算应负担的所得税。基本公式为:“净利润=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3.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与前两张报表不同, 其依据不是传统现金流量表, 而是直接根据管理资产负债表和管理用利润表的信息填制而成,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左列为实体现金流, 体现经营活动的成果, 又称自由现金流。

三、管理用财务报表的优势

1. 管理用财务报表将企业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 有利于提高报表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所有项目都按照功能进行划分, 使这三张财务报表都具有相同的划分依据和列示顺序, 增强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更加高效的提取报表的有用信息, 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更准确的分析。

2. 管理用财务报表更加重视现金流量的产生, 相比于传统财务报表对利润的重视, 更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利于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规避风险。葛家澍, 陈少华指出, 重视利润而轻视现金流量是传统财务报表的不足。管理用财务报表有效地规避了这样的缺陷, 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分析和决策, 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 管理用财务报表改进了杜邦分析体系。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具有资产利润不匹配, 财务杠杆计算不准确等缺陷, 而管理用财务报表中对企业的活动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金融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划分使杜邦分析法更加完善和准确。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由“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变为“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 “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销售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四、管理用财务报表在企业中的作用

1. 使用管理用财务报表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控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管理用财务报表中对现金流量更细致的划分, 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掌握企业现金流量的流向, 并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产生和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再加之管理用财务报表之间更强的可比性, 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提取有效的信息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2. 管理用财务报表便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企业使用管理用财务报表后, 采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 便于计算一些信息含量更高的指标, 所得出的财务指标更加准确, 利用这些更加科学的比率,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做出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

五、管理用财务报表的不足

1. 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可操作性较低。

其一, 管理用财务报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会计人员还没有能够全部接受这种新的财务报表体系, 适用范围比较窄;其二, 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准确编制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业务的深入了解, 而企业业务具有多元性, 对于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的划分不够准确, 因此造成管理用财务报表中数据的不准确性。

2.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填制不够准确。传统现金流量表中, 企业活动划分为筹资活动, 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类, 相比于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 其实三大类企业活动的划分更为准确, 由于部分现金流量的缺失, 管理用财务分析的结果会产生重大漏洞。

总结

管理用财务报表中项目列示的改进与2008年IASB和FASB共同发布的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的核心内容其实是相符的, 改进列报后的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能为企业报表使用者在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准确更有用的决策信息, 财务报表列报的调增强了财务报表的有用性。由于管理用财务报表的研究还是初级阶段, 现有的研究成果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还要继续完善和补充, 以形成一个更加成熟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李德田.解析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J].绿色财会, 2015 (05)

[3]王晓茹, 陈花兰.试论管理用财务报表在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 2011 (07) :41-43.

[4]吴义惠.浅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 2009 (12)

财务报表分析 篇5

国内学者田野(2011)在《财务报表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认为,我们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进展和完善,人们也慢慢地知道了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扮演着一个很主要的角色,进而认识到报表分析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齐艳华在《当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具有限制性及改善措施》(2010)中道出,三大报表分析很重要,然而受其自身不是很全面的因素的影响,报表分析也没那么准确。张爱民(2011)《财务报表分析》中指出,现在我们经常用的财务情况分析的方式包括比率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依据企业三大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基本经济内容,运用些财务指标,对其有关项目及其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考察,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得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好与坏、得与失、财务情况及发展趋势,为经营者或其他报表使用者的经营决策和预测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的一种分析活动。

财务报表分析把报表这一整体解剖为各个部分来研究,揭示出各个部分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联系,使得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加深刻地去认识企业的与财务有关的情况,能够抓准企业将来的走势。通过分析,包括对报表数据做更深入的加工,求出一些崭新的数据,来表明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盈取利润能力和经营运作能力的具体问题,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管理是否妥善、资产管理是否合理等问题作出判断。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对三大报表中的一些有关联的经济指标进行相互比对,搞清楚其在数量上不同,从不同之处的分析来体现公司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作用是能够直接指出财务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和其存在的变化,作出评价,找出产生变化的原由及其影响程度,为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指明方向。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先对比某些相互存在联系的项目,然后再计算出数据,最后通过各种数据指标去考量和评价财务活动状况的一种方法。它是能单独地去表现出和说明企业个别方面的财务情况和经营企业产生的成绩的。

(三)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比较不同期或相邻的几期报表中的数据和属于同一类的数据,计算该指标连续两期的增减变化,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表明揭示企业公司财务情况和发展方向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有助于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合理的推断,倘若将报表中的每一项目与邻年的相比,有利于数据项目的可比较性和可理解性。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揭示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持有的经济资源及其来源的报表。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2.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下转180 页)(上接174 页)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利润表是总体能够表现出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经营成绩的表。主要揭示企业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消耗情况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企业盈利或亏损情况。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 号公报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工作逐步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公司内部管理者期望借助报表分析来知晓其实际的经营业绩,方便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公司的日常活动中的决策提供依据,所以整理好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十分重要。

摘要:财务报表是指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资料报表,但是不能全面透彻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得到精准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现状,才能进行合理的决策。运用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财务状况做出判断,根据分析出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和办法。

浅析财务报表 篇6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一、各个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及分析

(一) 资产负债表包括企业所掌握的资产总额及资产的分布状况;企业所负担的债务以及投资者在企业所拥有的权益。

首先, 可以核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由于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编制而成, 因此根据资产总计数即可推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数, 企业的资产合计数大致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另外, 如果知道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资产的情况, 还可以推知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其次, 可以核查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大项目的合计数。再次, 可以进一步观察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在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和财务弹性, 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等详细情况, 则需要使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作具体分析。

(二) 利润表全面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等情况, 确定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利润表可以告诉报表使用者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了多少营业收入, 为实现这些营业收入, 投入了多少成本和费用, 以及最终赚了多少钱, 即利润情况。利润表是企业年度或季度及月份财务报告最先看到的内容, 里面包含的信息, 如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是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企业基本面数据。表上体现的利润, 分别是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 又称毛利润。毛利润/营业收入, 其结果是毛利率。毛利率越高, 说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越强;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三项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和考虑投资收益后得来,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企业不仅要尽可能压低营业成本, 还需要在提高管理效率、做好效能监察、控制经营风险、减少资产损失、降低三项费用上挖潜增效。

(三) 现金流量表可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有关信息。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1) 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 二者比较是有意义的。比率大, 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 销售回款良好, 创现能力强。

(2) 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比较, 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的比重有多大。比重大, 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 营销状况良好。

(3) 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比较, 增长率越高, 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当企业扩大规模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时, 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补偿不了流出量,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 但如果企业投资有效, 将会在未来产生现金净流入用于偿还债务, 创造收益, 企业不会有偿债困难。因此, 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应结合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进行, 不能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来论优劣。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一般来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 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越大, 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于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 则不仅不会面临偿债压力, 资金实力反而增强。

二、各个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列示了企业在会计期初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管理当局在本期内使用、保持、增加资本等经营活动的结果。这些活动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期末资产负债表则表明了这些变动带来的结果, 反映了企业在经过一个时期经营后的财务状况。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各种财务报表之间具有严密的内部勾稽关系。

(一)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 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 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 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 “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 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二)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1) 现金流量表与年末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1. 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 (减借项) ”必须与年末资产负债表中递延税款贷项年末年初之差减递延税款借项年末年初之差的差相等;

2. 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不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 年末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年末年初之差必须与现金流量表正表的最末一行和补充资料中的最末一行相等;

3. 在没有发生坏账转销和已转销的坏账又收回的情况下, 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坏账准备的年末数与年初数之差必须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计提的坏账准备和转销的坏账”项目相等;

4. 在没有发生固定资产处置、以固定资产投资等情况下,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必须与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的年末数和年初数之差相等;

5. 在没有购入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处置和以无形资产投资等情况下,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无形资产摊销”项目必须与年末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的年末数和年初数之差相等;

6. 在没有用存货偿还非经营性负债、没有用存货对外投资和用存货交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情况下,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存货的减少 (减增加) ”必须与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年末与年初之差相等。

(2) 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 (1+17%) +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 × (1+17%) +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2.现金流量表中关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这样说明的:该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 (含销售收入和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 , 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以及前期销售和前期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账款, 减去本期退回本期销售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的商品支付的现金”。所以, 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应少于本期利润表提供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本期新增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加上前期已确认但记录在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中的主营业务收入, 再减去退回已销售商品支付的现金。也就是说, 该项目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相应的勾稽关系。

3.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净利润”和“投资损失 (减收益) ”项目必须与年度利润表中的同名项目相等。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 2006.8

[2]曾玉平.关于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研究.企业家天地, 2008.6

增值财务报表探究 篇7

一、增值表编制的意义

(一) 补充完善现有财务报表体系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 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 但是, 对于企业的社会贡献情况反映不足, 例如无法清除明了的反映企业实现利税、上缴利税、劳动就业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情况。因此,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无法满足全部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这已成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缺陷, 而增值表的编制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二) 明确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取决于那些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 主要有以下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而增值表则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增值额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情况, 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 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增值表反映了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并将其社会责任充分披露, 这就提高了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例如, 对企业职工而言, 在增值表中, 企业职工处于受益者的地位, 这就把职工当成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与企业是合作关系, 休戚与共, 而不是简单的被支付劳动报酬的商品, 因此, 更易于被职工接受, 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现行增值表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行增值表的一般形式

增值表所反映的增值额, 是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 用公式来表式:增值额=销售收入-外购材料和劳务-折旧=工资+利息+税金+股利+留存收益。增值表根据以上的公式分两部分内容编制而成 (见表1) 。第一部分反映增值额的形成, 第二部分反映的是增值额在对其创造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各方的分配, 包括职工的工资、债权人的利息、政府的税金、股东的股利与公司的留存收益。

(二) 现行增值表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反映出全部利益相关者的情况。增值表的最终目的是要反映企业对于所有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 而现行增值表仅反映了企业的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情况, 例如股东、政府、职工、企业留存, 但是还有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情况没有反映出来, 例如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这些没有反映出来的利益相关者的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 企业对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主要包括企业为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所负担的环境保护支出等。二是没有反映出利益相关者的全部内容。增值表的最终目的是要反映企业对于各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全部社会责任, 而现行增值表仅反映了各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信息, 例如, 对于职工来说, 只反映出了职工的工资和薪金, 而企业对于职工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远远不止于此, 对于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培训机会、福利设施等方面都没有反映出来。三是没有反映出增值额的变动情况。增值表做为企业的第四张财务报表, 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财务信息, 而现行增值表仅反映了增值额分配情况的绝对数, 而没有反映出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比例, 以及与以前年度相比较的变化情况。这些相对数的充分披露, 能够使企业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并从中分析出这些社会责任的变化情况, 以找出问题, 提高增值表的使用价值,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值表完善的相关建议

(一) 明确企业对全部利益相关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改进后的增值表应在现行增值表的基础上增加对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情况的披露。例如, 应对消费者披露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应对供应商披露合同履行情况、定价和销售情况;应对竞争者披露公开市场的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对社区环境披露企业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所承担的支出情况;应对自然环境披露企业为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所负担的环境保护支出情况等。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披露都能够用数字来衡量, 对某些难以用数字衡量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情况, 本文认为可以在增值表中增设文字附注的形式进行辅助说明。文字辅助说明虽不如数字直观、精确, 但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对数字披露的有力补充。

(二) 明确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

改进后的增值表应将企业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全部社会责任进行补充, 以达到充分披露的目的。例如, 针对企业职工的披露, 就应在现有的工资和薪金的基础上, 增加员工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培训机会、升迁机会、福利等方面的披露。企业承担这些方面的责任, 是为了给员工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这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三) 明确增值额的变动情况

改进后的增值表应增加一部分比率指标, 包括横向的、纵向的。例如本年度各项金额与上年度各项金额的比率, 这些比率能够反映出企业本年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上年度相比较发生的变化, 通过这些变化可以分析出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另外, 还可以增加各利益相关者所得到的分配额与总分配额之间的比率, 例如职工所得率、投资者所得率、政府所得率等, 这些比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不同情况, 通过这些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提高增值表的使用价值,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对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不断关注, 增值表必将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增值表进行改进, 一方面能够保留原有增值表的优点, 继续提供足够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更多的项目, 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反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 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盾构机主轴承下一篇: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