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24-08-21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精选12篇)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1

0 引言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学科融合趋势增强,以及跨学科、开放性、培养主体多元性等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培养诸多问题日渐凸显[1]。生师比过高、学位论文选题多样化与导师专长不一致等矛盾越发突出,传统的单一校内导师制已成为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瓶颈[2]。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培养面临多方挑战,多学科融合的导师组培养模式由此应运而生,通过初步探索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何兴利除弊、切实发挥导师组优势,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 传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全国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建院10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深入,我们越发认识到传统单一校内导师制已无法满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正面临多方挑战。

1.1 来自导师方面的挑战

根据国家要求,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教师(导师)的配备应按1:1:1比例分配,即校内导师应包含院内专职、院外高校兼职以及校外企事业单位兼职三部分,且所占比例相当。

兼职导师部分。占导师总人数的2/3,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等诸多优势。然而,这些导师只能在完成其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实践及论文。而且,兼职校内导师对学校(院)的教学管理、培养要求等不能及时全面掌握或领会不足,很容易滋生诸多指导过程中的问题。

专职导师部分。受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等影响,院内专职导师的精力一般集中在教学、科研、行政,以及对工学博士、工学硕士甚至本科生的指导。对于工程硕士研究生,不在校、基础弱、选题各异等诸多不利指导的因素使其难以针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而且,部分院内专职导师因侧重于学术研究,从事应用开发的实践经验不足,学生被“学术化”现象明显。[3]

1.2 来自工程硕士自身的挑战

相对于工学硕士而言,绝大多数工程硕士为在职学习,具有离校时间长、家庭负担重、学习时间紧、工作压力大、专业基础差、不进实验室等特点。普遍存在与导师见面少、交流不足或沟通不畅等问题,为校内导师指导工作平添层层障碍。

1.3 学位论文选题多样化引发的挑战

国家对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求明确,应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学生论文选题通常由其所在单位或岗位确定,与校内导师关系甚微。然而,导师一般只在一两个专业方向上具有较深的造诣。面对专业背景各异、选题多样的工程硕士,在知识高度分化融合、更新迅速的软件工程领域,导师指导工作仅限于宏观层面的现象并不罕见。由此,学生论文选题的多样化与导师个人知识专门化就成为矛盾的诱因,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制约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1.4 新兴专业引发的挑战

软件工程下设的专业方向多是学科间交叉、融合的产物。例如,我院目前开设的数字体育、数字艺术、技术转移等。按常理,各专业方向导师应该是该方向的专家。比如,数字体育方向的导师,不仅是软件工程领域方面的专家,还具有体育领域方面从事训练与科学研究的能力。然而,现实中却鲜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这样的专业方向必定会集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导师。如何使导师间更好合作,优势互补,培养出满足要求、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研究生,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切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

1.5 导师指导均衡引发的挑战

在目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压力下,为控制合理的生师比,多数院校对导师的遴选不得不放宽条件,致使目前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导师指导流于形式的现象并不罕见。而且,导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程度差别越大,越易使学生感觉不平衡、滋生不满情绪。为此,在加强导师素质与能力的同时,应辅以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逐渐避免。

1.6 青年教师发展及作用发挥引发的挑战

软件学院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基本上都具有博士学位,有些还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然而,在被聘为研究生导师之前,因不能直接指导研究生而直接影响其融入学院的速度,更不利于其科研等任务的完成。而在获得研究生指导资格之后,又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磨合,客观上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仅靠青年教师个人独立成长有较大弊端,迫切需要学院采取某种机制,由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教师或专家进行传、帮、带、导。

2 工程硕士导师组培养模式实践

自2010年10月,针对上述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果断进行导师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率先在数字体育班、烟草系统行业班试行导师组培养模式后,陆续在本部导师间、数字艺术、技术转移、电子政务以及同方等行业班试行。相继完成调研报告、问卷统计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以及导师组培养模式管理办法等文件。目前,《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导师组培养模式实施办法》正在紧张制定中,将于近期在全院正式推行工程硕士导师组培养模式改革。

与其他高校导师组模式不同[4,5,6],我们提出的导师组培养模式是从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实际出发,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采用责任导师与导师组相结合、一主多辅、分工合作,多学科融合的动态导师组培养模式。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1)与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师生多元性、学科新兴化等相适应。

2)重点指导工程硕士培养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撰写。

3)导师组成员由学院专职导师、来自兄弟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校内导师组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导师组价值最大化。

4)配置导师组秘书负责师生沟通与事务性管理。不但能合理分担指导教师的事务性工作,还能有效提高自身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为其日后指导学生奠定良好基础。

5)导师组工作主要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关键节点的报告会形式为主,辅以必要的沙龙、研讨等活动形式,平时借助邮件“一件多发”(即学生发邮件给自己校内导师的同时抄送组内其他导师。任何导师的意见反馈该生的同时抄送导师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沟通。

3 工程硕士导师组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导师组培养模式的初步实践,给我们带来重要启发。从目前看,软件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趋势增强,如何面向实践,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导师组培养模式为开展这方面工作迈出颇有成效的一步。两年多的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的导师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收效明显。

3.1 师生受益

采用导师组培养模式,即便于学生博采众家之长,导师亦可各展所能,及时发现学生论文工作的亮点与不足,有效提升培养效果。仅以数字体育班为例,该班学生于09年9月入学,共有41名,均为体育教师,部分是运动员出身,培养难度可想而知。首次论文开题仅有3人通过。学院当即决定试行导师组模式,将来自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共12位导师分成两个导师组,并设有导师组秘书。通过组织多次研讨、沙龙等活动,学院导师、体育总局专家通力合作,至2011年3月,学生的开题通过率显著提升,而且论文选题紧密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如《武力使用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在我院严格的论文质量关把控下,目前该班仅5人因个人原因尚未开题,12名学生已顺利获得学位。

3.2 学院受益

采用导师组培养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专、兼职导师作用,实现学院师资价值最大化,而且对新兴专业拓展、学科建设、团队意识等方面都有意想不到的促进。单从管理角度看,之前仅学位论文开题等各环节的报告会安排,为保证每位拟参加学生的导师都到会,需根据几十位相关导师的申请,按专业方向等为导师们分组、逐一与每位导师沟通确认报告会时间等一系列工作。现在则只需根据导师组组长申请落实报告会地点即可。直接避免因分组等引发的矛盾以及报告会时间确认方面带来的烦扰,而且学生对各环节审核意见不一甚至相左、以及对导师不及时反馈意见等方面的投诉也几乎杜绝。

3.3 社会受益

通过搭建导师组平台,交流中师生间、导师间以及学生间思维的碰撞,不仅有利于师生创新能力培养,而且有助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比如,在学院体育班师生间的交流研讨中,就曾促成导师组成员与学生间深化合作的雏形。

4 实施导师组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导师组培养模式,其积极效果毋庸置疑。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导师组培养模式亦不例外。如何使导师组培养模式兴利除弊,切实保证其作用发挥,需要特别关注如下问题。

4.1 导师层面

采用导师组培养,并不表示学生的培养工作就交由整个导师组来负责。即具体到某个学生的培养,既定校内导师是依然指导该生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培养起主要指导作用,其余组内导师则主要起辅助培养作用。导师组作用真正发挥的关键在于导师组成员能及时有效吸收导师组集体的智慧来培养自己所指导的学生。

4.2 学生层面

导师组模式的采用,为学生搭建了宽厚的知识平台。但是,要注意学生在研究方向上的迷失。学生不能只顾博采众长,要学会综合导师组成员的意见,结合自己课题(项目)实际情况,及时与自己的校内导师沟通,明确改进方向,准确定位不迷惘。

4.3 学院层面

首先,导师组的建立要切合本单位实际。比如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设立导师组,因学科交融趋势增强、学生的选题多样化特征明显,所建立导师组就应该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而且是多学科融合的,允许个别导师跨导师组。成员组成方面,也应有一定的要求。如在成员数量方面,人员方面注意老中青、院内外、专兼职搭配等,以保证成员间优势互补、导师组作用切实发挥。

其次,要注意充分发挥导师组组长作用。导师组组长在导师组相关工作的组织、内部矛盾协调、成员考核等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其工作好坏直接关乎整个导师组的实施效果。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在津贴奖励、工作量核算以及职称评聘等方面,以充分调动导师组组长的积极性。

最后,要明确导师组成员权责。避免职责不清,造成无谓的消耗。对导师组成员参加导师组活动次数、质量等均要有要求,有效的机制可切实保证导师作用的发挥。

5 结论

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导师组培养模式,不仅适应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实际,还能有效解决目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增进师生创新能力、实现学院师资价值最大化等方面都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很值得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尤其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推行。

参考文献

[1]张海英,韩晓燕等.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15-19

[2]孙阳春,王富荣,李瑨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对导师制度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2):9-10

[3]陈立章,刘光连,宋招权.工程硕士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51-54

[4]王世杰,郑鹏,王洁.以规范的导师组架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73-376

[5]靳遵龙,陈晓堂.本科生导师组制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39-40

[6]谢瑾峰,欧阳润清.“博士生指导小组”提高博士质量的新举措[J].科教文汇,2009(32):1-2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2

总16期(2009)第5期 国家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主办 项目建设办公室 承办 2009年10月15日

学习交流】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商学博士毛拉举行创业讲座„„„„„„„„„„„„1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何祖伟书记一行来学院指导工作„„„„„„„„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来校交流指导„„„„1 【示范引领】

学院承办的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2 学院成功举办 “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2 【表彰奖励】

机电工程系荣获2009年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3 经济管理系喜获2009年“自治区9•10教育奖状”„„„„„„„„„„3 学院选手在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3 【校企合作】

调查了解企业需求 发展长期合作伙伴 „„„„„„„„„„„„„„„4 机电工程系学生前往共享集团顶岗实习„„„„„„„„„„„„„„„5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电建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 机电工程系与瀛海建材集团合作签约仪式„„„„„„„„„„„„„„6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6 【建设动态】

学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 实施全面教学改革 „„„„„„„„„„„„„7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进行实战演练„„„„„„„„„„„„„„„8 能源化工系专业教师到灵武电厂实习„„„„„„„„„„„„„„„„8 学院召开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8 学院召开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阶段汇报会议„„„„„„„„„„„„„„9 学院对 “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案例征集和公共课课改”工作进行安排„10 新学期学院实验实训设备招标采购顺利进行 „„„„„„„„„„„„10 生物工程系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1 【学习交流】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商学博士毛拉举行

创业讲座

8月7日上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商学博士毛拉在银川市行政中心礼堂进行了创业讲座,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带领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动物科学系近400名学生及部分辅导员参加了讲座。

此次讲座围绕企业管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产业集群、商业计划等课题作了详细介绍,进一步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更深入的让学生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掌握了很多创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何祖伟书记一行

来学院指导工作

8月19日下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祖伟,院长刘宣飞一行来学院指导工作。来访人员与学院领导及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教务处等处室及各系部负责人负责人座谈,座谈会围绕新校区建设、示范院校的课程改革、人才引进、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现场讨论热烈。会后,何祖伟书记一行前往新校区进行了参观。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来校

交流指导

暑假期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院校的财务处领导到学院就财务管理及资金利用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学院领导、财务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就各院校的资金运行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各校的做法,深入交换了意见。此次四所院校来学院考察,也为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学院示范院校建设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示范引领】

学院承办的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为发挥学院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师资,从2009年8月19日至8月23日,承办了“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高级研修班。

研修班分别邀请了教育部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王衍安副主任讲授《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宁夏农林行业的知名专家李健为大家介绍《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效东讲授《耐干旱园林观赏植物引种驯化及其在三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沈瑞清讲授《马铃薯脱毒种属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快繁车间主任吴建华讲授《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任杰讲授《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参加培训的学员认为,6场讲座不仅代表了宁夏在植物快繁领域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能体现出植物快繁技术服务地方经济所取得的成果,宁夏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学院成功举办 “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骨干教师

高级研修班

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指委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院校2009师资培训计划》(教高司函[2009]76号)要求,学院“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高级研修班项目列入2009教育部高教司师资培训计划。

8月19日,由学院和动物生产类教职委联合举办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如期开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孔斌副院长、动物生产类教指委曹天杰副主任、动物生产类教职委秘书长杨宝进等和来自全国畜牧类职业院校的教师近三十人参加了会议。培训会议历时六天,围绕牛羊胚胎移植的基本理论、实验操作技术和牛羊胚胎移植的新技术、新进展进行培训,重在使参加培训的老师掌握此项技术的基本的实验室操作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

【表彰奖励】

机电工程系荣获2009年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9月8日下午,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国政协慰问团慰问宁夏教师暨自治区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区的教师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

会议表彰了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学院机电工程系荣获2009年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全区高职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经济管理系喜获2009年“自治区9•10教育奖状”

为表彰2007年以来,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力弘扬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9月9日上午,自治区总工会、教育厅在工会大厦隆重举行“9〃10”教育奖状、奖章颁奖大会。

学院经济管理系喜获2009年自治区“9〃10”教育奖状先进集体称号。经济管理系副书记杜锐代表获奖的先进集体在大会上发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9〃10”教育奖状、奖章设立于2000年,由自治区总工会和教育厅联合发起,用以表彰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此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今年是第5次。

学院选手在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

取得优异成绩

9月21日至22日,由自治区创双优组织委员会主办、自治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承办、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在学院隆重举行。本次大赛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大,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委书记张怀斌、院长撒承贤参加了开幕式、闭幕式并致辞。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田淑卿亲自安排部署,由学院工会和信息系负责具体工作。大赛前夕,工会和信息系联合组织了学院女职工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及选拔赛。学院女教职工员踊跃报名参加,从24名选手中选出7人参加了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此次大赛共有全区110名选手参加,学院选手刘艳、王涛、陈芳、闫坤豪、杨志霞、李惠琴、王婷7名同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取得团体二等奖;刘艳、王涛分别荣获个人三等奖;陈芳、闫坤豪分别荣获优秀奖;学院工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校企合作】

调查了解企业需求 发展长期合作伙伴

撒承贤校长到任伊始,将企业调研作为了解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的突破口。8月中下旬,撒校长带领校办、教务处、实训中心及能源化工系、机电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系、信息工程系以及农校负责人先后到宁夏电建集团、共享集团、大北农公司、大地丰之源生物制药公司、迅雷公司、宁夏九三零种禽场、宁夏乐义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广夏(银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希望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听取学生对学校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与企业 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高层互访机制。

调研中,撒校长一行分别与企业高层、人力资源部门、部分技术人员以及顶岗实习就业的学生座谈,还深入生产现场、学生宿舍、职工餐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与企业人员座谈中,撒承贤校长指出,企业是学校需要建设的课堂,学校的重要教学活动在企业,企业员工是学校“不在编”但是重要的师资队伍,企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鉴定所”,企业家、企业员工是最有资格评价学校教学管理的专家,学校应创造条件让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他表示学校将就校企合作制度、环境建设等问题积极向政府献言献策,为加快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有所作为。在了解了学生住宿和就餐情况后,撒校长感谢企业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住宿环境和廉价可口的饭菜。

调研结束后,撒校长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一定要树立合作办学的思想,从专业设臵到过程管理,从实习实训到企业文化,不断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开创高职教育新鲜、生动、充满活力的崭新局面。他要求大家积极改革,大胆实践,凝练出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为宁夏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这次调研活动对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将起到重要作用。

机电工程系学生前往共享集团顶岗实习

9月8日,机电系五年制机电1、2班的28名学生前去共享集团铸钢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这批实习生到公司后,将被分配到铸钢和模具两个部门接受岗前培训,之后将安排工作岗位实习就业。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电建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9月12日,学院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电建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党委书记张怀斌,副院长孔斌,党委委员、组宣部部长温泽,电 建集团总经理陈学福出席签字仪式,院内相关部门负责人、能源化工 系领导和部分教师及电建集团相关人员参加了签字仪式。

孔斌副院长向企业介绍了示范院校建设及热动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对宁夏电建集团多年来对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代表学院和宁夏电建集团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宁夏电建集团陈学福总经理表示,企业今后将在就业、实习、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多方面与学院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学生就业和实习岗位,搭建学生就业、成长平台,企业选派优秀生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服务于学院教学和专业建设,双方合作研究、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企业优秀员工定期到学院交流。张怀斌书记指出,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

机电工程系与瀛海建材集团合作签约仪式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生产实际方面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惠互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原则,9月9日下午,学院机电工程系与宁夏瀛海建材集团校企合作委托培养高技能人才签约仪式在学院隆重举行。根据协议,机电工程系受宁夏瀛海 建材集团委托为其定向于2010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00人。

马少先副院长主持了签约仪式,并介绍来宾和会议主题。孔斌副院长代表学院与杨正有总经理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瀛海集团杨正有总经理对学院主动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服务表示感谢,并表示企业今后将在学生的就业、实习、合作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多方面与学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撒成贤院长指出,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今后学校将进一步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机电工程系主任马锦才代表系部对瀛海集团公司对学院和系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双方将在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长久、深入的合作,为学院和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生产实际方面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惠互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原则,10月15日,能源化工系隆重举行了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仪式。学院院长撒承贤、副院长孔斌、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王琪琳及教务处、学生处、实训中心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孔斌副院长介绍了示范院校建设及热动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并代表学院和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琪琳感谢学院为双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此次“校企合作”计划的启动,为企业搭建了人才培养“直通车”,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会把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输送的人才,作为公司招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把这次合作做实、做强、做大,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振兴宁夏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撒承贤院长表示,今天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是学校的一件喜事,下一步双方要用实际行动一步步去落实教学、实习、就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多方面的校企合作事项,并祝愿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就像紫荆花一样越开越美丽。

【建设动态】

学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 实施全面教学改革

为推进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进程,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有利于加强专业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奖励在教学、课程建设、技能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团队)及其优秀成果,展示学院在示范院校教学质量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鼓励广大教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结合学院实际情况,7月下旬,学院通过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暂行办法》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暂行办法》。

根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暂行办法》,学院决定拨付专项经费,集中建设一批优质课程,通过一定周期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务处负责具体组织安排下,各系部积极配合申报,申报课程总数逾50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学院人文艺术系广告专业本着项目化实训教学的旨意,组织、承接了多项校内外各种题材的拍摄任务,以让学生参与项目来完成实践教学,在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学院的对外影响力。

8月6日下午,人文艺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08级学生参与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合技能大赛—2009年插花花艺大赛”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项目化的教学。目前,广告08级学生正在学习电视摄像课程。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指导教师以此次插花大赛为实践内容,组织学生拍摄了数码照片和活动录像。项目化实训教学是一种边教学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学院的各项活动拍摄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能源化工系专业教师到灵武电厂实习

8月17日,能源化工系热能动力专业青年教师到华电灵武电厂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青年教师对真实生产环境的认识,增强经验,同时为热动专业课程建设收集相关资料。

华电灵武电厂是世界首台亚临界空冷电厂,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主要是跟随企业人员进现场,看设备运作,由企业人员进行介绍讲解,了解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结合热动专业《锅炉运行》、《锅炉检修》、《锅炉结构》等课程正在建设之中,需要大量工作场景素材,所以在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同时也积累了生产一线的教学资料。本次我系青年教师下厂实习还积极参与顶岗实习学生交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多方位了解工作情况,为课程建设积累素材。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长、教务处领导及能源化工系领导都来到了灵武电厂,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高层互访机制。

学院召开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按照教务处关于修订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学院各系部分别以专业为单位,通过走访企业、电话约谈、邀请学院领导及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出席论证会,完成了各专业的调研报告,形成了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并根据院领导的指示和专家的意见,各系分别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

各参会专家在听完汇报、阅读资料之后,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对各专业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岗位和职业能力描述欠妥的地方进行了指导,然后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设臵的必要性、开课的先后顺序、学时的多少与教师进行了研讨,使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各与会领导感谢参会专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对各专业的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本轮论证会指明了各系未来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方向,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内容,深化了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做好了准备工作。

学院召开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阶段汇报会议

8月27日,项目办组织召开20091—8月份示范项目建设汇报会议,撒承贤校长出席会议,人事处、财务处、实训中心、学生处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带头人参加会议。

5个重点专业的负责人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汇报了项目完成情况、取得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听取了示范项目建设汇报后,撒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示范院校项目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项目”,关系到学院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学院涌现出一支非常好的建设队伍,对工作忠诚、富有激情,应该予以肯定。对于示范院校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示范建设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督促各职能部门参与示范建设。我们对项目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认识,要迎难而上。最后,撒校长对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学院对 “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案例征集和公共课课改”

工作进行安排

根据教育部通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将于11月底在京召开。为了更好的总结、展示、交流专业建设成果,9月18日,学院召开“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案例征集和公共课课改”工作会议,孔斌副校长、项目办、教务处相关人员以及重点专业负责人、公共课教研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项目办对各重点专业案例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并对各专业的优势特色进行了分析,要求各专业根据教育部要求,认真准备材料,凝练教改特色,积极宣传学院建设成果。会议还就公共课课改工作进行了安排布臵,强调公共课的系统化设计,以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新学期学院实验实训设备招标采购顺利进行

9月18日上午,学院在自治区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对机电工程系、动物科学系、能源化工系、人文艺术系等部门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公开招标。

经招标办专家严格评审,机电工程系实训设备有3个标段中标,包括仿真实训室计算机周边设备;机加工实训车间、机械测绘及机床设备拆装实训室普通机床等设备;机加实训车间数控机床等设备。动物科学系实训设备有5个标段中标,其中有胚胎移植设备;动物医院A、B设备;微生物实训室、动物病理、兽医临床诊断室、饲料分析实训室设备;养殖场实训基地B包设备。能源化工系实训设备有2个标段中标,包括金属材料实训室检测设备;焊接设备。人文艺术系实训设备有计算机及周边设备1个标段中标。参与此次投标并中标的公司有:银川嘉华电教设备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银川旭智通工贸有限公司、宁夏纽泰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泷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兰州仪华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燕北华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银川天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夏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宁夏西科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等。

本次招标由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主持,银川国立公证处公证,宁夏招投标管理中心和学院纪检委全程监督。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3

作为教育部首批建设的40所职业院校之一,我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北京市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9月入选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

学院决心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以创办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荣誉和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示范校建设工程,利用3年的时间,将学院建设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和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成为北京市企业职工技能提高、转岗、再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现代制造业教师培训基地,成为北京市以及周边地区校企合作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的基地。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院将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出特色、树立品牌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实施“专业有特色,课程有精品,实训有亮点,教师有专才,学生有技能”的“五有工程”。学院亦庄经济开发区新校址将建成集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与工艺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等6所学院为一体,整合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全部专业资源,直接服务于北京市经济发展,构建具有鲜明的区域优势、具有北京特色和学院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同的职业教育培养层次和多条社会服务途径的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院以转变办学理念为先导,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未来3年将围绕服务“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3大板块调整专业布局,形成较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建设中,学院将以建设“发展中心”为抓手践行最新职业教育理念,以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数控技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和金融保险5大重点专业建设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并引领全院专业建设,同时辅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坚持扩大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及优质职教资源、扩大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使学院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4

随着五十年代后期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成都航空发动机公司等航空骨干企业投产, 为配合西南地区国防、航空工业建设, 原国家航空工业部于1965年建立了成都航空工业学校。朝阳初升的成都航空工业学校伴随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脚步茁壮成长, 为四川省及西南地区的航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1994年,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 学校开始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1998年,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原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 学校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划转四川省,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 成为四川省教育厅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

一、航空报国, 质量第一——成航人心中不变的追求

对一个飞机制造企业来说, 所有的零部件生产必须精确到每一个细节, 准确到每一个尺寸, 保证过程和结果万无一失。源于航空事业的血脉, 精益求精的质量价值观深深地融入到每个成航人的心中。一代又一代的成航人坚信, 要像制造飞机一样, 高标准地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使学校的毕业生真正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而这正是来源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报国、质量第一”的终极办学追求。

“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指引成航人激情进取、不断超越。

二、校企合作, 使人才培养延伸到企业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航空工业转型升级、民航业大发展和四川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坚持为航空、军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利用四川地区航空企业集聚的优势, 与航空企业、军工企业、民航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以航空事业发展为宗旨,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胜任职业岗位 (群) 需要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企业用人要求为质量标准。”这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核心。学院依托以152家产学合作理事会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了一批以航空制造企业、航空运输企业、电子制造企业、IT企业、建筑企业、服务企业为重点的校外实训基地, 包括成都飞机工业 (集团) 公司、成都发动机 (集团) 公司、成都航空仪表公司、国际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新加坡宝利根模具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中兴通讯公司、上海嘉捷通电路公司等现代化大型企业。在学院“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录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到企业里边工作边学习, 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的共同指导下, 最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为学院建设了一支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明强干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其中, 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专家学者近200人, 而学院近300名的专任教师中, 不乏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省市劳动模范、师德标兵、技术能手。

三、工学结合, 使职业元素渗透到课堂

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 学生就走入了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似的职场环境, 感受到各具特点的职业氛围。为使教学环境贴近企业实际, 学院在教室、实验室、设计室、实训基地等满足教学功能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现场要求对实训场地进行规划和布置。学院与新加坡宝利根精密塑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成都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就建在校内, 它是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塑料模具成套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企业, 同时也是模具专业的教学场所, 对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

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均来自企业, 并始终保持及时更新, 以便让学生第一时间学习新知识, 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在“学中做”。学生的练习、作业都来自企业生产任务, 他们可以在仿真、模拟、真实的实践条件下完成学习和训练。学院对他们采取笔试、口试、现场操作技能测试、实物制作、撰写技术报告等方式, 并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以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院打破了常规2节课作为1个教学时间单元的限制, 而是根据学习和企业生产需要确定。

四、文化熏陶, 使职业习惯渗入每个细节

校企合作的深入使得学生受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学生在对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接受顶岗实习制度的严格管理, 能使其把自己看成企业的一员, 并逐步形成对企业和职业的认同感, 从而在跨出校门前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培养飞翔蓝天的民航乘务员的航空服务专业, 将职业素养和职业礼仪要求融入日常行为规范。学院对该专业的学生执行全天候规范化的礼仪行为和职业仪表管理, 并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制度, 例如, 实行上课集合、点名、整队前行, 全天着职业装、戴胸牌等, 这有利于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良好职业风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零差错”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 因此, 学院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要求学生做到“三老四严”, 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和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来自军用航空维修企业和民用航空维修企业的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训练, 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 进入实训室或工作间一律穿着工装, 纽扣系到上衣第二粒, 列队出入教室和实训室, 实训完毕时逐项仔细清点工具……这些职业行为已经成为了学生的日常习惯。

学院坚持在学生中开展“航空报国, 追求第一”主题学生活动。学生社团众多, 学生合唱团、管乐队、礼仪队、舞蹈队、航模队、外语沙龙、书法摄影协会等社团开展的文化活动以及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计算机助教小组和电教兴趣组等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学生在国家、省级各种活动竞赛中屡创佳绩, 展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

五、高质量, 好出路, 开启职业发展的大门

建校40多年, 学院始终坚持服务于学生成长, 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办学目标, 所培养的一万四千多名毕业生, 已经成为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这里面, 不仅有董事长、总经理, 也有工程师、技术员, 还有大批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岗位上的高级“银领”。

目前, 学院开设有机械、电子、建筑、管理和计算机五大工程系, 共31个专业。各系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形成了稳定的就业网络。近5年来, 学院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并连续7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学生毕业后奔赴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中心及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从事航空制造、民航服务、IT、电子、建筑等行业, 学院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开启了一扇扇通往职业发展光明前景的大门。

六、抓机遇, 谋发展, 成航实现新跨越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5

编制依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2、《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

3、《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送审稿)》

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暨2015年远景发展目标(送审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93年,为深圳市属公办全日制高校。学院有东、西、华侨城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8万㎡,校舍建筑面积49.3万㎡,其中教室8.97万㎡,实训室及实习场所9.68万㎡。

学院现设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等11个学院。2006年,全日制在校生20113人(折算规模)。教职工1720人,其中专任教师97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4人)。共开设89个专业、150个专业方向,涉及电子信息等16个大类,基本覆盖深圳主要产业和行业,其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高职高专‚精品专业‛1个,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4个。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较高,有国家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教材建设成绩显著,主编或参编出版的各类高职教材已411部,其中主编教材301部(含规划教材83部),初步形成了类别比较齐全、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系列教材。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83万台套,总值2.645亿元,大部分集中在工业中心。该中心下设26个实训室(108个实训分室),其中有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2个(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和发酵精制检测实验室)。其中既有三坐标测量仪、Festo液压、气动设备、‚海德堡‛四色全自动胶印机等高端贵重设备,也有大批能够反映当前高新技术,在实际生产第一线应用广泛的各种设计与技术应用软件。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所有专任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建有教师网站360个,建成主干带宽4000兆,拥有2.8万个信息点的校园网和总容量达7TB的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尤其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15511工程,现已开发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52门,讲授型网络课程14门,实训教学录像片25部。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80余万册(其中纸质藏书突破120万册,中外报刊2300余种,电子图书61万种)。

一、必要性分析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既是为了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是为了转移农村劳动力和扩大社会就业。实践证明,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就不可能把我国真正建成世界上一流的国家。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的重大举措,而且对支持高职教育步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的新阶段,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 院校建设项目,是迫切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需要,是完善和创新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深圳率先打造中国特色、中国品牌高职教育名校,让其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宽广的视野,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正处于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急需国家集中财力和优势资源,扶持一批办学成效突出、社会美誉度高的高职院校,将其建设成为高水平示范性院校,引领和带动我国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和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多次获得中央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肯定。2005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称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200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视察,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产学结合、教学方法等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为进一步增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优势,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迫切需要抓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良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站在为国家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作更多贡献的高度,率先争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教育名校,促进中国高职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和更快发展。

2、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提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完善学院办学条件,全面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 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立足深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办学的原则,迄今为止已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近2万名合格毕业生。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校的发展与深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职业技术院校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校硬件建设整体实力较强,但在国内同类院校具有绝对优势的亮点项目不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缺乏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大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成绩比较突出,但是各院系、专业发展还很不平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较高,但是还不能全面参照国际标准来培养高技能人才;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形式单一,紧密型合作的典型还比较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受到社会的好评,但是在重要的技术岗位或关键岗位就业的人数还不多;相当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已经取得了高级技术等级证书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但还有为数较多的专业的学生只能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职教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总结学院及全国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教育出思想、出理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世界等方面还没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此外,在国际化、精细化管理、办学效益以及幅射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等等。

为此,在目前全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圳亟需通过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勇于否定自己,并在否定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全面提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使学校尽快跻身世界一流职业技术院校行列,率先成为中国品牌的高职院校。

3、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增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带动深圳及周边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高职院校,身处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不仅要立足深圳办学,还应面向社会,辐射全国,承担起带动周边和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多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优势教学资源的作用,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培训的同时,还通过教师培训、人员交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了对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贵州、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为促进这些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教学资源有限,这项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扩大社会培训规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带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整体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必要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增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能力,更好地发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可行性分析

建校10多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实力、专业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有能力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开展本项目的建设,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

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和评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成果。2003年9月、200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两次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题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经验很好,值得总结宣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方向正确,办出了特 色,办出了名气。希望再接再厉,为广东以及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成为全国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经过26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目前已经确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等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并且确立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发展循环经济等重要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对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十一五‛期间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来抓。2000年再划地1980亩兴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在《深圳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特别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做大做强,努力跻身世界一流职业技术院校行列;今年又将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写进《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 ;2006年7月,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更强调,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要什么给什么‛。截止到2006年8月,深圳市政府累计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投入237602万元;近3年政府每年给予相当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约2.2万元/人.年。

(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形成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十多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初露端倪。

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提出了‚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的办学思路,紧扣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定位,着力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① 生 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②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考核基地及在职职工职后提升和转岗培训的现代改行职业技术学院;③ 广东省及周边地区中职师资培训基地;④ 地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和普及的生产力促进中心;⑤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转移和创新基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比较清晰明确的路径。

其次,根据行业、专业特点,不断完善以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形成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模块式、组合型、进阶式、项目引导式、任务驱动式、‚培训包‛等课程形式开发课程,形成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系列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成果,在国内外高职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荣获第四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成果再次荣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成果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近5年来,国内外兄弟院校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考察的人数超过2万人次。

(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办学体制、实施品牌扩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校以来,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探索‚双主体‛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瞄准国内外有意向合作的知名企业,吸纳其高端人员加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董事会等方式,使校企合作全方位展开,使企业在分享学院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丰富了学院的教育资源。目前学院还与深圳各区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工作,并准备在 各区陆续建立以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力争2年内先在龙岗、宝安两区付诸实施,5年内在珠三角建立3-5所类似的培训机构。

(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力较强,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院创立以来,在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道路。200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了教育部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评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同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中心通过教育部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评估,达到优秀标准;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9月,在国家教育部首次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以15项指标全优的成绩获得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被公认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05年6月,以优异成绩首家通过教育部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试评遴选的专家评审。

建校以来,学院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9630余人,‚十五‛期间,平均就业率达到98%,其中2001年为98.2%,2002年98.4%,2003年95.7%,2004年99.11%,2005年98.6%,2006年97.43%,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5年12月,参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评议咨询会的12名专家,一致认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力已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办学水平被公认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臶。‛

(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发展模式特色鲜明,建设和开发了较完备的高职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遵循‚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们就把专业办到哪里‛、‚专业建设不仅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主动引导和创造这种需求‛的专业建设思路,根据深圳市战略目标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门类多样、学科交叉、布局合理、多种学制并存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专业布局辐射深圳及珠三角主要产业和行业。近年来,学院根据深圳市确定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并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要求,在已有专业布局综合化、多品种、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结合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与深圳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装备业、商贸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设计、影视、印刷传媒)、现代生化产业和医护相关的专业群(类)。

为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为依托,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核心带动专业群发展和专业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并建立了以强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为特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模式。在试点专业和精品建设专业的基础上,由学院统一规划、院系具体负责,整合优势专业和产业背景好的专业,形成若干个重点发展的专业群,通过加强专业群的建设,从而带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不断探寻和完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依托行业、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反向设计教学环节,开发模块式的专业教学计划;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为据点,探索形成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相结合的‚双循环‛工学交替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的方式,形成了将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内容有机地融于一体的、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校企 全程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等等。

课程建设方面,学院依据依托市场、瞄准产业、锁定职业、校企共建的原则,围绕职业活动设计课程方案,围绕职业生涯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过程组织课程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行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要求,开发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训练课程;以主题、案例、项目、情景、实务、仿真为主要形式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校园文化和人本理念为主线建设人文素质课程;以模块式、组合型、进阶式、任务驱动式、‚培训包‛等手段确定课程结构,并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按照‚稳定一批、优化一批、探索一批‛的思路,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为了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校级及以上重点课程、精品课程都开发了讲授型或自主学习型教学网站,院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及主干课程等也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网络课件,学院依托校园网还建立了海量的教学资源库,既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利于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迄今为止,学院已有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40余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在建设和不断完善之中。教材建设方面,学院教师主编出版教材411部,其中实践教学教材71部,在全国率先形成了类别较为齐全、高职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

(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实力,产学合作成效明显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办学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支持技术研发。仅近3年,学院就承担省以上科技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先后有5项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深圳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8项研究成果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 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授权专利数连续两年进入全省高校前8名;42项成果参加了第五、六、七届高交会展示交易或网上交易;发表科技类学术论文900余篇,据广东省教育厅统计排序,在全省百余所高校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研发实力位居第14位。

产学合作成效明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相互参与机制、校企共建机制、利益分灶机制、企业援建机制和自我造血机制,既使人才培养得到了企业、行业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和在资金、设备、场地及技术方面有力的支持,又使教师始终站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沿,增强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加深了企业和学院之间的紧密联系。仅在‚十五‛期间,学院就调整、增设专业管理委员会40余个,增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0多个。目前,学院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31个,专业管理委员会联系专家1106人,其中校外专家867人,来自805个单位。近三年开展科技服务375项,到款额2281.86万元;与行业共建了家具研究开发院等公共技术平台,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与推广等途径,为促进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领导能力、师资队伍、体制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良好基础,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1、有一个勇于创新、团结务实、勤政廉洁、深受全校师生拥护的领导班子。现校领导班子6人,20世纪40年代出生2人,50年代出生3人,60年代1人,正高职称3人,女性1人,都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领导班子在事关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上,始终能坚持集体议事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保证重大问题决策无失误,有力地促进了该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对高职教育高度认同的师资队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75人,专业教师686人,其中高级职称394人,双师型教师494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在 全国同类院校处于先进水平,并有一批在行业及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同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套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的师资管理制度,以在职提高为主的师资培养制度,以学成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在职务职称聘任、晋升、奖惩以及部门和个人评优方面,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除注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带头人以及来自企业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之外,特别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尤其是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注重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从2001年起,规定专任教师‚每学期累计不少于10天的下企业或社会实践(不含带学生实习)或实训室工作半年‛,学院每年拿出100万元,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学习1年,从2002年起,每年另拨100万元,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

3、有一套能促进全体师生积极性充分激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机制。①实行重大问题集体议事机制,推行校务公开和民主治校。②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推行的以‚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第一轮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铁饭碗‛,解决了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2001年推行的以‚岗位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将薪酬与绩效挂钩,解决了分配上的‚能高能低‛问题。同时,实施了‚岗位聘任、期满辞职‛的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2006年6月,为适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大,管理扁平化的需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又启动了第三次人事制度改革,旨在通过人员经费部分动态包干,核定职位设臵、人员编制,优化职位结构比例,将教职工绩效考核权力下放院系等举措,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首先,该校《教学工作规范》对教学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如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毕业生质量标准等;第二,建立教学质量保证 体系,实行学校、院(系)二级管理;第三,构建了校长--教务处、督导室--系部--学生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系统。

4、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投入机制。这些年来,企业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捐赠设备5978台套,价值6350万元。近3年来,学院教师自制设备100余台(套),价值100余万元,开展科技服务375项,到款额2281.86万元。除深圳市政府投资外,近3年来还争取教育部资助经费626万元,包括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经费250万元、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经费350万元、国家精品专业专款10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专款16万元;争取企业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奖教、奖学金等社会捐赠175.75万元;其它经费266.3万元。学院还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自筹资金建设学生宿舍,目前已建成有86724㎡,建设资金1.4亿元。

(八)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外同类高校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目前,学院除与广东省内及其他省市、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办学、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有经常性的交流外,还与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俄罗斯、美国等8个国家及港台地区的4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台湾12所技职类大学结成姊妹关系;开设了英、德、法、俄、西班牙、韩、日语等7个语种的专业教学,有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77人,外籍教师26人;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单独考试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职院校,现有港澳台籍学生48人; 2004至2006年,学院还接受了数百名来自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日本、西班牙、菲律宾、马来亚等国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派出共160多人次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赴英、美、澳、法、德、加、日、韩等约20个国家的相关院校进修学习。

三、资金筹措及保障措施

(一)资金安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预算总经费为2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5000万元,其余部分在学院‚十一五‛规划总经费中统筹安排。具体如下:

1、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共5000万元,主要用于12个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等项目。资金安排如下:

——2006年、2007年:

共计投入3500万元。其中55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项目;550万元用于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140万元用于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260万元用于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

——2008年:

共投入1500万元。其中25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项目;250万元用于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860万元用于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140万元用于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

2、市财政支持经费使用安排

市财政支持经费主要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资金安排如下:

——2006年、2007年:

共计投入1000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经费800万元;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经费6970万元;共享型教学 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800万元;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1060万元;教师出国进修与国际化建设240万元;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130万元。

——2008年:

共计投入500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经费400万元;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经费3430万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400万元;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570万元;教师出国进修与国际化建设130万元;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70万元。

上述经费需求在‚深圳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规划‛经费投入中统筹考虑,项目将具体分类、分纳入市政府投资计划立项、地方财政预算、学院部门预算中安排实施。

(二)保障措施

为顺利完成建设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制定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1、组织与管理机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科研、财务、人事、设备、工业训练中心、相关院系领导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办公室‛,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协调与执行工作。

同时,根据建设内容的需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下分设专业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及对口支援项目建设等5个二级工作小组,详细制定各分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负责按时、保质完成各个项目 的建设计划。

2、运行与监管机制

在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和制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明确负责人的权责,并严格遵照施行。

学院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依据相关制度,定期对各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各分项目工作小组要严格监督分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各子项目的建设情况,并如实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小组进行汇报。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运行和监管机制,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有关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报告市教育、财政部门。

3、体制与模式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推动力,建立适应国家示范性院校发展需要的新的体制与模式。一是以创新观念为先导,形成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走内涵拓展型发展道路;二是创新办学体制,树立‚经营大学‛理念,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品牌扩张,放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优质办学资源的外部效应,带动区域内和中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原则,深入研究和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4、经费筹措与管理

项目建设除中央和地方经费支持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利用产学合作、社会募集等多种方式从企业和社会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建设所需经费。学院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和深圳职业 技术学院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制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设立专门的账户,科学预算,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5、设备采购办法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内部管理制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均通过招标形式采购。

四、建设进度安排

2006年:启动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

——组织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项目申报,开展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并初步启动12个专业的建设工作;

——完成技术中心及相关重点实训(实验)室硬件建设的论证和招投标前期工作;

——完成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全国高职教育师资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在寒假期间开始培训;

2007年:初步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水平示范校 ——6个专业建成国家精品专业,达到示范性专业水平; ——完成全部技术中心、重点实训(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主要技术设备的采购及部分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

——初步完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

——启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完成6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子库的建设;

——全面启动校内师资培养工作,引进专业技术带头人5名,培养14人:引进专业骨干教师6人,培养52人:选送39名教师到国外一流技术大学进修学习,125名教师下企业锻炼;

——承担1000名全国各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对口支援、职业培训与农村‚一村一户‛培训计划等社会服 务全面展开。

2008年: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教育名校

——建成2—3个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国家精品专业,6个国家精品专业,形成12个特色专业群;

——完成全部技术中心、重点实训(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的安装、调试并全部投入使用;

——完成6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子库的建设;

——引进4名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权威和影响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继续培养14人:引进骨干教师3人,继续培养52人选派25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一流技术大学学习,67名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承担1200名全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各项社会服务全面展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2009年:继续做好各项示范、支持和社会服务工作,完善相关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建设各项目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全面总结,并在教育部财政部的领导和组织下,完成国家示范性院校的验收工作。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6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 高职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3-02

前言: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逐渐壮大,开始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方向转型。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对其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建设具有国家示范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所有高职院校长期奋斗的目标。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

1.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阶段,需要全面领悟和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此强化政治建设工作。现阶段的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建设的主阵地作用,政治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向学生灌输十八大会议精神,保证学生能够全面领悟精神,提升自身政治觉悟。

2.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政治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最终目标。由于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比如说学生能力较低、课时较少、教学任务凸显职业性、以及办学层次多等因素,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有效完成[1]。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专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3.完善落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际所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离不开思想政治的支持,只有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完善,才能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树立全心的教学观和课程观,以此保证高职学生顺利想社会实用性人才过度。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对策建议

1.强化课程建设的规划性和科学性

各大高职院校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全面抓起建设工作,同时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全权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首先,可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条例,保证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促进其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建立规章制度时,高职院校可以充分与自身发展规模、人才目标培养、以及未来战略规划充分结合,保证教学监管体系能够严格执行、规范管理,以此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其次,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保证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全面电子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等等,保证所有教学资源实现实时共享,通过电子监控系统提升教学监督管理力度,以此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首先,需要提高整体思想政治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提高选配标准,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所有思想政治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充分连接起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实践意识、以及奉献意识[2]。其次,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培训思想政治教师,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知识体系,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进而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3.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职院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合理设置课程,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安排,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的特性,高职院校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将职业特征、专业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充分结合,将思想政治课扩展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思政课体系教学[3]。第二、教材规范,思政课教材必须符合党的会议精神,所有教材必须使用同一的国编教材,能够全面展示出马列主义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可以将课本教材同多媒体教材充分结合。第三、改进教学模式,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阶段,可以充分引入各种社会案例、以及特点专题,同时合理采取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第四、改革考核方式,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重点考察,加强综合素质的考核,保证所有学生思想政治品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总结:通过上述论述可以明确看出,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建设,起到基本的政治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政策的提出,各大高职院校更加当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教育职责,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以此提升高职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水平,以此满足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所需。

参考文献:

[1]杨宝田.建设具有国家示范性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75-76.

[2]肖芸.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路径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3(14):134-135.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7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传承“敢为人先,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的精神,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 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立足重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 注重特色, 专业建设成为教育改革先锋。学院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发展职业教育, 努力做好开放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典范。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1年, 2001年3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现由重庆市教委主管。2005年11月, 该学院通过了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被评为优秀级;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校长张亚杭还创造性地在高职教育中开发中澳 (重庆) 职教模式, 开创了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先河。建校50多年来, 取得多方面成果, 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培养。建校以来, 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各类高、中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多数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在重庆、四川大型煤炭企业中的副处级以上技术和管理干部中, 学院毕业生占75%, 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领导成员中, 学院毕业生占77%, 被誉为西南地区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

招生与就业。近几年, 该学院新生报到率超过90%, 第一志愿填报率超过200%, 毕业生“双证书”率97%以上, 首次就业率达98%以上 (2008年达到99.06%, 居全市高校之首) , 就业专业对口率85%以上, 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7年以来, 该学院被列为国家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学院开设有九个专业大类的37个专业, 现有4个国家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 (煤矿开采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和1个重庆市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其中工程测量技术为重庆市级示范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另有5个专业列为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

师资建设。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2.8%,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5%,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54%;现有重庆市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个 (工程测量教研室和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全国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和重庆市级专家库成员7人。

课程建设。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 (《GPS测量技术》和《矿山生产机械操作与维护》, 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 (《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 ;有重庆市级精品课程6门 (《巷道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煤矿安全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矿山机械》和《工程测量技术》) 。

实训基地建设。现有两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 (煤矿安全和煤矿瓦斯远程监控) ,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有110余个。

科技与服务。近几年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有50多项;对外技术服务300多项;公开发表的论文270余篇, 其中核心刊物近100篇;获专利5项;主、参编教材80多种, 自编特色教材40多种;每年为企业开展各类培训达6000余人次。

校企合作。该学院与206个企业联合成立了产学合作委员会, 聘请了重庆能投集团总经理和川煤集团董事长担任名誉院长, 成立了12个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大类专业指导委员会, 实现了企业全程参与学院教学与管理。学院与重庆能投集团和川煤集团合作开展了待遇优厚的委培制“订单式”培养, 实现了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国际交流。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 与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菲律宾、波兰等国职教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并与澳大利亚天鹅理工学院、菲律宾AMA大学、新加坡科艺设计院等院校达成了联合办学意向。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8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方式

通过问卷星 (http://www.sojump.com/) 网络调查平台制作调查问卷, 并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和校园OA发布问卷, 调查对象利用手机微信的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来回答和提交问卷。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调动读者回答问卷的积极性, 特别设置在有效问卷中自动抽取读者发送红包, 读者抽到红包的概率为1/5。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6日——1月16日, 共11天时间。

1.2 问卷内容

本次问卷设计旨在发现2015年本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用以指导图书馆今后的建设和服务, 提高馆员服务水平, 优化读者体验。调查问卷共分三个主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读书节活动和电子资源服务的评价。其中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 考虑到本校长安校区图书馆 (临时馆) 于2015年9月正式运行, 问卷中特别加入了有关两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相关的问题。很多读者不仅认真的勾选答题项, 还写出了对读书节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及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回收问卷4 046 份, 剔除测试问卷2 份, 无效问卷311 份, 共3 733 份有效问卷, 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92.3%。

2.1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调查分析

2.1.1 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调查。2015 年9 月后, 长安校区开始投入使用, 本校步入两校区发展时代, 由于工程进度的原因, 长安校区图书馆工程尚未竣工, 目前图书馆位于临时馆内, 因此, 本问卷中所有有关馆舍等问题的调查主要针对滨江校区图书馆。经统计得出, 师生到馆为了借还书占48%, 上自习、写作业占45.13%, 随后为看杂志读报 (占41.13%) , 这说明作为传统服务的图书借阅、获取资讯仍是读者心目中图书馆的主要作用。

通过综合读者意见和建议, 图书馆应当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其一, 加快新书入库时间。在图书馆现行采书工作模式下, 新书入库的时间有一定的滞后, 读者往往不能像浏览网上书城一样, 轻而易举地找到当下热销书的身影, 图书馆可以尝试新的采书模式, 如每年设置一部分专项经费, 自行采购时下热销书, 在书籍到馆后, 通过馆藏特别摆放和微信公众号介绍向读者推荐。其二, 自习室硬件改造。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本校图书馆自习室内插座数量有限、无线wifi亦未做到全覆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更多的读者选择带笔记本到自习室学习, 插座不足和无免费网络就成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障碍, 图书馆有义务为读者创造更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其三, 优化期刊室管理模式, 提供期刊短期外借服务。仿照浙江省图书馆服务模式, 结合本校实际, 提供期刊、杂志短期借阅服务, 由于期刊的特殊性, 可探索在借阅条件中增加押金项。

2.1.2 与图书馆交流渠道的调查统计。调查中显示, 72%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对读者提问的回复及时且满意;经调查显示读者对咨询馆员方式的喜好强弱依次为:面对面咨询、通过QQ咨询、通过微信等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读者对馆员回复的满意, 与图书馆领导长期对馆员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本馆馆长多次在会议中提到“打造家一样感觉的图书馆”的理念, 要求馆员对待读者要像家人, 读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或给予回复, 并且要开通多渠道方便读者与图书馆交流, 如本馆微信、微博设专人维护, 真正做到了有问必回、有问及时回。

2.1.3 两校区服务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 85.05%的读者知道本校新启用的一卡通具备在两校区图书馆借书的功能;80.33%的读者知道两校区已实现通借通还服务, 这一方面表明图书馆对两校区服务的宣传工作比较到位, 另一方面也显示这两项服务是读者非常关心的内容。

2.2 读者对读书节活动的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 2015 年读书节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节是图书馆每年举办的系列读书活动的总称, 2015 年已办至第六届。第六届读书节的举办, 打破了以往活动历时一月的传统, 将活动时长改为一年, 让多项活动贯穿其中。所有接受调查的师生中知道读书节活动的占50.74% , 不知道的占49.26%, 基本各占一半;当被问及有关读书节的关键字, 很多调查对象写出“印象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活动多”“新华书店买书”“很不错”等字眼。由此可见, 读书节的系列活动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但也应看到, 一些同学对读书节的陌生。因此, 在今后的活动策划中, 应当加大活动品牌宣传力度。

2.3 读者对电子资源服务体验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 认为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了解的读者占54.57%, 非常了解的占36.26%, 不了解的占9.17%, 这说明大多数读者知道图书馆有丰富的电子资源, 但并不经常利用。经统计分析, 反映出读者对学科资源的了解有很强的欲望, 希望通过简单快捷的渠道获取这些资讯, 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OA不定期接收推送是他们的首选, 参加培训讲座其次, 学科馆员深入院系第三。在2015年的学科资源服务推广活动中, 问卷中提到的三种方式图书馆都在使用,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在今后的电子资源推广中, 我们应当依据读者的喜好, 有侧重、分层次地进行服务推广。

摘要: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对2015年度图书馆服务、读书节活动、电子资源服务体验三个主题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 指出改进馆舍、优化馆藏、积极服务、合理安排学科服务推广等措施。

关键词: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图书馆,结果分析,读书节

参考文献

[1]刘梦, 李黎.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基于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5) .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9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成绩巨大。笔者认为,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培养了一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近4年来, 各示范性高职院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变化, 调整专业设置,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至2009年共培养毕业生5376名, 70%以上服务于宁波地区;其中60%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 1419人晋升为技术骨干, 占26.40%;712人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 占13.24%;466人晋升为单位负责人, 占8.67%,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 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校本教材、联合科技攻关等举措, 逐步实现了教学空间从课堂向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服务场所的转变, 角色从学生到员工、从教师到师傅的转变。同时, 积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承担了近50%的专业教学任务。2009年, 国家示范建设院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由2006年的12068家增加到26990家, 增长了123.65%;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量由2006年的61669人上升到132005人, 增长了114.05%。“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指出, “示范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整体改革成效初现端倪, 尤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传统的学科体系制约”, 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过程中, 为其他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2009年,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有8项成果获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奖成果大多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紧密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构建与实施‘做中学’高职课程体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 充分证明了国家示范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 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制造、建筑、能源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农林牧渔和服务业等领域遴选了100所高职院校作为立项建设单位,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均布点有立项建设院校, 通过建设, 提高了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2009年, 示范建设院校一次就业率超过了96%, 并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 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均年度为社会开展就业培训、技术培训1.3万人次, 技能鉴定1.7万人次, 成为当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和文化传播的中心。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树立了高等职业教育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良好社会声誉, 提高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示范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通过示范验收的高职院校如何深化建设, 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笔者认为, 首先要解决观念、目标和行动导向问题。

1. 观念问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通过示范验收, 只是对3年示范建设成绩的肯定, 并非是示范建设的结束。示范高职院校只有树立深化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观念, 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示范高职院校在观念上一定要克服示范建设结束, 学校就是示范院校了, 可以完事大吉的消极想法。因为, 示范建设只是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还刚走出传统体系的制约, 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因此, 示范院校只有深化内涵建设,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2. 目标问题。

观念是解决示范院校要不要继续深化内涵建设的问题, 而目标是解决示范院校深化建设什么的问题。示范院校建设结束后, 有些通过验收的示范院校一时失去了目标, 认为示范建设任务书的要求都达到了, 该做的都做了, 对未来产生迷茫。因此, 目标缺失成为有些示范院校通过验收后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 示范建设并非是3年建设期的示范, 而应是学校追求卓越的永恒目标。只有树立起追求卓越, 争创一流的目标, 示范建设才能不断推向深入。

3. 行动问题。

行动是达成目标的基础。要创建国内一流的示范院校, 必须在现有示范建设的基础上, 积极行动起来, 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 多方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指导, 提高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教学课时比例;要积极开展企业技术服务、社区文化服务, 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三、示范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思考

国家示范院校要深化内涵建设, 必须要明确深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深化建设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 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2006年,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对示范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推进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启动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同示范院校建设相比, 更加强化内涵建设, 如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因此, 国家示范院校在深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把握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明确建设重点, 提升建设内涵。

1. 创新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办学体制和合作机制是示范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层面, 要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董事会或理事会, 发挥董事单位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方面的优势, 深化合作, 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在专业层面, 要创新合作机制, 建立主要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委员会, 发挥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与专业教学、学生考核等方面的作用, 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同时, 要创新校企合作制度, 如建立产学合作基金, 奖励对产学合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人员;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课时津贴学院统一支付制度、培训制度等, 通过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示范院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培养模式相比距离还比较远, 我们还没有产生像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F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培养模式。因此, 深化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示范院校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其次, 要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等实践教学模式, 将专业教学和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第三, 要引进企业文化因素, 按照生态化、园林化、人本化的要求, 把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构建新型的学校文化形态。

3.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示范院校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的关键。通过示范院校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提高, 但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企业工作经历缺乏、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不强;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没有形成。因此, 师资水平已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要通过制度创新, 突破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制约。一是要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 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要对教师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 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能力。二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 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三是要积极引进具有两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 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努力聘请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教学课时要达到50%以上, 从而构建一支高质量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4. 努力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是示范院校提高国际知名度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 一是要将国际化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 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实现学生跨国就业, 提高就业水平;二是要围绕国家经济“走出去”发展战略, 按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展技术培训, 满足我国企业海外发展需要;三是要利用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 到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进行海外办学, 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扩大示范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四是要努力吸引海外学生到示范院校进行交流与学习, 积极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 提高示范院校的国际化水平。

5. 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近4年的示范建设虽然使示范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但社会服务大多停留在技能鉴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上,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项目不多。因此,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是示范院校今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示范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技术应用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共建研究所和产学研基地等方式, 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任君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浙江宁波315800;王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助理研究员, 浙江宁波315800)

摘要:2006年, 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近4年来, 示范建设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示范院校验收工作的展开, 有些通过验收的国家示范院校存在发展目标缺失、行动方向不明等问题。因此, 深化示范院校内涵建设, 是进一步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 建设国际知名高职院校与发展目标的需要。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10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及经济特征和现阶段的实践表明, 校企双方只有需求有效对接, 实现资源共享, 才能实现共赢。但就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来看, 还有许多制约因素, 主要是:

1. 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内外动力不足。

第一, 企业认为从社会分工来看, 教育是学校的事, 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技术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学校的办学任务, 而企业只需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 没有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义务。第二, 目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企业处于用人的买方市场, 选聘员工的余地很大, 即使企业从事的是一种新型业态, 也可以比较方便地招聘一些具有良好职业潜质的应聘者, 他们通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工作。第三, 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 要有人、财、物或相关的政策支持, 没有外在的激励机制, 企业很难调动积极性。

2. 高职院校投入受来源限制。

首先, 生均财政拨款低于同等学力普通高校。尽管国内外教育界公认高职教育投入大, 但目前国内高职学院的生均财政拨款仍低于同等学力普通高校, 浙江省2007年前一个高职生的财政拨款为同等学力普通高校生的70%。其次, 高职学院自身筹资能力弱。以浙江省为例, 全省45所公办高职院校, 2005—2006年度除财政拨款和学费外, 社会捐赠和学校其他创收仅占10.8%。高职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生缴纳的学费。在生均财政拨款和学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学校如果不能共享企业资源, 全额投入压力较大。

3. 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由于缺乏相应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有时企业即使具有与学校合作的主观意向, 也不能顺利地找到对口的合作学校或合作项目。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综合分析国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作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要有一种利益机制, 激发校企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 使合作成为双方的自觉行动;要有外部的制度环境约束, 使双方合作成为法定义务;还要有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 使双方的合作能顺利进行。

1. 重视和加强制度环境建设。

借鉴和参考国外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制度环境建设, 国外的制度环境良好, 德国、美国、日本都出台了一些法规, 从立法的高度, 具体地规定了企业在合作办学中应承担的义务, 使合作办学成为企业自觉的行为。相对而言, 我国的制度环境建设滞后。虽然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但这些法律法规只是从宏观上进行了劝告性规定, 难以进行具体操作, 缺乏有效的硬约束。为此, 国家和地方应尽快出台可供操作的《职业教育合作法》、《职业教育合作法实施细则》或相关法规, 具体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可根据企业的规模, 规定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数量、学生人数、实习时间, 并把“校企合作”的实施与否, 作为企业每年工商年检的内容之一, 相应的企业有优先选择一定数量毕业生的权利;如属特殊行业不能接受学生顶岗的, 可提高该行业的教育附加税, 替代所承担的义务。

2. 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

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及“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决定了学校必须在“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大量地投入, 企业参与学校的职业教育也要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 政府要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 对企业和学校进行奖励。如企业按接收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践的数量享受财政补贴或一定比例的减免税优惠, 企业对学校的投入可作为捐赠给予所得税前扣除, 对高职学院可提高生均拨款定额及专项补贴等。

3. 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外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的特点、学校的优势、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创造了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 其最终的目的是发挥校企双方优势, 实现资源共享及多赢。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经济特征和国外的成功实践来分析, 学校的优势应是良好的专业理论研发和教学团队;企业的优势是生产性的场地、设施及设备, 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能手。因此, 学校应把合作的重心放在与企业一起搞产品研发, 开展管理咨询;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 进行课程建设和校内基础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理论培训等。企业要利用现有生产场地、设施及设备, 为学校提供可供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指导师傅, 尽可能地通过顶岗选拔出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样企业既能降低用人的培养成本, 又能提高生产设备的效率;学校能减少专业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学生能获得就业保障。

4. 建立校企合作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各方参与, 形成有效的运作平台, 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首先, 政府要有专门的部门来调研、协调、检查、监督行业、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 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 引导、督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持续、健康发展。其次, 行业可成立行业协会, 研究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数量和岗位要求, 为劳动厅提供行业各职业岗位资格标准, 引导学校按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 按行业的人才需求招生。再次, 学校的领导要考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战略方针、构建校企共管的管理体制及校内组织机构的建设, 校内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 落实各项工作。如产学合作办负责落实各专业合作的行业 (企业) ;各系负责与合作企业进行课程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人事部门负责双方师资互聘;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的安排;教务部门负责与企业共同进行实践性教学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学生处 (就业办) 负责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就业。最后, 企业要成立职业教育办公室, 由专人负责企业职工的培训和学校的合作事宜。

5. 理顺校企合作的关系, 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要真正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难度很大, 涉及院校和企业双方的方方面面, 关系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切身利益, 十分复杂。学校要努力寻找合作企业, 达成合作意向, 签订合作协议, 组织教师、学生到企业, 并聘请企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指导。企业要安排好教师和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协调好培养人才和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因此, 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应主动配合企业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对教师、学生进行双重管理和考核, 强化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 高职院校在国家示范性建设中, 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调动企业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并形成一种良性运行机制,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小秋.探索“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8) .

加快建设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篇11

近年来,梅县区围绕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先锋产业和幸福导向型产业,依托优美的生态和独特的人文坏境,将旅游产业与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更好地推动了梅县区创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和全域旅游的发展。

如今,旅游产业已成为梅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今年1至8月,该区接待游客426.49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57.77亿元,同比增长12.3%,

因地制宜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位于梅南镇的新南湾水岸游乐休闲中心项目,是梅县区今年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之一。饱览风光旖旎的梅江河水,体现水上乐园的刺激游戏……该项目正成为梅县区旅游的新热点。

近年来,梅县区以创建“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为目标,优化旅游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功能配套,提升区域旅游品位,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如今的梅县大地,处处是景:古朴整洁的民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城市建设和配套服务相得益彰,全域旅游的宏伟蓝图正慢慢绘就。

南寿峰健康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广东梅州古梅梦景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广东梅州麓湖山文化产业园、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雁洋松口梅江水系旅游项目……梅县区围绕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依托各镇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开发了一批批新的旅游项目,打造“镇镇不同景、错落有致、让人记得住的旅游城市”。

串珠成链 培育旅游新产品

站在南寿峰健康文化产业园制高点往下看,青山如黛,山中遍布溪流潭瀑和蜿蜒的登山古道,如同一幅水墨画。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规划面积1.4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

“去年以来,梅县区积极融入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多点布局、以点带面、全线开花,将原本散乱的景点、看点和卖点串联打造成旅游黄金链条,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南寿峰、名人故居、传统村落……梅县区境内各种旅游资源都将融入全域旅游板块,打造功能齐全、产品成熟、体系健全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此外,梅县还以水路将雁洋现有景区、景点、沿河生态环境和松口镇等景点串珠成链,培育发展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健康养生等旅游新产品。

挖掘资源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近年来,梅县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雁上村、大坪村、南福村、长教村、阴那村、铜琶村、侨乡村等一个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崭露头角,同时凭借红色苏区的深厚历史底蕴,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品牌。位于梅南镇的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系列工程建设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以九龙嶂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粤东井冈山”。去年初,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修缮第十团旧址及右侧民房、新建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等多项工程启动实施。去年以来,梅南镇政府也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推动九龙嶂革命旧址群规划建设。如今,九龙嶂正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

据区旅游局局长曾令文介绍,在红色旅游方面,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并依托红色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景区。

内引外联 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6月17日,第六届广东自驾旅游日暨国际慢城(梅州)自驾旅游周活动在梅县区5A级景区雁南飞启动,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名客人齐聚雁南飞,尽享生态、文化旅游盛宴。

据了解,此次自驾旅游周活动只是今年该区诸多旅游盛事中的一件。柚花飘香旅游节、禅茶文化旅游节、新南湾水岸游乐休闲中心开业等越来越多旅游盛事的举办,不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提高了梅县的知名度,还推动了全区全域旅游的发展。

为进一步扩大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区积极“走出去”,前往广州、厦门、台湾等旅游城市参加旅游推介活动,同时,举办“乐游魅力梅县,助推全城旅游”等活动,大力宣传该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曾令文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加强宣传营销的力度,今后两年将全力拓展华中、华东和东南亚旅游市场,提高雁洋国际慢城的影响力,推动梅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篇12

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之所以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是由高等职业教育所处的位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面临的建设任务和发展前景所决定的。

1.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旋律, 但不同制度、民族、宗教、信仰、地域的矛盾和冲突仍然绵绵不绝, 随之而来的各种思潮也纷至沓来;往日西方敌对势力从政治上、经济上颠覆我国的图谋已经失败, 但其亡我之心不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西方敌对势力更加大了从思想政治领域向我国进行“和平”渗透的力度, 展开了从意识形态争夺“人脑”尤其是青少年头脑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 体制上的、政策配套上的、人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上的各种新问题纷纷涌现出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职院校, 一定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环境, 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及未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2.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要求

“国家示范”,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级别, 即是“国家级”的, 至少是国内一流的;二是发挥的作用, 即“示范性”, 要做同类院校的榜样。简而言之,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就是将高职院校办成教学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服务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创新的示范, 当然还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为此,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创建验收条目中, 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3.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是高职院校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培养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舆论统领整个校园文化, 就必须有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观念扎根师生的头脑, 就必须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办学氛围占领高职院校这块阵地。尽管学校历来是相对圣洁的求知殿堂,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世界格局的变化、人的观念及生活环境的变迁, 高职院校师生思想观念、人生追求、生活模式或大或小、或显或隐地在改变着。例如, 极少部分教师淡化了事业心和责任感;部分学生鄙视师道尊严, 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如果一任这些风气恣意蔓延, 不仅会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师生个体的成长和进步, 还会摧毁高职院校的整个文化体系和精神家园, 进而阻碍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重点, 多管齐下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无论是机构设置、人员安排, 还是内容布置、程序调控, 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和系统工程, 所以要通盘考虑, 科学安排, 狠抓落实。

1. 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学院实际,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思想阵地的占领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了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年初院党委下发了党委工作要点, 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 进行了全面部署, 同时, 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迎接党建工作评估下发了专门文件。一年来, 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 做专题辅导报告11次;党政办、组织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工会等还结合学院实际, 举办了“学十七大精神, 促学院发展”征文活动、“建设示范, 庆祝元旦”大型文艺晚会等, 组织教职工为关心“母婴行动”捐款4000元。各总支按照党委要求, 分别组织党员和职工进行学习, 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举办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学十七大精神, 建示范性院校”歌咏赛、党章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教育活动, 努力使十七大精神入心、入脑, 并用来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2010年本院被省总工会授予模范“教职工之家”、市“三八”红旗单位。

2. 突出队伍优化,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一是举办培训班。为了加强对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 2009年, 各党总支先后10多次组织开办了党员知识和党员素质提高培训班。全院33个党支部的3000多名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学习。二是加强党支部管理。开设了党员活动室, 要求各支部切实做到“制度齐全、活动健全、记录周全, 有场所、有牌子、有专人、有学习资料”的“三全四有”, 促进了党支部活动的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 形成了教学和党群工作既并驾齐驱又相互融合的局面。同时, 将各系的学生党员充分组织起来, 在学生数较多的大系专门组建了学生党支部,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三是做好组织发展工作。院党委按照“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改进结构, 慎重发展”的原则注重在教学骨干、管理骨干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 全年共发展预备党员311人, 其中教工党员24人, 学生党员287人;还有307名党员按期转正, 其中教工党员44人, 学生党员263人, 党的队伍不断壮大。

3. 重视榜样和表率作用的发挥, 加强党的作风及班子自身建设

打铁还靠自身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强化班子自身建设, 是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 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一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总结经验, 寻找差距, 互相学习,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团结干事谋发展。班子成员能以大局为重, 讲团结、讲党性、讲原则, 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从而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中层干部培训。全年对中层干部进行了3次系统培训, 使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四是院领导深入群众, 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如学院工会为贫困教职工争取特困补助金5000多元, 操持职工的婚丧嫁娶事宜。为了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与沟通, 各校区悬挂“院长信箱”, 认真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各项工作。

4. 绷紧勤政廉政这根弦不松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否能根本好转, 也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学院认真落实省、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 结合学院工作实际, 做到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强化责任, 抓好落实, 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 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学习。为加强本院的党风廉政建设, 我们实行“一岗双责”制度, 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和规定。按照学院党委要求, 各党总支认真组织本校区、本部门的同志积极参加各项普法教育和廉政建设的学习, 多次观看教育警示片, 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廉洁自律的意识, 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二是狠抓落实。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班子成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明确了基层各部门的廉政职责, 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的落实。围绕重要岗位和领域,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层层负责制, 针对招生、基建、财务、教材图书、设备、后勤等重点部门岗位, 研究和落实预防措施, 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定期分析情况, 确定预防重点, 逐步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机制。一年来, 学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较好, 没有出现腐败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国春.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艺术, 2006 (2) .

[2]韩震.铭记社会责任加强学风建设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2) .

上一篇:财务报表目标下一篇:共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