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2024-05-23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共11篇)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1

城东小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

实施方案

为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重庆市黔江区委办公室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江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江委办﹝2017﹞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总体部署,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总体要求,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档升级。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作为民生重要实事,紧紧围绕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这一目标,严把食品安全和质量两大关口,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标本兼治。深层次查找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积极探索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向前推进和发展。

(三)坚持全员参与。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三、工作目标

全力打造安全、舒适、文明、健康的校园食品环境。

(一)食品安全环境良好。校园食堂持证经营,食堂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食品安全管理达到规范,食堂设施设备满足规定标准,不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发生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事件。

(二)食品安全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大食品安全所需人、财、物投入,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采购源头管控,严格食堂操作管理和制度落实,食堂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三)食品安全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加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常态化开展师生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进教材、进课表、进课堂得到全面落实,师生员工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素养。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阶段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启动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创建责任,具体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

(三)评估完善阶段学校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完成问题整改。接受市、区创建领导小组的中期评估。

(四)巩固验收阶段根据中期考核评估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接受市食安办的验收考核。全面做好迎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的的验收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为成员的“城东小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我校的创建工作。

(二)严肃工作纪律。创建工作要贴近群众需求,贴近日常生活,贴近发展实际,反对搞形式主义。要严格对照任务要求,强化工作举措,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要严格规范创建活动管理,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违法违规操作,做到依法依规、务实高效,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创建评价客观公正,创建结果真实可信。

(三)加强信息反馈。学校每月将本月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学校领导,5月30前报半年工作总结。报告材料做到数据真实,内容具体,并附相关佐证材料(图片、视频等)。

六、成立领导小组

长:阮勇

副组长:张茂祥

冯鸿飞石胜美

田弈秋

成员:李远福田立新 龚明军 庞家华 韦显成 徐江 王家峰段琳

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张茂祥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由段琳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2

南山世纪华府项目位于烟台市东部新区, 地块北侧及西侧分别临城市主要干道银海路与观海路, 南侧及东侧分别临规划之市政道路, 交通便捷;地块西向为山景, 东侧临体育公园, 远可观海, 北侧则为烟台大学, 且地块与西侧、北侧城市道路之间为城市绿化景观带, 故其人文景观及自然环境非常优越。项目注重与城市的对接关系, 以开放型空间取得与城市的和谐与共生, 充分合理利用沿街的商业价值。项目采用简洁的现代设计手法, 创造出与烟大及周围建筑的和谐, 构建出区域应有的城市形象。

小区占地面积约21.33公顷, 规划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42.14平方米, 包括住宅建筑面积37.94万平方米, 商业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 公建建筑面积0.7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容积率1.95, 建筑密度16.1%, 绿地率42.5%, 停车位2405个, 居住户数2879户。项目配套设施有:集中商业、周边商业网点、会所、小学、幼儿园、天然气调压站及变配电房等。

“四节一环保”打造节能省地型住宅

南山世纪华府是南山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烟台的第一个开发项目, 建筑类型以高层板楼为主, 点板结合, 朝向以南向为主。开发之初, 南山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就高起点、高要求, 积极响应“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全面推广节能技术, 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的中央精神, 率先在烟台推进住宅产业化, 以点带面, 引领烟台市的住宅产业化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1.住宅节能体系

小区供暖采用城市区域集中供热能源系统, 管道全部采用成品聚氨酯泡沫板进行围护, 减少能源浪费和损失;建筑体型方正, 体形系数全部小于0.3, 减少能源损失;建筑窗墙比南向控制在50%以下, 其他方向控制在30%以下;外墙采用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 满足国家住宅65%节能要求;住宅外窗采用南山产断桥式铝合金双层中空窗;屋面保温采用挤塑板保温系统。

2.住宅节地体系

1.规划设计系统

怎样节地, 规划和设计是源头。在项目规划设计中, 合理的规划用地结构, 有效的组织功能空间, 通过研究不同的建筑物业形态, 公建布置在住宅的底层, 同时控制公建的层数, 以达到科学的布置楼体的朝向及方位, 节约用地的目的;同时借助于日照分析软件, 科学的分析日照, 灵活布置住宅形态及高度, 以减少楼与楼之间的距离, 达到节地目的;本项目进行大底盘开挖, 形成地下室, 大部分小区设备用房布置于期内, 同时利用地下室进行车辆停放, 既满足了高层住宅基础本身要求开挖的技术要求、小区停车要求、人防设计要求, 同时又大大节约了用地。

2.建筑设计系统

在建筑设计中, 该项目力求每一种户型设计的合理性, 提高住宅内部空间使用率, 合理的控制住宅面宽及进深, 提高建筑面积, 提高容积率, 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同时根据规划原则, 控制单体的体形系数不大于0.3, 合理的控制住宅层数, 提高建筑面积和绿化面积。

3.住宅节水体系

该项目为高层住宅项目, 住宅供水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 给水管采用新型钢塑复合管, 水表采用智能化IC卡表, 保证供水压力的均衡和用水计量的准确性;精装修户型采用节水型器具, 便器采用3-6升水便器, 以节约用水;同时小区设地下污水处理站一处, 日处理污水能力1000吨, 保证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回用, 回用水主要用于绿化浇灌及车辆清洗。

4.住宅节材体系

该项目结构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采用高强及性能好的混凝土浇筑, 节约水泥;围护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为非粘土砌体, 隔声、防水、保温性能俱佳;

防水材料根据住宅的不同方位, 选用刚性防水及柔性防水相结合的方法, 保证防水效果, 避免材料浪费;小区540套中小户型与海尔集团签约, 全部精装修, 采用海尔公司工厂化装修部品, 成套供应, 现场组装, 减少手工作业。实施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 统一组织管理, 装修实行菜单式预定, 与住宅定位一致, 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拆改。

5.住宅环境保护

室内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卫生间排气道采用子母烟道, 避免串气泛味, 室外地面铺装尽量采用渗水性大的硬铺材料, 增加地下水的涵养, 同时小区设生化垃圾处理站一处, 垃圾分类收集, 回收利用, 节约能源。

6.住宅信息化技术

小区智能化系统采用了LED信息显示屏技术、可视对讲系统、周边报警、电子巡更、有线电视监控、小区背景音乐、门禁一卡通系统, 保证了小区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设计采用的产业化体系, 收到良好的效果, 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 同时也赢得了市场,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示范出成效性能创2A

烟台南山世纪华府项目, 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进行大胆尝试, 最终使住宅性能指标达到了AA标准。

1.适用性能:项目单元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关系紧凑, 空间利用充分。住宅平面设计符合模数协调原则。门厅或进厅使用面积上均≥15平方米, 并设信报箱;套内居住空间、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齐备。有储藏空间、餐厅、阳台并配置有书房等。其中1#和11#楼均是精装修, 厨卫全部采用海尔整体厨卫设施。小区内电梯、水泵、风机、空调等设备采取了减振、消声和隔声措施。小区交通考虑使用借助式轮椅者可以方便生活, 设计了盲人坡道。在公共绿地入口、道路及休息凉亭处铺装设计平整防滑, 地面有高差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等。

2.安全性能:满足有关设计规范要求, 已经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隐蔽验收记录、主体结构工程隐蔽验收记录材料齐备, 主要建筑材料质量保证材料齐全。华府项目在荷载等级、风荷载及雪荷载、抗震设防、消火栓箱标识、报警与自动喷水装置、疏散楼梯设施及标识、自救措施、导线穿管、防盗户门等方面分了等级, 提高了性能要求, 这对中国住宅的发展建设而言, 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3.耐久性能:地下室管道设备、防结露措施、管道和管件均采用国内达标企业的材料及设备, 无渗漏现象。门窗五金件为抗锈蚀材料, 墙体预埋金属件采用防腐蚀材料。电气设备、厨房、卫生间设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 并检测合格。

4.环境性能:项目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道路系统架构清晰、顺畅, 满足消防、救护要求。供电、燃气、给排水及通信系统配备齐全, 接口到位。建筑外墙采用灰白相间的表现形式, 与周围环境协调具有鲜明的居住特征。小区绿化率为42.5%, 绿化树种丰富, 大多选用了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 做到了四季有景的小区绿化效果, 公共活动场地均有休闲的座椅及照明设施等。小区水体符合国家水质要求。并且设有完善的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智能系统设置齐全, 包括户外计量装置和IC卡表具, 车辆出入均要刷卡识别, 有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电子巡更、周边防越、LED显示屏、给排水、变配电设备与电梯集中监视、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等。

成套技术提升科技含量

住宅产业化是以创建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为载体, 积极促进全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住宅性能认定工作, 进一步带动相关成套新技术应用于住宅小区, 使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把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中先进的成套技术加以集成, 应用于住宅建设工程中, 以加速对传统住宅产业的改造更新, 把工业化住宅建造方式和现代管理模式引入工程中, 以促进住宅产品的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商品化供应、社会化服务;在工程中大量开发、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解决住宅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现住宅的更新换代, 真正做到住宅建设“四节一环保”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3

专家组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约谈区域化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和现场走访企业等方式,从组织保障体系、目标任务规划、工作开展情况、企业生产现场、质量安全成效和开拓创新等方面对“大唐袜业”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考核验收。审核组组长顾海燕在总结会上表示:“此次审核从收集数据到现场查验,其规格超过了国内所有同行业的标准,从查验结果来看,大唐袜业不论是从产业布局、政府扶持,标准制定、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企业创新创造等各个环节都令专家组很叹服。”

“大唐袜业”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自2008年10月17日诸暨市政府与绍兴检验检疫局签署《共建大唐袜业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开始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大唐袜业”公共服务平台,下设一所三中心(袜业研究所、行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企业科创中心、电子商务中心)。据了解,首批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后,大唐袜业示范区内企业将优先享受“出口免验企业培育、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动态、提高企业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参与国际间质量管理交流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

诸暨市副市长何鸿成在验收会上表示:“当前,袜业产业正处转型与升级的加速期、投入与产出的关键期,我们将以今天考核验收能够顺利通过为新起点,以推进袜业产业大发展为动力,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项目不懈怠,转型升级不畏难,进一步推动质量安全、产品附加值、出口品牌、检验检测平台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方案、细化工作,真正把大唐袜业建设成为国际袜都和国家级示范区。”(蒋建云 吕岚)

“珍宝家”袜子也能卖出文化来

一双看似普通的袜子,经过不同设备及工艺和技术织造后,售价能提升10倍多。日前,由诸暨日盛袜业自主研发的1万盒“珍宝家”礼品袜销售一空,其中一名客户花了33万元一次性买了1500盒袜子,直接创造利润10万元。该企业负责人顾伯生表示,传统的袜子经销,都是根据订单跑量生产,而”珍宝家”采用的是根据消费者的各个年龄段及不同的性别、身高、体重,用特殊的工艺和技术进行量身定做,从而实现了从卖袜子到卖文化、卖技术、卖工艺的转变。

为提升“珍宝家”袜业精品理念,该公司已经推出的驼绒袜每双卖出了1500元高价,顾伯生透露说,这种袜子的原料每克的成本需要2.83美元,按照每双袜子69克计算,光原材料折合人民币就要1080元,而且织成一双袜子需要3只骆驼颈部的毛发,每一双袜子都要根据客户量身定做,一般人想买还买不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了回报社会,顾伯生正在研发一种用0.3微密的金丝线织造的“金袜子”,每双售价将突破10万元,并计划在第11届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上以大唐袜业的名义捐献给组委会,开设“金袜子奖”,奖励给最具创新的参展企业。(蒋建云 张坚永)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4

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郑州航空港将如何加快建设,做好示范?记者4月12日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获悉,该区已正式出台《关于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试行)》,力争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发展的热土。

强化产业支撑加快载体建设

根据新的政策,该区鼓励纳入重点的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对在项目现场具备施工条件后一个月内进场开工的,将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在合理工期内投产的,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的5%、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贴。此外,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或在中国500强位次排名较上年前移5位及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和5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和500万元的奖励。该区对经认定的示范性创新创业综合体,以工业用地或科研用地匹配建设用地,免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按照市级奖励标准1∶1配套扶持;对通过考核、并获得奖励(或运营补贴)的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区财政按照上级标准1∶1跟进扶持。

设置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和知名企业合作

为加快推动创新创业,航空港实验区将设置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区内企业获得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区财政按照1∶1跟进扶持;对获得郑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的,区财政按1∶0.5跟进扶持。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的,按获奖金额1∶2比例给予奖励;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的,按获奖金额1∶1比例给予奖励。对通过国家、省、市认定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奖励。鼓励和吸引国(境)外著名高校、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来航空港区独立注册或联合共建研发机构,经审核认定,一次性可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再分别一次性给予3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当年新认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院士工作站,分别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

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吸引各类双创人才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 篇5

2013-12-13 14:15 来源:证券时报网字号:1214

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不超过2个地区,并排出顺序,超过2个的不予受理),做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14年2月17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确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名单。

以下为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法律、制度、政策尚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也亟待加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结有效做法,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实践经验,提炼推广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

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市)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市县功能区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分类引导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化进程,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严格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制度。

(三)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为抓手,设置科学合理的控制指标,大幅降低能耗、碳排放、地耗和水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守耕地、水资源,以及林草、湿地、河湖等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优化改造存量,科学谋划增量,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全面加强节能管理,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节水改造,大力推动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建设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的绿色矿

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发展再制造,做好大宗固体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秸秆和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扩大森林、草原、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以解决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为重点,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污染物减排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六)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培育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加强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公共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好生态文化与地区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七)创新体制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率先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分类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建设,以及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八)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统计、监测、标准、执法等基础能力建设。申报地区可结合自身资源环境特点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调整和增加体现地方特色的发展任务,作为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努力方向。

四、组织实施

(一)申报条件。

1.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将其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深度融合,重在文明建设,建立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

2.在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具备一定先行示范的基础。鼓励与现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保等生态文明相关试点示范相结合。

3.“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等资源环境类约束性目标,“十二五”以来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和进度目标任务;近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

4.认真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具有示范作用。

5.申报地区不局限于辖区范围大小,工作要有特色、亮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

(二)审核批准。

省、市、区、县自愿申报,有关地区也可按流域、区域等联合申报,编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本行政区域申报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其下辖地区不再申报。

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对申报地区《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根据申报条件、建设目标体系(见附表)等对申报地区进行初步审查,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地区《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在对通过评审的地区进行公示基础上,批复《实施方案》并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方案实施。

先行示范地区要对批复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完善深化,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要加强对建设地区工作的指导,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央财政按照现有各项有关政策优先予以支持。

(四)考核评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专家对先行示范区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建设期满后开展验收考核,验收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建设资格。验收考核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五)总结推广。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6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10年文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文化部、财政部拟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充分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调动各地政府的积极性,集成、整合、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二、基本做法

(一)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的地区和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相结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设工作,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是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度设计研究成果是示范区(项目)验收的前置条件。示范区(项目)应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基地,深化推动课题研究,使之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研究应紧密结合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进行,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

(三)与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工作相衔接。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展开,着重推动突出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通过规划管理和创建过程,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有序推进。鼓励地方探索经验,形成典型和特色,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与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等工作有机统一、相互衔接。

三、创建原则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措施,既有整体规划,又有重点攻关,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结合实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机制。

统筹城乡、突出特色。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从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密切结合当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注意城乡统筹城乡,探索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保证基本、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方法,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加强合作、共建共享。按“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方式,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共同参与示范区(项目)建设。

四、创建类型和申报基本条件

(一)创建类型。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为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某一方面、某一构成要素进行探索,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组成方面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

(二)申报主体。

示范区的申报主体:地级市(区)人民政府(含省直辖的县级人民政府)为主。

示范项目的申报主体:地级市(区)文化管理部门(含省直辖的县级文化管理部门)为主。

(三)申报基本条件。

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申报基本条件为:文化工作基础较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制度设计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综合示范带动作用。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申报基本条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较好;在某一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对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示范性,形成较为成功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五、重点任务和重点创建内容

(一)重点任务

1.、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具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在分析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重点,提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规划和目标,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力争取得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符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以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3.、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等。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二)重点创建内容

1.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服务人口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示范区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服务,使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效益得到发挥。

2.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金和技术保障体系。建立公共文化专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和聘任制度,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健全。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设备配置标准(含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标准),按照标准落实资金,配备技术设备并培训技术人员。建立公共文化远程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得到基本保障。

3.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体系。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以及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明确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主体、方式、渠道并已经落实。公共文化机构实行经常性开放和免费服务,有针对性地设立和实施重大文化惠民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可以从市场招标购买,把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市场的“大循环”。

4.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组织指导专业发展与行业自律、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建立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

5.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实施,制定并实施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和评估标准(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机制及“公共文化服务居民满意指数”),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6.建立制度设计成果资源共享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加以宣传和推广。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六、创建标准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用地指标、评估定级标准等为遵循,制定具体创建标准。

在《创建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形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标准》,对各个创建单位进行审查验收。

七、创建周期

创建周期为2年。从2011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示范区(项目)申报、创建、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命名颁牌。2012年、2014年、2016年分别公布第一、二、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命名名单。

八、创建示范区(项目)评定程序

创建示范区评定采取地方人民政府主动申报的办法,经省级文化、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由文化部、财政部批准确定。

创建示范项目评定采取地方文化行政部门主动申报的办法,经省级文化、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由文化部财政部批准确定。

(一)申报。根据创建示范区(项目)申报基本条件,参照文化部、财政部制定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申报创建示范区(项目)。每批每省申报创建示范区候选名额不超过2个,申报创建示范项目候选名额不超过4个。

(二)评审。文化部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各地申报的创建示范区(项目)进行论证和初评审,提出创建名单。

(三)确定。文化部、财政部根据评审结果,考虑区域、结构、代表性等综合因素,确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并公示。

(四)验收和公示。列入资格名单的创建单位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开展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两年后,文化部组织专家委员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标准》,对各个创建单位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将最终名单在媒体公示七天。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创建资格命名和授牌。

(五)命名和授牌。通过验收和公示的创建示范区(项目),经文化部、财政部审批同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文化部、财政部将定期对已通过验收命名的示范区(项目)按照与时俱进修订的创建和验收标准进行复查,对后续工作后续保障不力、有明显退步、在一定期限内经整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示范区(项目)予以摘牌,撤消其示范区(项目)资格。

九、工作机制

(一)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加强领导,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文化部、财政部领导任组长,两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统筹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主要职责是:

1.制定创建示范区(项目)申报条件和标准; 2.审查批准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项目;

3.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协调解决示范区(项目)创建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4.对示范区(项目)创建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决定有关奖惩。

(二)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办公室 工作办公室设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负责示范区(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汇总各地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各创建示范区(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向文化部提出创建国家级示范区(项目)建议名单;

2.受领导小组委托,指导各创建示范区(项目)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业务和管理培训;

4.推动各地区之间、各创建示范区(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研究总结、宣传推广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经验。

(三)专家委员会

为统筹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和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审订创建示范区(项目)评审标准和课题研究体系;

2.、受领导小组的委托,对各省(市、自治区)申报的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进行评审和实地考察,提出意见;

3.、对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进行咨询和技术指导; 4.、协助开展创建示范区(项目)和课题的评估、验收等工作。

(四)地方文化、财政厅(局)

负责统筹本省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对本省申报的创建示范区(项目)进行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向文化部、财政部统一申报,并负责督促指导本省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十、激励机制

(一)通过验收的创建单位,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7

开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到了迎接检查的关键时刻,开封市已向国家爱卫办提出申请,将在九月起接受创卫技术评估。文昌小学位于龙亭风景区的主干道,为开封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验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迎检领导小组 组长:耿振华 副组长:任沛

成员:宋宝柱、李虹、海朋、苏虹、王莹、宋静、王金刚、王根成、郑凤、卢瑞、裴艳凤

任务:制定迎检方案、组织实施;突出学校创卫特色,落实档案资料,对学校办学成绩进行全面展示;搞好迎检相关资料准备;协调学校各科室,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知识形成率达到90%以上,各负其责完成迎检任务,并通过迎检工作促进全校工作整体发展。

二、档案资料组 组长:耿振华 副组长:任沛

成员:苏虹、王莹、宋静

任务: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档案资料要求,搞好档案资料整理,突出健康教育课,做到“五有”:有课本、游客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计划。要根据档案资料要求,逐项准备好应有的档案资料,不缺项,资料要精,统计要准确,做好目录,使人一目了然。

三、环境组 组长:耿振华 副组长:任沛

组员:苏虹、王金刚、王根成、马远、卢忠云、郑凤、卢瑞、裴艳凤、白冰、张燎原、孙红梅、曹雪珍、王媛、赵丽月、贾晓旭、杨琳、张建设、张立阳、张广珍、李颖

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

全面抓好学校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具体是:

1、学校室场要长期保持整洁卫生;

2、认真抓好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彻底清理长期积累的卫生死角,并按照“看好自已的班级,管好自已的学生”原则抓好监督管理;

3、认真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确保学校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4、适时组织以灭“四害”为主要内容的“除四害”活动,确保学校内“四害”密度达标;

5、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在学校办公室和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志牌,禁止在学校内吸烟;

6、经常性地组织师生清洁包干区、课室,全面彻底地清理乱贴乱画和蜘蛛网;

7、杜绝校内各类车辆乱停乱放和杂物乱堆乱放现象;

8、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提高国家卫生城市迎检的思想认识和参与意识;

9、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采取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活动意义和卫生知识,在全校形成“讲文明卫生光荣、不讲文明卫生可耻”的良好氛围;

10、制定校内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实行齐抓共管,纠正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良习气。

四、接待组 组长:耿振华

成员:宋宝柱、李虹、海朋、任沛、苏虹、王莹、宋静 任务:做好学校创卫工作介绍的准备,写好稿,备好课,尽量向检查人员介绍我校创卫特色、效果、领导班子成员要尽量熟悉我校的档案资料,完整准确的解释并回答考核组对相关技术评估资料提出的问题,对需要出具资料的,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五、教师访谈、学生问卷组 组长:耿振华 副组长:任沛

成员:苏虹、宋静、郑凤、卢瑞、裴艳凤

任务:组织教师学生掌握好健康知识准备工作,师生要掌握应知的健康知识,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考试,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中高年级做好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复习,确保知晓率达标。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迎检工作的重要意义,校长耿振华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任沛重点抓,和后勤主任苏虹具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加大宣传。充分运用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印刷标语等有效形式加强宣传力度,为开展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强化督查。认真分析我校迎检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卫生整治,学校成立督察组,对我校各科室和班级、学生行为迎检工作进行督察。

4、力求实效。紧紧抓住开展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工作任务,出举措、出干劲,使迎检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施方案 篇8

一、总体要求: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7推荐院校预审标准》等文件精神要求,学院决定2008年申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次申报创建工作是学院“十一五”规划作出的“分二步走、力争实现两大目标”的重点工作,是巩固评建成果、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步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申报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申报创建工作对学院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认真做好申报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实现学院发展历史上的新跨越。

为进一步加大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力度,加快创建步伐,保证各项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和有序进行。学院要求各项目建设工作组按照本方案的安排,努力开展工作,及时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在2008年5月20之前,将各项目的建设方案材料上报汇总到工作组。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一)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卓丽环

副组长:朱敏李海涛

顾问:朱仰东

成员:俞锦禄、仲肇森、费强、谢锦平、俞建新、顾剑新、潘其云

(二)创建工作小组:

组长:谢锦平

副组长:仲肇森、费强

成员:俞建新、顾剑新、潘其云、费国强、郁金观、黄建

(三)综合组

组长:仲肇森

副组长:费国强

成员:郑江平、范丽萍、张琰、景俊、谢伶俐、金纯等

(四)专业项目组(下设四个专业小组)

组长:谢锦平

副组长:俞建新

成员:顾剑新、郁金观、潘其云、黄建

1、《动物医学》专业小组

组长:顾剑新

成员:王彤光、陈谊、孙维平、王金福、曹彩琴、张雷

2、《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小组

组长:郁金观

成员:张江、刘影、张永霞、代书玲、蒋惠南、张雷

3、《都市园艺》专业小组

组长:潘其云

成员:唐祥宁、闵炜、陈建德、朱明德

4、《城市园林》专业小组

组长:黄建

成员:李宝昌、曹洪虎、刘承珊、翟建中、陈取英

(五)社会服务项目组

组长:费强

成员:周松良、秦梁、薛明、时代

三、专业建设项目创建工作安排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9

发布日期:2007/7/6

一、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确定北京、上海等留学人员创业园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的通知》(国科发火字[2000]46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继续实施市委、市政府“聚焦张江”战略,依托上海的科技、产业、市场体系优势和浦东开发开放形成的机制、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张江作为上海留学人员创业先行先试第一试验田作用,把张江国家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创业园”)建成上海留学人员的集聚和辐射基地、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基地、与全球经济结合最紧密的大批留学人员企业家培育基地。到2004年,吸引约l 00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到浦东创业或以各种方式为浦东服务,新增400家左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留学人员企业。到2005年,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机制灵活、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留学人员向往的创业园区。

二、功能定位 按照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通知》、人事部《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人发[2001]7号)和市人事局《关于加强上海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园区工作的情况汇报》(沪人[2001]3l号)的要求,在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等功能上与国际接轨,重点吸引留学人员在生物医药、信息、新材料、环保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创业,形成与创业园建设总体目标相适应、符合“聚焦张江”战略要求的功能格局。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和企业共建原则。政府注入适量启动资金,鼓励多元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创业园建设。

(二)资源共享原则。利用“聚焦张江”的资源优势,按照“张江园区政策即留学人员创业园政策,张江园区内楼宇资源同时为留学人员创业所用”的要求,进驻创业园的政府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合力,促进促源共享。

(三)开放性原则。对进入创业园的留学人员,实行“智力流动、来去自由”;对进驻创业园的留学人员企业,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流”,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使创业园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四)内外结合原则。以创业园为核心,辐射全区,利用新区区域内 一切资源,为创业园提供配套服务。

四、组织机构 根据区委的决定,为加强对创业园建设的领导,建立张江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人事局局长和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副组长;邀请市人事局、市科委、市计委、市教委等有关单位派员参加;区委统战部、区人事局、经贸局、科技局、计划局、社发局、财政局、税务局、工商浦东分局、公安浦东分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和部分有代表性的留学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张江园区,由区人事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张江园区有关领导任副主任(详见浦委办[2002143号文件)。

五、发展构想

以张江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张江园区为核心,以周边镇和其它开发区为重点,形成“小集中、大分布、多元辐射”的开放式示范点模式。

(一)重点建设核心区域。充分发挥“聚焦张江”的资源优势,在张江园区内建立若干个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形成规模和集聚优势,树立吸引留学人员创业的基地品牌。

(二)依托和开发周边区域。充分利用周边镇和其它开发区的资源,建立留学人员创业配套服务体系。以核心建设带动周边开发,形成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工作的整体合力和优势。

六、运作模式

(一)建设模式。创业园由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政府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着重开发利用张江园区现有资源。

(二)管理模式。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创业园的管理和协调,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新区留学生服务中心在创业园设立服务窗口,配合做好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服务模式。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形成创业园管理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协同配套的服务网络。

七、具体措施

(一)加快创业园硬件建设,大力开发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

l、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纳入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统一规划。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张江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张江园区产业结构分布情况,建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高科技产业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将留学人员企业按产业分类相对集中,形成规模集聚优势。

2、张江园区楼宇资源重点保证留学人员创业需要。要继续挖掘现存的楼宇资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供留学人员企业;充分发挥8000平方米海外创新楼在吸引留学人员创业方面的作用,探索留学人员自主管理、自主招商、自我发展的新模式;适时规划建设新办公楼宇,优先满足留学人员创业发展需要。(二)加大留学人员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l、充分利用张江园区的政策资源。张江园区政策均适用于留学人员企业。梳理、汇编和宣传国家、上海市、浦东新区现有留学人员创业优惠政策,增强留学人员创业政策透明度。结合浦东新区实际和留学人员特点,适时制订新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留学人员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保护留学人员的自主知识产权。

2、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政府资金资助。设立浦东新区留学人员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资助专项资金,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资助;设立浦东新区留学人员住房租金补贴专项资金,用于改善留学人员过渡性住房条件。

3、引导和帮助留学人员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社会性风险投资资金,支持留学人员企业发展,协助留学人员企业申请国家及市、区有关基金,帮助留学人员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留学人员企业在国内、外上市。积极引入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推进成立专业协会为留学人员提供服务平台。形成专项资金申请指南,为留学人员创业申请资金提供便利。

(三)加大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力度

实施“千人回归”工程,用3年时间(2002年至2004年),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吸引千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或为国服务;以此为契机,新增百家有影响的留学人员企业;以千人为纽带,与万名留学人员及海外留学人员机构保持联系。

1、建立出国招聘海外留学人员的机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组织区域范围内企业到海外招聘各类高层次人才。利用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建立人才国际化通道,吸引留学人员以创业、讲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形式回国或为国服务。吸引留学人员到张江园区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研工作。

2、设立浦东新区留学人员工作海外联络机构。依托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纽约分公司,设立浦东新区留学人员工作美国联络处,以纽约为基地,吸纳美国各地区的留学人才,并根据需要逐步拓展美国其它地区的联络点。今后5年,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日本等国设立浦东新区留学人员工作海外联络点,形成覆盖美、欧、亚三大洲的联系网络。

3、拓展浦东新区留学人员工作服务窗口。在张江园区和市人事局业务受理中心设立浦东新区留学生服务中心接待窗口,进一步延伸和扩大新区留学人员工作服务网络,吸引有志于上海创业的留学人员集聚创业园。

4、加大“上海浦东海外人才网”网站建设力度。研究海外留学人员网上面试的新方式,探索与海外留学人员协会、团体网站联网的新途径,延伸服务功能、丰富服务手段,使上述网站成为留学人员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交流的平台。

5、加强与全国展望计划办公室的合作。与全国展望计划办公室共同开发“上海展望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有限公司”的资源,力争尽早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培训基地和网络。(四)加大为留学人员服务力度

1、建立透明、高效的服务网络。根据留学人员创业需要,构建两个层面服务网络:一是建立政府层面服务网络,新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努力为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二是促进建立社会化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新区留学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强与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使留学人员创业配套服务更为完善。

2、做好《上海市居住证》受理工作,加强后续服务。在张江园区设立《上海市居住证》受理点,为留学人员办理居住证提供便利。持证留学人员在本市工作、居住期间,可享有本市居民同等相关待遇,并在出入境签证、外汇兑换、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3、发挥留学人员创业服务公司作用。留学人员创业服务公司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发挥示范性中介机构的效应,由留学人员主导,组合和优化资源,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企业登记设立、项目包装推荐、公共财务和公共人事代理等服务。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10

一、创建工作目标

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建设长江上游地区信息枢纽、金融中心、国际贸易大通道、内陆出口加工基地和对外开放先行区的优势,着力打造国际电子商务、统筹城乡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三大核心品牌,努力将重庆建成国家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西部电子商务应用高地。同时,围绕市场准入、电子凭证、电子合同、交易安全、信用服务、规范经营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先行先试,为形成全国性解决方案提供实践基础。

“十二五”期末,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现代物流、通信基础、信用服务、安全保障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基本健全,实现无线和宽带城市。建成国内最大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户。建成2-3个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到20万户,力争在渝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达到15家,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提高到50%。建成国内重要的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中心,电子商务国际结算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基本建成统筹城乡电子商务平台,工农业产品及生产要素普遍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贸易总额达到2500亿元,占地区商品贸易总额1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打造三大核心品牌

国际电子商务。实施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工程,扶持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瞄准全球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引进境内外大型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和知名第三方平台服务商进入重庆。探索制订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试验区管理办法和企业认证规则,培育和引进知名国际电子商务企业,力争在渝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达到3-5家。建设重庆国际电子商务外汇结算平台和国际电子商务交易认证中心、国际电话营销中心等服务机构。完善保税区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电子口岸。

统筹城乡电子商务。立足“城乡资源对进”,鼓励城乡生产型企业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应用电子商务,大力推广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引导和扶持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商发展。分别支持10-15家大型专业市场、10-15家大型企业以及1万家符合条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经营。促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拓展城乡或区域电子商务交易。大力完善七大生产要素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新农村商网重庆专区”等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开展中小学教育课件电子商务应用试点。

移动电子商务。依托“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全国密钥管理中心”,建设“中国移动SIM卡多应用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标准、产品体系。开展区域特色移动电子商务示范,整合各通信服务商客户群体和支付结算体系。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设备厂商以及通信运营商集聚重庆,开发、提供和经营移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系统和终端产品。

(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建设西部信息及物流枢纽。实施“宽带重庆”工程,打造国家级数据资源集散地。推进“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工程。推进“一枢纽十一干线”铁路网和“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大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力度。加快“三基地四港区”物流枢纽建设,畅通国家、市、区(县)、村四级物流通道。

构建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立权威的地区CA认证中心,完善银行卡支付系统及其他零售支付系统并存的现代支付清算、结算网络体系,实施物流服务提升、龙头企业及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完善企业联合征信系统等可信电子商务交易体系。

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布局建设国际离岸云计算管理区、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园。培育或引进一批网站维护、营销推广、流量转化、支付和物流服务及售后服务等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重庆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统筹领导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研究决定实施方案,制定重大政策措施;成立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络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示范城市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的任务、职责、实施进度及考核管理办法,提出工作任务及可考核目标,将示范城市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二)制度保障

完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保障各类主体合法权益。继续开展市场准入、电子凭证、电子合同、交易安全、信用服务、规范经营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评估,完善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报告。

(三)资金保障

市财政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市级相关部门从各专项资金中予以积极支持,确保每年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投入不低于3亿元,重点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企业引进与培养、国内外市场开拓、投融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先进企业培育以及产业发展基础和支撑体系建设。

(四)税收保障

对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积极落实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15%的所得税政策,以及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人才保障

实施创新人才“引智计划”,对带项目、专利、资金来渝创业的境内外科技人员,享受外商投资相关优惠政策。实施“万名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程。

(六)加强监管

放宽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条件。推动12315进网络,加强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经营行为的网上监测巡查,及时受理、查处消费者申诉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

(七)强化宣传

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篇11

行政示范街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深入推进人口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我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根据国家、省、市、区关于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的有关部署,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计生服务水平、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逐步推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打造诚信和阳光计生,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口计生依法行政水平,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幸福祖庙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街道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街道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 主体、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和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效能显著提高;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完善依法行政的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全面提升街道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法制环境

把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知法、懂法的问题作为宣传的重要的内容来抓。一是要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居)计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又能够做群众工作的计生工作队伍,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要正确引导居民群众优生优育,突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懂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拓展宣传方式,将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宣传与本地剪纸等文化习俗、民间艺术活动等文学、文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四是建立一对一“人口爱心服务”挂钩联动制度,将送保障、送法律知识等宣传服务落实到户。

(二)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1.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计生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抓好计生档案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二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依法管理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职责,实行个案追究。三是把计生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并在人口计生部门内部将依法行政所有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将任务落实到执法机构,确定工作目标,形成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综合运作的格局,保证计生工作的各个领域都实行依法管理。

2.精简办事程序。依法开展各项政务活动,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立足于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本着有利于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社会抚养费征收、二孩审批、计划生育服务证办理事项的办事流程进行梳理,不断简化计生服务管理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期限。同时,要落实一次性告知和办事公开制度,提高计生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3.规范执行行为。规范执行行为,首先是抓好计生执法培训,使计生人员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减少在行政执法中的盲目性。其次是保证执法程序到位。从立案、查证、下达处罚决定书、送达到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相关程序,都要求执法人员认真细致,本着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办好每一个案件;再次,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行职责,既不能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也不能不履行职责或不认真履行职责,树 立“违反执法程序也是违法”的法律观念;还要准确运用法律规定条文,不擅助增设、抬高或降低法律规定的社会抚养费标准,并能够根据当事人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确定一次性或分期缴纳,实行收支两条线。

4.畅通诉求渠道。要开通计划生育便民维权热线电话,设立意见反馈信箱,及时为群众提供咨询解答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依法、及时、就地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依法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群益,落实计生信访工作领导首问制、专人负责制等制度,及时化解群众矛盾,使群众对计生信访工作满意度达95%以上,群众举报投诉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三)转变执法理念,严格依法管理

1.提高抚养费征收率。要不断加大社会抚养的征收力度,对违法生育行为及时发出《社会抚养费决定书》,规范资料整理,及时归档。要做到一例一档案,分类管理,依法依规征收社会抚养费。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严格按法律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化计划生育执法力度,确保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到65%以上,并实行收支两条线。

2.严格计划生育审批。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计划生育审批工作,坚持“一个原则”,注重“四个环节”即:按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原则不走样,注重个人申请环节、条件身份资格环节、张榜公布环节、强化责任环节。做到严格审核,强化服务,节节便民。3.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实现80%以上村(居)委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对流动人口进行“一站式”、“一条龙”管理服务。

4.加大“两非”打击力度。要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工作机制,规范医疗机构的B超使用和终止妊娠手术及药品的管理,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等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发展。

(四)注重特色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1.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统筹安排好专项资金,全面落实2009年后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工作。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两项制度,落实计划生育一次性“节育奖”、独生子女保健费等优惠奖励政策,各项计划生育奖励金兑现率要达到100%,实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落实率达到100%。要全面推开计划生育家庭保险,广泛宣传推广“计划生育家庭保险”,增强计划生育家庭抵御风险的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2.丰富优质服务内涵。要不断拓展计生协会的覆盖面,将计生优质服务延伸到厂企,积极开展以艾滋病防治、科学避孕节育知识以及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等活动,形成婚、孕、养、育一条龙的人口服务局面。要结合街道实际,因地制宜,建立新家庭文化屋、人口文化志愿服务队和社区生育文化园区,不断丰富优质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五)实行阳光计生,加强舆论监督

要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各村(居)委会对现行人口政策、生育政策、法律责任以及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七个不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进行公开。要对群众关心的生育、奖励以及计生各项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进行公示,要畅通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开通计划生育便民维权热线电话,设立了意见反馈信箱,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提供咨询解答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市、区、镇各级转办的案件要及时办结,落实信访工作领导首问制、专人负责制。要积极主动解决好老信访户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群众举报投诉按时办结率达100%,对计划生育“七个不准”公开率要达到100%。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各村(居)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依法行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工作措施,周密布置,精心安排,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认真组织。根据省人口计生委今年提出的“五级联创”人口计生工作新模式,街道将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的创建活动与文明执法无政策外多孩出生 乡镇(街道)的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村(居)委及相关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及创建标准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畅通维权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落实层级动态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三)培养典型,善于总结。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评估,总结活动经验,注重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坚持标准,注重质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居),重点加以宣传推广,最大限度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做到培养一个,影响一片,树立一批,全力推进“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街道)”和40%以上实现“无政策外出生村(居)”的创建,努力实现依法行政与“两无”活动的双优先。

五、组织保障

为保证我街道创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祖庙街道创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陈智海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卫生和人口计划生 育局局长 副组长:黄绮雯 街道副科级干部

叶少芝 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常务副局长

成 员:何润洁 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吕焕光 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廖 斌 街道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甄国坚 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办副主任 梁焕明 街道人口计生服务所所长

叶志山 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股级干部 黎小棉 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股级干部 冯伟超 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卫生线干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主要负责创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活动具体实施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何润洁副局长兼任,成员由街道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袁庆东、谢淑莹、冯彬洪、周雪雯组成。

上一篇:(主持词)学生党支部委员会换届改选党员大会下一篇:女孩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