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请示

2024-06-21

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请示(精选4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请示 篇1

Xxx市人民政府

关于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请示

Xxx市农业委员会:

根据农业部《关于xxx年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要求,经研究,我市拟申请创建“xxx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区域优势与产业特色突出

我市位于xxxx,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景广阔。东部沿海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滩涂平阔,适宜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和果茶花卉;中部平原拥有丰富的棕壤和砂姜黑土,土质优良,适宜发展优质小麦和花生,素有“胶东粮仓”之称,同时因粮草丰盛,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业;西部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发展优质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目前,我市农业主导产业明晰,主要有粮油、蔬菜、果茶、畜禽、水产品五大类特色农产品,是xxx市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也是国家商品粮、花生、水产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同时建成了xxx农业高新区、国家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xxx畜牧科技示范园、xxx海珍品养殖基地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xx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和示范区。

二、发展思路和产业规划清晰

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

[2009]33号)的要求,我们确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年打框架,二年现雏形,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1

进一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粮油、蔬菜、果茶、畜牧、水产五大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绿色化生产、科技化服务等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大幅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种植业方面,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发展布局,发展优质蔬菜基地20万亩、茶叶生产基地5万亩、果树6万亩,稳定推进粮油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畜牧业方面,坚持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路子,统筹兼顾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着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提升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在水产业方面,加快引进繁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池塘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浅海藻类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浅海底播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深水网箱养殖达到200个。

三、发展目标和成果可观

我市确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实现设施农业高端化、规模农业区域化、特色农业品牌化、生产全程标准化、龙头企业集群化。种植业:小麦、玉米、花生平均单产分别达到420公斤、500公斤和338公斤,年均增产在3%以上,增产粮油6.84万吨;建成2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实现总产值24亿元;果茶发展到11万亩,建设良种引繁基地2处;培育高档观光采摘果园和现代茶叶基地,完成果茶总产值6亿元。畜牧业:生猪、肉鸡存栏量年均分别递增10%、9%,奶牛、蛋鸡稳步增长,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6万吨,年均递增3%,实现畜牧业产值28.5亿元。水产

业: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3.32万吨,总产值达到32.54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8%以上,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6%以上,科技入户率达到100%,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

四、创建任务和措施切实可行

(一)农业基地示范化。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2个。下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和中低产粮田改造工程,推进优质花生、甘薯、果茶、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国家农业高新区、国家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xxx畜牧科技示范园三大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农业基地示范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业经营产业化。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14 家,农民合作社达到792家。下步,我市将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发展和壮大一批规模较大、与农民关联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着力构筑肉鸡、生猪、奶牛、蔬菜、粮油、水产品等六大农产品产业化链条。

(三)农业生产绿色化。目前,全市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124个。下步,我市将更加注重农业生产过程生态化管理,积极推行秸秆还田,探索实施固碳农业;推广“草-畜-沼”一体化及发酵床养殖等生态畜牧养殖模式;推广循环水养殖、人工

鱼礁等现代健康养殖模式;倡导绿色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农业发展科技化。近年来,全市累计引进繁育新品种260多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10多项。下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作物、畜牧、水产良种的覆盖率;积极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立体种养、高产奶牛性控冻精等农业高新技术,加大水产良种繁育、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五)建立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通过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市将着力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四大支撑体系,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鉴此,我市特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请予审批。

(联系人:xxx市农业局xxx,联系电话:xxx)

xxx市人民政府

xxx年月日

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请示 篇2

【发布文号】成府发[2002]20号 【发布日期】2002-03-08 【生效日期】2002-03-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意见的通知

(成府发[2002]20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环保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意见》(成环发[2001]145号)已经中共成都市委第131次常委会议、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同意,现予批转实施。

二○○二年三月八日

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

保护环境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都市作为四川省、西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在“十五”期间,用两年时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将我市初步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新成都,对于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实现环境与发展双蠃,具有重大意义。

一、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本情况

从1989年开始,国家对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定量考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基本反映城市人民政府在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二阶段,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新方针。城市,作为域经济的中心和纽带,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而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根本出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所涉及的基本条件、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五大板块27项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五大可持续发展要素指标,凸现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设主线,贯彻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及其国家方案中地域经济、社会与环境支撑体系三大可持续发展总目标。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活动开展4年来,已有张家港、深圳、大连、厦门、珠海、杭州、宁波等21个城市(区)先后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命名,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海门等城市也正式提交了创模申请及工作方案。其它中心城市甚至许多中小城市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制订创模阶段目标计划。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开展综合整治,使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旧城改造、府南河综合整治、“五路一桥”等工程的建设,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极大显现,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成都市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巩固和发展创卫、创优成果并与十五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加快步伐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尽快制订创模工作方案并完成申报,抓紧组织实施高标准的创模行动计划尢显迫切。

二、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条件分析及阶段目标

(一)成都市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的地位

成都市作为47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之一,自1990年直接接受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不断抓住机遇,以项目作支撑,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环境宣传教育推动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步伐的加快,硬件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差距不断缩小,考核成绩逐年提高,先后七次进入全国前十名,其中四次进入前六名,并于2000年度取得第三名的最好成绩。是西部地区率先进入全国前十名的城市。同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下简称创卫)、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下简称创优)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各级领导和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条件分析

从创模工作方面看,城考成绩名列全国前茅、全省第一,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以及环保投资指数>1.5%,已经达到环保模范城市的基本条件标准。

从创模指标方面看,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大板块24项指标中,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两项指标外,其余二十一项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从创模差距方面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目前为26.50%,按现在的绿化计划进度,还有7.53平方公里的差距才能达到30%的国家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目前为56.41%,必须达到或超过60%的国家标准。此外,环境空气质量及中小河道水质改善任务十分繁重。在基础较好的其它二十一项指标中,管理和建设稍有疏忽,也将给创模工作带来困难。

(三)成都创模的阶段奋斗目标

1、创模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以创模活动为载体,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科技进步为支撑,宣传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城市经济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和生产力布局,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新形象,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步伐,努力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力争用两年时间,将成都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跨越式发展和建设西部战略高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可持续发展平台。

2、创模阶段性目标

――宣传发动阶段:用一至两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宣传环保创模的目的、意义并贯穿始终。大张旗鼓地宣传环保,营造创模氛围。通过舆论、社区发动、环境教育,全方位提高各级领导和公众的创模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保,处处争当模范”的文明新风。

――组织实施阶段:同期组织编制和发布各专项目标、计划并组织实施。全市联动,倒排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对尚有差距的两项指标组织一场绿色环保攻坚战,确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0%。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差距很大的情况下,结合城市建设和综合整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大规模绿化工程建设,千方百计地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考核验收阶段:到2003年,对照国家标准进行自查自纠及整改。在全部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汇总创模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正式申请国家考核验收。

――巩固提高阶段:模范称号的获得并不意味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终结。全方位继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效能,促进和拉动成都跨越式发展进程,将是一项长期和艰苦的系统工程。探索和实施城市环境长效管理模式,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将作为年度目标计划稳步进行,切实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三、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建议措施

(一)统一领导,综合决策,建立健全统一效能的创模指挥保障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领导小组,由市长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并组建精干、效能、权威的指挥协调、技术支持、宣传教育、信息督查体系,各区(市)县、街道(乡镇)也应同时建立创模指挥保障体制。以此为基本构架,横向协同,上下联动,全市动员,倒排进度,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保障原则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统一实施。

(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有声有色地分步推进环保创模行动计划

――以《成都市绿色环保新世纪行动纲领》(总体规划纲要)为龙头,在组织机构、宣传教育、社会经济、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化、目标管理与督查等方面,全面规划创模活动,推动各项创模行动子计划。

――以《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宣传教育行动计划》为制高点,将环境法制教育、创模内容纳入“四五”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突出“四・二二”地球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第三届国际熊猫节、“中国环保宣传周・成都”等重点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全方位营造创模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和公众的创模意识。

――以《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社会经济行动计划》为支撑点,抓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契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五”计划的实施,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大力培育环保产业,全面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污染控制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强点源控制与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经济活动全过程监控,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步伐,以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扬尘与机动车尾声气治理、区域与交通噪声控制、生活与生产经营固废处置为主要内容,强化环保执法监督,强力控制环境污染,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以《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自然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化行动计划》为亮点,结合城市形象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结合生态保护纲要的实施和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以沿河绿地为纽带,市级公园为主体、居住区及居住小区绿地为基础,点、线、面结合的公共绿地和沿河道、放射方向交通走廊的楔入绿地建设为主线,实施大规模“城市森林”工程,增强城市“肺活量”,增强城市环境容量。

(三)明确目标,分工负责,行之有效地严格执行创模目标考核制度

将创模工作各项指标及目标、计划纳入市人民政府2002年、2003年度奋斗目标、计划分解实施,统一管理,跟踪监控,定量考核,奖惩兑现,确保各项创模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扩大对外开放等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市一盘棋,上下齐努力,把握机遇,夯实基础,真抓实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始终,再造成都“天府之国”新形象。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实施。

附件: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完成情况对照表(略)

成都市环境保护局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请示 篇3

示范市的请示

四川省卫生厅疾控处:

阆中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古城,由于交通不便、信息落后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现属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市,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广大农民健康意识欠缺,健康水平较低,导致结核病在社区间、学校内、家庭中互相传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也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

阆中市1997∽2001年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卫V项目),在全市71个乡镇及城区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自2002年以来,我市先后成功实施了“中央经费和全球基金支持结核病控制项目、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FIDELIS项目和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大力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包括重症涂阴病人)及初治涂阴病人实施免费检查、治疗和全程免费督导管理。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市结核病的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自1997年至今共接诊肺结核可疑者20000多例,发现3000余例涂阳肺结核病人,共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5000余例,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90%以上,以乡为单位DOST覆盖率达100%,圆满完成了国家及省市的目标任务。阆中市结核病防治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的赞誉。但近年由于耐药病人增加、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流动人口增多(由于我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旅游和生意人增多),以及本地财政配套经费不到位等因素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为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做的更有特色,措施落实更加到位,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特申请加入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市。

以上请示,望批准。

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请示 篇4

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和市政府办[2017]2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进示范区创建,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发挥医疗机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科室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各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纳入各相关科室目标管理。

(二)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指导辖区开展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主题公园、步道、小屋、健康一条街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开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三减三健”专项行动。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为社区(村)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居民开放。开展职工工间健身活动,组织符合自身单位特点的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

覆盖率达100%。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简短戒烟服务覆盖率达100%。

(三)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和分工明确、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市疾控中心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四)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性大型健康日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社区(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五)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学生健康体检率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均≥90%。每2年为职工体检1次。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90%。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向居民提供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服务。高危人群登记率

100%;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率≥30%。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实施儿童窝沟封闭,协同开展健康口腔活动。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

(六)规范开展覆盖辖区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慢病与营养监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登记报告达到基本技术指标,完成报告。实现重点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每5年开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及时向上级提供人群慢性病防控有关健康信息。

(七)倡导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当地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总结有创新、特色案例,并及时向上级报送。

二、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成立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专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安排部署、落实好创建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单位要结合实施方案的内容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措施,按照创建工作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见附件),并加强科室间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圆满完成。确定一名联络员,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并及时向市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办公室(简称“市慢创办”)报送相关资料,协调、解决具体工作问题。

(三)严格创建。各单位要按照《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任务分解表》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工作,并及时提供相关佐证资料(包括计划、方案、文件、简报信息、会议纪要、统计表格、照片等)于2017年6月1日前报“市慢创办”。

(四)加强督查。局监察室要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对创建工作不力,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

上一篇:上海户口孩子落户问题下一篇: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与施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