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舞弊识别(共10篇)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 篇1
摘要: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进行成因分析,并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探讨审计如何识别并鉴定财务报表舞弊。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审计,识别
从我国建立证券市场之日起,上市公司(包括IPO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就层出不穷,从早期的琼民源,到后来的郑百文、银广夏、麦科特、东方锅炉、宝商股份,到近几年的绿大地、万福生科、南纺股份、ST贤成等。
1 财务报表舞弊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因素。总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因素。
(1)外部环境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强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及时,需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证券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亦规定了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但现实中上市公司出现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后,相关各方民事赔偿难度较大,证监会等相关政府机构的行政处罚力度较低,刑事责任方面,相较其他刑事犯罪,刑事处罚力度亦相对较小。同时,我国社会环境诚信程度较低,使得(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我国证券市场早期更多看重其筹资功能,定位为帮助国企脱离困境的工具。这个定位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存在重要的缺陷:忽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弱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其是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求,体制及先天上的不足客观上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打开了方便之门。
(2)相关主体内部诱因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盈利状况与上市公司股价、筹资金额(IPO融资及上市后的再融资)均存在巨大的乘数效应,其对上市公司相关方,如(拟)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股东、战略投资者等具有足够的利益诱惑。这为(拟)上市公司及管理层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因,这也是全球几乎所有证券市场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上市公司目前普遍现行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而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业绩表现往往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亦存在一定的动机与压力,进行财务报表舞弊。如果上市公司相关内部人,尤其是治理层或管理层,意图侵吞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亦可能进行上市公司舞弊。同时,由于财务报表造假惩罚力度偏小,以及业绩压力等其他原因,证券市场其他主体,如会计师、券商等中介机构,甚至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参与者或策划者。
综合以上因素,即使在证券市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因巨大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亦难以完全杜绝。何况在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存在重大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更是无法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行为。
可以预见的是,如何有效识别、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将是会计师、监管机构及其他证券市场相关参与各方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2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及审计应对
2.1 公司情况简介
×股份公司地处我国西部某省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某地级市,主营业务为超市、百货零售,为20世纪90年代在A股IPO上市。
×公司股权相对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为当地国资委,持股比例12%左右。
该公司××××年××月××日财务报表主要数据及相关财务指标(未审数据)如表1所示。
2.2 审计师了解的行业及公司相关信息
(1)超市、百货零售主要的销售对象为个人消费者,其普遍的行业特点为:销售一般为现款销售,即销售款与交付商品同时完成。一般该行业仅针对集团客户可能存在短期的赊销,但通常占其销售比例很低,且账龄较短。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则一般无应收账款或应收账款金额很小。
(2)百货行业中,除大型家电等少部分存货外,其他大部分商品,如服装,行业一般与供应商签署实质为代销之协议,即实际销售前,百货公司并不拥有该存货。财务报表层面则会显示为百货存货余额较小。
(3)超市行业采购一般采用普通采购模式,即存货由超市签收后,即确认为超市存货。一般情况下,本行业的存货年度周转次数正常水平大致在12次左右,即每月周转一次。超市与供应商的结算一般采用账期方式:即与供应商约定,将一定期间内的已实现销售之供应商商品销售额为基结算、支付供应商采购款。
(4)百货、超市零售业销售笔数众多,而单笔销售额相对较小,其存货种类庞杂,与供应商结算亦工作量很大,因此行业内各公司基本均会存在一个独立于财务系统的业务系统,以便实时记录销售、存货收发及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的定期结算、计算存货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等。
(5)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还处在商品匮乏时期时,当时某些激进的零售商集中囤积了大量的家电等各类存在,然而到了1996—1997年,全国商品供应形势发生突变,商品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在此情况下,行业内部分零售商形成巨额损失,直至破产清算,如当年著名的郑百文事件。经前期了解,那段时间X公司属于较为激进的公司,可能会存在大量的存货跌价损失。
(6) 1997年,政府出台家电产品强制性3C认定规定,规定凡未取得3C认定之家电产品,自规定之日起,一律不得对外销售。
2.3 审计团队发现的异常及针对性策略
如上述,零售业应不存在应收账款或应收账款较小,而经财务分析发现,公司存在大额的应收账款。对此,需了解大额应收款产生原因,获得相关基础资料,判断应收款项可收回性。
经报表分析,公司亦存在大额且不明原因的其他应收款。对此,除了解产生原因外,需要了解其他应收款单位是否为其关联方或潜在关联方款项。根据所取得信息判断应如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经分析,存货周转率水平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结合上述行业内前期重大变化,结合比重较大的存货抽、监盘结果,判断其存货是否存在重大跌价损失。
对于由其独立业务系统产生,并与相应财务记录数据存在对应关系之数据,应予以全面核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其他业务收入(收取供应商各项费用,如堆头费等)应付供应商款项(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相关项目)、预收账款(购物卡业务)。
对于其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实物类长期资产价值构成,首先咨询建筑专业人士,同类工程于建造当年正常造价水平,判断其重要工程造价是否合理。检查其工程价值构成明细及工程价款支付对象,判断是否存在大额虚增或虚减工程价值的情况。
2.4 主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结果
(1)应收账款
经了解其款项明细形成原因,获取合同基础资料,可以确认公司应收账款基本均在20世纪90年代零售商品供不应求时代,公司对外销售形成,该部分款项账龄均已较长,主要在3~5年。公司曾组织专人催讨,但效果甚微,大部分应收款单位或个人已无法找到,且目前该部分款项绝大部分均已超过诉讼期限,收回可能性极低。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该部分款项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由于相关减值迹象发生于以前年度,因此应予以追溯调整。金额约1020万元。
(2)其他应收款
经确认,其他应收款一部分款项性质与应收账款一致,公司为避免应收账款过大,而调整入其他应收款。对该部分款项的处理与应收账款一致;同时,经过与其托管企业往来明细的双方核对,发现公司隐藏部分诉讼费用至该明细,应计入损失。由于上述损失或减值迹象出现于以前年度,因此予以追溯重述。金额约7300万元。
同时,公司在其他应收款中,利用潜在关联方将资金拆出,款项用于购买公司自身股票,以加强管理层对公司掌控,由于存在对应的股票价值,该部分款项无减值迹象。
(3)存货
经盘点公司存货,其存货中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购进之存货,该部分存货中,家电类存货均未取得3C认定,其他存货则长期存放,已过保质期或变质。以上存货均已失去出售价值,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追溯重述。金额16530万元。
(4)固定资产
公司自建超市用于经营,经咨询建筑专业人士,工程建造时,该类建筑正常造价约800元/平方米左右,而公司实际造价则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经详细检查该工程支出明细,发现其存在大额支出给其潜在关联方,虚增工程造价,该部分支出转入“其他应收款”,因该部分款项去向不明,可收回金额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追溯重述。金额7885万元。
(5)应付供应商款项及预收购物卡款项
经业务系统相关数据与财务上述数据核对,发现公司通过虚减应付供应商款项及预收购物卡,虚增盈利。对其差额调减相应各期其他业务收入或调增相应期间成本费用。其中,因虚减预收购物卡款项调减净资产并追溯重述3000万元,虚减应付供应商款项并调减净资产1000万元。
(6)营业收入及成本
公司日常经营数据、与供应商结算原始数据均在业务系统有完整记录,其为财务报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之数据基础。经业务系统相关数据与财务相关各期数据分别核对,结合5所述应付供应商及购物卡核对结果,相应调整各期营业收入、成本数据,累计影响则调整期末股东权益。
经履行上述主要审计程序,××05年12月31日追溯重述后财务报表如表2所示。
注:本表审定数为该年度12月31日之数据,而上表未审数为该年度某期中期数据,两者存在时间差异,但两者主要调整事项、理由无重大变化。
3 结论
经过对上述案例的描述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关财务报表审计中识别重大财务报表舞弊普遍适用的方法及原则。
一是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相关宏观政策及相关法律、经营管理的方式及特点,是识别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舞弊行为的重要基础。对上述信息了解的越全面、透彻,就越有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如上述案例,作为被审计公司所处零售业,其重要的行业特点为其销售主要是现款销售或预收款(购物卡),而该公司财务报表则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明显与行业经营特点不符。
二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外其他信息的了解,如企业整体情况高管的情况及其对行业的了解,其具体的经营管理运行及特点,主要的内部控制环境及制度,亦对判断公司是否存在重大舞弊行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企业整体情况及高管的了解,可有助于定性判断公司存在重大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而对于公司经营管理及相关内部控制的深入了解,则可据此设计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如上例中对其供应商、购物卡、营业收入成本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全面核对程序的设计、实施,就是完全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实际而做出的针对性审计程序,该种针对性程序对相关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等认定往往较传统的标准审计程序更加有效。
三是合理、有效地运用分析性程序,是发现财务舞弊,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重要手段。首先,对公司财务报表整体的分析,并将其与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发现舞弊的重要手段。重大的舞弊行为,在财务报表层面往往体现为其财务报表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进行财务报表整体分析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识别这些重要差异,并将其确定为审计重点领域。如本例中公司存货周转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分析性程序亦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如本例中自建房屋建筑物的账面原值明显与其实际建筑面乘以合理的单位建造成本不匹配。其他较为常见的对应事项还包括:销售费用-运费与企业自行承担运费的运量、距离,水、电、主要原材料等消耗与产量等,均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四是利用潜在关联方是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而如何判断、识别潜在关联方,则是取得财务报表舞弊直接证据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公司利用潜在关联方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而审计中识别这些潜在关联方并取得相关证据,则是取得舞弊行为直接证据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异常交易的交易对手,往往为潜在关联方的可能性较大,通过获取其工商登记资料,与相关人士交流等审计程序,可有效确认其是否为潜在关联方。
参考文献
[1]刘振鹏.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和应对[J].中国市场,2015(10).
[2]刘忠明.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国际趋同差异分析[J].中国市场,2014(52).
[3]徐筱艳.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似与不同分析[J].中国市场,2014(48).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 篇2
财务报表的分析检查税务检查通常是先从报表入手.通过对报表有关项目的检查,了解被查 单位的经营情况及缴纳税收情况,为审查提供重点和线索.报表的检查主要包括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有关附表的检查.资产负债表的检查方法着重检查与纳税相关的项目 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上期或前期资产负债表的相同项目,来观察该项目的数字是否有突变性的变化,从反常状态中发现问题.审查结算往来项目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结算往来,都应及时进行清算,尽可能的把应付,应收款压缩到最低限度.审查时如果发现应付或应收款项长期保留有很大数额,就应引起重视.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将应计入销售收入或营业外收入的款项,挂在应付款帐户,掩盖真象;有无将已收回的应收款不进行冲帐,用收回款搞非法的帐外经营或个人占用;有无将某些非法支出,因无处核销,而有意挂在“其他应收款”帐户,待有其他经营收人时,再冲销“其他应收款”帐户.审查存货项目存货项目中“原材料”期末余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在产品”成本的多少;“在产品”期末余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完工产品成本的多少;“产成品”期末余额的大小,又直接影响销售成本,结果都影响企业利润.审查“存货”项目,应特别注意季末,年末的数字与上期报表该项目比较,如发现本期比上期数额突增突减或本期是空白,则应到企业抽阅盘存表和实物帐,并与报表金额相核对.如果盘存表和实物帐数字大于本期报表数字,一般情况是企业隐瞒了利润.审查“待摊费用”项目 与上期报表进行比较,发现金额有突增突减变化,都应引起注意,列为审查重点.突高于前期,应核实有无将不应列入待摊费的而列入了“待摊费用”帐户;突然低于前期,应核实有无不按受益期提前摊销了费用的情况.审查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与上期比较,如果本期金额降低很多,说明待处理损失已经做了处理.应到企业查对清楚,本期都处理了哪些损失,处理损失的去向是否合乎制度规定,有无批准文件,有无超越权限批准报损的情况.审查“固定资产原价”项目与上期报表该项目比较,如发现原价数字有增加变化时,说明企业增置了固定资产.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1)深入企业了解本期都增加了哪些固定贤产,有无擅自提高某些固定资产原价的情况(因原价提高,会使折旧额增加);(2)有无是以挤占成本的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如:自制设备,自产自用产品等);(3)还应查看新增固定资产是否确已使用(未使用不能提取折旧);(4)是否于使用当月就计提了折旧(应于使用下月开始提取折旧).审查“在建工程”项目
应与平时掌握的情况联系起来检查.如从侧面了解企业有无未完工的基建工程而报表“在建工程”项目无数字或虽有数字但与基建规模不相适应的,均应列为检查重点;检查有无将基建支出费用全部或部分挤入生产成本而影响实现的利润.审查“预提费用”项目
与上期相同项目比较,如果突然增加或长期保留着很大的数字,就应作为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具体核实本期预提了什么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只预提而不使用的预提费用,对于已提而未用的预提费用,应调回做增加利润处理.损益表的审查分析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月份,季度,)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其主要内容是列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和所获得的利润.对本表进行审查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报表资料是否真实,正确,所得税计算有无错误,从中找出检查的重点和检查线索.损益表检查分析方法
一,复算表列有关数字是否正确
损益表反映的利润总额,是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为防止由于计算错误而影响所得税收入,应按规定的公式进行复算.(1)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2)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经过复算,发现表列数字不准,应该通过实地对帐簿的检查,查明原因.损益表检查分析方法 二,重要指标的核对
“产品销售收入”,是企业本期内的实际收入,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等所发生的收入,一般应与纳税申报数一致,有无将材料,残次品,副产品收入列入不纳税收入而少交税款.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数额,注意检查有无将不在本科目核算的税金,如: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列在本科目而减少了利润.营业外收支项目,重点核对损益表附列的营业外收支明细表,注意发现哪些营业外收人数额显得特别小,哪些营业外支出数额显得特别大或某个项目比前期有突增突减超过正常变化时,应做为审查重点.损益表检查分析方法 三,对比分析“四额”,“三率” 审查损益表,很多项目均与利润总额有关,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销售收入额,成本额,费用额和利润额;在审核中称为“四额”,为便于比较分析,把收入额做为分母,其它三额分别作为分子,用百分比来表示,就有了三个比率,在审核中称为“三率”.毛利率=毛利额/销售收入*100% 毛利额=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进货成本)费用率=商品流通费/销售收入*100% 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100% 从纳税检查角度对“利润表”审查,就是从“三率”上看水平高低.并通过对比,看“三率”不正常升降;从“四额”上分析升降原因,找出检查重点.毛利额,毛利率的检查分析销售毛利的多少,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一项重要因素.毛利率是反映企业毛利的水平,已知毛利额是由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商品进价)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两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 会引起毛利额和毛利率的变动.当计算出毛利率时,应当与企业前期或去年同期比较,与同行业毛利率比较.发现企业销售毛利不正常,一方面可能是销售收入不实造成的(如重记漏记销售收入,金额记错,以及有意弄虚作假,隐匿或虚增销售收入等);另—方面就是销售成本(商品进价)不准(如乱挤成本,乱摊费用,多转耗料或产品成本等).当然,影响毛利率变动可能还有由于销售价格变动,销售产品结构变化,购料(进货)提降价格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到企业重点核实
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商品进行),查明原因,落实问题.商品费用额费用率的审查分析 商业企业的商品流通费,包括商品在采购运输,保管,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与管理有关的各项费用开支.在整个商品流转过程中,费用开支的多少,是影响商业利润的重要因素.费用率是受商品销售收入和商品流通费两个因素影响的.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费用率确实过高,就应从影响费用率的两个因素中进行分析.如,企业商品销售并未减少,费用率却上升了较多,就属于不正常变比,应从费用突增的项目中发现问题.检查有无将在建工程支出挤入了商品的流通费,有无不按规定摊销费用或任意报销商品损耗等扩大费用开支,减少当期利润的情况.对商品流通费增减变动幅度较大的,应从“商品流通费用明细表”中逐项检查分析,找出哪些项目的变化较大,影响了费用的增加.利润额,利润率的检查分析利润额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是计算所得税的根据.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和生产经营好坏的标志.在审查分析时,首先,应将本期实现利润的累计数同企业的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其次应将企业本期利润率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同行业进行比较,在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情况下,如果毛利率没有多大变化,利润率却有下降,这可能是费用的问题,应把检查的重点放在费用上;如果费用率也没有多大变化,就是营业外收支.另外,如果企业的利润率比其他同类企业低,说明企业经营有问题,应该从毛利率,营业外收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影响利润率下降较大的因素做为重点,详细检查.损益表的检查方法——分析性程序按照财务学的观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如果这种惯常的勾稽,均衡关系被打破,例如公司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没有引起销售费用的上升,或者伴随着应收款项的巨额增加,则可能预示着会计造假的存在或者公司销售质量的低劣.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程序的具体运用分析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可以给投资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通常说来,一个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同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如果企业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行业水平,就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L公司199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42.56万元,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仅为82.43万元,比例只有千分之二,同期,同行业凯诺科技为0.728%,与期初0.6%相比,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显著下降,如此重大的变动公司没有一丝说明,应引起重视.分析性程序的具体运用
测试其毛利率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手段,如果公司毛利率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存在财务报告舞弊.例如,银广夏199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2.330%,2000年更是达到64.17%,同属农业行业拥有高技术背景的隆平高科2000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只有36.03%.事实上,银广夏主要经营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葡萄种植酿酒,而中草药种植加工业与葡萄种植酿酒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极少有暴利机会,不管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净利润能做到10%就算相当优秀了,如果超过20%那就是顶尖高手了.分析性程序的具体运用
运转正常,健康的企业,它的利润增长应当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如果这种正向关系被打破,则表明企业不是销售政策出现了问题,就是存在舞弊的可能.例如,分析银广夏的报表可以发现,公司利润增长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1999年银广夏净利润增长43%,2000年更是达到277%,与此不相协调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1999年不增反而减少16.57%,2000年该指标仅比上年增加37%.这导致营业活动收益质量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持续低下,1999年为-0.048,2000年也仅为0.278.利润高速膨胀没有伴随着盈利质量的改善,不是表明公司存在造假的可能,就是说明公司的销售政策出现了严重问题.分析性程序的具体运用对所得税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的分析,也可以揭示出许多潜在的问题.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所得税费用是根据税法计算而得,由于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在收入与成本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上存在差异,根据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计算的帐面税率通常不等于法定税率,如果帐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企业的会计利润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例如,银广夏1999年利润总额1.76亿元,所得税仅508万元,帐面税率为4%;2000年实现利润4.23亿元,所得税719万元,帐面税率不到1.7%;以公司交纳的所得税为基数,即使按照15%优惠税率,推算出银广夏1999年应税利润3387万元,2000年应税利润4793万元,应税利润与帐面利润两年累计相差51720万元.这么大一块利润(占帐面利润的86%)税务机关居然不确认为应税利润,其中蹊跷难道不值得深究吗 税务检查案例一
2000年8月,深圳市税务人员在与其他部门协同对深圳市“小金库”问题的检查中,经有关当 事人举报,发现深圳好口味食品公司存在账外建账的问题.深圳好口味食品公司“其他应付 款”账户贷方余额18万元,其中明细账“其他应付款一包装物押金”,贷方余额15.6万元.经查实,其中有逾期包装物押金12.8万元,并未转入“营业外收入”.另外,该企业对残次品和固定资产处理的残值收入均未列入“营业外收入”,而是在银行另开账户,造成账外有账,历年累计发生额13.89万元.案例解析
根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逾期包装物的押金如被没收回,应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即: 借:其他应付款一包装物押金 贷:营业外收入
另外,对处理残次品以及固定资产报废的残值收入也应记入该账户核算.而该企业对逾期包装物没收收入长期不转账;残次品及固定资产残值收入不入账,账外设账,形成“小金库”,这是少计当期应税收入的行为.对该类企业审查时,应以“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以及其它二级明细账为审查重点,审核原始凭证,确定时间,期限,对“半成品”,“产成品”库存账,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审核,确定实际发生额.账务调整
税务机关最终决定调增企业利润26.69万元(12.8+13.89),补交所得税8.8077万元(即26.69*33%),并认定该行为为偷税,处以偷税数额2倍的罚款,有关当事人移送当地检察机关处理.借:其他应付款一一包装物押金128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128000 借:银行存款138900 贷:以前损益调整138900 借:所得税88077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88077 借:利润分配一税收罚款176154 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88077 贷:银行存款264231 税务检查案例二
税务人员在审查迪金电子公司“现金日记账”时,发现9月17日78#现付字记账凭证 摘要为“付拆除A型机器劳务费”,金额为500元,在“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 记账”中却没有发现相应的清理收人.查账人员怀疑该单位可能将报废固定资产 的清理收入转入“小金库”.案例解析
查账人员首先调出78#现付字记账凭证,其原始凭证为一张经领导批准的“支付给李某的A型机器拆除费500元”的白条,其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一拆除费500 贷:现金500 查账人员审查不正确的分录,进而审查固定资产明细账,发现9月22日转字80号凭证的摘要栏注明“报废A型设备”字样,调出转字80号凭证,该凭证的分录为: 借:累计折旧50,000 营业外支出50,000 贷:固定资产一A型设备100,000 税务人员分析,报废一台价值10万,并且半成新的设备,必定有清理收入,决定进一步追踪调查.税务人员询问该设备的保管员,保管员供认该项设备已运往郊区的大康乡镇企业.与大康乡镇企业核实,其是于9月21日从该公司以6万元现金购买的,有迪金电子公司领导王刚的白条收据.账务调整
迪金电子公司以报废固定资产为名,将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存人“小金库”.在账务处理时,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以掩人耳目.税务人员在取证之后,向迪金电子公司说明上述问题,财务经理供认不讳,并交出存折现金6万元.迪金电子公司在交付清理费用和收到清理收入时进行调账.(1)调整支出拆除费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 贷:管理费用一拆除费500(2)收到清理收入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6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60000(3)调整营业外收支的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营业外支出5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9500 贷:营业外收入9500 税务检查案例三
税务人员在审查福力特电子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发现7月5日收款凭证的摘 要记录为:存入暂存款,金额为3万元,7月20日,21日和25日分别在10#,12#和 30#凭证摘要上注明“提现”,金额各为1万元.税务人员怀疑该企业有出租账号行为.案例分析
查证人员首先调出5#收款凭证,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0,000 贷:其他应付款30,000 所附的原始凭证仅有一张“进账单”.调出10#凭证,支票用途为“差旅费”;12号凭证,支票用途为支付季度奖;30#凭证,支票用途为“备用金”.依据这一线索,查阅“现金日记账”时,发现7月30日付出凭证35#,摘要为“支付存款”3万元.调出35#凭证,其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30,000 贷:现金30,000 其原始凭证为保利时公司打出的白条收据.税务人员审查保利时公司的账簿记录,未见有30000元的收入.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查阅了商品销售明细账,发现保利时公司在7月4日销货一批,其价款为30000元,与购货方联系,核定已付款,与银行取得联系,证实款项已划出.账务调整
福利特电器公司出租账户,非法套取现金3万元.在税务人员查证后,分别调查福利特电器公司的会计,出纳和经办人员.在事实面前,经办人员说出全部真相,在这一案件中,福利特电器公司会计和出纳各得5000元好处费,其余款项由经办人贪污,已退出全部赃款,退还保利时公司.对福利特电器公司会计,出纳各处以罚款500元.由于福利特电器公司出租账号,其收入属保利时公司.福利特电器公司可不再调账.对于罚款收入,可作如下分录 借:现金1,000 贷:营业外收入1,000 税务检查案例四
例:某罐头厂生产海棠罐头,主要原料是海棠,对“材料”审查时,发现6月份“海棠”材料明细帐有数量,金额为红字, 有关资料如下: 五,六月份材料明细帐如下表所示.案例分析
对材料结存的审查,主要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审查.(1)有数量,没有金额
多转耗用材料成本=库存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2)有数量,金额是红宇
多转耗用材料成本=库存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结存的红字金额 案例分析
企业由于5月份未按加权平均单位1.42元计算,多转材料成本(少留库存)金额6 120元(54 400—48 280或1l 360—5 240);6月份未按1.481元计算,多转材料成本金额为1309元 [17 600-16291或1 629—(6 120-5 800)],合计造成企业数量结存1 100(蓝字),金额红字5 800元(多转成本金额为7 429元)即按公式计算:多转材料成本金额=1100*1.481+5800=7429(元)帐务调整: 借:原材料7429 贷:生产成本(或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7429 税务检查案例五
1999年8月,邻厂失火造成火灾,南华立家具厂加工车间及仓库被烧,造成存货损失25万元,该厂在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将这部分损失确定为营业外支出.但税务稽查分局的人员在对 该厂的纳税检查中,发现该企业为投保单位,于是决定做进一步审查.税务人员了解到深圳 安华保险公司已向该厂赔偿了25万元,而查看“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却未有冲减额.经仔细 查账与询问,得知原企业收到保险赔偿费后,将其记人了“应付福利费”项目.借:银行存款250000 贷:应付福利费250000 案例分析
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有赔 偿的部分不得扣除.”《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存货毁损,属非常损失的部分,扣除保 险公司赔偿和残料价值后,计人营业外支出.该厂在收到保险赔偿后,不冲减营业外支出, 而转入”应付福利费",是明显的偷税行为,其目的十分明确,是为了降低当期利润.税务稽 查机关责令该企业调增利润25万元,补缴所得税8.25万元(即250000X 33%),并处以偷税款2倍的罚款.账务调整
借:应付福利费250000 贷:本年利润250000 借:所得税82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825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82500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165000 贷:银行存款247500 税务检查案例六
1996年初税务机关在选案时发现,X X服装有限公司1993年至1995年收入与成本配比情况异常,各销售收人,销售成本及销售毛利情况如下: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利润总额
1993 3 414 946.923 869 918.35—454 971.43—222 326.14 1994 19 656 552.1115 057 694.144 598 857.972 724 141.87 1995 24 224 275.3521 081 354.773 142 920.581 045 918.00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比较三个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体现为-13.396%,13.4%和13%,如果认定1994年与1995年的毛利情况基本属于正常,则1993年应属非正常,即该公司不可能以低于成本价的销售价销售产品,故1993年被确定为检查重点,而检查应从是否转移,隐瞒收入或增加成 本等方面人手.检查方法通过查阅1993年3月份至12月份会计报表,发现3月份至10月份的销售成本均小于销售收入,而11月,12月份销售成本突增并快于销售收入,从而造成的销售成本大于销售收入.因此,税务机关着重对11月,12月份的会计核算情况进行了检查.从销售实现情况方面看,企业产品发出及收人结转符合会计核算和税法的规定,无异常现象,所以销售成本可能存在问题.因此,税务机关将企业1993年的帐簿调税务机关,集中人力进行检查,对企业成本的核算,从材料的购入,领用,形成在产品,产成品及最后实现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重新进行了核算.从产品成本计算单上,发现企业10月份的在产品转入11月,12月份产成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时有十余个品种的产品成本合计虚增285 000元,该部分产品全 部实现销售,而再追溯虚增成本的手段,是以涂改进口原材料发票,增加进口材料价格所致.故1993年实际应为盈利62 673.86元(285 000—222 326.14).处理结果
由于该公司采取虚增成本手段造成1993年假亏损,使获利推迟至1994年,故1994年,1995年为免税.根据税收征管法及所得税法的规定,我们确定该企业1993年为获利,1993年,1994年为免税,对1995年未按规定申报缴纳所得税定性为偷税,补缴偷税额125510.16元并处2倍罚款251020.32元.税务检查案例七1995年6月,税务机关选案时发现,X X服装有限公司1992—1994有关存货及损益状况如下: 1992年1993年1994年
存货35 000 0001 550 0001 500 000 其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500 000520 000480 000 低值易耗品100 000110 000120 000 在产品600 000620 000610 000 产成品33 800 000300 000290 000 产品销售收入-21 000 00080 000 00070 000 000 产品销售成本17 850 00068 000 00059 500 000 产品销售毛利3 150 00012 000 00010 500 000 有关费用4 000 0004 200 0004 500 000 利润总额—850 0007 800 0006 000 000 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1992年底该公司存货中产成品余额达33 800 000元,1993的年底陡降为300 000元.而销售收入1992年为21 000 000元,1993年突增为60 000 000元,1992年企业亏损850 000元,而以后均为盈利.因此对1992的亏损提出疑问.检查方法
(1)对比分析各的销售毛利率都比较均衡,未发现异常现象,根据其行业特点及该企业以销定产的经营状况,年底产成品余额不应过大,而1992年底帐面所反映的所谓产品积压,应做为检查重点.(2)税务机关在检查1993年初出口货物销售收入时发现有35 300 000元的收入其发票与报关单均为1992年开具,因此说明该公司1992年底产成品的大部分都已发出并实现销售,而企业却将该部分的收入及成本转入下年,在下年初做出库处理,故1992年瞒报了收入和利润,经重新计算,该公司1992年应实现销售收入56 300 000元,销售成本47 855 000元,销售毛利8 445 000元,有关费用4 000 000元,利润总额4 445 000元.处理结果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简析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报表舞弊;经营成果
1,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1.1、巨大的利益诱惑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许多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监委的审批。而公司上市后,有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的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1.2、信息不对称
经理层行使经营权,直接指挥并控制企业、会计部门及其核算与报告活动,掌握了充分的内部信息;大股东凭借优势股权成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直接从企业取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监督经理层,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最终控制权,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是局外人,对会计信息的占有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正是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引发了财务报告造假问题。由此可以说,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
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常用的手段
2.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确实被广泛用于舞弊会计报表。
(1)利用资产剥离舞弊会计报表
公司上市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来的优质资产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主体,且已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会计年度,并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主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主体在各会计期间的利润,为公司上市进行财务包装。
(2)利用资产置换舞弊会计报表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或利用“壳资源”继续进行股权融资,资产置换便成为“壳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最常用的手法。而其利用资产置换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以不等价交换获取巨额利润,基本做法是:先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再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改组上市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1)虚构上市公司效益
上市公司虚构经济业务最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将其商品高价出售给其关联企业,使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脱胎换骨。通过直接虚构收入舞弊经营业绩,如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或虚开发票确认收入等。虚构收入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此类情况并不鲜见。
(2)通过内部往来资金舞弊现金流量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将内部往来资金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润色。
2.3、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1)利用会计政策舞弊财务报表
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原则规定的模糊性,往往成为企业操纵、舞弊会计报表的“合理”借口,其主要手法有: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舞弊现金流量。
(2)利用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用会计估计舞弊的常用手法:对存货跌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账款: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列;或应收账款少提准备导致应收账款净变现价值虚增等。
2.4、通过非经常性收入对利润进行操纵
通过收入来舞弊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
这一舞弊手段经常与会计人员错误的职业判断联系在一起,即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为收入。主要包括:(1)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2)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3)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
(2)扩大销售核算范围
主要手段如下:(1)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2)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3)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
3.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的防范对策
3.1、鉴别并剔除报表中的不良资产
去除报表中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等。一些上市公司将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等都列入资产方,打压费用、虚增资产,以调节利润。
3.2、关注关联交易产生的异常利润
去除利润表中异常利润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從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舞弊将特别有效。
3.3、关注企业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变更行为会对会计收益产生影响,这就使其具有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信息的披露,完善政府信息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提高我国市场的有效性,消除存在的功能锁定现象。
3.4、重视公司利润总额中非经常性收入
非经常性收入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收入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数据挖掘,统计方法,神经网络
财务报表舞弊是利用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等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财务报表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的利益,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的良好运行都有很大的危害。财务报表舞弊主要是针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的舞弊,典型的舞弊手段涉及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利用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调节成本费用、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隐藏负债、利用资产减值、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
一、传统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方法
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在总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责,那么如何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存在舞弊是考验注册会计师审计技术的关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强调利用分析性复核、询问、考虑是否存在舞弊风险因素、职业怀疑态度和项目组内部讨论等风险评估程序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利用财务数据分析识别舞弊
在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识别虚假财务报表,通常使用一些暗示可能存在舞弊的“红旗标志”或预警指标,这些指标大多围绕财务数据计算得出,例如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计算观察这些指标的异常发展趋势(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
另外,其他财务预警信号也可能会暗示存在财务报表舞弊,例如公司进行的大量的(或大额的)非常规交易,例如股权转让、受让、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资产重组活动;公司为复杂的交易采用较为激进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例如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的交易、融资租赁业务等;公司期末发生较多的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公司关联交易很多;管理层抛售自身企业的股票;审计报告属于非标意见报告;更换注册会计师;股价异常波动;信息披露不及时;盈利有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趋势相反或增长过快等。
公司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和监管环境存在的预警信号可能表明公司面临舞弊的压力或机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评价信息也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有效识别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机会,例如股权结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等方面是否存在功能性缺陷导致管理层或者是大股东操纵财务报表数据以达到操纵股价或盈余的目的。
以上这些财务报表舞弊识别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注册会计师个体的从业经验和判断技能,缺少系统性、科学性。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舞弊发生并不一定伴随着上述所有指标或信息的异常变化,有些指标或信息不发生变化,指标或信息之间甚至可能发生相反的变化,那么就很难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存在舞弊,缺少系统的模型或工具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注册会计师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专业判断。为了克服已有识别方法和技巧的局限性,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很多学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识别财务报表舞弊。
根据Usama M.Fayyad给出的定义: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未知的、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和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可粗分为:统计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决策树方法、基于范例的推理方法、遗传算法、粗集方法、模糊集合方法等。统计方法可细分为: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细分为:前向神经网络(BP算法、径向基函数网络等)、自组织神经网络、反馈式网络等。
二、利用统计学技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当前应用最多的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数据挖掘技术。
(一)方法描述
1、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该种方法先考察舞弊公司和控制样本公司(正常的非舞弊公司,以下同)两个样本组的11个指标的欺诈期间与欺诈前一年的差额,并进行正负号的调整后,对于舞弊公司来说使之变动方向一致,然后将各样本指标值转化为(0,1)二元变量,即将指标数值>0的赋为1,数值≤0的赋为0,其次将各样本公司在指标系列中出现的正值进行加总,计为变量n,对该变量在两个样本组间的分布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舞弊组公司再考察的指标系列中出现正值的次数在统计上显著大于正常组公司,在总体误判个数最低的前提下,然后选择一个I型错判个数较小(即将会计舞弊公司误判为正常公司的次数)的n值作为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一个依据,大于该n值,判断为舞弊,反之为正常。总体准确率为86%,I型错判率为20%,Ⅱ型(即将正常舞弊公司误判为会计舞弊公司的次数)错判率7%。
2、多元判别分析法(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
该方法通过若干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舞弊组公司和正常组公司的相关数据回归得出相关系数的估计值,根据两样本组同类均值处的线性判别函数值的不同,找出判别点,如果一家公司相关指标数据代入判别模型,判别得分高于判别点的说明存在财务报表舞弊嫌疑,小于判别点则说明这家公司不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总体准确率为70.1%,I型错判率为33.3%,Ⅱ型错判率26.5%。
3、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s:DCM)
(1)双值因变量的线性概率模型(Linear Probability Models:LPM)
LMP是普通线性回归的一种变形,其因变量Y是0-1型变量。假设Yi=1的概率(即公司违约的概率)为Pi,则Yi=0的概率(即公司不违约的概率)为1-Pi,于是我们可以把线性概率模型写成以下形式:
该模型同样也要选择一个判别点,如果一家公司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得到的数值大于判别点的说明有财务报表舞弊的嫌疑,否则判定为正常公司。线性概率模型的最大优点就是直观易懂,βj度量了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因素χj的变化导致舞弊概率变化的幅度,βj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因素χj在众多影响公司违约的因素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回判准确率在75.82%,预测准确率在66.67%。
(2)二元Logit回归模型
该模型是现有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判别模型。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模型表示如下:
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代入该模型得出的P大于0.5说明该公司被判别为舞弊公司,小于0.5则被判为正常公司。
(3)二元Probit回归模型
Beneish(1999)以1987-1993年间受美国证监会处罚的74家公司为会计舞弊样本,选用8个财务指标,建立Probit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准确率达到75%。同时也指出了该模型的缺陷:财务数据的歪曲必须是产生于盈余管理而非其他因素;该模型只能鉴别增加收益的盈余管理,对于减少收益的行为则无能为力。
4、贝叶斯判别法
此外,李延喜等(2007)运用贝叶斯判别分析进行横向对比与分类判别,通过构建利润操纵和无利润操纵两类分类识别模型,如果一个公司的被选指标计算后Y利润操纵〉Y无利润操纵,则判定该公司具有利润操纵行为,否则为无利润操纵行为。模型的回代法的正确率在71.4%,交互验证法的正确率为68.6%。
5、系统聚类分析法
系统聚类法先将数据标准化变换后,先各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最相似的两类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欧式距离,一直到持续到所有对象归为一类为止。
(二)统计学分析方法识别舞弊方法的述评
利用统计方法识别舞弊公司的判别率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就是选择的模型不同,每一种模型都有各自的条件要求,如果忽略了模型内在的假设条件,那么回归的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多元判别分析法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误差项必须符合最小二乘法的严格假设条件,而现实中的样本数据往往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大大限制了多元线形判别模型的使用范围。应用时,若没有符合这些假设条件,得到的估计值就不可能是无偏的、有效的。当然,也有许多研究在大样本的情况下,近似的使用多元线形判别模型。
LMP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模型明显存在异方差的问题,第二,在只有两种取值(0和1)的情况下,随机扰动项μ已不再服从正态分布,这两点违背了高斯-马尔科夫定理,使得我们无法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和检验。当然,在大样本的情况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的两个缺陷;最后,简单的回归估计所得出来的概率值可能会落到0~1区域之外,这大大降低了LPM模型的解释能力。而且对因变量的概率服从何种分布并不知道的情况下,也不能使用最大似然法来估计参数。
二元Logit回归模型较好地克服了LPM模型的缺陷,该模型已知因变量(0-1型变量)的概率分布服从逻辑分布,这样就可以使用最大似然法来做回归估计。LPM的斜率是固定不变的,而二元Logit模型的斜率则是可变的。二元Probit回归模型与二元Logit回归模型差别不大,不同之处在于该模型是在二元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因而多数学者选择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
方军雄(2003)比较了LPM和二元Logit回归模型,得出二元Logit回归模型比LPM优越。毛道维、朱敏(2006)比较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和二元Logit回归模型识别舞弊的效果,得出二元Logit回归模型较优。
虽然同样使用二元Logit回归方程来识别舞弊,但是总体准确率差别较大。方军雄(2003)使用该模型的回判准确率在64.84%,预测准确率在72.22%。陈国欣等(2007)使用Logit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在95.1%。毛道维、朱敏(2006)使用该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在77.9%。陈收等(2007)使用该模型的回判准确率在80.9%,预测准确率在68.25%。娄权(2003)使用该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在83.3%。分析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主要是由于指标的选取仅限于财务指标,如果考虑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管理当局特征等,会提高模型的有效性。第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成立较晚,所以样本数量不大。所以对一些需要大样本条件下的模型如果使用小规模样本的估计效果就不会理想。第三,虽然logit回归模型是具有二分性质的概率模型,其前提比较宽松,但是使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仍要处理选取指标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一般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或先前或向后逐步回归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总体准确率较高的模型在运用时都对指标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赵英林、陈素华(2007)采用因子分析法与Logit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的正确率为79.7%。梅国平等(2006)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建立多元判别模型识别舞弊的准确率达到95%。
统计方法大部分都是线形模型,因为舞弊的路径可能是非线性的,因而削弱了线性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为了克服线性模型的固有局限,近几年又发展出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粗糙集等非线性的数据挖掘技术来识别舞弊,总体识别效果较理想。
三、利用神经网络混合模型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方法
Green and Choi(1997)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财务欺诈进行聚类分析。通过使用三种不同的期望方法构建的模型分别为:单一百分比变化神经网络(SPCNN);普通年数总和平均权重神经网络(PSYDNN);增量年数总和平均权重神经网络(ISYDNN)。第二种在混合样本中得到了最高的正确率。蔡志岳、吴世农(2006)将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利用混合BP神经网络来识别舞弊。BP神经网络不需要确认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对变量的分布或彼此之间是否高度相关也无任何要求。而且混合BP神经网络模型的总体预测正确率和回判正确率都高于二元Logit回归模型。梁杰等(2006)利用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识别舞弊。刘君,王理平(2006)基于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财务舞弊,其模型综合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的优点,得出的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86.7%,回判正确率更高。Fanning等(1998)运用Logit回归、直线判别、二次判别、神经网络四种方法,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比其它方法更具预测能力。Lin等(2003)根据会计收益指标和会计收益趋势构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NN)的财务舞弊判别模型,FNN模型融合了模糊回归(Fuzzy logic)、神经网络(Networks)及其他的方法来模拟人类理性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模型的评价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减少审计师的偏见或弥补审计师的不足。
谯虹、贺昌政(2007)利用GMDH(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数据分组处理方法)技术,通过计算机筛选出能显著反映虚假财务报告的关键异动指标来识别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GMDH是自组织数据挖掘的核心技术,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够避开人为干扰因素,自动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重要影响因素,归纳性推理,经过计算机自动生成模型。同时,它能自动地将建模的数据分成训练集、监测集和预测集,从而使得模型具有良好的推广能力。GMDH技术适应样本量小,有噪声的数据,比较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情况,并且GMDH方法可以不必顾虑在计量经济分析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也不用对样本数据变量正态分布检验以及其他处理。GMDH可以同时建立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模型,两个模型的拟合能力分别在82%和84%,模型的预测和推广能力达到100%。并且,非线性模型拟合能力和推广能力更强,单独对于造假公司总体判别率正确率比线性模型高,达到93.33%。而线性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主要指标和判别结果的正负相关关系,对于筛选出正常公司能力较高,可以达到90%。
首先,神经网络一个固有弱点是它的内部结构好像一个“黑箱”,连接权重通常没有明显的解释,也无法量化,导致神经网络缺乏解释能力,而且不像计量经济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既不能确定结果的精确度,也不能确定结果的统计可信性。其次,神经网络的结构绝大部分来自反复验证,但是如果“训练过度”,这种模型对训练集会有很高的准确率,而一旦离开训练集应用到其他数据,很可能准确度急剧下降。最后,建立一个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数据和长时间的训练。
四、利用其他数据挖掘技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方法
(一)粗糙集判别法
李政等(2006)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粗糙集来识别舞弊公司,粗糙集对历史数据的分布也没有严格要求,无需提供问题所需处理的数据集合外的任何先验信息,比较客观地描述现实问题的不确定性,同时由所得出的规则可读性强。但粗集的数学基础是集合论,难以直接处理连续的属性。而现实信息表中连续属性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是制约粗集理论实用化的难点。非舞弊的回判正确率为97.8%,舞弊的回判正确率为66%;非舞弊的预测正确率为98.1%,舞弊的预测正确率为68%。
(二)奔福德判别法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 篇5
一、选题理由;
21 世纪以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 年12 月,曾经世界500 强第七位的美国天然气巨头安然公司突然提出破产申请,投下一枚财务报告舞弊的重型炸弹。此后,施乐、世界通信、北电网络等世界500 强企业也相继出现隐瞒重大事项、虚增利润等虚假情况,从而导致了这些巨头的破产。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震惊了全世界,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财务舞弊问题的深刻反思。近几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愈演愈烈。这些舞弊行为的发生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每年我国都有数十家上市公司被暴露出财务舞弊问题而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而这些舞弊公司也只是冰山的一角,仍然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躲过了监管机构的处罚。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并且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一旦放任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继续滋生,将恶化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无法给优质企业提供有效地融资渠道,也无法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有秩序的投资环境,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探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成因、如何识别舞弊并提出防治对策是保证证券市场合理化运作、促进社会经济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和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计划进度和预期进展情况;
四、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归纳法和演绎法。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的理论观点。该方法主要运用于对文章整体的组织。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财务报告舞弊动因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以及手段。
3.调查研究。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全国近十年所出现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为实证研究提供数据前提。
4.实证研究。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具体的.技术路线为:首先采用T 检验法对各研究变量在舞弊与非舞弊两组样本数据中进行显著性水平测试,剔除其中的非显著性变量。其次,运用Logistic 回归法构建舞弊识别模型,并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
五、研究主要内容(写作提纲);
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概念以及意义)
二、财务报告舞弊概述
(一)财务报告舞弊现状
(二)财务报告舞弊成因
三、财务报告舞弊手段与识别方法
(一)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二)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方法
四、财务报告舞弊防范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
(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三)改善管理者激励机制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加大会计报告舞弊的惩罚力度
(六)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完善
五、结束语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吕 磊.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行为及防范措施 [J]. 经济师 ,,(9).
[2] 候普涛. 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分析与防治 [J]. 中国连锁,2013,(8).
[3] 任 茜. 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6).
[4] 段凤贤; 李欣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J]. 时代金融.2013,(23).
[5] 陈鹏鹏. 基于SPSS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 [J]. 价值工程,2013,(22).
[6] 王锡钢; 张海燕.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 [J]. 现代商业,2013,(21).
[7] 景川龙.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方法分析 [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4).
[8] 苏华董.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探讨 [J]. 经济研究导刊,20013,(16).
[9] 刘萌; 袁建华.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防范对策研究
[J]. 新会计,2013,(5).
浅析财务报表舞弊 篇6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却触目惊心:一方面, 从数量上看, 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上市公司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更多, 仅06、07两年就有40多家上市公司因此被处罚;另一方面, 从影响来看, 财务报告舞弊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影响恶劣,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 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 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舞弊指有意地、故意错报或遗漏重要事实, 或者误导性会计数据, 以及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起考虑时, 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和调整他的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我们将其简化就是财务报表中的故意错报和遗漏。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成本
一些研究机构以公开的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以及成本做了研究, 在此先做简单的介绍:
(一) 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
财务报告舞弊的典型手法是虚报收入和高估资产。几乎超过一半的报表舞弊, 都采取了这两种手法。
虚报收入包括确认虚假收入、确认未实现收入。前者包括错误地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错误的销售截止等。后者如确认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委托出售的商品。这一手法一般只用于会计期末发生的交易。
高估资产, 包括确认虚构或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本该费用化的项目资本化, 采用错误的计价基础确认现存资产的价值等方式。根据统计, 高估资产频率最高的科目是存货;应收账款;设备;应收票据;现金;投资;专利等。
其他舞弊手法有少报费用和负债、滥用资产、对财务报表项目的不恰当披露等
(二) 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
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包括为舞弊付出的代价, 笔者认为, 很难进行量化:首先, 只有很少一部分舞弊行为会被发现, 即使发现了, 公司也会把责任完全推给舞弊肇事者, 而罪魁祸首即更高层的管理者却仍然稳坐钓鱼台;其次, 舞弊行为并不是完全被揭露, 很多公司认为解雇舞弊肇事者后就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而财务报表舞弊成本的公开统计数据就仅仅是一种估计, 毕竟并非所有的财务报表舞弊都会被发现, 况且, 上市公司也不愿意成为这方面的榜样, 因此要确认实际的总成本是不可能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评定和估计财务报表舞弊发生成本的精确方法。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形成, 预防和发现
(一) 形成
关于财务报表舞弊的形成原因又很多, 关于这方面的解释主要有GONG理论、冰山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 如果存在以下情况, 财务报表舞弊很可能就会发生:
1、存在对财务报表舞弊有利的条件。
2、公司管理存在缺陷, 使财务报表舞弊的机会和动机 (比如经济利得) 存在。
3、从事财务报表舞弊后可以从会计准则或者其他的法律法规中找到看似合理的解释。
总结一下, 条件、管理缺陷以及“合理”解释将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二) 预防
在笔者看来, 不应等到舞弊行为暴露之后才解决, 防患于未然也是很重要的。建立和监控持续改进机制, 扼杀舞弊动机、机会和建立企业内部监管, 是预防财务报表舞弊最有效地方式。该连续机制的组成要素包括:
1、严谨的公司治理;
2、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
3、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结构;
4、一个内部审计功能;
5、客观独立的外部审计。
笔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公司治理有内外两种机制构成, 为了创造和增加股东价值的目的管理、引导和监控公司行为。内部机制主要有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外部机制主要指财务报告使用者,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等。值得注意的是, 公司治理存在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司将从事财务报表舞弊, 只要是治理结构负起相应的责任即可。
公司采必须有一个从事舞弊性财务报表的编制的理由, 而其传播也必定要有机会, 如果舞弊者发现一套可被接受的会计方案能“合理”解释其舞弊行为, 就可能从事舞弊。所以, 我认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预防焦点应该集中在前面所提到的条件、解释、管理上。
(三) 发现
公司只通过预防通常不能阻止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 相关的会计人员, 如内部审计人员, 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关注相应的舞弊标志, 如“红色信号”;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风险;充分考虑舞弊的可能性, 如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较高, 关联方关系较为复杂的企业舞弊行为也极可能发生。
从财务报表角度来看, 我们应当对财务报表重要项目和事项进行关注以防止财务报表舞弊。
1、关注重要项目和事项。对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涉及的财务报表科目进行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建工程、预计负债、金融资产等;利润表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表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些项目是报表舞弊的直接科目, 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往来结算以及经济利益的流入情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比较财务报表, 一般情况下, 各项目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但若发生资产重组, 引起项目的重大变化, 则应引起重视, 应进一步分析, 看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2、关注各项财务指标及比率变化, 并对其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总所周知同一行业同一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预测。如果财务比率变化差异大, 则可能存在财务报表舞弊, 可以进一步分析, 判断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
(1) 存货比重上升且周转率下降。如果存货的上升比重明显超过了销售收入增加的幅度, 则要注意是否存在低估售出存货成本, 虚增利润的舞弊行为。
(2) 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当期增加较多。要查看是否利用这些项目高估资产的行为。
(3) 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如果同行业相比, 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较高, 横向比较也发生重大变化, 则观察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的舞弊行为是否存在。
(4) 期间费用的趋势变化。营业费用相对数较①前期下降, 或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值, 管理费用的金额大幅度的变化;财务费用与借款的相比, 明显异于银行利率, 则这期间费用的舞弊行为很可能存在。
(5) 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异常变化。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若存在高度收入的情况下, 这个指标不再持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而较前期明显降低或出现金额非正常膨胀的情况。
(5)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或投资收益绝对额发生重大变化。若本期投资行为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但上述想象出现, 则有可能通过不恰当的计量方法确认资产价值, 利用子公司多计收益的舞弊行为。
除以上指标外还存在很多, 如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 一旦出现异常现象, 都要注意, 比较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只有谨慎, 才可能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3、通过关联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由于在同一公司中, 部分财务指标存在勾稽关系, 因此, 通过关联指标比较分析也是揭露可能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有效方法。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关系等等。
这些在审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用的一些方法, 但并不是说只要利用这些方法财务舞弊行为就一定能够得到揭露, 还要综合运用其他理论和方法。前面已经提到不可能完全揭露财务舞弊行为, 因此, 笔者认为只要用恰当的方法将财务舞弊行为造成的后果调整在可控范围内, 并且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没有多大影响, 那么就可以认为我们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是有效的。
四、结论
财务报告舞弊的历史已经有300多年了, 一直令会计界头痛。如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这不仅是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人员探讨的课题, 更是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 本文讲述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基本理论, 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着手, 分别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报表分析这两大方面, 对防治企业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几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希望对财务报表投资者有帮助。
摘要:财务报表对于投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但近年来财务报表舞弊日益严重, 针对这种现象, 本文讲述了财务报表舞弊的基本内容:定义和手法, 解析了形成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和发现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手法,形成,预防,发现
参考文献
[1]、严艳.也谈财务报告舞弊的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8) .
[2]、张文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索识别与评估[J], 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8, (1) .
[3]、邵辉.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 2008, (10) .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分析 篇7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关联交易
1 通过不恰当的关联交易舞弊
(1) 转嫁费用负担。
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转嫁给关联企业以降低自身的成本费用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 蓝天集团为其上市公司支付广告费, 理由是上市公司做广告也有助于提高母公司的形象。
(2) 转让资产。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 或关联企业将优质资产卖给上市公司等。
(3) 关联资产租赁。
以低于市场价格租赁关联企业的资产, 以较少的租赁费取得较高的租赁资产收益。
(4) 资产置换或股权置换。
例如, *ST大菲2000年到2002年连续三年通过资产置换的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利润。
(5) 非公允购销业务。
以低于或高于市场价格向关联公司提供原材料或服务, 或以低于或高于市场价格向关联公司购买产品或服务。例如, 湖北宜化在1998年通过关联购销获利7215万元, 占净利润的75%。
2 虚假确认收入
即不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来确认收入, 而是根据需要提前或推迟确认甚至虚假制造收入。
(1) 提前确认收入。
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确认收入。例如, 2000年4月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杜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价值1757.09万元的固定资产, 在所有权尚未转移、货款尚未收到的情况下, 确认该项资产实现销售收入1757.09万元, 同时确认利润433.6万元。
(2) 递延确认收入。
把本应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提前予以确认。例如, 2000年4月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杜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价值1757.09万元的固定资产, 在所有权尚未转移、货款尚未收到的情况下, 确认该项资产实现销售收入1757.09万元, 同时确认利润433.6万元。
(3) 虚构销售活动。
对不存在的销售业务, 按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 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和合同, 填制虚假发票和出库单, 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 以此达到既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又规避增值税交税负担的目的。例如, 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 其中, 1999年为1.78亿元, 2000年为5.67亿元。
(4) 资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
公司将资产转移给购货方, 却仍然保留与该资产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例如公司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股权等交易中, 如果相关资产未办理交接过户手续, 则不能确认收入。例如, 1995-1996年, 张家界股份公司先后与张家界电业局、深圳全达贸易有限公司、深圳达佳实业公司签订了364亩土地转让合同, 转让金额合计7965.9万元, 并约定土地使用权证在买方付款后移交。但是, 张家界股份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 亦未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 将合同约定的7965.9万元转让金确认为1996年的收入, 使收入虚增7965.9万元, 税前利润虚增2165万元。
3 虚假确认资产
(1) 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 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 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上市公司往往在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 通过资产评估, 将坏帐、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 冲抵“资本公积”, 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 虚增利润的目的。如百花村2002年年终向非关联方出售门面房, 账面价值50.7万元, 账面净值仅为24.9万元, 但评估值却高达705.68万元, 公司最终获得778.5万元的收益。
(2) 应收项目舞弊。
赊销是企业扩大销售, 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和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是商业信用的一种体现。然而, 不少企业利用经济活动的复杂多样性, 虚构商业信用从而夸大收入, 虚增经营成果, 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企业还可将本可收回的账款作为坏账予以核销或者将重新收回但已经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的款项不入账。2007年1月31日, 华源制药公司因在财务报告中虚增应收账款和投资收益、虚增利润、少计坏账准备等行为, 被财政部给予通报及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4 虚假确认负债、费用
(1) 应付账款舞弊。应付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收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往往利用入账时间做文章。主要手段有企业的若干应付账款明细款项长期未付而挂账;虚列应付账款, 虚增制造费用;利用应付账款, 贪污现金折扣, 有些企业在支付货款符合现金折扣的条件下, 按总额支付, 然后从对方套取现金私分或留存小金库;用商品抵顶应付账款, 隐瞒收入, 有些企业利用商品抵顶债务, 不通过商品销售核算, 隐瞒商品销售收入, 偷税漏税等等。
(2) 债权债务不对应, 手续不合法、不完备, 确认不及时等。
(3) 费用过度资本化。有些公司故意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 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 以此虚增利润。
(4) 生产费用的舞弊。首先, 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项目。如原材料核算以领代耗, 将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的材料全部列入本期产品成本, 或将应由以前各期预提的外购燃料动力费用全部列入本期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中。其次, 虚增或虚减生产成本。主要通过多计生产工人人数和生产工时虚增直接人工费用, 或是直接提高材料单价, 增加产品直接材料费用, 从而影响到产成品成本的归集和销售成本的结转, 以至于利润被操纵。再次, 利用成本费用账户, 隐瞒企业的对外投资。企业将存货用于投资后直接计入生产成本项目, 没有通过长期投资科目, 这样虚增了企业成本, 又隐瞒了投资收益, 从而减少企业的利润, 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
5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1) 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例如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借款费用, 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 可以资本化, 计入长期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 应计入当期损益。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公司利用利息资本化终止时间的规定进行舞弊。
(2) 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
例如延长折旧年限、将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 不计或者少计折旧、坏账准备、减值准备, 隐匿费用、成本支出、损失或费用挂账来调节利润。例如, 深纺织2003年在未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 将原来对纺织类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年增至14年, 使公司当年利润增加195.27万元。
(3) 选用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操纵利润。以泰科并购AMP公司为例, 泰科于1998年底开始对AMP公司进行收购, 收购于1999年初完成。AMP公司1998年的第四季度息税前利润为8500万美元, 可是到了1999年第一季度 (合并完成的前一季度) , 却突然下降为-1200万美元, 而到了1999年第二季度 (合并完成后的第一个季度) , 又迅速增至24500万美元。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就在于1999年第一季度计提了巨额的存货减值准备, 提前“释放”了本应属于1999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成本。
6 隐瞒应披露事项
隐瞒重大担保、重要的或有事项或者重大关联交易等严重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 都会造成信息使用者的重大信息误解。
参考文献
[1]符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治理[J].中国商界, 2009, (9) .
[2]胡品, 范玉芳, 赵彩霞.企业管理内部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8, (49) .
[3]陈建军.财务报表舞弊对策探讨[J].财政监督, 2009, (2) .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与治理对策 篇8
财务报表舞弊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财务报表舞弊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舞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利益。舞弊通常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舞弊的手段是欺骗性的。(2)舞弊通常采用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3)舞弊的性质是违法或违规的。(4)舞弊的动机是有意识的。即舞弊者往往是为了实现舞弊的结果,获得其自身的某种利益而策划、制造舞弊行为。
二、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1.虚增销售收入。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1)提前确认收入。这一舞弊手段经常与会计人员错误的职业判断联系在一起,即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为收入。主要包括:(1)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2)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3)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4)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2)虚构客户。有些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日前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3)扩大销售核算范围。主要手段有:(1)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2)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3)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4)进行三方交易。这种舞弊手段最简单,就是互相交易,彼此虚增资产和收益,这种伎俩最适用的场所是一方提供劳务,另外一方提供商品。由于直接对敲容易引起审计师怀疑,上市公司会经过中间桥梁公司,A卖给B,B卖给C,C再卖给A。
2.多计应收账款。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的。多计应收账款和虚增销售收入是紧密相连的,一般的情况就是在虚增销售收入的同时多计应收账款。但是这种舞弊手法很容易被审计人员通过函证发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伴随着应收账款的转移,具体的做法是将应收账款让售给专门的财务公司,伪造金融单证或者在金融机构配合下,以虚构的银行存款“收回”应收账款。
3.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从理论上说,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与财务舞弊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确实以公允的价格定价,且在报表及附注中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做了恰当的披露,则不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但事实上,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都采用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这样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4.随意改变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的性质。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人当期销售费用,或者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这一政策的变化对于广告费用支出较大的消费品类公司影响很大。而对于使用控股公司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种情况是由控股公司支付当期广告费用,而上市公司则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公司作为商标使用费;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前一种情况高估了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后一种情况则是低估了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治理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科学性、适用性。从我国实际情况来讲,会计准则的修改制定并未经过“充分程序”,其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公平性以及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约束能力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及时修改完善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会计核算准则,加强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及会计方法变更的约束能力,提高其普遍适用性及相对稳定性,是防止合理性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任务。
2.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财务报表舞弊与会计信息失真往往正是在单位领导人的教唆指使下造成的。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杜绝单位领导人的违法行为。其措施如下:一是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使其正确认识个人、小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主观上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采取法律约束,明确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与义务,对其违法违纪行为一定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制其按法律规定办事。
3.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在制衡代理方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上的权力方面,除了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外,还应加快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减少会计造假的机会。可以采取委派财务总监或是实行“会计委派制”等方式。
4.确立以现金流量为主的现代企业考绩评价体系。为了解决传统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营业利润考绩评价制度的固有缺陷(如营业利润容易受到成本费用摊配的影响),可以考虑建立以现金流量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抑制上市公司利用估价和分摊来操纵利润的会计舞弊行为,同时也可以使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可缉核性更强,也使得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评价更显客观、公正。一个可行的做法就是要求上市企业在发布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同时,也发布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以便于市场投资者分析研究。由于目前上市公司中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会计信息,因此设计一套以目前的权责发生制下已生成的会计信息为原始数据,以收付实现制原则来处理同一会计信息并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财务会计软件,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
5.加强会计工作反假账的技术措施。现代企业大多采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账务。而现在市面出售的财务核算软件,大多具有强大的反结账、反过账功能。比起传统的手工记账核算体系来说,即使工作量再大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如果纯粹出于造假的需要而必须重新处理已形成的会计档案,也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很方便地实现,且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即便是几期或几年的)。改进的办法之一就是在上市公司中普遍推行基于ERP的会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这样,如果企业要进行会计造假而使用反结账、反过账功能,则会因为与会计核算处理相关的物流处理分布在各个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点上,且各信息处理点的物流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逆,从而使得造假的难度加大、成本增高。这些都会极大地抑制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还可以考虑加强证交所与税务、工商、海关、银行的信息共享,及时地发现和稽核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
6.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适当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现行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是由本单位经营者直接聘任的,由于利益驱动的原因,会计人员的权益倾向于本企业,这种管理体制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弱化的一个原因。要切实解决这一涉及体制监管方面的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人员的单位、部门管理体制。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做法,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由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委派制是指委托人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以改变在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企业经营者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委派制改变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使会计人员从单位的人事管理中分离出来,改变了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依附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排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会计人员能够真正履行财务监督的职能,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 篇9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对策
放眼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各大集团公司中的财务报表却并不能如预期准确如实的反应实际情况。为了投资、利益回报, 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屡见不鲜。财务报表舞弊会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持续的恶化势必会造成社会信誉危机。在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财务舞弊的审计工作应当被提起重视, 重视审计对策, 加强审计力度, 以期实现相对健康的财务状况表现。针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相关问题, 需要我们对于财务报表舞弊出现的原因以及表现做出介绍, 从而对症下药, 找到相应有利的审计对策。
一、财务报表舞弊出现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恶性影响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说会计主体, 为了运营的需要必须向外界提供反映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的财务报表, 专业的财务报表需要包含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现金流量表或者是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1]。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就是主观的对于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欺骗性或者是错误的修改, 以期实现欺骗报表使用者。在诸多的财务报表舞弊现象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夸大自身资产和收入, 在对于自身负债上主观减少虚报等等。
(一) 财务报表舞弊出现的原因
首先财务报表体现出的盈利状况不仅能够在资本市场效率方面体现出一个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前景, 并且有时这个财务报表的情况还与领导层面的股权分红相关联, 很多高级领导职位的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 会通过财务报表的虚报, 增加个人利益。在实际的财务报表中, 如果公司主观有一种战略就是要去满足或者超过预期的盈利状况, 这就在无形中会迫使管理人员去虚报财务状况, 甚至会得到某种程度上的鼓励去进行舞弊行为。
其次现在上市公司为了在股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资金, 会导致出现肆意编造财务信息的情况。像这种超额的经济利益驱使也是财务报表舞弊发生的诱因之一, 通过财务报表的虚报可以获得更加长期的融资和额外的资本投资;进行股票价值的维持或增加;即便是不好的财务绩效也要通过虚假信息进行舞弊, 从表面上解决财务困难[1]。
再次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问题。不管怎么说, 财务报表是直接出自财务人员之手, 出现舞弊现象, 财务会计人员是直接的参与者,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总是不注重自身职业道德, 再加上企业不去制定统一的会计职业准则, 就会在法律意识薄弱的前提下为了迎合公司利益需求做出违法乱纪的舞弊现象。当然在此其中, 也不缺少个人利益的趋势, 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二) 财务报表舞弊造成的恶性影响
财务报表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 企业管理的决策层是依据财务报表来把握企业过程的成就与企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预测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因此财务报表舞弊的话,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下, 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操作, 从长远来看会使得相关决策没有理论依据, 并且严重弱化了财务报表本身所具有的职能。久而久之, 就会导致管理当局决策失真。长此以往, 企业基础管理与内控机制就会受到威胁, 严重制约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除此之外, 财务报表还影响三大相关方的决策。如果舞弊失实, 就会对于很多相关的决策造成颠覆性的危害。相关方包含潜在的投资者, 还有企业员工和政府调控部门。潜在的投资者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表现决定是否要投资该企业, 公司内部员工也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看到自己的应有权益是否得以实现并据此与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对比, 决定是否符合自己预期目标, 而政府部门根据财务报表的情况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把握, 从而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2]。如果财务报表舞弊, 三方就会做出错误甚至截然相反的决定, 这样一来就会五行中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环境, 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背道而驰。
再有就是一种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 财务报表舞弊必然不利于诚信体系建设。在会计行业中, 参与者的诚信是本行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假的财务信息或者说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会严重的破坏经济效率和效益, 造成市场秩序破坏, 出现诚信危机, 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大的阻碍。
二、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审计的相关有力对策
针对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对于审计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 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程序需要规范
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要加强舞弊迹象的识别。要加强审计参与人员的职业素养, 能够准确识别出潜在或者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迹象。其次要能够准确科学的对于财务报表进行评价, 对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风险要及时纠正, 因为相关数据之间与公司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关系, 影响着决策的准确性。再次对于审计的实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有一个特定的小组, 小组的参与人员必须是经验丰富或者是技能出众的人员。审计中的相关程序和不当之处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 以适应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2]。最后审计一定要实施才能得到效果, 尤其是进行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 针对于此必须要对审计的范围进行扩大, 甚至修改审计的程序, 并且还要对于审计意见与结论进行合理保证。除此之外, 要着重强调对于审计方法的优化, 要通过专业的辨识进行合理审计。
(二) 在进行审计的同时最终要的一点是需要了解所需要审计客户的经营状况
审计的目的就是对于企业运行状况提出意见和问题, 因为要对客户的经济情况做好深入地剖析和探究, 参与人员要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客户信息。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所存在外在竞争情况和经济发展程度, 而且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和实际的财务结构。只有深入地对企业进行了解, 才能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于财务报表的舞弊迹象进行准确把握。使得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能在实施工作当中了解到所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以便提前找到应对策略, 从而进一步加强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质量和水平[1]。
(三) 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要做好实地调查,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多邀请业界经验丰富的专家
审计参与人员在进行拓宽范围同时能够提高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概率。在进行调查工作的时候, 审计人员要做好外部和内部的双重调查。作为外部的要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的调查, 对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作为内部的审计调查, 要加强与内部工作人员的调查询问, 以此来获得企业详尽并且准确的信息。
三、小结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但是我们需要认清的是中国经济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 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现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同时也是更深层次道德信念的凸显。因此, 对于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相关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问题, 需要企业以及投资者还有政府三方做好三位一体的监督和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我们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加强舞弊现象的缩减, 才能使市场经济秩序恢复平稳, 使中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季君.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J].商.会计审计.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 篇10
一、财务报表舞弊原因
1.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外部原因
(1) 法律环境的缺陷
第一, 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
财务会计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其法规的制定应符合财务会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 尤其是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 必须符合财务管理、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
第二, 是受财务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制约。
财务会计法规中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和判定标准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以便于执法部门对会计舞弊行为的认定和管理, 这就要求制定财务会计法规不仅要有原则要求, 还要制定体现各种原则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为财务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 是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制约。
经营者或员工财经法纪观念淡薄, 受利益驱动影响, 采取各种手段侵占国家利益, 弄虚作假, 从而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2) 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第一, 保荐制度不完善。
2004年2月1日正式施行保荐制, 由保荐机构和保荐人推荐上市, 对上市公司质量负责。保荐制度下, 证监会推行的是询价制, 即保荐机构和保荐人发行前就发行价格向机构投资询价, 向发行价格的市场化更进了一步。但机构投资者并不能完全代表广大的中小投资者, 而且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 更容易使得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联合造假操纵股价。
第二, 配股政策不完善。
净资产收益率一直是配股政策强调的对象。根据契约理论, 假设企业以会计数据为唯一指标, 那么契约关系人 (如企业管理者) 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有动机和机会进行操纵。
第三, 摘牌制度不完善。
根据《证券法》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的规定, 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 其股票将被中止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上市公司和相关利益主体会采用各种手段保护壳资源, 包括操纵会计指标。
(3) 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
我国目前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 而这些监督部门又按一定的权限分别划定监管范围。但还是存在一些交叉重叠的领域, 因而会有职责不清的问题。
(4)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空隙
与其他法规相比, 会计准则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对会计实务起规范作用, 而且给予会计实务大量自由选择的余地。会计准则之所以具有可选择性, 是由会计本身具有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的双重特性决定的, 因而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同时也给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达到盈余操纵创造出一个空间。
2.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内部原因
(1) 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
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占控股地位, 自然代表国家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 而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虽然人数众多却处于票数上的劣势, 这就使得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 出现了公司治理上的“无效区”。
(2) “内部人控制”利益结构失衡
所谓“内部人控制”, 即企业的外部人 (包括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 监督不力, 企业的内部成员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普遍存在, 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所固有的制衡机制的功能消失了。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
1.资产舞弊
(1) 现金舞弊
现金舞弊在现实中是最容易被忽略, 但也最为常见。年度财务舞弊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现金舞弊的泛滥成灾, 其中有一半以上甚至是绝大多数都是现金舞弊。
(2) 存货舞弊
存货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项目, 在大多数情况下, 存货是流动资产的最大组成部分, 具有种类多、价值差异大、成本计算复杂、存放分散的特点。企业正是利用存货这些特点为审计带来的不便进行舞弊。
(3) 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上的舞弊, 主要表现在滥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会计准则采取的这种会计处理的灵活性, 为上市公司调节盈利提供了机会。
2.负债舞弊
(1) 少计应付账款, 隐瞒负债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往往利用入账时间做文章, 例如材料已入库, 有材料入库凭证, 但是购货发票尚未收到, 这种情况下应确认负债的存在增加应付账款, 而舞弊企业则有意漏计;再如推迟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 将本期应计入的应付账款拖延到下期。
(2) 虚列应付账款, 调节成本费用
企业设置虚假费用项目, 虚列应付账款, 如企业实际已用存款付清了一笔装修费, 但是在会计处理上虚增了管理费用, 虚增部分则计入应付账款下, 从而挤占了利润, 调节了利润。
3.收入舞弊
(1) 虚构交易事实
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是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 所谓“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济业务”。
(2) 截期舞弊
截期舞弊是指利用时间性差异来实现舞弊, 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前确认收益, 另一种是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
(3)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资产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费用分担等。关联方交易并不一定导致会计报表粉饰, 如果关联方交易确实以公允价格定价, 就不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但是, 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 公允价值又是何其难求也, 为此, 关联交易中的公允价值, 就成了某些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粉饰报表的工具。[1]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方法及识别技术
1.分析性程序
分析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公司重要的比率或趋势, 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2.函证
所谓函证,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印证被审计公司会计记录所载事项, 防止被审计公司弄虚作假, 以被审计单位名义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方法。注册会计师通常应对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已购买尚未交割的投资、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及或有事项、重大或异常的交易等项目实施函证。通过函证, 特别是对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的函证, 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重要的外部证据, 这是对付舞弊的锐利武器。[2]
3.存货监盘
所谓存货监盘, 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监督被审计公司存货的盘点, 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在舞弊中, 为了配合收入、利润的舞弊, 往往要同时进行存货数量的舞弊。
总之, 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应从多方面识别、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粉饰行为, 并需通过会计准则和相关规范来不断完善压缩各种粉饰伎俩的空间。要改革现有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的规定, 建立一个包括货币指标和实物指标、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的多参数控制体系, 以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公平、公正、公开地确认其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
摘要:中国资本市场在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里, 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伴随着发展产生的诸多问题也备受关注, 其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其本质主要是由于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造成。根治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是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手段, 通过深入认识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手段, 运用经验分析法对财务舞弊的识别, 是防范财务报表舞弊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资产舞弊,收入舞弊,经验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曹立.论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识别[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 (2) :130-134.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推荐阅读: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分析11-04
财务报表粉饰识别措施05-18
统计财务报表07-18
财务报表体系06-08
财务决算报表06-10
财务报表附注06-21
国际财务报表07-05
财务报表目标08-21
财务报表粉饰08-28
财务报表重述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