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事政治教育(精选12篇)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1
摘要:当前, 中学政治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有效地把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并能够使学生真正接受和消化, 日益成为新时期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项重大任务,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育,德育教育,自信心
德育功能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功能, 让中学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德育本性极具现实意义。从实践层面看, 要充分挖掘教材, 认真开展教学活动,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要努力探索好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让学生在关注时政新闻的乐趣中接受德育教育; 要让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延续到课后, 以重建自由的道德的精神家园。
一、充分挖掘教材, 认真开展教学活动,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 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 从而确定德育目标, 同时摸清学生的实际,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 使学生具体地懂得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如经济生活中的效率观念、诚信观念、消费观念和发展观念等的教育, 政治生活中国家观念和公民素养的教育, 哲学生活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弘扬等。另外, 教材中还有许多名言警句, 我们要充分利用, 有些句子的本意学生并不能理解得很透彻, 这就需要教师讲解分析, 这些富有哲理而优美的词句, 会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不轻易舍弃。总之, 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大有德育教育的潜力可挖, 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德育方面的内容, 时时做个有心人。
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
首先要鼓励学生, 让他们能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 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 处理不当, 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损坏身心健康,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 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培养与树立自信心。
那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主动地、仔细地去发现他们的任何一个闪光点, 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 要学会真诚地去赞扬学生, 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 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 我们都要去赞扬, 我们都要去鼓励, 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 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让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性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社会愈进步, 文明愈发展, 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 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 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 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 他们不仅用美的标准选择服饰和生活用品, 欣赏美的艺术和体育比赛, 而且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价值, 自觉地参加各种审美、创美活动。青少年学生十分强烈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 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过去, 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觉, 教学内容抽象枯燥, 教学方法简单灌输, 教学手段陈旧单调, 学生的情绪体验很不愉快, 致使他们逐渐滋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一种有效办法, 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 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设合理情景, 增强德育教育的说服力
道德教育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刚性教育。它具有的严肃性和抽象性, 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屏障, 从而降低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绪场, 让理性的道德教育在情感的氛围中展开, 能使之发生审美变形, 从而转变成为令人兴趣盎然的活动, 获得“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 高二思想政治课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一内容, 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观点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并外化为道德行为? 我借助了情绪场,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 我及时引入当地的一则小故事, 然后让同学们们评论故事中主人公的一句话: “生女儿好, 我本来就怕为儿女操劳, 只要自己活得开心就行了。”评定的结果取得惊人的一致: 这种人活着对别人毫无意义!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倒霉透顶。由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较大的倾向性, 于是我接着说:“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既然大家不喜欢这样的父母, 将心比心, 我们有何理由在将来做一个不负责任只求索取的人呢? 我们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呢? 稍作停顿引发悬念, 我写上板书: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由于上课一开始所设置的情绪场的作用, 该课的理论讲述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五、行为要模范
由于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德育教育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因而政治教师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而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要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知行统一。比如, 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自己却斤斤计较; 讲遵纪守法, 自己却迟到早退, 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的真理性和教师的人格和修养, 进行德育教育就没有说服力, 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必须“讲政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 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 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为人正直, 正派, 不被世俗尘埃所染, 不为金钱物所动,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总之, 中学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入并非朝夕之事, 不仅需要专家的调查研究, 更重要的是各位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推广, 两者结合, 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方式, 使中学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深入学生头脑, 起到德育教育的本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小红.学生品德问题与教育方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2]方仁工.学科教育与德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2
月季传媒-南京编审中心隶属于一家业内最早获得知识产权代理的公司,也是从事国内CN期刊编辑代理、发表刊登的咨询服务综合机构。自从2007年7月成立以来,致力于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职称晋升人员、学术和科研人员等,提供技术文章、专业论文的代理发表服务。目前我公司与国内96家省级、国家级、部分核心杂志社合作,成为特约编辑或区域采编代理机构。我们凭借专业的杂志发表刊登服务,以及丰富的媒体资源,竭诚为大家提供迅速、快捷的期刊咨询、杂志发表动态。目前推荐的期刊如下:
(1)工程与科技系列杂志12种:《中国科技博览》《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科技风》《建筑与文化》《现代装饰》《门窗》《中国房地产业》《商品与质量》《科技咨询导报》《科技资讯》
(2)中小学教育教学类杂志12种:《教育界》《课外阅读》《新课程学习》《读写算-教育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语文天地》初中《数理化解题研究》《语数外学习》教师《课堂内外》教师版《中学政史地》教研《数学学习与研究》《黑河学刊》
(3)经济或会计类期刊7种:《现代经济信息》《消费导刊》《现代商业》《中国城市经济》《中国经贸》《时代金融》《中国外资》《企业导报》
(4)政工系列杂志6种:《东方企业文化》,《管理观察》《办公室业务》《管理学家》《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家天地》
(5)医药类杂志9种:《健康必读》《求医问药》《医药前沿》《心理医生》《按摩与康复医学》《糖尿病新世界》《中国健康月刊》《中国保健营养》《中外医疗》
(6)计算机或电子通讯类杂志6种:《中国电子商务》《计算机光盘软件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信息与电脑》《中国传媒科技》《数字技术与应用》
(7)农业、农林、农机类杂志4种:《湖南农机》《北京农业》《当代畜牧》《科技致富向导》
(8)文化、艺术类期刊10种:《群文天地》《大众文艺》《大舞台》《东京文学》《音乐时空》《北方音乐》《黑龙江档案》《黑龙江史志》《旅游纵览》《当代体育科技》
以上刊物,正式出刊、公开发行,独立双刊号,在评定工程系列、经济系列、政工系列、群众文化系列、统计和会计系列、农艺和园艺系列、医师和教师等职称过程中,有效使用。
中学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月季传媒-南京编审中心
中小学教育教学类杂志12种:《教育界》《课外阅读》《新课程学习》《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语文天地》初中《数理化解题研究》《语数外学习》教师《课堂内外》教师版《中学政史地》教研《数学学习与研究》《黑河学刊》
▼1-3天——告知审稿结果!▼3-7天——邮发录用通知!▼30-45天——刊登快递获取结果!
投稿信箱:tougao2009@sina.com采编部电话:025-84440257
省级/国家级期刊发表在线QQ:1965148760
中学政治素质教育浅析 篇3
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如在讲“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时,就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还相当顽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时已经强大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掠夺中国的资源,不断勾结中国封建势力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其目的就是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二、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人们常见的报刊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例如,在讲授“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使全班学生为之动容、为之心颤。可见,教师借助于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图片及其说明文章,适当地讲解,使德育思想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有着很大的益处。
三、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
政治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素质教育才能体现出来,不至于是一句空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活动依赖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教学中兢兢业业,面对困难不退缩。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爱学生,在教学上用自己的一腔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对学生起了无声的教育作用。一个不热爱自己工作的教师会不负责任,对待学生的学习漫不经心,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动机越强烈,教育成功的机会才越大。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从外在表现上,衣着得体、谈吐文明、语言幽默风趣更能让学生有赏心悦目的感觉,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吸引学生。从内在讲,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教师的知识素养越深厚,讲课就越深入,做到精讲,化难为易,通俗易懂,融会贯通,学生接受起来感到轻松。教师还要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抓住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规律,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另外,教师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能力。如果教师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执教,会落后于教学发展,显得被动。因此,教师要懂得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学会计算机操作,熟悉常识功能,能够搜集、处理一些网上信息。还要学会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设计出优秀的课件为教学服务。最后,教师还要具备创新教学的能力。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让本来抽象的政治知识更加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地去理解这些理论性极强的知识,存在认知的难度,学习吃力。我们要创新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践进行教学,增强知识的感性化,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集思广益。或者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活动,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具备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不能过于直白和死板,要生动、形象、严密精炼。
四、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是根据事物发生变化的规律,采取某种方法,使事情发生或不发生、维持或停止,甚至还要考虑朝什么样的方向发生发展。教育就是一种控制。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活动。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采取合适的控制方法,才能使他接受教师施加的影响,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比如,怎样才能使学习更有效率?许多研究都表明,下面的一些策略是有助于学习的。①课前预习。将课上所讲的知识做个大概的了解,找出不懂之处,听讲能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②阅读。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阅读,阅读的过程是深入思考,内化知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知识点,进行比较学习,总结归纳等等;③及时复习。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加深知识,巩固记忆。复习的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课文内容,并结合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还要抓住教材的重点知识复习,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了时间,学习不得要领;④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锻炼自己的应试答题技巧。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但是没在意答题的方法技巧,只知道照背照答。在复习课中,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作为一个重点,提醒学生日常学习要认真审题、分析,弄清题目内容,让后再认真作答,以避免学生答案写得多,得分却少的情况。
总而言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学校教育要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不断深入到教学中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教师要把握时代教育的脉搏,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4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感氛围,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体验, 激发学习的兴趣, 理解课本原理, 培养学生情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是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目的在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和谐的情感,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中学政治教学情感教育运用的必要性
1. 情感教育是中学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行为,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 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打动学生的“情”使该课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是它本身的要求。
2. 情感教育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积极愉快的心境、乐观的情绪、师生良好的情感交流的条件下, 学生接受能力最强。教育者的教育情感一旦到了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它便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和指向性, 它指使教育者有效地感染和调动受教育者积极的受教育情感, 从而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 师生情感是平等一致的, 这种平等一致能够更快地唤起双方心理的“共鸣”和“共振”, 为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提供平台, 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和记忆水平的提高。
3. 情感是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 我国基础教育纯属应试教育, 要改变这种局面, 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 从心理方面来说, 它必然既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又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 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因此, 缺少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这种不完整的教育当然难以完整地发挥它应该发挥的功能, 难以完整地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 最终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政治课堂的运用
1. 教师首先应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
罗曼·罗兰有句名言:“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育是一个师生共同参加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始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 教师自身情感的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教师的情感真正能够感染学生, 从而产生师生共鸣, 那么, 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真挚的、真诚的。如果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心灵相通, 并在教学中结合现实思想问题进行情激情的教育、疏导, 就会收到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因此, 政治课教学要在晓之以理, 以理服人的同时, 还要重视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用师爱融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让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思想对话、情感共鸣、知识交流的过程。
2.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寓意深刻、需充分研读发掘的情感, 涉及对生命、人生、社会、热点话题等多方面的思考。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 仔细品味琢磨, 通过想象引发情感, 并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语言、表情、肢体等充分表达感情, 进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反应, 产生师生共鸣。
在每门课之初, 应该在导入的技巧上仔细琢磨, 注意发掘教材中最贴近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积极因素, 再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为课程的开始做感情的铺垫, 使学生建立起对课程的情感基础。
3. 多渠道进行情景创设
情境, 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 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情景创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课堂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逐步走进教学课堂。这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录音、幻灯片课件、原版电影、网络等) , 有目的地创设生动的形象和积极的情绪, 运用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以情施教,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评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 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感受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力地促进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实地参观、采访, 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意。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 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 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于他的精神世界里, 成为他自己的观点, 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来, 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4. 注重教学语言情感烘托
政治学科教学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 才能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 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学用语要词汇丰富, 内容充实, 语言生动。教学言语不应当成为学生的耳边风, 而应入耳。入耳是前提, 入心、入脑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要运用幽默风趣的口语。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 能行之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 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再次, 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除了口头表达的语言外, 教师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 (动作、表情、眼神等) 来配合教学,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 创造融洽的课内外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对学生充满爱心, 寄予希望, 师生之间才能情投意合, 彼此才能亲密, 学生在心理上才会得到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能够带着一颗同情心, 去感受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 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学生就会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从而会营造一个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其次,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情感教育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 情感交流是一个不间断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活动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结合实际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切忌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避免空谈和教条式的说教。要和学生推心置腹进行交流, 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 以期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相红.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1) .
[2]项瑞芳.情感教育的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9) .
[3]贾妍春.情感教育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
[4]王小梅.情感因素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0 (23) .
[5]夏畅.如何把情感融于政治课的教学之中[J].新课程研究, 2009 (8) .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5
徐广祥
摘要:教育信息化要求中学政治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要求树立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权威,要求中学政治教师的职能由“教师”转变为“导师”,要求中学政治教师金额学生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文章认为我们中学政治教师在新形势下要通过完善智能结构、完善人格品质、强化终身学习、提高艺术修养、注重人文关怀等措施来适应教育信息化过程。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 策略 教育信息化
社会的巨大变迁给人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信息时代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影响,使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给教师的从业素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只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对时代的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才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
政治教师要完善智能结构,成为专业型的专家教师。“国内教育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表明,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具有四个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一是自我知识,即具有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善于自知、自我评论的知识;二是普通知识,即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这些能使我们开阔视野;三是专业知识,精通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与掌握;四是教育科学知识,把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1]那么,一个中学政治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他也必须具有这四个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媒体和网络为主的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中学政治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整个教育过程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系统,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字信息技术教育技能,才能使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专业的中学政治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数字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努力:一是掌握基本的数字信息技术知识,即包括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以及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二是要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数字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系统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以及数字信息的采集、通讯、组织、表达和加工等能力;三是要具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力,即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教学材料的选取和利用等等;四是要具备数字化课程整合和备课能力,即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即数字化教案。在信息技术教育产生如此影响的今天,必须改变一味对教师高学历要求的片面做法,而应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变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政治教师要完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在教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最具有教育意义的,尤其政治教师。不是客观知识,而是教师自身,是教师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影响学生。只有具有和谐的人格和正确的政治观的教师才能造就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教育就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教育改革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上层建筑,更取决于自上而下的行动,归根结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合作。因此,我们中学政治教师首先要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自身工作任务的紧迫性。为了迎接信息化教育形势的到来,教师要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为现代教师极为重要的品质就是将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中学政治教师应提倡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大胆发表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想法,培养学生勇于面对现实和针砭时弊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一个能唤醒学生创新潜能的中学政治教师,才能够面对教育信息化对我们中学政治教师的挑战。
政治教师要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水源”。现代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学校里所获得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人的一生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中学政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我们中学政治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我们中学政治教师除了要学好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外,关键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一桶水相对于一杯水的容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学习社会中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活水之源”。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才能成为学生的“活水之源”。政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显示的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不可低估的影响。学生从教师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引起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其质的飞跃。
政治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将自己专业知识更好地融于自己的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大家都知道许多大科学家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李政道教授曾在1993、1995年召开了有科学家和艺术家参加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他希望科学家学艺术,艺术家“画科学”。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会合。”李政道认为,21世纪就是两者会合的顶峰。教师不但需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科学的理念,制作出严谨又优美的电子教案,而且还应将美育融于智育和德育之中,以满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需要。
政治教师要注重人文关怀,回归教师的本质。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教师的人文关怀则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照,对培育出学生真正的“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的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困惑。在这时,教师,特别是我们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解除困惑的使者,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去与学生沟通,交换心得体会,以便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让教师的人文关怀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德育教育;寓教于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21-01
思想政治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学育阶段是青少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会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这个时期也是他们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开展好了,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充分发挥其德育场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这一情况展开论述。
一、坚持德育主基调,强化学生认识
一般而言,德育思想具有永恒性,它主要包括:基本德育思想本身的永恒性。这一理念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到充分的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另外是与德育思想有关的高尚的事例也具有永恒性。这主要要求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一方面坚持开展德育思想的永恒性教育,另一方面政治教师要在钻研课本上下功夫。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德育教育典型事例和感染性较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时,会提及岳飞的感人事迹。在课堂上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心里想,何不利用岳飞的优秀词作来感染学生,例如《满江红》、《小重山》等。且重点利用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来让学生欣赏,陶冶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把《满江红》、《小重山》录入教案,同时附带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将词的全文抄录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诵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岳飞的高尚情怀和为国为民的忠心。课堂上,朗读时激昂的情绪、高尚的思想感情、优美的词句,加上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诗词节拍,自然而然使同学们深刻感知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和高尚节操。同时,让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感悟岳飞的人生哲理,倍加珍惜青春韶华,倍加珍视当前的和平和谐的生活环境,倍加增添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坚持寓教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
当前,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包罗万象。主要涉及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生态等等领域。在中学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的因为,做到寓教育于社会活动之中,积极给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态的教程中,自然而然接受道德的教育,心灵的洗礼,同时,也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光是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更是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此,就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政治老师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学生到民间去调查、到红色圣地去参观、到有优秀历史积淀的地方去访问,这就是寓教育于活动的一种十分直观有效的方法。
笔者在中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历史纪念馆、红色圣地、教育实践基地等爱国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并在德育基地开展军事训练,让学生用勤劳和汗水感知精神的力量。通过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每次活动过后,他们都自己自发撰写心得体会和认识感悟,并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明显感觉他们较之以前,懂事懂礼多了。
三、开展德育讲座,让学生开拓视野
在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有效地渗入德育教育,还需要教会学生用更高一层次的思维去理解和感知,比如邀请教授、学者、道德模范等在学校开展德育讲座,让学生跳出自己的定势思维的束缚,从另一层面、另一角度理解和感知道德的巨大作用。如可以定期在每周二召开班会的时候,由学校出面,邀请教授、学者或者道德模范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一场全校的集体班会,这样一方面可以综合利用资源,另一方可以让学生在大的氛围下感受人格的魅力。据我的教学实践,每周的班会课,一般都是由班长去布置班里面的工作,布置完工作后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让学生自习了,但是在很吵杂环境里面,学习效率并不高,其实,这段空闲实践,教师可以轮流交换给各个班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思想,让学校有一种新鲜感,不觉得思想政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在我的讲座中,我往往都会结合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和道德实绩,让他们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感受到道德的强大动力,精神和心灵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洗礼。总之,在中学政治教育中,是可以很好深入德育教育的。
参考文献:
[1] 张付莉.浅谈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 张云奉.浅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9.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7
一、渗透时事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的人才应该具备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的气度和精神, 不能让他们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 应该具有关心周围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敏感度和探究精神。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培养素质的方式势必要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而传统的中学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窠臼, 制定新的标准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政治科目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正符合了这一要求。政治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要学生熟悉相关政治理论的概念和原理, 还要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从现实的情况出发, 在掌握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判断社会生活中不同政治现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 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培养。能力的培养, 就是知识的积累, 这两者往往是同时进行和持续的。能力的培养一靠教师的点拨指导, 教师要把学生身体内蕴藏的能力逐渐地转化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开启智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二靠学生个人的钻研学习, 形成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学生要具备这种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 需要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才能达到。换句话说, 即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引入时政教育的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很有必要的。
二、时事教育渗透的方法
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时事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育理念, 采取多种方式渗透时事, 让时事教育热点聚焦于学生的每一个时刻。
首先, 教师要抓好课堂的教学, 让每节课都充满学习时政的乐趣和时代的气息。比如, 有的教师在课前三分钟, 鼓励每个学生走上讲台, 发布自己搜集的重大时事新闻, 让一些同学发表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和见解之后, 教师进行总结陈述。教师可以将新闻事件与课本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点结合起来讲解, 令学生听完之后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依靠自己的讲述灌输知识, 应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媒体, 关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 还可以开设时政专题课堂, 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分为几个小组, 给学生独立选材的空间。每个小组确定一个需要讨论的主题, 大家一起寻找材料, 发现问题, 讨论如何解决, 探索答案。每个人都可以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各抒己见。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 调动了所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培养了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以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 寓教于乐, 充分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意见, 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的精神, 能够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次次的辩论和自主学习中, 学生回忆了书本上的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 加深了对教材讲述内容的理解。
其次, 抓紧课下的时间不放松, 通过各种媒体接触时政。教师应鼓励学生日常收看新闻联播等时事新闻, 了解国内外时事, 全面接触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知识, 遇到不懂的专用名词或者想不明白的地方多提问, 多思考, 自己可以先去书中寻找答案, 带这个问题去听课。这样, 教师上课讲到相关的知识时, 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听的位置, 而成为主动吸收知识的主体。
另外, 教师对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作用也不能小觑。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以传播速度快、时效性高而著称, 浏览信息脱离不了这两个效率最高的途径。当今社会资讯如此发达, 青少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尤其是网络媒体, 对他们影响之大, 是难以估量的。因此, 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喜欢网络的优势条件, 取得家长的配合, 采取限时引导疏通的办法, 允许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信息, 学习新知识, 采用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获取方式, 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渗透时事教育的作用
把时事教育引入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 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有利无弊的。对教师来说, 除了课内的必备知识点, 时事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扩充自己的教案内容, 让授课变得丰富有趣, 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来说, 增强时政教育的学习, 一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活跃思维方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域、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 了解他国的政治制度, 扩大视野, 增长才干, 扭转固有的思维方式, 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二是调动个体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讨论等方式需要每一个人都参加进来, 每个学生的进步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的影响, 必须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 才能不人云亦云;三是通过课堂辩论、自我探索等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真理越辩越明, 有争论才会有进步, 在争论中寻找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 课下再去弥补改进;四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政治课堂前几分钟的发言中, 学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争论, 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将得到长足的进步;五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发言后, 教师及时点评, 争论中观点不断碰撞, 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导向作用, 会使学生顺着客观的、科学的方向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
1 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子女的良好教育创造了条件
首先表现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普遍提高,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成果表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的素质状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 党和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积极措施, 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扫除文盲的举措使众多的国民从中得到了好处。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 也自然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其次表现在良性家庭教育行为逐渐形成。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 家庭教育呈现出的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关系民主化、家庭教育启动早期化, 以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使家庭教育目标比较明确, 内容逐步深化和拓展。这使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都呈现出民主、科学的特点, 家长不再将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来对待, 而是在良好家风的形成、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个性发展、父母与孩子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进一步密切与学校的联系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并逐渐克服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和方式, 这比以前都有所改进, 整体效果也显著提高, 这一切都是值得积极肯定的。
2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逐渐形成
首先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趋于融洽。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富足, 许多家长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的人际感情关系。加强要求, 逐渐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行为常规。这不仅使全家人都能有秩序地生活, 而且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会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家长们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 并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品德熏陶和感染, 促进了孩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言传身教, 良好的家风在许多家庭中也逐渐形成。家长们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 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风气, 这对子女的家庭德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能。
其次, 家庭经济状况好转, 家庭投入总量增加。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使更多的中国人获得了实惠, 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走出了困境, 使得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而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创造了条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 一个孩子的成长乃至将来成功与否, 与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文化素质群体的家庭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子女受教育的环境优势明显优于其他群体, 起到了示范作用。其次的原因就是家庭受预期效益的驱动, 投资教育不仅能产生满足现实的家庭精神生活和个人心理需求的作用, 还能在未来为家庭和个人带来物质上的效益。当然, 投资教育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目标, 从而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教育这条相对公平的道路作为实现自我目标的途径。
3 家庭教育目的明确, 方法理性化
首先表现在家庭教育目的明确, 人才标准正确。中国人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尤其是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 家长们都着眼于孩子的未来, 把家庭教育的目标放在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上, 普遍希望孩子成才, 并且在成才的标准上, 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未来社会竞争对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大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是科学的、现代化的, 并适合当今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对中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会学习的教育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不仅体现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人才标准, 而且也倡导了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 这是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广的。
其次表现在教育子女的方法趋向理性化。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虽然多种多样, 但理性化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家长们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家长通过报纸、电视、杂志和互联网进一步了解了在不同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懂得了儿童教育的方法和规律, 从而为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创造了条件。第二、对父母的职责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 并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他们明白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 而且更要重视对孩子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三、进一步加强了与学校的密切配合。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各种方式, 尤其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 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另一方面也会主动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 从而实现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为更好地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础。第四、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在尽可能多地学习家庭理论的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还时刻注意用自己良好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并且更多的家长在注意言教的同时, 还更加注重身教的作用, 并努力使言教和身教并重, 从而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雪, 凤关锋.当代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启示[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07, (1) .
[2]辛志勇, 金盛华.西方学校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12, (4) .
[3]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 篇9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教育是国家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工程, 在创新教育制度下,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授课方式, 授课的同时可以提出相关开放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并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生在教师课堂的引导下学以致用, 这就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 新时期里, 学生的自我存在意识感增强, 个性得到张扬, 这就需要中学政治教学更人性合理, 细致全面, 紧密贴合当今学生的特点, 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案,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方法
1.创新课堂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 这是一个教育者的核心思想, 课改的灵魂。 以往,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 学校多实行模式化教学, 扼杀学生的个性, 简单粗暴地用几门学科衡量学生的水平, 逐渐导致教师不重视思想政治课, 大多地区, 思想政治课的成绩不计入升学考试, 学生带着目的性学习考试的几门主科,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甚微。 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教育创新, 首先要摒弃过去落后的传统教学理念及应试教育制度下错误的教学方式, 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国家目前需要的是各种能够自主创新的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给学生灌输创新理念, 课堂鼓励学生思考问题, 自主合作发现并探究问题, 只有学生真正思考这个问题, 掌握并运用你所传授的知识, 这堂课才有意义。
2.不断实践课堂教学创新
任何一项工程, 最后都要以实践证明其可行性, 在我们对课堂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之后, 教师要秉承全新的创新教学理念, 以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授课。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等因素灵活变换上课方式, 调整课程进度, 保证课堂效率。 在实践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这条道路上, 教师可以从以下具体几点进行探索。
(1) 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眼前直观的形象印象更深刻, 比起课本枯燥的文字内容、图片、图形、视频等更能让学生感兴趣, 集中注意力, 尤其是当学生身临其境的时候, 学习效果最佳。 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当前课堂的教学情境。 如今大多学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设备, 辅助突出课程主题, 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音频设备烘托课堂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方法需分清主次, 主体应该仍是教师的授课, 学生在观看图片或视频之后通常不会联想太深, 或者没有把握这个视频与课程主题的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所观看的材料跟这堂课所要学的知识有什么相通点, 现实里有没有值得学生反思的地方, 是否发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或有哪些感悟等。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的授课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难度深浅, 学生情况差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在讲授较简单的课程是,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开始分散, 这时候可以提出几个基于基础概念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既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又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打好基础是后续学习的保障。 在讲述较晦涩难懂的课程时, 教师对一个概念的解释尽量尝试用多种途径讲解细化, 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方便更多学生理解并使其印象深刻。另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学生甚至细化到个体, 实施分层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各类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习题跟问题, 使得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 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信心。
3.营造舒适自由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课堂氛围通常比较沉闷, 教师在讲台上表情严肃的讲课, 学生在台下紧绷着心绪听课, 气氛如一潭死水, 学生情绪得不到放松, 思维自然得不到开拓,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 微笑是会传染的。 教师如果保持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态, 面带微笑, 那么走进教室, 学生看见老师心情是愉悦的, 情绪得到放松, 上课必然会更积极主动, 这堂课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这样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 教师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 不再是简单地讲述课本知识, 而是将自己融入学生中, 与学生一起探讨思考问题, 一起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心里对你认可之后, 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就上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 我们改革了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积极响应国家对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开放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袁明亮.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实施[J].考试与评价, 2012 (02) .
谈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篇10
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思想品德课担负的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系统地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真正做到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克服空洞无物的说教,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现实问题, 解决思想问题。要对学生进行人生哲理、伦理道德、职业理想和民主法制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要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 帮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要密切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 回答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不回避现实, 不掩饰矛盾, 讲真话, 求实效。通过教育, 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 增强他们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现今的时代,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信息网络在中学的出现和运用已经成为现实, 并给中学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与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相比, 信息网络一方面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时交互、空间广阔、多媒体运作的特点, 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很大。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开放、交互式终端用户独立自由等特点, 也使网络本身对不良信息缺少“天然的屏障”, 西方国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 同时也使青年学生思想变化出现新特征:世界观方面, 技术主义倾向愈加浓厚;人生观方面, “个性主义”膨胀, 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 习惯于在无目的的生活状态中游戏人生;在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 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导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实现价值手段虚假化和道德行为方式上的漠视权威、无视中心、忽视规则等, 尽管这种思想只存在于部分学生中, 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引起充分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在继承运用传统手段以外, 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掌握和发展现代传播手段, 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其目的就是要高度重视用先进的文化占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阵地, 理直气壮地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学教师要迅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开发先进文化的教育软件, 占领网络阵地, 充分利用这一“虚拟世界”对青年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实践证明, 思想文化领域的阵地,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 资本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去占领。
思想品德课作为宣传和培养中学青年学生树立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 教学体系须体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结合。因为这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制文明属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法律是硬约束, 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道德是软约束, 具有感召力和引导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既发挥法律对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作用, 又发挥道德对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作用、教育引导和自我启发功能, 才能使学生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只讲物质利益, 只讲金钱, 不讲理想, 不讲道德, 他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 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11
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对策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一目标要求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具体细化,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全面加强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
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新形势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墨守成规,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认真把握国家发展的大形势,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在这种形势下,国家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认清现状,反思问题,找对对策,摆脱困境。
1.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认识存在偏差,重知识轻教育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比其他学科具有更有利的学科优势,也有更明确的教育动机。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更应是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科教育,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注重思想道德的锤炼和能力、兴趣的培养,赋予理论知识以更多的实践意义。
反观目前的中学教育现状,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现状,在高考这一改变人生命运的“国考”压力下,高中阶段的教育还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问题:重知识教育,轻思想教育;重视“语数外”,轻视“政史地”。这种偏见致使“灌输教育”仍然盛行,“素质教育”步履维艰,任重道远;“语数外”贵为“主课”,“政史地”贱为“辅课”一定程度成为社会的“共识”;“语数外”和“政史地”的授课课时以及在高考和各类考试之中所占分值也明显有“贵”“贱”之分。种种“怪像”表明,国家的教育理念先进,也不可否认当前中学教育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教育理念出现偏差,新课改模式探索在高一、高二阶段还搞得如火如荼,进入高三,一切“全面发展”戛然而止,必须无条件让位高考。于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重返课堂,被一线教师乐此不疲的践行着,功利主义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这种偏差致使知识教育、学习成绩、升学率首当其冲成为中学教育追逐的目标,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抵制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重形式轻实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实效。从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式来看,相当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是中学一门综合性必修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和“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每所中学都开设了思想政治课,并在授课形式进行积极探索。但是,在深入研究如何取得真正实效方面还存在不足。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其形式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说教进行。这种课堂授教、传统说教的弊端往往在于教育者容易故意回避现实和尖锐的理论问题,不能与受教育者进行平台的对话和交流,容易“讲大道理”“脱离实际”,说教与现实想脱离,说服力小,教育效果差,更甚者会引起个别学生的反感,产生叛逆和抵触心理。
3.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脱离现实生活,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永恒的,但其形式必须与时俱进,指导意义应更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走成功走向的市场经济道路,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但西方不良思想也侵袭了我们部分人的头脑,尤其是青少年的头脑。此外,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多种价值观并存,并相互影响,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另外,思想政治课所弘扬的真善美与社会道德底线的下滑形成了冲突,社会上的各种借他人善心进行坑蒙拐骗的伎俩,使学生开始质疑课堂所学内容的真实性。这都客观地增加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学阶段恰逢学生由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时期,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成形的时期。中学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格教育和人格养养成的关键时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时期。高中阶段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1.建立健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等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的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角逐日趋激烈,这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国家层面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定位与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
2.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不能仅仅是“灌输教育”和“传统说教”,要适应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带动作用,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活动。比如,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宣讲社团,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宣传教育以及党史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社团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学生社团带领学生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中接受教育;引导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等等。通过社会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同学,让同学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交流中接受教育。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探索社会化的教育途径。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现象相结合,与社会舆论相结合,与社会心理相结合,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社会,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比如,要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势,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报告,并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结合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配备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建立与家长和社会的信息沟通和合作育人机制,并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开展合作育人活动,等等。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篇12
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中学政治课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以珍爱生命、承担责任、学会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将感恩之心升华为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升华为一种心情、一种品德、一种生活态度。中学政治课中的感恩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中学政治教材中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师之恩,他人和社会之恩,祖国之恩和大自然之恩。
高二政治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框题的教学,可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曾经接受了他人和社会的无私帮助与关怀,我们也曾经给过他人帮助与关怀让他人战胜病魔,让他人的生命得到拯救,重返校园……然后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词总结得出,人生的全部内容不只是金钱和名利,尤其是中学生决不能把安逸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也不能把读书视为通往仕途的敲门砖,是获得“千钟粟颜如玉”的工具,我们在功利的驱使下也许可以拥有财富、权力及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往往却丧失了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而在《爱的奉献》的音乐声中可以得出人生价值在于贡献。
中学政治教材中还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等知识都可以充分挖掘出感恩教育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对待。
二、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中创设各种人际互动情景或社会生活情景,把学生融入情境中能增强教学实效。可创设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童话、伟人故事;体验体谅情境——让学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情境,“今天我来当父(母)亲”等情境,学生之间人际互动事件、小品扮演、演唱感恩歌曲等;视频图文情境——利用中学生特别喜欢歌曲的爱好,关心时事热点问题的特点来创设情境。设计感恩情境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感恩教育更生动、具体。
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及时搜集了许多关于抢险救灾的生动视频和图片资料,其中有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不顾生命安危赶赴灾区指挥,某空军创世界纪录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冒险从三千米高空跳伞救援,无数解放军官兵和大学生救援队伍用血肉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一个个生命奇迹的获救,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演出活动及一双双伸出爱心的手,等等。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创设这一情境,震撼了学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很多学生都是热泪盈眶。这样以情感的激发为手段,将学生置于一种充分享受大爱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完成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崇敬的感情激发、情感体验和情感升华的全过程,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化为一种永久的深层的报答之行。
三、挖掘隐性课程资源
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且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能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感恩教育的基础,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有爱心,懂得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政治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感恩教育上更应该以身作则。教师要学会感恩学生,做好感恩的榜样。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为你的服务对象给你生命添上如此精彩的内容;因为你的服务对象让你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所以应该对他们感恩。感激那些富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们教育智慧,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积极进取。我们应感激学生,认可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生为本,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展平等对话。政治教师通过民主的方法来传授民主的观念才更能让学生信服。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学校初二政治老师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姓陈的女学生,是典型的“问题学生”,父母做生意,又是“麻将家庭”。该生每天浓妆艳抹两手空空到学校,在课堂上吃零食、交头接耳,偶尔还弄出几声怪叫,屡教不改。一次刚上课几分钟,老师冲动地讲了她一句:“有娘养无娘教,什么父母啊,一天就只顾赚钱、打麻将,孩子都不管!”该生愤怒地站起来,拉着嗓门说:“老师,我成绩不行是怪我自己,上课扰乱纪律是我自己的事,你为什么要骂我父母?我犯了错你只管骂我好了!我自己不争气,被人噍不起,还牵连到自己的父母也跟着遭殃!”原来她也很在乎别人对她及其父母的评价,她是尊敬父母的。课堂僵持了几分钟后,老师意识到自己的批评伤害了学生,犯了大错误,若一味固执地在学生面前扮演“圣人”角色,那以后在学生心目中就不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于是该教师用低沉而又哀叹的声音对全班同学说道:“刚才的这一切是我的错,我说的话伤害了陈某的自尊心,并且也伤了在座的同学们的心,这是我的不冷静造成的。陈某说得有道理,我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话一说完,陈某就站起来,抽泣着道:“老师,刚才是我的错,我在课堂上影响纪律,有时还和你作对,你批评我是应该的,是我惹你生气,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接过话:“陈某同学是一位尊敬父母的好学生,我们大家要向她学习这样的好品德,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到现在实在不容易,我们要懂得感恩。”在这个不经意的情境中,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父母是如何辛苦;有的说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有的谈论教师不求回报的付出,要用学习来报答老师和家长……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停止。这堂课虽然没有按既定计划进行,学生却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假设当时该教师放过了这个隐性课程资源,那不仅会影响老师在学生中的形象,而且会失去一个最好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机会。所以政治教学中与其空洞无物地说教,填鸭式地教学,不如有时不经意地创设一个情境,更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启迪学生尘封的心灵,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既学到知识又升华感恩情感。
总之,充分利用政治教材中感恩教育的资源,创设情境,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开辟好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增加教育实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毛玉奎,张端仁.感恩教育——德育工程不可忽视的课题[J].中学政治教育参考,2006,(7):18-20.
[2]彭春丽,张宝.论感恩教育缺失的问题.求索[J]. 2007,(9):120-121.
[3]胡刚华.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J].中学政治与其他各科教与学[J].2007,(10):57-59.
[4]庄若奕.从大学生支教到回报社会[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6):118-119.
[5]郑杰.改造学校待何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推荐阅读:
上半年中学生期末考试时事政治范文07-03
中学生政治教育06-07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10-08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06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11
中学生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07-15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08-25
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10-22
时事政治与法制教育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