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选12篇)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1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军队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长期以来部队一直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即教员讲学员听的灌输式培训和训练法。很多学员和战士都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随着80后, 90后官兵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思维活跃的青年学员和战士更不容易接受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就需要从教育方法上开始创新和改革。学导式培训和训练法可以弥补传统的灌输式方法的不足, 充分调动学员和战士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这大大促进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遵从注重学员自身主体地位的原则
灌输式培训和训练法习惯于以教员的思想为指导思想, 主要从传授知识出发进行培训和训练, 以“考试所需”为出发点, 以“灌输式培训和训练”为重心, 是为教员服务的。这种培训和训练法实质上是硬塞给学员和战士知识, 必然是教员讲, 战士听, 学员和战士很少有独立钻研交流思想的机会, 很少能记住强行灌输的知识。所以, 这种培训和训练法必然带有划一性、机械性和强迫性, 总是忽视学员和战士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智能的培养。毛泽东同志1964年仍然大声疾呼:“反对注入式培训和训练法, 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你们的培训和训练就是灌”, 这里的“注入式培训和训练法”就是“灌输式培训和训练”, 他反对“满堂灌”“抱着走”, 使学员和战士“立于被动, 消磨个性”, 提倡学员和战士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 到课堂上应该是解答疑惑的时间。很可惜, 学员和战士已经懂的东西, 教员还讲;自己能做的, 教员依然不放手, 一切由教员包办代替。很多教员经常认为已经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了, 然而学员和战士本身却并没有办法理解, 培训和训练效果更不必说。
学导式培训和训练法突出学在导前, 先学后教, 让学员和战士“学”在前面, 积极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这都是以学员和战士为主体的活动, 让学员和战士充分利用“已知、已会、已能”去主动获取“未知、未能”。教员应该应用学导式学在导前的思想, 先掌握学员和战士的学情, 以学定教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和训练效果, 这关键在于唤醒激励学员和战士肯“学”会“学”, 学导结合, 给学员和战士发展独立自学的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启发式培训和训练法是教员在培训和训练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 引导学员和战士自觉掌握知识的培训和训练理论和方法。由于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员素质的局限, 教员在培训和训练中提出的问题, 往往不一定是学员和战士面临的真正问题;教员在黑板上写的内容与书本上并无差别;教员讲授的问题, 学员和战士自身也能通过阅读书本而学会。教员这种重复的无效劳动, 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也剥夺了学员和战士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机会, 并且达不到教员自身所期望的课堂效果, 学员和战士也掌握不到本身想掌握的知识, 这就出现了师与生脱节、课内外脱节的现象。往往学员和战士课内没听懂, 旧知识未消化, 新知识又压下来;课外作业多、负担重, 迫使学员和战士加班加点, 搞疲劳战术, 严重损害了学员和战士的身心健康, 这不仅是学员和战士的痛苦, 也是教育的悲哀。
学导式突出学员和战士学、教员导的思想, 即“学导思想”。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培训和训练模式, 即为“学导式培训和训练模式”;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培训和训练方法, 正是“学导法”。现在, 学导式培训和训练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员和战士, 同时也把学好这门课的责任交给了他们。学员和战士在自学时精神振奋, 因为必须先进行自学并自己思考才能读的懂教材, 找的出疑问, 记得住难点, 掌握的牢知识。这应该成为培训和训练常规, 违反这条常规, 也就违反了“教”与“学”的平衡点。现在, 学导式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自学一解疑 (讨论) ———精讲———演练”由学员和战士自己掌握, 教员只适当引导。只有学员和战士自身无法领悟时, 教员才进行提示、点拨、演示、精讲。学员和战士自学, 特别是能得到教员指导的自学, 强化了学员和战士与教材的直接联系。在解疑等环节可采取学员和战士小组讨论以及学员和战士与教员讨论的形式, 这完全发挥了学员和战士在整个培训和训练过程中基本独立学习的能力。学导式使师生形成了多方向探讨、多层次交流、和谐的课堂气氛。灌输式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它的立足点在“教”上, 尚未转移到“学”上, 而启发式的重点在“导”上, 也未在“学”上。学导式恰恰是以学员和战士独立学习为主的“自学———解疑 (讨论) ———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组成的培训和训练过程。这样, 学导式培训和训练模式让学员和战士多人异步、提出的问题完全可能超出教员备课的范围, 学可促导, 凸显学员和战士的创新精神, 完全能够一题多解, 师生可以相互启发。所以, 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三、学员和战士应运用学导式进行有指导的自学
学员和战士应当充分扶植和积极利用自身自学的积极性, 并在普遍自学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自己的智能获得积极主动地有效的开发。遇到困难和障碍, 只要教员加以引导、点拨, 就能解决。学导式正是强调这种学在导前的方法, 应用这种自学方法出现奇思妙想进而自主创新的实例不胜枚举。例如王小平, 畅销书作家、学者型演讲家、思想家, 被誉为“天才少女”、“惊世才女”、“智慧女神”。她的著作《大成成功学》、《本领恐慌》、《第二次宣言》、《出发———与智慧同行》都荣登畅销书之列, 赢得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她不仅著书立说, 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 而且立意成为思想的实践家。成立了“北京人类大成教科文研究院”, 决心将之打造成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传播基地, 天下大成智慧的整合中心”, 和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引导人类实现大成, 推动世界走向大同”。她所演绎的这个传奇, 可以追溯到15岁。高一时, 她在全班成绩第一 (比第二名高出70多分) 的情况下, 毅然放弃了人人向往的上大学的美好前程, 走上了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她说:“今天, 我们并不缺少博士, 而是缺少真正引领人类前进方向、未来方向的思想者。我愿做这样的思想者。”这些铁的事实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自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毛泽东也深深得益于自学, 他告诉人们:“我学习中最有收获的时期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在人的一生中, 在校学习是短暂的, 而自学是永久的。我们的命运靠学习来造就, 特别是靠自学来造就。
从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 最后达到不教自学的境界需要一定的过程。同时, 需要逐步完善配套的工作:变培训和训练大纲、教案为自学大纲、学案, 变教材为学材———学员和战士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和训练要求定出自学方案、变课本为开放型自学型, 变“教参”为“学参”———变成学员和战士的自学参考资料;学员和战士应该主动改善自学条件, 使自身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在课堂培训和训练中交互作用、相互促进。学员和战士应该有在教员教课前主动学习, 学在导前的意识, 并且坚持这样的学习习惯。这样学员和战士才能运用学导式培训和训练法取得自身培养与开发的良好效果。
四、学员和战士应该运用学导式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学导式把“学”摆在先头, 突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完全符合现代培训和训练理论以及培训和训练改革的发展趋势。学员和战士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 掌握认知的手段, 积极地探索未知, 同时得到教员恰到好处的诱导启发, 主动的将课堂变为尽情展示自己学习潜能和个性的舞台, 绝不满足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更要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且优化品行, 使智能各项元素获得普遍发展。学员和战士通过学导式的方法不仅要学会知识, 还要运用知识, 要会动手、动脑, 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视听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心智技能并同时掌握绘画制图技能、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等, 更好的让自身全面发展。学员和战士应该通过学导式的培训和训练方法多锻炼自身的能力, 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革新———创造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等七项要素及其各自的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 并适时的把他们统一协调起来运用。学员和战士利用学导式锻炼的能力是智力结合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不同活动方式、水平、层次能动的现实行为,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优化品行, 包括实践表现的品质和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意识、态度习惯等个人品行。
总之,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主动避免灌输式教育, 运用学导式创新模式理论, 最大限度调动军队学员、战士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不断在自学中增强自信心, 把内在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量, 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动性、独立性、探究性,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自觉成长为能适应21世纪军队国际化竞争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为保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大生, 刘学浩.再论学导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 2009 (8)
[2]毛泽东.毛主席论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7
[3]刘宏武.课程改革教员岗位培训资源包新课程的培训和训练方法选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04
[4]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15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2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什邡中学政教处、团委在市教育局和校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契机,以素质培养为目的,全面开展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以“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机制,在丰富和践行原有德育机制的同时,力求我校德育模式的创新。
一、树立德育标兵,强化育人机制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否富有成效,能否完成新时期下的育人任务,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为推进德育队伍建设,我校明确要求全体德育工作者“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育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上上下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
1、加强学习,明确班主任专业化的标准和主要内容。即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三个层面上全面对照要求,自找差距。一是丰富专业知识。本学期计划召开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我们以德育报刊杂志所刊载的德育文章和案例为载体,理论结合实际,进行研讨,丰富班主任专业理论,促进班主任成长。并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会上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介绍德育和班级管理经验,并提取案例,供与会者探讨。
二是提升实践能力。要求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学期开展不少于三次的主题班会;要求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将实践成果升华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在学期末撰写以“我的教育故事”为主题的德育案例。三是弘扬崇高师德。在丰富和学习师德理论和先进事迹的前提下,要求班主任把职业操守真正变为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道德观”。提倡重“身教”,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求每个班主任都要家访,并在期末上交“家访记录本”。
2、建章立制,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每月对各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其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在学期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基础奖,在此基础上经全体教师评出学期优秀班主任。
二、丰富校园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本学期我们提出了“日常工作有规律,特色活动成系统”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鼓励各社团在干好常规的基础上,创立本社团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初步形成德育特色、艺术特色、自主自治特色等特色校园文化。“学校爱心社”组织会员到老人院、孤儿院、福利院、聋哑学校进行慰问活动已成为我校工作的常规性内容,写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二)校园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在各类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同学们特长,调节同学们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举办2011年什邡中学“校园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将评选出“十佳校园演讲奖”、“十佳校园书法奖”、“十佳英语作文奖”、“十佳黑板报奖”、“十佳校园歌手奖” 为了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三)社团量化评比,我校根据各社团的活动成果进行量化综合考察,评出五星、四星、三星社团若干名,以此激励各社团更加努力地开展各项活动。
三、落实安全教育,强化生命意识
本学年我们仍把安全和法制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学生安全防范,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重新梳理和修订各类安全预案,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特别要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多次全面排查,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要求班主任在开学初上好一堂安全主题活动课,要求各班级出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法制演讲比赛。
3月份要求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校园“八个一”活动:
1、一场启动仪式。3月的第一周举行安全教育启动仪式,做好安全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2、一幅标语。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一幅“安全连着你我他,平安校园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3、一次动员。利用升旗仪式以及晨会时间,进行一次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和晨会。
4、一期专栏。“安全教育月”期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向全校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和普及率。
5、一场座谈会。“安全教育月”期间,要组织一次家长安全教育座谈会,引起家长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积极配合做好学生校外安全监护工作。
6、一次“把安全带回家”活动。开展“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主题教育,主要内容是组织学生写一篇安全题材作文,读给家长听;动手制作一张安全祝福卡片寄送)给亲人,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7、一次以安全主题的教育课。“安全教育月”期间,各班班主任开展一节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宣传课。
8、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活动。对学校重点要害部位,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排查活动,彻底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4月份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各班以黑板报为平台,进行“平安校园”宣传活动,主题为“珍爱生命”,内容必须涉及安全教育;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利用班会课开展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也可结合班级实际,利用其他形式开展切实有效地宣传教育活动。
5月份、暑假分别开展消防安全疏散演习,暑假军训期间演习对象为高一新生,演习对象为全校师生。密集地消防安全疏散演习,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
6月份开展食品安全和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和法制教育的重视和落实,保障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生命意识。
四、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心理健康
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视心理咨询教育活动。心理咨询重在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准则,用爱心、热心、真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并为学生保密。
我校依据心理学的原理设计了心理咨询室,购置有关心理的图书,制定“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安排心理咨询师定期值班,开设“心理信箱”,设计《心理咨询预约表》和《心理咨询记录表》。心理咨询室的开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许多学生的难以启齿的心理隐疾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五、狠抓行为规范,提升道德修养
积极开展五项竞赛、文明班级评比、值周等活动,弘扬正气,鞭
策落后,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制定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分周文明班级,月文明班级及学期文明班级。到期末,统计出本学期获文明班级次数最多的班级作为学期文明班级文明礼貌班级。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我校对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并且由行政领导和值日教师监督,每日三次在校大门检查,使通学生不进寝室、住校生不出校门。有效地控制了部分学生利用中下午时间进入“三室一厅”。结合目前学生中上网吧的现象,彻底杜绝网吧对学生的诱惑和危害,我们组织行政人员、班主任定期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进行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对黑网吧进行打击,对违禁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教育。
六、发展竞技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本学期我们以和谐、健康、快乐、阳光为主题,在全校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在此基础上,努力使体育工作取得好的成绩。
篮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乒乓球队坚持常年开展训练。
七、创新德育机制,注重德育实效
1、在本学期,我校还创立了学生出入校门打卡制度,利用打卡机记录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于有异常动向的学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我校特别强调请假制度,要求学生请假打卡,返校销假打卡,关注学
生动态,建立学生人身安全追踪制度,确保学生安全。学生出入校门打卡制度的设立,推动校园管理的规范化,促进学生行为的规范,极大地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
2、创设“卫生示范班级”评选活动。校园卫生跟师生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制订班级卫生标准和相关评分细则,每月评出10个“卫生示范班级”,颁发锦旗,以示鼓励。自创设“卫生示范班级”评选活动后,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进一步整洁校园环境,有力地推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3、开设德育校本课程,突出生命健康教育。本学期开始我们还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医药常识、现场救护、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安排人员于每周四下午在阶梯教室上课,初步形成“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起到疏导学生心理、强化学生生命意识的作用,引导学生成长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公民。
4、尝试各年级段学生自治。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经过在校三年的教育,成长为生态健康素质全面的现代公民。我们根据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尝试各年级段学生自治制度。由政教处、团委牵头,学生会、团委具体操作,分设高
一、高
二、高三三个年级段自治小组,分头开展活动;高一侧重于行为规范教育和生态健康教育,高二侧重于“自主、自强、自信、自尊、自爱”教育,高三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对于事关全体学生利益的事务,由团委、学生会组织。本学期,团委牵头与学生会进行学校食堂、超市价格调查与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也展现了学生的自知意识和组织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3
关键词:大众传媒;中学生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大众传媒的概念
(一)大众传媒的概念。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电子媒介,包括电影、广播和电视。”简言之,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杂志等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
二、大众传媒下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大众传媒下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拓展了中学生的生活空间,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及时有效的信息,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为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但是,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各种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鱼目混杂,传播内容很复杂,这必然给价值观正形成的中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最终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进程。
(一)大众传媒下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表现。(1)传媒手段的丰富和新颖,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对一切新奇事物很感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众传媒以其丰富和新颖的传媒手段,如电视、电脑、QQ、MSN、电子邮箱、BBS论坛等把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些信息,以各种传播方式提交给中学生查询和运用,使信息获取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相比以前信息传递具有滞后性和封闭性,大众传媒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2)大众传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大众传媒以多种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它的内容,使中学生更加认识自己和社会。例如,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就以影片的形式讲述了后人学习雷锋精神的故事,以生动形象的图文音像来传达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就比单纯说教更能对中学生产生感染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3)大众传媒促进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转变。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环境下改变了教育的方法。主要表现在:第一,多样的传媒信息,使教育方法转为教育中学生如何选择、自主学习知识,而不再是一味的“填塞”政治理论知识。第二,教育者通过多样媒介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提高了他们上课积极性。特别是QQ、MSN、电子邮箱、BBS论坛等交流工具的大量运用,给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沟通交流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我发展。
(二)大众传媒下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表现。(1)大众媒介束缚了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判断力。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是在环境相对封闭,信息环境单纯的情况下进行。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促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中学生学习知识主要依靠老师讲解,然后自己再去主动消化。在大众传媒时代,中学生通过一些交流工具和网站,虽然可以每时每刻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但也使心理尚未真正成熟的中学生淹没在庸俗、不真实的信息当中,影响他们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如受电视商业广告、娱乐八卦节目大肆宣扬香车美女、花园洋房、血腥暴力等影响,使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有逆反心理,反感思想政治课,认为它没有用,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过时,令他们的选择具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并且每天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信息上面,很少有热情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关心集体和他人利益,一切以我为中心。(2)大众媒介加剧了权威的多元化和政治价值观的多元化。随着全球化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我们的社会在政治经济转型同时也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具有不成熟性、多变性的特点。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更使社会的主体思想和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这使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与社会道德要求和规范不同的观念。另一方面,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其中不乏一些庸俗化、媚俗化、非真实化的信息,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比较弱,他们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混乱和迷失,导致价值观的迷茫。这些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3)大众传媒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人格塑造。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传播一些庸俗化、娱乐化、平庸化的信息,以此来吸引大众的视野特别是“三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关注。这就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衍生了各种消极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追捧香车美女等。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本身的不健全,内容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师生之间缺乏心灵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缺乏真正的关心,忽视了中学生个人的思想动机和精神需求,这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的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三、大众传媒下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一)教育者应加强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媒介素养就是指在了解媒介基础之上,懂得判断媒介信息和价值,最终使用媒介发展自己。由于身心尚未成熟,中学生在面对雍容复杂的信息时,往往判断力不足,单纯一味地相信信息所讲述的内容,失去科学分析,有时在是非面前容易产生极端思想,走上歪路。因此加强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增强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鉴别力,健康地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父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来指导孩子正确接受思想价值观念,积极鼓励他们多动手去实践,增加阅历,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真知。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把它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思想观念的重要阵地,健全网络立法,及时过滤垃圾信息,营造良好的文化信息。
(二)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三观”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政治价值观。使中学生以此为标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其次,面对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教育者不是一味的倡导学生要遵循哪些,而是要培养他们对不同观点的分析意识,能客观地看待这些观点,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塑健全人格。由于人格未定形的中学生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因此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来健全中学生人格的形成,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家庭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帮助中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另一发面,学校也要加强课堂教育,除了灌输政治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教育者要随时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加强综合素质,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后,社会上也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关心和爱护中学生,支持学校和家庭工作的开展。公众要敢于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净化社会环境,保障中学生有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2] 陈妍.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影响力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版.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4
(一)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 内容概要。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首先提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矛盾的问题, 他对我国当时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及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2. 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就是要在实践中, 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 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问题和各种思想问题, 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表面上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实质上是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的不协调,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个实质的不协调, 这就必须要回到实践中来, 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定要与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大系统”, 我们必须要研究这个“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行的, 对运行环境进行时时调控, 要对运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并根据运行效果调整这个“大系统”, 以确保其发挥最大最好的功效。由此可见, 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 《实践论》
内容概要:1937年由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 使我国革命遭受重创, 在这样的背景下, 毛泽东同志以实践观点为基础, 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 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当代价值:其一, 实践的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品质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 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综上来看,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青年教师必须是有所担当的, 实干兴邦, 奔着共同的目标, 坚定理想信念, 到基层去, 到农村去。我们还应该真正了解中国国情、中国社会, 我们要了解我们的人民, 不分民族、阶层、性别, 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了解他们的渴望与期待。其二, 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与个人行为的统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征, 在低级阶段, 认识表现为感性的, 在高级阶段, 认识表现为论理的, 但任何阶段, 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 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 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从这里不难得出, 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应该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 小心取证, 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具体的生活工作及其他实践活动中, 在对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 都不应急于做出任何结论。其三, 知和行的关系与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反观之我们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强的原因, 第一是中学生觉得社会对自己的期望遥不可及, 很难在情感上对社会期望引起共鸣, 以至于失去信心;第二, 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活动, 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固定的知识体系, 还要唤醒和启发学生的道德自觉, 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 切实强化“知行合一”, 学校应当旗帜鲜明地弘扬“知”, 用正确的“知”来武装、指导大学生的“行”, “知”必须有效管用。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 意义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而德育又是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学校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项教育活动, 而在众多的教育活动当中思想政治课是核心, 其花的时间最多、涉及的教育内容最广, 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因此,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 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途径
1. 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 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 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他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 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 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 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 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 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 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 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 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 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 加强与其他德育渠道的配合,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 既与学校教育有关, 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 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 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 优化社会环境, 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 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 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5. 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 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 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 按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 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王明泉.中学时政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8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4]丁秀梅.用现实资源加强时政教育充实政治课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5]罗仕勤.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景教学[J].才智, 2009, (8)
[6]张维山, 黄秀华.对时政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7]王小斌.新课程理念与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 2008, (5)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5
(一)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
1、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建设。新时期的班主任一定要明确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中的主力军作用。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的发展。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特别强调班主任要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鲜明个性、自主、自立的人来对待,做到尊重他们的利益,尊重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信任是尊重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一定要信任学生,坚信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和集体荣誉感。师生之间强调民主与平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尊严是平等的、权利是平等的,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和忽视任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主题教育。新时期班主任利用班、团(队)活动,集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一是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公民道德宣传日以及学生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特殊的日子,举行各种庆祝或纪念活动,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发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二是精心组织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要丰富未成年人节假日参观、旅行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的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未成年人。三是通过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和身边的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走访先烈遗迹、参观各种展室等,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4、继续做好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班主任要把班级教育同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家校联系的新渠道来协助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贯彻“新守则”和“新规范”
《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2004年秋季开学之后,全国中小学执行教育部印发的《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同时教育部修订并印发了《中小学生守则》。“新守则”、“新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一是把规范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小学的重点。以小学生守则为例,以前要求学生“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现在改成“努力学习,勤思好问”,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探索未知领域的素质和能力。又如,新中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自尊自爱,克服困难和挫折,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针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可能对中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塑造中小学生的坚强性格、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反映了时代和进步的要求。时代进步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中规定,“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敢于斗争”,新规范中删去了“敢于斗争”,只保留“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与现代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以及帮助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的思路显然是格格不入的。结合新“守则”、新“规范”的实施,班主任也要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要求,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三)关心特殊家庭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
特殊家庭一般指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和流动人口家庭。特殊家庭中的家长由于没有精力和财力培养自己的子女,因而他们的孩子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孤独和封闭的心理。据调查,未成年犯罪主要存在于3种家庭,其中有35%的在押犯是由于父母离异,17.7%的在押犯受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26.9%的在押犯的父母曾被拘留、劳教判刑及治安处罚。这些孩子由于心理上受到极大创伤,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致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逐渐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最终成为“问题孩子”。对此,一方面国家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惩罚侵犯学生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1、尊重和了解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予爱的弥补。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关爱特殊家庭的学生,了解其家庭的具体情况,应慎重、理智地看待其家庭实际,主动和这些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处境要理解和同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慰籍和友谊,弥补他们缺乏的爱。
2、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发挥特长,尝试成功的体验。特殊家庭的学生一般比其他学生受到的压抑大,班主任要开展一定的集体活动,让特殊家庭儿童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使他们体验成功。班主任对他们的特长、爱好或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信心。
3、宽容、理解他们,循循善诱地消除其身上的缺点和不良影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对表现出一定“毛病”的特殊家庭学生不能求全责备,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宽容、理解他们,要捕捉有利时机进行诱导、启发,帮助他们总结教训,树立信心,要循循善诱地以理智的方式指导他们,给他们指明成长的道路和奋斗的方向,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对流动和“留守”家庭学生的教育,一不歧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二要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的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拿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和沟通。
(四)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要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坚决杜绝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赌博,让学生明确这些坏习惯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摧残人的身体,损害人的寿命,千万不要染上这些恶习,要深入广泛地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的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入校园。
(五)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着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发挥班、团(队)组织的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坚持实践活动育人。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精心设计、组织和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要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深入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班主任要按着实践育人的要求,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以培养学生诚信为目标,开展“知诚信,讲诚信”、“迈好人生第一步”等主题班会和“成人仪式宣言”、“青年志愿者服务”、“学生小主人”等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民族精神、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6
关键词:学生组织;思想教育
一、大力加强对中学学生组织的领导和支持
1.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组织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生成才的需要,使学生组织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2.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组织的工作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组织,把握学生组织的发展规律,导学生组织建设;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关心和扶持学生组织的发展;通过制定教育计划和工作制度,规范、有序、有效的管理学生组织;通过加强学生组织骨干队伍的建设,使学生组织稳定、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组织遵循的原则。
鼓励学生在各自学生组织的章程的规范下独立开展活动,不断繁荣和发展学生组织,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和组织学生组织。
二、实践中加强对中学学生组织的政治领导
1.专人负责学生组织工作。
如果学校缺少了制度化的联系学生组织的渠道,一方面会削弱了教师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力、影响力,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组织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更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学生组织的管理仅靠学生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配专人进行管理和引导和监督。
2.培养学习骨干。
每学年学校组织举办1~2期学生组织干部培训班。把学习班作为一个辐射源,通过发挥学习班成员学习骨干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3.强化育人功能
要引导各类中学学生组织有效的利用“业余爱好兴趣班”“学习沙龙”等形式,不断地强化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卓有成效的群众性团体。
三、加大对中学学生组织的经费支持
学生组织的消费特点基本上就属于纯消费,虽然学校会对学生组织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学生活动所需的费往往会多于经费支出。从而制约了学生组织的发展规模和活动质量学生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阻,更谈不上利用学生组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科学指导中学学生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1.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学生组织是整个学校组织当中的主力军和建设者,一方面,我们可以为学生组织提供可行的政策帮助,这样会调动他们参与组织的积极性,他们会利用互联网、联校等各种校内校外的资源不断的拓宽视野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组织的社团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会越来越多元化、品味也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加入学生实践过程之中,比如参与城市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参与更多的大学生基地、训练营等等实践、给予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不同学校、领域中的人和事,提供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学生组织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整个校园组织的面貌也会有所改变!此外,我们校方更应该提供硬件设备,比如提供场地可供学生组织活动、以及组织活动中将会用到的设施,画展区、笔墨区、体育场区、音箱等等有利的设施。有了这些前提、这些帮助,学生活动起来也会更加便利,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学生组织加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家庭中,更是加入自我建设的队伍当中。
2.注重学生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我们在扶持学生组织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领导和监管,防止出现文化结构不合理,过多的将资源投入单一的、层次较低的模块中、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不利于打造品质精良的文化组织这一目标,而且还要在学生所组织活动的过程之中提供帮助和指引。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做好相关制度的管理工作,这要求我们既要帮助学生去制定、修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有关学生组织管理方面的制度,既要在审查、审批、评比、考核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对细节进行监督,对于不合理的规则制度等提出修改意见。其次,我们还有分类专项管理,比如学术型活动、文艺表演、兴趣爱好型等由专人管理和监督、保证各个活动都能健康有序的开展。最后,对于学生组织的负责人及骨干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多组织一些交谈会,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组织的调研活动,并将调研结果进行整理,详细的给学生反馈,而且要求在类似情况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光大,对于不足的方面就应当在下次活动中有效的回避,这样强制的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日益规范化我们的校园文化也更加高层、高品味,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才会真正的落实,真正的落地、真正的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余明万,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三法,教育信息,2001年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993年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7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参与者”,网络背景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更新教育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各种教育齐抓共管。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只由学校来完成,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为学生第一教育的作用,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不断开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高度配合,以此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来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要创新
1.建立“抓载体”“抓保障”“抓资源整合”“抓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效的四抓模式。在我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我们通过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一,形成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与多元化,通过灵活多变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丰富。
2.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我校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提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建设青少年德育网络平台。开辟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德育网站和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坚持传播正确、健康的信息和声音,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又要有亲切的服务意识,贴近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要创新
1.学生的变化。(1)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通过对于网络的正确与合理利用及我校的德育网络平台,学生学会文明上网,提高了对于网络的辨别能力,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逐渐引导着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传统的对主流价值观的怀疑与批判、道德判断力价值取向混乱等问题,逐步形成爱科学、爱劳动、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取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交往,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2)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对网络的充分、高效利用,学生不再沉溺于游戏、聊天等,而是逐步通过网络获取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利的东西,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由于网络的点多、线长、面广,在对于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改变。(3)青少年的情商得到提升。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逐步变得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对于自身在成长路上获取一点一滴进步的每一位人,与父母和老师等的交流不再困难,开始懂得他们的苦心,并且逐步珍惜。受此情此景的感动,学生将长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到的知识一步步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2.教师的专业成长。(1)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通过对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大力整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我校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方式,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情况的应变能力。(2)增强了教师综合素质。通过灵活多变的活动的开展与载体有效实施,我校大力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组织教师结合变化发展着的情况开展情况,将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爱岗奉献的教育热情与我为龙中骄傲的爱校热情相结合,内化为教师的潜在动力,并且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提高青年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3.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校园和谐健康文化的形成。通过网络背景下,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研究,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下,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强大影响下,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形成都将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谋求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有了特色,学校发展才注入活力;有了特色,学校发展才有驱动力;有了特色,学校才有内涵。
摘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我校通过近年来的有益探索,初步建立了“抓载体”“抓保障”“抓资源整合”“抓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效的四抓模式,开创了农村中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促进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8
重视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他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成熟, 政治上才能坚定。为此, 他坚持对时事政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的修养,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与学校行政保持高度一致。他自觉带领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认真学习, 把学习作为把握工作主动权、谋求新发展的基本方法, 不断探索新知识, 积累新经验, 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为培养党员队伍、教师队伍发展、稳定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工作实践,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他注重学以致用, 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他深知一所学校群众满意度如何, 首先取决于领导班子政治素质的高低。为此, 他坚持抓好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 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 提高大家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识, 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经常深入基层, 接近群众,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他以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为主线, 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 促进领导班子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 使学校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在融洽的气氛中形成决议并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扎实开展工作, 确保职工队伍思想政治的稳定
他总是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上, 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带头维护好大局稳定, 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同时, 要求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 及时化解矛盾, 迅速沟通信息, 维护大局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是难点, 因此, 支部努力做到,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积极探索抓好“五小”的工作策略, 即“讲清小道理, 入情入理;解决小问题, 防止积压;开展小活动, 凝聚团队;做好小事情, 集腋成裘;宣传小人物, 放射光芒”。结合上级党委工作重点, 他着手加强“五小”课题研究。学校支委会成员反复研究, 觉得此课题适合学校校情, 成立以书记为负责人, 3个党小组为成员的研究群体, 启动工作, 收获显著。
如今的天津钢管公司中学在东丽区享有盛誉, 学校秉承“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办学理念, 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励志教育,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形成远近闻名的品牌学校。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东丽区教育教学质量优质校、天津市义务教育巩固率先进单位、天津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天津是绿色学校、东丽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2年学校又被评为天津市师德先进集体。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9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教育是国家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工程, 在创新教育制度下,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授课方式, 授课的同时可以提出相关开放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并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生在教师课堂的引导下学以致用, 这就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 新时期里, 学生的自我存在意识感增强, 个性得到张扬, 这就需要中学政治教学更人性合理, 细致全面, 紧密贴合当今学生的特点, 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案,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方法
1.创新课堂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 这是一个教育者的核心思想, 课改的灵魂。 以往,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 学校多实行模式化教学, 扼杀学生的个性, 简单粗暴地用几门学科衡量学生的水平, 逐渐导致教师不重视思想政治课, 大多地区, 思想政治课的成绩不计入升学考试, 学生带着目的性学习考试的几门主科,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甚微。 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教育创新, 首先要摒弃过去落后的传统教学理念及应试教育制度下错误的教学方式, 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国家目前需要的是各种能够自主创新的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给学生灌输创新理念, 课堂鼓励学生思考问题, 自主合作发现并探究问题, 只有学生真正思考这个问题, 掌握并运用你所传授的知识, 这堂课才有意义。
2.不断实践课堂教学创新
任何一项工程, 最后都要以实践证明其可行性, 在我们对课堂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之后, 教师要秉承全新的创新教学理念, 以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授课。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等因素灵活变换上课方式, 调整课程进度, 保证课堂效率。 在实践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这条道路上, 教师可以从以下具体几点进行探索。
(1) 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眼前直观的形象印象更深刻, 比起课本枯燥的文字内容、图片、图形、视频等更能让学生感兴趣, 集中注意力, 尤其是当学生身临其境的时候, 学习效果最佳。 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当前课堂的教学情境。 如今大多学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设备, 辅助突出课程主题, 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音频设备烘托课堂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方法需分清主次, 主体应该仍是教师的授课, 学生在观看图片或视频之后通常不会联想太深, 或者没有把握这个视频与课程主题的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所观看的材料跟这堂课所要学的知识有什么相通点, 现实里有没有值得学生反思的地方, 是否发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或有哪些感悟等。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的授课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难度深浅, 学生情况差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在讲授较简单的课程是,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开始分散, 这时候可以提出几个基于基础概念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既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又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打好基础是后续学习的保障。 在讲述较晦涩难懂的课程时, 教师对一个概念的解释尽量尝试用多种途径讲解细化, 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方便更多学生理解并使其印象深刻。另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学生甚至细化到个体, 实施分层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各类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习题跟问题, 使得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 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信心。
3.营造舒适自由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课堂氛围通常比较沉闷, 教师在讲台上表情严肃的讲课, 学生在台下紧绷着心绪听课, 气氛如一潭死水, 学生情绪得不到放松, 思维自然得不到开拓,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 微笑是会传染的。 教师如果保持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态, 面带微笑, 那么走进教室, 学生看见老师心情是愉悦的, 情绪得到放松, 上课必然会更积极主动, 这堂课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这样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 教师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 不再是简单地讲述课本知识, 而是将自己融入学生中, 与学生一起探讨思考问题, 一起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心里对你认可之后, 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就上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 我们改革了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积极响应国家对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开放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袁明亮.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实施[J].考试与评价, 2012 (02) .
谈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篇10
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思想品德课担负的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系统地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真正做到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克服空洞无物的说教,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现实问题, 解决思想问题。要对学生进行人生哲理、伦理道德、职业理想和民主法制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要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 帮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要密切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 回答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不回避现实, 不掩饰矛盾, 讲真话, 求实效。通过教育, 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 增强他们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现今的时代,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信息网络在中学的出现和运用已经成为现实, 并给中学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与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相比, 信息网络一方面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时交互、空间广阔、多媒体运作的特点, 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很大。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开放、交互式终端用户独立自由等特点, 也使网络本身对不良信息缺少“天然的屏障”, 西方国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 同时也使青年学生思想变化出现新特征:世界观方面, 技术主义倾向愈加浓厚;人生观方面, “个性主义”膨胀, 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 习惯于在无目的的生活状态中游戏人生;在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 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导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实现价值手段虚假化和道德行为方式上的漠视权威、无视中心、忽视规则等, 尽管这种思想只存在于部分学生中, 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引起充分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在继承运用传统手段以外, 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掌握和发展现代传播手段, 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其目的就是要高度重视用先进的文化占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阵地, 理直气壮地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学教师要迅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开发先进文化的教育软件, 占领网络阵地, 充分利用这一“虚拟世界”对青年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实践证明, 思想文化领域的阵地,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 资本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去占领。
思想品德课作为宣传和培养中学青年学生树立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 教学体系须体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结合。因为这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制文明属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法律是硬约束, 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道德是软约束, 具有感召力和引导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既发挥法律对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作用, 又发挥道德对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作用、教育引导和自我启发功能, 才能使学生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只讲物质利益, 只讲金钱, 不讲理想, 不讲道德, 他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 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篇11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发的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学时事政策教育的要求。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要加强时事政策教育,保证每周一课时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相关的专题教育”。《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必须提高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时事教育主要是指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动、活泼的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2004年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在时事教育的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时事教育的原则
1.教育形式要多样性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时事教育,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是教师讲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就某一专题收集材料,然后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归纳正确观点;还可以布置学生看报纸听新闻广播,出时事墙报和板报。有条件的学校曾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出时事专刊。
2.时事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时事形势有着新闻性的特点,在运用时事教育时要抓住时间的特点,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去进行。每当有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发生,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通报。
3.时事的选择性
(1)典型性原则。在众多的时事中,我们必须选择最具有特点、最典型、最具有震撼性的时事进行教学。
(2)实际性原则,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就必须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念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热点性原则。时事内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时政教育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实,把握住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领会其内在含义,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否则就失去了时政教育的作用。
(4)正面性原则。充分体现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大成绩,宣传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政策的正确性和出现不少问题的关系。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肯定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但改革开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明显和潜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分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主流和支流,树立辩正的思维观念。
二、时事教育的方法
时事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是多方面的。要想取得理想的时政教育效果,学校应该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动员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时政教育,形成一个时事政治教育的立体网络。其做法可以有:
1.课堂上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时事教育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举办时事专题讲座进行要闻发布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举办时事专题讲座,讨论时事热点、焦点,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建立报刊阅览栏,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建立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制度;组织时事知识竞赛;校外时事教育等方法。
三、时事教育的意义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因素,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运用时事进行教学,通过时事材料理解基本理论观点,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的问题,使时事教育有血有肉,使学生感到学习有趣有用,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有效开展时事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
(3)时事教育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意义。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课程标准》指出:“结合时事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中学政治课本中的许多原理都是具有一般的指导性的,如果能够和时事结合起来分析,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更加的全面和牢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时事的过程中,体会到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复杂的时事分析简单化的乐趣。而学生也会逐渐明白,政治课不仅仅是背背书、考考试那么简单而机械的学科。并且学生除了可以体会到协助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锻炼、提高他们的动手研究能力。
总之,要充分发挥好时事教育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四有”新人。
参考资料: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12
一、中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机遇主要表现为: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限制
现代互联网使教学环境突破了时空限制, 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群体空前扩大, 以往特定的“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已在泛化中, 而且瞬息之间两者间的角色转换已成为可能, 这倒是印证了孔夫子的一句话:三人行, 必有我师。中学生利用便捷的上网资源, 已跨越了时空区域的界限, 使过去的远方在场变为当下在场, 自由的进行远程信息共享。这样的文化语境, 无疑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了广泛的宣传路径。学生既可以在网络中搜索自己想要的丰富信息, 也可以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 迅速地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信息, 并克服了教师单一说教的弊端, 使自己在课堂上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 得到事实与理论方面的更为充实的支撑, 从而变课堂知识为生动的文化实践。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学生知情的和谐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各自享有的权利已产生了内涵上的变化, 师生交往中的权利中心也随之发生了合理的转移, 并随之带来教育中权利资源的重新分化与整合。网络技术的大众化及网络信息所具有的无损使用、无损分享和公平性, 使得旧有的教师权威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师生将与网络分享权威。
网络教学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 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网络教学高容量的信息环境、平等的交往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环境都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和谐育人环境。网络教育承载着终身化学习的使命, 只有培养出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学生, 才能与终身化学习的社会相适应。网络课程内容数字化与人文情感性已逐步趋向统一, 中学生在网络虚拟教学环境下容易获得一种席勒式的审美自由, 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由原来单向度的人将发展为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人。
3.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了教育模式
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然而, 这种应用不是单项的技术支配, 它已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支撑。它不仅作为一种技术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 更是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应当看做是一种教育生产力的一次革命。它将引起整个教育组织模式、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教与学的各种行为机制的变化。网络所具有的双向性、互动性, 为师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更多有效途径。
人机交互使教师走下讲台, 真正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由此得以建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环境中交往所具有的双向性、超时空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并使师生教学互动的模式真正得以实现。网络以其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和可选择性,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环境。师生可以在不受外界控制的情况下, 自由交流自己的观点, 发表自己的意见, 真正实现了政治民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 以网友的平等身份, 民主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 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咨询。在网络交流中, 教师发现问题, 及时引导, 在互动中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网络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教学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 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 甚至引发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因此,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主要表现为:
1. 责任感的减弱
网络对于中学生极富诱惑力, 有少数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薄弱, 缺乏稳定的心理取向,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无所适从, 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荒废了学业, 甚至受黄色信息的污染和侵蚀, 思想颓废, 情调低俗。这些学生幻想在网络中打造一个自由的情感世界, 欲使自己平时被压抑的情感尽情地得以释放。其结果是, 既游离于现实世界, 又不能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 陶醉在网络虚幻世界之中, 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变异现象, 忘记了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人格扭曲, 削弱了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
2. 网络道德失范甚至犯罪
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 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信息不等于知识, 网上的信息生产, 铺天盖地, 泥沙俱下, 良莠不分, 且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其中, 到处泛滥。甚至有些人愿意以假为真, 以讹传讹, 网上欺诈行为不时爆出, 且愈演愈烈。不少中学生网上聊天、交友往往使用不真实的身份, 进行无所顾忌、随心所欲的宣泄, 极少数学生完全丧失现实生活中应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的约束。
中学生当中, 不乏电脑奇才, 然而他们一旦失去法律与道德的约束, 就可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恶劣影响。有少数学生在网上制造病毒、盗窃网上资料、充当黑客、攻击网站、侵犯他人隐私等。
三、网络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利用网络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网络已成为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 严格规范网络教学活动
2000年7月5日, 国家教育部颁布《教育网站和网站暂行管理办法》, 对各种教育网站、教育网校的开办条件、程序运作等作出了具体的严格规定。《教育网站和网站暂行管理办法》从法律上明文规定:禁止在网络上制作、发布、传播包括泄露国家机密、宣扬邪教、发布黄色淫秽信息、煽动暴力等的九条信息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依法办网, 各教育网络用户依法监督。校园网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学生网络用户的出口, 学校责无旁贷应对这部分学生的网络学习内容进行监督、指导。中学网管中心不仅要对网络内容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监控, 而且, 可以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教学, 并组织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网络技术在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法治环境中得到快速安全的发展。
2. 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
中学政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地介入学生的网络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讲座, 正确引导学生选择信息的方式方法, 也可以不定时地主动介入各大网站的聊天室, 运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站和网页给登录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道德情感方面的支持, 以普通网民的身份, 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利用自身的知识去启发、引导学生。建设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实现资源共享, 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学生特点, 突出民族优秀文化, 在网络上建设一些诸如“哲学殿堂”“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聊天室”“校园生活”等栏目, 把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 在网络传播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想。
3. 培养工作效率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中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需要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效率高的教育队伍。然而, 目前中学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面对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认识不足, 对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缺乏了解与关注。网络化的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教师已从原来的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变。在网络环境中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由教师统一布控, 学生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但能主动地学习, 而且能独立地思维活动。既有助于吸收和消化课堂, 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
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然而, 这种应用不是“唯技术”的, 它不仅作为一种技术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 更是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也就是说,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应当看做是一种教育的生产力的革命, 它所引起的是整个教育组织形式、教中人与人的关系、教与学的各种行为等社会的、文化的、心理层面的变化。”为此, 美国学者瑞吉鲁斯在他的《探索意义的重构:教育体制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我们应当重新评估学校的组织以及运行方式, 重新评估接受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些变化, 迫使我们的教师要再学习, 转变角色, 把自己塑造成适应时代需要, 具有网络专业技术的高素质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嘉格伦.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荐阅读: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10-08
中学生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07-15
当代中学生思想教育06-28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05-09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08-25
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10-22
枫岭头中学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方案05-23
湖南中学思想政治教学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