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的排水设施

2024-11-06

公路路基的排水设施(精选4篇)

公路路基的排水设施 篇1

摘要:公路路基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尤其是对受浸泡易于松软的特殊土质和易于软化的岩石路基应做好排水措施, 保证路基边坡和基地的稳定。

关键词:公路路基,排水设施,施工

一般公路路基排水分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

1 地面排水设施布置原则

(1) 在路堤天然护道外, 可以设置单侧或双侧排水沟, 也可用取土坑排水。

(2) 路堑应在路肩两侧设置侧沟。

(3) 路堑顶边缘以外, 需设置单侧或双侧截水沟。

(4) 路基外侧水必须引入河道或桥涵内排至路基以外。

2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及施工要点

路基地面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 下面就对各个设施的设置部位及要求做简单的概述。

2.1 边沟

(1) 边沟设置: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和挖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 以利于将雨水及路面水排出路基以外。路堤较低的坡脚处应设置边沟。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 出水口要保证将水引出路基以外, 根据当地气象水文情况, 出水口设置必须保证水能及时排出路基以外。

(2) 施工要求: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 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 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 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土质边沟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4%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加固;采用浆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 片石应符合规范要求, 砌缝砂浆应饱满, 沟身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 抹面应平整压光。

2.2 截水沟

(1) 截水沟设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 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根据土质情况而定, 原则上不要影响边坡稳定。对于一般土质应距路基坡顶不小于5 m,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 m, 同时应进行加固, 以防渗漏。截水沟中挖出的土, 应该堆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 并整修成T形, 并进行夯实, 顶面应做成1.5%~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 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脚2~6 m, 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5 m, 弃土堆顶部应设1.5%~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0~5.0 m, 并将挖出的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 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1.5%~2%的护坡道, 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人截水沟排出。

(2) 施工要求:截水沟长度超过一定的距离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 将水引至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 截水沟必须有固定的出水口, 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 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 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 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 均应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壁。

2.3 排水沟

(1) 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 尽可能采用直线形, 转弯处宜做成弧线, 其半径不宜小于10 m, 排水沟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 排水沟沿路线布设时, 应离路基尽可能远一些, 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 m。当水流的流速大于容许冲刷流速时, 沟底、沟壁, 应采取表面加固措施。

2.4 跌水与急流槽

(1) 跌水与急流槽必须采用浆砌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 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 其高度与长度应之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

(2) 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超过1∶1.5, 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当急流槽较长时, 槽底可用几个纵坡, 一般是上段较陡, 向下逐渐放缓。

(3) 当急流槽很长时, 就分段砌筑, 每段不宜超过10 m, 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 密实无空隙。

(4) 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段, 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 基底要求砌筑光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 应能为水流入排水沟提供一个顺畅通道, 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

2.5 蒸发池

路面上的水无法引出路基以外时, 可以在路基就近设蒸发池, 当用取土坑作蒸发池时, 与路基坡脚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10 m。面积较大的蒸发池至路堤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20 m, 坑内水面应低于路基边缘至少1 m。坑底部应做成两侧边缘向中部倾斜0.5%~1%的横坡。取土坑出人口应与所连接的排水沟或排水通道平顺连接。

2.6 拦水缘石

为避免高路堤边坡被路面水冲刷, 要在路肩上设拦水缘石, 将水流拦截至排水沟或在拦水带开口处设急流槽引离路基, 与高路堤急流槽连接处应设喇叭口。设拦水缘石路段的路肩宜适当加固。

3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及施工要点

3.1 地下排水设施类型

对路基有危害的地下水, 应根据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埋藏深度, 底层的渗透系数等条件, 选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渗水隧道、渗井、渗管等。

3.2 各种类型地下排水设施的施工

(1) 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 可采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等;地下水埋藏较深或为固定含水层时, 可采用渗水隧道、渗井、渗管等。

(2) 渗水暗沟的纵坡一般不宜大于0.5%, 也不宜小于0.2%, 而且要有防淤措施。渗水暗沟、渗水隧道的断面尺寸, 应根据埋藏深度、施工和维修条件确定, 一般宽度不宜小于1.2 m。渗水暗沟的排水孔应在冰冻线以下0.5 m, 截水的渗水暗沟的基底应埋入隔水层不少于0.5 m, 支撑渗沟的基底应设置在含水层以下坚实的土层上。

(3) 渗沟和渗水隧道的截水部分可采取砂砾石, 土工纤维做反滤层。砂砾石反滤层的层数、厚度和颗粒级配的要求, 根据坑壁土质和反滤层材料计算确定。砂砾石应筛选清洗, 其中颗粒小于0.15 mm的含量不大于5%。无砂混凝土块板反滤层的厚度可采用10~20 cm, 当坑壁土质为粘性土或粉细纱时, 在无砂混凝土块板外侧, 应加设10~20 cm厚的中粗砂或土工纤维反滤层。

(4) 渗水暗沟每隔30 m, 渗水隧道每隔120 m和平面转折及纵坡变坡点处, 应设置检查井。

参考文献

[1]姚祖康.公路排水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淡至明.公路排水系统设计参数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2006.

[3]王磊, 马骉.黄土地区公路排水系统病害防治[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公路路基的排水设施 篇2

边沟是公路路面路基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边沟主要指的是在公路的两侧建造的排水沟,它的主要功能是对雨水和地表水进行分散,从而达到降低水的侵蚀性的效果。在边沟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跟随公路自身的走向进行建设,同时要能够符合公路路面整体弧度,能够充分地将路面的水进行分散,减少对于路面自身产生的影响。

3.2 截水沟建设要点

截水沟的主要功能是对于坡度较大的公路进行排水工作,在整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公路的坡度和建设位置等进行综合性地研究和调查,针对坡度较大,位于沟谷中的公路进行重点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减少整体截水沟对原有公路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在进行截水沟建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废弃土堆,这会严重影响到截水沟的建设质量,因此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清理,防止对整体工程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3 排水沟建设要点

排水沟是路面排水设施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设计和建设规定进行,严格控制建设质量。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公路的不同走向和不同形状进行设计,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建设排水沟。同时在排水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路基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要对排水沟的侧壁进行加固,提升排水沟的整体建设质量。

3.4 跌水和急流槽建设要点

跌水和急流槽是针对公路路面产生的急速和大量水流而建设的路面排水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跌水高度的把握,高度应当按照不同的地形和地质状况进行严格控制,要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和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急流槽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坡度进行严格地控制,以提升整体的排水质量,减少地表水和雨水对于公路路面产生的侵蚀和影响,提升整体公路的建设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对于公路路基的建设不够重视,在建设的过程中路基经常受到雨水的侵蚀,直接导致了公路建设整体质量的下降。因此,文章着重对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路面的排水技术进行了探讨,要想提升公路整体的建设质量就需要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将排水工程和地下水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注重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对沟槽进行建设,形成完备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和路面造成侵蚀。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提升路基建设的质量,也为公路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篇3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 排水设计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1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分析

公路排水设计对于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的使用时间长短有着直接的影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业灌溉用水对公路路基及路面的影响,这被称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考虑到如何减少将路面水快速有效的排出路基之外,尽可能的减小雨水或是其它水对公路路面的影响,减少水的下渗量,减少其对路基、路面的损害,这种排水方式被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的设计主要采用提升公路路基的高度、或是在公路路基底层设置隔水层的办法,进行排水设计,在施工期间一般都要挖掘临时性边沟,排水施工期间公路路面的水和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入一些外加剂,诸如石灰等,根据工程实际,设置稳定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类排水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通过公路路基的边坡设置、横坡设置、沟槽或是应急排水道,将路表水排出路基以外;第二,就是通过设置中央分隔带或是盲沟、透水管道和其它的吸水设置,将下渗的水快速的排出路基之外;第三,可以在公路路边设置泄水孔,将水排出,最后,在公路路基的设计中,可以使用沥青进行表面密封处理,或是采用土路肩纵横、碎石盲道、软管吸水等方式进行设计施工,将路面水或是下渗水排出。

2 公路路基边沟排水设计分析

2.1 边沟设计问题分析

在当前公路排水设计中,边沟是经常采用的排水设计方法,在公路排水设计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但往往得不到施工设计人员的重视,忽略了一些边沟排水设计的重要问题。例如,在实际的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边沟尺寸不符合公路路基的设计规范要求,生搬硬套理论,而没能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导致在施工過程中,一些原有的地表土、清淤土等,应该被运送至远离公路的地方,进行耕地或是其它用途,但往往被堆放在公路两侧的排水沟或是荷塘中,造成荷塘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另外一点,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一些超宽的填土土方,造成排水效果不佳。

2.2 边沟尺寸选择分析

在公路边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及气象条件(主要是季节性降雨量的大小)、边沟截面尺寸大小、形状、表面的粗糙程度、边沟的流水速度分析等。

在实际的公路施工中,边沟的设计一般要采用梯形结构,并且,根据梯形结构的长宽高,结算其排水能力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2.3 边沟设计原则分析

在边沟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就是要以填筑式边沟为主要组成部分,尽可能的减少公路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出现(要注意边沟坡度,使边沟内的水能顺利排出,尽量减少或不出现积水现象),不然就会对公路的使用造成很严重的不利影响,造成公路路基内部的水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排出。

在具体的公路路基边沟设计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一般来讲,采用浆砌片石修筑公路边沟,是经常使用的施工样式,并且保证边沟纵坡的坡度应大于十五度,才能达到排水的需要,并且,一定要结合公路施工地点的具体地形地貌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本着经济科学使用的原则,进行边沟的设计和施工。

对于边沟跨越涵洞和跨越通道的情况,要进行特殊的处理,首先,对于公路沿线设置的涵洞和跨越通道,一定要提前知晓,并进行分析,对于一些需要排入排涵的边沟,要保证边沟的标高高于涵洞中心的标高;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进行跨越通道施工,对一些不能绕开的部分,要优先采用边沟盖板涵,并使用专门的技术,防治冲刷涵洞,确保排水效果。

对于边沟标高和纵坡方向的问题设置,一定要根据公路路线纵断面的特点,沿着自然地形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路线,并且保证排水方向要尽可能的沿着自然地形进行排水,并控制边沟的标高,应以该路段的边缘最低点进行设置,一般来说,确保公路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引起倒灌,控制边沟底部标高最低点大于路面边缘两米左右,如果对于一些特殊路段,不能满足要求的,应优先采用单侧布置排水管道,进行排水,保证路面排水效果。

3 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分析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公路排水施工技术就是设置中央分隔带,主要是为了排除中央分隔带内积水,具体可分为施工期间和道路正常使用下的两种隔水带,施工期间的排水量主要取决于最大的顺势降水量和中央隔水带的收水面积。

在公路中央分隔带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公路横向排水管道的长短视公路的宽度而定,并且要有三度至五度的坡度,并且,排水管道的设计,一定要根据临时性管道所收集到的本地区最大瞬时降水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综合考虑地形、气候、位置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排水管道,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中央分隔带只在公路基层施工蔡进行开挖施工,这就很难保证公路排水的效果,此外,在开挖过程中,所挖掘的边沟表面粗糙,规格不一、形状样式等不符合设计规范,沥青粘结不牢固不能进行均匀施工,公路防渗漏施工不到位,有很多的施工缝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整个公路排水系统的不完整,不科学,不能很好地达到排水的效果。

同时,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很难进行控制,极容易造成横向排水管道标高的误差、甚至是堵塞。从而使得上游的排水管道排水不顺畅,大量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地粗,使得最低处的排水管道,由于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包裹的土工布,进而导致淤塞,使得管道排水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可能导致下游的中央分隔带积水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甚至在很长时间之后,中央分隔带的水不能排除,使公路路基和路面长期浸泡,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4 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分析

沿着公路路面边缘设置横向出水管、透水性材料集水沟等,并在路面设置沥青密封,土路肩纵横排水沟等,确保将深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同时,我们考虑到,由于通过沥青层下渗的水十分有限,要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采用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段相应的排水管道,确保公路路面不积水,而且能够很快的把水排出公路路面之外,减少水对公路路面和路基的损害,增强其使用效果。

结束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公路基础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各项公路建设项目工程也越来越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出现的公路排水设计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从公路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针对其存在的排水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主要从公路边沟排水设计和公路中央隔水带设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只有我们不断地进行公路排水设计的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公路排水的设计,并结合公路施工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就能够建造更高质量的公路工程,增强其使用寿命和功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进步,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刘忻《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分析》 黑龙江 佳木斯杂志出版社 2011

王伟 谢武久 《浅析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河北 邯郸出版社 2009

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管理探析 篇4

【关键词】地面排水;地下排水;施工技术;路基排水

0.引言

影响高速公路路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的直接原因是公路路基排水系统的完善,地面水与地下水会以不同的方式对路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我们要更加严谨认真,尽可能建造完善的排水系统,要在保证其质量的同时施工技术也有多方面要求,边沟应设置在填土高度小于沟深度的填土地段,截水沟设置应遵循不影响边坡稳定的原则。按照规定,排水沟线要保持平顺。

1.施工前准备时期

在路基施工前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全面调查,看排水系统是否完善,收集以往资料,将资料内容与实践调查结果相结合整理出最符合当地路面的方案,还要做好整体严密部署,保证每个环节都设有专业人员,将所需器械,所用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这样便可有效、快速对道路进行施工。

实地调查,制定合理方案。

在施工前对即将施工路段进行实地考察,看当地路面现有状况,了解公路路线;检查当地土质金属含量以及塑胶含量,根据检验结果在不同土质应制定出适合各类土质的方案,在制定出详尽的方案可在有序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完成路基的排水系统;总结出实际日常的工作量合理化安排工程以及个人的工做规划,在规划时要考虑到施工时会发生的突发事件例如大雨、器械材料的缺失以及人员的减少,要在规划中做出体现,这样可使工程施工达到最优化。

2.路基排水的设置

(1)路基遭受水毁的水源有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先熟悉施工地点常遭受何种水源,综合理论,因势利导,做出全方位的设计方案。由于路基位于不同地点,每个城市季节变化的特点,道路积水的特点以及植物的种植情况相差迥异,要在施工前做出非常深入及全面的调查,根据结果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当地道路优势做出排水设计方案,实现花费最小效果最好的目标。

(2)虽然路基水量过大会造成道路的损害,但可以将多余积水通过合理的流通方式对农家作物进行灌溉,但严禁将地下排水直接连入农田,这样会造成农田作物的生长,可将积水统一汇集使其流入河流,也可通过管道流通利于灌溉农田,这样即解决路基积水问题还可以解决农田干旱一举两得。

(3)社会正在迈向现代化,道路与日俱增,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情况下更应合理安排统筹,对于路基排水系统的材料方面应就地取材,以最合理的经济创造出最安全稳定也最实用的路基。

(4)对于不同地带要采用不同方案,在山区设计路基排水系统时要注意防止水土大量流失,要采用分散排水的方法,降低水流的速度,要保持水土的完整。在安装各种排水设施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查,可根据每个地区经济情况以及道路实用情况等具体道路表现不断完善路基排水系统。

3.地面排水设施

边沟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梯形边沟的内侧边坡坡度一般为1:l~1:1.5,外侧边坡坡度与路堑边坡相同。当边沟外设碎落台时,外侧边坡坡度同内侧边坡。边沟设计深度一般为0.4m,雨水较多的地区应深些,干旱地区也可采用0.3m。在平曲线处应根据横断面的超高适当调整边沟深度,以保证排水通畅。

3.1截水沟

截水沟的断面形成一般为梯形,在地面横坡较陡时,也可做成石砌矩形。截水沟底宽和沟深一般不小于0.5m,土质截水沟的边坡坡度为1:l~1:1.5。

3.2排水沟

排水沟的具体位置与地形有关,线形要求平顺,尽可能采用直线形;转弯处宜做成弧线形,半径不宜小于l0m。排水沟的断面和纵坡要求同截水沟。排水沟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不宜超过500m。

3.3跌水和急流槽

在路基排水设计中还可用单级或是多级跌水或急流槽连接的方式,此法多用于陡坡或是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水流不离开的槽底的沟槽。跌水和急流槽可由混凝土或是浆砌片筑成,其特点是台阶高度可根据不同地域、地质等先天条件所决定,这就意味着它的局限性,但其优点是台阶高度可根据不同地点需要进行调整,但原则是其长度与宽度的比例要与原有路段的坡度相匹配。

急流槽的纵坡坡度不宜超过1:1.5,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当急流槽较长时,槽底可采用不同的纵坡,一般是上段较陡,向下逐渐放缓。当急流槽很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不宜超过l0m,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严防漏水。

4.地下排水设施

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对于路基的危害都是极大的,对于从地下排除地下水的措施与地面排水不同,最应先考虑到天气与季节的影响。不论在雨季或是旱季施工时都要考虑到当道路遭遇雨季侵袭时,路面积水会迅速增涨,排水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其深度要充足可以在雨量增加后以最快速度排除地下水。

4.1暗沟

暗沟采用透水性大的粗粒石料筑成。因排水量有限,暗沟不宜太长。暗沟的宽度一般为0.5~0.8m,高度应根据地下水的情况定,一般为宽度的2.5倍。暗沟施工时,沟底宜埋入不透水层内。暗沟的顶部设封闭层,以防止地下水和泥土进人。封闭层采用双层反铺草皮,即草根向上铺;封闭层以上用粘土夯实。暗沟的纵坡坡度应不小于1%,通常采用5%以利水排出。暗沟的出水口应长些,以确保水流排出路基以外。

4.2混合渗沟

4.2.1洞式渗沟

洞式渗沟的出水口处宜设置端墙。端墙下部设置与渗沟排水通道大小一致的排水沟。端墙排水孔底面距排水沟沟底的高度不宜小于0.2m,在寒冷地区不宜小于0.5m。端墙出口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防止冲刷。

4.2.2渗井

渗井直径一般采用0.5~0.6m。内填充材料按层次在下层透水范围内填碎石或卵石,上层不透水范围内填砂或砾石。填充材料应采用筛洗过的不同粒径的材料,填料层次应分明,不得粗细材料混杂填塞。井壁和填充材料间应设反滤层,井顶设封闭层。

5.路基排水系统设施注意事项

路基排水设施的施工前要仔细完善设计方案,施工前施工人员详细阅读设计图纸,根据当时所处地点灵活更改,要准确完成设计中位置与尺寸的设计。

(1)在施工前期,调查好当地原有的排水设施,尽最大能力运用其功能,在新挖路基时两侧要设有临时排水购并将其降至潜水位,必须与可永久性排水的设备一同连接。

(2)在不改变原有路基排水的设计时,如果因施工中不断挖掘、填充路基而对局部的排水效果造成影响或是以后不能按照原有设计进行时,因地制宜,施工时可轻微的调整,做出适合该路段的排水出口的设置,要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这样的改变要保证可使排水工作更加严谨、完整的进行。

(3)注意在完成排水管道设置后要保证个排水管道的衔接是否紧密,水流在此经过是否通畅,更要注意控制水流入口与出口的高度标准,挖边沟时要考虑全面结合现场路面材料以及结构的特点与其边缘的排水系统进行连接。

(4)对于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不需让其如何让美观,最主要是耐用性以及安全稳定性,设计要做到安全、全面、简便、施工快速、经济合理等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看,设计同一种排水系统设施可采用标准化结构的形式。

6.结语

通过本文所述,公路路基决定着所造公路的稳定性,造成路基或是公路表面损毁的原因有很多,但水毁是决定性因素。我们更要重视水毁的治理与预防,施工应做到以预防为主以治理为辅,将损失降到最低,公路施工初期要做好严格的规划,必须组织好施工,安排专业人员在地面或是地下做好路基排水系统的设置,这样才能全面完善公路施工的稳定性,这样才能降低水毁现象的出现,将水毁对公路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将加强路基的稳固性与强度。

【参考文献】

[1]韦乐铭等.论述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1).

上一篇:机器人机构下一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