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2024-10-08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共12篇)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1

一、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加强导语的艺术性

课前三到五分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犹如一场好戏要有一段精彩的开场戏一样,一节好的政治课要有一段精心推敲的导语,营造一个美妙的教学情境。为此,力求每一节课都在开课伊始便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运用音乐、电教手段、妙趣横生的故事、机智幽默的漫画等手段导课,能收到极好的效果。如在讲“善于认识自己”一课时,给同学们讲古希腊著名神话故事《斯芬克斯之谜》,在同学们积极思维、欲知谜底的过程中,巧妙地切入正题,很能引人入胜。在讲“积极对待挫折”一课时,让同学们倾听贝多芬著名钢琴曲《命运》,介绍他倍受磨难,中年失聪而终成一代乐圣,在坎坷中铸造辉煌的人生。在“青少年如何交友”这个问题的讲解时,请同学们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并讲述俞伯牙、钟子期纯洁高尚的友谊故事……如此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开课伊始便成功地吊起学生的“胃口”。

二、精心唱好重头戏——实现乐学的转变

良好的开端只具备了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能否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丰富多彩的授课方法,让学生时时都有新感觉,这才是一节成功政治课的关键一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政治课多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于它的晦涩难懂。一副“正襟危坐,神色凛然,却冰冷、干巴的面孔”,无一丝一毫的可爱之处。为此,要让政治课活起来,就必须使之具有一副“满面春风,亲切可人的形象”。细心品味前朝曲,唱出新翻杨柳枝。为此,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讲授时嫁接文史知识,用成语故事诗词等,巧助政治课教学。如:初一“培养坚强意志”一课,选用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的故事,使学生群情感慨,表示一定要立志发奋,战胜挫折。

三、精心设计活动课,添加乐学催化剂

学生的素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教师是学生的导航人、引路者,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追求,使学生从“配角”“观众”真正转变为“主角”“演员”,办法就是精心设计有政治课特色的活动课——讲故事,谈感受,演小品,组织讨论,开展辩论,这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活动课能极大地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开发情商因素,激活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对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政治课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基地,作为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倾诉心中渴望的独特天地,从而推动学生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在学习“青少年如何交友”一课时,事先安排两名同学将班级里和学校里一些品行上有缺点、行为中有偏差的同学的事例编成小品,课堂上表演,当同学们看过小品,便让同学们对小品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评析,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和价值观。

四、精心组装学习助推器,搞好心育

有人说:“一个人只有自己觉醒,才是真正的觉醒,你能把马拉到河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青少年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多,青春期困扰强烈,一个不经意间的心理波动,就可能造成厌学的诱因。为此,以“保密、耐心、热情”为宗旨,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通过书信、日记等交流方式,发现同学们反映的心理问题林林总总,有早恋的痛苦、学习的压力、嫉妒心理、闭锁心理等,使我深感压力之大,责任之重。不解决他们青春期困扰,不帮助他们摆脱成长中的烦恼,也就无从谈起对他们实施任何一种教育。为此精心制定心理治疗方案,对症下药。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说服劝导工作,使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了思想的包袱,敞开了心扉,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意外的喜悦是增强了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喜爱程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形式、途径因人而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灌注“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尊重为前提,以民主为基础,以改善教学关系为切入点,以优化教学过程为载体,以促进其自身发展为主旨,既要留住人,又要保住魂。这是一名政治课教师始终要牢记的使命。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2

王恒礼

论文摘要: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梯式推进”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①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② 张汉珍 《政治课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教学论文 2005年5月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 时政教学 策略

时事政治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时政教材更好地运用到中学政治课堂中,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所应当考虑的问题。实事政治是高中政治中教学的一部分。据教学实践表明,时政教学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实事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情,时政教学是中学政治教学的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时政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所发生事情的敏觉性,还能培养学生对新东西的兴趣度。实事一般是发生在近期的比较大的事件。在中学的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学校外面所发生的事情,开阔学生的视野。

1.时政教学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时政教学中,老师一般运用三步骤来完成:时事热点专题、时事新闻的发布、实事评述文章[1]。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其中的实事例子。在整个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时政教学针对的学生不相同,教学的侧重点也就不相同。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中,应当将最近事实例子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当政治老师在教育有关哲学方面的知识时,大部分的政治老师就是将门捷列夫发现圆周率的例子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实事的教学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首先,将时政教学流于形式。有的中学政治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的过程中,近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并没有深入的开展。政治老师好比一台电视机,播放完了节目就结束了的那种。其实,时政新闻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有效激发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其次,对实事的热点讲解仅存于表面,并未深入其中。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容易对知识点的掌握只在于表面。最后,对实事的评论缺乏客观性。中学教学在学生的求知阶段处于特殊的时期,教师应该详细的论述,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实事。但是在实事的讲解中,老师只讲述自己的观点,对实事缺乏客观、冷静的思考。一味追求快速的完成。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接受这样的时政教学时,就会导致其对社会的认知度不够高。另外,中学政治教师在开展市政教学中,容易偏离政治教学的本质,使得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不能将时政教学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2.加强中学政治课堂时政教学的措施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时政教学应用到其中。时政教学是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一个窗口。根据中学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用市政教学与课堂中,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度。

2.1时政教学重视教学的实效性与教育性

中学政治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初依据自身的职业特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及时了解实事。教师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报纸、电视、手机新闻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实事信息,并将这些实事信息运用到政治课堂中。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年龄方面处于特殊时期。新闻信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实事信息的时效性。如果教师将很久以前的实事信息应用到课堂中,学生很难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实事关注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实事的关注度。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时政教学的好处。

2.2引导学生讨论实事

众所周知,实事新闻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的特殊阶段,其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不成熟之处。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政治教师应当在中学成长中起到一定指引性的作用。在政治课堂中,适当开展一些评论活动。在评论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共同讨论时政新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时政新闻。当然,在时政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讨论中踊跃发言。

2.3课堂教学有效融入时政教学

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恰当的引入实事。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事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对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事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也可以通过留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了解时政信息,在上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实事信息进行播报,将实事有效的融入到政治课堂中[3]。长期以往,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结语

时政教学本就属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时政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还能够让学生更快的了解国家的最新动态。中学政治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外界学习的捷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中学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好好运用时政教学方法,莫让政治教学仅存于表面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其中,学好实事政治的同时,有利于中学政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永恒.打造乡土政治课堂 激活政治学科魅力[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2(08):22.

[2]刘闻滔.论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9(8):6.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篇4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策略制定的成败, 因此,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 政治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素质。

1. 政治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 实际上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教育学生, 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只有正确无误地运用这些理论才能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才能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中国革命史、哲学史、经济史等, 也可以阅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著作, 加深对政治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这样, 对我们制定教学策略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2.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 甚至吹毛求疵, 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 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所以, 政治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在组织教学时, 才能融会贯通, 给学生通俗易懂地进行讲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 运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手段。

教师仅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就是好教师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教师还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教育规律。教师只有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并善于积累教学经验,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教学中才会有预见性, 减少盲目性, 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 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 还肩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 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所以, 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策略一定不能缺失了思想道德教育这一功能。但是, 从中学政治的教学实践看, 德育功能往往被忽略了, 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长此以往, 怎么能培养出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呢?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目前的青少年, 普遍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对他人、集体, 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 他们思维活跃, 追求时尚, 面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现象, 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对于处在心智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 道德教育是指路明灯, 让他们辨别是非, 明白道理,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有位名人说过, 只教给孩子知识, 而不培养其心灵, 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 大学生马加爵丧心病狂地刺向朝夕共处的同窗的利刃, 清华学子刘海洋残酷倒向无辜黑熊的硫酸等等。马加爵的利刃, 深深地刺伤的是我们教育者的心灵;刘海洋的硫酸, 灼痛了我们教育者的思想。我们必须反思今天的教育思路, 学校教育必须要补上德育这一课。教育者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而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更应具备德育观念, 时刻准备把德育教育渗透进政治教学中。中学政治德育存在着说教和知识化的倾向, 让学生在封闭的课堂接受德育教育, 脱离了道德鲜活的生命力, 不能被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 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因此, 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道德教育, 让学生容易接受。比如, 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 参加公益活动, 让学生从眼前看到的事实受到启发;请老一辈革命家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事迹, 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 今天美好的生活要珍惜等。

三、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一节课下来, 教师在唱独角戏, 教师的教主宰了学生的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权威的象征, 教师的说教就是圣旨。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育, 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 过分依赖教师, 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 而是教师教学的点缀, 他们的主动地位被忽视, 学习的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阻碍,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 转变这种教学观念, 也是政治教学策略之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和启发者, 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要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角度去组织教学, 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规律等入手制定教学方法, 从而从教知识变为教学生学知识,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开发智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政治教学

政治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学起来难免感到枯燥乏味, 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学习让学生有厌烦心理, 因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感兴趣, 喜欢评头论足, 大胆质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将时事热点问题引入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把基础知识复习课变成单纯的时事课, 基础知识是“源”, 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清理和落实;时事材料要精心选择, 既要注意覆盖面, 又不能太滥, 同类材料中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例。教学内容与时事教育相结合, 可让学生在学中用, 用中学, 学用结合, 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吸引力, 更富有成效。比如,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河南孟州市等地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的事件, 使得食品质量安全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我们可以站在市场经济角度去分析, 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丧失公德心,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隐患, 必然会被大众所唾弃, 被市场所淘汰。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 篇5

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同的,决定着这一切的不仅由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决定,很大一部分则由非智力因素决定。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精神状态、意志力、独特的个性、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等等,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人的政治学习。下面笔者就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使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

(一)假借现代科技手段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教学亦复如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为人生的前进方向照亮一条宽广的航路。

思想政治课能充分发挥理论导向作用,具备一定的引领功能,让学生看清事物的本质,具备分析、判断的能力。

政治课具备完美的指导性,其思想精奥广博,包罗万象,如前进中的路牌,指引着方向。但是,理论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的帮助,形形色色的画面,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例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饶有趣味。

(二)让知识指导生活,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在《生活与哲学》的讲授中,我播放了黑格尔和叔本华这两位哲学家的轶闻趣事,惹得学生忍俊不禁,对他们两位的个性和研究产生了好奇,加深了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的认识。

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时,我特地找来相关资料,播放了纽约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崩盘录像,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十一个身价百万的投机者一无所有,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自杀身亡。这个片段,学生们触目惊心,唏嘘不已,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了合理投资、正确投资的意义,学生们畅所欲言,我进一步阐述心态的问题,引导学生启示父母,正视成败得失,这样才能够家庭和谐、心情舒畅、利国利己,本课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度非常高。

二、激活原有知识,温故知新

课堂上,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调动气氛,让学生回忆旧有知识,温故知新。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方法入手,激活原有知识,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检查复习的方法很多,比如口头问答、布置有趣的课外作业、小组内合作自行检查作业错误等。检查要及时,教师检查或者抽查之后要给予鼓励,并认真指出学生的正误,给予解释和说明,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生命自我的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学生的生命自我构建的活动,政治学习包括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诸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等知识性理论性课程。

理论与实践如同形影,缺一不可,知识和品德共存,后者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内化有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加强素养的培训,加大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天长日久,自然提高了学生判断能力,养成科学的、文明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别开生面,教师要不拘一格为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多走进社会,以社会为平台,联系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效地进行政治教育。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就是在遵循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多数教师已经接受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学生主体作用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程中习惯于让学生围绕着自己的思维进行,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难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将这种教学理念及时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应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选择内容时,要切实遵循“近、小、实、亲”的基本原则,选择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亲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从书本中学习认识到生活遇到的问题,还要使学生学会有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亲近社会。道德生活是深深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没有什么道德是脱离生活的。人们是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个体品德的培养,进行社会道德的改善和提升,而不是单单为了道德而道德。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是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他们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需适时加以点拨、激励,使同伴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终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课下聊天的时候,通常会对世界大事津津乐道,但是一旦上政治课,学生们变得无精打采,甚至哈欠连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能融合相应的时事新闻进行教学,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十分关心国家时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时事进行教学,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而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到“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的教学内容时,对于恐怖活动,可以向学生们讲解活动较为猖獗的“东突”恐怖组织,这个组织主要活动在我国,因此更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很好的结合时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五分钟时事”的栏目,将两人作为一组,搜集近几天发生的时事,一名学生在课前上台进行介绍,而其他学生则可以进行简单的点评。

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

在政治教学过程节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一个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感情能够处于一个积极、自由、宽松和安全的学习状态。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师生观念仍然是一个束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师生观念认为,师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有效树立教师的威信。正是存在这种观念,传统的课堂形式为教师在课堂上严肃有加,学生在课堂鸦雀无声,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学生不能够也不敢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质疑,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讲授“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时候,教师可以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可以选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作为辩题,开展班级辩论赛。

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效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及时更新相应的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将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荣林.创设有效情境 激活政治课堂——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07期

[2]顾苏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2年07期

[3]任其宏.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11期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7

一、在构建知识体系基础上记忆

考试时无论怎样千变万化,答案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都离不开教科书。只是有些学生没有灵活运用,现在的高考题目综合性强,需要对知识全方位理解和掌握,部分学生只知道硬搬照抄,不会归纳总结,导致原材料成了“废料”。答案出来后又发现无非就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是让自己写又写不出来。所以,要对教材理解透彻,不能忽视构建知识体系,最为明显的是《生活与哲学》,体系结构很突出,学生光背原理和方法论是没用的,一旦范围搞错那就全盘皆输。讲到哲学的时候,我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有哪些原理,各自对应的方法论又是什么。哲学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几个知识模块,而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脉络很清晰。比如辩证法分为:联系、发展、矛盾三个大知识点,每个大知识点又分成几个小知识点。比如矛盾分为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学生一开始不是很习惯,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看到哲学题目自然而然就会冒出相应范围的原理和方法论。这不是简单的机械背书所能解决的,而且也帮助学生节约了背书时间。

二、找准并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

很多学生在背书时都觉得历史比政治好背,因为政治总是背起来大段大段的,看了让人觉得心烦。发现了学生这一问题后,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支笔,圈记忆内容的重点。先把一大段长长的内容缩短,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再把其他的内容加上去。就好比画画一样,先把主干画好,再加上其他的枝桠和树叶。例如,在背到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时,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很多学生在背书时感觉有困难,要花整整一节课才能完成。我让学生背“两国政体相异”的知识点时,先让大家归纳一下是哪几方面的区别,学生得出是政体不同、议会权力不同、国家元首不同、政党制度不同、政府首脑不同、国家权力重心不同、内阁稳定程度不同,把它拆成一个个小问题,一一对应,区别好了再背就省力许多。

三、利用知识点问题图表记忆

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很多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如,背到“中国共产党”这部分知识点,我要求大家联系着里面的相关知识点一起背: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等。然后又要求大家回顾我国政府的相关知识: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政等。这样可以把两部分的知识点既进行了区分,又帮助大家进行了有效记忆。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于经济生活中,例如讲到“宏观调控”,可以联系前面的“财政”,通过对照发现财政政策也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背到“稳定物价”的时候,可以联系价值量的变动、供求关系、宏观调控等知识点。这样也帮助学生树立了问题意识,知道我们背了这么多的书是用来回答什么问题,不要辛辛苦苦背出知识点考试时碰到题目又不会答。

还要注意通过图表来记忆。这点在背经济生活时尤为突出。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点很多不能靠单纯的记忆来解决,需要学生能理解并熟练运用。如讲解“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可以通过函数图表结合书本知识点来理解“一般而言价格上升,供应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四、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忆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8

一、开展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学案教学是创新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情来精设学案,使他们在学案导向下进行自主学习。一般而言,学案要素主要有: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包括三维目标与学习重、难点。其次,学法与问题设计。教师需要结合内容与学情,巧设问题,实现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结合。第三,明确知识体系,并注意引进材料(典型材料、社会热点或重点问题等),亦或练习巩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第四,注重实践探究。这要求教师善于找出知识与教学实际的融合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文化与经济、政治》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导学案如下:

[学习目标]①联系身边事例,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具体表现;②结合时政,认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措施;③强化文化素养意识与自觉性,在实践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危机感、责任心与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基础梳理]第一,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①文化、政治、经济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②文化、政治、经济三者的关系。第二,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三者的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的突出表现;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④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途径有哪些?

[预习自测]例如:如下有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正确表述的是()

A.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B.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C.一定的经济、政治史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判断]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

[合作探究]探究1:文化与政治、经济。如情境探究,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综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上述文化活动的组织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如典例探究:有人认为,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形成均适应当时的社会条件,其政治运用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请结合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如易错点探究: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会好起来。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还可开展以问题或活动为载体的政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知识,把握学习方法,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探究与创造能力。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教师需注意以下方面:①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专题探究,发掘知识联系,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②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主体,需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既发挥学生个体潜能,也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自身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如指导学生调查渠道;引导学生自设调查问卷,亦或修改学案,补充有关内容;写写实践与调查报告;多形式呈现政治研究成果等。

例如:教学《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时,教师可利用多种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在组织探究性学习前,教师应优化探究过程,优选探究策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可将综合探究分为如下阶段:

1. 课前收集和整理

(1)引导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组长与组员人数由学生自定。

(2)提出探究主题:①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有何作用?②为何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其核心内涵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③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哪些条件?④学习型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3)分工合作,每组紧扣绕主题,多途径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4)根据问题,分析与筛选材料,归类整理,获得交流材料(演示文稿、图片说明等)。2.课堂展示和交流

(1)安排座位,营造良好讨论环境。

(2)全班观看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相关的视频资料。

(3)结合录像内容,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共同讨论探究歧义问题或小组表述不清的问题,自由发言。

(5)学生陈述小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适时指导与帮助。有的同学发言讨论时与教学目标相偏离,亦或学生因对话题不感兴趣或者思维障碍,从而出现“冷场”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并根据具体实际灵活调整与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案。同时,多鼓励学生,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3. 课后感悟与收获

(1)围绕“走向学习型社会”的话题,综合整理上述两个环节中的体验与感叹,写写心得体会的小论文。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9

当前, 很多教师不能顺利适应新课程, 教学观念以知识为中心, 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将知识片面化、绝对化, 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 很少让学生有自我认知和自由发展的机会, 造成事实上的教学目标单一, 只注重分数的现象。其次, 教学方式老化, 学习方式单一, 当然,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教改实践, 但大多只体现在形式上, 没有体现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变化上, 没有改变以学科为本位,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政治教学思路。为了改变教学现况, 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必须转变自身角色, 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法, 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以学术权威的身份出现, 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单一的师生角色观念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构建者、参与者、合作者, 要实现这种转变, 关键在教师,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放下架子, 走进学生, 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更需要教师根据每节课的特点, 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交流, 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福剑的形象不是最好的, 但他那幽默的主持风格, 独特的主持艺术和每个场景的设计, 都是那么吸引观众, 并让每个节目的参与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师应该向他学习, 给主体以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积极思考, 互相交流, 及时反馈, 从而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二、运用多种手段,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把握好政治时代性强的特点, 把学生关心的时事融入教学中。设计教学时,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情感、心理、年龄等因素, 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带着兴趣参与到教学中去, 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政治课中有很多小故事、小漫画, 而这个年龄的学生比较容易被情绪感染, 如果把这些引入课堂,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九年级讲述《集体的力量》, 我给学生讲了几个小故事, 其中一个是:住在一个洞穴中的一群蚂蚁, 一天发大水了, 蚂蚁们没有慌乱, 而是迅速地靠拢, 爪爪相扣, 形成了一个圆球, 这个圆球顺流而下, 从而使集体和个体得到保存。最后我还带领学生一起唱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和《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些歌曲,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活动起来, 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三、提高自身素质, 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自身素质关系到教师的权威和师生交流是否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 知识日新月异,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多读文史类书籍, 关注科技发展和当前的国际形势, 以过硬的本领、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 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班上有个学生成绩一般, 每到上课的时候总是抱着本NBA杂志看, 说多少次也不管用, 于是课下, 我收集了NBA众多球星的资料和最近的比赛情况, 利用课余时间逐一给他介绍每个球星的特点, 每个球星最近情况, 预测后面每场比赛的结果, 从此, 这位学生的上课状态逐渐改变了, 成绩提高了。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要更新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培养业余爱好和技能,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四、联系热点, 捕捉联系点

思想政治课必须回归社会, 所以教学中, 教师适时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深入学生生活, 及时发现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融入教学中, 这样既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又能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如钓鱼岛问题, 既是社会热点, 又是学生谈论的热点, 同时又和九年级第四课《祖国的主权和统一》相联系, 教师就要结合历史, 分析现实, 既能提高学生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心。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 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 把学生分成两组, 题目为《假如钓鱼岛打响, 中日谁能赢》。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分工合作, 有搜集历史资料的, 有搜集时政资料的, 有准备发言的, 两节课的比赛, 学生群情激愤, 既回顾了中国日本历史上两次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又涉及大陆与台湾、中美之间的关系, 还探讨中日将来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发展,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课堂、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探索更多适应新形势、适应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思想、重理论等特点造成了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的现实, 要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出发, 与时俱进, 大胆改革,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寻求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宝和.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08) .

[2]张庭杰.如何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04) .

[3]沈登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J].陕西教育, 2008 (04) .

[4]何奎祥.搜集并筛选“快乐”素材是“快乐”教学的关键[J].学校教育, 2010 (6) .

[5]戴艳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6]陈江盛.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学理论, 2008 (1) .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10

一、以知识体系构建为基础进行记忆学习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不愿意改变生活的现状也只有生活来改变我们。有些人说学习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答案都是固定的。往往学生考完才发现,考试内容离不开课本知识。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知之甚少。因此引导学生系统性的归纳课本、系统性的了解课本也是相当必要的。先构建知识框架再理论性、科学性的记忆学习是学习的基础。高中生在学习哲学这一课程时要适当的与实际相结合去理解去记忆。如果只是浅层次的认识和浅层次的分析是不够的,没有构成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去细化会导致学习的误差。在建立结构体系这一方面,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让所学部分变成自己的部分。

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要循序渐进。例如老师教的唯物论这一章,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得出相应章节的知识梗概,加以分析记忆。其中老师在讲解较难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拿实例来与同学分享,让学生从实例中找到学习的共鸣,发现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记忆。构建知识体系对每一个高中同学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当我们考试的时候,能把每道题都分区域似的划分出来才是能者,这样的效果一是让我们脑子里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模型,二是让我们方便记忆,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以图标、关键词为导向进行记忆

1. 以关键词为导向记忆

在高中学习政治的时候,老师口中的关键词总是多不胜数,例如什么唯物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都是政治课上常提到的关键词。关键词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快速熟悉课本,快速认识课本。从关键词的引申展开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以关键词为载体的记忆明显起到了串联知识点的作用。关键词记忆有很多,我们就来说说常见的吧。例如关键词缩句,利用关键词把一句难懂、难分析的话缩成一小句,方便记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找重点的优势。再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词去背书,高中政治,特别是文科,要靠背诵的东西有很多,我们在背诵这些课本和知识点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去背诵。我们要学会找重点,画关键词。画出关键词后我们便能通过关键词想出记忆的点,由点即面的去记忆。关键词还可以用来描摹,当我们只记住关键词的时候,比如高中政治中我们提到唯物论或者方法论,我们便会想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等知识点。关键词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将大问题划分成无数个小问题来看。小问题解决起来较轻易,而且印象深刻。

2. 以图标为导向记忆

其实在高中学习政治这一门课的时候,不再像小学初中一样去看图解字,小学生就很习惯性的喜欢去联系图文来拆解和分析课本内容。高中生自学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其实记住简单的图标和模型来学习记忆是很有帮助的。例如通过勾画和图标可以想到国家政体的一些主要结构和国家阶级层次。这样一来,学习的大致方向和大致范围也就明确了不少。建议高中老师利用树枝展开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填空和补充,达到知识点的延展和区分。

不管是图形记忆还是关键词记忆都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牢记考纲范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政治这一块上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方式,可能有的天生喜欢死记硬背有的喜欢通过理解循序渐进的背诵,不管哪种方式,只要我们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坚持完善就会取得好的成果。

三、以生活为载体进行记忆

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往往离不开生活,生活其实也是学习的一门行为艺术,但联系实际使我们盲目使我们不知所措。高中的政治学习与我们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当我们置身学习的时候不忘与生活相联系才是学习的精髓。在生活中,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途径,他们通过知晓身边的事实案例进行相应的关联记忆,这在学习中又是一大完美的突破。我们往往忽略身边的小事而不去追寻根底,这酿造了我们多年的经验空缺,但当我们把课本记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我们才知道获取知识是可以走捷径的也是可以通过多方位尝试的。

四、结语

学习讲求一种主动性和方法性。当高中生在研习政治这一门学科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自己在学习中所用的方法是否恰当,所学的知识是否已经形成了框架印在脑中。我们在记忆背诵的同时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多方面的记忆方法去改变学习状态才是新时代中学生的号召。政治,特别是文学这一方面,不背书是不可行的,我们只有靠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才能突破性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有时候是始于形式,往往成功的道路是始于自己所认知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盛士辰.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154-155

[2]刘晓惠.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法分析[J].学周刊,2014(11):90

[3]谢以洪.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114

[4]颜廷文.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12

[5]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政治 思想品德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7-0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时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对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教学思维,敢于对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政治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教师也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权威,也很少会主动营造平等、民主化的教学氛围,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限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积极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政治教学氛围,还给学生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一方面,当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出现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时,教师要充足尊重学生的观点,减少对学生的过度纠正和批判,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维进行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在政治课堂上,初中政治教师要允许学生说“不”,让学生不要害怕犯错,要在在语言上、行动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堂问题,不要压抑甚至扼杀学生创新的萌芽。例如,在初中政治“认识新自我”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说一说自己的优势和缺陷,该如何发掘自己的潜力,树立自己良好的新形象等。不管学生的想法成熟不成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下,要让学生能够做到敢做、敢想、敢问、敢答是关键,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大有帮助。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论语》中也曾经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政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在政治课堂上积极活跃起来。对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空洞理论的灌输,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将抽象化、空洞化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多引入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这样可以更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消费者权益”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现实生活中与消费行为相关的案例,如购物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存在价格欺诈、不能合理退换货等,此时学生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为了增强政治教学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政治教师还可以导入网络购物的教学案例,这样能更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创新,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了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政治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在政治课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好“设疑”与“导思”,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正所谓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积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要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消除畏难、自卑等心理压力,做到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例如,在初中政治“让挫折丰富我们人生”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以下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你是怎样面对和度过的?现在你怎么看过去经历的挫折?未来你如何做到在挫折面前的坚定与从容?通过设疑启发,可以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产生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政治课堂的主人,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积极转变。

四、积极联系社会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实践活动

为了有效拓展学生政治学习的思维空间,初中政治教师应当积极加强政治教学与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同时开展多样性的政治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政治学习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实施社会热点教学,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如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时事辩论、社会热点演讲、社会调查等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例如,在“保护自我”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导入一些带有危险性的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课外组织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从自我保护的能力得到训练,进而在深化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初中政治教师营造宽松、开放、自由、平等乃至充满调整下的教学环境,然后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鼓励下,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其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管理手段,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初中政治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多安排一些开放性、有层次性的题目,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以多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创造和创新。其次,初中政治教师要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评价外,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相互对比和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查漏补缺中实现共同进步。再次,初中政治教师要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进步情况等,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保持好政治课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造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六、结语

总之,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在短时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初中政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解放传统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更多的思考空间和互动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慎江,董艳红.情景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今日中国论坛,2013,(05).

[2] 朱英表.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3] 黄家能.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成功(教育), 2008,(03) .

[4] 许大成.生命视角:重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6).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12

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担负着多重的角色。在平时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任,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缺少心理学专职教师的背景下,更要担负起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储备上,除了要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中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典型案例,从中学习、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这些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思想政治教师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信手拈来”,从而“驾轻就熟”地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教师的优良心理品质会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要深挖细掘教材资源,寻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由于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实,在我们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是我们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切入口。例如,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编写就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以“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与他人交往”“正确认识社会”等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新版思想政治教材这些内容的编写,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实际,易于学生感知和接受,只要我们政治教师细心地把这些心理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加以心理引导,一定会使学生有所感悟,情感得到触发,并在情感交流中引起心理共鸣。如果我们细挖思想政治教材的每一课,会欣喜地发现每一课都能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再把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给予学生,对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会大有裨益。

三、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拓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空间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性的内容较多,特别是一些理论本身就非常晦涩难懂,听起来更是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感到心理厌倦,难以调动学生健康的心理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出宽松、恬静、优雅的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分活力,增一分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讲“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个小动画片,一个是“拔苗助长”,另一个是“庖丁解牛”。在观赏优美形象的动画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领会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又如,在讲“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时,我给学生讲了“愚人吃饼”的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领会哲学思想……巧妙的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枯燥乏味的哲学课也可以具有如此情趣,原来的畏难厌倦情绪也就悄然而逝,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由此可见,恰当的情境设置,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出积极主动、轻松活泼、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满意、愉快、羡慕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拓展学生心理发展的空间。

四、要精心设计课堂小结,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升华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 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成功的课堂小结既要做到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深理解整堂课的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做到余音绕梁,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理性的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课堂小结中,我先引用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这段歌词,然后富有深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歌声时,我想每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都会受到感染,都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和谐局面,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手挽手、心连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这样言简意赅,富有情感和启迪性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作用,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升华。

上一篇:中学生调查下一篇:我国进口贸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