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2024-07-28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通用13篇)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1

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研究周期的总时间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研究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课题申报。

2、初步确定了此次的课题的研究范畴.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4、搜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英语歌谣和情境剧的资料,了解小学英语歌谣和情境剧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理论学习。

5、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小学英语歌谣、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方案。

6、细化和完善课题研究计划。

(二)研究实践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月)

1、课题开题。

2、调查问卷阶段: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学生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兴趣、态度、自信心等现状,并对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测评,搜集分析好基础性资料。

3、以调查报告结果的分析为依据,再结合理论指导课题实验。

4、根据调查报告的分析结论,把八个班级分成实验班和对比班级。并把实验班的学生分组(每组6-8人)。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程度、艺术特长等分层,选出组长(组长可以不固定,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变动)、组员,并由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由学生自主评价。每组的分数也是每个组员的成绩,并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

5、组织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统一的听说读写的摸底考试,进一步了解学情。

6、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有重点的进行行动研究。

7、以三至六年级pep英语教材中的歌曲、歌谣和故事为蓝本,进行填词、填句的改编和创作,三、四年级以歌谣为主;

五、六年级以情境剧为主。主要由学生完成,落实在课堂上,并在复习课上实施。

8、根据教材单元内容以歌谣、情境剧形式在复习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表演、评价。

9、每学期末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班级之间歌谣、情景剧比赛。并在全校进行歌谣、情境剧的展演,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0、课题组成员展示歌谣、情境剧课堂教学的研讨课。

11、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课后的教案和反思,形成中期成果资料积累。

12、实验班与对比班详细的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分析、对比。

13、课题组成员不定期地反馈交流研究的进展情况。

(三)总结阶段(2016年1月)

1、再次对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家长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调查、对比变化,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测评对比分析。

2、组织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统一的听说读写的考试,了解实验后的学情。

3、形成学生作品个案集和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影像、图片、课题教案和反思及课题相关的心得体会。

4、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5、总结出小学英语歌谣、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2

根据英语教学内容, 营造英语环境, 实施情境教学模式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现成环境情境模式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窗户、黑板、标语、挂图、墙报、室外的建筑、树木花草等, 每天的天气预报情况, 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外貌、着装等都为英语环境, 为实施英语教学情境提供了硬环境。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 不失时机地将现成环境中提供的人、物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 如Li ming wears a white blouse.It’s not expensive.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 消除了让学生刻意学习知识的紧张感, 在欣赏情境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又如:校园内的标语、门牌、教学的黑板报、学生宣传栏都对附上英语标志。如:NO Smoking.NO Spitting.Please Silence!学生每天出入这些场所, 随意地读几遍, 念几遍就铭记在心, 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了无形的推动作用。

二、实物演示情境模式

学生的心里特点就是追求新奇和刺激, 喜欢娱乐与趣味。一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特定的情境,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 一些为教学精心准备的实物演示将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不仅有助于学生不通过翻译手段而直接理解所学的内容, 而且能加深学生印象, 强化学生的记忆, 为整个情境教学的开展增添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演示用的实物主要为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教学中专用的教具。如图片、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放像机、网络、多媒体以及其他具体的实物, 使情境图文并茂、音像兼备、动静结合、形象生动, 使教学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兴趣倍增, 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生动活泼, 能变成学生的精神享受。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 当教师的设计讲解与模仿难以达到预期的明显效果, 而需要演示的实物又难以带到现场时, 图片制作简单、携带方便的特点便派上了用场, 为情境教学的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将电教设备使用于情境教学中, 可对产生直观的形象起到渲染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物演示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的需要, 将实物演示纳入自己的教学过程, 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发现, 具有初级英语水平的学生, 由于它们接触英语的时间不长, 词汇量不多, 一般羞于启齿。而大龄学生, 虽记忆力差但想象力丰富, 教学中采用实物演示, 其直观形象的优势便显现出来, 若将其纳入教学中巧妙使用所产生的效果显然强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地重复操作。

对英语教材中一些故事性文章的讲解, 笔者采取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班的三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教学。A组:教读生词并朗读课文后, 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B组:教读生词并朗读课文后, 将课文内容作简要叙述,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作总结性讲解。C组:既不教读生词, 也不朗读课文, 更不让学生阅读课文, 让学生看与课文相关的录相。三种办法使用结束后,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结果产生的差别为:C组>B组>A组, 而使用的时间是A组>B组>C组。可见可视教具的使用对英语教学产生的作用是明显的。若将这一教学过程作如下调整, 设置情境:教师讲述课文内容及背景→学生看录相→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总结作难点讲解。这一相对完善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将可使教具在情境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凸现出来。

三、会话情境模式

英语教材中很多会话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利用现成的环境、创设的情境, 让学生亲自去扮演对话中的角色进行英语会话, 这样既能鼓励学生无拘无束说英语, 又能使学生避免做唯一的跟读角色和枯燥无味的自读训练。会话内容诸如人物介绍、借书、问候、问路、用餐、购物等情境设计、鼓励学生去扮演, 整个过程自然会妙趣横生, 情境动人, 让学生难以忘怀。

四、游戏情境模式

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本身是一种娱乐活动, 一种使人得以轻松愉悦的手段。若将一系列的概念寓于游戏情境中, 就可以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缓和课堂中严肃的气氛, 有助于消除学生因注意力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疲劳。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并有助于学生克服腼腆、羞怯害怕被提问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对初学者, 教学内容简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精心策划游戏,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充分享受乐趣中获得知识,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现场参观情境模式

情境教学的场地不局限在课堂上。把学生带入社会, 带入大自然, 从生活中选取某个典型场景或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地点, 安排学生走入现场, 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一边参观一边讲解, 以教师语言的描绘, 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比课堂上呆板地按照教材讲解产生的印象更深刻,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譬如英语教材中《polution》一文, 当学生亲自感受了化工厂那高大烟囱里冒出的浓烟, 弥漫空中的废气发出刺鼻难闻的臭味且久久不散时, 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Polution》一文的理解以及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展示才华的情境模式

根据学生喜爱表现自己这一特点, 积极创设展示性情境, 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本领创造条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 凸现特长与专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还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有重要作用。

如:选定教材中的某个内容为主题, 让学生自愿报名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喜爱文艺活动的学生勇敢地走上来, 他们虽然没有经过排练, 但临场发挥出色, 受到大家的欢迎与称赞。又如:创设争辩问题情境, 让学生进行争辩和讨论。通过表演、互问互答、抢答等形式形成互动, 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又有利于教师点拨, 使课堂教学既有独立思考、自我见解, 又有相互协作、积极配合, 又有表演观赏, 使师生人人成为活动参与者, 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七、竞赛情境模式

举行竞赛是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用来巩固教学效果和挖掘学生潜力的一种教学手段。通常其形式为书法、朗读、演讲、小品表演等。情境教学中的竞赛是一种没有具体形式的竞赛, 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将竞赛运用于教学中, 使整个教学过程在紧张有序的竞争中进行。通过竞赛, 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敏捷周密的逻辑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好胜欲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下表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篇科普文章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结果表明, 由于教学中引入竞赛后, 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比机械地讲授明显得多, 也理想得多。由此更进一步说明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举行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选拔尖子人才。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3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模式;策略;

G623.5

一、引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知、情、意,行融成一体。 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

二、情景创设让变抽象为具体化

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让一些复杂且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变得简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些教学模式的引入。比如在小学数学中的“工程问题”,学生对于复杂的问题较难理解,这时可以创设学生们去植树的情景,来模拟课程中的教学问题。

“首先假設我们单独完成的话,每分钟小明完成3方土,小红完成2方土,小江4方土,小胖4方土,老师完成6方土,大家挖的土是一定的,我们假设是1,那单独完成这个任务的话,小明需要1/3分钟,小红需要2/3分钟,小江需要1/4分钟,小胖需要1/4分钟,老师需要1/6分钟。大家都知道,分子一样,分母越大,数值越小,也就是说老师用的时间最少,是不是”。

“是”大家兴奋的说道。

“好,那如果小明、小红、小江、小胖一起挖的话,他们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用1除以小明、小红、小江、小胖速度,1/(3+2+4+4)也就是1/13”我说道。

“那大家看看,是老师挖的快,还是小明他们组挖的快呢?”

“是小明他们”大家齐声说。

“对,这就是把生活中的事情用数学来思考,大家要注意观察生活中跟数学相关的事情,其实啊,我们的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大家记住了吗?”老师问道。

“记住了!”学生起身说道。

通过把生活中的情景与课堂教学紧密联合在一起,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信心。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加深了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这也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情感教育的重要体现。其实在现实的教育中,情景创设基本可以分为生活情景和故事情景的创设两大类,但是究其根本就是把课本的内容通过情景来模拟出来,让学生从思想上不收课堂教学的拘束,让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去考虑问题,积极的回应教师的提问。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比如在讲解除法的运算时,教师可以进行龟兔赛跑的情景模拟,模拟一段路进行跑步,让学生去通过龟兔的跑步速度去计算赛跑谁更快,但是为什么到最后乌龟跑的比兔子快,原来是兔子中途睡觉了,由于兔子的骄傲自大,才导致了他们比赛失败了。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不能骄傲自满的学习态度。多样化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充分趣味性,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学习也是简单与有趣的,以此培养学生数学学的信心。

三、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推陈出新。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课堂教学也一改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通过情景化创设的课堂教学,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与学的成效也一下子提高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开展类似教学方法的研究,立足小学数学教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大纲,研究出一条顺应小学生心智发展的教学路径,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满峰,过榴晓,张荣. 基于问题学习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1)

[2]张瑞梅.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阮武林. 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的单片机教学策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 [美]戴维·H.乔纳森(DavidH.Jonassen)主编,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殷永帅. PBL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篇4

摘 要:情景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内容、依据、模式特征、执行程序、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促进对小学教育模式的改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体自主性,以此带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情境教学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内容

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称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中看出,无论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都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是情境的特质。

心理学认为情景是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中情感方面有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山野里闻虎啸与在动物园闻虎啸,人们所引起的感情是有区别的。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与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观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当代教育本质的教育观。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而语文学科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诸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实用工具,而且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走“以情为中心”的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是真确的。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 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这就使情境教学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中国特色: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历史的必然、正确的选择和科学的结论。

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

(一)直观形象性

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构成情境内容的,无论是人是物,是造化天然的,还是认为创设的,都是具体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触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同时感知到,可见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

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①人物形象。“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70%以上。一套语文教材犹如展示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②具体形象。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③事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必然牵涉到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的形象,体现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揭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程度。这些形象对学生具有增志益智的作用,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激励他们做创建人类文明的主人。

(二)情知对称性

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在批判旧学校对学生冷酷无情的基础上,主张情感教学,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学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

(三)智能暗示性

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四)意象相似性

情境教学,除了有条件把学生带到实体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外,如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春天在哪里》,把学生大自然中去找春、访春“教学《苏州园林》,把学生带到苏州园林中去观赏、印证,等等,其他则都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教学情境。因为教材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等,实在是不能一一搬到教室,而且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情境教学谋求意象相似性,即教学情境与教材所规定的情境在意象上相似。

四、模式的执行程序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激发情感、-师生互动、写作训练。

(一)创设情境

每学期都有教学计划,每课时都有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叙述、实物演示、多媒体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课本剧表现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范围(即情境)。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录象带《买火柴的小女孩》,把学生带入小女孩所处的社会中,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孩子善良的童心得以表现,为书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所悲哀,为她的美好向往而感动。

(二)感情朗读

语文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

朗读,朗,指声音清楚;读,指读书、读文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美读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静止的感情变为跳动的情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了什么,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的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情熏陶,因此,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美读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乃至“布乎四体”,多方面感知,所得课文中的表象极为深刻。且“目治、口治、耳治”三位一体,令人受益无穷。

(三)激发情感

儿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我们一直提倡“把感情带进课堂”,让学生不再畏惧教室、畏惧上课,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比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中,第一次划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火炉,教师可以体会到小女孩需要温暖,怎样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呢?就要引导学生一步步从火炉联想到光和热,联想到可以使人暖和,再达到情感的共鸣:小女孩是需要温暖啊!使学生真正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期盼。

(四)师生互动

师生互为主客体,两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乡交流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为保证教学的有趣性,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返回辅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体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索的喜悦。

(五)写作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语文课本中课文只是些例子。学习语文一方面是练习写作,一方面是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有不少是中外著名作家的佳作,还有一些是从我国名著中改写的精彩片段。这些课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范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概括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

五、模式的意义

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都应该得到很好的执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许多缺陷,“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为师生的口头禅,为能“活读书,读活书,活读书”,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激情!只有在教学中有感情的碰撞,师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参考书目:

①《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

③《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④《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

④《成功教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廉洁高效的职业形象。第一、层层落实师德建设责任制。校长和教师,教师和家长层层签订师德责任书,自愿接受社会及家长的监督。

第二、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2)加强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 及违反“十不准”的处理办法,“专项治理”工作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制度汇编》等内容。

(3)严格教师考勤纪律。不定期对教师的坐班情况进行检查。

(二)加强德育工作,突出德育的实效性。

1、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通过“两个学习(业务、政治),一个交流(每人一节公开课)”来促进专业发展。鼓励班主任工作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学习。

2、强化班级德育。

学校允许每位班主任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班级,不求统一,只求个性,只求实效,力求每个班都有德育特色活动。

3、养成好习惯

继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少先队要制定计划,有考核、有评比,使之制度化。

4、办好“家长学校”。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

(三)教学方面:依托校本教研,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加强课堂教学指导,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和指导力度,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和内容。本学期决定在开学初对新教师跟踪指导检查。最终确保青年新教师课堂教学达到:一年有起色,二年较出色,三年有特色。

2、继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倡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背古诗竞赛、唱古诗、画古诗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3、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小学高效课堂实施计划 篇6

2012年9月1日

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落实镇中心学校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再向智慧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主题,以实际教学为切入口,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各个课堂要素的作用,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效益。

二、构建高效课堂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措施

(一)开展多元化校本教研,提升“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科学层次。

1.强化专业引领。利用各级各类教研培训及网络资源,对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方面的引领,同时将我校教师外出学习的收获与我校实际相结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全校教师共享。

2.更新教研形式。一是以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广泛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优化示范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此基础上细化过关课,实现新教师的迅速转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推门课和交流课,在交流和对比中锻造、夯实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中后期量化优质课,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精

品意识。同时,提升评课的深度,通过随堂听课记载表将每一次听评情况作为授课教师反思和其他教师学习的媒介,真正让每次听评活动引领有效地研讨和落实。二是在常规教研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博客,开展论坛式研讨,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情况下加强研讨的广度。

3.加强学科调研。教导处和教研组潜心研究学科教学的课改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到教师、学生、课堂中进行深度调研,通过听课、问卷、晒作业等形式摸清学科教学的实情,确定学科教研思路;在调研与教学指导中,重点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解决当前制约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关键性问题,给教师提供有效指导、引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开展草根式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每周一次的教学反思入手,提倡教师搜索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追问式的研究,从最基本、自己最熟知的自己的课堂开始进行草根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研究的方向,并在学期中对课题进行过程性指导、检查,力争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二)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促使“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规范运行。

1.加大教学工作调控力度。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教学常规,根据各种检测数据,对当前教学工作进行深层研究,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研讨措施,对教学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常态课堂教学的管理监控,加大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实行推门听课制,随机实施课堂教学监测,促使课堂教学走上内涵发展之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教研组名师

课堂学习为载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课堂教学经验,指导、引领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细化要求,狠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教学环节的落实。认真落实《乌江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方案》,课堂教学做的“三讲三不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学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作业布置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的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作业,力求做到认真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在训练测试中,采取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标准,对学生智能发展情况、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质量分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矫正认知偏差。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7

一、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年龄结构以及认知能力, 以心理学和教育学基本理论为指导, 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开展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活跃学生思维,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 引入情境。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 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其学习动机容易受到感情的诱发, 所以在进行情境教学时, 应该在持续动态教学情境中维持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教学情境和学习动机能够保持良性互动。

第二, 凭借情境。赏析作品, 提高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通过课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情境教学提到:“淡化分析、增强感受。”即优化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在情境乐趣中认知课文, 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第三, 融入情境。在感受语文乐趣的同时熏陶情感。情境教学属于一种创设型场景,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情境教学实际上是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 优化情境。在学习的乐趣中增加见识、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开展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 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掌握知识, 丰富教学形式, 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主动。因此, 教师需要将教学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不能偏离教学内容, 应该突出教学重点。根据语文教材特征, 设计教学活动, 将其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从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技能。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1. 多媒体动画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 利用动画创设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教师主要是通过图像、视频、音乐等形式, 将教学活动和教学情感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生动的动画场景中, 感知教学内容, 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以《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为例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大草原景色的图片, 再播放草原上牧民、动物生活的视频, 当学生欣赏到大草原的真实生活情景后, 内心一定会产生向往之情, 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建立在认知规律与情感的基础上, 换言之, 教师向学生展现的教学情境都来源于实际生活, 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或知道的。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非常生动、形象、有趣, 故事性强, 并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在讲述叙事性课文时, 教师需要做到“披情入景、披文入情”, 向学生详细地讲述作者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 使学生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和情感, 欣赏作者在选材、字词运用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精妙之处,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作者这些写作技巧, 将其应用到日后写作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赏析能力。另外, 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通过作者来探析文章的主题, 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熏陶。总之, 教师在讲述某篇文章时, 需要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 将这些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 进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3.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具有抚慰心灵、调动情感、制造气氛、渲染情境等功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将音乐和语言文字结合起来, 则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器官, 在音乐的渲染下, 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从学生的角度上理解课文内容, 促使学生有感而发。将学生置于文章人物所在的位置, 这样能够快速地将课文内容置换成表象, 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具体有四种做法:第一, 进入角色,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感悟文章中各个人物的真实情感;第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们扮演文章中各个人物, 当学生听到教材中不同人物的声音后, 会对文章中人物有更深的理解;第三, 直接表演。可以将文章改编成话剧, 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这样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会有更深的了解;第四, 改变课本剧。根据文章内容编写剧本, 学生进行表演, 教师再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总结。

5. 锤炼教学语言, 复述情境

教学语言和教学情境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语言是情境创设的基础, 离开了教学语文, 则无法创设教学情境。思维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的, 如果只是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 则导致教育过于表面化和简单化, 对培养和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 教师需要加强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上, 教学艺术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展现的, 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语言文字。从教学内容上看, 语言文字的运用, 要做到简洁美、精确美、理趣美;从教学形式上看, 语言文字的运用, 要做到姿态美、修饰美和风格美。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小学生天生的性格特点,活泼好动、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等,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再加上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大量的背诵、默写等,不少学生很容易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这也是目前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这种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而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本身承载着诸多的优势和亮点。尤其是情境教学法多变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用具,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特点,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简化课堂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教学重难点就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难题之一。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相应的写作能力等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常常只重视书面的教授和口头的讲解,无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应的重难点知识。而情境教学法由于其自身具备生动形象的特点,其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将重难点简单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情境教学法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和运用

1.结合实际生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和实施情境教学法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就在他们的身边。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从而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本课主要是在表达一种思念亲人的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可以向学生提一些问题。比如,你跟你的爸爸妈妈分开过吗?你多长时间去探望自己的祖父祖母?你跟父母分开多长时间会想念父母?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够进入到一种与父母亲人分别的想象中去,从而营造出本节课所需要的一种思念亲人的教学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于思念亲人这一主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较难懂的古诗。在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姥姥的剪纸》一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讲授自己的姥姥或者奶奶所会的中国的传统技艺的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本课的学习。

2.借助教学用具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借助教学用具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也就是通过实物展示、图画表达、主动演绎等多种方法去营造教学氛围。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沙漠和绿洲的影片或者图片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沙漠和绿洲的具体形式,从而构建本课的情境,促进学生对于本课中心思想的理解。在五年级上册第七课《金蝉脱壳》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这一生理过程,如果时机合适,正好是在夏天教授这一课,教师可以逮一只蝉的幼虫,在课堂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幼虫脱壳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真正的金蝉脱壳。

3.发挥学生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重视课本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是不牢固的,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延续,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因此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和生硬的记忆。而情境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手段的多变性、启发性和创造性,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恐龙》一课中,由于本课属于科普性文章,教师通过相关的语言描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进入那个遥远的恐龙时代,从而构建出相应的教學情境。这将极大地降低教师的授课压力,充分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简化课文内容的目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一定要切实做到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教学道具和发挥学生想象力,使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构建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诚.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郭振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9

裕民县第一小学

杨丽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6: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3、讲课分层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4、作业、练习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 “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课内课外分层指导:因人因组而异,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特长学生品质的指导,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对特长生细心呵护重点培养。

6、考核分类检测: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2014.10——2015.10 主要工作: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分组的方法及实施过程.制定三年的课题计划,交论文一篇,培训心得体会两篇,个人教学随笔四篇。

(二)、对比试验: 2015.10——2016.10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开展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6: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A组学生达到①-⑤。

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要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A层“吃得饱”。

布置作业分层:对三个层同学的作业的布置有所不同:C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稍有提高的题目,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分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C层学生补课,给A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C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A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单元考核分层: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三)、结题阶段:2016.10——2017.10 主要工作:组织研究试验成果,形成分层教学实施办法,撰写研究报告,申报试验成果

三、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1、分层教学要有视频、图片或录像课,两年内保证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保留资料存档。

3、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力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学习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信息技术的介入必将带来教育的革命性变化,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老师们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课题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课题研究中各课题组成员加强交流和合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题研究工作氛围。

二、阶段研究目标

1.本学期研究重心放研究各类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具体运用,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实际效果;

2.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处理课本主题情境图,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掌握更多的操作技术。

3.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体验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情境创设的形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2.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教学微课研讨,探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

3.组织课题组研讨,探索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不同途径,增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

4.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四、具体安排

1.2016年9月,召开课题组新学期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研究工作;

2.2016年10月——11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教学微课研讨;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11

“情景剧”作为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是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双方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知识经验与构建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即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为实施教学目标而采取相关方式、方法、手段与策略;学生由知识储备、行动表现到感知体验过程等。在课堂上运用“情景剧”需要一定的策略性。

学生普遍认为英语的作用不大,毕业后也几乎没机会用上它,虽然知道英语重要,但不会读听不懂,词汇难背句型难记,于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理解。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大多数学生以做习题为主,重“笔头”练习,而轻“口头”练习,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思考,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他们的结论往往是不全面、不透彻的,甚至会给其他学生造成误导;还有的教师是怕学生说不出或说不准,担心让学生任意说控制不了课堂,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进度,就索性把答案或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本该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归纳和总结的知识,全部由教师“直接告诉”。长期下去,学生就有了依赖感,不愿自己动脑去思考,更不想开口“说”英语,思维也就停滞不前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其东部的魁北省双语教学的成功举办,是20世纪全球范围的沉浸式双语教育运动开始的标志。学生不是通过参加语言学习班来达到学习法语这个目标的,而是依靠教师用法语来上课来学会这门目的语的。

1990年斯诺(Snow)总结的沉浸式双语教育的教学技能是双语教学的宝贵经验:充分的情景支持,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肢体动作等;较多采用课堂用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给予较多的提示;较多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及其与新知识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图片、视听设备、多媒体等;及时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不要不断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应该间接地纠正;教师应注重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等。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是个多语言的国家,其双语教育颇具特色。其淹没式双语教育把学生置于全英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和教师都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英语是工业现代化及行政上的语言,英语的学习重在实用,母语是传递文化传统的语言:注重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不仅是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走廊、礼堂等,家庭环境中父母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女的双语教育。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他们都是分别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很多话题很新,在使用教材时,深入挖掘这些语言项目所蕴涵的隐性的课程资源,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认知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切合实际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如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件事情,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提前教授该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评价只关心教师的活动对学生最后学习的结果,而且是简单的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关心的更多是考试成绩而不是学习过程,致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限于考试和升学。这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理解力、记忆力方面的评价,导致学生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记忆与背诵,而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如交际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甚少。而单凭一纸试卷是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的,尤为严重的是这种评价造成学生被动、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不利于英语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然而在这五光十色的背后,每个学生又有自己的快乐,心酸,理想,困惑,执着和迷茫。情境剧的教学能够生动再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面对。用理性的态度开创美好的校园文化生活。长期以来这种机械化、程序化、缺乏活力、过分追求分数、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造成不少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甚至有的学生干脆放弃。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12

1. 巧妙布置课堂,创设乐学情境

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学习环境的敏感性比较强烈,音乐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将教室布置得充满童趣、充满音乐氛围,那么小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注意力也将更加集中。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不注重对教师环境的设置,学生正襟危坐, 教室里除了桌椅就是书本,丝毫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想方设法地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比如,在学习《过新年》这首歌时, 我课前将对联、灯笼、剪纸、年画等过年用品张贴、陈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氛围,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大家迫不及待地分享过年的欢乐和喜悦,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教学效果也十分好。

又如教学《火车开了》这一首歌时, 我让学生将各自的课桌前后接连起来, 平凑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在讲台做火车司机,学生做乘客,从学校出发去北京、去上海、去游览祖国的隽秀河山。学生在《火车开了》的伴奏音乐中,一边唱歌,一边进行上车、下车等动作, 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良好教室环境的创设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讲述趣味故事,展现趣味情境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有些歌曲具有很强的情节性,有着很明晰的时间、地点、任务和情节,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牢,帮助学生融入故事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音乐欣赏课《摇篮曲》的教学前,我给学生讲了关于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他虽然出身贫寒,连谱纸都没钱买,但是他酷爱音乐,凭借卓越的天资以及后天的勤奋,他终于获得了音乐上的巨大成功,《摇篮曲》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学生完全融入了故事的情境中,对舒伯特产生了崇高的敬佩之情, 在接下来的聆听和学唱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更加饱满,兴趣更加高涨,通过反复的学唱,学生产生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既学会了表述歌曲情感,又让他们记住了舒伯特这位音乐家。

3.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情境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抽象的事物难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福音, 多媒体将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声为有声,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情感。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地进入多媒体音乐教学情境中去。

笔者在教学《小雨沙沙》这首歌时, 我先制作了风雨声、雷鸣声的录音,为学生营造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张空白片,当学生猜出雨声时,我就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同时将这首歌播放出来。在明快的音乐声中, 我再通过Flash演示出一颗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动态过程, 如此,新歌的意境就都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经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的过程,很好地了解了词义,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还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4. 组织音乐游戏,再现活动情境

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 通过游戏,学生能充分地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融入集体、发展个性,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是十分有必要的,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产生欲罢不能的学习欲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放下了教师的身份,俯下身去与学生一起开展音乐游戏,创设了愉快的游戏活动情境。如《火车开啦》一歌的创编表现歌曲环节,我让一组学生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表演, 首先请两个学生面向站立,手撑开做成隧道口,让一名学生站在最前面当司机,其他学生依次拽住前面一个同学的衣角,拼成一列火车。随着司机口哨一声响,火车缓缓驶出车站,穿过隧道, 越过高山……孩子们一边唱着欢快的曲子,一边做着各种游戏动作,完全沉浸在编创游戏的欢快之中,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高兴,音乐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5. 进行角色表演,体验角色情境

表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视觉性, 能够很好地传达音乐信息,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很好地增强音乐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欲望,希望通过表演展示自我,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表扬和认可,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表演情境,打造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学习与表演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的表演动作,将抽象的音乐变成生动的表演,从而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获得美的情感。

比如,《大鹿》这首歌,尽管它的曲调比较平缓,但其音准比较难以把握, 如果像传统课堂那样教唱,学生势必难以把握。考虑到现实情况,我在给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内容之后,让学生来扮演大鹿和小兔子,扮演小兔子的同学将逃命时的急切心理表演得淋漓尽致,扮演大鹿的同学则将助人为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曲。又如在《两只小象》的歌曲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小象,以舞蹈的形式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小动物们的深厚情感,感受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这样学生对歌曲的内涵和主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不仅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培养,也发展了孩子们的个性, 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性情。

小学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篇13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深入贯彻县局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奋力爬坡上质量,三年实现‘北抬头’”战略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订本方案。

二、培训对象

1.原则上我校在编在职教师均须参加第一、二阶段活动,其中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者可申请不参加此项活动。

2.根据学科人数规模,我校分为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含英语组)。

三、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成 员:zz

四、活动内容

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6至7月):宣传发动及全员练兵

我校结合《响水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考核意见》和《盐城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意见》,认真宣传发动,制订详实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全员练兵活动计划,组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大练兵活动,在全校掀起新一轮教学技能大练兵热潮。

第二阶段(8月):校级全员展示

在近年来教师基本功达标训练和考核的基础上,我校在暑期校本培训期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一轮全员教学技能大赛并进行训练成果大展示活动,展示结果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以及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并在学校展示活动的基础上,选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县竞赛活动。

竞赛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教学设计。给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及有关备课资源,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设计、设计简要说明等(同时考察钢笔字书写)。(15%+5%钢笔字)

2.课件制作。根据教学设计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制作完成本课时的教学课件。(15%)

3.课堂教学。根据指定课题,采取微型课形式进行模拟上课,展示课堂实施技能、语言表达水平、多媒体运用能力、板书(粉笔字)能力等。(20%+5%粉笔字)

4.教学评价。参赛者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观摩指定课堂教学或教学实录,对观摩课进行现场分析评价,做到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说理充分、语言流畅。(10%)

5.练习设计。根据给定教学内容,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练习设计,并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内容须符合课标要求、题型多样、难易适中。(10%)

6.专业知识。包括公共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和学科专业知识。(20%)

第三阶段(9-11月):参加县局举行的竞赛展示活动。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集中竞赛活动及获奖教师在全县中小学进行教学展示、经验介绍和专题讲座。

五、结果运用

根据县局文件精神,对在8月份举行的校本技能竞赛中获得学科组的前2名,基本条件符合且教学实绩连续两年在校综合考评居前二分之一的,在晋升职称同等条件下优先参评;同时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加1分。无特殊原因不参加者在秋学期绩效考核中扣2分。

六、有关要求

1.强化对活动的思想认识。学校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大力宣传教学技能培训、展示、竞赛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围绕“奋力爬坡上质量,三年实现‘北抬头’”战略目标,广泛发动教师积极参与,以活动为契机,推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2.强化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校成立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竞赛、展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协调,确保活动实效。

3.强化对活动的过程管理。我校按照活动方案扎实组织好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展示、竞赛活动,力求做到计划周密、组织严密、过程有序。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抓好校级全员展示阶段的各项工作。

七、分工与任务

1、建立组织、明确任务。校长督促、检查、指导、调整、考核各组工作。王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并主管语文一块,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叶校长主管数学一块,孙校长主管综合(含英语组)一块,教导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指导、考核、反馈、竞赛、评比等工作;各教研组长协助校长、主任搞好各组工作。

2、日程安排

集中时间 活动内容 负责人 出席人 集中地点

注:

1、综合学科含英语及其它技能学科。

2、如有临时变动短信通知大家。

上一篇:桥梁监理总结下一篇:大班数学教案相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