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2024-08-18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精选12篇)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1

一堂成功的课, 良好的情境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 教师除按照大纲要求, 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以外, 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情境, 力求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紧紧地抓住, 用独特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下面, 笔者就谈谈对情境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情境体现教学者的教学原则和思想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时代的特征, 教学原则正是当前时代教学思想的反映。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 从而使它流于形式。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能单纯以灌输知识为重, 而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这种理念是当前最新的教学理念, 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和学生发展的一种创新。它更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情境教学, 是现代教学对课堂情境创设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现代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 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

二、教学情境体现出教学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能体现出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得当的。在课堂的创设中, 教师要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某个典型例子, 通过这一典型实例, 引导学生从美术课堂学习的角度, 运用相关知识自主发现、自主探究问题。这无疑是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 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又间接地促进了教学情境的改进和完善。情境教学方法, 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 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求知欲, 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之中融为一体, 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三、教学情境的转变体现出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又促进了教学情境的变化

教师在使用这一情境时, 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大胆提出各种知识上的假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无论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 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学生发言中, 教师要认真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讲解学生最初的假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 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 这样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如学生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我们教学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往往冷落了持有与教学目标不同意见的学生, 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降低了学习效率, 这种做法在情境教学中是有害的。这就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对教学情境的转变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教学情境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依赖于教学理念和教师教学方法。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习者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而良好的教学情境则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更离不开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 在现代教学环境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想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实现重大的突破, 教师就要创设出新型的教学情境。首先, 是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 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从而转变到积极探究的学习新观念中来。其次, 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的课堂情境在认识活动中突显出来。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 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可以增进学生对现代学习方法掌握水平的提高。

五、现代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又决定着教学情境发展的方向

情境性评价不是呆板地执行预定的评价方案, 而应该是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课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意见, 不仅重视事先预定的评价项目, 而且还应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评价项目。要强调评价的主体性, 这主要指评价不是评价者单方面地对被评价者进行鉴定, 而是要求二者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强调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被评价者的意见和想法。过去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认定, 因而,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而现代的教学情境则要求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 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 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从而才能使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 在关注过程中, 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如电影、电视、影像、参观、旅游, 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 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 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 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自己的美术作品, 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都可作为教学资源。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丰富学生体验, 激起学生联想, 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达到教师乐于奉献, 学生热爱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 更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

摘要:一堂成功的课, 良好的情境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 教师除按照大纲要求, 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以外, 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情境, 力求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紧紧地抓住, 用独特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美术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2]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2

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很好的完成了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计划,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2011年3月开始准备并认真做好了实验的开题工作。学习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2、认真学习收集有关研究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专著,做好实验调查研究工作。实验前,我们对全体学生的外语课堂进行分析并了解现状。摸清楚了他们的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寻找有关理论专著进行分析和学习,为进行英语教学情境创设与情景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3、广泛收集他人对英语课堂情境创设与情景教学模式研究的优秀成果。教师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学习相关理论,寻找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优秀课程进行学习。并分析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4、教师按课题方案撰写实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根据总课题方案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使教师选准了实验的突破口,也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实验成果

1、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教师通过英语故事、趣味英语及英语专题讲座、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使用多媒体等多渠道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通过办英语手抄报、黑板报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通过了解文章故事情节,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英语课题的境界,也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育人目的。

2、同学们形成了不同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口语和笔头(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加强,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语感。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3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课堂教学

G623.2

随着小学生的教育的改革,展开高效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开展情境教学法以及情境创设法,已经成为小学生课堂教学主要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1、情景教学法特点分析

情境教学对人的感情有某种激发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的教学中可以对对象起到刺激性作用,对待不同的事物人们所能引起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对于情境的分类可以分为真实和虚拟两种不同的环境。

对于情境教学法的选择可以根据上课对象和环境的不同来选择适合学习的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素材来选择合适的情境、恰当的情感环境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高效学习的能力。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分类

在情境教学中要让学生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歌曲、图片和漫画等不同方面创建教学情境,还要从几个不同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以下几种类型:

(1)、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人的灵感、阅历等都是来自于生活,在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找到上课的灵感,慢慢的将课堂贴近生活。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课堂更有活力。传统的课堂不免枯燥,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但是能在学生的兴趣着手慢慢的让上课变得有兴趣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课堂上运用音乐、实物或者是图画等,对于小学生的理解更加容易能够接受,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化,根据一定的音乐让角色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跳跃。

(3)、在课堂上通过相应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们更加理解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会更加新鲜有诱惑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也可以更大程度的活跃气氛。

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价值分析

通过情境教学来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上课是老师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课堂,让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习思维更加丰富,使学生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大程度的促进课堂的效率,从实际情况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通过情境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结合实际从教学目标出发,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的最高效。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课本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知识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同时又达到教学目标的优化。

二、关于情境创设方法的分析

人们利用语言以及不同的承载物体等工具人为的创造一种真实的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加真实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人格、情操等培养。所以情境创设方法不仅仅应用于教育行业,同时在其他行业也有广泛的使用。

对于情境创设方法的应用,首先学生要在阅读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情境教学法,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情境的想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最后要通过对图片音乐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的融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应用情境创设法能够更高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情境创设法达到想象和实际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有效率的掌握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所在不压抑小学生天性的同时学习知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课堂更加活跃。

运用情境创设法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让大家更加团结,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使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达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同时利用现有的优势,例如多媒体教学将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化,运用恰当的音乐、动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简单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使思维更加跳跃,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手操作会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对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情境创设方法可以更加提高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对培养学生想象力以及更强的思维也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所以通过情境教学法与情境创设法对学生课堂进行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当中存在的缺点,为学生自身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之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郝玲.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郭振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4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概述

情境教学,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 以引发学生态度体验, 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合理开展情境教学, 不仅可以促进我们英语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还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为我们中职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所学语言应用于交际。因此,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 创设生活化情境, 需要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充分挖掘生活素材, 并能在英语课堂上巧妙使用,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并将学生引入一种与英语话题有关的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英语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心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 在教电子专业学生时, 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 他们英语基础差、兴趣不高, 所以在教“Fun time”这一单元时, 我先根据现实生活抛出了话题, 以此吸引学生兴趣:

“MybrotherDavid, heisnothappy, sohewantstotakepartinsomeactivities to make himself happy, 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 ”学生纷纷答道:“watch movies”“dosomesports”“join clubs”……听完学生意见后, 我让学生用英文表述自己提出这些建议的原因并针对“Entertainment activities”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这样, 我就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Talking about entertainmentactivities.而且, 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 同时也为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学习作铺垫。

2.利用角色扮演, 创设体验式情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外语教学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演员, 学生要能表演, 要手舞足蹈, 通过手势、动作、表情等去学习语言, 如果只让学生死板地坐在座位上, 这样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所以,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并在角色状态中去体验、去感悟, 有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好动、富有新鲜感的性格特点, 他们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 采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 可以将他们引入到一个妙趣横生、精彩四溢的英语世界中。

例如, 在学习Unit 5 Let’s do some shopping这一单元时, 在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听说部分和掌握了基本的购物用语后, 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表演情境:母亲节将至, Linda想给妈妈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作为礼物, 于是和好朋友Jenny去了购物广场, 并和售货员展开了一系列的英文对话。然后, 我在班里选取了几名学生对这几个人物进行分角色扮演, 对话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 我就将教学阵地———课堂交给了学生, 学生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互相协作, 将这个对话演绎得有声有色, 班里其他学生在这几位同学的感染下, 也显得跃跃欲试。这样, 我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和实践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直观式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地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多媒体技术。它集文本、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于一身,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 并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 在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上,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合理引进多媒体技术, 让英语教学在直观、逼真的情境中进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带入相应的对话情境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加大课堂容量, 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比如, 在学习Unit 1NicePeople, NicePlaces这一单元时, 我并没有一上课就给学生讲解本单元的英语概念和知识要点, 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大量有关世界各国的优美图片和录像资料, 并配上简单的英文解说, 这样学生就用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学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名字, 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因此,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拓宽了学生视野, 给学生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 教学效果自然也会达到理想的状态。

4.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 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学习能力上, 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现象, 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维持很短一段时间, 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 进而进入思维低谷。而利用游戏教学, 则可以减缓学生疲劳期, 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生会觉得原来学习英语并非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 而是充满了乐趣, 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 在学习Unit2 What do youdo?这一单元时, 在教给学生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后, 我在班里选了五名学生, 让他们拉手围成一个圈, 再选出一名站在圈中间, 并蒙上眼睛, 摸到一位同学就向他提问:“What will youdo after your graduation?”然后, 这名被摸到的学生要站在圈中间对“Talk about my future job”这一论题用英文进行简单的阐述, 阐述完之后, 蒙上眼睛继续游戏。这样, 我们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了所学知识,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让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实施情境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对英语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印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英语课堂。当然, 中职英语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 以上仅是我个人几点简单的描述, 希望广大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和途径, 并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化特点和英语水平进行合理运用, 从而达到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要:当前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差、底子薄,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的学习, 学生学习起来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学习。近年来, 通过调查研究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结构之后, 尝试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大家进行详细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英语,情境教学,生活化情境,体验式情境,直观式情境,游戏情境

参考文献

[1]马羽.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成功:教育, 2013-12-08.

[2]陈华英.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尝试:多元情境教学[J].海外英语, 2010-10-15.

情境教学法 篇5

一、创立者

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

二、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理论依据

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

四、基本途径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二)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三)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四)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五)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六)语言描述情境

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五、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六、原则

为了使情境教学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使用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七、基本方法

丰富教学情境,活化概念教学 篇6

[关键词]情境 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80

概念是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学好概念,才能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概念教学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只是机械地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概念知识,导致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知识。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活化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概念意识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如在教学“平移,旋转与对称”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的概念,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火车和汽车运动、国旗上升的画面。随后,笔者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都具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物体都是沿着什么运动的?”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得出“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特点就叫做平移现象”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主动完成对概念的建构过程,深化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认识,演绎出概念教学的无限精彩。

二、创设操作情境,突破概念表象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激活,进而突破概念表象,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

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但是具体如何定义“面积”这一概念术语时,学生并不能清晰地表述出来。为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笔者设计了一个操作情境:“请大家看大屏幕,说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在学生正确回答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板与正方形纸板,并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于是,有的学生用观察法,有的用重叠法,还有的用画格子法,等等。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对面积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由此可见,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创设生活情境,凸显概念价值

数学概念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概念教学的难度,增强概念教学的乐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概念的应用价值,进而增强学好概念的信心,提升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分数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创设教学情境:“中秋节快到了,小明的妈妈买来了1个西瓜,2个苹果,4个月饼,准备在中秋赏月时吃,他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妹妹四口人,你能帮他们分好这些物品吗?你知道每人能分得这些物品的多少吗?”在笔者的引入下,学生兴趣盎然,相互讨论并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学生很快得出:经过平均分配,他们每人分得的每样物品都是该物品点量的1/4。此时,笔者及时追问道:“你知道‘四分之一’如何书写吗?”接着,笔者自然而然地将分数线、分子、分母、和读法等概念贯穿其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由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关于“几分之几”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分数有用,学习数学有用,从而使学生更爱数学学习。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数学概念变得好学,易懂,增强数学知识的魅力。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情境,从而让概念教学为学生终身数学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7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情境,探究情境,争论式情境

在教学中, 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 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门艺术, 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高效思维, 提高学生探究成效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动力功能, 发展功能和育人功能。经过多年实践研究, 笔者体会到,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保证学生有探究的重要条件。在此, 笔者谈谈在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探究成效方面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

1. 情境教学的过程贯穿性和内容多样性

许多老师一说起情境, 往往只是想到情境的引入。的确, 一节数学课的开始, 若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实际,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效果就会很好。但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 其实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情境问题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数学情境教学一开始就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熟悉的、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态度。

3. 教学情境的手段性和特殊性

情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是开端、不是终点。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首先从小学学过的知识入手, 让学生动手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 得到三角形内和是180度。这是从感觉直观入手。这只是手段, 那么从理论上如何说明呢?能否从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作平等线, 利用平行线性质来证明呢?脑子快点的同学能考虑出如何证明。以情境作为教学工具时, 要引导同学从特殊性过渡到普遍性。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及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意识

所谓问题, 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 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 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同化和顺应的欲望, 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教师要善于将那学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且易于接受的问题, 使学生在对于这些问题的积极思考中品味学习的乐趣。

2. 创设思维情境, 启发创新思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 独立的掌握它们。”可见, 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容器, 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应创设思维情境, 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探索和研究。叶圣陶说过:“教者, 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 学生默默聆听;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 卒抵于不待教师讲授之谓也”。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应进行正确的“扶”与“放”。“扶”是教师适当点拨, 发挥主导作用, 但不包办代替。“放”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求得之, 不依赖教师。当学生产生困难时, 则“扶”, 可“不为人知”的略加“暗示”, 或转换角度, 搭设阶梯, 以降低问题难度, 着力于思维受阻处进行诱导。当学生“奋其才智”时, 教师则鼓励, 不需再“扶”。

3. 创设探究情境, 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论点是: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有成效的认知结构, 这个结构具有稳定性、清晰性和可利用性。研究表明, 大量的题型复制、繁难的习题求解演示和解题术的记忆与重复等活动并不能促进这三种特征的获得, 而功能性较强的思想方法、具有发现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和富有条理性的认知策略的开放性问题则对这三种特征的获得具有积极的意义。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能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教学是一门艺术, 正因为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情境就尤为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情境的创设, 形式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式创设, 必须使问题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出的是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这项能力的提高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世界, 以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目的, 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定能够创设出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

[2]潘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途径与方法.科学教育论坛, 2006 (6) .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8

一、肢体语言,激活思维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爱玩、喜欢三五成群的嬉戏打闹,又爱好模仿别人的动作、语言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情境教学,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可以帮助教师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准确的形容出来,能把枯燥难懂的单词用夸张、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补充解释,让小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模仿,使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从而喜欢上英语课。

例如单词“chicken”,教师可以用手臂示范小鸡扇动翅膀的动作,同学们看着很有趣,纷纷学着做起来。同样很多单词都可以用手上动作表现出来,如单词“goodbye”可以引导同学们做再见的手势;再比如双手合掌放于耳边,闭上眼睛可以准确表达“go to sleep”这个词组的意思,“have meals”可以演示成用手拿筷子,做吃饭状,易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记忆,也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二、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日常实际生活的课外中去。例如用英语“Nice to see you! ”愉快的与教师和同学们打招呼。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和他人用英语交流,在课堂上努力创建生活场景,千方百计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以苏教牛津版英语三年级上册《This is my father》一课为例, 为了让学生对家庭成员的英语表示方法记忆深刻,笔者以一段生活化的口令再加以图片来表示: 最忙碌的是爸爸, Father,my father,This is my father;亲爱的妈妈是mother,my mother,This is my mother; 调皮的兄 弟是brother, mybrother,This is my brother; 文静的姐 妹是sister,my sister,This is my sister。然后在Let’s say环节 ,让学生反复地模仿和练习“Hello! This is my…….”“Nice to meet you.”的句型。

当然, 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注意英语发音时的升降调,对一些比较难以学习的地方可以多次重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顿时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灵动、鲜活起来。

三、巧借多媒体,再现实境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教学,多媒体技术有着操作便利、视觉直观的优势,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图像、影像、文字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把自然界中的声、形、色等逼真的呈现在师生面前,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四单元story time教学版块时,我在课前首先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you》 , 进行了改编: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dear father! good morning, dear mother! 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真人演唱的歌曲,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学生都跟着老师慢慢哼唱起来,也让学生牢牢记住了本课课文中的重点词汇father和mother。在接下来的环节,教师还可以结合magic eyes,通过听声音辨认人物,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引出Mike,进行Mike’s family教学的铺垫。

可见,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大大扩展教学容量,为学生们开辟一个妙趣横生的学习空间,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学习英语成为了一种乐趣。

四、游戏化教学,活跃氛围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要讲课的内容,设置一些能提起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游戏环节,让师生处于寓教于乐的环境中,使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Look at me》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听说、认读人体各部位的名称,笔者开展了如下游戏环节:

游戏一:依次出现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如出现“鼻子”,伴随着紧张的“嘀嘀”声一隐一现,限学生在十妙内说出显示部分的单词名。

游戏二:This is my hand.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2拍手);This is my finger.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3打响指);This is my foot.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4跺脚) 。

游戏三:把塑料拼图打乱放在地上,请一位学生发指令,其余学生按指令跳到相应的拼图上,看谁反应快。

虽是一个课堂小游戏,但有氛围和互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情境中记住了新单词、新句型,也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使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创造形式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自如,就一定可以取得教与学的最理想效果。

摘要:言语交际离不开言语情景,当学生沉浸在丰富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感觉外语的气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9

关键词:《模拟电路》课程,培养兴趣,情境教学法

1. 引言

《模拟电路》课程是我院物理学、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本课程,对深入学习各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及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多、理论多,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感到很难学,戏称为“魔鬼电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若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仅会压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大大影响教学质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有助于增强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思维的品质;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思维的顺利进行。故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兴趣是最好的朋友,有了兴趣才有强大的内驱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我通过尝试,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效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

2.1 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场景,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转变或态度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2 理论依据。

2.2.1 从生理构造看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要负责抽象概括思维,右半球主要负责感性直观思维。传统教学法的逻辑分析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情境教学法中直观、生动的情境能发掘右半球的潜能。若两个半球交替使用,不仅能大大激发大脑潜在的潜能,且不易疲劳,可真正实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2.2 从认知规律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反映了人类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特征。直观感受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情境,尽可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积极性。

3. 模拟电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3.1 巧设疑问,导航情境。

《模拟电路》教材中许多电路是根据从“存在缺点”到“比较完善”这一线索进行设计的。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这一特点,凡符合这一特点的章节,均可通过巧设疑问,导航到情境。例如在学习共射放大电路时,可按这样的流程进行:分析原理电路(a)→(a)能防止干扰吗?(不能)→如何将两个电源合二为一?让信号源与放大电路“共地”(且要使信号驮载在静态之上)?→分析 (b) →Rb1上有信号损失吗?RL上有直流分量吗?(有)怎么办?→ (c) 。教师紧紧围绕“发现缺点,逐步完善”这一主线,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的办法,这样可避免一味灌输的乏味,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随之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

3.2 投影图片,展现情境。

人们认识世界往往是首先通过视觉、知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受,然后视知觉过程转化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即当事物的视知觉信息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就会在抽象、联想、想象等高级思维活动下,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配以图片可从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时,可用大屏幕将其发展过程中元器件的变化历程用彩色图片(如下图2)展现出来,很显然是围绕元器件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进行的,使学生有热情并记忆深刻。

又如,在学习“二极管”时,可首先将各种类型的二极管(如下图3)通过大屏幕投影出来,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实验中乃至以后的生活中,能轻松地辨别哪些是稳压二极管,哪些是发光二极管;哪些是小功率管,哪些是大功率管?

3.3 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教师除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表演才能。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可让十几个同学面对面站成两排,夹道扮演二极管,再让两三个同学扮演载流子,形象生动地模拟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又如,在学习“推挽功放”时,学生很难理解“推挽”这一概念,教师可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双人拉锯”。输出级的两组放大元件就如同这两人,一个人推的时候,另一个人就是拉,两个人轮流交替工作。这种表演既简单又形象,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高深的知识通俗化。

3.4 音乐播放,渲染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语言讲解单纯,概念定义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上课精神不振、打瞌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教学中适时地通过音乐渲染气氛,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例如,在学习“功放电路”时,可设计一个这样的电路:通过示波器显示功放电路输出音乐的波形,同时用音箱来发出音乐的声音。首先让两只晶体管正常工作并播放音乐,学生可通过示波器观察此时输出音乐的完整波形,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然后只让一只晶体管工作,学生可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晶体管同时工作时得到的完整波形的明显差异,同时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放电路中两只晶体管的工作情况。这样通过音乐播放,加上波形显示,可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3.5 动画演示,模拟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动画为载体,模拟情境,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刺激和诱导,可使抽象、难懂的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PN结内部空穴和电子的漂移及复合过程”时,可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和理解这一变化过程。又如,在学习“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也可利用动画来模拟电子的流向和分配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过程,从而理解放大原理———实质是电子的控制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是知识与情感相互交融、共同传递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的情境教学过程中,知识在情感的基础上传递,情感在知识的依托上升华。合理创设情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乔.“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邱红.试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

[3]戴辉.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09, (11) .

[4]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5.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10

一、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可见, 借用有关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存在, 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探究.

例如, 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带领学生到水果店里买水果的情境:小明的妈妈今天过生日, 小明想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橙子, 为妈妈做橙汁, 恰好水果店正在做打折促销, 广告牌上写着:三元钱可以买3个橙子, 小明身上有9元钱, 请问:他可以买多少个橙子呢?有的学生采用归一法, 先计算出一元钱可以买几个橙子, 再计算出小明可以买多少个橙子, 还有的学生采用倍比法, 先求出9元钱里有几个3元钱, 然后计算出小明可以买的橙子的个数.最后, 我又让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自己编出一道道应用题, 给其他学生当练习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有的说父亲节快到了, 想送给父亲一个礼物, 自己两天能存1元钱, 而买那个礼物还差22元钱, 那么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存够钱买礼物呢.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生活悄悄带进了数学课堂, 虽然情境是虚构出来的, 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去呈现枯燥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无疑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实效.

二、情境问题化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终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 产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并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生活中的光盘、盘子、月饼等都被学生们一一列举了出来, 然后, 我提问:生活中圆形的东西太多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用什么方法可以来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呢?同学们私下纷纷讨论着, 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 用事先准备好的光盘、碗盘和玩具球让他们进行测量.学生用软尺测量出了光盘、碗盘的周长, 把玩具球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出了周长.我接着说: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测出了圆的周长, 但是比较费力, 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带着这个疑问, 我又拿着在其中一头已经系上一小段粉笔的一根细绳, 用力甩动一周, 问学生:刚才粉笔所画过的痕迹也是圆, 这样摸不着的虚拟圆如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学生们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意识到之前采用的测圆周长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 我因势导入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引入迫切想要探个究竟的情绪中, 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情境操作化

俗话说:“眼见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为辅,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 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得出结论, 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一比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的小组每个人画了一个不同的三角形, 再用量角器量出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再加一加, 并列出了一张表格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有的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进而也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小组将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 从正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 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是180°;还有的小组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从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为180°通过创设操作情境,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自主探索, 牢牢记住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 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宏.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8) :23.

情境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11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模拟情境

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实验、挂图、模型、故事、幻灯、多媒体等方式和手段,精心设计的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有趣的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举例说明之。

一、巧设思维障碍,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做法有:

(一)采用生动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教材只从理论上研究,学生难以捉摸,常感觉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可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剪成漏斗形状的可乐瓶内把瓶口堵住,问向瓶中倒水,乒乓球会怎样?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乒乓球会浮起来。实验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乒乓球并未上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创设新旧知识冲突的情境

例如:布置“电动势和全电路欧姆定律”的预习任务,可暂时不说预习,只出示一硬盒,盒子里事先装一节干电池,两极各引一根导线伸出盒外,问学生盒子里是什么却不打开。然后把盒子与变阻器连接成闭合电路,用演示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盒子外的电压和电流。在这里先用盒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多测量几组电流、电压数据之后,画出图线,发现电流随电压升高反而减小与已学欧姆定律结论截然相反,打开盒子提出电流与电池电压为什么不成正比呢?趁机把新课中心问题明确提出来,却打住不说,告诉学生,想知道就要预习。

(三)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发现问题是优秀的物理思维品质。为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民主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提问,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哪怕是表面的、片面的问题,都不要不屑一顾。如在研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后,我问学生,你对这个实验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至少一个问题。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有的问:既然拉力等于摩擦力,拉力大了,摩擦力也会增大,为什么不说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没有关系?与速度有没有关系?对学生的问题,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又要筛选出有意义的问题和学生讨论,必要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如对学生提出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没有关系的问题,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时,大部分学生能想到应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因而选用一个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做实验来验证。这样让学生能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成功。也能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加强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发现,乐于探究。

(四)创设符合认知结构的情境

创设情境要有层次,要符合认知的逻辑性。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情境,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境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然后再创设第三次情境,非平行光线射入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这样,通过问题层层深入,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既可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又能启发学生不断地从自己的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在物理学中主要体现在对实验情境的模拟,物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情境的模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绪论课时,利用多媒体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将腾飞的火箭、神秘的宇宙、变化多端的大自然、绚丽的激光、原子弹爆炸蘑菇云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活中最简单物理现象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告诉学生,古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幻想,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短短的一节课使学生置身于变化无穷的美丽大千世界中,生动自然地了解了什么是物理学,以及它研究的对象,同时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 篇12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定语从句是初中语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牛津英语教材 (译林版) 7A—9B Reading及其书后练习中, 定语从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学生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时也会经常碰到定语从句。如果初中生没有基本掌握定语从句的用法, 那对他们的习题训练、英文表达及英文书刊阅读将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2. 学生分析

该语法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复杂, 学生不容易理解并准确运用, 因此该语法被安排在初三最后一学期9B最后一个单元。但此时学生既要学习新授课, 又要复习、巩固初一到初三所学的全部英语知识, 更严峻的是——一个月后就面临着英语口语和听力中考提前测试。学生的压力之大、时间之紧、情绪之紧张可想而知。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定语从句教学与口语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广大初三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应用

1. 借鉴话题, 创设情境, 导入定语从句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业余爱好:

I a m a m u sic fa n.Ilike listening to music.My favorite song is You, M y D e s k﹣m a t e (《同桌的你》) , because it can remind me of my college life, my first love and my sweetheart. (学生们笑) M y a n o t h e r h o b b y is t r a n sl ati n g C h i n e s e lyrics into English, and my favorite lyrics are also the lyrics in the song You, My Desk﹣mate, such as“who has married you, a sensitive girl”“who has thrown the letter that I wrote to you into the wind”.利用多媒体把这两句歌词的英文投影到黑板前面。在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组或句子下面用下画线标注, 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用斜体。与学生一起探究画线部分与斜体名词之间的关系, 从而导入定语从句。

(1) “Who has married you, a sensitive girl”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2) “Who has thrown the letter that I wrote to you into the wind” (谁把我写给你的信丢到风里)

2. 改编流行歌词, 学习定语从句

学生是流行音乐的广大受众, 上课时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作为素材, 使得教学与学生生活真正融为一体。我尝试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经过改编后歌词中含有定语从句的中文流行音乐, 在播放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歌曲中含有定语从句的歌词, 并把这些歌词中英文分别呈现在投影仪上。用下画线标出先行词, 用斜体标出关系词:

(1) There is a beautiful girl whose name is Xiaowei.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 她的名字叫做小薇。)

(2) T h a t’s t h e d a y when you come in the quiet summer.

(那是个宁静的夏天, 你来到的那一天。)

(3) L o v e is a w o n d e r which takes my breath away.

(爱是个奇迹, 会让人突然不能呼吸。)

(4) Y o u r h a n d i s a tender universe in which I’m turning around.

(你的手不是手, 是一个温柔的小宇宙, 我这个小星球在你的手中转动。)

(5) The strong wind is blowing at those who fall in love at the first sight.

(大风吹吹什么, 吹一见钟情的人。)

(6) The love that you give me makes me rely on you.

(可是你给我的爱让我养成了依赖。)

3. 在游戏中操练定语从句

请学生轮流到讲台上来, 用定语从句来描述班上的学生, 让别的学生来猜谜, 猜对加分, 猜错则罚唱一句英文歌词。例:

S1:The girl who wea rs a red woolen sweater and a pair of long boots in my class is my best friend.Do you know who she is?

S2:She is…

S1:I borrowed a story book from the boy who got the first place in the mid﹣exam yesterday.Who is he?

S2:He is…

4. 巧借英文歌曲巩固定语从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平常和学生的接触以及课堂和学生的交流, 感受到学生对音乐有着无比的兴趣, 因此我选择了一首优美动听、里面含有许多定语从句的英文曲That’s Why You Go Away。通过教授这首歌曲达到进一步巩固定语从句教学任务的目的, 具体方法:从歌词中抽出了关系词, 让学生边听边填;请学生找出英文歌词中被省略的关系词, 并填入。歌词如下:

That’s Why you Go Away《伊人远, 情已逝》

(1) L o v e i s o n e b i g illusion (1) that/which (填入合适的被省略的关系代词) I should try to forget.

(爱是一种假象, 我应该试图去忘记它。)

(2) You're the one (2) who (填入不可省略的关系代词) s et it up, now you're the one to make it stop.

(你就是让我产生爱的那个人, 但是你现在也要让它停止。)

(3) I'm the one (3) who (听歌填入被抽出的关系代词) i s feeling lost right now.

(此时此刻我感到迷茫。)

(4) Now you want me to forget every little thing (4) w h ic h/t h at (填入被省略的关系词) you said.

(你要我忘记你说的任何事情。)

(5) I won't forget the way (5) which/that (填入被省略的关系词) you're kissing.

(我忘不了我们的吻。)

最后在歌声和笑声中结束这堂语法课。

三、小结

一节优秀的语法课, 既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知识的过程, 又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发生碰撞和升华的过程。情境教学法通过用英文和学生谈论业余爱好、利用多媒体播放中文流行歌曲、进行课堂游戏、学唱英文歌曲等方式, 激发了初三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寓定语从句的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对学生掌握定语从句的规律和用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上一篇:评比竞赛下一篇:模糊模式识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