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2024-09-23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精选12篇)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篇1

情境即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抽象和境地, 而情境教学, 就是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境地,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 引起学生情感体验, 激发其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

一、情境教学的提出

(一) 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其中指明了素质教育注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弘扬主体精神。而传统的教学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做是消极的条件发射, 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只能使更多学生等待教师的喂养, 学生没有学会使用头脑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往往教师问学生是否有问题时, 学生感到很茫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情境教学较注重活动, 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提供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 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对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向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 这也许正是情境教学的魅力所在吧。

(二) 情境教学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有着特殊性: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大脑活动机能的兴奋性较高, 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 但兴趣在学习中仍起着重要作用。而情境教学所创设的各种情境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 从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 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 通过认真巧妙地构思设计导入, 能很好地渲染气氛,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有“先声夺人”之效。所以教师要在导入环节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等来导入。如笔者上到“性格的作用”这一内容时, 用故事来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吗?

生1:知道, 我家有这本书, 我看过。

生2:我看过这个电视剧。

……

师:你们知道其中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故事吗?

生3:知道一点。

生4:不知道, 老师快讲。

笔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空城计的故事, 接着设问:诸葛亮为什么敢唱空城计?这显示出他什么样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性格使稳操胜券的司马懿失败了?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 笔者指出:可见, 一个人性格的好坏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性格。这节课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 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 在提问过程中创设情境

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增进师生感情, 也可以反馈教学信息, 从而适当调节教学进程。所以, 教师要掌握好提问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关键处设置问题“悬念”, 创设冲突情境, 让学生产生质疑, 还要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发言的机会。例如, 上“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内容时, 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两个不同的画面。

A画面:在枝繁叶茂的森林里, 有许多小鸟, 有的在引吭高歌, 有的在空中飞翔。 (配乐:小鸟欢快的叫声)

B画面:在一颗矮树下, 躺着一个人, 他跷着二郎腿, 叼着一根烟, 正悠然地欣赏自己喷出来的烟雾。他的身旁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一只小鸟可怜巴巴地站在他跟前乞求把它一起带走, 四周是一片光秃秃的树桩。 (配一首哀伤的曲子)

学生看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 用不着教师提问, 早已坐立不安, 抢着提出问题。

生1:小鸟为什么乞求砍树人把它带走?

生2:怎样看待砍树人的行为?

生3:如果没有树, 没有小鸟, 地球将是什么样子?

生4:为了让小鸟不再伤心, 我们该怎么做?

……

面对这些问题, 其他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 在讲解过程中创设情境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 理论繁多, 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如果教师讲课时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容易出现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有吸引力情境, 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例如, 有一位老师在讲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等内容时, 他先讲了一段令人心碎的对话。那是30年代爆发经济危机期间的一个滴水成冰的严冬, 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二人的对话。儿子问母亲:“现在天气这样冷, 为什么还不生火?”母亲:“我们买不起煤。”“为什么买不起煤?”“因为你爸爸失业了。”“爸爸不是挖煤工人吗?”“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很能说明问题的对话, 抛弃繁琐的讲解, 寓讲于“境”, 使学生加深对生产相对过剩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

(四) 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境

学生通过做练习能深化知识、巩固知识、发展和培养能力。一般在讲完新课之后或阶段性复习时教师都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便于学生学以致用。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 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让学生激动和鼓舞了。例如, 为了考查学生对有关法律常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笔者设置了这样练习:小明同学在放学回家路上遭到高年级同学强行收取保护费。如果你是小明, 请你写出可能采取的三种做法, 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每一种做法进行分析。学生对此容易有话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三、情境教学的展望

曾经有幸阅读过一篇介绍英式教育风格的文章, 讲的是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懂得羊毛的清洗过程, 先带领学生去农场观察, 亲自给羊清洗, 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回忆。该教师一步步提问:“先做什么?”“闻到什么味道?”“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由于学生有过亲身体验, 所以常常是几个学生抢着回答同一个问题, 最后由师生共同把这个过程整理编排并写出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 同时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也得到锻炼。再看目前的情境教学大多是由教师创设情境, 学生在课堂中体验, 无论教师创设的情境多么逼真,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它与现实生活情境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希望今后学生有更多机会真正去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也希望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领略到集声音、色彩和动画于一体的动感情境, 这样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总之,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在政治教学中加以应用, 确实能给教学带来生机活力。尽管目前在应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 它将不断走向完善。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篇2

浅谈初中政治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2-0057-02

全面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为核心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不断地改变,思想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思想品德课程也与之相呼应,也应当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对老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就有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怎样才能创设出一个有效的课堂情境呢?我觉得先决条件是教师需具有较强的综合的教学能力。其次是学生的基础,即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的能力、教材的内容、等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使之相统一,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有效的情境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们通过在情境中的体验过程,拥有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最终便可获得较高的教育成果。

首先,创设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情境。“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至理名言。根据现在学生的生活活动情况,我们新课程中提出了许多与之相对应的创设和活动,这样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现代的青少年,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加上各自的特性,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也渴望得到独立。单一的课堂教学可能会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然而从生活出发,和社会现实接轨,学生们会觉得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比较容易接受。在创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境之前,我们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深入了解一下学生们所处的生活环境,还有他们现在的思想状态,以及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如果不先做好这些准备工作,那就是典型的“我讲你听”,学生们提不起上课的兴趣,显然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不会高,开设这门课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我们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选取学生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创设出使学生们感同身受的情境,就能激发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的教育。例如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时,我们从学生身边最亲近的.人即他们的父母讲起。先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父母,然后回忆父母对自己做的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同时想想自己为父母做了些什么,通过比较,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爱,从而明白要感恩父母的道理。根据现实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活跃思维,自主学习,获得更好的教育。

其次,体验在创设情境中是至关重要的。或许每个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们对答如流,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又跟以前没有任何区别;老师将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绩,学生在课堂上能区分善恶,但是到了具体的生活中却又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思想道德教学的效果丝毫没有达到。在目前,应试教育还未得以消除,老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们负责接收知识,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我们都忽略了我们思想教育的目的,这就是造成我们老师有以上困惑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当把学生当做主体,让学生自主思考、体验、探求。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只有做到这两点,学生才能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创设情境过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在思想上的认识,只有情感和思想逐渐统一,才能使得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影响。课堂教育中,我们应当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逐步得到感悟,这样就能让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完美地运用于生活中,也就达到了我们所要教学的目的。

最后,创设情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要想使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就要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便是不二的选择了。老师在课后收集整理一些跟课堂教育有关的信息、材料、图片、视频等,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让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接受知识。比如在讲授《珍惜水资源》时,老师利用电脑,向学生们展示我国一些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获得心灵上的震撼,从而意识到缺水的严重性,产生缺水的危机感,进一步树立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意识。通过创设情境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抽象的课堂知识变得形象、有趣,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情境式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妙用 篇3

一、 体验式情境,感同身受

就像毛主席说过的那样,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要自己亲口尝一尝。对于一些知识,如果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亲自体验一下,感同身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比如,笔者在教授量变和质变的内容前,提前准备了几个气球。课堂上请了几个肺活量较大的男生来进行吹气球比赛,让其余的学生观察气球在吹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并说说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几个男生憋足了劲吹,班级里面,欢声笑语,加油声不断。在大家的笑声中,几个原本完整的气球全被吹爆了。活动结束以后,学生很容易得到结论:一切事物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节课,不仅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课堂气氛特别好,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二、 启发式情境,开动脑筋

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每一件事都去亲自感受,不大现实。但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在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起以前的学生宽得多,有些东西,即使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或是亲身体会过,但是他们可能在电影电视中见过,甚至在课外书中见过。所以,为了教学需要,有些知识点可以以情境的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作出选择和判断,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比如,笔者在讲授哲学与生活中价值的概念时,曾经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旅行者在沙漠中迷了路,他走了几天几夜,也没有找到出路,最要命的是他的食物早就吃完了,尤其是饮用水更是早就喝光了。此时的他,又饥渴又疲惫。他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住了,意识也逐渐迷糊。在他快倒下的时候,他好像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你足够的水,保你走出沙漠;一个是给你黄金万两,保你一生的荣华富贵。”如果你处于此情此景,你会作出何种选择?为什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幅图片:左面一幅是发着金光的黄金一堆;中间一幅是嘴唇干裂、极度疲惫、神情几近崩溃的游人拄着棍子站在漫天风沙的沙漠中;右面一幅是清澈的小溪,旁边放着一桶桶干净的饮用水。很快在此种情境下,学生得出结论:水更有价值,更能满足游人的需要。于是得出价值概念,价值指的是一事物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即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什么是价值判断,什么是价值选择。

三、重现式情境,情景再现

一般情况下,有的情境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可以还原现实,反映现实社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演情景剧的方式来模仿、再现某种情境,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学习即是生活”;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生活,学会自己去判断、去理解、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比如说就业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在上《新时代的劳动者》时,笔者就请学生现场即兴表演,可以原创,可以模仿影视剧。结果,效果非常不错。几个学生走在两张桌子后面当起了招聘负责人,几个学生拿着试卷当起了应聘者,有模有样地搞起了招聘会。招聘会上,现场状况不断,一个号称携带乙肝病毒的求职者被拒绝,一个漂亮女生因为是女生被拒绝,一个扮演高智商的求职者把招聘者给炒了,原因是工作不体面,待遇太差,休息时间太少等等。一场招聘会下来,应聘成功的人很少。从这些表演中,学生明白了:当前就业压力太大,为了将来自己的发展,每个人都必须要从现在起好好学习,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外,从表演中,学生还感受到就业时要注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情境式教学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情境和问题成为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的源泉。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理解和发展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在设置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意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让情境的设置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篇4

我们在创设情景时, 不仅要考虑情境在形式上要有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 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 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热点问题或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设置情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 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用现场调查创设情境

用现场调查创设情境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缩短知识与现实的距离,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讲授“经济全球化是个大趋势”时, 经济全球化对学生来讲非常陌生, 也非常遥远, 因此, 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做个现场调查, 调查一下学生所了解的“走进中国的国际品牌”和“走向国际的中国品牌”。通过这样一个调查, 学生踊跃发言, 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就在他们身边, 并且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这样让政治课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

二、用艺术作品创设情境

艺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 诸如漫画、音乐、视频等形式, 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活跃思维, 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发学生思考, 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比如, 在讲“资本的全球化”时,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一知识点, 我展示了“资本的跨国运动”的漫画, 学生极有兴致地欣赏漫画, 不仅了解了资本全球化的内涵, 而且也从漫画中体会到了资本全球化的原因,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等创设情境

政治学科的知识信息很多是通过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呈现的, 而且文字材料、图表数据也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运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来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数据的能力。在运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创设情境时, 材料的选取要反映时代的脉搏,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同时所选材料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比如, 在讲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表现———“生产国际化”的时候, 如果照本宣科, 泛泛地进行知识讲授, 一定会很乏味。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 用动态的手法表现出一部轿车是由很多国家参与设计、制造的过程。通过这样一幅动态的画面, 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这是生产领域内国与国的合作, 从而更好地感知经济全球化。再如, 讲“贸易全球化”这一知识点时, 通过图片展示1950—2009年世界贸易额的快速增长, 从数字变化看世界贸易的发展, 从而轻而易举地引出并理解了贸易的全球化。

四、用社会问题创设情境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 有吸引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愿望, 从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 讲到经济全球化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 教师话题一转, 经济全球化是否使各国都受益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 展示一组“智利反全球化示威游行活动”的图片, 通过介绍示威游行的背景, 让学生了解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 学生很自然理解到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篇5

情境教学策略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何文吉

目前,重庆市高中阶段全面进入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本轮课程改革当中,一些核心理念必须到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才能贯彻到中学课堂教学时间中去,否则,新课程改革只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境教学策略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契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就此,我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情境教学策略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契合

所谓情境体验是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教学手段相结合,设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情绪,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这种教学策略强调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体现新课程改革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来教”的新教材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灵活性、创造性地来设置情境,涉及多学科的知识,有利于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2.设置的情境源自于学生生活,体现新课程改革回归生活的开放的生态课程观。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认为教师不单是机械的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些教学理念的达成,都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这一方式来很好地得以实现。

3.这种教学策略还强调教学情境的选择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带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对其感官的刺激,驱动其情绪的变化,促进认知的发展。有利于达成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学生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促成学生的发展。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演示,用直观的音像呈现具体的故事情节、环境氛围,也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受到感官的强烈刺激,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觉。

(二)融人情境,解决问题。将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情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使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地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小品、游戏和生动的画面来让学生加深对情境中的角色、人物和环境的体验,并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从而认识和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收入与分配”这一框题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过后,学生对此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且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分配方案:

①平均分配;

②全部用作班费;

③班干部多分,普通同学少分;

④40%分给没有参加运动会的普通同学,60%分给在运动会上获得了名次的同学;有的同学对此还进一步细化:分给运动会上获得名次的那60%还要按得分的多少,对集体贡献大小来分……

此时,学生完全融人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积极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逐渐理解到分配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分配方案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平均分和全部用作班费,可能导致吃大锅饭的现象,当下次集体活动时,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班干部多分,普通同学少分,会造成班干部和普通同学之间的距离感;而最后一种分配方案主要的原则是按贡献参与分配,既能调动大家参与活动,为集体争光的热情,同时,对其他同学来讲,虽然没有参加运动会,但也做了其他的一些服务工作,通过分配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三)超越情境,举一反三。(政治教学论文 )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解决提出的问题,掌握课标所要求的知识还不够,还应能够举一反三,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收入与分配”这一框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各种方案带来的影响过后,由教师总结引导:由此可见,1000元的奖金分配问题,关系到能否调动大家为班级做贡献的积极性,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关系到班级的长远发展。同样的道理,整个社会财富也是有限的,能否公平合理的分配,关乎国家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操作,看似在课堂导人的问题上花了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便有了清晰的认知,为本框题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1.可用于课堂导人,活化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心灵。例如,在“价值与价值选择”这一框题的导入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有十个小孩在铁轨上面玩耍,看到了警示标志以后,有一个小孩选择了到旁边已经废弃的铁轨上面玩,其余九个仍然在这条铁轨上玩耍。此时,正好有一辆客运列车使来,假设十个小孩都躲闪不及,火车也无法停止,但是,扳道工却可以选择火车的行驶线路,摆在扳道工面前的无非两种选择:(1)维护规则的严肃性,保护遵守规则的小孩;(2)保护九个孩子的命,牺牲一个小孩,如果你是这位扳道工,你会如何选择?

学生融人情境讨论过后,教师进行引导,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做出这种选择的时候,内心总有一股力量在支配着,我们,这股力量就是来自于――价值观和价值选择!从而导人了新课,让学生体会到价值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意义。

2.可用于某个观点和原理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活动中生成教学观点。例如,我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的教学为中,在突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教学重点时,设置了“模拟招聘会”这一情境。通过引发学生的职业选择方面两难困惑:理想和现实,就业和合法权益受侵害。突出就业形势的严峻。同时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的教学埋下伏笔。

(2)学生分为招聘方和求职方在招聘会上求职,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教学,从而得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设计意图: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的产生两难的困惑;再通过模拟的求职活动,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以感受、体验和选择,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体现新课程改革体验性教学的理念,突出教学重点。

3.可适用于整堂课教学,起伏跌宕,一气呵成。例如,我在进行“征税与纳税”这一框题的教学时,先后设置了这样的一组情境:

(1)张涛和李建两位大学毕业生创业,在火锅店与服装厂两个项目当中做选择,向我咨询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分别会涉及哪些税?指向教学的第一个问题――税种和税类。

(2)最终选择开了一家火锅店,但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亏损,二人在该不该偷税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并组织学生辩论。最终,二人决定偷税,还采取了一些偷税的方法。指向教学的第二个问题――违法税法的行为。

(3)针对上述行为,他们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为什么?指向教学的第三个问题――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4)继续设置情境,税官给予帮助,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税收优惠,帮助其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最终获得了成功。二人生意越来越红火,送来一面锦旗:“偷税漏税不光彩,财源要靠打拼来。感谢税收政策好,今后一定不乱来!”既给故事一个正面的结局,同时也强化学生的纳税人意识。

四、情境教学策略在教学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设的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创设其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情境以调动其学习兴趣是成功运用此策略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走近学生,认真观察社会,采用文字、图片、音乐、电影等一系列手段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应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在情境创设过后,还应该通过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人情境。如讨论法、辩论法、现场调查法、小组合作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达成教学目标。

3.要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建构价值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教师灌输的居多,使知识容易停留于表面,学生嘴里会说,但心理却不服,知、行分离。而情境体验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判断,就是尽量地整合其间接经验为自己的直接经验,这样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判断、选择而获取的知识和有效信息。但情境体验不应当在此就画上句号,应当通过一个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超越这一情境,最终使学生更能在头脑中建构起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减少怀疑和逆反心理。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情境设置与教学观点“两张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任何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最终指向一定是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融人情境的活动之后的关键一步,便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超越此情境,方能达成教学目的,否则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

浅议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创设 篇6

1.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情境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政治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学习的过程中来。在情境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接下来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情境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蕴含问题的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

3.增强学生的感受性。新课标将政治教学的总体目标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其中在情感与态度这一目标的具体阐述中提到一些相关的词语“体会”“感受”“品味”,这些词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教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增进师生情感的融洽性。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机敏的才能;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深入钻研教材,把静止、干瘪的内容变得成生动、丰富。

二、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常用类型

1.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已经进人到他们的认识领域,成为他们的经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近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设故事情境。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或自己的创意把一节课的有关教学内容编制成小故事。这样,学生就能在故事中经历学习活动,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价值这一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假如你一个人漂流到孤岛上,并要在岛上长期生活。现在,只允许你携带三样物品上岛,你会选择下面哪三样?并说明理由。①金子②食物③酒④衣服⑤火种⑥木工工具(锯、斧……)⑦鹦鹉⑧书籍《鲁滨逊漂流记》⑨火药、枪支⑩木箱。当然,这个故事的情节来源于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固定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么选,大多数同学都会在“火种、木工工具(锯、斧……)、火药、枪支和木箱”这四种中选择三种,因为大家都知道要在岛上长期生活,首先这些物品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从而从选择中深刻理解物对人的价值是具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3.创设动画情境。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学生学习创设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内容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简言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篇7

一、创设情境, 悬念导入

政治教师心中需明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政治教学绝非空洞理论的简单灌输, 而是一种引导、一种感化和一种影响。因此, 教师不但要彻底摒弃灌输式的填鸭教学法, 而且要转变教学观念, 每堂课开讲前要杜绝直接说出“请翻到××章节, 今天开讲××”, 因为这样的课堂开场白往往会使学生立刻陷入“困境”。积极创设情境, 为学生带来一个饶有趣味、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这样学生才能顺着情境进入思考状态, 在悬念的带动下自觉探究问题。

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情绪”这一课时,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使学生切实全身心地理解课本理论知识, 教师就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来让他们眼前一亮。例如:教师在讲课前做好情绪准备, 用尽可能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向学生传递多彩的情绪, 首先教师可以面带微笑、满面红光、步履轻盈地跨入教室, 这样高昂的情绪定能引来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会将目光聚焦在教师身上, 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自己情绪高昂的原因, 可以公布近来发生在学生中间的好人好事等, 进而教师用心满意足、对学生满腹期待与鼓励的良好情绪来影响和带动学生, 进而向学生引出主讲课题“多彩的情绪”。这种通过创设情境来逐步引导学生的方法往往能够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引导, 激发学生热情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集声音、视频与画面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在多媒体这一教学设备的帮助下, 教师能够化抽象为形象,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因此, 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 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的现实画面, 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生动又传神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 让学生顺着情境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课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思想理论, 使学生能够切实按照教师的讲解去实践执行, 能够切实培养他们养成好习惯,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给学生呈现一些知名人士 (可以选择初中学生相应年龄段所欣赏、倾慕的对象) 良好生活习惯的相关报道或视频资料, 让学生通过这些新闻画面与逼真的动态视频等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成功人士的好习惯在他们成功道路上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不良人生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报道, 让学生感受到不良习惯的危害。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 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在这些生动、逼真的情境中深刻地感受与体会所学的人生道理, 从而在心底认同这些道理, 进而接受师长的教导, 亲自去执行这些理论, 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使学生真正成为好习惯的受益者。

三、营造氛围, 情境引导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优良品格及其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 而且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情境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可以截取典型的生活情境, 将其带入教学课堂, 为学生营造生活中常见的氛围, 通过观察与总结学生的反应来进行适时教育和引导, 这样往往能够起到有效教育的作用, 能够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接受教育和引导。

例如:“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这一课, 是对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 也是对学生积极人生情趣的塑造。正是由于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不良诱惑, 一些学生如果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 或缺乏自制力就会陷入不良诱惑的陷阱, 不可自拔, 甚至耽搁了学业。

为了对学生进行真实的引导教育, 教师就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来为学生创设情境, 例如:为学生播放一些违法犯罪的法律报道, 最好是一些真实的、现场直击的报道, 教师可以对犯罪分子诱惑青少年的犯罪案件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截留与选择, 以暂停的方式来将诱惑情境呈现在学生眼前, 观察学生此时的反应, 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当自身遇到这样的生活情境时, 会怎样做?”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答案分成A、B两小组, 形成两小组结论的对抗, 然后再继续向学生播放视频, 为学生最后公布案件的结果, 看看不同做法的最终后果, 并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是非以及诱惑, 能够对不良诱惑坚决地说出“不”字。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篇8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什么是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活动, 只不过这其中掺杂了许多的养料:以教与学以及心理学为基础, 获知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 建立一种客体与主体,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环境, 以达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思维, 主动去获得知识, 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目的。在这个情境教学的含义中, 我们了解到许多信息, 比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情感, 教学环境等重要的因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并没有一早就关注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 国内外的教育家努力研究教育理论, 闻名于世的教学理论相继问世了。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美国的布鲁纳和皮亚杰, 前苏联的赞可夫, 中国的阎金铎。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育法”,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学说”, 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而阎金铎的“教学原理”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立足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将传统的教学三步骤作了全新的阐释:“传授”“发展”“塑造”, 这将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完善与发展。这些教育学专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得出的这些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 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了理论上的指导。在这几年中, 中国学者在初中政治教学上, 将情境教学融入其中, 得到的观点对现实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情境教学有了一定的规模与基础, 但还需要改进, 将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要有一套相对完美的体系, 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教学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

情境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体验和情境活动。什么是体验?就是要让学生在从学习政治的过程中, 切身经历并感受政治的存在。什么是情境活动?就是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归属, 更要启发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活动。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应用情境教学, 政治教师在准备自己的教学方案的时候, 要把以下几点牢记于心。

1. 体验

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把创设情境作为一个基础, 作为一种手段, 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加到政治教学的活动中来。

2. 分享

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 要应用情境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参与了, 就会对政治内容产生一定的感悟。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感悟进行分享, 让大家在这个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政治内容。

3. 强化师生交流

应用情境教学, 就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有疑问的地方师生共同进行探讨。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 也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牵绊。

4. 整合

应用情境教学, 教师就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小结, 以及要解答学生课后的疑问。这样一来,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 掌握的情况也更好。

5. 应用

应用情境教学, 就要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对指导学生生活有利, 也对学生的学习有利,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情境教学对初中政治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不仅表现在学生方面, 也表现在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更加的多样化,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要发生改变, 这样一来, 传统的教学方式颠覆了,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加强, 这是值得庆幸的。

政治教师在将情境教学应用到政治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的构建对于其今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这项工作是急迫的。在建设情境教学的模式中, 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共同努力来克服瓶颈, 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制订更好的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1]孙浩.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0 (23) .

[2]蔡映华.以情感激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5) .

[3]陈莎莎.浅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广西教育, 2003 (5) .

试探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9

所谓“情”就是指丰富的情感, 人有七情六欲,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调动激情, 转化愁情, 抑制悲情, 鼓励热情。“境”既是课堂环境, 又是生活环境, 只有在求知、求学的课堂氛围, 有学、赶、超的学习劲头, 再加上良好的文化、科学环境, 使二者完美结合, 相辅相成,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产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 引发情感共鸣, 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境的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死板枯燥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 对于教师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如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 使他们在思维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中接受知识, 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 则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的, 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要求,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学习内容。可以分为几种教学情境。

1. 激趣启思, 创设疑问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是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就需要创设疑问情境, 通常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创设一种悬念, 引起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或者使用实物演示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渲染气氛, 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讲“垄断组织的形成”一节中, 笔者采用了语言描绘和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手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先讲述世界上有家公司跨国经营, 其产品销售到全世界, 在我们这里也能买到。同学们信不信? (学生表现强烈、好奇、怀疑地) 演示实物 (埃克森石油公司的4个摩托车机油壶) 给学生观看, 顺势导入新课。这家公司如此庞大, 资金雄厚, 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这样, 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充满困惑的疑问情境开始了求知过程。

2. 引导结疑, 创设问题情境。

疑问是思想的开始,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设计成问题情境, 形成激烈的矛盾冲突氛围, 然后让学生以讨论、辩论等形式来探求问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 教师要善于采取碰壁点技法, 逐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问题情境设计要求:材料要准、要新、要活, 才能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

3. 情理交融, 创设辨析情境。

我们懂得,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 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引起情感的共鸣。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任。空洞的说教, 达不到以理育人的效果, 要想诉诸人的情感意志, 使之产生相应的信念和行为, 做到知行意统一, 即明理、激情、促行, 就需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创设辨析情境, 让学生辨析是非、真假、善恶、美丑, 自觉地用所学知识来净化心灵, 指导行为。在教“自觉培养劳动习惯”这部分内容时, 笔者用漫画创设辨析情境, 画上是两个中学生植树情景:两个人植一棵树, 并且有“老师怎么不来”这句话。接着让学生看投影, 思考下列问题:这两个学生是否爱劳动?其劳动态度是否端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名学生?如果你是老师, 如何教育这两名学生?学生各抒己见, 在讨论的过程中, 逐渐联系到自身, 从而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点。

4. 陶冶情操, 创设美育情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对任何事物和人的热爱, 是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必须要有双方情感的交流, 只有情感上交流, 才能相互促进, 相互理解, 相互信赖, 激发互爱。政治课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同时还要讲美育, 培养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在讲“我们伟大的祖国”这部分内容时, 我使用歌曲创设美育环境。

歌曲“歌唱祖国”使学生从歌声中深深感受到祖国的美丽伟大,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感觉到“江山如此多娇”, 从而立下雄心壮志, 为祖国奉献一切。

5. 师生互动, 共创教学情境。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也是教学情境的参与者。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相辅相成, 把教师设计的图纸, 经过学生的积极努力, 最后建成外观美丽, 内部实用的高楼大厦。

教师可事先确定一个主题, 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 让他们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 或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比如, 在讲到“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时, 让学生讨论:帮助家长做家务, 家长应不应该给报酬, 给多少才合适, 怎样计算报酬, 让学生展开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的讨论很热烈。有的说, “父母养育了我们, 付出了大量心血, 我们帮父母做家务是理所当然的, 要报酬会伤父母的心, 不道德, 违背了‘反哺’的传统观念。”有的则认为应该要, 理由是:“报酬是付出劳动的标志,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自己的家庭。如果长期无偿服务, 将来就不会适应市场经济, 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经过激烈讨论, 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家长按照劳动价值给适当报酬, 既可以让孩子知道取得报酬的方法, 又可以让孩子在获得报酬后, 感到劳动的快乐, 学会如何使用、支配报酬, 如何交友, 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如何计算报酬, 区别有偿服务与无偿奉献的界线, 打破传统的价值观念。

6. 教学情境的形式与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 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 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再次, 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 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运用情境教学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 篇10

一、创设直观的生活情境

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虽然现行教材非常重视与生活的关系, 但只是考虑到生活的一般性, 而学生的生活实践是丰富而多样的, 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 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地照本宣科, 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 收集生活中丰富的教学素材, 为学生创设直观而真实的教学情境, 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性与趣味性,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时, 为了更加增强教学的真实性, 让教学更有说服力, 我们就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来创设真实而生活化情境, 让学生来思考: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 自己哪个学科最为薄弱, 如何统筹处理以提高总成绩, 并来说明自己的理由。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进行阐述, 分析这里面所包含的哲学原理? 这样就可以将抽象深奥的哲学理论寓于熟悉而真实的学习生活之中, 使得教学更具生活性与思辨性, 更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没有悬念教师一味的讲解, 并不能引发学生情感的涟漪, 引发学生兴奋的思维, 只能让学生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而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富有探索性与针对性的问题, 制造悬念, 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展开独立而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主体地位与独立思考的缺失,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所展开的自主探究,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来收集与展现近代汉语言的发展状况的相关素材,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 从近代汉语言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变的是什么, 不变的是什么, 二者之间的玄机说明了什么?

2. 近代汉语言变革和发展的推动因素是什么? 总结影响文化传承的共性因素。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问题情境, 同时又有足够的教学素材做铺垫, 这样更能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 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逼真的表演情境

教师讲一节课学生能记住的非常少, 而学生却可以在更长时间的电视节目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思考。学生之所以喜爱电视节目, 并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记忆更长久, 其关键就在于图文并茂、视听结合, 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学生是带着饱满的热情来观看的。为此, 在政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表演情境, 让学生扮演角色, 进入具体的情境与特定的角色,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列出这些概念的区别, 以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但是长期运用不免枯燥, 依旧会让学生机械的记忆, 没有经过学生思考而内化的知识就只能成为死的知识, 会背但不会用。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来扮演角色,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与能动性,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来创作剧本, 进而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来深刻地理解这些不同。这样自然就可以改变以往的机械记忆, 而是能够深入概念本质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四、用时事热点话题创设情境

政治学科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其学科特征决定了教学时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 而是要引入时事热点话题, 社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等, 以此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 使教学更具时代气息,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热点话题。这样的教学更能将学习与运用融为一体, 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加深对所学抽象知识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 走向社会, 用所学知识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科的实用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能再因循守旧, 不能再抱着教材不放, 而是要真正实现新课改所提出的从生活走向政治, 从政治走向生活, 要关心国家大事, 国际形势、社会热点话题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话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政治问题, 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这样才能将这些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 还有故事情境、实践情境等,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与教情来巧妙而科学地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快乐而主动地探究, 积极而活跃地思考, 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带领学生走进政治教材, 走进探究的殿堂,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昊.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新课程, 2014, (11) .

[2]何宁.对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思考.中学政史地, 2011, (08) .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 篇11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政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58-01

在所有的教学课程中,政治教学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就会显得枯燥、乏味。然而作为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关键课程,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就需要创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政治教学的目的。初中时期作为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能够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增加实践能力。在我国新课程体制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政治教学方法中融入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增加技能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情境教学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政治教学中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也被要求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创建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要融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合理化创建,如果课堂情境脱离课本,脱离政治教学的内容,那么情境教学也会失去意义。让学生处于创建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深入地体会政治教学的内容,激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加强课本知识在学生内心的深化,实现教学目的。

3、采用科技教学模式

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传统课堂的教学带来福音,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让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增强主观能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带领下,体会政治思想的重要性。

4、模拟实践活动情境

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否遵循这样的政治思想,主要考察方式还是学生的言行。因此,在课堂中可以设立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从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规范进行对比,学生的行为如果与道德规范相悖,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道德标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5、模拟生活情境

初中政治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实际生活,根据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初中政治教学必须要更加贴近生活,杜绝空洞主义思想,同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初中时期作为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人生观与道德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所以,在模拟生活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可以将自己或者他人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讲述出现,无论是不好的道德事件还是好的道德事件,学生与教师都可以来进行评判,进行意见交流,从而活跃课堂讨论的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知识灌输的时候,可以引用实事,例如社会上出现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实例,让学生在课堂实例的渲染下,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观,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道德标准。

6、模拟对话情境

传统政治教学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这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了更加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就需要保持平等状态,学生可以就某一件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得到所有同学的尊重与老师的认可,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还能发散思维,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对话情境表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师生间精神层面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初中政治情境教学漫谈 篇12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愉悦的氛围下, 学生才能放松心情, 才能有学习的兴趣, 才能主动去接受知识。因此, 教师要努力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 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创新能力与观察能力逐步提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一、用漫画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学生都喜欢漫画这种简单有趣的艺术表达形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漫画来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并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讲“严峻的环境形势”时, 我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幅漫画:远处有一个大型的造纸厂, 乌黑的废水从造纸厂流出来, 流到小河里, 河水变成了墨水。在河边钓鱼的人不用钓就能捉到鱼, 因为鱼都跳到钓鱼者的清水盆里了。看完漫画后, 我让学生说一下漫画的主题, 并让学生想想该给它加一个什么题目。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发出来了, 他们都积极思索, 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应该给漫画加上与“求生”相关的标题。结合学生的答案, 我提出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样, 在欢乐的氛围中, 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被激发出来, 进入新课的学习就是顺理成章了。

二、以故事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政治教材中, 有些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 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混乱, 也会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 对政治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新颖有趣的小故事, 就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在进行中华文化的学习时, 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混居的大楼中住着三个国家的人, 他们分别是犹太人、法国人和中国人。一天, 大楼着火了, 法国人冒火去救楼里的情人;犹太人则先把钱袋背了出来;而中国人跳入火海, 把自己的妈妈救了出来。听了这个故事, 学生就对三个民族的特色有了一些了解。我随即引入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民族文化和背景不同, 导致了行为了不同。相同的民族则有相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我们要取其精华, 有选择性地使用。总之, 政治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满堂灌”了, 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有趣的故事中展开, 让枯燥的政治概念变成新鲜、灵动的形象, 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 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

三、以诗句创设情境, 增加教学趣味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政治教学也是这样, 激发学生的情感远比知识的传授要有意义。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 其中的概念比较生涩, 学生很难理解。因此, 教师要通过感情来激发学生, 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在浓厚的感情氛围中去理解这些知识, 去追求真理。如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时, 我为学生朗诵了两首诗, 一首是张俞的《蚕妇》, 一首是郑谷的《偶书》。其中, 学生对“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和“不会苍苍主何事, 忍饥多是力耕人”这两句感受很深。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了公有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样, 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政治概念, 还让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政治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 都是在知识与情感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在教学中, 知识的传授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同等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了, 学生才能够乐于亲近教师, 学习教师所教的知识。因此, 我们不能做教书机器, 而要做学生的精神使者, 为知识献身, 热爱学生, 让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悬念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很强, 他们爱听故事, 对一些有悬念的故事更是情有独钟。因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置一些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另外, 在设置悬念时, 教师也可以恰当地运用幽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高昂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雷曼麦曾经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幽默, 比如小笑话、相声、小品等, 稍做加工, 适当运用, 就能够让课堂更活泼, 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创新社会时, 我用一个笑话来引入讨论:儿子对父亲说:“爸爸, 老鼠跑到咱家的油缸里了。”父亲问:“你有没有把它捞出来?”儿子答道:“没有, 但是我放进去了一只猫。”我问道:“儿子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这样就设置了一个悬念来让学生来讨论。在说笑声中, 学生理解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认识到我们的思维需要创新,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五、用时事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 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面对当今世界日益变化的形式和开放的格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联系国内外大事,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 教师可用时事来丰富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胸怀祖国, 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的习惯。因此, 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应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 将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一篇:商标使用下一篇:利益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