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2024-05-3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共9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篇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育改革的发生使情境教学法这种更具现代性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因此研究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此无须敷述。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现状进行大略分析,并更详尽地对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和要求进行阐述,然后并且针对性提供相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即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基本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去营造、设计出具体形象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兴趣更主动更形象更有效的现代性教学方法;许多广大教育从事者保持着教学创新精神,甚至于十分热衷于应用情境教学法,必须注意的是情境教学法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当针对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作出相应调整、应用;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方法的现状就显露出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诸多问题和有效措施进行积极探讨。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现状多种多样,在此我们主要了解其中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以便于更有效地理解和实施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是发生为情境而情境的状况、情境创设与教学目的的偏离以及过于强调情境,这就是目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现状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针对情境教学现状中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首先明确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最基本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对应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开创出更多更具体的情境教学过程和理论方法。

1.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乐于接收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对大部分教学任务予以消极的应付的学习态度,优秀的教师善于设计出各种与课文与生活相关的有趣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和主动了解和探索的兴趣。

2.完成对应基本教学目的

对于这点我们不必过多阐述其必要性,实际上情境教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点要求,整个情境教学过程必然由课本的实际内容出发进行构建,否则情境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基础和意义。

3.培养学生文学素质和优良品格

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最能够对学生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文学修养进行有效全面培养的学科应属语文学科;教师应以所学课文为基本载体通过情境教学将所能教授的内容联系和扩展至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人生,从而达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教书育人的重要目的。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应用

由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基本目的和要求出发,根据所授课文的实际内容设计出种种情境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具体概括出几类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和规避常见问题的措施:

1.以问引路

教师作为情境的引导者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从而使得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提问主动地进行相关情境的独立创设。而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思考想象与所需创设的有效情境联系起来。

2.以多媒体设施为载体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借助多媒体能够完成诸多现代教学,情境教学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影音效果来更有效直接地创设情境。

3.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形式

情境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生的表演、示范等等都能够有趣形象地创设出有效情境。学生自主活动不仅仅可以创设形象化情境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激情,这也使其有别于多媒体情境创设。

4.避免情境教学法反客为主

饱含着对创新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一些极具热情又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非常热衷于情境教学法,但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教学内容与设计对应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而不是一味强调学生主动性和知识形象化,形成对情境教学法的滥用。并非所有课文都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某些课文甚至因使用情境教学法而失去其教学意义,例如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则应当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

5.避免情境教学的偏离

对于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严格,不仅需要理解教学内容和设计对应的教学思路,而且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大量的个人想象力、引导能力,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具备相对应素质,有效地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得整个情境教学过程有效发挥,而不是偏离原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6.避免强化境而忽略情

形象化后的教学内容更能被轻易接受理解,并往往因此而掩盖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形象化背后抽象化的情感、思想的敏感,在情境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向形象化发展的同时,并对课文内在情感性感受性抽象化的中心内容进行挖掘。例如《天上的街市》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营造对应的形象情境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关注、感受,这样这篇课文重要的内在价值才不至于被形象化的情境掩盖,对于本课文的教学也实现了应有价值。

四、结束语

至此本文旨在使得广大初中语文教育者了解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现状及其诸多弊病以及情境教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并因此能够够避免这些弊病以及针对性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丹.浅谈初中语文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学习,2011(12)

[2]何侃.创设问题情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6)

[3]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南京:江苏青年出版,2001(5)

作者简介;谭井会.职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单位:本溪市第十二中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篇2

一、创设讨论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主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而课堂讨论能够有效地体现其主体性, 在情境讨论的作用下, 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如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世间是否真正存在桃花源”这一题目营造出讨论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赛”, 让学生对此问题开展交流与探讨, 将个人观点表述出来。学生可借助多种方法对材料进行搜集, 例如网络查询等, 以此为论据支持个人观点。如郭沫若发表的《天上的街市》等文章中指出现实中是没有桃花源的, 这都是陶渊明想象出来的;而由鲍坚编写的《武陵记》等文章中觉得世间确实是存在桃花源的……借助于诸多古今争议, 可以有效地创设出合理的讨论情境, 从而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借助续写再创文章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结束课堂讲解的同时, 为学生留下一些悬念与问题, 让课堂的学习在课后得到延展。教师创设出能够利于学生再次探究的情境, 才可以帮助学生把课上的学习内容延展至课下,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 在课文讲解完以后,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于勒叔叔在外多年漂泊都在做什么?会想我们一家人吗?当父亲得知于勒叔叔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以后, 回到家会说什么呢?会怎样做呢?以后叔叔于勒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呢?在向学生提出诸多问题以后, 再为其创设新情境, 引导学生再个性化的、深入地解读课文, 从而增强其学习热情, 使其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习惯养成以后, 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 积极地获取知识。在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以后, 教师会逐渐体会到学生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深度, 并且由此获得启发, 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这样不但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获得了更多知识, 而且教师也在学生的不断成长中获得启发, 进而完善自我, 师生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三、创设表演情境, 发散学生思维

所谓的表演情境, 即为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 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表演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表演攻克课文难点以及重点, 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如杜甫的《石壕吏》描写的是由于战乱造成百姓饱尝折磨的情境, 此作品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说教, 会使得学生难以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 难以有效地体会当时民不聊生的情境。对此, 教师可创设表演情境, 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让每个小组去搜集材料, 进行彼此交流与讨论, 并且编排出话剧。在编排话剧的同时, 学生能够初步地掌握此诗的写作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作者的情感。在实际排练的时候, 学生也会对文中老妇与差役的说话语气以及表情动作进行认真的揣摩, 从而更加充分地了解了诗词的内涵, 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四、创设实物情境, 增加感官体验

对于一些事情, 人们的亲身经历必然比感同身受, 更能获得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 借助实物展示的方法, 帮助学生通过感官体验的方式, 加深其学习印象。如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时候,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文章内涵, 教师可以借助实物荔枝, 让学生更加真实的观察荔枝, 闻闻荔枝的清香, 品尝荔枝的鲜美, 让学生在视觉、味觉、嗅觉以及触觉等各个方面感受荔枝, 了解荔枝。创设实物情境不但可以使得枯燥的文章变得生动有趣, 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内涵。又如, 在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时, 教师可以引导在园林附近的学生直接地去参观园林, 而其他远距离的学生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观看拍摄的园林实物图片, 或者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电影等, 从而帮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文章内容, 领悟文章主旨,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初中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为了有效的完成新课改的目标,所以这一项措施对教学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学生学习好一门功课的基础就是兴趣,兴趣是一切事物的源头,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迸发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过程也会变得轻松,而且兴趣也能让我们的教学变得顺利,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基础。

历史是一门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的学科,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是可以根据内容创作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老师将学科内容与教学情境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性知识的兴趣,让“历史走进学生”变成“学生走进历史”,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认识老师的同时感悟歷史,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民族团结》这篇历史课文的时候,可以在新课教学中将《爱我中华》这首曲子加进去,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二来也能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什么是民族团结。又比如,老师在上《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历史课本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游客的角色,参观那些博物馆的原始遗址,通过参观来学习知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用情境构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运用不同的角度来构建不同的创新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知识,将自己一直的知识与将要学到的知识进行融合,然后在新情境下给新的知识下一个新的定义。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原先所学的知识庭审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老师的教学情境来不断的完善认知结构,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对实现教学目的有很大的帮助。情境教学法是由老师来构建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来了解课本的情况下与老师参与互动,在原有的知识上学习到新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比如老师在上《大一统的汉朝》这一历史课本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讲述前面学习的秦朝统一的知识,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秦朝统一的条件,最后将学生引到汉朝的这一课本上,这样在已有的知识上建立了新知识,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地步。

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概念、技巧等各个方面的经验运用到情境教学法中,这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定一些存在某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试着去解决,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就再由老师去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相当于在将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在这样一天天的积累中,学生就会掌握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知识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背诵,而应该对说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在学生自己的心里有一个自己构建的历史框架,能够在学者对历史的理解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老师在上《夏、商、周的兴亡》这一课本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三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的地方和灭亡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对比,从而找出不同之处,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在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自己解决。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发现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学习内容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刺激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境教学法它不仅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而且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老师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学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历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学,我们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老师在上《火烧圆明园》这一课时,就可以先展示圆明园毁坏之前的照片,以及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使学生对火烧圆明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前后比较,学生与老师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历史来思考人生,感悟人生,从历史里汲取智慧的源泉,给自己建造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五、总结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初中历史与前景教学法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将历史中的情感完全的体现出来,对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洁丹.浅析历史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意义及其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2]段秀云.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篇4

通渭县碧玉初级中学 刘拴定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该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饶有兴趣,有实效,有自信。那么,如何激发,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乐以学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适当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教学中我从问题情境上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问题情境的设计 营造课堂氛围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问题: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么,什么是“问题”?问题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要求人们去完成一个任务,而对于这个任务,由于他们的经验有限,没有现成的可供使用的完成任务的策略。从教学角度讲,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事实,问题情境的设计是针对数学问题完成的教学设计的关键。对此,必须设计一些“好问题”,而“好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特点:

(1)问题是现实的、有趣的;

(2)问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探索性;

(3)问题的解决具有解法多样化和思维多样性;

(4)问题能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

在具体的情境设计中要思考:

(1)所设计的问题是学生“举手不及,跃而可获”的,这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分析之后,设计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2)问题的提法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即问题有层次性的形式主义性;

(4)将数学思想必模型用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可以是纯朴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其核心都是需要学生“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事会”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对此,教学设计要做到;

(1)要求学生尝试在面对不同现象(包括数学的和非数学的)时,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换言之,初步具备一种数学眼光,能够识别存在于数学现象或者日常的非数学的现象与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关系,并将它们提炼出来。

(2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事实上,新课程教科书只是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与猜测的机会,教学设计应当更多地向学生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等这样的问题。

2、关注现实

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如何理解这个“现实的”?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的“现实性”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可视的、可触摸的

教学情境素材是学生可观察、可操作的,如通过“温度计”认识“数轴”,通过剪拼正方形纸片感受无理数的存在,从而认识无理数,等等。

(2)可闻的、可想的

教学情境素材是媒体(或同伴)提供(解释)的(但自己并未亲眼看见),通过想像能认可的。比如有的学生并没有到过北京,但他能感受或想象出天安门广场的宽广;有的学生没有操作过计算机,但他可以通过广告电视等媒介见过,这也表明我们的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3)有趣的、已有的

教学的情境素材可以取自于数学发展进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数学趣题或名题。

教学情境素材的现实性还体现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发展的、与日俱进的。这是因为没有以前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学习新知,因此,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理性分析与设计,也应属于情境设计范围。

因此,在思考现实性教学情境设计的时候不能孤立、片面地去认识它。

3、关注模型

“数学建模”的情境设计,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这一重要资源,得重要的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设计中要适时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收集、提出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

二、授课中发现问题 创新教学环境

据说科学家牛顿有一次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一只熟苹果掉下来了,这引起牛顿疑问:“苹果为什么掉到地上来而不掉到别的地方去?”这个问题占据他的心,常常引起他思索,再结合他多年中在物理、天文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抓住了开普勒的天体运行规律和伽利略的物体落地规律,经过长期深思熟虑,终于发现了宇宙之间的根本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在新授这一环节中,切记勿急于讲完课本上的新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别忘了只有我们做到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去探索,我们的教学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新知识。而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古语云:“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思维的原动力来自于我们爱好探索的天性。我们常常以好奇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追寻其原因,探求其本质,在思索中获得知识,认识世界。所以,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为它往往是作出发现的开始。要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的。需要我们在备课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一番努力才行。我们可以把教材里的例题改为我们身边的事例,将例题中的较难的问题可再设计一些阶梯性问题,或有趣味性的问题。

当然,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比如,审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必须读题的同时要寻找关键词,因为我们通常是从对这些词的意义的理解来切入问题,把握问题。这时要问“关键(词)在哪里?”如果是证明题,就要抓住已知和结论,这时就要自问:“这意味着什么?能推出什么?”例如已知AB⊥AC,我们就可推知∠BAC=90,就可推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就可知AB+AC=BC等等。对于这一结论,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诘问:“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这个结论呢?要证这一结论只需证什么?”总之,审题时,我们要学生们学会常自问:“可画图吗?可图解吗?”“本题有什么特征吗?”“以前做过类似的问题吗?”等等。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按以上方法做了以后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主意或策略,从而大致地订出解题计划,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落实这个计划,要使这计划变为解题的具体过程,于是要设元、画图、列式、运算、推理,最后获得结论,这过程需要用文字和符号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它往往要补充计划中未考虑周到的细节,甚至修订解题计划。此外,要安排好表达内容的顺序,注意交待表达中要引用的而在题目中不曾出现的新字母、新符号的意义。这个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时,要培养学生心中要有问,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需要设元吗?需要作辅助线吗?”“新字母、新符号交待清楚了吗?”“上一步骤正确吗?下一步应做什么?”“所得这解合题意吗?”等等。

孔子说过:“颖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先处在一种“愤悱状态”,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巧妙设问 展现教学成果 小结时也要适当设问,让学生在我们的问题中能够自己梳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及时巩固加深理解记忆。同时,有时也可设计一下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问题,为我们下一堂课打下铺垫,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篇5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信息技术也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地表现出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化教育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等功能,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它能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人们都能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信息,能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受益。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飞跃。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已广泛地出现在农村教育教学的课堂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广大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创新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识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常年在小学语文岗位上的青年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教学感触颇多。它在情境教学中极大地发挥了它的作用,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的情境,丰富着学生的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便于了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

一、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动力技能的重要动力”。根据这一理论,不难想象,把课本中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用多种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媒体信息,以形象的、直观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大脑一定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怎能不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可谓事半功倍。

如小学五年级课文《孔明借箭》,课文中详尽地介绍了孔明借箭的过程,孔明的聪明才智尽显其中,一次次的周密安排考验着学生的空间和时间上的想象能力,再加上这篇课文是一篇白话文,本身语言上的理解就带有一定的难度,在初读课文时,不难看出,诸多学生望而生畏,学习兴趣也荡然无存。对于此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动画的借箭画面,在情境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情境,开课时画面上出现浓雾笼罩的江面,隐约的浩大的船队以及战旗飘展,锣鼓喧天,竹箭如雨的动画场面,起先就已将静态的文字赋予了动的元素,学生的脑海不再被枯燥的文字搞得晕头转向,而是被这幅动态的计算机多媒体画面所吸引,学习兴趣就此而来。

再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来看,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兴趣没了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减弱。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当学生即将疲惫时,出现一动画,一个原始人类身披树叶衣,身体前倾,伸出黒黝的手在一棵树上进行最为原始的采摘行为,随即树木变成了“木”,手变成了“爪”,合起来就是文字“采”,一个小小的多媒体计算机动画将汉字进行了意义上的原始演绎,视觉上的却是全新的展现。孩子在看动画片时不是往往会目不转睛吗?那是因为他们对动画片的兴趣十分浓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就相当于将知识融入于动画,以动画的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创造着多彩的情境,在多彩的情境中提高着学习的兴趣,提高着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效之一就是信息量大,能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资源网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内容包罗万象。在信息社会里,那么大的信息量,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以多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就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为师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珍珠鸟》一课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学习完本课后,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产生了信赖,信赖,创造出了这么美好的境界,我们不应该仅仅将这么美好的和谐停留在人与珍珠鸟上,自然界中由信赖而产生的美好境界还有很多很多。口头语言当然能够进行生动的表述,为同学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可是他的信息量是小的,我们就可以利用CAI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资源上搜集到的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世界就更为广阔和形象。

“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这是冰心的名言。“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这是 [美]戴维·威斯格特的名言。农村学生阅读量小,积累的也相对来说较少,而当我们需要的时候,信息技术资源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广阔的平台。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在情境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这么一个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面情境和名人情境的氛围。打开了孩子的视野,融入眼帘的世界竟如此丰富多彩。

三、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

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几者之间交互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之间比较单一和迟缓。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的讲解,学生基本上不问的单方面“灌输”;而网络化教育所具备的信息技术教育功能,就使课堂上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课堂上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固定的人员——教师和学生身上,也可以和课堂以外网络上便于联系的同学和教师等人员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而这一教学情境就更加多元化、广泛化了。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对于“信赖”一次的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上搜集到的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进行整理和加工后,制作成CAI多媒体课件在班级上进行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当然资源可以共享,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安排一个小插曲,欣赏一下别人的有关“信赖”的图片资料。当我们在为一句难以理解的话而讨论的喋喋不休,难分上下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观看别人的课堂录像资料,倾听一下别人的意见,或许从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启发。在刚刚接触电化教育教学时,一堂新颖的课------《锡林郭勒草原》吸引了我,执教老师是一位天津人,草原离他们太远,于是课堂教学中他在电脑中截用了草原上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有广袤草原的录像资料,还让自己的学生倾听蒙古小朋友亲身经历的草原生活,别有一番教学风味。这样的一个情境创设新鲜而别有韵味,创设情境与域外的“同行”和谐交流,网络化教育就这么神奇。

不得不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于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便有了更多的渴望,我们渴望更多的网络交流,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四、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可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写作方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五、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四季童话》一课,每学习一幅“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 篇6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填鸭式”、“注入式” 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英语课堂 45 分钟的效率。而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打造英语优质课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课堂情境的创设途径及情境教学的优点入手作了一番探究。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情境创设、优点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为创造愉快的情境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有效地提高课堂 45 分钟效率,而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因为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的情绪进入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孕育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引 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人文主义的语言教学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情感的场所”。课堂情境的创设为英语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为英语交际活动加入了催化剂。情境创设得体,往往引 起学生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所谓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情,由外界事物所激起的心理反应,境,强调客观外界的构成和自 然性。情境教学法,是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教师有目 的地引 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 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境教学法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而又优于这两种教学法。它有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通过实物、图片、手势等直观手段,直接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练英语,排除母语干扰,培养学生直接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口语领先的原则。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性是第二性的,书面语要在口 语的基础上培养,语言能力培养的顺序是听说读写。三)是句本位原则。学习英语首先要掌握完整的句子。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面前呈现着具体的、真实的情境,情境又决定着说话时所要选择的方式、节奏和语调。这种具体的真实的情境和听说活动,常常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完整的结构形式。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必须创造出能看得到的现实情境,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一)从年龄特征来看我国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的时期,他们的年龄特点是: 1、他们在课堂上是活泼,爱说爱动,对教师的任何提示和提问都会作出积极反应。

2、他们开始对英语学习有着好奇心和一股学好它的热情。但随着学习困难的增加,这种好奇心和热情逐渐减退。

3、他们在学习方面具有挑战和好胜的性格。在课堂好自 我表现,希望表 2 现自 己的才能。

4、他们一般易于冲动,缺少自 我控制的能力,有的学习不太自 觉,特别是男生,表现出无耐心、坐不住,上课注意力不能维持很久。所以,创设愉快的课堂英语情境,易引 起学生的心灵感应,而且具体直观的事物,更能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英语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一个特定而有效的情境中,使他们理解快,记得牢,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自 主性,促进他们在直接感知中学习与发展。二)从心理学理论来看儿童自 幼学习母语,就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和身体的触摸来进行的。儿童所学的语言都与实际生活的情境紧密相连。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类似儿童学习母语的认知过程,让学生的大脑在情境中受到画面和声音两个刺激,这样有助于排除翻译作为中介,加速培养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人的言语行为,运用语言表达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具有社会性的交际情境中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是受情境制约,它一旦离开了情境就难以实现。印度的“狼孩” 卡玛拉离开了 人群学不会语言,印度的“猴孩“,在猴群中长大,亦不会讲话。迄今为止,已发现的 30 多个野生儿,都不会讲话。这些野儿即使脱离人群,不与野兽同居,也是不会人间语言的。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从日 常生活交际情境出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学习语言的心理特征。3 另外,英语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其核心是人的大脑在这一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输入是主动地吸取信息,它是一个有组织能动的体系。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信息主要是通过教材传导的。但是,使用教材决不能照本宣科,因为信息输入不等于知识灌输。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中的信息,创设多种课堂情境,使学生保持兴奋的状态,吸引他们主动地接受信息。三)从交际理论来看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基本的本质功能。英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交际的双方都是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活动。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英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情感的协同下进行的。学生能否学好英语在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感情境,只有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感情境,只有创设愉快的课堂活动情境,学生愿意交往,渴望交往而且能够交往,才能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才能使英语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英语交际能力。一)创设愉快的教师教学情感情境教师的情感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语言表达,也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动机系统产生影响。教师对学生尊重、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抱有信任感、期望感、责任感以及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解,都会激起学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愉快的情感体验,蕴藏着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形成一种接受外部信息活跃的倾向,学生就会 4 积极参加英语学习活动。所以,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挫折、委屈、伤心事,教师要在上课前调节好自 己的情绪,然后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用轻松活泼的语调感染学生。二)创设愉快的学生学习情感情境学生学习英语易在心中筑起心理屏障,如焦虑,抑制等。这种心理越重,英语信息就越不易输入。中国学生大多性格内向,爱面子,说外语怕出错。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在表演中出现错误,我决不打断学生的表述而予以纠正,我也不准班上的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挖苦和嘲讽,反而对其进行表扬且让全班学生为其鼓掌。另外,我要求所有的朗读必须大声,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因自 己的进步,成功以至细小的才能发展而享受到心理的满足和喜悦。也就是说,学生产生了积极情感,有了求知的欲望。三)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境英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目 的创设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境。1、生活显示创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许多实际情境,教师可以及时灵活利用这些情境开展教学。像讲到“What row are you i n? ”,介词(i n, on, under, behi nd, near)的用法时,我都利用学生所坐的座位进行练习。学生都喜欢和自 己生活有关的话题,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英语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

2、实物演示创境 5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情境,能使学生边学习边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例如,讲句型: W hat thi s i n Engl i sh? The„one, 我用实物创设了 这样的情境: 课前,我先要求学生按照学过的单词(如钟、书、钢笔等)把自 己用过的新的、旧的各准备一些带过来,以备上课用。上课时,学生都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我拿起自 己带来的新钢笔说: Thi s i s my pen.I t’ s new.然后,拿起一个学生的旧钢笔,问: I s thi s your pen ? 得到肯定回答之后,I s i t new? 学生回答后,把两支钢笔进行比较,并学习the new pen, the ol d pen.我再把两支钢笔拿起来,以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提出的问题: Whi ch i s your pen? 学生指出后,我再教学生用 the ol d one 进行回答。在学生理解了句子之后,我再分别以其他学生的物品进行问答,再让学生用实物进行pai r work。根据学生的实际物品摆设情况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不是为学句子而学句子,而是在与教师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把句子学会了。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比较高,纷纷拿着自 己的东西摆出来对话。

3、角色扮演创境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运用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体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 Ann’ s Bi rthday 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加以发挥,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 然加快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4、手势(动作)创境我在教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一边关门 一边说: I ’ m cl osi ng the 6 door.学生一边看一边听,在我关门动作的情境下很易理解现在进行时的时态和用法。教师一边演一边说,把英语的时态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而且也让学生边做边说,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还会觉得学习英语有意思。

5、图片创境利用各种图片、挂图、照片、挂历、简笔画、卡通画、地图、服饰、卡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在教主句是过去式的宾语从句时,我画了 四幅简笔画让学生们进行 pai r work。其中有一幅图是这样的: 一只猫站在一堆书上,去偷吃挂在墙上的鱼。这幅画非常新颖,学生们非常喜欢,他们积极练习: S1 : What di d the cat say? S2: The cat sai d the books were very useful.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 己画一些图画,自 己创造情境,用英语向全班学生描述自 己所画的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

6、电教器材创境教师可利用收录机、电视机、幻灯片、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营造出栩栩如生的情境。如讲职业一课,我用录音机在课前录好校园的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士兵操练声等。上课时,教师播放到机器的轰鸣声时我问: What does Tom do? Where does he work? 这样能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交际的欲望。

7、音乐创境教师可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的歌曲(中文或英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渲染愉快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放松,又会让学生好奇。例如: 我讲 7 到 Fri end 时,我播放古老的苏格兰民歌“Aul 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学生被那优美的音乐吸引了,很快就学会了唱这首歌,而且听歌、唱歌的同时也感到该珍惜友谊。

8、游戏创境教师设计出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游戏,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提供展示自 我的机会,使学生敢于开口 说英语,例如,学了问路、指路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练习指路。男女两组各选出一名 学生,被选出的学生蒙住眼睛去教室某地方的盒子里取东西,然后把取出的东西放到教室里另一个盒子里。本组的成员必须用英语(像 Go strai ght on , Turn l eft , Stop„)给本组蒙住眼睛的学生指路,我计时,在我规定时间里哪组取得东西最多就为获胜组。学生根据教室的情境在游戏中灵活地运用了已学到的指路句型,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9、语言描述创境在讲到英美风俗习惯时,我一般用英语描述外国朋友进行的活动(像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我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掌握英美文化。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现实的语言情境。人们学习语言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学会的,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近生活现实的语言情境,是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如下优点: 8 1、语境真实。因为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用英语探讨和发现问题,而且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老师所提出的英语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同时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也才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英语话题可说,想说英语,乐于说英语。

2、易懂。情境的创设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分析,它提供的是和现实生活类似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具有理解英语话题所需要的经验,那么学生不借助母语能明白特定情境老师所说的英语,学生能无意识的在情境中运用英语。

3、形象生动。情境教学能变无形的文字为有形的,可感到英语与实实在在的生活紧密联系,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学习英语的激情。例如: 在教字母时,我充分利用人体进行表演,用手、脚、手臂、腿等展示 26 个字母的书写特征。

4、效果明显。使用情境教学法,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仿真的情境中,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他们思维敏捷,积极进取,且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过目 不忘。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克针对语言习得指出: “语言习得是在自 然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 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现实,学生不可能在英语环境中习得英语,他们最终获得外语能力主要来自 课堂上的正规学习。因此,英语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英语课堂情境,使习得 9 与学得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贾冠杰、马寅初、姜宁《中学生英语教学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曾萄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制版社,1 999 年;

5、彭秋莱《初中英语活动课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1 999 年;

6、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98 年;

7、姚健、蒋耀琴《兴趣童趣情绪》,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实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 998 年;

9、《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年; 1 0、刘建华、王棣生《3+x 考试当用题型与解题训练手册》(英语卷),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年; 11、姚建芬“电教媒体与小学英语课堂情境的创设”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 年; 1

2、王大凯、章叶其《成功愉快教育模式方式案例全集》,新华出版社,2000 年第 1 期; 1

3、陈凤英“再议英语课堂上的直观教学”(二),《英语辅导报》(高中教师版)2001-2002 学第 38 期; 1

4、孙克壮“谈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01-2002 学年第 26 期; 1

5、黄馥美“英语教学中的创境手法” 《英语周报》(教师版)1999-2000 学年第 1 6 期; 1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篇7

1. 以“表演”形式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开发思维

历史, 对于当前而言, 已经是几十年前甚至是几百几千年前的事情, 它常常让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中的人难以理解, 难以想象。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仅仅依靠口头描述, 板书讲解, 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顺书中所述时代发生事情的结构的。如果教师营造特定的氛围, 让学生对教材描述的场景进行一个小的表演, 以表演的形式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 引导学生开发思维, 就能使教学更加深入学生内心, 同时领悟到历史的有趣之处, 对历史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以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例, 其中主要包括对远古居民、农耕生活、华夏之祖的认识, 这些内容大多都是上千万年前发生的事。置于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 学生对教材中讲述的生活方式十分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下情境:当你处在一个没有现代一切物品的社会, 你所住的地方是一条河流边, 请你演绎你一天的生活。让学生在认真熟悉教材以及相关的材料后进行自我编导以及表演,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学生面对新鲜事物, 热情高涨, 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 并且在表演过程中, 学生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深刻认识到所学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又例如在单元“步入近代”的复习课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形成小组, 小组成员分别代表英国、法国、美国或者其中的历史人物, 以教材为剧本, 自己组织人员创作台词, 根据这三个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革命时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发展过程, 配以相符的对话, 将它们的基本特征以及时代特征表现出来。这是对学生整理归纳教材知识点能力的考验, 在表演过程中, 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 学生的印象必定十分深刻, 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2. 以“音乐”形式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感同身受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 他们未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 感情充沛而易于外露, 心灵纯净而易被感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这正是教师可以将其有效利用的。运用“音乐”创设情境, 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 能促使学生感同身受, 引起感情共鸣, 增强对初中历史的情感, 从而更为认真地进行初中历史课的学习。

例如教学“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 教师在课堂导入之时, 可以在网上搜寻节目“品读”, 其中有关于诗人余光中《乡愁》的节目内容, 在该节目中, 主持人以声情并茂的语调朗诵了《乡愁》这首诗, 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期望以及对回归大陆的渴望之情徐徐展开, 能够十分轻易地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从而引导学生去关注海峡两岸的关系, 将学生的感情升级到对历史知识的理性认识上。

3. 以“视频”形式创设情境, 再现历史真实情境

在历史教材中, 受教材篇幅以及课时的限制, 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发生事例的结构梳理, 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思维混乱, 对知识理解不透彻。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学辅助工具逐渐增多, 教师所能实施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屏幕投影等方式,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播放相关视频, 让学生通过眼睛看到最真实的历史, 从最近的距离触摸到历史。

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为例, 笔者教学时在互联网上搜索并下载了最为真实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以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真实图片, 播放给学生看。例如日本人将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当做练枪的活靶子, 挖千人大坑将老百姓推入其中活埋, 在大街上众多身形猥琐的日本士兵烧杀抢劫, 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等。画面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 学生反应剧烈, 议论纷纷。我趁学生思维活跃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日本人在那个时代在我国会如此猖狂?作为当代了解这些事的国人, 我们应该做什么?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 在讨论过程中对抗日战争之惨烈, 抗日战争的历程在内心有清晰的认识, 将感情转化为对历史的认知, 依据历史教训得出结论, 认识到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不受欺负的道理。学生在视频、图片的渲染之下, 爱国之情被激起, 正确认识对待历史, 从而爱上历史。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历史情境再现, 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给予学生对历史的感知, 认识历史的魅力, 爱上历史。并且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梳理, 从最大限度上优化初中历史课堂。

摘要: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 一直是教师苦苦思考、探索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传输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特征, 在众多研究之后, 我们发现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构建起高效的课堂。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篇8

1.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导致英语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刚上初中时,因为单词句子都还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都对英语抱有很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大、加深,学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上课时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下课后又不能把不懂的地方弄懂。这样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听不懂就不愿学,不愿学就更听不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出现自暴自弃、厌学的情绪。

2.农村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以在笔者所在的中学为例,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农民,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给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方面的辅导和帮助。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仅仅在英语课堂上,并且能够使用英语的时间较少,课后几乎没有应用英语的机会。这使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并没有什么用处,从而忽略了英语学习。

3.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学仍然使用的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一般不重视听说教学,而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味地注重讲语法、背句式、翻译课文等,这大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操练以笔头为主,操练形式以机械性为主,操练方式以教师为主等陈旧教学方法占主体地位。此外,在课外,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有展开题海战术,这样就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而使用的电教化学习,大多只是一台录音机和一盘磁带,缺乏新意。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进行,作为农村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自然语言环境,贴近学生生活,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活泼;让学生贴近生活去学习、探讨这门语言,让他们不再对英语心存太多的陌生,进而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笔者认为,改变这种这种情况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中进行问题情境教学。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激活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是指人的情绪、思维、动机等心理活动及其所形成氛围的具体体现。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巧妙地设置情境,给学生一个主题学习的“宏观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知识面窄的现状,我们在设立情境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定要真实地再现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每位学生都乐于表达。比如在教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 reporter 这个单元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用记者招待会的方式,让学生作为一名记者来采访我,让学生很有兴趣地来与我交流。在情境中,我先示范扮演不同的人物,让学生采访。然后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对知识的应用就比较自然了。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几个有关职业的名词,很快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得到了训练,互动中很多同学获得了小礼物作为奖励,脸上都布满了笑容。事实证明,使用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形成大家乐于学语言的氛围,而且还有利于调动那些不善言语的后进生。

二、确定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口述或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利用实物、图片、动作或交际、多媒体计算机等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由于真实情境中,学生了解了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同时问题本身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具有挑战性,解决了它,就是一种奖励,从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的创设还有必要的复杂性,比起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它的多样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问题的设计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通过思考能解决一定的问题,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迁移问题情境:使情境与我们要教授的知识点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因为,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该鼓励教师、学生及同伴间的讨论或对话,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问题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要尽量贴近生活

对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真实,尽量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有关的、和现实生活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只有真实才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认识和意义的建构。情境的创设还要有吸引力、开放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此外,情境的创设还不能脱离学习的主题内容,否则任何情境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水平

由于每个人的经验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水平,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和多样化的設计,从而努力使不同能力的学生相应地获得成功。

3.问题的提出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要求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等,以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4.教师不应过多地指责学生在语言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应该不断地帮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对英语基础差的乡村学生,英语教师更要有强烈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绝不可轻易放弃每一位学生。在面对英语基础差这一问题上,教师要经常适时适度地表扬,使他们信心倍增。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此时,一个鼓励的眼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成员之一,乡村的学生同样也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全社会都应关注乡村学校的教育问题。乡村的孩子由于生长环境、观念、经济与英语基础等原因,英语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学校、英语教师与学生们都应该重视对英语的学习,不断改善英语学习条件,逐步提高英语水平,使乡村中学的学生们能早日胜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篇9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一方面打破了死板的教学传统,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地位。而在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当中,受到格外重视的则是情境教学法,它的巧妙应用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知识形象更加生动,学生理解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也被点燃。结合历史教学实践,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加以科学和艺术的加工,借用情境教学,让初中历史变得妙趣横生。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实践;趣味性

教学专家李吉林首次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并且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得到了更大的完善和发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琐碎、呆板、无趣和低效的特点,借鉴古代教学概念中“意境教学”的理论,将语言、行为、环境等融为一体,共同为教学服务。而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讲,历史知识表现为琐碎、片段、复杂,这需要学生很强的记忆力。但是最好的记忆就是理解,或者是将这些知识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脑海中。所以情境教学能够改变历史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兴趣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就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合理设定历史情境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感,通过此纽带来连接学生的心理,并运用生活语言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变得更加敏捷。这样能够解决长期以来学生因为和历史没有情感而感觉到的枯燥,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有所提升。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应当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使他们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也获得了快乐和喜悦的体验。所以老师要设定合理的情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将历史教学导向一个新的境界,给学生全新的视角和不同的体验。其目标的设定除了要考虑课本大纲的要求之外,还要将学生的喜好放在首位,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创设情境,而不是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知识的容器。

二、优化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实感受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就要结合历史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这些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却不可复制。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怎样创设都不可能代替现实,但是历史的真实性要求我们以史实为依据,突出历史的不可变性。情境教学是建立在反传统的教学当中的,它强调的是按照社会的真实去改造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能有真切的感受。所以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进行优化,尽可能贴近于事实。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所学和积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构建真实的故事骨架,把生活融入实际的情境创设当中,提高信息的传输量,让教学面向生活,让学生直面历史。为了能让历史情境可以更加逼真,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背景视频,插入背景音乐或者是一些背景图片。一些自制的小道具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气氛,带入情感的作用。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集大家的力量使历史情境教学更加有趣。

三、主张故事导入,设身处地学习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人为创造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可以通过想象自己是主人公来“感同身受”,了解一些史实和对人物的影响。而情境教学则将这种想象搬到了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叙述历史故事的时候,明白历史人物的一些抉择,体会他们当时的心境。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历史事件更加具象化,还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其他的优秀品质。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鸦片战争的相关故事,然后在故事的讲解中了解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多的则是,学生对当时历史的了解,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通过语言来创设情境,简单迅速

一些小的历史事实不需要大型的模仿和情境创设,通过小的对话进行则是最省时省力又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语言是最普通,但却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没有重视到其教育意义,甚至认为它和传统的教学没什么两样。用语言来创设情境不仅体现教学的灵动性,还能随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改变教学方向。所以重视语言的传播魅力,是情境课堂成功的关键。学习历史,不是将历史事件记住,或是了解发生了什么,而应该是我们从历史中可以学到什么。语言有很强的教育作用,能启发学生从历史中收获情感,如在《甲午战争》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用低沉的语言去读一些慷慨激昂的语句,先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将课堂笼罩于这种气氛当中,让教学更加有趣、精彩。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要准确结合历史背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真实为准绳,以情感为烘托,将学习历史变成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参考文献:

上一篇:零障碍2012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修桥工程捐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