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艺术创造

2024-11-19

灵动的艺术创造(精选7篇)

灵动的艺术创造 篇1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在激情与智慧的碰撞中,实现生命的共同成长。有人估算过:教师在一次40分钟的课堂里,至少要做出3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定。确实,在课堂这个“场”中,教学的外部环境在变,师生的内心体验、知识经验在变,所有这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教师的智慧。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引者,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智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创造有生命的灵动课堂。

一、深入挖掘——解读教材的智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想要提高40分钟的效率,功夫却在课外。教什么?怎么教?教到怎样的程度?教师是架在文本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课前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透彻解读、合理裁剪、必要补充、学情设想决定一堂课的起点和走向,决定一堂课的深度和高度。开发利用文本资源,学生理解的困惑处应成为课堂的生长点。

《桂花雨》一文中写道:“外地的桂花再好也比不得家乡的金桂!”这句话含义深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个理解的难点。执教者深入挖掘教材,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成长经历,发现作者琦君离开家乡抵达的杭州满觉陇是桂花的著名产地,而家乡的金桂却不名一文。这不是与文中的表达相矛盾吗?作者为什么不根据事实说话呢?这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这时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出门在外,哪怕住的是星级酒店,吃的是山珍海味,日子一长,却会对自己那小小蜗居和家中的粗茶淡饭格外思念。对“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情感共鸣就真切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巧妙整合——教学设计的智慧

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如何循序渐进,层层纵深?教师根据教学节奏合理设计和动态推进教学预案,将所学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顺序排列并巧妙勾连,让知识呈现的顺序与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匹配,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更加自然顺畅,印象也就尤为深刻了。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的教学设计就别具一格。“担子”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出现在“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另一次出现在“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两处的意思显然不同:第一个“担子”是字面意思,指扁担和两头垂挂的重物;第二个“担子”除了表层含义,还指生活的负担。这两处“担子”分散在段前和段尾,教师却将二者同时呈现,质疑:“这两处‘担子’的意思相同吗?你能联系生活说说‘母亲那么重的担子’中包含着什么?”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由浅入深地认识到了词语的双关用法,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伟大。

三、敏锐捕捉——课堂生成的智慧

一堂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应该是课前“精心预设”和课中“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和交流,教师随情而行,因势利导,收获的将是意料之外的精彩。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1,将我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简称编写成了一首《简称歌》,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在地图上寻找简称相应的位置时学生们的积极性较高,相对来说,要将简称和具体的地方对应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虽然教师讲解了得名的由来等小故事帮助记忆,但学生似懂非懂,收效甚微。这时,有个性格外向的女孩站起来,兴致勃勃地说:“我是河南人,我家乡的简称是‘豫’!”这个发言让教师眼前一亮,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教师现场生成了一个问题:“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到或听到的简称吗?”这下学生们来劲了,小手林立,教室里热闹非凡。“渝派富豪”“京沪铁路”“粤语歌”“天津麻花”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从学生们嘴里争先恐后地蹦出来……

四、灵活应对——随机应变的智慧

教学情景千变万化,随时可能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教师应迅速、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采用积极的方法应对。这样,不和谐的声音必然会转化成很好的教育资源。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在“我为他(她)来画张像”的习作指导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普通人身上的特点来描写人物,采用了击鼓传花的方式选定观察、描述的对象。前面几位同学的特点、学习品质等比较突出,同学们的描述中规中矩,人物特点也比较鲜明。当第三次鼓声停止时,大家的目光停留在班级中那位体型最大,成绩平平的同学身上。教室里一下子骚动不安起来,不少同学在窃窃私语,或嗤嗤发笑。敲鼓的同学愣了一下,犹豫着说:“他嘛,他的特点是……是……胖!每次他都要添饭!”全班顿时发出一阵哄笑。大块头男生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教师见状,不动声色地说:“有人认为胖是缺点,其实换个角度看可是优点呢!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呢?”教室里安静下来,不一会儿有小手举起来:“他的力气很大,上次拔河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二名,他的功劳最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似乎也回忆起了什么,纷纷点头。在大家欣赏的目光中,大块头男生的腰杆也慢慢挺直了……

课堂教学过程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实现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创造过程。追求拥有生命灵动的智慧课堂,应立足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实践、积累磨炼,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共同提升。

灵动的艺术创造 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创作  灵感激发

美术学科作为创造美、欣赏美与传播美的课程,是培育与激活初中生学习和创造灵动性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湘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为例,研究初中生在美术课堂上,激活与运用美术灵感开展各种类型美术创作的表现,以期对助力初中美术教改和提升初中生的美育效果。

一、美术课堂上激活学生灵动的表现

美术灵动作为初中生美术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综合结果,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欲和提升学习的冲动。

1.灵感——心有灵犀一点通

初中生身心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新鲜感和敏锐性,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速度快,且能按照他们的成长需求做出个性化的思考和创新。在他们年级的逐渐升高中,他们的美术知识、美术视野与美术技术得到了全面地提高,尤其在其他优秀美术作品、壮观景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刺激下,他们会产生与积累具有启发作用的灵感,只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点拨或指导,即可转化为对直观作品的创作活动。例如九年级学生在《走出神殿》的学习中,在西方宗教绘画的感染下,如观看《犹大之吻》和波提切利的《春》之后,也会产生绘画叙事的冲动。由于他们对国外的宗教及其文化并不熟悉,因此,提醒或指导他们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创作,是现实且可操作的灵动表现。按照体裁的相似性,如创作《西游记》、《封神榜》等系列的神话或穿越美术作品等,既启发和保护了学生的想象,也引导他们在灵动的表现中去关注现实生活,例如创作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土地爷”绘画作品等。

2.好奇——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烈地好奇心是初中生阶段重要的心理特征。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作品的欣赏等教育教学活动,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绘画等技术的运用过程,他们希望通过的切身实践,去探索和体验其中的乐趣与灵感按照自己的理想目标实现的成就感。结合初中美术教材内容的类型,体现在两个方面:绘画技术学习和体验。教学实践中,以事物逼真性的绘画和色彩画为主,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手,灵活地去表现自己内心或思想中的信息,实现从精神到现实、从幻象到图像的直观转化。如在《精美书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卡纸上或其他的物体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人物、风景等,使其具有个性化的追求和想象,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控制自己手的力度、笔的角度、绘画的速度、颜色的浓度等,使自己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绘画理想。手工制作技术学习和创作。教学中,有物体组合型制作与平面事物的图象化制作两种常见类型,学生根据准备的器材与素材,去制作自己想要的或理想的事物等,包括组装玩具、制作变形金刚、家庭装饰品等,他们需要把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几何造型、数据测量、比例确定)、力学知识等,如在制作小动物型书签、美少女型书签,就需要学生先绘制再裁剪,才能比例协调与精美的实现,满足自己“眼高”想象的好奇心。

二、美术课堂上学生灵动创造的方式

学生灵动的主观性、动态性、稍纵即逝性,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式指导、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去记录、保存与艺术化他们的想象和灵感。

1.即兴灵感作品创作

教师根据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学生自己的反应情况,去发现、分析与指导学生去明确自己的美术灵感类型,如素描类与色彩类、写实类与科幻类、人物类与景物类等,不管教材内容属于什么类型,教师都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作创造条件,让他们把自己的灵感转变为可直观和意味的作品。如在《笔墨千秋》的教学中,学生会对自己生活看到的家乡的美好景象产生灵感,只要学生愿意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开展创作,如运用4B铅笔、水溶性彩色铅笔、毛笔与专业的油画画笔等,去绘画出自己理想中的新农村等。当然,由于学生所具有绘画技术及其驾驭绘画工具的能力不一样,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标准,通过发现学生作品的优点去鼓励他们继续开展各种创作活动,满足他们的美术兴趣和美术创作能力发展的需要,如色彩搭配、构图造型与光影运用等。

2.积累灵感作品创作

教师针对学生积累已久且不断完善的灵感,设置专门的教学环节让开展专门的创作活动。既可以是持续性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完善,且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们的作品会更加地丰满和完整,传达的思想和信息也越来越全面,如在《梅竹言志》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地完善自己的创作,使竹叶更能表达学生的志向与人生理念等;也可以是厚积薄发的一气呵成的创作,学生把自己设计或想象且不断成熟的灵感,在一堂课或少于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是学生从技术到艺术的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教师要教育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去记录与保存自己的灵感,使其能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去不断完善。

结语

随着初中教改的深入开展,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性的方法,其激活与培养学生酝酿灵感和积累灵感的能力,如音乐法、综合影像观看法与优秀作品欣赏法等,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去穿越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去发现美、创作美与展现美,把美术课堂打造为学生总结和提炼美的实验田,培养他们高雅的爱好、积极地个人兴趣与灵性的学习能力。

灵动课堂之思维创造性探究 篇3

一、“灵动性”课堂的内涵与要求

(一) 以情感和乐趣为核心

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情感上获得学生的认同, 学生才能把自己的内在情感体现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上, 认真、努力地学习数学。在触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后, 教师还要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丰富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把情感和乐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以综合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方法、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 即提高教学效果, 且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一最终目标而展开的。而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是达成最终目标的前提,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基本能力提高了, 最终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没有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盲目的, 甚至会走错方向,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 把提高综合教学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毋庸置疑的。

二、小学数学灵动性课堂的构建

(一)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程式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程式,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使教师树立起多元化的教学意识。教师拥有了多元化的教学意识和观念,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寻并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所谓多元化, 就是指教学方式要具有多样性, 不能只是单纯地重复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程式,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如开展各种各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适时地给学生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互相讨论和研究;设计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当下最流行的人和事进行举例说明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对这些多元化的教学程式适时进行轮换, 这样不仅可以会让学生对学习有新鲜感, 还有助于他们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进而得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二) 趣味与知识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只有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 是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 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之后, 教师再对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学。如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以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教学案例, 赋予知识趣味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把数学知识同趣味性有机融合到一起, 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不断的培养和锻炼, 能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概率问题”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预先准备五个小纸条 (一红四白) , 放置在密闭的口袋中, 随机抽选五个学生上台抓阄, 并告知他们抽中红色纸团的回答问题。待抓阄结束, 请抓到红色纸条的学生回答自己抓阄的概率为多少。参考《开心辞典》的办法, 如果学生不能够回答, 可以现场求助。在快乐地结束这个环节之后, 教师再进行概率知识的讲解,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 还能够构建直观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对概率知识产生立体认知。

(三) 开展灵动的教学评价

评价机制对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做到扬长避短。教学评价除了要科学合理以外,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灵动性, 灵动的教学评价具有不拘一格、简单明了、精准正确、赏罚分明等特征,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 能让学生通过灵动的教学评价来正视自己, 并使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 创新自己的学习方式, 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以学生课堂上的错误回答为例, 过去我们总是倾向于指出某个学生的错误并让下一个学生来回答, 进而得出正确答案。事实上, 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什么这样想, 他的思维过程发生了什么偏差, 正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何况, 错误回答的背后也许有其独特的思维魅力, 正确的回答却未必一定使用了科学高效的思维策略, 这些都值得教师在评价和分析时加以注意。

总而言之, 小学数学灵动性课堂的构建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作用,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灵动性课堂要以情感和乐趣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果是其最终目的。因此, 我们的教学程式不能太单一, 要赋予其多元性, 要把趣味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灵活的教学评价模式, 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灵动性课堂要以情感和乐趣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果是其最终目的。要构建灵动性课堂, 教学模式不能太单一,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法, 要把趣味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并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灵动课堂,思维,探究

参考文献

[1]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下) , 2011 (8)

[2]张亚莉.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2 (12)

灵动的感观艺术 篇4

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加渴望日常休闲生活中有更大的空间,一组体积巨大繁重的家庭影院系统已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相当注重家庭氛围的人来说,既能拥有完美、专业的音质效果,又能与整体家居设计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影音系统,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这样的理想影音设备包括诸如以下几种原则:人性化、功能性和美学。已有80年历史的丹麦品牌B&O,早在60年代初已提出“B&O:品味和质量先于价格”的产品理念,力求拥有全球最具创意的设计,融合顶尖的技术成果。其产品设计并无专业部门,而是不断在全球寻找合适的设计师为其服务,以保持产品永不衰竭的创新性。他们的影音设备致力于达到这样的效果:当音响关闭时,应该是最能体现品味的家居装饰;而在使用时,画面和音场则能让用户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1967年著名设计师Jacob Jensen受邀为B&0创作新产品时曾这样说道“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为任何人理解”,我们也坚信无论是影音设备或是其他工业产品都应当是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无声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对于产品的欣赏和使用中。

不同的影音室,同样的格调

好的家庭影院设备可以与不同的居住环境艺术相融合,不突出却是恰如其分的点睛之笔。BeoVision7-40是一款65寸电视机,BeoLab 5是一款音箱,这两款设备的组合可谓实现了这种效果,BeoVision7-40极为轻薄,而BeoLab 5则颇似小巧的茶几,简约时尚。无论是在临海别墅、简约公寓,还是在工业极简或古典欧式的影音室里,它们都安静得散发着艺术气息。

从技术上分析,它们以高度灵活的模块性为基础,满足了对家庭影院系统要求极高的顾客。BeoVision7-40等离子屏幕便可以随意摆放,主机内置的各种必须附件的连接,全都可以通过遥控器操控。BeoLab 5专门为音响爱好者研发。它所提供的聆听体验完全不会受到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家庭影院中是前置音箱的最好选择。更重要的是BeoLab 5是世界上第一部应用“声学透镜系统”和“适应性低控制”技术的扬声器,这两种技术使音箱能适应任何环境、位置,不受来自天花板和地板的音反射所造成的失真影响,而允许高音扬声器和中音在扬声器前面以水平180度的角度均匀地散发声音,因此能够解除高、中音音色因聆听者身处不同位置而有差别的常见问题,并确保其低音回放效果是其所处位置上能够取得的最佳效果。(如图1、2、3)

不同的区域,同样的享受

真正的发烧友不愿只躲在影音室里享受,他们希望家中处处都可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以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依托,影音设备早已不用局限于客厅和影音室,它们可以出现在房间各处,游泳时、做饭时、小憩时都可以随时聆听到喜爱的音乐、观赏到悦目的画面,让家变成最大的视听空间。

BeoLab 4小型扬声器音箱,体积为21.5×19.7×20.5cm,重量只有1.7公斤,所提供的摆放选择包括各种挂墙、落地、桌面,配备脚架和托架,还可以雅致地从天花板倒挂。完全可以搭配BeoSound 4音频系统的摆放选择。金字塔形的BeoLab 4确实是真正的高保真扬声器,除了内置放大器之外,它还采用一系列独有的声学技术,确保它的性能达到最高标准。内置三个低音预设确保BeoLab 4可以按照它在房间的位置发挥其性能。具有源扬声器,确保放大器和扬声单元之间的信号功率不会下降。其中所采用的lCEpower放大器成就了小体积设计、高功率输出、冷却运作等三大要素的整合。另外它还具有超级低音性能的特色。通过多个扬声器的简单线路安装和连接,它能应用于HIFl立体声系统、电脑多媒体、或多声道家庭影院系统。(如图4、5、6)

不同的摆放,同样的设备

越来越多的影音设备已经与以往黑色、毫无个性的方盒子组合彻底告别了,其摆放方位的演绎更是多种多样。消费者更青睐此类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面积、装饰甚至颜色来摆放,它们灵活的身姿能够完全融入空间装饰中,不会显得突兀笨重。

BeoSound 9000是带AM/FM收音机的6碟CD播放机,可以同时载入、播放并显示6张CD,长达12个小时不间断地播放音乐节目。它是一种分化的音频系统,使数码音乐播放变为现实。台架系列和摆放选择便于用户充分展示自我:可以将它垂直摆放在台架上,水平或垂直安装在墙上,或略微倾斜地安装在搁板上。它提供了八种备选方案。操作面板可以旋转180度,无论怎样摆放都能够方便读取显示信息。

BeoLab 11首次将声学平衡原理应用到超重低音扬声器中,具备无与伦比的低音性能及最低振动,低音频率可增加高达125赫兹。它不仅为环绕声系统增添了美感,还能展现出声音的细微差别,弥补了小型扬声器无法覆盖所有频率范围的缺陷,意味着小型扬声器可以全力以赴地处理低频上段、中频和高频音。这些技术将普通超重低音扬声器所具备的振动降至最低,使得BeoLab 11既可放在地上,又能挂在墙上,甚至可以旋转。

水墨艺术之妙——灵动之美 篇5

关键词:水墨画,笔与墨,书写性,审美意境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诸多种类中独具审美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传统水墨画创作中, 技巧层面是以笔法为主导, 充分发挥骨法用笔, 以线造型, 发挥墨分“焦、浓、重、淡、清”五色功能, 取得“水晕墨章”的艺术效果。而水墨艺术魅力的精髓在于其精神层面。水墨独特的画面语言与其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结合, 只有把创作思想融到现实生活的语境中, 水墨的美妙通过其笔法、墨法的书写性、流动性, 烘托出画面的意象性, 形成水墨灵动之美。因此, 在当代水墨画形式语言和笔墨特色的运用更应体现当下主流文化, 体现时代的特色。在当代水墨发展中, 只有将支撑水墨画的主体元素笔与墨, 注入时代的因素和新的视觉语言符号特征, 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使这个时代的水墨艺术在未来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书写性和流动性是水墨画的根基

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 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他讲究“气韵生动”, 讲究“笔墨神韵”。不囿于物体外表的似和像, 而多是借物抒情, 追求意象造型来表达主观情趣和思想。艺术大师齐白石曾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水墨画创作中, 线条张弛之度产生的美感, 水与墨相互融合书写流动的变化, 形成丰富的画面语言。而书写时产生的飞白更使人想象空间扩展, 造成因人而抒发胸臆, 微妙传达出水墨的独特的文化性。水墨画的传统是嬗变的根基, 在当代绘画语言中笔法墨法的转变, 也就是笔性的表达, 应与当下主流文化相结合。当代水墨如何把握和继承其书写性、绘画性, 是当代语境中的笔法墨法的转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节点。笔和墨是水墨画的基本媒材, 而如何用笔用墨则是画面呈现出艺术魅力的关键。适时运用中锋、侧锋、顺锋、逆锋, 加以运势轻重缓急的不同变化, 会造成墨迹随着笔的轨迹变化, 在纸上呈现出浓、淡、干、湿种种不同的细微变化, 饱满而有韵致。在当代, 书画同源的用笔用墨理念更应强调笔墨之间的相互性, 书写性的用笔带来墨在纸渗透出的氤氲之韵, 重在流动性而非用笔的形式感。不能纯粹提炼出笔墨, 发挥墨法功效需以笔法为主导, “笔骨墨肉”才能跃然纸上, 幻化出妙趣横生之境。

二、水墨画的计白当黑与当代追求简约风格相契合

在传统水墨画创作中, 画面经营位置常常遵循计白当黑之法, 运用大量留白的手段营造想象空间。留白是画家在创意时更具画面的需要有目的预留出来的, 达到以一当十、以简制胜的效果。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中有类似“留白意象”之说。画面留白之后产生的变化之妙, 使画面达到虚实相生, 营造出气韵生动, 给人以遐想空间之大的奇妙意境。

水墨画留白会在视觉上产生强对比, 墨色的流动在画面上形成黑与白的反差, 造成视觉交汇区域吸引人的视线停留。黑即是实, 白即是虚, 虚实相生奥妙无穷。水墨画中的留白之美还体现在笔痕墨迹的虚实变化, 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不同运用, 结合画者情绪的波动带来执笔的轻、重、缓、急变化, 呈现出或轻巧、或厚重、或妙曼、或激情, 进而彰显画者的个性气质, 留白布局出现大小、形状、疏密、参差等“不齐之齐”的意象之间关系。这种黑白对比虚实结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画面语言丰富, 可容纳作者与提供给欣赏者无尽的想象。

水墨画中的空白, 从传统美学范畴讲, 就是无限、无形、无极。“无”是老子美学中“妙”的体现, 是体现万物“道”的一个方面。在这里, 虚白的作用就是承载画面的玄远空灵的意象和画家的超然情思。也充分体现了水墨的留白之妙对华夏传统文化的诠释。“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说的是自然、朴素的简洁之美才是艺术最高的境界。水墨画通过留白, 呈现画面净洁素雅之美。当下人们已经厌倦了利益最大化带来的紧张烦躁的无序生活状态, 开始追求简约自然之风。水墨画家面对现实生活, 敏锐发现自然景物的多姿形态大胆提炼, 舍弃景物具体物象。一花一草, 一木一鱼皆有情, 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 水墨的浓淡、干湿来表达此情此景升华的情感。画面因留白借势生韵既简洁又深远, 笔墨变化因墨色而统一, 意趣丰富多样。因此, 水墨画就象空灵隽秀的散文诗歌, 在宁静恬淡的气质中充满动势, “大象无形”的境界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当代情怀, 更反映了当下人们的主流审美主追求。

三、水墨画浩瀚浑厚又自然简约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灵魂, 也是中国水墨画体系的精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水墨画宛如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吸引者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探求。意境分两个层面, 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 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画意境美都涵盖了两者的精髓。为此, 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如实描绘﹐也不是主观意念的任意组合, 而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依托有形的景, 融入画者的情感, 升华的一种表达。清代石涛曾说:“夫面者, 从于心者也”。在水墨画中, 呈现文人精神才是最为关键的, 可见水墨画创作中以情入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水墨画创作不偏重于外形的貌似。画家只有从当代语境中提炼出这个时代的思想情感以景载情, 塑造出“象外之象”, 表现人类高层次精神世界方为上品。水墨画是东方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 用以寄托人的精神和情感。同时, 也是儒道佛哲学思想的体现, 在哲学思想下中国审美思维方式的表现, 水墨的文化性是其重要的符号特征。传统带给我们博大、幽深、雄浑的意境, 当下激发了我们对自然和静逸的追求。时刻闪耀着灵动之美的水墨画, 充满着张力率性而洒脱的淡定、宁静、怡人。意境是浩瀚的、宇宙的、又是理想的, 具有浪漫的情调色彩, 有别于自然世界。所以, 水墨画表现的是画家的一种审美精神, 是自然与理念融合的境界, 并融入了时代的印迹, 意境是心灵化的艺术语言与感受, 意境体现的是每个时代所赋予的重要特征。

妙用虚实艺术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 篇6

一、以实击虚,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强调“以课本为本, 紧扣教材, 切忌脱离课本的架空分析”。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在设计教学切入口, 分析课文思想内容、形式结构时, 始终围绕课文打圈圈, 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反, 我们在教学中, 应巧妙运用虚实相映的艺术, 才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里的“虚”是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或创设一种情境, 或创造一种气氛, 或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或为理解课文作铺垫等。

在选择一篇新课文教学切入口时, 往往最能充分发挥虚实相映的教学艺术。在教学《采莲》一课时, 教师先在课前将教室作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的小船、采莲人, 教室四周还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 上课伊始还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这一教学步骤看似画蛇添足, 偏离了课文教学, 是虚笔, 但虚笔并非是闲笔, 而是为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的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 很快就把学生的心牵住了,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跟随老师一起品读课文, 畅想采莲人的语言、表情、动作, 体会采莲人的快乐。这一以虚击实的教学设计确实高明, 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引人入胜。

二、避实击虚, 掀起高潮

语文教学中的高潮, 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刻理解的时刻, 是学生思维火花灿烂闪烁的时刻, 也是最为宝贵的师生感情水乳交融的时刻。它是使课堂教学立体的关键, 又是课堂教学一定发展阶段的自然显现。高潮处理是否得当, 与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高潮的处置, 可在开头处、中间处, 也可在结尾处。可用情境再现, 设问激动, 也可引入例证、避实击虚、思维延展等方法引导和推动高潮的出现。

在一次评优课上,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第六册的《狼和鹿》一文时, 距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 这位老师突然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 现在我就是凯巴伯森林的居民, 你们说我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这里教师没有按照常规对课文作总结性发言, 而采用避实击虚的方法, 以看似题外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学生纷纷猜测后, 她再向学生介绍自然界有关生态平衡的事例, 而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如何拯救凯巴伯森林。教师这一引入例证、思维延展的方法, 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有的说要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有的说要爱护动物, 不能任意残杀;有的说要做一些标语牌, 上面写上一些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之类的话来提醒人们注意……此时, 整个课堂小手林立, 学生小脸通红, 课堂一派生机, 教学出现了高潮。最后教师顺势一点:凯巴伯森林由原来的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到如今的一片枯黄、死气沉沉, 使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要保护生态平衡。”多好的回答呀, 此时的教学水到渠成, 师生感情水乳交融。整个教学设计, 虚实相衬, 不脱不粘, 使教学情境和谐隽永, 余韵悠长。试想:如果此时还是紧扣课文来小结, 不从虚处落笔, 怎能达到这充满美感与活力的教学境界呢?

三、虚实交融, 情景相生

以上两例, 可以明白地分为虚实两块, 以实为主, 以虚击实。在教学中我们还可用虚实交融、情景相生的方法。这在诗歌教学中常常被使用。苏教版第十册的《游园不值》和《绝句》两首诗, 都是描写春天美景并赞美春景的。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美丽的景色, 以唤起学生对有关春天的表象, 再根据诗意让学生绘出彩图, 要求学生根据诗情画意在限定时间内构思一段写景的话, 然后进行交流。这种方法比那种紧扣诗句实实在在的烦琐分析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去领悟原诗的意蕴。可以说, 恰当地运用虚实相映的手法, 可以使语文课上得充满活力。

灵动的艺术创造 篇7

2010年PPG建筑涂料松江办公大楼色彩魔方揭幕仪式继全球最大壁画——家乐福上海武宁店大型壁画之后,PPG工业集团旗下建筑涂料携手Citecraetion创意美城再创经典,打造出上海色彩标志性建筑——PPG松江办公大楼色彩魔方。日前,色彩魔方的揭幕仪式在美丽的上海松江隆重举行。

PPG亚太区副总裁迈克尔.霍顿、PPG亚洲区专业汽车漆及北亚区轻工业涂料及建筑涂料副总裁袁洁仪出席落成仪式。法国里昂市副市长Gilles BUNA(布纳吉勒)、Cit é Création创意美城创意总监兼设计师Gilbert Coudéne(吉贝特顾丹)等嘉宾专程前来参加揭幕仪式。众多媒体及到场嘉宾出席见证了这一精彩时刻。曾在全球主持设计的400多幅外墙壁画的设计师Gilbert Coudene为在座媒体介绍了PPG松江工厂的设计理念:整幅壁画运用大自然和谐的色彩色调,如天空、海、火、土、花卉,由深入浅,由亮到暗,将PPG的绚丽色彩序列发挥得淋漓尽致,代表着PPG建筑涂料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科技和艺术完美结合下,令PPG的丰富色调如魔方般幻化出无限可能,灵动跳跃的外墙,为工厂印象注入了法国艺术的浪漫气息。

提到与PPG的再度合作,色彩魔方的缔造者Gilles BUNA(布纳吉勒)先生表示十分愉快,“我和PPG好像有种不解之缘,因为在PPG申纽丽的色卡中总能找到令我们艺术家满意的色彩”,他说。而PPG亚太区副总裁迈克尔霍顿则对Gilles BUNA(布纳吉勒)的作品感到非常满意,他说:“色彩魔方成功地将色彩、产品与创新结合,在Citecraetion创意美城专业设计师的帮助下,让画纸上的建筑幻想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上一篇:西安地铁项目风险分析下一篇:足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