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2024-10-03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通用11篇)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篇1

《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魅力分析论文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米切尔所著的《乱世佳人》自1936年问世以来,便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该小说不仅仅是在文章语言、结构等方面得到好评与赞扬,作品中关于女性主义的显露与讨论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亮点。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大的时代背景,从南方人民的角度描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影响,描写了以斯嘉丽、梅兰妮、卫希礼等为代表的南方百姓的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同时以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为线索,塑造了一群在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努力生活的人们的不同形象。

一.性格使然

《乱世佳人》的主人公斯嘉丽继承了母亲贵族般的高雅气质和漂亮容貌,出落得娇媚动人,颇具淑女风范,吸引了众多男子的眼球,从父亲那里遗传了开朗豪爽却又自私自利的性格,这些特点是作为一个南方$淑女%不应该有的。然而,正是她身上显现出的这些特质的对立,使她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即使身处逆境,也不甘沉沦,顽强地生活。

斯嘉丽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精神。她蔑视传统,不循规蹈矩,向传统婚姻观念和社会性别角色发起了挑战。她将婚姻自主的权利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坚持自己对婚姻的选择与自主,冲破了家人的反对,更加无视当时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只求能够获得自己心中的幸福。在斯嘉丽的一生中,她有三次婚姻经历,而且每次的婚姻都是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在婚后,斯嘉丽也并非像传统的南方女性一样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丈夫而放弃独立的自我。恰恰相反的是,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所能获得的一切资源,坚持自己的独立地位,无论是在精神层面上,还是在物质生活上。在她与弗兰克结婚之后,她并没有像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在家相夫教子,而是做起了木材生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她嫁给瑞德后,她更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仍在努力经营着生意。这些无疑都是斯嘉丽保持独立自我人格的完美体现。

二.时代使然

《乱世佳人》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代巨变的背景下的佐治亚州,反映了几个南方家族的兴衰史以及南北战争及南方战后重建的情形,描绘了处于上升阶段、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北方资产阶级与腐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较量。当时的美国文化根本的特点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主人公斯嘉丽才会勇敢地、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此时的美国是一个男权意识很强的社会。女性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是反抗传统道德的勇士。对世俗的反抗和叛逆,深植于斯嘉丽的头脑中。她虽从小受着严格的传统封建礼教的教育和束缚,可性格叛逆的她强烈排斥固有的等级观念,极力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她的这种个性也预示着南方的封建礼教受到了新制度的冲击,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斯嘉丽不择手段。为了让卫希礼与自己远走高飞,她在婚前、婚后三番五次地劝说卫希礼与自己私奔;为了筹集土地税,她不顾及妹妹的感受,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为了重振生她养她的塔拉,她不惜出卖自己的爱情,将婚姻当作交易。在某种程度上说,婚姻在斯嘉丽看来,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能够帮助她实现个人私利的手段。婚姻不是她美好生活的唯一依靠,结婚后也没有选择躲进婚姻的围城、生儿育女,她只把婚姻当作生活的跳板,帮助自己来实现她的人生梦想。

斯嘉丽对待爱情、对待婚姻的这种态度,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的体现,也是美国文化极端的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的真实写照。尽管斯嘉丽的婚姻观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但这至少说明斯嘉丽已经摆脱了传统习俗对女性在婚姻中角色的定义,勇于反抗世俗力量、追求自我独立和自我解放,展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魅力。

三.斯嘉丽的女性主义魅力

到底是什么让斯嘉丽散发着如此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如果说《简·爱》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的话,那么,《乱世佳人》就是女权主义发展最鲜明的体现。在《乱世佳人》中,玛格丽特·米切尔对西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超越,赋予了主人公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该小说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这一历史时期美国南方各州的社会现实,着力塑造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原本幸福舒适的贵族小姐生活被那疾风暴雨式的南北战争彻底终结了。面对父母的离世、丈夫战死前线、从小生长的庄园被毁,她没有沉沦、没有绝望,靠着自己的奋力拼搏,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最终成为战后南方第一代资产者的`典型代表。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度及生活方式被战争摧毁,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席卷整个南部。此时的南方人已经陷人了迷茫中,他们整个精神家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摧毁,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痛苦与无助。

面对缺吃少穿、一片狼藉的塔拉,她没有遣散家仆、自顾自地投奔他人,而是强忍内心的悲痛和绝望,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即将倒塌的、破败的家园。为了家人能够填饱肚子,她开始四处觅食,曾经连衣服掉在地上都不肯自己捡起的贵族小姐,竟然会在烈日下耕种,用自己的白嫩的双手采摘棉花,操持着整个家族。生病的父亲、不谙世事的妹妹,还有身怀有孕的梅兰,都只能靠她一个人来照顾。她每天生存的意义就是如何维持这个家。面对困境,她没有选择逃避,更没有退缩,没有陷入对往日繁华的生活的忧伤回忆之中,而是选择勇敢面对。她的信念支撑着她为脚下的这片她深爱的土地而战。

斯嘉丽以上的种种作为,既源于她内心的顽强生命力和勇敢坚毅的性格,也取决于她新女性的独立自我意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女权观念,这是斯嘉丽的独特魅力。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这一切特质使她成为战后美国南方勇敢坚毅的开拓者。

斯嘉丽是一个被颠覆了的标准的传统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漂亮的容貌、强烈的自我意识、离经叛道、永不满足的性格,在当时,这些都是传统男性所无法认同的。斯嘉丽凭借强大的精神张力,坚韧务实的生活态度,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吹响了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石破天惊的号角。

在斯嘉丽时代,女性的权利被排斥和被践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男性眼中,他们只是附属品,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更是稀松平常。斯嘉丽用自己的成功改变着这些固有观念,证明了女性是人类社会伟大的创造力量,她们也有不容忽视的创造力,如果一味地无视女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将是人类社会的重大损失。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女性自身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篇2

《乱世佳人》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 是在旧世俗和新文明交替中而诞生的产物。作为最有魅力的主人公, 斯嘉丽的性格无疑是多元的、复杂的, 她有着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性格、现实的人生态度以及在逆境中不甘沦落的精神和对自己信念的执着追求。她的传统与反传统赋予了她独特的风采, 顽强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她个人、更是处于那个时代的女性, 对旧时代的挑战, 对新时代的领舞。

一.性格使然

《乱世佳人》的主人公斯嘉丽继承了母亲贵族般的高雅气质和漂亮容貌, 出落得娇媚动人, 颇具淑女风范, 吸引了众多男子的眼球, 从父亲那里遗传了开朗豪爽却又自私自利的性格, 这些特点是作为一个南方“淑女”不应该有的。然而, 正是她身上显现出的这些特质的对立, 使她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 即使身处逆境, 也不甘沉沦, 顽强地生活。

斯嘉丽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精神。她蔑视传统, 不循规蹈矩, 向传统婚姻观念和社会性别角色发起了挑战。她将婚姻自主的权利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 坚持自己对婚姻的选择与自主, 冲破了家人的反对, 更加无视当时的社会舆论的压力, 只求能够获得自己心中的幸福。在斯嘉丽的一生中, 她有三次婚姻经历, 而且每次的婚姻都是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在婚后, 斯嘉丽也并非像传统的南方女性一样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丈夫而放弃独立的自我。恰恰相反的是, 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自己所能获得的一切资源, 坚持自己的独立地位, 无论是在精神层面上, 还是在物质生活上。在她与弗兰克结婚之后, 她并没有像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在家相夫教子, 而是做起了木材生意, 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她嫁给瑞德后, 她更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 仍在努力经营着生意。这些无疑都是斯嘉丽保持独立自我人格的完美体现。

二.时代使然

《乱世佳人》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代巨变的背景下的佐治亚州, 反映了几个南方家族的兴衰史以及南北战争及南方战后重建的情形, 描绘了处于上升阶段、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北方资产阶级与腐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较量。当时的美国文化根本的特点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主人公斯嘉丽才会勇敢地、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追求自己的幸福。此时的美国是一个男权意识很强的社会。女性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是反抗传统道德的勇士。对世俗的反抗和叛逆, 深植于斯嘉丽的头脑中。她虽从小受着严格的传统封建礼教的教育和束缚, 可性格叛逆的她强烈排斥固有的等级观念, 极力主张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而她的这种个性也预示着南方的封建礼教受到了新制度的冲击, 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 斯嘉丽不择手段。为了让卫希礼与自己远走高飞, 她在婚前、婚后三番五次地劝说卫希礼与自己私奔;为了筹集土地税, 她不顾及妹妹的感受, 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为了重振生她养她的塔拉, 她不惜出卖自己的爱情, 将婚姻当作交易。在某种程度上说, 婚姻在斯嘉丽看来, 只是一个工具, 一个能够帮助她实现个人私利的手段。婚姻不是她美好生活的唯一依靠, 结婚后也没有选择躲进婚姻的围城、生儿育女, 她只把婚姻当作生活的跳板, 帮助自己来实现她的人生梦想。

斯嘉丽对待爱情、对待婚姻的这种态度, 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的体现, 也是美国文化极端的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的真实写照。尽管斯嘉丽的婚姻观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但这至少说明斯嘉丽已经摆脱了传统习俗对女性在婚姻中角色的定义, 勇于反抗世俗力量、追求自我独立和自我解放, 展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魅力。

三.斯嘉丽的女性主义魅力

到底是什么让斯嘉丽散发着如此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如果说《简·爱》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的话, 那么, 《乱世佳人》就是女权主义发展最鲜明的体现。在《乱世佳人》中, 玛格丽特·米切尔对西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超越, 赋予了主人公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该小说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这一历史时期美国南方各州的社会现实, 着力塑造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原本幸福舒适的贵族小姐生活被那疾风暴雨式的南北战争彻底终结了。面对父母的离世、丈夫战死前线、从小生长的庄园被毁, 她没有沉沦、没有绝望, 靠着自己的奋力拼搏, 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 最终成为战后南方第一代资产者的典型代表。

19世纪60年代, 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度及生活方式被战争摧毁, 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席卷整个南部。此时的南方人已经陷人了迷茫中, 他们整个精神家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摧毁, 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痛苦与无助。

面对缺吃少穿、一片狼藉的塔拉, 她没有遣散家仆、自顾自地投奔他人, 而是强忍内心的悲痛和绝望, 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即将倒塌的、破败的家园。为了家人能够填饱肚子, 她开始四处觅食, 曾经连衣服掉在地上都不肯自己捡起的贵族小姐, 竟然会在烈日下耕种, 用自己的白嫩的双手采摘棉花, 操持着整个家族。生病的父亲、不谙世事的妹妹, 还有身怀有孕的梅兰, 都只能靠她一个人来照顾。她每天生存的意义就是如何维持这个家。面对困境, 她没有选择逃避, 更没有退缩, 没有陷入对往日繁华的生活的忧伤回忆之中, 而是选择勇敢面对。她的信念支撑着她为脚下的这片她深爱的土地而战。

斯嘉丽以上的种种作为, 既源于她内心的顽强生命力和勇敢坚毅的性格, 也取决于她新女性的独立自我意识, 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女权观念, 这是斯嘉丽的独特魅力。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这一切特质使她成为战后美国南方勇敢坚毅的开拓者。

斯嘉丽是一个被颠覆了的标准的传统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漂亮的容貌、强烈的自我意识、离经叛道、永不满足的性格, 在当时, 这些都是传统男性所无法认同的。斯嘉丽凭借强大的精神张力, 坚韧务实的生活态度, 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吹响了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石破天惊的号角。

在斯嘉丽时代, 女性的权利被排斥和被践踏, 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在男性眼中, 他们只是附属品, 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 更是稀松平常。斯嘉丽用自己的成功改变着这些固有观念, 证明了女性是人类社会伟大的创造力量, 她们也有不容忽视的创造力, 如果一味地无视女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将是人类社会的重大损失。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 不仅是女性自身的问题, 更是社会的问题, 是时代的问题。

无论是对传统礼教的反抗, 还是对道德规范的挑战, 斯嘉丽一直都在用她的言行向世人宣布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她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斯嘉丽的女权主义思想还体现在她对事业的追求上。战后的塔拉急需重建,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 她买了一个锯木厂, 依靠自己的力量苦心经营。为了能与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同行竞争, 她不惜用亏本经营的手段打败对手, 无视社会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谴责, 克服重重困难, 终于开拓出了自己的事业, 实现了经济地位的独立, 更获得了自身的解放。

透过斯嘉丽的反叛的人生经历, 我们看到女性在挫折面前比男性更加坚强, 女性必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 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也正是斯嘉丽形象的魅力能够一直闪耀光芒的原因。

四.结语

纵观全篇小说, 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斯嘉丽的女性主义特质是鲜明生动的, 她既是不畏世俗的女中豪杰, 也是与“男性”一争高下的巾帼英雄。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斯嘉丽身上所体现的传统和反传统的冲突, 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对新时代的适应, 都可以说是那个动荡时代的“先锋”。虽然这条道路漫长艰辛, 实现彻底的男女平等可能会耗费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斗争、甚至是牺牲, 但斯嘉丽在那个时代里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以及留给现代人的关于女性自身缺陷的反思, 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照耀着我们前方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云.试论《乱世佳人》中郝斯佳的艺术形象[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8 (03) .

[2]施经碧.适者生存──简析《乱世佳人》的主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3]熊欣.《乱世佳人》中思嘉丽的反叛精神浅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

[4]顾韶阳.王丽艳《乱世佳人》与妇女觉醒[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9:67-69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篇3

乱世佳人斯嘉丽个性蜕变任性自私勇敢坚强一、引言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的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还很兴旺发达,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种植园主家的小姐斯嘉丽,她从小就倍受父母的宠爱,心高气傲,任性自私,喜欢出风头,为人处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在经历了炮火的洗礼,三次婚姻的失败,身边亲人的离世,渐渐地完成了她个性的华美蜕变,她最终变得勇敢和坚强,面对困难不折不屈,凭借对土地的深情和其倔强的个性,成为一家人的精神依托。

二、斯嘉丽的家庭背景介绍

斯嘉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是一个表面严厉内心憨厚的男人,他的身份是身上流淌爱尔兰血液的南方种植园主,他对土地有着无限的热爱,他曾对女儿斯嘉丽说过:“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为它奉献、为它奋斗、为它牺牲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斯嘉丽的母亲艾伦是一个温柔贤惠,有涵养,又非常能干的女人。斯嘉丽从下就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总是要求她要温婉内秀,莞尔大方,她在精神上很依赖她的母亲,每当有苦难的时候都想要寻求母亲的庇护。斯嘉丽除了爱她的父母亲外,还有一个从小照顾她长大的黑人奶妈,黑人奶妈非常了解斯嘉丽,对待这个骄横的小姐也始终是不离不弃。在斯嘉丽经历了战争的惨烈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长大的塔拉农场,奶妈依旧用她那坚实的臂膀迎接她的回归。

三、斯嘉丽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大小姐斯嘉丽爱上了另一个庄园主的儿子阿希礼,在斯嘉丽的眼中,阿希礼是她理想中完美自我的化身,阿希礼儒雅的风范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斯嘉丽。然而,温文儒雅的阿希礼爱上了自己温柔善良的表妹梅兰妮,并与她结婚。因此,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斯嘉丽全部的人生梦想就是得到阿希礼的爱情,能够和阿希礼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在自己的少年时期还是在自己的青年时代,斯嘉丽一只都把阿希礼看作是自己理想的人生伴侣,不管自己经历了多大的磨难,阿希礼都是斯嘉丽人生生存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撑。由此可见斯嘉丽的爱情观可谓是极端的“执着坚定”,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爱情理想主义者。

斯嘉丽人生中共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一次的婚姻是出于对阿希礼的报复,她嫁给了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第二次的婚姻是出自于对金钱的需求,她嫁给了妹妹的情人弗兰克。第三次的婚姻则是出自于对虚荣的满足,她嫁给了深爱自己的白瑞德。斯嘉丽总是会从婚姻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除了爱情,斯嘉丽的婚姻观可以说是不成熟的,甚至是盲目的,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婚姻现实主义者。

四、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斯嘉丽对待爱情热烈和执着。当她爱的人拒绝她的时候,斯嘉丽的心都碎了,她痛苦万分,她最后通过选择别人结婚来擦拭自己的伤口,她以为这样做可以摆脱阿希礼的阴影,殊不知她只是通过这场婚姻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南北战争夺去了她第一任丈夫的生命,初次成为寡妇的她还是没有放弃对阿希礼的爱,她在战争期间,照顾着阿希礼的妻子梅兰妮,并信守着她曾经许给阿希礼的诺言,她会代替阿希礼来守护柔弱的梅兰妮。斯嘉丽爱的第二个人,也可以说是她真正爱的人便是白瑞德了。斯嘉丽对白瑞德的爱恋要比对阿希礼的爱恋复杂得多,白瑞德对待斯嘉丽宠爱有加,斯嘉丽对他有爱的迷恋,白瑞德也总是会一针见血地说出斯嘉丽内心的渴望和想法,斯嘉丽对她也有恨的无语。最后,当白瑞德伤心欲绝,并选择离开斯嘉丽的时候,她又勇于并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对白瑞德的爱。

阿希礼曾经对她说:“亲爱的,我还从未见过你掉一滴眼泪,你总是那么勇敢,从来不怕面对现实。”战争结束后,斯嘉丽成为一家人的生活支撑,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她赤脚在荒地里采摘棉花,为了生存,她可以抛掉大小姐的尊贵和骄奢,整天像奴隶一样在田里劳作,为了保护家人,她可以举枪杀死闯进家园的北方佬,为了保护自家的土地,她也可以嫁给她根本就不爱的人。

五、结语

斯嘉丽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女性,她虚荣,她自私,她任性,她执着,她勇敢,她坚定。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她完成了她性格的完美蜕变,由一个娇小姐蜕变成一个坚强果敢的女性。面对困难险境,她勇于迎接挑战;面对流言蜚语,她丝毫不在乎;面对生活困苦,她总是会鼓励自己:“无论如何,明天将又会是新的一天。”

参考文献:

[1]兰琳玲.《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J].文学教育,2011,(01).

[2]杜慧春,吴唯,徐茺蔚.《乱世佳人》中斯嘉丽魅力之阐释[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9).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篇4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还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这样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流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乐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开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经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痛苦凄惨悲剧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2】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狄更斯的文字来评价北宋其实也不为过。经历过”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弦急管,遭遇了金兵铁蹄的摧残。易安,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寻寻觅觅,独自咀嚼自己的愁情。

作者将易安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少女闺中时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便就有了一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顾盼生姿;嫁为人妇时,情深意切,难舍难分,便就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魂牵梦萦;中年逃难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便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怨愁肠;暮年独守空院,学无所传,便就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黯然神伤。

易安一生坎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顽强生存。当时不允许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处于社会思想的制高点,所以李清照被史书记载”不守晚节。“但是我想,也正是这些,这些家破人亡,山河破碎,铸就了一个李清照。倘若没有一丝苦,易安永远就生活在蜜罐里,那么也许她只会写一些女儿家谈情说爱的词了。如今捧起易安的词静静含英咀华,会读出一个王朝的动荡,一个家族的盛衰,还有一位才华绝世的女词人的喜与愁。

在我看来,易安许没有西施貂蝉沉鱼落雁的容颜,没有木兰骁勇善战的本领,没有吕后武帝的强势霸气。但易安,在中华三千年中,没有任何女人的才华是比得上的,没有她恣意的文笔,没有她审视天下的胸襟,没有她的凄凉,没有她的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易安居士李清照。这个名字照亮了千年前北宋的夜空,与岳飞陆游比肩,与星辰日月争辉,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易安,这个乱世中的美神,沉睡在千年前动荡的北宋,却在后世千千万万文人墨客心底暗自发芽。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3】

文章大体由李清照的简介,待字闺中,婚后生活,失家之后经历的三大磨难和作者的总体评价四大部分组成。文章这么长,就应该有如此结构,否则写成散文就是笑话了。

文章大篇幅讲述李清照的三大磨难,当然也不吝啬笔墨地描绘李清照年少时及与丈夫婚后那段光阴的美好、快乐。读者赞美、羡慕李清照的同时,也为后文同情,为她打抱不平而作感情之上的铺垫。文章重点突出、比例合理。写这类文章带有一边用史实诉说一边评价的方式,议论中无时无刻不体现作者对其深刻的理解,以及流露出对其深深的同情,批判世道不公,时代犯错。甚至会让人觉得爱莫能助。这种超强的语言感染力离不开作者对史实的精彩描述及议论当中修辞的大量使用。

文章还引用大量诗词歌赋,使文章更富文采,更连贯,也更加具说服力。作者的理解也应是从那一篇篇的诗赋中细细品味出来的。

作者赞美李清照思想进步,对待生活多用心,面对磨难选择坚强,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所想所说寄于诗歌,婉约表达,给予后世精神、骨气。这会永存于世,世人都会看到李清照,而那污浊的社会,落后的时代,人们早已忘却,可能从李清照的诗文中瞥见些许,但长留人们心中的只会是她。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篇5

从性别的角度研究和考察言语的特征一直是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焦点。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结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度而变化。语言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的这种共变关系,使语言现象能够反映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价值观。透过纷繁复杂的英语语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女性英语语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足迹。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了解女性英语特色及女性在英语中的形象,正确地理解英语,准确地使用英语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英语中的女性言语特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女性词汇的特点

正如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娜德波娃(Siman de Pauvaus)在被誉为西方妇女《圣经》的《第二性---女人》一书中指出,:“从古到今妇女身份低于男人,成为仅次于男人的第二性,并不是由于天生的女性特征,而是长期以来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力量和传统势力造成的。”由于以往男女从未平等享受世界,尽管经历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但仍存在对女性的歧视现象。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词汇有性别歧视色彩,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女性名词常通过在男性名词后添加粘着词或用复合法来构成的。如host-hostess, hero-heroine, prince-princess, heir-heiress 等等,只有社会地位低下所构成的词才直接用来表示女性:nurse, servant, secretary, 而要表示男护士、男佣人、男秘书则用male nurse, male servant, male secretary。这是因为许多表示人的身份和职业的词本身没有性属,但习惯上都指男人。要强调具有某种身份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是女的(通常这种身份或职业的地位比较高)。则在该词前面加上woman, female或madam: woman astronaut, woman doctor, female engineer, madam chairman。

2.英语中存在大量对妇女蔑视性的词语。例如dish, bird, dog, cat, pussy, hen, cow, tart, piece, doll 等等(其中不少是动物名)被用来影射妇女,这些词含有蔑视和辱骂妇女的意味。又如即使同一个词,如果用来指女性则是贬义的,用来指男性则是褒义的,He’s professional (他从事专业工作),我们显然是赞扬他的职业令人羡慕、技术高超;但如果说 She’s professional那么情况就不同了,成了她以卖身为生的意思了。再如,master(男主人)可转义为“大师”、“男教师”具有褒义;但mistress(女主人)可转义为“情妇”含有贬义。再如,在办公室里老板不是说My secretary/assistant will take care of that immediately,而是说My girl will take care of that immediately。

3.女性的名字比男性的名字要长。据统计在美国男性名字的30%是一个音节,而女性名字中只有12%为一个音节。另一方面,女性名字的20%有三个或更多的音节,而男性只有3-4%的名字为三个以上的音节。这样的语言现象绝非偶然。究其缘由,是因为女性名字多以男性的名字为基础再加上一两个音节而构成的。略举数例,可见一斑:

男性名字 女性名字

Christian(克里斯琴) Christianna(克里斯蒂安妮)

Glen(格伦) Glenda(格伦达)

Jacquel(杰奎尔) Jacqueline(杰奎琳)

Part(帕特) Partietia(帕蒂霞)

Paul(保尔) Paula(保拉)

Robert(罗伯特) Roberta(罗伯塔)

Stephen(斯蒂芬) Stephence(斯蒂芬妮)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反在英语却不见一位男性是由女性名字派生的。这种现象表明男性的名字是基础,是主要,是女性名字的来源;而女性的名字则是派生的,次要的。

二、女性言语在语用上的特点

和操其他语言的女性一样,操英语的女性也有其语用上的特色。她们与男性在使用语言中或多或少有些差别,在某些方面差别较大。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用词、句式、语音、语调等方面。

1.用语

操英语的妇女偏爱某些词语,以显示她们特有的心理和情感。和男人相比,她们偏爱某些表示“欣赏”、“赞美”和“仰慕”的形容词,如看到华丽动人的服饰就用adorable,见到味美馋人的巧克力就用divine,见到美味佳肴就用gorgeous。以精确选词来描绘各种色彩更是女人的一绝。如面对紫红色的围墙,女子不禁会说This wall is mauve。类似的词还有azure(天蓝色)、beige(未色的)、aquamarine(蓝绿色)、lavender(淡紫色的)。妇女爱用这些词反映她们爱美,极易触景生情的特点。语言学家在英国和美国一些城市对方言进行了调查得到一个有趣共同的特点:女性经常使用的语言比起男性使用的更接近标准体。也就是说,操英语的女性使用语言优于男性所使用的。

妇女讲话还经常使用一些起强势作用的词语,象so, just, never, quite, incrediable, terribly等。如It was just beautiful(这东西真美丽),Go to Woolworth. The goods there was so cheap.(去伍尔沃思吧,那里的东西特便宜)!

女子讲话还注重优雅而含蓄,尽量避免粗鲁;男子讲话总是比女性更随便,更直接,有时还带有诅咒。如果妇女抱怨丈夫把花生酱放入冰箱易走味时说,Oh, dear, you’ve put the peanut in the refrigerator(呵,哎呀!你把花生放在冰箱里了)。若主妇干了此事,丈夫一般会说:Shit, you have put the peanut in the refrigerator。女人用dear先表抚慰,暗含抱怨;男人用shit表示不满,略带粗野。

2.句式

与男人相比,妇女更常用反意问句。反意问句是介于陈述句与疑问句之间的一种问句。当说话人对自己的陈述把握不大时往往会使用这种问句,以便留有余地。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女子说话不如男子自信原因在于她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权力不大”,因此缺乏自信(lock off,1973)试看以下这个例子,夫妇购物时,丈夫会指一种商品说:This is better(这个好点儿),妻子则说That is better, isn’t it(那个好点儿,对吧)?与此相关的另一点是,女性在表达个人意见时喜欢加上一些语气欠肯定,含义不确切的语句成分。如I’m no expert but…(我不是行家,但是…) I may be wrong, but …(我可能不对,但是…);Don’t you think so(你不是这样认为吗)?即使进行学术讨论时,也常冠以委婉修饰成分;I know this sounds silly but…(我知道这听起来荒唐,但是…), well, I’m not the expert…(我不是行家…)等等。

下面这段文字更能说明男女在这方面的差别:

If a diplomat says:“yes”, he means “perhaps”;

If a diplomat says:“perhaps”, he means “no”;

If he says “no”, he is not a diplomat;

If a lady says “no”, she means “perhaps”;

If a lady says “perhaps”, she means “yes”.

3.语音、语调

在英语语言的不同变体中,标准英语及其通行读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被认为比其他变体有更高的地位和声望,也广泛被认为是“正确的”、“美的”、“纯洁的”英语。在英格兰东部挪利其举行的一次城市方言“自我评价测试”(Self-evaluation test)调查中,要求发音合作人回答他们通常使用的哪种发音,如tune 1./tju:n/ 2./tu:n/ 结果发现妇女使用的标准发音/tju:n/ 远远高于男性。从语音学意义上来说女性语音优于男性语音。

和男人相比,操英语的妇女更常用逆序重音。例如,同一句话I wish you’d better try it.(我希望你最好试一试),男人的调式是I ↗wish you’d better↗try it,女人的调式是I ↗wish you’d better↘try it,这里最低音调落在最重的词try上,而wish音调最高。这反映女人只提出希望,不敢突出让别人try。

妇女还喜欢用升调,即使不是问句也是如此。例如,在回答 “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时说“Yes, please.”(可以,请进)或“Just a moment, please.”(请等一会儿)都用升调。

三、女性的文化定位

男人和女人共同肩负起人类生存和繁衍、建设和发展的责任,从本质上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说过:“人类生命的基础,在于内心神的灵魂,神的灵魂在所有的人的心中,都是相同的。因此,所有的人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然而,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封建思想曾长期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以致古今中外许多民族都经历了一段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曲折历程。根深蒂固的观念至今留在某些人的头脑里,也在人类的语言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在西方文化里,男性是社会的主宰,女性处于从属,受支配的地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西方人文观点追根溯源,可以在《圣经》、《旧约》中就已有规定。《圣经》中记载,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条肋骨衍生出来的,所以亚当说,“这是我骨架中的一块新骨,我皮肉上剥离的亲肉:因为她取自于人(man),所以她得被称作女人(woman)”(The Holy Bible,1906)。可见夏娃是亚当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是亚当的附属品。由此推测,妇女的附属地位由来甚久。

综上所述,从女性词汇的构成特点、语用上的特点及女性在英语中的文化定位可以看出女性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和被歧视的地位。这主要是历史上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造成的。近年来,许多不甘心忍受歧视的妇女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她们在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和家庭地位的同时,也向英语的“强阳性”发起攻击。她们有人主张去除英语中有“大男人主义”的成分,改用中性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另觅新词。例如:forefathers-ancestors, manpower-human power/workforce, man-made-manufactered/artificial, congressman-member of congress, chairman-chairperson, soleman-soleperson, newsman-newsperson.

人们为了避免“大男子主义”之嫌,往往会说出这样笨拙的句子:If any student wants any of these books, I should be glad if he or she would give me his or her address so that I can post it to him or her.

更有甚者,美国社会学家哈顿(Paul B.Harton)创造了一些没有性别差别中性代词和名词:she-he and she, hes-his and her, herm-him and her, manna-man and woman, birl-boy and girl…

哈顿这一套看起来比原来那种方便多了。但是,却难以被英语世界所接受。

受妇女解放运动和其他社会变革的冲击,英语在性别方面的用法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稳定,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趋向相对稳定,今后还会产生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海棠.对性别英语及变体的探析.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

2. 穆凤良.李秀萍.英语中的性歧视与中性化.外语与外语教学..5

3. 托尔斯泰.人生之道.莫斯科国立文艺图书出版社.1928-1958托尔斯泰诞生百年纪念版本

4. Lakoff.R.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Language in society.1973.2.

5. 刘墨.妇女解放运动与英语词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1995.2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篇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

作 者:赵莉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助教,陕西,宝鸡,721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 建构主义 应用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篇7

(一) 服装的色彩款式以及配饰都可以在剧中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在电影《乱世佳人》中, 郝思嘉的服装最为明显。在战争开始之前, 郝思嘉作为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女, 她的服装颜色主要是白色与绿色。影片开头, 郝思嘉身穿白色多褶裙坐在家门口与塔尔顿两兄弟聊天, 乳白色的裙子衬托着郝思嘉木兰般白皙的皮肤和乌黑上翘的眼角。 白裙子不仅象征着郝思嘉在异性眼中纯洁高贵的模样, 同时也说明了思嘉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并不了解。当两兄弟兴致勃勃地讨论战争问题时, 她说:“只要你再说一声战争, 我就进屋去, 把门关上,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对战争这个词这么讨厌。”1此时的郝思嘉更像是一位傲慢的公主。郝思嘉参加十二橡树舞会时穿着“苹果绿碎花波纹绸裙”, 绿色的绸裙衬托着她那双淡绿色的双眸, 而绿色也象征着郝思嘉追求自我世界的鲜明个性。当得知美兰与卫希礼将要订婚的消息, 郝思嘉立马向卫希礼表白, 将内心的爱统统倾诉出来。 当卫希礼拒绝了郝思嘉的心意时, 郝思嘉不带半点犹豫的巴掌, 代表了她心中所有的愤怒和委屈, 这样一种率真、自我的行为通过绿色的服饰间接性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二) 服装对人物的情绪起伏和情感活动有着直接、准确的描绘。2服装是反映人物心情的“晴雨表”。影片中, 郝思嘉经历了两次丧夫, 而那件黑纱丧服则从侧面反映了郝思嘉内心的失落, 黑色是她对自己青春的叹息, 泪水更是她情感的发泄。而在影片中另一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服装是郝思嘉的绿色天鹅绒礼服, 战争结束后, 郝思嘉身穿“绿色天鹅绒礼服”前往监狱里看望白瑞德。这里的绿色与前面在十二橡树里穿的淡绿色礼服不同, 如果说前面的绿色代表着郝思嘉对自我感情世界的追求, 那么此时身穿苔绿色礼服的思嘉在经历了丧夫、战争、土地课税问题之后, 她从一位清高的公主向独立的女人转变, 此时的绿色象征着郝思嘉在生活的困顿中乐观率真的态度。

(三) 服装样式的变化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有着直接关系, 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2由于战争的爆发、物资匮乏, 郝思嘉的服装由华丽转为朴素。在战争中, 最为朴素的便是土黄色布料所制成的长裙, 郝思嘉为了美兰的病去找医生, 镜头中昏黄的救助站、漫天飞扬的尘土与郝思嘉那土黄的长裙融为一体。

二、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一) 影视道具能烘托环境的时代气息, 展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2影片中, 郝思嘉屋内的手枪反映了战争结束后南北环境的动荡以及南北人民紧张的关系。战争结束伊始, 北方的逃兵闯入郝思嘉的住宅, 她在紧张与害怕中开枪打死了这个北方逃兵。此时的手枪深刻而准确地反映了南北社会环境的混乱。同样反映战争动乱的道具是白瑞德从军营里偷来的马和马车, 孱弱的马和摇摇欲坠的马车, 显示出南方军队的战争实力已经非常虚弱。

(二) 影视道具具有抒发感情的作用。无论是睹物思人, 还是以物传情, 都反映了道具在影片中承载着人物的感情。 2影片中, 婚后白瑞德和郝思嘉的最大感情危机起源于卫希礼的照片, 郝思嘉在生完孩子之后, 坐在化妆台前拿出了卫希礼的照片, 她用手抚摸着相片, 内心还在想她无法得到的卫希礼。而这一道具作为媒介传达信息, 为后来两人的情感冲突做了铺垫。此时白瑞德到卧室, 无意间发现了这张照片, 误解了郝思嘉不想再生孩子的原因是因为还在挂念着卫希礼。由此可见, 如果没有这一道具, 剧情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郝思嘉和白瑞德情感矛盾的激发点也无法点燃。

(三) 影视道具是起到剧作结构作用的串联工具。2也就是说, 串联工具不仅与影视的情节主线紧密相关, 并且为剧情的人物动作展开起到推波助澜、穿针引线的作用。郝思嘉各式各样的帽子作为剧中道具, 就具有这样的作用, 白瑞德从法国带回来的“绿色绸纹帽”为两人关系的更一步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无论是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还是道具, 它们在影视中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要服从于电影的特征, 在银幕上展现, 以创造剧中人物形象和外部功能为目的。所以, 在分析影片的时候, 我们应善于捕捉影视服装、道具在剧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导演真正想表达的内涵。

注释

11玛格丽特·米歇尔著, 范希春译.飘[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

英语论文——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 篇8

【关键词】电影《风月俏佳人》禁忌语委婉语

一、引言

浪漫喜剧片《风月俏佳人》(Lawrence,1998)是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故事讲述了潇洒迷人的百万富翁爱德华在洛杉矶迷路时巧遇年轻漂亮的妓女薇薇安。爱德华用3000美元买下薇薇安一个星期的服务。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人却撞击出了浪漫的爱情火花……这种现代版的“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浪漫神话让全世界的痴男痴女为之疯狂。影片上演后,不仅风靡了美国,也风靡了世界,而且经久不衰。

影片除了故事本身浪漫神奇外,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语言真实生动。影片的女主人公薇薇安是个妓女,中学都没有毕业,说话自然粗俗低级,常常犯禁忌。可正是这些禁忌语,才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使这部影片真实可信。本文就从这些禁忌语出发。来分析英语禁忌语的种类及作用。并将一些典型的禁忌语翻译成汉语,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声电影。

二、禁忌语的种类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禁忌语,英语自然也不例外。根据牛津英双解词典,禁忌一词的定义是:forbidden by socialcustom(社会习俗所禁止的)。禁忌一词原是波利尼西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李桂媛。2004)

那么。禁忌语的种类有多少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影片中的禁忌语。经过反复观看,笔者发现英文电影《风月俏佳人》中共有63处禁忌语,其中比较典型的有20个:

1,Some chick,She bottled it overthere,禁忌语:chick,

2,Who was her pimp?禁忌语:pimp,

3,Where the fuck you wanna go?禁忌语:fuck,

4,Holy shit!禁忌语:shit,

5,He’s not auite the bastardeverybody says he is,禁忌语:bastard,

6,And how the hell did you putsomething like that off?禁忌语:hell,

7,He is a tough old bird,禁忌语:bird,

8,Did I mention my leg is 44inches,from hip to toe,禁忌语:hip,

9,I’m just using him for sex,禁忌语:sex,

10,You could freeze ice on hiswife’s ass,禁忌语:ass,

11,Asshole!There’s a word,禁忌语:asshole,

12,She was a hooker and made itsound so great,禁忌语:hooker,

13,Oh,it was so good,I almostpeel my pants,禁忌语:peel,

14,I’ve never treated vou like aprostitute,禁忌语:prostitute,

15,So maybe if J screw you huh,and take you to the opera,then I couldbe a happy guy just like Edward,禁忌语:screw,

16,Are you a 50 dollar whore,Vivian?禁忌语:whore

17,Maybe I do you,then l wouldn’tcare about losing millions of dollars,禁忌语:do,

18,Goddamn!禁忌语:Goddamn,

19,Get out of here!禁忌语:get out of,

20,This is bullshit,禁忌语:bullshit,

通过仔细分析以上例句,大致可以把禁忌语分为六类:一是与低贱的职业有关:二是与性有关:三是与身体器官有关;四是与排泄有关:五是与宗教有关:六是与骂人有关。

1,与低贱的职业有关

低级卑贱的职业往往是公开场合谈话的禁忌。譬如妓女和拉皮条的。影片中多次提到“妓女”。如以上第1例句中的“chick”。第12例句中的“hooker”,第14例句中的“prostitute”和第16例句中的“whore”。影片中也多次提到“拉皮条的”这个词,如例句2中的“pimp”。当人们谈到这些职业时,一般会故意避开,或者选一些委婉的词,如She is a business girl(她是个职业女孩),或者说She is a fallenangel(她是个堕落的天使)。

2,与性有关

由于受社会传统习惯和人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与性有关的语言在任何国家都是禁忌,尤其是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但是越是禁忌,就越有人尝试,就像当初亚当和夏娃尝试禁果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乐此不疲的人大有人在。影片中多次使用与性有关的语言,恰恰反映了现实生活。如例句3中的“fuck”,例句9中的“sex”,例句15中的“screw”,例句17中的“do”。都属这类词。对于这类词的委婉语,一般都用“make love(做爱)”,“to sleepwith(和…睡觉)”,“go to bed with(上床)”,“have an affair with(与…有关系)”等来表示。

3,与身体器官有关

身体的某些器官,尤其是女性的某些器官和身体下半身的部分器官,属个人隐私。是不宜公开谈论的,否则就认为是极不礼貌。影片中这方面的禁忌也很多。如例句8中的“hip”,例句10中的“ass”,例句11中的“asshole”。

4,与排泄有关

与排泄有关的词,“由于能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而使人感到不快或厌恶”,(朱春梅,2002)普遍被认为是不洁之物,因此禁止在正式场合提及,否则便是粗鲁、无教养。例句13中的“peel”和例句20中的“bullshit”,便是此类禁忌词。

5,与宗教有关

西方国家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认为上帝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如果谁滥用上帝的名字,那就是犯了“天条”,

是对上帝的不敬,是要下地狱的。所以,与宗教有关的禁忌语也特别多。如例句4中的“holy shit”,例句6中的“hell”和例句18中的“Goddamn”。

6,与骂人话有关

凡是骂人的话在任何民族都是禁忌范围,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例句5中的“bastard”,例句7中的“bird”和例句19中的“get out of”等。都是骂人话。

三、禁忌语的作用

使用禁忌语大多带有“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是用来表示情绪,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一种话语手段。”(王伯浩,2000)禁忌语大致有如下几种功能:

1,表示高兴

如例句4:Holy shit!当爱德华同意给3000美元包她一个星期时,妓女薇薇安高呼“Holy shit!(太他妈的好了!)”3000美元对一个低贱的街头妓女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因此她异常兴奋,不禁脱口说出粗俗话,其真实程度,跃然屏幕上。

2,表示气愤

例句11,18,19,20,都是表示气愤的禁忌语。其中例句20最有说服力:当爱德华回到旅馆时,发现好友菲利浦正在对妓女薇薇安不轨,于是十分气愤,便说道“Get out of here!(快滚开!)”一向温文尔雅的爱德华此时竟也出口骂人,其气愤程度可想而知。

3,加强语气

例句3和6的禁忌语属于加强语气。以例句3为例:当室友妓女凯特用房租买毒品被薇薇安发现后,薇薇安让她离开毒贩,凯特无奈地回应到:Where the fuck youwanna go?(你他妈的能到哪里去?)禁忌语“fuck(干)”用在这里,其语气之强烈,恐怕别无它词可替代。

4,表示说明

在很多情况下,禁忌语只是说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影片中的其它例句都属这个范围。如例句14:当薇薇安抱怨爱德华把她看作妓女时。爱德华平静地说:I’venever treated you like a prostitute,(我可从来没有把你当妓女看待。)

四、蘩忌语的中文翻译

1,以上20个典型例句的中文翻译如下:

2,有个婊子,喝醉了。

3,谁给她拉皮条?

4,你他妈的能到哪里去?

5,太他妈的好了!

6,他不像人们说的那么混球!

7,你他妈的怎么能让这个推迟?

8,他是个难对付的老家伙。

9,我告诉过你吗。我的腿从屁股到脚足足44英尺长。

10,我只把他当性伙伴。

11,她妻子却连屁股都没有个笑模样。

12,混蛋!就是这个词。

13,她是个妓女,把这一行说得天花乱坠!

14,噢。太好了!好得我差点尿裤子!

15,我可从来没有把你当妓女看待。

16,或许我干了你。然后带你去听歌剧,那样我就会像爱德华一样快乐了。

17,你是个值50美元的婊子吗?

18,也许我干了你以后,我也会放弃一百万美元。

19,该死!

20,滚开!

21,简直是胡说八道!

五、结语

《乱世佳人》新解 篇9

《乱世佳人》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的影片,从筹拍到完成,历时三年,耗资四百万美元。1939年,该片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上,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奠定了其在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地位。

这部巨片将近四个小时。前半部分史诗般地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亚特兰大城交战、逃难、枪杀、大火等规模宏伟、触目惊心的场面;后半部则主要以令人悲恸的戏剧力量揭示了女主人公斯嘉丽如何在与自己内心冲突中走向成熟。并且影片还以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向我们演奏了一首爱情绝唱,描绘了一幅反映当时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画卷。然而这些都是从传统的角度来加以评判,而现在我将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视角。

一、《乱世佳人》奇特的主题、人物性格、视角。

(1)奇特的主题;

我们常常从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这两个方面来评价一部电影。从历史判断方面来看,《乱世佳人》这部影片中,北方战胜南方,实则是指资本主义战胜并代替了奴隶主义,在后人看来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方面。但从《乱世佳人》提供的道德判断来看,北方占领南方犹如野蛮般的侵略,北方对南方进行的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南方的文明和文化,摧毁了南方的秩序

与人际关系,更摧残了南方的生产力;这在道德判断体系中,北方无疑是影片否定的方向。然而从南方农奴庄园自身来看,明明是展示南方落后的奴隶庄园,但在影片中,却是主人公逃避现实,躲避战乱的港湾,获得生机的源泉,俨然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佛教心中的心灵净土。或许这就是《乱世佳人》主题奇特之所在。

(2)《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奇特的人物性格。

从历史角度来看,斯嘉丽在影片中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行为,实现了对其生命的维护,扩大了资产,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但从道德标准来看,斯嘉丽谋取利益的手段却是十分卑鄙、残忍甚至阴险。我们知道这在中国,实在不易将其作为主人公的性格类型,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分析,斯嘉丽却被刻画得十分圆满,甚至可以视之为“圆形人物”的典型。

或许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看来,《乱世佳人》中更有可能成为主人公的应该是梅兰妮,她温良贤淑,大度宽容,维系着家庭。但在《乱世佳人》中,却将一个脾气怪戾、自私、钻营的女人作了主角。在这一点上,未尝不可以看成历史判断对道德判断的干涉与影响。因为,在那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梅兰妮这样的淑女只能是孤苦无依,寸步难行,倒是斯嘉丽在乱世中呵护守卫着她,成为其维系生命的重要因素。斯嘉丽在乱世中突显了自己的性格,她怪异的行为是其本性与时代合拍后的产物。在影片中,斯嘉丽大胆地运用着她那天生就善于钻营的本性,如鱼得水地从战争烈火及战后的废墟上,重建塔拉。其中,斯嘉丽的性格并没有转变,而是其本性对于环境的适应。

我想,《乱世佳人》没有兴趣去表现一场历史的大动荡对一个女人的再塑与重造,而是表现了一个女人的性格天生地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把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实际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这应该是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性格的独特与别致之处。正所为性格决定命运,斯嘉丽用自己的性格,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乱世佳人》独特的视角。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影片中的南方视角。这个视角是扭着历史走向的,是违背历史判断的。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前清遗老编写的《清史》,在这个历史文本中,革命党人统统是一副丑恶的嘴脸。但这样的历史观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乱世佳人》以一个消亡的南方的视角,表现着曾经遗失的场景和所谓的失传了的文明。这使得影片中设立的背景,别具风味和意义,流露出伤感基调。并从一个历史负面的角度,看待历史前进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小说中也逐渐借用了这样的视角,从一个被淘汰的阶层的视角,观察历史的流变。比如,较为典型的就是《尘埃落定》中,就以一个汉藏交界处的农奴主的视角,反观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这种视角中,共产党挺进西北,也成为对他们美梦的破坏。小说的主体基础是违背历史判断的,但是在道德判断上却肯定了文中的主人公,就是那个傻子。对照这种傻子,小说中的解放军倒是丑陋不堪,那个参加了解放军的石匠更是一个不择手段、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这种小说其实只是唱历史的反调,而没有性格上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对照《乱世佳人》,影片中的斯嘉丽至少她的性格吻合了南北战争时期资本主义蒸蒸日上的时代需求,而

《尘埃落定》中,一个荒诞不经的傻子,却似乎天生地具备了人道主义的情怀,弱智使他背弃了中国传统中的残酷统治方式。这种完全是天方夜谭的想像,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幼稚。所以说中国电影与西方文学中始终把人物置于典型的生活中予以体现的镜像般对称的映射风格的确有着很大的距离。

二、影片中流露出资本主义人道思想。

南方军节节败退,北方军即将攻进亚特兰大,所有人都在忙于逃亡,斯嘉丽也想逃跑,而此时梅兰妮却要分娩,斯嘉丽完全可以弃之不管,然而唯利是图的她却冒着危险留了下来,救助生产的梅兰妮,我认为这是影片中最为感人的部分。为何自私、自利的斯嘉丽能向自己的情敌施以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照顾情敌,并将其从死亡线上强拉下来。我想,这里恰恰反映资了本主义体系下对人性的重视,对人道的张扬。

我们不妨以鸦片战争来加以对比说明。当时英军攻占浙江三城,入城后,中国官员杀妻害子,这显然在西方人看来不可理喻,他们实在不懂,一个战败的官员为何还要加害自己的至亲。所以,当英军冲入中国的庭院时,看到中国军官把自己的妻子推入井中,英军劝之无效,无奈之下,执枪崩了这个执迷不悟的中国人。

也许,历史的复杂性就在这里。斯嘉丽是体现出一种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她的这种本性最终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人道的本质。比如她严格地对待自己的亲属,为的就是“他们不再受穷。”手段上的残酷,换来的是结果上的解脱;斯嘉丽用斤斤计较赚来的钱,养活了一个家庭,一帮朋友。在对待梅兰的问题上,她更带着资本主义发展期间也在不断发展着的人道精神,所以,她能在关键时刻,没有以个人的私利干扰自己情感的抉择。毕竟,人文主义是当年资本主义壮大时的一种精神力量。所以,斯嘉丽对梅兰妮嫁给艾希礼虽抱有嫉妒与不满,但最终还是帮梅兰妮脱离了险境。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人,最终却成为了挚友,这实在是一个奇迹,也是构成影片中最美好的部分,丰富着斯嘉丽性格的深度,体现着她最可爱的一面。这种人性的光辉,掩盖了斯嘉丽不择手段时的恬不知耻,至少使她的性格,富有了一种众说纷纭的弹性,令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感受到她不同的性格魅力。

乱世佳人 电影影评 篇10

今天为您推荐的电影是《乱世佳人》。

这是一部美国大片,1939年获奥斯卡金像奖,反应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丽任性的南方大农场主的女儿斯嘉丽经历叛乱,由骄纵千金成为一家之主,为保护家园,她对内劳苦操作,对外应酬筹措,但深藏于内心的盲目爱情,却未曾动摇。她一直深爱着年轻的庄主阿希礼,阿希礼却心仪玫兰妮。当她意识到她爱的是瑞德时,真爱却疲惫褪尽。

《乱世佳人》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的社会现实。以“乱世佳人”斯嘉丽为主线,描写了女主角斯嘉丽年轻貌美,但她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某些本质特征:残酷、贪婪、自信,为了自己和庄园的利益可以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但同时斯嘉丽又是勇敢、坚强,对爱情有着火一样的狂野。而男主角瑞德,则是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豪迈却时而透露着绅士风度。不同于平常爱情的爱情,注定会让人难忘。一个像风一样飘乎不定没有根的男人却深爱着一个自信残酷贪婪的女人斯嘉丽。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这是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斯嘉丽几度受挫之后说的一句话,斯嘉丽虽然算不得完美的女人,却拥有着其他女人所不能及的自信和坚强。影片中每一个人都再守望着自己,无论他们是在守望什么,都是为了有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斯嘉丽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守望着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成长。

这部长达三个小时四十五分钟的影片,以恢弘的气势,亮丽的色彩

豪华的场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细腻的心理刻画和男女主人公天衣无缝的 完美组合,给人以视觉上极大的享受。

乱世中的政治人性与爱欲 篇11

《杨氏女》和《刘氏女》一样,皆是以真人真事为蓝本,讲述乱世中一个小女子的命运。杨氏女本来和青梅竹马的邻居何无极恋爱,后来因亲戚诱导骗婚,被迫嫁给了军官刘某。但杨始终倾心于何,归乡后与其重燃旧情。军官发觉后,拼命虐待杨氏,激怒何某,砍伤军官。何无极被判死刑。杨氏以“反革命阶级报复”的罪名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入狱后,又自愿与指导员发生关系,致指导员身败名裂,自己的命运也以悲剧告终。

章诒和以细腻优美的文笔,将杨氏女的一生简明扼要地勾画出来。尽管,小说仍然过于短小,缺乏细节描写,情节也比较简单化,但仍不失为一篇精彩的故事。章诒和的散文常常掺杂着过度抒情,但小说却完全采旁观者的角度,相对冷静地叙事。她不打算在小说中讲制度,也不打算谈政治。但是,完全不谈却不可能,毕竟,这还是一个和政治有关的故事。

杨氏女的故事,可以用“小人物的命运受政治影响而改变”一语来形容。比如,若无阶级成分的差异,杨本可以自然地和她爱的何无极在一起,幸福平淡地度过一生。但是,身份的不平等,军民尊卑的悬殊,使得她不得不被迫屈身于刘姓军官,最后爱恨纠结,以致酿成惨剧。她的许多狱友们亦是如此。有因讲一句错话而被判刑二十年者,也有骂一句领袖被当众枪毙者。在劳改农场中,杨氏女等囚徒也受到种种非人的待遇。尽管章诒和一再声明对控诉不感兴趣,但仍会不时地突出政治对人性和个人生活的摧残和压抑。

但是,章诒和还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剖析人性。这或许也是她从表达深度有限的散文转到小说写作的原因之一。似乎越到晚年,她越对诸如体察人心幽微之类的事感兴趣。无论写刘氏女还是杨氏女,他都认为,人性是微妙的、易变的、不可靠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如刘氏女当年以极为残忍的手段杀害夫君,不过是出于厌恶丈夫患病的一念。而杨氏女本身也充满矛盾,她一方面羡慕都市的繁华,一方面又放不下真正倾心但贫穷低微的恋人。在各种冲突之中,她一会儿渴望真爱,希望担当,一会儿又不能拒绝权势的诱惑,最后才酿成悲剧。因此,虽然政治凛冽坚硬,但个人仍具有某种程度的选择权。只是因为人性的脆弱,才使人无法抵挡种种诱惑,做出错误的选择。

白先勇曾经说过,文学并非说教,也不只是一种艺术。作家的职责是写出人的困境、人的苦处,并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同情。章诒和从散文转到小说,探讨内心,谈论人性,实际也正是做这样的尝试。从这个角度讲,作为小说家的章诒和值得肯定。但是,通过《杨氏女》回顾以前的《刘氏女》,可以发现,章诒和的小说写作似乎逐渐有一种同质化的趋势。

上一篇:培训学校如何招生下一篇:读书的议论文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