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英语教学模式

2024-11-07

构建英语教学模式(精选12篇)

构建英语教学模式 篇1

一、引言

目前,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都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专业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是不同于通识英语的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用语, 是为了满足学习对象的特定需求和特殊目的而设计的英语课程 (Hutchinson&Waters, 1987) 。英语课程除了要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 还要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因此, 英语教学必须涵盖通识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 即在实施通识英语教学的前提下, 建立与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土木建筑英语就是不同于日常英语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土木建筑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 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本文将针对土木建筑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材及评估体系这三个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的

1. 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

立足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即:“应用型人才”和“现场工程师”, 笔者提出了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英语+专业”的教育模式。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本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术语以及工程建设现场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大学英语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应该把专业英语列为应用提高阶段的必修课或至少指定两门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的读、听、说、写、译等相当于六级标准要求。 (王蓓蕾, 2004) 关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一个目标呢?Strevens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该有以下四个特点: (1) 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 (2) 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3) 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 (4) 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相对照的特征 (Strevens:1988) 。因此, 我们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教材及评估体系, 让学生学好土木建筑英语。

2. 学习动机和态度

笔者采用问卷的形式, 对四川某高校的200名土木工程专业大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回收问卷190份。学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将来工作需要还是通过考试? (2) 你乐意学习这门课程吗? (3) 你对专门用途英语课感兴趣吗?其中84.7%的学生认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就业, 15.3%的学生认为是为了通过考试, 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专门用途英语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72%的学生为了提高自身应用英语的水平, 愿意学习专门用途英语。51.2%的学生对学习土木建筑英语非常感兴趣, 33.3%的学生有点感兴趣, 15.5%的学生不感兴趣, 这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学习专门用途是持积极的态度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进一步的深造, 愿意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三、教材、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材

开始的时候选用国外原版教材, 再根据本校的实际需求, 进行删减和补充。经过几轮授课和学生的反馈后, 再组织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和专业出版机构联合开发教材, 确保教材能反满足学生及未来职业的真实需求。学生拿到适合自己的教材, 学习兴趣会更高。

2. 教师

语言功能的掌握, 依赖于真实情景, 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实际, 创设交际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印象, 教师的师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 多数教师是英语专业教师, 英语水平达到了, 但专业水平难以达到。一方面可以鼓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加入到土木建筑英语教学队伍中。另一方面加强英语专业教师的土木知识培训, 让教师学习与土木建筑专业相关的课程。专门通途英语教学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 外语系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和协助完成教学 (王蓓蕾, 2004) 。

3. 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实际的工作和学习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进度。可将土木建筑英语安排为必修课, 可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 总教学课时应不少于120学时, 每周至少2学时, 包括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可安排专业基础知识 (例如:荷载能力与预应力、绘图、地基等) 和专门知识 (如民宅、结构与建筑师、建筑规范、铁路轨道、桥梁及施工等) 的英语学习, 将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第七学期可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

4. 教学方法

土木建筑英语具有通识英语的特点, 又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再加上与土木建筑知识相结合, 因此, 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1) 分流式教学方法

分流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学生英语参差不齐的问题, 可根据学生的通识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和四六级成绩将学生分别编班学习, 在英语水平较高的班级教学过程中英语使用的频率可以高些;而对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班级英语使用频率可低些, 这种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

(2) 情景教学法

语言环境对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功能的掌握, 依赖于真实情景, 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实际, 创设交际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印象。通过再现教材的或新创设的情景,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本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术语和工程建设现场英语, 在模拟真实或者说更加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实现对于能力的培养。

(3) 模拟教学法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 (如招标者, 现场工程师等) 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 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学生在经过排练后, 表演的欲望加强, 能较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估

应将教师评估和自我评估结合起来, 尽量做到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 听说读写相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

1. 教师评估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查范围包括课堂英语应用能力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工作 (翻译建筑规章、起草合同等) 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 将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综合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 自我评估

学生可进行自我评估, 针对能否看懂专业英文资料、能否用专业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进行反思, 归纳总结,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结语

学生对于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动机。土木建筑英语教学必须要满足学生想要提高听说能力, 在建筑情境中看懂和交流专业知识。教师既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又要有较强的英语水平。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就需要合理安排课程, 采用适合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并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和“现场工程师”, 并能学以致用, 既注重需求和差异, 也能体现专业特色。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语素质、就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A, Waters.198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Strevens, P.1988.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M.Tickoo (ed.) 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13.

[3]陈兆军、庄福星, 2011, 高职公共英语中ESP教学模式需求分析研究[J], 《中国ESP研究》 (1) :47-54。

[4]胡壮麟, 1995, 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 《外语界》 (1) :11-16。

[5]黄萍, 2008, 《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6]刘润清, 1996, 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 :1-8。

[7]王蓓蕾, 2004, 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外语界》 (1) 。

[8]文秋芳, 2002, 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 《外语界》 (1) :17-21。

[9]严明, 2009, 《大学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构建英语教学模式 篇2

——语文版七上第三单元作文教学例说

安徽省潜山县三妙初中 徐 赟

新课程标准7—9年级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什么叫“有创意”?就是要有新意,不落俗套;就是要有个性,不止于一般化。有创意的表达,这应该是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作文表达的最高境界。试想,如果学生缺乏生活,缺乏体验,作文训练方式的陈旧、保守、不恰当,他们的写作背景知识有限,他们能做到有创意的去表达吗?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吗?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吗?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

在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作文训练和研究性学习,都强调了要让学生亲身活动、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如:向新同学介绍自己,采访任课老师,说家乡,演讲赛、辩论赛、故事会,上街找标牌错别字,评析广告用语,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等。因此,必需构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动感作文”。试以该单元作文实例简述之。

第一步:实际活动,观察体验

第三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写作要求主要是描写秋景。时值深秋、初冬之际,我县有国家风景名胜天柱山,县城附近有许多名胜古迹,均较远,学校地处丘陵,只能因地制宜,就近观察。虽然同学们生长在农村,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四季变化、景物特征,有所了解,但是,仅凭头脑中的一点印象,要写出象样的作文来,并非易事。我校附近有一个叫做泥里鳖的小型水库,就安排了一次实地观察活动。在观察中,要尽量启发学生充分说出观察的感受、心情等等,还有的看到枫树联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到垂钓联想到“路人皆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二步:列纲写稿,读议评改

语文课上,我就活动的意义、作文的立意、写作要注意的事项等,稍微做了提示,要求他们按照第三单元的要求,自拟题目,列出提纲,写出草稿,500字以上。由于有了切身体验,有酝酿做基础,学生很快就进入写作状态。

作文课上,由作文者上讲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学生发言,进行互评,读文者本人也要进行答疑、解释或反驳。学生发言要注意几种情况,如,光说几句好话的,或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的,或吹毛求疵的,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好关,及时引导、点评。对评议时间长短,要灵活掌握,如争议比较大的或涉及到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可多花一点时间。对平时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均要抽他们上台朗读,得到锻炼。没有在课堂上朗读的,要在小组内读、评、议,由班长、语文课代表掌握。

根据朗读的语感和评议的意见进行修改,从题目、立意、材料、结构、语言,甚至一个字、词、句,或者标点符号,都尽量进行修改。自改为主,他改为辅,一定要请别人修改。课堂上,有一个女同学提出了与作文者不相同的有新意的意见,在征得两人同意后,当即要求她对该作文进行修改,她及时写出了详细的文字,结果对作文者帮助很大,启发很多。如,有个学生讲“向往已久”不妥,宜改为“梦寐以求”,同学们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长短与程度的深浅的区别,可由作文者自行处理。修改的重点放在对景物的生动、细致的描写上。

第三步:展示成果,反思提高

经过以上过程,学生作文有了一个自我提高,对其中优秀作文可以在黑板报、学习园地张贴、展出,或汇集成册,推荐到学校广播站、校刊去采用,投稿到报刊或网上去发表。

让学生在口头交谈中,在日记上或作文本里写下心得体会,进行自我反思,学会总结作文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特别是同学们讲的有启发性的意见,更要认真对待。这样不断思考、积累,就能保持浓厚的作文兴趣,为今后作文如何提高,起到积极自觉的、理性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习作展示:

泥里鳖之行

“今天中午,我们到泥里鳖水库去玩!”老师的一句话,我们高兴极了,蜂拥冲出教室。泥里鳖,泥里鳖,是不是那里鳖很多,泥里全是啊?那里的景色到底如何呢?在路上,我们尽情地遐想着,路边的野菊花还在开着,我们也不注意。几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这算什么吗?一个破水库,风景没多少,水也浅得可怜,先以为是个什么好地方,原来就是这个样。同学们嘟哝着,但我们吵归吵,还是在这里尽情地玩了起来。

在泥里鳖的周围都是山,枫树的叶子却早已红了。大堤很高,不知筑了多少石头。堤下是田,远处有河流和公路。大堤的右侧有很多的藤条,青青的,长长的,我用手拉也拉不断,强韧而有力地贴住在大地上。在水库一头的地方,有一个坑,可能是下雨时冲洗的吧!在水的旁边有一个小屋,我们对里面充满了好奇,看了那铁门,心想,里面肯定有什么危险的东西,真想一睹为快,但好奇心再怎么重,我们也不敢去开那个门,原来是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的水井和电房。

我们离开了那个小屋,很快散开了。我与徐雅君来到一个山岩下,红色的山岩,不是太陡,依稀长着一些小草,还怪怪的呢。我们就决定攀山岩。我抓住草、树,灵活地爬上山。可徐雅君半天也没有上来。我就把她拉了上来。站在高处,鸟瞰水库,还真有一番风味情趣呢。我坐在树阴下,徐彬彬捧来了一些蘑菇。这下,我可按捺不住自己了,一个劲地问他茅草菇在哪儿找到的,但我最终还是没有寻到。坐在地上,我想起了小时侯的游戏,我们在山上玩,玩疯了,还把一个小朋友的衣服给撕破了一块呢。

同学们大多在观看一个钓鱼者,我当然也不例外。我问他:“你在这里钓过大鱼吗?”他说:“鱼,这里有,我没有钓过大的。”我心想,钓了这么久,也没有一条大的,还钓什么嘛。也不知你怎么想的,这么有耐心。水很清澈,许多男生还在用边石头向水中砸水漂或者在比远呢。

我们又在一棵大树下表演节目,开始由邱凤娟唱《欧若拉》,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都是我们女生唱,没一个男生表态。我们不耐烦了,让谢小栋与一个女生唱《天仙配》,可他们谁也不愿意。让他一个人唱,也不肯。还是张进唱了一首《两只蝴蝶》,如此循环。当然,也少不了我这个精灵,我与一个同学合唱了一首我最爱的《心醉》。现在想一想,都还在回味。

在快乐面前,时光消逝真快。转眼间,该回去了,我们却有些不舍。对于刚来时那种不满转变成留恋。留恋这里的纯真,留恋这里的质朴,更留恋这短暂的自由。

(703班

汪燕)

本文真实地记叙了这次活动的经过,对景物有观察和描写,点面结合,情感体验真切,由向往、不满到留恋,结尾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另外,还有描写景物为主的《冬游小记》(徐彬彬),记叙活动为主的《记一次难忘的冬游》(徐子佳),写师生关系为主的《老师带我们冬游》(刘燕),与平时校内生活比较为主的《快乐的中午》(胡玲玲),写感想为主的《游泥里鳖水库所想到的》(徐勤),等等。

反思:

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有效途径。只有源头有活水,才能文思如泉涌。如果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怎能写好作文?“智”从“静”来,凝眉静思,虽然也对,因为那“静思默想”的东西还是来源于动态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不过学生难于确切的表达。在这次作文之前,我们已经布置学生写过描写秋景的作文,学生凭印象写,结果很不理想,不是仿写的东西多,就是摘录的内容多,假大空的语言多,自己的体会少,缺乏上乘之作。

我们要把作文的过程,真正变为新课标所蕴涵的深层教学理念,即“作文是生存,作文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是生命的体验过程”。因此,只有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动感意识,明确学生的表达主体地位,养成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改变学生被迫的角色意识,才能不断达到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即要让学生能够敏锐地抓住生活的本质,“小中见大”,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将生活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自己的写作角度,写出令人击节赞赏的好文章。这一次作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眼见为实,始终“动”在其中,许多平时作文无话可写的学生,都写出了较长的习作,基本上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传统的作文训练,对写作动机的诱导、写作过程的体验不太重视,有的只布置一个题目,有的只注重作文的结果,有的过分注重写法和技巧的点拨,这是过去作文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强调“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使作文教学进入到一个宏阔的空间,归入到正常的轨道。

这次作文,由于动因强烈,交流和评改的过程充分,学生既要在活动中观察、体验,又要针对别人的作文力求做出一分为二的客观的评价,还要力求修改好自己的作文。我始终引导学生在共同探讨、民主、合作的气氛中深入地进行,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兴趣。如果能把这种兴趣强化为写作的动机,就能转变为富于情趣性、挑战性的写作欲望,养成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的眼睛,内心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动”到实处,“感”在好处

即使是没有明显的行动,也有手动、眼动、嘴动、心动,只不过有的表现为隐性的动。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学生积极地“动”(心、身),认真地“感”(感受、感悟)。动与感是相辅相成的,在动中感,在感中动。这样,就变成了开放的作文,互动的作文,“自能作文”(叶圣陶语)、科学的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片面走向全面,从现实走进历史、走向未来。写作之前有动,作文过程中有动,写完之后也有动。总之,一定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不光要想方设法动,更要强调感,在动感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作文。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针对的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社会的特点和需求,是科学规律和科学发展,是文学艺术的崇高和优美,是对外开放和发展的全人类的精神。盲目、封闭、落后的形式主义的作文教学模式,是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学生写作的期望的。在“情境作文”、“绿色作文”、“生态作文”、“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生活化作文”、“个性化作文”、“人文作文”、“大作文”等这些成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百花齐放或正在不断研究的今天,构建“动感作文”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当然还有待于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论证,尤其是在实践中检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提高。

构建政治弹性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弹性 多元 增值

一、弹性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力口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包含数学智力、空间智力和情感智力等10种。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空间。多元智能理论可说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心理学阐释,它们共同阐释了教育过程的重要规律之一,即个体的差异性。弹性教学就是充分发掘学生多元智力,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不同要求,促进学生多元成长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尊重差异、引导发展、追求高效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优成长。

(二)增值性评价理论

学生的学习应该“被视为在坡道上前行”,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爬上那个坡道,但是一定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爬到坡道的速度和间隔是不同的。增值评估模式作为传统问责的替代形式,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日益普及和使用,并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青睐。

二、班情决定弹性教学的必要性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我校首创的第一個体育班,是为了推进我校篮球、毽球特色项目发展,促进学生最优成长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一大创新。本班的成员只有21个,却分为三部分:一是毽球队。我校毽球队在国内外的毽球赛事中70余人次夺冠,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毽球队的佼佼者。二是女子篮球队。我校已跻身于全国中学生女子篮球强校行列,多次获得市、省、全国冠军,是北京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三是男子篮球队,这是今年9月才新建的球队。这样三支队伍组成的班级,学生的成绩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出路方面也是差距甚大,有的学生已经获得国家高水平运动员称号,也许不用高考就可以进入心仪的理想大学,目前高三已经有两名同学提前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有的学生却需要单考,甚至需要高考。有的球队需要考文科,有的球队需要考理科。这样的班情决定了实行弹性课堂势在必行,且容易得到学生的配合,具有高度的可行性。

三、弹性教学操作模式

(一)弹性分组合作学习

刚安排座位时,本想增强队员凝聚力,三个球队队员分别集中坐在一起。但我很快就发现,男子篮球队员基本是体校转来,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但是需要通过理科考试进入大学,对政治科目来说,要求却不高,只需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由此导致他们对政治兴趣低下,毫无动力,不喜欢参与讨论学习。毽球队、女子篮球队的学生多数是由初中直升上来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非常自觉,求知欲旺盛,也明确自己将来是要考文科中的一科,学校基本上定调了高考时考政治科目,尤其是其中有几个学生政治还学得不错。个别队员已经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对学习不看重,只觉得训练好了,比赛打好了就可以。

由此,我给班长制定原则:男篮队员必须分开,前后相邻四个人中必须有一个领头羊,在此基础上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同桌,由她俩集中排好座位,每个月调整一次。经过弹性分组后,一个小组分别有学习基础好的,有组织能力强的,有善于调动气氛的,有思维活跃的,有文字功底比较好的。于是,课堂讨论时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改变了过去那种这边热火朝天,那边无所事事的局面。

(二)弹性布置教学任务

根据学生能力素质不同,我给学生布置弹性的任务比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有的我只要求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有的要求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要求不一样,学生每个人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不至于太简单失去探索世界的欲望,也不至于太难而畏缩不前。

(三)弹性考核评价学生

一般的教学是考什么,教什么。而在弹性教学中,我就像美国高中的操作模式一样,“学什么,考什么。课程在先,考试在后。教学是主动的,学生也是主动的;教学引领着考试,考试为教学服务”。因此,我对学生的测试,不受高考局限,完全根据学习内容,甚至临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增加的内容,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考核任务,有的学生只做做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有的学生做学业水平测试难度的选择题,有的学生做高考难度的选择题,个别学生做材料分析题,有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研究性学习。同时,我对学生进行增值型评价,搜集每个学生的纵向数据,为每个学生建立数据集,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另外,我横向比较学习政治科目能力相近,学习任务相同的学生,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制定对策,最终让所有的学生都保持在坡道上前进的状态。

四、弹性教学模式利弊分析

(一)弹性教学有助于实现每个学生的最优成长

尊重差异是弹性教学模式的灵魂。弹性教学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通过个性化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一方面,它能够增强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设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独立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趋势进行分类培养,打破了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了学术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等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这种因材施教的做法赋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前或者推迟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它是对人才培养的初次分流。

(二)弹性教学需要更多控制

弹性教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课程计划的自主性强,学生在内容和类别的选择上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点的,简单的知识容易被学生选择来学习,学生心智的不成熟又容易跟风,造成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不受重视,这一问题可能会延续至大学,成为学生理论功底薄弱的原因之一。二是无固定的上课模式,学生流动性强,学习组织松弛,班集体荣誉感弱,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相对不足,自觉性差的学生容易放任自流。

尽管弹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有着一些不完美,但是,我们要看到弹性教学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学生发展的有效引导,看到了质量与效率协调发展的另一种范式,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多思考创造一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全愈.“高考”在美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8

[2]张铁道.“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芬兰、瑞典两国高中课程改革考察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篇4

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力, 只要有良好的后天教育环境, 就都可以发展多方面的才能。该理论强调每种智能都同样重要, 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 不存在所谓的“笨”学生。学习成绩只是智能发展中一个方面的表现, 而儿童的发展领域是多方面的, 有的擅长于音乐、舞蹈, 还有的孩子擅长于数学推理……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就必须以儿童为中心, 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特质, 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专长和兴趣, 教师应采用不同途径来增强或补充孩子的专长和不足的智能。在不同智能领域中, 各有所长的孩子, 都能获得自主性, 并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要对阅读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发展进行详细地研究, 从而制定出阅读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而提出的,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强调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话特点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阅读活动本质上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体验创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打破长期概念化阅读教学模式。教学基本要点概念化分析从文本中转向学生的自主的经验和创造性理解, 建构出来的主要经验活动促进学生实现文本意义的崭新的自我构建。

如何顺应文本内部的情感体验的线索, 激发学生相应的经验, 实现强烈的情感共鸣, 达到和谐共振艺术的位置?师为主导, 生为主体, 课文为中介, 三者如影相随, 因体验起, 为体验终。现代阅读理论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深悟三个层次。教师可以在这三个层级中具体实践体验式阅读教学。在一篇文学作品的体验教学中, 学生的体验呈现出由浅人深的层递性, 由初级的情绪体验到情感的共鸣。

三、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 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改变着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化时代, 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分析、整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人们必须掌握的, 它与听、说、读、写、算同等重要。我们从实验的准备期开始, 并在实验的整个进程中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领会课改精神实质,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知识观, 优化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已经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这将彻底消除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错误认识, 能把更多的目光自觉地投向学生的发展上来。课外阅读实践性教学环节, 对培养学生语言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打破了课外读物“随机论”, 明确了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巨大作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 明确自己的角色,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有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通过新理念培训, 加强实验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重要意义的了解, 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提高与本学科整合的水平。教学理念影响着师生关系, 决定着教学行为, 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理念的更新是实验开展、新模式构建的先决条件之一。

教师应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使其通过教学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以主动学习为指导, 运用多媒体手段, 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在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 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提倡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使用阅读期待、阅读反射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摘要:随着教改的深入, 阅读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问题。广大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本人的一些见解。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方案 篇5

研 究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按照“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全面实施,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促进有效教学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全县基础教育管理水平。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教得有效和学生学得有效的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水平和理论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研究内容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资料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

1、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2、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随堂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我校开展的“同课异构”、互

动评课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沙龙、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5、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有目的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六、主要措施

1、成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组,由教研组长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3、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

①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②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筛选出能用以指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同时学习有关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经验,寻求借鉴。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方案。

③填写课题审请议定书。

④做好部分文献研究和调查工作,为实验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⑤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提出的有效课堂教学一般模式进行初步研究。

2、实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5月)

①继续搜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提出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进行理论层面上的研究。

②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的情况以及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征求学生对“有效课堂”基本模式的意见与看法。

③召开课题组会议,共同商讨不同课型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

式,研究课堂教学和实验验证的具体方法和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共同性问题。

④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验验证和探索,进一步修正完善教学模式,形成模式运用的操作方略和成功经验,同时共同研究模式运用的评价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制度。

⑤课题组研究人员总结研究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各种形式及会议的交流,争取有更多的研究论文发表和获奖。

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会、成果报告会、经验交流会,交流课题研究情况,总结研究经验,修正方案,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3、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①整理学习材料、统计实验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汇编论文集和教案集,各种材料按要求归类装订成册。

②撰写课题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③邀请有关教科研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本课题进行鉴定。④参加课题评奖活动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八、预期成果

积累优秀案例、定期编辑、展示教学成果资料。积极推荐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论文参加省市各级教学论文评比,并争取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

九、呈现方式

1、组织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撰写教学论文、教学随笔,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2、总结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3、资料汇编:《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十、组织机构

组长: 郭焕清

成员: 杨金敏 赵莉 涂怀林 董合云 邵勇

高职英语互动模式的构建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小组合作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近几年的扩招,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的人数增加了约80%以上。与普高生面临高考应试的要求不同,社会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荚语教学的必然目标。

高职高专学生有与普通中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学习重心偏向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语、数、外一些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学生、尤其一些男生普遍表现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英语基础薄弱:两极分化等一些现象严重。课堂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倾听、接受,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程度极低,即使偶尔有师生的互动,也不过是教师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不仅是学生感到这样的课无聊,即使是教师本人,上完一节“自说自话”的课也感到“郁闷”。这种课堂模式下产生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高职生普遍厌倦枯燥的文字教材、语法的大量练习和一成不变的英语课堂,他们需要的是能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使英语教学过程及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的教学模式。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2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仅靠教师给予的语言输入是不能保证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习得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得靠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有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解决高职学生忽视英语学习的唯一突破口,寓教于乐的课堂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

互动(Interaction):即交互,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师生密切配合,在愉快有趣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融合。

3互动教学模式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1研究目的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要求。共发放调查表202份,对财会专业0812班53人(女生48人、男生5人);信息专业0832班53人(女生48人、男生5人):商贸专业0724班48人(女生43人,男生5人):机电专业0851班48人(女生3人,男生45):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验证性听课。

3.2结果分析:回收问卷调查201份,全部有效。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

3.2.1女生在英语学习的兴趣、成绩、学习创造力上好于男生。

3.2.292.5%的学生反映一堂课常常是教师从头讲到底,自己总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即使讨论,问题也离学生生活太远,感到无话可说,提不起参与的兴趣。

3.2.3各专业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动力相差很大。商贸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英语作为专业课程,兴趣、学习动力强。机电类78%男生认为英语对以后的工作意义不大,没有实用性,学习动力较弱。

3.2.491%的接受调查的同学希望活跃课堂气氛,愿意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取长补短。

4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互动横式的探索

4.1“为有源头活水来”——趣味性、实用性、挑战性的内容是互动的保证

一个教学任务的内容是否“让学生有话可说”是互动能否形成的保证。要想激发学生参与进来,其话题一定要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多想想我们了解学生多少,什么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到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就会刺激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毕竟任何人都希望通过展示自己而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绐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谈论family时,笔者曾让学生说说父母最不喜欢自己做什么,并小组活动将冲突表演出来;在谈到traveI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旅游地点并制定出旅游计划:小组讨论为一件饰品的销售创意广告词;组织辩论赛“is it necessary to become more beautifulby opemtion?”。这些任务都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对这样的话题,学生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论自己的感受。

不成功的话题情境不真实,或者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五年制高职英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任务:Supposeyou are head Of a workshop and one of your classmates avisitor.YOu are showing him/her around your workshop Whatwill you say?学生没有什么工厂概念,无法介绍,这样的话题就进行不下去。

4.2“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基础

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为基础的。教师也是互动课堂的参与者,是互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可以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协助他们进行有意义的言语交际。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宽容友善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感与焦虑感。只有在这种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从而促进学习。

4.3“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是互动的主要形式

互动式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学生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共同争议,有助于他们构建起对问题的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合作学习可以将认知负担分担到各个成员身上,从而可以使学习者完成单个学习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在问卷调查中,有同学写到:“有的单词一个人怎么背也记不住,但是大家一块学习时,别人一说,很轻松地就记住了”,可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之深。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减少心理压力,减轻对学的焦虑程度。同时,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与机会来练习英语。

5互动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些教师为了形成互动,产生亮点,出现教学活动的高潮,动不

动就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的过程呈现很大地随意性。

5.1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乱”

5.1.1个别学生撑场面现象。在某些采用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中,几个同学忙于完成任务。另一些同学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或聊天、或看手机、或走神、或只是发呆。这样的合作让他有了掩护,可以放心的在“避风港”里自得其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没有明确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责任分工,鼓励每个组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互助学习。

5.1.2“小组合作”的低效或无效现象。有时学生为了快速完成老师布置的小组任务在活动中干脆用母语进行交流,而忽视了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5.2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导”

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启发。他们一上课就布置任务,对学生的分组不加指导,简单地按座位划定,使得小组合作能力不均衡。这一边是能力强的学生聚集。合作时你争我抢各不相让;那一边则是你推我让,胆怯冷场,无法将任务进行下去。不加干预,放任自流,最终会使合作学习偏离了学习重点和难点。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必须强化以下方面的指导:

5.2.1分配学习小组成员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性格、能力等因素。

5.2.2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与规则的清晰性,要有分工机制、合作机制与监督机制。小组成果展示阶段要适时对组员、小组、组长进行考评。

5.2.3指导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关注每个组员,保证每个人都有事做。随时查看学生的进度和方向,控制课堂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使之朝着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

5.2.4指导小组成员协调分歧,归纳成员观点,共同探究问题。

6结论

构建英语教学模式 篇7

一、“授人以渔”,创造性地教授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想象和创造。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够方便快捷地学习知识,并能够受益终生,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单词记不住或记下后又很快忘记,迫切希望老师能够在记忆单词的方法上给予指导。于是,我教给了学生以下几种方法。(1)卡片记忆法。如在教授How much is it?一文时,我首先制作衣服、鞋帽的卡片,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画出各式衣裤鞋帽的搭配图片,并在图片后面写上对应的英语单词及涉及的颜色的英语单词。(2)读音记忆法。我运用张思中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国际音标,然后用归类的方法教会学生运用常用的拼音规则。如在教creature时,把读音和拼写对应在一起c发/k/,r发/r/的音,ea发/i:/,ture发/t蘩/,并利用已学过的picture、culture、adventure中ture发/t蘩/,复习巩固已学单词并引出新单词。如教white一词时,回顾已学过的what、when、where、while等词,归纳出w后h不发音这一规则。只让学生记住单词还不行,还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人体部位的名称时,我先指着自己的每一部位演示说:This is my head.This is my hand.然后边说边做动作。同时,发出指令,如Touch your mouth.Touch your head,等等,学生边做边互相检查,做错的同学也能改正过来,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在这项练习中,我还采取了分组比赛法,即每组派一名代表,老师发口令,看哪组代表反应最快,优胜组可得红旗。这样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操练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英语教学中师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活动极为重要,这种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同桌之间的操练方法。如在学习What’s the matter?一单元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情形:I ate some green grape last night.Now I have a bad stomachache, what should I do?让学生出主意进行师生对话。如在过完周末学生回到学校时, 可设计让学生互相询问在周六、周日的某时他们正在干什么, 从而训练过去进行时。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 可借助该句型让学生描绘一幅画, 这幅画学生可以自由想象, 任意发挥。在学习Necklace一文后, 可让其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总之, 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确处理个别、小组、全体的关系, 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及非智力因素。

二、“导之以行”,探索性地培养学习习惯

帕默说过,在语言学习上不注意养成正确的习惯,就等于养成坏习惯。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习惯是指英语课前主动预习新课内容,通过预习,积极思考,将部分内容理解记忆,同时发现问题,为上课听讲做好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会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如在上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单元时,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列举从古到今的交通工具并用英语表达出来。walk, onfoot, by sea, by ship, by train, by car, by bus, take the subway, by plane.

如教Why do you like kolar bear?一单元时,让学生列举尽可能多的动物名称,并用英语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样不但巩固了已学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二)活动、朗读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创设语言情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上Do you like bananas?一单元时,让学生分组准备不同的水果、蔬菜带到课堂上,然后运用实物训练Do you...?并让他们吃这些东西,从表情中判断喜欢还是不喜欢,由此还可以引出I don’t like...She doesn’t like...并要求学生利用早读的时间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课堂上表演对话。

(三)复习习惯的培养。

“艾宾洛斯曲线”表明,记忆材料在记忆后的第二天遗忘最快。因此及时复习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后及时复习课堂上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可进一步升华。如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s milk shake?一单元后, 我让学生自制果汁, 用英语说出制作过程, 并在课堂上比赛谁做得更好, 解说得更准确。

有效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篇8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提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才能迸发出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这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平等和尊重。在此基础上,教师会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会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个学生因为学习不太好,对老师提问常常不能回答。在课堂上他不敢举手,但又怕同学说他笨,往往举了手却回答不出问题,他为此感到压抑和自卑。当老师了解他的心情后和他秘密约定:“以后回答问题,要是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怎么样?”这位学生信心大增,慢慢地,他举起左手的时候越来越多,学习也赶上来。“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看似非常普通的一句话,却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醒、鼓舞。”所以,商量的口吻、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语气、真诚的语言,都是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其次,教师要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观点。因为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也体现在“生生平等”上,而合作意识与能力也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是构建课堂创新改革模式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些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就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一年级的20以内和退位减法“十几减九”时这样做:她让孩子们想想“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很快,孩子们把想到的5种方法写在黑板上:15-10+1=6;10-9=1;1+5=6;因为9+6=15,所以15-9=6;5-5=0;10-4=6;5-4=1;10-5=5;1+5=6。接着,她又让孩子们说说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些方法,为什么?对孩子们的发言,这位教师一直是微笑、点头、嘉许。课上完了,很多听课的老师认为这位教师还应该进一步把5种方法中最好的方法告诉学生。但我认为这位教师做得好:怎么让每一个孩子相信自己的思考,建立自己的信心,热爱教学,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个教学课开始培养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尽管它不够完善,但它属于孩子们自己。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构建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重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酷爱。牛顿之所以后来成为科学家,正是因为他从做风车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做什么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和复习材料,只要自己能言之成理,就可大胆地提出来。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争论,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其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分析问题,说明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以做一些提示。如发现孩子们错误的分析,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帮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索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师范英语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9

一、教学手段“立体化”, 引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意识、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英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开发乐学天地, 以求符合小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的年龄特点, 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英语, 克服困难, 积极思维, 变求知为乐此不疲的享受。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将唱歌、游戏、表演等融入课堂, 并引入竞争机制, 寓竞争于教学中, 在轻松有趣、紧张活泼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引入幻灯、录音、录像、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 借助现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 使教学手段多元化, 使课堂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的交际活动环境, 拓展外语教学的空间,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利用电脑多媒体呈现新知识;利用录音机播放单词和课文;利用投影仪、幻灯呈现图片和英语学习材料;利用录像提供语言运用的情景。如此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呈现“立体”式格局, 充实完善课堂结构,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使学生听觉、视觉全方位、多层次受到刺激, 全身心体验英语, 活跃思维, 从而使学生愉悦、主动的学习英语, 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二、教学形式“立体化”, 激发学生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多边互动活动, 情感因素在此活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情感交流是实现知识交流的依托。情感可以激励思维, 促使思维能力获得超常发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教学, 寓娱乐于教学中, 使教学形式“立体化”, 优化课堂结构, 乐化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 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如课堂中开展每日一谚语、自由谈话、情景对话、角色表演、英语游戏、分组竞赛, 课堂外开展英语角、校园系列英语竞赛等英语课外活动, 使教学形式“立体化”, 消除英语教学受时空、环境的约束, 寓娱乐于教学中,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进入角色,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立体化”教学形式最大限度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 构成师生、生生单向或双向甚至多向的多种交往形式, 形成愉快民主的教学过程, 活跃课堂气氛, 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在交互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热爱、微笑、激励、宽容送给学生, 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从教师的眼神中受到鼓励, 大胆地探索和学习。

生动活泼的“立体式”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密切师生情感, 愉悦学生耳目, 激动学生心灵, 触发学生情思, 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课堂, 成为课堂主人, 并使学生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教学方法“立体化”, 提倡自主学习

“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 贵在得法。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 以发展的眼光, 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倡导学生独立学习, 学会学习, 提倡自主学习。因此, 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法与学法改革同时进行便成了关键。

英语教学中, 我采用“立体”式的教学方法, 寓应用于教学中,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如在单词讲授时采用“直接教学法”、“全身反应法”, 如教一些动作单词, 让学生边说边做相关的动作, 激活学生的记忆思维;用“一字开花法”, 将近似词、同义词、反义词加以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掌握单词发音与结构, 易于学生掌握, 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在对话教学时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把学生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

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洪镇涛老师曾明确指出: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

入特定情境, 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知, 开发潜能, 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标;在短文教学时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客观到主观, 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问题。种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法, 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创新潜能, 做到敢想、敢说、敢做, 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火花。

四、教学内容“立体化”, 培养创造思维

教材是教学之本, 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和掌握教材体系和重点, 既要能对教材有较深的理解, 灵活熟练地驾奴教材, 又不能受教材的桎梏, 应根据具体的客观环境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作一些灵活变通处理, 根据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本任务。没有语言, 思想就无法产生和存在, 更谈不上思想的表达和交流。语言反应快, 思维就敏捷;语言表达流畅, 思维就清晰。所以, 语文课要通过语言来发展思维, 通过提高语言能力来提高思维水平。讨论, 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活动方式, 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叶圣陶曾经明白地说:“上课的活动, 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也就是说, 上课的主要方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使教学内容层次化、立体化。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亮点, 寓思想于教育中, 不失时机地融进思想教育内容, 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

“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不仅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还能通过技能的训练点、智能的开发点着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同时又通过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点, 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离不开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教育,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一体。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单纯的英语知识的同时, 更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 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文化差异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式就是讨论。

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活动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语文阅读问题, 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一、划分讨论小组。参与讨论的人员可以划分小组, 结合座次的位置, 学生可以两人一组, 同位结合;四人一组, 前后同学结合。根据就近原则, 也可以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但避免小组成员过多或过少,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很

五、教学评价“立体化”, 培养创新自信

给予学生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 英语教师应改革传统的“一纸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标准, 实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了解自己, 提高自己, 树立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信。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我实行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以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 以学习档案的评价形式, 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公开的环境下采用课堂表现观察记录、日常交流、作业记录、测验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并定期向家长反馈信息, 通过家校联系的渠道, 为学生提供外语学习的帮助和指导,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摘要:21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品质,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 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国际化。加大对师范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尽快摆脱传统外语教学单向、平面化的教学模式, 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的责任。笔者通过实践证明, 师范外语教学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构建英语教学模式 篇10

新课标强调, 要着手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解决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要有积极求知的态度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价值及价值观念等, 进一步拓宽视野,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正学会用英语交际而不是仅仅为了参加英语考试。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建立新的人才教育培养的模式, 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接收器”, 因而被动接受, 机械接纳不应是对现在学生的标准要求。学生不再是部下而教师也不应永远成为命令的发布者, 学生不再是作业和考分的奴隶, 而应是语言的真正主人, 是运用语言和掌握语言的主角。因此,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也迫在眉睫。

一、构建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指挥官, 是课堂的威严的主宰及控制者, 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而学生则是教师指令的执行者、遵循者、服从者, 学生的学习依附在教师的教上, 没有教师的教, 便也就没有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学习不主动, 形成依赖、养成惰性、缺乏学习能力, 形成压抑、冷漠、不思进取的个性特征。

因此, 必须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信的朋友式关系,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信任、关爱等情感,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觉意识、自主意识, 师生在学习上相互信任、密切合作、自动探究的关系, 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的目的, 更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转变教师职能———组织、引导、服务

新课标体现了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英语教师不要只停留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上, 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要大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知识去分析、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作用, 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英语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教学能否达标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尤其明显, 英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在这些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全体现出英语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一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就会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必定会对新知识、新内容热切探求, 对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体现, 更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巨大兴趣。

三、转“圈养”为“放养”模式, 转“放风筝”为“放航模”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绝大多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模式上就是“大手牵小手”的“牵手模式”或者说是固定范围、固定方式、固定时空的“圈养”模式。或者是一种“风筝与线”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不敢放手, 不能充分信任学生, 生怕放手后, 学生什么也学不到, 过度迷信灌输的力量和作用。或者教师就是稍有松动, 也要拽紧风筝的线, 学生是那永远也挣不脱线而又时刻依赖线的风筝。这种画地为牢的教育模式只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地位,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 学生在情感、文化知识面、信息量上大受限制, 完全与课改要求的激发并把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化为稳定动机, 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与不足, 乐于与他人合作等相距甚远, 更谈不上有超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迫切要求教师拆除那些“篱笆”, 剪断那根“线”, 放手于学生, 给学生以充分信任, 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徜徉、在广阔的太空中自由翱翔, 通过开展与英语知识、英语技能、英语文化等相关的活动, 如放手发动学生创立、参加英语角活动, 创办班级英语学习文摘, 上互联网查阅信息, 多收听英文广播等多种渠道资源, 加重培育学生的学习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培养对英语语言和文化以及异国风情等有深刻认识的、有世界意识的英语学生。

四、优化具体的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互动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英语教学。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不能得以发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 英语的学生和掌握的最佳方式是到情景中学习、体会, 到任务中、实践中应用。

有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目的是为了社会交际和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仅此而已, 别无其他。”新的课程标准也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 英语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教学互动”, 就是要在教师的启动、帮助下, 学生自学、分组讨论、组织交流、评比, 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运用, 对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总之, 必须体现英语教学的实质问题———交际。在这些过程中为避免为学而学, 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应该适当地以任务 (Task) 出现在各个环节中。高中学生课程多, 任务重, 没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体验英语的社会语言环境, 因此在课堂上尽情地体验教师创设的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变成了学生的渴望、学生积极主动的因素, 所以要变教师“一味地讲”为创设接近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用英语交际, 在互动中学习,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 提高能力, 培养语感, 扩展知识, 这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养多层次的英语人才, 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11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模式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62-0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导向,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呢?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造和谐氛围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和当前的形势,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

(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

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

要維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应用“评语式批改作业法”加以鼓励,对每次上交的作业除了批改正确与否之外,教师也可写上激励式的语言,如“老师相信你是班里最棒的”、“本次作业表现不错,继续努力”等等,表明教师对该学生的关注。

二、组织丰富活动,体验学习快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们。因此,针对这一点,我把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了“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带给孩子们无比的自信。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堂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了形象思维。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无疑也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四、信任学生,发挥潜能,享受成功乐趣

我从英语教学中深深感到,信任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完善,将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情绪,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攻克一切难关,最终取得英语好成绩,享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英语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英语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五、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压力,延伸兴趣

好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是给学生创造出再学习、再实践、反思所学、探究问题的空间。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训练而训练,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课后作业主要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还要着重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巩固。

构建英语教学模式 篇12

一、自主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每节课后,教师可将下节课学习中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让学生预习。课堂上主要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以便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二、合作学习,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模式能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融洽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

三、探究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评价这些学习活动,从而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 只作点拨性的引导,也就是将知识梳理成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找到方法。

四、电子白板,优化城市版教学模式

自2010年起,我校全面开展了最先进的Smart Notebook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这种直观教学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采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状态。

上一篇:FPGA设计下一篇:园林绿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