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共12篇)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探索个体潜意识的内容, 并洞悉个体的过去经验对现在生活造成的影响, 以此揭示心理的历史因果关系。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都要求包含一定程度的自我分析训练, 以能透过经验形成对那些深奥抽象的术语形成内在的领悟, 进而获得其精髓。
在精神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中, 依据教师在理论与技术两方面的培训及经验背景, 建立以自我分析为基本核心的教学模式, 是精神分析课程的特色所在。自我分析模式依据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内涵式要求[1],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一个学期的有限课时) 帮助学生习得与巩固庞大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 掌握基本的精神分析技术技巧。
一、主题式的教学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从诞生之日起, 时至今日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 由弗洛伊德所创立的驱力论开始, 不断催生与促成新的理论学派, 其思想体系得到了丰富化发展。概括来说, 除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外, 还包括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派、自体心理学派等重要分支[2], 这些分支当中又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与分化, 它们都极大地补充了弗洛伊德对人类潜意识心理的解释。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 不可能将精神分析的全部精华进行透彻阐述, 因而在内容的编排上应该有所取舍。其依据在于精神分析的时间发展轴线、精神分析各学派中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的密切程度, 以及理论的繁易程度。也就是说, 课程内容的编排应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神分析发展的时间线索与自己生活的经验与背景密切相关, 并且理解起来不会特别费力, 即使不需要查阅太多课外资料也能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 以主题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非常适合, 使得课程的进行与完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前述要求, 实现自我分析的保证。
在多年的教学中, 依据历届学生的学习情况, 精神分析课程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六大部分, 精神分析的历史发展、人生全程的发展动力、地志学与结构学范畴、防御机制、自恋与人际关系、梦的解析。这些主题涵盖了精神分析领域内各派的理论观点, 并且前后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除第一主题外均十分适合自我分析任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做到边学习边应用, 通过自我分析能够更深刻和更直接地获得理论与技术的要旨。
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学习是通过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 因此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3]。体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创造情境和机会, 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它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4], 这与精神分析的要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有很多[5], 其中, 案例法与自我分析训练是精神分析课程实现体验式教学目的的两种主要方法。在各个主题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进行理论阐述, 同时辅之以丰富的案例, 为学生自我分析提供范式;继而, 与理论知识点相匹配, 教师介绍和讲解重要的分析技术与技巧, 随后即进行自我分析的训练, 要求学生使用这些理论与技术要点对个体内在相关部分进行剖析。在体验的环节, 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自我分析状况进行即时督导, 同时遵从自愿原则, 公开点评或者个体点评, 及时帮助学生巩固理论与技术的习得水平。
案例教学是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精神分析课程当中既使用临床案例, 也使用文本案例, 取材十分广泛, 如鼠人、杜拉、安娜·O、狼人等经典案例;经典文学作品如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莎士比亚戏剧 (《麦克白》、《李尔王》、《俄狄浦斯王》等) 、外国文学名著 (如《人性的枷锁》、《巴黎圣母院》、《飘》等) 中的人物;经典与流行的影视作品, 如《太阳的女人》、《别对我说谎》、《樱桃的滋味》、《弗里达》、《第六感》等;以及一些流行现象, 如娱乐节目“非诚勿扰”所展示的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与价值观, 等等。另外, 教师个人的临床案例也可运用于精神分析教学, 但要遵从保密原则, 即在使用之前, 一定要先征得案主同意。
自我分析法是精神分析课程的特有方法, 在创建上结合了角色扮演、临床体验等体验教学方法, 其技术主要有轴线法、结构法、构念法、唤起法, 等等。轴线法, 如在“人生全程的动力观”的主题教学中, 要求学生依据标志点将个人内在情感发展进行定位, 并围绕位点进行拓展性描述, 整理自己内在情感经验, 获得自我成长。结构法, 如在“地志学与结构学”主题中, 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的结构图, 并进行分析佐证, 从而达到对自己内在人格结构概况的了解。构念法, 如个人构念系统的测试等, 帮助学生获得客观的自我认知, 认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唤起法主要应用于情绪的唤起体验, 如在防御主题当中, 教师设计并展现一个场景, 如纸团试验, 唤起学生的阻抗与防御体验, 随后展开防御的讲解, 并要求学生作自我分析。
三、临床式的课堂管理态度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成分[6], 不仅用来控制、减少学生不当行为, 而且还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建支持性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爱、尊重、归属 (于学校) 的需求的回应[7]。在精神分析课程上, 考虑到精神分析本身对于人类行为背后潜在意义的探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临床态度的渗透, 这体现了教师统合内在角色的要求[8]。
临床式课堂管理主要体现为以共情的态度、抱持的接纳所创建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 同时细心地倾听、澄清与面质、解释等, 临床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课堂管理的效果, 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于其理解自我、了解个人内在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临床式课堂管理使学生可以“亲见”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使用, 直观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些都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课堂管理的范围涉及学生的诸多行为, 他们既是课堂管理的对象, 又是课堂管理的主体。共情的态度涉及对学生课堂行为背后潜在意识的深层次理解, 如迟到, 教师探究的是迟到背后传达的动力意义, 并鼓励学生个人展开对迟到行为的分析解释, 或鼓励展开课堂讨论;抱持的接纳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不理想行为进行包容, 通过非语言线索传达出关注而非批评的情感态度;倾听、澄清、面质、解释等技术可用于课堂提问、师生互动等环节当中, 如教师在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耐心、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的澄清与面质、对学生提问的问题进行点悟式的解释, 等等, 均可促进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探索努力, 促进内在的成长成熟。
四、自我分析报告式的考核形式
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意义重大, 其作用不仅在于检验教与学的效果, 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促进知识的储备与转化,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及教学效果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有考试与考查形式两种, 考试还可分为纸笔测试与口试, 其中以纸笔测试为主, 它又可分为开卷与闭卷两种形式, 多以测验项目构成。考查方式在大学教学中主要为写论文、设计报告等形式。
精神分析课程的考核突破以往模式, 以自我分析为基本轴向, 要求学生依据课程设置的五个主题, 对个人内在动力成分作以细致分析。即要求学生首先将自己视为一个长期案例, 依据所学的理论与技术, 对个人动力成长史、内在人格、防御行为、潜意识冲突、自我悦纳与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 增强自我心理发展的信心, 促进内在动力、自体意识、社会化三个方面的成熟。
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面对自身, 不需使用参考资料, 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来源。另一方面, 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依据的是课堂所讲的理论与演练的技术, 因而保证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积极投入, 促进了课堂管理;再者, 自我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对各个教学主题展开分析, 因而考核全面, 可以衡量每个主题的教与学的效果。
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学生对所学主题掌握的准确程度、理解问题的深度、分析的准确性等, 其它标准主要指语言的流畅性、内容的完整性、表达的清晰性等方面。在课程教学的最初, 学生不免对这种不熟悉的考核形式有所担心, 但到提交报告之时, 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 他们能够努力和勇敢地面对个人内在, 在报告中或口头交流中都表达出对此门课程的认可, 以及对自我分析式体验教学效果的肯定。
五、结语
精神分析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灵魂深处隐藏的力量的探索;精神分析的目标在于发现生命早期的历史真相, 揭示因果关系, 从而解放个体内心的枷锁, 以获得新的成长。然而, 精神分析之难———对于其主体与对象而言———意味着在其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劫数”, 无论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临床者, 或是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艺术家与文学家, 掌握精神分析的唯一途径是“体验”, 也就是说, 首先要成为精神分析的对象;而对于一门课程而言, 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即成了了解与掌握精神分析思想精髓的不二选择, 而自我分析则是这个模式的核心所在。
在精神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模式, 贯穿自我分析于始终, 要求教师能够将督导、分析师与教师两者的角色恰当融合:既要教会学生理论与方法的学习, 又要做到指导的恰当, 给学生以一定的心理空间能容纳自我分析的内容, 同时还要能有理智与情感的距离, 作为“第三只眼”观察在师生互动中发生的精神分析现象, 能够做到恰当的节制, 指导另两个角色之间较好地平衡, 以促进学生理论与情感两方面的成长成熟。明知困难但坚持, 这就是精神分析的态度, 也是追求真理的态度。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和知识的统一, 希腊语中的美德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他的真正潜能, 而知识指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括人对自身的知识, 也包括对人所处情境的知识[9], 而这两者恰恰是精神分析所要成就的。精神分析为人们认识自己及其情境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 其技术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实现潜能。精神分析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这个哲学契机,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下, 自我分析是大学生开启内在心理世界的钥匙。随着对内在世界的探索的深入, 年轻的一代将卸除异己的包袱, 发掘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 在完善自我的同时, 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 (第五卷) [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4:295.
[2]Bateman, A.W.&Holmes, J.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Routledge, 1995.15.
[3]Loo, R.Kolb’s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Istherealinkage?[J].EducationalPsychology, 2004.24, (1) :99-108.
[4]张海英.关于体检式教学基本原则的探讨[J].文教资料, 2009.32, 141-142.
[5]Sadler-Smith, E., &Smith, P.J.Strategies for accom-modatingindividuals’stylesandpreferencesinflexiblelearn-ing programm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4.35, (4) :395-412.
[6]Brophy, J.History of research on classroom manage-ment.In C.M.Evertson&C.S.Weinstein (Eds.) , Handbook ofClassroom Management:Research, Practice, and Contempo-raryIssues[M].NewJork: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2006:17-43.
[7]Nie.A, Shun.B.Complementary roles of care and be-havioral control in classroom management: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9, (34) :185-194.
[8]Theodosius, C.Recovering emotion from its manage-ment[J].Sociology, 2006, 40 (5) :893-910.
[9]G.希尔贝克, N.伊耶.西方哲学史[M].童世俊, 郁振华, 刘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42-43.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2
堂中的应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却“肢解”了作为活生生的“人”存在着的学生,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注,遗弃了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整体关照,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缺乏活力、灰色单调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受教材、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表现的尤为明显。究其根源,是未能真正认识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需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闪耀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要求由过去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段练、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高中思政课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一、应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所应遵循的原则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最有效的,它的应用要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一)和谐互动,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西方谚语云: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牛喝水。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互动。因此,把师生互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 学方向,这是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
(二)真切体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切深刻体验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体验才能深刻领会知识,才能内化,产生情意变化,形成多种能力。这就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受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考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切实地去操作,在操作中使他们产生真切体验。
(三)合作探究。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探究可以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合作进行,中学生更提倡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差。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过程,而且是探索社会和人类奥秘的过程。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宜采取“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结合,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课中,“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是在理论与现实矛盾形成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
二、应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所采取的策略
(一)预设教学文本,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教师预设文本导读路径和切入点。教师应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的联系和融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对教材再加工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文本,形成独特的教学视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索教学思路,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对学生的引导。理出导读的切入点、连接点、困惑点。这样就使教材成为学生认知的支撑,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
要强调的是必须正确把握预设文本与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师向学生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依据教材、课程标准、社会背景、学生认知水平,确保预设文本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如对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介绍了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险状况,引导学生选择和处理相关信息。通过讨论预设的情景问题,加深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意义的认识,保证了教学三维目标的动态生成。
(二)合作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深化。
1.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艰苦思维的愉悦。学生认识兴趣的形成有多种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心理力量和教材的相关度。对学生发展最优的相关度是教学条件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开动起来,并把它导向一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并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替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同学们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走下讲台与教师磋商。这样老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形成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学习气氛。
3.积极对话,走向教学关系的和谐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示弱”,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介入,师生展开积极对话,在反复探讨中达成正确共识。对话中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师生的对话过程既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话和师生相互影响,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
(2)激励学生质疑,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为此还须提倡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社会对话(通过预设文本),教师要激励学生质疑,合理引领,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对话中各自的主体地位平等,促成了教学关系的高度和谐。
三、应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多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间流程,我们拟将课堂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设置问题情景
教师上课时,首先运用多种方法,设置生动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要把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学生学习能否保持在最佳状态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情景化。因此,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注重教学 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情景化,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其基本方法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即以言诱景、以形设景、以情激景、以理育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他们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动因和条件。
(二)引导信息加工
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或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分析、概括,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学会学习。把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置于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积极适应、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潜在能力。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渡到信息收集的帮助者、信息加工的引导者,进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使教与学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需要在哪些地方着重引导呢?我们认为教师的引导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引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处,引在学生忽略而与教材重点、难点关系紧密处;教师的引导还须把握好“度”,防止回到原来的知识直接传授的老路上去。
(三)设计实践活动
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一些随堂(或课后)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迁移,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生活是现实的,又是具体的,学生是要真正融入社会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既在课内,又在课后。如在学习了“金融活动与金融意识”中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知识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家庭收入状况和成员状况的情境,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投资理财方案。课后再让学生学习投资理财方面的相关书籍,拓展知识,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制定“家庭理财方案”。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上述课堂教学流程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值得指出的是,三段流程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时间为序的三个阶段,它们 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而常常是相互渗透的,教师可以而且应当依据不同情况加以变化,灵活运用。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对它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其结构模式和方法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45-02
所谓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论对策系统,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应着重传授“操作性学问”,培养学生“制作的智慧”,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积极探索和建构实践教学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为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欠缺。目前,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出于实验设备、师资、授课学时等原因的考虑,对实验或者实习课程的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很多的情况下,实践环节都是老师做,学生看,或者学生仅仅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让实践环节变成一种形式。学生在实验或者实习过程中收获不大,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主观的认为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辅助部分,在思想上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学校,尽管学校认识到实践环节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基于现实考虑,没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制定相关的实践制度文件,师资制度、实习基地等,使得实践教学滞后严重。
3.对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而当前的實验或者实习环节的考核方面,过于松懈,没有清晰的评价体系,学生普遍采用一种蒙混过关的方式,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或者共用他人的设计方案,等等问题。
三、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验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改革,要实行“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所有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这种“体验式实践教学”都是应该具备的,这种素质集中体现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一定的创新性,搭建新的工程教育平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构建“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习及实训基地建设、健全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将实践内容、设备、教师等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各方面的不同任务或者制度,并且使各方面的的任务具体化,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能从长远的、整体的、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将知识点融于实验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改变为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契合。使学习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体现更多的创新性。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更加明确,工学结合,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直接,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让学习内容和授课内容更加贴近市场。
2.加强实习及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等形式,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搞好实验室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3.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实践教学的管理同课堂教学的管理一样,也应该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与配套措施。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的建设。规范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如:实践课堂教学、实训、实践课程考核、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都制定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管理,规范运行。
4.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要求老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让教师走出去,定期去企业培训、实习、挂职锻炼,不断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要引进来,引进专门的实践课教学老师,适当聘请企业高级职称人才作为兼职老师参与实践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产,更加贴近社会需要。
总之,实践教学新模式,一定要彻底改变老师做学生看、随意敷衍的现有模式,创设一个自动、创新、轻松的气氛,建立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让学生从单纯性的实验验证、技能模仿向自主动手、独立完成方向转化,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龙忆.高职高专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0,(1).
[2]程昌.《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教论坛,2010,(1):83-84.
[3]李颖.《Java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23.
[4]于新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115-118.
[5]叶宇.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2010,(1).
[6]罗云.高职统计“工学结合”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10,(1).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4
1. 课堂上语言多, 音乐少。
当前中学音乐课堂中, 大多数教师忽略了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中只是重视传授音乐常识, 没有及时演奏音乐给学生辨听。结果, 一节课下来, 或许学生可能指导了一些音乐常识, 但具体这些常识如何运用, 如何创造美妙的音乐却不为学生所知晓。大多数文字的叙述, 使得音乐课堂没有音乐, 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无法得到锻炼。
2.课堂上教师讲得多, 学生参与得少。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自弹自唱或教师弹学生唱, 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 老师分析曲式结构, 学生背诵曲式结构, 经过学生多遍的简单机械性的学唱, 最后达到会唱。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音乐课成了唱歌课, 音乐教学无法达到让学生直接体验音乐情感、体会音乐魅力的效果。
在新课程下, 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核心, 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音乐课堂中, 突出体验的价值和地位, 不但可以深化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 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 让师生间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共建、共享课程和生命意义的目的。改变当前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体验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 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呢?
1.创设音乐课堂的情境,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1)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可以用一些富于情趣、生动形象的语言, 借助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 形象地创设课堂情境, 启迪学生的想象, 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能够通过形、声、光、色的传递,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使学生身临其境,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把教学内容演变成具体的、可感知的情境, 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通过外部刺激,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量,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采用角色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音乐课上, 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 组织学生参与表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而促进对音乐的认知、理解。通过表演, 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丰富学生的多重角色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运用游戏创设情境。喜欢游戏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来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体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创设音乐情境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情境的特征, 挖掘音乐情境的内涵, 探究情境的问题, 从各个方面对情境进行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体验时, 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首先, 要把握好情境中的体验点。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是丰富多彩的, 但实际上符合教学要求和目标的具有体验价值的往往只是一两个点。因此, 教师要努力找到具有体验价值能给学生带来深刻体验的“体验点”, 而不是简单播放课件或者是说教。这样, 才能保证体验的有效性, 才能提高情境利用的效果。其次, 要把握好引导的时机, 由于情境的开放性特征, 使得学生对情境往往有着自己的独特体验, 但有些体验是积极的, 有些体验是消极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体验及时引导, 促进学生的体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 把握好调试引导的力度。教师的引导既要避免空洞乏力, 使学生不得要领、无所适从;也要避免过于直截了当, 甚至包办代替, 把引导变成“指示”或“牵引”。只有引导的力度适当, 才能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 又不至于放任自流。
3. 在一些实践中, 有些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时候, 会进入一些误区
总结这些经验, 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注意: (1) 实施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实践环境。 (2) 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不能凭借一时热情来做。音乐教学的情境和体验应该存在于整个音乐学习过程, 并起着激发、推动、强化、调整学生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作用。 (3) 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音乐情境要便于让学生从音乐情境中感受到所要学习的问题和知识, 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由放任并导致音乐课堂教学的混乱。
四维体验式教学 篇5
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采用“四维体验教学法”培训干部,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体验式课堂教学:培养“善思考”的干部
着眼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使他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基础。在理论武装单元,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项教育、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与严肃换届纪律等课程,丰富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理论武装,增强政治鉴别能力。二是开放式行为训练提高学习主动性。在能力培养和行为训练单元,开设“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管理创新”等课程,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研讨、情景模拟等现代培训方式,调动学员主动性。三是模拟式教学增强培训吸引力。以“我是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为主题,采取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演讲比赛,不仅锻炼了学员的口才,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不同单位、不同岗位所遇难题的复杂性,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式党性锻炼:培养“信得过”的干部
以“三大服务”零距离行动为载体,组织中青班学员实施智力提升行动。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三送”活动,开展退耕还林、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宣传普及1500余人次,并开展法律援助和农业科技培训。实施风貌优化行动。帮助
石板镇梅乐村、高农村编制完善发展规划,开发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为巴福镇石马村建立起农家红色书屋,组织群众学习文化、科技、法律等知识。实施造血富民行动。跟踪调研石马村苦瓜生产和销售状况,邀请辖区超市、商家参观考察,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提供支持,促成合作。对石板镇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电脑、烹饪、缝纫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体验式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靠得住”的干部
组织开展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干部理想信念。组织学员与红军后代进行互动教学,聆听先烈英雄故事,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引发学员深入思考,开展现场教学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体验式顶岗锻炼:培养“有本事”的干部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德育课程 教学模式 创新
为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承教学“尊重个性,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思想,我们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尝试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导理念,构建“经历与体验——观察与思考——探究与归纳——生成与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循环”包含四个环节,即⑴具体体验;⑵观察、反思;⑶形成抽象的概念;⑷在新情境中检验。这四个环节分别代表了4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亦即感知学习、反思性学习、理论学习和实验;把这四种学习方式统一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学习最佳效果。
本模式旨在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任务是努力营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师生共享课堂学习的快乐。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经历与体验——观察与思考——生成与归纳——检验与感悟”四个环节层层推进,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不断学有所获。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涵盖以下几个环节:
步 骤 学习/教学策略实例
经历与体验 角色模拟、案例学习、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演示
观察与探究 小组观察、探究活动、集体讨论
生成与归纳 学习内容的生成和分享、传递和归纳
积极的试验(检验与感悟) 工作学习体验与感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一、“经历与体验”环节
这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根据活动情境的体验,获得知识并产生相应的感悟,受到情境的影响并对情境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某一框时,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经历体验”某框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学习,如讲解介绍、做实验、角色扮演等。比如根据《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的课程内容,我们设置“交往的秘密”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和自己最喜欢交往的人和最讨厌交往的人分别相处五分钟,说出或者写出与他们相处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和感同身受的体验,才有兴趣去学习这个主题,才会主动地思考观察,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积极的准备。
二、“观察与思考”环节
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描述自己的体验活动,对自己的体验进行分析、反思,明确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情境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多种活动情景,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法,可用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充分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的主要活动是:1.看和想(发现学习材料中有什么,思考其中的为什么,我该怎么做)。2.写和说(整理自己的看法,积极发言,与同学老师探讨)。3.答和问(回答课内有关试题,质疑课本、老师、同学的观点或提出新问题)。
教师的主要活动是:1.适时引导探究进程。2.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发表见解。3.鼓励、肯定、评价学生表现。比如:“交往的秘密”课堂体验活动中,根据学生前面的人际交往体验,观察思考并讨论为何有的人是大家喜欢交往的人,而有的人却是大家“敬而远之”的人,人际交往的秘密在哪里等等。又如“矛盾推动人生发展”这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活动情景让学生探究:以“成长的烦恼”为情境,①李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怎么解决这个烦恼呢?②当其他同学怂恿李同学去网吧玩游戏时?该怎么办?③网络游戏有哪些利和弊?学习和游戏该如何取舍呢?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并发表观点,甚至展开辩论,提出质疑,同时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同学探究,解决身边实际问题。
三、“生成与归纳”环节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对自己的经历的回顾和反思,试图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自己发现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因果解释,并对知识的生成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形成抽象的理论。
这一环节,学生主要活动是:1.归纳学习要点,反思学习体会,总结学习收获;2.记下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精彩亮点;3.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训练,巩固生成。
教师的主要活动是:1.补充完善学生归纳的观点;2.提醒学生捕捉新信息新问题(即课堂中的亮点);3.拓展延伸,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比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会合理消费”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派各小组发言人归纳“消费小贴士”,及时记下各组发言的精彩观点。再由科代表收集各组观点组成“消费宝典”,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巩固生成。
四、“检验与感悟”环节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情境中对自己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实际检验自己的理论的合理性、可靠性。如果自己的理论得到检验,学习过程可能暂时告一段落,学习者把自己的理论发现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应用。
这一环节,学生主要活动是:1.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检查是否对自己有帮助;2.整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形成并指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3.在实践检验中重新发现问题与矛盾,进入下一个学习的循环。
教师的主要活动是:1.引导学生将正确的知识学以致用;2.启发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其他的学习和领域中去,举一反三;3.对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与矛盾进行梳理与准备。
如在“交往的秘密”课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际交往秘密进行检验,是否适用,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并形成和升华自己的人生感悟。再如“学会合理消费”的课后,布置学生收集父母及身边的人的有关消费经验在班上交流,自己组织一次消费实践演练,感受如何做到合理消费,做到学以致用。
五、收获与总结
体验、探究、生成、检验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是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也是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表现形式,“体验”是前提,“探究”是关键,“生成”是目的,检验是升华,“体验学习”的课堂模式最大的亮点是能给学生提供合脚的“鞋”,以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的释放,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给学生提供合脚的“鞋”。“鞋”不能太小,太小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释放和发展;“鞋”也不能太大,太大会使学生感到探究的问题过于笼统,陷于迷茫,失去学习探究的方向,同时也失去了兴趣和动力。教师设计的课堂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究问题,同时课堂气氛又能允许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总之,只要我们恰到好处地运用“体验式的学习”理念,尽量在笼统与直白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勇于实践,不断完善,德育课同样精彩。
【参考文献】
[1]张英.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1(16).
[2]斯砚斐,提高中职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机械职业教育,2009(11).
[3]冯戈.试论快乐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
[4]熊川武,江铃.理解教育论[M].北就: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1).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7
一、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及其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教育技术本身的革新也不断深入, 很多新的教育技术方法不断开发使用, 体验式虚拟实验 (Experienced Virtual Lab, EVL) 就是其中之一, 它主要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体验实验过程, 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较新的改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被应用到教学中。给传统的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形式, 降低了教学成本等多方面的作用。
1.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给传统的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更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原因提高教学质量已经很难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引入可以开设传统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缺乏或有危险性而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 因为在虚拟实验教学过程中扮演真实实验仪器角色的是虚拟实验对象, 对象具有开发的随意性, 因此大大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方便程度, 让学生以间接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 深化学生的认知层次, 再现实际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难以体验到的认知感受,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感性学习材料,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难点。[1]
2.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实体创新实验室建设, 需要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 要能跟上当前技术的发展, 而这些设备都比较昂贵, 一般高校经济实力不够, 这样就缺乏学生创新的物质基础, 学生脑海中的设想无法外显, 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也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 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假设模型进行模拟, 通过虚拟系统可以尝试, 测验自己假设的条件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 验证自己的设想,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敢于突破的胆识。扩大自己的想象空间, 学会并重视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从而产生新的成果甚至重新构建知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3.降低传统实验的危险性和实验教学成本
以往对于危险的或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实验, 学生无法直接参与, 而采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实验, 则允许学生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或有危害性的实验, 体验不一样的感受。虚拟实验教学, 学校可以减少真实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 降低实验教学成本;虚拟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原材料可以自动复原、无限使用, 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资源成本。同时, 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可以将实验搬进教室, 结合理论课在讲台上演示, 从而解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问题, 及时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体验式虚拟实验系统构建的技术要求
构建实验虚拟系统有多种方法, 用技术实现教育功能, 虚拟实验教学具有虚拟对象与真实实验仪器特性一致, 实验过程交互性强、即时反馈操作结果, 同时允许多人协作实验, 因此构建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技术层面要符合以下两点要求:
1.模拟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逻辑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按照人的一般思维方式建立模型, 以便人们自然地认识真实世界中的事物, 寻求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这种方法模拟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较高层次的逻辑思维过程, 即对事物的分类、认知和管理。虚拟实验的过程具有灵活性、可理解性、重复性、扩充性和模块化, 而这些需求面向对象技术可以实现, 通过面向对象技术, 可以将客观世界直接映射到面向对象空间, 把实验过程中涉猎的事物抽象成对象, 建立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来进行系统开发。将实验过程分解成具体的动作, 并与键盘的操控和鼠标的拖曳、点击等动作构成映射。能够对虚拟对象进行平移、旋转、颜色和透明度调整等操作。因此面向对象技术就成为构建虚拟实验系统的关键技术。
2.支持学生协同合作学习
体验式虚拟实验的过程, 就是学生在高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完成和现实实验一样甚至现实实验中无法完成的实验项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有许多实验项目需要多个学生, 协同才能完成, 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实验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 所以在体验式虚拟实验系统设计中要用技术实现学习、教育的功能, 使虚拟实验系统达到与真实实验相近和等同的效果。提高虚拟环境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效率, 实现多用户的并发协同操作, 而且操作后立即看到操作产生的结果是支持学生协同合作学习的核心, 因此对实验元件、实验环境和实验现象的模拟要具有易修改、可移植、安全稳定及可兼容的特性。将多个技术相融合开发, 优势互补对虚拟实验及时强化无疑是技术保障。
3.高效率的实时处理动态数据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涉及的实验预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查看、分析意义构建等环节的数据, 这些数据随着实验类型、性质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实验过程的体验感受不同而随时变化, 是动态的数据, 而且处理要及时。因此虚拟实验系统在技术层面要解决大量数据的存储、计算等信息处理的速度与效率。
4.虚实结合的交互技术
体验式虚拟实验过程中实验的每一个步骤细节都是学生和虚拟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交互性很强, 所以在体验式虚拟实验的交互中将光电显示技术、多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图形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与用户周围的真实场景相融合, 使用户从感官效果上确信虚拟环境是其周围真实场景的组成部分, 真正体验学习过程。
三、体验式虚拟实验系统的构建过程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通过体验获得的知识是最牢固的也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验式虚拟实验由学生操作虚拟实验对象的体验过程和对实验过程进行回忆反思形成意义建构两个阶段。前者是学生和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与情景的相互作用, 学生可以获得具体的感受, 并根据各自先前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会话进一步对实验内容的认识并形成与客观现实一致的意义建构。
在体验式虚拟实验一开始学生就与计算机模拟的交互式三维空间环境接触, 进行人机互动。通过学生与仿真环境的相互作用, 借助人对所接触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帮助启发学生的思维, 以获取实验内容的知识和逻辑关系,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虚拟实验教学是借鉴真实实验的一般过程、方法基础上的情景模拟, 它具有类真实实验教学的环节和步骤, 具体包括:
1.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人机交互界面
(1) 界面要求。
虚拟实验系统不等同于真实的实验室环境, 虚拟实验进行的过程始终是以人机交互为基础的, 实验伊始, 学生就和计算机接触, 通过输入输出设备对虚拟对象进行可视化操作, 展开人机交互交流。因此, 人机互动界面要简洁方便、易于操作, 逼近物理原型的人机界面是虚拟实验系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虚拟实验的界面既要使实验者感觉到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 又要体会到发现实验问题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案过程的成就感。[2] 使学生感觉友好地、自然地进入体验过程。
(2) 技术实现。
Quest3D虚拟现实平台可以将各种媒体元素或媒体内容集成, 并通过搭积木的方式, 将各种媒体元素联系结合做成一个交互的内容展示平台。该平台可修改虚拟对象的属性并且可以跟常用的许多VR硬件做结合, 而不用重新编写对应的程式, 为虚拟环境模拟提供技术支持。VRML也可建立3D多媒体实现实验建模, 动态修改视听觉对象。VRML还可实现传感器节点类型, 它们能够决策学生和虚拟环境的交互。
2.模拟环境——设疑设问
(1) 构建适合的虚拟环境。
首先在虚拟环境中呈现类现实的实验项目, 明确实验项目的详细内容, 同时提供相关的仪器设备。实验辅导员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等初始水平, 模拟适合的实验情景, 设疑设问给学生以任务驱动,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的实验目标, 让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 通过亲身操作实验, 体验知识的形成、包括自己已经掌握的熟知, 也要随着实验的进展进行意义建构, 知识结构重组, 获得问题解决的途径, 感受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
在虚拟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容易联想到的缺省、留白、好奇之处, 让学生推断补充出来, 引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进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虚拟实验系统依据高仿真的模拟可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的体验更加丰富, 并通过记录、监控实验开展的进程, 诊断学生学习的状态, 并及时地给予指导性建议和诊断评价。让学生的疑问随着实验的深入而得到解决, 或者意识到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实验。
(2) 设置实验中用到的仪器设备。
当用户选择了某个具体的实验项目后, 先利用系统提供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预习,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预习的要求, 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详细地选择、组装、组合完成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 并设置实验仪器即虚拟对象的各种属性, 使实验仪器的工作状态满足实验的要求。[3]
(3) 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在虚拟实验过程中, 有些实验不是现实中轻易能做的, 所以学生缺乏防范意识和体验感受, 实验过程中难免有盲目性, 因此, 在虚拟环境中准备实验时要和现实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现实中有危险的实验项目, 让学生预见实验的要害, 然后展开实验, 提高学生在现实中对危险实验的警惕性和安全意识。
3.参与、体验实验过程——实现问题解决
(1) 在体验中展开实验。
选择实验项目、设置好实验仪器的各种属性, 然后开始实验。学生在虚拟环境中, 不断与环境发生交互和相互作用, 通过操作、亲历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现象, 采集处理实验数据, 验证实验假设, 提高对反馈的反应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 进一步对实验的因果关系进行理性思辨。
(2) 调动学生实验兴趣和探究精神。
实验中利用提示帮助或小游戏等方式鼓励学生继续实验的信心, 促使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依托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用自己的语言明确地表述实验过程, 并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编码实验结果, 以达到体验问题解决的实验目标。
(3) 通过体验实验深化知识。
在体验尝试和验证的过程中实现问题解决的目的, 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平衡, 重新组合知识结构, 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知识量加大, 形成更高层次的、有序的、新的知识体系。
4.反思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体验式虚拟实验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体验过程, 实验中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知识, 并发展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分析、总结和反思虚拟实验的进程、叙述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和反应, 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努力缩短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 与学习伙伴共同进步。
反思实验过程时把虚拟情境与真实世界相比较, 把虚拟实验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使得在虚拟情境中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有效地迁移于实际情境中, 努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步骤、有计划地处理实际问题。[4]
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作为现实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 真正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意义的建构, 对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本文从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功能要求、构建原则、技术要求和构建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基本功能, 提出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探讨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构建的技术, 设计规划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过程, 认为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可对学生提供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 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学习只有体验才能完成, 同时可以替代现实实验教学的部分内容, 弥补现实实验教学的不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教育技术的推陈出新, 体验式虚拟实验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现实成为可能。我们从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功能要求、构建原则、技术要求和构建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基本功能, 提出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探讨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构建的技术要求, 设计规划了体验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过程, 对真实实验予以最优化和补充完善。
关键词:体验,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黄锦敬.略论虚拟实验的模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1) :15.
[2]刘伟.PROTEUS在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陈劲松.虚拟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 2010 (3) :10.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模式
引言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历史与社会》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 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优先考虑的目标。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感情融入, 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民族精神的提升。美国教育理论家布朗等人认为, 在非概念水平上, 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 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悟上。因此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既是体现课程性质的较佳途径, 真正体现本学科“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又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获取知识, 陶冶性情, 发展完善人格。
而综观目前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现状, 尽管经过了多次的教改实验, 但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习惯于采用“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学生听, 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 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也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道路背道而驰。为改变这种状况, 国内外不少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本人在实践了多年的新课程后, 就如何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在目前的课标与教材之下, 有些课型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颇有成效。
1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因此我们认为“体验”就是借助过去的经历, 运用直觉, 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可作这样的理解:由教师创设一定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由此开始产生听讲的兴趣, 想说的欲望、合作探究的心情, 为体验教材打下基础。然后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小组探究, 使学生由接受间接知识的过程转变为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或理解知识的过程, 并使学生有所体验, 有所领悟。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导行的相互促进。
体验式教学有明显的过程, 体验是这一过程的开端, 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通过体验引起个性的感悟、反思, 同时促进着个体的发展, 而发展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因而体验式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实施体验式教学中, 要动员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 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掌握和形成, 而一旦掌握和形成, 就很难忘记, 尤其是在情感上的体验, 有时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2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2.1 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 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 情感活动会促进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的动机, 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体验, 有所感悟, 首先要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情境创设是体验式教学的桥梁, 教师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依据课标与教材创设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环境与条件, 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
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创设不同情境:a.直观情境。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 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 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 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 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 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对情境提出看法, 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b.问题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 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教材内涵, 结合学生思维水平, 结合学生个性, 精心设疑让学生来发现问题, 进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 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得出相应的教学效果。c.竞争情境。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 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争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和组织展开竞争, 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亲身去体验, 自主地去探究教材的知识点。d.动手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探讨, 思考具体操作的活动, 让每个学生去思考、去亲身体验, 让他们在其中受到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喜悦。
2.2 协作学习, 尝试体验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 再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任务或主题通过深入阅读, 在课上提出疑问, 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 由学生在课上共同协作探讨。这个过程十分重要, 没有协作就没有体验。协作可分为自我协作和相互协作。自我协作使指学生自己与自己商量、争辩、自己协调自己, 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 一个人一生中获得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主学习获得的, 有些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白的, 教师没必要花时间去讲解, 压制学生自悟潜能的发挥。但要加以适当引导, 以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发表即兴小演讲等活动。这些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思考, 设计思路, 把静态知识动态化。这一过程是认识主体对知识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是知识的外化过程, 也是学生独立尝试体验知识体系的过程。
相互协作又可分为师生协作和生生协作。协作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很少有协作的机会, 协作的意识和动机十分淡薄。在体验式学习中, 学生的合作讨论是体现协作的重要形式, 根据不同的情境, 教材的不同特点, 组织不同形式的讨论。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自身不断进行自我批判, 自我矫正, 在思维场、合作场、情意场的作用下, 以愉快的心态, 积极的思维, 逐步趋向成功, 以达到其他活动所不可代替的效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人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许多问题的解决几乎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 必须依靠团体的协作和大家的智慧, 尤其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 今后必然需要更多的智力群体的合作来解决问题。
但小组合作是把“双刃剑”, 在现实中有不少小组合作活动失控的现象。表面上沸沸扬扬, 而没有实质性的活动, 总会讲一些无关的话题。为此我采取:a.任务定向。活动前, 让每个学生明确任务, 以任务驱动学生朝着既定目标进行, 力求每一个成员都能真正地进入活动。b.时间定量。对合作所需要时间预估,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c.骨干定位。一般情况下, 每小组都确定一位具有合作精神、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 作为中坚力量, 以便有效地组织活动。
2.3 感悟内化, 回归生活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还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 非常重视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我把感悟内化, 回归生活确定为体验式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 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并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乃至人格的发展。情感体验是感悟内化的关键。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了情感的投入, 就会对知识内在蕴含的生活也会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感悟, 逐渐提高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内化不应指局限在课内进行, 更应让学生带着激情, 带着悬念走向课外, 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9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促使我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人与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也逐渐增多。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实用的信息载体, 地位越来越重要。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 必须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进行学习研究, 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萨皮尔, 1921) 。因此, 语言的学习既要注重“语言系统本身的学习, 也要包含对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的获取” (吴芳、刘泽群, 2014)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中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所以,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 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 进而提高其职业综合素质。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近几年, 酒店行业受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影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因此, 对能够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要求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 目前的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 过多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目的语及母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割裂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以致学生不了解文化差异, 在交际中频繁出现英语运用不得当的现象。因此, 我们要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构建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针对目的语和母语的文化素质及职业综合素质。
2 文化体验式教学
文化体验式教学是体验式教学与文化教学强有力的结合。体验式教学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 教师Kurt Hahn为了让教育更丰富、更深刻, 提出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直接认识、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当下被教导的知识和能力,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全然投入。这一教育理念在二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也对语言文化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提出了体验循环模式和体验学习过程的理论, 对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核心地位。国内的学者更加注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并研究出了文化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即学生在英语 (包括酒店专业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 的学习中, 通过参与和经历来察觉整个学习过程, 反思和体悟学习过程, 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形成全然投入的学习模式。
文化体验式教学是指以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学习为重点, 以情景体验为重要学习途径,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语言知识的获得与“语言的使用规则”, 即文化知识的获得并行, 实现学习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并举的学习模式。文化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是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酒店各项服务的真实情景中进行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获得, 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感觉, 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获取的知识进行理解、反思、记忆和建构, 实现高职酒店专业英语的优势教学效果。
3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措施
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为构建目标, 注重目的语和母语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要素的共同培养, 实现学生在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和整体的构建。
(1) 跨文化知识构建措施
在知识培养方面, 既要丰富学生的酒店专业英语基础知识 (如单词、句法和篇章等) , 也要让学生学习酒店服务中相关的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知识 (如文化禁忌、不同的社交礼仪和餐桌礼仪等) , 并积极进行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学习, 从而有效地实现在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斡旋。
第一, 注重酒店专业英语学习中涉及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同步讲解, 让学生体会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 更是了解不同文化知识、为己所用的桥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注重收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目的语文化知识, 加强学生对西方国家社会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风俗习惯等的掌握。在讲授《康乐和酒吧情景会话 (英语) 》课程时, 在chatting学习情境中, 教师主动讲解与外国人交谈时的禁忌话题, 帮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聊天习俗。同时, 教师还应注重查找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加强学生对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的掌握。在《餐饮情景会话 (英语) 》课程中会涉及外国客人较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 教师运用英语为学生介绍相关的风俗习惯及禁忌等。如, 在介绍中秋节时, 为学生讲解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并学习英语表达, 帮助学生主动结合chatting的学习情景积极建构中西方文化中不同聊天话题的选择, 形成知识体系, 使学生既可以做到注意外国人的聊天禁忌又可以通过介绍母语文化知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第二,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禁忌时, 教师也会选取风俗习惯较相似的西方节日进行对比学习。例如, 在学生对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引入西方节日——感恩节的学习。在讲解的同时,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节日的相似之处, 如都是为了庆祝丰收等;同时, 也列出两个节日不同的渊源和习俗进行对比学习, 帮助学生建构中西文化中相似点和不同点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能够兼容目的语和母语两种文化知识, 达到兼收并蓄的学习效果。在跨文化交际的情景中, 能够有效地实现双向交流。
从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同步讲解到文化知识的对比学习, 体现了文化体验式教学渐进性学习原则——跨文化知识的讲解步入到知识的对比使教学内容的难度逐步增加, 这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跨文化知识到主动反思文化差异再到积极建构不同文化知识体系, 这就不只是关注“语言的外壳”, 而是进入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深层次学习阶段。
(2) 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措施
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即“培养学生根据交际任务、交际环境、交际对象和交际内容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和言语行为顺利完成同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的任务 (陈申, 2001) 。”其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文化体验式教学的重点, 教师通过文化情景的创建和情景体验帮助学生构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来自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 体现了文化体验式教学的文化情景真实性原则和合作学习原则。
第一, 注重学生自主完成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介绍, 巩固已学的文化知识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创设教学活动所需的文化情景, 为学生自主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介绍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例如, 在讲授《餐饮情景会话 (英语) 》时, 在“西餐”和“中餐”的学习情景中, 让学生自主完成“西餐就餐礼节”和“中餐就餐礼仪”的口语展示。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 完成PPT的制作并进行展示。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学习体验中提升了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 注重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文化内容和语言情景中进行体验学习。教师针对酒店服务情景的学习任务创设相应的文化情景, 让学生体验交际情景的不同要求和身临其境的学习感觉。在情景演练的过程中,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和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灌输小组合作的理念,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各自承担自己负责的任务, 在特定的语言文化场景中自主完成情景对话的编写并进行演练。例如, 在“如何为外国客人提供西餐服务”“如何为外国客人介绍旅游景点”的情景中, 学生主动结合西餐就餐礼节和聊天的话题禁忌等文化知识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通过实践运用加深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与语言文化情景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产生了学习的意义, 实现了“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协作完成任务”为一体的流程式学习模式, 完成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
(3) 学习态度构建措施
学习态度构建包括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态度, 使学生具备学习母语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其中,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兴趣和意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要使其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和体会, 使其能够具备从不同角度看待文化差异和适当进行交际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阅读资料的阅读指导。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酒店专业英语相关的介绍文化知识的阅读文章, 加强他们对西方国家文化习俗和本民族文化习俗的了解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 在讲授《前台情景会话 (英语) 》时, 教师主动收集相关阅读材料, “如何为外国客人介绍旅游景点”等英语阅读资料 (如介绍国内著名景点的文章, 其中文化背景知识作为阅读的重点) , 让学生自主阅读, 并就相关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学习, 由学生自行进行文化知识的总结和介绍。经过讨论学习, 学生逐渐培养了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兴趣和意识, 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这一学习态度构建措施体现了文化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 职业素养构建措施
职业素养包括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内在素养是职业素养的根基, 由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外在素养是指技能范畴的素养, 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 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中职业素养的构建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 使其能够在真实的服务场景中大方、得体、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处理好自己和服务对象的关系。
充分利用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具备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如上传有关介绍酒店专业英语跨文化知识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以扩大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的途径和扩充知识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开设“企业公益课堂”, 聘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员工为学生做跨文化知识培训讲座, 传授自身学习的经验和工作经验, 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搭建桥梁。
4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学生汲取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 是认识和了解文化知识的一把钥匙。通过构建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 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障碍并增强其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也提高了自身的酒店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现了有效的双向跨文化交际, 也促进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的互动。
5 结语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还要睁眼看世界, 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从中获得启发, 为我所用。”因此, 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以期在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 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酒店专业人才。
摘要:高职酒店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培养适应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人才。因此, 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本文归纳总结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成果, 探讨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措施, 以期丰富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与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0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育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的扮演中。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英语带来的乐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般, 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多种形式, 比如角色演出、辩论活动、情境再现等, 利用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 使得学生能够从亲身体验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措施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向导。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 积极思考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之前,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 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阶段。只有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才能确保接下来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一般可通过以角色表扬、辩论以及影视欣赏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情境。
例如, 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单词时, 教师可通过针对不同的单词演示不同的情境, 如学习单词bird时, 可让学生学习鸟飞来飞去的样子, 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学习单词plane时, 可发一些纸片, 让学生叠纸飞机;在学习pig时, 可让学生模仿猪叫。通过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 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助于促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历体验。通过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 来实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 并利用积极的感知语言魅力传授教材相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亲身体验英语带来的乐趣。
例如, 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Book one Lesson Three Who’s she?”一文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讲全家福带入课堂, 让学生对自己加的全家福中的人物用英语进行逐一介绍。例如, 教师拿着学生李雷的全家福, 指着照片中的一位老爷爷问道“Who is this?”,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This is Li Lei’s grandfather”, 接着指着照片中站在李雷旁边的女孩子问道“Who is the beautiful girl?”学生们能够快速的回答“This is Li Lei’s sister”。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亲身体验运用英语介绍家人的乐趣, 还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加深了对家族中所有人的单词的印象, 如father, mother, sister等。
3.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经过亲身体验后会得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 并及时抓住这些问题, 进行启发性提问, 以激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如果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有必要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的形式或者是答辩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探讨, 最终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引导时要有度, 必须将自主性归还给学生, 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
例如, 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Unit 8《Happy New Year!》一文时, 教师教会了学生运用show me something.这个句型来表达想要某物。接着教师通过提出“大家在过年时想要新年礼物应该怎么向爸爸妈妈要呢”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自己想要的礼物。Lucy说道“I want a Barbie doll。”而Alice说道“我们这节课学到了新句型。可以用show me a Barbiedoll”, 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中, 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1
摘要:如何改变中职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精神缺乏、创业能力低下等现状,激发学生创业学习兴趣,培养创业意识,提升中职生创业能力等是困扰中职创业教育者的难题。本文从职业学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面临的客观形势入手,分析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职业学校改革创业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深入研究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究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效能发挥,从而确立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一定实践指导价值的职业学校体验式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丰富和完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理论。
关键词:体验式;创业教育;职业学校;模式构建;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66-0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成为职业教育的热点。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是职业学校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举措;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创业管理”等课程,但是较为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将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列入必修课的学校还比较少,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大多数学校已将创业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创业教育不能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终极目标,而应站在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度,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将创业信念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去。“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理念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学习研究,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到学校正式的教学体系中,与学科和专业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2011年,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了创业教育研究团队,目前,校内有16位创业培训师,聘请了9位政企专家长期对学生进行创业个性化辅导。学校先后培训10期1000余名在校生,有32家实体单位入驻学校创业园。2014年本学校成功申报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市级部门10万元扶持基金。学校2名教师被聘为淮阴区下岗再就业创业指导专家。
一、构建理论模式
学校创业团队先后以8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立项课题为引领,对创业评价体系构建、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等开展多维角度研究,探索出校本“体验式教学模式”“区校企共建创业基地”“创业模拟实训”“加强创业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独特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一)流程创新,多方合力提升创业品质
第一,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学期开始,一方面进行心理普测,主要掌握学生的耐挫、沟通、协调等创业必备的品质情况;另一方面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模拟实训、第二课堂、校企合作专业实习期间,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服务直至创业成功。
第二,在每一个流程中,都要有相应严格的制度作为保障,保证基地体验式创业教育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一是寻求现有的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支持;二是中职创业教育中某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则和条例;三是国家、地方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
(二)模式创新,多元共建推动创业成效
创业团队注重平台创新,由传统的创业教育理论课堂扩充到模拟实训平台、渗透至第二课堂,延伸至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基地;注重方法创新,由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到注重学生体验、实训、实践;注重评价体系创新,由单一评价到全方位立体式评价。形成适合本校的“基于区校企合作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学校先后与淮安市政府创业办、开发区就业办等政府部门签订双向合作协议、单向援助计划等,贯通学生创业通道,在校内利用校企共建的理实一体化课堂进行创业理念渗透,形成了一批显性的学生创业成效。
创业团队开展研究7年以来,申报了《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浅谈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级创业类型研究课题。针对课题开展的各类研究、论文发表等成果颇丰。
(三)评价创新,指标明确形成科学导向
通过团队努力,创设出适合本校创业教育“基于区校企合作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模拟实训教学模式”。2010年3月课题研究成果为市教育局制定《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提供了科研理论支撑,从创业教育保障、教育基础、教育管理、教育实践、社会影响力等五大维度对学校创业工作进行评价。从学生创业教育创新力、实践力、服务力、认同度以及经济效益五个角度评价学生创业教育效果。
二、开展实践探索
(一)周密计划,分层体验培育创业品质
整体规划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提升培养的体验活动。每项活动,都按活动设计、申请提交、培训实施、反馈回收、总结反思五步操作。在计划安排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开展的“体验式”活动覆盖到全部学生;二是分层实施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按年级、专业每学期实施有针对性的体验项目,循序渐进提升素养;三是主体自我构建原则,各项“体验式”活动均提前制定方案,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实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二)注重体验,模拟实训体悟创业规则
学校于2012年由淮安市创业办牵头,与北京市华普亿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建立了淮安市首家体验式创业基地,开办了淮安市首届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在培训中,重视学生自主演练、角色扮演,在体验中学习创业知识的相关规则。学校畅通学生创业通道,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体验式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三)专业渗透,成长手册记录创业历程
创业团队在创业教育中注重个性化教学,强化创业理念的专业渗透。学校机电、物流等传统强势专业与企业合作,建设5类理实一体化课堂,为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搭建更为优质的平台。团队对有意创业的学生进行全程个性化跟踪服务。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开始,建立创业成长手册,记录学生创业理念、企业见习总结与评价、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参与程度与效果、创业模拟实训成绩与评价、创业计划书制定与孵化、创业项目实践与指导等,构建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教育教学大赛,以赛事促实践、促孵化、促成功,成功孵化学生创业成功项目30余个。王芃同学的创业项目“立通达速递”荣获 “百万助创”项目10万元的创业资助。王芃同学的“淮安通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沈慧敏同学的“手工玫瑰”两个创业项目包揽了淮安市首届“创业实践挑战赛”赛项高职组的一等奖。汤佳老师获省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竞赛项目二等奖。
经过五年的建设,创业团队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业基地、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教育机制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营造了创业教育浓郁氛围,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各项创业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品质,提升了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形成了创业教育工作的新机制,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团队成员担任淮阴区等相关县区创业指导专家,为区域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2016年省职教年会在本校召开,学校创业基地产生良好影响,徐州、宿迁、无锡等兄弟院校先后来校参观学习创业基地运行情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创业团队将进一步推进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活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平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The Mod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Experient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LIU Xiao-wen & HUANG Shao-ji
(Huai'an Senior Vocational & Technical School, Huai'an 223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How to change th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lack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low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s in entrepreneurship learning, cultivate their entrepreneurship consciousness and enhance their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s a difficult project faced b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o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era background and the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voc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reform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in vocational schools. It undertakes in-depth research on curriculum setting, explores the efficienc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so as to establish the experient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with certain practical reference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theory in vocational schools.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2
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中职英语语教师要按照幼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针对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生的智能、学习和个性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的英英语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笔者多年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反馈回来的信息, 英语和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这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就业目标的引领下, 我校幼教专业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动机, 但她们本身基础薄弱, 且英语课时少, 学生上课后的遗忘率高, 使得英语教学效果差。如何提升中职幼师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Tell me , I will forget; show me ,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understand.”这句话的实质是强调体验、实践对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探索, 笔者提出, 以“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通过对幼儿园英语活动的模拟和体验, 构建中职幼师师英语的复习模式, 旨在有效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岗位中运运用英语知识, 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简述
(一) “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学目标, 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的具体情境, 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 并用实践来巩固和和提高, 促进学生将外在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 引领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认知事物,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是一个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新的教学理念。对其影响较深的理论有约翰·杜威 ( John Dewey) 的“做中学” ( Learning by doing) ”、体验式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1.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杜威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他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 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
2.“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是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的起源。20世纪80年代初, 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学习理论:“活动 (体验) ——发表——反思——应用——活动 (体验) ”, 依次循环。它指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将实践和反思相结合, 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的方法。学生依靠自己的自主学习, 将获取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3.人本主义理论。体验式教学与人本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全人”的发展和学习者个人的内心世界, 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 即体验式学习之时。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过程本身, 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
三、“体验式”教学指导下复习模式的构建
在“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笔者根据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其智能、学习和个性特点, 提出在“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导下, 构建中职幼师英语复习模式, 即“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种职业情境、“以任务为基础”营造一种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创设轻松愉快的展示途径、“以学习体验为重心”架设建构知识, 发展能力的平台, 帮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中的成功体验。
“体验式”教学指导下复习模式具体流程见下表:
四、“体验式”教学指导下复习课的具体实施
下面以《中职英语基础模块》 (高等教育出版社) Chapter 2“Food”为例, 来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复习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思路、一般程序和具体实施步骤。复习课所需授课时间为2课时。设计这个环节, 一方面是为了检测巩固学生各个任务卡完成的情况,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活动的准备和展示, 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Chapter 2“Food”一章的复习课设计如下:
五、“体验式”教学指导下复习模式实施的效果与思考
笔者在中职幼师英语教学中实践这种复习模式过程中, 观察到学生的复习效果提高, 学习更主动, 更灵活, 通过任务卡的引领, 通过活动的展示, 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在这种复习模式下, 教师精心设计一个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和活动,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各个复习体验活动, 让学生的复习变得具体、实用且有趣,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 和小组成员团结协作, 力争赢得比赛,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经过两年实践, 英语的复习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氛围沉闷的局面, 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大合唱”, 课堂气氛活跃, 大家围绕着一个个主题热烈地展示、运用英语, 充分展示“体验式”英语教学的优势。学生通过这样的锻炼, 英语运用和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道路, 据笔者了解, 其任教的学生中, 因为英语能力突出而被双语幼儿园、英语早教培训机构聘用。
六、“体验式”教学指导下复习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这种复习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笔者也体会到, 运用这种复习模式时, 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一) 复习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在设计复习任务时, 要避免为了“活动体验”而设计任务。必须依据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立复习任务的目标是要解决教学中的词、句、语法和实际运用等重要问题, 是要指导学生将知识分类、归纳, 利于语言素材的积累。
(二) 复习任务的设计紧扣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幼教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大都为幼儿园, 或少量早教、幼教机构。教师要根据这些职业导向, 创设相关的职业情景,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对“幼儿教师”和“幼儿”的职业角色意识, 有利于模拟幼儿园英语教学和活动的开展, 从而达到复习的教学目标, 锻炼学生的活动组织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 复习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习是知识内化的关键, 是知识输出的关键, 因而在设计复习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综合, 由词及句, 由记忆到语用, 难度适中, 循序渐进的任务和活动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保持。
(四) 复习活动的设计要具体、多样、有趣
针对中职幼教英语所构建的复习模式已相对固定, 如果每次的复习任务和活动都差不多, 学生就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因此, 我们在进行复习活动设计时要做到复习内容具体化, 活动形式多样化、趣味性相结合, 多利用影音素材, 如视频, 英文儿歌, 游戏, 竞赛等, 不断变化, 保持新鲜感。
(五) 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定位
这样的复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 应将学生确立为复习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任务的设计者, 情境的创设者, 活动的主持人和评价的组织者, 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引导、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导下, 笔者依据幼师学生专业特色, 构建有效的英语复习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基础, 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运用语言”, 学生在探究中体验, 在体验中探究, 达到构建知识, 提高能力的目的, 使英语学习更有趣、实用。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杨苗捷.英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1) .
[3]杨延从.“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5) .
[4]卓丽华.构建中职幼师英语的新课堂感受幼师英语教育的新活力[J].科技信息, 2010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