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共12篇)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篇1
作为学生数学启蒙的小学教学, 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学校十分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许多教育者也一直对其进行研究。但是, 直到如今,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还遗留着许多难以根除的问题, 如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为学生讲解数学公式, 注重知识点背诵, 却忽略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或许, 短时间内还不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但长此以往, 学生将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必然不利于初中、高中等更复杂的数学学习。因此, 从这个方面来看, 推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十分有必要。
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认识
1.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英国出现了一种名为outward-bound的新型管理培训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 取得了较好培训的效果。于是, 这种方法很快就在整个欧洲教育培训领域扩散开来。后来经过实践, 美国又加入了户外训练这一环节, 使体验式学习的内涵更加深化。
2.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 通过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巩固,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1.情境教学
相对其他科目而言,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枯燥, 学习难度大。加之小学生年纪较小, 自制力差, 学生很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思想不集中的情况。因此, 针对此种情况, 教师可以依据课堂内容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情境中指引学生参与模拟实践, 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运用。比如, 在上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数”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到商店购买物品的情境, 让学生购买一个1元钱的练习本, 一支2元钱的铅笔, 或者一袋3元钱的零食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这样在一定情境下的认数方法比普通的方法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就更容易实现教学的目的。
2.探究教学
目前, 较为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这样可以提供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 也有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和质量, 实现真正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因此, 为了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一些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究教学。例如, 在上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 教师可以固定一个减数为5, 然后使用大于10但小于20的数字减去5, 并不停地更换数字。然后将学生划分成3人一组, 要求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计算、验证和总结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时刻保持思考的状态, 增强其独立性, 从而更迅速地掌握课堂知识。
3.实践教学
大量的实践证明, 思维只有不停地运转才能实现向前发展。所以, 由此可知, 理论要得到完善与巩固就必须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实践或实验。因此, 为了完善与巩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的意识, 并给予其相应的实践机会。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都剪出标准的圆, 并对剪下的圆进行多种方向的折叠, 然后在数次折叠以后打开圆片。这是一个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 通过实践之后, 学生会发现多次折叠的折线的焦点都处于圆的正中心, 而且折叠的横线都是同样的长度。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焦点是圆心, 完整的横线是直径, 从圆心到圆的一边的距离是半径。借助以上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会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游戏教学
这是一种起补充作用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 比较贪玩, 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环节。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减法知识”时, 教师可以选择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一起玩“一元五角”的游戏, 男生代表一元, 女生代表五角。当然, 学生们爱玩的其他游戏, 比如讲故事、小型知识竞赛或模拟表演等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这样通过形式丰富的游戏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够轻松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寓教于乐, 一举两得。
三、体验式学习模式的作用
1.使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启蒙, 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所以, 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将更多的生活元素引入课堂, 使学生在课堂中就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 并且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发现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 以便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2.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探索性
一般情况下, 小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理论, 实现对知识的探索, 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却给学生带来了自主探索的可能。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可以自行讨论与计算, 并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与总结。这样教师给予了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 又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并通过相互帮助, 实现共同进步。在这样的过程中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 又提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独立性
部分小学教学教师都是重笔头轻实践, 即重视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如何取得高分, 而忽略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体验式学习模式下, 教师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 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充分结合, 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又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通过课堂反馈及时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4.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参与性
很多时候,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而体验式学习模式却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的机会。不论是一定情境下的活动还是小组合作学习, 或者是趣味性的游戏环节, 学生都可以融入课堂, 参与互动。这样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整个课堂凸显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对人才又有了新要求。而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 从基础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始,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其综合素质, 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于是, 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 创造趣味性强的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正是因为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体验式学习模式才被小学数学教师广泛应用。因此, 文章试图通过对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分析, 探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艳妮, 陈兰, 邢婧.“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思想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 .
[2]郑势佳.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2) .
[3]桂训国.浅析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9) .
[4]杨起群.数学教育实践“过程+体验”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5) .
[5]杨起群.数学教学论课程“过程+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 .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篇2
什么样的人群最喜欢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青文学”?是知青。为什么是知青?因为知青文学作品里记述的生活是知青们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他们对那个时代以及人生有最真切的感受。
同理,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融进自己的人生感受。有了与作品相关的真切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对应我们阅读的作品,就会激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更真挚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作品的社会意义。住在江南水乡尤其是生活在浙江绍兴一带的同学一定会对鲁迅先生的《社戏》感受尤深,因为作品中的阿发、双喜、桂生的生活就是同学们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生活,而六一公公或许就是同学们村庄或邻家的老爷爷。有这种人生体验的同学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就会更亲切,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认识当然会更深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几个纯洁勇敢的少年在鲁迅先生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不难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对那夜的罗汉豆的美味终生难以忘怀。住在城市里的同学尤其是住在北京城区某个胡同里的同学,在读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之后,一定会对胡同的消失有一种亦喜亦悲的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认识一定会比从没见过、感受过胡同的农村的同学要深刻。
因此,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将自己尽量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才更容易与作品中的人产生某种情感或认识上的共鸣。当然,绝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是我们年纪尚轻、涉世尚浅的青少年学生未曾经历甚或未曾听说过的生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寻找体验呢?笔者认为有三种解决办法。
其一,有条件的学生可进行实地踏访。比如,有机会去北京的同学,夏天,可到清华大学校园去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宁谧,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的幽雅;秋天,可到北京的乡间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浓郁;当然,要深入理解林语堂笔下《动人的北平》中的一个综合的、包涵着文化底蕴的北平的老成、厚重、包容的特点,则须要深入到北京的骨子里去。再如,有机会去湖南凤凰的同学,可亲身感受一下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想去南昌的同学,可登临一下滕王阁,感受一下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少年豪情。在实地踏访中,同学们可以还原或者遥想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情形,从而让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更直观,也更深刻。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与作品共鸣,与作者的认识与情感共鸣。
其二,对于更多的没有条件实地踏访的同学来说,借助多媒体以及参考书籍了解文本所描述的世界,也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不错的方法。比如,要准确理解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们一般的同学是不可能到莎翁的故乡英国去的,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课外书籍,介绍一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主题。
其三,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自身的人生体验也是帮助学生获取间接体验和认识的一个辅助手段。比如,阅读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年长的经历过文革的教师可充分将自己的文革体验与认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个陌生而又确实存在过的时代有一个间接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体味巴金先生对小狗包弟的悲悯、歉疚的感情以及敢于解剖自己的批判精神,进而认识他的散文集《随想录》的伟大与不朽。又如,读丰子恺先生的《云霓》,许多学生缺乏对干旱的体验与认识,当然也就缺乏对人们面对干旱的情感的认识,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传达给学生,从而体味丰子恺先生细腻的文笔中蕴涵着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现实的忧虑与希望的复杂感情。
当然,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学生的实地踏访,多媒体与课外书籍,教师传达的人生体验,这三个方面仅仅是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辅助手段。在对具体文本的理解上,我们还是应该以文本为理解的核心和基础,充分尊重原作,既不能解读不足,也不能过分解读。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正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式学习探究 篇3
一、精心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老师为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的虚拟教学情境,这里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虚拟场景或氛围。优美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理解、体验和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情景表演创设教学情境,在表演或观看表演中体验文本角色的情感、性格和形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文本提供的情节、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入境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语言、动作、表情和服饰等媒介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形象地再现故事内容。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换位思考,体会文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表演可以演绎整个故事,也可选择文本的某个片断进行模拟演出,一切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如教学《风筝》时,笔者选择两位男生扮演哥哥和弟弟,再现哥哥毁坏弟弟做的风筝的情景,哥哥气势汹汹,行为霸道粗野,抓坏风筝毫不留情;弟弟制作风筝精雕细琢,见到哥哥张皇失措,风筝毁坏后失声痛哭,可怜可叹。学生通过表演真正了解了课文主题,懂得了作者忏悔自责的心情。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立体化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内涵
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介集成的优点,有很强的形象直观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声、光、电的传递,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力,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
如讲《黄河颂》这课时,笔者选择了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专家课文范读展示、《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黄河奔腾的画面、黄河有关历史地理知识梳理等丰富多彩的背景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黄河精神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学生在视听的享受中增长了知识,爱国情感得到了激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将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刻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识兴趣化,静态事物动态化,又可以扩大课堂阅读的容量,加大阅读停息的密度,拓宽教学的时空,让学生的思维跳出課本,与历史地理文化对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体验,各方面得以成长和提高。
(三)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在优美的语音世界里体验人物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老师的语言应有激情,有着充沛的感染力,通过教师的语言创新课堂语言情境。在交待写作背景、描述事件发生的场景、叙述事件的经过、勾画人物内心世界时,如果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体态语言形象可感、手势生动、表情丰富,就能创设出优美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区分不同的文本类型,运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抓住诵读这个手段,真情诵读,激情朗读,渲染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使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创设虚拟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创设情境要建立在对文本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不能断章取义;创设情境可以贯穿教学全程;创设情境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创设情境方法多样,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二、进行合理的想象联想,让学生在想象联想中体验文本生发的新知识场景
在想象中体验是指在学生感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积累,通过学生主体想象、联想、幻想,对文本进行拓展性体验。好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学生能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分别叙述自己对天上的街市的想象,学生们异想天开,想象得五花八门,真正训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要帮学生找好想象的触发点,要充分体现文本所生发的情境,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延伸性推理,对文本内容进行相关性延伸,对学生情感进行丰富性拓展。
三、创建各种形式的课堂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文本内容的体验
在合作讨论中体验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文本为基础,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讨论,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能各抒己见,各种思想能进行交流碰撞,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文本理解和体验。
合作讨论能体现学生的思想个性和语言风格,合作讨论中师生地位平等,在民主、热烈的氛围中合作讨论,每个学生发表见解,听取他人讲评,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教师对课堂讨论合作要进行的理性调控,避免讨论走向极端,脱离课本纠缠枝节,缺乏效率,要以课本为基础,讨论中要尊重文本,重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动机等,讨论要收放自如。教师研读课本,把握合作讨论可能出现的偏差,设置问题难易适中,及时讲解讨论中生发的新问题,灵活筛选处理。
教师驾驭课堂合作讨论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体现师生互动、学生间不同观点的碰撞,师生互动要体现情感交流和理智调节,教师也要参与到讨论合作中,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讨论的误区。
教师要改变课堂讨论合作由几个优秀生控制的局面,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合作讨论中来,照顾到中等生和差生,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发言,对他们多作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合作讨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合作讨论要做足准备,做好预案。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并不是要求我们每堂课都用,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采用,它只是我们学习方式的一种,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它的利与弊,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谈“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4
通过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模式从实质上讲,就是把教与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环境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研究,从而改变其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模式一般分四步走:一、温故导新;二、合作探究;三、展示交流;四、归纳小结。现以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数学上册1.2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第一步:温故导新
温故导新即温故知新也就是温故创新的意思,就是从已知到未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旧知识是认识的成果,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温习旧知识时能积极思考、联想,扩大知识范围或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探索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平方根的解法”和“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 2的应用”,为了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我给出如下设计:
1.你会解以下方程吗?(1) x2=4; (2) (x+1) 2=4; (3) x2-12x+36=4,看到我出的题,学生叽叽喳喳议论开了。
甲同学快速地站起来说道:
解∵x2=4∴x=±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乙同学到黑板上做道:
∴x+1=±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丙同学也不甘落后跑到黑板上写到:
丁同学总结道:以上三题都具备这样一个特点:(x+m) 2=n (n≥0),故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之。我趁热打铁问道:
那么解方程x2+12x-45=0的困难在哪里?你能将它转化成上面方程的形式吗?这样一来,让学生先去感知似曾相识却又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轻松自然地引入新课———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二种方法(配方法)。怎么配方?请看下一步工作:
第二步: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指的是向同伴学习,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合作探究也是为了满足新课程强调的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这一环节教师要督促到位,否则会出现:有的小组只是组长念,组员写;有的小组虽然争吵不休,但已经没有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则把讨论变成静坐,在哪里不知道该做什么。例如:学生探究如何解方程x2+12x-45=0时,问题主要在于“转化”二字,如何将它转化成“直接开平方法”的形式?即左边是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的形式。教师边巡视边交待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并对学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进行提示辅导,这时的老师既象“监工”,又象朋友。此时的学生有的认为先两边同时加上6的平方,再把-45移到等式的右边;有的则认为先把-45移项到等式的右边,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加上6的平方;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大胆地猜想出配方法的一般步骤:移项、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开方、求解四步,这样一来也就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生生互练”、“生生互强”,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了。
第三步:展示交流
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展示交流就是放飞学生思维,充分展现自我的过程,进而实现我的课堂我作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效果真正好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解放了,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时空开放了。
选派出一名学生作代表边讲边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略)
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情感得以共鸣、个性得以发展、认知得以交换、思想得以启迪,使得课堂教学人力和时空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在同一单位时间里,一个大课堂转而化为几个小课堂,人人参与、投入学习,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实现、完善和发展的空间。
第四步: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深化、升华,对整节课起画龙点睛作用。“体验式学习”的小结是由学生把所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和对学习方法整理的一个过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谢幕”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动。
例如:有的说要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就得记住它的特点;有的说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到现在为止有两种———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有的则说解一元二次方程最主要还是要会转化;有的还说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移项、配方,开方,求解四步适用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情况;甚至有的说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简单”二字,没什么好难的……众说纷纭,结果出乎意料。
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实施体验式学习 篇5
摘要:杜威说:“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不是简单的告诉。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过程。”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验式学习在全国蓬勃展开。本文主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和评价四方面探讨如何实施体验式学习,旨在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体验式学习
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出发,向着他们身边鲜活的生活世界回归。为此,新教材从不同角度赋予更多体验性学习内容,以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体验式学习,以求摆脱远离生活、了无生气的陈旧的教学形式,激活枯燥沉闷的美术课堂。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为学生打造“洞天”
新教材虽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之一, 但内容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是排他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但学习的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致使主、客之间的双重建构不能实现,从而给学习的主体带来了困难。
要有效解决这一对矛盾,就必须使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立足于此,可以使教材生活化。生活化教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还可以使教学内容超出教材的范围,向相关学科延伸;在表现生活中,学生可以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发展其敏捷的思维及快速应变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而烘托课堂气氛。如“水彩风景写生”课,学生学习之初对色彩处理可能很难把握,我运用多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欣赏中观察不同季节树林的色彩特点;在第二课时中,带着学生到校园中写生。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欣赏欲望,也使他们融入对生活的体验,使学生在巩固、应用知识的同时,向一个更高层次发展。
二、教师角色转变,实现由“演员”到“导演”的飞跃
课程改革既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传播者、灌输者,教师的任务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某个问题、某项过程和某一结论。因为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美术知识, 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 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剪贴彩色装饰画”课,我精选出中外优秀彩色装饰画若干,制作PPT课件,以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查阅、收集、整理装饰画资料与图片和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用剪贴装饰画的材料,如卡纸、废旧挂历纸、毛线、树叶等进行创造。教师有机地引导,使学生对认识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学习知识。这时,学习主体与知识内容交融为一体,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教师也就实现了由“演员”到“导演”的飞跃。
三、充分发挥民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自主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这是教育民主的真谛,也是体验式学习的基石。
情感是人心理生活中最富有诗意、最富浪漫色彩的部分,同时也是人心理生活最深邃、最富创造力的部分。如果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挖掘,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的表现。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土壤,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则是民主、开放的情境下连续不断的启发,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使学生自然生发丰富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兴趣, 来帮助其深层次地挖掘和表现出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内涵, 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如“陶艺”课中,我把课堂搬到了离学校不远的铜官镇,铜官是全国闻名的铜官窑所在地,我请当地的陶瓷师傅介绍相关制陶知识后,让学生通过亲身生活感受确定题材,自己动手制作陶艺作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当陶艺作品烧制出来后,举办了学生陶艺作品展,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中,评价体系过分关注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多元和多样化的评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成就感,也就因此而丧失自信。基于此,新课改下美术教学评价观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建立发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
美术是美好的,它属于每一个人。“一个没有美术的生活,一个不爱美术的人也算不上完全地爱着生活。”作为体验性美术学习评价,“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这样的“评”才富有价值且全面。如“光色心情”课,学生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作品;作品完成后,在班级展览、交流,教师及时做出公正的评价;再引导学生对观点、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由此形成共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虽没有“主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但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平等参与下自主选择并主动探究。每个人对美术的理解和产生的体验可能是不同的,教师的赞许和信任会使学生信心倍增而终身难忘,“成就感”将是学生再成功的动力,“当艺术更新的时候,我们的评价也必须随之更新„„”
体验式学习强调“做中学”与“思考中学”相结合,是学习者通过反思与体验过程获得成长性的发展的过程。在21世纪的今天,美术教学实施的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动情的课堂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其他的学习方式互为补充,将会使它走得更久、更远。
参考文献:
谈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篇6
一、自读自悟体验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体悟语文情、理、趣的重要一环。自读自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客体的直接接触和感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接触课文时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感悟,而这时候的感悟,无论深浅,都是真实的,都是最有个性的。
我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黄河的主人》。教师导入课文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开始了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澎湃的激情着实令人佩服,但先范读后自读的做法值得商榷。一般说来,教师的文化知识、审美水平、思想认识、表达能力都要高于学生,我认为教师激情朗读应往后挪挪,可能这样更科学合理些。因为,教师的范读使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其后学生朗读,有的刻意模仿老师,有的则显得信心不足。刻意模仿是学生在自己体验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缺少对课文的自读自悟,缺少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投入,是无个性的朗读,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没有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显然达不到应有的阅读效果。信心不足则缘于害怕自卑、自叹弗如的想法,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自然不敢高声读了。因此,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它是深入阅读理解的重要环节,教师千万不要一锤定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朗读是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本形式,学生的自读自悟应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省略的教学环节。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的朗读指导或者示范可使学生互相比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自读自悟是深入学习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并帮助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问题上的差异性。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接触文本,接受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在自读自悟中提高阅读能力。
二、创设情境体验阅读
一切知识源于实践。体验是主体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它有着无穷的乐趣。体验可以形成丰富的记忆表象,而联想、想象的发生就是以表象为出发点的,想象力的发展影响着智力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体验一般可以看成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过程。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的实践的过程,它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动性,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突出人与人、学习者与教材双向交流沟通。强调自我的感悟与发现,是一种人本化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这样,学生感知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验。
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动词模拟人物动作,进入角色,感受不同的词语带来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和亲身体验,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创设情境固然重要,尊重特定历史情境并深入其中去体验则同样重要。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评论。要求学生从文本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去深入领会:司马谈临终时“泪流满面”的遗嘱,司马迁身受酷刑时的“悲愤交加”。通过提示,学生设身处境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对人物的情感有了深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物角色体验、历史背景介绍、实地实物演示等方法,创设具体的阅读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绪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获得感悟体验。
三、质疑探究体验阅读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篇7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而非理论型课程,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 更要求学生亲身体验, 具体操作, 反复练习。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呢?
一、转变好师生关系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理念下的“体验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发挥各自的特长, 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学生坐在电脑前, 老师通过终端给学生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边记笔记边体会。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地参与, 不断进行体验、创新、感悟, 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 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去“如何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二、创设好问题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和学情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营造目标分级达成的任务情境,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教师可以为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富有创意的问题, 逐步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完成实践任务。
创设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一是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 二是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前者要求对本节课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设想一个能全面覆盖这些知识点的递进式问题。后者要求把信息技术问题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阅历联系起来, 为生活化问题的产生提供背景。比如, 我曾经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班上准备了一组歌曲串烧, 但是歌曲伴奏应该如何剪辑呢? 学生一看这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密切, 便十分感兴趣, 学起来也认真。学了音频处理软件Gold Wave的基本操作后, 便迫不及待地上网搜歌曲伴奏, 下载后就开始试着剪辑。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如何设置歌曲的淡入淡出效果, 如何从VCD、DVD或其他视频文件中提取声音等。通过这些体验操作, 学生认识了很多视频格式, 也基本掌握了音频剪辑方法。
三、指导好学生操作
信息技术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操作体验, 指导他们完成既定目标, 会比完全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 在我的一节Flash课上, 要讲“元件”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在Flash中非常重要, 但是单纯的讲解学生不会感兴趣。因此我就先制作了很多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 学生看后觉得好玩而且简单, 便跃跃欲试。我也就抓住契机, 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运动渐变动画, 但结果是小组很努力, 就是不能制作成功。当学生们提出疑问: “我为什么不行呢? 为什么我们制作不出来呢?”这时, 我提出了元件的概念, 并告诉他们必须把要运动的对象转化为元件才可以。后来学生们按照我说的方法, 又通过组间合作, 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总的来说, 这节课学生的体验仅仅停留在制作过程中, 并没有让学生在新情景中形成新的观念, 也没有经过再反思, 形成新经验的过程。但这让我悟出了体验式学习策略的运用之妙, 让学生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 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教育结果学生终生难忘。
四、实施好主题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生体验式学习,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让学生上机体验操作, 体现任务驱动, 通过完成一个任务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从而达成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任务的不同, 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也会有所区别。
在不同的任务当中, 学生发展侧重点就会有差异。我们教师在评价时, 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在《设计胸卡》这一任务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评价的主题就可以是: 1哪一张胸卡的款型最吸引你, 为什么? 2哪一张胸卡色彩搭配最合理, 上面的填写项目设计最全面? 3胸卡制作进行了哪些操作, 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等等。也可以通过把这些问题形成评价量表的细目来让学生自己填写。
初中英语教学的体验式学习初探 篇8
一、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分析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使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使语言学习者摆脱死记硬背的羁绊,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 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 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理论或结果, 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作为语言课程的英语是一门技能, 它只能在实践中获得, 英语的实际能力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通过体验来掌握。英语学习是通过听讲、阅读、实践来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对于语言教学中所指的体验就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 让学生有所感受, 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不难看出, 以前的语言学习对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是外在的, 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 是内在的, 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体验式学习就是给语言学习者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 从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常见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视听欣赏, 角色表演, 情景模拟, 参观调查, 探究活动等。英语学科更强调通过情景模拟或角色表演在过程中体验语言。
二、初中英语教学体验式学习指导的策略
1、组织英语教学的“游学”活动。
“游学”的特色是将学生置于一个纯英语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中, 用渗透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随着他们每天学习的深入, 增加英语词汇学习以及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体验, 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能力将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因此, “游学”采用体验式的语言学习方法, 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大量地用英语思考, 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游学”的课程要从“校园熟悉”环节开始, 让学生熟悉学校的教育环境内外, 要安排介绍背景知识的讨论课, 派发学习材料上注明每个环境的主要特点、重要知识和学习的要求等。
2、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网络的英语体验式学习。
学生充分利用网上学习, 可学到许多教材上无法学习到的语言内容。网络学习培养的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能力, 它给了学习者学习的一些新理念和方法, 是比较行之可行的体验式学习, 网络中信息量的大, 学习内容充实, 观点各异, 交流开放, 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学习资源包, 把学习的课件、试卷、案例、自己心得体会等分门别类的储存。具有其它形式的体验式学习不具有的优势。
3、强化初中生的英语听读的体验式学习。
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英语课堂听课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 训练有素的耳朵能使阅读速度明显加快, 这也验证了"耳聪目明"的说法。在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学习中, 听英语和读英语是我们营造语言环境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最简便易行而且效果很好的方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扩大听和读的语言输入量, 俗话说:耳熟能详;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坚实的听读基础, 说写译就会迎刃而解的。
4、开展互动体验式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劳瑞兰德 (Laurillard) 从教与学的互动角度出发, 提出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会话模型 (C o n v e r s a t i o n a l Framework) , 该会话模型列出了学习完成所必需发生的活动, 见下图:
学习者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根据任务和反馈, 采取某种反应并调节行为。就可通过交互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知识的建构体验。
5、重视英语复习
学习中的体验式要求。传统的初三英语复习课多数是整节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安安静静地听, 再配以大量的练习, 课的环节不外乎“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 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如果复习课以体验式活动为主, 让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复习, 可以一改以往复习课的单调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主体验, 在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中, 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 从而获得种种发现, 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换言之, 即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灵的真实感悟掌握所学内容。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认知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全面的身心。如初三英语第三单元的复习, 由于其内容是以保护环境为话题的, 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活动性课程、任务性教学为手段的“体验式”教学活动, 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引入教学, 背单词已不是教师的要求, 而变成了学生的积极行为。
6、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体验英语的“社会生活味”。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石, 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保持其生命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语言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英语学习中的探究对象, 那么, 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亲切感, 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动机。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选取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 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7、建立体验式学习圈。
体验式学习圈是指在实际体验式学习中强调“在做中学”, 一定要思考和领悟, 并形成有效的“学习圈”。“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是一种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吾听吾忘, 吾见吾记, 吾做吾悟!”阅读的信息, 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 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经验过的事, 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 是内在的, 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 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五个环节组成。
总之, 英语教学的体验式学习指导, 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要让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自我的实践与反思去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转变。教师要将体验式学习理解为在“做”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的经验, 并在对经验与体验进行反思中获得成长性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高校图书馆体验式学习模式研究 篇9
一、相关概念解析
1.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 是通过游戏、情境或活动, 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 在实践中获得新认识, 产生新经验, 加以反思与创造, 并在现实生活或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体验式学习是“做中学”, 它是一种实践课程。体验式学习是课堂基础知识学习的拓展, 对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化和补充作用, 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体验式学习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查阅资料、任务引导、案例研究、课堂讨论、项目导向等都属于体验式学习的范围。
2. 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体验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领悟和体会为主要学习方法, 不仅注重个性化学习, 而且强调团队协作。体验式学习具有主动性、生成性、反思性、情境性、行动性等特点。体验学习在互联网合和大数据环境下具有新特点:现实体验和虚拟体验相结合, 将现代化的技术与教育进行结合, 如在体验活动中增加教学硬件技术, 如电子白板、投影机、摄像机, 及教学软件技术, 如无线网技术教学管理平台、教学小工具、教学管理平台等, 从而使技术更好地辅助教育。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二、高校图书馆体验式学习模式研究
1. 体验式学习目标
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 触类旁通, 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勤于思考, 达到触类旁通, 从而产生比传统学习更具影响力的学习效果。体验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倡导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通过亲身实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2. 高校图书馆体验式学习环境
高校图书馆研究性学习室具有开展体验式学习的设施、空间环境。该研讨室具有可移动桌椅, 无线网络覆盖, 可移动终端, 电子白板, 大型显示屏, 图书馆资源平台数字资源下载与查找。环境与技术的支持促进了体验学习的开展, 学科馆员教给学生资源查找方法, 增强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便携的移动数字终端设备和泛在的无线网络为学习者之间提供沟通、协作技术环境。
3. 高校图书馆体验式学习模式
(1) 讲座培训、活动互动
高校图书馆定期开展计算机电脑培训、数据库应用指导讲座、提供培训和设计指导, 邀请专家、专业教师、科研机构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来开设讲座,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 开阔学生视野, 拓展思维, 了解行业发展;指导学生们围绕主题开展主题沙龙活动, 以热门话题为索引, 读者之间相互讨论, 举行阅读体验馆、真人图书馆等多种体验活动, 从不同视角、不同主题进行阅读展示, 并分享体验心得。读者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体验。把体验活动当作交流学习的机会, 并进行实例化的具体指导, 注重动手功能的形成。及时掌握用户需求的动态发展。并把视频资源, 按类别、时间整合成真人图书数据库。举办活动有关的讲座和演示。讲座的内容可以涉及国外成功案例、演示创客空间的制造成果等。
(2) 体验新产品
为读者提供最新电子产品体验, 如博看电子阅报机、My Cloud计算机个性化体验服务。ipad3、Kindle Fire、Kindle Touch、NOOK Color或Samsung Galaxy Tablet等, 并提供租借服务。举办相关产品有关的讲座和演示。介绍诸如3D打印机、3D扫描仪、3D建模、演示制造成果的媒体展示等。提供基于新型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电子书, 超星学习书等免费外界服务等设备的数字应用体验, 推广移动图书馆服务, 开展3D打印服务和软件培训指导等。
(3) 举办创新活动实践
高校图书馆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体验式学习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通过登陆图书馆资源平台获取本学科领域相关研究成果, 图书馆员可通过个性化服务推送国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实践创新案例, 及时提供科研最新动态, 及学科发展的轨迹和趋势。为课题研究的选择提供良好的指导。
高校图书馆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内配备文献检索工具及综合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等专题数据资源库, 向师生提供参考咨询、培训、科技查新等创新配套服务。为用户营造开放式的体验创新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图书馆所有空间的体验和利用, 为用户搭建一个实践的平台, 师生可就某个创新项目进行研讨, 创新体验项目可来源于教师的横向课题、纵向课题、自拟课题。在体验学习空间教师、专家可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讨, 或制作各种产品或作品, 大家相互交流讨论, 组成团队完成项目或作品, 并进行项目陈述与展示。最后教师对课题国外成功典型性案例进行分析, 并总结相关课题研究的独特感悟和新颖结论。得出讨论课题的原创创新点。讨论中学生可随身携带如IPAD、掌上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 用于资料收集与远程交流互动。
图书馆还可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及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 为其提供研究所需信息资源、设备及专业馆员、学生助理的指导。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最前沿的知识资源。为项目介绍、技术孵化、创意孵化提供支撑。创意制作、创意培训、创意体验都可在这里进行。还可以举行烘焙、园艺、剪纸、雕刻涂鸦等手工和感官体验活动。建设多元资源类型, 挖掘特色主题,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获得启迪。开展信息推送、个性化定制等特色服务, 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
(4) 创意成果展示、互动化交流体验
高校, 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鼓励其通过自由创作与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并将参与图书馆创新实践活动与学校的素质学分拓展相结合, 从而激发更多师生的加入。使图书馆体验式学习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图书馆总结典型案例制作成视频, 发布到图书馆资源平台, 为没有到场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学习者有新的想法、创意、创造、体会也可通过互动平台与他人互动分享, 获得新的感悟、体会。
高校图书馆体验式学习让来自于不同背景, 具有不同视角、知识和经验的群体相互合作, 对人际沟通、能力拓展、潜能发掘等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体验活动, 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路, 学生在认知能力和创新方面能有很大提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学习, 交互式、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营造出一种无边界学习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张金华, 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6) :143-145.
[2]赵健.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试论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理论背景、分析框架与教学实践[C]//高文, 等.建构主义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17.
[3]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5-37.
[4]许亚锋, 张际平, 高丹丹.技术支持的体验学习研究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20-29.
[5]严奕峰.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4) :59-61.
刍议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篇10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动手中思维, 在体验中发现, 在体验中创造, 在体验中发展。体验式教学就是从这些不同维度出发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 参加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 完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视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相联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体验式学习理论模式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完整提出, 当属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卫·库伯 (David Kolb) 在总结了杜威、库尔特·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 提出的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 也即经验学习圈理论 (experiential learning) 。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 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 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如此循环, 形成一个贯穿的学习经历, 学习者自动完成反馈与调整, 经历一个学习过程, 在体验中认知。
二、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1.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起始环节
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平台。情境创设必须结合教学内容, 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 提供一种生动活泼的场景和氛围,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 它是一门语言课, 学习者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语言技能。因此, 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 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体验式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恰当地运用角色扮演、直观的影像或者相关的故事案例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 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 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 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激起相应的直觉体验, 提升相应的感性认识, 并能够从情境中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来, 对情境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谈出自己的感觉。这并不代表教师主导地位的消失, 而是把教师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 引导学生感受情境, 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从合作与交流中解决问题。
2. 互动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互动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合作性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会交往互动, 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投入、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合作精神的养成。因此让学生体验就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英语是一种语言, 只有说出来才能进行交流, 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才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有内心的体验, 学生就自然产生了表达的愿望, 通过分组讨论、自愿交流和集体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相互分享, 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 建构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创设情境和互动学习之后学生已经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此时的感性认识是零散的、自我的、主观的。建构知识, 简单地说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 在转化的过程中让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充分结合, 让理论知识在体验中找到切实的落脚点, 让学生在体会与总结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反应和迅速正确的反馈, 是构建知识的重要催化剂, 教师的有效总结也是体验式教学的最终深化。教师要从思维逻辑、生活逻辑出发, 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把学到的感性、零碎的知识融会贯通, 充分表达。
三、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1. 挖掘教材, 创设情境
教师应对教材充分理解, 消化吸收, 进行二次开发, 即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对学生有意义的材料, 经过教师的设计在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是用教材教, 但不局限于教材,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为不同需要的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课堂情境, 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 自主地学习, 大胆地创新, 主动地发展。
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口语水平较差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语言环境, 学生能够练习口语的惟一机会就是课堂,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忽视口语训练,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会读、不会说的情况。为了克服以往翻译语法教学造成的“哑吧英语”的顽疾, 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应在授课的内容和侧重点上也要做一些调整。可以采用小班授课,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听说, 在内容上做到丰富、逼真、有趣, 力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强化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乐学”, 使课堂成为他们语言实践的场所。另外还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 组织学生欣赏现代诗歌、名人演讲、电影对白、英文歌曲等。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主题, 编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双人对话、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及演讲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避免学生出现疲倦的状况, 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切身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情感, 并在观摩及实践中不断发现好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
2. 唤醒经验, 总结反思
教师应积极开展构建式的教学, 皮亚杰认为, 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学习, 自己寻求答案, 解决问题, 才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发现中学习, 在反思中发展, 在讨论中升华, 而不是在盲目中模仿, 在被动中死记硬背。教师应是学习中的帮助者而不是指挥者。课堂是探索和发现的学习场所, 高效的课堂中教师要设计和创建更多的有利于学生“从做中学”的环境, 这些环境能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自然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教师不应该违背发展的自然阶段, 给学生超负重的学习压力。
当学生心中积累起许多感性的“体验”后, 会沉淀、浓缩、进化、生成, 凝聚为大脑无意识记忆, 这种无意识会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激活, 从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 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或有意识的活动, 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体验”, 使之转变为现实的体验, 从而激活学生的评价反思意识, 让学生在反思中总结, 在总结中习得。比如在语法的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使学生加深记忆。
3. 强化练习, 发展能力
英语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理论与实际脱钩的现象, 为了有效地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 积极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是体验式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参与的体验、认同的体验、成功的体验。
比如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入过程写作教学法, 教师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写作形式供学生练习, 如通知、便条、报告、邀请函、致谢信等,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写一些东西, 这样学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练习动手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从而通过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达到教学目标。
4. 社会实践, 全面发展
在体验式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接触社会, 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收集信息等活动, 从社会大课堂中引发亲身体验。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 以开阔眼界, 深入了解, 增长知识, 扩展兴趣, 发展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见习实习, 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充当翻译等。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比尔德, 约翰·威尔逊.体验式学习的力量.黄荣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涛.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新构想.江西教育科研, 2005 (4) .
[3]温润芳.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生机.晋中学院学报, 2007 (10) .
[4]裴元庆.教师在职培训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4) .
[5]谭筱英.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探究—体验 学习方式 策略
一、情境激发
“探究—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设计仍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如我讲鲁迅的《风筝》。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1.激趣导入亲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温情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我们来看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风筝》又将讲述一个怎样的亲情故事。2.整体感知:个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思考:本文所写的亲情是指什么情?本文所写的亲情体现在温情与和美中,还是误解和冲突中?3.探究体验:探究一:围绕“风筝”,兄弟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冲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兄弟俩对放风筝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验一:你是怎样理解兄弟俩对待风筝的不同态度的?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事例吗?探究二:课文较为具体地叙述了“我”和弟弟冲突的过程。请仔细研读课文,然后以同桌为小组,站在哥哥或弟弟的角度,为课文设计一段对话。体验二:两组学生上台表演,并说说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设计,并请其他学生评论。体验三:速读补充材料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学习了两篇文章后,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是什么?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体验三”的时候,学生的表情严肃了,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终于有两位学生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爸爸妈妈,今天我终于理解了你们的心,你们对我的教育是对的,以后我一定听你们的话……”时,早已泣不成声……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对文本和情境的体验、领悟,必然更加深入。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的体验,使学生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得到协同发展。
二、活动拓展
活动性是“探究—体验”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由于体验极具个体性、亲历性、创造性、情感性,因而教师应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自由创造空间。常常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活动往往成为体验载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初中生好动、求知欲旺盛、渴望亲身实践的心理特点,适时地、有目的地、有指导地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探究,强化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个性。“探究—体验”式学习中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课堂活动,二是课外活动。在教学《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两篇文章时,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缺乏感性的认识,对桥之美更是缺乏感受,因而对课文的探究也显得苍白和概念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学习态度,提高写作说明文的兴趣和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我布置了一个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寻找一座或几座你最熟悉或喜欢的桥,用照相机将它拍下来,并附上3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两星期后,学生上交的作品异彩纷呈。尽管拍摄技巧犹显粗糙稚嫩,说明性的文字也不够准确,但每一份作业都做得很细心很精致,因为它是学生对生活用心体验的结果。
三、问题引领
传统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多“探究—体验”停留于内容主旨、层次结构、表达方式、人物性格、写作方法、修辞知识等;式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心理特点出发,注重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问题,积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依这条思路充分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上述《风筝》的案例中,我设计了四个探究性问题:问题一:围绕“风筝”,兄弟俩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一场小小的冲突?兄弟俩对放风筝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问题二:课文较为具体地叙述了“我”和弟弟冲突的过程。请仔细研读课文,然后以同桌为小组,站在哥哥或弟弟的角度,为课文设计一段对话。问题三:文中为什么要用“掷”“踏”,而不用“扔”“踩”?问题四:鲁迅小时侯对弟弟的这一做法,你同意吗?为什么?作者称他当时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你赞同吗?改为“伤害”行吗?这四个问题从整体到局部,从易到难,依次展开,学生的探究和体验也逐层深入,水到渠成。由于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背景,他们的体验和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有话可说,说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读写内化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培养语感,深入探究,强化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训练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生动,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变化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阅读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在学生探究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也能将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实现心理内化。在上《背影》一文时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1.情境导入教师配乐朗诵诗歌《给父亲的诗》。2.整体感知:认识父亲a.让我们在孙道临先生的深情朗读中走进散文吧!b.在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作者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3.探究品味:理解父亲a.如此平凡甚至有点迂的父亲,作者为何对他的背影如此动情而难忘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全文,划出文中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并说说父亲的背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b.在生活中我多次见过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这次的背影竟让我如此动情而难忘,以至流泪呢?结合全文再作深入探究4.真情抒写:体验父爱父亲也许是平凡的,但是他的爱却无时无刻不在。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动吗?请你学习课文写法把最让你动情的瞬间写下来。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实现了对文本的体验和自己生活体验从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变化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篇12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主要让学生以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为基础, 选择和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研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身学习来获取实践经验, 根据基本掌握的科学方法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并且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学习方式, 而体育教学过程就是要指导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让学生在主动掌握系统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前提下增强体质, 提高自身运动能力, 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就要把体验式学习和体育教学结合到一起, 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这样学生既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校能力, 也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能够完全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1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
体验式学习打破已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 让学生处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探究学习, 使自己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从事各种运动动作的练习和运动实践,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就是体育教学在课外进行, 除了锻炼学生交往能力外, 还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团体合作的精神。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学习, 在基本要求上, 还要体育教师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以此来起发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情境化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了解一些实践经验, 用基本的科研方法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教学的结构上, 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 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活动、学习等, 让学生自行经历一个面对问题、运动实践、分析讨论、总结提高的过程。
2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导入
2.1 营造研究学习的良好教学环境
2.1.1 建立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候, 由于场地安排上比室内课要具有灵活性, 再加上师生互动频繁, 能够充分接触, 使得体育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特点, 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为教学活动建立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就此而言, 也能更好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对话。为了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 就需要教师自我认识到“教也重要、学更重要”原则, 把学生也当作朋友, 真正在讲究民主、平等、尊重、理解、支持、诚信、友善和亲情的平等地位下, 真正意义上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要教师最大限度的肯定学生、支持学生、鼓励学生, 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性, 为学习的主人。
2.1.2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 就忽略很多制度, 造成严肃紧张有余, 灵活生动不足的问题, 让很多学生感觉在自我压抑的心理状态下被动的参加体育活动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压抑状态, 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就需要课前提前布置好场地, 摆放好仪器等, 让学生增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积极参加活动。教师也可以把动作要领生动化、形象化, 比如编一些“顺口溜”, 这样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进而自我总结、自我比喻, 能够更快掌握技术动作, 这样更能体现体育教学的语言环境。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视、VCD播放优秀运动员的动作,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 既能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目的, 也能为体育教学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
2.1.3 变换师生角色,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准备部分, 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轮换制度, 自己做教师带领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包括队列队形练习、集中注意力练习、徒手操、轻器械操和游戏等的准备活动, 让暂当“教师”的学生做一些自己的准备活动的设计和构想, 然后如何带领学生进行有章节活动, 如何付之行动, 最后让教师进行讲评,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力求使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变, 各种操的练习形式应交替变换和交替组合, 使准备操更有生气和新意, 适当插入一些游戏活动, 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方法。甚至有些基本部分的教材, 也可以有意思地安排体育基础好的学生来做小老师, 让小老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身体练习, 只不过是要求体育老师课前加强对学生 (小老师) 的辅导, 启发学生 (小老师) 设计好教学情景和步骤, 要求学生 (小老师) 大胆创新, 构思出学生易于接受的并具有新颖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2.1.4 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体验, 培养团队精神, 发展学生个性
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降低动作的难度和要求, 让学生体会到胜利和喜悦, 也可以让学生品尝碰落横竿、投篮不中、射门偏出的失败和痛苦, 教育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教学过程中, 考虑竞赛因素, 安排一些游戏和教学比赛,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 平时没有吃什么苦, 没遭受什么挫折, 而在体育活动中, 如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接力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时在这些活动中, 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树立信心, 完善自我, 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2 实施体验式学习的方案
2.2.1 创设“问题”情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创设出特定的情景, 向学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领域,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2.2 在身体练习中探索。针对创设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 采用何种探究方式 (亲身实践调研) 、何种组织方式 (小组或个人) 、何时完成等。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 结合亲身实践, 将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 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如蹲踞式起跑动作可以采用亲身实践的方式, 3~5人一组进行练习和尝试, 同时也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结合运动实际, 每个小组初步得出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2.2.3 在运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 从而总结出较严谨、正确的结论。例如, 通过体验式学习, 学生知道短跑的起跑为什么要采用蹲踞式起跑的姿势, 懂得为什么要安装起跑器, 明白如何安装起跑器。
3 小结
体验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 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这就要求在体育课程改革中, 将体验式学习作为主要目标, 以此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让更多的学生早日拥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摘要: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验式学习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验式学习,模式导入
参考文献
[1]李久德.关于创新体育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9 (08) .
[2]谭筱英.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 (07) .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体验式学习模式研究11-16
互动体验式学习07-11
体验式文化学习08-21
初中数学的体验式学习07-09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策略分析论文06-20
让体验学习走进语文阅读教学05-15
学习新课标体验新教学论文11-14
游戏学习,体验新知-四年级体育教学反思06-13
情感体验式教学09-15
体验式作文教学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