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诗歌教学

2024-12-31

体验式诗歌教学(精选12篇)

体验式诗歌教学 篇1

学生不愿意学古诗, 这是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95%以上的学生明确表示对学习古代诗歌没有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掌握仅停留在对名句的理解和背诵上, 而对诗歌所蕴含的人文美和艺术美知之甚少。在教学实践中, 老师在前面如痴如醉地讲, 学生在下面懵懵懂懂地听, 这是造成高中古代诗歌教学困局复杂的原因。除了因时代隔阂造成的学生与古代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差异的因素之外, 更重要的影响来自我们的教学模式。因此, 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自古以来, 古代诗歌因其词义虚幻、结构跳跃、意境深邃, 增大了教学的难度。为此, 无数的教育者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化和理念的变化, 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局限性。

1.“私塾”型教学模式。

所谓“私塾”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吟诵”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模式。这是一种原始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适应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 其理论基础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一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毋庸置疑, 从现代教育科学的角度观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多读”只能形成感性的认识, 而不会形成理性的认知。学生的认知缺乏支点,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学生不可能有效地形成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因此它不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

2.“感悟”型教学模式。

“感悟”型教学是我国传统诗歌教学的主要模式。我国传统的鉴赏方式是一种“中医”式的“定性”的鉴赏。它要求读者自己感悟, 然而, 感悟的方法是什么呢?却少有人知道。古代的“诗学”大多是评论家和教育家把自己感受的结果告诉给读者, 而不讲感受的方法。例如古人评“红杏枝头春意闹”时只是讲“一个闹字, 境界全出”。“闹”字会使诗歌的意境变得生动的原理何在, 却没有“定量”的分析。这也正是中、西美学的区别所在。现在, 我们在讲授古代诗歌时, 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诗歌的自然美是不现实的:一是高中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二是学生“悟”不出来, 必然会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肢解”型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古代诗歌教学难的问题,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以语句解释、结构分析为主的“西医”肢解式鉴赏。许多教师依照教参, 分条分块地剖析, 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鉴赏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即学生缺乏参与, 他们得到的知识都是教师总结的成果, 因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参与“再创作”, 失去成就感的驱动, 也就缺少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也就感受不到“美”;学生感受不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也就感受不到“真”;学生不能理解诗人的情怀, 也就感受不到“善”。失去了对“真、善、美”的挖掘, 古代诗歌教学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选择式体验是笔者正在尝试的古代诗歌教学新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体验”, 即利用知识迁移, 来帮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去体验古代诗歌的美。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积累和美学体验, 同时他们表达美感的方式也各有所长, 有的学生善于语言描述, 有的学生善于绘画。让学生选择各自熟悉的体验美的方式去体验古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的美和意境的美。在这种创造性的愉悦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例如《天净沙·秋思》, 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情况后, 不要急于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 而是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创作性地体验诗歌的美, 爱画画的学生用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善写作的学生用记叙文的形式来描述诗歌的内涵。

三、高中古代诗歌教学采用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 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的美学依据。

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 采用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手段创新的需要, 也是由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散点透视”决定的。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观察, 中国画的透视法都是采用“散点透视”法。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 也不受视域的限制, 而是根据需要, 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 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诗中有画”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色,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 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的教育学依据。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我们开展古代诗歌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 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 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新课标》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明确提出了古代诗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这样的理念, 能否满足这种要求呢?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践所给出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3. 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心理学依据。

教学活动必须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高中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此时学生的记忆力已达到新的阶段。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支配自己的记忆活动, 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 力求理解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机械识记。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而不是对“条条”的强记。在注意方面, 高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正在形成。通常情况下, 他们根据任务要求转移自己的注意。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就会相对较差。在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中, 学生在“再创作”成就感的驱使下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会明显增强。

4. 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具体教学的方法, 而且还是一种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在选择式体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得到的不只是诗歌知识, 还有感受、整合、构思、想象、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最主要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体验过程中, 学生要通过想象, 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物象”, 再把独立的“物象”还原为充满情感的“意境”。在这“再创作”的过程中, 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在选择式体验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需要表达的, 无论是用画笔还是用语言描述, 这对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 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方面, 把学习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在教学手段方面,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结果方面, 能帮助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体验式诗歌教学 篇2

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中学孙海嵩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 1

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如今我们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影碟、图片、网络等图视传播媒体正在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难以以平和、宁静的心态诵读优秀的文本。而真正的语文课应把语言的感悟、品位、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沟通,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和独特思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计论。

如我在讲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

生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感受又如何?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则消息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而且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象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

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在阅读《鱼我所欲也》时体验到生活的种种选择;读到《海燕》想到自己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暴风雨……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像和联想,转化为

自己的体验。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体验式教学,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提高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中学孙海嵩

作者:孙海嵩

工作单位:河北玉田大安镇中学 通讯地址:河北玉田大安镇中学 邮编:064108

电话:03***3102679963 电子邮箱:

体验式教学 篇3

关键词:体验;教学;自主

体验式教学就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设置的具体情境,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具体化,学生自主整合教材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辅之教师的引导,将课程中“难繁偏旧”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知识点的牢记与巩固。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一、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数学

活泼好动,缺乏毅力是初中学生的天性,这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很大阻力,于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了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教师传授的最佳效果。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单一、呆板,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因此应对这一问题,要求教师设置有趣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使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兴趣盎然。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可以充分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平行线的含义,如学校门口的两条公路,学校一排排的教学楼等,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实际生活的事物是相交线,哪些可以看作是平行线。再如,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一课,可以让学生将一张大的报纸对折后观察报纸的层数和折叠次数的关系,先提出可以折多少次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发现没折几次就很难再继续,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引出学习乘方的知识。再让学生思考:一个拉面馆师傅将一根粗粗的面条,两端捏合再拉伸,如此反复,问拉伸5次会出现多少根面条?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终达到学习数学、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划分小组,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的学习,在难度上更进一个层次,因此,可能因为数学的晦涩难懂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继续探索钻研的好奇心。而分组合作,集合了集体的力量,使每一位同学在自主思考的前提下,汇聚在一起产生综合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课堂的有利互动和知识的全面提升。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变式教学,通过变条件、变背景等使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不同结论。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可以分组讨论,设置不同问题,如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会怎么样?两个角和夹边对应相等会怎样?以及还有什么不同情况等。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将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形画出来,通过比较分析,在交流中得出小组结论,最终由老师予以讲解,对做法、结论正确的小组予以奖励,这样便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精神。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学习在开发大脑思维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帮助学生借助各种鲜活的模型来证明数学的严谨。因此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余角和补角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张,以一个直角的顶点为顶点随意对折并裁剪下来,那么形成的两个角即互为余角。然后再让学生以纸张一边上的任意一点为顶点,随意折叠裁剪,产生两个以边上的一点为顶点的角,这两个角的和即为裁剪前的纸张的一边,即180°,因此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通过这种简单易行的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同时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四、回归现实,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数学

传统教学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能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应用的积累,科学化、规范化的数学教学最终用来指导实践。因此我们要回到现实,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仍以七年级上册“余角和补角”的学习为例,当我们生活中要测量一个倾斜的大坝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到大坝的倾斜角,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它的补角来实现计算出大坝的倾斜角。这样显然减少了测量难度,简单的应用使学生回归了生活,将数学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初中教师教学的目的,并以此为方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魅力,让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万云鹏.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12).

体验式诗歌教学 篇4

1) 了解工作面试的基本要求以及面试的一些细节。能使用就业过程中一些常用词汇:如:resume certificate confidence interview interviewer等。

2) 能用简单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情况:如:hard working honest easy-going kind patient等

3) 能用面试中常见问题的简单表述展开简单的面试场景。如I've just graduated from—.Major in—I am kind and helpful.I always help others who are in trouble.等

4) 能理解求职面试的对话, 能够运用求职面试句型编对话。

5) 能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

2 教学重点

掌握面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表述, 并能开展简单的面试场景对话

3 教学难点

能在45分钟之内让学生掌握面试的语言技巧和细节。基础好的学生要能够进行场景对话, 中等程度学生能掌握面试的一些句型和表达, 余下的学生则至少掌握面试的一些词汇。

4 教学手段

传统教授与多媒体相结合

5 教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本单元模块的特点,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教学过程, 学习求职面试的相关知识。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引起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大量小组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主动交流, 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求职面试英语。

6 教学过程

6.1 课前预习环节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教材, 并提供预习问题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学习《job interview》单元的单词及表达法, 并试着用这些单词及表达法来描述自己。

Q1.Tell me about yourself.

Q2:What is your biggest strength?

Q3: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Q4:Do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Q5:What starting salary are you looking for?

Q6:So when can you start?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预习材料,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新课的积极情感。

6.2 课堂探究环节

6.2.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激发求知欲望

1) 课前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在PPT上展示两张有关求职面试的图片导入《job interview》单元主题:

教师提问:1.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see these pictures?

’理想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观点

2) Pair work

Directions:make up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Task situation:

his/her appearance (hair/dress) and manner (polite but firm) .B al-so advises A to tell about his/her work experience and his/her char-acter, to ask about the job requirement and to learn the usual salaryfor a new hand before answering the interviewer’s question aboutthe salary he/she expects.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引入情境, 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对话, 激发发求知欲望, 产生初步体验。

1) 组织合作探究, 形成感悟体验

Learning the job interview tips.

1.know some“Soft Skills”about job interview

a.Greet people with a firm handshake

b.Stand up to meet people and sit up straight

c.Walk with confidence

d.Remember“please”and“thank you”

2.Something you should take before interview

a.Resume

b.Certificate

c.Confidence

d.Smile

3.Don’t Forget the Details

a.Wear simple and neat clothes

b.Natural, clean looking face/makeup

c.Don’t do things that might annoy people, like being late, chewing gum, wearing mp3d.Just be yourself.Be relax!

d.Just be yourself.Be relax!

2) play a video about job interview via searching in Baid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Ix MTI4Nj Q=.html

Require students to discuss about it freely in pairs and turnthe dialogue into role-play.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Get several pair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to act

Get several pair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to actout the conversation.

Make comment and praise them.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 产生共鸣, 体验英语面试的形成过程。

3) 提供模拟训练, 巩固深化体验

Task:Suppose a big company is holding a job fair in your school.You have to find a job and apply for it.Distribute a piece of card to each group.Let students in each group decide who are interviewers from

Let students in each group decide who are interviewers from the big company and who are interviewees from your school.The interviewers decide which kind of job they would offer and what requirement should the applicants meet, then write down on the card.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then get pairs in groups to act out the job interview.Make commenand praise them.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训练, 体验求职面试英语的运用。

4) 课堂检测, 产生成功体验

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

1.Require students to write some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job interview.

2.Requir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dialogue on PPT.

Interviewer:Good morning, Miss Tang.__________?

ate next month.I am outgoing and hard-working.Interviewer:OK.__________?

Interviewer:OK.__________?

Tom:Yes, I have worked as a part-time cashier in a supermar-ket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Interviewer:_____________________?

Tom:Well, I can use computer.

Interviewer:______________?

Tom:I have visited your website.I think it is a good place towork.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检测, 落实知识, 反馈矫正, 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5) 课堂反思小结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反思小结:

1.回顾求职面试相关词汇

2.回顾求职面试的过程

3.回顾求职面试的句型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反思小结, 进一步完善感悟知识, 深化体验, 建立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形成内化。

6.3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 实践应用体验

1) 课后作业

登陆精品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与求职面试相关的知识。

2) 学生课后探究:

让同学们访问www.personality.net用英语做个性分析。

3) 课后延伸阅读体验——利用互联网阅读与求职面试相关的文

4) Students watch a video via Baid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I1Nj U4NDQ=.html

Then require them to make a plan for their job after gradua-tion.They may search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bout therequirement concerning their ideal jobs.They may search certaininformation via Baidu:

http://www.zhaopin.com/?utm_source=Sogou&utm_medium=cpc&utm_term=&utm_campaign=121116264&utm_provider=zp&sid=121116264

http://www.chinahr.com/

http://sd.58.com/job.shtml?utm_source=

体验式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12年9月23日

汪永琴

每次参加培训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是带着求知和学习的心态去参加。2011年7月,我曾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新课改,杜郎口中学校长和老师也到过我校来培训,我校也已实施课改一年多。但我对课改的心是既爱之一又恨之,总在一种矛盾和纠结中进行。

这次,一堂由《中国教师报》重庆记者站记者和课改专家在我校联合举行新课改培训课在我校展开,通过近2小时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体验式培训,使我收获颇丰,感触颇深,但这次的体验给我留下更深印象和感悟

一:俗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首先这次课让我们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式培训。7--8人一组组合,指定一人做组长,首先进行的是小组建设,要制定组名、组训、口号、组徽,还有才艺表演,面对全体进行全组展示。我们组组长由杨柱明担任,我画组徽、你想组歌,组训写什么„„老师在不断催促。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大家积极思考。。

这次真的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小组学习的快乐:小组团结协作,通过互动,让我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有体会,有成功的收获,在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能够“百思得其解”。遇到困惑,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人格历练的过程,将时间、空间还给孩子,二:深切的学生参与度高低是成功课堂的标志。“尝试成功,感受快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激活思维,感受潜能。”在老师评判分得过程中看到了怎样调动后进生的参与热情。最后一名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展示。每个人都要发言,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习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因为怕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要不停的想、要承担任务,要挑战自己性格,不能够一两个人包办代替。课堂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整个体验活动期间,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懂得了:课改即解放,但在我亲身经历后也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乱的坏处:上课当然有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那时正能量。但在学生讨论和争辩中,怎样控制跑偏题和不让别的小组加分而故意打压的行为,这样的副能量若教师没把控好将会使得课堂一团糟,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下。

2、流于形式:对学、群学、组内展示阶段,大家对同一道题只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有说服任何人。这时老师来让各组抽签,各组马上将注意力放到了抽签的题目上,为了组内多得分,组长分配大家做分别阐述。各组在进行大展示时,其他组为了多得分,不断质疑,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都是无用的话,耽误了很多时间。学生为了回答好组长分派的内容,只关注自己回答的内容,丝毫不会关注其他人的话,发言得分之后就不再参与。

3、时间不够:原本2节课的课,结果上成了2个半小时,从1:30开始一直到4点多才勉强结束。但在上课过程中,虽有老师的控制,仍然不能及时“收手”。这就说明作为学生的课堂也一样有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

4、评价记录难:真正上课时评价记录由谁来做?记录的人若专心记录,就会分心,若不公或遗漏会直接影响学生情绪。

5.对于没有自制能力或是较懒惰的学生来说,自学阶段要是没自学,而是抄别人答案填上,在上课的时候这些能看懂的东西而老师又不强化反复,这样,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各科知识的很大漏洞,这比传统教学更可怕。这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 篇6

一、创设生动丰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愉悦地感悟数学

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教学内容渗透在学生熟悉的情景里,使学习内容贴近于真实生活,形式生动活泼,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能满足好奇心的活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亲身感悟和理解。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数学含义,我用电脑制作了一幅动画:一个男孩在俏皮地跳舞。我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让学生站起来模仿男孩的动作跳舞,结果全班同学都做到了。我问:“你们怎么这么厉害呀,都学会了。”学生齐说:“这太简单了,不就是两个动作吗?只不过这两个动作在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罢了。”我又问:“像这样的循环现象,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一周规定为七天,每一周都是按“一二三四五六七”的顺序反复出现的,这个规定是一种循环现象。

生:钟面上有12个数字,时针由1时—2时—3时—4时—5时—6时—7时—8时—9时—10时—11时—12时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的。这也是一种循环现象。

生: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从前,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

从前,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从前,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

学生故意不停地说下去。这也是循环。

看到水到渠成,我接着出示了如下几道题:

(1)36÷4 =

(2)5.34÷1.5=

(3)1.332÷4=

(4)1÷3=

(5)58.6÷11=

让学生自己动笔算一算。我问:“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真奇怪,数学中也有循环现象。

生:……

“循环”的含义就在这种生动、轻松、丰富的情景中感悟和理解到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先从个别情景感知的基础上,又从生活中常见的循环现象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完成感知的提升,再通过对算式的计算,抽象出“循环小数”的意义。这样由感知——探究——抽象逐步地完成了对“循环小数”这个概念的认识。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来龙去脉”过程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听例题讲解、看示范表演、做巩固练习,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模拟、推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一个数学规律是如何发现的,以及结论和规律又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概念、公式的来龙去脉、内涵和特征,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从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识。有效的操作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再创造”。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发现了如下的剪拼方法:

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获得了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到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三、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体验

不同的个体对于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能力和体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说想说的话,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观察、操作、实验、猜想、模拟、推断等活动过程中的不同感受;去用自己想用的方法,去感受内心的情感,去凸现个性的潜能,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在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发现了好几种方法,我都让他们一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体验。虽然有个别的剪拼方法并不好,但教师此时关注的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个性化表现和创造性表现。

体验式教学法 篇7

当时, 执教的是我校的李老师, 她讲的课题是《自我保护》, 她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 课前问卷调查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情况; (二) 在课堂上设置情境,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知识, 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如:独自一人在家, 有陌生人来访。李老师让学生简单化装后分角色表演, 然后让同学们指出“学生”做的不当之处, 最后老师用课件投影强调:1.谨防坏人伪装成警察、修理工等行骗。2.谨防女性、老年人行骗。

整堂课, 李老师没有死扣教材, 照本宣科, 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 而是适时引导、点拨, 引领学生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想, 不仅是学生, 凡是参加那次观摩课的人, 都会有所触动, 都会被李老师的教学艺术所倾倒。更深一步地理解为人父母的使命和生活的艰辛, 从而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课后, 我敬慕地问李老师, 你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呀?她一愣, 说:“我也说不上来啊!”好在一位教研室的领导解了围:“她这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从此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也开始了自己“见异思迁”的体验式教学之路。

一点点地摸索, 一次次失败, 一点点地学习, 一点点地长进, 现在, 我已能比较娴熟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了, 我讲的《关爱父母》一课就成为了优质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课前问卷调查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关心情况, 然后布置“体验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做一天“父母”,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体验父母的工作并写出感受;二、课堂组织引导学生发言, 交流心得体会;三、课后追踪:用实际行动让父母体验被关爱的滋味。这里摘录课堂片段。

片段一:

师: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对父母关爱情况的调查活动, 现在老师宣布调查结果:全班56名学生, 只有5名学生完全答对了“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爱吃的水果蔬菜”“父母最喜欢看的书或电视节目”等调查题, 并且这5名学生全部是女生!

生:啊?

师:有人还曾做过一个与此相反的调查活动, 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齐声)

师:那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情况的调查活动, 调查题目有:‘孩子的生日’‘孩子最喜爱吃的水果蔬菜’等内容, 其结果父母满分率达99.5%。”这项调查活动结果的对比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1:父母很了解、疼爱子女。

生2:子女对父母不够关爱。

师:是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 最平凡, 也最崇高, 最伟大!我们的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关爱他们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关爱父母”一课。

片段二:

师:我们下面来采访几位同学, 看他们是怎样做一天的“父母”的? (老师随手拿出一支钢笔) 这是一支钢笔式话筒!

学生开心齐笑。采访过程略。

师:我们接着来谈一下当“父母官”的感受好吗?

生A:这个双休日父母像往常一样, 早早起床饭没吃就去城里打工去了, 中午是我独自做的饭, 还洗了一大盆衣服, 又要喂鸡喂猪, 累死了!

师:你父母平日里既要干农活, 又要操持家务, 有点空闲又要打工挣零花钱, 他们难道不累吗?

生B:通过这次活动, 我明白了父母的确太辛劳了, 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们的爱, 我现在无法报答, 等长大了我一定孝顺他们!

师:现在我们可以用听父母的话,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啊!这正是你们父母所盼望的呀!

生C:这几天, 我父亲的腰疼病又犯了, 直不起腰, 依然拄着一根木棍去干活……星期天, 我要把他干的活接过来, 并说是教师布置的作业, 他不肯, 也不相信, 说小孩子的职业就是上学, 干活是大人的事……结果, 我没有“体验”到做父母的辛苦!

师: (动情的) 是身体没体验到吧!我想, 你的“心”现在比谁都应该体谅到父亲的艰辛和对你的殷切期望!

师:同学们, 养育、疼爱我们的父母终将离我们远去, 那时候, 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孔, 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再也吃不到他们亲手煮的饭菜了。那时候你可以告诉我, 把父母变成什么永远留在你身边呢?关爱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生命不息, 孝心不止。

课后追踪显示这堂课的积极效应是显著的, 很多家长反映, 学生在家里懂事多了, 勤快多了, 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

体验式教学简论 篇8

一、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 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其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体验性特征;以及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 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人和事, 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采取的体验性的教学行为。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 情感感染性。情感是体验的核心;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 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 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 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体验的核心、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情感, 这表明体验式教学具有情感感染性。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的教学目标, 作为新课程理念体现者的体验式教学, 必然高度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从教学过程看, 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不再是单纯知识传授的课堂, 而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情感体验和全面发展的课堂, 可以说, 情感感染性是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 缺乏这种支撑, 课堂就是孱弱的、不健康的、不健全的;从教学方式看, 情感教学方法是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必定运用情感教学方法, 来增强教学的情感感染性。可见, 没有情感感染性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 亲身体验性。主要是指学生本人的亲身经历, 亲身体会, 亲身感受, 亲身感悟等。亲身体验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特点。亲身体验强调的是:或者学生亲身经历某件事, 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或者学生欣赏诗歌、歌曲、故事、画面等艺术作品, 从而获得深刻的感想和体会;或者亲自参加课堂活动, 从而获得一定的亲身感受、亲身感悟。正是亲身体验性, 极大地激发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调动了课堂的勃勃生机。

第三, 主体参与性。体验是教学主体即学生的体验, 主体体验的过程同时是主体参与的过程。没有主体的情感感受和情感投入, 体验就无从谈起;没有主体的积极参与, 体验就难以有效进行。可见, 体验式教学具有主体参与性。要使体验式教学方式收到好的效果, 就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参与氛围, 优化参与环境, 提供参与条件, 指导参与方法。

第四, 动态生成性。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实际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学生获得的体验越多, 课堂生成的就越多, 学生的体验越深刻, 课堂的生成也就越有价值。学生在体验中如果没有任何生成, 这不仅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也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 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生成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态生成, 学生的感受会更生动, 感悟会更深刻, 情感会更丰富, 心灵会更纯洁, 态度会更端正, 生命会更精彩, 价值观也会得到更大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

其一, 体验学习理论。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是当代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 他概括出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体验学习是作为一个学习过程, 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体验学习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2]库伯强调通过系统的情境设计, 把学习者导入学习情境之中, 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学习, 比如用手触摸, 用眼辨察, 用耳倾听, 用鼻嗅闻, 用脑深思, 产生更具体、更明确的感动和体悟。可见,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体验学习理论的支撑。

其二, 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这种教学论把教学的本质看成是人的存在形式和生活形式, 以培养完满的人格为目标, 建构人与世界的全面的、丰富的意义, 引导人去体验生活, 理解世界, 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教学实践说侧重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亲身参与, 强调通过个人知识的获得, 建构每个学生自己的意义世界, 强调个人知识和经验获得过程中的体悟。现代教学论强调“体验生活”、“亲身参与”、“体悟”等, 都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三, 现代学习观。现代学习观认为,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是一种社会性学习, 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与这一学习观相适应, 现代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是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体验是影响人的认知活动、行为表现及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 也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的实质是, 以改善学生自我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为核心,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见, 现代教学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成功等因素, 这也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 激发情感原则。所谓体验, 主要就是指情感体验, 教学如果不能激发情感, 何来体验?可见, 激发情感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原则。坚持激发情感原则, 要求教师转变教师角色, 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积极、主动体验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以“境”激情, 借“境”生情,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二, 主体参与原则。所谓体验, 就是主体的体验, 教学如果缺乏主体的参与, 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也就缺少体验的机会, 何来丰富的体验?可见, 主体参与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原则,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 在活动中认知, 在活动中感受, 在活动中体验;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积极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与学习、体验学习,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能力的提高, 促进体验的获得, 促进情感的升华。

第三, 链接生活原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 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 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 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3]在这里, 陶行知把生活教育提升到师生生存、学校和教育生存、国家和人类生存的高度来认识, 足见生活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没有生活的体验也一定是死体验, 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学是死教学, 没有生活体验的课堂是死课堂。坚持链接生活原则, 要求教师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贴近实际、贴近社会, 贴近时代, 使课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气息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四, 重视过程原则。所谓教学过程, 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如果缺少应有的过程, 就会使教学变成学生无需智慧努力、无需情感体验, 只需听讲和记忆的活动, 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智慧, 摧残了学生的个性, 剥夺了学生的体验。可以说, 没有过程的教学就是没有体验的教学。重视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克服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 把教学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才能为学生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开辟广阔空间, 也才能为学生的体验感悟提供良好条件。

四、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其一, 有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把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开发出来, 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体验式教学正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的教学方式。运用这一教学方式,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二, 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式教学重视能够唤起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刺激, 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感悟、情绪和情感, 重视开展有助于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各种活动,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生成、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 因而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

其三, 有助于提升文本的价值。所谓文本的价值, 是指教材等文本所包含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思想情感价值等价值因素。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反复接触文本, 全面感知文本内容, 充分理解文本内涵, 深刻分析文本价值, 亲身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这就能够把感悟文本的过程变成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 变成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变成学生生活体验的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 变成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 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价值。

其四,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现代教学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自发地实现的, 而是专门设计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的结果。显然, 教师专门设计和精心组织的体验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而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正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体现。

五、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适用性问题。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不能片面夸大体验式教学的功能;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体验式教学并不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 对于那些理论性比较强, 头绪繁多的教学内容, 则不太适合运用体验式教学。因此, 教师应该注意该教学方式的适用性问题, 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相互配合, 合理运用。

第二, 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能否创设恰当的体验情境, 是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所谓恰当, 是指教学情境要恰当结合教材内容、恰当结合学生实际、恰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恰当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情境与课堂活动的关系问题等。只有恰当创设体验情境,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验情境的重要功能,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 (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 的发展。

第三, 体验到位的问题。体验是否到位, 是体验式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要做到体验到位, 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 给学生充分体验的平台, 让学生都有活动的条件, 都有参与的机会, 都有体验的收获;就要重视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特别要注意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 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第四, 借助现代教学技术问题。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 现代教学技术对于实施体验式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代教学技术能够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够以其强大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以其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来触动学生的感受, 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摘要:体验式教学具有情感感染性、亲身体验性、主体参与性、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体验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论和现代学习观。它有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情感、提升文本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这一教学方式要坚持激发情感原则、主体参与原则、链接生活原则、重视过程原则, 还要注意适用性问题、情境创设问题、体验到位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技术问题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方式,特点,理论依据,原则,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1.

[2] (美) 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2~32.

体验式诗歌教学 篇9

在精神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中, 依据教师在理论与技术两方面的培训及经验背景, 建立以自我分析为基本核心的教学模式, 是精神分析课程的特色所在。自我分析模式依据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内涵式要求[1],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一个学期的有限课时) 帮助学生习得与巩固庞大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 掌握基本的精神分析技术技巧。

一、主题式的教学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从诞生之日起, 时至今日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 由弗洛伊德所创立的驱力论开始, 不断催生与促成新的理论学派, 其思想体系得到了丰富化发展。概括来说, 除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外, 还包括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派、自体心理学派等重要分支[2], 这些分支当中又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与分化, 它们都极大地补充了弗洛伊德对人类潜意识心理的解释。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 不可能将精神分析的全部精华进行透彻阐述, 因而在内容的编排上应该有所取舍。其依据在于精神分析的时间发展轴线、精神分析各学派中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的密切程度, 以及理论的繁易程度。也就是说, 课程内容的编排应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神分析发展的时间线索与自己生活的经验与背景密切相关, 并且理解起来不会特别费力, 即使不需要查阅太多课外资料也能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 以主题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非常适合, 使得课程的进行与完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前述要求, 实现自我分析的保证。

在多年的教学中, 依据历届学生的学习情况, 精神分析课程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六大部分, 精神分析的历史发展、人生全程的发展动力、地志学与结构学范畴、防御机制、自恋与人际关系、梦的解析。这些主题涵盖了精神分析领域内各派的理论观点, 并且前后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除第一主题外均十分适合自我分析任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做到边学习边应用, 通过自我分析能够更深刻和更直接地获得理论与技术的要旨。

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学习是通过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 因此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3]。体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创造情境和机会, 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它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4], 这与精神分析的要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有很多[5], 其中, 案例法与自我分析训练是精神分析课程实现体验式教学目的的两种主要方法。在各个主题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进行理论阐述, 同时辅之以丰富的案例, 为学生自我分析提供范式;继而, 与理论知识点相匹配, 教师介绍和讲解重要的分析技术与技巧, 随后即进行自我分析的训练, 要求学生使用这些理论与技术要点对个体内在相关部分进行剖析。在体验的环节, 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自我分析状况进行即时督导, 同时遵从自愿原则, 公开点评或者个体点评, 及时帮助学生巩固理论与技术的习得水平。

案例教学是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精神分析课程当中既使用临床案例, 也使用文本案例, 取材十分广泛, 如鼠人、杜拉、安娜·O、狼人等经典案例;经典文学作品如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莎士比亚戏剧 (《麦克白》、《李尔王》、《俄狄浦斯王》等) 、外国文学名著 (如《人性的枷锁》、《巴黎圣母院》、《飘》等) 中的人物;经典与流行的影视作品, 如《太阳的女人》、《别对我说谎》、《樱桃的滋味》、《弗里达》、《第六感》等;以及一些流行现象, 如娱乐节目“非诚勿扰”所展示的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与价值观, 等等。另外, 教师个人的临床案例也可运用于精神分析教学, 但要遵从保密原则, 即在使用之前, 一定要先征得案主同意。

自我分析法是精神分析课程的特有方法, 在创建上结合了角色扮演、临床体验等体验教学方法, 其技术主要有轴线法、结构法、构念法、唤起法, 等等。轴线法, 如在“人生全程的动力观”的主题教学中, 要求学生依据标志点将个人内在情感发展进行定位, 并围绕位点进行拓展性描述, 整理自己内在情感经验, 获得自我成长。结构法, 如在“地志学与结构学”主题中, 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的结构图, 并进行分析佐证, 从而达到对自己内在人格结构概况的了解。构念法, 如个人构念系统的测试等, 帮助学生获得客观的自我认知, 认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唤起法主要应用于情绪的唤起体验, 如在防御主题当中, 教师设计并展现一个场景, 如纸团试验, 唤起学生的阻抗与防御体验, 随后展开防御的讲解, 并要求学生作自我分析。

三、临床式的课堂管理态度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成分[6], 不仅用来控制、减少学生不当行为, 而且还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建支持性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爱、尊重、归属 (于学校) 的需求的回应[7]。在精神分析课程上, 考虑到精神分析本身对于人类行为背后潜在意义的探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临床态度的渗透, 这体现了教师统合内在角色的要求[8]。

临床式课堂管理主要体现为以共情的态度、抱持的接纳所创建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 同时细心地倾听、澄清与面质、解释等, 临床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课堂管理的效果, 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于其理解自我、了解个人内在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临床式课堂管理使学生可以“亲见”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使用, 直观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些都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课堂管理的范围涉及学生的诸多行为, 他们既是课堂管理的对象, 又是课堂管理的主体。共情的态度涉及对学生课堂行为背后潜在意识的深层次理解, 如迟到, 教师探究的是迟到背后传达的动力意义, 并鼓励学生个人展开对迟到行为的分析解释, 或鼓励展开课堂讨论;抱持的接纳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不理想行为进行包容, 通过非语言线索传达出关注而非批评的情感态度;倾听、澄清、面质、解释等技术可用于课堂提问、师生互动等环节当中, 如教师在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耐心、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的澄清与面质、对学生提问的问题进行点悟式的解释, 等等, 均可促进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探索努力, 促进内在的成长成熟。

四、自我分析报告式的考核形式

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意义重大, 其作用不仅在于检验教与学的效果, 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促进知识的储备与转化,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及教学效果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有考试与考查形式两种, 考试还可分为纸笔测试与口试, 其中以纸笔测试为主, 它又可分为开卷与闭卷两种形式, 多以测验项目构成。考查方式在大学教学中主要为写论文、设计报告等形式。

精神分析课程的考核突破以往模式, 以自我分析为基本轴向, 要求学生依据课程设置的五个主题, 对个人内在动力成分作以细致分析。即要求学生首先将自己视为一个长期案例, 依据所学的理论与技术, 对个人动力成长史、内在人格、防御行为、潜意识冲突、自我悦纳与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 增强自我心理发展的信心, 促进内在动力、自体意识、社会化三个方面的成熟。

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面对自身, 不需使用参考资料, 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来源。另一方面, 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依据的是课堂所讲的理论与演练的技术, 因而保证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积极投入, 促进了课堂管理;再者, 自我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对各个教学主题展开分析, 因而考核全面, 可以衡量每个主题的教与学的效果。

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学生对所学主题掌握的准确程度、理解问题的深度、分析的准确性等, 其它标准主要指语言的流畅性、内容的完整性、表达的清晰性等方面。在课程教学的最初, 学生不免对这种不熟悉的考核形式有所担心, 但到提交报告之时, 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 他们能够努力和勇敢地面对个人内在, 在报告中或口头交流中都表达出对此门课程的认可, 以及对自我分析式体验教学效果的肯定。

五、结语

精神分析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灵魂深处隐藏的力量的探索;精神分析的目标在于发现生命早期的历史真相, 揭示因果关系, 从而解放个体内心的枷锁, 以获得新的成长。然而, 精神分析之难———对于其主体与对象而言———意味着在其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劫数”, 无论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临床者, 或是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艺术家与文学家, 掌握精神分析的唯一途径是“体验”, 也就是说, 首先要成为精神分析的对象;而对于一门课程而言, 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即成了了解与掌握精神分析思想精髓的不二选择, 而自我分析则是这个模式的核心所在。

在精神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模式, 贯穿自我分析于始终, 要求教师能够将督导、分析师与教师两者的角色恰当融合:既要教会学生理论与方法的学习, 又要做到指导的恰当, 给学生以一定的心理空间能容纳自我分析的内容, 同时还要能有理智与情感的距离, 作为“第三只眼”观察在师生互动中发生的精神分析现象, 能够做到恰当的节制, 指导另两个角色之间较好地平衡, 以促进学生理论与情感两方面的成长成熟。明知困难但坚持, 这就是精神分析的态度, 也是追求真理的态度。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和知识的统一, 希腊语中的美德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他的真正潜能, 而知识指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括人对自身的知识, 也包括对人所处情境的知识[9], 而这两者恰恰是精神分析所要成就的。精神分析为人们认识自己及其情境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 其技术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实现潜能。精神分析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这个哲学契机,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下, 自我分析是大学生开启内在心理世界的钥匙。随着对内在世界的探索的深入, 年轻的一代将卸除异己的包袱, 发掘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 在完善自我的同时, 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 (第五卷) [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4:295.

[2]Bateman, A.W.&Holmes, J.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Routledge, 1995.15.

[3]Loo, R.Kolb’s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Istherealinkage?[J].EducationalPsychology, 2004.24, (1) :99-108.

[4]张海英.关于体检式教学基本原则的探讨[J].文教资料, 2009.32, 141-142.

[5]Sadler-Smith, E., &Smith, P.J.Strategies for accom-modatingindividuals’stylesandpreferencesinflexiblelearn-ing programm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4.35, (4) :395-412.

[6]Brophy, J.History of research on classroom manage-ment.In C.M.Evertson&C.S.Weinstein (Eds.) , Handbook ofClassroom Management:Research, Practice, and Contempo-raryIssues[M].NewJork: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2006:17-43.

[7]Nie.A, Shun.B.Complementary roles of care and be-havioral control in classroom management: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9, (34) :185-194.

[8]Theodosius, C.Recovering emotion from its manage-ment[J].Sociology, 2006, 40 (5) :893-910.

语文体验式教学策略谈 篇10

一.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体验式教学要通过体验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 强调了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体验式教学需要不断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 让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老师同学的不同看法来开展更好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 帮组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这不但有助于课堂计划的完成更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体验式教学需要我们不断以实践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也是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模式有很多种, 例如朗诵、根据课文编写小型舞台剧。在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一种学生加深对文章记忆并丰富课堂形式的优良方法。而适当而充分的舞台剧则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舞台剧、话剧的形式不仅可以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 也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这是一种使语文走近学生, 也是学生了解语文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另外, 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也是比较好的体验模式。利用多媒体是现在小学教育的趋势, 由于学生年纪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针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根据课堂经验, 多媒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条件的时候也可以多多开展课外观摩形式教学。在观摩之前, 我们可以提前预留些引导性题目, 将课堂的内容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实地体验过程之中。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体验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例如在进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时, 可以在课前讲一些关于丹顶鹤的故事, 描述丹顶鹤的美, 在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手段, 将真实、形象的丹顶鹤展现给学生, 另外还可以通过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升华学生对丹顶鹤的情感, 让学生对丹顶鹤有从感官到内心的体验, 这样语文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

最后, 体验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让学生动笔, 常常练笔方能出佳作。通过学生自己动笔写, 我们才能发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更好地学习语文。写作可以是对某一精彩文字的仿写, 也可以是创新。

二.实施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具体措施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学的乐趣, 对历史人物、科学技术等不易于学生理解的学习, 将自己融入学习的环境之中例如在讲授《孔繁森》一课时, 可以先讲述一些钱学森所在年代的时代背景, 并让学生做提前的预习, 观看一些相关影片,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放映关于《孔繁森》的图片、电影、有声读物, 通过这些了解可以使教学比枯燥的书本更易于接受;对于一些哲理性篇目,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现场实验, 体会这一哲理, 有助于孩子思想的形成。

小学六年分高、中、低三段教学。小学五六年级教学则是结合前期教育, 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不再是一味地教学生怎样, 更应注重理解与实践相结合, 这便是体验式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 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心感悟。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使教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服务于教学。

运用体验式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 篇11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如今我们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影碟、图片、网络等图视传播媒体正在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难以以平和、宁静的心态诵读优秀的文本。而真正的语文课应把语言的感悟、品位、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沟通,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和独特思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计论。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而且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象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在阅读《鱼我所欲也》时体验到生活的种种选择;读到《海燕》想到自己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暴风雨……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像和联想,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信息图表设计体验式教学 篇12

1 信息图表设计与体验式学习

信息图表设计, 由英文“in fog r a p hics”译得, 是information+graphic的组合, 它是信息数据或知识的图形可视化表现形式。它快速清晰地呈现出复杂综合的信息, 例如标识、地图、新闻、技术写作和教育。信息图形设计师、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员们在开发和概念交流中用以传达概念来处理资讯。与其它设计门类不同的是, 信息图表设计体验的缺乏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这由信息图表设计自身特点造成:从设计对象、设计过程、设计成果都缺乏与周围事物建立实际联系, 发生情感的契机, 也就会阻碍了学生透过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首先, 信息图表的设计对象, 大多数是乏味枯燥数据、错综复杂的资讯或是抽象的理论知识, 较一般信息难理解。它信息量可以是一张普通海报或画作的千百倍。

其次, 信息图表的设计过程, 与传统艺术和设计不同, 计算机作为常用工具, 对海量信息的高效处理功不可没, 但给学生思维方式造成模式化、趋同化影响更让人忧心。同时, 信息图表设计需反复多次推翻后重新设计, 以取得更好的成果。这样的自我否定的过程是会给学生造成挫败感和烦躁情绪。如何消除消极情绪, 让学生乐于在自我否定中获得自我突破和提升值得思考。

再者, 信息图表的设计成果, 大多是抽象的、二维的和虚拟的。天然缺乏与人的情感共鸣, 情感体验的缺失是大多数信息图表不可避免的缺点。相较于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或一件宏伟逼真的雕塑而言, 作为纸面或界面“表格”形式的信息图表设计显得索然无味了。

美国组织行为学的杰出学者和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大师大卫·库伯 (David A.Kolb) 认为, 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 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进而发表看法, 然后进行反思, 再总结形成理论, 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正如这种观念所示, 教学质量的提高、优秀教学成果的获得, 应针对信息图表设计课堂教学特点, 有的放矢的增强信息图表设计课堂中的学习体验。这里面包括三个阶段的工作:一是备课阶段, 策划定位, 对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需求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制定明确目标。二是课堂阶段, 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 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三是评价阶段, 成果展示与反思。

2 信息图表设计课程定位、目标和计划

明确课程定位, 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课程的定位必须与学科课程体系一脉相承, 是课程体系的一个环节。信息图表设计课程, 定位为信息交流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之一, 是开启学生设计智慧、夯实专业基础、激发创意兴趣的重要课程。

因此, 必须由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综合考虑、确定清晰的课程目标,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纵向上, 学生年级、专业、前修课基础, 要求教师将图形、图示、图标等学生已掌握基础知识在信息图表设计课堂教学中通过综合、解构、重构等方法, 融会贯通的运用和加深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横向上, 信息交流设计专业作为新兴专业, 有较多区别于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不同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如:用户体验设计、易用性设计、迭代式设计、情感化设计等等。笔者尝试通过巧妙安排教学进程和练习设置, 让学生对这些高深前沿的设计理论从实际体验中, 得到真切的个人形体、智力和情感收获, 建立较好的专业基础和学习兴趣。

对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和引导, 正是课堂教学目标所在, 想得以实现, 还需落实在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上。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其次按教学周期合理安排步骤、进程;最后教学成果展示成为师生对教与学过程的一个自我评价与反思提升阶段。

3 信息图表设计教学特点与方法

信息交流设计专业的信息图表设计教学有其独特的难点。我们可借鉴传统艺术教学方法, 吸取优秀教育理念, 形成信息图表设计教学的特点:体验为本, 任务推进, 个性互动。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实践, 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的“信息”和“图表”,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体验者, 这样学的知识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多种空间情境下设计信息图表的任务驱动, 激发了学生创意自主性, 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的互动中,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评价以及适当的相互竞争情境, 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塑造。几年的教学实践颇有心得, 一些教学方法在反复斟酌中初现雏形。

第一, 体验为重点。信息图表设计对象、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造成的体验的缺失, 需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特长、知识储备加以解决。第一步, 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拍照等亲自实践占有一手资料, 以原始数据或资讯成为设计对象。例如某同学根据观察同桌衣着、样貌与个性的变化设计的信息图表。 (见图1) 第二步, 信息图表设计过程, 强调多种工具使用以丰富体验。从单调的电脑设计制作, 扩展为多元化创作方式, 如艺术类学生擅长的绘画、雕塑、模型制作, 甚至针线、折纸等。教师可以将整个设计和教学过程安排为短小的固定周期以合理次序完成。并在每个周期中创设能带来不同体验的情境, 以减低学生因重复设计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 保持学习兴致。第三步, 信息图表设计成果多样化。每个周期设计成果不同, 每位学生的设计成果独具个性,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也需多方式。把知识讲授融入到实践互动中;用丰富多彩的案例启迪学生思维;成果展示环节不仅出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每个周期设计成果的展示、分享和评价工作也同样十分重要。

第二, 任务为主线。教师引导, 学生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从单方面的教师讲授演示教学, 转变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式学习。首先, 要合理安排总体任务量和每阶段的任务难易程度。各阶段任务联系密切, 即本阶段任务是上阶段任务的深入, 下阶段任务是本阶段任务的延伸……如此形成迭代、螺旋式的设计教学任务模式。这样迭代式的设计方法也是信息交流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设计法之一。其次,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任务情境。例如在信息图表设计的创作空间情境上, 笔者将同一信息图表设计设置于二维、三维、甚至四维空间中让学生完成任务。 (见图2) 由于不同空间, 完成任务的方法发生变化, 也给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再者, 任务形式应具有开放性。学生个人能力、年级不同, 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须区别对待及时调整任务。任务每阶段完成程度也会不同, 也需要教学注意观察教学效果和每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加以调整。最后, 任务评价要重艺术性轻技术性。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艺术设计类人才, 而非技术员, 审美水平、造型能力、创意高低等才是评价的根本标准。

第三, 个性为指向。信息图表设计可以在虚拟的图形界面中展现, 也可以用现实的纸面原型或立体造型完成, 但必须具备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艺术追求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艺术类人才培养更加应该在培养学生能力之外, 为其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提供沃土。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分组讨论、个人作品展示与设计思想陈述等方法, 让学生自觉的发现合适自己的定位。另一方面, 信息图表设计教学尊重个性化发展, 鼓励艺术个性形成的做法, 也让每位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

4 结论

综上所述, 数字化生存时代, 信息图表设计的对象、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体验。从现代教育学和体验经济学等理论来看, 体验式教学解决了信息图表设计体验的缺乏问题。以体验重点、任务为主线、个性为指向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重实践、重艺术、树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为信息图表设计教学营造了独特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美) 大卫·库伯 (David A.Kolb)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大, 2008-02-01.

[2] (美) 欧格雷迪 (O’Grady, J.V.) , (美) 欧格雷迪 (O’Grady, K.V.) 著.信息设计[M].郭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9.12.

[3]张烈.信息设计教学中的“体验”[J].装饰, 2011, 1:116-117.

上一篇:会计准则的制定下一篇: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