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语文教学

2025-01-02

体验式语文教学(共8篇)

体验式语文教学 篇1

体验式教学中的问——对体验式教学的分享中问题设计的探索

体验式教学中的问

——对体验式教学的分享中问题设计的探索

摘要:体验式的课堂通过体验与体验后的分享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自我成长。本文就体验式教学的分享中问题的设置的三个阶段,结合了课堂的实例,进行了探索。关键词:体验 引导 问题 分享

一、体验式教学的定义与问题设计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进程中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创造真实的或者模拟的情境或机会,使教学内容得以还原或再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该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学生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旁观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领悟和体会。[1]由体验式教学的定义可以得知,体验式教学重视活动体验,活动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情景体验,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等等。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来达到改变认知,领悟成长的目的。

在体验式的教学课堂中,体验虽然很重要,但是升华体验,化感受为认知与行为的改变才是体验式课堂的最终目的。升华的关键,便是体验活动之后的分享,而这里的分享,笔者定义为学生对于体验的思考的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也是一种经验交流。青少年时期的成长除了自我了解还需要透过同班之间的彼此模仿学习,分享和回馈,体验活动后的分享能让青少年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从他人的成长历程中找到共鸣与自我成长的契机。分享主要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安排并设计问题来引发。问题来源于体验,同时又可以让体验得到升华。因此,体验式活动后的问题设计,既反应了活动设计者对于活动设置目的的表达,同时,还体现了活动设计者对于体验式教学中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解。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些课堂实例来谈谈体验式教学分享中问题的设计。

二、问题的设计

在体验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再是传授者与接受者,而是引导者与主动学习者。因此,教师在面对体验活动之后问题设计,不能过于的直白或者直接通过活动来教育学生,需要根据主题互动和学生的体验一步步的铺设,最终让学生通过自我的思考,达到认知的领悟和行为的改变。笔者认为,体验活动后的问题设计,可以分“顺,透,化”三个阶段来探讨。

(一)顺。顺着活动进行问题设计,着重关注学生对于体验活动的感受以及自己在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参与过体验式活动的人,一定有一种很深刻的体验,那就是活动结束后,特别希望能与他人交流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有趣、难过、开心等各种让自己有强烈情绪的事情。这时的交流多数是比较浅层的,集中于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看到的行为,自己的表现和情绪等。因此,第一阶段的问题设计,必须给予参与者或者观察者一个发表内心体验和寻求同盟与共鸣的机会。有了第一阶段的分享,同时找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同盟,参与者能更好的打开心扉,放下内心防线,进入更深层的思考与分享。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唠叨的父母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唠叨妈 妈不能理解女儿夜归的情景体验,部分同学参与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其他同学观察。在第一阶段的问题设计时,首先让参与者分享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自己的做法与心情,然后再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看到的认为印象深刻的部分。这样一个浅层的分享,顺应了活动的主题,同时也打开了话题,让学生从活动做法与情绪体验开始,打开了话题,进入下一个阶段——“透”,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透。透过活动发现自身优势和自身可发展之处,通过上一阶段的分享,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的转换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第一阶段的焦点在于“我所看到的,我所感受到的”,那么第二阶段的焦点则需透过参与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来指导自我认识。以一个如何面对与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为例,在这个活动中,两名参与者要在绑着脚的情况下,分别在黑板的两端完成一幅老师指定的画,画得漂亮的为赢。活动的目的,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第一阶段的分享后,这一阶段的问题可以如下设置:(1)作为参与者,你认为自己为赢得比赛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2)作为参与者,请想一想,假设活动重来一次,自己会不会有不同的做法,为什么?(3)作为旁观者,你看到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不好的是什么,为什么?(4)作为旁观者,如果由你来挑战任务,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设计,让参与者和旁观者去反思自己的优势,以及反思自己对于竞争与合作的认识。透过活动的初步分享来更深层次的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可以做出的改变和成长。因为第二阶段已经把第一阶段的浅层分享带入到了更深刻的自我反思,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反思融入现实生活。

(三)化。化感想为行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任何体验活动的设计,最终目的是能用之以指导现实生活,改善参与者学习与生活的身心环境。因此,最后一阶段是整个分享的升华,也是重点,前面两个阶段的分享都是为了最后一个阶段作铺垫。仍然以如何面对以及处理朋友之间矛盾的主题活动——竞争与合作为例,在这个阶段中,分享的目的在于引导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分享来指导现实中的行为。问题可以如下设置:(1)问所有人,通过刚才的体验以及分享,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面对竞争与合作的态度是怎么样的?(2)你说一说你的态度对于你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有什么影响吗?(3)通过本堂课之后,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做得好的有哪些?如果现在让你来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通过笔者的实践总结得出,第三阶段的问题分享,更适合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再进行全班或者大组别的分享,这样有利于一些值得学习的做法,想法,反思得到分享,交流,也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在分享中得到认可与进步。

三、总结

问题的设置只是好的分享的一个前提,教师对安排好的问题的提出方式,以及对于学生分享的回应同样影响着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这考验着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分享的问题并不是写在纸上来让学生看,而是通过教师来提问。因此,不但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观察力,能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的提出。也由此可以得出,问题的设置阶段性是不变的,但是问题的提出却可以根据教师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况而改变,以更贴合学生的实际。

体验式的教学,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观察力,引导分享的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主体目标的把控能力。在这些能力上,笔者也属于一个成长中的体验者,要本着一颗积极,投入的心,方能与引导的对象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体验式教学浅谈,大学教育,2012,1(2).[2]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编号FIB070335-B11-37.[3] 张恩明,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教书育人,2004,12.[4] 邱勇强,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0).

体验式语文教学 篇2

1) 了解工作面试的基本要求以及面试的一些细节。能使用就业过程中一些常用词汇:如:resume certificate confidence interview interviewer等。

2) 能用简单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情况:如:hard working honest easy-going kind patient等

3) 能用面试中常见问题的简单表述展开简单的面试场景。如I've just graduated from—.Major in—I am kind and helpful.I always help others who are in trouble.等

4) 能理解求职面试的对话, 能够运用求职面试句型编对话。

5) 能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

2 教学重点

掌握面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表述, 并能开展简单的面试场景对话

3 教学难点

能在45分钟之内让学生掌握面试的语言技巧和细节。基础好的学生要能够进行场景对话, 中等程度学生能掌握面试的一些句型和表达, 余下的学生则至少掌握面试的一些词汇。

4 教学手段

传统教授与多媒体相结合

5 教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本单元模块的特点,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教学过程, 学习求职面试的相关知识。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引起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大量小组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主动交流, 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求职面试英语。

6 教学过程

6.1 课前预习环节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教材, 并提供预习问题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学习《job interview》单元的单词及表达法, 并试着用这些单词及表达法来描述自己。

Q1.Tell me about yourself.

Q2:What is your biggest strength?

Q3: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Q4:Do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Q5:What starting salary are you looking for?

Q6:So when can you start?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预习材料,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新课的积极情感。

6.2 课堂探究环节

6.2.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激发求知欲望

1) 课前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在PPT上展示两张有关求职面试的图片导入《job interview》单元主题:

教师提问:1.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see these pictures?

’理想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观点

2) Pair work

Directions:make up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Task situation:

his/her appearance (hair/dress) and manner (polite but firm) .B al-so advises A to tell about his/her work experience and his/her char-acter, to ask about the job requirement and to learn the usual salaryfor a new hand before answering the interviewer’s question aboutthe salary he/she expects.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引入情境, 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对话, 激发发求知欲望, 产生初步体验。

1) 组织合作探究, 形成感悟体验

Learning the job interview tips.

1.know some“Soft Skills”about job interview

a.Greet people with a firm handshake

b.Stand up to meet people and sit up straight

c.Walk with confidence

d.Remember“please”and“thank you”

2.Something you should take before interview

a.Resume

b.Certificate

c.Confidence

d.Smile

3.Don’t Forget the Details

a.Wear simple and neat clothes

b.Natural, clean looking face/makeup

c.Don’t do things that might annoy people, like being late, chewing gum, wearing mp3d.Just be yourself.Be relax!

d.Just be yourself.Be relax!

2) play a video about job interview via searching in Baid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Ix MTI4Nj Q=.html

Require students to discuss about it freely in pairs and turnthe dialogue into role-play.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Get several pair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to act

Get several pair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to actout the conversation.

Make comment and praise them.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 产生共鸣, 体验英语面试的形成过程。

3) 提供模拟训练, 巩固深化体验

Task:Suppose a big company is holding a job fair in your school.You have to find a job and apply for it.Distribute a piece of card to each group.Let students in each group decide who are interviewers from

Let students in each group decide who are interviewers from the big company and who are interviewees from your school.The interviewers decide which kind of job they would offer and what requirement should the applicants meet, then write down on the card.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then get pairs in groups to act out the job interview.Make commenand praise them.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训练, 体验求职面试英语的运用。

4) 课堂检测, 产生成功体验

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

1.Require students to write some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job interview.

2.Requir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dialogue on PPT.

Interviewer:Good morning, Miss Tang.__________?

ate next month.I am outgoing and hard-working.Interviewer:OK.__________?

Interviewer:OK.__________?

Tom:Yes, I have worked as a part-time cashier in a supermar-ket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Interviewer:_____________________?

Tom:Well, I can use computer.

Interviewer:______________?

Tom:I have visited your website.I think it is a good place towork.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检测, 落实知识, 反馈矫正, 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5) 课堂反思小结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反思小结:

1.回顾求职面试相关词汇

2.回顾求职面试的过程

3.回顾求职面试的句型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反思小结, 进一步完善感悟知识, 深化体验, 建立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形成内化。

6.3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 实践应用体验

1) 课后作业

登陆精品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与求职面试相关的知识。

2) 学生课后探究:

让同学们访问www.personality.net用英语做个性分析。

3) 课后延伸阅读体验——利用互联网阅读与求职面试相关的文

4) Students watch a video via Baid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I1Nj U4NDQ=.html

Then require them to make a plan for their job after gradua-tion.They may search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bout therequirement concerning their ideal jobs.They may search certaininformation via Baidu:

http://www.zhaopin.com/?utm_source=Sogou&utm_medium=cpc&utm_term=&utm_campaign=121116264&utm_provider=zp&sid=121116264

http://www.chinahr.com/

http://sd.58.com/job.shtml?utm_source=

变验证式教学为体验式教学 篇3

我思考的问题是:作为一名教师,施教对象确定后,怎么教,学生就会了?

为论述方便,我把原文提及的测试题和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赘录如下:

埃及的金字塔(节选)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原文第3自然段——笔者注)

3.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具有 的特点。(参考答案:宏伟、精巧)

教师1(学生答题正确率14%):①找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②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表现金字塔“宏伟”与“精巧”的语句,品析。③朗读体会。

教师2(学生答题正确率42%):①请学生自读后说说金字塔有什么特点?②学生说出“高大宏伟”后追问: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找到相关语句阐释。③教师再问:你还从哪儿体会到金字塔的其他什么特点?④学生找相关语句,教师指导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学生找到“精巧”一词。教师小结,练习朗读。

教师3(学生答题正确率25%):①请学生自读后说说金字塔给你留下的印象。②学生说了“多”“大”“雄伟壮观”“工程浩大”“坚固”“耗时长,付出的艰辛大”等,老师请同学一一说出是从哪儿体会到的。③当教学到第4自然段时,请同学画下这段的第一句,说说有什么特点。④当学生体会到这是过渡句时,教师再让学生到第三自然段找写“精巧”的语句,简要说说体会、分析讲解。

第一,既然是测试,如果对王老师列举的那道阅读题追问一下,这道试题是考查学生什么语文能力的?估计大多数人会说,这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的。那么,反观三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发现他们基本上是按照学生阅读文段,说说金字塔有什么特点或者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找出表现金字塔特点或者印象的语句,然后加以品析阐述的流程来授课的。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在按照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的方法施教吗?非也。正如王老师所说,这样的阅读课,实际注重的是“教课文”而不是“教阅读”。“教”的是课文内容,“考”的却是语文能力,“教”和“考”不一致,能考好吗?这恐怕就是教师对新课标提出的语文“人文性”的误解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吧,其危害,阅读测试的结果就是明证。

所以,要教会,首先要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向语文能力的。也就是说,教语文首先是教能力的,人文教育只是相机进行的,语文的“工具”性承载着它的“人文性”,而不是相反。

第二,尽管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尽一致,效果也有好有坏,但学生答题正确率最高的也只有42﹪啊。我们试着按照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目的对教师2的教学设计做了两次改进,并在七年级三个班学生中做了同题测试实验。

改进后的教学过程1是:

①请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给文段分层次。(两层)②追问学生分层的依据。(总写;分写金字塔特点、工程浩大)③学生讨论,分层意见统一后,追问:写金字塔特点的一层还可进一步分层吗?如果能,怎么分?④问,你又是依据什么分层的?(宏伟、精巧)

⑤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是写这两个方面的?请学生朗读相关语句。⑥让学生再次朗读一遍文段,问:金字塔如此宏伟、精巧,那它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古埃及人的智慧。

改进后的教学过程2是:

①请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用序号标出本段中的句子数。(8句)②分别概括出每一句话所写的内容。(①胡夫金字塔,②高,③大,④重,⑤石块多,⑥精巧,⑦用人多,⑧工期长)③根据8个句子之间的亲疏关系,把他们分成几个层次,并概括出层意。(①总写最大的胡夫金字塔,②③④⑤都写宏伟,⑥写精巧,⑦⑧写工程浩大)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和工程的浩大。(重读数量词、时间词以及体现精巧的语句,让学生想象体验其特点和工程浩大)④那么,这四个层次还可以进一步合并层次吗?如果能,怎么合并?层意又是什么呢?(①总写胡夫金字塔;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写胡夫金字塔的特点、工程浩大)⑤让学生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问:金字塔如此宏伟、精巧,那它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古埃及人的智慧。

实验测试结果如下:

看来,我们七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比王老师所在的小学还要差得多,但我们改进后的教学过程2效果毕竟好多了,是因为这个设计从学情出发降低了教学的起点,真正是从逐句概括、逐层概括、句间关系分析、层间关系分析等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的角度施教的。(当然也有属于人文教育的内容)教学过程2之所以测试结果距100%还有相当距离,教学中发现,主要是学生逐句概括也成问题,看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基础确实很薄弱。

所以,始终按照语文能力培养的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学生就能学会。

第三,教师1的教学效果之所以最差,他和教师2、教师3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是根据过渡句自己先说出了金字塔有“宏伟”“精巧”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表现金字塔“宏伟”“精巧”的语句。这有两点需要探讨:一点是结论由谁得出。由教师还是由学生?二是结论怎么得出。是教师主动传授给学生,还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体验感悟得出?答案不言而喻。教师1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印证式教学,严格讲,仍属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教师2和教师3则是先让学生阅读文段,然后问学生“金字塔有什么特点”或者让学生说说“金字塔给你留下的印象”,不论回答“特点”还是“印象”,学生都要自己去阅读文段,自己去感悟体验,然后才能得出结论。这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生成式教学。

所以,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验证式教学为体验感悟式教学,学生才能学会。

第四,教师2和教师3虽然都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但效果不一样,这除了学生基础有差别外,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处理也有关系。教师3发问“说说金字塔给你留下的印象”,问题本身就比较宽泛,学生的印象自然是五花八门了。在学生回答零散的情况下,教师未作进一步的指导。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分析②③④⑤句虽然分别写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大、重、用石多,但却都是表现金字塔的宏伟的,⑦⑧虽然写用人多,工期长,却都是表现工程浩大的,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了。其实,这个问题的处理又得返回到语文知识——句群的分析这个原始问题上去:句群中各个句子总是围绕一个中心来谈的。抓住了中心,学生就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思维就会从点状思维提升到整体思维上去了。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没有知识支撑,能力形成便是空中楼阁。现在新课改不再刻意强调语文知识,教师虽然不系统讲解,但授课必须坚持低起点高观点,即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起点较低,但教学时却必须在相关语文知识的背景支撑下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相应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所以,深深扎根于语文知识的土壤里进行教学,学生就学会了。

学生学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扯到许多方面,但教学只要指向了语文能力,按照能力培养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变验证式教学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在语文知识的背景支撑下进行教学,学生就学会了。简言之,切实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并自觉用深厚的学养来支撑教学,学生就学会了。

探究体验式 语文 教学(精选) 篇4

古岘小学

李玉洁

2012年10月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就是老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是一个有序,可探,实践,开放的教学体系.一: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问题性.学习者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2.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3.合作性。学习者在进行尝试探究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指导性。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成功。

5.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二:六模块十环节

六模块:

1.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2.创境导入,激情诱趣

3.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4.细读批注,问题质疑

5.合作探究,释疑品读

6.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

十环节: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模块设计两大环节: 1.先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自主解决绳子新词,初步感知文章大意.2.全班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生字新词,把握了文章大意.细读批注,问题质疑模块两个环节: 1.方法引导:关注文章细节,感受语言.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读悟结合,批画批注”

2.引导质疑或教师提出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释疑品读模块的几个环节: 1.自主默读,合作探究.2.全班交流释疑品读.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模块: 1.体会出情感之后,重点引导读好重点内容,读出感情.2.回归整体,理解全文.3.体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4.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体现学习的生活化原则.拓展阅读,拓展习作,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童话的分类

童话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文学童话概括为4类: 认知类:如《世界多美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秋姑娘的信》、《小松鼠找花生果》等涵盖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获取自然常识的。

交往类:如《这儿真好》、《小河与青草》、《会走路的树》、《三个小伙伴》等与自然相处、与朋友相交、团结互助、塑造人精神品格的。

励志类: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鼓励人不断攀登、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

警思类:如《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猴子种果树》、《谁的本领大》等启蒙儿童用正确的评价标准、道德观念端正自己言行的的。

童话的文体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二:思想是童话的”脊梁” 三:形象是童话的”骨肉” 四:语言是童话的”血脉” 童话赏析需把握的要点

一:把握童话的艺术特点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2.理解童话中的夸张,象征,拟人等特征.二: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语言的品味 四:重视情感的体验

童话类文章探究体验教学策略

一:读懂故事,把握内容 1.点面结合法 2.看头望尾法 3.情境连缀法 二:品评人物,领悟中心 三:朗读体验,入情入境

体验式教学培训感言 篇5

西华县逍遥镇中 宋扬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 “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感受,包容缺点,分享喜悦。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 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向导。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积极思考问题,动手操作。教师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实物、挂图、现实的问题、趣味资料、游戏、音乐、生动的语言等手段,创设和谐、愉

悦的学习氛围,架起学生已知经验、情感与课文学习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在这一操作程序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探究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解答疑问的方式是师生共同商量的,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在已知经验的触碰下,共同合作探讨出来的,老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结论,也不用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他们不同的知识概念,只是让学生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3.品读赏析,感悟体验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赏析。清代学者唐彪说:“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唐彪的话充分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确是这样,感情朗读不仅能读出语言文字的精妙,还能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4.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学生对语言的模仿不是在强化的基础上发生的,而是在正常的环境中发生的语言习得模式,所以“用语文”才是“教语文”“学语文”的实质,因此,语文教学应多创设实践活动。人的活动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建构的过程。建构过程又是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当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望和创新潜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方面的体验、领悟与创新性学习,就能获得直接经验与成功感,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在这一步骤中,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设计广告词、宣传标语,模拟现场,编演课本剧等。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人物心理的变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口语交际,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议 篇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①,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 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②。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老师们常说作文难教,学生作文空洞干瘪;其实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自己的位置,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把作文的镜头对准学生自己的生活,广开清泉之源,自然作文内容充实而丰盈。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③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写作对象正是学生自己的生活。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④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体验式作文教学正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⑤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是应景,一开始在心里就倦怠起来。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在一次“体验亲情”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我请学校旁近的一位家长突然“误闯”课堂临时给孩子送来午饭钱,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位母亲,感受亲情,并引导学生探究观察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有着写作兴趣与能力积淀的同学回去后,迅速进入自己的生活角色,作文的写作自然水到渠成。作文写作后,我引导学生编作文专辑时告诉学生:以后每一辑都设有这样的专题。让学生随时把生活中的经历和真切体验写出来,让体验与写作交流的自觉继续保持下去,成为表达的需要。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⑥,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⑦。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体验式教学法 篇7

当时, 执教的是我校的李老师, 她讲的课题是《自我保护》, 她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 课前问卷调查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情况; (二) 在课堂上设置情境,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知识, 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如:独自一人在家, 有陌生人来访。李老师让学生简单化装后分角色表演, 然后让同学们指出“学生”做的不当之处, 最后老师用课件投影强调:1.谨防坏人伪装成警察、修理工等行骗。2.谨防女性、老年人行骗。

整堂课, 李老师没有死扣教材, 照本宣科, 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 而是适时引导、点拨, 引领学生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想, 不仅是学生, 凡是参加那次观摩课的人, 都会有所触动, 都会被李老师的教学艺术所倾倒。更深一步地理解为人父母的使命和生活的艰辛, 从而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课后, 我敬慕地问李老师, 你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呀?她一愣, 说:“我也说不上来啊!”好在一位教研室的领导解了围:“她这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从此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也开始了自己“见异思迁”的体验式教学之路。

一点点地摸索, 一次次失败, 一点点地学习, 一点点地长进, 现在, 我已能比较娴熟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了, 我讲的《关爱父母》一课就成为了优质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课前问卷调查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关心情况, 然后布置“体验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做一天“父母”,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体验父母的工作并写出感受;二、课堂组织引导学生发言, 交流心得体会;三、课后追踪:用实际行动让父母体验被关爱的滋味。这里摘录课堂片段。

片段一:

师: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对父母关爱情况的调查活动, 现在老师宣布调查结果:全班56名学生, 只有5名学生完全答对了“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爱吃的水果蔬菜”“父母最喜欢看的书或电视节目”等调查题, 并且这5名学生全部是女生!

生:啊?

师:有人还曾做过一个与此相反的调查活动, 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齐声)

师:那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情况的调查活动, 调查题目有:‘孩子的生日’‘孩子最喜爱吃的水果蔬菜’等内容, 其结果父母满分率达99.5%。”这项调查活动结果的对比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1:父母很了解、疼爱子女。

生2:子女对父母不够关爱。

师:是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 最平凡, 也最崇高, 最伟大!我们的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关爱他们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关爱父母”一课。

片段二:

师:我们下面来采访几位同学, 看他们是怎样做一天的“父母”的? (老师随手拿出一支钢笔) 这是一支钢笔式话筒!

学生开心齐笑。采访过程略。

师:我们接着来谈一下当“父母官”的感受好吗?

生A:这个双休日父母像往常一样, 早早起床饭没吃就去城里打工去了, 中午是我独自做的饭, 还洗了一大盆衣服, 又要喂鸡喂猪, 累死了!

师:你父母平日里既要干农活, 又要操持家务, 有点空闲又要打工挣零花钱, 他们难道不累吗?

生B:通过这次活动, 我明白了父母的确太辛劳了, 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们的爱, 我现在无法报答, 等长大了我一定孝顺他们!

师:现在我们可以用听父母的话,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啊!这正是你们父母所盼望的呀!

生C:这几天, 我父亲的腰疼病又犯了, 直不起腰, 依然拄着一根木棍去干活……星期天, 我要把他干的活接过来, 并说是教师布置的作业, 他不肯, 也不相信, 说小孩子的职业就是上学, 干活是大人的事……结果, 我没有“体验”到做父母的辛苦!

师: (动情的) 是身体没体验到吧!我想, 你的“心”现在比谁都应该体谅到父亲的艰辛和对你的殷切期望!

师:同学们, 养育、疼爱我们的父母终将离我们远去, 那时候, 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孔, 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再也吃不到他们亲手煮的饭菜了。那时候你可以告诉我, 把父母变成什么永远留在你身边呢?关爱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生命不息, 孝心不止。

课后追踪显示这堂课的积极效应是显著的, 很多家长反映, 学生在家里懂事多了, 勤快多了, 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

中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初探 篇8

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种教学方法给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盛桃子的筐,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满筐而归”,得到一满筐的桃子,可是摘桃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只是一个在台下默默听的听众,他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这样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体验式”教学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在国外的教育界,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或培训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体验式教学?

一、鼓励体验

课前应鼓励学生做好“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让学生“体验”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更要走进课文,进入课文“角色”。如《论语十二章》,这是2013年下学期初一的一篇文章,较之以往教材有所改进。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课文的改革,课前应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理解意思,更要把自己想象成孔子在和学生对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性。例如;“三省”,鼓励学生体验,畅所欲言。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有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出师表》课文的最后部分,让学生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些时间准备,这时学生会和老师一样有模有样的讲解起来,老师在讲台下进行掌控,“课后”可进行作业模式,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小圣施威降大圣》,我让学生想象打斗变化场面。《皇帝的新装》让学生自己演出童话剧,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让学生喜欢学语文。

三、积极反馈,完善体验

课后,教师应通过一、两个问题进行评估,学生是不是理解有误,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总结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就是一种更高一层的“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怀,真正的爱国是什么?让学生关注时事“钓鱼岛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让学生关注时事,进行语文的人文教育。

四、单元总结,升华体验

在教完一个单元或学期后,要进行总结与复习,让学生有一个认识的飞跃,即一个“体验”的飞跃,让学生的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例如,初三上册第一单元,通过总结,让我们体验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

以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语文,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多强调学生体验的主体性,而使课堂放任自流,应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九中学)

曾看过一篇报道《80后老师有绝招,从不教学学生成绩却很好》,毛春霞老师,一位80后女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自己上课从来不讲课,每堂课的“老师”是学生,学生是“老师”,考试成绩出来后,她所教的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别的班差。这不禁让80后的我,深受启发。

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种教学方法给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盛桃子的筐,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满筐而归”,得到一满筐的桃子,可是摘桃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只是一个在台下默默听的听众,他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这样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体验式”教学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在国外的教育界,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或培训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体验式教学?

一、鼓励体验

课前应鼓励学生做好“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让学生“体验”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更要走进课文,进入课文“角色”。如《论语十二章》,这是2013年下学期初一的一篇文章,较之以往教材有所改进。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课文的改革,课前应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理解意思,更要把自己想象成孔子在和学生对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性。例如;“三省”,鼓励学生体验,畅所欲言。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有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出师表》课文的最后部分,让学生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些时间准备,这时学生会和老师一样有模有样的讲解起来,老师在讲台下进行掌控,“课后”可进行作业模式,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小圣施威降大圣》,我让学生想象打斗变化场面。《皇帝的新装》让学生自己演出童话剧,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让学生喜欢学语文。

三、积极反馈,完善体验

课后,教师应通过一、两个问题进行评估,学生是不是理解有误,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总结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就是一种更高一层的“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怀,真正的爱国是什么?让学生关注时事“钓鱼岛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让学生关注时事,进行语文的人文教育。

四、单元总结,升华体验

在教完一个单元或学期后,要进行总结与复习,让学生有一个认识的飞跃,即一个“体验”的飞跃,让学生的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例如,初三上册第一单元,通过总结,让我们体验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

以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语文,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多强调学生体验的主体性,而使课堂放任自流,应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九中学)

曾看过一篇报道《80后老师有绝招,从不教学学生成绩却很好》,毛春霞老师,一位80后女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自己上课从来不讲课,每堂课的“老师”是学生,学生是“老师”,考试成绩出来后,她所教的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别的班差。这不禁让80后的我,深受启发。

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种教学方法给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盛桃子的筐,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满筐而归”,得到一满筐的桃子,可是摘桃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只是一个在台下默默听的听众,他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这样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体验式”教学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在国外的教育界,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或培训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体验式教学?

一、鼓励体验

课前应鼓励学生做好“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让学生“体验”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更要走进课文,进入课文“角色”。如《论语十二章》,这是2013年下学期初一的一篇文章,较之以往教材有所改进。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课文的改革,课前应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理解意思,更要把自己想象成孔子在和学生对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性。例如;“三省”,鼓励学生体验,畅所欲言。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有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出师表》课文的最后部分,让学生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些时间准备,这时学生会和老师一样有模有样的讲解起来,老师在讲台下进行掌控,“课后”可进行作业模式,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小圣施威降大圣》,我让学生想象打斗变化场面。《皇帝的新装》让学生自己演出童话剧,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让学生喜欢学语文。

三、积极反馈,完善体验

课后,教师应通过一、两个问题进行评估,学生是不是理解有误,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总结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就是一种更高一层的“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怀,真正的爱国是什么?让学生关注时事“钓鱼岛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让学生关注时事,进行语文的人文教育。

四、单元总结,升华体验

在教完一个单元或学期后,要进行总结与复习,让学生有一个认识的飞跃,即一个“体验”的飞跃,让学生的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例如,初三上册第一单元,通过总结,让我们体验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

以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语文,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多强调学生体验的主体性,而使课堂放任自流,应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

上一篇:人生如骑车作文750字下一篇:中小学生未成年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