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文化学习(共12篇)
体验式文化学习 篇1
作为学生数学启蒙的小学教学, 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学校十分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许多教育者也一直对其进行研究。但是, 直到如今,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还遗留着许多难以根除的问题, 如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为学生讲解数学公式, 注重知识点背诵, 却忽略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或许, 短时间内还不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但长此以往, 学生将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必然不利于初中、高中等更复杂的数学学习。因此, 从这个方面来看, 推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十分有必要。
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认识
1.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英国出现了一种名为outward-bound的新型管理培训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 取得了较好培训的效果。于是, 这种方法很快就在整个欧洲教育培训领域扩散开来。后来经过实践, 美国又加入了户外训练这一环节, 使体验式学习的内涵更加深化。
2.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 通过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巩固,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1.情境教学
相对其他科目而言,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枯燥, 学习难度大。加之小学生年纪较小, 自制力差, 学生很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思想不集中的情况。因此, 针对此种情况, 教师可以依据课堂内容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情境中指引学生参与模拟实践, 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运用。比如, 在上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数”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到商店购买物品的情境, 让学生购买一个1元钱的练习本, 一支2元钱的铅笔, 或者一袋3元钱的零食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这样在一定情境下的认数方法比普通的方法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就更容易实现教学的目的。
2.探究教学
目前, 较为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这样可以提供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 也有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和质量, 实现真正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因此, 为了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一些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究教学。例如, 在上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 教师可以固定一个减数为5, 然后使用大于10但小于20的数字减去5, 并不停地更换数字。然后将学生划分成3人一组, 要求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计算、验证和总结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时刻保持思考的状态, 增强其独立性, 从而更迅速地掌握课堂知识。
3.实践教学
大量的实践证明, 思维只有不停地运转才能实现向前发展。所以, 由此可知, 理论要得到完善与巩固就必须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实践或实验。因此, 为了完善与巩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的意识, 并给予其相应的实践机会。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都剪出标准的圆, 并对剪下的圆进行多种方向的折叠, 然后在数次折叠以后打开圆片。这是一个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 通过实践之后, 学生会发现多次折叠的折线的焦点都处于圆的正中心, 而且折叠的横线都是同样的长度。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焦点是圆心, 完整的横线是直径, 从圆心到圆的一边的距离是半径。借助以上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会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游戏教学
这是一种起补充作用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 比较贪玩, 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环节。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减法知识”时, 教师可以选择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一起玩“一元五角”的游戏, 男生代表一元, 女生代表五角。当然, 学生们爱玩的其他游戏, 比如讲故事、小型知识竞赛或模拟表演等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这样通过形式丰富的游戏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够轻松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寓教于乐, 一举两得。
三、体验式学习模式的作用
1.使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启蒙, 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所以, 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将更多的生活元素引入课堂, 使学生在课堂中就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 并且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发现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 以便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2.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探索性
一般情况下, 小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理论, 实现对知识的探索, 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却给学生带来了自主探索的可能。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可以自行讨论与计算, 并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与总结。这样教师给予了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 又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并通过相互帮助, 实现共同进步。在这样的过程中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 又提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独立性
部分小学教学教师都是重笔头轻实践, 即重视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如何取得高分, 而忽略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体验式学习模式下, 教师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 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充分结合, 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又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通过课堂反馈及时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4.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参与性
很多时候,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而体验式学习模式却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的机会。不论是一定情境下的活动还是小组合作学习, 或者是趣味性的游戏环节, 学生都可以融入课堂, 参与互动。这样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整个课堂凸显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对人才又有了新要求。而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 从基础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始,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其综合素质, 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于是, 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 创造趣味性强的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正是因为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体验式学习模式才被小学数学教师广泛应用。因此, 文章试图通过对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分析, 探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艳妮, 陈兰, 邢婧.“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思想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 .
[2]郑势佳.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2) .
[3]桂训国.浅析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9) .
[4]杨起群.数学教育实践“过程+体验”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5) .
[5]杨起群.数学教学论课程“过程+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 .
体验式文化学习 篇2
——昌乐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昌乐实验小学 丛建娇
2016年11月3日,我参加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会。聆听了韩传工科长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韩科长在讲解完《语文课程标准》后让老师们学以致用,把老师们分成八个小组亲身体验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教学过程的制定。下面我就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目标要明确。韩科长强调,集体讨论的四部分要重点备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轻备教学过程。因为韩科长指出课堂目标确定好了,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轻备教学过程,因为不同地方的学情不一样,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同,所以要轻备教学过程。讨论的目标很明确,既提高了讨论的效率,也提高了讨论的质量。这样的切身体验,使我体会到了以前备课的不足,注重了教学过程,反而轻备了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造成了本末倒置了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改正。
二、学会换位思考。集体讨论过程中,我们围绕组长紧张,焦急的备课,唯恐展示成果时会显示出我们组讨论的质量欠佳。集体讨论后,韩科长让小组分享讨论的成果,我们组积极展示了自己的讨论结果。但在站起来分享自己讨论成果的一刹那,有紧张、羞怯、焦急、胆怯的心理活动,既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又害怕说的不好,其他的小组在分享时,自己却在奋笔疾书的修改自己的稿子,没有认真地聆听。分享完自己的成果后,瞬间心情轻松,心理就变成了万事大吉的状态,这是我在集体讨论从开始到结束的心理状态。韩科长顺势指出,我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让学生讨论时要兼顾到学生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审视学生,这一点对我的感触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感受。
体验式文化学习 篇3
一、在传统节日中挖掘德育元素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亲情、重和睦、重和谐;端午节重国家、重社会;重阳节敬长辈;清明节缅怀先人先烈、感恩思源……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小学生较为熟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元素,能为开展以体验为主的传统教育活动,探索小学德育新模式提供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节日文化元素
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互动,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如语文学科结合端午节,让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图画、手抄报,开展“端午诗歌欣赏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设计端午的装束,吟诵端午的古诗,演绎端午的由来;音乐学科不仅教唱具有广东年味的粤语歌曲,把它们渗透到亲子活动中加以诵唱,还鼓励学生把贺年的粤语歌曲应用到春节拜年中,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学科引导学生把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广州与传统的老广州结合起来,融入节日的元素,画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通草水彩画,鼓励学生把心目中的传统节日用“广彩”和“通草水彩画”这两种广州传统工艺美术样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和民族文化的浸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开展了以“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风情习俗。如,在春节的时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贴春联、走亲戚拜年,引导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氛围和文化习俗的精粹。元宵节时,请学生尝试自制元宵,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做灯笼、猜灯谜等更让学生体验到传统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到人们对“团圆”这种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重阳节,各种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在重阳 雏鹰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展现了广中路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等……丰富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认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无穷魅力,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在心中深植民俗文化之根,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姿、神采飞扬,那种本能的归属感、传承性,把我们聚集在一起。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既有文化内涵,又能为学生们主动接受,不仅使学校管理变得轻松愉快,还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成长。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德育创新,让学生在更深层次的体验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广中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30)
责任编辑 黄娟
体验式文化学习 篇4
一、以“美”为标塑外形, 让美景浸润身心
在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 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区的校园建设, 都能很好地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一所校园能否让孩子时刻都能欣赏美、感受美、甚至享受美与创造美, 则是现代校园环境创设的高级目标, 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优雅的校园呈现美。以貌取人, 是人的本性, 无可厚非。我偶然听到一个老师很自信地向妈妈介绍:“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大门, 够大气吧!像不像一所大学校门。”那语气, 那神情, 犹如自己小时候穿上一条期盼以久的公主裙, 必须要向邻居炫耀一番;我也看到某些家长对孩子说:“别着急, 妈妈在你们学校那个公园等你”, 没错, 就是一个树木茂盛、花开满地、绿草如茵、名符其实的公园;走在校园里, 会常常听到欣喜的童音:“你看, 这个小蕃茄红彤彤的, 这么多挤在一块, 好可爱哟!”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从整体规划设计到一苗一木, 一花一果, 都突显了美, 为孩子们发现美和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沐浴其中, 犹如享受到“美疗”的功效。
体验式环境创新美。如果优雅的环境能培养孩子欣赏美的兴趣, 激起孩子发现美的激情, 那文化的合理融入无疑为美的校园锦上添花。为了能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每天所期待的去处, 龙山小学在打造校园环境文化的过程中, 除了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 广泛征询老师们意见外, 孩子的心愿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初衷;梦想阶梯, 是每个孩子与家长根据自己的意愿精心挑选出的十大梦想名言, 每天孩子们上下楼梯都能看到, 并感悟其中深刻的道理。梦想源里一颗颗五彩晶莹跳动的梦想星, 承载着每个孩子许下或大或小、或近或远的梦想, 如果你看到一个或几个可爱的虔诚的身影跪地双手合十地在祈祷, 千万别奇怪, 这是孩子们为自己的梦想在努力的一种特别方式;还有张扬孩子天性, 画出心中所感的涂鸦墙;挥洒强健汗水的运动场;拓展视野, 享受读书乐趣的开放书吧;激发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兴趣的红领巾气象观测站;增强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体验园……。这一切, 都竭力让孩子感受到由于自己的参与、付出而使校园变得更美。另外, 学校会制定不同的主题内容让师生共同装扮他们生活、学习的地方。教室一会儿成了圣诞老爷爷的温馨小屋, 一会变成梦幻的“绿野仙踪”, 一会又变成了学生们的快乐小屋。如此, 这众多的校园实践大课堂里总有着孩子们割舍不掉的美妙去处和挥之不去的童年美好回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面镜子, 你在这面镜子面前能看见你自己, 也能知道如何对待自己。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美成为孩子特有的一种学习动力。
二、以“人”为本育内德, 让美成为一种习惯
常言道:内外兼修才是王道。作为教育的对象, 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性, 为了保护其独特性, 再用旧有的教育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 一种适合个体的"体验式"校园实践大课堂应运而生。所谓“体验式”校园实践大课堂, 就是以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 学生自主参与, 自主管理, 学校综合评价, 以此培养学生美言美行的好习惯, 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现代学生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课堂所授知识, 它更包含着人际交往、情感体验、智慧生成、生命成长等更为自然、灵动、丰满及个性化的内容。为此, 我校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梦想书吧里, 你会看到有好朋友共读一本书的温馨场面, 也有为争看同一本而闹得郁郁寡欢, 被同学劝阻后又开心在一起的好伙伴;有主动把翻看凌乱的书本收拾整整齐齐的小身影;翰墨园, 有认真在水写台书写后把毛笔挂于展示架的好习惯, 也有主动整理书写用具的好行为;在交通体验园里会听到“中国式过马路”的友善提醒;开心农场里与同伴争论植物品种并分享收获快乐的欢笑声……, 这些有声有色的“体验式”校园环境文化, 为孩子们提供了课堂以外的, 更为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空间。使学生的美言在这儿得以扩展, 美行得到彰显。
在美的校园中, 学生的美言、美行、美仪、美趣都凸显出来;在这里, 美成了一种教育力量, 而不再是一句口号。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让人性美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竖立起来, 并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行为, 使每一个个体的思想、情感和集体里的相互关系都受到道德美的陶冶, 达到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参考文献
[1]凌三源.《让课堂生活回归生命的原点》.《今日教育》2014.05.
学习体验式沙盘技术的学习心得 篇5
我很庆幸自己为自己争取到并参加了刘建新教授两天的体验式沙盘技术工作坊。我说庆幸是因为在工作坊前一天我爸爸突发脑中风住院,生活不能自理,是需要我时时陪伴在他身边照看的,但是自己内心强烈的学习愿望让我竭力克服阻力安排好爸爸在医院的生活,而能如愿参加工作坊。当进到工作坊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对自己有一些自责和对爸爸的歉意。当刘教授问有谁为自己过过六一儿童节时,我当下问自己,我想不起来曾为自己过过什么节,不仅从来没有给自己过过儿童节,其它节日也从来没有过,包括自己的生日也是忽略。
作为心理咨询师,自己都不能好好爱自己,又如何能好好的爱他人。沙盘、沙具、人是沙盘技术的要素,而人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如果不能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放松,就算有再好的技术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我要感谢自己为争取学习机会所做的努力,因为参加刘教授的工作坊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于沙盘技术有了更深的解读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和让自己有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还有很开心的是收获了“一辈子的朋友”.
我第一次接触沙盘是在两年前,我的体会是沙盘技术不容易掌握,不容易开展工作,甚至对于治疗效果也抱有不确定性。但是这次通过刘教授条理清晰的讲解,耐心逐步的引领,完全开放的体验,修正了我之前对于沙盘的理解。同时,也启发了我对于沙盘技术在监管工作中应用的想法:
(一)沙盘技术在监管人员个案咨询中的应用
沙盘技术可以做为一对一监管人员个案咨询单独使用,也可以做为谈话过程中的一个辅助手法。当监管人员抗拒管教民警询问某些问题有困难时,沙盘游戏就能起到软化防卫、弱化抗拒的作用。因为只要进入到游戏当中,无需任何语言,作为咨询师真诚的陪伴,积极的关注,认真的倾听,适时的共情,监管人员关心的问题就会自然浮现在沙盘上。然后咨询师采用自己擅长的治疗技术帮助监管人员解决冲突和矛盾。
(二)沙盘技术在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沙盘还可以用于团体辅导,在一个大的沙盘内4-8个监管人员一起共同创造一个沙世界,咨询师在侧陪伴。在监管场所中很多的监管人员认为自己的遭遇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或困境是自己所独有的。但是,有过团体沙盘体验的`人会发现,他们的体验尽管各不相同,但许多人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当团体成员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会对其他成员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情绪和困扰而感到惊讶,这可能会激发彼此的共同感受,从而减少消极的自我评价。另外,几个人共同游戏可以避免言语交流过程中自身形象遭受损害的威胁,如:一位监管人员在团体沙盘中毫无顾忌地移动他人已放置的玩具,结果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抗和排斥,这种毫无顾忌的行为可以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些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有时无意中会伤害他人,而他又不知情,结果可能会导致许多误会,产生摩擦甚至伤害而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团体沙盘的制作和分享过程中,有助于相互交流,并深刻地沟通,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所未曾觉察到的一面,其他有类似行为的监管人员可能也会通过讨论和交流自省,这样参加沙盘的有相似问题的监管人员就有了改变和调整的可能。从而也激发出监管人员体验自我,认识自我的兴趣,并能自然呈现出深刻的心理内容,我想沙盘技术应用会是了解监管人员真实心理世界并与之沟通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从强制教育到自觉矫正的便捷途径
沙盘游戏不仅可以帮助监管人员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沙盘游戏本身可以诱发心灵,
体验式文化学习 篇6
关键词: 体验式 学习主人 探究性
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前辈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然而,近年来,我们忘记了先贤们来自实践的忠告,违背了学习规律,慢慢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
现有教学模式都是机械地捧着教科书在课堂上授课,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倦情绪。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学习更丰富?如同学习游泳、骑车之后,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体验式学习这种教育模式的兴起,使我们重新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这里就体验式学习的了解分享给各位。
一、体验式学习的起源
体验式学习指的是有力量、有效且具影响力的学习方式。最早在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牛津授教的教师科翰忽然向自己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教育更丰富?科翰觉得,这如同学游泳、学脚踏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就会深刻得终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学校,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实践他的教育思想。
体验式训练,英文名Outward bound,原意指: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去迎接一次次没有未来的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商务船只在大西洋里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这种训练模式被保留了下来。随着不断发展,体验式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二、体验式学习对比传统学习模式
体验式学习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高效率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以学生为中心,后者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于:“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要使学习有成效,学习主体必须是学生而非老师。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而不是被“教”。因此,体验式学习的挑战在于老师和学习课程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学习”,让学生挑战自己的头脑,形成自己的结论,并且最终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三、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经过几十年发展,体验式学习形式非常广泛:有户外拓展训练、沙盘模拟、行动式学习等。通过一系列挑战性户外活动代替原有枯燥的“课程”。目前国内体验式学习机构很多,大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学习者对于正在发生的学习及过程是察觉的。
2.学习者投入于省思的体验中,并且连接当下学习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3.体验和内容是独具个人意义的:对当事人而言,学懂了什么和如何学到的,对个人而言有特别的重要性。
4.学习过程中包括完整的自己——身体、想法、感觉和行动,即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整个人全部投入的。
四、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体验式学习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在课前多思考准备。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我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参与体验的重要性。
1.词汇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联想法、举例法和对比法等,让学生自己参与获得。英语课堂上我们不一定一直在教室里教学,课文中的情景对话就可以是最好的剧本,我们可以利用它并借助一些道具、场地,可以在操场、走道,甚至路边超市,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在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感到学习的新鲜感,更好地提升学习积极性,更能增强记忆效果,就像学车、游泳一样一次学习后,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
2.我们在平常教学当中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课前布置活动内容,成立课外小组,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自主研究学习,先进行第二课堂的小组展示交流,通过表演对话等形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创新能力,不断追求新知。
3.设计开放性练习,全体参与。从学生认知水平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创造各种语言情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激活课堂氛围;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启发他们的心智,开阔眼界;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创造性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营地教育:一种体验式学习 篇7
近日,第一届中国营地教育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主题,让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几十个国家的教育专家、校长和从业者分享了营地教育的实践及研究成果。
现代意义上的营地教育以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为依据,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发现潜能,培养他们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如跨文化沟通与交流、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无论何种营地形式,特点都是体验式学习。富有创造性的营会活动,让青少年“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 营地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营地活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据美国营地协会 (ACA) 统计,美国有1.2万多个营地,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生。世界营地协会 (ICF) 的数据显示,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澳大利亚是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国家,营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日本有3500多个营地,每年超过300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营地教育活动。
相对于欧美国家,青少年营地教育在中国是一个刚起步的新生事物。“21世纪,教育需要培养未来的领导者来解决世界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如贫穷、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和教育等。青少年要拥有21世纪所需的学习能力及生活与生存技能。”新成立的中国营地教育联盟首任主席、启行营地教育发展中心理事长赵蔚说。
“营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养、劳动技能锻炼、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地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将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与会代表张东燕说。
“反思当前中国的教育,我们过多关注间接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户外教育是营地教育很重要的一种形式,能够通过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 续体验,使学生达到 生理、心理、社交能力及心灵的全面成长。 营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体验、激发,它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有效的补充。 通过这样的教育 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与交 流,也能学会妥协、 选择、控制、展示与合作。
体验式学习理论与语文课堂 篇8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 呈现教学情境, 让学生进行情感体会和验证, 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进而使学生的心智得到改进和完善。它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获得量, 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参与度, 以及这种情感体验后所生成的价值和意义, 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教学媒体, 创设体验情境
多种教学媒体的选用, 便于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文本, 身临其境地体验文本氛围, 既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神经, 又使课堂形式更为丰富多样,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把传统教学媒体 (如模型、挂图等) 与现代化教学媒体 (如语言实验室、网络资源等) 有机结合, 或以音乐渲染, 或以图片展示, 或以表演再现……深入阅读文本, 还原阅读情境, 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 可以先展示兰亭的图片, 再播放Flash制作的动画“流觞曲水”, 让学生切身感受“茂林修竹”的清幽高雅、“流觞曲水”的灵动纯净。这样, 学生自然就能够体会到山水竹林相互辉映, 文人雅士饮酒作乐的宴游意境。真实生动的场景再现远远胜过枯燥无趣的文言翻译, 而文本内容也就更容易植入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二.预留阅读空间, 尊重体验差异
传统的“认知性语文”过多地强调作品的“原意”, 强调习得的统一性, 忽视了理解的差异性, 导致语文教学的机械化操作。体验式学习理论则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个体, 因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个性, 这种不同影响着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外显的行为习惯, 决定了学生对同一个阅读文本、同一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思考、质疑, 获得其独特的情感体验。
比如学习《鸿门宴》时, 有人欣赏刘邦, 有人欣赏项羽, 这种差异是可以共存的。我们没有必要忌讳阅读时的理解差异, 相反, 要引导学生捕捉对作品的个性感悟, 发表不同见解, 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 学生个体的内在因素如素质、修养、经历等的不同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比较明确的体现。
三.鼓励交流探究, 内化体验感受
文本阅读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文本这一浅层面, 而应有更深入的体验, 沉浸在作品的情感氛围中,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生生交流、生本交流、师生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思维的火花。有了探究, 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 获得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品质, 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 真正发挥阅读在提升学生素养方面的作用。
例如, 学习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 能感受到自然的自由自在性, 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止于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观察自然时反复使用的一句话“躺在那儿”中的“躺”字所折射的深刻含义, 可以发现“躺”不仅是一个观察动作、观察角度, 更是对待自然的一种态度:平等。文章的深意是让大家抛弃人类作为“人”的优越性, 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 在自然中“澄怀虑思”。这种体验又作用于学生的内在情感, 让学生思考并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真正的善教者要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勤于思索、勇于探索的读书习惯;鼓励学生摆脱“原意”的束缚, 敞开思想, 各抒己见,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和启迪, 获得审美享受。
体验式文化学习 篇9
一、了解体验式学习法
体验式学习法以其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 逐渐发展为语文课堂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了将这一学习法的优势发挥出来, 首先教师要对这一学习法有充分的了解,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的体验式学习法, 即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事物,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学习法最早在通用电气中发挥优势, 由剑桥学子提出, 后逐渐发展为各类课程教学所推崇的一种学习方法。体验式学习法也称为行为学习法, 这一学习法以内在体验为主, 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并学有所获, 由于其简便易实施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来说, 体验式学习法具有四大特点:主动学习、虚实结合、寓教于乐和学以致用, 这四个特点也是体验式学习法在语文课中受到众多学生欢迎和不断被应用的主要原因。“学习重在体验”是体验式学习法的灵魂, 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把握这一学习法特点, 引导学生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二、体验式学习法的运用措施
分层分类, 因材施教。体验式学习法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法的局限,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而分层分类, 因材施教, 能使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 学有所获。目前, 语文课仍以“群体性教学”为主,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部分教师仍然采取“大乱炖”的教学方式, 往往无法兼顾到学生的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 也导致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较少, 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此, 教师要采取一定措施, 如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分预习、学习、检测、巩固四个步骤进行。以预习环节中的朗读为例,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 对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 要求他们熟练朗读并背诵关键句子;对中等生的要求则主要放在熟练朗读文章上;对相对落后的学生, 要求主要侧重能够准确朗读文章。
营造氛围, 主动探究。体验式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学生体验的过程, 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真正发挥体验式学习法在语文课中的作用,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互动, 通过实践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所学内容。可以说, 学生是否能够发挥主体性, 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这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当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时应合理组织语言, 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内容, 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恰当的肢体动作等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提高了学生自主体验的积极性。例如, 在课堂导入部分采取悬念导入法, 抛出一个关键问题, 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总结答案并大胆发言, 出现分歧时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分解, 这一体验的过程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过程, 更有利于体验式学习法优势的发挥。
引入游戏, 激发兴趣。体验式学习法之所以能在语文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正是由于它与其他学习方法比更具趣味性, 运用这一学习法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 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语文课中引入游戏是使语文课焕发生机, 丰富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 而“角色扮演”就是一种非常适合语文课的游戏, 尤其是在学习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文章和难以理解的文言文、古诗词时, 引入这一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还原文章内容, 体验作者情感, 加强自身理解和感受, 同时提高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学习重在体验, 教师要在语文课中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的机会, 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有所获。
摘要:看、听、记都不如“体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 革新学习法是语文课改的重中之重。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加适用于新时代教育市场的“体验式学习法”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扫清语文传统教学的盲点,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 在这一视角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 本文主要就体验式学习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体验学习法,运用
参考文献
[1]卢春芳.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运用[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 (06) .
[2]李军华.小学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法探讨[J].好家长, 2015 (34) .
[3]周娟娟.体验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中的实践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5 (07) :160.
谈“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10
通过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模式从实质上讲,就是把教与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环境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研究,从而改变其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模式一般分四步走:一、温故导新;二、合作探究;三、展示交流;四、归纳小结。现以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数学上册1.2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第一步:温故导新
温故导新即温故知新也就是温故创新的意思,就是从已知到未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旧知识是认识的成果,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温习旧知识时能积极思考、联想,扩大知识范围或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探索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平方根的解法”和“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 2的应用”,为了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我给出如下设计:
1.你会解以下方程吗?(1) x2=4; (2) (x+1) 2=4; (3) x2-12x+36=4,看到我出的题,学生叽叽喳喳议论开了。
甲同学快速地站起来说道:
解∵x2=4∴x=±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乙同学到黑板上做道:
∴x+1=±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丙同学也不甘落后跑到黑板上写到:
丁同学总结道:以上三题都具备这样一个特点:(x+m) 2=n (n≥0),故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之。我趁热打铁问道:
那么解方程x2+12x-45=0的困难在哪里?你能将它转化成上面方程的形式吗?这样一来,让学生先去感知似曾相识却又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轻松自然地引入新课———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二种方法(配方法)。怎么配方?请看下一步工作:
第二步: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指的是向同伴学习,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合作探究也是为了满足新课程强调的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这一环节教师要督促到位,否则会出现:有的小组只是组长念,组员写;有的小组虽然争吵不休,但已经没有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则把讨论变成静坐,在哪里不知道该做什么。例如:学生探究如何解方程x2+12x-45=0时,问题主要在于“转化”二字,如何将它转化成“直接开平方法”的形式?即左边是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的形式。教师边巡视边交待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并对学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进行提示辅导,这时的老师既象“监工”,又象朋友。此时的学生有的认为先两边同时加上6的平方,再把-45移到等式的右边;有的则认为先把-45移项到等式的右边,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加上6的平方;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大胆地猜想出配方法的一般步骤:移项、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开方、求解四步,这样一来也就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生生互练”、“生生互强”,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了。
第三步:展示交流
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展示交流就是放飞学生思维,充分展现自我的过程,进而实现我的课堂我作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效果真正好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解放了,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时空开放了。
选派出一名学生作代表边讲边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略)
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情感得以共鸣、个性得以发展、认知得以交换、思想得以启迪,使得课堂教学人力和时空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在同一单位时间里,一个大课堂转而化为几个小课堂,人人参与、投入学习,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实现、完善和发展的空间。
第四步: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深化、升华,对整节课起画龙点睛作用。“体验式学习”的小结是由学生把所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和对学习方法整理的一个过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谢幕”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动。
例如:有的说要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就得记住它的特点;有的说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到现在为止有两种———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有的则说解一元二次方程最主要还是要会转化;有的还说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移项、配方,开方,求解四步适用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情况;甚至有的说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简单”二字,没什么好难的……众说纷纭,结果出乎意料。
体验式教育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11
作为一所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城镇中学,我校地处城区边缘的城乡接合部,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迁校之初,学校曾对入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在“对学习有无兴趣”一栏里,填“无”或“兴趣不大”的学生竟占3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广开彰显体验式教育特色的各种渠道,着力培养学生思进乐学的浓厚兴趣,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改善育人环境,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思进乐学
体验式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在启迪的作用下强化励志好学的意识。为了让孩子们热爱学校、喜欢学习,我们专注于改善育人环境。学校先后投入巨资,精心布局,合理规划,绿化校园面积5000多平方米,校园内花草树木四季常青;制作校园长廊百余米,内容涵盖校园、校纪、校训、优秀师生事迹、教育政治法规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一踏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浓重的争先创优、积极向上的氛围。此外,学校又陆续开办了“校园之声”广播站,编辑出版了每月一期的《五星报》,开通了校园文化网站,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宣泄室,开辟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了厌学学生教育档案,搭建了校长信箱、家长热线等交流平台,不断拓宽体验式教育的阵地。
以上做法,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体验感受,在心驰神往中思考领悟。学生喜欢学校了,对学习也满怀兴趣,自然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乐学求知
体验式教育,重在“体验”,它是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引导学生由感觉到知觉,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认知的教学互动形式。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即课外业余活动),无疑是践行这种教育方式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我校根据中学生喜动的行为特点和求知欲旺盛的思维特点,在大力开展校内第二课堂活动上下工夫。学校分年级、分学科、分项目,先后成立了田径、绘画、计算机、科技制作等多达20余类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并于每年暑假前后或年终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趣味运动会”或“才艺展示周”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兴趣活动,全方位展现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才华。学校还要求小组活动内容要尽量与学过的书本知识挂钩,与课堂教学挂钩,与课内外练习挂钩;小组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自理自为的实践中有所领悟。不少学生家长反映,每逢学校有个“活动”,娃儿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兴奋,连脑子也活泛了。
三、拓展校外活动空间,让孩子们在社会大课堂里体验感受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渴望感知校园之外的广阔世界。但相对于成年人来讲,他们的理性思辨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却有不小差距,要加快学生由感性认知向理性思辨的转化,必须尽力拓展其生活学习的体验空间和认知空间。
为此,我校在强化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的同时,鼓励并支持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里经风雨、见世面,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成长的空间。学校明确要求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每个学段的校外活动次数,每学期不得少于一次;全校综合性校外活动,则每年举行一次。学校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分批参加少年法庭审判活动,与误入歧途的少年犯零距离接触,让孩子们在灵魂接受洗礼的同时,也强化法制道德教育;校报编辑部的老师,定期地带领校报小记者团,深入小区街道、乡村农户开展采访活动,让孩子们在采访过程中体验城乡面貌的新变化,激励学生树立勤奋好学、成才报国的雄心壮志。
校外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感官的刺激和心灵的震撼,更使学生在耳闻目睹的体验中,受到了较课堂灌输更为真切、生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加速了学生道德行为转化的进程。
体验式教育的探索实践,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提供了参考价值,也为创造性地探索学校管理的新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参考价值在于把学校教师的“教”与“导”和学生的“学”与“做”共同置于一种情境和氛围之中,让师生在共同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拉近心理的距离并产生感情的共鸣,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体验式教育是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我校近年来的探索只是初步的、肤浅的,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进而让孩子们思学、乐学、爱学、会学。
体验式文化学习 篇12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促使我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人与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也逐渐增多。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实用的信息载体, 地位越来越重要。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 必须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进行学习研究, 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萨皮尔, 1921) 。因此, 语言的学习既要注重“语言系统本身的学习, 也要包含对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的获取” (吴芳、刘泽群, 2014)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中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所以,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 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 进而提高其职业综合素质。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近几年, 酒店行业受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影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因此, 对能够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要求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 目前的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 过多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目的语及母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割裂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以致学生不了解文化差异, 在交际中频繁出现英语运用不得当的现象。因此, 我们要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构建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针对目的语和母语的文化素质及职业综合素质。
2 文化体验式教学
文化体验式教学是体验式教学与文化教学强有力的结合。体验式教学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 教师Kurt Hahn为了让教育更丰富、更深刻, 提出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直接认识、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当下被教导的知识和能力,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全然投入。这一教育理念在二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也对语言文化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提出了体验循环模式和体验学习过程的理论, 对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核心地位。国内的学者更加注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并研究出了文化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即学生在英语 (包括酒店专业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 的学习中, 通过参与和经历来察觉整个学习过程, 反思和体悟学习过程, 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形成全然投入的学习模式。
文化体验式教学是指以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学习为重点, 以情景体验为重要学习途径,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语言知识的获得与“语言的使用规则”, 即文化知识的获得并行, 实现学习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并举的学习模式。文化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是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酒店各项服务的真实情景中进行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获得, 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感觉, 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获取的知识进行理解、反思、记忆和建构, 实现高职酒店专业英语的优势教学效果。
3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措施
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为构建目标, 注重目的语和母语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要素的共同培养, 实现学生在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和整体的构建。
(1) 跨文化知识构建措施
在知识培养方面, 既要丰富学生的酒店专业英语基础知识 (如单词、句法和篇章等) , 也要让学生学习酒店服务中相关的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知识 (如文化禁忌、不同的社交礼仪和餐桌礼仪等) , 并积极进行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学习, 从而有效地实现在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斡旋。
第一, 注重酒店专业英语学习中涉及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同步讲解, 让学生体会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 更是了解不同文化知识、为己所用的桥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注重收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目的语文化知识, 加强学生对西方国家社会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风俗习惯等的掌握。在讲授《康乐和酒吧情景会话 (英语) 》课程时, 在chatting学习情境中, 教师主动讲解与外国人交谈时的禁忌话题, 帮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聊天习俗。同时, 教师还应注重查找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加强学生对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的掌握。在《餐饮情景会话 (英语) 》课程中会涉及外国客人较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 教师运用英语为学生介绍相关的风俗习惯及禁忌等。如, 在介绍中秋节时, 为学生讲解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并学习英语表达, 帮助学生主动结合chatting的学习情景积极建构中西方文化中不同聊天话题的选择, 形成知识体系, 使学生既可以做到注意外国人的聊天禁忌又可以通过介绍母语文化知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第二,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禁忌时, 教师也会选取风俗习惯较相似的西方节日进行对比学习。例如, 在学生对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引入西方节日——感恩节的学习。在讲解的同时,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节日的相似之处, 如都是为了庆祝丰收等;同时, 也列出两个节日不同的渊源和习俗进行对比学习, 帮助学生建构中西文化中相似点和不同点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能够兼容目的语和母语两种文化知识, 达到兼收并蓄的学习效果。在跨文化交际的情景中, 能够有效地实现双向交流。
从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同步讲解到文化知识的对比学习, 体现了文化体验式教学渐进性学习原则——跨文化知识的讲解步入到知识的对比使教学内容的难度逐步增加, 这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跨文化知识到主动反思文化差异再到积极建构不同文化知识体系, 这就不只是关注“语言的外壳”, 而是进入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深层次学习阶段。
(2) 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措施
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即“培养学生根据交际任务、交际环境、交际对象和交际内容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和言语行为顺利完成同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的任务 (陈申, 2001) 。”其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文化体验式教学的重点, 教师通过文化情景的创建和情景体验帮助学生构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来自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 体现了文化体验式教学的文化情景真实性原则和合作学习原则。
第一, 注重学生自主完成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介绍, 巩固已学的文化知识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创设教学活动所需的文化情景, 为学生自主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介绍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例如, 在讲授《餐饮情景会话 (英语) 》时, 在“西餐”和“中餐”的学习情景中, 让学生自主完成“西餐就餐礼节”和“中餐就餐礼仪”的口语展示。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 完成PPT的制作并进行展示。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学习体验中提升了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 注重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文化内容和语言情景中进行体验学习。教师针对酒店服务情景的学习任务创设相应的文化情景, 让学生体验交际情景的不同要求和身临其境的学习感觉。在情景演练的过程中,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和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灌输小组合作的理念,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各自承担自己负责的任务, 在特定的语言文化场景中自主完成情景对话的编写并进行演练。例如, 在“如何为外国客人提供西餐服务”“如何为外国客人介绍旅游景点”的情景中, 学生主动结合西餐就餐礼节和聊天的话题禁忌等文化知识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通过实践运用加深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与语言文化情景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产生了学习的意义, 实现了“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协作完成任务”为一体的流程式学习模式, 完成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
(3) 学习态度构建措施
学习态度构建包括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态度, 使学生具备学习母语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其中,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兴趣和意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要使其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和体会, 使其能够具备从不同角度看待文化差异和适当进行交际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阅读资料的阅读指导。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酒店专业英语相关的介绍文化知识的阅读文章, 加强他们对西方国家文化习俗和本民族文化习俗的了解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 在讲授《前台情景会话 (英语) 》时, 教师主动收集相关阅读材料, “如何为外国客人介绍旅游景点”等英语阅读资料 (如介绍国内著名景点的文章, 其中文化背景知识作为阅读的重点) , 让学生自主阅读, 并就相关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学习, 由学生自行进行文化知识的总结和介绍。经过讨论学习, 学生逐渐培养了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兴趣和意识, 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这一学习态度构建措施体现了文化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 职业素养构建措施
职业素养包括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内在素养是职业素养的根基, 由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外在素养是指技能范畴的素养, 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 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中职业素养的构建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 使其能够在真实的服务场景中大方、得体、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处理好自己和服务对象的关系。
充分利用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具备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如上传有关介绍酒店专业英语跨文化知识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以扩大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的途径和扩充知识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开设“企业公益课堂”, 聘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员工为学生做跨文化知识培训讲座, 传授自身学习的经验和工作经验, 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搭建桥梁。
4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学生汲取目的语文化知识和母语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 是认识和了解文化知识的一把钥匙。通过构建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 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障碍并增强其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也提高了自身的酒店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现了有效的双向跨文化交际, 也促进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的互动。
5 结语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还要睁眼看世界, 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从中获得启发, 为我所用。”因此, 在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以期在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 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酒店专业人才。
摘要:高职酒店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培养适应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人才。因此, 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本文归纳总结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成果, 探讨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措施, 以期丰富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与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体验式文化学习】推荐阅读: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05-29
互动体验式学习07-11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07-14
初中数学的体验式学习07-09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策略分析论文06-20
背景文化体验10-06
民俗文化体验型06-30
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09-14
校园文化创新信息技术体验室布置及简介08-16
体验式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