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体验感构建与提升

2024-07-09

休闲农业体验感构建与提升(共4篇)

休闲农业体验感构建与提升 篇1

休闲农业体验感构建与提升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渊源来看,休闲农业就是利用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及环境,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可以说,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用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目,更能体现休闲农业的本质特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

一、体验设计的要求

1、技术的可行性

休闲农业设计体验,技术必须科学、可行。比如,在耕作制度上,无论空间的利用还是时间的利用,都既要保证农庄生产的正常运行,又要满足一定的休闲需要。又如,在种养品种选择上,既要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或设施化条件,又不能带来或造成新的病害、虫害和生态灾害,于人们身体有害的植物必须谨慎引种。再如,技术与必要的设施要配套。对于体验尤其是农耕的设计,其全程配套技术和指定所需的设施、设备要求,必须有可应用性,并指明技术要点、技术关键。

2、落地的可操作性

这里所说的可操作性,指的是由技术可行性转化为现实性所必须达到的要求,它是项目实施的具体依据。

农业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所用品种以及设备的规格、数量要明确,种养方式和生产资料要明确,生产操作程序要明确,种养技术规格要明确。

3、生产和游赏的可契合性

休闲农业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设置体验,通常会面临农业的生产性和游赏性并不统一的情况。因此,在休闲农业的体验设计中,就必须寻求生产需要与旅游需要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实现生产与游赏价值的互补和统一。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新、奇、特、稀、珍等品种)、技术处理(嫁接、修剪、造型等)等来实现,通过季节反差、品种反差或塑造景观氛围等方法加以调整、搭配,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设施作衬托(如艺术支架、通道花镜)或作为景点背景等方面形成美化的形象,从而使游客获得悦目感。

4、设计的可参与性

体验经济经历了一个由旁观到参与的阶段,因此在设计中可提供一定的参与性,不仅可以让游客获得新的感受和得到休闲的乐趣,还可以增长见识,积累经验,达到怡情益智的效果。

在休闲农业体验的设计中要尽可能地把生产过程中某些环节的一般性操作转化为可参与性的操作,给游客提供尽量多的直接感受的机会。如参与耕作、播种、采收、捕捞,或是学习修剪、嫁接、挤奶、剪毛等。当然,为保证农庄生产的正常运行,有的可单辟专区、专项提供农事参与的内容。

二、优化环境与改善设施,加深感觉体验

感觉体验所对应的临界体验是第一层次。作为休闲农业企业,最起码要满足游客的感觉体验,否则,游客就会感到不满意。感觉体验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发挥作用。感觉体验是游客认识事物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游客最能有“感觉”的接受外界事物的方式。

根据感觉体验的内容,休闲农业企业应从景点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饮居条件等方面加以设计或改造,来满足游客对感觉体验的需要。

1、景点布局

景点布局要讲究景点之间的协调性,尽量保持自然景观的特点,重视植物造景,发挥生态作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景观效果,景点布局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创造弹性而多层次的体验空间,尽量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到舒适、自然。

2、基础公共设施

基础公共设施应完备,设备的安装以及基本安全维护设施等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舒适感。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要求防止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外部污染物质的侵入,实现生态环境系统内部本身的内在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防止在休闲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或者环境污染,防止不合理活动对人类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利益关系,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资源的掠取,让游客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饮居条件

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安全舒适卫生的住宿环境,带给游客“宾至如归”的感觉。吃好、住好是玩好的前提条件,饮居设施的好坏将给游客造成味觉、触觉、视觉和嗅觉等方面的深刻体验。

三、农业生产资源的运用

1、农作体验方式

农作物,不管是特用作物、粮食作物或园艺作物等,从播种到收获,从生长时的生理特征到加工制品,都有多种体验方式。

(1)农作物观赏。根据不同的时令,安排有关农作物的枝、叶、花等形态的观赏,如春季赏油菜花,夏季赏荷花,并可制作成标本。

(2)园艺习作。体验选种、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获、加工处理等劳作乐趣,并学习相关知识。如农作物习性的了解,茶叶的采摘、储存、加工技巧和工艺等。

(3)农耕活动。如用犁翻土、用靶碎土、插秧比赛等。可将花田、果园、茶场的土地按块租赁给旅游者。游客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带领家人前来养花种树,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全家人的感情。

(4)特色农艺。体验纺线织布、剪纸、手工酿酒、土菜烹饪等。还可开展艺术插花、干花书签、花卉风景彩照等制作,以土特产的形式出售给游客当做旅游纪念品。

2、农具体验方式

农具能加深游客对农业发展的认知。传统农具更是先民智慧和经验累积的精华,其在农业体验中的利用不仅能让游客了解过去,还能唤起游客对以往岁月的追忆和怀念。

(1)农具展示。如展示耕田机,传统织布机、风车、水磨器具等等。并通过影视记录,图片展示等加以解说,使游客对历史和现代农业技术水平都有所了解。

(2)农具操作。如牛车、水车、耕耘机等。

3、家禽家畜体验方式

(1)荤菜烹饪。根据当地菜肴特色,运用特殊烹调工艺进行加工和制作。

(2)亲近动物。组织游客认识、观赏、喂养或骑乘家畜类动物。

四、农民生活资源的运用

1、日常体验方式

农民拥有本身的特质,在语言、宗教、性情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均与城里人有所区别,其日常的吃、穿、住、行,可以作为当地特色的一个发挥。并选拔和培训一些懂旅游、善交流、有专长的人员从事导游讲解工作。

(1)体验具有农家特色的烧火煮饭。用大土锅、大蒸笼、大土碗等器皿,采用家传的烹饪技巧,制作出正统的农家味道。

(2)在农庄居住,使用农家家具摆设及设备。

(3)教授游客纺线织布、做衣,可作为展示或作为纪念品。

(4)跟客人促膝聊天、拉家常。游客尽情享受农村生活,喝茶、打牌、聊大、下棋等。这些活动让客人了解了当地,加深了对农业的认识。农庄可邀请村里的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致富能手、村里的老人等,利用聊天的形式,向住客介绍当地的建设、发展,浅显的农业种植、养殖知识经验,致富经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轶事等。

(5)为旅游者提供农村传统服饰的租售业务,供其体验劳动或游玩时穿戴和照相。

(6)教授、分享传统民间游戏之乐。

2、农村节庆体验方式

(1)修建陈列农业文化、活动庆典、民俗相关的展室,普及农业文化。

(2)为客人安排庆典角色,参与庆典表演。

(3)组织农庄文化游,如婚俗、丰年祭、赏花灯、舞龙舞狮、皮影戏、歌子戏、布袋戏、划龙舟、雕刻、绘画、泥塑、剪纸、赏花节、采摘节等民俗节庆体验。通过观赏、解说、参与特色活动,增加游客对农庄的认识。

五、农村生态资源运用

1、农村气象体验方式

(1)制作气候与农事知识的展板,指定专人讲解。

(2)组织与天气有关的游憩活动。

(3)开展风筝比赛,欣赏特殊的天象和气象等。

(4)根据季节,开展食疗进补等。

2、农村地理体验方式

(1)利用农村资源提供远足活动,如穿越挂满累累果实的果园等。

(2)围绕水资源,开发相关的休憩项目,如捕鱼捞虾、打水仗、观赏蝌蚪等。

3、农村生物体验方式

(1)向游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饪的必备用品,使游人感受从田间到饭桌的全过程。

(2)教授各类鱼的不同制作方法,并现场进行烹制、品尝和习作。

(3)开展识别野菜活动,包括挖野菜、洗野菜、烹饪野菜、品尝野菜的全过程。

4、农村景观体验方式

(1)增加景观小品,增设宣传配套设施。

(2)建立可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安装休息设施,如亭子、板凳、垃圾筒等。

(3)设立观景台,供游客登高观景。

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能力,为游客提供各类体验式服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刺激,体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自然美景。这些活动将无形中增加游客对休闲农庄的特色个性化服务、家庭氛围的体验和感受。

六、需注意的问题

1、建立企业品牌,打造企业文化,促进关联体验

关联体验所对应的溢价体验是是要使得顾客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感到非常地满意。这一体验最能使顾客在心中树立品牌,增加重游率。关联体验是在感觉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与行为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是体验的最高层次。休闲农业企业应该让顾客的认知超越对产品本身而去体验与企业相关联的品牌、文化和价值等。休闲农业企业应尽量提供感性、生态的环境,让人们回归自然,感受农村特有的精神和心理的享受,建立企业品牌,打造好企业文化。

2、重视文化含量,提升体验品质

在一定程度上,体验性产品和文化性产品是相互交叉的,就是通常说的文化体验型产品。它是指游客亲身参与农事习作,或参加民俗文化体验,或亲手制作工艺品等。这种模式加强了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游客的重游率。

3、目标市场细分,提高体验参与度

对目标市场细分是休闲农业体验需要着力推行的部分。如学生的娱乐教育性体验,新婚情侣的农场摄影、农场婚礼等体验,老年人的体验,可以和社区结对,邀请社区的老人来休闲农业园区体验诸如森林浴、农家餐饮等活动。还可以联系相关的协会组织,如摄影协会、钓鱼协会等,来园区开展采风、沙龙等体验活动。对于一些喜欢在网上“种菜”的人士,则可以邀请其在园区认领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真实体验“地主”的感觉。总之,可根据休闲农业企业的自身资源和社会条件优势,定位不同的市场目标群体。同时应做好目标群体的需求调查,不断完善体验活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4、重视员工培训与游客信息利用,加强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要让游客感到满足,觉得物有所值,不虚此行。情感体验诉求游客内在的感情与情绪,其范围可以是一个温和、柔情的正面心情,到欢乐、自豪,甚至是激情的强烈的激动情绪。情感体验营销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游客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休闲农业要加强游客的情感体验,就应该重视员工培训、利用好游客信息。

(1)员工培训

对从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使员工举止得体、能察言观色,既不过分热情又不过于冷漠,能与游客保持良好的沟通。高素质的员工能使休闲农业的消费过程变得富于情趣,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要素方面的不足之处。

(2)游客信息利用

休闲农业同样要研究市场,进行市场调查,认真分析游客的来源、构成与消费取向,建立专门的游客信息系统,对游客的信息进行有序的收集与分析。还应建立游客的意见反馈系统,对游客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其目的就是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根据游客的合理化建议与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服务与设施,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只有以游客为中心,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提供个性化的体验,才会真正提升游客的体验价值。

总之,体验是休闲农业企业提供给消费者高层次的产品,体验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体验农业不仅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同时还创造出新的服务,带动新兴产业和产业链发展。对于我们的休闲农业企业来讲,借鉴他山之石,大力倡导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必将极大推动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休闲农业体验是通过认识和了解游客,创造有价值的游客体验,它可以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设计、操作,注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注重开发产品和服务的心理属性,注重整体体验的协调性,注重设计游客接触面等。

休闲农业体验感构建与提升 篇2

关键词:休闲农业,体验营销模型,定位

我国的休闲农业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采摘园, 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 不同档次和规模的休闲企业不断涌现。[1]它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协调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经营管理好, 效益高的企业很少, 不少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其原因在于经营中缺乏正确的营销理念, 经营项目无特色, 盲目跟风, 产品没有进行定位或是定位不准确。

一、休闲农业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在发展中已经过了自发式的早期萌芽阶段, 自主式的初级经营阶段, 目前正式进入开发式的逐步走向成熟的经营阶段。但在营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休闲农业缺乏合适的营销理论的引导

我国的休闲农业产品一直以来从开发到销售就处在一种盲目的跟风状态。许多农村休闲场所没有因地制宜开设具有农村特色, 地方特色的农业休闲项目。

许多休闲企业的项目设置与城市趋同, 且大多项目的内容没有新意。如卡拉OK、乒乓球、棋牌、麻将、水上游艇、洗脚按摩等在城市里到处可见的项目在大多数休闲农业企业中出现, 休闲场所的建筑不是体现农村土砖土房等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格, 而是向星级宾馆发展, 与城市媲美, 在饮食方面也是模仿城市的菜谱, 做出了既不是农家味又非城市味的不伦不类的“农家菜”, 无论是项目还是内容上都脱离了质朴、自然和协调的基本原则。感觉上仅仅是把城市休闲活动换了一个地方。结果造成营销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营销管理不规范, 经营效益低下。[2]

其实, 休闲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有其特殊性, 该群体绝大部分是城市居民, 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熟悉城市的休闲产品, 并想追求与城市不一样的休闲项目, 想体验与城市生活不一样的感受。

因此, 休闲农业企业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营销理论的引导。不能抓住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也就不可能开发出有特色的、受欢迎的产品。休闲农业的兴起具有特殊的背景, 它是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 是伴随体验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 因此, 休闲农业的营销需要有新的、与其特点相适应的体验营销理论引导其健康发展。

2.休闲农业项目定位不准确

休闲项目作为休闲者要消费的产品, 就必须能满足目标顾客的要求, 让顾客愿意掏钱消费, 还应让顾客消费之后觉得物有所值, 愿意再次消费, 这就要求休闲项目有明确的定位。

定位首先要求对市场细分, 将所有顾客划分为具有相似需求的群体, 然后选择为之服务的目标群体, 再针对目标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产品, 使产品为目标顾客“量身定制”。

目前大多数休闲机构没有明确的定位, 项目没有根据消费者的特点如性别、年龄、经历、教育背景、区域、兴趣爱好等区分开来。不进行准确的定位, 给顾客提供的服务只能是“张冠李戴”。

二、休闲农业体验营销模式的构建

休闲农业就是利用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及环境, 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3]可见, 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消费者体验息息相关, 休闲农业经济是体验经济发展的产物, 因此, 可以从体验营销的视角来构建休闲农业体验营销模式。

体验营销是通过认识和了解顾客, 创造有价值的顾客体验, 达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 它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理念。体验营销注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注重开发产品和服务的心理属性, 注重整体营销的协调性, 注重设计顾客接触面。

体验营销下的顾客满意值为:顾客满意值=顾客体验值—顾客期望值, 要研究顾客的满意度, 必须研究顾客在休闲农业服务中得到的体验值和顾客的期望值。顾客体验值又与顾客获得的体验深度与体验层次有关。按照体验营销理论, 我们将休闲农业中的顾客体验划分为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感觉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思维体验和关联体验。

感觉体验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 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感觉体验是顾客认识事物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顾客最能有“感觉”的接受外界事物的方式。情感体验诉求顾客内在的感情与情绪, 其范围可以是一个温和、柔情的正面心情, 到欢乐、自豪, 甚至是激情的强烈的情绪。思维体验诉求的是智力, 以创意的方式引起顾客的惊奇、兴趣, 对问题集中或分散思考, 为顾客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行为体验是指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长期行为模式体验、生活方式的体验, 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体验。关联体验是在感觉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与行为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超越产品本身, 而与企业相关联的品牌、文化和价值有关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较高层次的体验。

结合上述内容构建休闲农业体验营销模式图, 如图1所示。

该模式中, 休闲农业体验的主体是顾客, 客体是提供休闲农业服务的企业, 客体应该服从于主体。顾客根据自己休闲需要及休闲农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去选择休闲农业企业, 在选择休闲农业企业并参与体验活动之前, 他们对企业及休闲活动在心里有一定的期望值。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并拥有自身特有的一些资源, 对资源整合之后, 向顾客提供一些服务, 企业也期望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但企业期望是否与顾客期望相一致呢?这就不一定了。企业的做法可能是“一厢情愿”, 也可能是“正中下怀”。企业的服务究竟怎么样, 还是顾客说了算。顾客通过参与休闲农业项目, 就能得出对企业的评价。顾客通过将体验感受与心里期望进行比较, 就能得出满意值。

当体验结果大于或等于体验期望时, 顾客产生满意感, 最终会通过重复消费达到高度忠诚。当体验结果小于体验期望时, 顾客产生不满意感, 如果顾客做内在归因, 就会忽略其不满, 如果顾客做外在归因, 就会导致其终止体验消费, 少数顾客会给企业提出改进意见, 体验的满意程度将会对新的体验期望产生影响。[4]

该模式有反馈系统, 顾客的满意程度通过反馈作用将影响其以后的休闲农业消费中对企业的选择, 或影响其在休闲农业消费中的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同时顾客的体验感受也会反馈给企业, 企业据此来加强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资源的开发或管理方面的提高。企业要及时地、经常地、系统地收集顾客的意见。

三、休闲农业体验营销的定位

从休闲农业体验营销模式可以看出, 要取得好的营销效果, 关键是给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而顾客能否得到满意的服务, 又取决于企业能否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 让顾客获取较高层次的体验。不同的顾客所追求的体验深度与体验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企业要分析目标顾客, 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这就要做好定位决策。

定位 (Positioning) 决策是营销的核心性的基础工作之一, 也称STP决策。为了使得营销效果更好, 针对性更强, 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 (Segment) , 选择出自己的集中服务目标市场 (Target) , 然后确立自己产品的定位 (Positioning) 。休闲农业的体验营销同样要做好STP决策。影响休闲农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消费者的千差万别的个性和心理。他们的消费目的和心理期待各不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性格爱好、世界观、居住环境与区域等的不同都会造成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 要开发休闲农业资源就必须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休闲动机、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经过客观准确的分析, 有针对性开发适合城市居民需要的休闲农业项目, 确保项目的定位准确。

在进行定位之前, 必须进行市场的细分, 而细分的标准很多, 针对休闲农业的特点, 可以按照区位进行细分与定位, 也可以按照功能进行细分与定位。

1.休闲农业体验营销的区位细分与定位

不同区域的休闲农业所拥有的资源不同, 其顾客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各异, 因此有必要按照区位的不同对休闲农业进行细分, 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开展相应的体验营销。

休闲农业按照区位的标准可以细分如下, 如表1所示。

城市郊区型的消费者需求特征是交通要便利, 环境要幽雅、安静, 有周全的高质量的服务, 有必要的娱乐设施。他们消费的目的有多个方面, 为交际需要能就近找到一个休闲场所, 与老朋友加强情感的交流或结识新朋友, 释放工作的压力, 排除心中的苦闷;为了召开一些商务会议, 找到与城市中心不一样的相对安静、保密性较好的休闲场所, 这需要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较高, 基础设施齐全, 要给消费者留下服务周到、安全卫生、环境幽雅、方便快捷的体验;一些参加短期培训项目的成员为了联络感情, 而利用休闲农业服务机构开展一些活动, 如户外拓展活动, 从中体验休闲农业较原始的游戏乐趣等等。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感觉体验、情感体验和关联体验。

景区周边型的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是价格实惠、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环境幽静、服务周到。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景区的旅游者。喜欢旅游的人不一定收入水平都很高, 由于旅游的费用较大, 其主要成本是门票、吃饭、住宿、购物等。因此, 景区周边的休闲农业应在饮食与住宿方面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体验;旅游者白天的观光旅行是很辛苦的, 应提供他们安静舒适的体验;旅游者白天四处奔波, 一身灰尘一身汗, 应提供他们清洁卫生的体验;景区周边流动人口大, 人际关系复杂, 应提供他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体验。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感觉体验、情感体验。

民俗风情型的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是喜欢了解不同的民俗、民风, 追求质朴的、古老的民族文化。他们不求物质的享受, 而注重精神的追求。休闲农业企业要提供给消费者的应该是民俗、民风、民族文化的展示。将民族文化、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特色的民族技艺通过系统的编排组织成一系列的节目, 同时鼓励旅客积极参与, 从节目中得到难忘的民俗、民风与民情的体验。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情感体验。基地兼容型的休闲农业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是喜欢了解农业科技知识, 希望参加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 企业应该通过简报、宣传窗或有经验的农业科技人员的讲解让顾客了解农业知识, 通过观摩农民的劳动程序, 观看农业基地和亲身参加农业劳动来了解农业技术, 体验农业劳动的乐趣, 并体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感受。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思维体验和行为体验。

2.休闲农业体验营销的功能细分与定位

休闲农业的消费者消费目的不尽相同, 要求休闲农业企业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实施不同内容的体验营销。休闲农业按照功能的标准可以进行以下细分, 如表2所示。

(1) 观光观赏型的目标顾客应该是偏好于农业、牧业、林业、渔业景观, 有亲近大自然的愿望。他们愿望欣赏田园风光、果园美景和农家生活。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好自然景观以及一些园林资源、农家风光提供给顾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农业观光体验。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感觉体验。

(2) 休闲度假型的目标顾客消费目的是释放工作压力, 参加一些健身活动, 与朋友、家人聚会, 加强情感交流, 同时利用好地区的森林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靠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 开展“森林浴”, 避暑、度假、健康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 还应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儿童娱乐场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验应该是健康、快乐、清新和情谊。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感觉体验和行为体验。

(3) 民族节庆型的目标顾客消费目的是享受民族节庆的欢乐气氛。许多城市顾客来源于农村, 对农村节庆方式情有独钟。休闲农业可以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庆活动和农事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展乡村节庆旅游。让顾客喝元宝汤、吃年糕、吃饺子、喝春酒、观看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玩花灯等民俗活动, 让顾客在中秋节参与玩月、拜月、步月、吃月饼等活动。民族节庆型的休闲农业提供给顾客的体验应该是节庆的欢乐气氛, 民族的节庆情怀。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

(4) 农作体验型的目标顾客消费目的是通过参与农业劳作来体验农业劳动带来的快乐, 同时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休闲农业应安排一些果实的采摘、田园的耕作、蔬菜的栽培与采摘等活动。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行为体验。

(5) 教育体验型目标顾客的消费目的是获取农业科技知识, 让城市儿童、青少年了解五谷杂粮的来源, 认识各种果树与蔬菜。休闲农业机构要针对城市青少年开展“农业知识修学游”, 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开辟融农业生产、农艺奇光、旅游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园, 使学生不但可参观, 而且可动手助耕或收获产品, 普及高科技农业知识, 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顾客从中得到的体验是获取必要的有用的农业知识与参加农业劳动带来的收获喜悦。该种类型的体验定位侧重于思维体验和关联体验。

参考文献

[1]袁定明.我国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 2006, (09) .

[2]卢云亭, 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5.

[3]李继承.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4]林国华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探讨[J].台湾农业探索, 2007, (04) .

国内休闲农业与创意体验案例分析 篇3

1.1 朱胜萱先生刚进入浙江德清县莫干山山区的时候是2011年,当时莫干山存在很多问题:

这里有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但景区属于浙江省,本地享受不到任何门票收益;该地又作为湖州水源保护地,所有产生污染的畜牧业、加工业都被清退。整个乡村,几乎没有更多除了小农耕作之外的收入来源;小农户经营一年,劳动力投入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小农经济已衰落,年轻人留在村里,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他们宁愿离开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社区被废弃,没有业态发展。

2 方法

他看到乡村凋敝的现实,引入了台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建设模式,力图在莫干山建立农垦、乡居加集镇的乡村生态圈。

他们2011年开始推行“山间民宿、山腰农耕、山下休闲”的联动经营模式,分别对应三个项目:清境原舍、清境农园、庾村文化市集,位置分散在山间、村里、镇上。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莫干山体现的玲离尽致。

2.1 农园:恢复土地产能

他们采用标准的自然农法种植。由此,清境农园诞生。他们还制定出了一份详尽的农业运营计划。比如,会员馈赠制度,会员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我们的应季农品。这些制度都非常新颖、灵活。

2.2 原舍:营造乡情

对原舍建筑景观的设计,他们要求,营造回到乡村的感觉。这是一大特色,很多失败的乡村建设失败原因都是失去了乡村的本色。而且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地化的主人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2.3 文化市集:以交流激发活力

他们提出文化“市集”的概念,即将空间、场所、舞台、市场、作坊等元素及其职能进行聚集,以之作为城乡互动的空间节点、物资集散的商业节点以及邻里关系的社区节点等,并凸显当地文化价值。

3 尝试引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

3.1 莫干山一带有很多骑行者,由此,我们植入自行车主题,以一位台湾收藏家的20件藏品做展览,营造骑行氛围。装点好餐厅后,我们又招聘厨员,开始运营。由我定菜系,观察村民饮食特色,采摘当地有机食材,根据不同时节引入当地的做法,加上大厨的创意,列为餐厅菜品。切合当地的口味,又提升了传统的品质。

3.2 他们做了一间“属于乡村的书屋”,布置上简单亲近,便于乡间孩子随意进出。

3.3 咖啡厅、面包坊、青年旅社等。

二 乌镇模式

1 乌镇成为了一个古镇开发保护的新样本。光保护好一个个点还不够,乌镇的保护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或者天赋异禀,而是随着保护理念的推进,不断在与时俱进。

2 乌镇保护发展的三个阶段:

2.1 初步阶段:1999年,乌镇的开发保护正式开始,当时以观光旅游为主。不能在古镇上选几个点,光保护好一个个点还不够,一定要强调整体风貌的保护。比如,很多古镇的天际线,几乎都被杂乱的电线分割得支离破碎,乌镇一律采取管线地埋。(所以现在的乌镇,你几乎看不到一根错乱的电线,视觉感觉很好。)还重新整理了水系,把曾经填掉的河道重新疏通开来,让水乡里的水真正流动起来。把作坊请回街区,比如酒作坊、布作坊等,请本地人在景区里展示手艺,这样既可以作为一个参观点,也可以成为展示乌镇风貌的一扇窗。古镇发展不能光靠门票收入。还需要其他的消费来带动古镇的发展。古镇的的改造是由表及里的,如直饮水管道、消防管道、雨水管道的排置。

2.2 发展阶段: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来过乌镇的人,都对西栅的街道从早到晚几乎一尘不染、卫生间干净整洁赞不绝口。好的度假环境,离不开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细节很重要。东栅、西栅他们都采取管线地埋。统一用装饰设计過的垃圾桶,所有空调、消防栓,都做了木架子,与古镇风貌协调。这给游客带来高质量的视觉体验,从内心感受到乌镇带来的缓慢,悠闲的古镇气息。乌镇的服务水准也非常的高,比如说,景区里所有餐馆,菜价统一,还有统一标准,标准细到番茄炒蛋这道菜必须放满3只鸡蛋,2只都不行。这让游客产生了对乌镇最直接的好感,不像其他景区,物价高出几倍,有种被宰的不好影响。而在乌镇,你可以彻底放松,不用怕被宰。无论酒店还是民宿,全部都由乌镇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入口,统一分配,不能私下接待游客。

2.3 第三个阶段:文化转型阶段

乌镇是平台,是一个能承接现代艺术、科技、文化的平台,通过乌镇的平台,向周边地区的产业链和经济发展辐射,而不仅仅是旅游观光之后,简单的农家乐。 他们以戏剧为入口,是因为它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文化需求。

2.4 “乌镇模式”可以借鉴的地方

首先必须要有中长期的目标,切忌急功近利。其次,乌镇不教条,而是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突破口。第三,乌镇一直谨慎平衡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摘自甜梦文库,2016-10-11)

农业休闲旅游安全体系的构建 篇4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活动以农庄和农家小院为中心展开的,农庄和农家小院周围的农田、果园、山坡、道路、树林、湖泊、小河、岩石、山峰、沼泽地给农业休闲旅游活动提供场地的同时,也给旅游者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旅游安全绝不仅仅关系到旅游或者旅游产业本身,它还是牵涉到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问题。所以开展农业休闲旅游活动,首先就应该建立农业休闲旅游的安全体系

一、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现状

(一)旅游者方面

1、假期集中

中国的假日制度的改革打开了国内旅游这个大市场,尤其是在黄金周期间,不论远近几乎家家出行。然而农业休闲旅游又主要是以农庄和农家小院为接待地,不仅规模小,而且相关设施简陋,这就更是增加黄金周期间的安全隐患。

2、旅游者准备不足

由于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对旅游活动准备不足,盲目出游,盲目冒险也会造成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旅游目的地方面

1、农户、农庄准备不足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许多农户在什么是农业休闲旅游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办了家庭农业休闲旅游。知识储备、人才储备和资金储备等都不到位,不言而喻会给旅游者带来多大的安全隐患。

2、农业休闲旅游区域开发急功近利

旅游是个综合性的很强的行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中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因此农业休闲旅游区域开发的开发前期投入巨大,但回收周期却较长。但单家独户的农民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这就造成农业休闲旅游区域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地方政府对开发农业休闲旅游的区域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人员、经费和设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以至监管工作不能及时和到位,还有的地区监管机构太多而导致集体不作为等。

(四)相应的保险体系未跟上

中国旅游保险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还处于摸索阶段, 存在保险险种少、保险对象细分不够、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保险合同不规范,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宣传促销滞后等诸多问题。

二、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一)出行安全问题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是以农庄和农家小院为中心开展活动,出行的道路多为乡村道路,道路狭窄、弯道多、坡度大,这给旅游带来很大道路安全问题。

(二)不洁餐饮问题

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没有基本的消毒设施,没有抽水马桶,污水排泄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虫、蛇等野生动物咬伤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的环境是远离城市、远离旅游者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农村,那些地方会有许多有毒或无毒的虫、蛇等野生动物出现,这就必然存在被咬伤的安全隐患。

(四)传染性疾病的感染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的环境在广大农村,乡村排污体系及卫生防疫体系薄弱,这就增大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

(五)摔伤、溺水、火灾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安全问题

三、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业休闲旅游的政策法律法规

健全的政策法律法规,是确保农业休闲旅游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的首要条件。首先,当地政府要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其次,应当将农业休闲旅游纳入当地整体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范畴并加强指导。把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框架下,这样才能保证农业休闲旅游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二)完善和健全城乡基础设施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涉及到乡村基础设施,故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交通、卫生等能满足旅游需求。

(三)通过强制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果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识,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构建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一)建立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的急救系统

由当地政府、公安系统、医院、旅游管理部门联合组成急救系统,随时对所属辖区的旅游地区进行监管。

(二)建立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的保险体系

1、当地农户要认识购买相应保险的意义;

2、由保险公司为农业休闲旅游量身定做保险保障产品。

3、设立企业、农庄、农户旅游保险基金。

(三)逐步建立农业休闲旅游管理智能技术系统

旅游管理智能技术系统,是一种集成多种智能技术、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大量相关数据,给出预报让旅游者和经营者都做好准备。

农业休闲旅游区作为休闲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处于如今的竞争时代中,没有安全意识的农业休闲旅游是无法立足的。提高从业人员人员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农业休闲旅游区安全管理体系将成为农业休闲旅游区经营者和当地政府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顾慧敏.旅游危机管理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

[2]郑向敏.旅游安全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

[3]王健民.聚焦旅游安全[M].中国旅游出版社

[4]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11).

[5]郑本法.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业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4).

上一篇:社团部的工作计划书下一篇:金士顿存储产品质保销售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