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通用8篇)
浅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篇1
生态观光农业园的研究涉及到了产业、经济、生态、农业、旅游、园林景观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交叉。本文主要运用了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景观理论三个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本文对这三个学科都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多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
“千层饼”模式研究法 本文采用了麦克哈格教授的“千层饼”模式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纵向分为水体、地形、道路、建筑、非生产性植物、农业生产系统等层面来进行研究;虽然这种分析方法遭到过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但其仍然是一种较好的景观结合生态的分析方法,目前仍广泛运用于园林景观理论研究。
实例研究法 本文因笔者参与无锡市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缘起,萌发以此为论文主题,所以将研究理论应用到实践时,便也以无锡市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由此来阐述本文的研究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共分为六章,第一、二、三章为背景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第四章是文章重点,着重阐
述了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设计原则、方法等。第五章为实例论证,将前一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第六章为结语。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环境危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观光农业园的快速发展,在这些背景下,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
提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研究目标。第二章:介绍本文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景观、景观生态学、生态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等。对国内外观光农业园发展状况进行阐述,介绍欧洲、美国、亚洲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的有益经验;分析我国目前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对于本文主要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的一些研究内容、成果进行阐述,并从中提取可借鉴之处。第四章:根据对第三章中三个理论的提取和抽象,将其整合运用到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可持续设计中。将生态观光农业园分为水、地形、道路、建筑(村落)、非生产性植物、农业生产系统等几个层面,具体论述各个层面的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
结合无锡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实际,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论证本文结论的可推广性。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过程、成果以及局限性,展望未来我国可持续景观技术的发展。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还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农村是我们重建生态环境的根据地,倘若它的生态环境也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遭到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在可持续发展己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整合各个学科对于生态观光农业园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总结可持续景观在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设计、建设中应用的一些具体技术和方法,希望新农村建设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此外,也希望以此文抛砖引玉,倡导可持续景观能在中国广泛应用开来,将文件中、书本上、文献中的可持续发展能真真切切地落到实地。
浅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篇2
关键词:科研资源,创新利用,休闲农业,模式,措施
科研资源在农业科研单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包含科研基地和人才资源。科研基地具有试验、示范、辐射、咨询、服务等功能;人才资源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反映出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重要地位。因此, 重视科研资源的开发、创新、利用, 提高科研基地的物化与示范能力, 完善基地的配套设施,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开始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 把单位的科技成果、科研基地、人才资源、土地资源等融入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中, 满足人们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 享受生活、体验成果等的休闲旅游, 使人们在旅游中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下面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浅谈如何创新利用科研资源开发休闲农业的模式和措施。
1 广西南亚所科研资源的优势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简称广西南亚所) 地处崇左市龙州县郊, 是广西区直公益性科研机构, 隶属广西农垦局。主要从事热带亚热带水果、茶叶、甘蔗、木薯等经济作物的引种试种、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产品加工、开发应用, 以及热带亚热带地区作 (植) 物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 广西南亚所取得了科技成果65项, 获科技成果奖52项, 选育的水果新品种8个, 茶叶新品种2个, 茶叶产品获“中茶杯”和“国饮杯”等奖项7个, 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这些成果为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人才优势明显, 现有专业技术职称101人, 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1人, 中、初级职称90人。为科技创新和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科研基地资源丰富, 广西南亚所建有澳洲坚果示范基地、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种质资源圃、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甘蔗组培中心、甘蔗良种推广中心、茶叶种质资源圃、龙眼种质资源圃、名优茶加工示范厂、百果园、游客接待中心和茶艺馆等, 是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2 科研资源在农业科研单位的重要性
2.1 科研资源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农业高级人才的摇篮
科研基地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载体, 是科学专业建设、高新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技信息辐射的重要平台和支撑, 是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主要源泉[1]。农业科研工作的实践性很强, 很多科学实验必须亲自动手操作, 拿到第一手的原始数据,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农业人才需要在科技实践中磨练和积累丰富工作经验, 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 增强科研动手能力, 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条件, 促进农业科研单位人才素质的提升。
2.2 科研资源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场所
农业生产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中重要一条是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程度;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是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农业科研基地, 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设备、场所和资金等优势, 有条件, 有能力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2]。科研基地是科研成果与技术推广示范的重要平台, 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途径,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人才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 广西南亚所科研资源创新利用的模式
3.1 广西南亚所科研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
广西龙州珍稀植物园就建在广西南亚所, 它是龙州县近几年来开发的红色旅游线路之一, 由于著名的小连城风景区就坐落在南亚所的范围内, 于是利用南亚所的资源优势打造农业休闲旅游项目, 所内新建有百果园、烧烤场、茶艺馆、游客接待中心, 设有观看天琴表演和茶艺表演等项目, 建好初期, 游客图新鲜还来参观旅游, 可因为缺少实质性的内涵, 基本没有回头客, 游客寥寥无几, 建设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 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虽然也曾获得广西科技厅的项目资助, 但是资金有限, 没有明显的创新更新, 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就不了了之。
3.2 创新利用开发休闲农业资源的模式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为主, 利用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等农业自然及文化资源, 经过科学规划与开发, 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教育、推广和示范等多种服务, 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 有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的双重属性[3]。开发休闲农业, 既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愿望的同时, 又能实现科技成果展示与示范以及科普教育等功能,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4]。
3.2.1 创新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广西南亚所丰富的科研资源, 特别是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的植物, 是青少年认识植物生长特性和植物分门别类的好教材, 如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种质资源圃, 收集整理热带亚热带野生种、野生近缘种、国内外名特优新品种及濒危经济植物种质资源111种245属458份, 是目前国内收集和保存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单位之一。通过参观了解植物各阶段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收获管理等, 以现场讲解和科普讲座、科普实验等形式, 为广大游客和青少年提供了解现代农业知识和生态知识等。南亚所离龙州县城只有6 km, 县城内有中小学8所, 附近的乡镇中小学也有6所, 可以利用春游、夏令营、秋游等形式开展科普教育, 激发青少年探索大自然奥妙的热情, 从小培养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保护地球, 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3.2.2 创新为休闲农业观光园
以科研基地为主, 开发观型看高新农业技术, 如组培苗的工艺流程, 温室大棚的品种展示, 名优茶加工流水线的生产作业, 茶文化茶艺表演等;在基地中开发观景、踏青、赏花、赏果和采摘等活动, 如在澳洲坚果开花时节, 串串花穗犹如银花挂枝, 展现纯洁高傲的美景, 适宜开展游客赏花活动;秋收季节, 澳洲坚果挂满树内, 蛋黄果园里挂满金黄色的“仙桃”, 在绿叶的陪衬下格外耀眼, 还有很多种类的果实让人目不暇接, 此时开展赏果活动是最让人兴奋不已的体验。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分别开展不同的活动, 让休闲观光的游客在观赏中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又能体验采摘乐趣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3.2.3 创新为游客参与体验活动
休闲农业除了观看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外, 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的活动。游客可以体验穿上民族服装在茶叶示范基地里采摘茶叶的乐趣, 之后到名优茶加工厂体验手工炒茶, 把刚采摘的茶叶放到烧热的锅里翻炒, 在锅里通过不同的手势和做法, 不一会儿的工夫, 香气扑鼻的茶叶就能入杯, 品一口茶汤, 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心旷神怡。在百果园里, 杨桃、番石榴、桃金娘、余甘果、大青枣、台湾莲雾等时令水果挂满树梢, 游客可体验采摘的乐趣。节假日的朋友聚会、同学聚会、单位聚会等活动都可以在烧烤场进行, 在大榕树下烧烤、打牌、搓麻、打气排球等娱乐。在茶艺馆除了品茗, 还可观看茶艺表演, 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各种茶类的泡茶技艺。钓鱼爱好者可以在人工打造的鸿渐湖垂钓, 慢慢享受垂钓的乐趣。人与自然的协调, 能陶冶性情, 养性修身, 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4 科研资源开发休闲农业的措施
4.1 整合资源, 合理规划
广西南亚所的科研资源比较丰富, 但是利用效率不高, 产出的经济效益低下, 有些科研基地基本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不计成本的投入,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是各部门各自为政, 功能分区不明确, 没有真正投入到旅游环境的“珍稀植物园”。因此, 要明确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 突出植物园的特色, 整合科技、自然、人才资源,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功能分区, 提高科研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2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管理水平
人才资源在层次和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懂开发、管理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导致原开发的旅游项目发展滞后, 服务设施的管理与开发不完善, 与休闲农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服务需求,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等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确保休闲农业能健康发展。
4.3 加强宣传力度, 形成休闲品牌
由于前期发展休闲农业资金投入少, 项目较分散, 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管理和品牌, 所内对科研资源缺乏统筹规划, 各部门间没有很好的协调配合, 如天琴表演队, 成员是由各科室的女大学生组合而成, 部门间经常为接待演出任务有意见;思想没有统一认识, 科研资源优势没有充分挖掘, 缺乏吸引力,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要打造农业休闲品牌, 除了要依靠自身的科技成果、资源优势, 还必须要正确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休闲产品开发, 丰富休闲农业的类型和项目, 形成休闲农业产业体系, 使休闲农业向高层次、多功能的方向发展。通过媒体、网络、报纸及广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加大天琴表演和茶艺表演的宣传力度, 加强培训和创新演技, 使这个项目成为南亚所休闲农业旅游的一个亮点。加强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及各种旅行社的沟通与合作, 与周边的景区、景点相结合, 扩大旅游市场, 吸引更多的游客[5]。
休闲农业是当前旅游业中的新兴产业, 市场潜力大, 前景广阔。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实际过程中, 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科学规划, 不断创新, 扎实推进, 开发具有一定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和产品, 实现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6]。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以及提供城乡居民幸福指数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建锋.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 2004 (4) :21-24.
[2]郭久荣, 崔卫芳.试论农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5) :122-126.
[3]吕明伟, 郭焕成, 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 2008 (8) :16-20.
[4]左冬雪, 李端奇, 谢江辉, 等.农业科研单位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 2013 (5) :81-83.
[5]郭焕成, 任国柱.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1) :66-71.
浅析休闲农业的发展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57-01
摘要:
在一般的意义上讲,休闲是老百姓私下里游玩休息之事,从来都不会被摆到台面上说事,就像故宫,前面有浩然大殿,在那里讲述江山社稷,而后面有一块小小的后花园,这个地方是不为人说的,也是不上台面的。但是,当一个地方的休闲形成了文化的时候,当一个地方的休闲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密不可分关系的时候,對休闲的关注就不是一个简单游戏的把玩了,它就要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一个学问。
关键词:休闲农业; 农民问题; 解决途径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展示当地自然之美、景物之美、人文之美、产品和科技之奇,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休闲农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意义与影响
1.1农村整体变得更加美丽。
休闲农业是供人们休闲观赏的,因此农民的房屋要求整齐美观。随着休闲农业深入发展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农民住宅重新规划,整齐划一地进行建设,也可以对已建房屋按照当地风俗和民族风格进行设计改造,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气息;根据当地农村的地势地貌及生产条件,将全村田土按照发展规划、生产需要和观赏要求进行合理化的整治改造,实施具有观赏价值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休闲农业发展后,农民的生活用品到公司购买,农民自家不再喂猪、鸡、狗、兔之类的动物禽类,也不需自己种菜,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活面貌将大为改观。
1.2农业发展后劲增强。
发展休闲农业,可广泛筹集发展资金。发展休闲农业,可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可将农民手上的闲散资金投入到休闲农业公司中;符合国家发展方政策的农业经营模式,可以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并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效率也会随之迅速提高;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产业相互带动。休闲农业实际上是满足休闲者“吃、喝、玩、乐、购”等需求。也就是说休闲业不仅可带动餐饮业,餐饮业带动加工业,加工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
1.3促进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抗风险的能力大为增强。単家独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遇到天灾人祸,往往是倾家荡产,通过休闲农业所开展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就不存在倾家荡产的风险了;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加盟休闲农业公司后,不仅可获得土地入股的分红收入,还可以拿到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如果公司经营得好,还可以享受到劳保福利;生活质量将明显改善。现在是単家独户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活动内容十分单一,忙闲不均,玩牌打麻将成风,如果休闲农业发展了,农民是企业的工人,每天按时上班,生活也就不会闲得无聊了,同时,可在休闲农业庄园中享受到城里人丰富的业余生活。
2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任务
2.1优化产业结构,扩大规模经营。
以规划为先导,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参与体验,加快创意发展,加大休闲农业资源整合力度,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业园区。遵循休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科学配置种、养、加、销比例,鼓励产业间联合与协作,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农家乐和小型休闲农业企业要主动与附近的大型旅游场所加强联合,形成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的格局。
2.2创新发展模式,塑造产业特色。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利用农业与生活资源,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以休闲度假和参与体验为核心,拓展多元功能,发展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庄。突出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拓展教育示范功能,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时空景观,发展农业观光园,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丰收景象。挖掘包装民俗文化,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推进民俗村发展。全面提升农事节庆活动内涵,实现“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
2.3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完善行政管理体系、信息统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强化对各类休闲农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管理与支持力度,增强行业自律性。组织开展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律、发展政策、发展模式、管理机制等研究,增强管理的协调性和针对性。引导科研教学单位创新、集成和推广休闲农业技术成果,建立休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休闲农业支撑保障能力。顺应互联网、物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发展趋势,拓展信息终端,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探索
3.1结合实际,确立重点。
一是结合现有条件,以延伸现有游览观光景点发展休闲农业;二是结合龙头企业区域环境美化,增加休闲农业内容;三是结合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园区功能布局,发展成为科普基地和观光休闲景点;四是结合名人名居名艺名产和民俗文化的弘扬,组建农业休闲街市,开展产品交易和科技文化活动。
3.2修订政策,促进发展。
制订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制订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规划与补助的管理办法,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规划、休闲农业基地建设的管理与补助。制订休闲农业的设施建设、休闲农场管理与监督等具体政策,建立休闲农业的土地使用、建筑面积、其他设施建设等旅游休闲设施应经批准许可,对休闲农业项目补助内容、重点进行具体规范,对实施项目的效果制订检查考核指标进行检查。加强休闲农业信息的发布,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业合作进行项目推介,协助开展文化节、展览会进行促销。
3.3注意环境,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的意识不断增强,这既是休闲农业得以兴起和发展源泉,也是休闲农业赖以存在的根本。因此休闲农业发展不能破坏或污染农业的自然资源,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必须巧妙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既增加景观和培训教育内容,又增加能源,同时又洁净环境。同时要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的丰富精致的文化资源。既要尊重当地文化,要保持当地历史的文化传承,树立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也要提高当地的人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3.4注重休闲农业产品开发。
浅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篇4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国家顶层战略层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国家也有相应的补贴,且扶持力度大,包括贴息、免息贷款、担保补贴、扶持资金、先建后补、风险补偿金等等。农业补贴多年来致力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项目运作,可提供从项目前期规划到后期运营、申报扶持资金的全程服务。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内涵。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国家对农业项目政策利好、资金扶持力度大,同时也加剧了补贴申请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申请到相关补贴,让项目顺利落地呢?有哪些方法呢?
1.了解政策、未雨绸缪
根据政策与对口部门的要求,积极准备资料,尽量争取国家和地方的专项资金,能很大程度的解决项目开发中的资金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挑战政策红线。比如土地流转,规划设计,抵押贷款等包括搞民宿遇到的公安消防问题,都要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不要盲目,心存侥幸。
2.找对部门很重要 传统思维,往往投资和经营者只找到农业局一家单位,实际上包括农业、林业、旅游、科技、发改、合作总社、工信、财政、水利、文化、扶贫等,都是有农业方面的相关补贴的。
比如,观光农庄类可以向旅游局申请旅游专项资金、旅游扶贫资金等;特色文化类农庄可以向地方宣传部和文化局等单位申请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科教类农庄可以申请科技局的相关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计划项目、科技推广与集成技术示范项目等。
3.与当地政府做好关系维护
这里指的是正常的关系维护,必要的沟通,事先见面,定期汇报,主动跟政府建立联系。
每年的项目都有很多,存在竞争,所以每个项目从通知申报到申报截止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和对口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顺利完成申报。
比如扶持资金申报指导中心常年为相关部门和涉农企业沟通牵线,会根据通知下来之前的预通知帮助企业提前做好申报准备。
常沟通、常汇报、混脸熟,不但能趋利还能避害。
4.与科研院校做好关系维护
有条件的话应当与科研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些项目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如果科研院所能给予产品和项目建议,在申报补贴时,占据一定优势。
5.搞清楚可以申请到多少?
申请农业补贴,当地的农业局、农办、财政局、农综办、旅游局、科技局、林业局、发改委等,以上部门每年都能申报,每个项目在20万元到60万元的较多;中央财政项目一般都在几百至上千万元;水利局、环保局、老区扶贫办、经贸局等,一般项目资金较少,5万元到20万元居多。
6.提前申报、每年申报
所有的休闲农业补贴项目都是提前一年申请下一年。
农业补贴年年都有,会逐年增多。一次申报后,就算是在政府上挂上号了,即便今年申请没通过,来年申请成功的机会便会大很多。
要注意的是,往往同一个项目,在同一个委办局以同样的名义,一般只能拿一次。
7.如何申报项目 关键词:“与农业结合”
与农业产业结合的不够深入,这是不会“玩”的问题。关键的项目分类与项目策划很重要。把自己的项目归成哪一类?比如养殖业,“畜禽良种”繁育部分可以申报农业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的补助,也可以“畜禽养殖”申报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的菜篮子工程,还可以以环保类项目申报农业部沼气处和环保部门的相关补贴。
8.研究好哪些重点扶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扶持,包括现代农业庄园、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等项目。
除了大众外,新的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这是以后的重点扶持主题,大部分扶持资金会安排到这里来。
9.先易后难,拆项目申请
先捡着能申请到的申请。关键在于对拆项目申请,可以拆开来报,避免单一项目对于扶持资金的封顶规定。懂得利用政策才是关键。
10.提前准备申报材料
每年各省的项目都很多,竞争激烈,提前准备。企业申报农业项目,必备的材料包括:企业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企业资产负债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证明、土地使用证明或者土地租用合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银行出具的信用等级证明、贷款证明、环评报告、企业或者荣誉证书。
11.关键:如何写材料? 一二三产融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怎么写?有个关键点:如何带动增收致富?这是国家要求。要想补贴多,就得在这方面下功夫。就是说我们项目合理到位,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国家自然会重点支持。
在申报时最好能突出四部分
① 具体带动农民增收的户数,有证明,协议或者合作社数据;
② 能否带动农民增收超过30%,通过何种方式(销售、工资等);
③ 合作的乡民要高出周边未合作乡民30%,说明手段和原因;
浅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篇5
——山合水易“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小镇”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生态旅游度假小镇在休闲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小镇,就很好的促进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自从1999年世界首届“慢城市”(slow city movement)大会在意大利召开以来,慢城市、慢生活方式得以大力提倡与蔓延,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的休闲度假生活方式。原乡文化非常注重对原生态居民的生活、劳作方式的保留与呈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让现代都市人对于钢筋水泥丛林的内心反抗意识得到了充分释放的机会。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洋畲村。洋畲村2006年开始发展旅游,柑橘采摘和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单
一、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瓶颈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深入调研并与各级领导、当地专家深度沟通后提出了打造“闽西第一山乡,百里生态画廊”的项目定位,同时提出通过“四大转变”带
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实现“洋畲”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乡土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从而解决了洋畲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是福建乡村旅游的明星村。
文化特色:原乡(原生态)文化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通过“四大转变”带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实现“洋畲”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原生态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
核心理念:
本项目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因势利导,以林地和山地为主要背景打造接待群,利用区块中的山体优势,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原乡山地农庄。通过还原“原乡居住”农家大屋特色,整体形成具有农家特色的功能配套,如:农家的厨房、农家的储物间、农家的客厅卧室等,用情境化体验的方式,将原乡文化真正转化为活的休闲产品,打造情境化体验式的乡村旅游小镇。
项目突破:
本项目实现了乡村原生态农业观光与深度体验产品的完美结合,打造原汁原味体验的新还原方式。通过让
游客深度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通过水果种植、采摘、创意农业等活动项目,给予游客深度体验原乡农业生产和种植的机会,和一种孑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落地效果: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洋畲的发展模式方面提出了通过“乡土化提升、景区化开发、品牌化整合、及市场化运作”等手法,创立“洋畲原乡”品牌,联动周边村落、景点资源,培育若干特色有机果蔬及养殖基地,打通两条绿色生态走廊,通过“公司+度假景区+特色农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区域乡村旅游升级,同时为龙岩创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及旅游目的地的远大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重点产品:
一、原乡生态体验区
1、四季果庄
完成单一采摘到四季休闲的转变。适合区域发展的水果有水蜜桃、芙蓉李、日本甜柿、咖啡、百香果等等,将种类丰富起来,每个片区都形成特色水果的采摘园。
2、奇花异草园
以精品花卉种植、珍稀花卉种植为主,形成“精品花园”。
3、瓜果长廊
本块区域形成一道瓜果的绿色屏障,形成宽4米,长80米左右,用于游客纳凉、观光等,另一方面串联该区域的多个项目,另一方打造该区域的原乡农业生态走廊,在洋畲村周边果林设置以瓜果长廊为形式的科普节点。
4、高新农业实验区
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现代温室大棚区域,内部作为温室植物、立体种植、无土栽培,展示现代农业成果和体验区。
5、原乡水景休闲
通过对水体的提升运用,营造水环境,包括水系、沙滩、植被、小品等全方面的景观营造,成为服务居民、游客的“3S”休闲地带。在水域中设置一些小型儿童游乐项目,融景观和游乐于一体。
6、创意农业工坊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该发展片区内注入创意农业的理念,通过种植各种异形南瓜、异形葫芦等异形植物,增加农业产品的观赏价值;同时,以片区内的各类果蔬为原材料,形成各类工艺工坊,如水果雕刻、制作果汁、果酱、精油压制等,既形成二产的生产,又可吸引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
7、开心农场
对接项目中生态农业观光、深度体验的需求,开辟一个让游客深度体验的空间。通过让游客深度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通过水果种植、采摘、创意农业等活动项目,让游客有深度体验农业生产和种植的机会。
8、垂钓水空间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利用村落东南方向的区域,打造以垂钓、观赏、滨水休闲为功能的垂钓水空间。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户外的鱼类烹制产所,为游客提供鱼类现场制作。
乡镇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 篇6
镇位于省市县东南部,镇驻地距县城15公里,是县的“南大门”,交通便利,高速、高速、高速交汇穿过,并设有“南”收费站。镇域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8.7万亩,辖26个行政村,5.8万人。规划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8%和38%。
一、发展概况
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休闲农业发展。我镇依托风景带,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园和一系列乡村旅游前期基础性工作。
目前已在南侧实施了占地220亩的绿化休闲观光园,集垂钓、观赏、采摘、游玩于一体的中型休闲活动中心,共接待5000余人次,为了继续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今年我镇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功申请了河道治理项目,批复资金6000万元。延续现状规划了随东村绿色有机蔬菜采摘基地、代垓村西瓜采摘园、王官屯葡萄采摘园,该项目全部位于两侧。是镇驻地到重要观光道路。目前已规划招标完毕,明年进行实施,项目完工后将是镇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我镇休闲农业发展的助推手。一期规划休闲农业占地1000余亩,镇政府配套奖励资金100余万元。
二、重要工作及政策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立足我镇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结合我镇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同时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
二是创建推介品牌结硕果。以传承耕读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培育出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三是培育发展典型显特色,积极引导采取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发展新思路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举办了一些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赏花观景、休闲采摘等活动。
浅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篇7
1 永春县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永春县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一是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8.8%,居全省前列,可开发系列森林旅游产品。二是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全县农业发达,特别是这几年经过农业产业调整,已形成了芦柑基地、茶叶基地、名优水果基地、毛麻竹基地、蔬菜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八大生产基地,农村乡间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适合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三是气候条件优越,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在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市建设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依托秀美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紧紧抓住绿色生态这后发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提出了“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建设现代化的工贸生态旅游县”的思路。几年来,全县累计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开发绿色生态游,打造了闽南西双版纳———牛姆林等生态旅游品牌,形成了以西部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为龙头、中部宗教朝圣旅游区为连接带、东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依托的沿三郊线点轴开发的旅游发展格局。永春的旅游业在产业引导、资源开发、品牌树立、客源拓展、效益提高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7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亿元人民币,2007年1~6月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9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成为永春县经济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产业,也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打下了基础。
永春县结合产业调整和农村文明村建设,努力开发农业旅游,以品牌农业旅游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从牛姆林从初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到闽南西双版纳形象的提出,再到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规范管理、服务,北溪村从初衷的建设生态旅游精品村到致力建设泉州市首家农家乐旅游区,去年北溪村、观山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等等,无一不是近几年打造旅游精品战略的成果。经过几年的打造,从零起步的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从开发至今已吸引了30多万的游客。省旅游局党组书记明敏在考察牛姆林生态旅游区后,称赞牛姆林是闽南地区建设生态旅游的典范;福建省副省长王美香深入到牛姆林调研时,当知道在短短三、四年间,牛姆林由人迹罕至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创收达800多万元的生态旅游区时,赞誉牛姆林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2 永春县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永春县农业旅游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念的制约,对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认识不清,对开发农业旅游的意义存在曲解。我县历来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没有意识到农业资源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再加上长期以来,认为农业仅为满足人们的温饱而存在,对农业的多种用途并未加以考虑,很多人并没有将农业与旅游充分地结合起来。
2.2 品牌优势不明显
永春县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景点都存在体量小、知名度不高、特色不明显、景观内涵单一等影响品牌优势的问题。在省内,牛姆林从体量上与武夷山、冠豸山、大金湖等生态旅游品牌相比明显不足;北溪村的体量小,知名度不高,景区的建设还不完善;另外我县的农业景点开发少,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2.3 体制不完善
永春县的主要农业旅游资源除了一些国有林场、农场以外都在农户手中,而国有林场、国有农场又存在景观单一,如天马农场,只有芦柑、橙等,季节性较强,比较难以形成长期旅游效益,而一些特色农业旅游村如北溪村、观山村等,农作物多样,环境优美,但各种农业旅游资源都在农户手中,存在管理难、规划建设难等问题。所以如何完善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也是我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关键。
2.4 资金缺乏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投资较少,见效较快,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资金,特别是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旅游,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障。缺乏资金,使众多农业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地开发,一些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还处于自然、原始状态,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建设,配套设施不齐全,景区内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必要的服务项目。
2.5 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永春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队伍经验不足,而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缺乏专门旅游人才的现象更为突出。由于没有专门的旅游人才,缺乏必要的服务体系,使得游客感受服务差、体验和印象低。人才建设直接影响着永春县农业旅游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
2.6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永春县坚持“生态置县、旅游活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台了封山育林、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特别是发展以牛姆林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下大力气整治,封闭了牛姆林的煤洞,大自然之水变清澈了,多种动植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例如牛姆林周边仍有个别煤洞在进行迂回开采,沿途一重山还存在个别的农业过度开发、无规划的发展小水电站、高岭土等矿产资源的露天开采,实施火葬前原先留下的墓穴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地侵蚀着永春原有的绿水青山,应该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这样的开采和破坏。同时,还要做好农村古村落、古民居、农田、生态农业的规划保护。要制定一系列的产业保护性规划和政策,注重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前瞻性,真正做到科学利用、保护性开发,保护和建设好永春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
2.7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无法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永春县的农业产品较多,竹木工艺品、食用菌、各式果蔬等,琳琅满目,但开发水平低、包装差、与旅游业的结合不过融洽。在众多的旅游商品中,只有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知名度较高,而像农家蕉菜干、笋干、萝卜丝、各种食用菌、红酒等农副产品,销路看好,但是都是以粗放销售为主,没有由专门的销售渠道加以包装销售,难以形成特色区域、特色品牌。一些农村特色的名小吃没有充分利用、渗透到农业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吃”、“购”以及旅游参与项目中。
3 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对策
3.1 提高对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以农为本,树立大旅游和大农业的观念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发展农业旅游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旅游产品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旅游资源的覆盖率,满足了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返璞归真和回归大自然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农业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作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利用的新领域,缓解了一些热点景区的压力,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附加值,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政府要提高对农业旅游的认识,树立大农业与大旅游的观念,加强农业旅游引导,提高农民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旅游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3.2 做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应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业旅游发展规划。一是要制定农业旅游产业保护性规划,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确保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要制定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一些资源突出、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资源进行重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三是制定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包括管理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等。从而使永春县农业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3.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多样农业旅游
永春县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多样农业旅游。主要发展:(1)森林公园。以林场及自然保护区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来吸引游客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和进行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等。主要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为主,逐步壮大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体量,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2)综合性观光农庄。综合性观光农庄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园区。如北溪村、观山村、湖洋等,初步形成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模式,为游客提供度假、农业观光、森林疗养、垂钓娱乐等具有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旅游项目,为游人提供了良好的生产、观光、度假和购物环境,还开办农业知识讲座,昆虫标本室,成为生态农业教育、培训基地。(3)乡村民俗文化型。利用农村特色地域风俗习惯、民俗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让游客住农舍,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如北溪村的农家乐、观山村的果园乐等等,充分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入到农业旅游中去,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文化,丰富旅游内涵。
3.4 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永春特色的农业旅游资源,为发展农业旅游奠定了基础。但在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农业环境,对于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有限度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3.5 开发高质量农业旅游产品,全面发展特色土产品
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化生产,开发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业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永春的农业土特产品、具有永春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发,推出具有永春特色和地标性质的旅游商品,改进生产技术和包装设计,完善一系列旅游商品的设计,使永春的旅游商品更具观赏性、实用性、纪念性和便携性。同时,对竹林工艺品(永春漆篮等)、果蔬产品(如永春芦柑、枇杷、芥菜干等)、食用菌等进行重点开发,赋予更多的旅游特性。比如开展摘果、采菇、制作小工艺品等活动,使产、购、娱一条龙,增加旅游商品的娱乐性、可参与性,使旅游商品与农业旅游紧密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6 创新融资手段,加大景区建设力度
资金短缺是永春县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最大瓶颈。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民间资本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是发展旅游业重要的投资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大企业、大财团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要努力做好工作,精心筛选旅游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来参与我县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同时,要创新经营体制,尝试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重组,加快旅游企业的市场化进程。
3.7 逐步健全旅游人才队伍
中国休闲农业型景区发展模式 篇8
所谓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
休闲农业景区的发展标志着全球农业休闲度假大发展时代的到来。我国国内许多地方都发展了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例如联合国环境署命名为“全球生态500佳”的浙江奉化滕头村、北京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场、辽宁盘锦西安生态养殖场等,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城市近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发展运作中,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但仍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1、脱离农业经营
如有些休闲农业园以农业的名义征地,然后搞房地产开发,严重偏离了主题,往往是人气没有增加、地皮没有增值、收入没有增长,结果只能是低价转让或者关门了事。
2、项目雷同,缺乏创新
中国目前大多数休闲农业的产品基本上都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再附送一些采摘活动的层次,各项目之间没有差异。仅北京一地,就有顺义“三高”、昌平的“小汤山”、朝阳的“朝来”、海淀的“锦绣大地”等数家的产品类似,导致市场吸引力的相对下降和相互间竞争的加剧。
3、有人气没财气
游客到度假村后,往往花费不大,除了少量娱乐和餐饮外,不再有其它的消费,导致景区虽然热闹非凡,但最后一盘点还不够运营费用的。分析原因,造成消费乏力的原因不是游客的消费能力不足,而是可供选择的商品较少,许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游客有钱花不出去。
4、淡旺季明显
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的影响,休闲农业旅游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在北方,淡旺季的反差非常明显。同时由于客源群体主要是城市人口,周一到周五的生意往往比较冷清,周末又人满为患,接待能力显得不足。
分析和比较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休闲农业景区,有许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有些具有共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市场领先性,这是发展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的基础和方向。
某度假村总占地三千余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农为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方针,在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将农业和旅游两种产业结合,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该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达1.4亿元。
一、生态的原则
“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休闲农业园主题选择的基本出发点,生态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是发展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的基本原则。
生态作为农业和旅游两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全过程体现在:①能源的利用;②循环经济与3R原则;③以园养店,以店促园——旅游与农业相结合。
该度假村利用天然能源、能源再利用,比如使用地热、太阳能和沼气,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目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旅游循环经济表现为5个特征:经济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3R”原则则是Reduce(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Reuse(产品的再使用原则)、Recycle(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该度假村在实际运作中遵循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种养的循环圈以及循环经济的“3R”原则,既节约了能源实现资源再循环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园”塑造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消费的产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费场所,为园的产品提供顾客,是利润中心。前店后园的布局格式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该度假村按照“以(农业)园养(旅游)店、以(旅游)店促(农业)园”经营思想,在布局上采取“前店后园”的方式,“园”有种植园区、养殖园区、科技园区;“店”有有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的“开饭楼”;四季可垂钓的“蟹宫”;综合性大型康乐宫;特色农家小院客房和仿古农庄;各种动物观赏的“宠物乐园”;夏日室外冲浪的海景水上乐园、各类农家民俗表演、农业观光、采摘、自捡生态蛋等项目。
二、寻求产品差异,创造欢乐体验
现代旅游者寻求不同的体验、强调自己做主,观看享受但不损坏、只为有趣、并存(Being)、理解、冒险、外出尝试地方风味、混合等理念。而差异性、参与性与挑战性是项目设置的基本要求,其中差异性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差异性主要包括唯一性、第一与多样性。旅游产品要体现出新鲜感,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其次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在项目设计中,主题是十分重要的,特别需要体现地方性。
该度假村注重从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比如现场消费、创造自然的氛围、设计民俗游乐项目、创造消费的需求,让游客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度假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给游客创造出集食、宿、游于一体的平台。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产品设计、奇特的农家文化,旅游与休闲的巧妙结合,众多的参与性项目,悦目的资源整合,不同的消费档次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者需求,高质管理与温情服务等构成了度假村提供游客欢乐体验的基本要素,使游客感到物有所值。
农业休闲旅游的一般比例为:旅游收入占总收入(农业收入+旅游收入)的40%左右,条件差的地区,旅游收入可以占总收入的20%左右。而在该度假村,所占面积中90%为农业用地,10%为旅游休闲用地,但其收入70%来自旅游,30%来自农业。
某度假村总占地三千余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农为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方针,在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将农业和旅游两种产业结合,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该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达1.4亿元。
三、管理目标与管理系统总体控制、有序服务、整体经营
在一个时期内,由度假村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实施对旅游区的总体控制,包括统一区域内规划,统一区域内建设,统一区域内管理标准,使区域内所有从业者都能如一个企业内部各环节一样,得到有效控制运转,最终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和奖励制度,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目标,促进景区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董事会制度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是休闲农业型景区的一种比较好的管理形式。
经营管理
各区分开管理、独立核算、循环利用。首先是农业区和度假村分开管理,各自独立核算,实行大循环。该度假村的饭店与农业区现有员工1500多人,实行分开管理、独立核算制度,饭店聘请的是专业人士经营,农业区实行的是承包责任制,遵循了一条“以园养店、以店促园”的发展思路,实行园区开放(不收门票)、采摘园免费品尝等措施。
经营体制
减少管理层次,集团公司总经理只管理各单位第一负责人,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只管理下属各单位第一负责人;划小核算单位,原则上,能够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都要进行独立核算,直至核算到小组及个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专业化管理,防止各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后,各自都设立自己的辅助部门而导致“小而全”现象,必须对各经营单位进行合理的划分与分工,各经营单位只负责本专业和本行业的事项;社会化服务,主要指在景区,把可以进行公共服务的部分统一由物业部门来管理,物业部门通过为各经营主体单位提供服务而获得收入。
管理方针
强调景区生态是景区的生命,生态效益等于或者大于经济效益,不仅仅使环境得到保护,而且使环境更美好、更丰富;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景点向游人介绍、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企业的财富与资产进行管理。
内部能力建设
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完善服务系统,积极推进岗位交叉互补(Cross-Utilization)与现场走访,由游客和员工共同营造度假村的欢乐氛围;在服务过程中,推行行动准则的“SCSE”策略,即:安全(safety)、礼貌(courtesy)、表演(show)、效率(efficiency);同时,编制详细的作业手册,保证提供服务的质量。
叶昊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旅游规划专家
旅游规划专家,在旅游行业工作10余年,专长于宏观战略、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从事酒店管理、旅行社、景区管理等工作,主持和参与过多个旅游规划和策划的编制工作,发表过多篇文章,作品收录入《中国旅游理论与实现》、《中国原创导游词全集》等。
四、获取综合效益合理回报、适度风险、多业共生
不追求高额和短时间内的回报,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基础上,综合各个方面信息,研究政策风险、控制经营风险、防范道德风险、减少合作风险,制订详细周密的开发和运作计划,从各个方面保证投资和经营的可控。
以“创造新的生活品质”为宗旨,坚持“生态社区”的开发理念,按照“旅游+农产”运作模式,营造区域亮点。总体发展思路是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个理想的绿色家园,通过主题公园化的再造过程,打造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空间。
除在上述几个方面有所发展创新外,该度假村在生态与人文结合方面注意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有计划的进行规划化集约化经营,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的优质农产品,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度假村的发展。自2001年起,该度假村营业额以近乎10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推荐阅读:
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09-04
乡镇如何发展现代农业08-29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07-11
促进农民发展休闲农业10-16
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发展10-17
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06-01
长沙市发展休闲农业论文08-18
浅谈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引导,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10-21
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7-02
根河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提纲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