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2024-11-22

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研究(通用8篇)

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篇1

休闲农业期末论文

题目:看云南省元阳县因地制宜

开发“梯田观光”

摘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融合了农业的旅游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云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高原农业大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推进云南农业多功能开发的重要部分,它有利于优化云南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云南声讨环境;有利于拓展云南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云南农旅互动发展;有利于加快云南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推动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简单分析了云南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农业资源开发和元阳哈尼梯田。

关键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

我国是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既承担着供养全世界22%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稳定农副产品市场的重任,又是第二、第三产业赖以发展的劳动力、资金和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资源开发仅局限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农业效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转变,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城市居民回归绿色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到乡村休闲度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坏人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云南是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农业大省,近年来,云南交通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区。云南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1.观光休闲型:元阳哈尼梯田景区、多依树景区、麻栗寨坝达景区、芭蕉岭景区;民族风情型:菁口哈尼民俗旅游村景区;特色专题型:坝达梯田日出,老虎嘴梯田的黄昏。2.云南省生态农庄观光型:奇瓜异果科技园;昆明富民养生旅游区;特色农艺展示园:呈贡斗南花卉、罗平油菜花海;珍禽异兽养殖园:版纳景洪市、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元阳哈尼梯田就是云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典例。元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哈尼梯田是元阳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天人合一的伟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哈尼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元阳各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元阳哈尼梯田所拥有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保护价值等已经引起中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哈尼梯田独特的魅力,其实更多地在于它跨越时空的多重价值展示。

哈尼梯田开发突出打造“生态、绿色、环保旅游产业”。在旅游业开发中,强化生态、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和各种新型旅游,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元阳旅游产业。如餐饮,以地域土特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景区巴士或步行、马车、自行车等方式解决景区交通问题,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土特产品的开发,需要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不能把应保护的动植物资源作为特产而出售。开展生态、绿色、环保旅游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它还能带动建筑、交通、餐饮、娱乐、通讯、商业的同步发展,可以使梯田农民从中获益。

哈尼梯田开发突出打造“原生态景观”。哈尼梯田开发的前提是科学的规划,哈尼梯田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以哈尼梯田为主要景观的元阳旅游业。梯田旅游设施建设,在保持少数民族特色、梯田景观的同时,要把新建设施的现代文明成果有机融入到梯田自然的景观中,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抓好梯田旅游开发的经营管理,让元阳哈尼梯田更加放射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光彩。

哈尼梯田开发突出打造“哈尼梯田文化”。元阳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境内梯田、云海景观壮丽,独具特色。文化无疆界,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以哈尼梯田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如:哈尼族的“长街宴”、“十月年”,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采花山”,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绚丽多彩。梯田与它的主人哈尼族世代相处、和谐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习惯。

哈尼梯田开发突出打造“衍生知名品牌”。元阳叫得响的品牌是“哈尼梯田”,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叫杨·拉玛的法国摄影师或单身或携带新婚妻子几次踏进哈尼梯田,他将哈尼人称为“大山的雕刻者”、将哈尼梯田誉为“新的世界奇观”,并将所拍摄的哈尼梯田作品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山岭的雕塑家》和哈尼梯田名片在38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发行,呈现在世人面前,哈尼梯田被法国报刊评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哈尼梯田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来,在中央、省、州、县新闻媒体和游客的不断宣传展示下,元阳哈尼梯田逐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通过争取早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让世界更加了解梯田、接触梯田,使哈尼梯田真正成为名副其实、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知名品牌”。

哈尼梯田开发突出打造“文明和谐社会”。促进元阳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打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打造文明和谐区域社会环境:一是元阳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需要拥有一种诚信务实、开放兼容的精神状态。深刻认识哈尼梯田是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让梯田主人重拾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尊,树立作为梯田耕耘者和拥有者的自豪感、幸福感。二是营造一个秩序井然、治安优良的安定环境。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作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规范好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营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让中外投资者和宾客来到舒心、住下安心、离开放心。三是造就卫生健康、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制度约束、行政管理、舆论监督、道德规范等手段,多管齐下,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树立法制理念法律意识和文明道德观念。

元阳哈尼梯田,在开发农业资源的时候,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做到了合理可持续开发,为云南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孙伟东,金华锋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

2.杨文洪 浅谈云南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 云南农业

3.元阳党校课题组 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红河探索编辑部

2012

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篇2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SWOT分析,澜沧江流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休闲农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对农业资源潜力的开发,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澜沧江(湄公河)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拉寨贡马山,进入云南后流经8个地州市,流域面积9.1万km2,占全省面积的1/4。澜沧江云南段流域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长期以来相对闭塞,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向外界更好地展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这就有利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挑战)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2个层面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1,2]。

2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地理位置优越。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区,该区域东面为云南省的迪庆州、丽江市、楚雄州、玉溪市及红河州,西面是怒江州的贡山、沪水和保山市的腾冲龙陵等县及缅甸的部分地区,北部与四川、西藏两省、区相连,南部则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毗邻。公路网的四通八达,加之丽江、大理、西双版纳、芒市、香格里拉、保山、临沧普洱等地已修建机场,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当地旅游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迪庆)、西双版纳等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圣地。

2.1.2 资源丰富独特。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又是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流域地区集中了众多著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多功能旅游胜地,在全国实为罕见。流域地区有3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即西双版纳、大理和三江并流带(包括丽江旅游区)。该区域还是云南省的主要林区,也是云南省橡胶、甘蔗、茶、松脂、紫胶等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区,普洱(原思茅)地区是闻名于世的普洱茶主产区。

2.1.3 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流域区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及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例如西双版纳旅游区处于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的最下游,热带风光、多姿多彩的傣族风情以及悠久的佛教文化是该地区的最大民族特色。还有集白族风情古都文化于一体的大理、苍山、洱海旅游区,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的古都,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一批文化名城。三江,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穿滇西北横断山区而过并行奔流数百千米,沿岸有巍峨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世代居住着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体现了高山深谷的原始民族风情。

2.2 劣势(Weaknesses)

2.2.1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但总体上社会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且技术水平低,贫困面较大。该区域也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镇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位于山区、半山区的农村发展仍相对滞后,生产方式多以粗放型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且技术水平较低,对该区域尤其是对澜沧江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3]。

2.2.2 人、财、物的缺乏。

流域区多数位于山区,山高谷深投资者望而却步,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相对封闭,教育落后,居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

2.3 机遇(Opportunities)

2.3.1 澜沧江云南段的水电开发。

澜沧江云南段水电开发正在进行当中,水电开发为流域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水电开发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移民搬迁、工农业发展等方面,这必将把澜沧江与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能够打开当地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同时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还能够为当地吸引投资者,因水电开发带来的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也将为流域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带来巨大的机遇[4,5]。

2.3.2“假日经济”带来机遇。

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第3次修订。闲暇时间增多,出游率将逐步提高,“假日经济”的发展促使旅游业进入比较快速的发展阶段。

2.3.3 休闲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休闲农业是一种亲近自然、生态的旅游产品。在当今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崇尚于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生活。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发展休闲农业更能迎合这一发展的大趋势。

2.4 挑战(Threats)

2.4.1 给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在国家进行澜沧江开发的战略背景下,借助开发给流域地区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东风”来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预见到发展休闲农业如果措施不恰当,也会给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系统本身就较为脆弱的流域地区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

2.4.2 同质化竞争。

由于休闲农业具有入行门槛相对较低投资较小、风险低等特点,如果无规划地盲目展开,且都是利用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和自然农业景观,及原生态的乡村生态环境作为发展条件,必然导致同行业间的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不利于流域地区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6]。

3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3.1 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开发理念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指导,进行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实现流域地区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澜沧江云南段具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要按照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发展休闲农业这一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实现流域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多渠道融资

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及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有关政策,扩大用于发展的基金规模。流域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应树立旅游、文化产业的全局观,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民间资本的进入,并扶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良性发展,促进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

3.3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流域地区的休闲农业大多位于偏远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本着“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则,完善道路设施建设,进一步打开当地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打造并树立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休闲农业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色。

3.4 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针对当地教育相对落后、居民文化水平不高的的现状可由政府出资,并与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制订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着力开展技能培训,培养适应现代休闲农业发展需求的各方面人才,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促进当地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3.5 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澜沧江孕育了众多的民族。流域地区世代居住着白族、傣族、纳西族、藏族、景颇族、佤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将富有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引入休闲农业,打造具有流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休闲农业,以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开发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休闲农业,向外界更好地展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提升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知名度。

3.6 政府的宏观规划管理

休闲农业跨越了第一、二、三产业,集合了农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同时其自身发展又涵盖了商业、旅游业、乡镇企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环保等多个行业,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为了避免盲目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和竞争力下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及宏观规划促使休闲农业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同时,还要加大对当地社会治安的管理力度,加大欺客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黎群,汤小华.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李保欣.神奇之河——澜沧江[J].水利天地,1996(5):14.

[3]刘娜,郭利朋.石家庄市观光农业SWOT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4(4):102-105.

[4]郑文昭.宁夏休闲农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12):3626-3628.

[5]鲁青.荆州市休闲农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53.

云南休闲农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3

摘 要:为实现高原特色农业的跨越发展,云南省作出了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的战略部署,全省兴起了农庄建设的热潮。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思路不清、特色不明、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休闲农庄的建设与发展水平,束缚了休闲农庄快速发展的步伐,同时,农庄建设给当地带来了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等方面隐患。通过分析云南省农庄建设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配套措施、适度控制发展速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和进一步发展休闲农庄思路,为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庄;云南;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17

2012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根据云南农业发展现状,审时度势作出了“大力发展以现代农庄经济为重要组织方式、发展模式的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全省兴起了农庄建设的热潮。然而,休闲农庄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消费习惯等因素制约,庄园经济在短期内还无法成为农业经济主流。笔者在对云南休闲农庄建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云南休闲农庄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尤其最近两年,新一轮观光农业投资热开始在许多地方涌动,全国兴起了新一轮休闲农业发展热潮,其中又以兴办农业庄园为重点。2013年,云南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以农为本、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进农业庄园建设,在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础上,突出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省农业厅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17年,建设300个现代农业庄园。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现代农业庄园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探索和新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及实施办法,兴起了建设现代农庄的热潮。仅2013年,全省16个地州申报建设现代农业庄园项目111个(表1)。昆明市在2012年就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打造100个都市休闲农庄,截至2013年8月,各县(市)区已向市里申报47个都市农庄项目,计划总投资293亿元,规划总面积近6 700 hm2,已完成土地流转4 300多hm2,累计完成投资近14亿元。47个项目中,计划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2个,占比近七成(表2)。然而农庄建设在欣欣向荣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

2 农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发展思路没理清。不少地方往往把发展农庄经济理解成旅游项目开发或农家乐的升级版;许多休闲农庄尚缺乏系统化的规划理论予以科学指导,存在环境污染、建址存在隐患、缺乏特色建设等,制约了农庄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类同性强,精细化程度低。许多农庄建设的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特色[1],农庄产业特征不明显[2],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不足,通过生产、经营获取效益的前景不乐观,这是全国各地农庄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3]。

三是从国内外经验来看,都市农庄投资成本高、周期长、回收慢、市场培育期很长[4],如果是新建的话,投资的前5年内难以盈利。而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利好的一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盲目投资,存在较大风险。

3 休闲农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必须要有产业支撑

休闲农庄只能走“产业+休闲”之路,没有产业支撑的农庄,多数时间都是经营的淡季,尤其在冬春季,旅客稀少,难以经营。要摆脱季节性休闲农庄经营的困扰,需要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以“主产业”来促进“休闲业”。如浏阳浩博农庄,实体经营约占总销售额的90%,而休闲娱乐板块产值仅占总销售额的10%左右[5-6]。

3.2 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一是摸清各地发展农庄的资源底牌,明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二是摸清市场的需求,即消费者的需求,确定消费主体;三是了解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四是调查省内外农庄经营的投资回报情况。通过调研,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农庄必须有鲜明的产业特征,才能取得较好效益,实现自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出产业支撑,才能把农庄打造成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农业庄园。

3.3 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投资融资、农民参与等机制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流转带动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从当前实际看,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并且流转手续不健全,给农庄经营和发展埋下了较大隐患[7]。

3.4 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农业庄园投入大、收效慢、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政府需要在管理制度建设、相关法规制定等方面做更多工作,出台更具操作性、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政策、规定进行支撑,以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3.5 适度控制农业庄园发展速度,扎实有序推进

目前,云南省农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8],应进行典型引路、试点先行,逐步扩展,盲目投资存在较大风险。农庄经济农业是核心产业基础,因此农业应当继续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农业休闲旅游是由农业这一基础产业衍生而来的,不应当“反客为主”,应该优先扶持那些产业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建设项目。

4 讨 论

目前,农庄投资有过热的迹象,要警惕农业庄园发展过热和跑马圈地的存在,以及巧立项目对专项资金的套取。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防止有人套取专项补贴,以便促进企业从长期经营上来做文章。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一方面要引导休闲农庄合理、积极地建设;另一方面,要严肃整治破坏环境、土地等违法行为[9]。总体上看,云南发展休闲农庄具民族文化优势、自然气候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物种资源优势,发展空间巨大,只要妥善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一定能促进休闲农庄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文华,朱华武.现代农庄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6):141-143.

[2] 陈初蕾,李钰芳,高瑛.休闲农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3):102-104.

[3] 秦志红.休闲农庄特色营造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4] 张译文,孙强,陈泰名.我国庄园经济的问题分析、对策及前景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6):58-59,97.

[5] 润田.经营休闲农庄十招[J].农产品加工,2013(12):72-73.

[6] 牛沙沙,韩兴勇.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5):79-82.

[7] 赵钧,陈力泽.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4):78-80.

[8] 谭鑫.云南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趋势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2012(7):50-51.

创意在休闲农业应用上的研究 篇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全球快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发展浪潮也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在世界经济步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创意休闲农业既能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能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休闲农业综合竞争力,还能促进农民有效增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阐述创意思维与休闲农业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叙述了创意思维在休闲农业上的应用过程和成果。用创意打造休闲农业,为强农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关键字:创意、休闲农业。

正文:休闲农业通常是依托于大都市发展起来的,都市休闲圈不断提升的消费理念对休闲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休闲农业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升级?如何在休闲农业中营造优质生活的高雅氛围、体现休闲农业的时尚气息?创意元素的注入必不可少。休闲农业,经历了从最初的观赏乡村风貌、感受淳朴民风和体验乡土生活向一系列由体验引发的休闲娱乐活动的升级后,呈现出了向创意休闲的新一轮转变趋势。

创意引领休闲农业升级

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大多是都市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对休闲农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事等一系列单调的活动。虽然郊野乡村的生态环境依然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游客更渴望在农业旅游中体验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而创意手法的巧妙运用则可将这些元素渗透于休闲农业中,形成创意休闲农业。这必将对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意人才的引进成为休闲农业人才结构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引领农业休闲发展的潮流,带动第三产业蒸蒸日上。

在休闲农业升级过程中运用创意手法可使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为了清晰的阐述这个的观点,有人将创意休闲农业的打造总结为以下五大手法,并且通过蓝调庄园规划设计的案例来说明五大手法的具体应用。2008年底,北京森禾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邀请绿维创景专家组,对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的1100亩土地进行了概念性规划与设计,突破了传统休闲农庄的打造手法,将创意应用其中,最终实现了“创意升级农业,浪漫打造农庄”。

手法一:产业创意整合法

传统的休闲农业主要是农业与服务业结合,表现方式以采摘和农家餐饮为主,而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时尚元素及相关产业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为实现这种运作方式,就必须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起点,运用创意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在规划设计蓝调庄园时,绿维专家组将农业和加工产业结合发展,设计了蓝梦工厂、DIY创意工厂,将时尚创意元素渗透于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将新颖的创意农产品作为升级特色,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达到休闲农业体验的最大化。2009年7月21日,蓝调庄园被北京市朝阳区科委命名为蓝莓科技示范园,这也是北京首家被官方认可的蓝莓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作为一座以蓝莓生产为特色的农业商务休闲庄园,今后这里将建成北京第一家集蓝莓种植、生产销售、加工和体验为一体的蓝莓生产基地。

手法二:养生创意提升法

健康养生、康体保健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目标。在设计产品时,可以将相关休闲方式依此创意升级。

在蓝调庄园项目中,绿维设计了蓝莓四季果庄,倡导大家吃新鲜、应季、健康的水果,并大大提高了休闲农庄的经济收益;同时将目标顾客定位在“中高端”客户群,结合温泉资源,运用现代温室大棚的手法和创意温室的形式建成“水晶古堡温泉花园”,使得温泉康体养生成为休闲农业产品中极具创意性的打造形式。

手法三:动静结合创意法大众的农业体验仅停留在采摘与参与农事劳作等比较简单、表层的活动上,随着人们体验需求的不断深入,将新奇动态的体验活动加入到静态的农业景观中显得非常重要。两者的结合,使得休闲农业不再是单纯的乡土资源观光,更是一种对新鲜奇特事物的特别体验。在蓝调庄园项目中将时尚创意注入其中,绿维设计了爱的伊甸园。整个项目的规划围绕“爱的表达”做文章,结合项目的浪漫情调氛围展开,表达爱的意境。通过求婚、求爱等动态的新奇体验,结合大地景观,将创意因子贯穿到整个产品设计中,如独特的伊甸园服务中心的建筑形式、“爱的艺术”大地景观等。

手法四:时尚化创意法 传统的休闲农业似乎总是与时尚格格不入,但随着休闲农业消费群体范围的逐渐扩大,能否运用创新手法融入时尚元素、将时下流行的时尚休闲方式融合在农业休闲项目中,就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

在蓝调庄园项目中,绿维特别考虑了青年消费群体,将时尚休闲要素融入其中,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特别分划了蓝调青年之家,设计了很多时尚的休闲方式,为年轻团体或情侣提供露营或住宿(青年露营嘉年华),以及户外休闲娱乐、健身、特色餐饮(创意烧烤)等。

手法五:特色设施创意法

传统休闲农业园区中的农业建筑及设施总是千篇一律的“农”香“农”味,设计简陋、不上档次,浓郁的乡村氛围与现代休闲的风格有些出入。绿维在设计蓝调庄园内的建筑及农业设施时加入了创意元素,如大门设计既现代而又不失生态郊野韵味;农业温室大棚设计突破了传统温室大棚形式,将“蓝调”融入其中;蓝梦工厂的建筑设计也结合了生态与“蓝调”理念,形式上有了重大突破,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休闲农业发展展望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面对资源同质、产品雷同等一系列问题而渐渐呈现下滑趋势的今天,在规划设计时除了应该满足人们对乡野生态风情以及休闲的需求外,还必须改变打造手法,融入创意元素,使休闲农业能够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从而成功转型升级,引发新一轮休闲农业发展的浪潮。

创意化休闲农业的打造最终将使休闲农业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突破出来,为消费群体提供既乡野淳朴又不失时尚韵味、既生态自然又不失康体疗养功效的休闲项目。在将一系列产业有机结合形成泛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将休闲农业目的地打造成人们度假期间休闲娱乐养生的好去处。结论:发展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强农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多年的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国人得出了一些基本认识:

其一是要选准模式,目前我们倡导以高人气的休闲农业为切入点,整合高附加值的创意农业、高品质的有机农业、高科技的生物农业和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业,简称“五农整合”高效模式,以此实现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是把握趋势:休闲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低碳经济这些新的产业形态,正成为后工业时代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必须符合这些大的发展潮流,并时刻把握一些新的流行概念与时尚元素,比如“乐活”、“慢生活”、“第三生活空间”、“无景点旅游”、“偷菜”、“创意集市”、“社区支持农业”等。其三是制造美丽:休闲农业是一个关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心灵之美,生活之美的永恒产业,不仅要通过休闲农业来打造美丽乡村,还要以此提升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在休闲农业中比如乡村婚纱场景的营造、湿地景观的保护、非物质文化活态展示、DIY手工活动与亲子活动等,无不散发着美丽的光芒。

其四是销售体验: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自由的表现形式,深究其特征,互动体验是其最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体验经济不仅带给了市民独特的休闲消费体验,更给经营者带来了远比纯农业收入高得多的增值收入,花钱买快乐,花钱买健康,甚至花钱买“罪”受,这才是游客的主要目的。

落实到最后,就是要重金创意,要将创意策划前置到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并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将创意贯穿到日后的经营过程中。随着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凸显主导产业与主题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参考文献:

要雁峥、王丹、林峰《用创意打造休闲农业》,中国旅游报 2009年8月3日第4079期第7版。

农业休闲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5

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我县、乡在交通状况、地理优势、旅游景点、土壤肥力情况和农民群众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我觉得在天等县上映乡建立一个高效生态农业休闲项目[旅游(游览大新德天瀑布)—观光(观赏明仕田园风光)—休闲(品尝桃永葡萄、桂花梨)]是至关重要的,该项目汇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项目的建成可以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拉动全乡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市场的繁荣。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大背景

高效生态农业是对效益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发展,以工业化、城市化支持农业发展,把农业引上集约和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又一次飞跃,是农业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优势的大战略。

2.项目小背景

度假区面临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型。因此要做优做强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必须在巩固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开拓发展休闲度假项目,由此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刺激游客消费,做到“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双轮驱动。

二、项目开发条件评价

1.自然条件

上映乡桃永村伏桃屯山多田少,一年四季瓜果不断,其中葡萄年收入占居民其它收入的绝大部分。耕地仅人均1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土质为沙性土壤,土性偏硬,是种植葡萄的上上品。

2.人文条件

桃永村有种植葡萄的优良传统。加上近几年来,天等县委、县政府又十分重视“南方葡萄一年两熟”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县域经济效益的优势产业来抓。为打造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奠定了基础。

3.环境优势

度假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46%以上,项目所在地桃永村自然环境良好,处于未开发状态,有大量原始植被覆盖。相比工业城市—广东省,到处是工厂、高楼大厦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大量浓烟,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为该村开展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提供有力资本。

4.交通状况

桃永村距离大新德天瀑布仅为60公里,道路为柏油路面,随着公路路网的全面改造,预计到底,天等至硕龙二级公路将建成通车,二级公路通车后,路程将缩短为50公里。

三、项目策划思路

1.策划主题

以利用高效农业种植和休闲旅游中采摘乐项目有机结合为主题,完善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链条的各个环节,获取最大利润。项目主题可分为四个层面:

1.1高效农业参观

1.2农耕感悟

1.3农家体验

1.4乡村休闲

2.策划思路突破点

2.1高效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农业文化主题的内涵获得突破。

2.2桃永村特色旅游产品“葡萄”将成为众多农产品中闪光点,包装成为仅次于龙眼的大新特产。

3.策划原则

3.1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

3.2珍重自然,保留自然村落原有自然风貌,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同时重视对山林植被再绿化和水质的保护。

3.3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四、项目情况概况

1.桃永村情况简述

上映乡桃永村位于天等县西部,东与宁干乡相连,南与龙茗镇毗邻,西与大新县土湖乡接壤,北与把荷乡相接。全村下辖13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504户2999人,总面积15600亩,耕地面积2615亩。葡萄种植面积1500多亩,桂花梨种植面积450多亩,年产量达225万公斤以上。

1.1桃永村高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情况简述

1.1.1项目名称:上映桃氏旅游度假区桃永村高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1.1.2项目选址:本项目初定选址于桃永村。随着项目深入发展,到二期、三期可以扩展覆盖上映的平典、上美、佩光等几个村。

1.1.3项目内容:

1.1.3.1绿色无公害产品葡萄、桂花梨的种植开发。根据度假

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篇6

[摘要] 农家乐休闲业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起来的新型产业。本文以长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模式,针对其相应的问题,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家乐 长沙 旅游产业

一、农家乐旅游产业的概念:

“农家乐”,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的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逐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二、湖南长沙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据长沙市旅游局统计,2006年,长沙市的农家乐有1415家,其中五星级农庄17家;去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总人数达835.2万,总收入超过10.5亿元

长沙农家乐旅游开发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多种模式:

1.城市郊区型。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2.景区周边型。我市现开辟了8个森林公园,拥有大围山、黑麋峰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还有灰汤温泉、岳麓山等,是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地区。3.基地兼容型。我市农村种植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注意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了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按休闲农业的功能划分,目前有三种类型:

1.观光观赏型。我市农业种植资源极为丰富,长沙花木带、各地茶园果园药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开发观光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域。

2.参与体验型。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的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

3.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丰富,长沙植物园、望城黑麋峰、浏阳大围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氧吧”,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开展“森林浴”避暑、度假、健康疗养、等活动,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农家乐投资开发主体角度:

1.农户联合型:特点是:投入少,接待量有限;乡村文化保留完整;旅游带动效应有限。

2.(公司)农户型:特点是:引进旅游公司参与经营、管理;发展规模和接待量较大。

3.(公司,社区)农户型:特点是:参与三方责任和分工明确:公司负责旅游景点(区)的规划、营销、培训;村委会协调,农户按规定接待、导游。

三、长沙休闲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引导。对休闲农业还存在模糊认识,缺乏有效的引导,有明显的盲目性。对休闲农业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服务质量的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适用的规范标准。

2.经营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软环境方面,由于经营休闲农业是一项新的事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

3.布局不合理,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我市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比较小,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不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一些地方为了凸现休闲农业的个性特色,采

取“拿来主义”,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结果弄巧成拙,效果不理想。

4.思路不开阔,缺乏多样的特色设计。我市现有休闲农业主要是以观赏型、娱乐型、度假型三种为主,务农型、品尝型、购物型、疗养型的很少。没有整体的营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市场号召力和提升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四、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特有的潇湘自然生态环境。长沙森林景观的季相变化明显。水系河湖水体四季丰盈,共同构成了“潇湘”山水风光长轴画卷,为长沙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本底。

2.丰厚多奇的乡村景观资源。我市环城的大水面大面积的种植产业,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浏阳、望城、宁乡的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显示了山乡风情;使人感受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魅力,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3.完善的交通网络。至2005年,全市周边已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长沙到其他13个市(州)以高速公路相通,我市乡村公路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4.十分可观的潜在客源市场。从客源上看,“长、株、潭”2005年,三市非农业人口已超过400万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南面有广州、深圳;北面有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城市群;是我市休闲农业旅游不可低估的潜在客源市场。

5.民间资本投入积极。休闲农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投资群体。我市农家乐旅游的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左右。民间资本已成为休闲旅游投资主体。

五、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强化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把这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经济新亮点培育好、发展好,为之服务好。

2.以农为本,夯实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产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利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窗口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3.注重特色,积极稳妥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期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结合长沙市地域特点、农业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做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

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篇7

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良好, 其主要表现如下:

1.1 区位条件理想

临沂地理位置优越, 是鲁、苏交通之要道;交通便利, 陆、水、空交通均较便捷。临沂市东临青岛港、日照港, 水运交通便利, 飞机场可通达全国十五个城市。另外, 临沂市地处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位置, 境内有多条铁路干线, 如新亚欧大陆桥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沿海铁路大通道等, 从而形成了一个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临沂市的交通优势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首先, 临沂市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地方性休闲农业市场, 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 还可以有效地带动潜在的中转市场的发展。其次, 临沂市有条件在省内构建由临沂、济宁、枣庄、日照等地构成的休闲农业圈, 打造整体的休闲农业品牌, 还可以与省外其他城市鼎力合作, 如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地, 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 形成互惠共生体, 打造休闲农业精品。

1.2 自然条件优越

临沂市自然条件优越, 这就为当地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首先, 临沂市属于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其特点为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光照条件好, 无霜期长。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生物资源丰富。据调查, 全市有高等植物1万多种, 动物纲14个1049种。其次, 地貌类型较齐全。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 南部平原, 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 生态环境优美。在总土地面积中, 山地面积达967万亩, 占37.5%, 草山草坡700多万亩, 可利用面积650多万亩, 平原面积800多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31%, 土地类型众多, 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

1.3 经济发展优势

近年来, 临沂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3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36.8亿元, 增长11.04%,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1元, 增长12.5%,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945元, 增长7.1%。公共财政收入216.1亿元, 增长16.6%。公共财政收入中, 税收收入150.3亿元, 增长22.6%, 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5.3%, 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达到53.2%,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达到557万。这说明, 一方面为临沂市地方性休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 对于适应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休闲农业开发投入的资金机制, 加强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4 政策环境优势

为合理引导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临沂市政府及各县区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规章、意见。2008年12月临沂市旅游局下发了《临沂市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2011年临沂市农委和临沂市旅游局联合制定并下发了《临沂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镇) 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培植了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 (景区) 和示范点, 促进了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2012年临沂市制定《临沂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促进了休闲农业的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发展。蒙阴、沂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支持“农家乐”发展的意见, 对有意发展农家乐的农户, 在工商、税务、土地、乡建、银行等手续办理和资金需求方面出面协调。

2 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2.1 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就

2.1.1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 临沂市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逐步形成了主题众多的旅游格局, 主要包括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乡村与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据相关统计, 目前临沂市共有2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 3个休闲渔业示范点;全市现有农家乐经营户1100家, 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2013年全市休闲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 实现收入144亿元, 年份收入平均增长率达50%左右。

2.1.2 产业布局日渐合理

临沂市休闲农业产业布局的分布正在由近郊区向各县扩散, 同时, 休闲农业的分布也趋于集中化和合理化。当前, 临沂市已基本形成“四线"产业布局, 即:以蒙山旅游区至县城周边为轴的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休闲线路;以滨河大道为轴的主要分布在河东蒙阴沂南的以蔬菜水果采摘为主的农业休闲线路;以河东沂南等县温泉养生为主的健康养生的休闲线路;沿206国道至沂南沂水的红色文化和临沂市乡村风俗为主的的农业休闲线路。

2.1.3 产业层次逐步得到提升

(1) 出现了一批规模巨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如苍山县代村蔬菜示范园农业示范园, 沂南县现代渔业示范园, 苏村镇葛氏农庄和罗庄区的涑河古道生态农业观光循环经济示范园等。休闲农业企业正在逐步走向壮大, 并出现了资源整合的趋势。如蒙山管委会百泉峪社区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合作社, 组织开展联户联片经营, 实现了客源信息、餐饮和住宿服务等资源共享, 打响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旅游品牌。 (2) 部分休闲农庄已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如沂南县辛集现代渔业示范园, 形成以鲟鱼、鳟鲑鱼、娃娃鱼等高端冷水性鱼类繁育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贸易、渔业休闲为主导产业, 集于技术、资源、管理要素一体的一流现代化综合渔业示范园区。 (3) 休闲农庄的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 临沂市主要有观光型、度假型以及客栈型等多种休闲农庄类型。同时, 当地还大力发展“农家乐”, 并进一步利用优势资源, 开发新型休闲农业旅游活动项目, 推动休闲农业朝着多层次、多方位、高品质方向发展。

2.1.4 产业效益协同发展

整体来看, 临沂市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 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2013年临沂市各县区休闲农业区游客量比去年增长18.6%以上, 全市各地休闲农业旅舍入住率提高12.3%以上。全市休闲农业新吸纳的劳动力近1万人。同时, 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提高了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环保参与度。

2.2 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部分经营者缺乏正确的休闲农业经营理念

首先, 一些经营者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过分强调休闲业经营, 而忽视了农业生产经营, 以致于影响了休闲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 在进行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时, 很多农民由于资金不足, 且希望尽早获得收益, 因此便采用粗放式经营方式。这就导致了休闲农业市场范围狭小, 客源不足。

2.2.2 多数休闲农业景区开发水平较低, 缺乏乡村文化内涵

临沂市休闲农业旅游区在开发之初缺少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 布点分散且特色不突出, 主题不鲜明, 集聚效应较差, 以致至今开发水平依然较低, 其具体表现如下: (1) 产品形式单一, 缺乏文化内涵。目前, 临沂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于景区附近, 且以餐饮或住宿接待型为主, 没有充分挖掘本区的文化资源, 旅游活动仅仅局限于吃饭、采摘、垂钓等, 缺乏文化特色。 (2) 在开发过程中, 破坏了当地的休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3) 休闲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开发不配套, 服务业的发展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2.3 休闲农业产业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 无论是从宏观层面来看还是从微观层面来看, 临沂市的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作为一项复杂工程, 整体性较强。因此, 临沂市在发展休闲农业时首先要制定统一的规划, 控制产品类型, 提升文化内涵, 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另外, 临沂市还要建立起完善的休闲农业发展协调机制, 引导企业发展, 树立竞争意识,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工作。

2.2.4 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水平低

临沂市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企业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居民, 现有的休闲农业企业中多数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经营管理人员, 缺乏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经验。经营管理人员较少, 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有的甚至上岗前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休闲农业服务技能的培训, 服务技能相对较差。在实际操作中, 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 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严重制约了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临沂市休闲农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3.1 搞好休闲农业的规划, 科学定位, 突出乡村特色

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初期阶段,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 各个乡村旅游点各自为战, 产品单一、重复雷同等现象严重。所以,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在制定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时, 要积极发挥本区优势, 尽量避免旅游品牌定位的趋同化。临沂市在进行休闲农业旅游景区项目开发时, 应本着区域一体化发展原则, 积极发挥各县区优势, 避免资源浪费,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在规划过程中, 应加强学习和调研, 结合实际, 使以规划为指导的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能真正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落后状况。在规划时, 应把现代化的理念与农村、农业、农民和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乡村特色, 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竞争力。

3.2 完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临沂市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服务功能。加快道路交通、网络通信、给排水、液化气、暖气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级旅游强乡镇、特色村标准, 设置规范的旅游标识系统, 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医疗救护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 临沂市还要建立休闲农业信息网, 为休闲娱乐者提供即时信息。信息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旅游信息介绍。由村委会或者旅游协会负责搜集详细资料, 包括旅游路线、乡村特点、农家院特点、采摘地点、内容安排、节目时间等, 做出精美的旅游指南, 既能让游客免费留作纪念, 也可以作为各种有利场合的宣传资料。二是乡村旅游提供相关的外部旅游信息。包括其他相邻旅游村、旅游景区、度假村等的信息。另外, 各级政府还应该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现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3.3 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者的培训

农民由于休闲农业理论基础薄弱, 导致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为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各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举办休闲农业旅游专题培训班的形式, 邀请知名专家授课, 讲授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产品开发、旅游规划等前沿理论和工作方法, 组织学员外出考察实训, 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 进一步开阔了从业人员视野, 提高管理水平。其次, 加强对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使休闲农业与当地民俗风情有机结合, 全面提升休闲农业文化品位。

3.4 制定优惠政策, 优化休闲农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如下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第一,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 放宽休闲农业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第二, 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以品牌营销为重点, 开展乡村旅游形象整体宣传。大力扶持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性大的休闲农庄的发展, 走品牌经营的道路。第三, 加快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合作社等行业组织, 建立管理规定、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经营许可等规章制度, 完善服务指导和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第四,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 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文超.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海南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 2011 (14) .

[2]邱叶珍.福建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1 (16) .

[3]李丽萍, 巩艳芬, 杨东红.黑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20) .

[4]董子铭, 刘天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4 (02) .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围绕提高营口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培育一批规划科学、管理服务规范、文化内涵突出、品牌效应显著的休闲农业精品,使营口市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当前,营口市基本形成了以鲅鱼圈海滨为中心的海滨休闲旅游带;以熊岳、双台子为中心的温泉休闲旅游带;以赤山、黄丫口为中心的自然风光旅游等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带,这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得到了周边省市及营口市受众的认可和青睐。形成了以滨海旅游为主、温泉休闲度假和乡村观光为辅的旅游产业格局。截至目前,营口市休闲农业投入总额近7.5亿元,拥有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民俗村等休闲旅游经营单位168家,从业人员6300人,年接待人数19万人次,年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拥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休闲农业国家级星级单位1家,休闲农业省级星级单位4家,省级休闲农业典型一家,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家,营口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区4家,正在申报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一家,盖州市获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年营口休闲农业精品路线获得省认可,并在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集锦中体现。这些休闲农业的龙头企业为营口市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贯彻省、市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目前部分县区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群,其中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家。休闲农业已真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营口市休闲农业山庄、园区、采摘园等农家乐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辐射能力较弱。受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制约,休闲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规模小,项目趋同,特色优势不够明显;

二是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至上而下没有相关政策扶持,只能社会自然成长;

三是休闲农业项目用地难,特别是目前国家的土地政策日益趋紧,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困难大;

四是贷款难,凡是项目投资都涉及资金,特别是后续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或达不到预期。如大石桥日月湖生态园区靠已通过自筹投入了1200多万,计划还要上几个项目,但是资金不足,影响进度。

三、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1.打造特色生态农业

挖掘农村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构筑多元化、复合型休闲农业体系。重点开发园区观光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现代农业休闲模式,建设一批市民农园、民宿农庄、民俗观光村和农业公园等农业旅游重点景区,逐步形成农家乐体验游、乡村特色游、沟域观光游、温泉滑雪生态游、滨海风情观光游等现代休闲农业格局。

2.完善扶持政策

制定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努力在项目引进、土地流转、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基地、举办农业节庆活动等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同时建议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具体规划修编,对土地性质进行调整,每年安排一定量的土地指标,用于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以促进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以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注重文化品位为特色,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

3.注重基地建设

一要加快发展观光果业。营口熊岳、红旗以及盖州东部等村镇是辽南水果主产区,水果质量久负盛名,形成了辽南瓜果物产文化。实用与景观相结合,建立集草莓沟、葡萄长廊、葡萄苹果李子庄园、香瓜草莓桃杏采摘园、休闲垂钓、观赏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观光果业园。二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围绕水果、粮食、苗木等主导特色产业,建立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努力做大做强休闲观光的示范区。

4.提升农旅融合

紧抓以盆地葡萄、樱桃、蓝莓、草莓等采摘为主的四季鲜果采摘游,以鲅鱼圈、盖州市海滨为中心、以营口海岸线为依托的海滨浪漫风情游、以熊岳、双台子为中心的温泉休闲自助游、以赤山、黄丫口为中心的自然风光生态游等多个富有地方产业特色和自然文化特色且在全省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融合项目。做到人文景观与农业景观的和谐统一。真正让游客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5.规范行业管理

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对休闲观光农业园、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民俗村及农家乐等实行标准化管理,力争休闲农业基地达到相应的建设规范和公共安全卫生标准,做到无安全生产和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无擅自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行为,无发生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生产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述评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1).

[2]任开荣.休闲农业研究述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3).

作者简介:

修芳菲(1982—),女,辽宁营口人,中共营口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上一篇:自建房承包的合同下一篇:传感器应用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