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2024-10-02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共10篇)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1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容易形成叛逆、封闭、厌学等情绪。英语作为高中的基础课程,且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学习效果迟迟得不到提高,甚至对英语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不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由此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进行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心理素质;英语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还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并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教学进行结合,并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1]。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心灵受到启发,并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英语与汉语有着极大的不同,且没有相应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并努力去克服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逐渐形成乐观积极、健康向上、认真努力的品格[2]。一般而言,教师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其可以通过座谈会、私下交流、班级讨论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英语的态度与看法,并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合理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亲密无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消除,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饱满的信心与热情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与基础。一般而言,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但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挫折与失败,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收获不对等,从而对某一科目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去指责学生不够努力、不够认真等等,而应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成绩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并指导其尽快改进以往的学习方式,保证努力方向的正确性,让学生成绩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在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并劝勉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自然会获得相应的提高,成绩自然也会有所进步。

三、消除严肃的课堂氛围

一般而言,现代教师都习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两者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导致课堂的氛围变得严肃压抑,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自制力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自然会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但对于那些不喜欢这种教学氛围的学生而言,其必然会感到压抑、反感,从而对英语产生抵触的心理,内心的消极情绪也会进一步迸发,不利于其学习与成长[3]。因此,教师必须要打破这种僵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有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播放一些有趣的图片、英语视频等等,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相应的放松,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即便是平时不怎么喜欢热闹的学生,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实现评价的全面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不定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而言,教师都会把学生成绩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受到家长的批评与责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则容易骄傲自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实现评价的全面性,更多的是以表扬与鼓励为主,让家长感受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改变学生对英语以及英语教师的偏见与看法[4]。在实现评价全面性的情况下,学生开始对英语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信心与热情,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素质均得到全面提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同时,教师应当多关心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与鼓励,让学生能够有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学峰.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J].软件:教学,(02):122.

[2]廖玉龙.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11):138.

[3]孙海燕.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散文百家:下,(02):243.

[4]罗华伟.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5(32):253.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2

心理契约是联系师生的心理纽带, 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满意感和对学习的情感投入程度, 并最终决定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来说, 课堂心理契约的建立有以下重要作用。

首先, 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利于贯彻新课程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具有一种潜在的活力, 这种活力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互评, 是一种多向的交流, 这种交流让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 在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及评价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触发更深刻的领悟。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助于活跃教学心理氛围, 为实现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其次, 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利于注重高中生的内心体验和增强高中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体验, 关注教学的生活化, 还教学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学生是有待点燃的火把, 具有潜在的创造力量。政治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当点燃学生这把火把的“点火器”,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让学生潜在的力量充分展现出来, 而点燃心灵火花则需要构建心理契约。

再次, 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利于促进高中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渠道, 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人格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构建心理契约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契机, 渗透人格教育。

心理契约的构建是一项隐形的工作,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从高中政治教学来看, 构建心理契约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引领个体进入努力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从探究问题开始, 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得到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 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 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而进入个体努力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而是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相互交流, 受到真正的启迪。

譬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题“公司的经营”的教学时, 没有把教材上的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 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背景材料:据全球著名AC尼尔森调研公司调查, 肯德基被中国消费者认为是“顾客最常惠顾”的品牌之一。肯德基自1987年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到现在, 在中国获得了飞速发展。截至2012年12月底, 肯德基在中国800多个城市和乡镇拥有了超过4200家餐厅, 遍及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 说说肯德基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由于肯德基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 所以问题一经提出就激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 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肯德基的食品味道鲜美、用餐环境良好、服务周到、产品不断创新等等。这些观点虽然不成体系也没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但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关于决定公司经营成败的主要因素,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 自觉地进入个体努力的状态。

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通过个体努力能获得个体绩效

个体绩效是个体努力成果的体现, 也是促进个体进一步努力的动力所在,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难度一定要恰当,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应注意合理设计问题的难度。难度合理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对学生来说, 从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出发, 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应太遥远, “既新颖适度又和原有经验联系得上”。只有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竭力从已知中探求未知, 并通过努力获得个体绩效。

三、及时评价, 强化反馈, 实现相互肯定

课堂中的心理契约表现为, 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发展意愿, 并尽量给予满足;而学生也会为课堂目标的实现全力以赴, 因为他们相信课堂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所以, 课堂教学的目的, 不是为了操纵学生去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 而是找到学生的真实需要, 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这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立体的评价, 使学生的课堂参与获得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 尝试建立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案, 尝试建立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并重的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程度、交往状态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通过这种多元立体评价, 构建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为满足学生的自我期望创设良好的隐性环境, 与学生达成基于共同目标之上的心理期待, 并以之激活学生的思维, 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这种课堂心理契约的驱动下, 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 成为一种期待和乐趣。

四、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

马斯洛在分析人的需求时, 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心理归属感, 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构建课堂心理契约的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诊断和自我纠查, 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进行开放式作业。譬如,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以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但如果让学生简单地进行抄写效果不佳。为了帮助学生归纳和回顾知识, 笔者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选择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每人写一篇“学后感”。笔者只告诉学生“学后感”写作的基本要求, 至于具体内容就由学生自己视情况而定, 笔者在批阅后进行及时反馈。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开放式作业的过程中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 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纠查, 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心理归属感, 也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努力。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3

心理契约是联系师生的心理纽带,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满意感和对学习的情感投入程度,并最终决定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课堂心理契约的建立有以下重要作用。

首先,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利于贯彻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具有一种潜在的活力,这种活力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互评,是一种多向的交流,这种交流让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在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及评价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触发更深刻的领悟。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助于活跃教学心理氛围,为实现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其次,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利于注重高中生的内心体验和增强高中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体验,关注教学的生活化,还教学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学生是有待点燃的火把,具有潜在的创造力量。政治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当点燃学生这把火把的“点火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潜在的力量充分展现出来,而点燃心灵火花则需要构建心理契约。

再次,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利于促进高中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人格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构建心理契约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契机,渗透人格教育。

心理契约的构建是一项隐形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从高中政治教学来看,构建心理契约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引领个体进入努力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从探究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得到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进入个体努力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相互交流,受到真正的启迪。

譬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题“公司的经营”的教学时,没有把教材上的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背景材料:据全球著名AC尼尔森调研公司调查,肯德基被中国消费者认为是“顾客最常惠顾”的品牌之一。肯德基自1987年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到现在,在中国获得了飞速发展。截至2012年12月底,肯德基在中国800多个城市和乡镇拥有了超过4200家餐厅,遍及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说说肯德基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由于肯德基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问题一经提出就激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肯德基的食品味道鲜美、用餐环境良好、服务周到、产品不断创新等等。这些观点虽然不成体系也没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关于决定公司经营成败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自觉地进入个体努力的状态。

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个体努力能获得个体绩效

个体绩效是个体努力成果的体现,也是促进个体进一步努力的动力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难度一定要恰当,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合理设计问题的难度。难度合理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对学生来说,从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应太遥远,“既新颖适度又和原有经验联系得上”。只有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竭力从已知中探求未知,并通过努力获得个体绩效。

三、及时评价,强化反馈,实现相互肯定

课堂中的心理契约表现为,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

的心理需要与发展意愿,并尽量给予满足;而学生也会

为课堂目标的实现全力以赴,因为他们相信课堂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操纵学生去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而是找到学生的真实需要,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立体的评价,使学生的课堂参与获得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建立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案,尝试建立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并重的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程度、交往状态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通过这种多元立体评价,构建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为满足学生的自我期望创设良好的隐性环境,与学生达成基于共同目标之上的心理期待,并以之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这种课堂心理契约的驱动下,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成为一种期待和乐趣。

四、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方式,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

马斯洛在分析人的需求时,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心理归属感,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构建课堂心理契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诊断和自我纠查,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进行开放式作业。譬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但如果让学生简单地进行抄写效果不佳。为了帮助学生归纳和回顾知识,笔者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每人写一篇“学后感”。笔者只告诉学生“学后感”写作的基本要求,至于具体内容就由学生自己视情况而定,笔者在批阅后进行及时反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开放式作业的过程中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纠查,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心理归属感,也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努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构建课堂心理契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体努力,获得个体绩效,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增强对政治课堂的心理归属感,以自己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作为回报,使政治课学习成为一种精神需求,成为一种期待和乐趣。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4

东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

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人的观念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应指身体和精神双重健康。因而中学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心理素质作为个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素质,需要借助各个学科、各个教师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作为与人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

我校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同时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在高中阶段,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些中学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例如在教《项脊轩志》时,我设计一个问题:“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你最感动的是那个细节?”实际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然后我又要求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们又想对你们的母亲或祖母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生命是生物体最宝贵的财产,决不能放弃生命,因为生命无价!”在写作中就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看待男女生交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现代高中生早恋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堵”只能“疏导”,更不能谈“情”色变。随着性心理的基本成熟和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高中生已经在思考爱情,向往爱情。但由于他们在性心理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因此在择偶标准上往往以貌取人,过分注重异性外表。所以,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爱情是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高中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还不具备条件谈恋爱。高中语文第三册有许多古代诗词都写到爱情,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爱情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从《诗经氓》中我们就能了解女主人公当时对婚姻的追悔莫及,我们也可以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词句中感悟女词人真诚的相思之苦,我们还可以学习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对爱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式的环境中感染熏陶。其次,让学生明白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伟大的爱情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最终使人走向崇高。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时,让学生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全剧反映的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的理想和追求,它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

再次,我校语文教师以作文和日记为媒体,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有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对一位男生的爱慕之情。语文老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石榴,有一次石榴还是青的时候我就背着父母摘下来吃,味道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吃没有成熟的石榴了。她很聪明,很快就领会我说的故事的含义。很快她就从情感的沼泽中走出来。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心理上的朋友,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转化为内驱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帮助其健康成长。

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由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心理也就具有复杂性。有的学生骄傲自满、喜怒无常,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畏惧,有的学生玩世不恭、庸俗世故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唯有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为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例如,在学习莫泊桑《项链》一文时,我让学生讨论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就有不少学生关注她的生存状态,认为她有良知、守信、有责任感。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的道德基础。教育学生应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很多学生都被史铁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学生在日记中表示今后一定以作家史铁生为榜样,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奋斗。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会影响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第二,通过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例如在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很多同学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感兴趣,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搜集他的诗词集,准备研究苏轼;还有一些同学探究课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还有同学研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总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创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和与人交往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严密的计划性和踏实细致的科学精神,全面促进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物理学史陶冶高中生的性情

物理学史集中的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高尚的追求。如阿基米德在浴盘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发现烧水壶的壶盖被沸腾的开水所掀动而发明了蒸汽机;奥斯特在上课实验时无意中移动了小磁针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物理学史能告诉学生物

理学思想的逻辑和历史行程,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身。了解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并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科研,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利用好奇心增强高中生学习的内驱力

1.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对未知知识和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对日常现象的好奇。好奇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瓦特的好奇心,就没有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工业革命就会推迟;如果没有哥白尼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太阳中心说的提出,黑暗的中世纪就会延长若干年。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及时让学生给予析疑解难,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就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所以,我就想办法上好高一物理的序言课,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地位和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知道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知道五彩斑斓、神奇新颖的自然世界有许多新奇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了神奇的物理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学生就会提出什么是质子的寿命?为什么引力比其它力要弱得多?早期宇宙的光速与现在的光速相同吗?能突破光速吗?宇宙有边界吗?诸如此类等等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产生学好高中物理的内在动力。我

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断地诱导学生,使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持久,特别是当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经验相矛盾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平抛运动的特点”等实验研究往往由于学生的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常常妨碍了正确概念的建立,造成思维障碍,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但这些知识通过我们师生互动的教学后排除了学生的错误观念,加强概念、规律的掌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2.提高高中生的好奇心

加强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如高一学生在学习《失重和超重》时,从知识的单一性看学生很难理解,再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学生又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很难内化知识。于是,我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设计出新的教学途径,利用我国2008年9月“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和回收无疑是一个及思想、知识、兴趣于一体的教学素材,通过下载短片观看我国三位宇航员在飞船上生活的片段,例如滞留在空中的笔、用纸胶带定位的摄像机等无一体现失重的现象;同时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宇航员在飞船升空和回收时受到的失重和超重的资料,使学生对失重和超重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还列举一些物理学家发现身边物理的例子,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

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不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其求知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控制好学科教学的难度和把握好教学的技巧,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不断的满足,他们就会被高中物理的知识所吸引,就能不断产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

三、利用高中生的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个性得到不断地发展,特别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根据波利亚对“怎样解题”的研究,我在物理教学中这样来启示学生:(1)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2)根据题目的要求,我画出了其对应的物理图景了吗?(3)物体受哪些力作用?是瞬间效应、时间效应还是空间效应?还是都要考虑?(4)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用的公式表达出来吗?(5)解出的结果有物理意义吗?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吗?按这种思路向学生发问,不久很多学生就逐步学会了按这种方式进行自问自答,解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波利亚所说的:“一个问句,若屡次有帮助,学生就会注意它,他将会在相似的情景下自问这个问句”。显然,这也

符合一般启发式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个原则──强化原则。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是从过去的“传递→接受”式变成了“提问→回答”式,或简单地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时间,而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

四、优化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这样那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或是成功解出了物理难题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则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他的核心意义是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这种过程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个体通过反映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态度体验而形成自己的各种性格特征,如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等。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我非常重视情感投资,设身处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

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我热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意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我尽量使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有张有弛,张弛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变,保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

2.消除高中生学习的忧虑情绪

焦虑心理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屡遭失败,又不能尽快找到自信,就会对不愉快的情景增加敏感性,从而产生焦虑异常心理。由于高考竞争激烈,课业任务繁重,使得高中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高三学生产生焦虑异常的可能性增大。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盲目,所有时间扑在学习上,但没有计划,效率不高,一味加班加点,导致身心疲惫,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高考时的正常发挥。在教学中,我常这样开导他们:爱迪生实验了上千种材料还不能制成灯丝,别人讥笑他时,他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已经知道上千种的材料不能够做灯丝,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学习中,出现差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出差错能不能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换位思考或逆向思考,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找考试不理想的同学谈心,讲有关名人受挫时的做法,为他们加油。在教学中,多“哄”学生,“哄”实际上就是一种鼓励。鼓励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进取心,教师应善于抓住每一个

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如一个差生做错了很多题,但你统计他做对了多少道题。换个角度,加以表扬,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扬起上进的风帆。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6

吴强

(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甘肃 白银 730726)

内容摘要:当前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是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种课型,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克服不良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课堂教学实效不失为一条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与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学校除了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外,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各科教材中都蕴藏着不少适合于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的教育情景。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效。而政治课教学由于其特定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更能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部门对甘肃省白银市的400名高中生进行“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首先在问卷中有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出:有36.84%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有16.17%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障碍,有12.78%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有11.65%的学生存在性格障碍。这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中学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者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新课改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而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特别是《哲学常识》教学单元任务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该结合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一)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故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此处教学,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常见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的成因中情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从中体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何等重要。

(二)树立优秀的师表形象

教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政治课堂中感到身心愉悦。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探索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在每一堂课的开始,可留5分钟时间让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一个小品表演,内容主要是围绕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成功的表演可以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就感,并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在这一过程中成绩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心理潜能被挖掘出来,他们开始也许是生疏的、笨拙的、表演是不协调的,表达是不流畅的,但教师如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必将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助于引导其他学生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相信在这一活动中全体学生会逐步的学会认识自己,热爱自己,肯定自己,敢于表露自己的情感。有了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作基础,对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思想政治课知识容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中,教师要多采用看书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在提问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上课时老师按座位逐个提问,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避免那些得不到回答问题机会的学生产生退缩与自卑。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的需要,中学生尤其如此。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学生还能从与同学,老师的合作探究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估自己和他人。

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潜心钻研,一定能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知识教学与情感化的统一,从而教 3 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艺术,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碍。进而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合力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南平师专学报,2005。

2、王建中:《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的现状及对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3、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2005(5)。

4、苟连兄、罗永忠:《甘肃省白银巿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西部教育参考,2006年第3期。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7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压力的来源

( 一) 家长方面给学生的压力. 21 世纪以来, 我国从刚开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地区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带来的不仅仅是全民素质的提高, 同时带来的也是就业难的问题. 现阶段, 很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有着非常大的期望, 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阶段成绩优异, 将来能够上一个好大学,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 很多的家长只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考虑, 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压力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为使人前进的动力, 但是过大的压力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 二) 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是非常少的, 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处在一种高强度紧张的学习过程中,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紧绷的状态很难得到释放, 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 当一名学生思维疲乏的时候, 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 会感到一种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会促使他继续学习, 长久以往的处在紧促的学习氛围中, 精神得不到放松, 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培养的渗透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内容是枯燥的理论知识, 从某种程度上看, 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趣的话, 学习进度就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进度. 所以说,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入情感培养的内容渗透.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真正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进行学习时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学习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磨炼

( 一) 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数学这个学科的特殊性, 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差很大, 在平时课下生活时, 数学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教师可以帮助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指导, 也可以提醒学习稍微好的同学多注意课下的练习, 通过这种情感渗透的方式, 可以有效的缩短学生课上的学习差距, 对教学进度的正常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二) 对学生的压力进行一定的消除. 高中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上留给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的时间远远是不够的, 这就导致了数学模拟训练的产生. 虽然数学考试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 但是模拟训练成绩的好坏也会对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通过课下对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用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成绩好坏所产生的压力, 在给予一些学生学习帮助的同时, 打消他们对考试成绩的顾虑.

( 三) 增加磨炼机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能力的模拟问题情境. 学生通过解题在加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的接触面, 但要注意的是, 教师所构建的问题情境可以适当的让学生感到一些挫折, 对学生影响更大的正是那种进行解答时的挫折感和完成解答后的成就感. 这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该有这种想法, 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 而且要让学生逐渐拥有属于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的学生为其制定学习计划或是提出一些学习上的建议. 学习生涯中教师和学生的眼光是不同的, 学生经历的这些教师以前都经历过, 作为一个过来人, 教师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在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中, 教师要把鼓励式教学方法带入课堂, 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进行教学, 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放手去做, 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引导, 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身心也变得健康积极起来.

五、小结

近年来, 教育领域也一直在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摒弃, 对“生本理念”进行落实,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 学生在潜意识里更加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和老师拥有平等的地位,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渗透的话,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实践研究, 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今阶段, 我国的教育领域对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落实非常有力度.在高中的学习科目中, 数学这门课程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 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状态, 一方面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不断的开发学生的思维, 另一方面, 在开发的同时压力也是并存的.很多地区高中学校中, 学生因为心理压力所产生学生厌学, 辍学, 甚至对人生自我放弃的事件屡屡发生.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实践研究,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谢武松.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教师, 2014 (14) .

[2]岳晨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J].甘肃教育, 2014 (13) .

[3]戴艳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与评价2014 (07) .

高中英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构建的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 心理学教育 教育教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6-01

1.引言

高中学生在该学习阶段由于家庭、社会、学习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而教师在此时应该对学生做好心理教育工作。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与学生在教育与交流上形成一定的共鸣,以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因而,高中心理学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成为了眼前亟须探讨的问题。

2.教育心理学概述及其对现阶段高中生产生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便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心理活动的变化。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对教育质量、学生身心健康等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高中是一个繁忙的课程学习阶段,此时学生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因素施加的压力而变得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在此时进行及时的心理学教育,关注学生生活和学习,改善教师自身教学方法,排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向身心健康发展的路线。

3.高中心理學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3.1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育者自身的影响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教育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很重要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作为大多数时间都与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的辅导者,更应该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故教师要先学好自身心理学,将心理学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所谓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情感以及自我生活态度、情感交流等种种优良品质都是通过自身心理学感悟出来的,教师一旦在心理学上有所学识,则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就会使得原本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升华。善于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情感问题,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就是心理学教育作用最好的体现。特别是对于班主任而言,掌握心理学知识是尤为重要的,关系到对学生的生活及学习问题。因为班主任除了任教其他制定课程外,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和调节。可以说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形成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3.2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法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的基本是从心理出发,而心理恰恰又是教师与学生保持与建立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的一种途径。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恰当运用交流方式与其进行沟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帮助。在现阶段来说,许多高中生在个性发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而在平时的小于生活与学习当中,如果学生犯了小错误,教师在没有正确分析问题的产生与经过就对学生进行严重责罚,一味批评学生的过错,这样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还会使学生对于教师的这种行为产生厌恶与抵触,从而形成反叛的心理。但是如果是善于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该错误的形成原因以及学生犯错误后的心理,耐心倾听学生的解释与认错,然后正确教导学生,与学生友好沟通,这样的教育结果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健康的心理。并且,教师懂得了心理学,那么在教学方法上也会根据学生心理选择合适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如此一来,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就大大提升了。

3.3高中心理学教育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多的学科,从前没有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学科都需要学习。而在这时,家庭压力就不由涌现了。父母对于儿女的学习要求严厉,监督儿女的学习,限制儿女的自由娱乐时间,使得高中生像是被紧紧困住一样得不到自由;在学校,面对繁多的课程,以及老师布置的重量级作业,更是使得自己感到身心疲惫。然而,不学习就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的思想仍然被不断灌溉到学生的脑门中,随之就会使得学生在这样的大压力下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情绪压抑、不自信、缺乏生活热情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心理学教育恰恰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的。高中心理学教育是针对高中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与判断,然后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心理疏导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不仅正确引导了学生走向正确的身心健康发展道路,还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有效的质量提升与显著的积极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为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施行高中心理学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上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状态,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加强沟通,拉近距离,及时分析学生心理状态,排解学生不良情绪,为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为教师在教学育人上达到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宗洪.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2):159-160.

作者简介:

高中心理素质的自我评价 篇9

当我们拥有 专注、自信、快乐 、爱心 、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 等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就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在我们的心底涓涓流动,荡涤在我们的心灵。我们将拭目以待。 快乐 :我们都希望自己 生活 得快乐。快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心态,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因而便产生不同的结果。

有三句看似很简单的话,曾经帮助很多人找到并体验了 人生 的快乐。这三句话就是:“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乐观的人常说“太好了!”这句看似不起眼的话反映的是一个人遭遇挫折还能带着微笑的心理品质。自信的人爱说:“我能行!”“不能行”和“我不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而“我不行”则正是失败者的主要原因――失却了自信。快乐的人常说:“我帮你”。烦恼的人爱说:“你帮我”。助人为乐,不只是个词语,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为人的原则。如果你能真心,无私地帮助别人,你就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在帮助他的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有一种成功感。 自信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毛泽东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是许多名人成功的心理基石。与之相对的是,许多事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做好,而是我们在失去信心之后不敢去做了。看看撒切尔夫人,我们的某些心理缺陷或许会有所改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有一次听到别人议论:“ 女人 竟想执政!”她立即站出来自信地说:“我不仅要当英国的第一个女议员,还要当英国第一个女首相!”。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诚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言必信,信必果: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最终赢得了天下。信义是人之根本。子贡曾问孔子:到底怎样去治理国家?孔子回答:第一,有充足的粮食储备;第二,要有充足的军备;第三,要让老百姓相信政府。子贡又问:迫不得已,三条中要去掉两条,应该保留那一条?孔子说:应保留第三条;三条中信义最重要,如果老百姓不相信政府,国家很快就会灭亡的。 爱心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

所谓的黄金规则是:像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一样去对待别人;反黄金规则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很显然黄金规则才是理性的态度,而反黄金规则如果处理得不好要引起内心的激烈反应而作出不理性的行为。 回顾自己的过去,可能有些时候很难免也会出现“反黄金规则”,因为自己内心感觉到的不平等而产生痛苦。总是想我对他/她那么好,可是他/她怎么能这样对我,产生痛苦的根源啊~不过应该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如果能更理性一些想成:他/她对我好不好是他/她的权利,我没有权利去改变对方的态度,对方也对待别人的方式和选择 朋友 的权利。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用自己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吧 ,如果值得用善意对待的人自然也会体会到你的心意,从而用真心来对待你。这样才会形成良性循环,让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 不怕困难和挫折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困难和挫折,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回顾他的人生遭遇时,谈到自己的“人生三劫”:一劫是15岁到20岁期间,贫病交加,但每天废寝忘食,苦攻数学,自学有成,跨进了数学王国;二劫是抗日战争时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仍坚持排难攻坚、著书立说;三劫是十年**,但仍冒着风险到各地推广“优选法”、“统筹法”,把数学用于国民经济。意志和毅力是战胜困难、挫折的法宝。 持之以恒 :宋人罗大经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浅谈高中生的心理教育 篇10

说到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这是一个令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头疼的问题。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高中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而教师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顺利地完成“人的第二次诞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实践教育经验,就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创设和谐氛围

创设和谐氛围,是间接地进行心理教育,因为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心理教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谓“和谐氛围”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与班级内部的和谐环境。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真诚去启迪与感化学生。教师应真诚地信任与尊重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他们中自卑、自私、孤独、胆怯、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如果教师能和学生建立一种真诚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他们就会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烦恼。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从与学生建立的和谐关系入手。

那么,教师和学生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我们应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师生关系不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不是猫与老鼠的关系,而是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关系。其次,要注重平时与学生感情的培养。要善于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神吹海聊、一起嬉笑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他们的心灵,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另外,教师还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观察问题,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最后,教师还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奇妙的,甚至错误的想法,这并不是说教育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而一味迁就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不然,学生不愿对老师说真话,教师“教育”、“引导”又从何做起呢?

2、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一般说来,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相反的情感。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的内容不来源于外部现实,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是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造就和谐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至少可以做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应真诚友善,同学之间不攀比不歧视,要做到既相互竞争又携手共进,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这种和谐环境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的温暖,让每个同学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恶劣品质在班内没有生存之地。二是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正当交往,以打破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满足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同时又减少“早恋”现象。三是引导学生懂得发现自己独特的长处,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不自卑不自负,从而使班上呈现人人自尊,同时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与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充分地相信别人肯定别人。四是适时地开展各种有益有趣的课余活动,调节学生的紧张学习生活,使他们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有一种集体自豪感,避免长期单调枯燥的学习给学生造成焦虑烦躁、极度紧张等不良心境。

二、开设好主题题班会

开设主题班会是青春期教育中的一种集体谈话形式。班主任根据班上学生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相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并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在开设主题班会时,我们教育者要注意一下几点

1、主题班会课要具有主动性。

在主题班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谈话中来,积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握自己的青春期心理,以积极的思想完成自己的青春期过渡阶段。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女儿十四岁生日时,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以亲切美好的语言向女儿讲述什么是“爱情”。这为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作出了好榜样。

2、主题班会要注重生动性。

一般来说,学生是不太喜欢听大报告的,不喜欢老师说教式的教育,因此,为了让学生乐意接受班会课的内容,教师应注意主题班会的生动想象,深入浅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用,声情并茂,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于理,要善于把有关的道理与知识寓于亦庄亦谐、富有情趣的讲述之中,应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总之,要让学生身心轻松地开展好班会课,使他们在听老师谈生活、讲故事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获得启迪。

3、主题班会要具有尊重性。

前面已经谈到,教师在进行青春期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主题班会中,便是班主任的平易与真诚。学生出现了一些青春期心病,往往觉得难以启齿,特别是一旦产生了爱情萌芽或性意识,更是有一种负罪感。在这种情况下,居高临下的“严肃”的教育,只会增加学生的苦恼与恐慌;而教师如果能以朋友般的平等的态度给学生以体谅,进而给予细心的开导,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减轻许多。因此,班主任在讲座中先取下“教育者”的“面具”,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一的地位,推心置腹,多谈谈自己在中学阶段的感受与经历,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也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讲座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是否具备了心灵相通的平等。

三、进行个别谈话

个别谈话是高中教育最重要、用的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

1、倾听

所谓“倾听”,就是说这种谈话决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苦口婆心”或“语重心长”,而是尽量让学生诉说、宣泄,教师则当倾听者,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将内心的困惑、焦虑、积郁、愤懑、悲伤、委屈等等表达出来,班主任要以诚恳的态度倾听,并可通过眼神和点头、蹙眉等体态语言传达你对学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善于倾听,也是一种教育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2、协商

所谓“协商”,是指教师倾听完学生的倾诉后,对学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这并不是替学生作出抉择与决定。教师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身份对其提出意见,同时感谢学生的信任,对他所谈的内容表示理解,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班主任的谈话,应是对学生的引导性教育,但决不能是强迫,而是充满人情的关切与建议。

四、与学生保持书信交流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书信便成了师生对话的最好形式,比如定期让学生写日记。如果学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这本身就是教育的成功,教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写日记、书信等方式,班主任可以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五、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报刊资料,这也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心理学通俗读物,如《中学生青春期教育》、《青春期诱惑》等。

2、健康积极的文学作品,如《青春万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哦》等。

3、优秀人物传记,让学生读优秀人物传记,使他们钦佩杰出人物伟大品格、非凡意志、辉煌人生的同时感到自己心灵的震撼与净化,这是对中学生积极的性格培养和性格教育。

上一篇:寄黄龙清老,寄黄龙清老黄庭坚,寄黄龙清老的意思,寄黄龙清老赏析下一篇:3#物流交易广场项目总包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