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乐学的语文课堂

2024-06-06

构建乐学的语文课堂(共7篇)

构建乐学的语文课堂 篇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乐学体现的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 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乐学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乐学课堂把学生由知识的“灌装桶”变为独立思考的研究型学生, 由学习基本知识变为对知识的探究体验, 由内向羞涩变为大方勇敢, 由胆怯变为自信。乐学课堂是高效学习的课堂, 是智慧的课堂。那么, 如何成就一堂高效率的课, 让学生主动学习, 乐于学习呢?

一、激趣导入———乐学课堂的起点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产生了兴趣, 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的开始, 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因此, 课堂导入就成了一门艺术。由于内容不同, 导入的方法也不相同。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下列几种:1.故事引入法。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开讲,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2.创设疑问法。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新奇疑难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3.幽默风趣法。如, 在执教《太阳》第二课时, 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自从小时候看到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后, 我就萌生了一种愿望, 长大后我一定要登上太阳考察, 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做贡献。”学生听后哈哈大笑,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你还没挨着太阳的边就已经化为灰烬了。”教师问为什么。学生说:“课文中讲太阳是个大火球, 它的表面温度很高。”这位教师的导入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可想而知, 对于下文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如何浓厚与高涨;4.实物演示法;5.激起情感法。

二、创设情境———乐学课堂的手段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创设适当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乐于学习,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常用的情境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能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 在执教《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 由于故事发生的背景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这时, 我通过课件展示发生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可歌可泣的一幕, 再配上《英雄儿女》的主题曲, 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战争的环境中, 学生仿佛成了战场上的一员。顿时, 学生热血沸腾, 他们内心的情感被激发了, 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理解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如, 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准备一大一小两个不同的铁球, 然后把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抛落, 让学生亲眼观看结果, 从而理解伽利略的话,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 记录观察结果, 感受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严谨、执着的态度。

3.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扮演人物角色两种方法, 使学生从心理上把自己当做课文的主人公, 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 走近作者, 走进文本, 实现与作者的对话、交流, 从而深层地理解文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可采用此法, 如《小蝌蚪找妈妈》《争吵》《去年的树》《可贵的沉默》等。

4. 语言描述构建情境。

教学语言是创设情境的基础。教师可以用优美的语言, 适度的语调, 明快的节奏绘声绘色地描述课文的情景, 启迪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 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三、和谐氛围———乐学课堂的保证

“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教学中如果不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师只顾自己表演, 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学习场所, 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掌握知识技能的状态最佳。这就要求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教师, 尊重教师。只有建立这样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思维才最活跃, 才能主动学习, 愿意学习, 乐于学习。

四、合作探究———乐学课堂的追求

努力创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应该是一个互动的人际场所, 师生有互动, 生生有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

合作学习倡导积极参与、尊重差异、优势互补, 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中, 师生有互动, 生生有交流。探究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自己找出答案, 是围绕着培养学生发现、思考、研讨、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交流, 与老师交流, 与作者交流, 互相交流。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寻疑解惑的能力, 让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 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 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多元评价———乐学课堂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应该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应该只重视学习的结果, 只看重分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要有点滴的进步, 教师都应该投以赞许的目光, 鼓励学生继续进步。

作为教师至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学生:1.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要遵循及时性原则。要从三维目标出发, 给学生创造进步的机会, 及时鼓励学生;2.在课内辅导中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原则。课内辅导要承认个体的差异, 切合学生的实际, 做到细心、耐心;3.作业要把握等级性原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应采用圈点的批改符号, 不要出现触目惊心的大红叉。采用等级给分制时, 还应写上鼓励性评语,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4.考试中要体现“人本”性原则。考核的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不应以分数看成败, 以成绩论英雄, 要注重学生的点滴成长与进步。

乐学课堂不仅呈现的是高效的课堂, 更是动态的课堂, 生命的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 努力营造学生乐意学习的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风采。

构建乐学的语文课堂 篇2

浅谈“乐学”课堂结构的构建

对于教学,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强制”和“吸引”,这是对教学的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表明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强制”,以学生为“奴仆”,学生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只能唯命是从。“吸引”,则表明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强制”和“吸引”的效果也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把学习当“苦差事”,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吸引”学习,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欢乐,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称为“乐学”。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乐学”的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乐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论认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乐学”的课堂结构呢?一、融洽关系 心心相通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关系的交往、学生与学生关系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只有师生间的融洽、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将会得到诱发和补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学效率必然提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增强。“乐学”思想必须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平等,人格互重,教学相长,双方的创造精神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为学生着想,经常进行心理位子互换,不只是让他们学会,更注重让他们会学。学生希望怎么学、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理解比一切都重要”,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就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几个特点:1、人道性。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尊重人格和权利。2、民主性。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3、合作性。师生合作,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共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4、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性。这是师生关系的特质,服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的。二、培养兴趣 形成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

[1][2]

构建乐学的语文课堂 篇3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思路由单纯的灌输向主动汲取演变,是完善语文教学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结构为思路,教学中渗透提高整体素质的思想,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同时在语文中加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些措施对于深化大语文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专语文 课堂结构 树立

语文是中专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这门学科首先是一门工具,是我们思维、学习、交流、生存发展的工具。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这字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也是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语言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换言之,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在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情冶性。离开交际功能,抽去情和意,语文便成了空壳。因此,语文是与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一工具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然是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总结多年的中专语文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呢?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明确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弄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这也是语文科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能自己解决,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做出恰当的处理: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自己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辅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例如用“勤劳”即兴演讲,第一个学生主题是:”我的妈妈很勤劳。”紧接着的学生,往往只把主体“妈妈”改成“爸爸”、“奶奶”......如果不及时提醒,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训练效果就差。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时进行启发“谁能把妈妈怎么勤劳,说给大家听听?”于是学生会说。“我的妈妈很勤劳,下班回家还买菜烧饭。”“我的妈妈很勤劳,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架构基本相似,但内容有了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谁能换一个说法,先说说妈妈怎样勤劳,然后再用上‘勤劳。”学生在教师的再指导下,跟着作变式训练:“我的妈妈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很勤劳!”像这样的训练过程就做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不能没有听清回答,就草率表态。也不能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不加评议,把问题搁在一边,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巡视、辅导,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反馈指导、校正,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经过“阅读——组织和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口头表达”这样三步。如果只让优等生回答,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因而就有必要在提问后适当延长时间。

四、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技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如“从中心句入手课文”这一学法,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2、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五、民主教学体验成功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乐学教学”一个基本特征。鉴于这个,我们提出了针对教师而言的改善师生关系的三大原则:

(一)信任与尊重原则

1、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行为与行为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学习习惯等。

2、相信学生原来是有学习愿望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在后天被泯灭的,他们的学习愿望可以被激活。

3、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内化活动目标才能实现。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

(二)理解与支持原则

1、理解学生现实的处境。他们由于学习上落后,已经受到或正受到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的轻视。

2、理解学生由于自己未能很好完成学业任务而产生的自责与自卑心理。

3、理解学生的现实愿望。他们想改变学习落后面貌、改变消极处境,改变过去不光彩的形象。

4、支持学生的上进心与积极表明自己特长的愿望。

(三)启发与鼓励原则

1、启发学生建立积极的,可行的目标。

2、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还要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教师,教语文,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把语文学科作为学生进行品德、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园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优秀品德,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的新世纪中新一代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心商MQ——学生最新成功法宝》王极盛著,工商出版社,1997年

2、《情感智商》(美)丹尼尔·戈尔曼著,耿文秀、查波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小学英语“乐学课堂”的构建 篇4

一、保持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思想使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 而忽视了人文素质和情感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思想不但会使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兴趣, 而且没有实现英语教学应有的价值。有的教师思想陈旧,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单纯依靠教材进行授课, 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毫无生机。如果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那么构建“乐学课堂”也只是“纸上谈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越来越多的教师推崇快乐教学法, 希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中的快乐, 为构建“乐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方案,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年龄特征选择教学形式。为了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 尽量选择一些学生乐于接受, 且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授课形式, 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例如, 在教学《Keep our city clean》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 或者请学生讲一讲关于保护环境的常识性知识, 对“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这一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然后再导入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远比单纯的口述更加有效,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二、强化教学互动

在小学英语“乐学课堂”的构建中, 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 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多与学生互动,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引领学生走进英语的世界, 使他们喜欢英语, 热爱英语, 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 在享受快乐的同时, 减少对英语的抵触情绪, 从而主动接受英语。

例如, 在教学keep our city clean、make the air dirty、by the rive以及throw rubbish等词汇和句式时, 如果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 进行强行灌输, 那么学生不仅无法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还会降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 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新时代教学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开展游戏互动、相互听写以及集体问答等活动, 让课堂教学快乐且高效,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新评价体系

无论学生的课堂发言正确与否, 教师都应肯定学生, 只是肯定学生的角度不同。如果没有答对题, 教师也要表扬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发言的态度。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 尽量多给学生正面评价,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增进师生情感, 实现共赢, 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例如, 教师的评价中要多出现“You’re so smart.”“You’re very brave.”“You are great.”“We like you very much.”等赞美性的语句。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 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立刻指出和纠正。这种温和的方式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 不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 进而改善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除了以上综述,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文素养和学习态度的评价, 从师生互动中观察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 明白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并加以改正,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同时,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 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减少传统强制性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促进“乐学课堂”的构建。

构建乐学的语文课堂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 乐学课堂 构建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共同发展,在探究中进行创新,最终构建一个高效的乐学课堂。这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兴趣点

在构建小学英语乐学课堂过程中,首先应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引发其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然后把教学活动设计的更具目标性与结构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当教师将小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之中,并且为其营造一个情趣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英语知识与自身的关系比较密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体验与探索,领略学习英语知识的快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使用介绍西方特色节日、讲英语小故事、玩游戏或者是唱英语歌曲等方式,营造快乐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Happy New Year》教学时,教师可以介绍欧美国家过元旦的习俗,以此来提升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与发挥其丰富想象力为目的。

因此,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英语知识学习中,以此来构建乐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为基础,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进行《On the farm》教学时,教师为构建乐学课堂,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用纸和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农场,并且把农场中的动物、蔬菜和水果标示上英语单词,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单词,从而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提升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很多新奇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天真烂漫、善于模仿、活泼好动和敢于表现。

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来构建乐学课堂。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固定的几种教学方式,小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和参与性,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他们见识到更多的新奇事物,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构建乐学课堂。

例如,在《Our dreams》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自己的梦想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小学生的讨论和总结之后,鼓励学生发言,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然后教师可以引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英语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知识学习中。

四、设置丰富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喜爱玩耍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构建乐学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把学习课堂延伸至课外,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通过丰富的课外生活,让小学生在广阔的环境中,体验生活,并且在课外生活中学习和使用英语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传统的“要我学”替换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构建乐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Our animal friends》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动物园,在动物园中可以看到多种动物,教师要求小学生用英语来说出动物的名字,从而通过实践来训练英语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由于不同动物的毛色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colour相关的英语单词也用于其中。

五、总结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构建乐学课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小學英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乐学课堂,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郭翠娟.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朱琳.论小学英语情景教学与课堂活力[J].品牌(下半月). 2015.06:275.

构建英语乐学课堂 篇6

一、采用合适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上课伊始, 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但主要还需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而如何在刚开始就抓住他们的心, 顺利地转入课堂教学?这里, 导入的技巧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课堂的导入有很多的方法。例如有实物演示法、英语歌曲导入法、创设情境法、温故知新法、巧设悬念法、讲述趣闻法、简笔画导入法等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寓教于乐, 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乐趣, 而不是枯燥乏味, 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与教师达成一种默契, 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法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 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 (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 , 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stomachache, toothache, headache和What's your trouble?What's wrong with you?等句型时, 我用手势做出捧腹、托腮和按额三个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 学生上来问:What's your trouble?Teacher answer:I have a stomachache (toothache) .就在这种既逼真、又生动有趣的气氛中, 使学生掌握了生词和句型。

英语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 使情景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真实的情景中实施语言教学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并且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 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我在讲授COULOUR一课时, 把七种颜色用在学生感兴趣的物体身上, 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上课, 我拿出棕色的猴子图片, 介绍说:它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 (一只棕色的猴子) 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 (棕色) , 然后, 又介绍说:“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 (这只棕猴子是卖水果的。你知道它卖些什么水果吗?) 这时, 学生的积极性被激活, 争着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边肯定学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 边拿出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红苹果) , yellow banana, (黄香蕉) green water-melon (绿西瓜) 三种事物, red, green, yellow这三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的轻松。然后, 再引入白狐狸和黑猫警长将故事引向深入, 随着小偷white fox (白狐狸) , 警察black cat (黑猫警长) 和警车blue car的出现, 请学生自己讲述后来发生的故事。学生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词汇创编故事情节, 又急于想知道这些颜色如何用英语表达, 于是便主动进入到新单词学习中, 并用这些单词说出了多种多样的故事, 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达到高潮。由于故事的吸引, 轻松愉快地记住了七个事物及颜色的单词, 使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难点知识较容易地突破了。

四、多做生生活动

巧设乐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篇7

创设学生喜欢的英语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新课标为基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编和说,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创造性学习。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口、眼并用,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布置网上作业,提高学生认识网络、利用网络的能力。

● 教材分析

Unit 7 The four seasons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牛津上海版)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中,学生已经学过了spring、summer、warm、hot,本单元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升华和拓展,学习内容是认读4个新单词autumn、winter、cool、cold,对形似单词cool和cold的辨认以及句型It is…的运用。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本课内容和朋友谈论四季。

●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对英语兴趣非常浓,英语基础较好。通过近两年的英语学习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能比较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活动。喜欢在玩玩、做做、说说、唱唱、演演中学习英语。学生非常喜欢四季,对本课的话题很感兴趣。因而,创设一个真实且有趣的情境非常重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说、读四个核心单词autumn、winter、cool、cold;能掌握句型It is…。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使用It is…;能灵活运用新单词和句型来介绍四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学习四季感受每个季节独特的美。

● 教学环境和准备

自制PPT课件、单词卡片、课堂奖励用的贴纸、小组竞赛道具。

● 教学过程

1.儿歌激趣,引入四季

教师利用歌曲Season song引出本课新单词,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语课堂中来。同时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巩固旧知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设境导入,走进四季

师:今天的天气非常好,Kitty想邀请我们和她一起去动物园玩。

随后,教师呈现一张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型What’s this?It’s a…/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What color are they?They’re…/Can you see the…?等进行表述。

教师先出示蜜蜂的图片,问学生蜜蜂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通过所学单词spring来呈现新句型It is…并让学生用所学句型I can…/I like…来谈论蜜蜂喜欢春天的原因,对本课新知识进行拓展。然后呈现一张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春天。鼓励学生尽可能多说一些句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呈现一张夏天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在夏天我们能做什么?吃什么?

教师先出示猴子的图片,问问学生猴子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引出新单词autumn,跟读并模仿。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猴子喜欢秋天的原因,引出新单词cool,播放录音并让学生跟读,强调字母组合oo的发音。接着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所学过的句型谈论秋天。

教师先出示图片,引出新单词winter。提问:“Winter is cool?”引出新单词cold,并引导学生区分形似单词cool和cold。播放录音,跟读并模仿。然后进行语音教学。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cool or cold,进一步巩固形似单词cold和cool。

教师让学生根据之前创设情境中动物和Kitty的对话,编一段Kitty和蛇之间的对话。这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感受四季

教师先呈现四个季节里主要节日的图片,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然后出示四季的图片和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别说一说这些小动物喜欢什么季节。这旨在对本课所创设情境的一个归纳和总结。接着播放课本视频,回归课本,让学生模仿并跟读。最后让学生两两一组,讨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升华,聆听四季

教师播放四季的声音,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独特的声音并感受四季的美。学生跟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一首小诗。

教师出示两句Motto,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

5.作业设计

学生完成网上的作业,和爸爸妈妈或者朋友谈论最喜欢的季节,并跟读光盘第7单元的内容3遍。

●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再构文本

本节课我创设了一个去动物园的情境,贴近生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Kitty和小动物们的对话来学习新单词和句型。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在情境中学习新知识,更喜欢角色扮演。在学生扮演Kitty和小动物操练句型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开口并大胆表达。本课课文中的句型只有一个It is…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用以前学过的句型I can see…/I can smell…/I can hear…/I like…/I like doing…等句型再构文本,既复习了旧句型,又操练了新句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授春天时直接给出句型,让学生先听,然后模仿跟读;在教授夏天时,不是直接给出句型,而是在句型中留出几个空,让学生填上所缺单词;在教授秋天时,让学生根据提示来编对话;在学习冬天时,只给出图片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句型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其创新对话内容,培养其创新精神,使教学阶梯式层层递进。

3.注重语音,渗透自然拼读教学

在教授新单词cold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单词的发音,而是先教学生old这个字母组合的发音。让学生根据自然拼读规律拼出自己没有学过的单词,从而正确地拼读出本课新单词cold。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单词,扩充学生的单词量。在形似单词cold和cool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Winter is cool?这一问题引出这一组形似单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cool or cold,这不仅突出了重点,也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了这一组形似单词。

4.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境,从而优化英语课堂

教师通过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并使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情理交融,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完善了学生的语音和语调。教师投入地教,学生投入地学,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5.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我联系实际生活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有效拓展,让学生说一说在四个季节里分别有些什么节日。在操练本课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分别能做些什么。这样既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最后,出示两句格言,施以情感教学,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的作业多元化

作业的设置旨在课后的巩固与拓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除了让学生跟读课本视频、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和爸爸妈妈谈论最喜欢的季节外,还利用网络资源布置了网上作业,让学生跟读并模仿本课重点词汇,以及通过小游戏来巩固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新单词。

点评

在新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很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出现了使用上的误区:对新教育技术过于热衷,往往是“为用而用”。其实,新教育技术与学科的良性整合,必须是“该用才用”。

周倩如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从“为用而用”到“该用才用”的转变。她首先巧妙设置了一个去动物园的情境,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然后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扮演Kitty和小动物们操练句型It is…接着温习以前学过的句型I can see…/I can smell…/I can hear…/I like…/I like doing…等句型再构文本,让学生有话可说,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周老师还采用“词不离句、句不离境”的教学方式教学生学习本课的四个新单词“autumn、winter、cool、cold”。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对学生听、说、读、模仿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在教授新知识时,不是让学生模仿教师读,而是让其模仿录音并跟读,这样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语音语调。

周倩如老师在课堂上还成功地扮演了几个角色。首先,她是出色的介绍人,通过好朋友Kitty、动物园照片、小蜜蜂图片等的设置,很好地介绍了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其次,她是“打火机”,始终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让学生编一段Kitty和蛇之间的对话以及说一说它们最喜欢的季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她还是“味精”,把平淡的课堂变成活色生香的饭馆,让学生的学习变成大餐。

上一篇:旅游与休闲下一篇: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