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精选7篇)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 篇1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
摘 要: 自2001年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开始注意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着眼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出“生本课堂”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科学的课堂氛围为目标,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关键词: 换位 生本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效率低下。
在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上,对于语文的教学,教师一般采用拼音、字、词、句逐步讲解的方式分析和讲述一篇课文,但这种方式较为单一且枯燥,尤其对于处在童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集中精神,听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再加上语文这门课程知识点零散的特点,教师难以把握学习的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这就导致小学语文课堂上出现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问题,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在整顿课堂纪律上,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严重影响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
(二)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课堂上,教师几乎都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讲解贯穿整个课堂,语文的教学内容全部由教师一个人完成,学生之间的讨论时间少,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少,大多数课堂活动、讨论和游戏等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事先安排与准备好的,几乎没有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生成的教学活动,课堂上缺乏有价值的课堂引导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发展,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素质低下,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自信心。
小学教师不因学生家庭背景、种族地域的区别而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但有的小学教师因学生家庭背景的好坏或成绩的高低对学生区别对待,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讽刺挖苦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阴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构建“换位”后的生本课堂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就能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寓教于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现代多媒体课件及其辅助软件的制作方法,根据教学情况制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影音相结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能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换位思考,多为学生考虑。
学生个人会因为性格的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使每个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同的价值取向,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不同,教师应当因材施教,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对语文的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制订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为主,逐步教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再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小学生常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不能否定和批评,要找到并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发光点,再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改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主导。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都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案进行授课,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和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及想象。教师必须重视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认真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中提炼出教学重点,尽量多留课堂上的空间给学生自己发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观。如果课堂上教师自己对教材理解不透彻,教学重点不详细,就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感,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
因为小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精力旺盛、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在课堂上,把充足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讨论和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多设计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积极地探索研究新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习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有利于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总之,生本课堂的根本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一切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学的讲述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同时通过换位思考,教师要能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耐心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把生本课堂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明红.让语文课堂真实生长――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提升的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10(16).[2]倪学勤.如何让语文课堂情趣飞扬.教育科研论坛,2011(03).[3]陈丽华.构建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吉林教育,2009(20).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 篇2
一、语文生本课堂的特质
(一) 关注学习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生本课堂下学习目标关注的主体是学生, 不再是教师。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对知识的逐渐掌握, 能力的不断提升, 情感的不断升华, 而不是教师的个人教学技能秀。贯彻“生本”精神, 课堂呈现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三维的角度,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 学习目标不是简单的问题罗列, 而是教师出示明确的学习要求后, 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以达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 学习目标要分清是一个单元的还是一个课时的, 不能一篇课文用一个学习目标。
(二) 关注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
一般而言, 学习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生本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是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 课前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必然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关注点。课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生成来反思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没有达到, 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总之,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习方法和目标达成的关联度。
(三) 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境和帮助
生本课堂强调以人为本, 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把眼光从几个“精英”身上转移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尤其要尊重、帮助、引导学困生。学生在校时间六年, 和教师、同伴接触的时间最长, 在语文生本课堂上教师积极地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把学困生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并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 为学困生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针对学习上的困难, 教师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 有的放矢, 激发学习动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争取不让每一位学困生落后。
二、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 师生关系往往建立在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教学模式上, 基于这种居高临下式的上下关系, 教师在年龄、学识、职业身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牵制了师生交往中的话语权, 学生变成了低下与顺从的受动体, 学生的思想被压抑, 情感被忽视, 需求未能满足, 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根据生本教育理论,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善于根据教育对象成长和成才的规律, 使教学模式从知识的被动接受与灌输转变为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主动学习, 使教师的权威式教学变成交流式教学, 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 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 从而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如我们在教授《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有位学生就提出:“诗人为什么不写人间的街市而写天上的街市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全班分组讨论, 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前提下课堂鲜活的动态生成。
(二) 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 造就生本语文课堂的精彩
为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生本教育, 做好课前准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前置性作业, 引导学生提前学习, 促使学生多接触教材, 并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多种渠道去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并将其积累整理, 以便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和展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 如果学生在课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 学生思维清晰, 小组合作协调, 且发言积极踊跃, 非常自信, 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这样更有利于引发每个学生的思维, 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
(三) 注重分层教学的利用
生本课堂就是强调学生的本位思想, 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不同, 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需要更为深刻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其学习要求,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本位能力,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 常规的课堂内容也无法接受, 这就造成学生本位理念无法发挥。为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积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生本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实际的学习之中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 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
(四) 立足合作学习
“生本课堂”主张以生为本, 自主建构, 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充分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挖掘学习潜能, 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一种“兵教兵”的学习模式, 从而在自由开放又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语文学习的意义,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小组内分享表达, 将自己的问题、疑惑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从而实现生生互学互教, 使自学效果进一步巩固。生本课堂的合作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合作, 也包含课前的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布置任务, 设置一些前置性作业, 让小组组员根据要求预习, 完成前置性练习, 并将未能理解的问题及知识点记录下来, 回到课堂进行讨论交流。并且要保证每位组员都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应该积极利用生本课堂, 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努力提升教师利用生本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新课标提出之后, 各种教学理念不断出现, 生本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生本课题是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方法,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解脱。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果利用生本课题必然会进一步地促进其提高教学的质量。基于此,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从生本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生本课堂,语文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晔.浅谈“生本高效”的语文课堂[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 (4) :194.
构建生本课堂,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篇3
关键词:生本课堂 语文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89
生本课堂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贯彻学生本位的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该积极贯彻生本课堂,通过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植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生本课堂的特质
(一)关注学习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生本课堂下学习目标关注的主体是学生,不再是教师。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知识的逐渐掌握,能力的不断提升,情感的不断升华,而不是教师的个人教学技能秀。贯彻“生本”精神,课堂呈现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三维的角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学习目标不是简单的问题罗列,而是教师出示明确的学习要求后,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以达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学习目标要分清是一个单元的还是一个课时的,不能一篇课文用一个学习目标。
(二)关注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
一般而言,学习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本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课前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必然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关注点。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生成来反思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没有达到,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学生,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习方法和目标达成的关联度。
(三)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境和帮助
生本课堂强调以人为本,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把眼光从几个“精英”身上转移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尤其要尊重、帮助、引导学困生。学生在校时间六年,和教师、同伴接触的时间最长,在语文生本课堂上教师积极地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困生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为学困生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针对学习上的困难,教师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有的放矢,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不让每一位学困生落后。
二、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往往建立在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教学模式上,基于这种居高临下式的上下关系,教师在年龄、学识、职业身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牵制了师生交往中的话语权,学生变成了低下与顺从的受动体,学生的思想被压抑,情感被忽视,需求未能满足,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根据生本教育理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根据教育对象成长和成才的规律,使教学模式从知识的被动接受与灌输转变为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权威式教学变成交流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从而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如我们在教授《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位学生就提出:“诗人为什么不写人间的街市而写天上的街市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全班分组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前提下课堂鲜活的动态生成。
(二)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生本语文课堂的精彩
为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生本教育,做好课前准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提前学习,促使学生多接触教材,并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多种渠道去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并将其积累整理,以便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和展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在课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思维清晰,小组合作协调,且发言积极踊跃,非常自信,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这样更有利于引发每个学生的思维,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
(三)注重分层教学的利用
生本课堂就是强调学生的本位思想,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不同,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需要更为深刻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其学习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本位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常规的课堂内容也无法接受,这就造成学生本位理念无法发挥。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积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生本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实际的学习之中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
(四)立足合作学习
“生本课堂”主张以生为本,自主建构,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挖掘学习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一种“兵教兵”的学习模式,从而在自由开放又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语文学习的意义,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小组内分享表达,将自己的问题、疑惑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生生互学互教,使自学效果进一步巩固。生本课堂的合作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合作,也包含课前的合作,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设置一些前置性作业,让小组组员根据要求预习,完成前置性练习,并将未能理解的问题及知识点记录下来,回到课堂进行讨论交流。并且要保证每位组员都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应该积极利用生本课堂,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升教师利用生本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意识与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晔.浅谈“生本高效”的语文课堂[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4):194.
[2]魏本亚.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建设, 2015(16):26-28.
语文教学构建生本高效课堂之我用 篇4
临朐县冶源镇迟家庄小学 孙凤惠
语文教学提倡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所谓“生本”就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高效”就是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了:“导—读—悟—品—延”五个教学步骤。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生本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导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亲切、幽默的语言,新颖、自然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较快地入情入境,进入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来。例如:我在教《爬山虎的脚》一课导入:“脚”通常是用来行走的,植物——“爬山虎”怎么有脚?是什么样?有什么用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爬山虎的脚》。由此导入,紧紧地吸引学生,扣其心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坚持:“读读”,“评评”,“背背”。“读读”即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即引导学生就课文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可参照课后练习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学会初步的鉴赏;“背背”也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实践证明,把读书的时间和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丰富学生积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剂良药。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时,提前布置了熟读,能背诵更好,结果大部分学生背过了。讲课时,至于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及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很自然就掌握了。特别是学生通过读、背体会出:时间过得飞快,并且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告诫我们不能虚掷光阴,要珍惜时间,力求上进。学生理解到这种程度,结合重点句段,稍加点拨,也就顺利完成了任务。
由此,我觉得“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学生通过读都能读懂这么多,何况说明文、记叙文呢?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当然,读书形式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把读作为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起来,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悟
悟,即体验、感悟。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诠释课文。例如:我在教《桃花心木》时,设计了:
师:课文我们都读了好几遍了,咱们换一种读书方式,快速默读,边读边用笔把你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当然,还可以记下你的感悟。生:默读作批注,师相机点拨。
师:学贵有疑,发现一个问题就有进步。有的同学说:“我一个问题也没有”。那请你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好不好?
师: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当然也可谈感悟。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点拨、解决。“悟”,这个环节,如果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景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自悟自得,就能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灵性的目的。
四、品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品读,或者说美读课文,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精美、典范的课文或段落,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训练,从中领悟言外之意,体悟言外之情,感悟语言规律,学生既积累了语言材料,又培养了语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这样设计了“品”的环节: 师:大火连烧三天,当你面对熊熊烈火,你想说些什么? 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接着出示句子,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
生:读句子、体会、交流。
师:此时此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贪婪霸道一览无余。
五、延
一堂课,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由文入文、再出文,让学生除了掌握文本知识以外,主动获得更多知识。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八国联军入侵的资料及火烧圆明园的图片等。教学时,取得了良好效果。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蛮横霸道,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你觉得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怎样做?动手写一写吧!
延伸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工具性的体现,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是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所在。这一点,我在教《手指》一课时,学生知道了每根手指的优缺点及“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后,我让学生根据《手指》的写法,练习写“五官”的争论,进一步体会“团结才有力量”。
践行生本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 篇5
践行生本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
——谈我校的教学改革
****中学
****中学位于我县偏远的西北山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不高,但作为我县‚第一批大语文实验学校‛和市县两级‚教育科研示范化学校‛,我校有着浓郁的教研氛围和良好的课改基础。
一、力争转变‚教‛‚学‛方式的教学案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案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全县积极落实‚生本教育‛,推行‚三〃五〃X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这一背景下,我校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现状,于2010年9月份经认真细致的调研后全面展开的;同时也是我校在‚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的教改思想和‚大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落实生本教育、践行‘三〃五〃X’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的又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教学案顾名思义,是教师‚教‛案与学生‚学‛案的统一。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师生互动、展示交流,课下巩固、拓展、升华的一个媒介与平台。此次改革,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1.教学案编写的前期准备
教学案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现着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素养与教学能力。为了能编写好教学案,教师课前应:
认真地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要义的基础上,还要有全局意识,要了解本单元章节的内容在整个初中学段所处的位置,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章节的教学要求。
认真地研究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编写教学案的时候,应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性格与学习习惯等。
认真选取教法与学法,在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形,有针对性地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和远程教育平台,最大程度地占有有益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借用科学合理的课堂同步练习等教育教学资料,为高效的课堂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精心编写教学案 A教学案应具备的内容
设计时间、设计人、审核时间、审核人、使用时间、年级学科、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学前准备、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巩固与提高、研讨记录、反思与收获等。
B教学案编写要求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广泛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案。
(1)教学案应体现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思想,遵循‚生本教育‛的理念,符合‚三〃五〃X‛教学策略的要求,常规教学环节齐全,又有自己个性化的创新设计。
(2)教学案编写的原则是实用、高效而又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教师间能共用、循环使用和学生会用。
(3)教学案的编写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体现教法与学法,体现师生活动。
(4)教学案在课前应有学生必要准备活动(为使课堂学习的顺利达成,可以在此处让学生做些必要的知识准备或练习等);课上应注重情境的设置或活动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或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交流、展示。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教学案要注重将知识问题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案应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应让课堂以教学案为‚媒介‛‚活‛起来。总之要精心铸就‚精品‛,努力打造‚高效‛。
3.教学案的使用
精品教学案,因使用的人不同,呈现的方式与时机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当教师经过辛苦的付出后,应积极与同学科的老师进行研讨,进行二次备课。
为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教师应提前一周准备好下一周所需用的教学案。课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教学案的完成情况,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教学案,教学案的相关内容在什么时候呈现,学生如何活动,师生如何互动,教师都应做好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本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组织者、‚引路人‛的角色,使课堂教学在师生‚鲜活‛的互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知识的生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二、打造‚互动、互助、合作式‛的新型课堂
历经半年多的执著探索与不懈追求之后,我们发现教师由以前的为‚教‛而‚教‛,变为现在的为‚学‛而‚教‛;学生也改变了过去因‚教‛而‚学‛的被动学习,改以教学案为指导,课前积极进行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互动、合作、交流,体验着主动学习带来了惊喜与快乐。同时,各学科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策略正在确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正形成自己有效学习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校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改革,适时提出了‚互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课改方案:
(一)课前精心细致的准备——课堂互动、互助、合作的基础 教师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情,选择恰当教法,广泛搜集素材,精心编写教学案(与课堂的教学环节相统一),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对课堂的构建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学生的准备:课前以教学案为指导,以《同步学习探究》为依托,以自主探究为主,认真研读教材,完成教学案和《同步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部分‛。找出‚已知‛,明确‚未知‛,为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合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上师生、生生合作、交流、展示——课堂互动、互助、合作的落实
1.组内互动:预备铃响后,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组内交流学生个人学习的‚已知‛和‚未知‛,借助同伴互助共享‚已知‛,释疑‚未知‛,达成小组共识,由小组确定主发言人作好课堂展示的准备。
2.组间互动:在组内互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将小组研讨的成果展示在各小组的黑板上,小组间相互观摩其他小组的成果,作出评价,提出质疑,作必要的补充等。
3.师生互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成果,依据教学案适时抛出话(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就各个学习点进行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课堂的知识构建,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互动、互助、合作是以教学案为媒介,以学习探究为依托进行的,以教师精讲与学生精练为手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学习、训练思维、培养能力,通过导、学、展、练、评等环节的精心谋划,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学习的快乐。
(三)课后组内评价——课堂互动、互助、合作成果的巩固 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学习小组组长依据组员在课堂互动中的出色表现及教学案、学习探究、作业等完成情况给予各组员以中肯的激励性评价,项目可分为‚思维最积极‛、‚发言最积极‛、‚表现最出色‛、‚最乐于助人‛、‚组内贡献最大‛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互动、互助、合作‛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
我校的课题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系统规范‛的过程。课题研究给我校带来最大的受益就是更新了广大教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多。因此,课题研究为我校的课改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四、课改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依托当地充盈的乡土资源,进行以奇石特色开发,形成校本教材——《石韵春秋》,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被县教研室推荐参加市优秀课程资源开发的评选。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 篇6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本文结合实际积极探究生本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具体作了如下尝试实践。
一、以生为本,创设合作的课堂
要让课堂更开放些,更互动些。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与其按照老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来问,有些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来,听取他们的建议,就更能切合学生所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这次试验是非常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新理念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要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
二、改善师生关系,构建有效的课堂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实践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连带着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成语“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的情感也有迁移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課堂气氛。"由此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个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时时想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孩子们最大的苦恼是他们的意愿、兴趣、需要和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权常常得不到成人的尊重。对待学生诚恳、礼貌,“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切不可居高临下,甚至盛气凌人;要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凡事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想想孩子的需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要相信学生,放权、放手,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及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
三、改变教学方法方式,激活课堂。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情感经历的过程。尊重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的读书、说话,尽情的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情的倾吐他们的心声。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了智慧,知识可以授与,但智慧却不能,从个体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是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
四、优化课堂结构,增效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输,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乐趣,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部分学生厌学,甚至中途辍学。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给学生尽可能的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舍弃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串讲串问,空出空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高效课堂遵循的理念是生本教育理论,高效课堂中师生角色定位为学生扮演员教师当导演,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是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有事可做能做会做,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从讲台的表演转移到了课前设计和课堂组织,高效课堂的结果是学生课堂上乐学,课堂外轻松。所以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学习效率高、人人有发展;同伴有互助、师生很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就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特别是语文课,如果教师能把课上得感情充沛、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昂、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其内心总是充盈着跃跃欲试的冲动。反之,讲课味同嚼蜡,兴致索然,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有什么积极性,效果也自然是不好的,课改让我们做到了。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 篇7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以生为本 有效课堂 实践与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杭州市普教教研课题“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生本课堂的实践研究”(编号:L20142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40-02
进入第三学段,每册教材都出现了整组集中的、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单元式的综合性学习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挑战,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在准确把握综合性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遵循简约、易操作且留有广阔空间的原则,打破授课时空、打破教师主导、打破教材编排,着力于建构以生为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形式。
笔者将每个版块的综合性学习分为前期指导课、中期活动课、后期汇报课,无论哪种形式和内容的综合性学习都要经历准备、活动、总结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课都有自己的内容、目标和具体操作过程,每个阶段都要把学生放在独立自主的位置设计各个活动环节,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使教师容易操作,又有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达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目的。
一、前期指导课——自主计划,自行设计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其过程应由学生自主计划、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前期指导课要解決“干什么”和“怎么干”两个问题,即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和目标,制定计划和方法。
1.阅读材料
每个版块的综合性学习会提供一个“活动建议”和若干篇“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浏览整个版块。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是学生的“信息源”。它承载着激发学习兴趣、提供活动素材、引领研究方向、参考活动形式、拓展活动思路等作用。它既是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圆心,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把钥匙、一条路径。
但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处理“阅读材料”有很大的困惑,当阅读课文上显然时间不够也违背了编者的意图;一笔带过又担心学生没掌握。该如何有效地处理这组文章,让这些选文真正为学生后面的研究发挥作用呢?群文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让学生自己读,老师少讲,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着阅读,学着发现,学着思考。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思考编者把怎样的材料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意图是什么等。“群文”最应该强调的还是它的“结构性”,这个“结构性”往往也就是“活动建议”中提出的“活动主题”。如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的活动建议第二条:“整理资料。小组讨论搜集到的资料,把诗歌分分类,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分好以后,按类别再搜集补充一些诗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阅读后面七首诗歌并借助黄泡泡,不难发现编者就是按年代来排序诗歌,诗歌类型又包括了诗词曲、古今中外诗歌。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自读自悟,理解这些诗歌。
群文阅读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符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同时对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对启发思路也很有帮助。
2.选择主题
高段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建议”是每个版块的教学活动主体,它会提出若干个活动主题和简单提示,前期指导课首先是让学生根据小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主题,当然开展的活动主题不仅局限于书本上这些,学生可以自己开拓,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比如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的活动建议第一条: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有学生觉得这种形式不够新颖,改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活动建议可以改成“个性同学录”,记录对方眼中的形象,对方的豪言壮语或童言无忌,写写对同学的祝福和憋了好久想说而不能说的心里话。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的活动建议第四条:通过其他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学生能想出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汉字的其他活动,比如研究自己的名字、汉字之最、取名最受喜欢的汉字等各种活动。
学生要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兴趣是最大的驱动力,当然选择的时候容易忽略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喜欢扎堆选几个主题,选择的主题太大,选择的主题缺乏语文味等。这就需要教师的从旁指导,体现教师指导下的自主。
3.制定计划
在完成上两步后,让学生明确目标和内容,再开始制定主题活动的计划就容易多了。制定活动计划的环节让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策划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采用哪些方式、采取哪些方式、步骤,时间怎样安排,用哪些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等等,应在小组成员中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一般包括:(1)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专题);(2)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3)学习活动的形式及时间安排;(4)人员分工;(5)学习成果的表达与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动计划可以用表格形式设计,也可以用计划书或PPT形式。
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不可能面面俱到,完美无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也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制定计划时,师生共同从教材中选择确定的必修活动,再对教材补充选修活动,创意活动则是小组根据组员特长及自己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样的活动既有“保底”活动,又有创造的空间;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体现学生主动性。比如五年级下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提出了许多活动建议,每个活动建议的计划里教师可以要求每组都运用到“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这个必修活动,再补充选修活动:利用图书馆搜集信息、开展调查活动等。
二、中期活动课——小组合作,各显神通
综合性学习每个版块的课时安排有限,活动又需要大量时间,所以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放到课内完成,我们应把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综合性学习是开放的学习,还要在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上开放,向生活、社会拓展。活动内容不作限定,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是搜集、观察、调查,也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等。为达到活动的计划,学生们可以各显神通。
1.课内集中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它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倡导组员之间的有效合作。中期活动课的课内时间并不充裕,课内需要集中。
集中什么?集中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有限的课内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些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包括搜集资料、选择资料、分析整合、设计布置等。综合性活动必须全员参与,决不能只是有能力者“唱戏”,其他成员“围观”, 要真正的让每一位学生亲历研究、展示的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通过集中活动也能让个别有能力者带动能力弱的组员,提升整个组的语文素养和研究能力。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集中什么?集中思想。“语文性”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失去了它,就容易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应在语文性的笼罩之下。课内要集中的就是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让语文味引导学生的研究活动,不偏离研究主题,教师穿插于各小组之间,及时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2.课外发散
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超越课堂,超越書本或教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固有的教学环境,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调查、实践、搜集等活动是学生喜爱的形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生动手动脑,运用语文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每个学生在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拿“搜集错别字”这个活动来说,活动的场所就在课外,有的小组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记录错别字;有的小组深入社区、街道,拍摄错别字;有的小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有关错别字危害的故事。这样的活动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刺激了学习内驱力的增长。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
3.课内反馈
活动要有分有合,课内课外活动要穿插进行,定期交流与汇报,回顾活动,说说经验和不足,谈谈感受和困惑,教师根据课时安排课内外课程,阶段性组内交流与汇报。学生通过课外实践会搜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但这些资料良莠不齐,需要小组合作,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方式筛选和分析有用的信息,鼓励学生把活动中的各项收获写下来,不断完善学习成果,促进研究问题的解决。如五年级下册写研究报告,课外组员搜集大量信息,研究报告的书写可以小组课内合作完成,降低难度,课内做到行文规范,明确研究问题,运用恰当方法,引用合适资料,清楚研究结论。课外学生搜集的字谜、诗歌,可以先组内交流,进行筛选,突出汉字有趣、神奇这一主题。
高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充当参谋,与学生共同研究。
三、后期汇报课——听说读写,人人参与
语文综合性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我或小组的活动成果。后期的汇报课需要人人参与,分享学习收获和活动成果。“分享”是综合性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目标。通过小组汇报本组的学习收获,其他学生倾听,参与交流评价,达到分享的目的。汇报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做到人人参与,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后期汇报课要注意每个小组汇报的都是本组整体的活动成果,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的成果,无论任何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加,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汇报形式切忌单一、枯燥,要生动、活动,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展示机会。
比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汇报课,可以将形式单一的诗歌朗诵会、诗集展示、诗歌知识竞赛的活动进行大融合,开展一次以诗歌为主题的联欢会。每个小组自主策划活动:写活动流程,主持人台词,安排节目,找演出人员,搜集资料等。每组的方案再由全班同学自主投票选出最佳的一个进行全班性的成果汇报课。由学生自主策划完成后期的汇报课,对学生的能力来说是种挑战,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掘内涵,提升成果汇报的“含金量”,不能只是热热闹闹演一场,最后没有留下任何语文的烙痕。
教师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着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创造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习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桂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4年02期:159
[2]王俏婷.注重策略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具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07期:97-98.
[3]俞红.步步落实,提高小语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34期:64-65
[4]陆一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2期:85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推荐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维06-25
构建语文有效课堂07-14
构建和谐语文课堂07-20
构建语文生态课堂09-16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09-21
构建活力语文课堂10-22
构建小学语文精彩课堂05-09
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05-22
构建乐学的语文课堂06-06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