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的绿色展会

2024-08-26

低碳时代的绿色展会(共4篇)

低碳时代的绿色展会 篇1

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 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并运用专门方法, 对企业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 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一、绿色会计与目标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 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绿色会计目标:

1. 基本目标。

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具体目标。

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 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当然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

绿色会计要素则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费用、绿色所有者权益、绿色收益等五要素。因篇幅所限, 本文仅介绍三个基本要素。

1. 绿色资产。

在绿色会计中, “绿色”, 也能成为资产, 这是它与一般会计最明显的区别。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绿色资源都能够成为绿色资产的。所谓绿色资产, “是指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 能以货币计量、预期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绿色资源”。也就是说, 绿色资源要成为绿色资产, 企业必须要已拥有其所有权, 并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 绿色负债。

绿色负债, 是指由于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意外事故或其他事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而应当由企业承担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因此, 绿色负债可分为确定性绿色负债和未确定性绿色负债。确定性绿色负债, 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造成明显的环境问题, 要承担确定的与环境有关的义务和责任:未确定性绿色负债, 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尚未造成明显的环境问题, 导致环境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概率不确定。

3. 绿色费用。

绿色费用是指会计主体在持续发展的会计期间内因经济活动及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一般情况下, 绿色费用越少, 社会损害费用就越多;反之, 绿色费用越多, 社会损害费用就越少。绿色费用划分与传统会计费用划分相似, 即对于构成资源产品的费用应予对象化, 作为产品成本的部分加以确认, 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而对于为维持绿色资产的基本存量和防止环境质量下降所发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等作为绿色费用加以确认, 计入当期损益。其中, 包括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等。实际工作中, 环境费用的计算是很复杂和困难的, 通常采用估算方法计算环境费用。

三、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环保会计研究

1. 全社会大力普及绿色会计理念。

绿色会计主张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 要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作出相应的会计记录, 势必会对企业的短期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因此, 绿色会计的推行取决于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即每个人都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政府要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实施和宣传教育的力度, 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可以采取筹办中国绿色会计刊物, 建立奖罚分明的环保执法力度等活动来加大实施绿色会计的宣传力度。教育为治国之本, 要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 应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加强学校环保基础知识教育, 在中小学增设环保常识课, 在大中专学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要加强在职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 还可设立绿色会计基金, 用于奖励举报破坏、污染环境和研究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等的有功人员, 增强人们接受环保教育的积极性。绿色会计的实施, 不仅涉及产品成本的市场价格的变更, 更主要的是, 它涉及市场规律的变动, 甚至全球的商品流通准则和经济制度问题。应该成立一个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 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行为规律、产品市场规律、价格体系变动、会计核算项目、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 企业积极贯彻绿色会计制度。

中国企业亟需改变传统的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多的粗放的发展模式。绿色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组成部分, 在环境开发、利用和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绿色会计工作者要转变观念,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创新能力, 除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 还必须掌握环境保护、绿色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知识。另外, 企业的领导者是确保绿色会计工作运转的关键, 他们应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对绿色会计的作用有正确认识, 能以战略的眼光领导和协调企业的绿色会计工作。企业应当组织专业培训, 对会计人员进行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的综合培训, 提倡环境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共同参加, 使其树立生态环境无害化的绿色文明理念, 建立企业清洁生产的生态环境战略发展观念。同时, 实行绿色会计奖惩制度,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做到奖惩分明。企业绿色会计的贯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企业作为绿色会计的主体, 一定要将环境保护转变为自觉行为, 形成一个良好的绿色会计企业文化氛围。

3. 合理确定环境成本。

合理确定环境成本的性质一直是进行绿色核算的难点之一。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如波音公司在处理有关环境成本时就遇到环境成本应该被费用化还是应该资本化的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税务、公司报表、企业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譬如, 在波音公司内部有许多责任中心, 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与责任中心的报酬是密切挂钩的, 巨额环境保护指出的分摊方法自然会引起各相关责任中心的高度关注。同样, 波音公司的股东也在密切关注这笔巨额环境保护支出的分摊办法, 因为不同的会计处理将导致公司好几年会计报表数据的极大差异。可见, 不同的环境成本处理办法给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4. 绿色会计的计量与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是将绿色会计的各要素按照一定方法折算为货币。并根据环境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 体现了环境资源价值, 决定了环境资源的价格, 稀缺性决定了环境资源计量要引入边际理论, 非交易性决定了环境资源计量必须借鉴数学有关方法。绿色会计的计量是以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 配合有关数学模型进行的。绿色会计报表应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 增添有关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 再辅之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等, 揭示企业基本的绿色会计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最后应增列“自然资产”、“自然资产损耗”科目, 负债方应增列“应付环保费”科目, 所有者权益下面增列“自然资本”科目等, 在损益表中应增列“环境收入”、“环境治理费”、“环境损害费”以及“环境利润”。此外, 在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还应客观揭示企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以及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罚款等情况。同时, 还应反映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所发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未来环境的影响、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这样, 使企业的会计报表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 而且能更充分地反映绿色会计信息。

5. 合理编制绿色会计报表。

(1) 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如中国灌溉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30%, 钢铁冶炼中水的循环利用, 制造业中热能有效利用, 发电传输中导体自身消耗等等, 有效利用资源可以从提高利用效率着手, 也可以寻求有效的更丰富的替代资源, 如农业上喷灌、滴灌, 还有超导体的应用等。 (2) 环境污染问题。人类的进步, 生产的发达, 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同时带来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 企业提交的绿色会计报告对环境污染问题应有客观的、全面的、真实的描述。 (3) 社会影响问题。企业的存在和规模的扩大, 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 加大了当地的经济投入, 但同时也加剧了当地的资源紧张程度, 如用水、用电等。所以, 绿色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正面效应, 还应反映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张晓芳.试论绿色会计在中国的发展[J].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 (7) .

浅谈低碳经济时代绿色商业的发展 篇2

一、影响我国绿色商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商业发展方式粗放。

节能环保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商业主要通过扩大投资实现外延式发展。在商业流通业中, 过度发展大型商业网点, 商业设施重复建设, 使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率不断上升, 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土地资源。许多商业企业在经营场所设计、建造、装修过程中不注意节能降耗, 不按照环保要求使用装修材料, 排放污水、噪音和废气, 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

2、绿色产品开发力度不足。

绿色商业服务欠佳在绿色商业视角下, 完整的绿色商业行为包括绿色产品销售和绿色商业服务。与欧美超市琳琅满目的绿色产品相比, 我国消费者可选择的绿色产品单调、种类不全, 从而制约商业经营绿色产品的比重增加和扩大。而且, 我国绿色商业服务理念尚未建立, 商业服务仍存在许多不绿色的地方。一是绿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大多数商业企业营销重点仍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 甚至是超越实际的过度消费。忽视向顾客推介绿色消费观念, 进行绿色消费行为引导。二是缺乏绿色环保的购物环境。如顾客通道设计不合理, 造成人群拥挤, 空气混浊;彩灯运用不当, 卖场内光线若明若暗, 不利于顾客对商品的选择;促销声音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变成噪音。三是售后服务绿色意识不强。目前, 在零售行业中仍存在使用不环保和对人体有危害的包装材料。各类商业企业不重视开展逆向物流, 废旧商品和包装材料回收率低, 未能发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要渠道的作用。

3、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绿色消费能力有限绿色商业的发展需要绿色消费的驱动, 愿意支付高价格, 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人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20%—30%。而这一比例, 在美国高于50%, 瑞典为85%。受支付能力和传统观念影响, 使得追求价廉物美的广大消费者没能从整体上实现对绿色产品尤其是环保产品的消费, 也使得商业企业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得不到足额的补偿和回报, 从而导致商业企业失去实施绿色商业的动力和积极性。

4、绿色法律法规不健全。

保障措施不完善实践证明, 绿色商业的发展是无法通过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实施的。需要政府制定环保法律, 加大环保执法, 运用财政税收手段等来支持。然而, 目前我国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我国缺少像日本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食品循环资源再循环利用法》、《废弃物处理及清除法》等这些跨行业和跨部门的法律, 以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综合治理。绿色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 造成绿色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假冒绿色产品充斥于市, 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信任度低。而且, 传统商业向绿色商业改造的成本巨大, 包括如绿色装修成本、绿色商业维护成本、逆向物流建设成本等, 均构成企业的额外负担。但是, 由于政府尚未建立对绿色商业行为实行补贴和激励的制度, 以及对生产经营使用有害产品者征收高额环境税费。在对实行绿色经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不足, 对破坏环境、提供不良产品者还缺少法律约束的情况下, 企业自觉保护环境, 履行社会责任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市场的竞争优势, 反而会增加企业成本, 减少当前收益, 从而成为企业选择绿色商业行为的障碍。

二、低碳经济时代促进绿色商业发展的对策

1、转变商业发展方式。

树立绿色经营观念商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直接关系商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商业要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并以此推动绿色商业发展。一要提高商业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大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及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 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商贸企业的应用, 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 不断推进流通方式现代化。二要加大对商业流通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力度。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培养各种层次急需的现代商业人才。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高素质、复合型的商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要加大管理创新, 向管理要效益。通过信息管理, 创造市场机会利润;通过人财物管理, 创造集聚利润;通过综合营销手段, 创造特色利润;通过勤俭办企业, 创造节约利润。四要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 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2、大力开发绿色产品。

合理制定绿色价格经营绿色产品是绿色商业的基本特征, 这需要生产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产品货源。如果没有绿色产品货源, 绿色营销和服务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政府应将绿色产业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 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要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 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商业的响应程度。

3、培育绿色商业文化。

推行绿色商业服务, 培育绿色商业文化, 一是增强商业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二是完善企业文化内容。将偱环经济实践的内容充实到企业理念体系、制度规范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中去, 并有机糅合到日常工作中, 实现从生产、采购、配送、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三是大力倡导和引导绿色消费。通过持续不断地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广大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商业企业开展绿色商业服务, 首先要大力推行绿色采购, 建立绿色供应链, 提高绿色商品经营比重, 并及时向顾客提供绿色信息, 传授商品消费知识, 使之能正确使用、科学养护商品。其次要营造绿色购物环境。商场装饰装修材料要符合国家标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中;合理配置采光和照明, 既要让店内光线柔和、明亮, 又能节约用电;尽可能排除噪音音源。再次要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开展零干扰服务、个性化服务、e化服务,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降低顾客购买成本。最后, 推行绿色包装和逆向物流。向顾客提供可降解的包装袋, 限制一次性包装, 禁止过度包装。加强逆向物流工作, 做好有问题商品的返修和退换, 废旧商品和包装物的回收, 使之进入循环利用系统。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提高绿色消费能力。

绿色消费是绿色商业发展的动力, 在影响人们绿色消费的诸因素中, 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 我国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 而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较高。由于绿色商品购买能力有限, 导致有效的、足够的绿色消费者群体难以形成, 绿色商业的发展壮大受阻。所以, 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是改变国家、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制定落实工薪阶层的加薪计划, 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方式,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二是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所占的份额。通过提高单位劳动的价格 (工资) , 使劳动收入与企业利润增长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 改变劳动分配比例长期偏低的状况。三是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通过就业保障、民生保障、社会保障等途径, 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社会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增强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购买能力。

5、键全绿色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首先, 完善现行环境法规, 对立法体系中的空白要尽快填补。在立法时, 要强调企业的绿色责任, 将末端治理为主转变为预防污染为主。进一步完善有关商品包装和塑料袋使用方面的法规, 实现绿色包装。尽快出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 避免城市商业设施重复建设和大量商业资源浪费。其次, 制定促进绿色商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发展绿色商业流通和节约资源的规划制度、科技支撑和示范制度、绿色消费鼓励制度、产品回收利用制度等。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 建立绿色经营基金, 对实行绿色经营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赠款、补贴及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 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商业行为。再次, 加大环境监督和管理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可持续发展目标, 污染环境的企业征收高额资源环保税, 对生产经营有害环境的产品征收高额环境税费。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对违法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严加制裁, 使其付出高昂的代价, 利用倒逼机制推动绿色商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骏阳.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0, (4) :11-14.

[2]周殿昆, 李荣庆, 郭红兵.构建促进绿色商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J].财贸经济, 2007, (10) :103-107.

[3]何永辉.浅析我国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 2009, (22) :49-49.

低碳时代的绿色展会 篇3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经济快速的增长, 社会不断进步, 与此同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例如, 气候变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此外, 以环境为基础的人类活动也遭受空气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污染。基于这样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 就变成了全球人们共同的使命。可见, 环保问题在21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倡导低碳的时代, 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分配资源及保护环境相协调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企业作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细胞, 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载体, 对社会的科学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多样的环境活动, 这些不仅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也会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造成某些负面效应。而财务经营状况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会计学正是提供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等信息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 提供的理论体系就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客观真实反映社会的现实。由于, 传统的会计忽视了环境这一重要因素, 没有科学的反映出环境资源这一新增资产以及环境这一因素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也没有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应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不科学的决策。这对企业来说, 是重大的损失;对社会来说, 是莫大的资源浪费。基于这样的状况, 能真实反映环境影响方面信息的会计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它, 真正能够鼓励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激励保护环境, 抑制为了盈利不顾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由此, 绿色会计产生了。

一般来说, 一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以原来的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的, 绿色会计也不例外, 它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的, 因此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会计有相似的地方;既然是发展, 就意味着有差异, 所以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了解这两种会计的异同点, 企业才能更好的实施绿色会计, 同时, 也将加快低碳时代下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制度建设。

二、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 学者们关于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关系之间的研究相对较少, 并且他们大都是注重于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徐纯 (2010) 从分别就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背景、涵义、核算对象、确认标准、披露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孙启莉、孙长江 (2004) 主要从会计理论与会计核算这两个方面分析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之间的差异。白英防、潘万春 (2005) 重点从会计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略会计与传统会计之间的差别。这些学者多数是侧重与这两种会计之间的差别, 而忽视了这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分析。差异研究固然重要, 但是, 忽视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相同点, 也许绿色会计的价值就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那加快绿色会计理论的发展也就失去意义。因此, 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三、低碳经济视觉下的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异同

(一) 会计目标的异同

首先, 绿色会计与传统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为经营管理提供财务信息, 并考核经营责任, 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然而它们的范围或者侧重点不一样, 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着眼于无生态的环境, 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 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根据现代会计原理即从收入中减去成本计算利润的公式, 仅包括了经济成本, 而不计算社会成本, 这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 而且鼓励了以牺牲环境来取得当前利益的行为。它侧重于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 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会计研究的范围, 表现为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和会计循环过程的不完整。而绿色会计则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 从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出发, 力争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 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所以, 不能不说绿色会计解决了传统会计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这无疑是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二) 会计的基本职能的异同

无论是传统的会计还是绿色会计, 基本的职能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并且会计核算是两种会计的首要职能, 也是这两种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 核算的基本出发点和范围各不相同, 传统会计反映的仅仅是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 而绿色会计是将周围的空气水等环境资源划入计量范围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寻求一定的价值补偿。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成本的或者社会效益。绿色会计, 既是会计问题, 亦是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它主要核算和计量自然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 以及环境资源的收益和价值补偿, 它在传统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映一个流域的生态资源状况, 因此呈现出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

(三) 会计对象的异同

这两种类型的会计, 它们核算和监督的内容都是以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的运动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但是传统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是能用货币计量表现的经济活动。而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大大突破了传统资金运动的范畴, 它所考虑的是除资金以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及生态循环价值。因此, 绿告, 为各决策单位进行经济及环境决策提供帮助。

(四) 会计要素的异同

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上, 无论是绿色会计还是传统会计, 大的方向都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个基本会计要素, 但是, 由于绿色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和环境, 也就是自然资源有关系的。因此, 在会计要素的确认方面, 除了从法律标准、价值标准以及利益标准, 时间标准等方面考虑, 还需要从绿色资源未来效用的可能性、计量的可靠性、地域性。因为, 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大大超过了传统会计, 所以绿色会计必须对各要素加以拓展, 将涉及环境的经济要素作为会计要素予以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确定。在绿色会计体系下, 许多的资源都能够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效用。绿色资产是指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 能以货币计量、预期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绿色资源。比如, 自然资产。这与传统的资产有一定的差别。因为绿色资产涉及到环境的因素。绿色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 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这与传统的负债也稍有不同。这里考虑了绿色成本。然而绿色所有者权益也与传统的却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它们体现的都是投资者对净资产的所有权。绿色收入是指企业开展以保护绿色为宗旨的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等活动所得到的回报。这与传统的收入也稍有区别。绿色会计强调的是绿色生产, 而传统的强调的是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流入。绿色费用是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 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这本质体现的是耗用的资产的性质的不同。绿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绿色经营成果, 强调的也是与环境相关的绩效。这与传统的利润也有一定的区别。

(五)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的异同

从大的方向上来讲, 无论是传统会计还是绿色会计, 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 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假设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都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绿色会计核算中, 如果以货币计量为主, 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 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为唯一计量方法, 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 在某些时候, 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因此可以考虑用多元计量这一假设。

尽管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会计要素及其假定的变化等, 与传统会计的相应内容的有一定的区别, 但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的真实, 可靠等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在坚持传统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上, 才能达到传统会计所要求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要发展, 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具体的操作行为的规范, 才可能易于人们广泛。鉴于绿色会计跟自然环境, 社会问题都有关系, 因此, 应该把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也应考虑进去。

(六) 信息披露的异同

我们知道, 三大会计报表, 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传统的会计信息主要披露的方式。同时这三大报表中所包含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因而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下, 信息的披露也离不开这三大报表, 这是它们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披露, 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同时反映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等内容。企业的环境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信息, 即企业经济活动和事项中产生影响的环境信息或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环境信息。这部分环境信息都能以货币量化, 大部分可以在现有的财务会计假设, 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 完全可以包括在现行的年度会计报告中。二是关于环境绩效信息的绿色会计报告, 主要是一些不能货币量化的关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如企业执行国家环境法规的情况, 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污染, 采取了什么措施, 对环境保护做出了哪些贡献等。

综上所述, 传统会计为绿色会计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同时绿色会计比起传统会计, 更加适合时代的发展, 尤其满足低碳时代的需要。在了解这两种会计的共同点基础上, 才能肯定了绿色会计发展的价值;在明确了这两种会计的差异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贯彻绿色会计发展的方向。在低碳时代下, 实施绿色会计, 正顺应了国民生产总值、企业资产和生产成本核算的需要。绿色会计把环境资源成本加入到产品成本中, 以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为方式, 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相应的成本, 维护社会资源环境。与此同时绿色会计符合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它将会促进企业合理分配资源, 保护环境。在当今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 我国更应该节俭资源, 注重环保, 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通过,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异同分析可以知道, 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低碳时代下的市场经济中,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 如果企业考虑了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 兼顾社会利益, 并对自身发展的行为作出规范, 那么在将来便不会因环境成本费用大增而受到严重影响, 也将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考虑, 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 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将会使企业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而促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 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 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英防, 潘万春.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 学术天地, 2005

[2]魏明海.会计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3]杨华.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对比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 2009

[4]徐纯.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差异分析, 财会通讯, 2010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篇4

1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的理念, 将努力实现碳的最小排放量甚至是将实现碳的零排放作为前提, 从而获取最大化生态效应的一种经济形式。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所有的生产、生活均要做到以低碳和环保为基本标准。企业要想真正符合低碳经济标准, 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要求。这是由于绿色在本质上和低碳、环保保持一致。所以, 把生态、低碳和环保理念以及技术结合到绿色供应链当中, 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因为供应链自身就是一个联系供应商和客户, 包含了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生命周期支持等较为完整的流通链。有所不同的是, 绿色供应链还结合了低碳和环保等思维方式, 列入到生态环保管理之中, 这就让综合考量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率成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点, 从而让绿色供应链成为一个呈闭合状态的循环系统。

2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

2.1 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显得较为滞后。当前, 我国所产生的碳排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二, 这就证明了中国依然是用高能耗和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的。这一社会资源配置中所出现的问题, 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

2.2 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绿色供应链是现代企业获取竞争性优势的重要内容。鉴于低碳理念宣传的推广, 人民群众的环保观念不断提升, 企业的客户也愈来愈多地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 企业一定要致力于解决经济活动当中的各种环境问题, 并且放弃危害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产方式, 从而建设起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 形成突出的竞争性优势。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谓是在最大限度上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在无形之中取得了客户对产品的喜爱, 让企业能够得到竞争的优势。

2.3 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 在提升绿色消费意识的观念之下, 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认可也绝不只取决于能否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廉价产品, 企业还应具有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 并及时回收废旧产品原料, 这些均将成为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

3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实施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出现污染, 从而节约资源以及能源, 而不是等企业的产品出现了不良后果再来采取一些防治方法。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设计体系涵盖了采购、生产、物流等过程。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友善性, 从而改进各种设计因素, 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功能、质量以及成本等, 让产品能够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

3.2 实施绿色采购

企业应当尽量选择绿色材料, 这些材料具备了很好的使用性能, 在生产、加工、使用甚至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之中使用能耗较少, 能够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较高、对环境不构成或者较少污染的原材料。绿色材料自身具有先进性、生产具有安全性、材料利用具有合理性等特点。

3.3 实施绿色生产及绿色加工

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都要依据ISO14000标准来开展, 尽量降低物料与能源的消耗, 减少废弃物、运用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工艺。绿色供应链要求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安全、环保, 不对使用者产生危险, 同时还要求生产过程对生产者不存在损害, 所用能源和所造成的污染也最少。

3.4 实施绿色物流

所谓绿色物流, 主要是指在产品物流过程中努力提高绿色程度, 涵盖了绿色包装与逆向物流等。前者是指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强调环保包装, 也就是包装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包装材料应当选用不含铅、汞等有毒成分进行包装, 选用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可回收再生材料进行包装。在对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时, 应当用最小成本代价来获取最大回收价值。

3.5 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能够辨识与预期、符合消费需求, 并能带来利润和永续经营管理。就其本质和内涵而言, 绿色营销是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 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基础, 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营销活动。绿色营销和传统市场营销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注重环境保护, 更为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3.6 实施绿色回收

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应当包括绿色回收。企业应当考虑到产品、零部件和回收处理成本等, 对相关方案实施综合分析, 从而确定最合理的回收方案, 用最小成本代价以换取最高回收价值。

4 推进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4.1 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是要求企业充分考虑自身的长远利益, 将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出发点, 积极引导企业将管理重心转移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之中。二是要求企业中各个部门在实施环境优化时不再仅仅将眼光放在本部门, 而是要明确自身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当中的相应位置, 让本部门行为能够切实符合环境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三是企业负责人应当提升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素质, 更加积极地将经济目标、环境目标以及社会目标等与供应链进行联系, 从而让全体员工能够真正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回报。这样一来,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会通过自身的努力, 让绿色发展逐步渗入到企业中的方方面面, 从而形成企业的绿色形象, 并让创建企业绿色品牌成为每一位员工自觉自愿的行动。

4.2 扎实树立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观念, 要求企业注重于长远利益, 将整条供应链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要求全体员工有效建立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层切实转变观念, 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环保是保障人类社会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将经济发展目标、环境目标以及社会目标等与供应链管理加以联系, 从而让企业员工与供应商能够了解到企业自身对于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想取得成功, 其关键就在于让企业全体员工树立起绿色观念, 因此, 企业领导层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中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深刻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为社会以及本企业的发展带来长期回报, 从而让每一位员工均能通过自身工作实践, 让绿色发展逐步变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创建企业绿色形象与绿色品牌真正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4.3 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企业要十分注重以绿色供应链为指导, 切实重组企业的经营运行体系, 通过建立绿色管理部门, 落实有关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 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以及监督机制, 从而为企业的低碳生产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同时, 还应积极调整现有的生产体系, 不断加快落后生产工艺的淘汰进程, 加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 注重生产节能与建筑节能, 开展绿色采购, 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涉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4.4 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于加强供应链中全体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对于供应商而言, 它处于整条供应链的前端, 其行动将会传递至整条供应链当中的每一节点, 比如, 成本中的节约可以通过供应链传递至其后的各环节, 以求提升整体效能。因此, 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国际化大型企业均十分注重而且会十分慎重地选择供应商。其一般做法是将环境能力视为评估本企业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 依据环境法规之要求和自身所设定的指标要求, 并且运用问卷调查等途径以得到供应商的相关数据, 并且实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以此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选定了供应商以后, 企业不应当居高临下地通过监督与评估来开展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而是应当积极支持与帮助供应商等方式构建平等、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

4.5 合理制定绩效评价体系

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绩效评价, 这是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状况下, 对重要环境参数所设计的一套可持续监督体系, 并将评估的结果和基准进行比较, 再将其和各利益主体进行沟通。它是对企业的环境绩效实施测量与评估的程序之一, 这是一种持续性的信息收集途径。通过制定落实绩效评价体系, 能够让全体企业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切实了解到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风险, 得出投资之得失, 还可帮助辅助企业管理者实施环境管理。因此,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制定:一是就战略层而言, 应当从信息共享的深度、组织能力、成员稳定性、绿色环保性等诸多方面以反映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二是就运作层而言, 应当从价值、时间及产能等角度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加以改进, 从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行状态以及能力实施评价;三是就结果层而言, 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加以联结, 在绿色供应链的财务收益情况、资产运行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不同方面来评价绿色供应链的绩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 开展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力争获取更好经济效益的重大发展机遇。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改变中国企业一直以来只关注经济上量的增长, 却忽视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一现状, 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降低资源的消耗, 提升产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 有鉴于此, 一定要大力倡导与推行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我国各领域绿色环保意识在持续加强, 愈来愈多的行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上更加凸显出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怎样抓住机遇, 运用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主要特点的低碳经济模式来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 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以及主要内容, 并提出了推进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于静.浅议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1) .

[2]王能民.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 2007 (1) .

[3]李辉光.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J].时代经贸, 2007 (5) .

[4]秦文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 (14) .

[5]朱庆华, 耿涌.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转换模型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 2009 (11) .

上一篇:金属屋面防水涂料下一篇:市级商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