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运输

2024-06-25

绿色低碳运输(共12篇)

绿色低碳运输 篇1

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湖北省航运公司为龙头组建的全国第一家地方内河航运集团,系国家水运行业大型(二类)企业,是交通部等国家“四部一委”月度运输平衡会议和全国煤炭订货年会及全国化工订货年会的正式成员单位、“中国船东协会长江船东分会理事成员单位”、“中国航海史研究协会长江分会理事成员单位”,其综合实力居全国500家最大服务业水上运输业第25位。2005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获5A级物流企业称号。2010年货物运输总量突破千万吨大关,年营运收入达到4亿元,企业经营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拥有全资子公司15家,控股公司2家,资产总额3亿余元。现有职工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32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113人。

公司以船舶运输、港口装卸为主业,并具有交通工程、水下工程、科研设计、商业服务、房地产开发、补偿贸易等多种功能,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内河运力、国内沿海江海直达运力及特种货物运力共12万吨,其中:1500吨级江海直达液态沥青特种运输船两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良好;1000至8000吨级自航船16艘,运力5.3万吨;万吨级船舶6艘,运力6.7万吨,并有入籍加盟船舶运力70万吨。业务范围包括液态沥青(特种货物)、各类干散货、包件货物及粮油杂件等。货运业务遍布海内外,与韩国大型企业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大型企业有密切业务往来;与国内沿海、长、汉江流域近60家冶金、化工、粮油、能源、建材企业订有常年运输合同。2006年,华航集团正式成为武钢首批“销售物流网络成员单位”。此外,华航集团在长江沿线设有22家办事机构,并与长江各港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下属舵落口港区距长江与汉江交汇口18公里,港内铁路专用线连接汉丹铁路,与京广、襄渝、焦枝铁路相通;公路与107国道相连。拥有机械化作业码头10座,常年可停靠1500吨级至3000吨级船舶。有室内、外仓库及堆场97517平方米,一次堆存能力可达18万吨。港口年综合吞吐能力为260万吨。

我司坚持弘扬“江海同舟,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竭诚为广大客户服务,力求实现企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1 2010年营运船舶节能减排实绩

节能减排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每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各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华航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华航集团在保证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积极制定节能减排措施,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一系列适合本行业特点,且行之有效的节能降耗方法,在2010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8年以前公司船舶千吨公里油耗3.43公斤,2009年千吨公里油耗2.12公斤,2010年千吨公里油耗1.71公斤。其中万吨级船队2010年6月~2011年4月千吨公里油耗仅仅只有1.24公斤,远低于3000~8000吨级船舶千吨公里油耗1.64公斤的水平,同比千吨公里节约燃油0.4公斤。万吨级船队共节省燃油920余吨,节省资金784.3万元。万吨级船队用千秒油452.8吨,按油料差价和效能比,降低油料成本95.2万元;用30号重柴油,4号燃料油328吨,按油料差价及效能比,降低油料成本39.4万。

2 节能降耗的主要方法及措施

我司节能降耗采取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运力调整

公司自2005年开始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坚决淘汰高能耗负效益拖驳船队,至2008年华航集团处置全部老旧拖轮13艘,合计4461kw,处置驳船42艘,计33990吨运力,置换优质高效的自航船16艘,运力5万多吨。运力结构调整后,公司经营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1)船油料消耗、油料成本大幅下降,船舶千吨公里油耗由原来的3.43公斤/千吨公里,降至2.12公斤/千吨公里,年节省燃油1197吨。(2)自航船与拖驳队型相比船员人数减少50%,人工管理成本大幅下降。(3)自航船速度高,船舶周转快,生产效益明显提高。(4)自航船配置合理,机械负荷低,修理周期长,管理成本低;(5)自航船的建造成本相对低。随着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船舶建造技术日益成熟,各船务公司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灵活选择设备配置,降低建造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2 优化船型及动力配置

2010年开始着力打造装载量大、航速快、油耗低的万吨级船队,由“华航中润”、“华航长福”、“华航长安”、“华航长运”、“华航长盛”、“华航长泰”所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均采用适合长江航道特点的先进节能船型。(1)船体设计创新,船体呈梭标型,船首有球鼻艏,船舶长宽比适度,船舶吃水深,排水量大,具有较低的船舶阻力,船体各部结构设计更简洁合理,既符合船体强度要求,又符合建船规范。(2)推进系统设计实现突破,推进器的选配、适当降低轴系高度等措施的采用使万吨级船在柴油机中低转速时(这期间柴油机油量低、非常节油)航速达到快速标准。实船测试表明,万吨级船正常航行,柴油基本上在中速甚至低速运转,未达柴油机额定转速,实际耗油量低,节能效果显著,这也是万吨级船节油的重要基础。(3)配置了先进的助航设备,如GPS、雷达、探测仪等。先进的导航系统能正确地帮助船舶在最有利的航距间航行,因而使船舶运行时间缩短,从而达到了节油的目的。(4)船舶主机选择节能型机型,选用潍柴6250型和宁波中策6210型新型节能柴油机,这类柴油机的额定耗油率均低于200克/千瓦时,而且柴油机在中低速运转时马力发挥比较充分,耗油量低。

2.3 技术节能

万吨级船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重质油。公司在万吨级船舶建造时就预先配置了使用重油的硬件设备,选用重油型柴油机,还安装了废气锅炉、供油单元、分油机及用千秒油的油舱、油柜管系、油水分离器、污水分离器等设备。万吨级船投入营运后,我们就派厂家专业人员跟船,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及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调试,主机磨合期(300~500小时)一到,就试用千秒油、重柴油,因为准备充分,都是一次调试成功。随后对船舶运行全程跟踪,万吨级船在运行过程中,船舶重载上水航行,主机功率充分发挥,主机转速达额定转速,废气锅炉蒸汽温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90℃~120℃),用千秒油温度条件具备,千秒油分离,供油单元的压力控制,粘度调整,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确保主机运转正常。但船舶下水航行,由于长江航道船舶密度大,弯曲航道多,船舶航速不宜过高,而且船舶航行会让时经常松车、降速,主机转速达不到额定转速,废气锅炉蒸汽温度达不到要求或者不能持续保证,船舶用千秒油温度条件不具备,及时选用30号重柴油,确保油品分离效果和供油单元的供油压力,保证主机正常运转。为了应急,不论用千秒油还是30号油,我们大胆创新,在主机进油口处另设电加热设备,确保油品进主机温度。船舶抵港前1个小时转换轻柴油,对转换流程要求船员熟练操作。其次对船舶部分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油耗成本。对华航中润轮大功率停泊发电机进行置换,原停泊发电机每小时耗油12公斤,现购置一台小型发电机,每小时耗油4公斤;在万吨级船舶利用主机剩余功率,加装30千瓦轴带电机、液压泵等辅助设备,减少船舶辅机的运转时间,每小时可节省柴油10公斤。

2.4 管理节能

(1)加强油料基础管理,完善单船油料测试手段,掌握船舶燃油存量和消耗情况,客观反映船舶的真实消耗。我们对船舶的油舱、油柜分别进行了丈量,并做好测量标尺,船舶进出港有专门的计量员对油料的消耗和库存进行测量核对,并做好登记台账;部分烧重油的船舶还装有流量计,确保船舶油料消耗和库存的真实性。(2)建立责任制,实行燃料定额考核。船舶轮机长是单船油料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油料的加装、统计、消耗、定额管理负责。我们根据季节、航线、机型、拖载量对船舶月度消耗进行核定,指导船舶节能降耗。实行当月考核次月兑现,对达到消耗指标的给予奖励,及时总结节油经验推广,对超过消耗指标的给予惩罚并分析超耗原因。(3)加强船舶的日常机务管理和船舶的预防检修,杜绝燃油的“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对主机喷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气伐间隙勤校正,保持了主要机械设备良好技术状况,为船舶高效低耗创造了条件。(4)加强船舶运行管理,搞好船舶配载,减少船舶空排距离;船舶上水开经济车速,走经济航道,下水在安全的前提下,单车运行,有效的降低燃油消耗;有潮汐的区域赶潮航行。(5)加强培训学习,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举办了多轮次节能知识讲座,请专家对油品的性能,燃烧重油的操作流程,相关配套润滑油的选择进行了讲解,组织节能新技术和工作经(下转第10页)(上接第41页)验的交流学习,重点培训船舶一线的技术骨干,从而不断提高节能工作水平。

2.5 加强船舶防污染控制

充分利用船舶油水分离器、污水分离器、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分离船舶油污和垃圾,在海事部门指定的地方接收并做好记录。船机检修引入环保型清洁剂替代传统油清洁,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船舱污油采取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管理原则。对产生和造成江水污染的行为,海事部门处罚谁,其后就由谁承担,同时还要接受公司处罚。

3 几点建议

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倡导绿色航运,发展低碳交通,是长江发挥黄金水道作用的重要保证。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应对长江中下游万吨级节能船型及早定型完善并大力推广,逐步淘汰老旧负效船舶。二是航道部门应加大对长江中下游航道的疏竣力度,尽力减少浅、窄、弯曲航道,缩短船舶航行时间,降低燃油消耗;尽力提高枯水期维护水深,降低万吨级船舶枯水期航行时搁浅的概率。三是管理部门要加强长江水域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环保工作的日常监控管理,建立完善环保奖惩的长效机制。

“母亲河”以其澎湃不息的力量滋养着流域内千百万人民,同时母亲河又是脆弱的,她需要人们自觉地爱护她、保护她!

节能减排,保护母亲河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心愿,华航作为长江干线上最大的地方航运集团公司愿与大家一起为实现“绿色航运”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文中首先介绍了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企业文化,然后着重介绍了华航集团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绿色航运的号召,在船舶运输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改革,技术创新,以及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与措施,已取得了可喜的船舶节能减排的显著成绩。

关键词:节能减排,措施,实绩

绿色低碳运输 篇2

为加快推进我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工作,公司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品牌为引领,通过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大规模引进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新技术,为我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公司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概况

公司系集团对旗下城市公交客运业务进行战略性重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而新组建的城市公用事业类服务企业。公司享有中国城市公交业首个注册服务商标,并于201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公示为全国公交行业首例“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现辖属6个分公司,从2000年初的1条公交线路、22部公交车发展到现在遍布市区、郊区的60余条公交线路960余部公交车,由以前单一的城区公交业务,延伸到城际公交、都市观光、通勤客运等多元领域。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驰名商标”、“市环境友好标兵车队”、“全国节能减排优秀贡献企业”、“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山东省企业文化先进单位”、“山东省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 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2012-2013年,公司先后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四体系标准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认证,卓越绩效管理体系评审,五星级公交场站评审,交通运输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等一系列环境质量管理资质认证,为企业的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创建,打造绿色巴士 2013年,公司中国首例公交行业驰名商标为动力,围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创建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环保制度,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设施环境,倾力打造温馨、低碳、和谐公交企业,为员工创造快乐工作氛围,为市民创造舒适出行环境。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

作为公交运营企业,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和公益活动。对内通过员工例会、信息期刊、宣传栏等方式积极向一线驾驶员宣传创建环境友好城市的重要意义,宣传车辆节能环保知识,提高驾驶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对外积极开展环保公益宣传活动,2013年先后参与举办了“环保走进崂山”、“十年树木”植树造林、“绿色出行,邀您参与”、“清理浒苔系列大行动”、“海水浴场环保行”、“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公益宣传、报纸义卖、9.22无车日活动,“我为创城添光彩”,关爱环卫职工等环保公益活动,共组织参与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为我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倡导低碳出行,传播低碳理念,保护城市的蓝天白云做出了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完善环保制度,规范企业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创建工作,公司从基础管理入手,完善环保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日常监督机构,逐步建立起一套环保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了环保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详细的环保教育、驾驶员安全服务质量规范,车辆检测维护制度等一系列环保规章制度,完善了环保事故应急预案,按规定上报环保信息,定期实施环保监控,确保车辆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二是明确了公司安全、营运、机务等各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环保教育、规范服务、车辆保洁、环保检测、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在各单位成立了日常的环保领导小组,加强日常的环保教育和管理,通过爱车例保检查等加强对驾驶人员培训教育,提高驾驶员绿色环保意识。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驾驶员综合素质、操作技术参差不齐等特点,公司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组织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训,让驾驶员了解“环境友好公交”对创建生态城市、文明城市、创行业服务品牌的积极意义,树立一线职工自觉的环保意识。二是对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驾驶员进行车辆维护、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课题的强化培训,让员工正确认识车辆在维护保养、运行过程中哪些因素和行为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规范操作,避免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当行为。三是组织开展节能环保竞赛,公司连续多年举办节油、爱车例保等技能比武,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驾驶员予以奖励,积极推广他们的节能降耗经验,通过这批骨干力量的带动和影响,在企业内部形成了 “比学赶帮” 的良好节能工作氛围。2013年公司营运车辆柴油、天然气、电的实际消耗平均比定额消耗降低8%。

(四)关心关爱员工,温馨服务社会

公司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思想,积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营造干事创业、快乐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和谐企业氛围,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期工资性收入倍增计划,年均工资增长20%以上。深入落实“交运新工时”,推出四天工作制,让工作制效率更高,把员工当主人,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幸福的生活条件。在为员工创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条件的同时,公司重点提升驾驶员的规范服务和文明服务水平。统一规范着装,挂牌上岗;规范进出站,安全行车;微笑服务,自觉使用文明礼貌“十字”用语,最大限度得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以差异化服务为主题推出的孕妇徽章、爱心哺乳间、零币兑换服务,让服务更加细微温馨。

(五)提升设施环境,建设星级场站

2013年,公司以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为动力,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水平,更新环保服务设施,美化办公环境。公司在车厢内更新和增设了雨伞套机、零币兑换盒、垃圾桶、纸巾帕、报刊、便民袋、遮阳窗帘等20多项便民利民的温馨服务项目,展现了以公司为代表的城市新公交、新形象。力争为市民为员工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绿色环保的乘车环境和工作氛围。公司积极推进办公场站7S定置管理,员工统一着装,办公用品统一定置,设施标志统一规范,车辆规范有序停放,办公区域的整洁美观。2013年11月5日,以王村路公交场站为代表的现代化公交场站接受了国家星级场站专家评审组的现场审验,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六)推广新能源,建设低碳交通体系 公司以打造绿色环保企业为已任,在车辆选型上,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2013年初,公司购置更新了196部达到国IV排放标准的天然气车,尾气排放大幅降低。2013年公司与国家电网合作建设的汽车东站、王村路充换电站建成运营,新增的100部纯电动公交车陆续投入到31、223、605、623、632等市区重点公交线路,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2013年年底,公司将再引62部天然气车,其中26部18米大容量公交车单车核定载客达到200人,将有效缓解早晚高峰期车厢内的拥挤现象,提高运输效率。目前,公司共有车辆960部,其中LNG天然气公交车110部、CNG天然气公交车178部、纯电动公交车160部,公司所属车辆全部达到国III排放标准,天然气车和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车辆占有比例达到50%。其中仅160辆纯电动车,每年可减少污染物排放,碳氢化合物14吨,一氧化碳149吨,氮氧化物29吨,颗粒物12吨,二氧化碳10905吨。

(七)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发展与壮大,过去以人工模式为主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营运生产发展需求,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2013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实现了20余条线路的远程智能调度和指令传输,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和营运成本。2013年3月,公司由以色列TRAFFILOG公司引进并改进的驾驶行为管理系统在公司所属80部公交车投入试运行,该系统通过车辆CAN总线提供的数据分析驾驶员的操作行为和车辆技术状况,同步反馈提示,约束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实时监控车辆技术状况,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驾驶人、公交车辆实现全方位管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该成果获全国交通行业新能源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通过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公司营运车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不断提高,车辆技术状况、营运服务质量和场站环境建设受到了乘客和员工的充分肯定。公司将以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创建为契机,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创造和谐环境,为城市的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公路运输低碳环保战略及措施 篇3

摘要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务院确定的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是交通运输的重头,本文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运输效能较低、运营集约化程度低以及燃料消耗量的相应法规的不够完善的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营问题,并从这些观察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政策、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减排研究的扶持、提出发展多式联运以及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五个方面入手对低碳环保战略和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路运输环保低碳战略措施

一、概述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的需要,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中央和各地早在“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中,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形成城市的重要因素,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最重要的环节,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完成运输量最大,所占比重最大的一个环节[1];公路运输企业资源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也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公路运输行业有更多的方面需要细化。实现公路运输战略化的低碳与环保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现状观察和问题的提出

1.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的总体现状

中国既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是公路运输业迅速发展的国家。虽然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占社会总排放比例低于发达国家,但排放规模的迅速扩张将使这个比值急剧增长。

2.运输效率较低

路网的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运输效率不高;对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3.较低的集约化程度

我国自交通部等部门1996年提出开展集装箱牵引甩挂运输业务以来,甩挂运输一直受到诸多环境制度的制约,导致甩挂运输业务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2]。公路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程相对很低,个体货运增多,缺少集中管理,这也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加大。

4.燃料消耗量的相应法规的不完善

燃料消耗量调查方法不合理,导致货运量指标应用价值不大。现行调查制度是按车辆隶属地取得货物运输量统计指标,只代表本地区道路货运车辆对本地区的经济贡献程度,它既不代表区域运输量,也不能代表地区发送量,应用价值不大[3]。

三、战略的提出与措施的实施

1.完善法律法规

在中国虽然关于环境的立法还并不完善,但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在不断努力[4]。之前一直未能实施的国4排放标准。在中国,低碳经济通常被概括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加大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节能标准体系标准化,公路运输行业作为社会服务型产

业,针对制约低碳物流运输发展的因素,表明低碳物流运输发展不仅取决于产业自身,还需要外在条件的辅助实施: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低碳宣传和引导,要求鼓励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这为道路运输规模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制定国家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5],在公路运输规划时,首先必须处理好交通设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其次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减少交通公害,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道路系统、增加绿化。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本着节约土地,实用高效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避免重复建设,注重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2.加强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政策

正确划分道路运输车辆车型是实施核查的基础,正确把握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期间定义并实施核查,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涉及行业管理部门、车辆生产厂家、车辆检测机构、道路运输企业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是切实的共赢之路。所有需要申报燃料消耗量公告但是没有申报成功的车辆产品将一律不发营运证,需严格执行。并加强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查询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化建设。

3.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减排研究的扶持

对于每一个运输公司来说,充分展示其在环保方面的成就已经变的越发重要,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十分之一,燃油效率可提高5%-10%,每省一升油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2.5kg,在50万公里生命周期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约28吨,减排效果显著。研究出客车轻量化、发动机热管理、全铝车身、新能源客车四大途径能有效的节能降耗。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优点精确控制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度之间、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减少风扇的功率消耗,降低油耗调整风扇转速,降低车内、外噪声降低冷却传动机构的负荷,增加风扇轴承、传动皮带等的使用寿命[6]。

4.发展多式联运

即发展发展低碳物流,树立低碳物流价值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纯地依赖压缩原材料、燃料、设备及人力资源成本获取利润的空间日益狭小。提高和改善物流甩挂运输的软硬件环境。第一,改造传统运输场站,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第二,优化道路设计,改善道路行车条件。实行甩挂运输,必需具备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第三,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为甩挂运输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综合信息平台,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以物流园区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为契机[7],规划我国货运走廊,尽快搭建物流信息网

络和信息共享平台。

具体实施方案有:共同配送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要求配送中心要进行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发展甩挂运输,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车辆空驶和无效运输,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其它先进运输方式包括集装箱运输、滚装运输等,通过发展先进运输方式,推动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5.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

选址问题、物流设施内部的设施规划和物流设施之间物流活动的安排以及整个网络结构的建立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其中物流设施选址和物流路线设计是物流网络规划考虑的主要问题和核心部分,提高资源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时效,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8]。同时,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应注重经济效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保证企业的投资有所收益类似的有建立以三级的物流网络,第一级为工厂,第二级为物流中心,第三级为客户需求点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此类方案还在积极探索中,尚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在新建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结语

本文从提出问题到提出战略和实施举措进行了公路运输的低碳环保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述。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前提下,基于提出的低碳经济理念,发展低碳物流运输是全

面发展低碳物流运输已成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共识,虽然低碳物流运输的高层环境和技术基础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在发展全球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只有敢于进行革新的企业才能率先获得发展的机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甩挂运输是物流运输实现低碳化的有效途径。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减排研究的扶持,发展多式联运和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是解决公路运输能耗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2]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24-25.

[3]鞠颂东.物流网络理论及其研究意义与方法.中国流通经济.2007(8):10-13.

[4]楊帆.新经济政策下发展甩挂运输的对策.中国市场.2009(4):93-94.

[5]李延晖,马士华,刘黎明.基于时间约束的供应链配送系统随机模型.预测.2004.23(4):46.

[6]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24-25.

[7]莫翠梅.我国发展绿色低碳运输的对策探讨.当代经济.2010(3):107-109.

[8]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商业时代.2010(14):32-33.

绿色低碳运输 篇4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要求,总结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与目标,部署重点任务,落实指导意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谋划、务实创新,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提供支撑保障。

传堂部长原本要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但因今天上午中央召开会议,不能参会。一方面,他向与会代表表示歉意,另一方面,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会议,落实好部刚刚出台的《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同时,会上印发了他题为《发展绿色交通共建美丽中国》的署名文章,提出了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四点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根据部党组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充分肯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行业实际,以新的《节约能源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道路,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部党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2009年12月,成立了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深圳、杭州、厦门等26个低碳交通试点城市成立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四川、云南、湖南等地还设立了专门的节能减排决策辅助机制和支撑机构,全行业初步形成了节能减排组织保障体系。

围绕节能减排工作总目标,部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研究提出交通运输行业任务和目标。审议研究颁布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每年度提出节能减排要点和重点工作措施。为落实国务院总体部署,也印发了《关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及部内分工方案,使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在交通运输行业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二)开展试点示范,节能减排工作局面务实推进。

一是开展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交通运输部分两批确定了26个城市参加试点,按计划推进试点项目实施,并在第一批试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经验总结交流,积累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的初步经验。

二是开展了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工作。选定重庆、厦门等10个城市作为区域性试点,选定天津港、青岛港等4个港口,广东广中江高速公路、云南麻昭高速公路等7条公路作为主题性试点,逐步形成了一套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管理模式。

三是先后推出了五批共100个部级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并将示范项目逐一进行专家核查和经验介绍,在全行业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四是开展了“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从2010年5月开始,共有1126家交通运输企业报名参加专项行动。三年来,专项行动在增强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发挥先进企业示范效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五是开展重点企业能耗统计监测试点工作,4个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7家道路运输企业、14家水运企业和42家港口企业开展了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部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网络和分析系统,获取了典型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企业能源消耗数据。

六是各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试点示范新机制,湖北省厅与省发改委共同确定了3个低碳交通运输基地和10家低碳交通运输示范企业;江苏省在交通运输部甩挂运输试点基础上,引导无锡、南京、苏州、南通等地的4家物流企业率先组建了甩挂运输实体联盟;山东、广东等省遴选公布了全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这些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突出低碳特征,重点领域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支撑,认真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截至2012年底,部累计审查、公布了21批达标车型,发布达标车型2万余个,2011年和2012年全国新进入营运市场的达标车辆分别为252万辆和276万辆。两年来,在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的组织和管理下,通过燃料消耗量准入限制,共减少燃油消耗2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4万吨。

二是严格实施了客运运力调控政策。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新增运力;对一类客运班线、与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平行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审批新增运力;对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继续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努力做到客运运力的供需平衡。

三是着力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了甩挂运输试点专项资金,解决了挂车交强险制度障碍,遴选发布了两批共75个甩挂运输推荐车型,确定了两批95个项目纳入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带动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区、市)启动了省级甩挂运输试点。截止目前,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59亿元,开通覆盖全国和跨区域的试点线路465条,完成货物周转量138.6亿吨公里。相对传统运输模式,甩挂运输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20%,单位运输成本下降了10%~20%,共累计为全社会节约燃油1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7万吨。

四是推广天然气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组织召开了城际客货运输推广天然气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积极推进在江苏、山东、山西、广东等地及相关企业开展天然气汽车应用试点;同时,加快探索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启动研究项目,并在内河普通货船进行试点运营。

(四)注重创新驱动,低碳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依靠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

一是在制度创新上,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包括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多层次制度体系。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和中长期的节能减排规划,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颁布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前不久,部颁布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出台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等20项公路水路相关标准和规范,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规划、“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通过这些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规范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是在管理创新上,建立并完善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2011年,联合财政部设立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通过确定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支持范围和领域,开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请和审核工作。自专项资金设立以来,共对413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补助资金总额接近7.5亿元,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用7.5亿元的专项资金拉动了200亿元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投资,同时也加快了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信息化产业的技术进步,充分发挥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引导作用。2012年,又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区域性项目和主题性项目管理模式,开展了节能减排项目的第三方审核试点工作,通过创新资金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从支持零散项目向扶持规模化聚集性区域、主题项目转变。今年,区域性与主题性试点、第三方审核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认定暂行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配合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设立,江苏、重庆等地方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加大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节能减排资金和项目管理模式的持续创新,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是在科技创新上,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加快应用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开展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等部重大科研课题,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了云南昆龙高速运营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开展了“十二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的推选工作,发布了两批共56项重点推广在用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和保障能力。

(五)重视能力建设,节能减排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与试点。

一是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等3个方面15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

二是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统计体系建设,目前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港口生产能源统计指标已初步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

三是初步建立了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优化扩充了能耗监测重点企业范围,逐步将36个中心城市的重点公交企业纳入了节能减排监测范围,探索实验了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的远程监测,在山东等地开展了节能减排监测考核试点。

四是研究建立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建设与运营、低碳航道建设、低碳公路建设等领域的评价体系。

(六)扩大宣传交流,节能减排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交流、教育、培训等活动。多次组织召开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经验交流会与工作推进会等专题工作会议,配合中国节能协会举办“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低碳交通分论坛”,举办节能减排培训班,制定汽车驾驶节能操作规范,编写节能驾驶手册,开展节能驾驶竞赛,组织开展年度节能宣传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也相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宣传培训、试点示范与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还在多双边领域加大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总之,经过几年努力,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理念不断提升。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立足全局。这几年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力度逐步加大,影响日益扩大,成效日益显现,重要的一条是我们立足国家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行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全社会合力推动的局面。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各级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专项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把节能减排的要求落实到全领域、全过程、各层面、各环节。

三是坚持探索创新。通过“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方法,在不断摸索和前进中总结经验,探索与实际相符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思路。同时依靠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有力有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是坚持合作联动。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统筹协调并充分用好国际与国内、中央与地方、行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机制,实现内外协调、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同志们,几年来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和经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具体指导的结果,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广大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积极进取、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盼相比,我们在工作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不足。特别是交通运输领域作为全社会三大重点节能领域之一,我们感到任务十分艰巨,压力比较大。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几方面不足: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太平衡,尤其在务实推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前还离不开资金的引领和投入,从总体上看,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地方的配套资金在很多省市区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节能减排基础能力还很薄弱,比如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还不完善,对全行业节能减排实际量的统计监测还未完全实现全覆盖,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仍不健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二、准确把握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

杨传堂部长在署名文章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抓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全行业要转变理念、统一认识、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基础设施畅通成网、配套衔接,运输装备先进适用、节能环保,运输组织集约高效、经济便捷,运输服务快捷便民、公平优质。在价值取向上,倡导绿色运输、低碳出行;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在实现路径上,贯穿建管养运、因地制宜;在推进方式上,强化创新驱动、示范推广;在目标追求上,实现“三低三高”(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永续发展。

到2020年,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能耗监测考核体系基本建成,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实现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6%和1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和22%,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0%。

围绕这些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努力做到“四个”紧密结合:

一是紧密结合综合运输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继续按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战略规划要求,补齐发展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相互衔接、畅通成网,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凸显整体优势和集约效能。完善公路网络,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及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更加畅通高效的运输衔接方式,实现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不断提高水路运输的份额,加快发展现代内河航运,加快形成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结构合理的内河航道网,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率的港口体系,鼓励开展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工作,加快形成契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宜水则水、宜路则路”的运输格局,充分发掘结构性节能减排潜力。

二是紧密结合运输装备结构升级,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继续严格实施运输装备、机械设备能源消耗量准入和退出制度,提高用能装备能效和碳排放标准。大力调整优化车船运力结构,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船,积极引导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节能与清洁能源道路客货运车辆、公交车、出租车、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营运船舶的应用,加强加气、充电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源清洁化水平。

三是紧密结合运输组织优化,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传统货运企业向高效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具备供应链统筹能力的物流龙头企业。构建甩挂运输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甩挂运输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专业化运输和第三方物流,积极引导货物运输向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效率。积极推进客运企业之间运输组织平台建设,引导客运企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强运输线路、班次等资源共享,推进接驳运输、滚动发班等先进客运组织方式。推广联程售票、网络订票、电话预订等方便快捷的售票方式及信息服务,提高客运实载率。

四是紧密结合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科学组织调度,逐步提高站点覆盖率、车辆准点率和乘客换乘效率,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增强公交吸引力。优化城市路网功能结构,推进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网络建设,建立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相互补充、协调运转的城市客运体系。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高城市通行效率,降低城市单位人次出行的能耗水平。

三、切实抓好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工作

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紧迫任务。我们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使这项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务实推进中发展,在积累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

要在《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框架下,进一步明确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聚焦重点,实化抓手,明确抓什么、怎么抓,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一是全面落实《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指导意见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要求,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与相关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是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规划实施体系。组织开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切实保证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落到实处。强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制发布行业和企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规划,建立分层级、分类别、分方式的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审批与报备制度,建立健全规划定期评估考核和及时制修订机制,为科学编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三五”以及长期规划奠定基础。

三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将节能减排日常监管职责与行业运行的其他监管职责相结合。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所辖的重点用能企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积极引导重点交通运输用能企业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规划和计划,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管理组织体系,改进用能管理,通过强化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充分发挥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的示范效应,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加强绿色循环低碳政策研究储备。加强绿色交通财税等政策研究与储备,研究完善促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贸易、保险、投资、价格、科技创新等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差异化的车船使用税、通行费等政策,密切跟踪研究碳税、燃油消费税、资源环境税、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等对交通运输领域影响及对策。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创新,为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政策储备。

(二)完善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形成协同合作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加快推进部省合作机制。开展部省共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以省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构建以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主体,以区域性、主题性试点示范项目为推进手段的合作机制,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评价考核体系,确立共建目标,落实共建责任,提升共建效应。今天会议开始前,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率先建立了合作机制,签署了《共同推进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框架协议》,下一步,部将分别与其它省市建立共同推进的新机制。部将结合各省实际,细化协议内容,采取一定措施,给予一定政策,加大指导推进的力度。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行业对节能减排的资金引导力度,进一步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积极争取设立相应专项经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给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增加投入,逐步形成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良性投入机制。研究探索节能减排投资担保机制,拓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及社会资金,扩大利用外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外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

三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广用能装备和系统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第三方能源审计工作,加强培养节能环保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市场。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参与自愿减排,研究建立营运车船能效及碳排放认证制度,以租赁代购的方式推进电池动力的交通运输装备。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参与国内碳排放交易,抓紧研究应对国际碳排放交易的对策,加快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的碳汇能力和潜力,探索将其纳入碳排放交易的方法和模式。

四是健全宣传交流机制。全行业要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宣传、培训、交流与实践活动,认真组织“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周期性开展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全行业和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培育绿色交通运输文化。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的谈判,主动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外交工作,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深化试点示范。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继续深化试点示范。要进一步完善试点示范的主题和推进方法,不断探索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一是深入开展绿色循环低碳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做好两批26个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中期评估、监督指导、总结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省区、城市区域性试点,以及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绿色循环低碳航道等主题性试点,扩大试点范围。配合财政部做好财政政策综合性示范、国家发展改革委两批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住建部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以及科技部“十城千辆”、“十城万盏”示范活动等,主动加强政策衔接与配套。

二是着力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工程。组织打造国家和省级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绿色循环低碳枢纽、绿色循环低碳客运站、绿色循环低碳货运站、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绿色循环低碳航道等一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工程。实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区域“十百千工程”,打造10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省区、100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城市、1000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项目。

三是加快推广示范成果和先进经验。加快推广部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的先进经验与成果,并择机组织启动新一轮示范项目的推选工作,放大示范带动效应。总结各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企业试点示范工作的优秀成果与经验,编制指导手册和推广文件,组织交流活动,进行广泛推广。

(四)深化千企行动。

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进一步组织落实《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是企业要制定完善行动方案,引导企业编制节能低碳规划,建立健全企业能源审计等能源管理制度,确定考核目标、制定年度计划,建立健全专项行动参与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二是主管部门要结合落实交通运输行业重点企业能耗监测报表制度,加强对参与企业的能耗统计监测工作,实现重点耗能设备的在线监测,组织开展参与企业能耗信息报送工作。

三是组织开展对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动态管理、目标考核和经验交流,建立监督与考核方案,开展阶段性考核,定期对专项行动中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开展经验交流。

四是开展甩挂运输示范工程。组织开展渤海湾、长江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滚装甩挂运输、公铁联运甩挂运输、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甩挂运输联盟等示范工程,集约整合资源,扩大甩挂运输效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双挂汽车列车的应用技术研究。健全试点项目运行、信息报送和动态监管制度。鼓励发展挂车租赁,制订挂车互换的有关制度和规范,推进甩挂运输持续健康发展。

(五)实施科技专项行动。

科技创新是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集中优势资源,组织实施科技专项行动攻关,着力突破制约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撑力。

一是制定并实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绿色循环低碳重大科研课题的组织实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与政策研究、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研究。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节能减排科技发展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是加大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研发与推广。及时制定并发布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技术、产品的推广目录。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能效与低碳标识、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积极探索资源回收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燃料的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维修设备及工艺。大力推进港口RTG“油改电”工作,积极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引导轻型、高效、电能驱动和变频控制的港口装卸设备发展。探索风能、太阳能等在运输船舶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港口地区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优势,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三是加快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辆超载不停车预检系统,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客货运输票务、单证等的联程联网系统建设,推进条码、射频、全球定位系统、行包和邮件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开展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完善省域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港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实现港口水水、公水、水铁等联运信息服务。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平台,开展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智能调度与管理、出租车智能信息系统、动态停车诱导等智能化系统的示范建设与推广应用,整合建设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和监控指挥中心。

(六)强化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是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夯实人才建设这个基础工程,不断增强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后劲。

一是健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积极研究制定《交通运输节约能源条例》等法规,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规章。重点加紧完善营运车船燃料消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市场准入和退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制度。

二是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港口装卸机械、交通施工机械等燃料消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分级限值与准入标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的节能设计、绿色施工等技术规范。健全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完善节能评估导则和审查指南,将节能要求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中的刚性指标。

三是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继续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巩固并适度增加统计样本和扩大监测范围,不断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继续组织做好港口、远洋船舶、营运客车等能源利用状况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并严格落实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方案,研究制定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低碳公路等三类试点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方案,组织开展评价考核工作。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科普行动计划与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项培训、技术和经验交流,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知识纳入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绿色循环低碳素质、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绿色办公 低碳生活 篇5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低碳经济进入公众的视野。各国如何切实履行在大会上的承诺,快速走向低碳经济的高速路,便成为考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成果的“试金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表示,“当前放在桌面上的承诺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一步,但很明显还不足达到将地球变暖控制在两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在今年年底的墨西哥谈判前,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推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合作”。中国政府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把今年6月12日定为“绿色出行日”,倡导公共机构工作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6月17日定为“能源紧缺体验日”,各级公共机构停开办公区域空调一天,停开公共场所照明一天等活动。开展以“反对奢侈、我倡议、我践行”为主题的抵制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活动;制作节约粮食宣传画、节粮提醒标牌;面临信息化办公的环境挑战,我们需要一场办公变革,新办公方式在维持现有效率或更高效率的同时,需具备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即绿色办公。

因此,“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是各个国家义不容辞的义务更是一份责任。做为一个学校,我们也应该给国家分担一部分责任,让世界“低碳”,让地球更“绿”,让校园更“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节约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设节约型学校势在必行。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转变思想,认识“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的重大意义。要求全校师生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自觉杜绝浪费行为。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年,经济连续8%以上的增长,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局面,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

二、大力宣传,为建设节约型学校献计献策。

学校各处室要积极宣传节约典型事迹,弘扬节约风气。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要立足本职,从我做起;广大学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人人争做节俭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努力营造厉行节约的校园氛围。以三尺讲台为导向,以室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板报、展板、班会、小演出以及主题征文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普小常识、小发明创造,宣传身边典型人物和事例,倡导“节约型学校从我做起”的风尚,倡导节约“五个一”(即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滴油)行为。

利用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让节约型学校理念植入到全体师生的潜意识中。教育教学管理的节约型,利用电化教学取代粉笔教学;采用数量少复印,数量大油印,试卷双面印刷。在学校主导的的基础上,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整合,共同教育少年儿童“节约型学校”意识;学校还将通过“小手拉大手”,加强建设节约型家庭的相关教育和活动,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以“环保少年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鼓励号召全体学生争当“环保志愿者、环保小卫士、环保宣传员”等。

宣传禁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从去年6月1日起,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贯彻国务院通知要求,在宣传周期间大张旗鼓地宣传限制超薄塑料购物袋对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宣传国家的政策措施,引导消费者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和意识。

三、落实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1、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洗涮不用“长流水”;提倡使用脸盆洗手洗脸,洗涮拖把不过量用水;合理循环使用自来水;爱护节水设施,关紧水龙头。自觉做到爱水、惜水、节水,严格做到人走水断流,严防跑冒滴漏;随身带走未饮用完的瓶装矿泉水,减少浪费。科学利用雨水资源,利用雨水浇花种树、擦玻璃拖地等,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节约用电。对全校楼道灯进行改造,均改为声光控节能灯,改变了以前楼道灯多为“长明灯”的状况。对校内的照明灯,一律采用节能灯。尽量多采用自然光;人走灯灭,离室关电,避免“白昼灯”、“长明灯”;使用完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设备后,及时断电,减少待机损耗。

3、节约办公用品。合理采购,减少开支,并尽量重复使用;爱护办公设备,提倡修旧利废,对易耗物品实行以旧换新,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或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减少纸张使用,使用电子文档,减少使用传真,使用电子邮件、MSN、QQ等电子交流工具,推行校内无纸化办公。

4、节约通信费用。根据工作需要,正确选择电话、移动电话、挂号和普通邮件等通信方式;通话要言简意赅,尽量缩短时间,不用办公电话聊天,最大限度地节约通信费用。

5、循环使用课本,开展节约意识教育,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为提高教科书的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推广课本循环使用。同时在广泛开展了“小小环保购物袋”、“五个一”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尽量不用。

6、节约用钱,合理消费。认真做好成本核算,不铺张浪费;学生不攀比不超前消费,学会精打细算,充分利用学习用品,养成善于理财的好习惯。

7、节约粮食,不挑食、不随便丢弃剩菜剩饭,倡导餐桌文明之风,不追求奢华。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一种境界。我们要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祖国、为社会、为校园尽一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能源,掌握着一份民族生息发展的“命脉”,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

从我做起,积极参加植树活动,每年种植一棵树,从珍惜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开始,创节约型校园,展和谐校园新貌!

四、开展“我为‘低碳生活’献计策”等活动,营造绿色校园文化。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自己要注重节约,还有培养人的任务,灌输和教育学生提高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力争实现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全社会的目标;加强校园内的节约,建设节约型校园,培养具有节约意识的接班人。

学校大力开展以节能为主要内容、丰富多彩的学校主题活动,开展“我为‘低碳生活’献计策”等活动,营造绿色校园文化。

将节能宣传工作和资助贫困学生结合起来,设立了“节能助学奖”,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节能减排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 篇6

近年来,温室效应、南极臭氧空洞、北极冰盖消融,飓风、洪涝等灾害肆虐……为此,“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下生活的热词。同时,“低碳生活”理应成为全民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低碳生活,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做了些什么?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请以“低碳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写作斑马线】

要通过人物具体的言行,表现人物“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真实展现“低碳生活”的情形。

【审题小橘灯】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hào)、低排放的生活方式。我们要从生活中选择那些积极提倡并努力践行低碳生活的人和事来写。

近年来,我们的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许多时候,正是无知的我们潜移默化地伤害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据调查,65%的城市生活垃圾未得到无公害处理,1/3的土地遭受酸雨影响,40%的城市空气质量欠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展缓慢,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无序,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不断加剧,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每年6℃~7℃严酷升温态势发展……为此,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倡导并践行低碳生活,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知识窗 为提高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意识,2012年9月,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为全国低碳日。2013年6月17日是中国第一个“全国低碳日”。届时,各地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和政策。

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呢?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片段:

a.“你怎么又没关灯?……”早上,从我的卧室里传出了一阵“河东狮吼”,只见妈妈双手叉着腰,眼睛瞪得似铜铃般大小,头发直直地挺立着,怒气冲天地看着躺在床上的我。“说了多少遍了!睡觉前一定要关掉床头的灯,还是不听!看!灯开了大半夜……”我揉了揉双眼,慢吞吞地说:“妈,今天星期天,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呀?那是节能灯,浪费不了多少电的,关了不就得了!”说着,我爬起来关了一下床头的开关。“节能灯也浪费电啊!顺手的事……”老妈的唠叨又开始了。不就是忘了关节能灯吗?值得这么生气吗?不光这样,在家里,老妈为了节约用水,还用洗菜的水冲马桶,用淘米的水浇花,真有点“抠门”!

b.低碳生活应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携(xié)手行动起来,学会低碳生活,一起改变地球的面貌,共创我们美好的家园!未来,地球妈妈斑驳的面庞将重新光彩照人,空气清新起来,天空湛(zhàn)蓝起来,大地被绿化起来!

片段a写的是妈妈在家里大力倡导节约用电、用水的事;片段b写的是小作者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呼吁大家也积极行动起来——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写好这次习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写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也就是字斟句酌、反复地阅读题目,理解其具体含义,明确习作的要求。低碳生活也就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我们要按照题目的这一要求来进行定向立意、构思、写作。

二、聚焦生活,精选内容

聚焦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表现“低碳生活”主题的生活事例可真不少——如使用节能灯、使用节约型水龙头和马桶、人走关闭电源、少洗几次热水澡、不开大排量车或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少用一次性筷子、纸张双面打印、拒绝过度包装、废旧物品再利用、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马桶、买东西自带购物袋,农村居民还可以使用沼气点灯、做饭等。我们一定要从中精选两三件或几件自己熟悉的事例来写。

三、明确重点,有详有略

我们在具体表现所选择的事例的时候,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一定要有选择性,有所侧重——最能表现、凸显中心的内容要详写、具体写,其它的事例则简单写,或一笔带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泛泛而谈,把习作写成流水账。如片段a详写妈妈斥责“我”不关节能灯、浪费电源,而只是简单交代了一下妈妈节约用水。

四、展现生活,吐露心声

对于重点表现的内容,我们不仅要写“他或她”为了践行“低碳生活”的生活理念而“做了些什么”,还应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清楚“具体是怎么做的”,写清楚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生活的真实情境。如片段a采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来表现妈妈倡导的“低碳”的生活方式,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还可以在习作中吐露自己对“人或事”的真实心声,倾谈自己经历后的真实体会和感受。如片段b就写了自己对低碳生活的真实理解及向人们发出的热切呼吁。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低碳生活,一起改变地球的面貌,共创美好的家园吧!

【写作禁行区】

绿色低碳运输 篇7

为了解21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区域性主题性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协助试点单位完善试点实施方案,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实事、解难题、强服务”的有关要求,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中心于2013年7月至10月组织开展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区域性主题性试点调研工作。

此次调研采取书面调研、现场了解项目、召开座谈会、书面反馈意见等方式。调研组在前期审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 来到项目所在单位实地了解项目整体进展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与项目具体实施单位进一步沟通, 深入了解试点及重点支撑项目进展情况, 研究解决实施方案中体系不健全、目标设定不符合考核要求、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 调研组还交流讨论了《绿色循环低碳城市 (港口、公路) 考核指标体系 (初稿) 》, 为后续完善区域性主题性工作管理模式积累了经验。

低碳运输发展策略研究 篇8

一、优化运输装备

道路运输的运输主体是车辆, 车辆的技术性能是决定运输能耗的内在因素。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从整体上来说, 装备还不够精良, 尤其农村道路运输, 车型杂乱、技术性能差、能耗高、效率低, 不仅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 还严重制约着道路运输业的发展, 因此, 提高装备水平是当务之急。近年来, 汽车制造行业也在不断对汽车工程技术进行革新, 在不改变汽车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耗油量。尤其近几年, 很多高效率、低能耗的车型不断上市, 为优化道路运输装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尽管如此, 道路运输市场中低效率、高能耗的车辆依然很多。一则因为技术先进、能耗较低的车辆价格较高, 一些运输经营者购买车辆受到资金的限制;二则部分运输经营者经营理念有偏差, 只顾个人利益, 不顾社会利益, 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于是就选择投资较小的车辆, 有的甚至购买已达报废年限的车辆投入营运。运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 严禁能耗高、排放超标、综合技术性能不达标的车辆进入市场, 积极鼓励、引导运输企业和运输业户加快运力更新的步伐, 推广、应用高效率、低排放的车辆, 尽快淘汰老、旧、破车, 优化装备结构, 节能减排。

当然, 无论汽车制造技术怎样创新, 汽车是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能耗的。现在, 人类已经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以可再生性能源代替不可再生性能源, 天然气、生物燃料等洁净能源进入了交通运输领域。汽车制造业紧随而上, 于是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为节能环保开辟了新路子。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还很小, 世界上80%以上的汽车还是靠燃油, 所以, 汽车工业技术革新前景广阔, 任重道远。

二、调整运输结构

运力的技术性能是道路运输能耗的客观因素, 运输组织化程度则是道路运输能耗的主观因素。由于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大多是挂靠经营和承包经营, 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 信息不畅。尤其是货运车辆和出租汽车, 单车经营占主导地位, 单边运输居多, 从而导致空驶浪费严重。资料显示, 很多地方货车空驶率高达45%, 出租汽车空驶率达40%以上, 客运班车在淡季时空驶率也达30%以上, 总体计算道路运输40%左右是无效运输, 因此, 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是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益的有较途径。对现有运输企业, 可通过资质考核, 选择一些装备精良、服务优良、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强势企业进行培植和保护, 打造龙头企业。同时, 对一些规模小、效益低、服务差、无发展前途的弱势企业, 该撤的撤, 该并的并, 整合运输资源。

客运业要积极推进接驳运输、滚动发班等先进组织方式, 推广联程售票、网络订票、电话预订等方便快捷的售票方式及信息服务, 提高客运实载率。货运业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以科学化、精细化经营, 取代简单化、粗放型经营, 注重回程配载, 提高车辆利用率和实载率, 减少空驶浪费。与此同时,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按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原则, 促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组织和无缝衔接,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实现服务质量最高化、运输成本最低化、运输效益最大化。

三、完善运输网络

运输通道是交通运输的先天条件, 运输枢纽是聚合运力、经营者、信息的基础设施, 畅通成网、无缝衔接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的客观要求。目前,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并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 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同一地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加快区域性、地方性运输枢纽及其集疏配套设施建设, 补齐发展短板, 突出整体优势, 注重长短运输、城乡运输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连接, 建立全程性、无缝性、连续性综合运输网络。综合运输枢纽建设要以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缓解拥堵为原则, 尽量将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码头、公交车站等建在一起, 因客观原因不能建在一起的要用公交车连接贯通。综合运输枢纽建设要与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城镇建设、工业小区建设统筹规划, 同步实施, 使综合运输场站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

四、健全节能机制

各种节能减排措施能否顺利落实, 节能机制是保障。目前,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还不完善, 行业能源消耗监测考核体系还不健全, 一些资源浪费型、环境破坏型建设项目还在建设, 一些高能耗、低效率的车辆还在参与营运, 节能减排措施未能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加大奖惩力度, 使节能降耗进入科学化、标准化、经常化、法制化轨道;要坚决禁止技术性能差、能耗高、效率低的车辆进入运输市场, 已进入运输市场的要强制退出;要加强对生态保护、生态恢复、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的投入, 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运输场站建设项目要在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充分发挥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作用, 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节能比赛活动, 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

五、倡导绿色出行

加大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 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纳入重大主题宣传内容。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可结合“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无车日”等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循环低碳道路运输理念宣传, 培育低碳运输文化, 使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完善公交网络, 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引导公众乘坐公交车出行, 提高公交车的出行分担率, 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率, 从而缓解城市拥堵, 减少碳排放量。

论发展低碳道路运输 篇9

进入新世纪以来,道路运输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不顺利、机制不畅的问题不断显现,影响了道路运输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道路运输长期依赖对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严重制约了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最严峻的挑战,国家实行节能减排战略,道路运输是国家厉行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是汽油柴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理应担当起节能减排的重任。

1 观念更新是发展低碳道路运输的前提

发展低碳道路运输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和谐。要让这个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全社会和全体民众的共同愿望,成为全社会和全体民众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就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更新传统的发展观念。观念更新的重点就是要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为重点,解决“要我节能减排”和“我要节能减排”的问题,解决“重节能、轻减排”、“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的问题。节能减排是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树立在减排中发展“绿色运输”,在节能中发展“清洁运输”的新观念,增强节能减排的主动性。着力解决因思想观念陈旧影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矛盾和问题。

面对机动车保有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势头和难以为继的资源和环境困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更新观念,按节能减排的要求控制汽车的发展速度。不能让社会为部分群众的“短期行为、局部利益”埋单,应立即着手调整国家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产业政策,果断采取调控措施,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限制非节能环保车型的生产,对汽车消费和使用实行“绿色交通”政策,对道路客运实行“公交导向”的发展战略,对道路货运实行“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以人类的生存为第一前提,站在对国家和民族,对人类和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立即采取节能减排实际行动,避免油荒气荒和防止能源环境危机,为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 节能减碳是发展低碳道路运输的手段

节能减碳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节能减碳行动要贯穿道路运输的全过程,不仅要通过提高道路运输的组织化水平,提高车辆利用效率,改善用能管理,而且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节约燃煤消耗,减少尾气排放,降低运输成本。更要通过“管理节能、制度节能和技术节能”的综合应用,挖掘节能减碳的潜力,提高节能减碳的效果,实现阶段性的节能减碳目标。

节能减碳必须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因为只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管理手段才能发挥“敲山震虎”的威力,才能使节能减碳真正奏效。必须大张旗鼓地在全社会开展节能减碳行动,严格限制道路运输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制淘汰和报废“环保超限”车辆,更新和限制“环保绿标”车辆。道路运输企业要通过强化道路运输能源单耗考核制度,强制执行《道路运输营运车辆能耗限值标准》。要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建立节能减碳长效机制。对实施节能减碳行动有力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给予科技创新项目一定数额的引导资金。要在每年征收的燃油税和车购中设立道路运输节能减碳专项资金,用于驾驶员节能减碳教育培训和应用推广安全节油驾驶技巧,用于研发推广道路运输节能减碳新技术、新产品和节能减碳监控技术。要采取增加车辆使用消费费用,增加车辆上牌领证费用,征收燃油消耗特别税等手段,全民动员多管齐下,遏制道路运输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趋势,达到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规范驾驶行为,提高车辆新度系数,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发展节点运输,编织运输网络,建立节能减碳预警机制,达到实时监控运行动态的目的。克服“物的不节约状态”,消除“人的不节约行为”。

3 调结构、转方式是发展低碳道路运输的途径

道路运输业经过改革和创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中出现的“产业大而不强,服务广而不深,行业宽而不稳”的问题愈显突出,已经到了非调整发展政策不可的边缘。传统的道路运输不实行“调结构、转方式”就有可能萎缩衰退,难以保持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进入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今天,低碳道路运输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道路运输“调结构、转方式”,要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根本,以提供有效运输供给为出发点,以提高运输效率为目标,以道路运输业集约化、规格化经营为取向,以提高道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为己任,以发展低碳道路运输为目标,实行理念创新、科技创新、行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质量优、安全性能好、满足能力强、满意程度高”的运输服务。

4“一高三低”是发展低碳道路运输的目标

低碳道路运输的目标任务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并实现“一高三低”的标准和规范,即实现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一高三低”的核心是提高用能效率,任务是以最终减少传统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基本特征表现为在节能减碳的过程中,以减碳为主,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节能服从于、服务于减碳。低碳道路运输要通过技术性减碳、结构性减碳、生产性减碳、需求性减碳、消费性减碳实现“低碳化”的社会目的。

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道路运输,要以加快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为导向,以加快调整道路运输结构为主线,以组织实施节能减碳行动为抓手,以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重点,以建立健全节能减碳规章制度为保障,全面实施稳步推进道路运输节能减碳发展战略。

发展低碳道路运输要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首先要增强节能减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贯彻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碳对策措施,认真研究发展低碳道路运输的科学合理模式,制定并实行约束性强制性节能减碳指标,以减碳指标为前提倒排节能指标,强化节能减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和退出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碳合同管理制度,实行节能减碳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节能减碳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要以“一高三低”衡量节能减碳的成效,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节能减碳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道路运输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理应发挥主力军作用。发展低碳道路运输刻不容缓、时不我待,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号召全人类、全社会都来参与节能减排行动,我们坚信只要从全社会做起,从全体民众做起,从我做起,低碳道路运输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最严峻的挑战,国家实行节能减排战略,道路运输是国家厉行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理应担当起节能减排的重任。文章分析了发展低碳道路运输的前题、手段、途径、目标,指出发展低碳道路运输刻不容缓。

关键词:低碳,道路运输

绿色低碳运输 篇10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所以只有人们首先意识到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人们才能主动的朝着低碳物流的方向前进。政府要加大低碳物流的宣传, 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低碳物流的理念传输到所有人, 要让企业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企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应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低碳理念, 要深刻的去理解低碳理念只有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于企业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影响, 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物流。只有企业树立了正确的意识, 才能主动的针对企业目前的状态进行积极的研究、改善和创新。由此物流企业才能最大化的做到低碳物流。

二、物流运输工作中的具体策略

在实际的物流运输工作中,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来实现运输的低碳经济效益。如开展多式联运、采取共同配送的运输模式、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以及提高运输设备的性能等等, 其具体的措施方法如下所示:

1. 开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做到扬长避短, 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目前众多的运输方式中, 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大的, 而水运和空运仅次于公路运输, 铁路是相对碳排放量最小的。而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碳排放量采取多式联运, 由此降低碳排放量, 达到自己企业经济的增长。

2. 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

所谓的共同配送就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运输过程。共同配送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量, 并有效的降低重复运输, 降低空载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碳排放。从经济角度来说, 共同配送也可以节省企业自身的运输投资。

3. 发展先进运输方式。

甩挂运输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过程的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降低车辆空驶以及无效运输等情况由此大大的降低了碳的排放量。除了甩挂运输方式以外, 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都是目前相对先进的运输方式。这些运输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并增大运输效率, 对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都有很好的影响。另外,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BP碳排放计算器的方式来对车辆的碳排放进行控制和指导, 从而实现车辆的低碳排放, 达到低碳环保效益。

4. 针对运输设备进行有效改进。

目前运输设备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设备需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动力, 所以我们应从动力的角度来进行改进。企业应采用一些无污染的能源运输设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就目前来说, 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油耗大、碳排放量高, 而电动发动机是目前较好的运输设备, 基本解决了碳排放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管理和建设方面的策略

物流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低碳型物流运输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的, 只有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与管理办法, 并加强企业内部的低碳效益建设, 才能使企业在正确的管理与领导下实现更大的低碳经济效益。笔者以为, 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建设可以从下述两方面来制定策略方案:

1. 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 社会发展已经逐渐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够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新的行业信息, 并且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就能够使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情况, 合理制定管理经营方案, 以减少一些无谓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目的。

2. 提高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驾驶员是企业最主要的员工组成部分, 所有的运输设备都是需要驾驶员来操控的, 而驾驶员也是对车辆情况最了解的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 若驾驶员能树立良好的低碳意识, 按照标准正确的驾驶技术来操控车辆, 就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排放量。而当前很多司机具有多个不良的驾驶习惯, 这不但会造成无谓的能源消耗和大量的气体排放, 也不利于车辆的安全行驶。为此, 必须要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与培训, 不断提高其基本素质与业务技能水平, 督促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节能减排。

四、政府应做好的低碳环保工作策略

低碳物流运输的发展并非仅仅只是运输企业自身的工作, 更是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为此, 政府必须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和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有关低碳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无边界的物流模式, 促使运输网络的综合化发展。另外, 还应当加大对低碳物流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 促使低碳物流技术体系的形成, 加大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 提倡运输物流企业使用绿色包装, 并给予绿色包装企业一些优惠政策, 以促使更多的运输物流企业采用绿色包装,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低碳环保效益。

五、结语

总之, 在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的形势下, 物流运输企业若能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实现企业经营改革, 打造低碳环保企业形象, 那么必将为环境的生态保护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也将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 促使更多企业做出低碳环保的改革行为, 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就应当从企业内部与政府等多方面来制定策略采取措施, 不断完善企业的运输模式, 开展多式联运, 提高运输效率, 实现低碳物流。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理念下, 如何实现低碳物流运输策略的问题。文章从树立低碳理念、制定运输策略、企业内部管理政策、政府作用等几方面来详细探讨了具体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方案与措施方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念,物流运输,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节能低碳 实现绿色发展 篇11

本次论坛围绕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与对策,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政策,清洁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节能服务与投融资机制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汪恕诚在讲话中指出,我国要实现低碳发展,首先要按照排放权的理论,建立温室气体污染排放容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机制,制定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的排放指标,实现宏观上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在讲话中表示,五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正在编制当中,将采取落实目标责任,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加大高效节能家电、汽车、节能灯等的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加快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机料及节能改造,发展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公共机构节能,推进节能精细化管理;全面改革资源税等措施,使节能低碳和绿色消费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讲话中表示,经过五年的努力,在设计、施工阶段,我国建筑领域的节能已经达到50%,甚至60%的水平。我国每年建筑量约占世界建筑量的40%,不仅我国低碳发展道路、乃至整个世界碳排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现在建成的建筑是什么,我们现在建成的城市是什么。我国应该充分重视建筑节能,应利用屋顶发展太阳能。同时大力建设生态城,把低碳目标与生态城结合起来,通过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把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结构的升级,把工业化与后工业化能够结合起来。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节能减排领域的财政投入达到了1600多亿,尤其是2010年,财政预算的直接安排600多亿,如果加上其他政策性基金的安排,达到了1100亿左右,第一次突破了千亿大关,比建立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初期的2007年增加了两倍。“十一五”以来,财政部门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一共建立了30多项制度,促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发展,相继实施了重点节能减排工作,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金太阳功能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启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示范工程,极大地促进了节能减排,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说,预计到2010年年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将超过25%,节约标准煤超过6.5亿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通过采取开展传统产业低碳化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推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绿色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表示,我国交通节能的潜力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过度”运输。应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降低货物运输量,调整投资结构,加强节能型运输投入;加大技术节能力度;理顺价格体系,建立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需求的价格机制。

生物燃料成低碳运输新路径 篇12

为实现这一愿景, IEA提出, 业界须在常规生物燃料技术的转化效率、成本和总体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改善;在先进生物燃料技术方面, 则需要加大投资进行研发与示范, 并进行商业推广, 需要配套政策为其提供激励。

技术是推动生物燃料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路线图中, 基于技术成熟度不同, 可将生物燃料划分为常规生物燃料和先进生物燃料两类。前者是指已经商业化生产的生物燃料, 如糖基乙醇和淀粉基乙醇、生物柴油等。后者是指还处于研发、试点或示范阶段的生物燃料, 如纤维素乙醇、植物油炼制的氢化植物油 (HVO) 等, 其转化技术通常称为第二代技术。

对常规生物柴油来说, 关键的改进领域包括更高效的催化剂回收、提高联产品甘油的纯度和增强原料选择的灵活性;对常规乙醇, 应开发新型更高效的酶、提高能效、提升转化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同样地, 先进生物燃料生产也需要改进转化效率。比如纤维素乙醇, 其关键研发问题包括使用碳五糖用于发酵, 使用木质素作为物质原料;对于藻类生物燃料, 则关键在于研究水循环和增值联产品等。目前, 中国圣泉集团与丹麦诺维信公司已经签署了纤维素乙醇酶制剂供应协议, 共同推进纤维素乙醇商业化进程。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常规生物燃料有望在扩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该技术比先进生物燃料的成本低、复杂度小。首批商业化先进生物燃料项目将会在美国、欧洲、巴西和中国建立, 在这些地区有几个试点和示范工厂已经在运行。

IEA分析认为, 2050年路线图的实现, 主要希望寄托在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上, 例如纤维素乙醇。只有木质纤维素燃料技术在10年内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 IEA的路线图才能够实现。

一些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或柴油的新兴技术和新颖技术看起来更具希望。例如, 在某些情况下, 当联产品用于取代化石燃料生产热力和电力时, 其减排效果可超过100%。

IEA可持续发展部专家轲名在详解此路线图时表示, 通过最大化增值联产品、更好地整合上下游工艺, 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而且通过他们的调研发现, 业界也正在朝着这些技术目标迈进。

通过生物质梯级处理, 可以增加生物质使用效率并避免与粮争地的问题。IEA称, 作为先进生物燃料的原料, 农业废料和残渣将变得日益重要。美国能源信息署下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曾做的一项研究表明, 仅在美国, 到2050年时将有大约2, 200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物燃料的原料生产。加上来自农业和林业的残渣, 已经评估出的潜在生物燃料的原料供应量可达13亿吨。不仅如此, 在欧盟成员国, 有约4, 000万公顷的土地可用于生物燃料原料种植, 这也促使生物燃料行业进一步发展。

IEA可再生能源处高级能源分析员亚当·布朗博士表示, 要想广泛使用生物燃料, 不仅在环境和社会影响方面必须是可持续的, 而且在经济方面也要是可持续的。

上一篇:设计及管理下一篇:恐怖主义国际形势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