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占课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2024-11-06

不要占课培养师生和谐关系(精选11篇)

不要占课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篇1

不要占课 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一五班班风好,学风正,孩子们聪明伶俐,我和孩子们在小小的集体里一起快乐地成长。临近期末,虚荣心驱使我连连犯错。

两周前的一个星期一的下午,第一节课刚下课,就到了一年级放学时间,我心想,学生回家到处疯狂打闹,还不如组织复习一节课了再放。我把语文书夹在腋下,悠然地来到教室。门口坐着赵小松同学,他本来大字不识几个,上学期语文仅考了17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课表。每次下课铃一响,我还没离开讲台,他就会冲到课表前看,一边看一边念,如果念到体音美,他会窃喜,如果念到语数,他会把小脑袋一摇晃,喃喃地说:“又是语文”。此时的他一眼就看出我是来上课的。他的脸上有微容、更充满抗拒,圆圆的小嘴儿不停地抽动,好听的童声发出我特别不想听到的言词:“老师,没课了,老师,没课了,老师,课表上没课了……”那声音一句比一句高亢。面对如此抗拒,我选择了无赖和离开。我特别理解孩子好玩的天性,吃学生的闭门羹之事儿很快忘记。

转眼到了那个周五最后一节音乐课,我不由自主地拿起语文书进教室上语文。复习第一单元,要求学生从识字一通读课文和生字,一直读到语文园地一。也许是周末了学生太兴奋,也许是抗拒我占课,认真复习的学生不足一半,个个心不甘情不愿。我自责着、反思着,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感受那节课特别漫长。

为这两件事,我的心里一直在痛苦和矛盾中挣扎。真想给孩子们讲一堆大道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要求你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道理老师懂。可是高考唯分数论,我们怎么敢轻“语数外”呢。高考填报志愿时,一本线差一分能填报一本学校吗?不能。我们不得不为你们“挣分”打实基础,付出汗水。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我们难免搞应该教育,向你们要成绩。你们考试成绩差时,我们脑海里时不时会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于是,在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上,时刻想到要改进。改进绝非易事,在改进的漫漫路途中不免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占课。希望你们能理解。

今天,结束了最后一课。我饱含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一声:占用休息时间和占课是我的错,对不起。只要我不占课,我们的关系会更和谐,相处会更快乐,笑容会更灿烂!

不要占课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篇2

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 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 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首先, 教师应当放下架子, 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 了解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 从维护他们的利益出发, 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现实教育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往往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 当他们得到了所期望得到的教师真挚的爱与关怀, 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理解时, 往往在心里感到宽慰与满足的同时产生乐学、上进、听从教诲的倾向, 这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 而教师则以自身的爱移情至所教的学科, 最终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少投入换取教育教学的理想效果, 这不正是实践检验出来的吗?

二、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 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 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 也有利于倾心交谈, 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 多了解学生, 多关心学生, 以情感人, 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 真诚相待, 学生才会理解教师, 信赖教师。

三、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 生气勃勃, 精力旺盛, 他们大都喜欢运动, 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 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 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 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 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 不能仅拘泥于教材, 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 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 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因此, 体育教师应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 多积累一些资料, 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品德高尚, 事业心强, 正直公道, 平易近人, 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 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 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统一思想,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淳淳善诱, 晓之以理, 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四、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 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 且还要练, 若教师能身体力行, 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 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 一旦走进体育课堂, 就会象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 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 掌握好分寸, 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 师生感情得以交流, 学生各得其乐, 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

五、教师只有信任每个学生才能建立情感的桥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做到严中有情、严中现爱, 素质教育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不就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吗?因为只有在轻松、积极、无压力的环境中, 学生才敢于突破常规, 勇于异想天开, 当自己的创见被人接受、受人赞赏时, 产生自豪感, 从而再进行创新的尝试。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 这一点已为国际教育界所公认, 传统模式的教育再也不能长久持续下去了。中国俗语提倡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正要求教师扶植和帮助学生, 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超越前人吗?这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即民主。”只有在民主的师生关系条件下, 学生真正处于主体、主人、主动的地位中, 学生才乐于、敢于发挥出创造力。

综上所述, 建立和谐、真诚、平等、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传统型的师生关系值得忧虑。特别是我们这些未来的“灵魂工程师”们, 就更需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 充分认识新型的师生观, 以优化的师德去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真诚、平等、信任的气氛中教育书育人。

摘要: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 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 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 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 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 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 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 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如何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发生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只有巧妙处理好矛盾冲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加強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给教育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也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下面就浅谈几点教师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做学生的楷模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以高尚的品格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教师只有通过博览群书,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具备广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以“博”服人,以“德”育人。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学会“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有困难时竭尽全力帮助,有思想矛盾时循循善诱化解,以爱换爱,以心交心,用感情的火花去点燃一颗颗纯真的童心,从而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只有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在学生的眼中你才会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平等

现在的学生思想解放,民主意识很强,不避嫌疑,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少条条框框,少盲目服从,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喜欢平等的讨论问题,民主平等的解决问题。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知识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和自尊的存在。记得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只有相互尊重,才会产生凝聚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产生满意、愉快、羡慕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清新浓郁的民主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要热爱学生——爱生如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和支柱。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这样的气氛,教师的影响就会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一种师爱,是教师美好心灵的一种表现,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教师心灵的美好,从而激起仿效的欲望。它不是出自个人的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和对他们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

四、教师要敢于放手——以学生为主体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待学习不好或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采用粗暴的态度,动不动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虽然教师本身并无恶意,只是“恨铁不成钢”,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事于愿违,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学生不断发展的催化剂;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师要善于聆听——做学生的贴心人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谋学生之发展,建立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贴心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它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也是朋友关系。只有教师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同呼吸、共生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最细微的眼神、一个最细小的动作,也不要轻易放过。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与之进行坦诚的对话,使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你就会发现学生与你的距离感会越来越近,甚至会成为知己。否则, 师生之间难以做到真诚相待。

因此,每一个期望成功的教师,都应当重新给自己定位。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为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是师生互尊互爱,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 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 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龚玲,探索和谐的中学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25日第2版

[2]孙丽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1期

不要占课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篇4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提出新的方式和程序, 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求异性、灵活性等特征。要培养具有上述特征的创造性思维, 必须有宽松和谐的环境, 学生必须有愉快的精神状态, 必须有兴趣作前提和准备。传统教育过度地加强对学生的规律约束, 无限制强化机械训练, 实行强制性的灌输学习, 强调权威、压抑学生个性。这种师生关系显然未能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合适的条件。与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相比较, 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很多优越性。注重教学民主, 师生在平等状态下交流、沟通, 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求异求新, 使学生的各种兴趣得到保护和激发, 学生求异求新的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2.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2]。没有创新人格, 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而创造性人格具有五大特点, 即有健康的情感, 坚强的意志, 刚毅的性格, 良好的习惯, 积极的个性倾向。因此,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模式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将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律和自理能力。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的意志、性格必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模式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重互动, 各成员之间自由交流与沟通, 自由表达。这种民主、平等, 朋友式的关系模式, 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3.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创造的最佳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有其内在原因, 也与学生成熟水平、认知的思维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有关, 同时我们绝不能低估环境的作用。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的教学态度民主, 尊重学生意见, 教师言辞风趣幽默, 允许学生大胆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积极引导学生求异求新。这种教学民主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与经验的自由, 使学生的思维摆脱了既定标准的束缚, 获得了探索的自信和勇气。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受外界影响极少, 很少关心如何取悦老师, 如何才能超过同伴以及分数高低等问题, 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动本身, 思维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1.在教学组织上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 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即在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 教师成了高高在上的权威, 学生成了看客,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元化, 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要有“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博大胸怀, 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深入到学生中间, 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同时, 教室也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 而是师生之间进行交互对话的舞台, 师生民主交流的场所。有民主才有对话, 有平等的对话才能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创设民主课堂的基础。完美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和谐[3], 这种和谐再现的主要场景, 就是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费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4]。努力为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使每个学生置身其中都能感到轻松和自然。这是因为, 从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来看, 教师要体现国家对学生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 即包含着社会对个体的指令般的制约。但是, 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上来看, 教师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 并注意发扬教学民主,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 要熟悉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 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 在此基础上, 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 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 共同进步。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 创新空间才能得到拓展。

2. 尊重每一个学生, 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

创新型人才不是自动产生的, 需要有效引导, 需要鼓励, 需要氛围, 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还真正需要从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开始, 创造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允许他们失败, 并要欣赏、宽容、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 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统一的教学模式规范学生, 以统一的标准答案约束学生的见解。学生因此而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 渐渐丧失灵性和个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努力营造师生间的平等气氛, 发展包容、共享的关系, 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 让课堂教学溢满平等的民主的氛围, 这是实现教学民主, 促进课堂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 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激发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增强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乐观地自信地去探索、思考。

3. 承认个体差异, 赏识每个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 可以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 与众不同的, 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教师要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独特个性魅力和特长的时空, 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平平, 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 更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身手, 显露才华的机遇和舞台。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心情才会舒畅, 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 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是不缺少表现力和创新力的, 缺少的是我们发现这种能力的眼睛, 缺少的是我们对于这株幼苗的关爱与呵护, 缺少的是我们赏识的目光。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转变观念, 真正让民主走进课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 充分展现自我, 挑战自我。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 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信任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成功。

总之, 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创新型人才, 就要在高等院校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摘要:当今我国正建设创新型国家, 迫切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以及在高等学校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新型人才,和谐民主,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闫海波, 李娟, 王传琦, 张建.从多角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0:220.

[2]纪宝成.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求是, 2006, 24:35-36.

[3]赵宏.论高等学校完美师生关系的构建.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3) :292-294.

浅谈班主任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 篇5

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教师道德修养、言行举止、行事处事方法等,都会对学生都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就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时时处处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每天都在预备铃响前进教室;要求学生不着奇装异服,自己总是穿着大方、朴素、整洁。工作生活上我敬业爱生,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教师首先要认证自己是学生的朋友,然后才是老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引领者和组织者,面对不同个性、不同家庭的学生,要让学生凝聚在一起,教师就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为此,首先要认真去研究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在想什么、喜欢哪些运动、生活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什么特殊的生活经历……只有深刻了解每一个孩子,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教师就容易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处处都有话题。这样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参加班级的公益劳动、实践活动等,多与学生聊天、谈家常。使学生在接纳、信任和亲近老师的同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随时便可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

对于违纪犯错误的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些学生,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批评和教育。应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口服心服,乐于改正。同时要注意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要及时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树立改正错误的决心。相反,若是不明事理就乱批一通,那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引起恶性循环。对问题生,老师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教师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注意方法,做到关心与严教相结合,让问题生感到被信任、被认可、被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期望,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向善、向美,积极向上。

四、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篇6

关键词 和谐 鼓励 自信 感谢

和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充分、和谐发展为目标,促使个体发展达到最佳状态。现在就我多年的课堂实践谈谈我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两点看法。

一、不要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教室里,老师正在大声训斥学生:“这道题你们究竟会不会?怎么没有一个人回答我的问题?”学生们都低着头,仍旧保持沉默。“难道你们的耳朵都聋了吗?难道你们连回答问题的力气都没有了吗?”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倍,并且特别生气。“会了——”,摄于威力,终于传来了懒洋洋、有气无力的回应。还有每次考试结束,有的老师常对学生说:“别的班级又比咱们班级考得好……” “你总是不如他做得好……”教师本来是想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知耻而后勇,但却向同学们传递了“你们不如别人”的信息,让他们一次次体验着挫折与失败的痛苦,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学习激情,以致于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我也不如别人了,我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随波逐流算了。老师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下面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哑巴”,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就大大降低了。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不用思考,老师会给我们说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看成了改变学生命运的工具。学无止境”,我们相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比传授給学生丰富的知识是更重要的事情。有位校长要求自己学校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孩子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人格的基础是自尊、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但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學生“等”“靠”的懒散消极的心态就可以改变,他们会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

二、放下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唯我独尊”,要学会感谢学生

我一直自认为课代表是我的得力助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常以师长的身份命令他:“马强,你必须把你们班的作业按时交上,否则拿你试问”。有一次,马强去办公室拿作业本,我毫不客气的责问:“马强,你们班的作业竟有两名同学没交,你这个课代表是怎样当的?”“老师,因为…”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便打断了:“不要强调任何理由,找任何借口,总之是你的不负责任造成的,我希望下一次不要出现类似情况。”马强没再作任何解释便走了。以后,马强的工作做得尽职尽责,但是见了我的面,大有老鼠见到猫之势,逃之夭夭。对此我感到特别纳闷,有时我很想了解他最近的学习情况,但他拒绝和我沟通,听我一个人滔滔不绝、苦口婆心的教导,马强只是洗耳恭听,一言不发。难道他对我有什么成见?难道我对他的态度有问题?我试着改变这种状况。一次,马强到办公室送作业,我以真诚的口吻说:“你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课代表,你是我的得力干将,我应该好好的感谢你才对,以后在学习上有啥困难,可以和我沟通,说不定我能帮上你的忙呢?”马强一看老师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谢谢老师。”从此以后,马强见了我,主动与我打招呼,每次送作业,都很主动地向我反映一些情况,并给我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我发自内心的称赞他:“呵,没想到你人小鬼大,处理问题还挺全面、合理呢! ”一句感谢,改变了紧张的师生关系,发现了马强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能够以感激之情去生活。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高高在上。学生也应有受尊重的权利。事实证明,学生会从真诚的感谢中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逐渐学会自尊,能自尊的人就能去尊重别人。向学生说声感谢,不但没有“掉价”,学生反而愈加尊重老师,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他们也会以感激之情回报老师,回报社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去宽容善待他人。

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为构建和谐课堂而不断求索。

参考资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三联书店 1998

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7

1 互相尊重

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尊重是爱的表现形式, 彼此的尊重是师生交往的润滑剂。不尊重别人等于孤立自己, 尊重学生等于尊重自己。同时, 尊重学生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和活力。“爱人者人恒爱者, 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怎样去尊重学生呢?

首先, 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如果教师的言行中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 就会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有能力、不可缺少, 从而建立自信心, 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 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 (1) 教师批评学生时, 不能侮辱学生, 批评时不要带脏字、脏话, 要讲究方式、方法, 切不可简单粗暴; (2) 认真批改作业, 认真备课, 讲课; (3) 学生主动来找你谈心时, 你应该热情对待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反之, 教师如果随意呵斥、责备、惩罚学生, 让学生常常感受到委屈, 羞辱, 学生会认为自己无能, 被其他学生看不起, 从而丧失自尊和自信, 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 将会影响学生的终身。

其次, 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如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17条原则:“凡幼儿能做到的, 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到的, 让他自己想。”教师不要事事代劳, 否则学生会失去了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的乐趣, 学生会永远长不大的。

再次, 教师还应在平时的工作、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自己。比如:学生碰到老师应该主动地问老师好。学生受到教师的批评时, 应该虚心地接受;如果教师批评错了, 误会学生了。学生也应该心平气和耐心地告诉教师原委, 当面不应该顶撞教师;课堂上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主动完成教师教给的学习任务, 这些都是尊重教师的表现。但要真正让学生尊重老师, 老师应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

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要付诸实践, 一次两次不够, 要尽可能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的思想教育, 长期营造一个师生和谐尊重的氛围。一个班集体成员要在言行中自尊自重, 尊重别人, 互相尊重, 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 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受益非浅。

2 互相关爱

教师应该关心、热爱学生。鲁讯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只有热爱学生, 教师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学生才能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学生就如禾苗, 爱就如水, 就如肥, 如果学生有了爱, 就像禾苗得到了水, 得到了肥, 就能茁壮成长。同时, 爱是相互的, 只要教师对学生付出了爱, 必然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爱, 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师生之间会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拥有一颗爱心。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谈得上爱学生呢?爱学生实际上非常简单, 需要教师时时刻刻的做到。如:教师对学生的一句问候, 一段鼓励, 就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影响学生的身心。教师应该有一双体察入微的眼睛, 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 把握学生的动态, 善于和学生交流, 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 教师应该充当父母的角色, 对学生嘘寒问暖,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排解学生内心的苦恼。

教育学生的时候, 教师要学会转换自己, 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优点, 告诉学生, 我们需要怎样,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 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批评他, 而是在爱他, 关心他, 为他好;他一定会用心聆听和接受。

不论学生犯再大的错误, 当他站在你面前时, 你永远要坚信, 他也有优点, 他的内心深处也想着做名好学生, 也想学好, 也想积极向上, 努力奋斗。作为教师, 你应该会穿透学生那使人生气的表面现象, 看到他那广阔的稚嫩的心灵。

著名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 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 却又是十分脆弱的, 一不小心露珠滚落, 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爱的河流是双向的, 并不仅仅朝着学生的一个方向流去, 它会反作用于教师, 会带来情谊的反馈信息。也就是说, 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爱的满足之后, 会更加尊重和信任教师。学生也从教师那里学会了关爱, 关爱同学, 关爱父母, 关爱学校, 关爱社会, 形成了良好的个性。

3 为学生服务

(上接第55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 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把更多的权利, 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思想上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对于那些学习差的也应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 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

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站在讲台上应该温和、微笑、精神饱满、着装整齐。在课堂上, 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 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必要时教师可以从热心于指导学生的“指导者”形象转换为观察学生活动的“旁观者”或参与学生讨论的“参与法”;教师不必急于公布答案, 应该宁可放弃自己的权威形象而换来学生的奇思妙想和自由创造。班级管理亦是如此, 班集体的活动, 班主任不应该大包大揽, 应该放开手让学生们自己完成, 班主任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班集体的主人还应该是学生。这样, 学生的兴趣高了, 干劲大了, 能力也增长了,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4 公平、平等地对待学生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天才,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拿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相比;挖苦、讽刺那些学习差的, 会使他们因此变的没有信心。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 但不是没有一点儿优点, 也并不是智商差、能力低, 相反某些地方优于学习好的。并且有人做过统计, 长大后, 事业成功的并不都是学习好的。

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容易做到的, 只有做到能爱学生, 才是可贵的。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 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心的爱。”教师要以一视同仁的心, 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心不要只想着那些学习好的, 应该给予那些学习差的更多的关怀;教师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博大的胸怀, 容纳不同性格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容纳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 并将这些不同的意见给予同等的重视和关注, 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正在被人关注。在班级管理上, 处理学生矛盾时应该对事不对人, 让学生从心里服气, 从心里化解矛盾。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 教师、学生是在愉快、和谐、良性的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能够品尝到教师工作的真正乐趣, 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戚建庄, 王北生, 王洪元.班主任工作艺术.华夏出版社, 1991.3.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1993.8.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8

3、能够确保教学质量。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从而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 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的进行。

三、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从我国启蒙教育开始,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 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同时, 教师也难放下架子, 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应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 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构建健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保证优秀的教学成绩。

四、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如果放下架子, 主动去接近学生, 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 再慢慢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 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 从而开始接近你, 信任你, 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去接近学生, 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 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 教师应在工作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2、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诚挚之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激情、有幽默感, 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老师, 喜欢课堂, 进而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我们应该将教师工作当做事业去干, 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应该立志于做一个最优秀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民教师。

总之, 和谐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这正是教师的光荣使命。

不要占课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篇9

关键词:沟通;师生;教学质量

师生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要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很契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育教学主体的观念,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沟通的平台,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一是上课前。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询问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上课时要准备哪些东西等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保证,二是上课时。上课时以教学为主,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上课时同桌的两个学生相互挥拳,相互推搡,我们可以相信他们绝不是真的在打架,他们可能是闹着玩,但却违反了课堂纪律,我们可以让他俩站起来,说:“如果你们真想一决高下,我很高兴做你们的裁判,相信同学们也很愿意做一下观众吧。”三是下课时。下课后教师不要马上急着离开教室,应让学生先离开,这一点有很多教师可能并未在意,殊不知这小小的一个举动会让学生觉得是老师对他们极大的尊重,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极大的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会变得自然而然,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加强课外师生心灵的交流

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因为课余时间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沟通的话题可以更广泛一些。一是与学生见面时的对话要充满关怀和赞扬。每天学生高高兴兴来到学校,在学校开始自己一天的生活,此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说话。学生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着自己,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一整天都感到幸福。二是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沟通。作为初级中学老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参与学生的活动,特别要跟那些孤僻、不善于交际的孩子进行沟通。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

师生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沟通途径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一是学会无声地沟通。以前,我对“沟通”二字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认为老师只有和学生谈话才叫沟通。事实告诉我,无声的语言同样可以发挥沟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是师生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举一个例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在无声的沟通中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二是学会积极地倾听。当学生犯错误时,很多老师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用真诚唤起信任。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首先应该是真诚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绝对的真诚,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0

首先, 坚持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不讲平等的。“天、地、君、亲、师”, 老师是应当被充分尊重的, 而老师是可以随意批评学生和指责学生的。老师对学生严厉的态度, 只会被看成是对学生的爱。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 只有接受的份, 没有权利替自己辩护。在这样一种气氛下, 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也是在所难免的。可是, 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如果是一个古代的学生, 他可能很少有机会看到民主和平等, 也许不会有这样的观念, 而今天的学生所处的现代社会, 是一个相当讲求民主和平等的社会。孩子们虽然还不能完全了解民主平等的含义, 但是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老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从内心来说是可能是不服气的。我们许多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很多传统教育的影响, 对许多传统做法, 在心里其实是持赞成的态度的, 比如居高临下的看待学生、对学生使用伤害性的语言、体罚学生等等。但是, 我们更应该看到, 时代不同了, 有些固有的观念在新的时代下已经过时了, 我们学生已经不再认可这样的一种关系。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学生难管, 常常跟你顶嘴, 其实, 这正是学生民主和平等意识的一种体现, 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绝对不能用类似长辈的态度去训斥学生 (其实, 长辈的这种做法本身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老师必须牢记, 要想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是第一步。

其次, 充分理解现行的教育法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 无论是谁, 都要遵守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应该认识到, 法律本身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设立的。常常听到很多教师抱怨, 现在的法律法规对学生的保护多, 而对学校和老师的限制多。我也觉得, 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可是仔细想想, 又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 法律的存在是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法律本身既包括对教师的保护和尊重, 也包括对学生的保护和尊重, 这两个方面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很多传统做法, 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个体的存在, 没有充分保障学生应有的权利, 对他们的将来会产生或已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幼年时候的某个细小的错误可能对一个学生的一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使学生产生反学校甚至反社会的不良心态。在一个全社会都认可的法律法规面前, 大家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了保证, 只有这样,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深入理解各项法律法规的意义,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 做好教育学生的各项工作。

再次, 教师要花力气进修, 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来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方法, 诸如体罚学生, 已经不适用现代社会的要求了。那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探索出一些新的教育手段和措施, 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的手段。当前很多教师只满足于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 不重视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他们觉得, 自己以前学过基础理论, 因此不需要再“充电”了, 这是不对的。教育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 也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对于人类的学习, 人们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比如说, 传统上对于外语语言的学习, 人们认为可以从孩子学习母语中得到启发, 因此设计了很多模仿母语学习的方法, 后来受到“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的影响, 学习理论又有很多改变, 最近的交际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每一个新的理论的产生, 都让我们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 我们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 其实了解的还不够多, 而最新的基础教育理论能够给我们启发, 这些新理论,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 总的来说离教育的真理是越来越近, 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到了教育的规律、学生的心理, 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在这方面, 必须多学习, 多思考,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手段。

总之, 要想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需要教师坚持民主平等的观念, 尊重各项教育法律法规, 终身学习, 不断探索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1]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1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非常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语言魅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既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又要符合语法规范。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述中用词要恰当,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地注意说话的节奏和说话的语气,切勿使用平淡不变的语气给学生讲课。因为在课堂上,节奏技巧和说话语气的合理运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易激起学生的共鸣,积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多时候,教师的语言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师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态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为学生所习得。教师只有讲究了语言艺术,才能感染课堂气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有利于在课堂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和学生经常在一起,难免也会发生一些令人气愤甚至不能忍受的事情。如: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有的学生顶撞老师……。对这些事情的处理教师一定要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特别是言语上得。学生的逆反或反抗心理本来就十分强烈,如果教师不合时宜地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语,极容易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会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因此在这时候,教师说话要更加注意技巧。教师的说话技巧,直接和我们自身的形象与在学生中的威信相关,特别是在学生犯错时,更能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太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还没有成熟,此时他们的心就像是一个晶莹的玻璃球,稍不小心就会坠地破碎,特别是那些差生,“这次考试,你怎么又是倒数第一?全班最笨的人就是你……”这种挖苦的话是对学生的一种羞辱,只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恨,学生的学习及其它方面只会越滑越远。其实,差生的自尊心也很强,我们不要动辄就挖苦学生;而应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不管是在哪方面有了一丁点儿的进步,我们都要给予或者当着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表扬。教师一句句真挚而又充满激励的话语,可以使差生看到一点点希望的曙光,增强追求上进的信心;也能让学生从中不断地获得学习的动力和走向成功的力量。

上一篇:中央空调桎梏下一篇:给残疾人送温暖公益活动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