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要

2024-05-23

六不要(精选5篇)

六不要 篇1

摘要: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六不”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总目的之一是“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使语文课堂和谐高效,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六不”教学策略。

一、课前不要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一般都有“预习”环节。预习,从本质上讲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从现实层面看,却存在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 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缺乏实效的预习使学生养成了浪费时间、缺乏责任意识等不良学习品质;三是不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高效地教学;四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新奇感,课堂学习缺少兴趣与动力;五是也相应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取消“预习”,将“预习”移至课堂,让学生在上课之始,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既是教师指导下的统一行动,又是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的真问题,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发现真问题,从而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由于有了教师的学习指导,有了学习时间的要求,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观念,提高了学习效率。而没有了预习,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应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让学生“先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高度信任,相信学生能学、会学,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二、开课不要让导入牵着鼻子走

在许多课堂上,教师都要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新课,这种语言是教师经过反复推敲、精心准备的结果,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和特色的凝练概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的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能给学生一个总体印象,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节约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时间,创造学习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也存在负面效应: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先入为主,在不用思考的情况下,知道文章内容、写法、特色、语言等,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 无法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与认识。

三、课题不要替学生解读

许多语文教师,一上课就从题目,尤其是考题入手,讲题目的结构,讲题目的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讲题目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等等。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教师自己的解读,并不是学生的解读,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题,然后结合文本对照解题,如果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帮着引导解决。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也提升了对题目、文旨的理解。

因此,我们尝试在课堂上采用直接导入法上课,将解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不是一开始就解题。不解题,即不介绍文章内容,不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题目含义,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导入的时间变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变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地看书、思考,就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这是学生学习的权利。不解题,并不是说教师不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在学生确实需要讲解时才讲,即所讲内容是教师非讲不可时才讲。这种讲解,讲什么、怎样讲、何时讲,都要有所选择, 因需要而定,因学情而定,因内容而定,决不可由教师随心所欲地讲。

四、文章不要轻易范读

传统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范读,以给学生影响,给学生熏陶。教师的范读确实有上述作用,但反过来想想,教师的范读多了,学生自主品读的实践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读书从学生读书开始”,而不是从教师读书开始。不先入为主、不限框、不设条,就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学生出现错误,教师才引导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教师的范读要像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教师不范读课文,实际上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地相互解决问题,是把读书权真正还给学生。

五、问题不要随意讲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其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但在现实中,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成了讲演者、表演者、卖弄者。只要学生一有问题, 就迫不及待地讲、说、写、演,以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我们认为,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教师在课上不要轻易讲解,而是要还权给学生。不讲解,是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的期待,学生就会竭尽全力解决问题。但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完全不讲解,而要看时机、看火候,在什么时候讲解、讲什么,决定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在学生需要讲解时讲,在学生无法理解时讲,在学生学习达到“愤”、“悱”时讲。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这种讲解,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导出方法、导出规律、导出内涵,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把握实质、形成能力、熏陶思想。一句话,教师要做到“无事不出场”,“非出场时才出场”。

六、作业不要机械布置

现在,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问题。为什么厌学?因为课后有大量的机械作业,学生非常不感兴趣。由于课堂效率低下,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设立基本目标, 不拔高,不降低。这样,课堂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为课后解放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从以上分析可见,“六不要”教学策略的实质是: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读书权、选择权、活动权、思考权、实践权,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证明,实施“六不要”教学策略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六不要 篇2

德国的地铁是采取“荣誉制度”的,即乘车者无票上车,出站时自觉付款,无人监督。此制度应用以来,该国地铁收入没减反增。欧洲如厕需0.5欧元(约5元人民币),多数厕所无人看管,出来后在门前小盘中丢币即可。据记者观察,一些国人很坦然地享受上述“免费”待遇,还有个别人如厕后“咣当”一声,扔一元人民币走人。

二不要声声“哈啰”。

各国对迎接我国游客做了不少准备,记者所到各国的窗口行业人员中不少人都会用中文说“您好”和“谢谢”等。奥地利的维也纳机场特地聘用了一位学音乐的中国留学生为往返的中国游客服务。小伙子马尾发,俊朗热情,跑前跑后为同胞服务,成为维也纳机场一景;巴黎塞纳河的游船和卢浮宫都有了详尽的中文解说。欧洲许多非英语国家,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在语言上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而不少中国游客见到欧洲人就喊“哈啰”,这常引起他们的反感。

三不要吃喝不停。

一位意大利司机说,他搞不懂有些中国乘客为何一上车就吃喝。他认为,游客们在他的车中吃喝不停,清除车中的垃圾和污垢会增加他的工作量,而他并没有清洁的责任,这就是不尊重他。而且,他也不喜欢某种食物的气味。浙江女士一上车总爱吃鱼干,“熏”得意大利师傅头发昏。

四不要大声喧哗。

欧洲人说话声音较低,特别是在公共场所。而少数中国游客习惯成自然,在海外也喜欢大声说话。有一位常为中国游客开车的师傅对记者说,他常以为坐在后面的中国游客吵架了,或对他不满,结果一问,他们是在正常交谈。欧洲一位中餐馆老板说,他有一些怕接国内团,因为他们一来就太“热闹”,因欧洲物价高,当地人吃一次中餐也不容易,希望有一个好的就餐环境,太吵会吓跑他们。

五不要“动手动脚”。

有导游告诉记者,在看一些重要展品时,有些中国游客喜欢动手摸一摸,这会犯大错的。如巴黎卢浮宫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等,你千万不要好奇地动手,这会引起大麻烦。欧洲大多数商店都很小,但布置精巧,店主不喜欢顾客东摸西摸。在一家红酒店,记者就看到用中文歪歪斜斜写道“请不要动手”。

六不要盯住人看。

语文课堂教学“六不要”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总目的之一是“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使语文课堂和谐高效,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六不”教学策略。

一、课前不要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一般都有“预习”环节。预习,从本质上讲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从现实层面看,却存在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缺乏实效的预习使学生养成了浪费时间、缺乏责任意识等不良学习品质;三是不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高效地教学;四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新奇感,课堂学习缺少兴趣与动力;五是也相应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取消“预习”,将“预习”移至课堂,让学生在上课之始,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既是教师指导下的统一行动,又是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的真问题,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发现真问题,从而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由于有了教师的学习指导,有了学习时间的要求,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观念,提高了学习效率。而没有了预习,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应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让学生“先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高度信任,相信学生能学、会学,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二、开课不要让导入牵着鼻子走

在许多课堂上,教师都要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新课,这种语言是教师经过反复推敲、精心准备的结果,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和特色的凝练概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的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能给学生一个总体印象,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节约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时间,创造学习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也存在负面效应: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先入为主,在不用思考的情况下,知道文章内容、写法、特色、语言等,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无法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与认识。

三、课题不要替学生解读

许多语文教师,一上课就从题目,尤其是考题入手,讲题目的结构,讲题目的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讲题目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等。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教师自己的解读,并不是学生的解读,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题,然后结合文本对照解题,如果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帮着引导解决。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也提升了对题目、文旨的理解。

因此,我们尝试在课堂上采用直接导入法上课,将解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不是一开始就解题。不解题,即不介绍文章内容,不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题目含义,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导入的时间变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变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地看书、思考,就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这是学生学习的权利。不解题,并不是说教师不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在学生确实需要讲解时才讲,即所讲内容是教师非讲不可时才讲。这种讲解,讲什么、怎样讲、何时讲,都要有所选择,因需要而定,因学情而定,因内容而定,决不可由教师随心所欲地讲。

四、文章不要轻易范读

传统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范读,以给学生影响,给学生熏陶。教师的范读确实有上述作用,但反过来想想,教师的范读多了,学生自主品读的实践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读书从学生读书开始”,而不是从教师读书开始。不先入为主、不限框、不设条,就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学生出现错误,教师才引导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教师的范读要像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教师不范读课文,实际上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地相互解决问题,是把读书权真正还给学生。

五、问题不要随意讲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其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但在现实中,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成了讲演者、表演者、卖弄者。只要学生一有问题,就迫不及待地讲、说、写、演,以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我们认为,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教师在课上不要轻易讲解,而是要还权给学生。不讲解,是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的期待,学生就会竭尽全力解决问题。但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完全不讲解,而要看时机、看火候,在什么时候讲解、讲什么,决定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在学生需要讲解时讲,在学生无法理解时讲,在学生学习达到“愤”、“悱”时讲。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这种讲解,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导出方法、导出规律、导出内涵,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把握实质、形成能力、熏陶思想。一句话,教师要做到“无事不出场”,“非出场时才出场”。

六、作业不要机械布置

现在,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问题。为什么厌学?因为课后有大量的机械作业,学生非常不感兴趣。由于课堂效率低下,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设立基本目标,不拔高,不降低。这样,课堂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为课后解放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从以上分析可见,“六不要”教学策略的实质是: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读书权、选择权、活动权、思考权、实践权,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证明,实施“六不要”教学策略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六不要 篇4

一、要构筑管理网络, 不要一盘散沙

韦伯斯特说: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 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 几乎是万能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安全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 单靠几个人是不能做好的。因此要构筑安全工作管理网络, 形成人人参与安全管理、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格局, 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不能一盘散沙, 除了几个领导抓安全工作外, 其他教职员工就无人问津, 这样学校早晚会出安全事故, 而且出大事故。

1.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首先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次, 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的首要工作, 定期和不定期的研究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以及研究实施上级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等。

2. 构筑安全管理网络。为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不留死角, 不留缝隙, 要建立纵横交错的安全管理网络。纵向就是形成“树形”管理, 从校长到分管副校长, 再到相应的中层干部及科室和部门; 横向就是分片负责, 有班主任、科任老师、楼层管理员、值周人员、校园安保人员等。

3.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学生的安全需要家长、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做的更好, 因此建立家校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各班和学校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及每期召开家长会, 告诉家长在安全上要做到做好的方面, 让家长切实肩负起孩子安全方面的教育和监管责任; 二是班主任每期在安全方面至少家访学生三次; 三是根据时节和气候, 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给家长的信、QQ等提醒家长在安全上应注意的事项。

二、要完善制度预案, 不要一成不变

常言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坚持制度先行是落实职责、抓出成效的前提条件。如果说学校安全制度是校园安全的根基, 那么安全工作预案则是校园安全的保障。因此, 学校必须针对实际, 制定一套完整、科学、适用的规章制度和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只有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 制定了各种安全工作预案, 使之构成一个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有机体系, 才能做到按章办事、权责明确、措施具体、提高实效。

安全工作制度有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宣传教育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门卫登记制度、校园巡查制度、食堂安全制度等; 安全工作预案有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安全演练和疏散预案、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

如果制定的制度和预案一成不变, 则不能适应发展和满足新形势下安全工作的需要, 那将成为一纸空文和没有活力的制度与预案。因此, 这些制度和预案要根据不同时期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情况以及各级要求进行不断的更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使之不断适应安全工作的需要。

三、要落实工作责任, 不要糊里糊涂

江泽民曾经说过: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就是应尽的义务, 分内应做的事。“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和工作, 只要有了责任心、责任感, 都能做好。

学校安全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 这就需要学校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去, 体现“一岗双责”。有了责任就有了压力, 才会变成工作的动力。这样每个人在安全工作方面都成了明白人, 才会出现齐抓共管的局面。否则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就会出现很多人糊里糊涂的, 不知道该做什么, 怎么去做。

1. 分解安全工作责任。学校把安全工作的责任进行了详细的分解, 同时印发给每位教职员工, 组织他们进行学习, 这样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明白了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应该做好哪些方面, 增强了每个教职员工“安全我有责”的意识。

2. 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与各室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人员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真正做到了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这样大大增强了责任心, 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落实和顺利开展, 凸显了“责任心是安全之魂”。

四、要加强宣传教育, 不要流于形式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要确保安全, 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因此抓好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

1. 开设安全课程。我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 做到了计划、教材、师资、教学时间“四落实”。

2. 搞好安全教育周。我校认真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周活动, 以活动主题为核心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3. 搞好安全法制讲座。我校每期都要聘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进行安全法制讲座, 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法制意识。

4. 落实“早安三分钟”的教育。我校对“早安三分钟”采取了“四落实”, 即教师、巡查、检查、考核落实。考核落实就是将早安三分钟教育情况作为班主任和班级考核的主要内容。

5. 认真参加“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我校每年都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和家长参加中小学安全知识网络竞赛, 参赛率高。

6. 开展形式多样的常规教育。利用朝会、班会等时间和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 举办主题队会、专题讲座、收看安全影视等, 开展征文、知识竞赛、手抄报、安全法制专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教育, 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安全知识和安全的要求, 并做到了入脑入心, 而不是流于形式。

五、要扎实常规工作, 不要只说不做

“学校安全工作不可能创新, 都是一些常规工作, 关键在落实”, 这句话很有道理。学校安全工作只要把常规工作做好、做扎实了就有保障, 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一定要沉下去实实在在的做事。

1. 强化门卫工作。门卫是学校安全尤其是防止外来伤害的第一道关口, 因此一定要做好门卫工作, 要求他们有高度的警惕性、敏锐性和工作的前瞻性。

2.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坚持做到对校舍和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以及不安定因素、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学生课间行为安全、夜间的巡查。

3. 坚持疏散演练。学校坚持每期至少两次疏散演练, 主要是防震、消防等, 以提高全校师生在紧急情况下撤离和逃生的技巧与能力。同时坚持平时集合、放学等都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 以确保撤离路线牢记于心。

4. 做好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学校坚持大宗食品招标采购、索证索票、验货、留样、刀具存柜上锁等, 严格加工操作程序, 从源头和加工方面确保了食品安全。

六、要强化监督管理, 不要只看表面

要想让学校的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定要强化监督检查, 不能只看工作的表面现象, 要注重工作细节。

1. 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保卫科长要经常到校园里去走一走, 看一看。

2. 学校保卫科要安排人员对监控设备长期进行查看。

3. 学校定时不定时地组织人员对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度和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安全无小事, 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筑学生安全的防护网!

摘要:校园安全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多种因素, 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近年来中小学安全事故频发, 给学生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小学,安全工作,“六要”,“六不要”

参考文献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 2012, (12) .

[2]刘彦敏, 赵建军.浅析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代农村科技, 2011, (9)

职场需牢记"六不要"法则 篇5

人事部门可不是专门为你设立的,所以你不能毫无保留地把你的所有想法、问题或者是负担都跟他们说。要知道,和他们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基本上就相当于坐在公司大老板的对面。

◆2、不要谈论公司的负面言论

一旦你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员工,那么你就要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坚定不移地表示对公司的支持,更不能抱怨上司、老板,或者公司的政策。如果你觉得在某个方面有疑问或者有好的建议,那么直接找相关的决策者一对一地交谈。

◆3、不要站错阵营

如果你进入了一家有严重“阵营政治”的公司,那么就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站错了队伍。在仔细观察之后,要高调地站在你所向往的比较高层的阵营,这样你才不会被别人当成攻击对象。

◆4、不要将消息发送给错误的人

为了避免将一个笑话网页发给上司,又或者把跟朋友抱怨工作的消息发给了人事部门等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将每一封邮件当做是可以在公司内部传阅的文件来写,也尽量避免和朋友在上班时间聊天。

◆5、不要爱出风头

在还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力之前,虽然贸然出谋划策或许会帮助上司解决燃眉之急,但当危机过后,你的上司说不定就会觉得你的存在对他来说是种威胁。所以,除非你确定你的上司是那种不怕其他人才威胁的人,否则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6、不要过分关注八卦消息

上一篇:农民信息素养下一篇:高等学校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