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024-05-23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共11篇)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1

课间操时, 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 我想借个杯子喝药。”我坐在椅子上, 用手指了指角落的办公桌:“喏, 下面抽屉里有, 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 自己倒开水服了药, 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下午上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 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 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 我轻声地问前排的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 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 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 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 然后以最快速度找出圆珠笔, 他们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 用我的!”“李老师, 用我的!用我的!”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 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 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 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 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向老师借过杯子, 但我相信几乎所有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 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

由这件小事往深处思考:为什么学生向老师借杯子, 老师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老师向学生借笔时, 为什么学生没有对老师说:“喏, 文具盒里有, 自己拿吧”?

而且这样的“为什么”还可以问许多: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 往往是学生先问候老师, 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 (而且有时学生招呼老师, 老师还爱理不理的) ?为什么学生见到老师大都会大声问“老师好!”我们的老师面对学生的问好大都点头微笑, 而有的老师却视而不见, 甚至不予理睬, 很少对学生说声“你好”?为什么老师去家访时, 学生总会为老师搬来椅子, 而学生来到办公室却很少享受到“请坐”的“待遇”?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 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

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人们谈到教师不尊重学生时, 往往想到的是打骂学生, 其实, 真正打骂学生的老师是极个别的。而更多的时候, 是我们以非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尽管我们也没有打骂学生, 但很难说我们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这种师生不平等的“集体无意识”多年来弥漫于校园, 浸透在师生关系之中。这是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还在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 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甚于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而与此同时,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接受的教育虽然先于学生, 但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传统文化, 以“师道尊严”为主体的师生观影响较深, 传统文化“尊师重教”的道德要求, 使教师天然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 特别是被自己的学生尊重。所谓“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表面上看, 强调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而实质上, 强调的是学生绝对服从的臣民意识和教师至高无上的家长权威。

富兰克林曾说, 以恭谦对待上司, 说明我尽职;以恭谦对待同事, 说明我明理;以恭谦对待弱者, 说明我有德。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在对待上司和同事时, 都是尽职而明理的。以“有德”要求老师是丝毫不为过的———毕竟, 我们老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业。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发展的主人, 教师只能是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再也不能固守着“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对学生发号施令、肆意捏塑了。况且, 热爱学生,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广大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切实从实际行动上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只能靠平等来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们,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请从细节做起———比如, 下次学生再向我借杯子, 我一定亲手递上;比如面对学生的问好, 从心底说声“你好”开始……!责任编辑:白文军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2

小班化教育是近年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的新兴产物。它必然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制约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各种不利因素,形成自己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人才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一个“小”字,函盖了其教育的主旨: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该是心灵的交流和感化。要“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要让学生接纳你,真正去倾听你。这样的教育才会是长远和有实效的。所以,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应该把情感的交融放在首要的位置,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尽心尽里做好他们学习跑道上的场边教练,生活生涯中的引路人。

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一屋子陌生而可爱的小脸时,我的内心是满满的憧憬和激情。因为,老师奉献自己的一颗心灵,将会收获整个班孩子纯真的爱,我在心里总是默默对他们重复着这样几句话。

一、让我们成为真正的、永远的好朋友

“朋友”是个多么美好温馨的词汇,朋友间是相互关爱,相

互激励,共同进步的。小朋友天性是热情、乐观、活泼向上的。他们内心都有颗友善的种子,老师的责任就是用真诚去灌溉,耐心去呵护,让这颗种子萌芽,茁壮成长。让他们懂得“朋友”的真正含义。

(1)要成为别人的朋友,首先要学会去关心、爱护别人。在和孩子最初接触的日子里,我细致、敏感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是种甜柔的责任。当学生身体不舒服,呕吐下刺鼻的污物,我会赶紧来清扫,宁可屏住呼吸,也不皱眉,捏鼻子,刚才散而避之的学生们也放下捂着嘴巴的手,渐渐走上前来,一起清理了。放学的时候,辛劳忙碌的家长迟迟不到,焦急的孩子含着泪水时,我会牵起他们的小手在教室里陪他们看故事书,在笑声中孩子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忧虑。

朝夕相处里,我走进他们的内心,我的行动也化成无声 语言存于学生的脑海。现在,若再有人受伤,会有一大群人跑去帮助他,若再有人身体不舒服,大家会分工忙开来。谁学习遇到困难了,时常会有学习出色的“小老师”在身边一起探讨……学生开始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懂得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

(2)好朋友要坦诚相见,共同进步。

上课的时候,我时常会被下面一群小老师指正。比如,我哪个字的笔画不到位,细心又严格的孩子们会一起提醒我,我立刻道歉改正,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我常常告诉他们,人无完人,最重要的是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当别人有缺点了,作为好朋友就要坦诚提醒他,劝之改正,做个真诚的人。这样,小朋友对待我的批评,对待别人的缺点、过失都有一个比较宽容平静的心态。这一切都很简单,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孩子,他们是聪明的精灵。善于体察你的用心,你的期望,也许这就是一种默契吧。

二、让我陪你在学习之路上起跑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充分接触的主要时间。一个教学生动活泼,民主平等,充满趣味的老师无疑是深得学生喜爱的。因此,共同的学习过程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和体现的重要阵地。我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1)民主的,自主的课堂

教育界有句老话“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不再满足于老师手把手的传授知识了,更期望通

过自己的努力来探寻获取知识。教给一定的方法,给予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学往往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劲头,增强自信心。现在的课堂中,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信息的交流者,老师在一边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是一个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把平等民主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行为中来。在参加教育观摩活动中的一位老师,就做得尤为出色。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她的一句“哪位朋友来讲?”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她专注的神情,前顷的体态,在学生发言过后的答谢。这些源于对学生尊重的教学行为细节,使她的课堂实在、活跃,气氛愉快和谐。

(2)给予学生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善于利用认知活动,将新、奇、趣的知识认知活动引向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良方。如我在教学中开展的图文并茂的“画图日记”,写写自己的生活见闻,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画画自己的梦想。“读书交流会”上向别人介绍自己读到的好故事,讲述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相片制成“看看我的世界”照片卡,卡上记载下自己的故事,看我有多精彩。“读书笔记”“我给你写信”“朗诵会”等等。这些都是学

生热衷的活动,他们知道了学习原来不仅仅就是读书、写字,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趣味盎然的。

(3)发展个性,开发潜能

每个小朋友的才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有其独特的个体特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了解,老师须因材施教,培养多样的各俱风采的人才。对学生的专长,要给予充分的赞赏和鼓励,强化自信心,稳固这样的爱好和特长。在班上,在老师的不断嘉许中,学生之间经常有“XXX小博士”、“小百灵XXX”、“故事大王XXX”等等这样的昵称,使小朋友之间相互肯定,并且老师还要创造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

个性的发展是老师和学生个体的相处中,给以欣赏、激励、支持的态度,在班级中的成功体验,在自己的坚持中得以发展的。

三、让我牵你的手踏上生命之旅

一名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打开智慧之门,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关于道德、修养、待人、处世、同情心、正义感、爱等等全人教育项目。吴京先生曾提出“应该为孩子的一生做规划,而非仅为升学做规划”的概念。

一位品格高尚,严于律己的老师会深得学生敬爱,并潜移默化地同化他们、感染他们。我希望我和学生都能成为遇

事认真,自信、自立、自强的人。而这些都必须从我做起,给学生一个榜样,然后才能去指引好学生朝这个方向努力。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有着风格迥异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总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和谐 尊重 赏识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会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双方的相互作用会更加积极主动。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同时,教师也会因有好的心情而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对新课程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

二、信任并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1、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进步的内因”。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学会宽容,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其实是很敏感的,老师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尤其要对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积极上进的勇气。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赢得学生的爱戴。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

三、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是实行新课标后大力倡导的教育,同时也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却无意中经常遗忘的教育。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心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把短处变为长处。这时候,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时时刻刻揭露孩子的短处,这样,孩子才更有信心发展自己的长处。我班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很强。因此,即使他考试不及格,我也从来不当众批评他,只是课下安慰、督促他。如果他在学习方面有了微小的进步,我还会当众大力表扬他。我认为,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也是一种成功。教师要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给在紧张的教育环境中艰难跋涉的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真爱,你就会发现,教育的天空同样亮。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德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四、凡事不浮于口头,要身体力行。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笑上。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在平时的工作中,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中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校纪,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一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要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来接或者把他送到医务室;学生病假回家,主动关心病情;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们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五、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谈心,促进师生间的默契。

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我把与学生谈心作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在与学生谈心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采用他說我听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动向,适当的时候提些建议,千万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来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班主任要尽力保守学生的"秘密"。因这些"秘密"的内容可能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故不可张扬,否则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事实证明,班主任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与学生谈心,就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总之,和谐教育不仅有利于班级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更重要的是她将会伴随学生终生,使学生受益终生。

相互尊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4

一、给予尊重,建立一种信任

某天晚饭时,跟读初一的儿子聊起学校的事,无意中谈到他们班老师的话题,他一时兴起,竟气愤地说:“最讨厌某某老师了,每节课都拖堂,剥夺了我们宝贵的课间时间,而且常常占用我们的专科课,我们全班同学都不喜欢他,可悲的是,他竟然还不知道,还继续滔滔不绝,我的天……”还没等我回过神,他又继续教育起我:“妈妈,你知道吗?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学生者得课堂,要想学生喜欢你,可千万别干这样的事哟……”儿子的这番话说出了多少学生的心声,道出了多少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的问题:我们给予了学生应有的权利和尊重了吗?

弗洛姆曾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尊重他人也就尊重了自己。我们也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习他育儿的理念: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他认为,“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父子关系如此,师生关系亦然:相互尊重,建立平等关系,才能相互信任。

二、给予尊重,还你一个精彩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将二年级7班的座位做了大调整,把每组的数学组长都调乱了,只能在数学课上重新选拔数学组长。我让愿意为同学服务的举手表态,第一组有两名学生举手,“潘XX、潘XX……”的呼声铺天盖地袭来,顺应民意,第一组组长毫无悬念就是小潘同学。第二组有小谢、小魏和小朱三名学生举了手,赞同小谢同学的呼声不高,也就被自然淘汰了,但小朱和小魏的呼声好像一半一半,这可为难了,怎么定夺?这时,教室里不知哪里传出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决定”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意愿,我把这两人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并说明投票的规则后开始举手表态。结果:小魏8票、小朱24票,这时,“机灵鬼”小王同学马上说:“不对,因为两人一共只有32票,但我们班一共有39人,今天没有请假的,所以还有7人没举手可视为弃权。”这时,小杨同学也提出了质疑:“田老师,候选人可不可以参加投票的?”“当然可以呀!”“那这数据就不对了,正确的应该是5人弃权,因为朱XX、魏XX两人都没举手投票。”“那接下来怎么解决候选人没举手的问题?”“当然是全班再重举一次。”“就让两候选人说一说自己想投谁就行了!”最后经过讨论,决定让两候选人自己选择,最终小朱大获全胜。余下的第三、第四组也都采用举手表决顺利选出了组长。

顺民意者得人心,尊重学生的权益,才能让教育水到渠成。当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尊重学生的权益、合理选择和个别差异时,学生的人格就能受到尊重,学生的权利就能得到维护,师生之间就能建立起一座平等、相互尊重的桥梁,在情感上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信任你,如同“亲其师,信其道”。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品质,只有被尊重了,才能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也才能和谐发展。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伙伴型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构建和谐、健康、快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小兰.如何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J].人民教育,2012,(24).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5

一、要充分尊重学生

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必须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杜绝“偏爱”,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让他们真正自由地驰骋于音乐领域中。这就要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质疑也要赞赏,赞赏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尊重那些艺术特长生,也尊重那些表现一般和后进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造就了每个孩子独特的能力和个性,音乐的能力对于某些孩子是特长,而有些孩子可能就困难一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例如: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会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对于音乐活动的设计,既能让那些音乐特长生得到提高和发展,也特别注意到那几个能力差的孩子, 让他们也能参与, 教师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哪怕是一点微弱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也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材"之个性特点施教,从而使"材"成为有用之才。当然,关心、尊重、了解、信任学生,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姑息,而是严格有度、要求有法,切实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要不断激励学生

激励是青少年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基础。例如音乐由于本身的非语义性,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宽泛性,使着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也会多姿多彩,在音乐教学中,当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感受不想吻合时,教师不能随意否认学生的看法,更不要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给学生的思维定格,而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的眼神,一个鼓励的表情,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都会是学生自信心倍增,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成为他们学习不竭的动力,他们会以巨大的热情投入音乐活动,深刻体验音乐的真谛.

三、要善于变换角色

一直以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是高高在上、威严逼人的形象,拉开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出发,教师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变换自己的角色,从师道尊严的“神坛”走下来,从过去“权威者”“教书匠”“局外人”,变成引导者、发现者、设计师、领路人,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活动,做他们亲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这样才能拉近学生的距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敢于表现,乐于表现,让他们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体验学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四、要注重把握分寸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开放式”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成长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必须有供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的空间,否则,每个人的成长是受压抑的。“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是大力提倡并积极追求的教学模式,但千万不要步入另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认为课堂上提问越多越好,气氛越热烈越好,甚至是越“乱”越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无需体现,学生可以不听从教师的教育,甚至可以不尊重教师,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式”教学。我们必须澄清这样的错误认识,“开放式”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有秩序的教学活动,而绝不是教师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形成无组织无纪律的局面。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注意把握分寸,做到活而不乱,宽严适度,收放自如,动静处理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开放式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圆满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使新课程充满了人文关怀,也对每位教师提出了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让自己真正蹲下身子和孩子有一个平等的交流,让新课程的精髓落到实处。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关注学生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关注学生的状态、反映……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成长的不同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音乐教学保持永恒的活力。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6

学师系;民主平等《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探生学习文变被, 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 引导学习方式, 究关张手, 逐步培养/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勤于动中力、分析和解决系志芸学信息的能力、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以及的能民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突。而成功出创新主建关系的教。育离不开民主平等的师生平立一生关系、的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探究中民主平等的师等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成功开展, 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积极创造轻松、愉快、

和谐的课堂气氛, 必须要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民主, 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要有差异, 即使回答出格, 教师也要捕捉闪光点, 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这样学生在心理上轻松愉快, 思维才能活跃, 才能迸发出火花。

二、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一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需要更新观念, 不要认为教师没架子, 学生岂不是要骑到老师头上来, 老师怎么教育学生。在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时代发生了改变, “天地尊亲师”在现代社会已经行不通了。教师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悟学生,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学生就会信任老师, 在学习上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向上的动力。关爱学生更符合身心发展规律,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怀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真诚之心,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失误或错误。

第二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要平等对待, 不能区别对待, 也就是说“一碗水端平”。人与人之间在智力等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 肯定有成绩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 觉得能给自己挣面子而一味偏爱, 即使犯了大错误也是轻轻放过;对于成绩差的, 无视、冷淡、歧视、厌恶, 有时犯了个小错误也大声呵斥。学生是敏感的, 这样下来, 一部分学生的“优越感”无形中滋长了, 歧视其他同学, 自觉高人一等, 另一部分学生的情感受到了伤害, 人为地制造了学生的小群体, 树立了教师在学生中不公正的形象。学生不信任教师, 学生是幼稚的, 他们很容易拒绝学习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反之, 学生信任喜欢这位教师, 他就会爱屋及乌努力学习该学科, 产生学习的兴趣, 直到真正喜欢学习。可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

2. 正确地对待学生犯的“错误”

如在上实验“鉴定食物的营养成分”时, 教师在示范碘液滴在馒头上馒头会变蓝后, 就有学生把碘液滴在其他食物材料 (如花生、鸡蛋清) 上甚至白纸上, 他们惊讶地发现其他材料也变蓝了。我们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这样做既不是经过教师许可, 破坏课堂纪律, 课本上又没有要求, 多此一举, 浪费实验材料, 于是劈头盖脸对学生一顿训斥;显然后果是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笔者遇到这种情况时, 首先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性, 自己私自做万一出现危险怎么办, 所以要先问下老师“可不可以”;然后才表扬他积极思考,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其他材料也变蓝了”, 很自然的得出“其他食物也含有淀粉”, 继续分析“虽然其他材料也变蓝了, 但是没有馒头蓝, 说明了什么”, 也很自然地得出“其他的食物没有馒头含有的淀粉多”……

其实学生的“错误”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机会,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

3. 真正的科学探究不存在教师

在教学中要淡化教师这个权威。真正的科学探究中是没有教师这样一个角色。教师也不要太注重课本这个权威, 要灵活机动, 不要完全照搬课本内容, 这样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要鼓励学生想书本之没想, 创前人之未创。如上“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时, 有学生在动手实验前主动提出白糖多了这不是有利刺激, 而是有害刺激, 因为以前学过糖拌番茄会有汁液流出来。又比如上“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时讲到37℃恒温水浴, 有学生主动提出可以把试管握在手心, 因为人体温度也是37℃。

教师不是运动员, 教师不是裁判员, 不要代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才是科学探究的主体, 教师只是引导员,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帮助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 大胆地想, 不要怕出错, 把学生的每个假设和猜想都写到黑板上, 请学生自己组织起来, 进行探究, 验证对错。即使假设错误, 也是一个结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场所、仪器、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来验证假设。如果遇到不成功的情况, 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是实验条件不充分、实验方案不完善还是假设错误。笔者遇到学生假设错误这种情况时, 举到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以及类似失败了很多次最后成功的例子来鼓励他们, 只要完成探究的都给分。有的学生不气馁, 重头再来, 教师要给予支持。

4. 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7

一、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的作风是民主的。建立这种关系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关怀、爱护学生, 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信任学生, 鼓励学生。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活生生的学生毕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吗?人虽各不相同, 但总“你有你的高招, 我有我的绝活”。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大家不能用智育这把尺子, 具体说就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 一好百好, 一差皆差。要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先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差生”找一个适度的竞争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我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成人、成材。成人是首要的, 是第一位的。成材就得服务于社会和他人, 造福于社会和他人。严格意义上说, 所有木头都可以称作木材, 只是有大小之分, 大材大用, 小材小用;大材可以用于建筑, 硬材可以用于雕刻, 就是一块下脚料甚至“朽木”, 不也可以当柴烧吗?不也同样发热发光吗?这些都是观念问题。由此教育工作者对眼中所谓的差生不能冷眼相待, 甚至不屑一顾, 横加指责, 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自由地思考和想象, 最终从“差生”转变为“优等生”。

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 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更深刻, 教育手段更成熟。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提高认识, 陶冶情感, 锻炼意志, 同时特别要重视启发、诱导和扩充教师的真善美的愿望, 唤起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实现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良好结合, 摒弃那种居高临下、强制的、训诫的德育方式, 代之以平等的为他人着想的德育方式教书育人。

三、勤于质疑, 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能调动和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更好地营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 平等探讨问题的气氛。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一是自问自答式。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求知不教一疑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自己问自己, 自己想法解决。二是切磋互动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中, 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相互质疑、合作互动,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

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做”和“行动”中获取知识, 领悟道理, 学会方法, 发展能力。首先, 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要素和契机, 广泛收集现实生活相关的材料和问题, 才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创造性。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通过实物、图像、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 使学生在相互讨论, 相互帮助, 相互竞争中, 激发起参与创新的主动性, 形成良好的创新探索的习惯。

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自己是否做到了平等、民主, 教后要经常反思, 检视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压制学生的学习欲望, 有没有耐心听学生的意见, 有没有训斥、打击学生。要思考今后将如何改进、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学上的进步, 经常反思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8

一、师生关系现有界说

(一) 师生平等关系的绝对化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说,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平等意味着教育教学中的话语权、参与权的平等, 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平等。[1]有学者认为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2]这种平等关系,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不可居高临下, 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同时另外一个术语———“对话”, 也日益为学界所关注。对话是保障师生平等的机制, 是使师生关系实现平等的基础, 也是师生双方实现交往和沟通的有效手段。有学者认为:对话是精神性的, 指向人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由此也就决定了其内在的复杂性。[3]对话的实施有理论实践、技术技巧上的种种制约, 也有对话实施者背景对成效的影响。现今学界文章著作多是关于师生对话重要性的阐释, 影响对话实施的因素、阻力, 对话在现实实施中的原则与方法等, 然而, 对这一概念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及从本体上论证对话的文章并不多见, 这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来开展具有实质意义的师生对话。

师生关系平等观点的提出, 是对“教师主体说”和“学生主体说”的再提高, 教师和学生二者不可偏谈其一, 这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具有进步而广泛的影响。但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交往中的主体, 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而社会和国家的阶级性决定了不可能有绝对的平等, 因此这一观点有待于继续深化、讨论。

(二) 师生权威关系的再认识

权威“authority”, 源于拉丁文“auctoritas”, 有尊严、权力的意思。由于社会本身的分层以及阶级性, 使得教师能够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支配作用。师生之间的权威关系主要指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包含的职业特性和在从事这一职业时产生的对权威的诉求。有学者认为教师具有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和纪律权威。学者R.克利弗顿与L.罗伯特将教师权威分为制度性权威和个人权威, 其中, 制度性权威包括“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 个人权威包括“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在现时期的师生关系中, 这些权威形式正在被重新认识。

我国在长期强调师生平等的环境下出台了各种教育上的法律法规, 以此规范教师在实际教学程序和环境中的行为, 避免出现各种形态的对受教育个体的不尊重。由此, 也产生了一些弊端, 使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色行为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 出现了极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尊师为何物的学生, 也出现了忍辱负重的教师。

师生权威关系客观存在, 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机构赋予教师的法定权威, 然而在众多层次的教师权威类型中, 就连得到最多支持的教师的知识权威也受到了质疑, 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手段多样, 并不见得一定滞后于教师。

二、师生关系新说———游离

(一) 游离解说

“游”, 可以指从容地行走, 闲逛;可以指交游、来往;也可以指不固定的、经常的移动。“游离”指一种物质不和其他物质化合而单独存在, 或物质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也比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在此状态下, 要使两种事物既保持各自的特色与独立, 又要使其有联系, 则两者之间的距离尤为重要———距离过远, 会导致两事物永远没有交集;距离过近, 又会造成两事物的特色出现融合与相互制约。

(二) 师生关系游离的必要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处于相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两种物体, 他们既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师生交往是教育价值的体现, 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为了实现对对方的改变, 也不是为了在长期的共存情况下与对方一起消融。后现代主义认为, 师生交往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对话, 教师的学生 (students-of-the-teacher) 及学生的教师 (teacher-of-the-students) 等字眼不复存在, 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 (teacher-student) 及学生—教师 (student-teacher) ”。[4]

师生关系游离有几点必要性:首先, 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促使师生关系发生调整。在旧有的师生关系体系中, 学生是被动者, 他们被训诫、被关心、被理解, 表面看是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其实仍是被作为特殊的“应该受到关注”的个体而存在, 学生的自主地位映象于教育工作者的大脑中, 而没有存在于他们的意识中。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性的增强, 师生关系必然不再偏斜于教师一方。事实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需要有什么化合作用, 而应该单独存在。其次, 教师社会地位的改变促使师生关系发生调整。中国传统社会中师道尊严一直占据师生关系的主流, 然而20世纪以来教师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 或说更倾向于“平民性”,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再是高高在上, 通过教师权威的下降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两点, 教师和学生正逐步成为互相独立且平等的个体, 一方包括不了另一方, 更不能代表和吞噬另一方。

三、影响师生游离关系实现的因素

一方面, 教师的平等意识需要觉醒。英国学者梅里尔·唐尼、A.V.凯利认为教师权威这种现象本身就已经包含了自我毁灭的种子。在师生关系的定位中, 教师曾经出现过自视甚高的心理, 就是现在这种心理也还在个别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 权威的滥用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的考试分数和所谓不合规矩制度的行为都能成为教师实施惩戒的理由。在教师权威的领导下, 学生会对这种过度的约束行为产生一种厌恶和反感, 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 在学界纷纷贬抑师生不平等和教师的过度权威化时, 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走向上又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学生被视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理所当然的主角, 教师只能在台下“导演”, 甚至退居幕后遮掩自己的锋芒, 就怕日常教学中显露的一丝严厉被形容为“过度”, 造成学生的心理伤害、家长的不满、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批评等“严重的后果”。有报道称, 两学生打架, 教师怕自己阻止会引起激情状态下学生双方的不满, 而没有及时阻拦, 最终造成一名学生死亡;另有校长带领教师登门下跪向学生家长认错乞求原谅, 而在有些地区教师的过卑行为甚至到了“奴化”的地步。

师生游离关系要求教师重塑自己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的思想, 彼此需要一定独处的空间, 对待学生不远观、不紧粘, 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维持适当的距离。

四、师生关系游离的途径

师生关系的游离并不是停留在一纸空话的虚无缥缈的阶段, 空间游离和心理游离是应予以关注的两个方面。在学校教育环境中, 师生处于相同的空间, 尤其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过于亲密, 师生之间产生摩擦的几率会增加, 学生或因管束过于严厉产生逆反心理, 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或无法分清自身和教师在课堂与课下不同的角色, 使教师工作进行不畅;过于疏离, 会令两者渐渐疏远并冷漠, 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影响教学效果。

心理游离在师生游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研究表明, 心理效应或暗示对个体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随着学生地位在师生关系中发生变化, 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显著的提升, 这一群体早已不再是教师职业的附庸。各级学校的学生时刻围绕教师团团转的现象日益减少, 目前仅在小学尚有一定比例。初、高级中学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思想, 更关注自己的隐私和空间私密性, 希望能够得到尊重和理解。师生的游离关系正符合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现状, 教师与学生保持心理游离状态, 会让学生感觉自身得到应有的尊重, 减少反叛心理的产生。心理游离并不是让学生的思想任意发展, 教师在学生群体外不固定、经常地移动, 需要时要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使其思想得到启示和荡涤。

处理好距离的远近, 把握好度, 师生游离关系方能成功建立。教师从容行走于学生群体间, 经常变换自身所处位置, 却不与学生产生过多缠绕, 这样既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又可以不使学生感到压迫感。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3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97~99.

[3]李斌辉.论师生“平等对话”的阻力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4) .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思想观念

教育必须适应学生, 通过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 去满足不确定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新课程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主流文化, 就是关注校内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在这样的视角下, 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从灌输中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由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伙伴式的实践团队。这种教育思想的“革命”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改变当前学校的日常教育模式, 进而改变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状态。所以, 师生关系必须构建在人际关系的普遍特性———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这个前提, 师生关系便会失调。

当前, 我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它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因此,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 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获得进步。

一、正确认识“严师”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含义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我国封建社会下的“严师”建立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基础上, 其行为具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家长制特点。当前也有个别学校、个别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 不考虑学生身心健康, 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来对待学生, 信奉“时间+汗水=成功”的教学方法, 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与对立, 实质仍然是家长制作风, 这一点, 当代教师必须摒弃。

新课程理念下的“严师”是教师严于律己, 师德高尚, 率先垂范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围绕育人目标, 高度负责, 培养社会栋梁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健康心理的培育者。因此, 端正对“严师”的认识, 有助于教师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尊重学生人格,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是良师益友

1. 树立尊师爱生的高尚情操

民主平等是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获取学生发自内心的信赖和尊敬。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以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工作,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条件。

2. 作为教师, 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言行举止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只有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 才能更好地说服学生, 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

3.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 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所以, 整个教育过程都应有良好的关系作为纽带, 照本宣科、强塞硬灌终究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 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 嘘寒问暖;多组织开展有益活动, 引导学生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 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发挥学生的个性, 给予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

师生关系平等的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师生关系;平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3-0099-01

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正日益成为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既是一个理论和观念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1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的原因

所谓师生间的平等,是指教师与学生(或班主任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之所以强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这种平等关系,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教育理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的专制观念、奴化观念等,仍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当然不乏真知灼见,比如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长者、师者“不耻下问”等等。但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相适应,在师生关系上,专制的绝对服从的甚至是奴化的人格不平等主张一直占主导地位,即,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教育,基本上抹煞以致否定师生间的平等。虽然我们现在进行的是现代教育,但包括在师生关系学上的专制观念在内的各种封建教育的“遗毒”,仍然影响着不少现代教师。当然,这种影响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例如,许多教师总觉得学生对自己有敬畏感,总是在推崇一种我训你听,我教你学,我管你服的旧式教育教学格局,而且时常伴以行行色色的强制灌输与惩治,使学生缺乏生动活泼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其次,现代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新人,平等、民主的观念,正是这种现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与教师相处时间较长,若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就会忽视和抹煞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再次,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要求,要尊重每个人在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中的平等权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师生平等。师生关系的平等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与挑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能主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智慧,表达他们的内心体验,表达他们的情感,且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教师也能重新调整心态,充分展示他们的教育智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有效体现师生间的平等性的方法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必须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首先,处理好平等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当然不能没有适当的灌输。系统的思想教育,是必须把有效的灌输作为手段的。但这种灌输必须以平等为前提,摆脱传统的“私塾”式教育的影响,摒弃居高临下、我训你听的教育方式。例如灌输集体观念:建立良好班风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只能把自己视为班集体的一员,引导学生制订本班的发展目标,使目标成为他们“自己”的奋斗方向,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条条框框。当班上发现重大问题时,发动学生论是非,辨曲直……总之,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集体观念,没有平等待生的态度和做法,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班主任工作有时是需要采取一些“暂时”性的强制措施,也要说明理由,并尽力缩短强制的时间,这样做,才不会使学生觉得失去与班主任的“平等”关系。

其次,处理好平等与尊师的关系。当然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尊师,并把其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强调学生尊师并不否定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相反,学生越尊师,教师就越要平等待生,越要求学生尊师,就越要求教师平等待生,因为尊师本身是一种双方的情感交流活动。如果只有学生尊师而没有教师平等待生,则这是一种有缺陷的情感活动,甚至是扭曲的,不值得提倡。

再次,处理好师生平等与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把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割或对立起来。恰恰相反,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就要坚持师生的平等性,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的主导地位表现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率作用、示范作用、引导作用等。这些作用能否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则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种关系越是体现出平等性,教师的这种作用就越能发挥好,就越有成效。

Importance with 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Li Jianhua

Abstract: 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elp to build the relaxed and happy classroom instruction atmosphere, help the emo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be handed in flow and communicate with soul. Good and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n enab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oth sides’ experiencing the happy feeling, thus improve and educate teaching efficiency.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11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缺陷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师道尊严看得很重, 古代《礼记·学记》中记载有:“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1]。”意思是教师受到尊敬, 然后学问才能受尊敬, 学问受尊敬, 才能使人重视学习。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权威型、严师型的。这种观念在教育资源落后的时代, 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到倡导思想解放和彰显个性的今天, 其缺陷越来越明显, 在职业学校则表现得更加突出。

1. 拉大师生距离

职业学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失意的学生, 他们学习情绪低落, 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不强, 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教育中的一个公式是:教育=不许××, 鲜活生动的教书育人显得机械和冷冰, 致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拉越大。据有关人士调查,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中, 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 12.16%和5.95%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现状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当心中有了秘密时, 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2]。

2. 压抑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和学生被分别设定为训导者和听话者, 甚至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时, 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 要求学生绝对服从, 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缺乏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况。

3. 扼制学生创新能力

职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6~20岁, 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 他们在思维上已经逐渐具备了独立性、批判性, 不愿意盲从, 喜欢追求新生事物。但师道尊严的思想让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 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民主平等教育观念的要求

1.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学生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 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关爱是教育的保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拥有了真爱, 自然就愿意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2.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爱好、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创造、理解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权利, 理解学生的幼稚。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学生只有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

3. 信任学生、宽容学生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对学生的未来抱足够的信心,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 以平和、客观的心态宽容接纳学生的错误。

三、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议

1. 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营造教育民主氛围, 教师必须明确两点:第一, 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第二, 每个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3]。前者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后者要求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公正对待。

2. 重视师生沟通

教师必须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 倾听学生的心声, 接纳学生正确的建议与意见, 同时引导学生打开心扉, 把自己的困难与问题说出来, 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师生沟通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如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 开展师生网上QQ交流, 开辟学生心语、教师心语专栏, 等等。

3. 平等对待学生

斯皮尔曼教授说过:“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天才,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白痴。他在某些事业上是天才, 但在另一些事业上是白痴。”教师应当坚持“人各有别, 才各有用”的教育原则, 不断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 然后因材施教,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4. 尊重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存在一定差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或者不足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信心不足, 不思进取;有的性格内向, 言行拘谨;有的缺乏学习积极性, 无求知欲望等[4]。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不歧视、不排斥, 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或者学生自身的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区别对待他们。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 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可见,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意义重大, 职业学校更是如此。

摘要: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 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观念因其日益明显的缺陷,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社会的要求。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信任学生、宽容学生, 为此, 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沟通, 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关键词:民主平等,教育观念,和谐社会,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官会林.别解“师道尊严”[J].班主任, 2005 (9) .

[2]陈称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B/OL].http://hbdy.e21.cn/content.phd id=226.

[3]李锡平.转变观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B/OL].http://hbdy.e21.cn/content.phd id=225.

上一篇:地下管线测量方法下一篇:家居装修中的节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