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2024-08-26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共11篇)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1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 高等教育亦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迈进“大众化”教育阶段。2005年,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1%, 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1]。高校新生人数的增多, 其人际交往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较之于中学时代, 大学阶段的人际交往范围与类型都表现出全新的特点:要面对来自不同群体的交往对象, 并在不同群体之间切换出相应的交往模式, 比如, 同宿舍的舍友关系、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同事关系、来自同一个省份的同乡关系等。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人际互动中会形成多角度的交往模式, 但这种模式也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 比如, 如何协调交往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如何权衡交往中“付出”与“回报”的关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就需要根据交往对象的变化来建构相应的社会关系, 同时准确评估与界定自己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角色与地位, 并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其交往模式作出调整, 从而在社交中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上述交往模式是基于个体所处的特定社交情境而出现的。在大学阶段, 有三种重要的社交情境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们分别由发生在同寝室舍友之间、校园社团“同事” (不同与工作岗位上的同事) 之间, 以及异性同学之间的人际交互而形成。其中,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变式和延伸, 社团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是未来社会关系的模拟或预演, 而大学阶段的异性交往情况则可能会影响成年期与异性亲密关系的模式和质量。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 大学新生正处于青少年后期和成人早期的过渡性发展阶段, 全新社交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是对原有关系的延伸和扩展, 同时也为成年期各种稳定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 大学在传递知识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哺育”功能, 它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了预演社会交往活动的机会和场景, 是培育和形成健康人格与良性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所。

一、宿舍中的人际交往模式

中国人的交往模式是以家庭为基地而向外扩展的, 在大学宿舍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变式和延伸。对于新生而言, 他们来到陌生的大学里最先接触到的便是同宿舍的同学。同室生活使他们可能形成相似的生活起居和作息规律, 而相近的知识背景和相同的专业学习会使他们结成较为稳定的小群体, 并逐渐建立群体内的价值认同感。这些条件都促使新生首先将舍友作为“家人”来看待, 并按照出生年月排序, 冠以“老大”、“老二”等称谓, 从而模拟家庭内部的同辈交往模式。但这种虚拟的“家人关系”并不稳定, 一方面, 他们需要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 暂时以宿舍内群体为家庭的替代物, 将同宿舍“兄弟姐妹”当作是在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的安全基地, 并试图在出现挫折时向他们寻求慰藉和帮助。而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习惯、态度、价值观的差异, 舍友之间很难完全模拟家庭内的同辈交往模式, 差异和误解往往会引发各种形式的摩擦和冲突。从实践来看, 发生在宿舍内部的人际冲突是比较多的, 一旦某同学在宿舍内形成较差的“人缘”, 往往会波及更大范围内的人际交往活动, 并对其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化过程和结果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同一宿舍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特点, 清晰地界定班级学生发展中的“成长需要”[2]。在分配宿舍时要注意结合入校心理测评的结果, 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工作中要及时捕捉潜在“问题宿舍”的信号,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并将单独座谈和小组座谈的形式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彼此需要和感受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原先的误解, 并鼓励同寝室舍友通过群体协商解决冲突, 激发其自主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使宿舍情境下的人际交往真正成为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积极因素。

二、社团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模式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未来社会活动的预演。学生可以在完成专业学习之余, 为未来社会竞争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包括领导才能、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一般而言, 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成非正式的活动团体 (如登山协会、话剧协会等) , 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加深团体内成员及不同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从而使得他们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及这些角色之间的联系。可见, 社团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 其中的人际关系是对未来进入社会之后人际关系的模拟或预演, 大学期间所建立的人际交往模式会对今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包括处理人际冲突的技能、建立和维持良性关系的策略等) 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通过社团活动所建立的跨院系、跨地域的友谊, 也会成为未来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交资源。

因此, 在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 辅导员应注意加强引导。首先, 要向学生清晰、完整地介绍校园社团组织的概况和特色, 帮助他们了解社团在组织各项活动之外的功能, 比如学习功能、社交功能等;其次, 鼓励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承担责任, 并启发他们在组织、策划、执行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交流与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最后, 通过团体座谈的形式, 引导社团成员深入讨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成功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 积极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3], 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于沟通和良性人际互动的问题解决模式, 真正对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异性之间的人际交往模式

在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中, 大学时期处于“青少年”迈向“成人”的过渡阶段, 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将会对未来漫长的成年期产生巨大影响。成年期建立并持久维系的各种关系或其雏形也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亲密关系”, 早期的亲密关系并不涉及性, 而是更加关注同伴间的接纳、认同、需求和信任等心理成分。和中学时期对异性的排斥不同, 大学生开始接受异性进入自己的朋友圈子, 并逐渐经历从群体交往向单独交往 (“约会关系”) 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需要不断加深对异性的了解, 并建立同异性交往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模式, 其中包括对信任、亲密感、责任感等心理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同时, 他们也需要建立同异性交往的行为模式, 逐渐学会如何在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如何保持关系的稳定, 并真正学会尊重对方, 合理把握交往的尺度。

因此, 在大学新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从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上把握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并适时做出引导和帮助。首先, 要让他们学会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 真正理解和包容两性之间的差异, 包括思维方式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等, 在包容的基础上建立互相信任、尊重的人际关系;其次, 要注意营造积极、健康的交往环境, 引导学生学会在交往中正视同异性的关系, 并懂得分享苦难、承担责任。注意从细节方面着手,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总之, 大学时期是毕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以及在建立这些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对今后成人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帮助新生学会主动构建和谐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并不断地维护和完善自己的交友圈,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学业表现、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积极的人际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 辅导员应充分重视新生人际交往活动的特点, 并做出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促使其掌握理性的交往技能。基于上述考虑, 本文结合大学阶段几种典型的关系类型, 对新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作探讨, 希望能够对高校辅导员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南.大学一年级辅导员工作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子教育, 2007, (1) :62-69.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情境模拟训练[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2006:32.

[3]丁小球, 阮晓东, 邹丹, 廖喜扬, 陈丹云.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学生工作[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221-226.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成就事业。 这一课重点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调整好心态,树立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我们必须和不同年龄、经历、职位的人一起工作,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造成磨擦,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大矛盾,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在与 2 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自己的确不对,要放下面子,学会道歉,以诚心感人。同事之间交往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在职场人际关系交往中应从内心建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观念,友善对待每一位同事,逐渐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互相受益,这就是双赢。

建立你的人际关系“弱连接” 篇3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生MarkGranovetter通过寻访麻省牛顿镇的居民如何找工作来探索社会网络。他就非常惊讶地发现那些紧密的朋友反倒没有那些弱连接的关系更能够发挥作用。

目前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最高级的猎头往往拥有最广泛的人际关系,越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招聘,就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介绍,而非通过市场力量来运作。人际关系至少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提供双方信息,一个是提供推荐(信用)。

弱连接的优势理论则指出了,拥有更多弱连接的人,可以拥有信息流通的优势,因此,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业务选择机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很多MBA同学就是通过校友的关系网络和推荐获得了工作,一些创业的EMBA同学也是通过校友的投资公司或是通过介绍获得创业的首笔风险投资或是PE投资。在我们的校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学院也通过校友返校日、校友创业展览等系列活动来增强同学之间的连接。

要获得更多的弱连接,或是把其中的一些弱连接转化为强连接,这都需要我们的付出,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情。稻盛和夫在他的《活法》里面不断告诫年轻人要为他人做点事情,即使一点点的用心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位十分有心的朋友,她经常会送人一些小礼物,收到的面包券、冰淇淋券之类的,她会把它们转送给家里有小孩和老人的朋友;去外地出差,她总会带些当地的特产回来分发;知道某美女单身,她会转发给一些party的信息,或是介绍青年才俊与其相识等等。有的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有的时候只是友善的微笑和话语,不带任何功利之心,这些都帮助她建立了十分广阔的人际关系。

在现在的网络时代,新浪的微博、MSN和开心上的好友、Linkin等都是一个一个人际关系弱连接的网络。但这种弱连接也需要你的维护,在网络上分享最有价值、原创的信息,转帖给你的好友,甚至通过网络帮助他人,才能让你保持一个较高的人气,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或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寻找并且建立自己的价值,然后把自己的价值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并且促成更多信息和价值的交流,你在做好事的同时,受益的是双方,这是建立强有力的人脉的逻辑关系。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4

一、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应着重处理三个关系

(一) 领导和教师的关系

要谈教育的科学发展就必不可少地抓住教师这一根本要务。作为学校领导主要任务就是把学校里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开发出来, 帮助他们克服各种生理的、心理的、能力的、个性的和体制的障碍, 去实现学校的各项任务。作为学校领导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赏识每位教师, 不但可以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 还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提高大家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 平等对话,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最关键的因素,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现为教育活动中教与学两方面的协调一致, 教师的理想、信念、人生观、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事业心的支配, 会影响学生性格特征和人格发展, 这要求老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热爱所有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拥有平等意识, 无条件积极关注每个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学生对于老师关爱也

自古以来, 语文教学有“文以载道”的优秀传统。语文教学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 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 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描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可见, 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就在于塑造青少年的人格, 当仁不让地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新的形势下, 显然是进行人文教育最佳教材来源之一。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选取了大量古代文学作品, 全套教科书编排的古诗文, 约占课文总数的40%, 与之配套的《语文读本》中, 文言文篇目更多。而这些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 涉及到数十部优秀古典名作, 像《论语》《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体现出的主题有仁政民本思想、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主义思想, 高尚人格、亲情、友情、孝道等。因此, 无论从篇目还是体现的主题上来看, 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都是相当不错的。

那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应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这条需要及时的信息反馈, 要求学生在强调尊严和权利被尊重的同时, 不要忘记师生之间最基本最传统的关系, 那就是学生要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 尊师重道, 虚心求教。

(三) 教师和教师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根本利益一致的同志和朋友的关系。教师队伍质量的优劣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体教师严以律己、宽容待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友好合作、和谐竞争、取长补短、以诚相待, 加强交流与合作, 促进教师间的友谊。

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应把握的原则

(一)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这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实践证明:学校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多来自领导的不公不正不诚不信。因此学校管理者办事要出于公心、扬正祛邪、以诚待人、善于沟通。

(二) 沟通原则

沟通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要及时消除学校内部人员的矛盾和分歧, 必须建立沟通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好职工会议、党员会议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及时化解学校中的不和谐因素,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集体观的培养, 努力打造一支团队协作、思想高尚、作风正、派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

(三) 互动原则

领导干部特别是校长要经常深入到工作一线, 了解教职员工工作、生活、学习情况, 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要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答复;要推行校务公开让教师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和“主人翁”观念, 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为促进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语文教学应加强

传统文化教育

◇何漪

途径, 运用我们现有的教材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

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 由于文言文实词、虚词太多, 文章难以理解, 老师就过多地串讲, 学生也过多地被动学习, 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 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 更无法吸收文章中所散发出的精神“养料”。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5

建立职场人际关系原则一:工作中不要带上个人情绪,即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荣辱,把自己的得失荣辱看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因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人际关系。另外,在自知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扬长避短,更成熟地与别人相处。

建立职场人际关系原则二:尊重别人,不干涉对方的隐私,做到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不冒犯对方的个人空间。懂得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善解人意地去急别人之急。建立职场人际关系原则三:与人真诚交往。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八条建议 篇6

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我们与周围人们的关系。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积极的人脉,会让我们感到快乐,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这里列举了能够帮助你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人脉的小建议。

1.欣然接受不同意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人们的差异性,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当然,我们在试图拓展人脉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比如总有一种渴望,希望别人想得和我们一样。当别人赞成我们观点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非常舒服。然而,真正的生活要黑暗、复杂得多,全世界的人不可能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家的想法未必与你的一致。当人们开始反驳你的时候,这种“认同感”或者“同类感”的快感,会消失殆尽。因此,欣然地接受大家之间的不同,才是建立人际关系最美好的一个开始。

2.要专心听别人在说什么。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倾听与理解别人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成功交流与沟通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积极主动的、有回馈的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技巧。在积极主动的倾听中,我们也会对他的想法、感受与需求产生兴趣。我们把倾听来的信息加以自己的理解,并反馈给信息发出者,得到证实。这种证实或者反馈的过程,正验证了积极主动倾听的效果。

3.花点时间放在经营人脉上。要舍得在经营人脉上花费时间。这个世界,时间是根本,我们都试图去用一生来适应,我们不可能总是将时间给予我们所爱的人、朋友或工作伙伴。科技隐埋了我们真正的感情,我们应该通过谈话与记录,来恢复这种能力。

经营人脉的时候,本人或者本人的思维出现在现场非常重要,比如当你和某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思维是真实地与某人在一起,而不是徘徊在过去的思绪中或者是担心未来。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就是我们作为自然人存在的标志。我们花费了时间、经历、努力去发展和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人生中最有实际意义的生活技巧。

4.提升沟通技巧。通过谈话使某人理解你,才是有效沟通。然而沟通潜在的危险是,我们往往自认为对方理解了我们的意思。

5. 手机也是可以选择的有效沟通工具 。假如你不能够亲临现场,也可以使用手机进行沟通。

6.学着去给予或者主动摄取反馈。摄取反馈信息,是促使一个人进步的粮食,虽然它有时尝起来味道并不怎么样,但它对你却非常有用;为他人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能够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个人潜力,塑造积极的、互惠的人际关系。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任何反馈都是免费的信息,你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它能够帮助你发现自己的盲点,得到一个不同的视角。

7.学会去信任。很久以前,我的哥哥和我有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哲学辩论——“爱情、信任和激情,哪一个在关系中更重要?”当时我很年轻,也很幼稚,我完全凭着感觉来回答的。渐渐地长大了我才明白,信任在任何关系中都是最重要的。若干年后,我送给哥哥一张小女孩的照片,里面的小孩微笑着,自信地盯着照相机。照片注解是:“信任远比爱更重要。”我相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如果没有对等的尊重与信任,爱就不存在。

8.移情。有句著名的俚语这样说:“人们会忘记你所说的,你所做的。但是不会忘记你给他们的感受。”

人们之间通过移情和理解建立了关系。移情是一种洞察的能力,与他人的感知与需要相关,这种感觉没有责备,没有刻意挽回局势的意思。移情也意味着“读懂”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其翻译成有利于他人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相互的信任。

每一段感情都教会我们一些东西,通过建立与他人的积极的感情,我们会变得更加懂得关爱、关系融洽、快乐充实。

小贴士:

树立并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欣然接受大家的差异性。

积极去聆听别人的表达。

花一些时间在人际交往上,最好经常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注意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使用手机,并兼顾其局限性。

学着去给予并摄取反馈信息。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去建立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

学着更加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

学会换位思考,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那样。

作者简介:

里基·韦伯,现代生活技能领域专家,资深咨询者、发言人以及作者,她对如何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非常感兴趣。她研究出一套能够帮助个体和组织在应对现代生活挑战时更有效率的技术及策略。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7

一、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一)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把团体心理辅导和班集体建设结合起来, 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养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思想修养和行为习惯,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人际基础。本研究主要以“校本辅导方式”为主, 其主要特征如下:

1.辅导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但不排斥全校性的、小组的以及个别的辅导。以“发展、预防、防治”这一维度来衡量, “全班模式”把重点放在发展和预防这一端, 但不是要削弱早期干预和治疗。

2.主要辅导力量是班主任, 提倡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密切结合、班主任工作与辅导密切结合甚至合一的工作方式, 这是“校本辅导方式”最重要的特点。

3.学校辅导组和专职辅导老师: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培训和提供咨询服务。

4.“校本辅导方式”以主题活动为中心。这种主题活动不是一次性的、短期的, 而是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 以发展“和谐交往”或解决某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目标的长期性活动。

5.把营造“成长环境”作为“校本辅导方式”的基本工作目标。本研究提倡“成长环境”这个概念, 即自由、信任、理解、安全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 包括采用下列技术路线:

1.对参加本课题的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 从新的高度认识人际关系的功能, 并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2.运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作品分析法、测验法等方法了解班级各种人际关系, 并作合理的诊断和评价, 找出存在问题。

3.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对班级或班级中的特定对象进行人际交往的团体咨询和辅导。

4.建立各种有效的人际沟通渠道, 在教育教学乃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在渗透人际关系基础上有效地完成活动, 在有效的活动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5.对班级的非正式团体进行引导, 使之向积极团体转化。

6.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特别关注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

二、分析与对比

(一)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前本校学生社交状况分析

根据全国协作组制定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 得分≥8分则为具有社交焦虑倾向。在本次调查中, 三年级学生中高于8分的占班级总人数的27.03%, 四年级学生中高于8分的占班级总人数的54.55%, 五年级学生中高于8分的占班级总人数的31.71%。全校3~5年级36.9%的孩子有社交焦虑倾向。

注:*P<.05, **P<.01下同。

表2表明, 本校学生各年级之间社交焦虑状况存在年级间的极其显著差异。三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最低, 为5.14分, 其次是五年级5.80分, 四年级最高, 达到8.30分。

表3表明, 本校三至五年级学生孤独感平均分高达30.10, 且总体差异较大, 四年级最严重, 但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后我校学生社交状况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系统团体心理辅导训练, 我们对学生社交状况进行再次测量, 仍然采用前测中使用的问卷。通过数据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

全校3~5年级有社交焦虑倾向的孩子占19.3%, 比辅导前下降17.6个百分点。

表5表明, 我校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存在年级间的显著差异。三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最低, 为3.42分, 其次是五年级4.75分, 四年级最高, 达到5.48分, 比辅导前下降4.53分。

表6表明, 我校学生孤独感平均分为25.57, 总体差异较大, 四年级最严重, 但各年级均比辅导前有所降低, 且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 团辅实施前后我校学生社交状况对比分析

表7所示的前后测对比分析发现, 各年级后测总分均低于前测, 说明干预措施有效。其中四年级的前后测成绩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说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之后, 四年级的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有明显改善。

表8所示的前后测对比分析发现, 各年级后测总分均低于前测, 说明干预措施有一定的成效。五年级的前后测成绩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说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之后, 五年级的学生的孤独感状况有显著改善。

但从后测分析表中可见, 学生总体得分差异较大, 部分学生亟待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较多地关注。

三、思考与展望

(一) 对我校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操作价值, 小学生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将对其学习、生活、健康人格等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团辅活动,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总结和归纳经验, 形成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模式与方案, 从而能在学校范围内推广。

(二) 本研究主要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三、四、五年级, 通过前后测对比以及统计分析表明, 阶段性团体辅导对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本研究未涉及一、二年级与六年级, 我们认为一年级是一个较特殊的年级, 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可塑性是最强的,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对9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六年级是一个过渡年龄段, 而且处于青春前期, 在交往方面有这个时期的特点, 所以未来也有必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团辅方案来帮助六年级学生更好地迎接人生中的下一个新时期。

(三) 我们采用的测试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观察、典型案例撰写、问卷调查等。针对教师观察,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观察标准及统一的案例撰写规则, 并在研究初期就对参与本研究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使研究小组各成员的一致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未来研究中, 我们觉得可以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更全面的界定, 对学生人际交往的观测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 并将此研究推向纵深化。

(四) 无论从测试结果, 还是从课堂观察、典型案例搜集等方面看, 有少数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困难更多一些。我们认为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多引导、多帮助。我们设想可以将这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组成一个互助团队, 进行专门设计的团体训练, 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 通过本次研究, 我们也大胆地设想是否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寓教于乐, 使学生能够真正快乐学习、愉快成长,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李文权.系统式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1) .

[2]钟志农.理念第一技巧第二:如何把握班级团体辅导的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 2006 (.9) .

[3]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4]苏东辉等.互动成长游戏心理辅导手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

[5]Irvin D.Yalom.李鸣等译.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6]刘道溶.中小学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研究与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8) .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8

1. 治疗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景德镇卫校的40名学生进行研究, 这些学生身体状态比较好, 都是自愿参加心理辅导, 年龄在19-22岁, 15名男生, 25名女生。

1.2 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研究方法, 先检测辅导前他们的心理状态,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辅导时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辅导, 每周进行一次的心理辅导。采用人际关系表、焦虑表等方式研究, 对他们进行测试, 收集相关数据。训练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绘制自己的图像, 需要填写比较详细的资料。随机把团体成员分为4组, 每组固定人数, 成员设计自己的作品, 不同组之间进行竞争。根据人际关系研究项目, 在交流、异性朋友交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计算项目评价的分数, 在0-7说明人际关系比较好, 8分到13分说明在朋友相处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 在14到27分说明人际交往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分数越高, 说明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差, 在处理同学、朋友之间的问题时会觉得比较困难, 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对研究的学生定期发给他们问卷进行填写, 观察他们的心理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研究40名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 发现团体学生进行辅导前后, 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改善, 在同学之间的相处, 结交朋友的能力, 待人的态度方面都有提高, 和心理辅导前具有很大的提高。辅导后学生的人际关系分值明显低于辅导前的分值, 研究具有差异性, P<0.05。

表1团体辅导人际关系表 (n=40)

时间同学之间交流结实朋友处事待人异性交往总得分辅导前2.45±0.903.23±1.782.65±1.652.67±1.0712.21±4.34辅导后1.65±0.782.14±1.871.34±1.262.23±1.836.98±7.32t3.001.882.820.932.75p<0.05<0.05<0.05>0.05<0.05

结论

团体学生经过心理辅导后, 和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 他们学会和同学相处的方法。在班级遇到困难时可以一起帮助解决, 提高班级的管理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促进班级更好地发展。第一, 他们经过团体心理辅导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学会从班级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认识到自身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自身的问题, 努力改善身上的不足, 大胆的和同学交往和沟通。第二, 通过心理辅导后, 消除心理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原先融入不到班级中, 觉得自己和班级格格不入, 遇到心理问题也不能和同学交流。通过心理辅导, 融入到班级中, 体会到班级团结的重要性。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问题, 他们都会给予帮助, 看到同学有问题, 也会积极帮助他们。培养自身的信心, 学会和同学相处。第三, 以前的相处方法存在问题, 不愿意和同学交心, 更不愿意和异性同学交往, 导致融入不到班级中, 产生心理问题, 通过辅导, 改善交往方式, 学会与各班级中的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学会聆听同学的问题, 反省自身的缺点。改善以前的交往方式, 加深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扩大自身的交往圈。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 可以询问同学或者教师, 学习更多的知识。第四, 心理辅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辅导计划, 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自身的优势。通过团体辅导, 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让同学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中, 为班级建设发挥自身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辅导,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释放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 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班级建设, 让学生认识到班级对于自身的重要, 学会维护班级的荣誉。改善心理状态, 享受学习和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 结交新的朋友。进行辅导前, 很多学生感觉融入到班级中比较困难, 不愿意和异性交往, 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觉得比较吃力。辅导后学习新的交往方法, 改善人际关系, 认识到自身在处理事情方面的不足。卫校学习的学生来自各地, 语言等方面和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学会理解同学的习惯和性格。学会控制自身情绪, 避免影响到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学习或者生活中, 发现他们有困难, 及时帮助他们,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罗美萍.论团体心理辅导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 (2) :62-63.

[2]王瑞霞.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过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4.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9

一、与单位负责人进行有效纵向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

组织负责人对内审机构计划的批准、工作的授权、权限的界定、审计建议的采纳与实施、与被审计部门矛盾冲突的解决与协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 在地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加上医院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单位, 绝大部分工资、费用支出还是依靠自行经营所得, 这些在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实施。内审人员主要按照医院总体工作思路, 根据单位负责人的意志开展审计工作。因此, 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单位负责人的授权和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与医院管理层进行适当的沟通,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开展审计项目, 并将审计结果以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的形式向负责人报告, 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组织负责人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沟通, 获得领导的理解、支持, 明确审计目标和方向, 纠正工作中的错误, 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审计意见的具体落实。

二、与被审计部门或人员的适当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基础

内部审计在于协助医院管理机构监督、评估内部控制制度, 适时提供改进建议, 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完善, 其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医院控制, 本质上是为了使医院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过程, 不是以审查和评价部门或个人的差错为根本目标。因此, 内审机构应加强审计沟通, 在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的指派等方面与被审计部门或个人达成共识, 消除审计过程引起的误解, 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例如, 首先, 在审计医院物资管理情况时, 向科主任送达审计通知书, 就审计目的、审计时间、需要该部门协助的内容等事项进行告知, 取得被审计部门的支持;其次, 在出具正式报告前, 对审计发现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盘盈物资的数量和金额等问题与科室进行适当沟通, 征求其意见;最后, 与科室协调配合, 搞好审计建议的落实与执行。这样, 在不违背原则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 既合理地完成了审计工作, 又恰当地处理好了人际关系。

三、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横向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前提

内审工作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但其工作方式不是孤立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 内审部门需要从其他职能部门获取被审计部门的经营数据、人员构成等相关情况;在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时, 需要其他职能部门协助寻求最佳方案;在审计建议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 更需要其他职能部门予以协作支持。例如, 在对某医技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审计工作中, 信息科、财务科提供了可比期间大量的有关经营收入、材料支出、人员费用等数据资料。同时, 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已有资料结合周边医院相同科室的经营情况, 确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计划和目的, 最后三部门共同制定了针对该医技科室行之有效的成本考量体系。

四、与外部机构建立良好的斜向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重点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从外部机构获取充分、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 例如, 从药品和卫生材料经销商函证取得可靠的往来账目资料;对某些更加专业的领域, 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获取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内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培训等。因此, 内审部门要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离不开外部机构的支持和协助。

五、增进审计机构成员之间的沟通是搞好内审工作的保证

审计机构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机构负责人与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计划、岗位轮换、保密制度、后续教育等方面的沟通;审计项目负责人与审计小组成员就审计程序、工作分工等方面的沟通;内部审计师对于经验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审计重点的建议等方面的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应采用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等形式, 正确处理好以上五个方面的人际关系, 促进内审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10

一、团体辅导的概念和特点

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团体辅导有四大特点,分别是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辅导效果容易巩固;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这四大特点说明团体辅导是比较适用于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方式。

二、团体辅导的实施

(一)活动方案

活动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共四次,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第一阶段:相互认识,介绍自己。第二阶段:学习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第三阶段: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与赞扬。第四阶段:学会倾听和宽容。

(二)团体辅导的具体实施过程

1. 成员的选择

团体辅导的目的是提高中职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和交往技巧。参加者是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募、自愿来心理咨询工作室报名,要求解答人际交往方面问题的中职生。经过筛选,有20名学生入选本次团体辅导。

2. 活动准备

地点选在我校“馨语”名师工作室的团辅活动室,该活动室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椅子等设备,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整体布置幽雅、温暖,令人感到轻松、愉悦。

本次辅导的指导者共有三位教师,除了本人,还有两位工作室的教师担当助手。

3.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首次活动,为了减少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的拘谨心理,活跃团体气氛,首先进行“暖身”活动,即在团体指导者的带领下围成一圈,边走边做自由的放松运动。指导者喊停后,停下互相捶背敲肩,这种非语言的身体放松及相互的身体接触,是首次活动很好的选择。正式活动开始时,作为指导者,本人先简单介绍活动主题、步骤、时间及注意事项(如保密原则,真诚地表现自己,无条件接纳他人)等。本次活动的目的一是让大家相互认识,创建良好的团体气氛;二是练习首次交往时的技巧与方法。

第二阶段:经过上次活动,成员之间已基本认识,大家相互打完招呼,就可以开始这次活动。本次活动形式是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和二十个“我是谁”。通过对自我深入地分析和评价,通过向其他成员的倾诉,自然地将内心的苦闷、疑惑等负面情绪暴露出来,从而更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本次活动形式不多,但指导者要注意引导成员深入探索自我,积极分享感受。

第三阶段: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与赞扬。活动形式是一种行为训练,成员两人一组,互相赞美与批评,内容是对对方在活动期间的表现给予坦率的评价。通过和多人的练习,学会愉快地接受他人的赞美,诚恳地接受正确、善意的批评。

第四阶段:这是本次团辅的最后一次活动,采取的活动形式是热座,即每位成员提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最困惑、最烦恼的问题,全体成员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彼此进一步沟通,能加深学生对人际交往中正面效应的感受,并学习到如何理解、宽容他人。

三、团体辅导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两周,对参加者进行问卷调查,发出20份,收回20份,结果如下:从参加目的看,18人抱着提高交往能力、消除交际困难的目的,2人只是出于好奇。从对本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看,10人很满意,8人较满意,2人不满意。从是否想继续参加此类活动看,16人非常想,3人比较想,1人不想。还想继续参加的学生占95%,说明团体辅导活动的确是中职学生自我开发、增进人际交往兴趣、学习掌握交往技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活动由于受到一些条件限制,活动次数少,团体成员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尚不足,如果活动计划10次左右,成员交流时间会更充分,效果可能更明显。

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针对有相同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开放内心世界的环境,让学生在团体气氛中处理个人问题,运用团体经验,来解决个人困惑,很多高校进行团体辅导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中职生是较早踏入社会的一个学生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有数据显示,大约20%的中职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团体辅导,中职学生,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网 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班级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65-02

活动顺序活动名称目标活动内容

1缘来一家人帮助成员相互认识,减少班级同学的紧张感;

让成员主动认识他人,促进主动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建立班级归属感和共同定契约,达成一致目标认人比赛;

滚雪球;

守护天使;

介绍班级基本情况,共同制定班级契约(希望树活动)

2同舟共济认识团队和合作的重要性;

体验助人和互助的快乐团队组成的要素;

为自己的团队设计队名、队旗、队形,口号;

风雨同舟

3心有灵犀两点通明白双向沟通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传声筒;

哑剧

4快乐老家学会表达和倾听,提高成员的信任感;

培养真诚、同感的班级气氛及成员归属感找感觉;

小组分享:我的高兴事

体验感悟

5最近比较烦引导成员正视自己的困难;

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

帮助寻求支持;

恰当的自我表露我的烦心事清单;

烦恼大拍卖;

做情绪的主人

6我的自画像帮助成员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增进班级凝聚力设计我的名片;

戴高帽

7心有千千结培养适当拒绝的能力;

引导成员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不能,学会说NO;

解开千千结

8听你听我说提供主动交往和自我表露能力;

学会自省;

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我的IDER;

众人拾柴

9天使在路上系列辅导结束;

鼓励成员正面积极情绪;

协助班级成员制定将来计划,调适人际关系,适应外部环境。开火车;

祝福接龙;

守护天使揭秘;

分享、合影、结束。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一、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

有学者[1]曾对363位大学新生进行社会调查,涉及人际关系问题的有关数据如下:(1)有18%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困难、难以适应新环境”是自己目前“最为担忧的问题”;(2)有22.6%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或“不太满意”,49.6%同学认为人际关系“一般”,只有27.8%同学认为人际关系“良好”;(3)对人际关系的本质认识,35.7%的同学认为是“互惠互利”,其中11%的同学明确认为人际关系是“自私的和利用的”。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加之,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渗透,中学应试教育文化和功能主义教学方式、现代家居文化和家庭教养文化、、区域文化冲突和民族文化冲突的影响导致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困难。[2]

二、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

人际关系也称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动力学原理是班级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勒温的场论。勒温认为,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由各个成员来执行,但是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要改变个体,应该先使其所属的团体发生变化,这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只要团体的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团体的标准来改变原有的主见;而一旦团体标准发生了变化,那么,由个体依附于该团体而产生的那种抵抗也会随之消失。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由于成员间的人际互动,他人的存在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有时自己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而他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反省,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

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需要一定的辅导技术,主要的技术有两种:团体领导技术和团体互动技术。团体领导是一个相互交换、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允许去影响、激励其他人,以促进团体及个人目标的达成。领导者在团体中有两大任务:一是完成团体任务与目标;二是维持团体的人际关系和气氛。在辅导活动中,承担着:缓和气氛者、调节者、鼓励者等。团体领导技巧主要有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和行动技巧。

团体互动技巧主要有:1.反馈与控制,它能修正个人的想法、态度和行为,并直接影响团体行为的改变。2.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迅速地、不加批评地接受某种信息,并据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3.模范,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4.感染,是通过某些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四、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适的班级心理辅导

上一篇:颗粒粒度分布下一篇:高压实验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