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精选10篇)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1
企业与政府关系建设方案
一般来说企业关公跟多都会涉及政府,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一个门,企业不但要跨进这个门槛,还要走进这个门,学会有效收集运用政府出台的相应法规政策,并及时向政府反馈信息,与政府形成良性的信息交流互动,从而在不断的协调中发展和完善自我。企业如何与政府搞好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可以说至关重要。企业做好政府公关除了平常的办法之外,参加公益活动可谓是一种高明的方式。
企业支持政府的社会公益活动、福利事业、慈善事业、服务社会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就是回馈社会,如:支持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康乐活动、保健活动,资助福利机构及其他靠捐款维持的组织;支持社会的公共事业建设,如修路、架桥及水、电、通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社区免疫防治计划和照顾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活动;参与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预防、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支持社区对社会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会变成无形的资本,并对企业对经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积极寻找途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通过此类活动,企业不仅汇报了社会,还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另外,公益广告也是企业一个很好的进社会责任的方法,一般来说,如果企业能够以关怀社会,回馈社会为诉求重点,配合良好的公关策略,就能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要举办一次公益活动都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相应的需要获得一定地回报。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企业公关人员具有一定的活动技巧。公益活动的种类繁多,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做出选择。在举办公益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有针对性,要选择最能够达到赞助目的的活动,以次确定企业赞助的主要对象、款项比例等问题,并且要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以保证社会和企业同时受益。
第二,要制定周密的计划,举行活动前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态度,深入的社会调查,然后选择适当地时机和形式,制定好计划,并且尽可能预计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第三,要调动新闻媒介的报道,在举行公益活动时要尽可能利用媒介的报道,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
总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政府的支持。企业的社会参与可能会帮助政府摆脱困境,减轻政府来自于社会公众方面的压力,如减少失业、缓解通货膨胀、治理污染及投资于公益事业等。企业由于承担来了一部分有利于政府实施宏观政策的社会责任,政府就会有更多的精力统筹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工作,并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其结果是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2
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1. 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企业。企业的良好运营可以以向政府缴纳税收的方式为社会带来宝贵的财富, 然而身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无法避免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 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政府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调节市场, 为企业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宏观引导企业做正确决策避免损失的产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在WTO允许的框架内, 政府积极协调和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 服务于企业。
2. 法律上的对等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运作过程均以法律为准则, 政府与企业在法律上是一种对等关系。政府依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与指导, 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企业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谁规制谁、谁领导谁的问题。政府利用经济手段依法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 并不是独揽大权, 凌驾于企业之上, 干涉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企业是享有民事权利的法人, 一旦政府有越权行为, 企业便可求助于法律, 依法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法律诉讼。
3. 征税与纳税人的关系。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 企业有向政府交纳税款的义务。同时, 政府也应着重培养税源。近几年, 我国国有企业运行困难与纳税负担过重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 政府对于新兴企业及衰退的企业科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以扩大资本累积, 帮助企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实力。政府及时利用税收这个杠杆调整税率, 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及稳固财政税收具有双赢的效果。
4. 双向监督的关系。
政府掌握着许多关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力,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企业也应对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维护自身权益, 从而建立企业行为规范化和政府干预规范化的形式, 形成双向监督的关系。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
1. 完善我国的法律政策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并且成功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依法治国, 保障企业的行政诉讼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企业受到政府不公平待遇时, 可依法向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 维护自身权益。但是, 由于政府部门掌握了许多企业的资源, 当企业受到不合理对待时, 并不敢出面起诉政府, 只好吃哑巴亏。因此,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 调整政府职能, 改善政府的管理方式, 规范政府的行为, 在严格按照WTO原则、保障企业的正当权益的同时, 维护行政法治秩序,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2. 转变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方式。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应
当是规范、公开的, 政府既不是企业资源的供应主体, 也不是企业发展的设计主体, 企业的发展由企业自身决定, 这是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保证。转变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方式, 关键在于分开政府的政资职能, 即分开政府的资产所有职能与其资产管理职能。政府放下对企业的财权, 不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只能间接通过宏观的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发展方向。对于国有企业, 政府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但其管理方式不能是单纯的行政命令, 应按参股的比例决定权益的大小。
3. 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
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 政府代表着国家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应与政府部门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 才能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企业要了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能, 密切关注政府动态。企业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公关部门, 主要负责与政府人员简历良好、健康的合作关系, 熟悉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程序随时搜集政府下达的文件,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帮助企业活动正常顺利的进行。政府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决策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企业在执行政府法令时, 可尽量参政议政, 树立政府工作为己任的思想, 支持政府工作, 监督政府行为, 发现决策与实际行为出现偏差后, 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与意见。
4、发展政企间的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企业与政府之间, 联结企业与政府, 主要从事沟通、协调、咨询、诉讼、公正等活动的机构。在国外, 这类组织通常以行业公会、协会等形式出现, 它们一方面传播市场信息, 协助政府指导、监督企业, 弥补政府在经济交往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代表企业与政府沟通, 维护企业权益, 向政府提供建议, 成为企业与政府间的基本联系渠道。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 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水平, 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进一步协调政企间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积极发展我国政企间的社会中介组织, 可依靠行业协会将企业联合起来形成组织, 提高政府与企业的谈判力量, 还能够协调本行业企业间利害关系。
政府与企业之间呈现着多种关系, 这些关系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还起决于一个国家经济所处的环境, 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要适应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不断的调整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下, 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应呈现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法律上的对等关系、征税与纳税人的关系、双向监督的关系, 要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 我国还应该通过完善我国的法律政策体系、转变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发展政企间的社会中介组织等手段进行。
关键词:政府,企业,关系
参考文献
[1]钟黎川.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互动行为研究——以博弈论为视角[J].经营管理者, 2009 (13) .[1]钟黎川.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互动行为研究——以博弈论为视角[J].经营管理者, 2009 (13) .
[2]王淋, 王云峰.如何构建企业与政府的和谐关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23 (6) .[2]王淋, 王云峰.如何构建企业与政府的和谐关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23 (6) .
[3]冯海宁.政府与企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J].中国商报, 2013 (1) .[3]冯海宁.政府与企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J].中国商报, 2013 (1) .
企业须与政府建立伙伴关系 篇3
天平在向政府倾斜
虽然我们预计市场资本主义将继续稳步发展,但国家却可能在下一个10年里发挥比以往更大的作用,其原因有三。
首先,全球化有时会给公民个人带来负面影响。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世界各国政府就已经发现,人们要求由政府出面来减轻负面影响的呼声越来越高。
其次,危机本身促使政府采用两种手段进行大规模直接干预:一是出台财政激励方案;二是加强监管。当下,人们有目共睹,美国为首的自由市场模式频频失灵,而中国模式到目前为止却是成功的。中国模式虽以市场为导向,但认定国家这支“引导之手”要牢牢掌握住权力的杠杆因素。有鉴于此,在世界许多国家,权力的天平向政府一端倾斜的趋势加剧了。
第三,全球经济重心日益扩散和多元化,这使得更加难以通过多边合作方式达成一致来制定全球性的游戏规则。对企业而言,从单一规则向多元化规则的持续转变,必将增大把握全球性商机的难度。企业需要在诸多方面与众多关键的地区和国家政府部门进行接触。
风险在向个人转移
企业高管面临的挑战不少。但未来几年,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压力才真正令人望而生畏。
一方面,各国政府一直肩负着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繁荣的责任——大多数国家都深知,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增大市场的作用,而不是倒退回指令性经济时代。另一方面,政府还必须确保社会稳定,并维护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政府必须为继续居住在不同国家的本国公民实现上述目标,尽管这些公民的最终财富受到不承认国境疆界的资本流、商品流、劳动力流和信息流的变革性转移的极大影响。未来10年,各国政府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联合协作,它们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其影响都要大过其他任何一类经济参与者的行动所能产生的后果。
在过去20年中,尽管全球的总体生活标准在不断提高,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几乎有3/4的成员国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在新兴市场中,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更快:在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步伐令任何一个西方经济体都望尘莫及。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结构性转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整体生活标准往往会随之提高,但收入差距也会拉大。在收入差距方面,制造业经济一般大于农业经济,而基于服务的经济又大于制造业经济。基尼系数是衡量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之间差距的指标;服务业的基尼系数比制造业高2/3,比农业部门高150%。
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然而,人们往往将收入差距的恶化归咎于贸易,其实贸易并不是罪魁祸首。实际上,技术采用率才是迄今最大的驱动因素,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诸多因素中,技术采用率的影响占3/4,它的主要影响是以自动化取代了许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知识工作者的缺乏和资本密集型投资(这种投资可提高顶尖人才的生产率,从而提高其创收潜力)导致最高收入者的薪水大幅攀升,进而加剧了这一问题。
问题的要害是:在以市场驱动的全球经济中,风险正向个人转移——政府越来越有责任来帮助收拾残局。
企业应帮助解决难题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企业再也不能将政策制定者和立法者视为“麻烦制造者”而甩开或敷衍。政府正面对着一系列合理合法但又难以抉择的决策,并将被迫进行权衡取舍。企业领导者最好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与政府一道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企业也需要继续努力,去争得在相对宽松、支持企业的环境中的“运营权”。
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现实问题。例如:沃尔玛已经开始协助联邦和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重新制定美国的医疗政策。这一举措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方案,比如:该公司的“4美元处方药计划”和“店内诊所”等,这些方案不仅有助于降低美国的医疗提供成本,还帮助沃尔玛的客户和员工减少了医疗开支。
许多政府的税基在不断缩小,而负担却日益沉重,因此,国家也面临着一个紧迫的生产率问题:如何增加服务并降低成本。多年来,由于采用精益流程和IT改进措施,私营部门的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企业可通过创新的举措来帮助公共部门解决上述问题。像西班牙,医疗保险提供商Adeslas正与巴伦西亚省政府合作,来提高医院和诊所的运营效率。在英国,为建造希思罗机场的5号航站楼,英国机场管理局制定了一份激励计划,让私人供应商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项目,而且没有超出预算。
面对持续不断的反企业浪潮压力,政治家们迫于压力有时可能会采取一定的妥协姿态,但大多数政府依然认为,与企业进行良好合作是解决自身最大难题的最有效方式。正像企业需要认识到政府所面临的立法挑战一样,政府也必须认识到企业在帮助解决这些难题时所能发挥的合法作用。毕竟,只有稳固并不断扩大的私营部门,才能提供满足政府预算需求的收入。
一个有趣的变通是,为更好地实现吸引更多私营企业的目标,政府有时会求助于私营企业。例如:上海市就雇佣万宝盛华就业服务公司帮助审核企业家获得政府补贴的资格。
企业成功有赖国家成功
企业在进行全球扩张时,需要更加熟练地掌握适应日益复杂的各种监管环境的技能。
谷歌最近遇到的挑战表明,既要在全球推广同一业务模式又要应对各种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文化是多么困难。在中国,该公司强烈重申了自己的隐私权,坚持认为国家不能调查谷歌服务器上存储的数据。同时,在意大利,谷歌高管因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而被判定有罪。此外,多名高管因通过 YouTube 提供允许个人发布视频的平台但没有进行监管而被判缓期监禁。
企业领导者必须认识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有赖于国家的成功,而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是国家无法成功地应对挑战。管理
(原文选自2010年7月《麦肯锡季刊》,麦肯锡公司授权刊载,本刊略作删减。本文作者Peter Bisson 系麦肯锡斯坦福德分公司资深董事、Elizabeth Stephenson系麦肯锡芝加哥分公司董事、Rik Kirkland系麦肯锡出版总监。)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4
(黑政办发〔2009〕8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我省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建立黑龙江省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负责全省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及重大事项决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并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及目标完成情况。
二、组成人员
总召集人:杜家毫 副省长
召 集 人:汪子章 省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王中人 省发改委副主任
高玉学 省经委副主任
杨廷双 省科技厅副厅长
顾晚光 省财政厅副厅长
贾 辉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于万臣 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国 元 省环保厅副厅长
王兆斌 省农委副主任
郑荣根 省商务厅副厅长
高 颖 省国资委副主任
韩丽华 省地税局副局长
刘玉华 省工商局副局长
赵 磊 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商庆军 省金融办主任
姚余栋 省招商局副局长
李子民 省国税局副局长
许延滨 黑龙江证监局副局长
三、工作机构及职责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金融办,办公室主任由商庆军同志兼任,其他成员单位各一名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
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负责组织开展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负责提出联席会议议程,组织会务,编写会议纪要,督办落实会议议定事项,协调落实企业上市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负责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络工作;完成联席会议交办事项。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职能承担相关工作。
(一)省金融办:负责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具体负责全省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总结分析上报全省上市工作情况;制定全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全省企业上市业务培训和宣传推介活动;协调有关单位解决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办理省政府交办的企业上市过程中需地方政府办理的事项;负责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和券商等中介机构联系和沟通,并对证券中介机构在我省的执业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负责全省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负责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资产重组、资产重整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协调;完成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省发改委:对拟上市企业募集资金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对我省拟上市企业募集资金项目的支持。
(三)省经委:研究提出全省拟上市企业技改投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快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技改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核工作,协调落实相关项目和政策性资金。
(四)省国资委: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研究提出加快国有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管,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提供省属国有拟上市公司的情况,协调落实企业上市过程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及时出具对拟上市企业地方国有股权设置和管理的批复及相关文件。
(五)省科技厅:对全省高科技类企业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根据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研究提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的措施建议,协调落实相关项目和政策性资金。
(六)省财政厅:根据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研究提出和落实加大财政政策资金扶持企业上市的措施建议,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财政、税收政策问题。
(七)省劳动保障厅:指导拟上市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及时提供企业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和合法用工的证明文件。
(八)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研究提出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评估和土地资产处置方面的措施建议,协调落实与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投向有关的产业用地的管理工作。
(九)省农委:负责对农业企业尤其是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拟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予优先扶持。
(十)省商务厅:负责推动商业流通企业上市工作,加大对批发零售等各类商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企业境外上市的政策解释和信息归集工作。
(十一)省招商局:负责推动外资企业上市工作,及时沟通协调商务部做好外资企业境内外上市的审批工作。
(十二)省地税局:负责提出支持企业上市的税收政策建议,协调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地方税收问题,及时出具企业纳税情况证明文件。
(十三)省环保厅:研究提出拟上市公司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三同时”制度方面的措施建议,协调落实企业上市过程中有关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提出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等行业的环境保护核查事宜,及时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等相关文件。
(十四)省工商局:研究提出完善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管理工作的措施意见,提供全省股份有限公司登记情况,为上市资源后备库的建设提供数据基础,协调落实企业上市过程中有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持、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工商登记不规范等问题,完善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工商登记手续,及时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十五)省中小企业局:研究提出支持中小企业上市的措施建议,通报全省中小企业统计信息及分析报告,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提供拟上市的中小企业情况,将中小企业扶持资金重点向上市后备企业倾斜。
(十六)省国税局:负责协调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税收问题,及时出具企业纳税情况证明文件。
(十七)黑龙江证监局:负责通报国家相关政策、辖区内拟上市公司情况,辖区内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监管情况,研究提出推进企业上市的对策建议,负责辖区内拟上市企业的辅导登记、调查评估,指导企业做好上报材料、发行上市等项工作,对中介机构在辅导过程中的从业行为进行监管,沟通协调中国证监会加快对我省企业发行审核的工作进度。
四、工作规则联席会议由总召集人或召集人负责召集,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其他相关中省直部门、有关市(地)政府(行署)、证券交易所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参会。联席会议对议定事项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同时上报省政府。
五、有关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中省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企业上市有关问题,认真落实会议议定事项。要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共同促进我省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5
(漯政[2007]30号 二00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2006年,全市各种类型企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和谐企业、和谐漯河,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载体,推动企业遵章守法,崇尚诚信,尊重劳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和谐漯河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表彰先进,推动全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深入开展,经过单位申报、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市政府研究决定,命名中央储备粮漯河直属库等15家单位为“漯河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6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1]65号 【发布日期】2001-05-14 【生效日期】2001-05-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
做好国有企业改组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1〕65号2001年5月14日)
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组职工安置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鄂政发〔2000〕66号)下发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政府通知精神,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安置分流职工,依法处理职工劳动关系,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切实保护了职工合法权益,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因此,也有少数地方和企业,在处理改组企业职工劳动关系时,未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职工安置措施不力,职工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切实做好国有企业改组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贯彻落实鄂政发〔2000〕66号文件精神再次通知如下:
一、一、制定方案,规范程序。国有企业进行破产、兼并联合、租赁、出售和实行公司制改造时,必须依法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安置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要置于职工民主监督和政府依法监管之下。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须经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二、二、多方配合,分类实施。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多渠道、分类安置职工,积极稳妥处理好职工劳动关系。提倡先分流后下岗,多分流少下岗的办法,不能搞一刀切。避免集中批量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把职工全部推向社会或将享受失业保险作为安置职工唯一办法。
国有企业改组成立新企业的,要根据劳部发〔1994〕477号、〔1995〕309号文件规定,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原企业职工,并依法与其重新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
企业改组时,确因劳动合同到期不能续签的职工,企业可依法终止其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对劳动合同期限未满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企业必须按规定程序,与职工平等协商,除法律、法规规定由企业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以外,一般应征得职工同意后,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发放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费;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和工龄满30年的职工,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本人意愿,实行内部退养制度,职工内部退养期间,应由改组后的企业为其发放生活费,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原签订了协议的停薪留职和“再不找”职工、原企业伤病残人员等,要按照鄂政发〔2000〕66号文规定,积极稳妥做好安置和劳动关系的处理工作。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职工,不享受失业保险;领取经济补偿金的职工,未实现再就业的,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其家庭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依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各级政府应把改组企业职工安置的重点放在促进职工再就业上。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发展社区服务业和促进城镇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保障部门要广开就业门路,加大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等综合系列服务,提高改组企业职工的再就业能力。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培训经费的扶持力度。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将下岗分流职工创业资金扶持、场地划拨、税收减免、提供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大力促进下岗分流职工自主创业。企业要通过主辅分离、创办第三产业等有关措施分流职工。要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广大下岗职工自强自立、下岗不矢志、新岗创新业的先进典型,要引导下岗分流职工转变就业观念,立足自主择业。
三、三、严格政策,妥善处理。各地在制定改组企业职工安置的政策和审核批准改组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鄂政发〔2000〕66号文规定,不得擅自超越权限,更不得制定与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相抵触的规定。现行地方政策规定不明确或确需突破上级现行政策规定的,应及时向上级政府请示。
要依法保障职工有关权益资金的落实。企业改组时,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职工安置费、经济补偿金、生活费、生活补助费足额支付,全额补缴和预缴社会保险费、补发拖欠职工的工资和原企业应付职工工资余额等。改组企业一般应当用现金一次性付清职工安置费用和债权。企业确实有困难的,可经双方协商,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确认职工的债权债务关系,由改组后企业采取分期付款的办法,在一定的期限内逐步还清。对被改组后企业录用的原企业职工,经双方商定,也可将职工有关权益资金作为改组后企业对职工个人的负债,或职工在改组后企业的持股。
四、四、加强领导、稳妥推进。改组企业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事关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把握好改革的力度与社会、职工的承受程度的关系,防止将国有企业一“卖”了之,将职工推向社会。要从推进企业改革和社会长期稳定着眼,确保职工的妥善安置,防止急功近利。要科学周密地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严把政策关,使职工安置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不留后遗症。
要建立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各地政府对改组企业要实施重点监控,对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领导不力,违规操作,玩忽职守,导致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构建企业与政府关系管理中的沟通 篇7
1、政企关系面临的宏观环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国政企关系面临的宏观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计划经济体制逐渐为社会主义市场计划体制所代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政府不断减少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强化宏观调控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并产生多种类型,如外资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新型的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各级政府在一开始就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中国加入WTO,也要求按照国外的游戏规则来管理企业,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减少政府干预。 导致了政企关系新变化的出现。 原来的国有企业也逐步进行政企分离,权力下放到企业。
2、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加强
协会在开展企业交流、组织听证会方面有很大作用。 团结就是力量,通过更多的企业结成联盟,自然比单个企业的影响力更大,因此可以促进政府的相关工作,甚至能够影响到产业政策。 据悉,到200年,我国共有全国性行业协会362个,其中综合性协会15个,工业协会206个,商业协会109个,其他协会32个。 共有5000名左右的专职人员服务于这些机构,还有2000名兼职人员为协会工作。 所有这些人员中,有大量离退休政府官员、行业专家、有影响的企业人士。[1]
3、各种监督作用明显加强
媒体的传播作用和舆论的监督作用明显加强对权力形成了影响。 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也逐渐受到更多的舆论监督,相关利益者就可以借助舆论的力量表达自己的利益。 同时公众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 随着公众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民告官”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这些变化迫使企业必须诚信经营、政府必须公正为民。 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执政党不断严肃党风党纪,带来了政府机构廉政建设的加强,从而为企业建立透明的政府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政府关系沟通方法
1、沟通渠道
沟通有多种渠道,我们暂且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1)行为沟通。 当沟通渠道尚未建立或没有打通时,企业的品牌、市场地位和口碑对能否尽快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意义重大。 这时候,企业的行为,包括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制定符合政府政策发展方向的企业发展策略、兑现对政府所作的承诺、参加或举办各种公益活动等, 都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为进一步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正式渠道的沟通。 与政府的沟通主要通过正式渠道,如会见、会谈、书面报告、参观访问等。 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政府关系部门, 负责与政府进行日常的沟通工作以及让公司的最高首脑定期来访等。
(3)非正式渠道的沟通 。 当企业的政府关系雇员同政府部门的相关官员已相互熟悉甚至已建立信任关系时,或当前者可以通过第三方与后者进行沟通或关系协调时, 非正式沟通渠道便可开通,如电话、Email、社交等。
几种沟通方式要并用, 关键是要运用得当,向政府说明自己的立场为什么最符合政府所代表的公众利益。
2、全方位沟通模型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维护,如图:
(1)企业与政府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通过成立专门组织作为政府关系管理的核心也是比较规范的做法。 具体可以通过资助政府项目、 帮助政府解决诸如就业等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协助政府进行招商引资、维持行业竞争秩序等。 这种方式常见于各种跨国企业,如摩托罗拉、安利(中国)、洛克菲勒等。 他们往往都是由企业的高层直接负责政府沟通的管理。
(2)人际关系。 包括三种方式:一是主要通过企业中的某个关键的人与政府维持良好的关系;二是与政府中某个官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来进行政府关系管理;三是借助于政府中某个人与政府中某个官员之间的关系。 例如,企业可以聘请有深厚关系背景的人担任企业要职等。 但这种沟通方式不正规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众所周知,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尤其对于很多新成立的企业来说,关系甚至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因此当关系(包括政府关系、客户关系等)资源由个人控制时,一旦该人辞职离开,原来的关系将不复存在。 这种情况常见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企业的招聘广告中看到他们对招聘人员的要求就是要有政府背景。
(3)上层路线。 针对中国的实际,可以通过与高层或上级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与地方政府或下级部门的关系也就很容易沟通。 黄铁鹰老师在讲授《中国MBA实战案例》课程时认为,“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至关重要。[2]
(4)借助外部组织的力量 。 公关公司起到非常好的中介的作用, 他们往往有很深的政府背景,对政府的运作流程和人事关系非常熟悉,聘请他们作为企业进行政府沟通的外部力量, 往往事半功倍而这些公关公司由于专业在于政府关系,实际上也大大降低了关系维护的成本。 另外,行业协会往往承担部分政府的职能,通过行业协会与政府沟通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 虽然我国行业协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这些弊端正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例如,中国政府对协会干预过多,也就意味着政府与协会关系密切,有利于企业通过协会发展与政府的关系。 再如,很多行业协会的人员熟悉政府运作方式,与政府有着各种联系,这同样有利于企业通过协会发展与政府关系。[3]三鹿在处理阜阳毒奶粉事件中, 其所聘请的普天同盛策划公司功不可没;安利(中国)在1998年的危机中,借助了世界直销联盟的力量;在最近的我国邮政法草案出台的过程中,国外的速递公司请出了亚太速递业协会。
(5)通过公众、媒体等。 借助媒体等公众力量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一个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让政府从公众渠道了解企业的信息, 对企业产生好感,这是行为沟通的一部分;另一个目的是媒体的报导一旦为公众所知,就会对不合理的一方产生舆论压力,作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不得不考虑这些意见。 例如,2002年“五四运动”纪念日,蒙牛作为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 的典型企业 , 被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选播。 蒙牛作为内蒙古唯一入选的企业参加, 也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2003年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到蒙牛视察工作。 这些都为蒙牛成功解决2004年的武汉毒奶风波奠定了基础。[4]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8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
一、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一)房地产公司现状
2010年全年,房企前10强的销售面积达5893万平米,占百强的45%,销售金额达5936亿元,占百强总销售金额42%。前20强、50强销售金额分别为8442亿元和11730亿元,占百强总销售金额的59.7%和83%。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5.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百强企业销售总额为1.41万亿元,同比增长28.06%。房地产行业逐渐集中,处于房地产前20强的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楼盘,且基本处于上市和拟上市阶段;处于前50强的房产公司都跨出了本省的区域,也基本处于拟上市阶段.随着国家对土地出让政策的逐渐规范,以及业主对房地产企业的挑剔,中国的房地产公司逐渐走向两极分化,强的越强,上市融资,弱的更弱,逐步退出市场。在未来1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是洗牌的过程,会形成几个占据全国50%开发量的房地产龙头企业,一些小的房地产公司将会逐步被兼并,比如以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入股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翻开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报告,大部分都是通过合营的方式进行扩张的(长沙的万科楼盘四个里面有三个是采取合资形式)。另外,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的经验,地产公司行业第一应市场占有率应为8%以上,而目前作为行业老大的万科市场占有率仅为3%左右,这预示着房地产行业还将进一步集中。
地产公司在逐步扩大的规模的同时,也在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如中国地产老大万科,就只专注于开发住宅,要把住宅这一块做精、做专,认为只要做到客户满意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迷信关系的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万科前期发展因为没有政府关系,拿地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在国家规范土地出让制度以后,万科通过规范化运作,在土地拍卖的公平交易环境下,获得大量土地资源,把建房当成流水线生产来做,这也是万科可以做到中国地产老大的真正原因。当然,作为其他地产公司,都有自己的主导优势,比如,恒大地产是
通过精装修吸引客户,星河湾地产选择更多的是注重环境,中信地产更多的是开发城市群。
综上所述,房地产行业逐渐集中并且走品牌化道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品牌意味着细节,从一个楼盘外观形式来看,阳台栏杆无疑是其最好的名片,现在稍微大一些的房产开发公司都摈弃了那些单一(都是由横杆和竖杆组成)的阳台栏杆,而采用了带花的阳台栏杆,目的就是提高楼盘的附加值,在提升自身品牌的同时,更是为高房价提供一个说法。
(二)房产开发前景
在未来10年,中国的住宅开发是处于加速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原因:
1、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保持在20%以上,这一群体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将处于结婚生子阶段,婚房等自住性需求较为强烈,消费潜力巨大。相关调查显示,畅销楼盘的客户年龄分布结构中26至35岁的客户比重超过六成,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将为中国房地产提供巨大推动力。
2、未来十年,80后的一代将逐步迎来改善型需求,而目前的改善型需求主力(上世纪60至70年代生人)由于收入水平和生活要求高,将形成“多次改善性需求”,这两者将是未来十年的消费主力。
3、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提高约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约60%)和人均居住水平的稳步提升(预计2020年人均达到35平方米),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约150亿平方米的新增住房需求(每年约12至14亿平方米,远高于2010年的6亿平方米)。
据此测算,未来10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有望保持15%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销售面积和均价的增长率分别为10%和5%,而过去十年这两者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6%和6.5%),尽管这一预测相对保守,但仍可从中看出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成长性。这为房地产公司的整合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三)阳台栏杆使用情况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锌钢市场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防护系列产品一年的厂值约在4000亿左右;产品由原来的防盗窗发展到现在的阳台护栏、栅栏、楼梯扶手、空调百叶、交通设施等,随着技术的进步,锌钢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
据一些朋友介绍,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房屋设计也加入了阳台设计,如内蒙古的包头市等,一些锌钢厂家的代理商发展到了除新疆和西藏以外全国所有的省市,这无疑扩大了阳台护栏的使用范围。
二、锌钢行业现状
(一)市场混乱
因为锌钢行业进入门槛低,保守估计,全国从事锌钢制造生产的企业不下500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较好的品牌,直接造成市场混乱,低价现象严重,材料质量较差,安装不达标准,这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及楼盘美誉度,这对房地产公司造成较大影响。对此,房地产开发公司也是有苦难言。
很多锌钢厂家都想过和大型房地产公司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但是,他们并没有站在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而还是停留在普通的营销理念层面上,认为只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万事大吉,认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是签订了一个大单,就有了销量,公司就有了利润,后续服务和产品质量控制和更新换代上不能同步。显然,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战略合作协议很难签订,即使签订也很难维系。
(二)人才缺乏、产品结构单一
因为缺乏人才和必要的企业发展理念,对市场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也不能对客户的要求形成快速回应。大部分厂家都处于跟风状态,没有创新概念,栏杆结构简单,基本没有造型,有的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面管、横杆、立柱、小竖杆、玻璃的状态,不能为建筑提供美感。而在强调地产公司品牌的今天,能够直接映入眼帘的阳台栏杆并不能对地产公司品牌添色;阳台栏杆还只是停留在防护作用上,不能给楼盘增加附加值,更不能对城市的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质量服务水平差
大部分锌钢厂家根本无法满足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用量需求,经销商接到大的工程以后,为解决供应材料不及时问题、保证工程进度,到处寻找厂家供货,造成质量标准不统一,也不能有效控制质量,甚至出现了明显色差,这直接影响到阳台栏杆的质量。
因为大部分锌钢厂规模较小,一些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阳台栏杆的招标上不得采取分段招标形式,以避免出现工期延误,所以出现了一个楼盘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锌钢厂家产品。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经销商凭借自身的关系与开发商签订了合同,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度将产品变更,最终结果也是一个楼盘出现多家锌钢厂家产品。这是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大部分锌钢厂家根本不能提供后续服务的能力,不能有效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对楼盘的施工进行指导。
三、战略合作伙伴的定义
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指能够通过合资合作或其他方式,能够给企业带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国内外先进企业。
显然,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对锌钢厂家及房地产开发商都是有益的,且更有益的应该是锌钢厂家。
四、可行性及意义
(一)统一产品开发
1、对于房地产公司
房地产公司的竞争逐渐进入品牌化竞争,与一家或者几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增强自身设计师与锌钢厂家设计师的接触和沟通,让建筑设计师将阳台栏杆的设计融入到整个建筑的设计风格,委托锌钢厂家进行开发,这无疑将会有效提升楼盘附加值。
大型房产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都有楼盘,如果每个楼盘都用自身企业独有的阳台栏杆花色和标准,这将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体现其专业化及规模化,这也将成为房产公司的标志。
2、对于锌钢厂家
锌钢厂家与房产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后,因为有了订单的支持,势必会更有信心去进行研发;和房产公司的设计师接触后,也会增加更多的设计灵感,这对锌钢厂家的创新将起到推动作用。
(二)根据距离远近进行产品调配
1、对于房地产公司
由于专业化的深入,房产公司的运作将会越来越规范,如果锌钢厂家不能有效及时供货,不能有效提供后续服务,这将会对楼盘的整体开发进度造成影响。如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严格的合同条款,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2、对于锌钢厂家
与房产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应该是比较具有实力的厂家,能够在研发上面形成迅速反应。花色可以统一由厂家总部提供,而那些辅助的型材及配件,锌钢厂家完全可以与异地规模较小的锌钢厂家签订委托生产合作协议,统一质量标准,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二来可以减少物流时间,三来可以更好提供服务。
(三)节省成本、加强管理
1、对于房地产公司
阳台栏杆在整个楼盘的预算中应该算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也需要进行招投标的形式,这无疑会增加房地产公司的成本;另外,建筑行业的暗箱操作这是尽人皆知的,如果房地产公司能够指定品牌或者直接签订一揽子安装(包工包料)协议,这能够有效避免中间的暗箱操作,更好的提升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与锌钢厂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能够直接降低阳台栏杆的价格,减少开发成本。
另外,由于一些小规模锌钢厂家根本就没有后续技术支持,经销商大多
是凭借关系签订合同,对技术和管理也不懂,这直接造成了工地管理混乱,不能与开发商和监理形成有效沟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锌钢厂家势必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对于锌钢厂家
如果能够和房产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锌钢厂家和当地的经销商能够
减少巨大的营销费用,从整个公司角度来看,这是非常重要的。将节约的营销费用用在新产品的研发上面,将让锌钢厂家走的更远。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锌钢厂家必须加强项目经理制度建设,及时对经
销商进行指导,将市场反应的信息作出快速反应,这对锌钢厂家的内部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扩大知名度
1、对于房地产公司
当一个锌钢厂家的品牌形成一定知名度的时候,那么这对楼盘的销售是
有意义的。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可以吸引锌钢厂家加大楼盘周边的广告投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对于锌钢厂家
大型房地产公司的渠道非常广泛,且各地都有楼盘,购房人及拟购房人都是锌钢品牌的流动广告,通过这些客户群体的传播,加上实体广告的支持,对锌钢品牌的形成及稳固将发挥积极作用。
有一些房产公司具备海外开发背景,如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这对锌钢厂家走出国门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有实力的锌钢厂家,应该在现有渠道建设的同时,组织专门的人员与房地产公司接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对公司的做大做强是非常有好处的。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9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顺德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资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1月7日
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粤发〔2014〕15号),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 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开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区别省属国有企业管理级次和功能定位,分类推进改革。
——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具备条件的改组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其他也应创造条件,不断深化改革,做强做大做优;二级及以下企业,围绕资产增量率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多元有效设计,加快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
——准公共性企业,着力通过资产、资本、资源整合以及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交叉持股等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布局,做强功能,做 大规模,进一步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竞争性企业,着力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
——具备试点条件的企业鼓励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进改革。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财务预算信息公 开、经营者长效风险金制度、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等改革试点;二级及以下企业,开展50家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0家科技型企业科技 成果产业化创新、经营者和员工持股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市值管理等改革试点。推广试点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整体带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推动形成15家左右营业收入或资产超千亿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省属国有企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省属国有资本70%以上集中到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资源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布局结构明显优化。
——准公共性企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混合持股,二级及以下竞争性企业基本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流动性显著提升,国有资本功能进一步放大。
——竞争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基本实现市场化选聘,董事会决策制衡机制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
——形成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起以管资本为主、运转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以准公共性企业以及优势竞争性企业为依托,做强做大基础性、公共性、资源性板块。省机场集团、交通集团、铁投集团、航运集团等通过承担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及城际轨道、航道及港口码头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基础性、公共性领域进一步提升控制力、影响力 和带动力。省粤海控股、建工集团、广业公司等加快发展城市水务、棚户区改造、污水及垃圾处理等民生事业板块,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打造新的行业龙头 企业。粤电集团大力推进骨干电源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打造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于一体、具有突出竞争能力、跻身国家能源企业前列的全国性大型能源企业集 团。省广晟公司围绕稀土和其他有色金属等国家战略和基础资源产业,打造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大型矿业企业集团。
以平台性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构建完善平台性板块。夯实恒健控股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和粤海控股国有资本投资平台,组建新的国有持股平台,放大国有资本功 能。做强做大省产权交易集团,打造金融交易、药品交易、产权交易等综合要素平台。以准公共性企业为主体,设立国资投资基金平台,以国有资本为引导,多渠道 吸纳社会资本,重点投向重要支柱产业和重大公共项目。整合建筑类企业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等资源以及“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等土地资 源,用足用好用活“三旧”改造政策,联合开展土地开发、建设和运营,搭建省级棚户区改造融资平台和城镇化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发挥省属骨干商贸流通企业优 势,整合省内商品交易资源,搭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
以传统骨干企业为依托,改造提升传统优势板块。省商贸控股、物资集团、丝纺集团、旅游控股等在发挥商贸流通、食品粮油、丝绸纺织、旅游酒店等传统产业 基础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与金融创新、资本运营、信息技术、先进管理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和转移,创造高效、高 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形成一批具有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转型升级。
以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为依托,培育发展引领性板块。省广晟公司、广新控股、广业公司等结合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导向,通过整合产业链和价值链、产学研合 作、引进核心技术及团队等方式,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2014年筛选20家科技型重点企业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试点,省国资委要会同省科技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予以扶持发展,打通制约瓶颈,加速 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进程,促进转型升级,提升省属国有企业产业层次。
推动国有资源向重点领域、优势企业、优秀团队聚集。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资产配置,以交叉持股、产业链延伸、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推动国资系统、企业集 团内部资源整合,打造优势产业板块和重点领域。支持板块龙头企业围绕主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整合省属同业企业以及同类业务。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 入、非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做强做大主业突出的资本平台。支持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加快内部重组和同业整合,增强主业发展 的竞争力。支持授权优秀团队经营同业企业以及同类业务,最大限度发挥核心人才的资源价值。
鼓励国有资本整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国有资本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设立合资公司、项目合作建设等方式,与资产优质、实力雄 厚、信用良好的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资本强强联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鼓励有实力的省属国有企业在强化管控、规避风 险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省广晟公司、粤电集团、水电集团继续探索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和能源投资,省丝纺集团、广新控股、商贸控股开展跨国经营和贸 易,省交通集团、建工集团、水电集团开展跨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球范围获取重要资源、关键技术、知名品牌和市场渠道。省粤海控股、南粤集团等驻港澳企业要 按照国际化战略和路径标准经营和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 机制。合理确定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所占比例,外部董事侧重选择专业人士,与企业战略需要和行业特点协同,并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形成优势互补。鼓励准公共性企业 引入外部董事,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的竞争性企业全面引入外部董事,国有相对控股、参股企业由各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及公司章程委派董事,共同协商聘请外部董 事。落实董事会工作报告和会议记录制度,完善董事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
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建立企业培育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对熟悉企业运作、懂管理和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专业化、高素质企业高级管 理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平台性企业、新设企业以及企业新增人员,要以市场化选聘作为选人用人主渠道;企业现任高级管理人员可自主选择按职业经理人制度模 式管理,加快市场化进程。2014年在省产权交易集团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实现经营班子完全市场化选聘。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企业负责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对任期内经营业绩特别突出、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以及出色完成省委省政府重大任务的企业负责人予 以奖励;对任期内因非政策性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企业连续3年新增亏损的,调整企业主要负责人岗位。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探索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量部分作为 企业负责人激励来源的激励机制,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和股权激励计划试点,支持二级及以下竞争性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探索增量奖股、期股期权、虚拟股权、岗位分红权等多种激励途径。完善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建立企业经营投资责任和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因投资、经营失误造成企 业新增亏损或资产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企业负责人调离岗位、降职、免职等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建立符合国家政策和财务规定的企业负 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严禁用公款支付个人消费。
合理确定并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参照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情况和我省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对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形成合理规范的企业负责人薪酬体系。建立完善与选任方式和企业业绩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对以任命方式确定的企业负责人,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薪 酬;对按市场化方式选聘的企业负责人,实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由董事会按照市场薪酬水平与职业经理人业绩目标协商确定薪酬,报省国资委备案。逐步推行覆盖企业负责人的全员业绩考核制度,依据效益和贡献合理拉开企业负责人之间薪酬差距,形成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强化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切实防范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资债风险。坚持投资与企业战略规划、综合实力和财务状况相匹配,建立投资 项目事前可行、事中评核、事后奖惩机制,强化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除不可抗力因素外,项目达产后3年内平均收益未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收益指标90%的,实行投资责任回溯追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事前控制、事中约束、事后整改相结合的财务监管。省属国有企业应限期退出资金驱动、高风险、低回报的融资性 贸易业务,推进商贸类企业转型升级。2014年起全面实行法律意见书制度,企业重大事项必须进行法律论证和全程法务跟踪。
增强公司治理透明度。参照上市公司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结合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省属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真实、完整、及时的重大信息公开披露 制度体系。2014年在省联合服务公司和省铁投集团开展省属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公开试点,提升企业运营透明度。2015年年底前,实现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制度全覆盖,树立国有企业良好形象。
(三)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
省属国有企业集团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通过整体上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支 持省丝纺集团引入具有国际品牌的战略投资者,开展企业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打造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市场主体。鼓励 省盐业集团、二轻集团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推进盐业专营体制和城镇集体企业联社体制改革,在系统内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围绕资产增量率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准公共性企业,结合行业政策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约定回报、“项目+ 资源”等综合开发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及城际轨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准公共项目资金投入多元化。竞争性企 业,因企制宜,采取改制上市、引进非国有资本、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等多种途径与社会资本混合交叉持股。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汽车贸易、仓储物流、轨道交通施工、招投标板块等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上市,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粮油等企业逐步注入省属同类业务上市公司,推动一批具有发 展前景的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形成成熟一批、储备一批、挖掘一批的上市公司后备集群,使上市公司成为省属国有企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科技型企业,鼓励探索管 理层和员工以现金、技术、虚拟股权等方式持股。非主业企业,除因集团战略发展确需保留或置入其他省属国有企业主业外,与集团主业配套不紧密、缺乏行业竞争 优势、无法有效发挥国有资本作用的企业,可通过产权转让、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常年亏损、扭亏无望以及休眠企业,通过产权转让、清 算注销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完全退出。
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在省属二、三级企业中择优选取50家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国家和省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率先在试点企业试 行。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重点通过改制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国企发展基金、探索员工持股、落实“三项制度”改革、企业规划及管理诊断、项目培育等有 效措施,力争在3-5年内打造一批具有优秀团队、清晰主业、资本价值、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省属优势企业。
省恒健控股充分发挥价值发现、基金管理、市值管理作用,省产权交易集团充分发挥公平、公正、公开配置资源的平台作用,共同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一批省属骨干企业。
(四)创新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省国资委以出资关系为基础,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围绕掌控资本投向、促进 资本流转、提高资本回报和维护资本安全的目标,监管职能向资本管理、行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配置、运营知情、检查监督和人员奖惩转变,加快推进企业建立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改组或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做实做强恒健控股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突出优化省属国有企业布局和调整结构功能;创造条件组建新的国有持股 资本运营平台公司,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划转现有国有股权,聚集和盘活存量资产,整合和撬动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更好服务省委、省政府的经济战略目标。支持主业清晰、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健全、资本运作基础扎实、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改组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通过实业投资和资产经营实现国有资 本保值增值;推进粤海控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依托粤港紧密合作优势和香港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国际化企业。
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遵循责权利统一、管放统一、奖惩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精简出资人审核事项,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 本投资公司在授权范围内,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管理运行规范、内控机制健全、生产经营稳健且3年内未发生重大经营风险的省属国有企业,逐步授予其董事会 在投资决策、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高级管理人员选聘等重大事项方面的权限。国有股权低于50%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东严格按照股权比例行使权利。对关 系国计民生的准公共性企业,可探索建立国有股东“金股”机制,按照约定对特定事项行使否决权。
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按照“管准、管好、管活”的要求,实行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制度,2014年起凡未列入监管清单的事项,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 策。加强公司章程管理,通过修订完善企业公司章程强化国资监管。2014年开始实行国有产权首席代表报告制度,以事前报告、事后监督和评价为主加强对 企业董事长履职行为的规范与制衡。探索建立重大问题监管约谈、综合会诊和综合会商机制,积极应对企业各种风险和突出问题,共同会商企业重大事项。完善 纪检监察、审计、委派监事三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强化监事会当期监督和监督成果运用,严格执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逢离必审”,大力推进任 中审计,2014年在省属国有企业开展省属国有企业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党委主体、纪委监督”两个责任。
三、组织实施
(一)明确职责。
省有关部门、各省属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各项改革 措施。省国资委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收集诉求、转请办理、统一反馈、现场办公等形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改革的实际问题;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 的指导和服务,一企一策,督促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商务厅、地税局、工商局等单位要按照《中共 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粤发〔2014〕15号)的有关精神,针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有利于降低改革 成本、加快改革步伐出发,分工制定和落实项目审核、民资对接、职工安置、税费减免、外经贸许可、商事变更等政策,并牵头解决事权范围内的企业合理诉求。
各省属国有企业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抓紧制定本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报省国资委审定;涉重大事项,报省政府批准。各省属国有企业对所属三级及以上企业实施 目录化管理,指导所属企业制定具体改革实施细则。改革实施方案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规划引领,明确改革的目标、方 式、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按照方案如期推进改革事项。
各省属国有企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主动作为,发挥带头表率作用。50家试点企业要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体制机 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中积累经验,实现突破,为面上省属国有企业整体改革提供示范样本。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广泛征求广大职工对企业 改革的意见,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操作。
省属国有企业各项改革,要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科学论证、合理评估、公开招标、集体决策等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切实做到信息 公开化、评估规范化、竞价制度化、交易平台化,确保各方合法权益;涉及增资扩股,须公开征集意向合作方,公平、公正引入投资者;涉及的税务问题,按照税法 及相关政策规定办理。严格实行土地、物业等不动产的规范管理,确保资源统筹和价值提升。
(三)加强督查。
省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合力推进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省国资委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省属国有企业落实情况分别进行指导和检查,对改革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和奖惩意见报省委、省政府。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 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制度,企业社会责任,耦合关系
一、引言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可持续安全。目前,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主要突出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假冒、伪劣等食品流入到市场,非法获利,危害公众的生命安全,以往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重制度,轻管理,一些企业为非法获利投机专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给人民的健康、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造成国家经济重大损失,影响了政府的公众形象、信任危机等问题。
党和国家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已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管理真空地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还有待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认证,把遵守政府食品制度、法规作为企业自身发展重点,加强食品质量监控、监督。如何在食品安全方面,实现政府制度、法规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耦合, 通过市场监管机制,形成政府制度、法规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耦合效应,必将能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促进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归属于企业内部的自身职能,没有有效地与社会环境相融合,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食品安全方面不惜以公众利益为代价,威胁公众的健康、生命安全。政府制度、规制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缺位和管理盲点等缺陷。因此,作为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管理者的政府, 要从制度、法规等法制的角度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规范企业的行为, 使其能按照社会利益和公众食品安全需求,自觉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政府与企业联动,形成共同的责任,形成联动效应(耦合效应)增进合力是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必然性。
(二)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关系理论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推进政府绩效,政府制度、法规的建设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依据与必要的保障,在政府规制下的企业自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政府的激励、支持与企业耦合联动共同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的治理需要企业相对自治与政府制度、法规的耦合效应。以政府促导型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实现食品的安全治理,正是基于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关系,健全食品生产企业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的法制化,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大力发挥政府在制度、法规的实施以及政府主体推进食品生产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模式与经验分析
(一)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模式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依靠内部调节,还要靠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规则。政府通过规章制度对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进行强制规定,不断调节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了食品安全的共同目标,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间存在耦合关系。为了解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内耗以及劳动权益等方面的一系列瓶颈问题,经过调研分析和经验借鉴中国的食品安全方面在政府与企业耦合效应的行为上,将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藕合模式归纳为三种类型:授权型自我规制、共同规制及回应型规制藕合模式。
授权型自我规制模式的优点是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可不断地调整规则以适应企业。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内生性。克服了政府制度的缺位亦或规制成本过高的缺点,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一种可选择模式;共同规制模式的优点是政府、企业及社会都参与其中发挥共同的合力,在保障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主体地位的同时,又保障了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回应型规制模式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与企业合作。
(二)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经验分析
食品产业承担着为我国逾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近20年来,作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的食品产业,始终保持着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4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2万亿元,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和消费大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营养健康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 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和不满情绪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际声誉的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已将保障“食品安全” 列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2009年2月份出台的 《食品安全法》,建立信息披露机制的市场监管机制, 逐步完善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运行机制,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制度的出台还依靠政府与企业耦合联动效应,逐步理顺政府食品监管体系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经营的社会价值取向,通过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将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公益责任放在首要位置,建立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政府与企业要深刻反思三聚氰胺、毒胶囊等假冒伪劣食品的深刻教训,通过政府制度与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完善的企业公益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及慈善责任等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引领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四、结语
【关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关系方案】推荐阅读:
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08-02
国资委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意见07-30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等四部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劳动关系处理等问题意见的通知07-27
【每日一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07-22
关于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思考08-1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解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07-28
关于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0-20
关于企业文化内涵的溯源与辩证解读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