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人格平等

2024-09-15

师生人格平等(通用9篇)

师生人格平等 篇1

1. 引言

“师道尊严”观念把在师生关系中,学生只是单方面地服从,作为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流传下来,缺失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蕴涵,造成了教育主体对受教育主体的漠视,造就了教育活动只是教育者单方地传授知识,受教育者被动地记忆、储存知识的尴尬局面,从而构筑了一种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开发,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毋庸置疑,教学效果也不好,同时也有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 (1)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响应时代要求并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育者必须认识到:“教”与“学”是双向的,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忽视,不是教师单方的权威释放,而是教师以人本教育为理念,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进行师生平等对话,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再者就是要尊重学生,从而形成师生人格平等的教育行为。

2.师生人格平等

2.1 师生人格平等内涵

师生人格平等关系是指淡化教师权威,让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平等的权利境地,师生均作为独立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人”关系或是“我—你”关系。如今,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点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凌驾于众学生之上的权威,而是以人为本,确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主体;同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构建知识。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点也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特别要尊重后进生。如果这种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点能够冲破传统的束缚,把师生人格平等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而是作为一种教学行为的指导付诸实践,那么对教育者就提出了新的挑战。

2.2 师生人格平等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不得不向传统的等级森严的伦理挑战,以人为本,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进行师生平等对话。自从人类存在以来,教育就是一种永恒的范畴。但是自学校教育以来,人的受教育就被异化了,成为一种被动接受甚至是强制接受的教育了。而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人格平等就是要重视人的价值,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思想、情感的碰撞比单传授知识的教育价值更大,由此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有自觉性、主动性,那么教育的目标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主体,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意愿、动机,并为此合理安排时间,组织自己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占有话语的霸权地位,还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是一个主动体,并非是被动地被改造和塑造。师生各自作为整体的、独立的个体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多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其敢于向书本、教师等“传统的权威”质疑,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这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的挑战,而且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质疑感到高兴。同时,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发展自己。包括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书本,限制学生的思维。

平等对话在教育中的意义尤其重要,“只有通过交流人类生活才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的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明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为他的学生思考,也不能将他的思考强加于他们。真正的思考,即关于现实的思考,只能通过交流,不可能发生于孤立的象牙塔之中”。 (2) 教育应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即教师与学生是双向的,他们的角色有时会发生改变。这样的对话是以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导向的。师生都不是活动的中心,而是由于共同的话题引领而成为对话的参与者。

2.3 师生人格平等的另一个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学习者。事实上,学生希望老师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同时学生也注重老师的评价。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创设由师生平等的人格、和谐的心态所组成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且对交流的对象运用宽容的态度和欣赏的眼光。如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不是横加指责,而是委婉指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多一份理解,细析具体环境下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宽容和理解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折射,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应进行“易位”思考:用受教育者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受教育者的“大脑”去思考世界,用受教育者的“心灵”去感知世界,用受教育者的“情感”去体验世界……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生。虽然一方是从知识和人生阅历上高于学生的教师,但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他们思想交汇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智慧,以及相互间的尊重。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理解能力、受教育的程度等现实,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唤起学生意识中对知识的渴求,引导其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发现式学习。

最重要的是教师尊重学生应该无“选择性”和“无差别性”。由于个体间在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语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个体之间在年龄、智力、记忆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而造成了学生之间学习效果的分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多听听来自“弱势群体”的声音。尊重由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构成,而“弱势群体”又有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喜怒哀乐。所以尊重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可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个性化教育。而且“弱势群体”在情感上的需求往往比学习优秀者更强烈,教师应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特殊的辅导。

3.结语

师生人格平等使“教”和“学”更有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价值。学生在知识、能力及智慧、精神、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的确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学生同样能够以自己的“学”和独特的表现作用于教师,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从师生人格平等关系着手,论述了师生人格平等的主要内涵,既强调教育者接受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平等对话,又强调教育者应该尊重受教育者。以师生人格平等为基础的教育活动,为发现式和创新型学习提供了温床,有利于师生共同置疑、探索问题,发现真理。但是因为追求师生人格平等,教师的努力更易达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考虑。

摘要: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禁锢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所以建立人格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为一种必然。作者从教师的角度, 揭示出在教学活动中人格平等的内涵:以人本教育为理念, 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 进行师生平等对话, 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再者, 就是要尊重学生, 从而形成师生人格平等的教育行为。

关键词:师生人格平等,教师角度,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Sternberg, R.J.&Williams, W.M.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173-197.

[2]毕淑芝, 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140-144, 203-205, 259.

[3]曹俊平.教育过程中的师生意向和教学效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8) , 2:53-55.

[4]陈再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湖北教育, 1994, Z1:22.

[5]丛立新.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J].教育学报, 2005, (1) :1, 27-31.

[6]高显云, 曾文婕等.教育民主实质是人格平等[J].四川教育, 2003:10, 26-29.

[7]靳玉乐, 张家军.论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 2004, (298) :11, 57-61.

[8]李斌辉.论师生“平等对话”的阻力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4:52-53.

[9]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81-82, 148-150, 225-229.

[10]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14, 39, 73, 89, 94.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师生人格平等 篇2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更新观念,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为人师表,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平等,讲究民主:

师生平等是指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一般都希望学生事事服从自己。其实作为社会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尽量做到有大事和学生商量解决,让学生有话敢说,有主意敢讲,有意见敢提,有平等才会和谐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民主平等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关键。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平等还体现在依法治班上,教师工作压力大学生违纪也不能体罚,更不能辱骂,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不歧视后进生,不体罚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的家长,与后进生的家长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与他们交流,教给家长方法。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当老师在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岂能没有缺点和过失?因此,教师要学齐王纳谏,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这样不仅不会损害老师的形象,相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老师还可以在班级进行不记名的一些调查,遇到大事发扬民主让全班同学投票表决。

二、关爱学生,不要冷漠:

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爱学生主要出于对教师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面对天真无邪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打心眼里爱学生,这种爱是高于母爱、宽于父爱的师爱,这种爱往往是教师工作的巨大动力。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师生平等。其实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心灵接触,学生的心是极其敏感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师爱的情感。如果把学生比做幼苗,那么师爱就是滋润的清泉。

关爱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脆弱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而学生的心灵又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要故意去伤害他们。缺乏了教师的关爱,学生的品德和智慧,往往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用爱心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学生。应该给后进生以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迷茫的心灵有放飞个性的空间,一旦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他们的专长,将来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差生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教师莫大的安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就会发生:后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就少了,上课不再睡觉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这些后进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关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关爱更能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和做人的尊严。

三、赏识学生,减少批评: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赏识。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 用俗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一个加速度。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最有力的武器。

教师要赏识学生首先必须要接受学生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发现其闪光点,并积极地为发展孩子的优点创造条件。每天只要有一点能表扬的地方教师就应该表扬,让学生找到自信和成功的感觉。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因此,老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应该全面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学生就要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班采用了两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四、为人师表,改善形象:

自古以来,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在中国,父母给孩子自小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听老师的话。在许多孩子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老师都是对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能做。现在的学生.更关注教师的仪表,更关注教师说话的文明。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看到的,听到的越来越多,学生开始怀疑了,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师真正成为‘一桶水’,去给予学生渴望的‘一杯水’。只有为人师表改善形象,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讲的是他们需要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中,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真正坦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也会为此,愿意接受老师,接近老师,不再是单纯的敬畏,更多的是主动的接近和交流。

五、控制情绪,耐心育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伴随着人的全部活动,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给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作为老师,从踏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要把之前的任何情绪都抛开,把对任何学生的偏见都消除,即使这个学生是一个经常破坏课堂教学、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在其他人眼中的“坏孩子”,教师也必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他,来教学。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尽管有时这种想法在我们成人看来是错误的,不可理解的。对待个别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以牙还牙,更不能简单处分了事。要和学生充分交流和沟通。作为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教师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课堂上,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或行动来压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只会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反感。或许当时的纪律是保证了,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也由此失去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就不是疏而是堵了。同时,把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课堂,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老师失望,并最终慢慢疏远你。因此,教师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完成教学,要控制自己的主观情绪,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跟老师达到平等和谐。那种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给予真实的思想反馈,他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羞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往往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回事。学生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然而,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想法,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非常丰富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外界刺激,他们的心智成熟能力远远跟不上生理成熟的水平,特别是面对一些青春期的问题,如何与人相处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还有就是家庭生活中,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父母两人之间的问题都成为当今学生的困扰。不得不承认,现在有很多高中学生,他们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在课堂上给予高度的关注。因此,在课外适时地给予沟通和交流将大大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外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来吸引学生聚焦课堂,达到高中目标: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学术要平等师生更要平等 篇3

传统上, 文人要是没有一点狂狷之气, 好像就不正常。现在好了, 一方面从小被要求听老师话、守纪律, 连坐姿也必须一丝不苟;另一方面大量做习题, 时刻不忘向标准答案靠拢, 否则老师红笔伺候。如此长期训练下来, 乖孩子居多, 能考入名校的绝大多数都是唯老师马首是瞻的学生。突然冒出一个敢于褒贬教授且是同专业的名家, 用的更是“大不敬”之言辞, 当然会让导师“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从中国学术发展长远计, 如果学生个个只会对前辈及其成就“高山仰止”, 不敢做丝毫怀疑, 这学术创见从何而来?

所有人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 学生错了当然要批评教育。至于学术批评, 不要说有理有据的批评是后学的水平和潜力之证明, 就是光凭敢于小视名家, 激扬个性文字, 这股锐气便属难能可贵。这世界上最后成就大局面的人, 年轻时不狂妄的恐怕不多。有想法且敢于说出来, 不管是在微信圈里还是公开发表, 都应该视为年轻学人的优点。要是说错了, 正好给了导师指导的机会。而且, 导师应该以学界的规矩与之“商榷”, 而不要简单套用“师道尊严”, 学生只能服从。没有学术观点的独立, 中国学术的未来是不可想象的, 而没有学生人格的尊严, 中国社会的未来令人担忧。

人们未必关心某个教授与自己指导的研究生“绝交”, 但可能已经注意到, 因为导师威武, 学生在辩解时慌不择言, 不经意间已流露出某种不敢坚持自己观点、更不敢坚持批评权利的怯意。把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生吓得放弃批评权利, 难道不是更大的错误?

过去讲“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师生关系过于物质化的倾向到处可见。但如果我们仍然承认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那么任何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就不应该简单因为“教不了”而放弃职责, 更不应该仅为学生在学术上褒贬名家而公开将其“逐出师门”。

以人为本,师生平等互动 篇4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身为新时期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我们应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推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创新也就尤为重要,更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战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各种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将成为本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凭着自己执著从教的那份热情,加之,两度参加教改实验观摩课的一点体会,初涉教坛的我,对当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改中的创新与实践,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虽然并不一定成熟,但是我想这毕竟是源于一个年轻教师的思考,正所谓年轻没有失败,我思考,故我存在。在这里,不妨以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为圆心,以个人的思考所能达到的高度为半径,试着划一个圆,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创新进行一次大胆的解析。

我觉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本身就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不应过分、刻意的去强调两者那个更为重要,而应将二者放在同一环境下,平等的审视和对待。如忽视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就等于破坏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环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进行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师生平等互动。

一、更新教师角色,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课堂教学其实是师生各自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他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身价值的教师都不应轻视课堂教学,师者要认真面对自己,更要认真的去面对学生,要充满激情的上好每一节课,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应是角色的更新,即教师理念、能力、方法的创新。

1、教师观念的创新。

我觉得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应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能、潜质。因此在观念上,教师首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学生的特质、特长。创设必备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岐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创新作为追攀的学习境界;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 ,转变产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另外,在课堂上盛行的直授法,对学生发言的贬斥性评价,考试中不能点滴移动的所谓“标准答案”等都是成为教学过程异化师生关系的因素,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沉重锁链,这些必须在教师观念深处得到根本纠正。

2、教师能力的创新。

传统教学偏重于积累,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则注重开发创造力,对教师的要求必然具备独特的创造力,教师应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突破了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模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别具匠心的钻研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的渗透到整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过程中,以获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践的新颖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5

下午上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 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 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 我轻声地问前排的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 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 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 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 然后以最快速度找出圆珠笔, 他们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 用我的!”“李老师, 用我的!用我的!”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 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 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 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 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向老师借过杯子, 但我相信几乎所有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 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

由这件小事往深处思考:为什么学生向老师借杯子, 老师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老师向学生借笔时, 为什么学生没有对老师说:“喏, 文具盒里有, 自己拿吧”?

而且这样的“为什么”还可以问许多: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 往往是学生先问候老师, 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 (而且有时学生招呼老师, 老师还爱理不理的) ?为什么学生见到老师大都会大声问“老师好!”我们的老师面对学生的问好大都点头微笑, 而有的老师却视而不见, 甚至不予理睬, 很少对学生说声“你好”?为什么老师去家访时, 学生总会为老师搬来椅子, 而学生来到办公室却很少享受到“请坐”的“待遇”?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 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

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人们谈到教师不尊重学生时, 往往想到的是打骂学生, 其实, 真正打骂学生的老师是极个别的。而更多的时候, 是我们以非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尽管我们也没有打骂学生, 但很难说我们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这种师生不平等的“集体无意识”多年来弥漫于校园, 浸透在师生关系之中。这是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还在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 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甚于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而与此同时,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接受的教育虽然先于学生, 但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传统文化, 以“师道尊严”为主体的师生观影响较深, 传统文化“尊师重教”的道德要求, 使教师天然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 特别是被自己的学生尊重。所谓“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表面上看, 强调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而实质上, 强调的是学生绝对服从的臣民意识和教师至高无上的家长权威。

富兰克林曾说, 以恭谦对待上司, 说明我尽职;以恭谦对待同事, 说明我明理;以恭谦对待弱者, 说明我有德。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在对待上司和同事时, 都是尽职而明理的。以“有德”要求老师是丝毫不为过的———毕竟, 我们老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业。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发展的主人, 教师只能是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再也不能固守着“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对学生发号施令、肆意捏塑了。况且, 热爱学生,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广大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切实从实际行动上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人格平等 篇6

中午12点,上完最后一节课的张老师已是饥肠辘辘,为了免受食堂排队之苦,他来到校门外的小店用午餐。饭刚端上来,张老师忽见店里闪进两个学生的身影,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班级的小军和小伟——这两个调皮鬼溜到校外来吃午饭了!

要知道,按照校规,学生是不可以随意出校门的,更不能擅自到校外用餐,学校对此早已三令五申。“真不像话!”张老师心想,“我得严肃教育他们!”想到这里,张老师高声道:“小军、小伟,你们俩怎么跑这里来了?出校门向谁请假了?学校的规定忘了吗?”

两人先是一愣,忽又反问道:“学生不准出校门吃饭,那老师怎么就可以呢?”

听到学生的反驳,张老师顿时火起:“怎么?想和老师比啊?学校规定的是学生啊……”

说到这里,张老师的音量不由得降了下来,面对两名学生眼角流露的不平,他忽然觉得自己并不那么理直气壮……

“这样吧,你们先回食堂吃饭,”张老师缓和了一下口吻,“吃好午饭到我办公室!”小军和小伟没敢再跟张老师顶撞,嗫嚅着答应了,灰溜溜地往学校食堂跑去。

望着他俩的背影,张老师陷入了沉思:小军、小伟的反问不是没有道理啊:学校规定学生不能随意出校门用餐,那教师就可以吗?教师不是要为人师表吗?还有其他类似的校规,是否真的合理呢?校规是否应该做到“师生平等”呢?

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怎么做?又该怎样教育小军和小伟呢?

相互尊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7

一、给予尊重,建立一种信任

某天晚饭时,跟读初一的儿子聊起学校的事,无意中谈到他们班老师的话题,他一时兴起,竟气愤地说:“最讨厌某某老师了,每节课都拖堂,剥夺了我们宝贵的课间时间,而且常常占用我们的专科课,我们全班同学都不喜欢他,可悲的是,他竟然还不知道,还继续滔滔不绝,我的天……”还没等我回过神,他又继续教育起我:“妈妈,你知道吗?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学生者得课堂,要想学生喜欢你,可千万别干这样的事哟……”儿子的这番话说出了多少学生的心声,道出了多少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的问题:我们给予了学生应有的权利和尊重了吗?

弗洛姆曾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尊重他人也就尊重了自己。我们也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习他育儿的理念: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他认为,“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父子关系如此,师生关系亦然:相互尊重,建立平等关系,才能相互信任。

二、给予尊重,还你一个精彩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将二年级7班的座位做了大调整,把每组的数学组长都调乱了,只能在数学课上重新选拔数学组长。我让愿意为同学服务的举手表态,第一组有两名学生举手,“潘XX、潘XX……”的呼声铺天盖地袭来,顺应民意,第一组组长毫无悬念就是小潘同学。第二组有小谢、小魏和小朱三名学生举了手,赞同小谢同学的呼声不高,也就被自然淘汰了,但小朱和小魏的呼声好像一半一半,这可为难了,怎么定夺?这时,教室里不知哪里传出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决定”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意愿,我把这两人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并说明投票的规则后开始举手表态。结果:小魏8票、小朱24票,这时,“机灵鬼”小王同学马上说:“不对,因为两人一共只有32票,但我们班一共有39人,今天没有请假的,所以还有7人没举手可视为弃权。”这时,小杨同学也提出了质疑:“田老师,候选人可不可以参加投票的?”“当然可以呀!”“那这数据就不对了,正确的应该是5人弃权,因为朱XX、魏XX两人都没举手投票。”“那接下来怎么解决候选人没举手的问题?”“当然是全班再重举一次。”“就让两候选人说一说自己想投谁就行了!”最后经过讨论,决定让两候选人自己选择,最终小朱大获全胜。余下的第三、第四组也都采用举手表决顺利选出了组长。

顺民意者得人心,尊重学生的权益,才能让教育水到渠成。当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尊重学生的权益、合理选择和个别差异时,学生的人格就能受到尊重,学生的权利就能得到维护,师生之间就能建立起一座平等、相互尊重的桥梁,在情感上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信任你,如同“亲其师,信其道”。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品质,只有被尊重了,才能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也才能和谐发展。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伙伴型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构建和谐、健康、快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小兰.如何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J].人民教育,2012,(24).

师生人格平等 篇8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必然、和谐教育环境建设的关键

师生关系, 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 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 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 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 是主宰、是权威,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 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 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 新课程理论更注重“以人为本”, 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 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优化完善教育环境。

二、平等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 心灵的互相接纳, 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 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 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影响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因素

多年来, 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等传统思想的影响, ,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 师生对立的现象十分普遍, 主要表现为:

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 教师总习惯于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他们放不下架子,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细心和耐心, 方法上缺少艺术, 以管代教、以堵代疏, 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 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 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 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 甚至变相体罚, 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 个性、心理受到压抑, 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找不到成功的路子, 享受不到成功的阳光, 于是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制、甚至是迫害,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 形成对立。

3.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 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 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 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4.成绩至上的课程评价理念根深蒂固, 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 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 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师生关系对立的因素有诸多方面, 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有碍于新课程的改革开展, 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说, 构建平等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四、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之我见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时, 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 更不知道怎样帮助他们。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 并常常在其他同学和老师面前表扬他们的优点。慢慢地, 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 上课不再无精打采了, 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 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 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 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 精神的支柱, 由此导致消沉。反之, 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卫生大扫除时, 我发现因小时患麻痹症而手留下残疾, 一向很自卑的毛雯同学在默默无闻地清扫教室的地面, 打扫得十分认真仔细, 与当时那喧闹的气氛极其不协调。在总结这次劳动时, 我说:“在这次劳动中, 同学们都干得很出色, 充分展现了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应该受到表扬, 但我想说的是毛雯同学今天的表现更值得大家学习, 她打扫卫生要比其他同学付出的更多, 因为她还要克服手的不便, 我们应为她的坚强鼓掌。”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沉默寡言, 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变得活泼起来, 自信心越来越强, 表现越来越出色, 成绩也稳步提高, 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抓住一切教育时机, 采用适当的方式肯定学生, 赏识学生。

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 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成才,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班制定实施了日常行为量化考评制度, 形成了班级管理网络,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收到良好的效果, 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4.转变教育理念, 转换教育角色。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 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这一点从我校开展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获得的良好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师生人格平等 篇9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 包罗万象, 生动有趣。但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交往。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听听, 不感兴趣的地方不听, 像听故事。这样的教学过程全凭教师“一张嘴”, 无法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更谈不上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史使人明智”, 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因此许多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 对许多社会现象常常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 不能正确看待一些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 教师要认识到,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 两者在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 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命令者, 不再是唱独角戏, 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 是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也就是说师生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 以知识传递为媒介, 通过课堂及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二、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 还要关心爱护学生, 关注个体, 面向全体

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 这就需要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满脸严肃, 冷若冰霜, 一言堂, 不准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更不准学生产生有悖于传统观念的想法, 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课堂上要表现得热情、真诚, 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独到见解, 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 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失误, 巧妙化解学生的尴尬, 尽展自己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 让课堂和谐温馨。

除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外, 还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既要关注学生个体,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又要面向全体。以博爱为己任, 极力排除个人的亲疏、好恶的消极干扰, 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

三、发扬教学民主, 给予其学生一定的

自主选择参与的权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 开阔视野, 给学生观察权

高中历史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 这是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观察力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也是构成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说明一个历史概念之前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可以向学生发放一些相关的图文资料, 以补充书本的不足之处, 开阔视野, 给学生观察权。

2. 刨根究底, 给学生探究讨论权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更注重活动的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并不关注能否真正取得学术性成果或标准一致的结论。比如学习美国南北战争, 北方胜利, 但是在投降仪式上, 南方的李将军没有丝毫败军形象, 军装崭新, 精神矍铄, 倒是北方胜利的格兰特将军满面倦容, 衣衫也不够整洁。南方投降了, 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并没有对那些企图脱离联邦挑起内战的南方将领们进行制裁,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热烈, 有学生认为是为维护大局, 稳定局势, 发展经济。有学生说这是符合美利坚立国的原则:自由、民主、平等;也有说这是北方宽容。这一个个闪烁着思考光芒的见解, 教师能不感到欣慰和快乐吗?学生也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家统一、稳定的重要性。

3. 耐心倾听, 给学生发言权

新课标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师生互动。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则必须让学生开口说话,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发言中的“不同声音”, 培养学生成为有自己独到见解、创新的人, 而不是“人云亦云”。比如在学习美苏争霸, 有学生在谈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看法时, 不仅仅停留在反对, 努力发展自身实力,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些传统观点上, 甚至还有学生还将认识延伸到儒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史明智”的道理。

4. 积极鼓励, 给学生动手权

历史是人类经历的社会活动的记录, 包罗万象, 短短的40来分钟, 对某些历史现象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 不能观其全貌, 这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 融入历史氛围中, 亲身感受历史。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 鼓励学生根据基本线索自己勾勒历史现象的关系, 也有利于提高记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累下一篇:机制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