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

2024-05-19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精选5篇)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 篇1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遇, 教师在对学生初步印象的基础上会形成对待学生的反应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 即形成对待学生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自我成长、性格的发展乃至今后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都会有潜在的、广泛的、长远的、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席亲切的话语、一个充满热切期望的眼神, 甚至一个无意识的关切举动, 都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决定着学生的整个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教师态度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 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态度也是强化学生行为的根据, 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态度、期望来强化认识自己、调整自己, 教师的态度还会引起与其期望相一致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 影响本人的行为、影响对他人行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既可能是一口光明的激励之钟, 使学生奋起走向光明之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可能是一口黑暗的失望之钟, 使学生沮丧地滑向失望之途;教师的温柔眼神、亲切动作之中隐藏的关爱, 可能令学生一生感动、欣慰, 教师的冷言冷语中透露的支配、冷漠与贬低的态度也可能对学生产生“心理的虐待”。因此, 教师要以积极的、合适的态度去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由环境、导致积极的教育结果;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将积极的期望表现在与学生交互作用的环节中, 师生之间会形成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平等、理解、双向, 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 同时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 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师生互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敞开、接纳、认可、包容, 共识、共享、共进, 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 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和谐课堂会具有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开放的心理空间, 和谐课堂会是自然、民主、开放, 师生之间拥有“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 交流智慧、沟通精神与意义。

一、接纳学生

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 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支配下度过的,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不论学习哪一门课, 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 都会感觉到自己是学生, 要学习, 要听老师的教导和指挥, 也都会希望有个好教师, 且希望自己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就如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 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那么, 为师者首先要放下控制心理, 接纳学生, 要逐渐克服和摆脱“自我中心”意识, 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以真诚的自我对待每一个学生, 向学生开放自己心理空间, 去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尊重, 也让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 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在深入理解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不讽刺挖苦、辱骂训斥学生, 不给学生施加各种不正当的压力。接纳学生的实质是尊重和宽容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优秀潜能。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 就要欣赏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优点, 对学生表露出来的任何感情, 不管是令人满意的, 还是使人不快的, 都应表示接纳。教师还要信任学生, 要能宽容每个学生的缺点、短处和错误, 维护他们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对于学生的缺点、短处和错误, 不当面严厉批评、斥责、讽刺、挖苦,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真正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追求进步, 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斥责、同伴的鄙夷中沉沦。学生是有个性、有精神、有追求的主体, 教师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了解学生、接纳学生, 体验学生的经验和感情, 学生就会有心理认同、心理自由, 就不会生出逃避需要, 且以此衍生出心理的向师性。接纳学生是基于平等的向师性, 也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只有接纳, 教学才会有期待、亲近, 而没有排斥、回避。只有接纳, 师生才会更容易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 而没有距离感。

二、重视学生

分析教师管理学生和形成学生理想行为的各种策略和方法, 就不难发现, 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佳策略是重视学生。优秀的教师往往都是注重采用积极的状态及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学生的内心都渴望得到尊重。学校的课堂经验也表明, 教师重视学生的成就、鼓励学生发表想法, 在管理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方面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问题。相反, 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如果教师对其努力缺乏应有的肯定和认可, 他就不会做出任何积极的反应, 也会变得压抑, 甚至抱怨教师的“无暇注意”。因此, 教师要设身处地, 用学生的角色来理解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去体验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 增强学生自我价值认识, 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不断调整改进教学, 也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要让学生参与对教学的评价和教学的决策, 师生如有不同意见, 用讨论、商榷的方法来达到一致, 而不是听凭教师独断专行;教师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要注意能与每个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要用亲近、微笑、点头给予表示;当学生安静或者等待回答机会时, 要给予鼓励,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状态。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调动积极性的强化, 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对学生的错误反应, 不应忽略或者嘲弄, 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还要时刻关注教学气氛和学生情绪的变化, 及时调控。当发现气氛沉闷、学生神态迷惘、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时, 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降低难度;当发现学生热情不高、思维不积极时, 要考虑加快教学节奏;当发现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涣散时, 要及时变换教学节奏, 穿插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一个人能够做的, 比他现在已经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够做的要多得多。也就是说, 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比现在好。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 要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因为如果教师相信学生有能力, 对学生的态度就会积极, 对学生的期望也会较高, 他们与自己期望相适应的系统积极对待会直接造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处境, 使学生在教师的各种有意无意的支持和鼓励下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 并据此形成较高的自我期望, 使学生的动机水平提高, 学习兴趣增加, 并最终导致积极的教育后果:学习成绩优良、智力发展加快、个性的各个方面平衡健康地朝着社会期望的方面发展。更重要的是, 良性的教育后果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态度、期望和与之相适应的积极对待。而相反, 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有能力, 对学生就会是消极的态度和低期望, 学生在教师的忽视、否定中也会形成低的自我期望, 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也会下降, 教育后果消极, 这样一来, 教师的消极态度和低期望得到验证, 产生更低的期望和消极对待,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也会每况愈下, 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毫无疑问, 教师作为学生生活中“重要他人”, 要冲出按照既有印象和期望的轨道来看待学生, 要相信学生有能力, 要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方面和变化。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学生有能力、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也是教师的责任。只有积极地期望和对待每一个学生, 才会不辱教师的使命, 才没有辜负学生把教师放在自己的“重要他人”行列最前头的美好情感, 才没有偏离教师的社会角色。作为教师, 必须充分认识到积极心理活动的特性, 随时要提醒自己要相信学生有能力, 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随时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变化, 并及时调整自己心目中的印象和期望, 使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和对待能够起到引导其积极改变的作用。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 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期望, 要积极创建和谐、融洽的氛围, 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信自己, 让学生主动尝试, 自我决定,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

四、让学生有安全感

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是每个学生所渴望的。在课堂上, 学生都渴望知识、渴望沟通、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自我实现。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 应有意识地制造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有安全感, 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幼稚甚至错误而感到紧张、压力和耻辱, 让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与习惯受到充分的尊重, 让学生之间不会因学习的问题产生偏见或歧视。教师要避免因错误理念和下意识行为, 于有意无意之间, 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无奈、负担, 甚至对教学产生厌恶和恐惧的情绪。营造课堂上安全祥和又充满生气的氛围, 知识传授和能力发展才能达到高水平。宽松而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有效、和谐的课堂追求的, 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所必需的。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收获成功、享受快乐、激发梦想, 让学生在拥有情绪安全感的前提下, 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充实自己。要让学生有安全感,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体验、思考、探索, 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地选择、自主地调整,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生活。教师要做到无论对任何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 都要有意识地调节和保持理智的教育行为, 使得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语言反应、行为反应在教育活动中处于理想状态。当学生对教师、对课堂有安全感, 才会敢于和勇于主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 从而愉快地、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在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中, 教学才会和谐自然, 师生才会拥有“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 才会交流智慧、沟通精神。

积极、向善的教师态度和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一种安全感, 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对新型师生关系创建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 人生观 学会学习 师爱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角色定位,从“师道尊严”的讲台上走下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做学生身边的知心朋友。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笔者认识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思考一:教学活动的真谛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习。

1.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做人,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我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小学阶段不同的校园文化和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使他们初步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进入中学寄宿求学,一方面他们要克服离开父母百般呵护逐步走向独立所带来的精神空虚感,另一方面也需要克服初中比小学学习科目门类增多所带来的学习焦虑感。此阶段是他们身心成长的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保持着小学生天真、稚气未脱的特点,对刚刚开始的初中学习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他们会主动接近教师,希望在新教师的心目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还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对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在心理上却有强烈的表现欲。此阶段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形成合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他们主动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形成自我教育的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推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其获得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异较大,正确的舆论和学习氛围还未形成。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加,班主任要把“各学科平衡,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协调各学科有效学习时间的分配和落实,指导学生养成课前扎实预习、课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课后及时巩固复习的有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对比、归类、顺口溜、谐音等记忆技巧。这种做法能为融洽的师师、师生关系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考二:“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一方面他就無法获得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也无法得到学生爱的回报。教育是用一颗心灵感化另一颗心灵的良心工程。师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应重视师爱的给予。例如,我班的李伟同学,身体有残疾,站立不方便,每次课堂提问时我都让他坐着回答,上厕所和上、下学我都派专人护送,从而让他体会到了师爱的温暖。需要注意的是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不能因学生学习成绩好坏而有所不公。

思考三: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是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保证。

初中阶段随着身体的发育、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的情绪开始不稳定,心理容易失调,表现为:有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发怒;有的孤独自闭,意志消沉;有的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等。这些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疏通,后果不堪设想。

如我班张军同学,父母离异给他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进入八年级以来学习成绩严重退步,由本班前十名退到倒数十名,他母亲由希望到失望,曾多次对他施以暴力,严重伤害了张军的自尊心,甚至导致了该男生离家出走。我通过几天的外出寻找,在对其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终于让张伟回到了家里,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并下定决心努力赶上落下的功课,在期末考试中他又恢复到了班级前十名。对待这件事,当时如果我以家长造成学生出走而置之不理,无疑会使这个原本破碎的家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更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严重伤害了母子感情。针对此次事件,我在班内还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纵然父母在批评教育中可能存在方法不当和言辞过激的行为,作为子女,我们都应该理解和体谅,“可怜天下父母心”,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能如此,何况是我们人类。

九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第二性征表现明显。对异性产生好奇,甚至产生“早恋倾向”,如果处理得不当,往往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如我班男班长李强,成绩优秀,一表人才,班上几乎所有的女同学都对他颇有好感,一次我在检查预习作业时一女生写给他的情书被我无意发现,当时该女生满脸通红,吓得浑身发抖,但我佯装不知,接着检查其他学生的作业。事后我找来该女生谈话,说明早恋的危害,中学时代是求知识、长身体的关键阶段,要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习中,并答应为她保密。谈话后,该女生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学习更加努力。而为了使全体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我在九年级的主题班会中专门开展了青春期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对青春期这一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了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明确了正常的男女交往的重要性,明确了异性之间互相产生好感是青春期发生的正常现象,使他们建立了正常的交往关系。

构建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几点思考 篇3

师生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力水平, 可以说师生的和谐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基石。

那么, 怎样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呢?教育倡导以人为本, 教师和学生都有被理解、被尊重、被接受和被承认的需要。因此, 教师要主动成为创建教育和谐的主体, 将师生关系提升为教育质量和谐的关键因素, 以逐步实现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 把握内涵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为一体的时候, 才能取得力量。”这句话用在教育上, 说明教师专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耐力素质”, 离不开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教师发展作基础, 学生发展就是空淡。反之, 学生的进步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使教师更加“热爱教学、精心教学、创新教学”。教师和学生是融为一体、相互作作用用、、不不可可分分割割的的。。所所以以, , 教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 树立“我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思想, 发挥教师持之以恒的引领作用, 凝聚“你我都是主人, 每个人都要进步”的核心理念。

对于和谐师生关系, 既要重视对其外延的理解, 又要正确把握其内涵。外延注重和谐的氛围、条件和形式, 内涵则突出和谐的内容、实质和策略。要把握师生关系和谐的内涵, 就要懂得追求和谐的质量, 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自身教育实力的提升上, 从关注和谐的标志性成果转向关注对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精雕细琢。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提供最基本的学习机会, 即知识容量的增加、学力水平的提升, 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期望更高层次的服务, 即尊重个体差异, 发挥学生的长处和创造性, 使其达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教师可以不断设置一个个小目标, 大家只要努力就能够不断实现美好未来, 使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生活与学习上保持一种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和明确的方向。这样, 学生就会与教师一起过得充实, 共同拥有一种踏实的学习和工作乐趣。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并有条不紊地完成好各项任务的过程中, 形成拥有平等尊严的公民关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关系、思想对话与交流的合作伙伴关系、引领与被引领的组织管理关系。

二、固强补弱, 展示实力

当前, 在师生关系的建构过程中, 在思想上教师能够确立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以己之身, 及人之身”的包容心, “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 以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 但是教师是师生关系中的强势一方, 存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简单思想, 考虑问题不够成熟, 容易忽略学生这一主体的感受。在行动上, 教师能够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 但同时有着凭经验下结论、赌气说气话、一味地从自身出发、操作路线简单、磨合期长的问题。在效果上, 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 乐于在集体中学习, 但教师还未能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度统一起来推动工作, 因此有些问题的解决不够彻底, 造成表面和谐, 实则矛盾深藏。固强补弱, 就是使优势更加稳定牢固, 使劣势得到改变, 进而补充和加强, 以期丰富教师教育生命成色, 展示实力, 达到与学生一起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爱。

“爱到深处, 不需要语言, 眸子里充满了深情厚谊, 相互望一眼, 胜过千言万语, 深爱无言, 真爱无声, 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和谐境界。和谐是一种默契。在什么也说不出, 什么也不用说时, 一个默默的凝眸, 就足以表达心领神会的温柔。”

一个漂亮活泼的女生, 却有严重的疾病, 接她所在的班时, 我的教龄只有4年。冬天的一个上午, 课讲得正带劲儿, 下面突然一片骚乱, 当我转身时, 惊得我目瞪口呆, 这个学生已经倒在地上……学生们乱作一团, 我当时又是害怕又是惊慌, “这是怎么回事?”冷静下来后我做出两个决定, 一是请班长迅速向校领导汇报, 二是组织学生们安静下来, 并让出足够的空间, 同时把手挡在了桌腿的位置上。“我该怎样帮你呀?”我的声音带着颤抖, 夹着焦急。几分钟过去了, 校领导们都到了, 随后, 她的妈妈哭着来了, 讲孩子的病, 说自己的辛酸。后来, 我坚持要背这个学生下楼,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我心里的痛。第二天和第三天她都没来上课, 我每天都会在她的位子旁站一会儿, 心情一直不好。可是让我欣慰的是学生们的变化, 他们体会到了教师的难过, 知道教师关心她的病, 期待她早点上学来, 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是懂事的, 是在进步的, 他们回应给我的是安静地听讲, 用心地学习。

我想, 之所以能让学生感受到我的亲和力, 得益于成年人对孩子本能的爱;得益于因我的年轻而得到的学生们的理解和支持。师生间的默契与和谐, 让我领略了师生间爱与被爱所产生的力量, 从此深信“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

2. 做善良与包容他人的人。

作家毕淑敏说:“我们的声音柔和了, 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 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 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 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这些美丽的语言说明, 和谐是一种智慧, 一种宽容和理解, 一种充实和自信, 一种坚定的成熟。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文革”中, 一位教授被划为反动学术权威, 许多学生批斗他。一天晚上, 他又被拉到台上狠斗, 终于昏倒了。他被人架回到家里, 醒来的时候第一句话是:“我的学生们是不是全批我了?”他的夫人垂泪说:“除了一个女生, 他们都批你了。”教授说道:“这如何是好, 她不斗我, 是会出事的。她还年轻啊!”故事读到这里, 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凸显出的大字是善良与包容。这位教授是如此冷静平和且有修养, 如此看重生命自身的价值, 让我领略了雅量容忍、纯心做人的气度与风范。教师的德性至少需要善良、爱心、公正、责任等成分, 而更应追求的是一种心怀仁礼、止于至善的品格, “善良中蕴含着宽容与大度, 蕴含着理解与尊重, 包含着仁爱友善, 包含着慈悲为怀”。以此为支点, 教育过程中才会有对学生的帮助和激励;才会有对学生的宽容、谅解和期待。当前教育缺乏的不再是漂亮的建筑、豪华的操场, 缺的是气质与文化;需要提升的不仅仅是理念、水平, 更多的是责任和精神。教师应当具有“得意时不忘形, 失意时不萎靡”、宽厚仁慈、真诚淳朴的美德。

3. 设身处地地进行沟通。

人的认识难免受到主观认识等条件的限制, 如果不能冲破这些限制, 就难以获得正确认识。不同的学生在思想、性格、知识、能力等方面有差异, 教师不能一刀切, 切不要摆架子, 采取“我说你听”、“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等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越沟通越不“通”。在日常管理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难免产生矛盾, 以“设身处地”的思考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帮助教师在一定范围条件下跳出原有的认识圈子, 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和立场上去观察、体会和分析问题, 有效地消除师生间的反感和对立情绪, 找到思想对话的切入点, 这样, 处理问题会事半功倍;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会了正确的思考方式, 也会从其他学生的角度出发, 予以体谅, 这有利于生生之间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教师要尽力避免其产生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以诚相待,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重拾自信。

三、锤炼功力, 增强实力

任务要完成, 复杂的问题要解决, 发展要适应, 这些无一不在考验着教师的耐力与实力, 进而以自己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反思型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成果的积累, 锤炼功力。“功力由实力产生, 实力是功力的本体, 功力是实力的运用, 实力通过科学的运动变成功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深远,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践改革。事实证明, 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不是写在论文中那么简单, 不是搞一次活动那么容易, 它需要教师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文化, 凭借着耐力和恒心,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积累多次成功经验, 总结失败教训, 从而形成理性认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期待着教师专业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实力、提供给学生咀嚼品味的真实情境和人际互动的工夫和力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完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教育改革, 应运而生的才会是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的实践, 才能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性提升。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 篇4

新课程课堂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新课程课堂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出彩。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生成是一种教学,生成是一种资源,生成需要师生双方精彩的“合作”,更需要师生有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如何去改善我们现阶段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不和谐的“音符”呢?

策略一:转变观念,切实做到师生地位平等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生成性教学实践工作开展的,如何从高高的神台上走到活生生的讲台上,从高高的讲台上面走到学生当中,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实际。这也要求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学生的年龄小,与教师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处理课堂上生成性问题资源的时候尽可能地关心、热爱、爱护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俯下身子,亲近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学生因为受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要对学生的敢想敢说、“异想天开”表示尊重、鼓励和赞赏。

策略二:提升素质,有效促进课堂对话交往

一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教师,往往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样学生也喜欢与他进行交往。这样对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提高认识要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折射的是教师教学的思想和智慧。生成性教学实践中的课堂,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放大,学生有些颇具个性化的学习情况是教师难以预料的。因此在实际预设过程中,教师要多角度预想、多层次考虑学情,就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策略三:加强联系,利用网络资源走近学生

大部分老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课外的生活都没什么兴趣,然而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以外的一些事情,了解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与他们交流,使师生关系上升到一个阶段:好朋友。我的QQ空间会经常发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说说,转载一些励志的文章,学生看到了从中受益匪浅,我的学生大多成为我的忠实粉丝。这样在课堂上有效生成的精彩片段自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总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的生成性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我们的教学生活充满乐趣,让我们与学生成为一生的朋友。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 篇5

策略一:转变观念, 切实做到师生地位平等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生成性教学实践工作开展的, 如何从高高的神台上走到活生生的讲台上, 从高高的讲台上面走到学生当中, 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实际。 这也要求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 学生的年龄小, 与教师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处理课堂上生成性问题资源的时候尽可能地关心、热爱、爱护学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俯下身子, 亲近学生,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 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学生因为受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教师要对学生的敢想敢说、“ 异想天开”表示尊重、鼓励和赞赏。

策略二:提升素质, 有效促进课堂对话交往

一名“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教师, 往往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同样学生也喜欢与他进行交往。 这样对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提高认识要加强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 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折射的是教师教学的思想和智慧。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的课堂,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放大, 学生有些颇具个性化的学习情况是教师难以预料的。 因此在实际预设过程中, 教师要多角度预想、多层次考虑学情, 就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策略三:加强联系, 利用网络资源走近学生

大部分老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学生课外的生活都没什么兴趣, 然而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应该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以外的一些事情, 了解他们的第一手资料, 及时与他们交流, 使师生关系上升到一个阶段:好朋友。 我的QQ空间会经常发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说说, 转载一些励志的文章, 学生看到了从中受益匪浅, 我的学生大多成为我的忠实粉丝。 这样在课堂上有效生成的精彩片段自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上一篇:领导人的养生之道下一篇:滇西北冷凉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