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冷凉山区(共4篇)
滇西北冷凉山区 篇1
滇西北冷凉山区是云南省特色苹果优质产区, 主要集中在丽江市的宁蒗县、古城区和玉龙县,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苹果生产。生产的果品以其外观色泽艳丽、成熟早、甜脆爽口、内在品质好而著称, 2012年苹果总种植面积9 960 hm2, 挂果面积7 493 hm2, 总产量5.7万t, 产值1.39亿元, 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1%和36%, 主栽品种有红富士、长富2号、岩富10号、金冠、皇家嘎拉、元帅系等10余个品种, 其中富士系品种占64%。近年来, 套袋提质增效技术体系逐步确立, 通过套袋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有效防止多种病虫危害, 减少喷药次数, 降低果实的农药残留量, 提高优质果率和生产效率, 增加果农收入, 是目前生产优质、高档、无污染果品的重要技术措施。只有合理使用该项技术, 才能改善果品外观, 防止病虫及农药污染,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 现将苹果套袋提质增效技术总结如下。
1 科学施肥, 合理灌水
套袋果树追肥要比无袋果树追肥量大, 一般提高15%~30%, 特别要加大有机生物肥及磷钾肥的施用量, 应在幼果期至套袋前追施2次以上磷、钾、硼肥, 套袋后根据情况再加施2次, 同时应适时浇灌花前、花后水, 保持土壤湿度, 提高坐果率, 促进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1]。
2 严格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对合理利用树体营养、增大果个、提高品质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应合理的开展疏花疏果工作: (1) 疏花:应在谢花期疏花, 每隔20~25 cm留一朵中心花和2朵边花; (2) 疏果:花后3周疏果, 疏除畸形果、病果及小型果, 留大果、高桩果[2]; (3) 定果:花后1月定果, 每花序只留一个生长正常、果形端正、萼洼朝下的单果, 间隔20~25 cm, 果周围叶片大, 副梢多。
3 套袋
3.1 果袋选择
金冠品种可选用石蜡单层纸袋或原色单层袋;元帅系品种可选用遮光单层袋;富士系品种选用质量高的内层红蜡双层纸袋, 以日本小林苹果果袋为佳。
3.2 套袋时间
套袋时期应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灵活掌握, 一般应在花后35~40 d套完, 金冠品种于谢花后20~30 d内套完, 元帅系品种应在生理落果结束后套袋, 富士品种在不影响果面光洁度的情况下, 可适当晚套袋, 当幼果直径达3 cm以上时套袋为最适时期, 套袋过早果实太小, 果柄木质化程度不够, 易损伤, 果实发育缓慢, 个头偏小;套袋过晚, 果实太大, 果面受病虫害及农药侵染大, 果皮粗糙, 套袋效果差, 套袋的适宜时期确定后, 还应掌握一天中具体的套袋适宜时间, 一般自早晨露水干后到傍晚都可进行, 以8:00—12:00、14:00—18:00为好。
3.3 喷药
套袋前1~2 d, 对全园必须喷1次杀菌剂, 以保证不将病菌和害虫套在袋内, 最好喷洒1遍凯歌5 000倍液+金加托800倍液+啶虫脒+肽神1 500倍液, 做到既杀菌防虫又补钙, 以确保幼果安全入袋[3,4]。
3.4 选果
套袋不套弱树弱枝上的果子, 不套歪斜果及生长不良果, 应选择壮树、壮枝上果形端正、果顶向下、果面光滑且短枝有6片以上好叶的果, 有果台副梢的果, 以保证套袋果的商品率。
3.5 套袋方法
套袋前先将果袋放于潮湿处, 使果袋返潮, 以便于操作, 也可用0.2%多菌灵液浸水1~2 min, 袋口向下, 在潮湿处阴干, 树冠套袋顺序由上向下, 由内向外, 以防止人为碰掉果袋, 套袋时先用手撑开果袋, 使之鼓起膨开, 右手持袋, 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果柄, 将果套入袋中, 使之悬空置于空中, 然后将袋口两侧按折扇方式折叠于中间缺口处, 将捆扎丝反转90°, 扎紧袋口, 捆扎丝千万不要缠在果柄上, 尽量让袋口朝上。
4 套袋后管理
套袋后要防治病虫害, 可喷洒罗克1 200倍液+肽神1 500倍液, 或凯歌4 000倍液+海之宝800倍液, 间隔15 d左右再喷1遍, 7月下旬追施1次高效磷钾复合肥, 叶面喷施1次朴菌灵1 000倍液+玉锡1 500倍液+肽神钾800倍液。
5 除袋
除袋前5~7 d, 先摘除紧靠果袋的叶片, 让果袋充分见光, 元帅系应在果实采收前15~20 d摘袋, 富士系一般在采收前20~25 d摘袋, 摘袋最好在阴天或多云天进行, 晴天8:00—11:00、16:00—18:00除袋, 先除外层袋, 隔5个晴天后再除去内袋, 单层袋在背面撕开, 隔5个晴天后再全部除去, 以防止发生日灼, 除袋的同时可进行贴工艺字操作, 以增加套袋效益。
6 除袋后管理
果实除袋后, 一是及时喷1次朴菌灵1 000倍液+海之宝800倍液或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肽神1 000倍液, 保护果面, 防止污染;二是适时铺设发光膜, 一般铺设6 000 m2/hm2左右以提高着色度;三是转果增色, 先让果实阴面着色后转果, 使果阴面转向阳面, 促进全面着色。
7 适时采收
袋果采收时要求果肉变黄色, 种子变褐色, 满足生育天数。按成熟度和着色度分期分批采收, 采收时防止拽掉果柄, 刺伤果面, 影响果实外观, 降低商品率。
8 采后管理
采收后于早秋施基肥, 施有机肥45 t/hm2+复合肥1 200g/hm2, 落叶前20 d喷施1次肽神800倍液+尿素150倍液, 及时进行树干涂白, 以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摘要:分析滇西北冷凉山区苹果套袋技术, 包括施肥与灌水、疏花疏果、套袋、套袋后管理、除袋、采收等方面内容, 以指导苹果的套袋。
关键词:苹果,套袋,栽培技术,滇西北冷凉山区
参考文献
[1]高华, 鲁玉妙, 赵政阳, 等.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 2004 (6) :41-42.
[2]张永明.苹果套袋机理与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 2005 (11) :202.
[3]谌有光.苹果套袋应做好的四个重点环节[J].西北园艺, 2004 (4) :4.
[4]江涛, 李东.提高苹果套袋效果的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0 (6) :18.
西北冷凉地区玉米制种探讨 篇2
该区域属半干旱气候类型, 冬冷夏热, 光照强, 光照充足, 平均日照时数大于2 865 h, ≥10℃年积温为2 300~3 400℃, 晴天多, 雨量少, 空气干燥, 无霜期为135~175 d, 有光合有效辐射量大, 光热资源丰富,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适合密植,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作物的经济产量高, 病虫害少, 玉米生长良好, 制种风险小, 是玉米高产区, 人均土地较多, 容易形成较大规模连片的玉米制种, 管理方便, 劳动力成本较低, 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综合成本降低。但秋季降温前缓后快, 春季常有倒春寒, 多有大风、干旱、冰雹、冷害等灾害性天气, 对玉米生长不利。现就西北冷凉地区玉米制种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以为制种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1 划分光热资源, 确定不同生育期制种比例, 是发掘潜力和扩大制种规模的必要条件
玉米原产于美洲, 长期在较高温度下繁衍, 形成了喜温的特性[3]。对于冷凉地区低温、无霜期短、年季温度条件差异大等不利因素应充分考虑。随着玉米制种的发展, 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在具体制种技术措施上也总结了较多的方法, 在应对玉米制种所遇问题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解决办法, 但是在制种区制种亲本的生育期相对偏长, 致使在秋季收获时间过于集中, 对人力、收获机械、晒场、烘干设施等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甚至超出了当地生产条件所能够满足的极限, 也成为制种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甚至成为制种成败的关键。
现在的制种玉米多集中在产量高的晚熟玉米, 中熟、早熟玉米制种面积相对较少, 今后应将制种玉米的成熟期错开, 充分发挥当地的机械和人力资源, 适当扩大制种面积。因此, 调整制种玉米的熟期结构, 打好时间差, 对于扩大制种规模, 尤其对低温、早霜等风险年份的玉米制种有积极意义。
2 新品种制种前应进行小面积的试验和示范工作, 避免给农民和企业带来风险
玉米是不典型的短日照作物, 具有一定的光周期敏感性。光周期敏感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 它同时受到光照时长、温度、养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部分在异地制种的亲本生育期较难预测, 尤其是纬度差异较大的亲本材料。西北地区的玉米制种多属南种北引, 出苗后长期处在长日照条件下, 会出现玉米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叶片数增多、抽雄开花期推迟等生育期变化的现象。王翠玲等也认为: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具有很强的光周期敏感性, 引人到温带地区后, 表现出营养生长旺盛, 茎节数和叶片增多, 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抽雄期和吐丝期延迟, 晚熟, 雌雄不协调, 甚至不能开花结果;空秆率高, 经济系数低等不适应性现象[4]。
由于西北地区独特的光热资源条件, 多为华北、东北甚至西南的外来公司的制种, 品种培育和生产的地域性差异较大, 对于新制种的玉米亲本, 在气候和纬度条件差异不大、遗传背景了解较为清晰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原产地的条件结合多年来的引种制种经验, 估计生育期的变化, 进行小面积的制种试验, 再进行第2年的小面积制种。尤其应注意湖北、四川、重庆等西南省份公司的玉米制种, 由于纬度差异较大, 加之近年来采用热带、亚热带材料改良的普遍运用, 以扩增玉米遗传基础和提高玉米亲本的配合力方面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 热带亚热带血缘的渗透使得玉米亲本的光周期反应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对于这些地区种子公司的玉米新品种, 在制种时, 除了要考察其亲本的遗传背景外, 还应该再试验 (试验的当年根据父母本生育期不同, 进行播期试验选出合适的方案) , 再进行示范, 然后推广。
在试验和示范过程中, 应深入观察了解亲本的特性, 比如散粉习性、对低温、干旱等抗逆性情况, 对前期和后期的冷害反应、受粉时的高温逆境等情况应尽量掌握, 避免个别敏感品种受气候条件影响, 对企业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3 走精准农业之路,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是实现玉米制种节本增效的关键
精准农业的根本出发点是以现代农业手段对集约化农业的高水平管理, 其根本目的在于高效管理, 节约成本。精准农业所体现的低投入、高产出、污染少等优点, 是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精准农业通过作物所需水分、化肥、农药等的系统管理, 达到节约水肥、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收益率的目的。其主要包括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田间作物动态监测等技术。这些技术在部分地区已成熟使用并深入发展, 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应该更加重视精准施肥和田间作物动态监测等技术的发展。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平衡诊断技术在西北冷凉地区推广使用虽然已有近20余年, 但其在粮食和制种上的使用远没有在经济作物上广泛, 应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平衡施肥技术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农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规律, 科学计算出各种合理的肥料配比, 配制成专用配方肥,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 不仅可以提高产量, 改善农产品品质, 降低生产成本, 还可以避免因施肥不科学带来的环境污染,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尤其要指出的是精准灌溉技术, 西部水资源缺乏, 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节水灌溉, 直至精准灌溉, 是当今西部生态环境条件下最紧迫和最有效的技术, 也是西部农业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前提, 是丰产的有力保障。
4 加强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
第一, 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制种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 加强科技人员的学习和交流, 提供技术人员的培训, 为制种技术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第二, 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 不断使用和推广新技术, 提高制种质量并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第三,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采用合理的区域分布, 注意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动向和防范工作, 提升整体产业能力, 使制种产业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第四, 尊重制种公司的知识产权, 依法保障制种公司的合法权益, 保障制种工作在当地的顺利开展。
5 结语
玉米制种工作环节紧密相扣, 对管理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 制种理论和制种技术在不断发展, 科研和技术人员应通过现有科学技术手段, 对高产理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并不断探索, 提高制种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 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德清, 徐建平.西北玉米杂交制种技术[J].中国种业, 2013 (3) :57-59.
[2]张浩, 秦廷建, 李敏.农四师玉米制种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种业, 2007 (2) :43-44.
[3]郭庆法, 王庆成, 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王翠玲, 程芳芳, 孙朝晖, 等.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特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 2008, 16 (1) :11-14.
滇西北冷凉山区 篇3
1 品种选择
杂交种:甜糯88、五彩玉米、超甜脆、京科糯2000、京紫糯218、美甜5号;本地品种:在当地种植时间长, 适应性强, 深受人们喜爱的本地小白玉米和糯玉米。
2 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田面平整、土壤质地疏松、肥力中上等、灌溉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管理的壤土或中壤土地种植。
3 精细整地, 为苗齐苗壮创造条件
由于鲜食玉米种子顶土能力弱, 出苗率低, 整地要精细[2]。播种前须深耕晒垡, 加快养分转化, 提高土温, 以便于开墒整地。整地时要清除田间杂物, 精细平整, 做到土块细碎, 地面平整, 土质疏松, 土壤含水量适宜, 确保出苗整齐。
4 适时播种
根据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期, 当10 cm土层温度达到10℃时即可播种, 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适宜播种期。
5 地膜覆盖
早春鲜食玉米播种期气温低, 为了解决低温对出苗的影响, 控制杂草和促进早熟等生产问题, 必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提高种植效益。
6 合理密植, 规范化种植
播种前晒种2~3 d, 起到激活种子活力及消毒杀菌的作用[3,4]。鲜食玉米市场销售按穗计价, 为了取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应做垄密植, 规格为:大行距100 cm、小行距0.8 cm、塘距0.5 cm, 播种3.9万塘/hm2, 每塘播种4~5粒种子, 密度达7.5万株/hm2。播种后浇透水, 及时盖膜。7结合整地, 施足基肥
早春鲜食玉米生育期短, 生长时期为旱季。施肥坚持重施基肥、施足种肥、及时追肥的原则。使肥效尽早发挥, 促进玉米早生快发, 实现早熟高产。一般基肥施腐熟农家肥30t/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种肥施复合肥600 kg/hm2。
8 田间管理
8.1 及时放苗
早春鲜食玉米播种后8~10 d开始出苗, 根据出苗先后, 及时破膜放苗, 防止放苗不及时, 导致烧苗。破膜放苗时间应选择早上或下午, 破膜后要用细土将苗四周压严压实。
8.2 合理定苗追肥
出苗整齐后, 在五叶期定苗, 根据苗情长势, 除去弱苗、小苗, 每塘留2株, 确保种植密度达7.5万株/hm2。定苗后视田间苗情, 追施尿素150~180 kg/hm2作苗肥, 抽雄开花期重施穗肥, 施尿素300~375 kg/hm2。
8.3 合理灌水
定苗追肥后灌水1次, 大喇叭口期灌第2次水, 抽雄开花期灌第3次水。使玉米在整个生长期不缺水、不缺肥, 为玉米穗大粒多提供充足的水肥保障。
8.4 培土除草, 病虫害防治
及时培土, 除去田间杂草, 确保植株根系生长健壮。早春鲜食玉米生长期气温低, 气候干燥, 重点防治地下害虫,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可选用敌杀死、功夫等, 播种时用800倍液喷施后及时盖膜, 出苗期用500倍液灌根, 防治地下害虫, 同时注意鼠害的防治, 确保苗齐苗壮。
9 适时采收, 提早上市
鲜食玉米用途特殊, 商品率高, 品质要求达到鲜、甜、脆、嫩。为了适应市场对鲜食玉米的品质要求, 适时采收, 达到提早上市, 以取得较好的销售价格、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采收时期以玉米灌浆至乳熟期为最佳, 鲜食玉米不耐储藏, 长时间堆放导致品质下降, 采收后应及时上市出售。
摘要: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播种、地膜覆盖、栽植、施肥、田间管理、采收上市等方面总结高寒冷凉山区早春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以指导鲜食玉米的栽培。
关键词:鲜食玉米,栽培技术,高寒冷凉山区
参考文献
[1]杨文钰, 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 (南方本) [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耿巍, 马跃, 李金凤, 等.无公害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227-228.
[3]郭树伟.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01 (6) :6.
滇西北冷凉山区 篇4
吉林省敦化市额木镇地处敦化市50km, 平均海拔756米, 属于冷凉山区, 无霜期130天左右, 年有效积温为2 400度左右
全镇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 200hm2左右, 产量在1 000吨左右。每年因稻瘟病造成损失产量占总产量的3%~5%左右。据调查2011年病稻瘟发生面积3.33hm2左右其中穗颈瘟发生面积在0.267hm2。绝产0.067hm2。直接损失人民币15万元左右。为了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传播我们研究了稻瘟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敦化市额木镇7~8月份是高温多雨季节, 这种气候条件极易导致叶瘟、穗颈瘟大发生。因此要到田间勤检查, 一旦发现发病中心或零星出现急性病斑, 立即施药防治。
2防治稻瘟病应采取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种植优质抗病品种
额木镇农户以前种植水稻品种多乱杂。农户盲目追求高产, 忽视品种抗病性, 导致稻瘟病发生, 造成水稻减产减收, 根据我们试验;适合额木镇栽培的品种有龙粳21, 龙粳27、龙粳29, 龙粳30、绥粳9、恳稻12等抗病优良品种。为了杜绝稻瘟病菌源, 所有种植的水稻种子每年都从黑龙江省引进优质良种, 严禁农户自留种子。
2.2 种子处理
水稻育秧前要按技术规程认真做好种子发芽试验, 晒种, 选种、消毒、催芽等。
2.3 育秧剂的选择
好的育秧剂是预防水稻立枯病等其他病害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增强秧苗抗逆性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近几年我们推广使用东农牌稻花香调酸型水稻育秧剂, 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农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农科技博士课题组联合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 富含活性生物体, 采用先进的载体调酸技术, 使调酸更持久, 更稳定的生物技术, 活化土壤, 改善根际营养, 抑制病菌滋生, 对水稻苗期青枯、立枯僵苗、白苗、茎叶矮小、根系瘦弱等效果显著。具有省工、省力易于操作, 秧苗健壮、不徒长、带蘖多。移栽后早生快发。置增产显著的特点。在我镇几年推广使用过程中发现稻花香牌育秧剂具有预防稻瘟病的功能。播种量, 一般是播催芽水稻种子200~300g/m2。尽量要稀植。才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
2.4 加强水肥管理
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 严格控制水层深度, 严防深水淹灌, 及时晾田通气, 促进根系发育, 防止早衰。做到氮肥早施, 并控制用量增施磷钾肥。加强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能力, 同时要割净水渠池埂上的杂草以增加通风透光性。
3药剂防治
要选择预防作用和治疗效果较强的杀菌剂, 淘汰防效差的杀菌剂, 严禁使用未登记的杀菌剂。
3.1 单用药剂
20%三环锉1.5kg/hm2或稻洁900g/hm2。75%三环锉300~450ml/hm2, 40%稻瘟灵 (富士一号) 1 500~1 800ml/hm2。
3.2 混施药剂
75%三环锉225g+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900ml/hm2。75%三环锉225g+25%施保克900ml/hm2。
3.3 可用草木灰+白灰
4:1混合均匀, 在7月中旬早晨有露水时撒施, 每公顷用20~25公斤。
4喷雾液量
兑水300~450L/hm2, 天气干旱时水量必须增加。
5复合配方
每次施药时可同时加磷酸二氢钾1 500g/hm2磷酸二氢钾是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 可促进作物生长, 增加抗病抗逆能力, 改善品质, 对作物安全。
6施药时注意事项施药时定喷头与地面高度, 定喷雾压力和行走速度以保证喷洒均匀
【滇西北冷凉山区】推荐阅读:
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论文参考07-04
西北冷凉地区09-21
保山滇西边贸考察旅游线07-10
西北公路06-02
西北园林06-04
西北市场09-28
西北农村小学05-24
西北风06-17
西北药学杂志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