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共12篇)
西北大学 篇1
方光华, 西北大学校长, 历史学博士, 兼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有《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刘师培评传》等专著, 担任《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本第一、第六分卷主编, 《中国历史》6卷本第二分卷主编, 参与撰写《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论集》等著作和《中国历史15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文化史》等教材。主持国家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6卷本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本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高等教育是我省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推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 突破发展困境?对大学校长提出了挑战, 记者近日就如何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采访了西北大学方光华校长。
记者:根据您的感受, 您认为西北大学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方光华:西北大学发端于救亡图存的清末陕西大学堂, 得名于伟大的辛亥革命, 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内迁来陕, 组建西北联合大学, 后易名为国立西北大学, 与西南联大一起成为民族独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堡垒。新中国成立后, 为教育部直属的十四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 为支援地方建设, 学校划归陕西省主管。现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 学校就明确提出“发扬民族精神, 融合世界思想, 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愿景, 致力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祖国辽阔的西部。这一办学理念在“公诚勤朴”的校训中也有集中体现。“公”即天下为公, 这是辛亥革命以来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 说明西北大学追求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诚者, 天之道”, 宇宙的根本动力就是“诚”, “不诚无物”, 如果不是全身心的投入, 不可能感动任何一件事物;“勤”即勤奋坚毅, 既要勤劳又要坚韧;“朴”来自于《道德经》, 即抱扑守真, 就是永远保持一种朴素的本真状态。它表达了西北大学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赤子情怀。
回首西北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02年到1937年, 苦苦求索兴学救国的道路, 历尽曲折, 百折不回。第二阶段是从1937年到1958年, 明确提出了创办西北最高学府的奋斗目标, 奠定了综合性大学的基本格局。第三阶段是从1958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到现在, 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实践得到进一步丰富。虽然历尽艰辛, 但学校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血肉联系始终未变, 学校清醒的自我反思能力和顽强的再生能力始终未变。
去年, 学校举行了110周年校庆, 师生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总结, 决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西北大学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学术影响、能够切实肩负起西部开发使命的综合大学。我们将保持高度的使命自觉, 坚守高远的大学理想, 使学校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战略和人民意愿的坚强堡垒;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 使学校成为造就国家栋梁的重要摇篮;保持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 使学校成为创造科学新知、推进西部开发的重要力量;激发学术群体的创造活力, 使学校成为英才荟萃、思想迸发的人才高地;主动参与世界文化对话, 使学校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及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您认为目前高校改革的难点在哪里?切入点是什么?
方光华:2010年公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指出,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较低, 各类高等教育格局还不够优化, 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二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 高等教育质量急需提高, 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 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高等教育改革应该从何处着手?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有的同志提出改革应该从推进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公正、优化大学治理结构、重塑大学精神等方面入手, 但多数同仁认为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教育质量问题, 也就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大学必须搞好人才培养, 才能真正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落到实处, 并使之绵延不绝。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突破口, 才能带动其他问题的逐步解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是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 破除制约和束缚师生创造活力的各种阻碍, 使最具有原创力和想象力的思想有自由生长的空间。这就要求高校革新教育观念, 优化学科专业等结构,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严格教学管理, 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自觉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参加文化建设, 参与决策咨询, 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而要确保这些改革措施逐渐到位, 建构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就非常重要。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在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前提下, 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促进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公正, 引导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同时也在推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 应该说基本思路和措施都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记者:西北大学如何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
方光华:我国高校已经培养出不少人才, 他们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但与人民群众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期望相比,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其中有教育体制问题, 如应试教育体制建立对人才成长有较大影响。也有教育定位问题, 一些大学的教育定位急功近利, 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更有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教育教学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趋势。
西北大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我们也正在进行些探索。作为综合性大学, 我校致力于培养学有专长、全面发展, 既能治学又能经世的人才。我们曾经对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提炼, 大家认为西北大学培育的人才应该具有文化理想、能融会贯通、敢于有所作为的特色。目前学校也正在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大学生要有文化理想。学校将激发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自我觉醒放在重要地位, 始终坚持让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 努力使大学生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 并通过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比, 使学生在观察世界其他文化时, 能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保持对文化的批评与建设意识。
二是构建逻辑严密的学科专业体系。合理的学科框架对人才的成长具有基本的“塑造”作用。我校着力构建以人文社会科学、理学为主、以工科为辅的学科专业体系, 力求体现学科专业的内在逻辑和学科交叉特色。对学科专业, 我们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近颁发的学科目录, 将历史学分为中国史、外国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 而我校除历史学、考古学专业, 还有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并分设有历史学院和文化遗产学院两个学院。我们认为, 历史学的发展将包括历史、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科学, 通过历史学、考古学所认识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化遗产都有一个保护问题。而文化遗产的保护, 既需要有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 也需要专门化的技术手段, 还需要有展示和管理规范。为此, 我校率先对文化遗产学科进行摸索, 建成了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管理与展示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学科体系。经过多年发展, 目前, 文化遗产学科拥有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已经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西北地区文物系统业务人员中, 西北大学毕业生占70%以上, 在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人才培养方面, 该学科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是传授特色化的知识和技能。我校重视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特色相结合, 力求给学生传授特色化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我校的地质学和生命科学的专业教育, 紧密联系秦岭山脉的相关研究展开, 我校的经济学科, 联系西部大开发传授发展经济学。
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设立开放实验室基金、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措施, 学校构建了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 重点加强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场所的建设力度, 积极探索综合性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与多所国外大学签署了学生交流协议, 支持学生申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美富布莱特项目”、“欧盟伊拉斯谟对外合作窗口全额奖学金”等国家公费资助出国项目, 为学生体验不同文化,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开放思维作出努力。
记者:大学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 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方光华:文化是综合性大学的生命和灵魂, 也是提升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的制高点。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文化优势, 使之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彰显出其独特的功能, 确实值得深入探索。近年来, 西北大学以文化兴校为抓手, 以学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与内涵发展, 作了一些尝试。
一是发掘西北联大的精神传统。2012年9月, 我校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与西北联大有着渊源和传承关系的七所高校共同举办了“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大家认为, 西北联大为西北地区输入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提出了对大学精神的独特解读, 说明大学应当是民族精神的自觉发扬者、国家战略的自觉实践者和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者。这种将国家最迫切的需求视为自身追求的大学精神, 丰富和提升了我校的大学文化内涵, 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8月, 第二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纪念西北联大汉中办学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汉中市举行, 论坛进一步弘扬与发掘了西北联大的传统与大学精神, 拓宽了西北联大的史实和发展脉络, 加深了对其历史作用与影响的认识。
二是宣传侯伯宇的先进事迹。我校侯伯宇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研究, 在理论物理前沿领域做出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 受到了杨振宁、李政道等国际著名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以侯伯宇教授的姓氏命名的“侯氏理论”, 被誉为“中国的骄傲”。他一生爱党爱国、扎根西部, 勇攀高峰、教书育人, 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2012年9月, 侯伯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重大媒体也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侯伯宇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反响。
三是营造校园独特的文化气质。西北大学校园本部地处唐长安城太平坊。当时唐长安城的居民区共设有110个里坊, 太平坊北邻皇城西南角, 西北大学校园本部四周与太平坊格局相一致。太平坊有著名的实际寺遗址。实际寺是唐代长安城佛教名寺之一。708年3月28日鉴真曾经在实际寺受具足戒。西北大学考古队曾对实际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出土佛教造像、陶瓷器和建筑材料等大批文物。校园中心区域又有张学良将军拨款修建的大礼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东北大学内迁。1936年2月, 内迁至西安的东北大学以西北大学原农科校址为校园。由于原有校舍不敷使用, 张学良将军又于附近购得数百亩土地, 并修建有大礼堂, 大礼堂于1936年8月竣工, 张学良校长曾题词云:“沈阳设校, 经始为艰, 至九一八, 惨遭摧残, 流离燕市, 转徙长安, 勖尔多士, 复我河山。”礼堂建成后为东北大学和平津内迁西安的几所大学所组建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的大型公共活动场所。1946年9月, 国立西北大学由陕南迁回西安, 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东北大学礼堂及全部校舍划归西北大学。从此该礼堂一直是西北大学的主要学术活动和集会场所。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本部的文化建设, 修葺了实际寺亭、大礼堂等一批人文景观。同时在校园本部建设了集历史文物、地质科学、生命学科和校史展览于一体的博物馆。它以自然生命演化和人类社会发展为主线, 展现了亿万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的地球生命奇观, 绚烂多姿的物种繁衍画卷, 华夏腹地史迹般的文明创造菁华, 以及学校薪火承传的艰苦奋斗历程, 是西北大学独特文化收藏的集中体现。校园本部的面貌焕发了新的生机, 更加凸显出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精神家园的功能。
记者:贵校是如何抓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质量的?
方光华:首先要确保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我校地质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 (ESI共有22个学科分类) 在相同领域研究机构的排名中进入了全球前1%的行列。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 有6个一级学科进入前10名 (其中, 考古学第3位, 地质学第4位, 科学技术史并列第4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并列第8位, 世界史并列第9位, 理论经济学并列第10位) 。其次, 扎实做好“211工程”建设, 学校已经顺利通过三期国家验收, 并获得中央财政1480万元奖励, 是西北地区仅有的2所获奖高校之一。同时, 学校进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序列。再次, 提升科研项目数量和层次。近年来, “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一批高层次研究课题相继立项。2012年和201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都突破百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名列全省高校第一。范代娣教授和刘池阳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 已分别公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最后, 持续跟进国家协同创新计划。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参加国家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由我校牵头, 联合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在省级协同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 组建了“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学校很重视文化领域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研究方面, 古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考古遗址, 例如临潼姜寨遗址、宝鸡石嘴头遗址、西安老牛坡遗址、周原遗址、陕西旬邑下魏洛遗址、城固宝山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坑遗址、秦咸阳宫殿遗址, 重庆万州中坝子和余家河遗址、巫溪河坪遗址, 甘肃礼县西山遗址、酒泉西河滩遗址,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和巴里坤等, 都留下了西北大学考古学人的足迹。从关中平原到沙漠戈壁, 从巴山蜀水到草原丝路, 到处都洒下了西北大学考古学人的辛勤汗水。经过考古学家的探索, 西北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周秦汉唐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古代农耕文明与西北游牧文明的关系, 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研究方面, 由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奠基、张岂之先生主持发展的中国传统思想学科, 先后出版了《中国思想史》、《中国儒学思想史》、《宋明理学史》、《中国历史 (6卷本) 》、《中国思想学说史 (9卷本) 》等著作, 对于中华文明中儒道佛等思想性元素的成熟与发展, 及其对中国历史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在中华文明与中亚文明交流研究方面。以文明交往理论为指导, 我校在中东史研究群体揭示出中亚广大地区由塞族文明到中亚游牧文明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汉文明广泛交往的时代, 再到阿拉伯文明发展详细历史过程, 研究了中华文明与中亚文明交流的历史, 以及阿拉伯文明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出版了《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简史》、《文明交往论》、《中东国家通史 (13卷本) 》等著作, 为国家在外交、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推进中华文明的复兴方面。我校文化遗产学院以教育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 在古代彩绘类文物分析和保护技术、石质文物病害机理及去污和防风化技术、土遗址保护材料和技术、重大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评估、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关系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主持编制了汉长安城等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等一批重点工程, 在文物修复三维模拟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方面, 学校承办了纪念轩辕黄帝的系列学术活动, 每年清明的黄帝文化学术论坛成为我省发表重要学术文化见解的重要场所。我校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举办的“陕西文化户外大讲堂”自2009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 已组织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唐大慈恩寺、黄帝陵等16个历史文化发生地举办了户外讲座, 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较好地宣传、推广和普及了陕西历史文化。此外我校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了大型纪录片《望长安》、《大秦岭》的制作, 组织编撰大型丛书《话说陕西》等, 着力服务陕西和西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得到广泛的赞誉。
记者:现在国际上和国内有很多机构都在热衷于搞中国一流大学的排名,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方光华:国际上高校排名早已存在。自从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所发布第一份有关大学排名报告以来至今, 国内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标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排名。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国校友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网大教育所做的中国大学排名。对于大学排名现象, 教育主管部门并不同意也不鼓励, 社会各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排名结果已经公开发布, 将各种排名结果进行参互比较, 还是能够说明一定问题的。
记者:您眼中的中国一流大学是什么概念?您认为西北大学离一流大学的目标还远吗?对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冀?
方光华:我认为, 一所真正有影响的大学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能在国家政治、科学、企业、文化领域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二是基础研究能够产生有世界影响的创新成果, 应用研究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是对地区乃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
历史证明, 西北大学在国家政治、科学、企业、文化领域都能培养出杰出的学生和校友, 据校史专家统计, 从学校师生中走出了22位两院院士、4位国际研究机构院士和通讯院士、6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此外还有王岐山、贾平凹、迟子健、王子今、杨圣敏、张维迎、魏杰等为代表的大批人才。基础研究产生过侯外庐学派、“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侯氏变换”、“王氏定理”。西北大学对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然我们离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还有不少差距。比如尖端人才产出数量不够多, 世界影响的创新成果的产出后劲不足, 应用研究还谈不上推动西部某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或者推动哪个高新技术产业难题的解决, 在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还需要提高。但我们有信心朝这个方向努力。
记者:最近有媒体把2013年描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请问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学校在促进就业方面做了些什么?
方光华:就业是民生之本。对高校来说, 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 也涉及到学校的办学效果。目前的“就业难”并不只体现在高校毕业生方面。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面对“就业难”, 许多大学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昆明理工大学以就业倒逼教学改革。
西北大学学生初次就业率每年稳定在85%左右。截至目前, 去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 因特殊原因仍未就业的只是个别现象。预计今年年终就业率可以达到90%左右。在促进就业方面, 我们比较重视就业指导, 开发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其次, 通过建立人才供求基地、发布就业信息, 组织各类招聘会、进行就业帮扶等举措, 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
西北大学的学生60%以上服务在西部。110年以来, 从西北大学走出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在西部的广阔空间书写了精彩的人生,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年来, 每年也有一批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 自愿加入国家“西部计划”, 投身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 服务边疆建设。
记者:自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论述以来, 国际国内都高度关注这一含义深刻的提法和推进战略, 您认为教育强国与实现中国梦是什么关系?
方光华:中国梦是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 教育强国既是重要内容, 也是重要途径。因为教育在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特别是高等教育, 一头联着人才, 一头联着科技, 是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而人才与科技, 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任何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所以能不能建设教育强国, 特别是高等教育强国, 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能否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另一方面, 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又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 没有一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和享有崇高学术声誉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没有一个生机勃发、和谐有序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说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2010年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 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出了新的可喜变化。第一, 对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提升。第二, 优化高等教育格局的基本思路逐渐明晰。第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许多重要举措已经出台。第四, 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措施在逐步形成。第五, 高等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正在加快完善。这些新变化, 产生了四个“前所未有”。一是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的战略意识前所未有地加强。二是高等教育质量观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三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四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前所未有地增加。
当然, 我们同时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还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强烈期盼。二是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政策框架还不是很完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不仅需要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也需要世界一流的教学型大学, 也需要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所以, 在这个意义上讲, 还是要加强分类指导、鼓励错位发展,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千校一面”的问题。三是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由于历史欠账太多, 还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加大支持力度。四是高等教育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高等教育强国都制订了本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所以, 我们要实现高等教育强国,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创新, 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教师为主体”, 使教育回归本义, 那么高等教育强国这个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西北大学 篇2
2013陕西高校综合排名
省排名全国排名院校类型总分115西安交通大学综合76.96229西北工业大学理工50.9634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工31.5145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29.5562陕西师范大学师范25.57664西北大学综合25.29792长安大学理工16.738129西安理工大学理工12.5916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工9.6410193陕西科技大学理工8.4111259西安科技大学理工5.6412283西北政法大学政法4.8113311西安外国语大学语文4.2514325西安石油大学理工4.0415328西安工程大学理工4.0316340西安工业大学理工3.817349西安邮电大学理工3.6518370延安大学综合3.319377西安财经学院财经3.1620391西安美术学院艺术3.0321408宝鸡文理学院师范2.922397陕西理工学院理工2.99
来源:陕西高校排名
文章来源:高考gaokao.
西北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
西北大学是一所综合类重点本科院校,拥有共13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西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经济学、化学、地质学、历史学、物理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行政管理等专业可以说是西北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最好专业的详细列表:
西北大学 篇3
南华大学——知道什么是“核”心专业吗?
南华大学的低调和“南帝”有着相似之处,这是因为该校的特色专业都涉及军工领域。南华大学是我国核类本科专业齐全、本科生培养规模大、核类人才培养层次最完整的高校,并建有湖南省核工业南华大学科技园。南华大学核技术与应用全国排名第二,学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计亮年、国家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亚雷等大师。同时南华大学以核为特色,工、医、管理等学科交叉,形成了12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特色专业。可见南华大学虽地处一方,同样具有绝世武功。
西华大学——工科之花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北华大学——北大+清华,简称“北华”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西北大学 篇4
为使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全面安排部署“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要求着力引导师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把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其次要求切实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再次要求积极创新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方式与载体, 通过各种活动集中开展中国梦理论和实践的宣传教育引导。
《通知》精神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各单位的高度重视。连日来, 校园“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渐入佳境。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和各部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讲话和主流媒体关于中国梦的社论及相关文章, 并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4月27日, 信息学院分党校宣讲团举办了第六期宣讲教育活动。邀请该学院三位学生现身说法, 就各自的大学追梦历程与大家互动交流。五四青年节期间, 学校师生还自觉将宣传教育活动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 切实领会和感受实现“中国梦”的深刻内涵。5月3日下午, 由校团委主办了“青年心·中国梦”五四大讲堂, 李刚教授在应邀为师生做的题为“中国梦·陕西梦”的专题讲座中, 诠释了中国如何历经千难万险通过改革开放走向了富强之路。5月6日, 化工学院全体学生干部集体观看了习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视频,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 并且围绕着“我的中国梦”及“个人梦”进行了热烈讨论。4月26日, 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团委主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大型图片展,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梳理了各界青年在追寻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丰功伟绩。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校徽 篇5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位于中国著名古城西安市长安区滦镇,校园总占地面积986亩。[1]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下设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漫技术学院,音乐学院,编导学院、摄影艺术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国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开设19个本科专业。
我的大学,乔的大学,你们的大学 篇6
我刚才观察了一下,有一个特点我觉得非常明确,你们这一代人长的比我们这一代人漂亮。第二点就是你们的身材也比我们好。所以说你们的美商比我们这一代人要高,但是你们的智商呢,我觉得未必。
智商很难比较,但是有一些表现可以拿来做比较,就是我们这代大学生里面,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狂生”特别多,而现在的大学生里面,追捧名人的粉丝特别多。通过这些表现,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智商可能比你们要略高一点。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各种各样的名人是用来挑战的,我记得我们进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只花了六个月的功夫上课,就把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头到尾逐章的写了一本批驳的书,而且他的态度是非常好的,其实他的所谓的哲学启蒙也是艾思奇的那本书教他的,但是他觉得里面也有种种的毛病。其实80年代我们的眼界和获得知识的渠道是不如你们的,但是对真实和真相的追求,我觉得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是非常真诚的。他那本书,现在来看,知识含量或者学术分量可能还不够,但是当时就是有很多大学生会做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文化上非常值得观察和分析的一个人物就是李敖,我看视频,李敖到大陆各个高校演讲,每到一个高校说一个——不知道他说了多少遍的笑话,每次都是下面掌声如潮,一片欢笑,没有人稍微为难他一下。如果倒退30年,在我们那个时代是绝对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名人在讲坛上讲话,下面都会有知识的挑战或者思想的挑战,但是现在大学里面非常难以看到。
我觉得大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面,对学问的热爱应该超过对学术名人的热爱,这样的大学生才是好的大学生。我记得当年10点钟就要关灯,11点各个教室要关灯,有几个大教室是通宵开放的,里面坐满了学生,那是莘莘学子攻占知识王国的英雄岁月,但是这种情况,据我了解,在现在的大学里面很难看到了。
很多大学生也讲,因为大学学费越来越高,以后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想寻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始终是他们身上的一个压力。三年级就开始要到各个单位去做实习,四年级的时候就忙于出去找工作。我完全能够理解,其实你们寻找的都是正常的人生,比如你们大学毕业以后,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到公司当职员、或者当公务员、或者当商人,过各种各样的社会认可的生活,这都是一样的生活,这个我完全同意。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才二十几岁,是大好青春的时候,在大学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在过同样的生活之前,你应该有机会想象和尝试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我觉得你在大学四年里面,如果能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那对你以后的人生会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刚刚去世的乔布斯,读的里德学院,是美国最自由的大学,他读了半年就退学了,但是他的大学生涯没结束,他成为一个旁听生。他为什么要退学呢?他讲“我退学是因为我不要去上那些必须去上的积学分的必修课”。他选中的最喜欢的一门课是书法课,那个老师是左派自由知识分子,很奇怪的一个人,而且他的书法课里面培养了一大批奇奇怪怪的人,包括乔布斯。这个老师去世以后,这门课就没有了。在乔布斯学书法的时候,书法对他未来的就业或者要实现他的一些很具体的人生目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是他就喜欢这门课。没有想到十年以后,他可以应用书法课里学到的东西,做一些字体设计。我们电脑里有一些很漂亮的字体,都是从乔布斯学习书法开始的。他学习书法,还不仅仅在于他后来可以设计一些字体,在美国的这么多企业家里,他是唯一一个带有艺术家气质的。企业家一般的想法是特别线性的,比如公司的总经理,你的目标就是给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乔布斯受过艺术的训练,这个书法虽然是拉丁文的书法,但是这和中国书法相似,并不是你把一撇一捺写好就好了,艺术家考虑的问题是多方位的、全面的问题,要把它协调起来,所以乔布斯在他后来做苹果电脑的时候,这种思维方法和他同代的做IT的那些企业领袖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大学期间,他除了学书法课以外,他还到印度进行灵修,他还是个嬉皮士,他还吸毒,这些经历对乔布斯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非常有帮助。后来他变成一个成功者。进入了一个同样的生活。但是他在同样的生活里面能够做得跟别人非常的不一样。他跟比尔·盖茨说,他个人非常尊重比爾·盖茨,但是他觉得微软的设计非常烂,他说这就是一个有过吸毒经历的人和一个没有吸毒经历人的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在这四年大学期间里面,你们能够尝试过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或者你想象一下不一样的生活,对你们的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就讲到这儿,谢谢。
(摘编自小宝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大学 出版 人文”上的讲话,原文载于腾讯网“燕山大讲堂”。)
西北大学 篇7
本文选取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主要从其大学网站中搜集关于本科课程的大量而详实的电子文本,在对这些第一手资料的梳理和窥视中,探讨世界一流大学人文课程的目标、结构和内容特征,揭示其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内涵。并期望通过“世界情景”获得附加意义,丰富系统内部的争论,获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以启迪我国大学人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一、“人”的培养目标与人文课程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或“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文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地位。通识教育目标是人文课程设置的前提和依据。
哈佛大学有两个专门提供本科教育的学院,其中之一是哈佛学院。该学院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坚持“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和科学材料来培养学生;并提供其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必需的辅助手段”。[1]简而言之,“哈佛致力于知识的创造,学生心智的开发,使学生能最好地利用他们的教育机会”。为此,哈佛学院重视培养本科生:对思想和自由表达的尊重;从发现和批判性思维中获得乐趣;在创造性合作中追求卓越;对个人行为后果承担责任;鼓励学生的参与、探索、创造、竞争与领导精神,以提高其能力,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智慧,挖掘其潜能,从而为学生建立自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最终使之在发展知识、增进理解、服务社会诸方面处于领导地位。[2]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新规划课程包含了哈佛最新、最具指向性的人文课程。2007年,《通识教育工作小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出台,明确规定通识教育必须实现以下四个目标:[3](1)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2)使得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既是艺术、观念和价值传统的产物,也是其中的参与者;(3)使学生能够批判性、建设性地回应变革,为把握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了解现代生活中产生变革和变迁的力量;(4)发展学生对自己言行在伦理维度上的理解力以及对伦理道德与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也是其人文课程建构的宗旨,从公民、文化、能力、伦理等方面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强调,对培养“人”的重视。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John Hennessy)说,“当简与利兰德·斯坦福建立这所学校的时候,他们是在投资未来。斯坦福大学所做的正是那样。我们没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能够保证我们的学生会成为最有知识的领导者,他们会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们会创造性、技术性地领导下个世纪的发展”。[4]斯坦福大学始终坚持本科教育目标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挑战,其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劲吹”。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是其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5]一是为本科生提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广博知识,了解人类知识的主要领域。二是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使学生认识造就现代世界的重要社会力量、历史力量和思想力量。
多伦多大学自开办以来,坚持以“学校是追求真理、探讨学问和传播知识的地方”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强调“学术自由”。多伦多大学的校训是:像树一样茁壮成长。因此,通识教育是多伦多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强调语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结合与拓宽。多伦多大学通过的《迈向2030》的规划中,在本科生教育上强调要继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和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室内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经验。多伦多人文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读写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拥有更广泛的职业生涯、成为充满智慧的全球公民做好准备。[6]
二、人文课程的模式
本文对人文课程的探讨在通识教育的框架下进行,采用广义的人文课程范畴,即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语言教育课程,也就是涵盖通常的“文科”课程。从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课程体系可以发现:首先,人文课程在本科总学分中的比例不同,分别占15.6%(哈佛)、22%~23%(斯坦福)和10%(多伦多),体现了不同大学对人文教育赋予的重要性在“量”上的权重;其次,三所大学对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模式来实现的。
1. 哈佛大学——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模式
哈佛大学规定本科生必选的人文课程是专门设置的。“通识教育新规划”精心设计了八个课程领域,其中五个为人文教育课程领域,学生必须从这五个领域中各选一门课程。哈佛大学的人文教育课程约占整个通识教育课程总量的62.5%,每个课程领域都设计了专门的课程系列并制定了明晰的领域目标(详见下页表1)。[7]哈佛大学对每个领域的课程实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8]
五个领域的人文课程结构彰显了哈佛大学塑造学生人文素养的规格,反映了哈佛精英人才培养的人文要素:艺术欣赏与批判能力、文化理解与鉴赏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素质、全球意识;体现了哈佛大学“求是崇真”、“与真理为友”的大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规范。
2. 斯坦福大学——“专门设置”与“课程超市”相结合的人文课程模式
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前两年主要是知识宽度学习,在给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通识教育课程。其中的学科宽度课程包含五大领域,有两个领域属于人文教育范畴。表2是对斯坦福大学人文教育课程的结构、分类、课程数量以及领域目标的概括和归纳,[9]由人文学科入门、学科宽度课程、公民教育以及语言与写作等四个部分构成。
本科新生必须在第一学年进行为时三个学期(即秋季、冬季和春季学期)的人文学科入门课程学习,每学期4学分,共12学分。斯坦福大学的人文学科入门课程[10]设立于1988年,由六个学院提供、人文学科各领域学者共同设计并教授,是斯坦福大学人文教育的一大特色。
学科宽度类别中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包括文理学院开设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涉及面非常广,还包含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学生也可以在“学科宽度课程”中修能够满足公民教育要求的两门课程。基本技能教育课程要求本科生必须完成一学年的大学外语学习。写作与修辞课程分为三个水平:[11]第一水平课程为一年段学生开设,着重分析性和有理论基础的辩论;第二水平课程要在二年段结束时完成,主要是写作与口语方面的训练;第三水平课程由各专业自行开设,进行专业写作能力培养。
如其校训一样,斯坦福大学的人文课程是自由而广阔的,学生可以在大范围人文学科课程“超市”中自由选择。然而,课程“超市”提供的广泛空间对不少学生来说是加大了选择课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选课,斯坦福大学除了有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入门”20门课程系列外,还设立了人文课程套餐,称作“结构化的博雅教育课程”,[12]共28学分,可以满足人文学科入门课程、公民教育、学科宽度课程中人文学习科目、语言和写作科目等领域的要求,三个学期的学分分布是9∶9∶10。斯坦福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的人文要素体现在这两套专门设置的课程系统中。
3. 多伦多大学——“超市型”人文课程模式
多伦多大学的人文课程模式属于“超市型”,即没有专门设置和专门设计的必选人文课程。在此以多伦多大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主校区圣乔治为例。本科生毕业要求修完2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4个学分为通识教育学分。多伦多大学的1个学分指开设1学年的1门课程,0.5个学分即开设1个学期的1门课程。因此多伦多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量为4~8门课程,其中人文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选修,可在文理学院开设的1,000多门人文社会课程中进行选择。
每种专业范围中开设的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都可以被全校本科生作为人文教育课程选修。这些专业的人文课程门类数量非常多,每个专业的课程门类都像“课程超市”。例如艺术学开设173门人文课程;东亚研究开设100余门人文学科课程;社会学开设110门人文课程;政治学开设178门人文课程。每个专业“课程超市”关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在近东和中东文明专业开设的130门人文课程中,涉及从新石器时代至今近东和中东文明和文化的研究、语言和文学、阿拉伯语、古埃及、希伯来文、波斯文和土耳其文、考古学、历史、艺术和建筑等,以及中世纪和现代犹太人历史、文化和思想起源、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其在伊斯兰文明中的作用等。历史专业开设的207门人文课程中含美国史、亚洲史、非洲史、拉丁美洲史、英国史、加拿大史、东欧史、俄国史、欧洲史、国际关系史及中世纪史等。表3是多伦多大学人文课程“超市”部分课程分类及科目的举例。
在以上庞大的人文课程“超市”中选课,就像在浩瀚的人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无边无际。然而多伦多大学对在“超市”中的“自由选择”做了规则性要求。一是学分规定:要求2个学分,即2~4门人文课程。二是领域覆盖面,所修习的人文课程必须覆盖如下三个领域:创造力以及文化表现力;思想、信仰和行为;社会及其制度。在多伦多大学的课表上,凡是属于人文教育的课程名称都注明了所属的领域。三是课程级别要求,每门人文课程都有课程描述,说明该课程适合的年级、是否有先修课程要求等。因此,学生的自由选修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三项要求宽松地规范了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内涵,只要有广阔的人文课程所提供的“阳光、空气和水”,学生就能“像树一样成长”。
三、人文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
1. 丰富性
斯坦福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人文课程的范围广泛、种类多样、数量庞大,提供的人文课程门类都达到1000多门,从哲学、历史到文学、社会以及国际研究等方面都涉及,不仅有古典的文学、艺术课程,还有先进的沟通交流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人文教育课程的巨大空间和灵活性,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哈佛大学虽然没有如此数量的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但是专门设置的领域课程也非常充实。例如“美学与诠释”人文领域既有对诗歌、音乐、表演艺术、小说、建筑等文化产物的赏析,也有文化与艺术中的社会现象研究,还有对艺术背后的宗教、哲学、政治的思考等课程。
2. 经典性
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人文课程都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其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许多课程都以精心选择的经典作品为学习文本,以西方文化及文明作为课程的核心和灵魂。例如,哈佛大学开设的“第一夜——五个首场表演”课程,欣赏和讨论经典作品,其指定研讨的作品包括: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和《幻想交响曲》,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亨德尔的《弥赛亚》以及蒙泰威尔第的《奥菲欧》等。又如,斯坦福大学开设的“生活的艺术”课程,指定学生要研读柏拉图《会饮篇》、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弗里德里希·尼采《欢愉的知识》和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等。而多伦多大学则开设了125门哲学类人文课程,学习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经典作品,例如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和阿奎奈,近代早期的卡迪尔、休姆和康德,19世纪的黑格尔、密尔和马克思等。
3. 综合性
在这三所大学开设的人文课程中,许多都是跨学科性质的。如非洲及中东国家语言研究、美洲研究等课程,分别跨了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例如:“非裔美国人文学概论”课程介绍黑人文学从最早表现为灵魂、奴隶故事到最新发展,如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及抒情诗歌;讨论黑人文化历史的主要争议和现象、黑人文学中的写实主义美学之地位、黑人政治斗争中的文化争议、跨国移民问题、种族主义和黑人国际主义;探讨启蒙运动、现代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在黑人政治和文学史中的作用。
4. 多元性
作为人文课程而开设的语言课程的语种是多元的。例如,多伦多大学开设了多达50多个语种的语言教学。[13]其中,东亚研究课程中有汉语、日语、韩语、梵语等语言课程。每个语种的语言学习都呈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例如:斯拉夫语系课程系列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研究、匈牙利研究、波兰语言与文学、俄罗斯与东欧地区语言研究、俄罗斯语言与文学、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言与文学、斯拉夫文化、斯拉夫语言与文学、乌克兰语言与文学等。斯坦福大学虽然只要求学生熟悉1门外语,但为本科生提供了40多个语种的语言课程供其选择。[14]
5. 国际性
斯坦福大学为学生开设了探讨世界许多国家的“国别研究”人文课程:如中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主要涉及文化、社会、代表性的现象、艺术等方面。在其“公民教育”课程领域的“国际交流”模块中,“全球人文地理:欧洲和美洲”[15]课程介绍欧洲和美洲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文化分化模式和差异。多伦多大学开设了大量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人文课程,例如“近东和中东文明”、“南亚研究”、“意大利研究”、“和平与冲突研究”等,帮助学生了解别国社会,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运作模式,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知识与文化的要求。哈佛大学的“世界各社会”人文领域课程议题丰富,主要包括对亚洲、欧洲等主要国家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课程;介绍现当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课程,如“有条件的平等——现代欧洲犹太人”;全球化问题课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战争”,培养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当地、国家和国际生活的公民。[16]
摘要: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重视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教育,分别通过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专门设置”与“课程超市”相结合的人文课程以及“超市型”人文课程模式来实施人文教育。其人文课程内容的共同特征是:丰富性、经典性、综合性、多元性和国际性。
从“上大学”到“上好大学” 篇8
正如《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所指出的,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种后发外生赶超型, 在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 当前高等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矛盾。比如, 如何解决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 如何从外部、内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等等。
在此次发布会上, 与会专家不避讳地将一系列问题摆了出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会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学生司、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纷纷“接招”。
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难的问题, 自2012年起, 我国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效果“立竿见影”。但外界也曾对此举是否会带来的资格造假“、高考移民”隐患提出疑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回应, 教育部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任赵香兰教授的建议则是, 随着电子学籍管理信息日益透明, 可以使用电子学籍作为认定标准。
受益于上述政策进了重点大学, 农村贫困学生却又面临“融入难、学业难、就业难”等适应性问题。赵兰香建议, 高校要“适时调整理念, 创新培养模式, 给予专项生更多关怀帮助, 尤其是在就业方面”。
事实上, 创新培养模式, 不仅仅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所需, 更是各大高校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下一步工作思路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 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要手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深化改革、协同育人, 优化结构、补齐短板, 提升能力、保障质量,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这对高校自主办学也提出更高要求。张大良表示, 高校办学自主权将从支持高校科学选拔学生、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自主选聘教职工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在落实和扩大高校自主权时, 张大良说, 还应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问责机制, 才能确保高校拥有的办学自主权用好管好。
作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七个方面之首, 如何“科学选拔学生”, 是发布会上媒体关心的问题之一。王辉介绍说, 浙江省和上海市两大高考改革试点迈出坚实的步伐, 下一步将全面推动各地改革方案落地, 按照“边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推进”的原则, 加强对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 全力保障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司副司长申继亮表示, 这次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既是巨大挑战, 也是重大机遇, 将从客观上推动高中改革, 有望改变过去“千校一面, 万人同课”的现象。
大学督学及大学督学章程 篇9
1 督学的词义和起源
督学在辞海中释义有二,一是清代提督学政或督学使者的简称,是主管教育的部门中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二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皆置督学,以视察所属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的工作[3]。现在,督学是指负责教育行政机关中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也指由政府按法定程序聘任,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教育工作的人。为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各高校根据需要也适时的在校内设置了教学督导机构,如督导团、督学组等。
现代教育督导制度起源于法国,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我国教育督导制度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4]。如清小说《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公子道:‘家君做县令时,晚生尚幼,相随敝门伯范老先生在山东督学幕中读书。’”
2我国大学督学现状
我国大学督学制度最主要的职能部门就是大学督导团,督导团的工作就直接决定着督学制度在本校的落实情况。通过对不少高校督导团的工作进行考证,总结如下。
1.1 大学督学的产生和组成
大学督导团成员人数为8~15人,一般是由各个院系领导进行推荐,然后由教务处汇总上报给负责教育工作的副校长,由校长或主管教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聘任。
1.2 大学督学的任务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随堂听课、督导各学院的教学活动)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
(2)协助学校管理机构(教务处、学生处)对本科学生出勤和考试进行监督和指导。
(3)利用督导工作的经验在各项重要会议中提出问题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随时向教务处反映在督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3 现今大学督学的现状及优缺点
上海某大学自2003年开始试行督学制度,并多次对督导团工作条例进行了系统的修改;湖南某大学自2003年开始试行督学制度,并对督导团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总结;东北某大学自2003年开始试行督学制度,并根据相关规定制订了工作条例等等。综合上诉几所大学的督学制度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当今大学督学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具体有以下几点:
(1)通过督导团的检查,保证了课堂的出勤率,维持了考场的秩序。
(2)督导团对教务处的意见反馈有助于教务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测,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督导团的工作总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校领导建议。
尽管,我国将督学运用在大学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当前水平来说,我国的大学督学制度还仅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很多相应的合理措施还尚未配套,导致有许多漏洞出现[5,6]。
(1)适用范围不合理。仅仅将督学试用在本科教育上很难发挥出督学制度的优越性。
(2)隶属关系不合理。由于大部分督导团隶属于教务处或教学质量监督科,导致许多建设性的措施未能及时反映到校领导,在汇报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臃肿性。
(3)督导团成员的构成不合理。大部分大学督导团的成员有一半是在岗行政人员,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很多意见就这样淹没在督导团内部。
(4)执行力度不够。由于督学集体的决定只能起到建议的作用,使得督导团的内部工作总结变得影响不大,从而削弱了督学的作用。
3 大学督学章程
3.1 大学督学章程
鉴于此种情况,设计了一份能全面督察学校党政工作的大学督学章程。
(1)大学督学的宗旨
督促和检查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
(2)大学督学级别和隶属关系
无行政级别,归校长直接领导。
(3)大学督学的督察范围
除校党委、校纪委本身之外的一切事物,包含教风、学风、考风、学术风气、教学质量、校园环境、校园文明等等,是学校的总督察。
(4)大学督学的人员构成
大学督学由20~30名教授构成,其中,50%为在岗平民教授(不包含在岗校院两级党政机关人员和系正副主任),50%为退休返聘教授(返聘教授没有官帽负担)。
由督学组成人员选举正副主任督学各1名。若主任督学是返聘的,则副主任督学必须是在职的,反之亦然。
(5)大学督学组成人员的基本条件
人正、誉好、力强、健康、敢说、敢做、敢当、大局。
(6)大学督学人员的产生办法
全校教师民主选举,个人同意,校长聘任。
第一,选举办法。(1)网络实名公开选举;(2)学校将符合条件的平民教授和返聘教授放在网上,供投票;(3)全体学校教职工(在职的和返聘的)每人都用自己的工号实名投票;(4)任何人都可以实时查询投票计票结果和什么工号把票投给了谁;(5)无特殊情况,教职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满额投票(选足人数),不然年度考核按不合格记;(6)为了消除领导的导向作用,投票顺序为:平民教职工——科级干部——处级干部——校领导;(7)按选票多少,逐个征求是否愿意当督学,直至满额为止。
第二,为了对校院二级机关及各系主任实行有效的监督,不能逐级推荐,不然推荐上来的,多是溜须拍马的,督学就成拍学了。
(7)大学督学工作时间要求和待遇
在岗教师履行督学的时间不小于机关正常工作时间的25%,返聘教师履行督学的时间不小于机关正常工作时间的60%。正副主任督学履行督学的时间不小于机关正常工作时间的50%。在岗教师补贴教分,返聘教师补贴现金。
(8)大学督学的办事规则
直接和间接监督管辖内的事物,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发令纠正,复杂的问题可以反映给有关部门解决。只要是督学集体名义提出的处理意见,行政部门无正当理由否决的,在一周内,就应该批准生效,不得拖延。
(9)大学督学的任期
任期三年(与中层干部一致)或与校领导任期一致。
(10)大学督学的非到期卸任
由于个人原因(健康、生活安排和其他原因)可以提出辞职,或经督学成员集体开会提议免职,校长批准。
3.2 大学督学章程特点
同现有的各高校督学工作规程相比,此大学督学章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督察范围为学校的整体工作;
(2)督学归校长直接领导;
(3)督学成员的产生方式由全校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校长履行聘任手续;
(4)督学成员的构成为在岗平民教授和退休返聘教授,禁止在岗行政人员参加;
(5)督学的工作时间有硬性要求;
(6)督学集体的决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确保了督学制度的执行力度。
4 结语
(1)高校教学督导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教学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2)现有的各高校督学工作条例、督学规程、规范等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局限和缺陷,不利于更好的发挥督学的作用。
(3)新设计的大学督学章程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可以有效地督察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参考文献
[1]王国军.谈高校督学的为与威[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24-25.
[2]杨颖秀,郭莲荣.督政与督学相结合——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显著特色[J].教育科学,2005,21(2):37-40.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668.
[4]张闻.一位督学的日记[J].教育,2008,(7):28-29.
[5]胡晓敏.浅谈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运行的基本原则[J].教育探索,2009,(8):74-75.
一流大学要有大学精神 篇1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师与大楼,更需要大学精神。”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强调,大学精神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精神支柱,是指明前进方向的灯塔,是集聚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磁石。大学精神要体现其基本内涵和终极目标,要具有普适性、引领性、包容性,要体现人文与科学、物质与精神的完美协调,要以一种“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气势统领全局。
杨卫说,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应简单地照搬以“学术自由、院校自治、通识教育”为特征的西方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采取这样的道路却容易限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新时代的大学精神要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特征。单只是回复到传统的儒学理念或国粹,很难在全球引起共鸣。
西北大学 篇11
关键词:网络设备;管理平台;B/S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36—03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校园网建设日趋完善,学校固定资产急剧增加,各种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通讯线路等硬件)数量日益庞大。这些快速的变化不仅要求校园网要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强大的性能以及保证校园网无中断运行的可靠性,还必须对每台网络设备的详细信息及其运行状况了如指掌,以确保校园网稳定、高效、准确的运行。那么如何提高网络设备运行的有效性,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设备管理?除了要依靠设备本身和网络架构的可靠性之外,还必须依靠一套有效的管理平台来监测和管理所有设备。[1]我们采用B/S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开发了一套“校园网络设备管理平台”,以期实现对西北大学所有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网络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网络设备管理是指管理员对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这些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维护和查询等操作,从而保证设备可靠、有效地运行。随着高校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设备管理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信息越来越复杂,数据量也日益庞大,这些变化给设备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很多困难。
目前,西北大学的设备管理仍处于手工管理阶段,管理人员主要通过Excel表格人工记录数据进行设备管理。这种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下信息的采集和反馈速度慢,数据失真、丢失严重,导致了管理人员之间交流合作不顺畅,信息反馈不及时,各种指标分析不准确,管理环节脱节,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影响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2]
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仪器设备普遍使用信息化管理,[3]市面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功能强大的设备管理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功能侧重各有不同,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如一些平台过分侧重网络拓扑和统计功能,对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则明显不足,这对于每天面对网络设备和用户的管理员而言显然存在着极大的欠缺,可见,现有的管理平台无法满足西北大学网络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适合西北大学使用的设备管理平台,满足和改善现有的设备管理工作已是势在必行。
三、设备管理平台设计
1.平台设计概述
该平台的设计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对西北大学网络设备管理现状有了充分的认识后进行的。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数据库,整合了现有的整个业务流程,数据库包含所有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设备间信息、IP地址信息、域名管理信息和用户信息等,使得整个网络管理有据可依、可查,且快速、有效。[1]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即对新入库设备进行信息录入,对各类设备进行查询和统计等)以及对IP地址和域名进行合理分配。
平台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挖掘西北大学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各网络设备的潜能,提高网络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水平,激发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及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该校全部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监控问题。
2.功能分析
该平台是专门为西北大学网络中心量身定制的一款专业化软件,用来管理西大所有网络设备、设备间、IP地址和域名。平台主要包括五个功能:设备管理、设备间管理、区域管理、域名管理以及IP地址的管理,管理员可自由添加、删除和修改设备配置信息,实现西大三个校区所有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和IP地址的合理利用。在平台性能方面,要求建立完善的用户认证机制和安全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平台良好的可扩展性。
3.功能设计
设备管理平台的设计结构必须科学,功能必须合理,如图1所示是这一平台的功能结构。
四、平台实现
1.实现原则
(1)易用性:平台采用B/S架构模式。目前市面上的设备管理软件大都采用了C/S架构模式,这类平台功能丰富、交互性好,但使用时需要专门的客户端软件,且跨平台操作性差,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现今流行的B/S架构模式则克服了这一缺陷,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便可随时随地访问该平台,免去了客户端安装和使用的麻烦,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给管理人员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友好性:设备管理平台是面向网络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的,所以其操作界面必须友好。所谓友好,主要是操作简单、实用、便利,能适应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4]
(3)安全性:平台拥有一套完善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和安全机制,不同身份的用户拥有不同的平台操作权限和管理范围,管理员可进行用户权限划分。用户登录时需进行身份校验,通过这种安全性操作保证了整个平台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交互性:工作平台还兼具交流平台的功能,具有通知公告、重要信息发布以及用户登录系统平台后与在线的其他用户交流工作心得和学习业务知识等功能,参与虚拟世界,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4]
(5)扩展性:由于校园网络规模在不断变化,所以设备管理平台也必须是可扩展的,以适应校园网络设备规模的不断壮大。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以后的扩展采用三层架构方式实现: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同时提供必要的接口,为以后接入数字校园网做好了准备。[5]
2.平台功能模块实现
该平台采用了B/S体系架构,利用ThinkSNS开发框架,以及目前Web开发的黄金组合LAMP(即Linux+Apache+MySQL+PHP)进行开发。该组合中的各个成员都是开放源代码的,具有开发、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开发一个专业化的网络设备管理平台。平台主要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模块,前台面向所有网络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在这里用户可就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得到的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讨论,让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经验可以相互共享,如图2所示。通过后台登录界面管理员可进入设备管理后台,对设备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以及对IP地址和域名进行合理分配。平台的最大特点在于:针对性、实用性强,充分满足了西北大学的设备管理需求。
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功能模块:
(1)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对所有数据库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基本数据(如产品代理商、经费来源、合同号、设备状态、操作系统、所属设备间类型)和IP地址信息(IP使用状态、IP分配类型、IP使用类型),可以对数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2)设备间管理:对所有设备间类型及其属性进行管理。设备间类型主要包括配线间、运行室、存储间;设备间属性包括设备间所属地域、校区、楼宇、位置以及是否通光缆、是否有钥匙等等。
(3)品牌管理:包括服务器和电脑等所有网络设备的品牌,如IBM、联想、惠普等等,并可以随时添加、删除和修改品牌。
(4)区域管理:实现区域的级联式管理。区域包括地域、校区和楼宇,三者属于从属关系。地域分为教学区、学生区和办公区,每个地域又可分为北校区、南校区和桃园校区三个校区,每个校区又包含了不同的楼宇,如一号楼、二号楼等,可进行区域添加、编辑和删除等操作。通过该功能管理员可清楚的知道某个楼宇的所属区域或者某区域共有多少楼宇。
(5)设备管理:实现对全部网络设备的动态管理。主要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电转换器、PC以及一些设备附件如光模块、UPS电池等等,可以对各种设备的数量进行统计,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查看,对故障设备实现快速定位,可按设备种类方便的添加、删除和修改设备及其所属信息。
(6)IP地址管理:对IP地址类型和使用状态进行管理。IP类型包括静态IP和动态IP,IP状态有使用、未使用和预留,管理员可批量添加校园网所有IP地址,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校园网所有用户进行IP分配,并实现IP地址与所属区域的关联,即给特定的区域分配特定的IP地址段。
(7)DNS管理:可以对域名解析服务器进行管理;可以管理域名解析,给定域名可以找到该域名解析的IP地址,并且给出相关信息;给定IP地址,可以找到该IP对应的所有域名,并且给出每个域名的相关信息,即实现域名与IP的关联。
平台的成功建立,实现了管理人员对所有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当遇到网络故障时可以从设备信息库中提取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对网络故障进行及时有效地排查,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预防了网络事故的发生。此外,平台具有的可扩展性,可以适应设备管理人员对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变换。
五、结束语
目前该平台的开发工作已经完成,预期将于明年在西北大学网络中心投入使用。平台提供的设备管理与监控以及IP地址的分配等功能,为网络管理员监控网络设备,及时解决网络设备故障提供了方便,同时平台的成功建立,改善了西北大学现有的设备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让西北大学的网络设备管理变得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郑斯日古楞.校园网主干网络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1.
[2]钟茂生.动态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04(11):3.
[3]刘淑云,李继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1):164—167.
[4]艾力群,艾敏华,欧阳修河.基于网络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7(5):10—13.
[5]沈玉强,季婧.高校网络中心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信息,2011(1):76—77.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 篇12
大学精神出现了危机。教授们热衷于行政, 对教学工作不热心;热衷于做科研项目, 不热心学问。还有一些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也热衷于做行政。大学教师们急功近利的心态突出, 对科研只求数量, 不求质量, 粗制乱造, 甚至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还有些大学校长在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 对学生灌输媚俗的价值观。高校教师道德滑坡甚至贪污腐败时有发生。高校人际关系也不尽人意, 圈子主义盛行。大学行政化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教师待遇偏低, 同时应该看到不纯粹是经济问题, 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削弱密切相关。没有先进的大学文化和精神, 大学就会迷失方向, 就会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大学肩负塑造人的重任, 处于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前沿, 引领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因此弄清什么是大学精神, 搞好大学文化建设, 十分必要。
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大众化了, 但是并不意味着世俗化。今天的大学不再是一个象牙塔, 不少大学走上了和企业相结合的路子, 有自己的企业。为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科研条件和水平, 服务社会,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高等学校适当的搞经济建设也是必要的, 但是经济建设毕竟不是高校的主要功能。过于偏重于经济建设, 就会偏离办学目标。大学精神和文化研究, 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
大学的功能就是传承和创新文化[1], 培养合格公民和专业技术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和提供社会服务。大学文化的建设就是服务这些功能的。毋庸置疑,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研究, 对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和创造者, 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和职业地位观, 保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理想, 成为一名“大学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高等学校良好大学制度和风气的形成也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大学精神和文化滋润着莘莘学子, 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翻阅百年高等教育历史文献, 发现对于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并少见, 但是缺乏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少研究者仅仅研究了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将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 形成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理论。
一 大学精神的内涵
1 传道精神
培养合格公民, 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 是大学肩负的使命。我国古籍《四书》中对大学定义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大学任务就是发扬道德, 教化民众, 使人心向善。我国古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道德教化的重要意义, 给大学正确的定位。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 传道, 授业解惑也。从教师的角度论述了大学的传道功能。我国历史上从汉代确立儒家的正统学说后, 历代的学者都以传播儒学为己任, 建立书院, 讲述儒学, 到宋代理学发展到极盛。近代的中国的大学, 都开设了社会政治理论, 宣传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大学, 把传播共产主义, 培养接班人作为首要的任务。当代中国的大学, 要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理论, 培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的传道作用, 在他们创立的学园中都要讲伦理学, 政治学等为人治国之道[2]。中世纪的大学, 不管是专门的神学院, 还是设立的神学系, 教授神学, 其实神学不过是披着神秘外衣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我国古代的佛寺和道观, 主持方丈和道长也讲学传道, 培养弟子门生!
2 创新精神
大学所传之道, 要通过学者研究获得的。学者要研究学问, 研究就意味着创新。在研究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 新的发现和新的发展。同样的文本, 不同的时代显示不同的意义。所以任何一种研究和当时的社会结合起来, 就是创新。如今, 学者们把目光投向社会,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创造新的理论。创新越来越成为大学的前进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时代的发展, 除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之外, 还需要迫切的政治社会理论创新。科技革命, 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多挑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占据知识前沿的大学, 对于各种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决, 方可引领社会前进。事实上, 大学在知识创新领域越来越重要, 做出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 也是大学肩负的使命[3]。大学的创新是有限的, 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体民众的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
3 民主精神
所谓民主, 可以理解为多数人的管理。把民主理解为自治也是可以的。就西方大学而言, 大学的管理, 很多学校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 而是有各种管理委员会来决定大学的重要事务。大学各种制度的设立, 应由管理委员会来决定[4]。
由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重大问题, 提交管理委员会决定。虽然, 管理委员会对于整个大学而言, 仍然是少数, 但是在委员的产生方面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学术问题上, 也体现民主精神, 以理服人。大学是对话的地方, 不是一言堂, 不能打棍子。学术上可以广泛争论, 不能由哪个权威人物说了算, 研究政治社会问题没有禁区。在教师聘任, 职称晋升方面, 要公平公正, 不能由校长一人决定。
4 独立精神
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物, 尽管政府可以扶持大学, 支付办学经费, 甚至可以监督大学, 但是大学还是有其独立的地位[5]。最早的大学都不是政府办的, 古代的人才也不是政府培养的, 往往是私塾和私立书院培养的, 一开始就独立于政府。招什么学生, 讲什么课程, 费用收取, 教师任用都由大学自己决定。孔夫子的私塾, 没有政府的扶持, 据说学徒三千, 培养有名门徒七十二人。大学办学不是政府的行为, 从一定意义上, 大学没有义务接受政府的支配。政府也不宜给大学指定开什么课。
5 批判精神
大学是精英的聚集地, 是创新知识的机构。对社会提出批评和建议, 是学者的任务和使命。学者不能唯政府是从, 做政府的代言人或者傀儡。坚持真理是学者的最基本的品格。对于学者的言论, 不给予政治上的评价, 不用政府的权势来压制。如果该言论不对, 自然会有其他的学者站出来反驳。在论争中谬误和真理自然会显现出来, 谬误得以纠正, 真理得以传播。
批判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是不能压制的[6]。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 也会主动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的。如果教师不敢批评社会, 一味媚俗, 那么学生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冷漠态度, 成为一名不负责任的公民。可以说, 批判精神是一种书生意气。所谓书生意气就是崇尚理想, 坚持真理, 以天下为己任。一所大学培养不出书生气, 那是很失败的大学。
6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就是尊重生命和人格的品质[7]。在人类的历史上, 因为战争和债务产生了奴隶, 作为同类的人, 遭到非人的待遇, 沦落到动物的境地, 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非人道制度被淘汰, 人们获得了一种精神的进步, 这就是人文精神。人类的发展, 向着尊重生命和尊严的方向, 也就是文明的方向发展。
各大学中都把人格尊严放在重要位置, 尊重美德, 弘扬真善美, 爱护环境, 保护生态, 促进公平, 消除贫困, 维护和平, 促进和谐, 发扬平等自由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使是军校, 也讲人文精神的, 培养学员不虐待俘虏, 不伤害贫民, 不使用使受伤者十分痛苦的武器等品德。
7 理性和科学精神
大学从创立之初, 就是为了传授知识, 培养人才。知识就是理性的经验。没有理性的知识, 是迷信, 不登大学之堂。伦理道德是理性的东西, 神学也是具有理性的知识。在大学中, 几乎很少有什么神秘的教条, 一切知识都会受到质疑, 受到理性的检阅。从《道德经》到儒家经典, 到《佛经》, 再到《圣经》都渗透着理性精神。在古希腊的学院中, 很早就开始讲几何、逻辑等课程, 随着近代科学的出现, 数学理性和实证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渗透到大学的各个角落。现在教师们讲课或者研究, 必须遵循科学的理性, 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工作[8]。
8 自由精神
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提出, 兼容并包, 容纳不同的学派同时存在, 不搞清一色。表现大学学术自由的精神。大学毕竟不是政治机构, 不能用政治手段来管理大学。因为大学本身的创新, 大学经常是思想革命的地方, 但是不是政治革命的地方。不过历史上的北大, 却独具特色, 从五四运动开始, 涌现出很多爱国大学生, 参与了很多爱国活动。爱国和革命是北大的光荣传统。但是不能由此把北大作为一个政治机构。大学可以容纳不同的学科, 人文、科学和宗教的都可以讲授研究。大学生可以换专业, 也可以选修第二学位, 也是大学自由精神的表现。当然还包括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 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不受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9]。
9 殉道精神
在大学产生的思想, 如何实施?这句需要大学师生有种殉道精神。孔夫子的学生毕业后, 周游列国, 把孔夫子的学说传到四方诸侯, 为官辅政, 实施孔子的主张。所谓学而优则仕, 就包含了殉道精神。苏格拉底为自己的学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拿北大来说吧, 李大钊是一个典型例子, 还有很多北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或者三民主义, 毕业后好多投身革命, 坚持真理和正义, 为理想而奋斗。还有云南大学任教的闻一多先生, 为民主献身。这些都是大学殉道精神的表现。今天世界各国的大学都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一项主要职能, 大学以及师生都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不能坐而论道, 要置身于社会活动。
二 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的培养, 需经过大学文化的建设来实现。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搞好大学文化建设, 是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大学文化:
1 搞好学校基本设施建设和管理
学校的基本设施主要是教学实验楼, 图书馆, 体育场馆, 宿舍楼, 办公楼, 食堂, 澡堂、超市和道路等生活服务设施。
教学楼不要太高, 像个商务大厦似的。以前的教学楼基本在五层左右, 现在有的教学楼建得很高, 上下要乘电梯。这就不利于学生下楼活动。高大的教学楼造成了一种压迫感和隔离感, 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室不能太大, 由于高校扩招, 很多学校都建设了大教室, 能容纳120人以上, 甚至达到200人左右。因为人多, 教师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机会相对就少, 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图书馆里的图书要体现学术性,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全套一定要有。这些书大都是西学经典著作, 包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容, 是做人和学术研究必须了解的书籍。不能为了别的目的购进一些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的低质量、价格昂贵的书。那些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
食堂要卫生, 质量要好, 经济实惠。
学校大门不要搞得太豪华, 培养师生的节俭意识;各种设施坏了要及时维修,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一草一木都要优美, 环境绿化要赏心悦目, 校园面积足够大, 师生在校园中放松精神, 陶冶情操, 开阔思维。在校园散步时, 就能产生灵感, 启发思想和创新。校园周边最好不要有医院 (医学院校除外) 、工厂。学生宿舍要与外单位隔离, 而且与居民区要有些距离。大学校园称为相对封闭的环境。附属中小学也不要接近大学, 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3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身正为师,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廉洁自律, 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学校都受到腐败的影响, 走到社会也很难廉洁。要坚决反对高校腐败。杜绝招生、工程承包和设备购买等领域的腐败。反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 杜绝学术腐败。对于不具有学术性的著作, 不论是什么层次的项目或者期刊, 都不能作为科研成果, 只能当做一般著作。反对抄袭和粗制滥造, 维护学术的纯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
4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这与廉洁文化直接相关, 腐败往往利用不诚信的作法来达到目的。学术作弊, 既是学术腐败, 也是违背诚信的。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多招生, 往往虚报就业率;为通过评估, 让学生反复地做评估应对演练。为吸引学生, 开设就业率不高, 不具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专业, 华而不实, 不关心学生前途命运。这样做都降低了大学声望和信誉。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和玩世不恭态度, 不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些教师, 平时根本没有搞科研, 但是职称评审时拿出一大推科研成果, 这就要考察一下是本人亲自做的, 还是别人代笔。有些领导自己从来不搞科研或者写论文, 都是别人做的, 签自己的名字, 职称照样过。这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做领导的职称比专任教师晋升的快。这直接败坏大学了风气。
5 完善大学人事制度
大学是学术型单位, 不能作为解决就业的机构, 所以政府最好不要把退役军人安排进大学。军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能用军校的那种管理制度来管理普通大学。教师子弟最好不要进入本校, 避免近亲繁殖, 影响学校的公正。美国大学对此有严格规定。
在对教师的考评中, 要公正合理, 客观的对待每一位教师, 不能凭关系定等次。教师职级工资不要差别太大, 否则一些教师就会为工资去不择手段地晋职称。
6 加强大学的民主管理
目前, 我国大学管理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级领导干部都来自行政部门委任, 教师们没有选择权。这样一来, 教师意愿和利益很难得到表达。学校在很多方面不得不屈从政府, 动摇大学的自主地位。为维护大学的独立, 大学校长最好由大学教师推选后报政府任命。这样既能制约校长的权力, 又能维护校长的权威。当然大学的管理还要成立管理委员会, 和大学校党委一同管理学校。
7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为了防止学术垃圾, 一定要在科研成果结项和晋升职称方面审查论著论文的创新程度, 不具有实质创新的东西, 坚决否定, 杜绝学术腐败。形成下真功夫, 作学问的文化氛围。
8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儒学文化中有很多超越越时空的精华, 伴随着华夏民族走了几千年, 这份宝贵的遗产, 我们一定不能丢失。实践证明, 儒学文化对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的让师生接受完整的儒学教育, 有助于大学精神和文化建设[10]。应该把《四书五经》作为选修课, 如果有中文系的话, 把它作为必修课来开设。
参考文献
[1]张忠华.高等教育专题新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109.
[2]雷通群.雷通群西洋教育通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1, 33-34
[3]钱学森.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J].共产党员 (下半月) , 2009 (12) :54.
[4]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 :167.
[5]温翠莲.浅论中国大学的自治精神[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9) :67.
[6]禹旭才.社会批判:大学必要的职能[J].2007 (6) :20-21.
[7]解丽霞.近二十年人精神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人文版) , 2006 (6) :35.
[8]王丰.现代大学理性精神之反思与回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23) :296.
[9]刘爽, 赵俊芳.论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3) , 41.
【西北大学】推荐阅读:
西安西北大学07-17
西北政法大学07-25
西北师范大学09-30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10-24
西北大学社工考研真题07-08
西北工业大学军事理论08-10
西北工业大学论文计划08-11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学号10-14
西北大学博物馆游记05-24
西北大学优秀学术期刊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