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重点学科

2024-11-11

西北大学重点学科(共11篇)

西北大学重点学科 篇1

中国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数排名(2007)

名次 学校名称 一级重点学科 二级重点学科1 清华大学 21 116北京大学 18 125浙江大学 14 71复旦大学 11 86上海交大 9 41哈尔滨工业大学 9 40中国人民大学 8 57南京大学 8 55中国科技大学 8 45西安交通大学 8 3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 28华中科技大学 7 37天津大学 7 35南开大学 6 44中南大学 6 33中国农业大学 6 24武汉大学 5 46四川大学 5 43厦门大学 5 38东南大学 5 19北京师范大学 4 39吉林大学 4 32大连理工大学 4 21北京理工大学 4 16南京农业大学 4 13北京科技大学 4 12东北大学 3 24同济大学 3 21重庆大学 3 17中山大学 2 22

山东大学 2 22

华东师范大学 2 19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18

西北工业大学 2 15

湖南大学 2 14

东北林业大学 2 12

华南理工大学 2 10

西南交通大学 2 10

南京理工大学 2 9

中国海洋大学 2 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 9

北方交大 2 8 44 中国地质大学 2 8 45 武汉理工大学 2 7 46 西安电子科技 2 6 47 北京邮电大学 2 5 48 中央财经大学 1 11 49 西北大学 1 9 50 北京林业大学 1 9

中国政法大学 1 952 华中农业大学 1 853 中国石油大学 1 854 中国药科大学 1 855 中国矿业大学 1 856 南京林业大学 1 757 河海大学 1 758 华东理工大学 1 759 东华大学 1 660 北京化工大学 1 661 燕山大学 1 562 长安大学 1 563 江南大学 1 564 江南大学 1 565 长春理工大学 1 566 西安理工大学 1 567 南京工业大学 1 568 成都中医药大学 1 469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4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 471 合肥工业大学 1 372 黑中医药大学 1 373 大庆石油学院 1 374 广州中医药大学 1 375 成都理工大学 1 376 西南石油大学 1 377 河南农业大学 1 378 华中师范大学 0 879 兰州大学 0 880 首都医科大学 0 88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 782 南京师范大学 0 6

东北师范大学 0 5 85 湖南师范大学 0 5 86 中国医科大学 0 5 87 东华大学 0 4 88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0 4 89 上海中医药大学 0 4 90 重庆医科大学 0 4 91 暨南大学 0 4 92 上海大学 0 4 9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 4 94 苏州大学 0 4 95 山西大学 0 4 96 西南财经大学 0 4 97 云南大学 0 4 98 天津医科大学 0 4 99 首都师范大学 0 4 100 华南师范大学 0 3

沈阳农业大学 0 3102 上海财经大学 0 3103 南京中医药大学 0 3104 广州中医药大学 0 3105 北京工业大学 0 3106 东北农业大学 0 3107 北京外国语大学 0 3108 西南大学 0 3

南方医科大学 0 3110 东北财经大学 0 3111 辽宁大学 0 3

陕西师范大学 0 3113 南京医科大学 0 3114 郑州大学 0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0 2116 安徽大学 0 2

中央音乐学院 0 2118 天津师范大学 0 2119 内蒙古大学 0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0 2121 大连海事大学 0 2122 山东农业大学 0 2

河北工业大学 0 2 125 广西大学 0 2 126 南昌大学 0 2 127 湘潭大学 0 2 128 四川农业大学 0 2 129 中央民族大学 0 2 130 华北电力大学 0 2 131 西南政法大学 0 2 132 江苏大学 0 2 133 扬州大学 0 2 134 甘肃农业大学 0 2 13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0 2 136 哈尔滨医科大学 0 2 137 太原理工大学 0 2 138 新疆大学 0 2 139 中国传媒大学 0 2 140 新疆农业大学 0 1 141 大连医科大学 0 1 142 福州大学 0 1 143 辽宁中医药大学 0 1 144 天津中医学院 0 1 145 天津工业大学 0 1 146 河北医科大学 0 1 147 沈阳药科大学 0 1 148 沈阳工业大学 0 1 149 海南大学 0 1 150 上海水产大学 0 1

151 黑龙江大学 0 1152 湖南中医大学 0 1153 西安科技大学 0 1154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0 1155 天津科技大学 0 1156 山西医科大学 0 1157 延边大学 0 1

158 华东政法大学 0 1159 南方医科大学 0 1160 西南大学 0 1

161 华东政法大学 0 1162 中国戏剧学院 0 1

164 安徽医科大学 0 1 165 内蒙古农业大学 0 1 16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 1 167 昆明理工大学 0 1 168 中国美术学院 0 1 169 汕头大学 0 1 170 湖南农业大学 0 1 171 北京体育大学 0 1 172 北京语言大学 0 1 17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 1 174 福建农林大学 0 1 175 安徽医科大学 0 1 176 福建师范大学 0 1 177 贵州大学 0 1 178 哈尔滨理工大学 0 1 179 河北师范大学 0 1 180 华东政法大学 0 1 181 华侨大学 0 1 182 青岛大学 0 1 183 山东师范大学 0 1 184 上海戏剧学院 0 1 185 首都经贸大学 0 1 186 天津财经大学 0 1

西北大学重点学科 篇2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一词是社会学家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有的, 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引申而来。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领域, 指的是“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多者更多, 少者更少”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在科学研究领域, “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权威专家、著名科学家更容易获得科研资金支持、各种荣誉或物质的奖励, 而对于普通科研人员或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讲, 则较难获得科研支持、科研奖励等;著名科学家更容易在权威期刊和杂志上刊登科研论文或出版专著, 而对于普通科研人员或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讲, 要实现这些就比较困难。与此同时, 在论著出版时, 权威的期刊和专著也会按照学术能力先后列出院校和协会的名单, 并且会按个人的学术头衔和科研能力, 列出一些知名学者和优秀学生。当然, 还可以包括参与人员, 不过他们通常会被忽略[1]。在高校建设方面, 重点大学或知名高校往往更容易获得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 同时也更容易吸引大批杰出学术人才的聚集, 而一般高校在招生、资金支持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就会明显处于劣势。

学科建设领域内的“马太效应”主要体现在学科资源、人才队伍以及学术荣誉等方面。在我国, 国家重点学科是一种内嵌性结构。在政府政策的安排中, 国家重点学科内嵌着各种各样的学科发展资源、游戏规则、学术权威。一所大学如果拥有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身份, 也就意味着这所大学占据了位置和权力———一个有权力获得有价值资源的位置[2]。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领域内的“马太效应”, 映射到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方面则表现为强势、优势学科会更强、更优, 而弱势学科就会一直处于弱势甚至趋于更弱。具体表现为重点学科通过国家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点支持会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在聚拢人才、吸纳社会资源等方面更具实力, 重点学科实力则会越来越强;而非重点学科在获得资助、聚拢人才、吸纳社会资源等方面则显得比较困难。

“马太效应”本身的意义是描述“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这一状态, 它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但从科学研究或学科建设领域重点建设政策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 它的作用则有消极与积极之分。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荣誉分配不公和资源分配不公;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科学研究效率、提升科学共同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强化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竞争, 加快科技发展的速度[3]。如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领域, “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明确重点学科在本学科领域发展的“引领者”地位, 使重点学科更好地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二是将有限的资源 (科研资金、优秀学术人才等) 聚拢在重点学科之内, 既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又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即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三是重点学科良好的政策和条件支持并促使非重点学科加快建设, 为学科建设领域引入了良性竞争机制。“马太效应”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重点学科垄断了大部分的资金支持与人才队伍, 使非重点学科在资源获得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非重点学科为争取进入重点学科行列, 会出现投入大量的资源盲目建设该学科的情况。在我国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 资源的流动与竞争有明显的学科等级的划分, 不同学科之间在资源占有方面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便是人们捕捉“马太效应”踪迹的重要证据。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现有制度框架下, “马太效应”极难消除, 它的存在甚至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与行政的合法性。因此, 在无法废除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前提下, 为了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 在具体的学科建设过程中, 引入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 建立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或将是行之有效的选择。

二、重点学科建设中的“择优”与“去劣”

学科建设与评估的目的是选择优秀学科进行重点建设还是淘汰、停办劣势学科以提高学科整体质量与水平, 一直难有定论。就目前我国大学的学科建设而言, “择优”仍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价值取向, “去劣”则基本上可以被忽略不计。

1.“择优”观念对学科建设的影响。

“择优”观念在我国由来以久且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选拔优秀、表彰优秀一直是社会各领域评判人或某一组织行为的主要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中, “择优”观念也普遍存在于各个方面。如在人才培养方面, 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研究领域, 有各种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在课程方面, 有国家精品课程;在学科建设方面, 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与建设在本质上也是受“择优”观念的影响而展开的, “择优扶植”一直是我国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一贯坚持的原则。

我国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开始有其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较为有限,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是明智的选择。当时邓小平就曾指出:“为了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 必须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的建设, 尽快提高它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4]1983年5月, 包括南京大学荣誉校长匡亚明在内的四名教授向邓小平建言, 应利用有限资源着重建设重点大学。我国重点学科建设亦受此思想影响而发端。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资源不断丰富, 教育资源极度紧缺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 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 大学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就应当有新的选择与价值取向。而现实是当初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权宜之计”如今已被制度化, 当前我国大学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重点大学建设制度和重点学科建设制度, 并且重点建设的强度还在逐渐加大。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绝非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越多就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实力越强, 因为重点学科的数量基本上是行政部门事先计划好的。由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既是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制定者, 又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领导者, 还是重点学科评估的组织者和评估者, 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越来越多也就不可避免。

2.“去劣”观念对学科建设的启示。

一所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大学, 正是一所不断忧虑和看到自己危险的大学, 乃至没有这种忧虑就可能成不了优秀的大学。与别人相比, 我们不只是水平高低的差距, 而且还有清醒的忧虑和盲目的称颂之间的差距[5]。“忧虑”意味着大学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危险, 会为弥补不足与防患于未然而时刻保持清醒, 使大学能健康地运行与发展。“劣”意味着不足和落后, 能否意识到“劣”的存在, 如何“去劣”是当今我国大学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多为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 传统意义上的单科性大学所剩不多。在同一高校内部, 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一学科门类不同院校的发展水平同样是千差万别。学科差异是学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何协调“优”与“劣”之间的关系也是极难把握的一项难题。判断一所大学的实际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 仅仅考察它拥有多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两院院士等是不够的, 同时还应考察这所大学的相对“劣势”及如何消除“劣势”。“择优”与“去劣”不仅牵涉相应的教育观念问题, 同样也与教育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关联。

从高等教育的一般价值取向出发, “择优”代表了“效率”, 而“去劣”则更倾向“公平”。表面上看, “去劣”意味着直接淘汰劣、差, 符合生态学意义上的“优胜劣汰”原则。从深层意义上讲, “去劣”则意味着通过加强建设与扶植, 加快劣、差向优、良的转变。在学科建设领域,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同学科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符合学科自然成长的规律。在学科成长过程中, 既有发展成熟的学科, 同时又有处于萌芽与生长期的学科。因此, “存异”应是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承认与接受的一项事实, 要尊重差异, 坚持学科建设的“差异原则”。但这里所说“差异原则”不同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是强调在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应该有利于处境不利者, 从而实现资源分配在结果上的平等;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差异原则”则是指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能为追求纯粹的平等而削足适履[6]。其实这也是在追求一种差异性公平, 因为基于“存异”基础上的“去劣”更多地意味着通过建设与扶植, 加快发展水平较低、学术实力较弱的学科, 以达到使发展较差的学科向优、良转变。

三、学科建设的“点”、“线”、“面”

大学学科建设制度决定了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大学的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制约着我国大学的学科建设从“点”、“线”向“面”、“体”转化。

1. 学科建设的“点”。

学科建设的“点”, 指的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 以学科目录中单独的二级学科点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它是我国学科建设建设早期的一种建设思路与方法。在前两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建设期间, 我国的学科建设主要按照单独的二级学科点进行建设。如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重点学科评选以二级学科为依据划分, 医学门类中的内科学、外科学可以按照三级学科进行申报和评选, 未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申报。”[7]虽然当时医学门类中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进行申报和评选, 未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申报, 但这一时期的学科建设主要还是按二级学科来进行。

由于科学的无限性与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学科是人为地将知识进行分类并加以制度化的结果。在不同学科之间, 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学科研究观念上的差异, 学科壁垒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和自然封闭性, 是科学知识发展史上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结果。在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框架下, “学科壁垒”、“学术堡垒”的人为封闭性在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中渐渐凸显出来[8]。如有学者所言“注重学科单个学位点的建设, 忽视学科整体优势的形成”是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误区之一[9]85。在曾经的以二级学科为主体的学科建设过程中, 学科之间的封闭性未被打破。虽然国家在规定重点学科的作用时指出, 要“发挥重点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 但在具体的学科建设领域, 大学注重的仍是对单个学科点的建设, 国家注重的也只是单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增补、建设与发展, 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之间的鸿沟仍然难以逾越, 重点学科的示范带头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历史上按二级学科划分进行的重点学科建设模式在科学发展处于以分化为主的时代是切实可行的, 并且实践证明也是卓有成效的。但当前科学发展已经进入以综合为主的时代, 仍然把这种重点学科建设模式奉为圭臬, 就明显不合时宜了[9]86。学科点的建设虽然能促进单个学科的发展, 能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 但在跨学科研究兴起, 交叉学科、跨学科等融合性学科不断涌现的今天, 纯粹、单个的学科点已很难适应科学高度融合的现实。

2. 学科建设的“线”。

学科建设的“线”, 指的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 以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 同时带动该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线”是对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的一种形象描述。它是2006年我国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以来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从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和建设以来, 学科建设的“线”这一思路逐渐在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领域浮现并得到强化。如在2006-2007年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中, 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在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结束后也于2008年评选出80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2011年又公示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名单。与单个的学科“点”的建设相比, 学科“线”的建设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它能通过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建设, 带动该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学科“线”的建设依然涵盖不了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建设。我国的学科建设主要依据的是由教育部门制定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 而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中, 各学科门类的划分以及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确定, 都是目录制定者人为划分的结果。由于受传统学科文化的影响, 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仍在学科“线”建设的范围之外。

3. 学科建设的“面”。

学科建设的“面”是指以学科门类为学科建设主体进行的跨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或学科群的建设, 这是随着学科不断的分化与综合, 大学学科建设的新趋向。随着科学的发展, 学科出现不断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 在学科高度综合的基础上出现了跨学科。跨学科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是不同程度上学科合作的统称, 它通常包括多学科 (multi-disciplinary) 、交叉学科 (cross-disciplinary) 、跨学科 (inter-disciplinary) 、复杂学科 (pluridisciplinary) 和横断学科 (trans-disciplinary) 等概念。跨学科是跨越学科边界, 把不同学科理论、方法或范式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10]。学科“面”的建设是促进跨学科、交叉学科及各种新兴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学科“点”或学科“线”的建设并不能涵盖到跨学科、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的建设。若按照传统的学科“点”或学科“线”的建设思路, 很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都不可能被划分在重点建设的范围之内。如今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框架下, 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主要以学科“点”和学科“线”的建设为主要方式。当然, 重点学科建设的“点”、“线”、“面”在任何时期都不是单一的学科建设模式, 多样化应是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特点。学科“点”、“线”、“面”的建设, 最终都要上升到“体”这一层面。大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大学这一组织机构, 学科建设的“体”指的就是以学科的组织载体即大学为建设主体, 通过营造良好的大学制度环境与学科建设环境促进大学学科的发展。大学的学科建设绝对不能是“学科自己建设自己”, 而应统筹规划, 以大学本身为平台, 主动构建学科之间、学院之间的合作共建。学科是大学的学科, 学科建设当然要由整个大学来建设[11]。要实现大学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最终必然要从“体”这一层面入手, 通过营造良好的大学制度环境与学科建设环境来带动所有学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英]托尼·比彻, 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科学文化[M].唐跃勤, 蒲茂华, 陈洪捷,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87.

[2]周守军.国家重点学科结构的内嵌性与非均衡性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08) .

[3]王媛媛.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与“马太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08) .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1975-198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105.

[5]张楚廷.大学的忧虑, 忧虑的大学——有感于重温博克讲话之时[J].大学教育科学, 2011 (02) .

[6]王宜鹏, 尚正永.“自由而公正, 平等而差异”——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四大原则[J].学术交流, 2011 (10) .

[7]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Z].教研函[2001]1号.

[8]朱新涛.学科壁垒、学术堡垒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 2003 (02) .

[9]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10]张炜, 童欣欣.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09) .

西北大学重点学科 篇3

该计划的重点和欧盟发展的总体目标都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的社会作用,并得到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的认可。

由此,欧洲大学协会在今后两年的工作中,将促进和加强以高校为重点的社会行动,应对欧洲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促进大学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欧洲大学协会的目标是证明高校成果的目的和价值,尤其是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欧洲大学协会会长罗尔夫·塔拉沙(Rolf Tarrach)教授说:“我们不会忘记价值的多样性。欧洲大学协会代表了47个不同国家的800多个高等教育机构。欧洲大学协会将努力支持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以及作为一个整体代表欧洲高等教育部门。”

就政策工作而言,该政策议程将包括对现代化议程(Modernisation Agenda)、即将到来的新的技能议程(Skills Agenda)、伊拉斯谟+(Erasmus+)中期回顾和展望2020(Horizon 2020)的审查。该协会也将继续促进开放科学与开放访问(Open Science and Open Access)领域的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西北大学重点学科 篇4

※2012年我院接收调剂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有:

070207光学;

080300光学工程;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901物理电子学;

080902电路与系统;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5207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调剂要求:

1、初试成绩达到国家教育部统一划定的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符合总分和单科分数要求;

2、调剂专业相近或相同。理科调理科,工科调工科。

3、考生必须经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提交材料

请提交一份word调剂表格,内容包括:姓名、报考学校,报考学科、报考学科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及分数、总分、调剂专业、本科毕业学校、本科专业、毕业年月、联系地址、联系电话、Email等等。

表格文件名:考生姓名+想调剂的专业

注:调剂有公费名额。

联系电话:0595-22691062;0592-6162395

学院网站:http://eee.hqu.edu.cn/

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网站:http://iop.hqu.edu.cn/

重点大学是一本大学吗 篇5

重点大学是定死了的。一本是活的,每年都不同,只是根据全省考生的成绩按比例划分。一般来说重点大学招收的都按一本线录取考生,但是有的专业比较冷门也会降格录取。有的学校位置和知名度上不来,也招不到一本生,比如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分数线在东部甚至中部的省市区都不高。反过来说,有的学校不是重点,但是学校位置好,专业讨巧,分数线比一本还高。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从录取的`操作层面看,在一些高考大省如山东、湖南、湖北,各省高校的招生比例也不太合理,导致尖子生为名校争得头破血流。

重点大学是指国内被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1995年-20间中央政府先后确定112所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19中央政府确定39所大学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中央政府确定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高校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确立中西部14个没有教育部直属大学的省、自治区的14所高校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大学;20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排专项经费160亿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目前我国的重点大学有近200所。

本科一批是指放在中国高考录取招生期间在本科学历层次中第一批次招生的学校,录取线一般要达到本科一批录取线,本科学制通常为4-6年。学生正常毕业后授予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浙江工商大学算不算重点大学 篇6

是一本院校,招收批次为本科第一批次,是一本大学中比较好的大学,综合实力很好。浙江工商大学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会计学、工商管理、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有11个省级优势专业和15个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浙江工商大学比较好的专业,就业前景也很好。

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4个):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学科简介 篇7

本学科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工程应用研究。通过多年的建设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鲜明的6个相对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固体材料破坏与结构安全评估(带头人:高庆教授);车辆-轨道系统力学(带头人:翟婉明教授);复杂条件下的材料本构关系(带头人:康国政教授);流固耦合振动(带头人:杨翊仁教授);非线性动力学(带头人:谢建华教授);计算固体力学(带头人:赵华教授)。

本学科现有教授(含研究员)2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4人。有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校“扬华之星”人选1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76.7%。

本学科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合作项目1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326篇,其中SCI收录85篇、EI收录96篇、ISTP收录18篇,发表论文累计被SCI他人引用361篇次;出版专著、教材18本;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

西北大学重点学科 篇8

什么是“软性科目”?据了解,一些英国大学认为,部分中学课程缺乏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时所需的严格标准。比如,剑桥大学列举的“软科目”包括:会计(accounting)、艺术与设计(art and design)、舞蹈(dance)、媒体学习(media studies)、摄影(photography)、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旅游与旅游业(travel and tourism)等。

成立于1994年,由20所英国研究型的大学组成、被称为英国的常春藤联盟的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负责人温迪·派亚特博士(Dr Wendy Piatt)表示,很多高等教育学府已经在准备名单,说明它们所喜欢的科目。其中两所已经表明态度的大学是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剑桥大学的网站已经列举了20个该校所称的、学生需要避免的科目,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列举了14个这样的科目。剑桥大学方面说,如果一个考生修读超过一科这种科目作为申请上大学的三科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s),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不能获得接受的。英国另一家古老学府牛津大学则没有明言不欢迎何科目,但是,该校表示,报考“分量较重”(meatier)的科目将让学生可以在上大学方面占优势。

英国教育界认为,一些知名的大学采取这些行动将让教育官员震惊,而且,也可能令政府推广新的文凭课程(diplomas)遭遇打击。

政府方面又如何看待大学的做法?英国学校事务官员吉姆·奈特(Jim Knight)说,他们根本不承认有什么“软”或者“硬”的科目存在。他说,所有科目其实都是有维持其水平的严格审核机制的。

浙江财经大学是重点大学吗 篇9

浙江财经大学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毕业生薪酬水平位列全国第75位,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

浙江财经大学创建于1974年,前身为浙江财政银行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腾飞,先后更名为浙江财政学校、浙江财经专科学校、浙江财经学院、浙江财经大学,相继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大学武术考试重点 篇10

长拳:是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以弓马仆虚歇为其基本歩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

太极拳练习要点(10):①身体端正、步法稳定②体松心静③动作轻盈、速度均匀④动作协调连贯⑤圆活⑥手眼配合协调顺畅⑦虚实分明、刚柔相济⑧劲力完整⑨意念集中、以意导动⑩动作呼吸配合紧密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掤、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式。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对练:是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攻防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用图来描绘动作的形象和身体的各部(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用文字来说明动作的详细过程和要领。

集体表演: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形式。

评分标准:各项目的评分和扣分标准有所不同,但最高10分,实行扣分制。长拳、南拳和刀、枪、剑、棍的自选套路,少年组、成年组均不得少于1分20秒

场地:长14米,宽8米(包括5cm的边线在内)在场地的两长边中间,做两个中线标记 简答论述:

武术的特点:①寓技击于体育之中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③广泛的适应性4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武术作用:①改善和增强体质②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③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④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教学的特点: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又具有本身独立的特点,①注重直观教学,以领作为主(“三多”问题: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动作包含的要素多)②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与精神③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示范

武术教学过程:传授(技术)——接受、组织(练习)——进行、检查纠错——巩固提高、考查考试——独立演练 传授内容和顺序: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拳术套路

传授方法是全息感知:包括示范感知、语言感知、口令感知、电教感知和思维感知

完整示范的情况:①对首次作为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教师一般都首先采用完整示范帮学生建立第一印象②具体进行教学时,教学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③对已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所教的动作可用④完整示范有常速--示范和慢速--两种,根据教学需,教师可选一种或两种先后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分解示范:①结构和方向复杂繁难的动作,这类动作可分上下肢两部分或几个小节进行示范教学②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这类动作可按攻防因素的多少分小节示范教学③具有顿挫性的动作这类必须具备一定基本特征④分解示范有常速示范和慢速分解示范,一般先采用慢,然后据掌握情况,逐渐过渡到常速⑤在采用时应注意不宜将动作分解的过细,在完成合理的分解示范后,尽快向完整过渡⑥在需要这一示范的过程中教师遵循原则“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完整示范”同时把慢速示范常速示范结合运用

讲解示范位置:①教师可在横队的排头、排尾连线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位置示范②可在相向而立的二列横队之间的空地位置示范③在半圆弧形或马鞍形的队形中间位置示范

正面示范位置:面有:正面,侧面、斜面、背面、镜面多种①凡是身体侧向进行的动作,可做正面示范②凡是身体正向进行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镜面示范

语言感知:讲解的内容①基本技法②动作规格③攻防技术④关键环节⑤易犯错误。讲解的方法①形象化②口诀化③单字化④术语化。纠错的方法:①慢解领做法②语言提控法③静站体验法

制定竞赛规程:内容①竞赛名称②目的任务③比赛日期和地点④比赛方法⑤比赛项目⑥报名方法⑦奖励办法⑧注意事项

长拳:(拳)四指并拢卷握,拳面要平,拇指扣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掌)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展(勾)屈腕,五指第一指节撮拢;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撮拢成刀勾。(步伐)弓马仆虚歇

太极:(拳)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手指不可僵直也不可过于弯曲(勾)屈腕,手指和腕部都要松活自然,也可拇指食指中指捏拢,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

三路长拳:虚步亮掌、并步对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冲拳、弓步冲拳、大跃步前穿、弓步击掌、马步架掌。虚步栽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马步击掌、叉步双摆掌、弓步击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歇步抡砸拳、仆步亮掌、弓步劈拳、跳换步弓步冲拳、马步冲拳、弓步下冲拳、叉步亮掌侧踹腿、虚步挑拳。弓步顶肘、转身佐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歇步下冲拳、仆步抡劈拳、提膝挑掌、提膝劈掌弓步冲拳。虚步亮掌、并步对拳。

太极: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晎。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套路比赛形式、内容:①拳术(7,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 ②其他器械(3):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③对练项目(3):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 套路比赛场地14m×7m 四击:踢打摔拿

内外兼修的含义(2):①指人体内的脏器与人的心性、精神和意识或者品德的修养 ②外指人的身体形态或者行为(即“内修品格,外修行为”)武术与其它学科的相溶8:军事、中医、养生、哲学、美学、魔术、戏曲、舞蹈等等

武术的功能(4):①壮内强外的健身功能②修心养性的陶冶功能③演打相济的审美功能④攻防兼备的防身功能 练功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法 武术运动的主要形式(3):①套路②格斗③功力 太极拳的流派:陈、杨、吴、孙、武、李、赵宝 太极拳的主要手法:棚、率、挤、按、採、肘、挒、靠 1959年颁发布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十八般兵器九短:刀、剑、鞭、锏、拐、斧、棒、椎、杵。

九长:刀、枪、棍、钺、叉、铛、钩、槊、戟。

1武术的含义:《说文解字》解释为“止戈”为武,意旨以武力制止对方的武力,术指的是技术或者技艺。武术又称国术、功夫、白打、武艺、技击、卞、手搏。

中国武术的传统武德是什么:武德有良师

苦恒出高手

习武先挨打

笑颜迎人欺

宁可受人打

绝不先打人

持技做歹事

辜负先师心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行顏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金--金 銀 白 杏

五行名稱:金、水、木、火、土。

木--綠 碧

天干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天干方位:甲乙東方、丙丁南方、戊己中、庚辛西方、壬癸北方。

地支方位:寅卯東、巳午南、申酉西、亥子北、辰戌丑未中宮。

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浅谈练功“八法”

何谓练功“八法”?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十个字——“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也。这是无数武林同仁志士、专家学者的练功心得和经验总结,系习武之精要。仅十个字阐明八种练功方法,可见其精辟之至极。

手:指的是手型、手法。武术的手型主要有拳、掌、勾、爪几种;而手法则是出拳、推掌、提勾、抓爪……等多种方法。拳谚中常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可见手是人体的门户,你的门户大小、牢实与否,都与手型手法密切相关。当然,手也是突击队,是先行兵。“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就充分说明了手的重要性。这是必修之一。

眼:指的眼法。眼是探照灯、扫描器,还是侦察兵;眼是神的最具体的表现器官之一。而眼是长在头部,这又与头部动作是否正确有关,与手法的协调配合有关。如果拳往东出击,眼却看南或北,显然有悖常理。那这一招就是无目标的瞎打盲击,其能何在?这是必修之二。

身法:身法主要是通过腰来表现的。任何拳脚功夫都必须“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是太极拳论中一再强调的“腰如车轴”之说。无论是练内家功夫还是练外家功夫都必须遵循。试想如果车轴歪斜、阻滞或锈蚀僵死,其车轮能酣畅淋漓地运转吗?同理,如果身法不灵便,则拳脚就不可能到位,其功夫也就不敢恭维了。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生艺不高。”此言一语中的也。这是必修之三。

步:指的是步型、步法。步型一般有弓、马、仆、虚、歇……等,南拳系列则将步型步法统称为扎马、走马。步法则是指完成所选步型的过程和变换步型的方法。“其根在脚发于腿”,这又是拳论中的一句话。就是说步型步法是武术动作的根基所在。如果根基不稳不牢,身便散乱,技击攻防岂能得机得势?这是必修之四。

以上四种功法是从人体外形训练的要素来说的。这四要素又必须协调一致,一招一势才能完整一气,顺畅完美;才能既使身体得到良好的训练,又使攻防技击威力得以充分发挥;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外形练习的要素搞清了,再说内练的四要素-------“精神气力功”。

精神:精神反应出习武者的内在气质,是一种意识的存在。练功时,若心不在焉,松垮懒散,杂念丛生,意念不集中,或傲慢轻浮,都不可能练出高招来。因为心神不定,怎能以意导动,从而发挥动作的功用呢?这是必修之五。

气:指的是呼吸系统配合运动器官的训练。练功谚语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筋骨皮”指的是人体的肌肉、肌腱、韧带、骨骼和皮肤,引申为人的体表。“气”则指呼吸之气和意识支配在体内运转之“内气 ”。常听人夸奖有功夫之人:一趟拳架下来,气不急喘,脸不变色。这是气顺所致也。相反,练不得法者,一趟拳架下来(哪怕是缓慢柔和的太极拳),也会气喘嘘嘘,脸色煞白。这是气憋阻滞所致也。拳谚云:“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句话又把内、外修炼的关系说得很清楚。意与气既是君,那就是统帅;骨肉是臣,那就理所当然地要听君的指挥了。如果军中无统帅,打起仗来溃不成军则是必然的了。练功岂能不练意与气乎?因此这是必修之六。

力:指力量,劲力。根据我几十年练功的心得体会,我认为决定力的大小有四要素:一:参与运动的肌肉数量;二:肌肉伸展和收缩的长度(即柔韧性);三:大脑神经系统对运动肌肉发出的指令-----即讯号脉冲的频率高低------也就是反应的快慢;四:呼吸的配合。如果这四要素齐备且质量很高,则力量大,威慑力强。反之则不言而喻了。因此,速度、力量、柔韧、灵敏反应和协调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必修之七。

西北大学重点学科 篇11

一、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现状

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及欧洲多维度大学排名(U-Multirank)等国际性大学排名目前都已涉足学科领域及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与会的排名机构和专家认为,对于学生和家长的求学选择、大学领导者的管理决策、科研人员的同行比较和国际合作而言,基于学科领域及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提供了更为具体可靠的信息,这也可以弥补综合性排名的不足。上海交通大学程莹博士认为,基于学科的排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大学的学术单位,如学院、系或专业的排名,这种排名在收集数据方面困难较大,往往需要权力机构组织实施;另一类是纯学术领域的排名,范围可由大至小,对于排名机构来说可操作性强。目前,各大排名所采取的大多是第二类方式,数据大多来自于第三方或公开数据,如文献数据库分析、学术专家和雇主的声望调查、生师比等。

在分类上,不同排名机构既有按照5个学科大类划分,也有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标准教育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学科划分(见表1)。

在评价指标方面,几大排名机构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指标多取自其大学整体排名所使用的指标体系。上海交通大学采用的指标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数(Alumni)、获诺贝尔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数(Award)、各学科被引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HiCi)、SCI或SSCI收录论文数(PUB)、影响因子前20%期刊发表论文数(TOP);QS采用了学术声望、雇主声望、篇均引用率和H指数4项指标;USNEWS采用全球科研声望、地区科研声望、学术发表、归一化引用影响指数、总引用数、高被引(前10%)论文数、高被引论文占比和国际合作8项指标;在学科层面上,U-Multirank仍采用5个维度(教学、研究、知识转换、国际化取向、地区参与)38项指标建立个性化的排名。

与综合性排名采取的“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不同,排名机构考虑到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因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赋予评价指标不同权重。USNEWS按照发文特点将21个学科分为软科学类(包括数学、计算机、工程、社会科学、公共卫生)和硬科学类(除软科学类所有其他学科),对其涉及学术产出的4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见表2)。QS在36个学科的评价中赋予4个指标不同权重,整体而言,艺术与人文领域的学术声望占更大比例,工程类和管理、法学等雇主满意度所占比例较高,生命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引用和H指数所占比例较高。

二、对不同学科领域排名的看法和建议

由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体现了多样化特色,并在此方面不断完善。会议选择工程、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的专家提出了在不同学科领域内排名或评价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性建议。

工程学科的特点在于科学研究与产品设计并重,与工业应用和社会实践发生最为直接的联系。面对当前主流的排名方法,工科存在单篇引用率不高、学生就业需求高于发表需求等“弱势”。针对目前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丹麦奥尔堡大学布莱·伯吉格(Frede Blaabbjerg)教授建议在排名中增加以下指标:经费的使用效益,产生的社会效益;学生就业率(短期、长期);专利、技术转化、企业创办;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

医学学科的评价体系同样面临着挑战:在研究方面,不同于大学的其他领域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间存在显著差异。欧洲医学协会主席文森佐·柯斯提格理欧拉(Vincenzo Costigliola)认为,在医学领域,患者始终应被放在首位,并针对医学博士、部分医学服务,尤其是跨国性医学服务和医疗机构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接待能力、后勤、技术创新与发展、经济上可承受的医疗服务都应在医疗机构的评价中予以考虑。

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产出的表现形式不同,基于不同的需求和论述方法,期刊论文、论著和学术活动对于学科的影响都非常重要。人文和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的贡献及社会的影响见诸于媒体、网络终端、公众活动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研究领域横跨了时间和空间、思想与现实。英国人文科学中心与学院联盟负责人、伦敦大学教授罗杰·凯恩(Roger Kain)介绍了英国科研评价体系(REF)目前对定量评价的态度,认为尽管定量评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受评价指标和数据所限,大部分专家对定量分析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和可能产生的不公平表示担心,同时认为定量分析无法替代同行评议的多样化和细致性。他建议,定量分析的使用必须基于准确可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数据类型、数据语义学方面需达成一致。丹麦科研与科研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杰斯珀·温特伯格·施耐德(Jesper W. Schineider)在其报告中表示,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恰当评价应当基于各种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形式和不同语言的学术出版物。

三、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尽管人们对于现有世界大学排名体系的质疑不断,对世界大学排名的关注度却日益提升。与会的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排名使得复杂的高等教育机构以简单的形式得以呈现;同时,市场手段和媒体作用使得一些世界大学排名得以迅速传播。各国教育和科研主管部门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在战略制定、绩效管理、学科自评、国际合作中使用世界大学排名,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科研与技术转化部门负责人露西·萨凯蒂(Luciana Sacchetti)认为,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在学科自评以及国际地位认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科自评过程中,90%以上的学科采纳包含世界大学排名的自评报告。罗马尼亚巴贝什—波亚伊大学(The Babes-Bolyai University)的保罗·塞班·阿加基(Paul Serban Agachi)教授在其报告中介绍了利用排名加强大学内部质量管理和科研建设的显著成效。他建议,大学应携手面对由世界大学排名引导的世界高等教育新趋势,每一学科都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改善大学内部治理,加强质量管理,做好阶段性检查和适时调整,使学院设置更加灵活自由。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维克多·科克沙罗夫(Victor Koksharov)介绍了世界大学排名在乌拉尔联邦大学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战略转型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由于世界大学排名的局限性,如对数据真实性和覆盖面的疑虑,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不透明,在大学比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导等,学校可以通过以下要素加以补充:逐步由教转向学;突出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在大学构成中的重要性;加强大学在地区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战略体现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资源配置向重点领域集中;二是扩大国际合作,该校针对金砖国家的一流大学拓展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

世界大学排名满足了公众对大学的透明度和信息的需求,也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新的重要工具。然而,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当大学排名在不断向前的同时,公众在对排名的使用上有理性的认知。2006年的IREG“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和2009年的IREG“排名审核倡议”(Ranking Audit Initiatives)为大学排名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提供了指南,并启动了独立专家组对排名专业性、透明度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审核。在此基础上,本次会议发布《学术排名利益相关者指南》(Guidelines for Stakeholders of Academic Rankings),旨在引导使用者对学术排名予以合理的解读、使用与应对。该指南对大学排名的定义(运用商定的排名方法对高等教育专业、活动、机构或体系的数量性评价),类别(单维度排名、多维度排名),大学排名20余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大学排名在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清晰的表述。IREG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认为,对大学排名的合理使用和解读可作为评价高等教育的重要工具,并有助于增加其对提升大学排名的作用,使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四、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

发展趋势及前景

伴随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学排名势必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学科领域内不断深入。学科是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核心,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在更为具体的层面上反映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排名作为其他评价工具的有效补充,能够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学科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会议报告显示,在对伦敦、巴黎、米兰、罗马、莫斯科等地学生的调查中,多于78%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较大学综合排名更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大学管理者和学术人员而言,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分析。

但是,正如与会专家所建议的,运用计量指标的世界大学排名并不适应于全部学科领域,部分基于学科的大学排名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定义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最显著特征并选择最合适的指标运用于排名之中。目前,除了已有的几大世界大学排名机构以外,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加入到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来,这将带动世界大学排名朝更多样化方向发展。

另一个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发展趋势就是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加入到排名系统,对于尚未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运用基于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可能会对其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学科领域被纳入到世界大学排名中,究竟有多少学科参与国际性评价,这个问题有待世界大学排名的各方参与者的讨论。总而言之,对于排名机构来说,与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合作,完善数据库,定义评价指标,更新评价方法是要持续进行的工作。对于有意使用定量分析的学术机构或个人而言,清楚了解本学科的特色和排名的适应性,会更为清楚地体现排名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秋色高三作文下一篇:微博客营销:关系维护与受众放大器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