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历史

2024-10-24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精选8篇)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 篇1

“国培计划”(2011)——甘肃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西北师范大学初中历史培训汇报材料

我于9月19号至11月24号,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甘肃

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学习。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初中历史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支持。这次培训给我学舞台。教授、名师,在这期间总共听了2236场参与式讲座与讨论,4场答疑解惑,4带头作用发挥方案。

我与2011年9月19月20本次典礼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西北师范大

全体授训教师。9个县(区)6个学科的230名农村教师表示欢迎,并介绍

了西北师范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教师培训方面进行的探索。在会上他指出决定

各类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教育硬件设施,而是教师的专业水平。随后泾川河道中

学张瑛老师代表全体学员致辞。最后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瑾瑜教授对培训要

求和注意事项做了说明。次日我们正式开始接受课程培训。由于各位专家、教授,名师

所讲东西较多,我就对我们教学至关重要的理念做以说明,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见谅。

第一堂由本次历史培训负责人人教版初中历史主编姬秉新教授授课。人教版初中历史主编姬秉新教授在《对历史教育的在认识》中讲到:“教育关注的是“人”,教育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感受,体验进而产生感悟、理解,最终使受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教育的目的植根于学生心中”。“初中历史课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历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证据意识”、“时序意识”、“问题意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鉴教授作了《课堂研究的理展课堂研究?这三个方面深层次的逐一给我们做了讲解,改革的需要(改革会遇到问题,问题需要解决,展的需要(“好教师”课上得好,是研究做得好.》的情景剧的演出 “三讲”即讲难点,释疑解惑;讲方法,教师张燕在给我们授《历史新课程实施与课堂有效教学》中提及,我们面临的现状:

一、戴着镣铐跳舞问题反思:是提倡还是反对?美国小说家弗兰克-诺里斯指出:...戴着镣铐跳舞尽管不如轻歌曼舞那么轻灵、舒展,但是追求美好自由人性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崇高而悲壮的过程。

二、“穿新鞋走老路”,反思 “鞋”有问题? 还是“路”有问题?行路人——教师。张燕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奥氏微笑的图片,通过奥巴马的一组组微笑的照片和一个案例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微笑原来还有那么大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也应该微笑,微笑是老师最美的语言,教师要学会微笑。你微笑,世界也微笑!学生喜欢微笑的老师,微笑让你更美丽,更友善,更年轻,更健康,请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张老师说到,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要做一名了解你学生的教师。放下功利,放下标准,努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成功就是让自己成功!让学生高兴,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喜悦,让他带着喜悦去学习——获得成绩,获得幸福,获得被信任,获得被尊重。让我们牵着学生的手,在风雨中一起行走,一起成长。让学生通过自

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视野局限或者“有色眼镜”,也很有可能出现评价不公的现象。

(三)评价标准的片面化,进一步助长了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应用;重智力,轻情感的风气,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愈演愈烈。传统的学习评价虽然也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在应试教育的氛围笼罩中,实际上的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考试成绩。“一俊遮百丑”,只要考试成绩

好,其他的都可忽略不计。

(四)评价过程的程式化,使得评价普遍缺乏人文关怀,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分离,甚至完全游离于学生的生活之外,发挥不了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评价的过程往往是固定的:定标——学习——评价,并且在操作中形成了模式化的套路,几十年如一日,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套路化的评价程式,往往又是单向的、缺乏对人的关怀、缺乏人情味的。

(五)评价方法的简单化,使得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量化评价泛滥成灾;只管学习结果,不问学习过程的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了什么,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些地方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排名已经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程倡导把质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质性评价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而受到欢迎。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要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与家

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它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一定时期的学习状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提出低效教学产生的原因如下:1定位于知识教学,以应付考试为终极目标;2生的学习兴趣;3发展区理论;4学习;56.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导;7轻松,启迪深刻;四川师范大学陈辉教授在《历,把教学活动提升到一个极高的境界,使得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相遇、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我们只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全的发展。

无论是这些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教授及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回映还是几位教师上课是信手拈来的精妙发

问,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日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专家们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在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我大多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质高尚、知识扎实、教法娴熟就算是一个好教师了。

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收获,有所感悟的。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再次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空间,感谢“国培办”为我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崆峒区索罗中学

杨 炎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 篇2

一、大学生爱国的分类以及非理性爱国行动产生的原因

“在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的形成过程中, 爱国情感处于中介的核心地位。”[1]的个观点客观解释了中国人爱国行动的源头———因为他们对国家拥有强烈的感情。但是在大学校园里面的大学生, 对于这个爱国情感的表达行动却有所差异, 而这些差异又是有着自己的原因。

(一) 大学生爱国的表现类型

由于学者们持有“爱国主义最基本的表现是情感的表达, 爱国情感中既有激情也有理性。”[2]观点, 所以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与表达也可以划分为理性爱国与非理性爱国两种类型。什么是理性爱国?中共十八大报告认为, 理性爱国就是“在表达爱国热情和诉求的同时, 要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大局, 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 力求通过交流、对话、谈判、沟通、协商的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3]。换而言之, 大学生理性爱国就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合法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与民族的热爱、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大学生非理性爱国是相对于理性爱国而言, 是指大学生群体在表达爱国诉求中, 受到社会情绪影响而采用违法、暴力、情绪化等非理智手段来表达诉求的过程。非理性爱国往往夹杂着狭隘民族主义情感, 具有社会性、情绪性的特点。当今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 也处在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 需要我们大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真诚的热爱, 需要全体中国人这份对民族国家的热爱, 只有国家与民族充满爱, 才可能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致力于解决我们民族振兴路途中的问题。但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不能演化为情绪化、暴力化的非理性爱国行为, 否则将对我们的民族振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害。

(二) 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动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大学生在历次的爱国诉求中都表现显眼, 无论中日钓鱼岛争议, 抑或是南中国海争议中。这些关键点上, 大学生群体的非理性爱国的表现, 实在令人担忧, 尤其在中日钓鱼岛争议的“日本购岛”事件, 南海争议的“南海仲裁闹剧”中表现更加明显。为什么大学生在爱国方面表现如此积极而又如此不理智, 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吧。

1、历史教育方面。

中国大学将近代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主干必须课是2004年开始, 这对于从高中应试教育过来的大学生提供了补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机会, 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不公, 以及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振兴之路。但是受制于该门课程授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影响, 该门课程在讲授中存在照本宣科的古板灌输模式, 也存在为了赢得热血学生好评而一味灌输狭隘民族主义或者将西方传媒观点大肆在课堂宣讲。正是由于灌输教育效果不佳, 狭隘民族主义历史教学模式与西方意识形态入侵课堂, 导致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 在一些国际事件中, 为了维护国家荣誉与领土主权, 做出不少非理性行为。

2、国际与社会环境方面。

当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对还深陷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 中国迅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深感恐惧, 他们恐惧强大的中国会扭转世界旧秩序, 恐惧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会演变他们, 恐惧中国人民会报复上世纪他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战火与屈辱。为此他们经常在经济上进行贸易保护, 打击中国企业;在外交上国际形象上羞辱中国;在军事上围堵恐吓中国;在领土主权争议上偏袒另一方;在内政上, 对中国指手画脚而对自己阵营的无人权行为视而不见。正是由于西方社会的崛起中国的偏见以及蛮横无理, 导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 因而在一些关键的国际事件的爱国行动中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如钓鱼钓争议的抵制日货、南海争议中抵制肯德基等。

3、网络技术方面。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手机的广泛应用, 微信、微博、QQ等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信息收集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西方敌对势力自然也不会错失利用这些平台扶持他们的网络代理人, 宣传他们价值观, 分化中华民族。正是由于一些网络大V, 公知的一些宣传狭隘民族主义、诋毁中国共产党主权妥协等, 导致大学生与中国人民对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件失去理性思维, 采用非理性的表达方式。

4、个人思维方面。

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 由于父母家长溺爱, 导致其社会阅历浅, 思想单纯叛逆, 不喜欢说教, 容易被一些网络传媒、西方意识形态迷惑误导。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 自然会坚持自己臆想的“爱国”正确表达方式, 进行情绪宣泄, 而不顾亲人、政府的苦苦规劝。

二、大学历史教育教育在大学生理性爱国培育助推方面可行之法

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 让大学生学会理性表达爱国感情是大学思想教育工作必然要求, 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为此在大学生历史教育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一) 大学历史教育者讲授内容要避免情绪化

大学历史讲授讲究的是“学术无禁区, 课堂有纪律”,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历史授课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师德与精心的授课准备, 对大学生们每一堂历史课都要用心。大学历史课教师要做到“学术无禁区, 课堂有纪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从客观历史出发, 艺术性的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中国历史, 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化的看法或者从网络道听途说的野史纳入课堂讲授, 以此来博取学生的“新鲜感”“好评度”, 更不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自己的狭隘民族主义历史观强加给学生。在这方面, 大学历史教师应该要做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历史观, 自己要明白“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 就在于提供错误, 即失败的教训”和“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 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4]的道理

(二) 大学历史教育注重启发性教育与批判性思维

在大学生历史教育中, 我们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 采用启发式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模式开展。在讨论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们相互辩解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批判性思维,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 通过理性思维的培养, 来让大学生跳出近代历史课教育就是仇恨教育的思维怪圈, 放弃仇恨, 学会宽恕与平和, 毕竟“真正的宽恕要了解过去, 了解全部的过去, 使未来成为可能。我们不能以无法再代表自己说话的人们的名义, 冤冤相报。我们必须承认, 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为古人、为现在, 也为将来。”[5]

(三) 大学生历史教育注重运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媒平台

当今中国是互联网中国, 手机中国, 在大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拥有自己的电脑或手机, 而他们很多信息来源都是依靠互联网平台。在所有互联网平台中微信朋友圈、QQ群空间、网络资讯视频等平台是起关注的热点与重点。所以在大学生历史教育中, 要将历史教育搬到这些平台来, 让大学生们再课堂也能享受历史熏陶与理性爱国的思想引导。我们大学历史授课者应该主动建立一个历史教育专用QQ以及QQ群, 建立注册一个历史教育的微信账号或者博客, 适时将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话题以及历史研究放到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 并与学生互动探讨。而选择的这些文章以及材料要满足两个条件:1、必须利用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和理性爱国的题材, 当然可以提供一些西方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抹黑中国的手段材料, 让学生认清西方媒体的“中立面孔”;2、必须是大学生感兴趣话题的历史材料或者文章,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要求, 大学生理性爱国对于中国繁荣富强文明和谐有着促进作用, 所以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爱国情操的陶冶以及对爱国行为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梅仲荪等.爱国情感教育心理学初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1-2.

[2]戴韶华.论爱国主义中的激情、怨恨及其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 2016 (06) :28.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4]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25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 篇3

新形势下的

大学历史教师必备的思想素质

传统的大学对历史教师一般的素质要求是:对于所担负的某一段历史的教学,只要熟悉此段历史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的历史史实,给学生讲清楚也就可以了。较为负责任的教师再深入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增加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也就足够了。无论是中学教学适应大学教学,还是大学教学适应中学教学,都没有考虑学生发展的因素。实际上,这种大学历史教育是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培养精英的一种教育模式。

如今,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以育人为主。新形势下的大学历史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应作重大的调整。

首先,以较高的教师德性从事教学。实际上,高校教师德性是培养中学教师德性的关键一环,虽然不能说高校教师的德性决定了中学育人的水平及效果,却可以对将来中学历史教学的主体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大学教师的德性越突出,那么这种影响力也就越强大。

大学教师德性的构成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心理上高度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个人的高度负责精神。中学时期正是一个人内心世界形成的关键期,他(她)们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社会的复杂性造成了对中学生影响的不确定性,面对正处于心理发育叛逆期(或逆反心理期)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主要以社会性影响为主,思想与品德的教育为辅,容易使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偏差。学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渡过,与教师接触最多,教师也最了解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正面的、正确的国家观、社会观、人生观及道德观的教育。在这种教育过程中,除了历史学科有其自身优势外,历史教师的德性就成为了关键因素。在现今,大学教师除了要拥有敬业精神及高度的责任认同外,还应具有平等精神、关爱精神、人格尊重等德性,把内在的善良动机和情感付诸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教师之德,潜移默化,培养出德性较高的中学教师。

二、教师的公正德性。教师针对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公正自古就有,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对不同的学生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公正德性的完美表现。首先,孔子倡导举办私学,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够接受教育,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实现了一种社会性的公正,它是教师公正德性的最高层次。现今在许多大学里,许多贫困学生面临的辍学、欠费退学或不能正常学习的情况,无疑是教育公正德性的严重危机。折射在教师身上是对物欲、金钱的狂热追逐,从而多方面丧失了教师的道德和良心。虽然是少数现象,但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广泛的。其次,是孔子在具体的教育实际中,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合理的需要和合理的评价。这种教育可谓尽善尽美。所以,当代教师应该像孔子那样,用心去体验教育的公正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遵守教师的公正德性,把公正真正落实到不同材质的学生身上,正大光明、质朴、公道,把无私、关爱的“仁”的品德在教学中展现给学生,才能发挥教师德性的效力和作用。

其次,以职业为美点燃自己教书育人的生命之火。人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来传承的,特别是历史教育,在知识传承、文明传承和精神传承中居于主导地位。历史教师职业不是热门专业,但是它在社会精神文明及价值观教育方面又是其他专业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对于选择了历史教师这一职业的人来说,要建立以职业为美的心境,超越纯粹物质欲望的追求,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与新一代的成长、人类生命的延续联系在一起,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心理上美的体验与意识,形成以职业为美的内心情感。当达到这种境界时,就不再把历史教师这一职业当作对社会的一种牺牲或付出,而是对社会的一种创造,它创造了年轻一代的灵魂,创造了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美的最高境界。具备了这种情感,历史教师职业就不再是枯燥的、贫穷的、冷门的职业,而是愉悦的、高尚的职业,是能够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职业。

新形势下

大学历史教师专业结构必须发展

以往,大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性非常强,排斥了其他相关学科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对社会的解释与理解是单线条的,无法发挥历史学在认识社会时的优势。自八十年代以来,大学历史教师虽然在历史研究方面拓宽了渠道,但在教学上变更较少。自上世纪末中学教学以面向生活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以智力开发为主,使中学教材的内容失去了系统性,知识结构不再具有体系性,而趋向于知识以历史为核心的综合性。它基本涵盖地理学科、政治学科、法律学科、心理学科、经济学科、社会学科等多种学科的内容。虽然学生在校学习时接触过某一单一学科,距离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仍较遥远。为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高校历史教师在坚持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必须扩展单一的历史知识结构为复合的知识结构,以便于运用综合知识为学生做出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榜样,使学生逐渐地学会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在历史教材内容中就已经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知识,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必然要对这些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中几种知识的体系,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之中即可。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的吸引力,又可以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综合意识,而且为将来驾驭变化了的中学历史教材奠定了坚实的意识基础。

在知识结构之外,专业结构还包括能力结构、专业服务精神两个方面。能力结构可以包括教师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等等。教育与教学过程并非仅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需要达到多种目标的过程,并且每一种目标则需要一种或几种能力来完成。专业服务精神是历史教师对历史专业的执著,包括上面所谈及的思想素质和对社会价值取向的抵抗能力。

大学历史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中学历史教育方式的变革开始极大地促进大学历史教育方式的改革。在中学历史教材变革的同时,其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大学历史教学也不得不适应国家教育理念的发展和中学教师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改革。

教学观念的改革。以往大学历史教育和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历史精英型的人才,在历史学科方面拥有完整无缺的知识体系和较深的历史理论水平,也就是说是培养历史研究型的人才。中学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创造精神和遵守法律的现代社会的公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上是大学历史教学的缩影。大学历史教育承担着培养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师队伍,就要首先使这支教师队伍具备民主平等精神、创造精神和遵守法律的现代社会公民的素质、意识和能力。改变单一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其培养方向首选复合型人才,其次为能力型人才,再次为观念开放型人才。

教学方法的变革。为适应多种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改革过去那种完全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根据学生参差不一的情况,采用分组讨论、师生主题对话、不同层次的作业、指导问题的研究、撰写论文、社会调查、资料收集、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能力,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

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现代化的声音资料、影像资料、图片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地情景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加强教学效果。

东海大学历史学系 篇4

畢業系友升學及就業狀況問卷調查

親愛的系友 您好:

歷史系所創系至今已50多年,這些日子來培育出數千菁英系友,在各行各業中皆有傑出表現與作為,本系師生深以為榮。今為關心系友畢業後的升學、就業情形,並評量本系教學成效,特別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作為本系未來教學研究及系務發展的參考,並期望能藉此凝聚系友力量、建立系友資料檔案。懇請協助填寫問卷並回函(或傳真至(04)23501210,本問卷亦可以至本系網頁(http://www2.thu.edu.tw/~history/)下載填寫後回傳至history@thu.edu.tw),提供就業服務或升學的經驗及想法,俾為改進參考之依據,感謝您的撥冗填寫。敬祝

平安喜樂諸事順心

歷史學系謹啟970626

一、基本資料

姓名:

聯絡住址:□□□住家電話:手機:e-mail:畢業年月:□ 學士班 畢業時間:年月

□ 碩士班 畢業時間:年月

二、升學及就業

(一)您目前的升學/就業狀況為何?

【第1頁,共5頁】

(1)□ 1.就學狀況

□碩士班學校系所名稱:

□博士班學校系所名稱:

□出國進修學校系所名稱:

□修習教育學程與教師實習實習學校名稱

□ 2.就業狀況

服務單位:職稱:

行業別:

是否在職進修:□ 是就讀學校:

系所:所組

□ 否

□ 3.待役(或服役中)

□ 4.準備進修或考試

□(1)正準備國內研究所考試,目標系(所):□(2)正準備出國進修,目標國家:系所:□(3)正準備參加公職考試或其他就業考試,類別:是否之前有工作: □ 是服務單位:

職稱:

□ 否

□ 5.待業中

是否之前有工作: □ 是服務單位:

職稱:

□ 否

□ 6.其他:

(二)您目前工作(或進修)與在校所學的關聯程度如何?

□非常相關□相關□有些相關□不太相關□非常不相關

(三)您畢業(退伍)後多久找到第一份工作?年月。

(四)您目前工作為畢業(退伍)後第幾份工作?份

(五)您目前的工作做了多久?年月。

(六)您目前(或之前)的工作經常使用下列外國語言嗎?

□英文□日文□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

(七)您目前(或即將)工作的平均月薪為何? 約元。

(八)您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九)您覺得雇主(或主管)對您目前工作表現的滿意度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十)您是否願意接受雇主(或主管)滿意度調查?

□1.是,雇主(或主管)姓名:聯絡方式:□2.否

(十一)您是否願意回系上與學弟妹分享人生、學習與工作上的經驗?

□ 是□ 否

(十二)您獲得目前工作的方法為何?

□ 1.毛遂自薦□ 2.師長介紹

□ 3.親友介紹□ 4.人力仲介公司

□ 5.政府考試分發□ 6.政府機構輔導

□ 7.學校輔導推介□ 8.網路求才

□ 9.自行創業□10.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三、系所滿意度

(一)您對本系課程規劃的滿意程度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二)您對本系整體師資的滿意程度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三)您對本系教學設備與環境的滿意程度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四)您對就學所學的整體評價滿意程度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五)您認為在校期間的課程與學習對您目前任職之工作或進修的幫助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六)您對學校整體的滿意度如何?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七)您認為本系的養成訓練是否提供了職場所需的能力?

1、專業知識。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2、問題的掌握與分析能力。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3、整體的表達能力。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4、良好的創意能力(如研究、教學、編輯等)。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5、電腦應用技能(如:word、excel…)。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6、閱讀習慣的養成。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7、解決問題的能力。

□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8、良好的個人工作態度(如時間管理、責任感、遵守紀律、自律等)。□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八)您是否參加任何綜合檢定考試(如:全民英檢、CISCO、Microsoft等專業認證)?□ 有請寫下您參加合格的綜合檢定考試名稱:

□ 沒有

(九)要提升本系畢業生升學或就業競爭力,您對系所或學校有無具體建議(如:師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篇5

迎接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2007年1、2号文件精神和《广西师范大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5)、《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07)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在近两年来评建工作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迎接教育部2008年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我院有条不紊地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特制订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学院评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点

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A等(优秀)指标,我院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薄弱点:

(一)办学指导思想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定位和指导思想上不够明显。

(二)师资队伍中整体结构状态不够合理,师资数量尚与A等有一定差距,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38%人,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尚未达到100%,教学水平和科研促进教学成效尚不够明显。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中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验室数量少,满足不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院网络在本科生教学中发挥作用还不够大;多媒体教室和师范生专用见习的微格教师数量少且设备较为落后,达不到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数量的培养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年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达不到优秀要求。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奖励少,自编的特色教材少,由于学校多媒体教室有限故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课时达不到15%,没有双语教学;实验室开放时间短,利用率不高。

(五)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不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六)学风中学生学风还存在有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够等问题。

(七)教学效果方面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够强,水平不够高,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改善等。

(八)学院评建资料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补充完善。

二、评建的领导与实施

(一)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唐凌 闭彦龙 副组长:周长山

成员:唐凌 闭彦龙 周长山 廖杨 林国庆 蒋若舟 陆军 秘书:陆军 主要职责:

1、根据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按照《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评估工作。

2、全面负责评估过程的各种材料准备。

(二)评建小组

评建小组是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属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评建工作:

1、教学建设改革与教学管理组 组长:周长山 副组长:林刚

成员:周长山 廖杨 林刚 陆军 秘书:陆军 主要职责:

(1)负责一级指标“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和二级指标“质量控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评估项目的规划、分解和实施,完成相关内容材料的归档和自评材料的撰写。

(2)负责一级指标“师资队伍”、二级指标“管理队伍”“教师风范”评估项目的规划、分解和实施,并完成相关内容材料的归档和自评材料的撰写。

2、学风建设组 组长: 闭彦龙 副组长:林国庆

成员:闭彦龙 林国庆 沈青 蓝廖国 秘书:蓝廖国 主要职责:

(1)负责一级指标“学风”建设,二级指标“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就业”的自查、自评与建设,完成相关内容材料的归档和自评材料的撰写。

(2)主要职责:负责全校评估宣传工作的策划、组织及实施,营造评估工作的良好校园环境与氛围。

3、教学条件保障组

组长: 唐凌 副组长:蒋若舟

成员:唐凌 蒋若舟 罗富元 秘书:罗富元 主要职责:

(1)负责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完成相关内容材料的归档和自评材料的撰写。

(2)负责对外联系和评估专家进校期间的接待工作。

三、学院党政领导联系制度

(一)学院领导联系教研室分工

1、闭彦龙 书记 联系 旅游教研室

2、唐凌 院长 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3、周长山 副院长 联系 世界史教研室

4、廖杨 副院长 中国古代史与历史文献教研室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教研室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评建等工作。

(二)教研室联系班级分工

1、旅游研究室

林刚 系主任 联系 2003级、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班

梁勇 教研室主任联系 2004级、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班

谭丽林 教研室副主任联系 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班

2、中国近现代教研室 谭肇毅 教研室主任 联系 2003级、2007级历史教育专业班

世界史教研室 罗爱林 教研室主任 联系 2004级、2005级历史教育专业班

中国古代史与历史文献教研室 范玉春教研室主任 联系 2006级历史教育专业班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落实学风、听课、试卷检查、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等工作。

四、工作思路与推进计划

(一)工作思路

我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深入学习领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各项指标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充分调查了解掌握我院各项本科教学工作与教育部评估方案中A等指标差距的基础上,采用各项整改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整体工作与专题重点工作建设相结合、原始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的总体评估建设进程和工作方案,制订任务分解书、明确责任、任务到人,全力以赴迎接教育部专家评估。

(二)总体工作推进计划

1、摸底准备阶段(2007年1~2月)

根据评估指标要求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对全院凡是涉及评估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总结了解我院办学现状和与距离评估优秀目标所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学院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制订各项评估实施计划奠定基础。

2、全院动员阶段(2007年3月)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组织师生参加学校的评估总动员大会,在此基础上,按照学院—教研室——班级三个层面进行层层动员,组织全院教职员工学习评估文件,大力营造评估氛围,使评估思想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员工之中;根据学院实际和评估文件要求,制订落实各项评建工作实施计划,落实任务及责任人。

3、全面评建阶段(2007年3~6月)

根据学院评估总体方案和各项评建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各项评建工作;配合学校做好第二次学院评建自评工作,并提交自评报告;不断完善评估支撑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整改建设阶段(2007年7月~2008年2月)

迎接教育厅专家组预评、模拟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和自身存在问题,制订具体整改措施,全面开展各项整改和建设工作;对评建支撑材料进行查漏补缺,继续完善评建材料收集与整理。

5、整改冲刺阶段(2008年3月)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自治区自评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再次调整整改方案;并组织学院自评专家进行强化评估自评报告的修改和院长汇报稿的撰写工作。

6、接受迎评阶段(2008年4月)

组织全院师生员工做好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到校进行实地评估考察工作,充分准备各项接待工作,以协助教育部评估专家开展各项工作。

7、全面整改阶段(2008年4月~2009年4月)

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和学校反馈意见,制定全面整改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并根据学校要求和部署随时报告整改进度和效果。

(三)专题重点评建工作计划

1、办学指导思想建设

(1)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学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知识,召开2~3次学院办学专题会议,深刻领会和贯彻评估的各项任务;

(2)组织全院教职工开展学习贯彻教育部教高〔2007〕

1、2号文件活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3)召开专题讨论“历史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和旅游管理办学思路、定位、指导思想”会议,提炼和明确历史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问题。

2、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做好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检查与落实工作。

(2)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引进5~10名具有高学历的专人教师。

(3)以教研室建设为载体,加强本科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配合学校开展第二届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和择优推荐参加自治区、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

(4)落实教师“传、帮、带”实施工作,确保2008年评估中每位专人教师都能够独挡一面。

(5)针对学院部分教师学历较低,职称较低现状,根据学院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要求这部分教师制订具体的进修培训计划或攻读更高学历计划,并制订具体的科研研究计划。

(6)为了提供师资队伍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举办2~3次运用个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学培训,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做辅导,使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教育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为教学服务。

(7)配合学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3、教学条件与利用建设

(1)已签约的实践基地较少,历史只有4个,旅游管理8个,基本上满足实习需要,但还可以进一步与本单位有实习联系的单位进行签约,以扩大实习单位。

(2)制订实验室建设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实验室建设责任人和相关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3)根据专业建设之需要,积极向学校申请落实建设“历史学考古与博物馆实验室”、“研究生综合实验室”、“靖江王府博物馆实验室”、“历史教学微格教室”等实验室的论证和立项工作。

(4)加强和完善学院网站内容建设,以便在本科教学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5)申请和建议学校加大对王城校区多媒体教室设备更新和新建工作

(6)加大专业图书资料购置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图书资料购置工作

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建设

(1)配合学校狠抓校级精品(重点)专业——旅游管理和历史教育专业,自治区级重点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历史学专业的建设工作。

(2)配合学校抓好校级(精品)重点课程:旅游规划、旅游经济、史学概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建设,自治区重点课程:广西地方史、中国古代史建设工作,积极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3)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做好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重新修编和汇编工作,积极推进校级、自治区级精品(重点)课程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

(4)实施教学改革项目推进工程,组织开展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和学校第六届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推动本科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与研究。

(5)加强教学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与创新,做好2004级实习工作,汇编2003、2004级毕业实习报告结集工作,作为评估成果展示材料。

(6)研究制(修)订2007级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实验课和教师教育课的课程体系改革,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非外语专业双语教学。

(7)出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坛耕耘者的思考与探讨》教学论文集,全面反映我院教学改革成果。

5、教学管理建设

(1)健全学院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听课制度。

(2)加强教研室建设,条件成熟时考虑将旅游管理教研室按专业培养方向进行划分教研室。

(3)配合学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助教制度,组织开展本两个学期期初、期中的教学工作检查

(4)做好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本期末课程考试的规范管理,组织开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期末课程考试试卷专项检查和评估。

(5)配合学校开展第六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评选活动。

(6)大力加强课堂教学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本科专业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工作。

(7)对现有教学管理文件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制)订,编印《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8)继续开展教师教案检查与评奖工作

(9)继续组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和多媒体课件比赛

6、学风建设

(1)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积极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各种课外活动;(2)继续抓好“创新杯”、“挑战杯”等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3)深入开展考风、舍风、班风建设

(4)制订落实学院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文化素养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素养建设活动。

(5)继续开展各项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如最佳设计方案、风采展示等。(6)实施教学纪律整顿工程,加强教师教学纪律和学生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纪律建设。

7、教学成果

(1)配合学校按照已制订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方案》落实学生基本理论和历史学教师技能、旅游管理实验技能训练

(2)积极做好2007级毕业论文答辩和专项检查工作。

(3)配合学校做好2007年暑期社会调查和“三下乡”工作,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完成相应的暑期社会调查报告,结集汇编“2007年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作为评估成果展示材料。

(4)继续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了解社会对我院教学质量的评价;

(5)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活动,如“爱心活动”、团日活动等等。

(6)配合学校做好2007年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师范类历史教育实习小结 篇6

王海春

不知不觉实习已经快一个月了,说实话当时我不是很想回来实习,因为我在家已经找好实习单位,而且有希望可以留在那。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我还是妥协回学校集体实习。我这次的实习学校被安排在花果山中学,说来我和花果山中学还挺有缘分的,因为我见习的时候就在这个学校。不过这次我不是以一个见习生的身份去的,而是以实习老师的身份。

2月27号,我们在花果山中学集中实习的同学,有秩序的一起来到花果山中学。我还记得那天还有海洋港口学院的学生,他们人数很多,显然我们是附带品,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对教育的热情,而且花果山中学的李校长还亲自在会议室接待了我们,我们学校的沈书记也一起参加了会议。与会还有海洋港口学院的重要领导。会上李校长给我们安排各自的实习班级及班主任和实习指导老师,我带的是九(2)班和八(2),指导老师是孙辉,李校长也对我们作息时间做出规定,整体感觉比较宽松,我们除了要跟着实习指导老师听课之外,别的就是在我们固有的办公室里改改历史同步导学,然后忙自己的事,这一个月还是过得很惬意的。

大学校园历史文脉再设计研究 篇7

关键词:大学校园,历史文脉,再设计

一、校园历史文脉再设计的意义

1. 沈阳建筑大学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建于2003年, 校园规划主要由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活动三大部分组成, 主要景观轴线为东西方向一条700多米的三层长廊, 它连接校园的教学区与生活区, 长廊底层局部架空, 穿插一条矩形人工水系次景观轴, 人工水系北面通向校园主入口广场, 南面延到文体馆收尾。教学区平面以80m×80m的网格为基本设计要素, 建筑内部相互连通, 生活区以两座高层与多座折线形的多层学生公寓组成。

2. 历史文脉再设计的意义

一个城市的文脉厚重体现在它的历史感, 而一个大学校园的历史如果想直观的延续, 就需要建筑与景观作为它的物质载体, 同时浓厚的历史氛围还能孕育情感, 提升校园的亲和力。但无论校园景观的深入设计还是颠倒传统设计思维的逆设计, 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赋予新的设计活动一个统一的内涵, 否则整个再设计不但不会优化原来的设计, 而且还会令原设计显得更加凌乱和毫无章法。

二、大学校园景观历史文脉再设计表达

1. 传统空间形式——院落

中国传统的住宅形式就是院落, 早在商周时代, 以庭院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形式就已出现。它的特点是由房屋与院墙围合成合院, 院落空间顶部开敞。对于建筑外部来说, 院落属于四周封闭的内部空间, 具有私密性, 对于建筑外部环境来说, 院落又属于开放的外部空间, 具有交流性。每一个院落为一个构成单元, 多个院落的拼接叠加, 形成多层次的空间组合。沈阳建筑大学的教学区基于传统院落布局形式, 由十一个半院落组成, 在建筑群落里任意两点间都是可达的。每个院落又有自己的主题, 例如艺术学院冬天院落里会有学生做的雪雕, 建筑学院院落里经常会有学生做的实体模型, 机械学院会有各种机械构件做的雕塑。

2. 历史的延续——静态保存

沈阳建筑大学在保存校史精神的同时, 对城市历史也采取了保护, 把城市历史信息静态保存进行景观化处理, 凝固于校园环境中, 这样不但延续了城市的历史, 又赋予了育人功能, 让学生牢记历史。例如校区对日俄战争遗址采取直接保留的方法。其意义一方面可以将城市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以最直接的方式加以记录, 保持遗址的原真性;另一方面, 在校园中用最真实的景观再现战争的场景, 可以将遗址的历史纪念功能和现实教育意义合二为一, 激发学生无限的爱国热情。

3. 历史元素的再利用

延续历史不仅仅指简单的静态保存, 还包括历史元素的再利用、再设计, 使其具有新的功能, 符合可持续发展, 让新校园继承老校区的文化氛围, 延续传统。例如老校区的四根校门门柱, 在新校区建成时搬迁至新校区入口, 成为入口广场的主题景观, 与新校门形成新旧对比。门柱承载着无数师生对老校区的浓厚记忆, 让人们一进校门就从视觉体验出老校区的历史感与亲切感。

再利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废旧的建筑材料利用, 它们往往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承载着环境的变化与历史的沧桑。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 正是沈阳道路设计改造的时候, 很多路缘石废弃, 学校把他们收集起来, 铺设在了人口广场上, 形成一片有特色的条石铺地, 既为校区建设节省了经费, 又为城市历史的延续做了贡献。

行政办公楼前一面具有装饰作用红墙的红砖是由老校区建筑拆下来的, 隐喻着学校的可持续设计理念, 也为现代化校园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内涵。

4. 抽象的再组合设计

抽象的再组合设计体现在选取原有的设计元素, 经过设计赋予其新的形象。长廊起始端的铁石广场中主题雕塑滚滚向前, 是由几个铁人与一个铁磙组成。老校区运动场的平整就靠这个铁磙, 把它放在铁石广场后, 雕塑家又为它设计了一组实景人物雕像, 就形成了这样的画面, 一群学生连拉带推着这个巨大的铁磙, 逼真的再现了当年学习生活的场景。这种抽象的组合再设计比简单的静态保护更具有景观重塑意义。五里河体育馆见证了中国男足冲出亚洲的历史场面, 但是由于城市更新, 体育馆于2007年爆破拆除, 学校把两块体育馆的钢构架运到校园, 组成了校园体育场旁边的景观雕塑刚强, 经过重塑的雕塑不但具有艺术特质, 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校园文化。

5. 精神的升华

校园中历史文化景观是大学精神传承的物质基础与表现形式, 其中渗透了大学精神的深刻内涵, 正是因为它们记录了大学发展中的一幕幕历史场景, 承载着大学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碰撞历程, 才使得大学精神不断升华。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原设计用地是一片几千亩的水稻田, 为了延续地域历史, 新校区在规划时特意保留了教学区东侧的一片水稻田, 它的创新点在于把农业生产作物转化成了景观, 同时把它引出了一种校园文化, 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插秧、收割等农业活动, 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是如何进行的。袁隆平题词“稻香飘校园, 育米如育人”, 水稻每年一收割, 学生每年毕业一届, 正是对稻田景观文化的一种诠释。

结语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是对传统校园设计的探索与创新, 也是对历史文脉延续的理论实践。一个现代化大学需要填补人们心里的历史情结, 同时历史文脉的延续也提升了现代化大学校园的品质, 这正是未来大学校园设计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圆圆, 肖楠.强调特色的大学校园景观再设计研究[J].大家, 2012 (3) , 87.

[2]张红松.城市传统院落空间分析[J].美术大观, 2012 (6) , 127.

[3]侯钰, 李媛, 关山.高校新区景观环境的历史文化传承——以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区为例[J].华中建筑, 2011 (6) , 126-129.

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 篇8

关键词: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

G652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各师范院校的历史专业都纷纷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随着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后,历史专业的教学效果怎样?是否可以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相适应?笔者针对这些问题针对一些释放院校教授历史专业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多数和历史教学论课程相关,下面我们针对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满足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始从这时传达出来。对于各学科来说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历史学科也是如此,传统历史教学的目标并不全面,各项具体目标之间都存在尖锐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这种情况,对历史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从20实际80年代素质教育实施提出以来,中小学开始了行动,展开大幅改革,這对于师范历史教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师范历史教学改革更加迫切。

2.历史学科面临的困境

从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国家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该国家国民的文化水平高低以及道德品质素养,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利用科学的历史经验为自己的行动及决策提供指导,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但是要想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与决策能力,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形成过程,历史学科与数理化等工具性学科不同,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历史教学改革的过程是无比漫长的,需要很久才能让人看到它的价值。

3.师范历史教学的弊端

当前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为两门通史,其教学内容重复,根本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采用的教材观点也非常落后,例如《世界近代史》使用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殖民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战争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线索进行历史学习,利用这种观点编出的教材根本不能将世界近代史全貌反映出来。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课堂中很少窥见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

1.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需要

在历史教师培养过程中历史教学论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在历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所以,必须紧紧把握历史教学改革的脉搏,时刻关注历史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向学生传递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历史改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把握历史课改的具体内容,把握住新课改的发展方向,与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相适应。

2.把握时代脉搏,应用新媒体技术

在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手段革新是重要的突破口。随着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教学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目前教学手段开始逐渐朝着多媒体、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历史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给学生,有效的活跃了历史课堂的气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看书、教师讲授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很多历史问题的了解。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可以将教学时间、空间打破,使资源共享得到实现,从而进一步加快更新教学内容的步伐。

3.注重培养学生教学研究能力

在师范院校历史教学中唤起学生教学研究的意识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育网站、教育类期刊阅读与历史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综合了解当前的教育理论及相关热点问题;其次,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出一些综合性文章来,锻炼自己写作的能力;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将历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作为自己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以此为核心进行资料搜集及文章写作的相关工作。这样一来,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更好的为以后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4.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首先,应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质量观”、“专才教育观”单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开发学生智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不断的将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之中;其次,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必须拥有非常扎实的历史功底,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历史研究领域的新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视野的拓展非常有利;第三,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衡量教师的综合水平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师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同时加快对学科体系的建设,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为历史教学领域输送更多优秀的历史教师。本文对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虽然当前师范院校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一定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传奇. 论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113-115.

[2]袁亚丽. 地方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6,04:67-72+27.

[3]梁家贵,戴梅. 多媒体网络与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基于背景、现状与运用的探讨[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104-108.

上一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下一篇:考务人员工作安排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