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CT特点

2024-05-13

肺结核CT特点(共10篇)

肺结核CT特点 篇1

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临床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以痰结核菌素检查为主,但由于活动性肺结核的痰菌阳性率较低,因此X线、CT检查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显得尤为重要。但肺结核因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往往在诊断上较困难,容易误诊及漏诊[1]。笔者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的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37.2岁,所有病例均做X线、胸部CT检查。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12例,初次感染者2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16例,痰中带血8例,咯血2例,气促、呼吸困难3例,持续低热5例,消瘦、纳差4例。

患有慢支肺气肿2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合并支气管扩张2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使用GE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拍片机,DR常规摄胸部正侧位。CT检查使用GE双排CT机或16排CT机。GE双排检查:120 kV,200 mmA,层厚5mm,间隔5 mmm。16排CT检查:120 kV,170 mA,层厚5 mm,间隔5 mm。

1.3 诊断标准:

①痰查结核杆菌阳性;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③经抗炎治疗7~10 d病灶不吸收,再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影像表现病灶明显吸收好转。符合以上1条即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

1.4 分析、比较方法:

放射科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各1名及CT室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各1名组成研讨小组,对本组患者的所有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逐一回顾分析。重点观察其影像学改变和特征,分析X线或CT特征性表现及不能确诊或漏诊的原因,比较两者对肺结核的诊断显示率和准确率。

2 结果

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X线正确诊断的25例,不能确诊或漏诊的7例,占总数的22%。CT正确诊断30例,漏诊2例,占总数的6%,见图1~2。

X线表现:①病变的部位:以双肺发病多见,范围也较广泛。其中发生在双肺尖或锁骨下区2例,占6%;单侧肺尖或锁骨下区7例,占22%;单侧中下肺野9例,占28%;双侧中下肺野3例,占9%;双肺广泛分布或以支气管播散4例,占12%。②病变的性质:32例患者纤维空洞及空洞型病变7例,占22%;增殖型为主19例,占59%;渗出为主的6例,占19%。③病变的形态:斑片状云絮影10例,占31%;纤维索条影11例,占34%;斑点状或结节状影13例,占41%;球形或肿块影、不规则斑片状钙化6例,占19%。上述病灶于同一患者多种征象并存。

CT表现:①结节性阴影12例,占37%。单发或多发,结节直径为0.5-2.0 cm,呈圆形、类圆形结节影,5例结节病灶内可见小空洞或小空泡状区,亦可见钙化。②斑片状影21例,占66%。多呈散发性斑片状或斑点状软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③干酪性肺炎5例,占16%。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实变,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病灶内其中可见空洞、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病灶对侧或下叶可见播散灶。④树芽征5例,占16%。直径多为2~4 mm小叶中心结节影和分支细线影。⑤空洞性肺结核3例,占9%,以空洞为主的浸润病变灶,其周围或下叶可见支气管播散的病灶。⑥血性播散性肺结核3例,占9%。以“三均匀”“三不均匀”为主要征象。病灶小至1~2mm,大至10 mm,呈粟粒状、小结节状。

3 讨论

肺结核是肺部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早已把该疾病列入重点防控的病种之一[2]。成人肺结核好发于双肺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各种不同形态表现并存。对发生在好发部位的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肺结核诊断一般不难[3],对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能第一时间内明确诊断也并非易事。

病理基础:结核杆菌沿气道侵入肺泡后,首先引起肺泡渗出,继之产生变质和增生等病理变化。当疾病进展时,干酪坏死病变为巨噬细胞释放的透明酸酶所液化,富含结核菌的坏死物质可通过支气管排出或播散至其他肺叶,从而导致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当机体免疫力提高或在药物的作用下,结核菌被消灭,从而阻断了结核菌在肺内的播散,病变可出现吸收,纤维化或钙化等病理转归。文献[4]提及毛玻璃阴影、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小叶样阴影、肺实变、厚壁空洞和支气管壁增厚等分别代表了活动性肺结核的渗出、经气道播散和干酪坏死等病理变化。这些征象在活动性肺结核中可获得较高的检测率,因此可作为肺结核活动性判断的特征性CT征象。

X线、CT检查诊断结核的标准:X线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依据是结核的好发位置: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病灶呈分散的斑片样影或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部分病灶内见空洞和支气管气相及钙化。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依据是病灶表现为毛玻璃阴影,树芽征,小叶样阴影,病灶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及附近肺野内播散灶。

本组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X线正确诊断25例,不能确诊或漏诊7例,占总数的22%。CT正确诊断30例,漏诊2例,占总数的6%。X检查不能确诊或漏诊的原因主要是:①病灶位于非结核的好发位置,本组病例中1例右肺中叶,1例左肺舌叶的肺段实变影,X线诊断为慢性肺炎、部分肺不张CT检查病灶密度不均,附近肺野内见播散灶,考虑为活动性肺结核,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影像表现病灶明显吸收好转②病灶的显示,X线显示病灶边缘密度较高,边缘清晰,见钙化影,而诊断为肺结核为稳定期,本组病例有3例,经CT检查发现部分病灶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病灶周围见树芽征改变,1例病灶内见空洞影,明确为活动期。所以CT对于肺结核非好发位置的结核显示,病灶内部密度改变、病灶边缘是否模糊、树芽征等活动性肺结核的征象明显优于X线,对于小的空洞及空洞的内部情况显示较好,2种方法协同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达99%以上。因为CT的优点在于能发现普通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心脏后、脊柱旁沟和在肺尖。近膈面下及肋骨头部极有帮助。CT还能辨认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①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结核球多数为圆形,边界整齐,无毛刺,少有胸膜凹陷征,内部常有环形、弧形或斑状钙化,周围多有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为分叶状肿块,有短细毛刺,钙化少见,多有胸膜凹陷征。②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鉴别,结核性空洞通常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结核病灶。癌性空洞由肿瘤发生坏死液化后形成,多为厚壁空洞,常为偏心脏,外壁多呈分叶状,可有毛刺,壁内缘多高低不平,有结节状突起。③支气管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支气管结核支气管狭窄段延长,管壁轻度增厚,肺不张內见支气管气像有时可见支气管扩张。中央型肺癌以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或肿块多见,

综上所述,常规胸部X线片可以解决肺结核的大部诊断问题。CT扫描可以发现胸片难以显示的隐蔽性病灶,对于肺结核是稳定期,还是活动性的判断优于X线,CT可提供结核病灶的细节,如树芽征、磨玻璃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所以临床工作中对于X线片不能确诊而又高度怀疑结核的患者应同时行CT检查,以免漏诊[5]。



参考文献

[1]刘敏,晏忠贵,沈峰.41例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70-1071.

[2]Ditiatkov AE,Radzevich AE,Sitnikova NA,et al.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J].Probl Tuberk Bolezn Legk,2006,1:42-44.

[3]徐宏.66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220-221.

[4]EiscnhuberE.The tree-in-bud sign[J].Radiology,2002,772(3):771-772.

[5]王永齐,李静伟.老年肺结核的CT表现及CT在其诊断中的作用[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0,9(1):61-62.

肺结核CT特点 篇2

【关键词】彝族;肺结核;CT;凉山州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32-01

肺结核病作为我国重点控制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告卫生委托和社会问题。[1]由于彝族人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条件卫生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彝族的肺结核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具有病情重、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的特点。[2]现在对于彝族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不多,因此我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经确诊的81例彝族肺结核患者的CT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1例均为彝族,并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肺结核的患者。其中男56例,女25例。年龄7~81(平均32.1)岁,0~14岁5例,占6%;15~44岁65例,占80%;45~59岁8例,占10%;60岁以上3例,占4%(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

1.2 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CT机进行常规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肋膈角,层厚和层间距均为10mm,必要时行薄层高分辨扫描

2 结果

2.1临床分型:本组病例中原发型肺结核5例,占6%;血型播散型肺结核4例,占5%;继发型肺结核63例,占78%;结核性胸膜炎3例,占4%;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14例,占17%。

2.2病变部位:单侧肺上叶病灶9例,占11%;单侧肺叶病灶12例,占15%;双肺上叶病灶11例,占14%;双肺病灶43例,占53%;双肺广泛分布6例,占7%。

2.3病变性质:渗出性病变45例,占56%;增值性病变66例,占81%;干酪样坏死病变28例,占35%;纤维化钙化病变34例,占42%。

2.4病灶形态:大片状或云絮状影38例,占47%;斑片状影26例,占32%;索条状影32例,占40%;结节状影60例,占74%。

2.5淋巴结改变:纵隔淋巴结重大23例,占28%。

3 讨论

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胸部影像检查等进行确诊,其中细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肺结核起重要作用。因CT检查的分辨密度差异的灵敏性由于X线。CT可以真切反应病灶的存在,并可对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体积进行测量,并能充分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病灶周边形态学特征及与周围胸腔脏器关系,对病灶定位、定性有很大帮助,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本组病例中,入院检查治疗的主要是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占78%,表现以增殖性病理改变为主的多种病变,同时多种性质病灶同时出现,以常见部位为主,且多伴发结核性胸膜炎。在15~44岁年龄的病例达65例,占本组总数80%,说明以青年发病较多,且有低龄化趋势。本组病例的结果大致符合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3]

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之一,其结核病疫情具有高感染率、高肺结核患病率、死亡人数多、地区患病率差异大的特点。西部地区的肺结核患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患病水平,且患病对象多集中在中青年龄段。凉山州是四川省结核病高发地区,其发病患者主要为彝族。

凉山彝族结核病高发的原因我们认为,第一是与全国乃至全球结核病疫情大幅回升相关;二是凉山州分布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区,其经济基础薄弱,人们生活、卫生习惯相对落后,非常缺乏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意识;三是当地乡卫生院缺乏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与管理措施,不能认真管理治疗病人和报告疫情,致使卫生防疫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未能及时掌握该乡结核病疫情信息,使结防工作未得到落实;四是治疗零乱、不规则、不彻底,致使产生耐药菌株,从而积累了传染源,扩大了传播机会,增加了患病率与发病率;五是结防机构及专业人员未得到很好的落实,防治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落后,知识和技能没有更新与提高,加之防治经费紧缺等综合因素有关。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4-548

[2]马正勇.130例彝族肺结核的临床分析.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23)

[3]李长泓,张鹏天,陈建红.活动性肺结核273 X线与CT征象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40—41.

肺结核CT特点 篇3

关键词:结核,老年,X线摄影术,体层摄影术

老年肺结核患者一直备受关注。据资料报道, 老年人群肺结核发病率较年轻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漏诊、误诊、病死率高于其他人群[1], 同时, 老年患者痰菌耐药性、阳性率高, 更具有传染性[2]。为了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 作者收集2008年以来38例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老年肺结核病例, 结合文献就其X线、CT特点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 男28例, 女10例, 年龄60~86岁, 其中60~64岁8例, 65~69岁16例, 70~74岁10, 80~86岁4例。本组38例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2例 (57.89%) , 合并肺部感染20例 (52.63%) , 合并糖尿病9例 (23.68%) 。合并症有肺不张3例;肺大泡及气胸5例, 支气管扩张12例。

1.2 方法

38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平片和肺部CT扫描, 并随访超过1年时间。

2 结果

2.1 病变的部位

双侧发病24例 (占63.16%) , 单侧发病14例 (占36.84%) ;上肺18例 (47.37%) , 中下肺14例 (36.84%) ;病灶广泛13例 (34.21%) 。

2.2 病变的性质

渗出增殖性病变15例 (39.47%) ;干酪性病变7例 (18.42%) ;空洞及纤维空洞性病变16例 (42.11%) , 其中厚壁空洞5例, 薄壁空洞12例;结核球4例 (10.53%) ;粟粒结节2例 (5.26%) ;纤维性病变、钙化灶16例 (42.11%) ;纵隔、肺门、支气管淋巴结增大9例 (23.68%) 。肺间质异常 (包括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 4例。

2.3 病变类型

血形播散型肺结核2例 (5.26%) , 继发型肺结核30例 (78.95%) , 合并渗出性胸膜炎6例 (15.79%) , 结核性胸膜炎例 (5.26%) 。

2.4 合并症

肺不张3例, 肺大泡及气胸5例, 支气管扩张9例。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免疫机能的低下, 形成了病菌不容易局限而易于扩散的特点, 本组统计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有36.84%表现为中下肺野病灶, 有34.21%表现为广泛病灶, 支持病变广泛, 位置不固定的特点。在老年肺结核中, 以继发肺结核最多, 表现最为复杂老年性肺结核多为内源性感染, 即已静止的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 少数为外源性感染。常常能见到渗出、增殖、干酪性肺炎、空洞、纤维化、钙化性病灶等。老年性肺结核肺间质性病变好发于两肺上野, 主要表现为片状蔓延和沿支气管树分布两种形式, 小叶内间质异常是肺结核间质改变的主要HRCT表现, 包括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分布均匀、稠密, 使小叶结构辨认不清, 病理显示以肺泡间质轻度增生和纤维化为主[3,4]。小叶核心细分支线影, 长为2~3mm;在分支末端可见直径为0.5~1.0 mm微结节影呈树芽样表现, 其病理表现为干酪样物质占据了小叶内细支气管腔和肺泡管, 小叶中心结节则为细支气管和其周围肺泡炎性改变所致[5]。

参考文献

[1]那琳, 张熙, 王鸿雁, 等.老年肺结核1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5) :179.

[2]廉锐馥.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指导[J].中外医疗, 2009, 28 (20) :129.

[3]路希伟, 伍建林.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病变的HR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 (5) :605-608.

[4]詹志明, 张世斌, 熊琪, 等.老年肺结核的螺旋CT表现[J].吉林医学, 2009, 30 (15) :1690.

肾结核的CT诊断 篇4

关键词 肾脏 结核 CT诊断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90

肾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肾脏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肾结核患者65例,就其CT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9例肾结核患者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10~73岁,平均34.95岁,经手术证实42例,尿细菌培养证实27例。单肾病变56例,双肾病变13例,临床表现,肾区包块6例,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41例,低热、盗汗19例,腰痛15例,肉眼血尿17例,尿路刺激征伴肉眼血尿6例。26例有活动性肺结核,19例有肺结核病史,扫描机型为GE Max640、SIEMENS 双排螺旋CT机,53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16例仅行平扫,扫描范围肾上极至下腹部,扫描层厚5mm,层距5mm。

结 果

病肾共计78肾,CT表现主要表现为形态改变,钙化,肾内低密度,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膀胱壁改变,肾周改变,肾功能改变。

形态改变:增大42肾,缩小26肾,正常大小9肾,肾增大为不均性增大,表现为肾形态不规则。钙化49肾,其中大块状钙化12肾,结节状钙化12肾,小点状钙化25例肾,钙化多位于肾皮质内,本组4肾完全钙化,呈肾自截。

肾实质内低密度,脓腔:单发10肾,多发34肾,表现为大小不等,肾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局限或不规则分布的囊状低密度灶,CT值5~25Hu,边缘模糊或清楚,多发者大部分位于肾中、上极,围绕肾盂排列呈“花瓣样”,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更清楚,中央无强化,边缘环形强化,15例延迟扫描见造影剂进入囊腔。1例显示为稍低密度肿物,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诊断为肾肿瘤,病理证实为结核肉芽组织。

肾积水改变:肾盂、肾盏扩张积水54肾,正常6肾,缩小或闭塞11肾,其中肾盏不对称性扩张46肾。

肾盂、输尿管的改变:管腔扩张、管壁增厚44例,其中3例显示上段输尿管条形钙化。

肾周的改变:肾筋膜增厚、粘连19例,肾周脓肿9例,输尿管周围炎7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9例,直径10~15mm,增强后环形强化。

肾功能的改变:37例显示患肾功能减弱,强化程度低于健肾,9例显示患肾无功能。其余肾功能正常。

鉴别诊断:肾结核的病变过程缓慢,症状隐匿,临床表现多数缺乏特征性,患者多是以膀胱炎的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就诊。除有引起膀胱炎的明确原因外,都应考虑肾结核的可能,必须作进一步的系统性检查。①肾结石并积水:结石边缘光整,位于肾盂、肾盏内,近端肾盏、肾盂扩张,边缘锐利,肾皮质内无钙化;②肾囊肿:境界清楚圆形囊性占位,壁薄、无强化,囊内密度更低,无肾盂、输尿管壁增厚,肾功能正常;③多囊肾:双肾明显增大,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肾盏受压改变,往往伴有多囊肝;④肾脓肿:低密度,密度高于水,低于肾实质,若内有气体是其特征性表现,壁厚呈环形强化,无钙化,临床多有高热症状;⑤肾肿瘤:多为孤立病灶,边界清楚或不清楚,有占位效应,钙化较少,增强较明显强化;而肾结核易发生钙化,且多发病灶,极少强化;⑥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肾脏萎缩、肾盏变形及肾功能减退类似肾结核,但较少发生钙化,结合病史,鉴别不难。

讨 论

泌尿系结核多由肾外结核开始,常为单侧性,主要由肺结核血道播散而来,少数为骨、关节、淋巴结、肠道结核病血道播散的结果。病变早期侵及肾乳头,影像表现甚微,诊断主要靠临床、尿检、静脉肾盂造影(IVP),IVP可显示部分早期病变。中晚期肾结核破坏集合系统、肾皮质,CT检查具有较大优势。CT不仅能够显示由于肾盏肾盂、输尿管扩壁黏膜水肿增厚、纤维化及由此形成的肾盏、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而且能够显示肾皮质变薄、皮质内低密度灶、脓腔及少量钙化,对肾脏的功能、肾周及肾、输尿管外的病变亦能很好地显示。

文献报道,多组肾盏扩张积水时,其扩张的程度不一,即造成不均衡性肾积水,是肾结核的特征之一。本组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认为,围绕肾盂呈“花瓣样”聚集的多发囊样低密度影、肾皮质内环形强化的低密度灶伴钙化及输尿管壁增厚亦是肾结核的特征性表现。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准确性较高,CT检查对肾结核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088.

2 王宋浩,張庆武,林楚藩,周文娟.肾结核的CT诊断.河北医学,2004,7:603-605.

3 董宇均,闵德庆,吴鹏程.肾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60.

肺结核CT特点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肺癌患者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12例,年龄在51~76岁,其主要的症状有咳血、咳嗽、胸痛等;4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15例,年龄在20岁~78岁之间,其主要的症状有低热、咳嗽、结核中毒等。

1.2 方法

对80例患者使用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层的厚度是10 mm,其螺距是1.0,电流是50 mA,电压是120 KV,重建间隔是10mm,对于部分患者的病灶区进行2~3 mm层厚的HRCT扫描,最后观察CT影像特点[1]。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肺癌患者中,有17例患者的病变在上叶位置,有12例在左肺门位置,有11例在右肺门位置;4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病变在舌叶,3例患者在左肺门,1例患者在右肺门,17例患者在上叶尖后段,4例患者在上叶前段,13例患者在下叶背段,两组病变的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0例肺癌患者的CT特点:有放射状短毛刺的患者有17例;肺内肿块的有11例,其病灶的平均大小是4.5 cm;偏心性空洞的有4例;合并肺结核的有3例;外壁是分叶状的有9例。

4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特点:有21例患者在小叶中心位置看见了结节影 (2~4 mm) ;有19例患者有树芽征,其表现是在支柄位置发出了很多分支样的结构,其口径是一样的;有6例患者发现了 (边缘模糊) 腺泡结节,其直径在5~8 mm左右;有16例空洞,其中有11例是单发空洞 (1例直径超过了3 cm, 7例直径没有超过2 vm, 3例直径在2~3cm之间) ,有5例是多发空洞 (空洞直径没有超过2 cm,形态有规则,但是大小不同;有9例薄壁空洞,其壁厚1到3mm左右,薄厚比较均匀;有7例厚壁空洞,其壁厚超过了3 mm,比较均匀,有2例内缘光滑,有3例内缘毛糙;有1例和胸膜粘连,有1例壁内有斑状的钙化;有15例外缘清楚,有17患者出现了斑片状的卫星灶,有1例患者周围没有改变;有19例磨玻璃影;有11例小叶间隔变厚;有13例肺实变;有4例结核瘤,有2例孤立性的结节影,直径在2~3 mm左右,边缘规则有2例,有2例中央钙化;有5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其中3例是包裹性的胸腔积液,有2例是游离性的胸腔积液;有12例合并有支气管内膜结核,其中1例是中叶肺不张,6例是管壁增厚,有3例是管壁不规则的变厚,有2例是支气管狭窄;有10例患者合并有纵隔淋巴结核。非活动性的肺结核病灶的表现:有13例纤维条索影;有16例钙化;有5例支气管扩张,有2例肺气肿。

3 讨论

肺癌与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常见的肺部疾病,都有着咯血、咳嗽等症状,在影像诊断的时候经常会“异病同影”,因此也就容易将二者混淆,出现误诊误治问题。

不典型的结核瘤表现就是有空泡、分叶、胸膜凹陷、毛刺等征象,其直径<3 cm,很容易将其误诊成肺癌。在诊断肺结核的时候,可以根据钙化、密度不均匀、卫星灶、肺大泡、新月状空洞等特点来诊断[2],而且结核瘤的毛刺都比较粗长,通常分布于边缘上面,其局部胸膜会粘连、增厚,这是有别于肺癌的。使用CT可以更好的鉴别两者,一般结核瘤是不强化或是呈薄环形强化,但是肺癌强化都是比较均匀的。肉芽肿型的结核灶可能是不均匀强化或是均匀强化的,其形态与肺癌结节比较相似,因此就难区别两者[3],在本次研究中有1例结核瘤患者别误诊成了肺癌,那么这就说明了,对于特殊结核如果只是根据影像学是很难准确确诊的。结核性的空洞病灶一般多在下叶背段或是上叶尖后段,而癌性的空洞好发部位还不能确定。肺癌偏心性空洞和肺门侧壁厚比较接近,这是有一定鉴别意义的,结核空洞是比较少见的,而空洞壁结核,肺癌则是比较常见的。本次研究中有2例结核空洞壁钙化,而卫星灶比肿瘤常见。支气管内膜结核常见发患者群是青年人,其病变的范围比较长[4],而且很多部位都会受累,而且管腔会阻塞、狭窄,支气管壁也会变厚。有关文献曾经报告过,肺癌好发的地方就是上叶支气管,而且管壁增厚、支气管变短也是很明显的。诊断肺癌重要的依据就是肺门肿块,癌性的肺不张密度比较均匀,出现支气管像或是含液征,和结核相比是比较少见的[5]。本次研究中,有12例合并有支气管内膜结核,其累及到了段支气管、叶支气管和住支气管。

综上所述,我们在诊断、鉴别的时候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要结合多个征象进行分析,要互相补充; (2) 注意好患者的年龄、发病位置等; (3) 要对试验治疗、动态观察[6]在诊断、鉴别中的价值予以重视; (4) 在诊断肺癌、继发性肺结核的时候要积极开展CT,而且要掌握好CT的影像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天华, 袁吉欣, 汤艳.继发性初治涂阳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对比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0) :78.

[2]周志刚, 高剑波.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与MMP-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C].河南省第二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新乡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河南省胸部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新乡市影像诊断新进展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7.

[3]王素霞.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9) :99.

肺结核CT特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直径在3.0 cm以下的肺部结核结节患者和周围型肺癌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均经术前或术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组织鉴定等多种检查方法确诊。

50例肺部结核结节患者中, 男34例, 女16例;患者年龄32~69岁, 平均年龄 (47.5±2.7) 岁。结核结节的位置上, 位于左肺和右肺的分别有24例和26例, 位于两下叶尖段和位于两肺上叶尖及上叶尖后段的患者分别有20例和30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1.0~3.0 cm, 平均直径为 (1.8±0.3) cm。患者中, 有10例经病灶穿刺活检证实, 5例经痰结核分支菌检查确诊, 25例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抗结核病治疗的结果证实, 1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确诊。

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 男32例, 女18例;患者的年龄30~67岁, 平均年龄 (46.1±2.3) 岁。肺癌的发病位置上, 位于左肺和右肺的分别有22例和28例, 位于两肺上叶尖及后段的有25例, 位于两上叶前段、中叶或舌叶、两下叶基底段的患者共计也有2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1.0~3.0 cm, 平均直径为 (1.7±0.5) cm。患者术前通过痰细胞学检查 (7例) 、经支气管或经皮肺部病灶活检 (13例) 、淋巴结活检 (2例) 以及综合诊断 (28例) 的方式均确诊为周围型肺癌, 且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证实, 腺癌、鳞癌、腺鳞癌和小细胞癌的患者分别有30例、5例、12例和3例。

1.2 检查方法:

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采用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先对两组患者行连续无间隔平扫, 层间距、层厚均设定为8 mm, 矩阵1024×1024, 螺距为12/8, 管电压为130 k V, 管电流为189 m A, 然后对患者的局部病灶行薄层CT扫描, 扫描的层厚设定在1.0~3.0 mm, 分别为1.0 mm、1.6 mm、2.0 mm、2.5 mm, 螺距2/4。增强扫描注射非离子对比剂100 m L, 行多期扫描。纵隔窗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 评估其分叶钙化情况以及纵膈、肺门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情况, 窗宽设定在300~450 HU, 窗中心设置在30~50 HU。肺窗评价患者病灶处的毛刺瘤、肺界面以及空洞等的形态学表现, 窗宽设定在1500~2000 HU, 窗中心设定在450~550 HU。将诊断的结果与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或者其他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1]。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边缘影像学特征可见, 结核结节和周围型肺癌的患者病灶边缘都比较清晰, 但是结核结节的患者病灶边缘光滑的情况多, 而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边缘多粗糙。结核结节患者的病灶经增强扫描表现出周边弧线形强化或不强化, 其中分叶征11例, 条索征21例, 毛刺征4例, 钙化征24例, 有卫星灶21例;周围型肺癌经增强扫描表现为完全强化, 其中分叶征41例, 条索征7例, 毛刺征25例, 钙化征1例, 空泡征10例, 支气管充气征4例, 癌性空洞4例,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16例, 胸膜凹陷征26例。具体比较见表1。

图1中的三幅小图分别是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左上肺结核结节的患者的CT扫描图像, 从图像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左上肺结节的存在, 结节的边缘清晰且十分光滑, 在结节周围有十分明显的卫星病灶, 远端局部还有胸膜增厚及粘连的情况出现。

图2中的三幅小图分别是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扫描图像, 从图像上可以观察到左上肺结节, 结节的密度不是很均匀, 且周围存在细小的毛刺, 结节呈现明显的分叶征和支气管充气征, 经增强扫描后, 病灶强化不均匀。

3 讨论

肺部结核结节属于良性病变, 发病原因是肺内干酪灶被纤维组织包裹, 上肺尖后段、下肺背段等部位是其好发部位;而周围型肺癌指的是肿瘤位置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到细小支气管之间的肺癌, 多以腺癌、鳞癌为主, 其影像学图像多呈现球状。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在检查中, 均表现出孤立性结节的病灶特征,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2,3]。

比较结核结节患者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扫描图像的特征可见, 二者的边缘征象对于疾病类型的鉴别和确定具有关键的意义、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边缘更加粗糙。

两种疾病的影像学图像中都有肺窗观察毛刺征、分叶征、条索征等的存在, 但是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出现率显著高于结核结节的患者, 尤其是分叶征, 在早期肺癌中的出现概率在80%以上, 是确定结核结节和肺癌诊断的关键[4,5]。

病灶内部结构常见征象包括:钙化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空洞征等, 其中结核结节患者的钙化征多呈环状, 约50%的患者存在明显的钙化征, 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钙化征多呈点状分布在边缘, 且存在钙化征的患者很少;钙化征可以作为鉴定孤立性肺结核良恶性的主要指标[6]。

本文结核结节患者中都没有出现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等, 只有周围型肺癌患者存在, 可以作为鉴别过程中的重要补充征象。周围型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胸膜凹陷征, 而结核结节的患者则有较多卫星灶的存在, 也可以作为结核结节和肺癌鉴别的重要参考点。

总之, 在直径<3.0 cm的肺部结核结节、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 通过比较分析患者的病灶边缘、内部结构、病灶周围及邻近结构改变等的CT图像特征, 可以为其临床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露钢, 郑红斌.球型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1) :92-93.

[2]李新文, 邓爱平, 韩清, 等.直径<3cm肺部结核结节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0, 19 (5) :274-275.

[3]周存凉.82例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 :117-118.

[4]邵聪华.早期肺癌与结核的鉴别症状CT征象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7 (8) :134-135.

[5]崔军胜.分叶征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9) :37-38.

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 篇7

1 材料和方法

搜集我院1998至2006年不典型肺结核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9~81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咳嗽14例,发热18例,咳血12例,胸痛10例,盗汗8例和呼吸困难3例以及无症状查体发现3例。所有病例均得到证实,其中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12例,纤支镜病理证实8例,痰结核菌阳性7例,手术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好转12例,其中3例患糖尿病,2例合并真菌感染。

采用GE-Prospeed螺旋CT扫描机,层厚1.0cm,层间距1.0cm常规扫描,30例行病区2~5mm薄层扫描,20例做了增强扫描。

2 结果

以肺叶、段实变为主22例,其中右上叶前段及尖段实变4例,左中叶实变4例,右下叶基底段实变7例,左上叶实变5例,左下叶实变2例;3例空洞形成,2例合并霉菌,其洞壁不规则并有霉菌球,3例周围未见卫星灶,5例见支气管充气征,8例增强中,1例上叶尖段不均匀增强而误诊为肺癌。1例左下叶实变内见蜂窝状支气管充气征而误诊为肺泡癌1例右下叶未发现卫星灶而误诊为肺炎,伴有胸腔积液。

以肿块或结节为主者15例,大小为3cm×3cm~5cm×6cm,其中右上叶前段3例,后段5例,下叶基底段3例,左肺上叶前段1例和舌段3例。病灶边缘及周围:浅分叶8例,中分叶1例;其中周围有毛刺4例,与胸膜广基相连3例,胸膜增厚,胸膜凹陷征4例;周围有腺泡结节灶和斑片状卫星灶7例。内部结构:空洞8例,洞壁光滑,其中偏心形5例,裂隙状3例。7例增强扫描:表现为包膜增强2例,不强化3例,均强强化2例,1例有浅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而误诊为肺癌。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5例,其中位于右肺门2例,左肺门1例,肺门合并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表现为肺门旁边缘光滑的肿块影,邻近支气管无狭窄及管壁增厚。其中肺内实变3例,斑片影或结节影2例。增强扫描中,5例均呈环形增强,1例包绕血管,误诊为淋巴瘤。

3 讨论

肺结核的好发部位和病灶的多形态是CT诊断的依据,近年来由于老年肺结核增多及结核耐药性增加,以致影像表现多样化,给结核诊断带来困难。

3.1 病变部位

本组8例位于上叶前段,10例位于下叶基底段,其中13例为老年人。Leung[1]等报道约5%继发性肺结核发病部位不典型,可单独位于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主要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且病变形式变化多样,症状无特征性,给影像诊断带来不少困难,延误病情,影响临床治疗。由于成人原发性肺结核也不断增加,与再燃不同,好发于上叶前段、舌段及下叶基底段等肺通气量大的部位,本组病例中占43%。与传统观念中的部位、上叶尖后段、叶背段、结核好发部位不一样[2],因此应改变以往的观念,不能仅根据发病年龄和发病部位来诊断结核。

3.2 多段受累

本组病变均呈节段实变表现,其中1段受累8例,2段以上受累14例,表明病变呈多段或跨叶分布。

3.3 病变密度和边缘

本组病变的边缘清楚或模糊,其内密度不均,5例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增强,3例均匀增强,13例实变影旁有卫星灶而诊断结核。

3.4 抗结核治疗后改变

①9例抗炎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病灶虽有缩小,但仍长期不消失,经穿刺活检后找到抗酸杆菌,经抗结核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明显好转,此类属于肺结核病合并慢性特异性感染所致,

②3例痰菌阳性,而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反而扩大,继续治疗后才逐渐吸收好转。系初治结核强化反应所致。所以实变形结核常与肺炎相混淆,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认真鉴别。

3.5 鉴别诊断

3.5.1 与肺癌鉴别

本组15例表现为肿块及结节状,结核瘤>3cm,出现分叶、毛刺、空泡及胸膜凹陷等不典型的表现,易误诊为肺癌。但结核瘤密度不均,常见钙化、新月形空洞、周围有卫星灶、灶周肺气肿或肺大泡有助于结核瘤的诊断,且结核瘤多为浅分叶,毛刺多为粗长毛刺,多分布在边缘上,局部胸膜增厚,粘连易与肺癌区别.本组1例见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而误诊为肺癌,误诊原因将不典型毛刺误认为典型毛刺所致[3]。增强扫描有助于两者鉴别,结核瘤较早出现浅表干酪坏死而呈薄壁环形增强而肺癌呈均匀增强。

3.5.2 成人纵隔淋巴结核与肺癌和恶性淋巴瘤鉴别

本组成人纵隔淋巴结核5例,表现为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所致。成人纵隔淋巴结核少见,尤其淋巴结核伴有支气管内膜结核,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后,甚至伴有肺叶段的不张,常被误诊为肺癌,但肺根部无肿块,支气管壁增厚的范围大,支气管常有缩短或扭曲变形,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钙化是结核的特征[4],增强后易于显示肺门结构而排除肺癌的诊断。但纵隔淋巴结增大,肺内多发病灶在诊断结核时,仍需注意观察肺内病变形态,排除肺癌合并肺结核的可能,尤其老年或复治患者,复查时注意病灶形态的变化。

本组1例纵隔淋巴结核,不伴有肺内结核灶而呈包绕血管状改变,误诊为淋巴瘤,回顾分析系活动性纵隔淋巴结核破溃伴有纵隔炎

摘要:目的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2例不典型肺结核,42例行CT平扫,其中20铆增强扫描,分析肺结核的CT不典型表现。结果42例不典型肺结核中,节段实变型22倒,结节或肿块型15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5例,共误诊7例,其中误诊为肺癌3例,炎症3例,1例误诊为淋巴瘤。结论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各异,结合临床认真分析,大部分可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结核,肺,CT

参考文献

[1]Ann Ln.Pulmonary Tuberculosis,the essentials[J].Radiology, 1999,210(3):307

[2]罗斗强,石木兰,吴宇.拟似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J].临床放射杂志,1993,12(3):

[3]李铁一,冀景玲,葛立.35例肺结核的误诊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588

胸部CT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篇8

关键词:16层螺旋CT,肺结核,正确率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胸部疾病之一。经过呼吸道感染, 由于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耐药性增加, 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 仅在体检或PPD试验后发现, 增加了肺结核诊断的难度。病灶的好发部位和病灶多形态改变是CT诊断继发性肺结核的依据, 在病灶定位方面是胸片不能比拟的, 在病灶形态方面CT可以准确区分结节、空洞和斑片状病灶影像。尤其对于支气管狭窄、内膜结核、胸内淋巴结结核具有显著优势。

资料与方法

使用CT设备为16层螺旋CT, 从肺尖至肺底常规扫描, 层厚7.5 mm。回顾性分析确诊的肺结核患者CT图像133例, 多数应用多平面重组技术, 从多角度观察病变影像学表现。

结果

原发性肺结核:本组病例中有原发性肺结核6例, 均为12岁以下儿童。原发病灶位于右肺上叶4例, 中叶1例, 左肺上叶1例。显示斑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与肺门有条索影相连5例, 表现为肺叶实变1例, 可见肺门肿大淋巴结1例。支气管异物并右肺中叶实变误诊为原发性肺结核1例。

继发性肺结核:本组病例中97例表现为多发小斑片状、斑点状、条索状高密度, 部分边缘模糊[1], 合并空洞者有31例, 包括虫蚀样空洞及厚壁不规则空洞, 下肺有播散灶者占27例。陈旧性肺结核复发有6例。单发厚壁空洞并周围卫星灶有3例, 支气管内膜结核有12例, 可见叶或段性肺不张, 狭窄支气管内或周围可见点状钙化。患者多有早期发烧、长期慢性咳嗽病史。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肺癌2例。下肺结核误诊为肺炎4例, 中上肺肺炎误诊为肺结核3例, 周围性肺癌误诊为肺结核4例。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患者均为年轻人, 有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症状。两肺均见弥漫分布的粟粒状结节影, 其中边界清晰2例, 周围伴有渗出1例, 边界模糊。

讨论

原发性肺结核:由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所引起, 常见于儿童, 少数可见于青年。原发病灶好发于中叶、下叶及上叶前段。原发灶多呈小半片状阴影, 可单发或多方。病变发展时可呈大片状致密影, 甚至实变, 特别是中叶。较少出现空洞。CT可清楚显示原发病灶、引流的淋巴管炎及肿大的肺门淋巴结。CT在显示肿大淋巴结的部位与分布、内部结构与周围浸润是X线不能比拟的, 也易于显示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等引起的肺叶或肺段的不张。CT并能敏感发现原发病灶邻近的胸膜改变。常需要与节段性肺炎、胸内结节病、淋巴瘤鉴别。

继发型肺结核:是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 大多见于成人。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 但一般多有低热、乏力、咳嗽、盗汗等症状, 重者可有咯血、胸痛、消瘦。病变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肺门淋巴结一般不大。渗出浸润为主型:病灶呈多发结节状或不规则斑片阴影, 密度不甚均匀, CT对于显示病灶内小空洞、空气支气管征具有显著优势。增殖性病灶密度较高, 边缘清晰, 病灶内或边缘部可见不规则钙化, 邻近肺纹理增粗、紊乱、扭曲, 浸润性病灶常与纤维化并存, 故常伴有肺容积缩小和支气管扩张、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2]。干酪为主型:干酪性肺炎表现为上叶的大片状实变, 内可见多个虫蚀样小空洞, 下肺沿支气管分布的播散灶。结核球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浓密阴影, 中心有时可见低密度影, 为小空洞表现, 病灶边缘清晰。部分病灶边缘可见浅分叶, 少数可见毛刺征或胸膜凹陷征, 周围常可见周围卫星灶。结核球常有与之相连的引流支气管, 引流支气管壁增厚, 与结核球相邻近胸膜常见增厚、粘连。空洞为主型:表现为肺段或肺叶高密度阴影, 其内可见一个或多个空洞, 内无液平, 常可见钙化, CT可见引流支气管与之相通, 肺纹理粗乱扭曲, 可见支气管扩张征象。纵隔向患侧移位, 常伴有明显的胸膜增厚及相应部位的胸廓塌陷。在治疗过程中, CT可以细致显示空洞愈合情况, 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斑片状阴影常需与肺炎、肺真菌病鉴别;结核球常需与肺癌、慢性肺脓肿鉴别。

血行散播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以前多见于儿童, 如今结核病患者有逐渐增大趋势。根据结核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数量、次数和机体的反应, 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螺旋CT扫描因密度及空间分辨率高, 急性期CT可清晰地显示弥漫性的粟粒性病灶, 并较胸片为早, 尤其是高分辨率CT, 表现为肺叶内多发均匀分布的小颗粒状阴影, 沿血管走形, 边缘清晰锐利。亚急性或慢性病灶的分布不均, 以两中上肺叶分布较多, 大小不均, 粟粒结节可互相融合成大于粟粒的结节, 密度不均, 部分病灶可见钙化, 即所谓分布、大小、密度三不均匀。常需要与细支气管肺泡癌、肺隐球菌病、肺粟粒状转移癌等鉴别。

尽管痰液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 但阳性率较低, 据文献报道<30%, 目前肺结核确诊仍然依靠影像学检查, 本组分析病例中有8例患者胸片阴性, CT发现肺结核病灶, 螺旋CT对肺结核显示率100%。对于病变细微结构及疗效观察胸片显示较差, 肺结核常与肺炎、肺癌等鉴别困难, 要充分利用CT高空间、高密度分辨率优势, 结合CT多平面重组功能, 从多角度观察病变影像学表现。总之螺旋CT诊断肺结核有很高价值, 优势在于确定病变有无、病变范围形态、结核分型、肺部并发症、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对于个别诊断不明确的病例要密切结合病史、实验性治疗、随访观察, 争取做到早确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海鹰, 王豪.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 篇9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结核CT诊断

资料与方法

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25~64岁,平均47岁,其中40岁以上11例。主要症状:乏力、午后潮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整口咯血,个别病人有喘鸣或呼吸困难。病程2个月~2年,不超过半年者12例。确诊前均有诊断记录,其中临床诊断为哮喘2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百日咳1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仅2例怀疑支气管内膜结核。15例均行纤维支气管检查,有8例重复纤支镜检2~3次不等。纤支镜活检证实5例;刷检证实4例;痰检阳性3例;3例无肯定的活检报告,又查不到痰菌,但经抗结核治疗虽然管腔狭窄等无改变,而肺内局限性播散病灶明显吸收被确诊。

检查方法:15例均行CT扫描。CT机为GE公司Prspeed AL全身螺旋扫描机。常规肺扫描,自肺尖至肺底,层厚10mm,间距10mm,平静呼吸下吸气后屏气扫描,部分病人局部5mm/5mm加扫,重建矩阵512×512。5例增强扫描,对比剂为60%泛影葡萄胺80~100ml,速度2ml/秒。造影前常规地塞米松10~15mg静脉注射,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

结果

病变部位:15例气管支气管结核中,气管中下段受侵3例,同时均累及双侧主支气管;左侧支气管受侵7例,同时累及上叶支气管4例,下叶支气管2例,舌叶支气管1例;右侧支气管受侵5例,同时累及右上叶支气管3例,中叶、下叶支气管各1例。

CT表现:①气管支气管病变:15例气管支气管结核中,5例气管壁不均匀增厚、环形狭窄及管壁外局限性结节状改变,其中1例同时见气管内壁局限性丘状隆起,宽基底表面光滑;全部病例受累支气管内壁不光滑,呈轻度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管壁不同程度增厚,3例支气管壁有点片状钙化;2例肿大淋巴结致支气管出现局部外压性狭窄。②淋巴结肿大: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直径≥1.2cm;1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1.0~1.5cm不等,其中5例肿大淋巴结内有点、片状钙化;5例增强扫描有4例肿大淋巴结出现环状强化。③肺内病变:肺内播散病灶3例,均呈小结节状,数量少,局限性分布于病变支气管所属肺组织2例,1例位于相邻肺组织(同期X线胸片均未见病灶)。慢性支气管炎改变4例,其余8例肺内均未见病变。

讨论

影像学检查肺部有明显结核病灶(无论新旧)的气管支气管结核,CT不难诊断;但肺内未见明显结核病灶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是诊断的难点,也是笔者讨论的重点。

CT虽不能显示黏膜或黏膜下病变,但由于其高分辨率和横断体扫描,在合适的窗技术下,一旦气管支气管的形态发生改变,一般都能得到显示;且对于早期肺内局限性播散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本组3例CT发现肺内局限性播散病灶,复阅同期X线胸片仍无异常。

本组资料表明,气管支气管结核CT扫描有如下表现:器官外壁周围局部可有结节状增生,内壁局限性宽基底表面光滑的结节,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管腔内壁轻度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范围较长,多支受累,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多,肺门淋巴结肿大可致支气管受压变窄。未见明显包块。上述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虽不具特异性,但如果临床有结核中毒症状,并具有特殊的呼吸系统症状,如顽固性刺激性或阵发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整口咯血、喘鸣、呼吸困难等,就应高度考虑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可能。本组资料表明如CT同时见到支气管壁局限性点、片状钙化或淋巴结钙化或淋巴结环状强化或者肺内有局限性播散病灶,虽纤支镜或痰菌阴性,也应考虑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本组资料还表明,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支气管病变多于右侧,与文献报道一致。

在气管支气管结核CT表现中,笔者认为支气管壁的点状钙化、淋巴结钙化、肿大淋巴结环状强化以及肺内局限性播散病灶,都对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当然,最终确诊依赖活检或痰菌证实。本病主要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相鉴别。

球形肺结核的CT鉴别诊断分析 篇10

关键词:球形肺结核,结节,周围型肺癌,CT

近十年来, 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 引起了结核防治专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 肺结核的主要辅助诊断方式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其中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灵敏性较高。球形肺结核是一类结节、肿块样病灶的肺结核, 具有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是临床诊断的难点和重点[1,2]。同时, 球形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类似, 两者需进行鉴别。CT检查是球形结核病灶的重要诊断方法, 故本次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球形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CT检查资料进行多角度分析, 旨在提升CT鉴别诊断球形肺结核的准确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球形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 均经痰涂片 ( 培养) 、结核抗体、PPD、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及CT等检查确诊为球形肺结核。男31例, 女27例, 年龄27~65岁, 平均 (45.34±16.37) 岁, 病程3个月~1年, 平均 (0.60±0.36) 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1.2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CT设备为Siemens plus S16排螺旋CT ( 西门子医疗中国) , 所有患者均经该仪器检查。患者均按照肺常规曝光剂量完成CT扫描, 扫描参数:层厚1 mm, 重建层厚5 mm, 发现病灶后, 该区域内扫描层厚调整为0.625~1 mm, 对病灶进行多平重建, 并计算容积。此外, 本次研究中有22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 静脉推注速率为2~4 ml/s, 对比剂 ( 非离子型) 70~85 ml, 注射过程中对各时段进行扫描。检查结束后, 由本院放射科2名专业资深医师进行阅片。

1.3判断标准

“球形”病灶判断标准:MPR、VR图像及病灶原始轴位图像上均发现近似球形的病灶, 与实变灶、条状、片状等病灶形态明确鉴别。

2结果

本组患者CT表现均见肺内球形结节 ( 肿块影) , 其中52例为单发 (89.66%, 52/58) , 6例为多发 (10.34%, 6/58) , 单发构成比高于多发。病灶 ( 以最大病灶计) 大小:1~3 cm的病灶构成比最高为55.17% (32/58) 。 病灶边缘清楚者构成比为43.10% (25/58) , 占比最高。强化模式 (22例) 中, 无强化者构成比高达36.36% (8/22) , 占比最高。详见表1。

3讨论

在影像学检查中, 肺结核常表现为段实变、索条状阴影, 而球形肺结核的结节、肿块均为球形, 故可与其他肺结核进行区分。在临床治疗肺结核中, 多采用CT检查技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可有效判断肺内病灶的基本形态。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 可对图像及扫描采集信息进行后期处理, 如VR、MPR等, 实现了多角度、多平面观察病灶形态, 彻底剔除了片状、长条索状等肺结核病变[3]。本次研究中发现球形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均见肺内球形结节 ( 肿块影) , 且单发构成比较高, 本次研究显示高达89.66%, 国内文献[4] 报道数据为90.0% 以上与本研究基本相符。

球形肺结核的病理改变为渗出性、干酪性坏死、增殖和纤维化、钙化等, 国内文献资料多根据患者病理改变不同, 具体可分为球形干酪肺炎、结核性肉芽肿、纤维干酪结节及球形空洞样病变[5]。本研究发现, 病灶边缘清楚者构成比为43.10%, 边缘光整者构成比为39.66%, 这类结核病灶光整锐利, 与肺交界清晰, 多为纤维干酪结节, 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病理性改变。 同时, 研究中也发现少量的病灶边缘模糊 (5.18%) , 表现为毛糙, 主要为球形干酪肺炎[6]。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球形结核病灶中的钙化发生率较高, 高达40% 以上, 本研究中统计为36.21%, 与报道一致, 钙化多见于结核性肉芽肿中, 需引起注意[7]。

CT检查同样可以鉴别肿块性质, 但需借助增强扫描, 但该技术准确性尚存在争议。本次研究中22例使用增强扫描, CT表现显示:无强化者构成比高达36.36% (8/22) , 显著高于环形厚壁强化、均匀一致强化、包膜样强化构成比。需注意包膜强化也可作为鉴别结核瘤的活动性依据, 应严格进行增强扫描[8]。 同时, 本研究发现, 球形肺结核患者病灶大小以1~3 cm的病灶构成比, >3 cm和<1 cm的病灶相对较少, 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且本研究病例规模相对较小, 故应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9]。

综上所述, 螺旋CT检查可发现球形肺结核的特征性, 可依据其CT表现鉴别特征指导临床诊断, 从而提高球形肺结核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飚.球型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09.

[2]陈友三, 刘士远, 赵永东, 等.球形肺结核的CT表现 (附58例分析) [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 8 (6) :666-669.

[3]石艳玲, 孙树华.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 (附30例报告)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6 (2) :55-56.

[4]张露钢, 郑红斌.球型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8 (11) :92-94.

[5]田晓敏, 卢智.球形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7 (8) :1414-1416.

[6]邓祥俊.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鉴别诊断[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21) :3286-3287.

[7]傅钢泽, 吴恩福, 王芳, 等.孤立性球形肺结核的CT表现[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8 (18) :3397-3399.

[8]阳昱恒, 薛阳, 孙志强, 等.中老年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诊断 (附30例误诊分析) [J].临床军医杂志, 2013, 6 (7) :730-732, 735.

上一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