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肺结核(共7篇)
单纯性肺结核 篇1
临床上将因结合杆菌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肺结核, 该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其与肺结核可相互影响、相互牵扯, 进而促使病情的发展[1]。伴有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 其病情极为复杂, 此次笔者对该院既往3年内收治的53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和54例伴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单纯性肺结核患者53例作为单纯组。其中男38例, 女15例;年龄38~66岁, 中位年龄51.4岁;本组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据影像学资料将患者按照疾病程度分为重度27例, 中度16例, 轻度10例。另择取我院同期收治的伴有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54例作为并发组。其中男38例, 女16例;年龄39~65岁, 中位年龄50.4岁;均符合相关糖尿病诊断, 并根据血糖浓度将患者分为轻度9例 (血糖浓度<8.4mmol/L) , 中度17例 (血糖浓度在8.4~14.0mmol/L) , 重度28例 (血糖浓度>14.0mmol/L) 。
1.2 治疗方法
1.2.1 糖尿病治疗:
对患者实施糖尿病饮食治疗, 轻度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治疗, 首剂量为每次0.5g, 每天2次, 之后每周递增0.5g直至增加至每次1.0g, 每天2次;中、重度糖尿病患者于每天三餐前0.5h给予8~24U胰岛素皮下注射。
1.2.2 肺结核治疗:
采取2HRSZ (E) /4HR实施为期半年的化疗治疗, 其中每天给予患者实施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链霉素0.75g等的治疗。同时每隔30d行痰液及X线胸片复查, 待痰液转阴后, 给予巩固治疗。若患者痰液未转阴, 则给予为期1个月的强化治疗;若患者在持续6个月治疗后, 其痰液检测结果仍为阳性, 则对患者实施复治。
1.3 观察指标
每隔30天对患者实施一次的痰液、胸片以及血糖的检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痰液转阴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其病灶消除超过半数以上;有效:病灶消除不足半数;无效:病灶未消除[2]。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 单纯组中、重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合计总有效率高于并发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单纯组的痰液转阴率为94.34% (50/53) 高于并发组的83.33% (45/5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并发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肺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其可共同存在于患者体内, 二者可相互牵制、作用, 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伴有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 2种疾病相互影响, 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环境可促进结核杆菌的繁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会使患者免疫能力下降, 机体各个器官也会出现各类病变, 从而使得机体对肺结核药物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3]。同时糖尿病患者伴有代谢性障碍, 促进了三酰甘油的分泌, 而三酰甘油可为结核杆菌的繁衍提供有利环境。此外, 糖尿病使肝脏转化维生素A的能力降低, 遏制了呼吸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能力。而肺结核疾病可破坏机体内的胰岛细胞, 导致患者血糖不易控制。同时, 肺结核疾病还可致使患者出现发热、中毒等症状, 不利于糖尿病患者康复。此外, 抗结核药物也会对机体内的代谢平衡及降糖药物的疗效造成不良影响, 从而加重病情。
伴随着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 伴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数量也呈不断增长趋势, 因此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由于上述2种疾病在患者体内可共同存在, 且又相互牵引、作用, 会加速疾病发展, 加重病情。因此临床面对该种疾病时, 应两者兼顾, 切不可忽视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
我院对54例伴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 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 进行合理的抗结核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中还显示, 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及早治疗是可以取得理想疗效的。总之, 对于伴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的治疗, 应在早期积极降血糖的同时实施抗结核治疗, 两者同时进行, 可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杰, 朱纯儒.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性肺结核疗效对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5) :859-860.
[2] 成会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8例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 :56-58.
[3] 谢育琴, 陈广幸, 曾绍艺, 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70例临床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3, 2 (2) :122-124.
单纯性肺结核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均为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者, 男8例, 女6例, 年龄24~74岁, 平均41岁, 14例均经痰结核菌培养、X线胸片、胸部CT检查, 有的加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确诊为肺结核或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确诊前病程1个月~1年。1年以上2例, 6个月以上5例, 1个月以上7例。
1.2 临床表现
咳嗽14例 (100%) , 咳痰11例 (79%) , 盗汗5例 (36%) , 发热>1周6例 (43%) 咯血8例 (57%) , 胸痛1例 (7%) , 消瘦2例 (14%) 。少量反复咯血, 诊断为支气管炎者7例, 诊断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者1例。
1.3 X线及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特征
14例X线胸片均仅表现为肺纹理略增多。3例胸部CT分别表现为左下叶后段、外段、右下叶后段有小片状密度较高影, 诊断为慢性炎症、纤维化。4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 镜下表现为粘膜充血、局部有白色小结节, 活检呈慢性炎症, 刷检涂片结核菌阴性。
1.4 培养方法
本组14例患者痰结核培养检查呈阳性。培养时注入抗生素以杀灭杂菌。培养出细菌后再镜下观察。
2结果
14例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 症状均明显好转, 咯血停止, 咳嗽缓解。
3讨论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是指X线胸片上无结核病变或仅有少数稳定病灶, 因结核菌直接感染支气管粘膜而引起。因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X线特征表现而极易漏诊, 常误诊为一般的支气管炎。随病情的进展, 因支气管阻塞症状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哮喘。而肺结构如临床上缺乏典型的X线表现, 未作进一步检查, 亦常被忽略。
这种正常X线胸片的肺或单纯支气管结核因目前临床医生对结核病表现的警惕性的提高及痰结核菌培养技术的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结核, 特别是支气管结核诊断上的重要性的认识及积极开展, 近年这类病例报道逐渐增多, 痰培养阳性而X线胸片正常的肺结构及支气管结核并不少见。肺结核特下常以轻微的咳嗽起病, 持续数周或数月后, 咳嗽才加剧, 伴咳痰。大约69%的结构患者都伴咳嗽。故对慢性咳嗽>1个月, 发热>1周, 经抗炎治疗无效或与结核感染者接触后PPD试验阳性者, 即使全胸片无明显结核灶存在, 亦应高度怀疑是肺或支气管结核。从表1中亦可看到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占结核患者的前几位。而单独依靠一张X线胸片并不能排除结核。本组6例病为均诊断为支气管炎、疑及咳嗽变型哮喘, 而长期投以抗生素、茶碱类及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故所有疑及肺及单纯支气管结核患者应作痰结核菌培养, 及早作纤支镜检查。经纤支镜抽吸、刷检及灌洗, 阳性率提高。而痰涂片找结核菌阳性率较低, 我们的14例中仅1例痰涂阳性。
结核在发病阶段, 诊断较困难, 但治疗容易。如未及时诊断及治疗致病情发展, 则治疗很困难。特别干酷样坏死形成溃疡、纤维组织增生, 最终导致支气管瘢痕形成。因此, 对胸片正常的单纯性支气管结核应及时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同.实用结核病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312.
[2]Darcy D.Marcinink, rD, FCCP;Brian D.McNab, D, FCCP, et al.Detec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pacients with a normalchest.Radiograph chest, 1999, 115:445-452.
[3]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Diagnostic standards and classify-cationof tuerculoss.Am Rev Respir Dis, 1990, 142:725-735.
[4]Cohen R, Muzaffar S, capellan J, et al.The validity of chassic.Symptoms and chest radiographic configuration inpredict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Chest, 1996, 109:420-432.
[5]Gracia JD, Carull V, Viddl R, et al.Draguosis Value of bronchialvolar lavage in suspected pulm onary tuberculosis.chest, 1988, 93:329.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65例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结核,支气管,单纯性,纤支镜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是支气管结核的一种临床类型, 其发病率较低, 误诊率较高, 为探讨其临床特点, 现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65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男29例, 女36例。年龄17~58岁, 平均37岁。其中35岁以下36例, 占55.4%。所有患者均有咳嗽, 其中单纯干咳13例, 占20%, 咳嗽咳痰45例, 占69.2%, 咳嗽伴咯血13例, 占20%, 咳嗽伴气短9例, 占13.8%, 咳嗽伴发热6例, 占9.2%咳嗽伴盗汗4例, 占6.2%。确诊前病程1月~2年。确诊前诊断慢性支气管炎23例, 支气管哮喘15例, 支气管肺癌13例, 支气管扩张8例, 病因不明6例。全组经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 显示肺叶或肺段局限性肺纹理增粗25例, 肺不张13例局部支气管壁增粗、不光滑11例。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显示炎症浸润型 (I型) 为主者占26.2% (17/65) , 增值型 (II型) 为主者占16.9% (11/65) , 溃疡 (III型) 为主者占12.3% (8/65) , 狭窄闭塞型 (IV型) 为主者占44.6% (29/65) 。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26.2% (17/65) , 支气管纤维镜刷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47.7% (31/65) 。43例经纤支镜活检阳性率为72.1% (31/43) 。PPD试验阳性率18.5% (12/65) 。
1.2 诊断依据
①纤支镜检查镜下改变符合支气管结核改变;②纤支镜刷片或涂片抗酸杆菌阳性;③纤支镜活检病理符合结核改变;④抗结核治疗有效;⑤X线胸片无肺结核病变或仅有少数稳定病灶
1.3 方法
对照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2 结果
全组病例3月内症状完全缓解, 痰菌转阴。纤支镜下充血肿胀消失, 肉芽、坏死物消失65例, 支气管病变完全恢复34例, 支气管瘢痕狭窄28例, 支气管闭塞3例。13例肺不张中完全腹胀4例, 部分腹胀6例, 无变化3例, 与其病程长有关。65例纤支镜治疗, 少数患者出现痰中带血外,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支气管结核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结核病, 临床并不少见, 在活动肺结核中约有10%~40%伴有支气管结核。而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是指X线胸片无肺结核病变或仅有少数稳定病灶, 由结核菌直接感染支气管粘膜而引起, 临床相对少见。从文本资料看, 痰菌阳性率、PPD试验强阳性率不高, 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 其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无特殊, 以致临床极易漏诊、误诊。单纯支气管结核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咯血、喘息、胸闷, 而X线胸片有的仅见支气管纹理增粗乱, 极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而肺内其他部位又无结核病灶加之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表现有的酷似肿瘤, 易误诊为肺癌。本组最长病程达2年以上, 全组病例均延误诊断1月以上, 确诊前除6例病因不清外, 59例误诊, 误诊率高达90.8%。65例病例中62例是在本院经纤支镜检查后确诊。3例支气管炎症濅润型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5~20 d后确诊。另从本组资料看纤支镜刷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痰涂片 (χ2=5.58, P<0.05) , 纤支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检查 (χ2=20.30, P<0.01) 。可见, 纤支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支气管结核主要手段, 刷片、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均能取得较高的阳性结果, 且该结果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
单纯支气管结核治疗与肺结核有所不同。肺结核患者目前主张短化治疗, 一般疗程为6月。但单纯支气管结核由于气道充血水肿, 肉芽增生, 溃疡坏死及瘢痕形成, 病变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可能不够, 病程要适当延长, 以12~18月为宜, 且加用纤支镜局部治疗能清除支气管内大量分泌物, 干酪坏死组织, 通畅气道, 并能局部注药, 提高支气管局部药物浓度, 能促进支气管病变较快恢复, 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瘢痕狭窄或闭塞, 治疗更佳。本文资料显示:3月末全组病例症状控制, 痰菌转阴, 支气管病变完全恢复34例, 占52.3%, 仅部分病例疤痕愈合;除少数病例术后痰中带血外,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可见, 纤支镜治疗是支气管结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之,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临床特点无特殊, 且肺部无明显结核病灶, 更易漏诊、误诊, 而纤支镜是单纯性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的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反复咳嗽、咳痰、气急, 而胸片CT改变轻微, 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以及不明原因的肺不张, 都应常规进行纤支镜检查, 一旦确诊支气管结核, 都应在全身抗结核治疗辅以纤支镜等局部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巍, 王安生, 庄玉辉.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近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 23 (5) :306-307.
[2]刘同伦.实用结核病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12 (3) :312.
单纯性肺结核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治的100例PTB-DM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100例PTB患者作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剔除合并肿瘤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60例, 女40例, 年龄30~82岁, 平均年龄 (40.23±0.36) 岁, 肺结核病程1~6年, 糖尿病病程1~5年;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35~88岁, 平均年龄 (42.53±1.16) 岁, 病程1~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病案资料获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项目及患者肺部病情好转情况等,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肺结核治疗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2 HRZE/4 HR抗结核方案, 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其次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降糖药物, 根据个体情况使用肌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同时适当控制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类血糖指标、痰涂片和痰菌分离培养, CT或X光胸片表现、治疗效果等。所有患者每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指标、痰抗酸杆菌涂片等。
1.4 疗效评定
糖尿病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肺结核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4]诊断标准。治愈:结核病灶逐渐吸收、纤维化或钙化, 痰菌持续2次阴性, 空洞闭合完全, 症状消失;好转:结核病灶部分吸收、纤维化或钙化, 痰菌阴性或弱阳性, 空洞部分闭合, 症状减轻;无效:结核病灶未吸收、纤维化或钙化, 痰菌持续阳性, 空洞未见闭合, 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χ2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00例PTB-DM患者中有65例患者咳嗽, 16例患者发热, 14例患者咯血, 6例患者胸痛, 9例患者气促, 其余患者均出现盗汗等不同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10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中有20例咳嗽, 10例咳血, 3例发热, 40例体重下降。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高度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实验室检查
两组患者均进行一系列常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患者血清离子、血清白蛋白情况、血常规、血沉等, 以此判断患者病情,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离子絮乱、血沉、营养状况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表现多样化, 糖尿病患者一般伴有糖、蛋白质、脂肪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状况, 引发影响不良, 导致人体机制抵抗力下降, 比较容易感染结核病菌, 进一步恶化病情, 难以控制患者血糖, 抗结合治疗效果也不理想[5]。当患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时, 机体抵抗力减弱, 抗体减少, 免疫功能下降, 体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 机体免疫功能应答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导致抗结核治疗不彻底。另外, 糖尿病患者肝脏生物转化维生素功能下降, 结核菌容易通透导致结核感染, 但是这方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 有待进一步探讨。反之, 肺结核对糖尿病的影响也比较大, 其影响糖尿病患者对碳水化合物反映, 加重胰岛负荷, 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功能下降, 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糖耐量降低;另外, 抗结核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大, 加重患者糖代谢紊乱。肺结核与糖尿病同时发生, 两种病情相互影响, 其中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更大, 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也比较差。
由于PTB-DM患者病情反复、病死率高, 且病情较严重, 导致其症状及病情危害性比单纯结核病患者要严重很多, 临床中一旦发现此类患者应积极完善行管检查, 及时确诊, 有效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 这样才能改善患者健康状况。DM合并RTB患者临床症状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相比特异性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PTB-DM患者临床症状比单纯性肺结核要严重很多, 肺部病变更大, 容易出现咯血, 而且大咯血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 所以对这类患者应该特别注意, 更具临床症状, 充分评估疾病风险。如果糖尿病患者肺部出现大面积的病变并合并空洞, 要及时考虑是否为DM合并RTB, 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如果肺结核患者出现病情迅速加重, 肺部影响学范围扩增, 此时应该及时对患者实施血糖测量, 检查患者是否伴有高血糖。
有关研究认为, PTB-DM的治疗重点为血糖的控制, 同时应该注重肺结核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见此病治疗的关键应该是同时治疗的同时, 注意患者血糖控制, 以期达到较好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是体内的痰结核菌阳性程度, 本研究中DM合并PTB患者痰结核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PTB患者, DM合并RTB患者排菌量比较大, 传染性较强, 在住院期间可能对医院其他患者或者医务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这类患者一旦确诊要及时执行隔离治疗措施, 降低肺结核病的传播率。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PTB-DM患者与100例PTB患者疗效观察显示, 两者治疗1年后痰菌阴转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差异更明显。PTB患者6个月末正规抗结核治疗与血糖控制好的PTB-DM患者12个月末抗结核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血糖控制水平和抗结核治疗疗程长短是PTB-DM患者结核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这一观点与其他报道一致。所以我认为糖尿病并肺结核的治疗关键是控制血糖,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疗程应该延长至12~18个月, 并且制定个体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PTB-DM患者临床症状比单纯组更加严重, 病情也更加严重、肺部病变也比较严重, 营养状况更差, 而且合并组患者结核菌阳性率较高, 传染性较强, 是重点结核病控制管理人群。对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 定期完善相关检查,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提高抗结核治疗效果。
综上, 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若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两种病情相互影响, 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故一旦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体重减轻或是血糖控制不好, 就应提高警惕, 积极完善肺结核检测;反之, 肺结核患者出现血糖长期波动的情况要尽快完善血糖检测, 谨防合并证的进一步恶化。PTB-DM诊断、治疗的关键是定期行胸部X线等检查, 及时发现该病, 早期合理治疗。将血糖在短时间内降至正常范围, 有效控制结核的发展, 同时进行系统的抗结核治疗, 并适当延长抗结核疗程, 以便达较好的控制结核及DM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PTB-DM) 与单纯肺结核 (PTB) 患者临床特征极其治疗效果的差异, 为PTB-DM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治的100例PTB-DM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100例PTB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回顾性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等。结果 PTB-DM组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贫血、咳血发生率明显高于PTB组 (P<0.05) ;PTB-DM空洞发生率、痰菌阳性率明显高于PTB, (P<0.05) ;血糖控制较好组比血糖控制较差组抗结核治疗效果好。结论 PTB-DM患者病情更为严重, 治疗初期应该积极控制血糖, 合理抗结核治疗, 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能提高PTB-DM的治愈率。
关键词:糖尿病,肺结核
参考文献
[1]罗雪雁, 郭慧, 尹蔚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1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10) :1909-1910.
[2]麦洪珍, 杨智, 徐齐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2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0) :61-63.
[3]中华医学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9
单纯性肺结核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HIV(+)/AIDS并发肺结核的病例共47例为观察组(A组),及同期住院的HIV(-)单纯肺结核病例50例为对照组(B组),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A组中男性33例,女性14例,A组中20岁以下8例,20~40岁28例,40岁以上11例,平均年龄31岁;B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B组中20岁以下9例,20~40岁29例,40岁以上12例,平均年龄32岁。两组患者入院前均未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无糖尿病病史,无除HIV(+)/AIDS以外的免疫系统疾病。
1.2 研究方法
对各组患者入院时病情、PPD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胸片、胸部CT、纤支镜(BFS)检查等检查结果及A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HIV(+)/AIDS的诊断[3]根据CDC/WHO艾滋病监测诊断标准。
1.3.2 并发HIV(+)/AIDS的肺结核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学,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可除外非结核分枝杆菌者可确诊。
1.3. 3 耐多药结核病(MDR-TB,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近代WHO关于MDR-TB提出了狭义定义[4,5],是指结核菌至少耐异菸肼、利福平二药或更多抗结核药的结核病。
1.3.4 肺外结核[6,7]: 发生在肺部以外各部位结核病。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A组发烧(χ2 =6.37 P=0.01)和体重下降(χ2 =10.97 P<0.005)较B组更常见,A组咳嗽(χ2 =4.45 P=0.04)和咯血(χ2 =5.64 P=0.02)较B组少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A组痰抗酸杆菌阳性率(14.89%)显著低于B组(36.00%)(χ2 =5.64, P=0.02),见表2。
2.3 A组痰、纤支镜灌洗液(BALF)、脑脊液、淋巴结等病灶组织或分泌物结核杆菌培养阳性共28例,培养阳性率59.57%, B组病灶组织或分泌物结核杆菌培养阳性共42例,培养阳性率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20, P<0.01),见表3-1; A组28例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病例中耐多药结核(MDR-TB)有7例,B组42例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病例中耐多药结核(MDR-TB)有1例, A组耐多药结核(MDR-TB)所占比率(19.15%)显著高于B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96, P<0.05),见表3-2。
2.4 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性阴影的,A组(59.6%)多于B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71,P<0.005),而A组(2.1%)影像学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0,P<0.01),见表4。
2.5 A组47例患者中合并肺外结核45例,其中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等淋巴系统结核38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腹腔结核等全身血液播散性结核病27例,二者兼有的20例;B组50例患者中合并肺外结核12例,其中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等淋巴系统结核10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腹腔结核等全身血液播散性结核病4例,二者兼有的2例,A组合并肺外结核较B组多见(P<0.05), A组淋巴系统较B组常发生结核病变(P<0.05),A组全身血液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P<0.05),二者兼有的发病率亦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5。
2.6 PPD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率A组(21.28%)显著低于B组(78.00%)(χ2 =17.37 P<0.005),根据外周CD4+T淋巴细胞数,A组中CD4细胞计数 >500/mm3 者,PPD阳性率为48.8%;CD4细胞计数350~500/mm3 者,PPD阳性率为28.2%;CD4细胞计数 200~350/mm3 者,PPD阳性率仅11.4%;而CD4细胞计数< 200/mm3 者,PPD反应阳性率仅5.1%。说明A组PPD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率与外周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见表6及图1。
3 讨论
根据此次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总结 HIV(+)/AIDS者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①发烧和体重下降更常见,咳嗽和咯血少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②肺外结核较多见,淋巴系统常发生结核病变,全身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病率高,③ 肺结核的X线表现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性阴影多于非合并HIV/AIDS患者组,而肺结核空洞率低,④ 结核菌素阴性显著多于HIV(-)的结核病患者,且与外周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⑤痰抗酸杆菌阳性率及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HIV(-)的结核病患者,⑥耐多药结核(MDR-TB)所占比率高。
因HIV(+)/AIDS者并发结核病有以上众多不典型临床特点,故对HIV(+)/AIDS者怀疑并发结核病时须进行详尽的相关临床检查,综合判断,以免延误诊断,现总结经验如下:①在HIV(+)病人中肺结核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及PPD阳性率与病人HIV感染时间长短所致的免疫功能受损程度有关。感染HIV后任何时期均可能发生结核病,后者发生于CD4 T淋巴细胞下降尚少,免疫功能损减不大阶段,其结核病临床表现多较典型,PPD阳性率亦较高。当HIV感染或已进入艾滋病(AIDS)时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减退时发生的结核病大多呈不典型表现,PPD阳性率亦较低,且易患肺外结核,重症结核病(粟粒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②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PPD反应明显下降[8,9,10,11,12]。HIV(+)的结核病病人的结素(PPD或OT)皮试阴性率较高,此试验阳性有参考价值,但阴性者不能作排除结核病的一个依据。③病人各类标本(主要是痰液,其他如淋巴结、关节腔抽吸物,胸腹水,脑脊液等),经常规涂片多次未找到抗酸菌,应作结核菌培养,可能时加PCR-TB检测。④肿大淋巴结活检有诊断价值:免疫功能轻、中度下降时,结核性淋巴结为干酪病变,结核菌量少;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时,淋巴结缺乏典型结核性细胞反应,其中有大量结核菌繁殖。⑤凡儿童拟诊为HIV相关结核病,对患儿作HIV检测前,须先对其父母进行HIV感染的测验。
摘要:提高对HIV(+)/AIDS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选取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HIV(+)/AIDS并发肺结核的病例共47例为观察组(A组),及同期住院的HIV(-)单纯肺结核病例5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A组发烧和体重下降较B组更常见,而咳嗽和咯血较B组少见;(2)A组痰抗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3)A组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而耐多药结核(MDR-TB)所占比率显著高于B组;(4)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性阴影的,A组多于B组,而A组影像学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5)A组合并肺外结核较B组多见,A组淋巴系统较B组常发生结核病变,A组全身血液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6)PPD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率A组显著低于B组,A组PPD阳性率与外周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结论:HIV(+)/AIDS患者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
关键词:艾滋病,人免疫缺陷病毒,肺结核,肺外结核,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
参考文献
[1]尹光芝;HIV与结核病双重感染[J];医学综述;2004(12):61~62.
[2]Harries AD,Hargreaves NJ,Kemp J,et al.Deaths fromtuberculosis in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with ahigh prevalence of HIV-1[J].Lancet 2001,357:1519~1523.
[3](美)约翰G.巴特利特,乔尔E.加拉挺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M]科学出版社,2002,136。
[4]赵龙凤.张缭云.结核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9.
[5]Sharma SK,Mohan A: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a menace that threatens to destabilize tuberculosis con-trol.Chest 2006;130:261~272.
[6]姚秀伦,唐洪翠,韩健,王萍;156例肺外结核病的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4(24):30~31
[7]付向东,曾丽红,邓永聪;119例肺外结核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3(6):37~38
[8]王玉英;艾滋病与结核病的流行病学比较及联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4(4):121~122
[9]肖爱清,侯双翼,刘勋,张天民;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双重感染和防治[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2):25~26
[10]刘艳,余卫业,王晓燕;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5(1):52~55
[11]熊建菁,顾元祥,赵根明;结核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互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4):61~63
单纯性肺结核 篇6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治疗效果
在临床肺结核患者中,糖尿病属于一个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产生肺结核后将加重病情并加大临床治疗难度。肺结核主要是因结核杆菌引发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对于人们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但若在临床中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完全治愈单纯的肺结核。但肺结核患者若同时产生糖尿病,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情的复杂度,并在对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也会影响患者预后[1]。为比较临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采取抗结核治疗方法的效果,收集70例肺结核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存在糖尿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结核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治疗方法,并采用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方法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对两组患者病灶变化及痰菌转阴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的70例肺结核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存在糖尿病进行分组,合并产生糖尿病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合并产生糖尿病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经临床确诊后,都与《肺结核诊断治疗指南》中诊断肺结核的标准相符,研究组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研究组患者中有19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6~71岁之间,平均年龄(52.7±2.4)岁。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7~78岁,平均年龄(53.4±2.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及乙胺丁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应用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方法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并结合患者血糖指标情况对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用量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2]。
1.3患者有关指标的观察
针对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月、6个月治疗,对患者痰菌转阴及缩小病灶的程度分别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及χ2检验方法比较患者的计数资料,P<0.05为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及乙胺丁醇等药物对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应用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方法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临床采取以上治疗方法,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痰菌转阴及病灶缩小方面,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明显好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结核在临床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传染病,世界上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产生该疾病而死亡,是具有较高致死率的一种传染病。尽管我国目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肺结核,明显降低了该疾病的发病率,但因我国人口数量较大,每年依然有很多新患有肺结核的患者被临床确诊[3]。随着我国居民不断改变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不断增长,并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糖尿病尽管与肺结核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但糖尿病患者明显降低免疫力,十分容易受到经空气途径传播的感染结核菌的感染,所以具有较高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
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4],糖尿病与肺结核之间尽管不存在直接关系,也不存在相同的发病前导因素,但糖尿病患者容易患有肺结核的主要原因是因结核菌存在特殊性。结核菌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分枝杆菌,大量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其传播源。所以,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环境对于结核菌是否感染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因偏高的血糖指标一直处于不利影响,患者各主要器官的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所以,相对于健康人而言,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感染结核菌的可能性,在受到该细菌感染后,患者受到的损害比较严重。
临床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糖尿病患者受到肺结核的影响:一是细菌可使胰岛素受体功能明显降低,难以控制血糖指标达到理想状态;二是肺结核患者消耗其体内能量,而且组织中毒等也将造成患者胰岛素产生功能障碍;三是抗结核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血液中某些成分,进而导致患者血糖指标产生非正常波动等变化。
针对肺结核和糖尿病两种疾病在临床中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临床医生在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对其中一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可能导致对另一种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才能使患者临床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在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密切关注,以防由于患者血糖指标的变动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临床中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在对肺结核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使患者的血糖指标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应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血糖指标。在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每周应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一次检测(即便患者治疗时不具有血糖指标偏高情况),而且还应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尽可能防止患者血糖指标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5]。针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应用胰岛素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控制,待患者肺结核病情产生好转的情况下,再采取降糖药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还要对糖尿病患者临床中产生肺结核有关症状表现的征兆进行密切关注,以免患者由于产生发热等症状表现而对其血糖指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造成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而引发恶化。
针对肺结核和糖尿病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的不利影响,有研究观点认为延长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抗结核时间超过1年是十分重要的[6]。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结核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治疗方法,并采用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方法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对两组患者病灶变化及痰菌转阴情况进行比较。在痰菌转阴及病灶缩小方面,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明显好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肺结核主要是因结核杆菌引发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对于人们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但若在临床中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完全治愈单纯的肺结核。但肺结核患者若同时产生糖尿病,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情的复杂度,并在对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也会影响患者预后。在临床中,肺结核和糖尿病两种疾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对患者血糖指标的严格控制,抗结核治疗时间也将延长,才能获得显著有效。
参考文献
[1]邓凌燕.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及单纯肺结核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差异[J].求医问药,2013,8(10):72-76.
[2]邝浩斌,谭守勇,覃红娟.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12):87-89.
[3]杨程巍,曲延文,王树霞.8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分析[J].山东医药,2014,3(10):113-116.
[4]梁少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肺结核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0(14):72-76.
[5]周文学,颜卫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2例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4,2(20):62-65.
单纯性肺结核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 男26例, 女46例, 年龄18~69岁, 平均41.5岁, 男:女为1:1.77。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涂片找到抗酸杆菌和 (或) 病理活检确诊为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
1.2 临床表现
72例均有咯血, 伴咳嗽咳痰36例, 胸痛4例, 低热8例, 除了咯血没有其他症状24例;肺部无异常体征64例, 局限性哮鸣音8例。
1.3 实验室检查
40例血沉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快;72例均已作痰检找抗酸杆菌, 阳性3例, 阳性率4.2%。
1.4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作胸片检查。其中有36例作胸部CT扫描, 肺叶、段纹理增多6例, 气管内膜增厚4例, 阻塞性肺炎6例, 局限性肺气肿4例, 肺不张4例, 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 4例无异常发现。
2 结果
2.1 纤维支气管镜下病变类型[1]
炎症侵润型22例 (30.6%) , 溃疡坏死型40例 (55.6%) , 肉芽增殖型6例 (8.2%) , 瘢痕狭窄型4例 (5.6%) , 无管壁软化型 (0%) 。
2.2 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病灶部位
病变较多分布于左主支气管 (30例) 、左右上叶支气管 (22例) , 常累及多个支气管 (共占20例) 。
3 讨论
支气管内膜结核一般并发于活动性肺结核, 约占10%~40%。最常见感染途径是肺内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直接植入支气管粘膜;其次, 肺内病灶也可通过支气管周围组织侵及支气管粘膜, 结核杆菌也能经血行播散和淋巴引流首先侵袭支气管粘膜下层, 然后累及粘膜层;亦有另一类, 支气管内膜结核肺部无结核病灶, 而仅表现为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2]。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约占全部EBTB的5%~10%。EBTB发病年龄多集中在青、中年, 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通常为2:1~3:1[3]。遗憾的是目前EBTB尚缺乏4.2%, 这可能是支气管粘膜下浸润, 粘膜仅有充血、水肿、增殖性病灶趋向静止, 或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覆盖, 阻塞近端支气管致引流不畅、痰菌不易排出之故, 从而给EBTB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X线对EBTB的诊断往往通过合并肺结核而得到线索, X线表现正常不能排除EBTB;怀疑EBTB行CT检查也难以确诊, 虽CT显示均匀分布的平滑和不规则管腔狭窄者应怀疑EBTB, 也需纤维支气管镜才能确诊[4,5]。本文仅4例CT怀疑EBTB, 可见其诊断价值不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EBTB的诊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肺结核好发部位常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 而EBTB则不同。由本组病例可见, 病变部位可累及气管和双肺各个支气管, 说明EBTB具有多发性的特点且EBTB镜下病理表现多样,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不仅可在镜下观察到支气管内膜的异常表现及部位, 而且可在病变部位直毛刷涂片及病变部位组织活检, 提高了抗酸杆菌检出的阳性率, 提供结核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学诊断依据, 明显提高了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确诊率[6]。本组病例联合刷检和活检, 全部病例均得以确诊。
总之, 目前EBTB尚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 减少误诊和漏诊, 在临床工作中, 对于不明原因的咯血, 伴或不伴咳嗽咳痰, 胸闷胸痛, 喘息, 发热等;在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并通过活检、刷检以提高EBTB的诊断率, 避免误诊。诊断明确后尽早抗结核治疗, 才能达到临床治愈, 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虹, 叶敏和.支气管内膜结核纤维支气管镜下的形态表现[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2) :144-145.
[2]李强.呼吸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3:336-351.
[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8) :568.
[4]代云红, 靳宏伟, 魏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胸片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保健营养, 2006, (06) :551-552.
[5]张艳, 欧勤芳.CT对进展期肺结核的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