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性肺结核

2024-08-25

空洞性肺结核(共8篇)

空洞性肺结核 篇1

全球范围内的结核病回潮和恶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肺结核引起的死亡, 不只是个人的损失, 而且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对该病进行不适当治疗, 可能发展成抗药性的细菌品系, 从而需要花更多的钱去治疗。尤其是空洞性肺结核更容易成为耐药患者。2002年以来, 我们对初治空洞性肺结核 (即从未用过抗痨药或用药不足1个月者) 进行短程督导化疗。结果空洞性肺结核患病率由2002年5.82/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23/10万, 下降了44.5%,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洞性肺结核的治愈率, 特做以下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2~2007年确诊结核病人登记本及相关病历。

1.2 方法

从确诊的初治空洞肺结核病人中随机抽取161例, 逐个进行分析, 然后归纳总结。

2 结果

注: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0.1139

注:具有相关性, r=0.9

注:χ2=58.32, p<0.01, 具有显著性差异

注:χ2=17.53,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对初治空洞性肺结核实现短程导化疗, 化疗方案为2H3R3Z3E3/4H3R3, 从表1可以看出短程化疗结束后, 空洞完全闭合率占57.77%, 闭合1/2占27.32%, 闭合1/3占14.91%, 无闭合0。从结果看, 短程化疗效果应当肯定, 但需要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 肺结核的化疗方法是直接抗菌治疗, 其效果评价主要不是以病变的解剖病理愈合为准, 而是以杀菌或消除结核分枝杆菌来判断。考虑肺结核化疗效果同样以疫菌为主, X线为辅的结合临床其他指标作为参考的综合判断[1]。笔者认为, 虽然161例肺结核病人临床结束后, 痰菌全部为阴性, 能否停止化疗, 考虑X线表现和临床其它指标。如果X线示无渗出性病变, 也无临床表现, 应停药观察2年。许多学者报道, 经18个月观察, 约1/2病例的残留空洞继续缩小和自行闭合[2]。若疗程结束, 痰菌阴转却遗留以渗出性为主的病变或遗留周围环境模糊病变时, 提示病灶仍有活动性, 结合临床症状应继续给予治疗[3]。

在化疗过程中一定要规则用药, 从表6~8可以看出, 规则用药与不规则用药对空洞的闭合有显著性差异, 闭合1/3、闭合1/2与完全闭合相比χ2值分别为58.32、17.53, P值均小于0.01。所以治疗空洞性肺结核规则服药是关键之关键。从表2~3可以看出年龄与肺结核空洞闭合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r=-0.1139, 还可以看出青年人空洞闭合率高, 老年人较低, 所以老年人治疗, 除了化疗外, 适当给予营养支持疗法, 适当延长疗程。必要时隔日疗法改为全日疗法。从表4~5可以看出性别差异与肺结核空洞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r=0.9。可以发现女性闭合率高, 男性较低。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有关, 教育男性不抽烟不喝酒, 注意休息, 生活规律。

总之, 空洞性肺结核的治疗, 以短程化疗为主,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治愈率。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摘要:目的科学运用短程督导化疗, 提高空洞性肺结核的治愈率。方法从2002~2007年确诊的初治空洞性肺结核病人中随机抽取161例, 研究每个病人的空洞闭合情况。结果短程督导化疗结束后, 空洞完全闭合率为65.96%。结论空洞性肺结核的空洞闭合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短程化疗,空洞性肺结核,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屠德华.细菌学检验在肺结核诊断和化疗效果考核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4]:317.

[2]苏建华, 屠德华, 刘建军.X线检查对考核肺结核6个月短程化疗效果的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5, 18[1]:173~174.

[3]谭守永.从肺结核的诊断与分期谈结核病分类问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4]:314.

性交易背后的心理空洞 篇2

有不少人会认为,丈夫参与性交易是对妻子性魅力的否定。但此时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如果妻子年老色衰,丈夫渴望年轻漂亮的身体还算“情有可原”。可是有些当事人的妻子很年轻,也很漂亮,怎么丈夫还会有嫖娼需求呢?其实,在一些嫖娼行为背后,当事者的行为有更加深层的心理原因。

性交易关乎法律道德,更关乎心理发展

从奴隶社会开始,当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之后,便有了剩余的生产资料,性就变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人类社会中,当企鹅想要得到用以筑巢的石头,又懒得自己去寻找,就会去与别的企鹅交配;猿猴也会用性去交换食物,或通过性关系得到其他同类保护。在动物世界,不存在“道德”这个东西,所以不会有人去谴责动物们的行为,更不会有别的动物把性交易双方关起来。

有些动物需要用性交易的方式去生存,或者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之一。

引申到人类世界,从表面上看嫖娼是身体的需要,但其实更是心理需要。身体的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但心理的需要由于比较隐秘、复杂、不可捉摸,所以较难得到满足。有些人甚至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心理需要。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出轨、外遇已经容易到只需动动鼠标,可还是有一些人宁愿用交易的方式去得到性。这样的选择,恐怕已经远远超出满足身体需要的范畴,更多的是为了填补心理的需要,而不是单纯的性饥渴那么简单。

当人的内心里有很大的空洞,又无法用爱来填满,那么这空洞就会持续地让人生活在焦虑、恐惧和绝望里。仿佛在黑暗中旋转着跌入万丈深渊,有一种无法掌控自己的“被倾覆感”,那是一种很难面对和体验的可怕情境,此时人们就会想办法去用别的东西来填充这个空洞,比如嫖娼。

如果嫖娼这种想法无法在现实中实现,那个心理的空洞就会一直存在,为了暂时摆脱内心中焦虑、恐惧、失望等情绪,有些人就可能采用替代、转移等形式去满足自己,比如赌博、吸毒、沉迷网络等。这样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更大一些。

亲密不易,性却容易

很多心理学文章都谈到过潜藏在人内心的空洞。这个空洞往往来自生命的早期,最早能追溯到婴儿时期。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没有能够和妈妈建立亲密而稳定的关系,没有充分地体验到爱和被爱,没有体验到安全和稳定的关系,那么他成年之后就会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甚至是惧怕和逃避亲密关系。

逃避亲密关系的明显标志,就是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当伴侣试图与之进行情感联系时,他的本能反应是打岔,或者避开,或者沉默,还有些人显得很生气,甚至是暴怒。他们用这样的方式与伴侣隔开,让对方不要靠近他,不要认识他真正的样子——因为他认为自己真实的样子是丑陋的、弱小的、不值得爱的。

人的本能是渴望与他人进行情感连接的,否则就会感到巨大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那是一种常人很难面对的恐惧局面。然而,性,可以带来亲密的假象。

当性是通过金钱而换得的,就意味着当事人可以不需要付出情感,也无需对对方的情感期待负责,但同时又能在身体的互动中,体验到一些亲密的连接感,以缓解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为了得到短暂的亲密感觉,有些人不断地发生一夜情,而另外一些人则是经常进行性交易,这其实是一回事。

循环往复的痛苦

事实上,在“性活动”中心理的满足比身体的满足更具魅力,也更能滋养人的身心。沉迷于一夜情和嫖娼行为的人其实很清楚这一点,他们的方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性满足,也无法填满其内心的空洞。性交易也无法真正驱赶孤独、焦虑、恐惧等情绪,甚至每当早上醒来面对陌生的身体,那种情绪感受会更加强烈。

但是每当他再次感受到那些可怕的感觉,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依然是一夜情或嫖娼。这是因为如果建立亲密关系,把真实的自己交付给另一个人,交付给那个可能会抛弃和伤害他的人,对他来说更加可怕,更加困难。相比较而言,嫖娼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可以部分地缓解那些可怕的感觉,能暂时让当事人感觉舒服一些。

心理学如何看待嫖娼

有些观点认为,男人之所以嫖娼,是因为妻子无法满足其某些特殊的性需要。在笔者看来,这是社会学的观点,而非心理学。

依据人的一般心理发展来说,如果人的内心是有安全感的、被爱充满的,那么他的需要就会指向外界而不是自己的身体。换句话说,一个内心感到满足的人,他的注意力会更多放在自我实现上,比如追求精神的享受,追求理想的实现,甚至是追求与整个世界的爱的连接,而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爱情或感官享受。

如果一个人花费很多注意力在感官的享受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心理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固着在婴儿期。在婴儿时期,孩子确实来不及去关注外界和他人,他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上,并且,他也只能这样做,因为婴儿还不具备关注外界的能力,心智发展还没有到那个阶段。

如果已婚者去嫖娼,固然可能出于对婚姻关系的不满意——这不满意可能是夫妻两个人共同促成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当事者有一些自己无法处理的心理创伤,由于暂时不能找到解决这些创伤的方法,故而选择用嫖娼的方式去缓解。

从这个层面来说,嫖娼的行为能帮助他转移、消解一些痛苦。如果不谈法律和道德,当事者其实正在努力地帮助自己脱离困境,这个方法固然让很多人不高兴,但那也许是其能力范围内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所以,嫖娼行为与妻子是否年轻漂亮,是否性感、有魅力都没有太多关系;与当事人是否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如果一味为了道德而封堵这个出口,他可能会用其他更有害的行为来替代),是否愿意遵守法律规定也没有太大关系。与之有关的是其自身的心理发展,以及其应对心理创伤的方法途径,比如当事者其实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去认识自己,抚平早年的心理创伤,而不是用对婚姻关系极具破坏性的嫖娼行为来解决问题。

幸福婚姻:每个人先做好自己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人们逐渐认同了“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个观点,所以每当有人出轨,除了谴责当事者,很多人也会设问他的伴侣是否有问题。

婚姻确实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但是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每个人先做好自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爱对方,去陪伴对方。两个人再相爱,也无法替代对方去成长,无法去做对方的心理咨询师。

有些人可能确实有好运气,能够遇到一位天生就很懂得经营亲密关系的伴侣,并且更幸运的是,他们还彼此相爱,这样的关系确实能让人获得很多心理和情感的滋养。但即便如此,伴侣依然无法替代你去成长和改变,属于你的问题,必须也只能由你自己去面对,而伴侣所能做的,只是陪伴而已。所以,不要寄希望于伴侣来解决你的心理创伤,因为对方也有一大堆自己的问题需要去面对。要成长,还是要靠自己。

空洞性肺结核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院结核疗区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空洞性肺结核的病历及DR、肺部CT等影像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 DR或胸部CT报告为空洞性肺结核。 (2) 痰直接涂片方法检查3份痰样 (晨、夜、即时) 结果为阴性。 (3) 结核抗体 (IgG) 阳性或PPD皮试强阳性 (72h硬结直径>20mm或<20mm但有水泡式坏死) 。 (4) 排除癌性空洞及其他空洞。 (5) 具有结核中毒症状。 (6) 抗结核治疗有效 (空洞缩小式闭合) 。

1.3 统计分析

按选例标准抽取病历, 对病历中自然情况、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化验、DR或胸部CT) 、治疗效果等相关因素进行登记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2例涂阴空洞性肺结核患者, 男性35例, 女性17例;年龄在23~63岁, 平均年龄45.25岁。结核病临床分型均为继发型肺结核, 其中双肺结核并发空洞43例占82.69%, 单肺结核合并空洞9例占17.31%。

2.2 空洞部位及性质

(1) 空洞部位:双肺上野空洞35例, 占67.30%;双肺中野空洞6例, 占11.50%;双肺下野空洞2例, 占3.84%;右肺上野空洞6例, 占5.77%;右肺中野空洞1例, 占1.92%。 (2) 空洞性质:薄壁空洞39例, 占75%;干酪空洞8例, 占15.4%;硬壁空洞5例, 占9.6%。

2.3 引流支气管分类

52例空洞有引流支气管48例占92%, 无引流支气管4例占8%。 (1) 薄壁空洞引流支气管39例, 其中漏斗状21例;蚯蚓状8例;柱状8例;混合型1例。 (2) 干酪引流支气管6例中, 漏斗状3例;蚯蚓状2例;柱状1例。 (3) 硬壁空洞引流支气管3例中, 漏斗状2例, 蚯蚓状1例。

2.4 痰直接涂片检查结果

52例空洞性肺结核每例送检疾样标本3个 (晨、夜、即时) 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果全部阴性。

2.5 治疗效果

住院病例采取利福平注射液0.6;异烟肼注射液0.4/d一次静点;吡嗪酰胺胶囊1.5;盐酸乙胺丁醇胶囊1.0;日一次口服, 以及保肝对症治疗支持等治疗措施。出院时, 病例临床症状消失, 空洞完全闭合21例, 占40.38%;空洞闭合1/2以上28例, 占53.8%;空洞闭合<1/2的3例占5.7%;抗结核治疗52例全部有效。

3 讨论

3.1 影响抗酸杆菌检出的因素分析

本文的52例涂阴空洞性肺结核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影响抗酸杆菌检出的因素。 (1) 肺结核病例发现迟晚, 影响了痰菌的检出。其依据为:空洞性肺结核本身就是晚期的肺结核, 52例涂阴空洞性肺结核中75%为薄壁空洞;92%的空洞连有引流支气管, 这充分表明75%的病例在发病的初期已经历了大量排菌的过程。 (2) 资料显示[1], 早期空洞壁往往较厚, 不甚均匀规则形态通常不圆, 有时偏长或半月形偏于一侧。随着大部分干酪物质溶解排出, 空洞壁变薄而较为光滑, 形成较为常见的薄壁空洞。这说明当薄壁空洞病例被发现时洞内的干酪物质已经溶解排出, 错过了查痰的最好时机, 并查抗酸杆菌排菌量降低, 难以查出, 为此, 空洞性肺结核病例查出迟晚可确定为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中的病例查痰抗酸杆菌均为3次 (晨、夜、即时) 。作为涂阴空洞性肺结核仅查3次疾是不符合空洞性肺结核病例抗菌规律的。肺结核患者的排菌具有间断性和不均性的特点[2]。显然, 差痰次数少无法覆盖间断性排菌的全过程, 势必会影响到空洞性肺结核排菌性的判断。 (3) 痰直接涂片发灵敏度不高, 影响空洞性排菌的判定。痰直接涂片只适合大量排菌的病例疾查得检查。因为每毫升疾液中至少含有5000~10000条菌时, 方可呈现阳性结果。所以单一采取直接涂片来确定空洞性肺结核显然灵敏度不够, 会产生一定影响。

3.2 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的方式方法

空洞性肺结核发病迟晚存在的因素为:一是防痨知识宣传不够深入, 未能引起社会影响重视。解决方法是在一般宣传基础上应结合医改制度定期送防病知识下社区, 下农村, 厂矿学校。用鲜活的病例, 面对面的讲解, 迟晚发现病例的危害,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的益处, 提高防病自我发现意识。二是患者自身存在误区, 本文病例的现病史中, 91%的病例存在先治疗后诊断的过程, 抗炎治疗少则2周, 多则几月。病情控制不住时, 才来诊病, 错过了诊病的最佳时期。为此应加强对村医, 个体医的管理, 纠正就诊者的错误观念, 要以制度管理入手, 一定要先诊断, 在治疗, 做到早期发现。

针对查疾次数少, 要增加查疾次数, 提高查疾阳性率。根据结核病例间断性排菌的特点, 要采取对住院病人查疾周期全覆盖, 即有疾即查, 防止错过排菌期。

提高快速查疾灵敏度。直接涂片适合大量排菌病例的初次查疾病, 对阴涂空洞性肺结核的微量排菌更适合。有人分析荧光染色法及PCR法[3], 假定培养检出率为100%直接涂片查出率为53%~54%, 而荧光显微粒可将查出率提高为70%~75%。国外报道[4], 萋尾染色法 (直接涂片法) 提高阳性率4%~32%, 国内报道提高5%~20%。PCR法对涂片和培养的检查96%~100%的阳性病例, 仍可在查出1/3的阳性病例。由此可见, 荧光染色法, PCR法对疾涂片阴性空洞性肺结核病人而言, 不失为有临床价值的检查手段, 可大大减少医生的延误诊断。

在提高涂阴空洞性肺结核疾菌检出率的同时, 应注意空洞病例的鉴别诊断, 特别是对于空洞直径大于3cm, 多次查抗酸杆菌阴性病例, 应做好癌性空洞及脱落细胞及相关抗原查定, 避免恶性疾病的漏诊。

综上所述, 影响空洞性肺结核抗酸杆菌的检出因素诸多。对涂片空洞行肺结核病例的诊断应持慎重态度, 多做各项检查, 严控影响因素, 减少临床医师对阴涂空洞性肺结核的延误诊断及失误。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79.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8.

[3]宋文虎, 尚成志, 宋礼章.结核病学进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5:230.

空洞性肺结核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空洞性耐药肺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61~73岁之间, 平均年龄 (64.13±3.42) 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60~72岁, 平均年龄 (65.12±2.53) 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老年空洞性耐药肺结核患者, 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其他严重病变或病史 (糖尿病、高血压) 及化疗治疗禁忌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2HRZES/6H3R3E3化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在前2个月的强化治疗期给予患者异烟肼 (H) 、吡嗪酰胺 (Z) 、链霉素 (S) 、利福平 (R) 、乙胺丁醇 (E) 治疗, 剂量分别为75 mg、400 mg、0.75 mg、150 mg、275 mg, 1次/d, 持续治疗2个月, 之后再维持6个月的治疗, 维持治疗期间以上药物2 d 1次, 用药方式为口服。

1.2.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胸腺五肽辅助治疗。

实验组患者2HRZES/6H3R3E3化疗方案同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 指导患者口服胸腺五肽, 1 mg/次, 1次/d, 持续治疗8个月, 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 以防患者出现不适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病灶吸收例数、空洞闭合例数进行观察,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越短, 病灶吸收例数和空洞闭合例数越高, 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病灶吸收例数和空洞闭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 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日益恶化, 肺结核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结核病的致病菌也逐渐呈现耐药性特点[1], 给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尤其是对老年患者而言, 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2]。

传统的化疗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但是, 在长期服药的前提下, 患者易受药物半衰期和毒副作用的影响, 细胞免疫能力受损, 分歧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可能会导致空洞性耐药肺结核的发生[3]。老年患者的抵抗能力较差, 是空洞性耐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 其免疫功能易紊乱, 从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因此, 相关的临床专家认为, 在治疗过程中纠正机体的正常免疫状态十分重要。

胸腺五肽是小牛胸腺素中的提纯制备物, 主要在细胞的免疫方面发挥作用, 与抗结核常规药物联合使用后, 能有效提高杀灭结核杆菌的能力, 并且抑制结核杆菌的增殖, 将骨髓干细胞较好的分化为T淋巴细胞;除此之外, 该药物还可以提高痰菌的转阴率, 有效促进病灶的吸收, 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4,5]。

本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更短, 其病灶吸收例数和空洞闭合例数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故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老年空洞性耐药肺结核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新娜, 王彦斌, 石玉桂, 等.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耐药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1) :47-49.

[2]李泽贵, 杜识博, 黄嘉, 等.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33例.中国药业, 2013, 22 (19) :95-96.

[3]孙凤艳.化疗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 :122-123.

[4]耿书军, 刘建玲, 冯玉英, 等.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 (7) :51-53.

空洞性肺结核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患者共50例。其中肺癌36例,均经手术病理(经皮穿刺活检19例、手术切除17例)证实。其中男20例,女16名,年龄35~80岁,平均57岁。结核空洞14例,均经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或抗结核有效而证实,男8例,女6例,年龄18~79岁,平均39岁。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采用PHILPIS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行胸部常规扫描,层厚10mm,兴趣区改为层厚、间隔为3mm作为补充扫描。选择2名有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对50例肺部空洞的患者的CT影像进行分析,评估空洞壁的厚度,有无壁结节、有无液体-气体平面、是否偏心空洞;病灶有无分叶、粗毛刺,周围结构有无卫星病灶、胸膜凹陷征及钙化。对评估的信息列表记录。空洞壁厚薄以3mm为判断标准,空洞壁厚度超过3mm为壁结节。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肺癌空洞中厚壁为36例,薄壁0例。14例结核空洞厚壁3例,薄壁11例,厚壁空洞多见于肺癌,薄壁空洞多见于肺结核组。壁结节肺癌空洞25例,结核空洞4例,癌性空洞多有壁结节。钙化肺癌空洞1例,结核空洞8例,钙化在结核空洞中占明显优势。分叶肺癌空洞34例,结核空洞2例。毛刺肺癌空洞32例,结核空洞1例。癌性空洞多见分叶征及毛刺。周围卫星病灶肺癌空洞1例,结核空洞25例,卫星病灶在结核空洞中多见。胸膜凹陷征肺癌空洞32例,结核空洞7例,胸膜凹陷征在肺癌中多见。见表1。

3 讨论

肺内空洞病灶主要见于肺癌、肺结核及肺脓肿,少数肺梗死、肺转移瘤、炎性假瘤、坏死性肉芽肿及寄生虫病也可形成空洞[1]。肺脓肿通常表现为厚壁空洞,边界整齐,可见程度不同的气液平面,周围有明显炎性渗出改变,其临床症状表现典型,结合实验室检查一般较易诊断。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又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目前常常难以鉴别。且两者性质分属良恶性病变,治疗方案及预后迥异,不断提高对他们的影像诊断符合率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特异性感染,特点是干酪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空洞[2],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肺癌细胞沿肺泡或肺泡间隔生长,形成实质肿块,容易造成肿瘤血供不均,导致部分肿瘤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坏死液化组织为肿瘤浸润支气管而引流形成空洞,其发生率为2%~16%[3]。CT的优势在于不但可以显示传统X线不能显示的空洞,而且对于空洞壁的细微结构即空洞内、外的情况也能清楚显示,因此在对肺癌空洞和肺结核空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越来越受到放射科医生的青睐[4]。洞壁厚度是鉴别诊断空洞良恶性的一个主要指标,肺癌空洞壁多数为厚壁空洞,厚度>3mm,肺结核空洞壁多数为薄壁空洞,厚度<3mm。本研究中,薄.壁空洞在结核组发生率78.6%,厚壁空洞在肿瘤组发生率100%。结核洞壁钙化发生率为57,1%,远较癌性空洞多见,为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是肺结核非活动性的反映,为疾病逐渐修复好转,这是由于在结核杆菌被抑制,毒性减弱,钙盐不均匀沉积在干酪坏死物质上。癌性空洞多有壁结节[5],增强检查时更为明显,为肿瘤组织不均匀坏死形成的表现,因为肺癌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近肺门侧肿块血供较好,不易发生坏死故多为不规则偏心空洞,空洞内缘(壁)凹凸不平,一般无液平,可见壁结节影。本研究壁结节在肺癌组发生率69.4%,而在肺结核组发生率只有28.6%,低于前者。分叶征象在肺癌组及结核组发生率分别为94.4%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是肺癌增长的过程中,因肿瘤细胞倍增时间不同,导致肿块的不均匀增长,同时因受到较大血管、支气管的不同阻力,导致肿块的外形呈深分叶征象,表面不平整。结核空洞外缘一般较平整,极少数会显示分叶,且一般为浅分叶。卫星病灶在结核性空洞中周边多见,是由于结核病变多样化,易沿支气管播散,累及周围肺组织。胸膜凹陷征为病变内部的瘢痕收缩,邻近胸膜皱缩形成胸膜牵拉征象,可见于炎症和肿瘤,但典型胸膜凹陷征象,以肺癌多见,本研究中高达88.9%,在结核组也占较高比例,本研究中达50%,与报道一致[6]。

总之,利用CT检查,可以详细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对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进行鉴别诊断时,要摒弃从临床症状先入为主的观念,需仔细研究肺空洞的细节问题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对可疑病变要临床随访动态观察,有条件在CT导引下行经皮穿刺抽吸活检,避免误诊。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4例肺结核空洞和36例肺癌空洞的临床和CT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结核空洞空洞壁较薄,且洞壁钙化、周围卫星灶多见;肺癌空洞空洞壁较厚,以壁结节、偏心空洞、深分叶、粗短毛刺、胸膜凹陷为多见。结论 利用CT检查,可以详细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对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空洞,CT

参考文献

[1]李铁一.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

[2]马大庆.肺部空洞影像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7-8.

[3]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3):74-75.

[4]马大庆.肺内孤立结节的CT鉴别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36(2):104.

[5]左开荣,何桂明,蒋明.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2):119-120.

空洞性肺结核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经临床证实的且CT表现为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患者19例,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35.89±9.41)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咳嗽等肺结核中毒症状。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且排除其他性质空洞的可能。

1.2 扫描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排螺旋CT进行肺部扫描。嘱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肺尖至上腹部包括双侧肾上腺。常规扫描参数;管球电压120 k V,管电流150 m A,螺距0.984,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扫描完成后将所有数据发送到GE ADW 4.2工作站对病灶部位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以便对病灶进行细致观察。肺窗经骨算法重建为1.25 mm层厚的薄层图像或多平面重建图像,纵隔窗经软组织算法重建为2.5 mm层厚的薄层图像,重建间隔0 mm。窗宽窗位设定:肺窗窗宽1600 HU,窗位-500~-600HU,纵隔窗窗宽400 HU,窗位50~100 HU。

1.3 观察内容

重点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空洞壁厚度、空洞内壁光滑与否及是否伴有壁结节,病灶边缘有无分叶征、毛刺征、长毛刺征,病灶临近有无胸膜改变及卫星灶形成。

2 结果

19例患者中,病灶分布在右肺12例(其中10例位于右肺上叶尖段/后段/下叶背段),左肺7例(其中4例位于左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病灶大小10.6~48.4 mm,平均(24.25±9.39)mm,空洞壁厚度0.8~3.9 mm,平均(2.56±0.97)mm。所有患者中,16例病灶形态规整呈圆形/类圆形(图1a),14例空洞内壁光滑(图1a),只有1例空洞内壁可见壁结节形成;13例病灶边缘可见毛刺征,其中11例呈长度超过5 mm的长毛刺征(图1b、1c),2例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14例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图1b),15例可见邻近胸膜增厚、牵拉(图1d)。

注:a.横断面CT肺窗显示病灶呈类圆形(粗箭),空洞呈中心性,空洞内壁光滑(细箭);b.冠状面CT肺窗显示病灶边缘长毛刺(细箭),其内侧可见卫星灶(粗箭);c.矢状面CT肺窗显示病灶边缘可见长毛刺(细箭);d.与图1为同一层面横断面,CT纵膈窗显示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牵拉(细箭)。

3 讨论

3.1 薄壁空洞形成的病理机制

薄壁空洞形成的机制多是由于病灶发展至慢性期后,由于炎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排出而导致原来的厚壁空洞洞壁变薄,或者由于炎性浸润病灶内干酪物质坏死液化后排出所致[3,4]。

3.2 单发薄壁空洞的CT征象及病理机制

单发薄壁空洞的发病部位及周围的卫星灶被认为是肺结核的主要影像特点之一,其病理机制为结核菌多易进入通气较好的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所致,而病灶向周围的播散则导致了卫星灶的产生。肺结核薄壁空洞形态规整,呈圆形/类圆形,造成此征象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其空洞形成的病理机制有关。肺结核空洞多为慢性空洞,其内干酪性坏死组织排出较完全或支气管有部分阻塞使空洞内张力较大导致空洞形态多数规整[5]。此外,肺结核薄壁空洞多呈中心性,与肺腺癌的薄壁空洞呈偏心性有一定差异,且相关研究[6,7,8]已证实,肺腺癌形成偏心性薄壁空洞的病理机制可能为腺癌组织更容易侵犯肺泡壁或细支气管壁,导致病变部位增厚,进而引起小气道继发性狭窄或形成活瓣样阻塞性结构,该结构随着呼吸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气体量或压力会进一步膨胀,最终形成空洞,且空洞多向阻力较低的病灶边缘膨大。

本组患者空洞内壁多较光滑,仅有1例可见壁结节形成;空洞内壁光滑多由干酪坏死引流所致,与肺癌的缺血坏死所致的内壁凹凸不平截然不同;而壁结节在结核性薄壁空洞中形成的病理机制为未出现坏死的纤维索条或血管影,本组中壁结节的发生率较低(5.3%),此结果与潘杨军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部分研究[10,11]还证实壁结节多见于癌性空洞内,壁结节的出现多提示该空洞型病变为恶性。长毛刺征普遍认为多见于良性病变,尤多见于结核性或炎性病变,其病理机制系炎性浸润或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本组中长毛刺征的阳性率较高,说明长毛刺征是该病CT影像诊断的一个重要特征。结核病灶的炎性刺激作用可导致邻近胸膜发生反应性增生导致胸膜增厚、牵拉的发生,此征象亦为结核性空洞的一个重要诊断依据[12],其与肺癌的癌性浸润所致的“Y”形或“喇叭口”形牵拉明显不同,造成癌性浸润形成的胸膜牵拉的病理机制为靠近胸膜的癌性病灶具有侵袭及成纤维作用,可刺激邻近胸膜的局部凹陷,其尖段指向肿块[13,14]。

3.3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对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CT影像特征的反映存在一定偏差,未来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进行更加详尽的分析。此外,本研究未将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与其他表现为肺内单发薄壁空洞的病变的CT影像进行鉴别,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多位于肺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如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灶形态多呈圆形/类圆形,空洞内壁光滑,病灶边缘可见长毛刺征,且病灶临近胸膜多有增厚、牵拉等改变,病灶周围卫星灶亦多见。认真分析病灶的部位、形态及CT征象,必要时结合临床或检验资料有助于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确诊。

摘要:目的 探讨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CT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证实的、表现为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例患者中,病灶多位于肺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且多见于右肺;病灶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内壁光滑的空洞,病灶边缘多伴有长毛刺,临近可见胸膜增厚、牵拉及卫星灶。结论 若肺内单发薄壁空洞性病灶位于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且病灶形态呈圆形/类圆形,空洞内壁光滑,病灶边缘伴有长毛刺、临近可见胸膜改变及卫星灶形成,要首先考虑肺结核的可能。

空洞性肺结核 篇7

关键词:化疗方案,肺结核空洞病,治疗效果

随着现今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疾病的过程中,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本文就此问题对短程化疗方案每日用药和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方案对于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1例,进行分组。2HRZE/4HR方案:随机抽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36例,A组 (治疗组) 肺结核空洞病例17例,B组 (对照组) :肺结核无空洞病例19例。其中患者的年龄段在22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5)岁,其中男性患者为17例,占47.22%,女性患者有19例,占52.78%。2H3R3Z3E3/4H3R3方案:随机选择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5例,C组 (治疗组) 肺结核空洞病例12例,D组 (对照组) :肺结核无空洞病例13例。年龄段在22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1)岁,其中男性患者为12例,占48.00%,女性患者有13例,占52.0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身体情况的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督导的化疗,并且接受免费的抗结核治疗。在患者停止治疗3d后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每月进行门诊随访配药,同时对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进行定时检测,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胸部CT等检查。在疗程第2、5、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显微镜检查。

进行2HRZE/4HR方案治疗的患者每日给药,而进行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的患者全程隔日给药。其中,强化期患者的每日剂量为:利福平(RFP) 0.45g(体质量>50kg的患者剂量为0.6g),异烟肼 (INH) 0.3g,盐酸乙胺丁醇 (EMB) 0.75g,吡嗪酰胺 (PZA) 1.5g。强化期隔日剂量:利福平 (RFP) 0.6g,异烟肼 (INH) 0.6g,乙胺丁醇 (EMB) 1.25g,吡嗪酰胺 (PZA) 2.0g。巩固期患者的每日剂量为:利福平0.45g(体质量>50kg的患者剂量为0.6g),异烟肼0.3g。巩固期隔日剂量:利福平0.6g,异烟肼0.6g。并且利福平、异烟肼以及盐酸乙胺丁醇应在早晨空腹服用。

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为:在患者完成治疗,患者连续两次的痰涂片检查结果为阴性,则为治疗成功。患者在进行治疗第5个月时,痰涂片检查结果为阳性,则为治疗失败。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数据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总治愈率和对肺结核空洞病例治愈率,均以2HRZE/4HR方案为优 (P=0.02, 0.03) ,对肺结核无空洞病例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 。2H3R323E4H3R3方案用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无空洞病例是适宜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空洞病例应首选2HRZE/4HR方案。此组数据具有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给药时,由于纤维空洞屏蔽,影响了药物对患者病灶的渗透。而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给药会使得痰菌不容易转阴[2]。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此次研究就此问题对短程化疗方案每日用药和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方案对于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对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方案,肺结核无空洞患者的治愈率为92.00%,肺结核空洞患者的治愈率为91.67%,肺结核无空洞患者的治愈率高于肺结核空洞患者的治愈率[3]。而对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全程短程化疗方案,肺结核空洞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0%,无空洞患者的治愈率为94.74%。肺结核空洞患者与无空洞患者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RZE/4HR方案组中患者的治愈率为97.22%,明显高于2H3R3Z3E3/4H3R3方案组的治愈率。

每日对患者进行给药,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结核病灶中抗结核药物的药性有效发挥,并且持续杀菌作用[4]。在对涂阳肺结核空洞患者进行治疗时进行2H3R323E/4H3R3方案(即全程每日给药)治疗效果更好,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5]。

所以,对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无空洞患者进行2H3R323E/4H3R3方案用于是适宜的,而对于涂阳肺结核空洞患者并不是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对于初治涂阳肺结核空洞患者应首选2HRZE/4HR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治愈率的效果优势,有效的减小患者的复发率,减少患者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金花, 杨年忠, 陈莹.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空洞病例的疗效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9) :1401.

[2]唐得信, 张瑞莉.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注药治疗肺结核空洞30例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12) :1335-1336.

[3]马恩森, 杨志刚, 李媛, 等.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 25 (4) :904.

[4]莫国友, 姚亮平, 陈勤.中青年继发性肺结核空洞与空洞外肺结核病变的CT表现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 (7) :953-956.

空洞性肺结核 篇8

关键词:肺结核,空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结核是经呼吸道传染的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1]。近年来发病率总体上有逐渐上升趋势, 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医疗防疫条件较差, 其发病率更高。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复杂, 影像学表现也复杂多变, 传统的X线片检查由于密度分辨率低, 且组织重叠较多, 对细微病变或微小空洞容易产生漏诊, 而目前螺旋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 (HRCT) 是检查肺结核空洞最有效的方法[2]。本文重点探讨螺旋CT在肺结核空洞病变中的影像学特点, 以提高对肺结核空洞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传染病科住院的肺结核空洞病例, 65例肺结核空洞都经过临床、实验室检查, 最后确诊为肺结核, 接受抗结核治疗的病例, 所有病例都经过2~3次胸部X线片或CT检查, 搜集CT影像学资料完整的空洞病例进行CT征象分析。本组病例中, 男35例, 女30例, 年龄最小的14岁, 年龄最大的75岁, 平均年龄32.3岁。36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痛, 同时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及消瘦等肺结核常见症状, 29例伴有不同程度咯血及痰中带血。规范抗痨治疗后56例患者复查CT比较空洞有缩小改变, 洞周病灶明显吸收,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有效率达86.15%。9例病变吸收不明显, 因患有其他器官的基础性疾病, 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后复查, 病变有吸收。

1.2 CT扫描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Emtion Duo螺旋CT机, 所有病例均行胸部螺旋CT平扫, 扫描参数:120 k V, 100 m As, 从肺尖到肺底连续扫描, 层厚10 mm, 层距10 mm, 对病变感兴趣区域行3~5 mm薄层扫描, 对15例单发性厚壁空洞病例进行增强扫描, 主要是与其他肺部空洞性病变鉴别[3]。同时, 给予患者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AXIOM Aritos VX Plus型DR机行胸部正侧位片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R片显示与CT扫描检查比较

在空洞、空洞内液平面、支气管播散、周围卫星病灶、少量胸腔积液、纵膈肿大淋巴结及隐蔽部位显示上, DR片显示率分别为50.00%、10.00%、12.50%、32.50%及0, 明显低于CT扫描显示的100%、45.00%、83.75%、95.00%、21.50%、57.50%及3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CT扫描检查, 65例空洞性肺结核中, 位于右肺上叶尖后段18例, 左肺上叶尖后段15例, 两肺上叶尖后段空洞11例, 右肺下叶背段7例, 左肺下叶背段5例, 其余9例发生于两肺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空洞的发生部位与肺结核的好发部位是一致的, 65例中发生于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占56例, 占86.15%。

2.2 CT检查肺结核空洞情况

肺结核空洞极大多数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少数呈不规则形, 空洞多呈向心性空洞, 偏心性空洞少见, 洞壁内缘多光滑, 洞壁厚度在1~3 mm多见, 本组病例有48例, 占73.85%;洞壁厚度<3 mm者也较常见, 有17例, 占26.15%。所有病例洞壁周围都有不同程度斑片状、结节状浸润、有纤维化、钙化等形态不一卫星病灶, 25例合并有对侧肺叶及相邻肺叶的支气管播散病灶。11例多发性空洞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 9例合并有干酪性肺炎及自发性气胸征象, 5例伴有肺纤维化、代偿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胸膜广泛增厚粘连、胸膜钙化, 患侧胸廓塌陷征象。

3 讨论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 其病理变化是以渗出性、增殖性和变质性改变为主, 肺结核空洞患者多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 病变恶化进展, 病灶范围扩大, 为渗出性或干酪坏死性病灶融合或干酪性坏死物液化经支气管排出、空气进入而形成空洞[4]。病变内未引入空气者不属于空洞, 而称为坏死或脓肿[5]。空洞是具有完整壁包绕的含气腔隙, 肺结核空洞可分为: (1) 浸润干酪灶性空洞, 多为浸润病变内发生干酪坏死后产生的空洞, 较常见, 多为薄壁空洞; (2) 纤维干酪空洞或干酪空洞, 多为结核球或干酪病灶发生的空洞, 洞壁多有较厚的干酪层及较薄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包膜; (3) 纤维空洞, 多具有典型的干酪坏死、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包膜结构。根据空洞壁的厚薄, 可分为薄壁空洞、厚壁空洞, 而薄壁空洞包括新鲜的结核空洞、张力性空洞和净化性空洞。厚壁空洞 (壁厚<3 mm) 包括纤维厚壁空洞、纤维硬壁空洞和厚壁干酪样空洞[6]。

肺结核空洞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 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洞壁厚度较均匀, 内壁多光滑, 液气平面较少见。肺结核洞壁周围常有斑点状、结节状浸润、纤维化、钙化等形态不一的卫星病灶。本研究结果显示, 65例空洞性肺结核中, 位于右肺上叶尖后段18例 (27.69%) , 左肺上叶尖后段15例 (23.08%) , 两肺上叶尖后段空洞11例 (16.92%) , 右肺下叶背段7例 (10.77%) , 左肺下叶背段5例 (7.69%) , 其余9例 (13.85%) 发生于两肺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空洞的发生部位与肺结核的部位是一致的。65例中发生于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占56例, 占86.15%。有的结核空洞与肺门之间可见引流支气管影, 对侧肺叶或相邻肺叶常见支气管播散灶, 肺结核空洞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也较常见。肺多发纤维厚壁空洞与不规则空洞病例, 常伴有肺广泛纤维化、支气管播散灶、代偿性气肿、支气管扩张等改变。有的病例可伴发自发性气胸、胸膜广泛增厚粘连、胸膜钙化, 胸廓塌陷等慢性肺部病变的影像学改变[7]。

单发性肺结核厚壁空洞要与常见的肺癌性空洞、肺脓肿空洞相鉴别, 肺癌引起的空洞, 多为厚壁空洞, 呈偏心性, 内壁凸凹不平, 多有壁上结节 (突起) 改变, 空洞壁厚薄不均匀, 壁外缘常有分叶, 短细毛刺征、棘突征及胸膜凹陷征等改变。肺脓肿空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厚壁空洞, 洞内多有液气平面, 内壁光滑, 外壁多模糊, 周围多有炎性渗出性病变。有时三者之间影像学表现很类似, 从影像学上很难鉴别, CT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但从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治疗后多可作出鉴别。肺结核空洞经抗痨治疗后有效, 肺脓肿空洞抗炎治疗后有效, 且短期内病变影像学变化快为其特点, 而肺癌空洞经治疗后疗效多不佳, 且有继续增大恶化的特点。此外肺结核空洞还应与其他肺部病变引起的空洞性病变相鉴别。

肺结核厚壁空洞形成病理基础及特点:由于肺结核发生于干酪样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肺结核空洞。其中, 根据性质不同, 肺结核空洞分为三种, 即厚壁空洞、薄壁空洞与张力性空洞等。通常, 肺结核厚壁空洞壁厚在3 mm以内, 属慢性肺结核常见的类型之一, 是在浸润性肺结核形成急性空洞基础上进展而形成的。大多数肺结核空洞为圆形, 不存在明显的浅分叶与分叶, 多发于下叶背段与上叶背段。而镜下洞壁分为三层, 外层属增生纤维组织, 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位置, 包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一些肺结核空洞存在钙盐沉积, 因为肺结核空洞与支气管相通, 且内部存在干酪性物质, 易通过支气管进行散播, 进而形成增值性病灶或渗出性病灶, 可累及胸膜厚壁空洞, 并伴随有胸膜反应,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粘连、胸膜肥厚或合并胸水等[8]。

总之肺结核空洞的特点是洞壁多较薄而均匀, 内壁较光滑, 空洞周围多有不同程度的卫星病灶, 相邻肺叶有程度不一结核浸润灶及相邻肺叶支气管播散灶为其影像学特征, 积极规范抗结核治疗有效为其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白得森, 张琳.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 2012, 17 (9) :3681-3682.

[2]曾群力, 周晓珊, 张鹏.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应用和诊断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9 (7) :1340-1341.

[3]陈飞, 冯晓刚, 袁丽丽, 等.DR双能量减影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辐射卫生, 2014, 34 (4) :375-376.

[4]张庆弟.探讨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20 (9) :72-73.

[5]刘忠, 田龙海, 李国栋, 等.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32 (4) :119-120.

[6]何伟.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23 (8) :4836-4837.

上一篇:制度笼子下一篇: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