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笼子

2024-08-25

制度笼子(通用9篇)

制度笼子 篇1

食品安全一直是国人的心痛, 凡是食品, 今天有哪一样是安全的?有道是,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可是国人能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已成为奢望。

前几年, 曝光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毒大米, 让俺们知道了餐桌上的奶、肉、蛋、粮, 无一不含毒物;近日, 央视又曝光渭南地区高毒农药滥用, 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渭南素有“关中粮仓”之称, 也是国家棉花、果蔬农产品生产基地, 然而这里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果蔬, 浑身沾满了高毒农药, 人吃这些果蔬无异于慢性自杀。

其实, 对于高毒农药的使用, 国家早有明文规定, 要求高毒农药经营单位核定规范化、购买农药实名化、流向记录信息化、定点管理动态化, 做到高毒农药100%信息可查询、100%流向可跟踪、100%质量有保证。陕西省也在全省统一实行高毒农药“五项制度”的严格管理, 要求对高毒农药产品的来源、购买者身份、购买数量、购买时间、购买用途、联系方式等进行详细登记, 凡购买高毒农药的人员, 必须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以及所在地村委会或合作经济组织出具的种植证明, 根据需要限量购买。但在渭南的农药市场里, 各种高毒农药泛滥, 经销商违法违规, 随意销售, 既不要求出具证明, 也不进行实名登记。而渭南的农民对高毒农药的危害心知肚明, 他们自已吃的果蔬宁肯虫咬烂了也不打农药, 那些销往城里的果蔬则随意喷洒高毒农药。

透过央视曝光的渭南地区高毒农药滥用表象, 俺们看到, 当今社会道德的底线一而再、再而三被突破, 金钱已把人性湮灭了, 且莫说众多食品安全事件, 单从三鹿奶粉事件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敢把毒奶粉给孩子吃?

另外, 一个没有作为的监管体系, 恰似给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高毒农药, 添了一捆柴, 加了一把火, 于是才使得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 愈演愈烈。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不能发挥效用, 切实负起责任, 有关食品安全的制度如同被关进“笼子”, 成了贴在墙上的摆设, 不出事儿反倒成了新闻。

说到把制度关进笼子, 俺不禁有些黯然伤心, 看官您说, 咱这儿还有哪些制度没被关进笼子?且举一例中央部委的例子吧, 按说他们应该是执行制度的模范, 但审计署去年查了45个中央部门, 违规现象并不少见, 光是出国就花费了12亿元, 184亿元贷款被挪作他用。外交部2012年出国超支1396万元违规采购3768万元;吉林官员公款出国全方位违规, 被批不择手段。再说公款吃喝吧, 中央“六项禁令”一出, 公款吃喝马上转入地下, 高档酒楼门前冷清, 却火了私人会所和农家院。而那些冠冕堂皇的招待饭局也自有应对之策, 制度不是规定“四菜一汤”吗?那就换成了海参、鱼翅、鲍鱼, 山珍海味;或是玩数字游戏, “大盘套小盘”, 或是吃了一份“四菜一汤”, 撤下再上一份“四菜一汤”, 餐桌上永远是“四菜一汤”。

拉拉杂杂说了这些, 离物流业似乎远了一些, 其实俺们物流业把制度关进笼子的事也不少, 就说公路违规罚款那些事吧, 2700亿元!简直把罚款做成了一个产业, 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么大魄力?若是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俺看中国的公路罚款, 全球无出其右者。

若是究其原因, 俺以为还不是公路上那些“大壳帽”把制度关进了笼子, 把猛虎般的权力放了出来, 公路罚款成了摇钱树, 不整个钵满盆溢对不住手中的权力啊!

外面的人盘剥物流企业, 俺们无可奈何, 那是因为俺们斗不过“大壳帽”手中的权呀!然而物流业内部也有人窝里反, 坑蒙拐骗狠捞钱。就说物流业内热门的动产质押吧, 近些年来屡屡出事, 其中就有内鬼作祟。即使没有内部“蛀虫”的案件, 那也是把监管的制度关进了笼子, 事发后物流企业糊里糊涂当了“冤大头”。例如, 去年曝光的上海钢贸案, 多家银行和物流企业、钢贸公司卷入其中, 损失惨重。福建周宁帮老乡们组成老鼠会, 空手套白狼, 用一点点钢材库存反复贷款套钱, 把企业和银行坑得血本无归。

俺以为, 仓单质押业务近些年来发展极快, 制度应该说是很健全了, 若要按照制度办事, 绝不会出问题的。倘若是一旦制度成了摆设, 被关进笼子, 那么出事只是大与小、早与晚的事喽。上海钢贸案正是因为制度被关进笼子, 成了摆设, 监管职责集体失位, 才造成银行和企业集体中招。

由此俺想,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再好、法律再完善, 关进笼子, 形同虚设又有何用?所以, 无论制度制定得多么好, 多么科学, 还是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作保证, 而作为监管部门, 你若是不作为就是放任。所以, 监管部门更需有人监管, 才能保障制度的执行。若要做到这一点, 俺以为,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 都要与单位“一把手”的乌纱帽挂钩, 或许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另外, 要有体制改革的胆魄, 让民众和媒体真正能够监督权力, 权力自然也就被关进笼子, 制度也就自然走出了笼子, 起到该起的作用了。

制度笼子 篇2

在对福建省联社阳光招聘的实地采访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农信社招聘的变革与创新。在农信系统的`这个大考场里,人才招聘是否公正、公平,是否阳光,是否存在“拼爹”现象,农信员工们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阳光招聘的话题!

越过招聘“人情关”。农村金融机构应合理设定应聘人员的条件要求,不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带有歧视性的条件。主动在适当范围内公示招聘动态及结果,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打破就业“潜规则”。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严格落实回避制度,确保各个招聘环节在不受外力干扰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网目前,部分机构委托第三方负责招聘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人员干涉,缩小舞弊空间。

念好问责“紧箍咒”。个别农村金融机构处理违规招聘问题时,往往过分注重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忽视深层问题的研究解决。清退受聘人员、重新组织招考等补救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打破权力结盟,切断利益输送,才能清除违规招聘的“病灶”。各级农村金融机构应为招聘工作划好“行车道”,设好“警戒线”,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处理违纪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招聘环境。

把“借调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篇3

工资、编制在原单位,工作却在另一个单位,这种特殊的人才流动方式被称为“借调”。在一定意义上,借调对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近年来借调变得越来越随意,借调人员越来越多,借调时间越来越长,借调形式花样百出,由此滋生出懒政、怠政等“机关病”,有的更暗藏腐败,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基层干群中备受诟病。记者近日走访广西、湖南、安徽、重庆、江西等省区市,对此现象进行了调研。(4月27日《半月谈》)

“借调”干部,顾名思义,就是被从各个单位临时“借”到上级机关工作的干部。借调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导致懒政行为,一些单位正式人员在其位而不愿谋其政,干起事来只好伸手借人,于是出现“有编制的整天晃荡,借调的人员总是忙晕”之类机关怪现状;二是“曲线扶正”,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制约,一些“有来头”的借调人员把此作为“特权就业”和当“准公务员”的捷径;三是滋生腐败,一些领导干部看准下属单位一些人员“追求进步”的要求,将“借调”搞成变相升迁,进而演变为敛财之道,不少被借、雇的人,都是花了大钱、通过各种关系之后才能被“借调”的。由种种违规“借调”乱象所滋生的懒政、怠政,甚至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笔者以为,治理“借调”乱象须用重典,把“借调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编织笼子还是建造巢穴? 篇4

对于企业而言最关键是如何留住人才。那么, 企业的“天下”是什么?这就是企业多年积累、凝聚、提升而成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打造心灵的契约, 企业和员工彼此恪守心灵的契约, 这是一条留住人才的根本途径。

企业文化乃“道”。这个“道”就是企业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企业从诞生那一天起, 就像孩子一样就有了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比如自己的容貌、性格等) , 然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道德意识、思想形态、理想愿景等方面, 这就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道”, 也是一个企业积累和塑造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十分广泛, 基本上涵盖了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思想、质量意识、质量方针、人才观念、人际关系、道德教育、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是讲求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和塑造企业形象。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宝贵财产, 虽然它是无形的, 就像空气一样, 你无法用眼睛看到, 用照相机拍摄到, 但是你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企业文化。

冰山之所以壮观, 并不因为她显露在外的峥嵘, 而是隐藏在海面下我们所看不见的万倍于她的部分散发的无形魅力。同样, 企业文化就像冰山一样, 从表面上来看, 不会给企业直接带来几十万、几百万的效益,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 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无形的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不是以百万、千万来衡量的。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为什么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经验时, 曾经公布一本白皮书, 其中有一段话发人深省:“日本经济发展的三要素:第一是精神, 第二是法规, 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 精神占50%, 法规占40%, 资本占10%。”这足以说明资本不是关键因素, 文化才是最主要的。中国的企业要想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涉及到人才战略, 同样也必须要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做底蕴, 因为这是一个文化力制胜时代。

那么企业应该怎样才能永久地留住人才呢?是用重金去利诱, 或者以法律手段强行控制人才, 还是以文化吸引延揽人才呢?在这里, 我列举这样一个比喻, 企业留住人才就像如何对待鸟儿一样, 是把鸟儿关进笼子里面, 还是给建造一个巢穴, 然后让鸟儿自由地在天空里翱翔, 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就是笼子与巢穴的区别。

企业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呢?如果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后觉得既无资源又无支持, 想法没人听, 工作没人认同, 人际关系复杂, 那么说明他还没有认同企业文化, 未能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协调一致。优秀人才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如鱼得水。很多企业用待遇留人, 但待遇至多能留住人而留不住“心”, 因为优厚的待遇无法弥补由于自身价值无法实现所造成的心里缺憾。所以企业不单要靠待遇留人, 还要靠企业的发展留“心”、文化留“心”。有的企业的待遇非常优厚, 可是企业急需的人才却频频跳槽;而有的企业条件相对比较一般化, 却可以不断地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盟, 这是什么原因在驱动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由低到高它们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人饥饿时候想吃饭, 天寒时候想穿衣, 饱暖之后思淫欲的生理需求, 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强烈的欲望。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 人类会转向心理需求, 首先要追求安全感。在所有人类心理需求的最高境界, 马斯洛称之为自我实现, 实现在人世一遭最大的价值。这种要求, 来自于价值观的肯定, 儒家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就是这个道理。一个读书人, 要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价值观, 即使责任再重大, 道路再遥远, 也必须有所坚持。现代人虽然天下太平, 安居乐业, 不再有古代儒家任重道远的使命感, 但是追求人生最大意义, 创造人生最大价值的马斯洛最高需求依然存在。

企业要想留住急需的人才就是要在满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基础上, 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价值。所以说要想留住这些鸟儿, 你就要建筑一个巢穴, 使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 能在这里充分施展个人才华, 以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那么企业是要编织笼子, 还是要筑造一个巢穴呢?这里我觉得编织笼子是暂时留人的直接办法, 在短期内有效;而作为一个企业文化的道中高手, 应该努力建造一个巢穴, 使人才在这里有着高度的认同感,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而殚精竭虑, 企业与员工双方都会彼此恪守心灵的契约——企业文化价值观。

所以说企业是要编织笼子还是建造巢穴, 这是由一个企业家的境界和理想报复所决定的。最终的理想应该是用企业文化去建造一个巢穴, 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给人才以自由翱翔的空间。

那么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雏形是以有形的制度和规章编制一个笼子, 使企业所有的人思想上都有企业的印记。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去编织这样的笼子, 哪怕用黄金和钻石等罕见的材料, 把笼子编织再精巧, 再舒适, 再高贵, 恐怕这样小的笼子, 只能笼络住几只油嘴滑舌的鹦鹉和八哥。只会阿谀奉承的宠物不是我们企业所想要的, 企业需要的是雄鹰, 有着伟大的志向和报复, 而且必须是真才实干的人才, 而真正的雄鹰是不会栖息在这样狭小的笼中, 以求得一点可怜赏赐。

松下幸之助——一位建造巢穴的高手, 他将松下的巢穴建得有形而无形。有形的是松下成就了今天的伟业, 无形的是松下今天的文化吸引着更多的朝圣者, 怀着同样的虔诚, 努力打造未来的松下。这位高手就是松下幸之助。他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哲理名言:“当有员工100人时, 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 身先士卒, 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 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 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 我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 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 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 必须双手合十, 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由此看来这位企业经营的高手已经深谙笼子文化和巢穴文化的差别了, 不再费力地去编织笼子, 而是去打造巢穴, 去开拓一片“松下”精神的天空。当您仔细地解读松下幸之助的话语时候, 您是否已经深味企业文化的奥妙了?

对于我们的企业经营者来说, 就应该胸怀广阔, 更应该把眼光再放开一些、放宽一点。如果放眼一省, 我们可以网络一省英才;放眼中国, 我们可以网络一国俊杰;放眼世界, 我们则可以网络全球豪雄。人才是在于“聚”而不是在“留”, 只要我们以企业文化的魅力, 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那么我们必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团结在周围, 为企业铸造明天的辉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篇5

“八项规定”的实施,就管住了不少人,也让不少人付出了代价。但怎么把制度设计得更全面更规范,怎么样把这个笼子编得更好更周密,人们还有更高的期待。近日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就回应了人们的关切。

近日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规划,很多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提起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重要性,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已经实施一年的“八项规定”。“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减少交通管制”、“厉行勤俭节约”„„实施一年来,这些清楚、明白、具体的规定,让老百姓看到了很多新气象:高档饭店里的公款消费少了,领导讲话套话连篇的少了,会议开支大幅减少,党风、政风明显改善。

那么,未来五年中,中央将会在党内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法规制度体系呢?从此次发布的《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规划:《纲要》从6个方面对今后5年需要制定的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阐述,分别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等。针对过去一些党内法规存在的问题,《纲要》突出强化了党内法规建设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党内法规落到实处。

从内容上看,未来五年中,党内法规制定任务繁重,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中央党校教授报刊社社长谢春涛教授表示:“应该说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尽管《纲要》没有讲出具体的数量,但是根据《纲要》的内容看下来,需要修订的、需要制定的,有几十项制度,可以说体现在了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战略部署。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立体式、全方位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及时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目标和思路。

《纲要》还特别明确了“宪法为上、党章为本”的原则。提出:以宪法为遵循,保证党内法规体现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和要求,保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内的各项职责和义务。

浅谈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篇6

关键词: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那么,怎样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如何防范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权力失控?笔者认为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运用有效的制度约束力,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根据工作岗位实际情况,进行了粗浅的

探讨。

一、何谓权力、制度、笼子及其关系

权力是一种影响力,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权力指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这是本来意义的权力概念。广义的权力则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后者包括个人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广义的权力概念就是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这里的“服从”指的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服从。

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律(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等部分构成。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要让随处游荡的权力在制度的范围内活动,减少权力踩中陷阱的机会;就是让掌握权力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公开地行使权力,循着制度规定的通道进行。在此,制度的笼子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界线,就是不能逾越的高压线。

权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资格,表现为影响力和支配力;制度是一种准则,一种规程,表现为指导性和制约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世界观改造,把权力用在满足私欲上。个别党员干部不注重世界观改造,有章不循、有纪不守,“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讲面子”,亲情取代组织原则,把共产党员的责任、义务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脑后,逐步走上违法违纪道路;一些关键岗位人员,抱着现有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态度,无视企业利益,无视党纪国法,滥用手中权力,给企业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履职履责缺乏教育管理。一些单位对关键岗位人员重使用、轻教育,过问业务工作较多,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进步关心较少,认为能胜任完成本职工作就是好同志,不必过多地去管理;还有个别单位领导,以工程建设任务繁忙为由,对违法违纪苗头置若罔闻,忽视对这部分员工的“号诊把脉”和“心理疏导”,以致于犯错误、栽跟头,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3、管理态度不够严格,掩饰违法违纪员工违纪。根据“一岗双责”制度、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等,有些单位出现党员干部或关键岗位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上级部门会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因此,领导对本单位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常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有的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因贪污受贿被追究刑事责任,本单位还出面为他们“说情”,无形中助长了个别人员胆大妄为的心理。

4、无视企业规章制度,缺乏完善有效监督机制。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态度不严谨,在遵守“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上走了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损集体利益,肥一己私利,钻企业规章制度的空子,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关键岗位人员把组织的提醒谈话当做耳旁风,无视企业的监督爱护,大搞上行下效之风,贪欲占据了上风,误入歧途越走越远。

三、几点思考

1、加强学习教育,构筑起道德和法纪两道防线。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观念,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正确对待权力,审慎使用权力;二是加强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深入普及有关法律知识,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学法、知法、守法,正确行使职权;三是加强警示教育,通过观看廉政教育片、对典型案例剖析,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2、加强监督检查,构筑起权力运行和约束机制。在健全和完善权利的使用、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要树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观念,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意见,主动真诚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监督。同时,既要对重要业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又要注意开展经常性的日常检查,高度重视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用权合理制度执行到位。用制度管人除了对干部的自律行为提出要求外,还必须经常检查其用权行为是否符合制度和法律的规定,否则,制度再好,而无人执行、无人检查,那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各项要求,率先垂范,模范执行;对重点岗位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和管理,采取业务交叉或岗位人员定期轮换等措施,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4、严格追查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维护权威。对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要严格按照法纪规章予以处罚,该予以纪律处分的决不能手软,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牢固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管理理念,发扬“一抓到底”的精神,对违法违纪分子“露头”就打,不给任何喘息和躲藏机会,杜绝滋生“苍蝇”、“老虎”。对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主动查处的,进行奖励和考核加分。

四、对策及建议

1、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构建反腐长效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过分集中,重点关键岗位人员和关键环节权力过大,都容易产生腐败。因此,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必须建立健全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反对腐败,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要持续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把“制度+科技”等新的管控模式充实进去,增强惩防体系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做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只有做到制定的制度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这样才能有效管用,既保证权力行使的效率,又能防止权力窜出笼子不受制约。

2、始终加强三观改造,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党员领导干部对世界观的改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终身都要认真对待和不断解决的课题。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终生学习和历练,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财欲所惑,不为亲情所扰”, 正确对待和处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3、扎实做好预防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让人民监督权力,是我们党的应有之义”。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反腐倡廉教育的新方式,增强针对性和感染力。要加强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合同管理、预结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苗头、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督促纠正,绝不能用信任代替监督。要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要畅通来信来访渠道、投诉电话、实体信箱渠道和民主测评等工作,对效能监察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做到“四不放过”,切实消除屡查屡犯的问题和现象。

4、把权力置于阳光下,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键在于全面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企业的全部工作在员工群众的眼皮底下开展,就可以揭开权力运行的神秘面纱,企业与员工间的隔膜也会在温暖的阳光中消解。如在“三重一大”决策中,会前要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会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凝聚班子集体智慧,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会后,要利用厂务公开等把权力及运行流程向员工群众和盘托出,把需要“晒”的内容“晾”在阳光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5、开展廉洁风险识别,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开展廉洁风险识别防恐可以有效促使管理干部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防控人人有责”的全员风险意识,不断发现和解决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缺陷和问题,从而达到持续提升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开展廉洁风险识别既坚持职能法定,职责明确,又要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互相分离和有效制衡。如物资管理中的询价、采购和验收等岗位一定要分设,建立起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从而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探究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实施路径 篇7

一、建好制度的笼子

(一) 制度设计要着眼于对权力的全覆盖

在对制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充分参考权力的行使范围:从空间上将一定要确保制度可以涵盖每一个领域的权力;而从时间上讲则要全面覆盖每一个时间点的权力行使过程。比如, 在我党建设工作的过程之中, 这之中涵盖了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生活组织工作、新党员的吸纳以及管理工作、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等等, 而这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加以管理。针对某一项具体的工作而言, 一定要保证制度可以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 不能存在时间盲点, 以干部管理工作为例, 要从干部的档案审查、干部的培养、干部任用的选拔、干部的正式委任、干部的升迁调动、干部的任免、干部退离休工作、干部的奖励以及处分,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一定要有对应的明确制度来进行管理。

(二) 制度建设要以执行为导向

将决策制度作为例子。“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以及依照少数服从多的基本原则来对问题进行表决, 和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的责任追究制度, 这已经将“做什么”表达的十分清楚。如果这一规定想要真正在实践过程当中落到实处, 一定要在某些关键环节设定一些程序性的规定:比如要求与会者在参与会议之前录入真实信息, 这样可以确保与会者对要表决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由于与会者并不了解投票问题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投票;还可以使用多种方案来让与会者进行参考;会议主持人员应当在会议最后进行发言,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在会议一开始就确定了会议的走向;参与决策的人员如果存在利益关系, 亦或是会议内容涉及到了亲属, 则不应参与决策。有了这些严格的规定, 在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权力拥有者滥用职权, 防止领导独断专行, 将自身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还可以避免因为民主决策而导致的无人负责情况的产生。

除此之外, 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破窗效应”理论指出:若是有人破坏了某一建筑物的玻璃, 可是这面玻璃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进行修理, 那么其他的人就很有可能会受到某些心理暗示从而去打破更多地窗户;天长日久, 越来越多的破窗子就会让人产生无序的感觉, 而在这样充斥着麻木不仁感觉的环境当中, 犯罪概率往往会有很大幅度的上升。除此之外, 如果审查过程当中发现了违纪的行为那么也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纠正并且进行刚性的处罚, 一定要让违反制度的人付出相应的代价, 一定要让违反规则之人感受到切肤之痛, 这样他才会心生畏惧不敢再犯。若是违反了相关制度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 那么会让人们自然而然的萌生出侥幸心理, 而这无疑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

(三) 要注重培养制度文化

制度需要人来进行指定以及完善, 除此之外更加需要人来加以执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人们认同制度内所规定的内容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样人们可以自觉自主自愿的去遵守制度中的要求并互相监督, 除此之外人们的意志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 如果绝大多数的人都不遵守秩序, 或者是不按照制度规定来行事的时候, 即便是最严格的制度也会逐渐趋于形式并最终流于表面。换句话说, 在现如今的中国, 我们所欠缺的其实并不是完善的制度, 而是一种可以自觉遵守制度的社会风气。各式各样的“潜规则”无孔不入, 这就直接影响了制度的实行, 如果想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重视对于制度文化的培养工作。因此, 制度文化的培养工作一定要和制定以及完善制度同时进行, 这样才可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确保把权力关住

(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我党召开的第十七次、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之中指出, 一定要将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在这之中, 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坚决贯彻使用科学手段进行决策、以民主为原则进行决策、以法律为原则进行决策, 一定要充分发挥思想库的作用。而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进行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将群众的期望放在第一位, 一切对群众利益有害的行为都一定要依法进行纠正。

在决策过程之中, 一定要确保决策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中。2008年5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这是一个有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以及群众参与程度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可是截至到目前为止, 在政治信息公开透明这一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死一些重大决策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一把手负责人直接决定, 远远谈不到科学决策以及民主决策。其次是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之中民众的影响力相对而言很小, 因此群众的诉求往往得不到解决。再次是政务信息的普及程度相对而言并不高。最后是社会听证制度目前并不完善。权力拥有者在决策过程之中并不会受到影响, 这样往往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会极大的降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从而导致社会的稳定程度大幅度下降。

(二)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眼下, 在我国对权力加以监督的机构有检察院、人大、审计、派驻机构以及中央巡视组等, 从配置上而言不可谓不全, 除此之外对权力机构加以监督的相关体系也越发的完善。从最近几年之中反腐工作开展的结果来看, 几乎已经做到了“老虎”、“苍蝇”一把抓, 这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党在反腐工作中的信心。可是, 眼下我党之中对权力进行监督的过程之中依旧存在着一下下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 在目前的阶段我们在监督过程之中绝大多数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监督。这样的监督固然可以称得起是雷霆万钧之势, 可是因为上下级之间信息交互远远算不上对称, 所以这样的监督更像是一种“东窗事发”之后才“摘帽夺官”, 因此也就造成了“上级监督太过于疏远, 下级监督太过危险, 同级监督难度太高, 纪委监督不够强硬, 组织监督时间过短, 法律监督过迟”这种十分之尴尬的情况。而在这样的环境中, 我们加大党内监督力度的同时加强政务的透明程度, 一定要将权力放给广大民众, 并且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 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我国的反腐斗争已经逐步从运动时反复转变成了制度反腐, 一定要为制度反腐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从而逐步将其固定化, 已经要建立完善而且全面的社会主义监督制度。以法制为基础来进行反腐工作, 把权力逐渐归入到法律监督的轨道之中, 从而以法律建设权力囚笼。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 第一步要将权力归纳到法律的管理范围之内。在给予国家机构权利的过程之前一定要在法律的基础上建设相应的执法体系, 这样才可以确保国家机构以及权力拥有者将权力用在应用的范围之内, 决不能滥用职权, 超出了行使范围就成了无效权力。除此之外相关程序要以法律为依据。目前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制定全面适用的行政程序法律, 从而确保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运行, 如果产生了违法现象, 凭借着相关法律法规就可以判定其行为属于违法, 并在此基础上使违法者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眼下, 我们要以最快速度颁布使用政务组织法, 以法律为武器将各级政府以及权力拥有者的职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上级无特殊情况严禁擅自干预下级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个执政党派而言, 一定要将权力的规律作为基础来完成政府机构的运行工作, 而且一定要设定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 决不能随意的越过这一界限。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并在这一方面设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从而对这一方面加以管控。如果在决策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违规的情况或者出现了失误, 那么就要按照过失程度来追究相应的责任, 这是贯彻现代民主政治制度, 建设完善科学权力结构以及相应的权力运作机制、确保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效果与预期相同最为基础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国情而言, 实行科学、公正、严肃的问责制, 可以有效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帮助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相关的权力拥有者在决策过程之中贯彻科学、民主、依法这三大基本原则, 确保从人民处得来的权力可以为人民带来收益, 毫无疑问这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同样也是将权力关进囚笼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如果想要将权力约束到囚笼之中, 就一定要先着眼于囚笼的设计, 将制度文化的培养工作作为基础, 将执行作为基本方向, 放眼与权力的各个方面, 以确保在权力系统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应用权利的每一个区域都一定要确立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我们一定要将权力的透明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强化对权力的监管, 尽可能地将社会主义法治加以完善。而在建设科学有效的制度囚笼基础之上, 我们一定要严抓反腐工作, 将贪腐现象消灭在萌芽之中, 反腐工作一定要坚持不懈, 使用合理的手段来进行一个长期的反腐工作, 从而营造一个拥有积极风气的社会环境, 而后将权力放出牢笼, 来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权力监管体系。

摘要:如果想要通过制度来将权力控制住, 那么一定要先建立“制度笼子”;第二部才是要将权力困入笼子当中从而将权力“关住”。而要打造实用的制度笼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一定要以制度文化的培养为基础, 将执行作为指导方向, 放眼与权力的各个方面, 以确保在权力系统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应用权利的每一个区域都一定要确立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我们一定要将权力的透明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强化对权力的监管, 尽可能地将社会主义法治加以完善, 一定要建设权力拥有者所畏惧的执法体系, 逐渐使权力拥有者不敢腐并逐渐演变成为不想腐。

关键词:制度笼子,权力,反腐倡廉

参考文献

[1]王雄.从制度范式到权力范式——海外视角下的中国人大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 2013 (8) :26-36.

[2]罗亚苍.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评析及完善——以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第10号公告为分析模板[J].中国行政管理, 2014 (8) :22-25.

制度笼子 篇8

食品伙伴网讯2010年12月16日, 欧洲议会以459票赞成, 32票反对, 17票弃权的方式通过了禁止使用笼子饲养蛋鸡的决议, 该决议呼吁欧洲议会应支持这项禁令, 应强烈反对成员国任何推迟遵守该禁令的企图。该决议也要求欧洲议会于2011年12月31日之前, 提交一份未遵守该法令的鸡蛋以及鸡蛋制品生厂商、加工商、零售商的名单。欧洲议会议员 (MEPs) 担心, 在2012年的1月份之前, 许多成员国以及30%的欧盟鸡蛋生产商还没有做好遵守这项禁令的准备。他们指出, 由于未按照该指令生产的鸡蛋将不允许在欧洲市场上销售, 鸡蛋短缺或鸡蛋价格急剧上涨的现象或许会出现。即便如此, 欧洲议会反对任何推迟以及免除遵守该禁令的行为, 因为这些行为将严重的损害母鸡的福利。然而, 欧洲议会议员相信, 应该出台一套方案, 来保护那些已经开始改变饲养方式但是在最终期限前不能完成整改进程的生产商。

文章来源:三农在线

制度笼子 篇9

【说到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十八大以来,不单反腐动了真格,纪律和作风建设也丝毫没有懈怠。

这四年,以上率下整治作风,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制定实施八项规定,截至2015年10月,全國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8.2万起,处理党员干部10.9万人。

选人用人标准不断修正,干部选任工作出现新气象。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着力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很多人感叹“现在是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截至2015年10月,全国超配的4万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已整改消化2.5万多名,全国共清理副处级以上“裸官”3961人。

据统计,四年来,中央新制定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至少55部,超过现行中央党内法规的1/3,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其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印发,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6月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以问责制度倒逼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0月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剑指“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

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基层群众的感受相当直观,对此也相当欢迎。用习近平的话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可以预见,党员干部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香飘飘”奶茶下一篇:空洞性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