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

2024-10-01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共12篇)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 篇1

上半年笔者随体育总局有关部门分别去部分省市做两个专题的调研工作, 当调研专题是青少年体育内容时, 各基层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及体育教师皆名正言顺地谈到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与经验;而当调研专题是《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时, 多数被调研的部门领导则很少谈及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也很少安排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学生参加调研座谈会。当有机会去学校考察调研, 问及一些校长和体育教师时, 几乎众口一词回答:全民健身活动是社区居民的事, 与学校体育无关。当问及是否知晓《全民健身条例》时, 大多数人表示未看过。此种误解看来并非个别现象, 它不但在理论和认识上形成误区,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层面对贯彻《全民健身条例》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有必要在理论上厘清这一问题。

首先, 从概念上看, 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不能没有学校的学生。对《全民健身条例》即使望文生义地理解, 它是中国全体公民的健身条例, 自然包括了全体青少年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再从《全民健身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的法规范畴看, 在其“第一章总则”的“第一节”中, 开宗明义地表述为:“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提高公民身体素质, 制定本条例。”其中两处提到保障公民的权益和提高公民身体素质, 这自然是包括了青少年学生人群。

其次, 从《条例》涉及的相关内容看, 其中有对学校体育相关工作的法规性要求。全部6章40条的内容从总则、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保障、法律责任等层面, 规定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责任。特别是其中21条、22条、23条、28条从学校层面, 对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运动会、校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显然, 《条例》所包含的全民性健身内容, 从逻辑上和具体内容上都涉及到了学校体育的大部分工作内容。换言之, 贯彻落实《条例》, 必然要包括上述有关条款所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

有人或者未看《条例》内容而想当然地推断, 或者在理论上就先入为主地把青少年为主体的学校体育排除在全民健身范畴外, 就自然会在认识上发生错位, 以为学校体育工作与全民健身事业无关。

第三, 从理论上讲, 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且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内容, 还是全体公民终身体育的教育基础。迄今为止, 我国绝大多数公民都要完成规定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今后10年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青少年更要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的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要经历9~12年的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 都要接受9~12年的学校必修体育课的体育教育, 参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条例》对学校的各项法规性要求的体育活动, 力求让我国一代代青少年儿童在学校得到身心健全的成长, 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它又是国家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正在成长、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在特定环境 (学校) 中参与的体育活动。不仅如此, 一代代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经受了10年左右的系统体育教育, 学习掌握了必需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这就为他们走出校门进入职业生涯后, 在业余时间去自由自主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提供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储备, 培养了参与体育的兴趣, 打下了普遍的教育基础 (当然这种基础尚不理想) , 进而为他们终身参与和享受体育、保持一生的身心健康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以,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大多数人在学校阶段的体育教育基础, 决定其今后几十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效益, 即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对“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 还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它既包括为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生活提供条件和增加色彩, 又为走出校门后的50年职业生涯提供健康基础;要想幸福生活一辈子不能只是在校期间的一小时体育活动, 应终生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经过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也经历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 随着近10年体育课程改革的带动,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2007年中央7号文件和2009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条例》后, 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依据更为全面和充分, 其为今后的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与支撑。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更应在观念、方法与对策上与时俱进。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级学校校长、体育教师, 都应自觉在两个《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条例》) 和中央七号文件的指导下,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依法推进各项学校体育工作, 自觉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贯彻两个《条例》的法治轨道。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与行动, 不再是一般工作性的教育管理问题, 而是必须贯彻执行的国家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 是现代学校体育发展法制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树立开放联动的学校体育观念。按《条例》要求, 不但要做好体育课教学、两操活动, 落实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和举办全校性运动会等日常的校内体育工作, 还要做到两个“开放”、一个“结合”, 即学校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 公办学校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学校与社区体育文化组织家庭加强合作, 共同构建全社会的青少年体育网络;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的体育活动, 进而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 拓展学校体育的功能, 使学校体育在开放中拓宽视野, 在合作共建中吸收营养, 赢得支持, 促进自身发展。

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多元价值与功能。作为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要为广大学生学习掌握必需的体育知识技能, 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 增强学生体质, 乃至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已近10年, 由于改革初期某些专家提出体育课要“淡化运动技能”, 另由于新课标提出的“以目标统领内容”, 使得这几年广大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甚至一些地方学校把体育课程推向了“非驴非马”的异化状态。因此, 亟待深入推进和完善的体育课程改革, 较为迫切的是, 要总结近10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从中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 尽快纠正在实践中发生的异化体育课、体育课游戏化、劳动化、展示课作秀等的不良风气。要深入研究和认识体育课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规律, 紧紧抓住运动技能教学这一核心环节, 在运动实践中带动实现其他教学目标, 进而才可能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余体育活动提供知识指导、技能基础和方法保障。纳入国家全民健身事业大范畴中的学校体育, 是每一代公民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必经阶段, 是全民健身的教育阶段, 是每个人终身体育的准备学习时期。而长达9~12年的体育课教学则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 其教育教学效果, 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全体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 直接决定一代青少年走出校门后的体育文化素养, 决定他们能否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业余时间去自主参与和享受体育。因此, 体育课程的基础性、运动技能的储备性、体育文化素养的终身滋养与辐射等价值特征, 应需要深入认识和研究。

回眸历史, 在1995年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之前, 我国的学校体育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自我认知与发展的系统;除为各级竞技体育单位培养输送少量优秀运动后备人才外, 我们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认识基本停留在学校范畴和教育价值上。第一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 把青少年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点给予关注, 把学校体育工作与群众体育逐渐联系起来。《纲要》实施15年来, 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开放性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 从法规层面明确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教育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阐释了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必然联系。正在征求意见、即将颁布的新一期《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 中, 同样将青少年学校体育列入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工作要求。显然, 在全民健身大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需要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010年12月1日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 篇2

一、活动背景:

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宗旨,以宣传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长跑活动氛围和文化,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指导思想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和学院领导的支特下,我部决定在本月下旬开展“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的活动。

二、活动主题:

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

三、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开展,促进学院组织、指导并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冬季长跑活动,让长跑活动覆盖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冬季长跑活动氛围和文化,使冬季长跑运动“人人踊跃参加、班班积极组织、校校形成特色”。

四、活动意义:

1、在校园中形成了青少年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风气,不仅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较好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的提高。

2、开展“冬季长跑与全民健身同行”的主题教育,积极动员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冬季长跑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五、参与对相:

机电工程分院全体在校生

六、活动时间:

2009年12月21日——2009年12月27日

活动地点:机电工程分院各班班级

七、主办单位:江西工职院团委

承办单位:机电分院团总支学生会

八、活动内容:

1、各班组织开展一次以“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为主题的活动,具体形式不定;

说明:本项活动将纳入活动开展评审,活动当天据该班级上交的申请表

学生会将派发人员到班考评,考评首先以打分制进行,终将评出四个活动组织“优秀班级”奖,并张榜公布。

2、机电工程分院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开展“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稿件要求:1)学生自身撰写,严禁抄习、套作,文笔流畅;

2)题材和篇幅不限,每班至少2篇;

3)作品内容真实、健康,感情真挚,突出此次活动的特色;

4)作品中请注明姓名、年级、班级、专业,参赛作品信息不

完整的,则视为弃权作品,不参与评选。

投稿方式:稿件直接交于机电分院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南楼509对面)投稿时间:2009、12、21—2009、12、27

评审说明:投搞时间一旦截止,承办部门开始统稿将不再接纳来稿,并

上交主办单位评审。

九、活动安排:

1)提前一星期进行海报、通知、板报等形式宣传并派人到班进行通知;

2)承办部门将组织各班学习委员或班长召开一次告知大会;

3)各班上交活动申请表;

4)各班委组织开展本次主题活动并上交征文稿;

5)活动承办部门将活动(包括班级开展的活动和征文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统稿评审;

6)将活动开展结果进行张贴公布。

十、注意事项:

1)机电分院各班班级应积极配合活动开展,响应活动号召;

2)承办部门积极有序开展此活动,把活动落实到位。如有特殊情况将作出适当调整;

3)承办部门派发到班考评的人员应禀承“公平、公正”原则打分。承办部门活动开展完及时把征文上交主办单位。

十一、经费预算:

优胜班级奖金:20元*4=80元

总计:捌拾圆整

——机电分院团总支学生会

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 篇3

【关键词】体育健身锻炼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113-01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广泛地开展全民性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实施对象是全国人民,重点是青少年和儿童。而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正是青少年儿童这个群体,肩负着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其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学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在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全民健身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并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1.全民健身使学校体育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推进教学目标的实施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也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对策与措施”里第二十二条提出:“推行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和推行,1997年,国家体委对全民健身的方法进行了征集和评选,这些内容扩大了学校体育的视野,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符合全民健身的要求。我们把这些内容吸收到体育教学中,不但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推动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交融,使学生受益匪浅。

3.全民健身活动可以推动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未知的领域规律性认识的活动,以及根据这些规律改善人类体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探索过程。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内容、工作的质量、成功的经验、科学的评估等,都需要科学研究,这些科学研究应用到体育实践中,指导人们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为学校体育改革指引方向。

4.全民健身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学校体育最初被作为身体教育的课程,从西方传入我国,自1903年我国学校正式开设以来,其发展过程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治体育:清未民初的体育受德日军国主义的影响,学校体育成为强国强民,抵御外辱的有力工具。抗日战争时期,为培养合格的革命人才,成立了延安大学体育系,活动内容有田径、球类、投手榴弹、红缨枪刺杀等。1958年受大跃进的影响,以劳动代替体育,此过程中的体育无不搀杂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第二阶段是竞技体育:随着我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地位的恢复,我国体育实行“金牌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受其影响,在学校体育的教学及活动过程中,“重比赛,轻教学;重训练,轻群体;重形式,轻效果;重近期,轻长远”,造成学校体育本末倒置,使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第三阶段是目前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使学校体育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体育教学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全民健身理念

1.通过体育教学增进学生健康,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优秀的人才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居里夫人曾深有体会地说过:“科学的基础在于健康的身体。”

2.通过体育教学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懂得保护身体健康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原理与方法等理论知识,为终身体育提供理论依据。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部分人无暇再去学习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如何选择适合其年龄特征的锻炼内容,如何理性地观赏体育竞赛等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从学校体育阶段获得的。受兴趣、爱好、年龄、身体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健身的方法是这样表述的:“应诸方之用者其法益多,锻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也就是说我们应掌握多种锻炼身体的手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健身的目的,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 篇4

1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战略的最重要、最有效、最持久的内容

体育可以按不同划分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和层次。根据社会载体的不同, 可以把体育划分为乡村体育、企业体育、机关体育、部队体育、学校体育等类别, 其中,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必备内容之一, 由于其教育功能系统、完整而居于最高层次;根据参与者的条件可以把体育划分为幼儿体育、少年体育、青年体育、壮年体育、老年体育等, 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正常人的和残疾人的、男性的和女性的等小类。从这种划分来看, 学校体育横跨其中主要的、基础性的几个年龄段, 亦属关键环节;根据功能的不同, 可以把体育划分为娱乐体育、保健体育、医疗体育、竞技体育等。学校体育兼有这些功能, 是“四位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从组织形式来看, 可以把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学校体育或个体体育、群众体育等类别, 学校体育则属于个体体育与群众体育的高密集区。综合以上各种划分, 我们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是一个自觉教育的体育过程, 属于横跨幼儿、少年、青年阶段的基础体育部分, 它具有组织程度高、教育功能强、综合效应好等优点, 因而属于“身体教育”的最高层次, 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最重要、最有效、最持久的内容。

与社区体育比较, 学校体育赖以存在的文化环境相对优越, 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 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如果放弃了学校体育这个重要阵地, 全民健身战略就将落空, 所以它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仅最重要, 而且最有效, 这是因为学校体育不仅有师资、场地、器材、时间等方面的基本保证, 而且有国家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导, 有广大学生对健康身心的客观需要, 并且通过组织教学与课外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它能帮助广大学生养成科学生活、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就是学校体育成为全民健身战略最持久的内容的主要根据。

2 学校体育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战略重点

学校体育不仅自觉性、系统性、连贯性强, 而且在体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学校体育的地位首先是由其培养对象的地位决定的, 正如一位国际知名教育家所言:我们留给孩子的世界, 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的孩子。大、中、小学生是祖国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后备军, 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前景和民族振兴的千秋伟业。因此, 全民健身战略的重点是青少年, 而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学校体育来实现, 离开了学校体育这个主渠道, 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这一战略任务就很难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 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是经过各类学校培养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抓好学校体育必将成为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主要途经。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 才能保证全民健身战略的顺利实施, 才能体现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目标导向。由此可见, 学校体育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事, 而且是全社会的事, 尤其是各级政府的事, 全社会都应从实施全民健身战略, 全面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的角度来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政府更应该从最重要的公共事业的角度去支持、帮助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

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还取决于学校体育对整个体育事业的辐射作用。所谓学校体育对整个体育事业的辐射作用, 指的是学校体育不仅在纵向上是整个体育事业的基础, 而且在横向上是联系各部门、各地区体育活动的纽带与桥梁。学校体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一生, 这是其纵向辐射作用;学校体育的优劣, 也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 这是其横向辐射作用。纵观国内外体育发展状况, 不难看出, 凡是体育比较发达的地区, 学校体育都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凡是体育比较落后的地区, 学校体育也往往是毫无起色。因此, 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一定要把主要气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学校体育上, 要通过学校体育促进和带动整个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这个要求出发, 我们不能不承认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还比较落后, 还不能完全满足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要求。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的中小学, 学校体育还处在不被重视、没有条件和缺乏师资甚至难以为继的艰难条件下, 这种状况必须下大决心加以改变。只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我国的群众体育才有可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竞技体育也才有可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3 学校体育充分体现着全民健身战略的灵魂——以科学健身促进民族振兴

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理想, 在长期的健身实践中人类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健身经验, 有些经验经过理性的归纳和升华已经成为科学的健身理论, 全民健身战略的灵魂就在于通过全民科学健身促进民族振兴,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特别是学校体育是有意识地传播科学的健身理论的基本途径。通过宣传科学的健身理论使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够自觉地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3.1 健身的需要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体育科学理论

学习的动机来源于生活的需要, 当学生需要健康而体育有可能给他们提供时, 学生便普遍注意体育锻炼。为了取得锻炼的效果就必须求助于科学的健身理论, 这样, 学习体育科学理论便成为人生的一种需要。来源于生活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它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注意科学的健身理论并将其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这种源于自身生活需要的学习很容易养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则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它不仅可以使健身活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的开展,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逐步形成学习体育科学理论、运用体育科学理论的良好习惯。

3.2 正确的锻炼需要学生努力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理论只有转化为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科学的健身理论, 而且要将其变成具体的健身方法。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健身方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学会正确锻炼身体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体会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地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科学健康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健身的效果,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对科学方法的信仰, 使学生不仅在健身中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而且在其他工作中也自觉运用科学方法, 从而形成爱科学的美德。

从学校体育的现状来看, 还不适应为全民健身协调发展服务的要求。因此, 必须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目前, 应注意加强和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认清学校体育的本质, 把工作重点始终放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上。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使学校体育这一全民健身战略最重要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2) 学校体育的作用应表现在它对全民健身战略的推动方面, 全社会都应该从这个高度来支持、帮助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3)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理论建设, 特别是要形成和推广体育文化观念、加强体育文化理论研究, 切实促进体育文化建设, 使广大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的体育文化观, 为发展体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4) 帮助学生认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与以奥运会金牌为最高层次的奥运战略对于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与竞技运动的意义以及发展体育事业、竞技运动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从而使他们自觉地为此做出努力, 为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主要途径,战略重点

参考文献

[1]胡茵.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 2005, 9 (2) :64~67.

《体育与健身》理论教案 篇5

03体教(2)班 凌木康 11号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本课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以一个彩球为主要器械,通过丰富多彩而又简单的体育与健身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的意识及创新精神,并提高他们健身活动的能力。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1、注重学生的个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速度都有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接受性的教学方法,在投掷练习中允许学生先来探索学习,然后再讨论交流,而不是急于老师教。在游戏的整个教学中,允许由学生自由结伴,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进行创编、创想练习,充分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或自由结伴、分组等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主教材中,我采用了学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示(设疑)——自学(实践探疑)——解疑(交流)——精讲(图解、儿歌)——演练(巩固提高)——小结”的过程,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再加以延伸拓展创造,自己来思考、创想、练习,而教师只是起到点拔、辅导的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锻炼、学会和同伴的交流、帮助和合作。

3、重视学生的学法。疑是思之始,疑是学习的动力,是探知世界的钥匙。在主教材持轻物投准的练习中,我先不告诉学生正确的掷法,而通过设疑、点拔、启发学生的思维,去实践、去探知,养成“好学”、“会学”、“善学”的习惯。在游戏的创想、创编的练习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利用彩球自由结伴,自创练习、自创游戏、自娱自乐。

二、立足“动”字,注重“创”字。

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达到“强身育人”的目的就必须“动”。在主教材中,通过采用学导式教法,让学生沉浸在如何投准的探索之中,在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反复地“动”起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拔,又让学生利用这个彩球,创想出许多身体练习的方法和游戏,使他们在“动”中得到锻炼的价值。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本课的一大立意所在。在游戏的创想练习和创编练习中,鼓励学生分小组、分大组尽情地拓展思维,互相启发、讨论,积极地创想,并在“创”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不断地完善自我。

三、教与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

二期课改的体育课程,明确地指出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也就是说在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在本课中多处可得到体现:主教材中,在标靶的设计上由大到小,以激励学生拼搏上进;在标靶下方的一些鼓动性文字,给予学生树立信心。在整个游戏教学中,利用小组、大组的学习形式,教育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努力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由结伴、小组实践、尝试交流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教与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学导式教学策略,通过设疑、探疑、解疑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探索的能力,给学生思维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和协作的能力。投掷教材学练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注重德育渗透,体现了“强身育人”的教学目标。

浅谈现代篮球运动与全民体育健身 篇6

关键词 篮球运动 体育健身 体能素质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自发展以来就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虽然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现代篮球运动对参与者的体能素质要求很高,不但要具备超快的运动速度更要有娴熟的战术技巧,它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和体能的对抗,需要竞技双方攻守兼备[1]。篮球运动在世界各国深受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运动的形式比较灵活,对运动的外部环境和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适合所有喜爱运动且具有健身理念的人群。

一、篮球运动在全民体育中的健身作用

(一)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增强心肺机能

篮球运动对于参与者来说没有固定的运动周期,并且可以调动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参与运动。该项运动的技术动作灵活多变,整个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基本肢体运动在短时间内完成,如:走、跑、跳等,这样运动者的各项体能可以得到均衡的发展和锻炼。篮球运动也是一种有氧运动,参与者在进行走、跑、跳等多形式的技术动作时,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都会跟着人体的动作进行适当的收缩,肌肉收缩需要耗费体能进而增加氧气的需求量,随之引发的是心脏的收缩次数逐渐增加,肺部的收缩与张开程度较平时大大增加,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当参与者进行持续运动时,肌肉处于长时间的收缩状态,心肺就会努力地给肌肉提供充分的氧气,并且要将肌肉中产生的代谢废物运送出去,进而加快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与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可以提高人体心肺耐力相同,篮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心脏功能,心肌变得强壮,心脏搏动更加有力,扩大了心脏的容积进而提高运动者心脏的输血功能。经常参与篮球运动的人,其肺活量较常人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经常保持一种深呼吸状态,人体心肺规律的微小变化在增强体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运动者新陈代谢水平进而缩短代谢废物在身体的滞留时间,提高身体的健康程度。

(二)促进骨骼生长,增强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机能

篮球运动可以将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关节相互联系起来其同时作无规律的运动。人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一种不运动的状态就会造成骨骼的钙离子流失严重,而篮球运动恰好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且能够促进运动者骨骼的发育,提高骨骼的密度,是人体的骨质变得坚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部的压力避免骨折、骨裂等情況的发生。篮球运动需要运动者不断的进行走、跑等,这样就增加了人体关节的活动频率,加大了关节的活动面积,进而扩大了关节的运动空间。经常参与篮球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增强肌肉的整体力量并且可以消耗体内推挤的脂肪,对改善人体形态和特征有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

篮球运动当中的技术动作需要有一定的协调性和规范性,这就需要我们大脑的中枢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对人体的合理支配,经常参与篮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反射动作的速度。篮球运动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身体对抗,并且要求参与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此长期的篮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视力的集中性和耳朵听力的敏感度,对人体感官系统的反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促进人际交往,丰富文化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很少有机会在公共场合进行集体运动,而篮球体育给人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它的广泛开展成为现代社会交往的一种特殊的工具,这种在陌生和团队之间建立信任和团结的运动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篮球运动能够缓解人们工作中的压力,可以有效的调整运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在生活中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2]。

篮球运动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又富有观赏性,使参与者在运动中得到了锻炼,使观赏者在视觉上得到了满足,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全民体育健身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水平,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并且可以加强神经系统与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在提高运动者心肺功能的同时,促进人体在耐力、速度、力量和协调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促进骨骼的生长增强人体的将抗水平。而且篮球运动还可以增强个人的自信心,使其养成顽强拼搏的良好习惯,加强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意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人们的交际范围。

将篮球运动的优势和全面健身体育概念联合起来,将这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能够有效的增强国民的体能素质,并且可以丰富人们的现代文化生活方式,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磊.现代篮球运动与全面体育健身[J].当代体育科技.2013(04):42-45.

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全民健身,高校体育教学,问题,改革

1.前言

由国务院颁发并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是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 也是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它的目的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在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应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过程的科学体系, 让终身体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 这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全民健身计划要求面向大众,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必须使学生养成每天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习惯, 并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 同时具有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的健康意识。面对现代社会兴起的终身体育锻炼趋势, 高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使体育活动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下的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把高校体育的成果扩展到人的一生, 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的延续, 在全民终身体育的长链中, 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因此作为高校体育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 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兴趣, 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善度余暇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任务。而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见, 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是制约全民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

3.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体育发展趋势看, 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 其理论体系正向更加科学统一规范的独立方向发展。但是, 从目前教学实际运作过程看,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待进一步讨论。

3.1现行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过多地追求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的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忽略了与社会的衔接, 有明显的短期行为。使得许多在校期间体育课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 没有明显的体育爱好和特长, 不能经常坚持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3.2教学内容陈旧, 难以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课程体系, 其内容繁杂, 难度大, 技术含量高, 并且与中学教材循环重复。一些学生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 在走向社会后, 也常常因场地、器材和运动形式的限制, 而不能持久进行体育锻炼。

3.3教学方法枯燥, 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多年来, 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一直严格地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和巩固与提高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 而无暇去感受和体验体育运动固有的乐趣, 较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4理论课时少, 使学生的体育健身实践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目前, 高校体育普遍存在着体育课基本理论内容较少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原理、体育健身原理、体育锻炼过程的控制和效果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贫乏, 对一些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方面也了解甚少, 使体育健身活动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5场地、器材落后, 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高校体育常常因场地、器材的限制而开不出课程, 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健身形式的选择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4.1扩大教材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学生马上要步入社会, 这时该学些什么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服务于社会呢?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和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高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社会结合起来, 追求终身体育的目标, 使高校学生的体育培养规格与未来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体育健身要求接轨, 使毕业生成为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骨干力量。

因此, 教学内容可根据不同的需求, 扩大教材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安排适合的内容。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来能应用于社交, 会让他们感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那么他们就会坚持并更深入地学习。这就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全民健身起到了促进作用。

4.2教学内容应由竞技性向健身娱乐性转变。高校体育可选用简单、易学、娱乐性强的教学内容和动作,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保留现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娱乐性体育项目 (交谊舞、棋牌等) 和民族性体育项目 (武术、踢毽等) , 并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掌握、易于进行自我锻炼的内容补充进体育教材, 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体育课的学习真正掌握两种以上适合自己特点的体育健身技能和方法, 为终身坚持健身锻炼打好技术基础。

4.3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 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高校体育应增加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 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 真正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原理和增进健康的原理, 具有一定的欣赏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 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4.4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在体育运动中, 良好的场地环境和器材设备能无形中吸引学生进行锻炼。相反, 场地不好, 学生怕受伤, 也容易受伤, 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运动减少。因此, 营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起着重要的作用。

5.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是学校体育与社会群众体育接轨的桥梁。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改革方向, 完善教学目标体系, 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教学的组织形式, 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适合全民健身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 把健身教育真正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推动全民健身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竞成.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淮安市8所大中专院校体育场场馆设施情况和对外开放情况。调查的学校有: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有关文件和文献资料, 并通过网络查阅, 下载国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法规、文件, 重点阅读国内有影响的体育类期刊, 各体育学院学报, 以及一些政策文件和书籍, 这些文献资料为该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 首先对8所院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获得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经验和观点, 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问卷调查设计打下基础, 同时利用每年一届“校长杯”乒乓球比赛, 就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观点、意见等进行访谈, 了解学校领导对此观点的一些看法, 为论文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在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 就8所院校的基本情况, 体育场馆设施数量的现状, 对社会开放时间、收费情况, 影响因素等, 进引调研。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 通过Excel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课题组将采用归纳, 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 进行具体分工, 对所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推导出相应结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对策, 以及科学的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8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

2.1.1 场馆数量

据调查得知 (见表1) :在被调查的8所院校中, 室外的体育场馆如: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每个学校都有。绝大多数学校都有综合的体育馆, 内设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 乒乓球房、健身房每所学校都有, 游泳馆较少。从对学校体育场馆满意度调查情况看, 有75%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场馆是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 有25%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场馆是不满意的, 主要是对体育场馆的设施配备和服务不够满意。

根据问卷调查, 填答。该文调查了江苏省淮安市8所大中专院校, 其中体育场馆资源数量 (见表1) 。

2.1.2 对外开放的数量与比例

对被调查的8所学校中 (见表4) 有4所学校体育场馆都不同程度的对社会开放, 其中有50%的学校利用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相结合方式, 有2所学校的无偿向社会开放, 占25%, 主要是室外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 另外有2所学校不向外开放, 占25%。

2.1.3 对外开放的对象

在对8所学校调查中发现, 有87.5%学校对社会团体和个人开放, 有50%的学校对社会个人开放, 开放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周边社区个人、承办单位体育比赛、健身娱乐活动, 社会体育俱乐部, 都是有偿或无偿的开放。 (如表5)

2.1.4 对社会开放时间

调查显示有2所学校每天下午和晚上对社会开放, 有2所学校周六日下午对社会开放, 有2所学校不定期的对外开放主要方预约式单位包场的形式。

2.1.5 对外开放的形式

在开放的形式上, 有2所学校采用租赁的形式, 个人承包, 包期1~3年, 还有4所学校利用俱乐部, 办理会员卡, 健身卡的形式, 室内体育场馆对社会是有偿形式为主, 室外的场地对社会人员开放不受限制。

2.1.6 对社会开放的场馆

对外开放的场馆, 室外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 室内的有健身房, 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 一般室内场馆都有偿的向社会个人收取一定费用。

3 影响8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因素

影响8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因素 (如表6) 。

3.1 领导的思想意识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 领导的态度占具主导作用, 在对部分学校的领导访谈中, 一些学校场馆对社会开放领导认为:学校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不适宜进行对外开放收费, 再有就是担心体育场馆开放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 造成体育设施的损耗, 增加维护管理的成本。还有社会人员、周边居民进入校园毕竟会影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正常学习与工作。还有的领导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 对社会、对学校是一件好事, 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于部分体育设施过的维护、改造, 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收入, 减轻学校的负担。与此同时宣传学校的知名度都是大有益处。

3.2 场馆的管理问题

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时间不能和学校教学、训练、竞赛相冲突, 学校的体育场馆首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需求和师生的健身需求。在完成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前提下, 利用闲暇时间向社会开放。调查中发现随意更改开放时间一直困扰着锻炼者, 锻炼者来健身, 而体育场馆又遇到了特殊原因而不能开放, 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的锻炼热情。在经营管理上, 经营理念落后, 经营管理单一, 缺乏“多元化”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 缺乏体育社会指导员。调查发现有80%的学校对社会开放的时间、价格、开放的一些注意事项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很不完善, 随意性很大, 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3.3 安全问题

大量的社会人员进入校园, 会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锻炼人群素质良莠不齐, 会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 出现一定伤害事故也经常发生。锻炼者来学校健身毕竟是在校园里发生的伤害事故, 学校不可避免要承担一系列责任, 国家法律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出现伤害事故又缺乏完善的法律解释, 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全民健身条例》中有关法律责任条款中也没有明确说明, 使得学校领导和场馆管理人员忧心忡忡, 存着重重顾虑, 导致部分学校热情不高。

3.4 信息不透明, 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 绝大部分学校仍停留在等“米”下锅的被动状态, 体育场馆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是导致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各校的方法和理念都不相同, 开放的时间, 收费标准, 虽已确定, 但由于学校体育场馆特殊原因, 有的随意更改, 这些就会对社会开放带来不确定性, 会给锻炼者体育健身的热情带来严重挫伤。其主要弊端, 就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全社会开放没有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建立一个学校体育场对社会开放的信息资源库, 从而导致信息不透明。

4 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对策

4.1 转变观点, 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花钱锻炼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 体育消费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消费体育产业之一。随着人类发展, 社会进步, 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 打破那种向国家等、靠、要的思想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走在时代的前列, 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同体育主管部门配合, 把学校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与分歧, 加大并落实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费支持, 加大对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维护与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推进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进程, 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实现体育场地的既有价值, 又能创造更大社会效益。

4.2 以网络为平台, 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体育消费, 全民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 体育场馆的开放与利用, 必须以网络为平台, 主管部门应安排专职人员参加到全民健身的信息化管理之中, 保持各学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畅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如:早晨、傍晚、节假日都要安排人值班与指导, 适当向社会开放, 以优质的服务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娱乐和锻炼。

4.3 加强体育场馆专一化管理

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的理念的变化, 人们对体育场馆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 锻炼者来体育场馆强身健体, 还要享受体育锻炼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对于场馆管理者来说提出更高要求, 加强场馆“多元化”经营模式, 有条件可以尝试体育教学与场馆社会化管理分离。同时加强经营管理复合性人才的引进, 在资金运作, 服务质量上很下功夫, 另外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 还要加强全民健身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尽量做到每个项目配备1~2名体育健身专业指导员, 使每一个来锻炼者, 既能掌握体育锻炼科学方法, 又能在运动量、运动负荷的安排上, 做到循序渐进。

4.4 确实加强场馆的安全工作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问题, 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进程关键问题之一。从调研8所学校的情况看。各校领导把安全第一都放走首位。为了保证练习者的安全, 可以在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上标注必要的警示语, 提醒锻炼者注意安全, 对到学校进行体育健身的居民, 学校可以为其购买伤害事故人身保险, 保证双方都放心, 为了防止社会闲杂混入校园, 可以凭借会员证或者健康证进入场馆进行锻炼, 同时要对体育场馆的设施, 器材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 以免练习者由于场地、器材的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性损伤。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淮安市8所大中专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进行调查分析, 对现有的配置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并制定出相应的方针和有效对策, 达到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以及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 通过调研, 以期对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提出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场馆,现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全民健身条列[Z].2009-08-30.

[2]闫海莲.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馆开放的现实困境与对等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 (3) :26-28.

[3]雷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张岩.体育经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

[5]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6]朱志强.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6-9.

[7]储亚娟.苏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 2007.

[8]沈涛.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2008.

全民健身与大众体育的内在联系 篇9

自20世纪90年代左右,因为经济的持续飞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多了,追求健康向上的人们也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扭转的发展动力。

1.1、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展,我国在全民体育健身运动方面的开展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报告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城市居民中16岁以上的人口有34.34%参加过一次体育活动,大约占体育人口的15.50%;2008年调查报告中显示,无管参加体育运动总人数还是体育人口的比例,都明显比2004年有所上升,尤其是体育人口提升的幅度实在是非常明显。

1.2、体育场馆和设施安装情况

体育场馆实施是体育运动顺利进展的有力保障。根据我国历史情况,即使经历多年的奋斗,政府在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投资,但距离实现人民需要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体育场馆数量不够,建设速度很慢,人均占有场地数量依旧不高,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是这样。

2、大众体育的大致现状

我国的大众体育自跨世纪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这标志着我国大众体育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依据资料统计,现如今我国有3亿多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10亿人口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的标准,中国人的体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已提升到71岁,中华民族以健康的体态和面貌展现在全世界的眼前。

当前,大众体育已经广泛深入到我国社会各阶层。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职工占全国职工总人口的40%之多,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长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有60%的城市街道成立了社区体育组织,而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的建立,使得城市大众体育进一步规范化。争创体育先进县的活动也有利使农村体育活动全方位的开展。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体育在我国已经广泛的开展起来了。

3、全民健身与大众体育的内在联系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众体育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由此可见,全民健身与大众体育之间是存在内在关系的,全民健身对大众体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以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为有利,将会继续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3.1、大众体育的发展推进世界大众健身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到现今,世界国家都在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大众体育的进步。一些国家为了在21世纪成为健康国家,都在定制体育发展长期计划,着眼于宏观进步,提出长期的奋斗标准。为了动员和指导人们参加体育活动,许多国家推进了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体育活动计划。例如,澳大利亚的“每天30分钟运动”、法国的“3个8体育运动”、比利时的“每家活动一公里”计划等。很多国家还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健身活动计划,如加拿大针对残疾人的“行动蓝图”计划。还有许多国家积极采取奖励方案,激发大众投入体育活动,如法国的“大众体育奖状”,美国的“美国体育总统奖”,其目的都在于推动人们终身参加体育活动。

3.2、全民健身运动对大众体育进步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大众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造成了体育生活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传统体育观念认为,体育在社会的发展中有一些特殊的使命,可是这样偏离了体育的本质。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和不断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求体育的真正内涵,使体育渐渐形成了本体上的回归。大众普遍应该把人最基本的健康作为自己生活的起点,把实现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实现这种需求所一定要的体育基础条件作为自己的中心内容。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身体,获得了健康,推动人们全面发展这一本质,加速了大众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大众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我国卷起了健身大热潮,大众体育的发展推进了大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提高。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与2004年联合开展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表明,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共有符合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面积约为22.5亿平方米。与第四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比较,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共多了11.8亿平方米,增加110.28%。

体育人口不断提高。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进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现象。体育人口是度量一个国家大众体育发展能力的基本尺度之一。发展体育人口是开展大众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表明:2004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有18.3%之多,比2000年的15.46%增加了2.84,大约增加了3000万人口。而截止2008年底,我国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2004年上升3.2%,达到了发展中国家靠前的状况。

参考文献

[1]芦平生.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

[2]戚白云,赵先卿.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论文 篇10

关键词:全民健身,终身体育,联系

“终身体育”思想,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的提出与世界性的健康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它把世界性的健身运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北欧、西欧、北美和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已达到总人口的70%以上,基本上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规模的态势[1]。在这种巨浪的冲击下,我国于1995年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在整个社会普及和推广群众体育活动,使全体国民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理清这个脉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多层次剖析

1.1 本质

“全民健身”这个词,是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逐渐得到认可并广泛使用的。究其本源,“全民健身”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口号、一种观点,意在推动群众体育的推广和普及,赋予全体公民参与体育的一种权力。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健身的本质就在于动员全体国民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终身体育脱胎于终身教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尽管目前对终身体育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但其本质就是持续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讲,“全民健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终身体育的实现。

1.2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判断不同事物之间差异的一项重要指标,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全民健身,是国家提倡的一项计划,其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的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终身体育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是相同的。

1.3 结构体系

全民健身是国家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很显然它的结构体系也是很广泛的,包括上至国家领导下至贫民百姓,以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团体、各种组织和各个部门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因此其结构体系不仅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体育,还包括婴幼儿体育、学前体育、成年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特殊时期的体育和残疾人的体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1.4 内容

无论“全民健身”是一种口号、一种观点也好,终身体育是一种思想、一种教育也好,既然二者在价值取向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建设人的身体而存在,那么实现这种价值的方法、手段也应是一致的,所以它们的内容也必是一致的。

1.5 管理体系

“全民健身”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它是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作为直接承担组织任务的职能机构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个人关系密切,但也离不开群体的支持,主要是依托社会的各种群众性的社团组织和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群众体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体系等。由此可以看出,终身体育的管理比较细化,属于微观层次,而全民健身的管理粗放,属于宏观层次。

2 内在联系

2.1 全民健身是终身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剖析,如果再将终身体育仅理解为个人体育价值观影响的主观作用,那是不够的、是片面的。终身体育体现了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有机统一。在纵向上,即从个人角度来讲,体育贯穿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实现从胎儿到老年期的整个体育过程。在横向上,即从社会角度来讲,包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根据人体生长发育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所从事的工作、职业特点及所处的环境,采取积极的体育手段,有效地发展身体,实现了个人和社会体育的统一[2]。而我们所倡导的全民健身正是这种社会意义上的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第七条指出:“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这正说明了全民健身体现了终身体育的思想内涵,成为终身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2 . 2全民健身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大的社会环境

随着世界体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和推行这方面的计划。如美国的《2000年最佳健康人计划》,日本的《迈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策略》,澳大利亚的《生命在于运动》,德国的《健身130全民体育健身计划》,韩国的《小老虎体育健身计划》[1]及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等,这说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正在蓬勃兴起,一人动,健一人;全民动,则人人健。在这样的氛围下,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3 实现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全民健身能给亿万人民带来健康,全民健身关系到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因此,全体公民应加深对体育的认识,要抛弃体育就是学校体育的传统观念,那种只面向少数人,单一的正规化学校体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思想,远远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人人随时随地有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和身体锻炼的义务。物质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丰富了,还得有健康的体魄,生活才能幸福美满。要认识到体育不仅是消费,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个人健康投资,应该鼓励和提倡这种观念。

3.2 进一步完善各种组织和工作机制

我国的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组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管理工作复杂,它的有效运作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组织网络系统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但目前群众体育体制不仅机构不完善,而且制度法规单一,组织管理松散,相当数量从事锻炼的群众基本上处于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因此,要大力促进组织完善和加快立法的进程,同时加强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调度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明确部门责任,整合各方资源,为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保障,进而促进终身体育的实现。

3.3 加快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进程

要实现全民健身,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场地设施是基础,必须让大众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场地参加体育活动。我国在体育场地设施的设置上长期处于资源不足的状态,政府在增加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公共开放的政策。根据浙江省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可以发现,学校是体育场馆、设施较为集中的地方,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的74.3%[3]。因此在保证校园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规范、有序地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另有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应推进开放的进程,实现国家体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4]。

3.4 加强宣传教育

终身体育是个人意愿的表达,而全民健身是整体人的表述,只有个体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才有可能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因此,在考虑到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方便可行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转化为自觉行动。为此可由学校的、社会的体育组织、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它的有关社会机构,通过报刊、杂志、电视、报纸、电台、竞赛、有奖活动等各种宣传形式,对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加以宏观指导和宣传,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身体锻炼。

3.5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大众休闲健身与体育消费意识 篇11

关键词:健康;消费意识;大众休闲健身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4-012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和人们追求的目标,因为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体育消费、特别是可以促进健康的体育消费面前,已经有很大的转变,消费意识明显改变。而在人们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项目中,健身房内的各类形式,颇受欢迎,其中以大众休闲健身为主。

大众休闲健身作为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没有剧烈的活动,也没有激烈的对抗,而是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运动,在健身的同时感受生活,这样的一种锻炼形式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1健康

健康,即生理功能正常、无病理性改变和病态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健康”,而兼备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是良好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心肺耐力的发展使心脏与循环系统有效运作,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氧气及生物活性物质运送到肌肉和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产物运走,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肌肉力量的发展不仅塑造强健的体魄,亦具备强大的活动能力,减缓肌肉与附着组织的退化和衰老过程,使身体动作机敏、灵活、富有朝气。

1.1健康美

健康美,是一种积极的健康观念和现代意识,有研究表明,健康美是机体最有效发挥其机能的状态。一个具有健康美的人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可轻松应付日常工作与生活外,还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社交、娱乐及闲暇活动,亦能自发地处理突发的应激状态。

1.2形体美

形体分为姿态和体型。姿态即从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体型则是我们身体的外形,虽然体育锻炼可适当改善体型外貌,但相对来说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身体姿态是形成一个人气质风度的重要因素。

2大众休闲健身

2.1分类

大众休闲健身主要分为:室内和户外。室内主要以大众休闲健身操及一些融入舞蹈元素的操化动作和健身器械为主;户外主要是以基本的成套操化动作、拓展运动为主,当然除了这些传统方式以外还有其他高难度项目,比如极限运动、探险挑战、攀岩等。

以大众休闲健身操为例,分为减肥性健美操、塑身保持体型的健身性健美操、有氧及无氧的健美操、带有拉丁风格的健身性健美操、少儿老年健身操等等。因其种类繁多,效果不一,强度可根据参加者的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因此更多的锻炼者参与其中,受欢迎程度较之其他项目更高。

2.2休闲健身的益处

在休闲健身中融入了舞蹈练习的动作要求和身体姿态要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状态要求基本一致,因此,通过长期的练习可改善不良的身体状态,形成优美的体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

它还具有塑造健美的体型、增强人们的社会交往、缓解精神压力、医疗保健等功能。

因此,大众休闲健身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同时还具有娱乐功能,可使人在锻炼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3体育消费、意识

3.1体育消费的种类

体育消费是指: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类型的消费:①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及器材等费用;②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锻炼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费用;③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费用;④用于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相关费用。

3.2体育消费意识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经济、文化、环境、设施、氛围等密切相关。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一个不太喜欢体育、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在体育方面就不会花钱或花很少的钱;而对于一个真正的体育爱好者、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来说,必须花钱去购买必备的运动装备,也完全可能去观看体育比赛,去参加各种健身娱乐活动。

当经济实力越雄厚,其消费承受力也越强,在体育消费支出方面的承受力也相应增强。而在挑选消费的场地等方面,要求也不尽相似,由此可见体育设施提供服务的项目、价格、环境、质量等,也是影响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4大众休闲健身与体育消费意识

消费需要有方向,而健身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如何引导、培养大众的消费意识,让人们能更好的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促进自身的健康,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当消费的意识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即愿意主动进行体育消费,并且可以承受合理范围内的消费,这样,才能促使消费的产生;有消费才能更好的促使在休闲健身过程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的改进,人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只有在消费与得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相互促进,才会享受到愉快的生活,而只有生活的愉悦,人们身心才会得到满足,才有可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因此,大众休闲健身与体育消费、消费意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缺一不可。

因此,加强消费意识的培养,正确引导体育的消费需求,对大众休闲健身的推广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5结束语

健康是如此的重要,当我们的健康不再只是停留在生活层面的时候,大众休闲健身根据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并且通过自身灵活性的锻炼方式与方法,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同时,也要清晰的认识到,消费意识、消费观念的不同也影响了休闲健身的推广,只有正确的引导人们体育的消费需求,对大众休闲健身的推广和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 洪编.健美操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2 健美操指导员培训教材.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02(1)

3 马 莉.递进练习法在健美操教学准备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4 李晓玲.滚动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

5 谢 清.体操.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7)

Public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consumption of fitness

Zhu Shan

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growing a high degree of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to seek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ealth awareness, health, it has become a goal. In the course of the pursuit of health, in addition to dietary changes,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it has been more aware of health through various means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maintain, therefore, people exercise needs substantial increase. As one of many forms of exercise, leisure and fitness is already becoming popular, a practical exercise considerable value, the higher the popularity of sports, the growing impact of the expansion. Also because of its non-violent confrontation, physical contact and other factors, meet the people’s consumer awareness, even by people of all ages.

试论中职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篇12

一、中职体育的健身功能

中职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占主要地位, 是发展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体育锻炼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意识到体育运动不只是单纯的运动, 而是健身与娱乐的结合。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据统计, 一个人从6~25岁之间所接受的教育是影响一生的。可见, 中职体育教育在这个阶段的影非常重要。且国家有明文规定, 况且, 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 对体育爱好水平的高低, 运动能力的强弱, 对他们将来工作后参加体育锻炼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方面上说, 中职体育的教育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活动奠定了基础。现阶段, 我们国家有普通中职学校一万多所, 在校中职学生三千多万, 且就业率高达95%, 高于大学生的就业率, 为了使全民健身计划更好地发展, 应该重视中职体育的实施。因为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 大家要参与锻炼, 要有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手段, 学会这些需要学习和时间。学校体育给青少年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提供了平台, 使学生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体育锻炼的技能,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在促进身心发展的同时, 学会创造性劳动, 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让体育文化融入未来的工作生活中, 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全民健身, 加快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

二、全民健身计划与中职体育改革

1. 中职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

了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 学校体育应该改革, 在体育运动中使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但目前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只注重教育的眼前利益, 忽略了教育长久发展的问题。片面的将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集中在中职学生的身体状况上, 体育课只是检测学生的身体素质, 忽视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和技能的培养。中职等学校体育教学还继续沿着老一套的教学, 给中职学生独立表现的时间比较少, 所以形成了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懂得怎样从事体育锻炼, 怎样去强身健体, 怎样从事身体锻炼的自我监督及检测。

2.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加强体育锻炼意识, 培养独立终身体育观, 学生的健身意识强弱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目标和终身体育观的构建。一直以来, 中职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 要改变这个现状, 首先要让学生发现体育运动的乐趣, 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其次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体育教育, 最后要改革中职体育竞赛的制度及形式, 增加些灵活多样的趣味比赛, 增强体育运动的灵活性。 (2) 改革体育教材的主线。一是现推行的中职体育教学大纲中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 教材难度大;二是项目内容求技术性高, 注重细节, 而且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重复, 加之教材中教师运用老一套的教学, 直接干预了中职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三是竞技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偏高, 很多学校配套不足, 进一步妨碍了体育课的教学和效果。 (3) 改变教学理念。传统体育课很多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轻视中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跟着老师后面做些模仿动作。这种应该说是过时的体育课理念, 不利于20世纪新型社会人才的培养。所以, 在体育课变革过程中, 第一应该是改革教师过时的体育课教学理念, 将被动的教学方式变为主动式教学, 主动式教学,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中主导地位的优势, 让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生积极的参与, 将学生的参与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只有摒弃陈旧的体育教学理念, 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才能完全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知识, 并能运用合理的有效的健身方法,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4) 转移教学重点, 努力提高中职生的运动能力。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对中职学校提出全新的要求:除增强中职生的身体素质以外, 还要培养中职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让他们掌握合理有效的锻炼手段, 找到适合自己单独健身方法。一直以来,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上法过注意动作技术的传授, 它的教学重点实际上是传授和灌输体育技术要领, 加之教学内容的难度过大, 根本不易发挥中职生主观能动性。迫使中职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比较有限。若要转变这种不好现象, 体育课中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养成中职生运动能力上, 首先要求中职生要动起来, 特别是女生。通过体育课来激励他们喜欢学, 然后把喜欢教与喜欢学组合起来, 让他们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结束语

中职等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必须使中职生找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 从而提高他们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中职体育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体育教育, 更好地培养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

使他们喜爱体育运动, 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在促进身心发展的同时, 感受体育的乐趣, 带动社区变化, 促进家庭和谐, 推动社会的进步。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儿童, 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 可见学校体育在这个时间段所肩负的任务尤为重要, 中职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组成部分, 以提高中职生身体心理发展、强健体质为目的, 其教育性、时间性较为明显。本文阐述了中职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 且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起重要作用, 以及中职体育在体系、观念和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职体育,全民健身,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样.学校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高碳企业下一篇:临床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