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共11篇)
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 篇1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迎来崭新的时代——后奥运时代。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以及全民健身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健康和娱乐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主题。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体育提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个体的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1]。大众健美操正是符合这种多维的健康价值观念的大众健身项目。在这大好形式下,仍然在普及全民健身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新的挑战。现代大众健美操运动的多重功效,在丰富多彩的大众健美操体育运动中十分难得的,它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已被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健美操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世纪开始之际,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改造环境,使全民健身计划得以彻底实现。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我国还处在发展中期,体育投资较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我们不能等万事具备了再开展全民健身,在奥运热潮后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针对我国国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大众健美操对塑造形体美有着特殊的功效,健美操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大众健美操动感的节奏,热情奔放的情绪和充满活力的动作,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非常适合全民健身的开展。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已经在我国全民健身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了。
1.1 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开展的现状
1.1.1 全民对大众健美操的认识方面
在全民健身中我国大部分群众对大众健美操不够了解,真正把大众健美操作为健身手段增进健康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大部分群众不能把大众健美操作为一种健身方式和呼醒健康的一种手段,依然热衷于传统的体育健身方法,我国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处于温饱阶段且以素食为主。目前总体上不存在能量过剩现象。因此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精力投身于大众健美操中,并且把它作为一种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这是我国国民体育意识薄弱的心理原因。
1.1.2 大众健美操体系方面
我国尚未建立起大众健美操的社会体系,造成了全民对大众健美操不够了解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影响了全民健身方式的开展。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没有将大众健美操处于全民健身中的优势地位进行大量宣传;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国民忽略了对大众健美操在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误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进行单一和乏味的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这是造成大众健美操没有成为全民健身中重要手段的一个原因。
1.1.3 专业人才对大众健美操的影响
目前我国全民健身中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整体素质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影响了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开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培养健美操专业人才的紧迫感不够,对培养各类健美操人才的制度和途径不够完善和系统。
1.2 加强国民对大众健美操重要性的意识
1.2.1 增强全民对健美操的认识
深入开展宣传大众健美操使其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健美操作为一种大众项目,想要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就应该“飞进寻常百姓人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参与其中。在一定时期里我国广大地区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健美操的运动特点和价值,并逐步接受它,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健身操的益处,让它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使更多的人喜爱大众健美操。
1.2.2 后奥运时代全民对大众健美操功能的认识
实践证明,在奥运精神的影响下,全民健身在我国开展的更好,而大众健美操在后奥运时代的作用将会对社会成员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面对21世纪的中国体育提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个体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3],大众健美操正是符合这种多维的健康价值观念的全民健身项目。大众健美操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脏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和强化,有效的调节体内环境的平衡,改善人体机能、强身健体[4]。大众健美操的内容丰富具有包容性,凡对身体健康发展和形态有益的舞蹈都能兼容并融为一体。大众健美操对塑造形体美有着特殊的功效,经常参与练习可以有效地消除人体多余的脂肪,促进肌肉结实丰满、外型轮廓清晰、线条柔和优美。在全民健身中大众健美操练习多数是开放的、直接的交流互动中进行,参与大众健美操锻炼的人可能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使人们互相了解、互相认识进而发展健康愉快而自然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在交流中逐步具备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和约束自己及适应社会面对挑战的能力。[3]
1.3 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对全民健身的挑战
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对我国全民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对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影响提出了挑战。
1.3.1 大众健身消费低,有效需求不足
后奥运时代,大众健身的理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但是远不止如此,大众的健身消费观念很落后,只注重生活方面的高消费却忽视了健身消费,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社会体育活动都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其手段、方法较为单一,大都局限在传统体育手段,而一些现代体育手段由于受场地、器材限制还无法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普及和推广。
1.3.2 缺乏人人运动、全民参与的健身理念
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尽管我国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但短时间很难见成效,虽然大众健美操对体育设施、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但是全民参与度远远不够,很难达到人人运动的效果,主要是全民意识不够,才导致大众健美操不能作为自己的终身体育活动。
1.3.3 全民健身活动中需要大众健美操专业人才
在全民健身的庞大市场下,大众健美操专业人才还相对缺少。我国的健美操指导员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水平也在不断下降。我国健美操指导员的培训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在全民健身发展的热潮下,专业人才缺少。
1.4 迎接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对全民健身挑战的相应对策
1.4.1 加快发展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体系
大众健美操能适应后奥运时代的发展趋势,能更大限度的让广泛群体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并且能够培养人们终身体育观,从而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
1.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希望政府重视健美操运动,把大众健美操纳入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及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全民健身的总体规划,并作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扶持,以加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4],发展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重要作用任务明确后,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政策等比较完整体系,为全民健身和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作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4.3 加大财政投入和放宽全民产业的准入
政府要逐年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观注,这是大众健美操运动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在起步阶段得以发展的关键。放宽全民健身产业的准入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兴办面向大众的健身服务,并且制定优惠政策,使其大众健美操大力的在全民健身中发展。
1.4.4 在全民健身中推动基础性健身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基本性的健身设施主要是指政府用财政资金建设的简便使用的开放型健身场所包括健身路径、健身广场和健身中心,全民健身拉动城市基础性设施投资的增长,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体育服务是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时代责任,是贯彻以人为本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推动健身设施在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1.4.5 认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全民健身目前在我国虽然已经发展的比较系统、很广泛,但我国还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走过的路并开创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全民健身中开辟新途径让国民真正体会到健身的好处,大众健美操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健美操和全民健身以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素质和数量。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全民对待大众健美操的认识不足,我国大部分群众对大众健美操还不够了解。
(2)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体系,人民群众对大众健美操的体系不了解,认为健身就是单一和乏味体育锻炼。
(3)在大众健身方面,我国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对培养专业人才的紧迫感不足,培养各类健美操人才的制度和途径不够完善和系统。
(4)在全民健身中普及大众健美操时缺乏人人运动、全民参与的健身理念,不能把健身作为终身体育事业来发展,同时大众健身消费低,有效需求不足。
2.2 建议
(1)中国体育业要尽快完善全民健身中大众健美操的体系,从引导大众健身入手,倡导人人运动,促进全民参与。
(2)学习老一辈体育人的全民健身理念,进一步加强全民对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作用的意识,加大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对全民健身的影响。
(3)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的渠道,通过正规和系统的学习、培养综合性人才来为广大群众言传身教,将大众健美操更好地在全民健身中开展,迎接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带来的挑战。
摘要:本文结合后奥运时代对我国群体性体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群众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众健美操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人们体会到健美操的特色和价值,更好的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作用,旨在为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健身效果,提高国民的健康术平和增强国民的健身意识,使大众健美操能更好的在我国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奥运,大众健美操,全民健身
参考文献
[1]宫玫玫.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报),2010,4(8).
[2]邢宝萍.论大众健美操在后奥运时代的社会价值[J].兰州高等专科学校,2010,4(8).
[3]张岚.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2009.
[4]刘璐.浅析健身健美操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与价值[J].体育世界,2010(4).
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 篇2
后奥运时代:地产业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应该看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奥运后的降温,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实际上是一次全面的调整,而这种暂时性的经济波动与当今世界经济现状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房地产作为受波及的重要产业之一,经历所谓的“寒冬”也是惯性使然。
而在这样的历史性关口,讨论分析中国地产走势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情,地产商们则应该回归到理性的层面,着眼于如何挺过“冬季”?是买“羽绒服”还是“棉毛大衣”?立足实际,寻求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心理值的相对稳定、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及居住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外部因素,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仍是必然。那么,地产商如何有效的利用短暂的调整期来优化和改良自身的内部结构,去迎接接踵而至的“暖春”呢?这些才是眼下地产商应该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地产信息化拉动产业杠杆
在08年之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在巨大的利润驱动下,地产商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圈地、放盘、销售、再圈地的资本循环发展上,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地产企业高速成长壮大,而随之带来的成本激增、管理庞杂、信息堆积、流程无章等问题也开始全面凸显出来。不少地产商虽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面对眼下大块的市场“蛋糕”,谁又会在这方面多费心思呢?
实际上,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变革已经在这个阶段逐渐显现,即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确化管理的变革过程,而这样的变革是建立在降低管理成本、控制流程细节、完成信息协同的基础上。再从目前低迷的市场现状来看,地产商通过这样的自我梳理和优化,更加准确的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智,实现利润,这也使变革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因此,不难看出,变革的关键便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整体信息互通和流程协同,达到高强度控制下的精确管理。从而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企业管理运营体系,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从容“过冬”,并为下一个“春天”积蓄能量。
管理:地产信息化的本源
一个管理混乱、无章可循的企业必定死路一条,一个管理成本过高的企业亦是难觅发展,管理是一个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已是不争的事实,地产企业也不例外。而这也正是信息化对于企业用户最核心的贡献。
长期致力于地产信息化领域的大连泛东软件认为,房地产行业以其自身的属性,在管理方面主要分为五大类:售楼管理、物业管理、流程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集团管理。在这其中,售楼管理、项目管理、物业管理贯穿了房地产业务的始末,加之通用化的流程管理,一并组成为了综合的信息化解决之道。
为什么以这四类为核心呢?首先,从地产企业运营来看,销售首先是生存的基础,也是利润的来源。那么,企业领导如何在第一时间掌握楼盘销售状况,如何简洁地对楼盘销售的走势进行分析评估,如何通过现有销售数据制定新的销售策略,如何掌握每个销售成员的数据和进度,如何规避销售成员的个别作弊行为,诸如此类,售楼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售楼效率,强化领导层对于楼盘销售的控制能力。
其次,由销售进一步推进,便是项目管理,在国内中大型地产企业中,如何让一个复杂多变的项目管理过程变得更加可控;如何解决企业内部资源缺失的问题,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整合,继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及时的对项目投入、产出的关系进行评估;对于项目投资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怎样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如何定量的预测并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规避不可控因素。诸如此类,等等问题都是企业所函待解决的,而项目管理系统正是对此做出了有效的控制,
再次,从地产行业的结构组成来看,物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对于物业水平的考察慎之又慎,这也是关乎业主入住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就目前的物业管理现状来看,可谓参差不齐。业主状告物业的案例屡见不鲜。何以至此?管理思想、水平、技术的落后使然。如何从行政管理、业务处理、社区管理、业主管理、财务管理这五个物业管理的核心出发,全面整合,协同管理,这正是物业管理系统解决的核心问题。
最后,再来谈下流程管理。其与前三者不同,它不是某一特殊属性下的信息化系统。流程管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泛化应用――即协同管理系统。协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工作流程逐渐复杂化,使得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人与部门,异地与本地等各级单位间的沟通协作产生了诸多的交叉,从而出现信息误差,效率折扣等严重问题。而协同管理系统正是通过“树”结构的体系,及时有效的协同每个单位,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提高信息流转速度,降低沟通成本。
泛东软件:诠释“一体化”的地产行业管理平台
首先,综上所述,以上谈到的三大核心系统,加之其他辅助管理系统,相互分离,又相互串联,由此形成一个房地产企业管理运营的中枢。这也正是地产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差异化优势的关键所在。而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功利”思想。这里所指的“功利”思想,主要是由于CIO或CEO对企业长远规划没有进行清晰的梳理,只是针对当前形势进行的阶段性计划。这种情况在国内企业中已屡见不鲜,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即刻上马财务软件;销售管理混乱,匆忙实施销售管理系统;日常办公流程无序,CIO被迫匆忙开始OA选型。种种做法导致的后果,便是所谓的“烂尾楼工程”、“样子工程”的频出,由此可见,企业的信息化部署,没有长远的战略蓝图以及统筹的远景规划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正因于此,大连泛东软件作为国内地产信息化领域的后起之秀,目前,已经以其创新的精确化管理思想及技术应用,成为了地产信息化领域新一代的领导者,从而也诠释了造就了崭新的“一体化”房地产行业管理平台。
首先,从规划管理思想上入手,泛东软件摒弃了国内地产企业固有的顽疾,以“集中整合实施,持续完善的方针”为基础,通过抓住地产企业核心业务的脉搏,如集团管控、招标采购,计划进度、成本管理、物业管理等诸多方面,从而建立标准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并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其次,从技术层面出发,泛东软件以统一的一体化技术平台、组织架构、分级授权和工作流引擎为核心。在实现大型地产企业多层级管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泛东软件的B/S结构,较之C/S相比,则有了更大的发挥。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更易于把控,且成本较低;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并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也相应得到了更多保障。特别是在.NET这样的跨平台语言环境下,B/S架构管理软件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更是尤为显著。
总结来看,泛东的地产行业“一体化”管理平台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协同管理系统,上文已经提到,协同管理系统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普及程度较高,而针对地产行业,协同管理系统的涉及范围则更加趋于行业化应用。在泛东软件看来,协同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应用于单、多项目组合管理,而且可以融合企业管理,直至延伸到集团化的管理。并且以行业化特性为依托,融合房地产售楼管理、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办公管理四大核心业务软件。业务流贯穿始终,信息的互通、共享穿插之间,实现了企业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人与部门等多重角度的统一管理。并且,泛东协同管理系统还可以无缝扩展到其它业务流,规避了长期困扰CIO的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整合,由此也充分诠释出了一个具有“落地”意义的一体化管理平台。
后奥运时代财富的呼唤 篇3
当那些一掷千金、财大气粗的大型企业已经占据绝大多数奥运经济的“门票”后,如今参与到奥运经济中是否为时已晚?不少专家提出,后奥运阶段才是中小企业的美餐,专家所说的后奥运阶段是否已是大企业风卷残云后的残羹剩饭?对于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后奥运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
特许商品 小企业打后奥运主意
“奥运带给我们的是未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说到奥运话题,扬州漆器厂研究员张长明打开了话匣子。
扬州漆器厂早已洞察到了北京奥运商机,但是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凭自己的实力想争首批特许经营商的名分不太现实,于是退而求其次,争取成为特许销售商。早在2004年,扬州漆器厂就瞄上了奥运特许商品销售的目标。张长明说,“最初的想法其实只有三点:第一,就是我们具备做奥运产品的条件;第二,也是希望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和全世界的盛事作贡献;第三,基于扬州漆器在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考虑到这样做也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所说的第三点,正是冲着后奥运时代的财富去的。
在北京奥组委公布的第一批10家特许经营商中,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名列其中,而扬州漆器厂与之有着极深的渊源。凭借这层关系,2005年11月11日,江苏省内首家奥运特许商品临时销售点落户扬州工艺美术馆;次日正式开放,单柜销售额超过1万元,甚至超过整个工艺美术馆的销售额;13日,开卖“福娃”,吸引了众多扬州市民前往;14日,一天卖出100多只“福娃”,“福娃”告罄,其他奥运工艺品销量大涨,并带动非奥运特许商品的工艺品销售。
虽然奥运商品的价位普遍较高,但销售商并不能从中获利太多。张长明解释了其中原因:“奥运商品不是单纯的营利性商品。每一件商品标价的60%要交给北京奥组委,是为奥运的顺利举办作经济上的支持;价格中剩余的40%包括生产商、经销商的利润收入、税收和其他一些方面的支出。”
既然赚不到什么钱,张长明做这个特许销售商又为的什么?原来,从目前经营的情况看,随着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奥运特许商品的销售量也在增大,许多外地的商家企业成批地到扬州订货,常州、南通、盐城、徐州等地都有人前来特地购置,而且都是成批成批的购买,最大的一笔曾卖出20多万元。这些外地客人在购买奥运特许商品的同时,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发现了扬州漆器这种高雅的工艺品,从而拉动了漆器的销售,无形中扩大了漆器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张长明很自信的一点是,奥运会后,成批采购的商家企业也就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移到他们的主打产品漆器上。
实际上,继扬州漆器厂争取到奥运特许商品销售点后,扬州多家企业也跟着分享其中的商机,扬州金店卖起了奥运特许金产品,扬州金鹰也有了奥运特许商品专柜。另外,扬州漆器厂的行动还表明了一个道理,奥运经济并不一定是大企业的盛宴,中小企业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在奥运经济的竞争中,中小企业只要借助它力,寻找强有力的靠山,就不怕吃不上奥运大餐。
现在不少企业都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奥运期间那么多人来北京,市场大了,有东西不愁卖。“咱们不是做一锤子买卖,市场越兴旺,越要保证品质。只有给客人们提供优质产品,才会有更多的客人找上门,形成良性循环,创出品牌,才能说企业从奥运中受益。如果仅仅是奥运会期间的16天时间销售量增加,奥运会结束后还跟以前一样,没有一点变化,那就不能说把握住了奥运商机。”张长明这一席话直接点明一个观点:中小企业参与奥运商机的最大收获,很可能是在后奥运时代获取更大的财富。
中小企业“后奥运时代”争唱主角
有人说,奥运商机主要包括:一是奥运会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项目;二是环保、城建等城市环境与城市功能建设项目;三是相关设备、比赛器材、技术服务和相关产品项目;四是与奥运会相关的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旅游娱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安全保障、商贸服务等项目。
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袁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的奥运市场开发计划分为赞助计划和特许计划两个部分。赞助计划分为3个层次: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原则上每个行业只有一名,并具有排他性。如银行、石油、汽车、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五大领域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成为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有关专家表示,对于奥运市场开发而言,基本都是大型企业的市场,奥运市场开发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可以说是两条线,如果不开奥运会,基础设施还是要建的,只是奥运会对它起了推动作用。以TOP计划为例,动辄投入要上10亿美元,而北京奥组委伙伴则需要几亿美元,就算要成为赞助商,也要投入一两千万美元,即使最低一级的供应商,入门的要求也一般在200万美元以上。
虽然很多中小企业都认为奥运经济离自己很遥远,门槛很高,但在奥组委的市场开发计划里,并非没有中小企业的市场。奥运赞助有不同的层次,并已陆续启动适合中小企业参与的供应商计划和特许计划。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作为供应商或特许经营商参加奥运会的有关赞助项目。例如在特许计划中,一些徽章、纪念品、T恤、部分食物、工艺品等都可授权给生产企业进行特许生产,随后通过一些专门的渠道和零售点,或特许经营商进行销售,这些小商品的经济总量大概也有上千万美元,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有可能是不小的收入。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奥运经济是创新者的经济,是对市场能快速反应的企业家的经济。中小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创意,在于它以民营为主的市场机制,一定能够在奥运经济中分到一杯羹。对大厂商来说,他们的机遇主要在从申办成功到奥运前夕的前奥运阶段和奥运举办当年,而中小企业的机会主要在后奥运阶段。
汤敏说,奥运经济是大概念,不仅包括直接经济和投资,还包括跟奥运会举办间接的一切活动。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一大批奥运文化、体育、流通、运输、金融、餐饮等行业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小企业在与奥运间接联系的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着更多的机会。
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有关人士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国内外工业、商业、建筑业、科技、体育等领域商业巨头们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北京30万家、全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借以展现自我,发展壮大的绝好良机,如何抢得先机,是决胜关键之一。
创新才是硬道理
在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看来,创新就是在我国现在的体制、国情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机会中创造机会,在市场中挖掘自己的市场。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策划、研发以及调整,在市场中为自己寻求准确定位,而不是守株待兔,一味坐等。
事实上,创新这个概念对于我国一些民族企业并不陌生。雅典奥运会上,在希腊政府严格保护本土企业的条件下,浙江余姚的大丰公司便另辟蹊径,与希腊代理商合作,成立“希腊大丰公司”,从而顺利打入希腊市场,让“浙江大丰”几个汉字镌刻在整个会场7万多张座椅上。而对大丰公司而言,此役最大的收获却是雅典奥运会结束后,大丰公司很快就陆续接到了更多国际大订单,从一个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发展为国际市场上的大供货商。
2007年8月,扬州特维尔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金顺兴奋得像个孩子。他承接的北京奥运重竞技馆暖通工程项目,通过了奥组委工程建设质检站的初步验收。
“我们这个工程项目不是分包,而是第一手承包,是与北京奥组委直接签下的合同,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奥运蛋糕’。”提到他的奥运建设项目,朱金顺开心地说:“同类奥运建筑工程项目,江苏省就我们一家,我们是击败了很多知名公司才拿到这个订单的。”
朱金顺承接的工程位于海淀区信息路上的北京体育大学内,一层是重竞技馆,二层是网球馆,两层楼高20米,全部钢结构、精装修。“这个工程虽然在整个奥运场馆建设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北京奥组委却非常重视,几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工地视察慰问,”朱金顺说,“既然重要,工程要求就极高,拿到它的承包权就相当困难。”
2006年7月时,该项目在网上面向全国公开招投标。朱金顺立即行动。因为自己公司的资质还没达到要求,他就借用高邮建工总局的资质,并凭借一定的人脉关系,顺利通过资质预审。接着进入招投标“肉搏战”,10多家公司竞标,其中不乏业内知名公司。“幸运的是,我们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顺利中标。”朱金顺介绍说。
朱金顺总承包了重竞技馆暖通工程,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中间空调系统,造价也就200多万元,前后20多人干了90多天。“从理论上说,暖通工程利润率一般在8%左右,但奥运项目因为要求太高,实际利润相当微薄,”朱金顺坦言,“这个工程有形收益几乎可忽略,但带来的无形收益是巨大的,我们在产品和业务发展上,在内部管理机制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员工精神面貌得以改观,增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美誉度的提升,为以后业务拓展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
据他介绍,由于公司在奥运工程上表现的优良品质,北京一个更大的建筑工程随即就选中他们做暖流通项目,仅通气系统的造价就超过200万元。现在,精明的朱金顺已经看到后奥运时代的财富在向他招手了。
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 篇4
一、“后奥运”时代奥运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两大主题的国际环境下,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了更大的发展, 它已超越了体育的范畴, 成为展示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乃至综合国力的载体。虽然, 近年来学术界对人文奥运予以了较多的关注, 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客观地说, 目前中外文化交流处于一个不对称的状态。即长久以来西方文化在世界处于强权状态, 而东方文化则处于劣势, 东方文化的悠久与灿烂没有在世界得到充分展示与弘扬。
如果说, “前奥运”时期是奥运硬件建设时期, 比较单纯, 只需要国家投入预算资金, 将其合理使用、透明使用就可以, 它要解决的也仅仅是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那么, “后奥运”时期, 将是回味与反思时期, 也将是重新开始文化建设的时期, 重建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 重建中国民间文化内涵, 重建中国网络文化空间, 重树开放的文化心态与形象。而档案文献作为当时、当地、当事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最可靠的原始记录, 以其特有的实用性和文化性, 在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精神文明等方面, 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有学者所讲:“档案具有可追溯、不可再生的原始记录性特点。与一般工程相比, 奥运工程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政治性强、时效性强、科技含量高、难度大。从某种程度而言, 奥运工程档案的完整齐全程度直接关系奥运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在全面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 肩负着书写人类文明历史的使命, 档案管理责任重于泰山。”因此, 我们应当很好地利用“后奥运”的有利条件, 在积极推进高雅文化建设的同时, 加大力度推动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 充分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 将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形象, 加深世界对我们的理解, 削减彼此的隔阂。
二、“后奥运”时代奥运档案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奥运会是相对集中的注意力资源, 主办国和主办城市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推到世界最前台, 奥运会主办国的奥运档案将成为是世界奥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极为重视奥运工程档案工作, 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在各类专题会上提出具体要求, 并将奥运工程档案工作纳入《奥运会前重点工作倒排工期折子工程》, 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提出任务、加强监督。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 各级档案部门齐抓共管, 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 以服务奥运工程建设为中心, 确保了奥运工程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 北京2008年奥运工程的首批城建档案———部分奥运工程的前期招标文件, 已被收入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整理保管。再如, 青岛、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香港等奥运会协办城市的档案部门都将奥运档案的收集列为2008年的工作重点, 全国其他各地的档案部门也在大力收集有关本地区民众参与奥运活动情况的档案。
奥运档案文献遗产是奥运会无形遗产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载体, 是联系奥运会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纽带, 是沟通奥运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桥梁。收集、保存和整理、挖掘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 就是保存北京奥运会历史、再现北京奥运会历史, 就是珍藏中华民族记忆、重温中华民族记忆, 就是积累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知识, 就是保护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因此, 奥运会之前有意识地收集、保存文献资源, 使之有效转化为文献遗产, 奥运会之后大力整理、挖掘文献遗产, 使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价值, 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后奥运”时代奥运档案开发利用的措施
客观地说, 目前, 在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收集、保护方面, 北京奥组委及有关部门已经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 关于北京奥运会遗产, 当前人们谈论得比较多是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以及对中国民主政治、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促进等等, 至于奥运档案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工作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一, 加强档案部门的档案开发意识。传统的档案管理, 仅仅是将档案看做“保持历史真实性的记录”, 而忽视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将其馆藏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为社会广泛利用的价值。加之, 档案利用服务中某些外部条件的制约, 其运行状况及实际效益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如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档案馆馆藏结构不合理等。档案工作者应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积极促进收藏北京奥运会文献的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第二, 加强对奥运档案的收集。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 这是北京奥运会的特色与魅力, 也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遗产。因而, 我们应注重收集能体现这三大理念的记录材料。另外, 在当前, 奥运档案的收集工作还应注意加强以下容易被忽视、被遗漏的奥运会文献的收集或征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基层组织 (如大中小学、企业) 、民间团体以及普通居民在参与奥运会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等;奥运会官方机构形成的非正式公文 (非“红头文件”) , 以及照片、影片、名册、报表、会议记录、电子邮件、海报、宣传片等;非官方机构推出的奥运会研究报告、论文、公益性广告等;奥运会教育与培训专家编写的, 未公开出版的讲义、课件、试题、案例等;民间个人创作的有创意、有价值的文学、文艺作品及建议书、会歌、会徽、吉祥物、开闭幕式的设计方案等;一些蕴含中华文化元素的档案, 例如以中国传统年画、剪纸、篆刻为背景的宣传画;国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材料和学术研究成果等。
第三, 确保数字文献资源的安全管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特征日益凸显的今天举办人文奥运, 无疑对档案设备的更新、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档案信息的传播等都大有裨益。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 电子文件具有操作方便、传递快捷等优势, 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但同时电子文件对设备的依赖性、信息易变性及可操作性等特征又使得档案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指出的:“电子文件的产生, 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档案的理解, 也改变了对档案的形式、特征、特性意义的认识。电子文件的产生、形成、归档及其传送、存储、保存等管理均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的方法不同, 这是文件管理的一场革命。”
第四, 提升档案开发者的职业素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不仅是设备、技术的现代化, 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智力水平的现代化, 这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深层次目标。目前, 我国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在职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且知识结构老化, 高层次专业人才更为缺少。这种现状必须通过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来加以改善, 从而尽快适应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要求。一方面, 档案部门要引入各种具备技术专长的人才;另一方面, 档案部门也要加强对原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 使更多的人熟悉和掌握有关现代化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尤其要注重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的培养, 使他们不仅具有政治和专业素质, 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等, 以加快档案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 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日起, 就与她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成功举办奥运会终于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而每届奥运会都会经历申办、筹备、举办和收尾四个阶段, 这是一个很长的时期, 产生的档案必定是数量巨大、范围广泛的。这一部分档案不仅将供我们还有后事子孙瞻仰、重现历史上的光辉篇章, 而且为中华民族和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可谓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因此, “后奥运”时代, 我们应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奥运档案的收集、管理, 并积极给予开发利用, 以推动人文奥运精神的继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邹志俊.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发展的若干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 2004 (4) .
[2]后奥运, 文化怎么做?.人民日报[N].2008-9-12.
[3]冯军.后奥运时代的文化挑战[J].东方企业文化, 2008 (9) .
[4]为后续开发留好奥运档案.青岛日报, 2008-3-20.
[5]金焱.争创工程档案深入推进奥运工程档案工作.北档案, 2006 (2) .
美容企业的后奥运时代 篇5
2008北京奥运会全球瞩目,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这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最大的一张广告。借助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改革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必将形成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巨大内在驱动力,使经济得到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国元素值得世界关注。
奥运带来的商机实实在在地摆在面前,那么,对于奥运结束后的商机该如何把握呢?
参与性营销成为主流
2008北京奥运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等主题,这都可以在市场的推广中落到实处,在市场促销和推广中,奥运会中体现的奥运精神“最快、最高、最强”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各企业也必然会借助“参与性营销”以大量的活动形式出现。
后奥运时代,民间奥林匹克运动肯定会借势蓬勃发展,各种体育娱乐都会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传统的、新鲜的运动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体现,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参与性营销势必会成为企业在后奥运营销时代进行市场操作的手段之一。
后奥运时代的美容企业
同样,对于国内的美容企业来讲,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及中国的体育盛事,也是企业的营销盛事。奥运的TOP合作伙伴、赞助商、非赞助商等等,无一不在抓住这个契机,施展浑身解数,力求得到最大的回报。不少企业是花了钱却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在奥运这个盛事上,没能看到美容企业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美容企业因为实力的原因无法参与到其中,但折射出参与性营销的威力和效果。在经历了教育营销、会议经销等营销手段后,美容行业的发展遇上了瓶颈,有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行业过度炒作带来的恶果使然。尤其在后奥运时代,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日趋恶劣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发展、如何突出重围,这是越来越多美容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参与性营销,将成为美容企业的突破口之一。
参与营销的突破口
所谓参与性营销,就是创造附加价值,建立消费者注意力,吸引消费者的互动和参与。参与性营销关键在于要消费者认可并自动参与。实际上,美容企业的终端会有点接近参与性营销,但问题在于,这种参与性对于消费者而言,是被动的参与,非自愿的参与,而且终端会经过那么多年的运作,已经给消费者的造成功利性明显、炒作过强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终端会效果每况愈下的原因。
其实,要把握参与性营销并不难。对参与性营销来说,要把握的就是六个字:收心、收人、收钱。收谁的心?收消费者的心,这是所谓的民心;只有收心了,才能收人,也就是聚人;只有收了人,才能收钱。收心,就是要让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压力,让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归心,对企业主动的认可。这就要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首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活动会被消费者认可并能主动参与;这样的活动能否给消费者带来附加价值?
后奥运时代的人才流动 篇6
人才“波动效应”明显
对于人才招聘市场来说, 奥运会所带来的“波动效应”更为明显。国内领先的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指出, 就如同几年前的非典催熟了电子商务行业一样, 奥运会对于招聘网站来说是一种反向的促进, 在北京各地的招聘会都因奥运而偃旗息鼓时, 网络招聘成为人才流动、求职应聘的唯一主渠道。不过他认为, 总体来看, 8月份是人才流动的一个淡季, 奥运的影响可能会让人才招聘市场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首先, 奥运会前期, 各奥运赞助商、酒店、旅游、建筑、广告公关等多个行业对奥运专职人才的需求增大, 其待遇也因此而水涨船高, 大量人才纷纷跳槽进入拥有奥运相关业务的企业, 甚至直接辞职, 进入北京奥组委工作。尤其是与奥运直接关联的场馆技术工程师、媒体助理、翻译和司机等最为紧俏, 衣食住行、采购、娱乐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专职服务人员。来自于某企业负责奥运品牌传播的Peter欣喜地告诉笔者:“能够参与奥运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能在人生中留下精彩的一笔。我就是冲着这个才来到现在的公司。”
奥运专业人才升温的背后, 是多数非奥运求职者的“蛰伏”心态。一位求职者告诉笔者, 奥运期间有没心思找工作, 还不如闲下来, 去参与和关注奥运, 欣赏奥运比赛。而这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态。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也表示, 奥运中期, 招聘求职需求相对减小, 媒体纷纷聚焦奥运, 大众乘机休假或利用空闲参与奥运、关注奥运, 很多企业也适时放缓业务, 缩减工作时间, 招聘人才的计划往往顺延至奥运后, 大量职场人士为奥运推迟跳槽。
后奥运时代人才流动增大
不过, 奥运专业人才“突发性”的需求在奥运过后必然回落。由于奥运服务人员普遍多为短期性的需求, 奥运会结束后, 也必然会降温。当然, 由奥运引发的旅游、健身、消费等部分行业还会持续旺盛一段时间。但大的趋势是, 一批参与奥运的专业人才的“回流”, 会加剧人才求职招聘市场的“波动”, 据悉, 奥运所创造的岗位数量约为80万, 这部分被“解放”出来的人才将涌向招聘市场。
除了奥运专业人才的“回流”外, 奥运期间选择推迟“跳槽”计划的人才, 以及企业的人才招聘需求, 都将在奥运结束后集体“登场”。张建国表示, 奥运期间的人才需求能量的积压, 再加上“金九银十”招聘高峰的推波助澜, 注定了后奥运时代, 将迎来一轮人才高流动性的释放。不管是求职者, 还是企业, 都已经在为这轮小高峰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此外, 奥运带动的相关旅游产业链的升级, 也会在某些行业出现人才需求猛增的局部特点。
后奥运时代的亚运会 篇7
现在的冬天不同于以前, 那时我们总是蜷缩在家里, 没有现在这种冰天雪地依然热火朝天的感觉。我们的体育产业也一样, 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即将出台, 我们依旧感受的是一种蓬勃向上, 有一种不是春天, 胜似春天的感觉。
每当体育邂逅大赛时, 体育产业都迎来一次机遇, 今年是我国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赛年。亚运会在这个后奥运的特殊时代里, 更显得那样引人注目。我有幸在亚运会召开的时间, 因工作到了广州, 感受的是一种不一样的广州, 更有激情、更加开放, 整个城市都围绕在一种亚运的氛围中。
当然这种氛围, 来自于积累。坚持不懈的全身健身运动, 以及举国上下对体育产业的重视, 都使这种成功显得更顺理成章。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透露, 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年产量占世界的65%以上。另外有一组数字显示, 中国目前体育产业GDP仅占GDP总比例的0.1%-0.3%, 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1%-3%,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体育产业至少还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这种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企业和有识之士参与进来, 仅广州亚运会的赞助收入就远远超过历届规模, 为多哈亚运会的4.5倍、釜山亚运会的3倍。仅广州汽车集团的赞助合同金额就达到6亿元, 单是这一个赞助就已经超过了多哈亚运会。尽管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广州亚运会市场开发创下的历史之最也已经成为事实。这既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成果的真实写照, 也是企业对亚运成果的分享与参与。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中国武术,奥运,发展,思考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国人振奋之余,又难免有丝丝的遗憾。这种遗憾便是来自千方百计的将土生土长的中国武术推向奥运的希冀再次化为泡影。国人为何力挺中国武术入奥运,或许从以下两方面可以窥得一些端倪。其一,纵观奥运会28个大项302个小项,连邻国日本和韩国都有项目在其中,源于泱泱大国—中国的项目竟无一个,这似乎深深地刺痛与激发了国人的自尊和爱国情感;其二,为“奥运战略”添砖加瓦,毫无疑问中国武术一旦进入奥运将为我国多收入几枚金牌。基于上述思想的引领,为了适应奥运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手术便在中国武术身上进行着,但即便如此斯终也未能如愿以偿。诚然,国人的爱国情感是无可厚非的,中国武术入奥运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也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手术”完的这种武术还能谓之“中国武术”吗?还能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吗?为了迎合将中国武术作为“牺牲品”,对中国武术公平吗?对中国文化尊重吗?现实表明:中国武术入奥运之旅已暂告一段落。痛定思痛,伴随后奥运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妨将这种思想与改革暂搁一边,立足现实,冷静分析武术与奥运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能否被克服,以及在此分析基础上给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这才是对中国武术及其发展有所裨益的。
1 中国武术入奥运面临的问题
1.1 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
1.1.1 内部修养与外部表现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宗法制土壤之中,其一大特征是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种礼仪的氛围中它所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理性、修养与德行,表现为自我修养与德行的提升。正因于此使得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教化手段。
与此相反,建立在西方法制基础之上的奥林匹克文化的特征是天人相分,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在这种规则的环境下它所弘扬的是活力、本能、尊重个性。其外在表现为在“更高、更快、更强”的竞赛目标招引下超越对手、击败对手甚至于将对手置于死地的运动项目。
1.1.2 项目审美
由于东、西文化特点的迥异,导致的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项目在审美上大相径庭。“在中国武术中,无论是阴阳五行、太极八卦,都强调阳刚阴柔的整体和谐。比如,男女运动员都强调刚柔并济,各拳种柔中带刚,刚中隐柔,展现中和之美。这与奥运会项目极端的体现鲜明特色的项目就不一样,如拳击、举重只适合表现阳刚之美,而艺术体操,花样游泳则表现宜表现阴柔之美。”1.1.3项目表现方式
有学者云:西方体育是物理属性的体育,类似于动物,追求高、快、强。东方体育是哲学属性的体育,与植物同属,力求沉、缓、实。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项目同为对争斗与战争,但却由于其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中国武术注重写神、写意,体现的是对内在感情的抒发和对内在修养的表现。而奥林匹克项目侧重写实展现的是一种自然美。比如,中国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虽为对实战的总结,但经过总结的技术动作与实战却相差甚远,体现的是一种抽象的技击。而这与奥运会项目的写实的、具体化的特点很是不同,如径赛项目,比赛时与现实生活的技术动作出入很小,基本是一种现实的再现或临摹。
1.1.4“慢”与“快”
有人比喻东方体育是寻求使蜡烛的火焰燃烧时间加长,为此不断地对蜡烛芯进行修剪,防止燃烧的火焰过大。而西方体育恰恰追求不断加大火焰,使之充分燃烧,力求短期内的最大的亮度,追逐效率。“‘快’是西方体育运动中的最大特征。所有比赛,都有时间限制,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而且人类从不进行‘慢’的竞赛,全是清一色的‘快’的竞争。”这种表面上是项目表现的差异,实则隐喻着东、西自然观的不同。东方体育的“静”、“慢”的活动形式与西方体育的过多的耗散人体的生命能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使人保持健康。
文化方面的差异,乍看与实际的体育竞赛联系不明显,不足以影响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但奥林匹克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已经构成了全球大背景下的体育主导文化,它不仅表现的是体育领域的项目占领,更是一种文化的侵袭、渗透与独尊。认识到这些,文化方面的差异便成为中国武术入奥运的最大障碍,聪明的西方人绝不会让别人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宣扬与他利益相悖的“产品”。
1.2 其它因素的制约
1.2.1 竞赛项目不明确
武术进入奥运会,按照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可比性,技术无疑是第一位的,可选择何种项目作为切入点?中国武术有传统与竞技之分;有套路,散打,功法之分;有徒手与器械之分。就单纯从拳种而言,据1983年至1986年三年的挖掘整理统计,遍及全国各地的“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29个之多。如果将其“全盘托出”,一则尽显庞杂失之重点;二则,在竞技中会加大实施的投入与难度。如果“择其一二”,一则很难起到“以点盖面”的效果,二则如果真的实施了,管理部门无疑会加大对其推广普及力度,这无疑就会对未选中的拳种带来“冷落”。这种“冷落”或许会加速某些拳种的失传灭绝,不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1.2.2 竞赛规则的制约
奥运会项目,如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等,是用速度、长度、高度、重量及其它数量来评价人的身体运动能力。不仅可客观地评价出冠军和名次,还有绝对的记录。而武术项目属于主观评分类项目,这与其它奥运会此类项目相比较又有很大不同,即量化度不高,可操作性不强。从这方面看,裁判员的“公平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或许由于裁判员对评分规则的理解发生偏差,就会使得运动员的分数是由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而定的,这会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会加大对难度动作的练习强度,这样一味的追求“高、难、美”,虽然增加了其观赏性,但这种体操式的量化过后,武术本身包含的身法、神韵、节奏便失去了光华,且武术所包含的东方思维、文化气息也所剩无几。如果将此全盘接受,只能是一种迎合,对武术而言将是穷途末路。
2 对策与建议
奥运会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代表,中国武术入奥运是中西文化在体育领域的一次尝试性交融,但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中国武术入奥运是不可行的。对此我们也不必投入太多关注,更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就文化本身而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各自都有其特色与传统,并无优劣强弱之分。奥运会也只是一个舞台,中国武术失去这一舞台并不意味着再没机会或舞台走向世界。中国有句古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做好武术这种“酒”,如何做出我们酒的“特色”,再辅以宣传,何愁没有市场。而不是“勾兑”或添加其它的“成分”,追求一种雷同与短暂虚荣去适应某个“小卖部”。
2.1 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绵延数千年,伴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而成长,但在近代由于经历鸦片战争时期冷热兵器的更替和土洋文化的碰撞、“五四运动”新旧思想的冲突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都使武术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使得这些时期的武术的出现了停滞,甚至是断代与失传。这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文革“后,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日益引起社会上下的密切关注。各级政府以及各种民间组织为传承和发展武术作了不小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力度还是不够,其方法也有不当之处。读史可以明智,当我们追忆过去不能不对我们先辈的某些做法扼腕,但我们不能要求前人做事,为了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唯有我们今天的武术工作者在对待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这一问题上保持清醒客观的头脑。按照逻辑,对待任何事物是先继承再发展,对待武术也应如此,我们的这个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但事物的发展是有根的,继承和发展、创新是“源”与“流”的关系。譬如我们在武术入奥运这一问题的某些做法就显得有些冒进,为了适应奥运会我们对武术进行了“削足适履”的改革,不适合的奥运的不管是糟粕还是精华统统去掉,使得现代竞技武术有点不伦不类。
2.2 加大普及,双管齐下,共同进步
中国武术要发展普及是关键,乒乓球走大众化的普及与发展路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集技击、健身、养生为一体,随着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应积极挖掘中国武术的教育、休闲功能,使中国武通过教育、休闲道路走向大众。中国武术有传统、竞技之分,在普及与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在方向指挥和实施监督中应对此双管齐下,使得二者共同发展繁荣。
2.3 加大武术师资的培养
武术师资是中国武术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普及武术的中枢,因此武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情况既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国武术的实施情况和对外发展前景。所以对内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加大体育教师的武术素质培养,一方面,把优秀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使体育教师队伍向着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改善专业素质创造良好条件;第二,针对一部分体育教师教龄短,经验不足,专业缺失可反聘退休的部分经验丰富的武术教师、民间拳师充当顾问,进行传、帮、带,迅速提高年轻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为武术的发展尽力。对外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做了很多工作,概括起来有三种途径:第一,有武术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培养机构;第二,从高校或全国各地武馆中抽取一部分教师或教练直接或经培训后使用,第三,充分发挥全国武术校馆的作用,从小抓起,进行培养。
2.4 搭建自己的舞台,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
步入信息时代,也伴随全球化步法加快,多元文化的交融成为必然。“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将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使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必然不能懈怠,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巨大作用,建设大型综合性、多种语言切换、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趣味性高及支持直播和信息反馈的网站。发挥武术影视的作用和魅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武术进行传播。加大投资,有组织、有计划的派遣表演团到各国巡回表演和向国外大量的派遣教练团、教官团,负责所在地区的武术传播和推广。变自发为自觉,由被动到主动,少用“请进来”多用“走出去”的方针,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此外,我国已经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加大对中文的推广。那么如果我们建立“武术学院“来传授中国武术与中国文化,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3 结语
奥运会是一个舞台,中国武术入奥运其目的在于借助这样舞台给世界人民送去健康,展示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但是通过分析,奥运会这一舞台与中国武术是不相适应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对中国武术有充分的自信,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将中国武术推向适应别人舞台而进行的手术中,而是要将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好好保留与传承下去,让这颗璀璨之珠在世界民族优秀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李力研.解读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72.
[3]黄红田.武术国际化的难点及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09(4).
[4]陈青.奥林匹克背景下的东方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5(3).
浅谈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 篇9
1 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体育市场的影响
1.1 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市场的影响
1.1.1 更多的国外体育用品企业及其产品
将进入中国市场, 国内中高档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更多的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换。2008年奥运会给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难得的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机遇。
1.1.2 对我国体育用品消费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 人们的运动健身意识会空前高涨, 出现体育投资热和体育消费热的历史高峰。体育投资热使体育用品市场的供给显著增加, 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的消费选择;而体育消费热会推动这种供给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供给和需求将呈现良性互动局面, 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1.2 北京奥运会对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
1.2.1 从投资需求看。
2008年奥运会, 一方面, 奥运会刺激和活跃了大众健身娱乐消费需求, 这将直接带动健身娱乐市场经营主体增加投资, 并会吸引一部分外行业的投资人进入该领域。另一方面, 一些相关行业增加对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 如旅游业、酒店业、房地产业等, 在自己的主营范围内配套投资建设一些体育健身娱乐设施,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需求。
1.2.2 从消费需求看。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的健身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更大地刺激这种健身消费需求, 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从整体上看, 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发展的策略
2.1 社会办体育
后奥运时期, 中国体育的发展必须打破体育部门一家独大的局面, 鼓励社会力量、学校更多的参与到体育发展中来, 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体育部门应下放一部分赛事的组织权限, 减少体育赛事组办的审批程序, 让更多的资金、人力、设备流入体育行业, 形成“社会办体育”的热潮, 而国家体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专业指导、监督以及宏观决策等事宜, 不宜直接插手体育比赛乃至体育营收等具体事务。
2.2 加强体育立法和政策扶持
目前, 体育领域的立法还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自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来, 体育领域能够有效实施的法律太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体育领域也出现了不少变化, 而针对具体体育领域的法律尚未颁布。比如, 职业体育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但是该领域的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比赛中频频出现的假球黑哨事件不能不说与缺乏法规制度的威慑有很大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条文中大多数是提倡和应当的字眼, 没有罚则, 缺乏强制性。因此, 加强体育立法研究, 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核心的体育法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3 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大力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和体育设施。中央已经决定要增加社区的服务和就业, 而体育行业每年4000名退役运动员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本, 可以优先让他们进入社区, 把社区服务、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结合起来。社区的体育服务不仅需求大, 而且势在必行。人们安居乐业, 社会就稳定, 关注13亿人民的健身运动, 特别是为几千万退休老年人口投资, 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服务与知识, 这不仅是对人的健康投资, 而且也是对社会稳定的投资。
2.4 大力发展农村体育
政府的作用要强化, 要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把发展体育事业纳入小康村镇建设的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在财政计划中, 要把农村体育事业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政府在发挥作用时, 一定要“建立制度, 形成规范, 依法行事”。加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 培育农村基层体育骨干。加强体育局、文化站、工青妇等组织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扶持农村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挖掘、整理和推广地方性、民族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项目, 开展适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符合民族特点和广受农民群众欢迎的体育项目。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项目制宜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为农村的传统节日庆典注入新内容。要重视农村学校体育, 充分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在农村体育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 要以学校为依托, 与当地居民共享学校的体育资源, 带动当地农村体育的全面发展。
2.5 构建高校体育发展新体系
目前, 体育产业化的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体育改革的过程之中, 体教结合的战略也已经初步实施到部分高校。但是, 由于当前的改革实施的幅度、力度以及范围都还很小, 这些改变与北京奥运会后体育格局的大变化并不能比拟。而且即使如此, 在这些初步的改革中, 已经暴露出由于管理缺失而造成的一些问题, 比如体育专业学科一哄而上、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混乱、高校体育竞赛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体育招生工作中个别人违法违纪、高校体育产业化管理中存在漏洞等。政府和高校必须加强对高校体育工作的系统管理, 修正由于管理缺失而造成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 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们先“强”起来了, 当五星红旗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一次又一次生起, 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听完国歌, 看完升旗, 让我们一起去运动场吧!只有当更多的国人拥有更加健康、坚强的体魄, 中国才是真正的体育强国。
摘要:在后北京奥运时代, 增强人民体质和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目标, 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针对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发展的特征做出简单阐述。
关键词:后奥运时代,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葛余辉.从奥林匹克运动看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6.[1]葛余辉.从奥林匹克运动看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6.
[2]曲宗湖.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2]曲宗湖.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
[3]李益群.2010年中国体育发展社会环境的研究[J].体育学刊, 2002.[3]李益群.2010年中国体育发展社会环境的研究[J].体育学刊, 2002.
[4]严德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预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4]严德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预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后奥运时代”来临 篇10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刚刚结束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比赛,经过短暂的转换期后迎来了一批批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这也是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在奥运赛事之后的首次对外开放。根据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票务系统的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购票参观的游客人数达到16.9万之多,最高日接待量约为35000人,最低也在7000人左右。在业界高呼“后奥运时代”引爆青岛旅游业市场之时,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已经根据十一黄金周的开放运行情况开始为下一步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做准备。
给青岛旅游业带来“井喷”之势,并非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目标,随着“中国北方国家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这一概念的呼之欲出,这一带有奥运印记的地标性建筑将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的一张亮丽名片。日前,本刊记者专访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卜笑华,探访了面纱后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
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
提起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人们常常会想起“蒙特利尔陷阱”。从1940年起就多次申办奥运会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终于在1970年获得了1976年第21届现代奥运会的主办权。然而,这次奥运会却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这惨痛的教训,让之后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把场馆的开发建设及赛后利用作为和安保同等重要的课题。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在规划之初,便充分考虑了场馆的节能环保以及赛后利用,因此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结束以后,许多场馆只需稍加改造和装修便可“挪作它用”。
曾经是运动员“家外之家”的青岛奥运分村,将在进行精装修之后,成为青岛市的首家超五星级酒店——海尔洲际酒店。总建筑面积约90655平方米,地上分别为7和17层、地下2层的洲际酒店,预计在10月中下旬迎来第一批客人。位于奥运村南侧的运动员中心,今后将成为康乐、休闲、健身、洗浴、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康乐休闲会所。位于奥运村西侧的行政管理中心,奥运会期间是赛场管理办公区、码头管理机构、安保机构办公区、比赛管理中心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等贵宾接待区,如今,它将成为中国航海运动学校所在地。
媒体中心前期将作为传承和发扬奥运文化的奥帆博物馆使用,后期将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游艇俱乐部——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的所在地。成立于2005年的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不仅拥有600个各类大小泊位、2座浮动式下水坡道、4台3吨单臂吊及1台75吨移动式龙门吊等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还开设了物业服务、海事服务、船体维护、代办手续、供给保障、游艇代理等服务,今后还将陆续开展游艇驾驶培训等特色服务并为青少年会员开设一系列帆船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这片海域为国家赢得荣誉的中国帆船帆板队的殷剑和徐莉佳,以及国际残帆联主席瑟治·约根森等人先后受邀成为该俱乐部终身荣誉会员。
位于燕儿岛山东侧的后勤保障中心,总建筑面积5798平方米,地上2层, 地下1层。赛事期间是后勤供应管理办公区和赛场保洁维护办公区。如今,后勤保障中心已经与世界知名策划运营商——美高梅集团签署初步合作意向,这里将规划成集电影院、KTV等为一体的豪华影视娱乐中心。位于燕儿岛山南侧的主运行中心,依山傍海,赛事期间曾是中心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团队的办公场所,今后将作为官方政务的接待中心。
除了这些单体建筑,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其他设施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和利用。比如,位于媒体中心西侧,被誉为奥帆赛史上的“青岛模式”的主防波堤,赛事期间曾是观众大坝,今后将变成体现浪漫爱情,集休闲、娱乐、购物、婚庆为一体的爱情坝。为了方便游客在长534米的主防波堤上观光游玩,青岛城投集团计划在堤坝上设5部垂直电梯,并有意规划透明的冬季休闲大棚供游客在寒冷季节里登坝观光游览。此外,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陆域停船区也将与美高梅集团合作,未来将建成渔人码头,成为集餐饮、娱乐、休闲、文化演出为一体的大型室内休闲度假广场;对于赛事期间的丈量大厅码头,今后将朝着打造环太平洋沿岸重要的亚洲乃至世界性豪华邮轮码头的规划目标发展。
据卜笑华介绍,除了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渔人码头和邮轮码头这两个项目外,还有两个项目将在今后开工建设。它们分别是建在媒体中心北侧约100米处的奥帆博物馆和建在行政管理中心西侧的四季酒店,后者规划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500平方米。这座超五星级的豪华度假酒店还将拥有一个独特的海底餐厅。
奥运文化的传承发扬
开发后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不单纯是一个涵盖餐饮、休闲、健身、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的国家级休闲旅游胜地,作为奥运会的重要“遗产”,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有个百年不变的定位,那就是传承发扬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文化。
这里不仅会新建一座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奥帆博物馆,用来向观众展示奥林匹克的文化和精神,还将在次深防波堤上建一个15米高的奥运五环;奥帆赛期间位于奥运主题公园内的海尔模拟体育互动体验区和奥运雕塑巡展作品都将继续保留,成为展示体育、传播奥运的载体;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里还将树起勇夺2008年青岛奥帆赛帆板金牌的中国帆板运动员、青岛“帆船之都”形象大使殷剑的雕像,燕儿岛山脚下还将设立新的体育雕塑群,来传承珍贵的人文奥运精神。
除此之外,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后续建设和改造,会一如既往地按照绿色、科技、环保的理念施工建设。而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软件”方面,如管理、安保、接待和服务等将继续努力向“奥运标准”看齐。
“帆船之都”的海上基地
说青岛是中国的“帆船之都”,是因为青岛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帆赛和残奥帆赛;说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是“帆船之都”的海上基地,更无可争议——这里不仅是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比赛场馆,还是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和VOLVO 环球帆船赛等世界重要帆船赛事在中国的惟一停靠站。在“后奥运时代”,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依然担负着培养航海运动人才、承办大型帆船赛事和将“帆船之都”发扬光大的责任。
完善的场馆设施,一流的港池码头,配套的训练装备,让“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成为国内航海运动训练和比赛最好的场地,因此,中国国家航海运动学校和山东省航海运动学校将相继落户,让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和山东省、青岛市帆船运动队训练基地。
作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比赛场地,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将继续保留承办大型帆船赛事的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卜笑华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今后帆船赛事的顺利运行,我们会对奥帆赛的人力资源进行了解和掌握,不仅要清楚骨干力量的动向,还会保留和吸纳一部分骨干力量来到这个团体。”卜笑华进一步介绍,随着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正式开放和后续利用工作的开展,这里将相继迎来2008-2009年VOLVO全球帆船赛和2009-2010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重要赛事,届时参与过青岛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骨干人员都将为保障帆船赛事各环节的畅通运行而提供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今后,每年8月8日作为“奥运纪念日”也将开展为期十天的海洋文化活动,这其中除了有优秀运动队参加的专业帆船帆板比赛和游泳、跳水、钓鱼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外,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潜艇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还将进行类似牛津和剑桥大学之间的特色划船比赛。“我们还有一个设想,就是搞城市联赛,有点像小型的克利伯帆船赛。”卜笑华告诉记者,他们有意向组织青岛和大连搞一个帆船拉力赛,两个城市各组一支船队,船队里的各条船或以家庭、亲友为整体,或以企业、商家为团队,“他们也许并不全是职业航海选手,但都热爱帆船运动,两支以城市命名的船队朝着对方城市进发,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帆船运动推广活动。”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海上旅游休闲娱乐项目也将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开始而逐步推进,放大青岛“帆船之都”的品牌效应。
With the successive closing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the Beijing Paralympic Games, the concept of the 'post-Olympic era'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s the host city of the Olympic Regatta and the Paralympic Regatta, Qingdao's own post-Olympic era also at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While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are still estimating just how long Qingdao's "post-Olympic era" will last, Qingdao Olympic Sailing Center has already gone through its transformation.
Recently, Qingdao Olympic Sailing Center has received many groups of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open since the Olympic Regatta and Paralympic Regatta were successfully held here. With Qingdao having been named as a Nation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for Tourism and Leisure in North China, Qingdao Olympic Sailing Center as a landmark building will be regarded as the beautiful symbol of Qingdao and even of Shandong Province.
后奥运时代的休闲体育经营策略 篇11
1休闲体育的厘定
休闲体育的厘定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 学术界尚未有权威、统一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休闲体育”构词本身, 即词源学角度来分析。所谓“休闲”一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希腊文学, 用“schole”一词表达, 意指闲暇、休息、休闲及教育活动, 该词的反义语A-schole指劳动、奴隶。schole后来衍生出英语“休闲” (leisure) 与“学校” (school) 。可见, 英文中的leisure是一种以闲暇、教育作为前提的有社会价值的娱乐, 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它喻示着人通过玩、休闲、放松身心来获得自己的一种精神解放。所谓“体育”一词英文是“sport”, 然而“sport”一词是从“disaport”中分离出来的, “disaport”的原意是工作休闲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词源学角度来看, 对于“休闲体育”的界定相对比较科学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自主选择的, 是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 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简单地理解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 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
2发展休闲体育的意义
(1) 休闲体育的发展经营, 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健康。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由于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影响到自身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到“有健康才有未来”, 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北京权威的信息调查公司调查显示, 健身娱乐场所的人数快速增加的发展趋势, 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发生悄然的转变。人们从传统观念中“无病即是健康”的想法, 正逐渐转变为“健健康康地生活, 快快乐乐地工作”、“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人们在平时就开始舍得把时间和部分收人投入到强身健体上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了“自我投资、自我锻炼、自我受益”的休闲体育价值和作用。休闲体育作为八小时工作之外的运动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可以说, 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 正是在人们迫切的健康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
(2) 休闲体育的经营发展, 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 目前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发达国家陆续进人“休闲时代”。休闲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的消费, 增加休闲体育消费必然能够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富有活力的朝阳产业,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第三产业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性, 各项发展战略与措施正在有序铺开。专家预测以体育健身、旅游、娱乐、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关联面极广的上游生产产业。它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展, 诸如纺织业、旅游、保险、食品、电子, 以及广告等, 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目前我国在休闲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多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制造加工, 自己的民族品牌相对较少。随着休闲体育服务业的发展, 必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对增加社会就业, 保障社会稳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
(3) 经营发展休闲体育,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 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能够“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 和睦相处”。市场经济的建立, 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功利意识, 也促使了人际之间情感的淡漠和信任的危机。休闲体育却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人们能够通过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增加彼此的了解,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意思是说有了和睦、团结, 行动就能协调, 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团队的协调, 从而淡化人们之间交往的功利意识, 能够使人们从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解脱出来。可见, 休闲体育的经营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一种非常重要且积极有效的作用。
3后奥运时代休闲体育经营发展的几点策略
(1) 注重休闲体育开展的引导工作。在空暇时间增多之时, 若引导好人们的休闲理念, 更新人们休闲体育价值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为休闲体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体, 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人们提高对休闲体育的认识, 懂得健身的意义, 掌握健身的技能和方法, 会让周围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余暇体育运动。这一方面是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恢复人的创造力,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资金投入。开展群体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短缺, 是一直以来困扰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可喜的是相关政府部门每年都有一定财政拨款支持, 但多半是偶发性的, 多倾向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对休闲体育持最好是形成一定的扶持制度, 支持的资金也要占一定财政收入比例, 以用于扩建大众体育场馆及相关辅助设施等。此外, 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 仅仅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足, 更多只是杯水车薪。要想有所发展, 必须要经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资金投入, 依靠社会力量吸引和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对休闲体育进行赞助, 探索出企业和休闲体育双赢的渠道。在许多发达国家, 许多企业成立以企业名字成立俱乐部, 或者出资资助群体性的项目, 这样既可以开展体育活动, 鼓励民众自觉进行必要的健康投资, 全民健身, 利国利民。同时也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帮企业做广告。
(3) 加大高校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由于休闲体育中往往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从事休闲体育专业的管理人才却十分紧缺,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休闲体育人才严重缺乏的制约。高校, 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 也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基地, 如何培养全面的休闲体育人才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有资料显示, 在调查中对新兴的休闲运动项目“非常感兴趣”的参与者有58.0%, 希望学校能持续地开设一些新兴的现代活动项目的参与者占35.1%, 这个意味着高校教师除了要进行过去的体育运动项目科研教学之外, 还应把研究的触角伸向社会, 及时掌握休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探索开发诸诸如滑板、轮滑、飞镖、台休闲球等休闲体育项目以及空竹、跳板、荡秋千、放风筝、跳绳、滚铁环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部分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极限活动项目, 诸如攀岩、登山、定向运动、山地自行车等。高校的休闲体育的人才输出, 定会进一步促进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
(4) 创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近几年, 各种体育俱乐部在各地方悄然兴起。体育俱乐部以其良好的组织形式和大量同好人群吸引人们长期参与体育锻炼, 是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的一系列活动, 既系统地学到了体育健身知识, 又培养了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 从中享受到更为主动、更为积极的体育教育, 团队合作的精神被进一步的强化。人们参加体育俱乐部, 有利于体育健身知识的相互交流, 也有利于部分竞技运动项目的全民开展, 从而储备人才, 使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都得到良性的循环。
(5) 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监督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休闲体育要在正轨上发展, 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引导和发展。设立分管群体工作的部门, 组织群众力量组建群众体育协会、体育指导中心、俱乐部等, 在全国形成广泛的大众社会体育管理网络。发展健康的休闲休育要组建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精通体育业务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群众进行科健身活动。
摘要:北京奥运会之后, 人们对体育事业的关注焦点从竞技体育转移到休闲体育上。关注后奥运时代的休闲体育发展经营, 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休闲体育的概念进行厘定, 阐述发展休闲体育的意义, 并提出后奥运时代休闲体育发展经营的策略。
关键词:后奥运,休闲体育经营,意义,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惠娣, 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钱杰, 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聂秀娟, 贾磊, 张星杰.区域文化视野下休闲体育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推荐阅读:
后奥运时代财富的呼唤08-21
后奥运时代的亚运会11-29
奥运奖牌与全民健身05-19
后奥运07-11
后奥运低谷效应07-18
后青春时代的童话07-12
考研后时代对考研前时代的记录与总结12-15
全民记者时代09-01
全民创业时代06-08
全民网络时代10-22